经办现状

2024-08-08

经办现状(精选十篇)

经办现状 篇1

一、开封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经办工作运行的现状

1. 经办概况。

开封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于1995年2月正式开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起步阶段, 从1995年2月起至1998年9月, 进行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试点;二是攻坚阶段, 从1998年9月至2005年12月, 我市教育系统及文化、卫生系统部分单位参加养老保险, 实现了各类型事业单位的全覆盖;三是平稳阶段, 从2005年12月至今, 二十年来, 通过不懈的努力, 该市基本建立起了符合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社会保险管理与服务相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为我市经济发展、各项改革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截至2013年12月底, 市本级参保单位337个, 在职职工16921人, 离退休人员6042人。其中全供事业单位65个, 在职职工4442人, 离退休人员1105人;差额供给事业单位15个, 在职职工5685人, 离退休人员2168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257个, 在职职工6794人, 离退休人员2769人。五县参保单位1476个, 在职职工68141人, 离退休人员12099人。其中全供事业单位1063个, 在职职工43920人, 离退休人员5299人;差额供给事业单位77个, 在职职工9020人, 离退休人员2935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336个, 在职职工15201人, 离退休人员3865人。2013年1—12月, 全市征缴养老保险费34124万元, 其中市本级征缴养老保险费13779万元;五县征缴养老保险费20345万元;2013年1—12月, 全市发放养老金37176万元, 其中市本级发放14022万元, 五县发放23154万元。2013年1—12月, 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结余19416万元, 其中市本级社保基金结余11399万元, 五县社保基金结余8017万元。

2. 在职参保人员人数近几年趋于稳定。

从变化量上看, 自2005年至2013年的9年间, 参保人数从33166人增长到84547人, 增加51381人, 年均增5709人, 增速较为缓慢。从变化形态上看, 2005年至2013年参保人数平均每年增加19.75%。从变化趋势上看, 全市在职参保人员从2009年至2013年的5年间增长缓慢, 主要是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增人受编制限制, 增人有限, 而退休人员增速加快, 新增退休人数增幅在一定时期超过了新增参保人数增幅。加之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改企转制, 这部分人员逐渐退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今后几年全市的参保人数会有一定的减少, 但减幅不大。

二、当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人员快速增加, 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持续加大, 支付风险日益显现。

从数量上看, 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人员大幅增长。离退休人数近9年间增长迅猛, 从2005年至2013年,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 离退休人员人数快速增长, 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人员从5864人增长到18141人, 增长了三倍。从增速上看, 9年间增速为:2005年增幅为5.1%, 2006年增幅为2.69%, 2007年增幅为28.5%;2008年增幅为77%;2009年增幅为15.5%;2010年增幅9%, 2011年增幅4.6%, 2012年增幅3.6%, 2013年增幅6.4%。基金征缴和支付双双快速增长, 但支付增幅远大于征缴增幅。

2. 参保对象有限。

在职参保人数逐年减少, 退休人员逐年增加。在机构改革中, 有些差额和自收自支单位单位转为财政拨款, 有的参保单位人员经过考录也过渡到财政拨款, 并且, 也有一定比例的在职人员辞职并转到社保参保, 造成了收支缺口逐年增大, 收不抵支。

3. 缴费和待遇的脱节。

一是部分参保人对缴费的多少漠不关心, 甚至希望缴费工资缴得越少越好, 个人可以少出钱, 就是因为缴费并不影响待遇水平。在实际的工作中, 我们就遇到过有个别单位迟迟没有来调整工资。这也反映了我们的事业养老保险制度并没有引起参保人的足够重视, 最后吃亏的是国家。二是不利于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人员的流动。当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向企业流动时, 他们的退休待遇按企业的养老保险条例来计发, 这样他们的退休待遇会大大降低, 对于那些已经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很长时间的人来说是不合理的, 因为他们已经为政府工作了十几年、二十年, 而当他们流动到企业后这些功劳就全没有了。所以, 很多年纪较大的工作人员不愿意流动到非机关事业单位, 给我们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公务员队伍年轻化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阻力。反过来, 企业的人员向机关事业单位流动时, 不管他们为政府工作了多长时间, 哪怕是一年他们也可以享受机关事业单位所有的退休待遇。因为我们目前的退休待遇的计算方法里并没有反映员工的工作经历。所以造成了机关事业单位老的人员不想走, 而企业的人员在临近退休时又拼命想进机关事业单位, 给某些有特权的人员有一定的空子可钻。

4. 缴费基数没有反映职工的真正的工资水平。

按开封市的有关文件的规定, 事业单位人员的投保工资是每年七月以本年度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套改表上的工资为基数, 不含适当补贴、生活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这样, 对今后的退休待遇有不利影响, 由于投保工资剔除了适当补贴、生活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 没有真实地反映他们的工资水平, 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发放的退休待遇也相应地剔除了适当补贴、生活补贴, 这两项补贴由单位支付, 有的困难单位不发放这两项补贴, 降低了工作人员退休后的实际生活水准。由机关事业单位向企业流动的人员。当缴费工资偏低时, 就会影响个人账户的金额。在机关事业单位个人账户积累额的多少对退休待遇的高低没有影响, 但是企业就不同了, 它直接影响今后的退休待遇。这种情况下, 这类人就会感觉到不合理了。

5. 地方财政部门扶持力度不够, 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参保职工的经济负担和社保经办机构的工作压力。

财政部门虽然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兜底的责任, 但是财政支持力度还远不够。这样, 一方面财政部门对收不抵支带来的养老保险缺口支付的积极性不高, 加重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难度;另一方面, 近几年养老保险征缴比例的不断提高 (有的达到了50%) , 的确给参保职工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 影响了参保职工的积极性。

6. 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 基金抗风险能力弱。

目前, 开封市实行的是县级统筹, 各县和市区因受经济发展状况、财政状况制约, 在职职工工资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离退休职工待遇不均, 致使部分县的社保统筹状况不佳, 基金抗风险能力差, 保障能力脆弱, 不能很好地发挥社保应有的强大保障作用。

7. 机关事业保险政策不规范、不完善, 还需要进一步改革探索、规范完善。

做实个人账户、缴费与待遇挂钩、社保经办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等问题, 还有一定差距, 社保调研工作开展刻不容缓。

三、对策和建议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现状和问题 篇2

关键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基金管理;坐收坐支。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于 2011 年 7 月 1 日的正式实施,如何依法行政、依法经办社会保险业务,进一步发挥机构职能成为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面对的严峻挑战。而认识各级经办机构的管理现状并解决其中的问题成为应对这一挑战的前提条件。当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中存在着征缴机构不统一、基金管理和监督机制未落实、服务意识弱化等问题。与国际上经办机构统一办理各险种业务的费用征缴模式和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还有不同程度的差距。

从行政设置和职能划分来看,中国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层次。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包括省、地(市)和县(区)三级。省、地两级负责指导和经办的双重职能,县(区)一级主要负责经办工作,他们直接为参保单位和参保者个人办理社会保险各项业务;也有部分乡镇和城市社区还设有社会保障事务所作为业务平台,从事社会保险经办工作。相对于县(区)一级经办机构,乡镇和城市社区的社会保障事务所不仅因为行政区划而更加贴近民众,在业务种类上,更增加了除社会保险(障)之外诸如低保、劳动手册、廉租房申请等各项民生需求。因此,后者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直接决定了民众的满意程度。本文讨论的重点便是地方层次的省、地(市)、县(区)一级经办机构以及乡镇和城市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所。

一、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体制。

国务院发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社会保险费的征收机构由省、自治区和市人民政府规定,可以由税务部门征缴,也可以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缴。到 年上半年,相继有部分省、自治区、市实行了税务部门征缴。从全国来看,到目前为止,既有部分地区完全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一征收,也有部分地区完全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还有的地区则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税务部门共同征收这三种情况并存的局面,并由此引发了如下问题:

1.征缴部门不统一,工作不易协调。目前,部分地区的税务部门征缴社会保险费,不能依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只能依据《社会保险费征收暂行条例》,而后者并没有明确哪个部门是征缴主体。在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工作中,由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税务部门要相互传递涉及征缴工作的多项信息,工作环节和工作量增多,在一些地区这两个部门对社会保险征缴计划很难达成共识,计划下达难,两个部门之间容易产生矛盾。

经办现状 篇3

一、广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能力现状

广西从2009年至2011年分别开展了三批新农保工作试点,涉及72个县(市、区),占全区109个县(市、区)的66.1%。第一批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涉及66个县(市、区),占全区109个县(市、区)的60.5%。两项制度均圆满完成了覆盖面达60%以上的工作目标(以下统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截至2011年底,广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813.48万人,有285.63万人按月领取了养老金。收取养老保险费6.05亿元,发放养老金14.66亿元,基金累计结余16.81亿元。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服务体系,随着事业的蓬勃发展逐步得到加强。2011年底,在试点地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设置中,市级机构7个,经办人员112人;县(市、区)经办机构85个,经办人员738人;乡(镇、街道)级机构775个,经办人员(含兼职)2052人;村(居)委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设村7208个协管员。初步建立了自治区、地级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协办五级经办管理服务网络。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广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能力尚显薄弱,难以承担制度全覆盖带来的繁重业务经办任务。

二、广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办服务能力与担负的扩面、征缴、发放任务矛盾突出,人、财、物短缺

集中反映在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经费保障不足,办公场地不足。例如:截至2011年底,14个设区的市目前只有7个设有经办机构;自治区本级经办机构只配4个编制;县(市、区)级85个经办机构,在经费来源方面,其中有68个由地方财政全额拨款,16个由地方财政差额拨款,1个自收自支;775个乡镇负责新农保试点工作站点办公场地有单独办公场所(含租用)的376个,与其他单位合用的399个。从经办服务的需求上看,基层反映比较强烈,特别是乡镇和行政村经办人手紧,没有正式编制,有的甚至靠自筹资金过日子。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加之待遇偏低,基层经办人员流动过于频繁,难以保证工作质量和基金安全。可以预见,制度全覆盖工作的推进要比之前三批试点所遇到的问题和矛盾更多、更复杂。

(二)经办业务信息管理系统网络联通建设滞后

虽然新农保信息网络由自治区统一投入、统一建设,但是部分乡(镇)、村级的业务信息管理网络建设相对滞后,未能及时联网,即使有的已经开通也未能很好地应用,直接影响了经办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经办管理粗放,基金安全隐患大

一是部分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未严格实行经办规程和财务管理制度,特别是部分乡(镇)、村级经办人员存在自收自存社保费,不及时归集存银行的现象。一些地区个人账户建账不及时,记账不规范,实账管理落实不到位。二是业务经办人员知识结构配备不合理,从试点县的情况来看,85个县(市、区)级经办机构,只配有47名计算机专业管理人员,特别是从机构改革富余人员中调剂进入新农保经办机构的人员,绝大部分缺乏计算机操作知识,难以独立胜任业务经办工作。另外,部分从事业务经办的村干部没有经过政策和业务培训,就作为一线工作人员,对政策不熟悉,不懂业务操作,势必影响经办工作正常开展。三是内控监督体系脆弱,不规范的业务经办或错误操作事件时有发生,基金安全隐患大。四是忽视了基础资料管理,特别是初次参保登记的纸质档案随便堆放,参保原始数据难以保障完整无缺。

三、提高广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能力的建议

广西要快速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着力把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的发展趋势,以标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规范化运作、人性化服务为目的,打造高标准的经办服务模式,坚持走社保主导、社银合作、管理提升、服务下沉的路子,努力实现决策支持系统化、业务处理计算机化、基础管理网络化、数据管理电子化、网络管理智能化、咨询服务人性化的最优目标。

(一)建立健全经办机构,统一机构名称,保障经办管理服务的必备条件

一要成立专门的经办机构,按照业务流程科学设置内设机构,统一经办机构名称,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没有一个正规的机构负责经办服务,老百姓参保不放心。建议市、县成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并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或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整合为乡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二要在国家尚未出台经办机构管理服务标准情况下,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通过整合资源、增编、聘用,调整补充等办法进一步充实人员,但正式在编人员必须为主体。特别是县(市、区)级经办机构,必须配备1名计算机管理人员,确保信息系统维护和正常运行。一些临时性、突发性工作可以探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完成。三要落实好业务经费和办公场地及设施,保证工作正常运转。天等县是广西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中,县党委、政府非常重视,采取有力措施,组建机构、充实人员,落实办公场地。做到每个乡镇经办机构办公面积达30平方米以上,人手电脑一台,办公桌一张、复印机一部、打印机两部。并明确了今后每年的业务运行经费列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按应参保人数每人每年5元计。其中县级经办机构的业务经费按应参保人数每人每年1.5元计;乡(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业务经费按本乡(镇)年度应参保人数每人每年1.5元计;村(社区)按本区域年度完成参保人数作为绩效奖,每参保1人奖励2元计。天等县以奖代补方式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提供业务经费保障,这样虽然不可能完全满足业务需求,但它是解决经费保障的一种好办法。

nlc202309051243

(二)健全全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确保经办业务正常运行

信息系统是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的重要技术支撑,也是提高经办效率,实现精确化管理的必由之路。目前,全区已建有统一的信息系统,各地要积极配合,首先要把网络开通,其次是经办人员要熟练操作,第三是遇到问题要及时与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劳动信息中心加强联系。一方面要形成省集中数据管理,市经办管理并指导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经办服务网络,业务数据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逐步形成以信息系统核心平台为基础,以网上办事和综合服务平台为延伸,以数据挖掘和审计分析系统为工具,以社会保障卡为介质的全方位信息化构架的“电子社保”。另一方面,依托集中型数据库开发网上查询服务平台或开通声讯查询系统,使参保人轻松快捷地查询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相关信息,推动社会保险工作“阳光运行”。同时,实时联网,共享数据,也有利于参保人员办理关系转移接续和待遇资格认证,真正做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信息系统全覆盖、信息应用全覆盖。

(三)强化经办管理,确保社保基金安全

社保经办服务讲管理,要求工作推进的时效性,信息数据的准确性,经办流程的规范性,档案材料的完整性,部门衔接的周密性。笔者认为,强化经办管理必须一要建立统一的城乡社会养老保险服务规范,完善经办管理制度,做到建章立制,办事有章可循,用制度管人管事。二要抓住经办管理核心,加强个人账户管理和基金管理。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两制度本身决定了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加个人账户组成。基础养老金由财政补贴支付,个人账户存储额按国家规定计息,并全部用于个人账户养老金支出,个人账户必须进行实账管理。社保经办机构要根据申请人填写的参保登记表为其建立个人账户,参保人员个人缴费额到账后,社保机构要将个人缴费额和地方财政对参保人员的缴费补贴,实时记入个人账户,并从缴费的次月起开始计息,进行实账管理。社保机构要编好预算,根据城乡居民的缴费情况,及时提出财政补贴计划,积极协调同级财政部门按规定及时将财政的缴费补贴划拨到财政专户,并将相关单据提交社保经办记收入账。社保、财政部门、金融机构要按月对账,确保基金的安全与完整。三要强化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经办人员“应知应会”业务培训,建设一支业务精、素质好的经办队伍。目前,广西已相继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广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会计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广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会计核算暂行办法》,关键在于严格执行,不断优化经办流程,完善内控制度。通过培训,让工作人员都能够熟知政策规定,熟练操作工作流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钱从银行流、业务网上走,基础台账规范,业务档案完整。

(四)加大省、市对县(市、区),县(市、区)对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作指导力度,开展经办管理服务示范点创建活动

大力培养经办管理服务先进典型,及时总结、交流和推广示范点建设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做到部署工作有新的思路、开展活动有新的载体,落实任务有新的措施,推动工作有新的亮点,不断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迈上新台阶。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局副局长)

经办现状 篇4

(一)各级社保经办机构高层社保业务经办管理人员和决策者对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明确规定到2010年,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要有85%以上的基层社保业务经办机构基本实现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目前,在有些社保经办机构社保业务经办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层次非常低,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一部分社保业务经办机构高层社保业务经办管理人员决策者和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人员对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社保业务经办机构领导存在着一种“重硬轻软”的思想,重视对硬件的投资而忽视对软件的投入,甚至有些社保业务经办机构使用盗版的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软件。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部门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人员也认为社保业务经办是一个形式,以至于有些社保业务经办机构花钱买了专用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软件,却没有真正使用好。事实上,实现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不仅仅是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的革命,而且对于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本身也是一次极大的促进,可以使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人员能从繁琐的收集社保业务经办资料、分类整理社保业务资料、装订社保业务经办资料的苦海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利用、常态化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归档立卷中,进一步深化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职能。

(二)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软件没有体现社保参保人参保业务经办流程资料真实性的理念

现有的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软件虽然具有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操作人员权限限制功能,但是可以设置几个不同的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操作人员,通过转换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操作人员姓名来进行不同的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序操作,从而促使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权限管理形同虚设。例如,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查询人员可以通过改变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人员姓名对进入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社保业务档案管理信息化查询,使得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功能流于形式。另外,各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功能模块之间缺乏相互牵制,即使“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总目录”和“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分页”不符,也依然可以查询出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查询完整资料这样轻则易造成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错误弊端,重则会造成违反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序法规违规现象的发生,给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发展带来隐患。

(三)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资料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差,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目前,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在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面临以下风险:1.实际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风险。主要表现在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制订措施不全或缺乏有效监督,导致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人员玩忽职守的现象时有发生;2.在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专用计算机维护过程中存在风险。如缺乏必要的防病毒意识和措施,对利用计算机进行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犯罪知之甚少,缺乏相应的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内控措施;3.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管理档案形成和保管过程中存在风险。如没有及时备份、或备份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资料没有定期检查,总目录、社保经办业务档案分页没有及时打印等。

(四)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网络信息化使得利用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专用计算机犯罪成为可能

实行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网络信息化管理后,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资源实现共享,这就给予某些通晓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网络信息化管理知识且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专用计算机犯罪提供了机会。再则,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专用计算机对磁场、灰尘、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十分敏感,可能会因此导致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专用计算机出现错误,出现丢失或破坏资料的现象。如果不对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专用计算机系统实施特别的安全监控措施,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就无从谈起。

(五)缺乏合格的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专业人员

由于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门融计算机学、管理学、运筹学、信息学于一体的边缘学科,虽然大多数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人员已接受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专用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应用还有较大的距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复合型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欠缺。目前既懂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又熟悉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专用计算机使用的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较少,这势必会影响各级社保经办机构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进程。2.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培训内容滞后。随着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专用计算机的发展可以说是变化日新月异,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硬件、软件操作系统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而目前的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教材停留在几年前的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内,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专业人员通过培训所学的知识回去后却无用武之地。3.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专业人员的后续教育中缺乏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内容。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专业人员的后续教育中,并没有将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作为一项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重点内容来培训,致使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专业人员缺乏再培训和定期考核的机会。

二、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将是未来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所谓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在社保公众局域网环境下对各种社保业务经办档案和社保业务经办资料进行信息化分类、管理和利用的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它将以其先进性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成为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一,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资料的载体由纸张变为磁介质和光电介质载体,从根本上消除了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资料档案信息处理过程中,诸多分类与再分类的技术环节,利用同一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资料可实现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的多维重组,从而为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资料的分类、重组、再分类和再重组提供无限的自由空间。

第二,资料处理工具由纸质、胶片变为高速运转的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专用计算机,并且可以进行远程网络化管理,使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的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从传统的日常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业务中解脱出来,进行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资料的深加工,注重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资料的保管和利用层次提升,为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高层社保业务经办管理决策者提供高效率和高质量的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资料信息化支持。

第三,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资料信息化输入、输出模式由慢速、单向高速、双向转变,使得双向输入输出查询方式成为可能,而且能适应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发展需要,实现适时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资料直接输入输出创造有利的信息化网络管理条件。

三、完善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对策

(一)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高层社保业务经办决策管理人员应提高对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认识

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项需要长期的不断投入和支持的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基础软件工程,并不是有钱、有软件就行了,而是要符合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运行规律的管理思想,需要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高层社保业务经办决策管理人员的直接参与,全体社保业务经办人员的配合和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专业人员的理解,只有这样,整个工程才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

(二)加强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内部控制

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使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体系和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模块的环境发生了变化,给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的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体系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因此,建立一套适应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势在必行。可以把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信息化体系内部控制分为管理控制和日常控制。

1、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控制。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控制主要是对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专用计算机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涉及的各个社保业务经办部门和社保业务经办人员而言,通过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控制,可以使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各个环节分别发挥其社保业务档案信息化管理功能,协调和理顺各个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环节之间的关系,使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舞弊和犯罪的几率减少到最低。它包括:(1)建立科学完善的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内部专管机构,如:各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机构内部可设置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业务主管、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计算机操作管理人员、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查询审核人员、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维护人员、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分析利用管理人员,相互形成内控稽核、相互监管督办、相互促进制约机制;(2)完善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操作控制体系,如:建立完善的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专用计算机操作管理制度,明确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职责、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以保证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2、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日常控制。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日常控制是指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经常性控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证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管理档案资料的安全完整,使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管理档案资料反映的社保业务档案信息化管理记载情况准确可靠,达到预期的管理控制目标。它包括:(1)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采用的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管理软件应具有防范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管理档案资料输入差错的功能,能够通过平衡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管理档案资料控制、社保业务经办参保人基本信息基础数据档案资料控制、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业务编号控制等来自动检测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管理档案日常资料的准确性;(2)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要有社保业务经办档案资料,必须经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专业人员审核后,才能存档控制能力,要有防止或及时发现在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处理过程中,社保业务经办档案资料丢失、重复或出错的控制措施;(3)采取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各种输出控制及审批措施,保证打印输出的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档案资料、社保业务经办参保人员基本信息资料及其它社保业务经办基础数据档案信息化资料准确无误;(4)妥善保管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有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档案资料的磁性介质或其他介质,存放地点应防高温、防漏、防尘、远离强磁场,并定期进行检查和复制,坚持双重备份制度,防止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资料丢失遗漏。

(三)提高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专业人员业务素质,完善各项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

实行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对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更高要求,除有较高的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专业知识水平外,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信息化网络知识,并正确规范地运用于日常的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在实行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之初,为确保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安全有序运行,充分发挥计算机的潜能,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应把提升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专业人员的社保业务经办计算机信息化档案管理水平,作为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具体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措施,根据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岗位分工情况、应根据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专业人员掌握社保业务经办计算机信息化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层面情况,分层次针对性地进行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培训,在规定的最短时间内取得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软件使用上岗证,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档案管理专业人员都应取得相应的中级以上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计算机软件使用上岗应用能力考核证书,使之成为既精通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又通晓计算机信息化网络的复合型高素质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确保了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制定一系列的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保证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管理硬件、软件的安全运行。

(四)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档案管理专业人员与高层社保业务经办决策人员应积极寻求与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合理渠道

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进入社保业务经办全面制度改革以后,各社保业务经办机构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保业务经办市场化竞争,必将迫使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档案管理专业人员与高层社保业务经办决策人员以开放的眼光来构建新一代的社保业务经办机构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和现代社保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的管理信息模式,并为适应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档案管理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社保业务经办机构参与竞争所发展的网上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档案管理查询系统和远程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档案管理查询系统服务将更多地依赖于虚拟的网络,这对社保业务经办机构的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档案管理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它将促使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必须懂得社保档案管理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开发与设计和软件操作等一系列新的技能知识。

(五)充分发挥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的监管作用

查错防弊一直是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提高了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的工作难度,传统的工作方式已不适应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建议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对付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计算机信息资料舞弊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根据社保业务经办档案信息化法规,通过对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档案管理资料的直接监管查出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档案管理错弊;二是通过审核和评估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档案管理内部控制系统,对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档案管理资料处理的重要环节和流程进行检测,发现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的弱点和不足,提请被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档案管理内部专业机构改善,同时通过完善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档案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来预防、查处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档案管理资料计算机舞弊活动。

四、结语

总的来说,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档案管理改革目标应定位在重塑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的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档案管理结构与社保业务经办档案计算机信息化网络管理模式,以“求实性方式”为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提供稳定、持久的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档案管理查询资源,改变以前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纸质管理”为主的社保业务经办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原则是在确保社保业务经办机构档案管理基本信息化的同时,重视民众利益,不能加重普通民众的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档案管理查询难度。在明确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档案管理改革目标和改革原则的基础上,应选择最便利、对经济运行负面影响最小化的改革模式。当然,这种改革需要多项社保业务经办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方面的配套措施进行“跟进”。

参考文献

[1]、贺存乡.信息档案管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9

[2]、杨国祥.档案管理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7

经办说明(必读)(模版) 篇5

1、企业备案:

1.1在东疆港保税区注册的企业,需在我处(二联检一楼4号就失业登记窗口)办理企业备案。所需材料:A.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B.组织机构代码副本复印件、C.法人身份证复印件、D.(此项工作一家企业做一次即可)。

1.2东疆注册企业由于其他原因在人社局就业登记网上的“所在行政区”为其他地区的(非“东疆保税港区”),我处将无法办理退工手续,请填写《企业坐落地数据修改申请表》到原所在行政区劳动部门盖章后,到我处办理申请,我去市局修改。

1.3企业更名或者组织机构代码发生变更,请带好工商局相关变更证明、其他材料,变更后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法人身份证复印件、单位自制的申请修改说明(以上加盖公章),到我处,我去市局修改。

2、用工登记:(做完企业备案后进行用工登记,二者可同时到我处办理)

2.1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范本详见群共享文件,也可以按《劳动合同法》等法规自行制定合同)算起30天内,须到我处办理用工登记。超期将无法办理,造成不可预测的后果企业自己承担。

2.2即可;如果企业需要《就业、劳动合同登记名册(东疆)》可以将名册填写完毕打印一份,在登记成功后由劳动部门盖章企业留存。最后还需要提供一份《东疆劳动用工备案电子表》(有两个附表),用U盘拷贝到我处。员工在上一家企业没有做退工,东疆这边可以做用工覆盖,手续同上。

2.3请注意:同一人在同一家公司做完退工后隔一段时间又入职者,需在退工日起3个月后才能再做用工登记。

3、退工备案(员工辞职30天内到我处办理,做完用工登记30天后才能做退工备案)

3.1档案不在东疆且辞职人员的退工

退工经办企业填写《天津东疆保税港区退工备案表》,加盖公章,员工本人签字即可。温馨提示:此类人员的退工不需要向劳动部门提供像“3.2档案在东疆或非员工辞职人员退工”这类人员一样提供的材料,但是需要企业在员工办理辞职时将《养老保险手册》、《就失业证》、解除劳动关系证明材料交给员工本人。不然员工下一家企业入职时还是会需要这些材料,还会再回来找到你单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养老保险手册》、《就失业证》办理详见以下

6、养老保险手册办理、7就失业证办理

3.2档案在东疆或非员工辞职的人员退工

所需材料:A.《解除终止劳动合同退工和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分区花名册》,B.《就业失业登记证》,C.《养老保险手册》,D.劳动合同书,E《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情况说明书》、《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协议书》、《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程序表》及《接收失业职工退工登记表》;E.医疗期满解除劳动合同的,需提供劳动者医疗期休假记录、用人单位为其另行安排工作的事实记录;F.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提供劳动者辞职申请书;G.劳务派遣组织与派遣人员终止或

解除劳动合同的,提供《派遣单位办理退工情况表》、派遣协议;H.因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以及规章制度违法法律、法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等原因,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造成退工超过规定时限的,用人单位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上表格详见共享压缩包中“退工备案”下“档案在东疆或非员工辞职的人员的退工”文件夹)

3.3.关于批量退工

3.3.1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超过一定数量的,用人单位应提前30日向区、县人力社保部门进行退工报告(其中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可在解除劳动合同后30日内备案)用人单位退工报告,应当提供下列材料:A.《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解除劳动合同退工报告表》。

B.职代会决议和职工分流安置方案。C.批量解除的,还应提交上级主管部门批件,破产企业还应提交人民法院出具的法律文书。

3.3.2因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一个月内累计退工超过20人或超过在册职工人数10%的,应向用人单位坐落地区、县人力社保部门进行报告;超过50人的,经区、县人力社保部门审核同意后,向市人力社保部门报告;超过200人的,区、县人力社保部门提出意见后,向区、县政府和市人力社保部门报告,市人力社保部门接报后向市政府报告。

用人单位两个月内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办理退工超过100人的,应向坐落区、县人力社保部门报告,区、县人力社保部门向市人力社保部门报告。

4、申领失业金审核

4.1申领条件:非自愿性失业(协商一致单位提出等非员工自己提出辞职解除的原因),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失业保险缴费累计满一年,天津城镇户口且档案在东疆、在东疆办理退工退档,由失业前所在企业(离职15天内提交申请资料)办理;外地户籍人员及天津农业户籍人员满足以上条件(除了档案要求)也可以。以上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可申领。

4.2用人单位办理退工备案后,到参保区、县失业保险管理部门为退工人员办理失业保险金申报手续,填写《失业保险金申领资格审核表》。其中2005年10月1日统一征缴前已参加失业保险的,到原参保地区、县申报。

4.3对于按照3%缴费比例缴纳失业保险费的非本市户籍人员,可在常住地办理失业登记和申领失业保险金手续。(建议在常住地办理,手续相对回户籍地领取简单,不需要往户籍地往返,需提供居住证明)

4.4申报说明详见“申领失业金”文件夹内的《申领失业保险金经办说明》

5、档案转移:

5.1档案调入: 见共享文件夹,加盖公章),到东疆开具调档函或提档信(用工登记后到3号窗口办理,可与企业备案、用工登记一同带着材料办理),经办人员去员工原单位档案所在地提取档案,并将档案(未开封)和《人事关系登记表》交到东疆办理档案调入。

5.2档案转出:

A退档:办理退工同时退档,由企业经办人员将档案带转至户口所在地劳动人事部门(员工办理退工退档,将失去干部身份,请办理前与员工确认好)。

B转档:新单位的员工档案所存档的具体单位(如人才、劳动局)开具调动函或提档信,员工带好上一家单位的解除劳动关系证明,来东疆办理档案转出手续。

C东疆内部企业转档:都是东疆注册的企业之间员工流动需要调档,由新单位经办人员带上一家单位的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和人事关系登记表到3号窗口办理。

6、养老保险手册办理

办理条件:首次上保险地是在东疆、已做完用工登记、带一寸证件照(提供身份证号、姓名)。(一般在员工退工时办理)首次投保不是东疆的员工,需要去第一次投保所在区的劳动部门去申领或企业索取,具体申领办法祥问当地劳动部门或那家企业。

7、就失业证办理

办理条件:在东疆做用工登记并登记就失业证信息的,在东疆办理,需带两寸证件照1张和姓名、身份证号码;一般在员工退工时办理。未在东疆发就失业证的,到发证地区的劳动部门办理。

8、合同续变

8.1条件:已经做完用工登记且劳动合同发生续变的情况(如合同续签等情况,注意续签合同的起始时间要与上一次合同终止时间要连续上)

8.2流程:劳动合同续签等变更,填写《续订劳动合同变更名册》,(详见附表,填写好加盖公章),带着续签合同,合同变更日起30天内到我处办理(特殊情况时限可延长)。

9、社保卡申领

9.1条件:A.从未在其他单位或街道申领过(如有申领请与原申领单位联系)、B.初次缴纳社会保险次月10号后申办、C.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寸电子照片(20-100K)、D.每张5元工本费。

9.2申领经办:

9.2.1本人申领:本市户籍人员可持身份证及身份证复印件去户口所在的街道办事处去申领;非本市户籍人员带着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加盖公司公章)、暂住证复印件(加盖公司公章)在公司注册区的劳动部门(东疆注册企业在我处)办理;各区都有一家中国银行可以办理(各区可办理的中国银行地址请咨询电话12333),带着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寸电子照片(20-100K)。

9.2.2企业代办:经办人员需带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经办人员身份证复印件、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企业单位开具的介绍信(企业自制)以上均加盖企业公章到我处办理

9.3温馨提示:社保卡办理周期比较长,一般在三个月以上,请您耐心等待,天津制卡中心把社保卡制好后,我会电话通知单位经办人员或个人,申办时请留下有效的联系方式;目前开发区三大街金融街中国银行滨海分行营业部、中国银行保税融和广场支行等银行已经可以进行即时卡业务,10日左右就可以领到社保卡。

9.4在我处办理完社保卡申领,可以办理临时卡申领(当场可领取,临时卡具有社保卡的医保功能),5元/张的押金,通知领社保卡后同时归还临时卡,退5元押金。

10、其他事宜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四9:00-11:30,13:30-16:30,周五9:00-11:30,13:30-15:30 办公地点:东疆保税港区亚洲路4611号二联检大楼B区一楼大厅1-4号窗口

相关业务联系电话及联系人:

企业备案、用工、退工、失业金申领、社保卡申办、就失业证打印、养老保险手册发放等业务电话:25605069联系人:陈连珠

档案、职称评定、落户等电话:25603242联系人:王伟

经办社会保险网的科学流程 篇6

社会保险网上申报系统是国家863项目之一,由原国家科技部和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开发,我市是全国三个试点城市中唯一的地级市。在省局的指导下,2004年确定了基本思路和框架。2006年,按照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加强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意见的通知》(劳社部发[2006]10号)“积极探索网上申报、缴费、结算”的要求,将参保人员增加和减少业务、社会保险费应缴额等相关信息查询、拟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录入作为程序开发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开展网上缴费的试点。

二、开展情况

自2006年社会保险网上申报开通以来,通过不懈努力,社会保险网上申报业务,先后被国家、省级各界领导和媒体认定为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但是,随着经办工作的发展,原有网上经办系统安全性弱、运行效率低、可扩展性差等问题逐步显现。为提高我市社会保险的管理水平和经办能力,满足参保单位对社会保险网上服务的更高要求,为此,2011年对网上服务平台进行了全面完善升级。升级后,网上服务平台集成为业务经办、政策宣传、沟通互动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平台。同时,建立了系统持续扩展、优化和推广的长效机制。

三、工作措施

1.充分的需求调研是系统建设的基础

需求调研是一个系统开发的开始阶段,需求调研的质量对于一个应用系统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只有真正站在参保单位或参保个人的角度,了解他们需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其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在网上经办的哪些业务还需要优化,还需要查询哪些业务信息,参保个人怎样在社保大厅一次就能办完所有参保手续,不需再跑第二次等。为此,多次召开有系统技术开发人员参加的参保单位网上经办座谈会议,听取他们的意见及建议。在综合考虑系统安全、数据信息准确的前提下,以操作简便、业务办理高效为目标,社会经办机构、参保单位及开发人员达成一致意见,为系统建设的顺利开发打好坚实基础。

2.提升基础数据信息是系统建设的关键

基础数据信息是经办工作开展的基础,直接决定着经办工作质量的高低:

一是严格基础数据信息采集录入;

二是合理设置操作权限;

三是定期开展基础信息数据库排查完善;

四是拓宽参保个人信息维护渠道。

3.多措并举是推动具体工作开展的有力保障

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平台方面:一是加强系统的安全性和数据的有效性。二是完善系统架构设计,并充分预留功能持续开发扩展的空间。三是强化了网上申报系统同后台核心平台系统的“一体化”设计策略。四是强化政策宣传服务。五是实施沟通互动服务。六是创新和强化系统培训措施。

四、工作实效

1.参保单位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轻松缴费”

社会保险网上服务系统为参保单位提供了更为快捷、安全和人性化的网上业务处理平台,改变以往单位社保经办人员到社保机构业务大厅方可办理申报的单一业务处理模式,单位经办人员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和拥有数字证书,便可足不出户、随时随地申办相关社会保险业务及缴纳社会保险费,摆脱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节省人力、物力,降低社会保险事务经办成本。

2.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实现社保业务经办的阳光操作

通过社会保险网上服务系统的政策宣传功能,进一步促进政策透明化、经办操作规范化,参保单位可随时通过该网站了解国家、省、市的有关社会保险法规、政策,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程序、办事指南和时限等,共同监督各级社会劳动保险经办机构业务经办处理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3.有利于提升社保机构业务经办管理服务水平

社会劳动保险网上服务系统的使用,实现现代高科技技术与社会保险业务的有机结合,使社保机构从繁杂的日常业务申报受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在为参保单位、职工提供更优质、高效服务的同时,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业务审核、基金管理和宏观运行监控上,以更好适应社会保险经办工作精细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发展趋势,推动社会保险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五、建议

在社会保险网上经办业务开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参保单位经办人员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业务操作不规范;参保单位对网上业务经办认识不到位,不愿意应用网上服务系统,仍习惯于到业务大厅办理业务;参保个人在邮寄信息出现变更后,不能及时维护信息,为个人权益记录资料的邮寄带来诸多不便等,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网上业务经办是社保经办工作的一次革命,要用发展的观念、长远的眼光正确看待网上业务经办的深远意义。②跟踪服务,落实到位前期工作开展顺利的主要原因就是各级领导重视,工作上狠抓落实。下一步我们要分清轻重缓急,进一步的提高认识抓落实,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把人员培训落实到位、把全程跟踪指导落实到位。只有把网上经办业务工作做好了,才能真正有效的缓解柜台的工作压力。③规范流程,严把数据质量结合系统的功能模块设置和操作规范,继续对现有工作流程进行梳理、调整和优化,使我们的管理工作更加流畅、完善,减少出错的可能性,保证业务经办的规范性。

(作者单位:淄博市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处)

经办现状 篇7

随着国内社会经济发展与国际社会的不断接轨, 社会保险业务的经办已开始面临规范、专业和精准管理的挑战。建立和完善内部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规范业务经办流程, 强化两者的制约融合, 已经成为规避风险, 提高经办管理效率, 保障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完整的重要有效途径和手段。这就急需企业社会保险经办部门强化风险意识, 建立和完善业务经办的每一个重点环节的风险控制管理规定和标准, 明确内部风险控制管理职责和监督检查标准以及具体规避措施。

建立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明确岗位职责, 推行内部风险分级细化管理。目前企业在社会保险经办方面客观存在着已有内部风险防控政策形同虚设、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与具体经办过程无交叉、内部风险控制管理政策不够具体、无可操作性、缺乏标准化与科学化管理意识等诸多问题。由于政策与程序上存在不匹配, 非常容易给违规经办行为提供可乘之机, 久而久之, 轻者会降低企业的公信力, 对企业形象造成极坏的影响, 重者则会影响社会保险的公正与公平, 引起社会的动荡。作为企业应当充分重视社会保险业务的重要性, 在推进社保内部风险控制管理的实际过程中, 应当通过操作规程将每一个业务环节从审核项目、审核内容、审核方法、经办流程、内部风险点、资料留存等方面进行细化管理, 按业务类别分别就上述各方面进行明确规定, 细化操作规程, 明确相关经办经办人与负责人的责任。

企业在制定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管理办法时, 应当根据各类业务环节设立高风险等级、次风险等级和低风险等级, 并规范各级别风险的定义及特点、监控措施, 根据各风险等级的特点盘点出相应的控制风险点。

一、高风险等级的业务。这类业务应具有“出错频率高、影响面广、挽回成本高”的特点, 例如:在企业职工新参保业务中的参加工作时间、参保时间;在缴费基数审核业务中的缴费人数、缴费基数等。该类业务应由稽核审计及纪检监察部门协同跟踪履行内部管控与监督职能, 严格管控风险的发生。

二、次风险等级的业务。该类业务应具有“存在风险隐患、损失可以通过应用程序进行挽回”的特点, 例如:在企业职工新参保业务中的出生时间, 出生时间是业务人员判断参保行为社保缴费、关系转移、退休待遇、待遇调整等多方面业务的重要依据, 只有确保了数据准确性、才能够保证各项政策的准确执行。在养老保险补退业务中的补退原因、补退起止时间、补退金额等, 严格核实补退原因、核对准确补退时间和补退金额的准确性, 在降低基金支付风险的同时, 也可减少业务人员手工失误导致的经办失误。

三、低风险等级的业务。此类业务应具有“存在的风险隐患小、业务经办应用程序上可以实现风险的自主防范”的特点, 例如:在统筹范围外转移业务中的本人首次缴费时间、转移金额等, 由于本人首次缴费时间由业务人员手工录入, 及时核对其准确性可避免业务人员操作失误, 减少经办失误。及时核实转移金额与财务支付金额的一致与否, 可以防控社会保险基金划转风险, 保障基金的安全。

建立规范化、制度化、多层次、有效的内部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不仅可以使业务经办风险处于可控、在控、能控范围之内, 还可以使每一类业务的风险点清晰可辨。只有建立了内部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业务经办人员才可以根据风险控制管理规定对业务各环节高效准确地进行管控操作, 才能够轻松自如地完成风险控制管理工作, 若欲达到效率与风险统筹兼顾, 就必须不断减少不规范的经办业务, 使操作失误率不断降低。

鉴于社会保险经办业务流程的逐年规范和细化, 简化经办手续, 提高工作效率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要实现从经办流程的细化过渡到成经办风险责任的细化, 还需要借鉴银行的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即各个业务环节应实现有机自然衔接, 分工明确, 建立完善内部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通过规范的操作规程来实现内部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对业务的有效监督控制。所以优化经办流程的主旨就是做到充分发挥内部风险管理功能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双赢。最终将内部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贯穿到企业社会保险经办业务的五个重要环节中, 即单位申报缴费、个人账户管理续保、养老待遇审批核算、养老金发放和财务最后结算。

内部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作为企业社会保险经办部门的内部监控制约机制, 是建立在“互不信任”基础上的内部管控制度。由于经办部门内部成员相互熟知, 并因长年工作配合等原因, 已经自然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信赖关系。从而内部风险控制管理工作容易受到内部部门和人员的忽视和抵制。因此, 树立员工自觉的风险管控意识的培训教育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 只有得到了部门领导及管理人员的充分重视, 才能够顺利开展建立内部风险控制管理的工作。不仅需要加强对员工的风险安全教育, 还需要高度重视员工的思想素质教育。经常性地开展风险防范教育, 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学习各种案例通报、开展案例警示教育等形式, 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 增强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员工执行制度的自觉性, 特别是要时刻关注经办人员操作行为及日常动态、发现违章行为, 要及时杜绝, 消除各种风险隐患, 营造“行为有规、授权有度、检查有力、监测有窗、控制有效”的合规运营环境。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在阅读《审计结果公告》 (2012年第34号) 后的感想和在企业社会保险经办岗位上的工作经验, 阐述了建立社会保险业务经办中内控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具体防控方法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险业务经办,内控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优化业务经办规程,分级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R].2012.

经办现状 篇8

首先, 在医保制度改革的每一个关键阶段, 经办机构发挥了推进改革深化和制度完善与发展的作用。

1 基本医保制度启动实施的操作开创者

破除公费、劳保医疗制度, 建立新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标志着从“免费医疗”向“责任分担”的转变。由此带来思想观念、就医方式、诊疗方式、经办管理的一系列冲突。经办机构一直承担着政策宣传者、矛盾化解者、经办创新者的光荣角色。

天津市职工基本医保于2001年启动实施。在实施前后, 经办机构开展的有组织的大型政策宣传活动就有几十场, 散发宣传材料十几万份。与媒体联合, 天天开展宣传, “广播有医保之声、电视有医保之影、报刊有医保之章”就是对那个时候医保宣传的形象概括。强大而又务实的医保宣传攻势, 为新制度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当时有职工说:“虽然医疗费不能全报销了, 但比起打白条, 的确是个好办法。” (当时, 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的企业无钱为职工报销医疗费, 将医疗费发票称为白条, 有些职工积累的白条达几十张, 金额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作者注) 。这表明, 在经办机构的强大宣传攻势下, 职工群众接受了基本医疗保险这项新制度。

在扩面中, 经办机构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天津职工医保启动的第二年, 有各类企业职工193万人参保。经办机构白天上门入户, 到企业搞参保登记, 夜晚整理有关资料, 为新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大数法则和互助共济基础。

基本医疗保险启动初期, 医疗费还是由职工全额垫付, 经办机构办理报销手续的任务相当繁重, 一名经办人员一天平均要办理报销达1000笔, 基本是手工操作。但为了新制度的顺利实施, 大家夜以继日, 对当时住院、门特采取的“跟包式”传统付费方式 (按项目付费方式) 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梳理, 从中找出提高审核与报销效率的窍门, 圆满完成了启动时期的医疗费全额垫付定期报销任务, 深受参保职工的好评, 为新制度的持续发展赢得了人心。同时, 制定了《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审核结算办法》、《转诊转院结算办法》、《门诊大额医疗费审核结算办法》等多项规定, 在为参保人员及时报销医疗费的同时, 也为经办管理提供了规范化的操作依据和标准, 确保基本医保平稳启动实施。

2 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拓展延伸的实施者

新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启动阶段, 参保对象为“城镇职工”。实际上主要是城镇企业职工, 公务员、困难企业退休人员本应在“城镇职工”范围之内, 但由于种种原因, 没有与“城镇企业职工”同步参保。后来, 又扩大到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等。在这4个群体的参保扩面中, 经办机构按照政策及时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实施办法, 本着“一人不漏, 应保尽保, 公平享有”的经办理念实施扩面, 成效卓然。2006年, 全市25万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全部参加职工医保。到2012年底, 全市灵活就业人员共参保43万人, 农民工参保25万人。全市职工医保参保人数达479万, 参保率95%, 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3 居民医保制度创建的承担者

天津城镇居民医保于2007年正式启动。在这个过程中, 经办机构承担着从试点到全面推开, 再到逐步完善的重任。值得一提的是, 居民医保的扩面、征缴、待遇支付等, 是利用职工医保的经办能力开展起来的, 是在经办人员基本没有增加的条件下进行的。在人手少、任务重、时间紧、目标硬的情况下, 经办人员迎难而上, 针对居民组织化程度低的特点, 依托社区、加强个性化服务, 提前实现扩面目标, 使城镇居民实现病有所医, 为后来的城乡城乡医保并轨奠定了基础。可以说, 经办机构是创建居民医保制度的承担者。

4 城乡医保制度整合的践行者

在破除城乡医保二元结构束缚, 推进天津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建设中, 经办机构把城镇职工医保经办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基本方针、基本经验成功地运用到城乡居民医保经办中。针对城乡医保参保人数多、人群复杂、管理难度大等特点, 优化经办资源、提高经办能力, 对当时分散在卫生、教育等五个系统的经办队伍进行优化组合, 形成统一的经办体系。可以说, 社保经办机构成为名副其实的城乡医保制度整合和经办资源整合的依靠力量, 也是城乡医保制度整合后完善经办管理、提升经办效率的创新力量。

其次, 在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的新进程中, 医保经办担负起建设“质量医保”的历史大任。

5 着力实现医保基金应缴尽缴

经办机构把建立合理稳定的筹资机制作为医保制度可持续的物质基础, 坚持依法依规征缴, 规范业务流程, 不断改进征缴方式。一是指标引导, 落实征缴责任, 开展个人账户对账工作, 保障职工知情权和监督权。二是以经济杠杆调节为手段, 落实欠费补缴加收保值金、逾期缴费加收滞纳金, 规范缴费单位的申报日、结算日和缴费方式, 增强用人单位依法缴费的主体责任意识, 促进按时足额缴费。三是以信息系统为依托, 采用网上缴费通知单方式, 简化程序, 方便缴费, 提升征缴效率。四是创新参保资源管理, 对接税务登记, 建立联动平台, 做实参保单位和人员登记管理;借助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平台, 实现从业人员就业登记信息与缴费信息管理对接, 形成税务、劳动保障、公积金信息一体化管理。五是加强困难企业缓缴欠费管理, 建立中断缴费人员数据库, 定期分析中断缴费状态, 引导中断缴费人员继续缴费, 维护参保人员长远社会保险权益。六是加强与基层劳动保障部门的配合, 开展经办操作培训, 指导街镇服务中心做好参保登记、缴费核定等经办事宜, 确保医保制度稳健运行。严谨严格的征缴措施提升了征缴效率。2009—2012年, 职工医保基金征缴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 其中, 2012年比2010年增收32亿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应缴尽缴。

6 着力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一是按照基金性质和险种类别合理归并银行代办业务, 完善银行账户管理办法, 严格执行账户开立、撤销、变更审批程序和报备手续, 封闭运行, 确保基金使用绩效和安全。二是创新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 完善医保执业医师管理、就医管理、病案质量管理等, 加大三个目录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 确保基金支付合规、合理、有效。三是实行总额控制下的多元复合付费方式, 建立统筹支付定额、次均统筹支付金额、年度服务定量、个人负担率、床日均发生额等控制指标, 推进管理精确化, 充分发挥基金的使用效率。经办机构每年以协议条款的形式, 将总量控制指标下达给各家定点医院执行。为提高总额控制的约束力和执行力, 将总额控制管理内容纳入医疗保险医疗服务协议。其中, 将总额控制额度作为一级协议控制指标, 并按照同级同病同费用原则, 将次均费用、人次人头比、住院床日均费用、门诊药品日均费用、个人负担等作为二级协议控制指标。两级控制指标有效结合, 促使医疗机构在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 控制医疗成本, 规范诊疗行为, 提高基金使用效能, 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预算管理控费效果。2012年, 各医疗机构申请医保支付总额同比增长12.2%, 涨幅比2011年同期下降11.5个百分点。支出总额控制在年度支付预算之内。这其中, 协议管理尤其是二级协议控制指标发挥了关键作用, 体现了经办机构在细化协议管理、提升基金使用效率方面的创新精神。

7 着力加强医保基金监督管理

经办机构以医保诚信体系建设为抓手, 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进行诚信等级管理, 对医师、药师实行名录管理, 将违规参保人列入诚信黑名单, 通过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内部监督等多种形式加强监管。经办机构引入专家评审机制, 组成专家小组对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和医保经办机构执行医疗保险服务协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2010年出台《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就医诊疗监督管理办法》, 对参保人员、医院、药店、医生违规处理做出明确规定。医保结算实时监控信息系统的投入使用, 实现了对参保人员门诊联网结算分病种、分类别进行在线监管, 对医保违规行为做到了即时发现, 及时掌控。去年经市政府批准, 增编50人成立医疗保险监督检查所, 医保经办监管能力得到显著加强。实时监控系统运行以来至2012年底, 共对5533名违规参保人员进行了停卡处理, 对313名违规医保服务医师 (药师) 暂停为参保人员医疗服务, 对严重违规的93家定点医疗服务机构中止医保服务协议或暂停医保结算, 规避基金损失6400万元。

8 着力坚守基本方针和机制创新

经办机构把“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险方针, 作为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 在扩面、筹资、待遇支付、医保监管等各个环节中始终坚持, 从不动摇。当“免费医疗”之风吹来时, 他们坚信医保改革不能回到公费、劳保医疗的老路, 断送十几年的改革成果。在城乡医保制度并轨时, 他们把坚守与创新统一起来, 从天津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城乡居民承受能力出发, 设计出四个筹资和待遇档次, 即学生儿童档、成年高档、成年中档和成年低档, 成年三个档次政策范围内平均住院费用报销比例, 2012年提高到65%, 其中在社区医疗机构的报销水平最高达75%。2012年共有41万人次成年居民享受住院待遇, 统筹基金共支付13亿多元, 基本医疗需求得到保障, 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城乡医保整合之路。

摘要:在天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同阶段, 社保经办机构都担负着路径探索、难点攻坚、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的大任, 成为新型基本医保制度启动实施的操作开创者、医保体系拓展完善的实施者、城乡医保制度整合的践行者。面对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的新使命, 经办机构着力提升医保质量, 初步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医保制度改革,经办机构作为

参考文献

[1]记忆天津医保十年[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

[2]王东进.健全全民医保体系让人民获得更可靠的医疗保障[J].中国医疗保险, 2013, (57) 6:5-8.

大病保险经办能力实证分析 篇9

今年上半年,记者对青海、苏州、山东、重庆、天津等由商保机构经办大病保险的4个省级、1个地市共5个地区(以下简称5地区) 进行了实地采访和问卷调查。旨在摸清商保机构承办大病保险显示出哪些专业优势,以期推广其专业优势,结果事与愿违。

1问卷和采访方法

1.1问卷方法

问卷内容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参保居民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 二是大病保险参保情况,包括是否知道大病保险、由哪个机构提供报销服务等;三是过去一年就诊情况,住哪家医院、什么病、个人承担多少医疗费,报销是否方便及时等;四是你最满意的大病保险经办人员姓名。

问卷对象的选择条件:过去一年参加大病保险并因病住院,其医疗费用超过基本医保封顶线的重特大疾病患者,或他们的直系亲属。

1.2采访方法

1.2.1座谈会:对不适宜问卷调查的商保机构和社保机构分别采取开座谈会方式进行面对面采访。对商保机构的座谈内容主要包括六项:一是机构名称、承办大病保险的人数、人员姓名、姓别、年龄、 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工作岗位、专业背景及特长等;二是商保机构经办医疗保险情况,包括经办年限、经办规模、产品名称等;三是本机构服务的大病保险人数、筹资标准、支付政策、盈亏情况等; 四是承办大病保险的具体项目,包括筹资、审核、报销、对医疗服务和就诊行为的现场稽核、控制医疗费用的措施及效果等;五是承办大病保险的意愿,分为自愿、被迫; 六是承办大病保险的好处,分为有利于医保可持续、有利于减轻参保患者负担、有利于获取开发商保产品的信息三个选项。

1.2.2入户或入院采访重特大疾病患者。采访内容:除患者个人和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外,主要采访参保人所患病种、所住医院名称、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数额、个人和家庭负担情况、哪个机构报销、对医疗服务质量和经办服务质量是否满意、意见和建议等共10项具体内容。

1.2.3采访医院分管院长、医保办主任、相关医生。主要内容:是否知道大病保险、与基本医保的区别与关联、哪个机构经办、对医院的工作带来方便还是增加负担、经办人员是否入院稽核、对经办机构是否满意等共6项。

2结果与分析

2.1调查及采访对象基本情况

在5地区共发放问卷4500份,收回4248份,收回率94.4%。年龄情况:10岁-18岁473人,占11.3%; 19岁-49岁2956人,占69.6%;50岁 -59岁689人,占16%;60岁以上130人,占3.1%。性别情况:男性1996人,占47%;女性2252人,占53%。 受教育情况:初中以下765人,占18%;高中和中专2081人,占49%; 大专及大本1402人,占33%。

2.2参保人对大病保险知情情况

问卷显示:回答知道大病保险的共有2719人,占64%,说明各地对大病保险进行了广泛宣传,知晓率较高;在回答大病保险由哪个机构经办时,选择由“社保经办” 的有2081人,占49%;选择“不知道”的有1402人,占33%;回答 “商保经办”的765人,占18%。

“商保经办”的知晓率过低, 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商保机构没有单独的办公场所,大多数与社保机构合署办公,办公地点设在社保机构的服务大厅,且无明显标志, 参保人容易误为还是社保机构经办;二是商保机构仅仅承担费用审核和报销两个环节,且服务窗口就在社保机构的服务大厅,商保机构使用的窗口就是原来社保机构的窗口,不是特别细心难以发现换了经办人。

2.3医患对商保机构经办的反映

问卷对经办服务的满意度设置了四个选项: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没感觉。在知晓“商保经办” 的765份问卷中,选择“不满意”的有346人,占问卷总数的45.3%。选择“没感觉”的419人,占54.7%。

在青海大学第一医院、省人民医院、中医院等8家医院医保办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上,反对商保经办的呼声十分强烈,一致认为“商保经办增加了医院的负担”。主要原因是:当地商保公司没有建立计算机网络,实行手工审核与报销,而审核的医疗费单据要靠医院复印, 因为商保机构没有复印设备;要么由参保人回到县医保局复印,因平添了诸多麻烦使参保人极不满意。 为此,医院和参保人一致要求交给医保局经办。

2.4商保经办人员能力现状及任务

统计显示,5地区商保机构均无大规模(如一个地级统筹地区)、 长时间(如3年以上)经办医疗保险的经历,这是机构的现状。从人员看,参加经办5地区大病保险的共有387人,其中为承办大病保险即时招聘的共348人,有医疗保险从业背景的4人,仅占招聘人数的1%多一点。据商保机构介绍,新招聘人员均经过上岗前培训,但离“专业优势”相去甚远。商保机构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审核进入“大病保险段” 的医疗费单据并报销,并没有像六部门文件所要求的那样,“与基本医疗保险协同推进支付方式改革, 按照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商保机构的角色实际上是个“结算站”, 对医院开具的单据“照单付费”。

2.5商保机构对自身优势一头雾水

在5地区商保机构座谈会上, 记者均请参会人员畅谈经办大病保险的优势。其中4个省级商保机构经办人员一致选择“沉默”。只有苏州商保机构表示,想在社区提供健康讲座等增值服务,但又担心没有人参加,并表示“我们向苏州社保学习了很多东西”。记者请重庆市四家商保机构经办人员各介绍一件正面的经办典型案例,得到的回答是:我们是网络化办公,不直接与患者接触。话一出口,又自感不妥,便改口说,“我们经办大病保险时间不长,还没来得及开展个性化的调查服务”。当问到“你们搞不搞患者满意度调查”时,又是 “沉默”。在回答“你们是否自愿投标承办大病保险”时,重庆商保机构的工作人员说,“我们也不是自愿的,都不想投标”。

由上分析不难看出,六部门文件要求的“自愿参加投标”,商保机构应“具备完善的服务网络和较强的医疗保险专业能力,配备医学等专业背景的专职工作人员”等条件,并未在各地普遍落实,或者说普遍不落实。商保机构的专业劣势已成为制约运行效率和基金绩效的 “瓶颈”。

2.6社保机构对商保经办的态度

5地区社保机构为商保机构经办大病保险无偿提供6项服务:(1) 合署办公的场地和服务窗口;(2) 关于大病保险的全套信息服务,包括参保人数、筹资标准和总额、大病患者基本信息等共12小项;(3) 为商保机构新招聘的人员提供社保政策和服务规范等培训;(4)在对医疗医药服务行为进行的智能化实时监控中不分“基本”与“大病”,一并监控、一并稽核;(5) 对大病保险运行情况按季度进行分析,并向商保机构提出建议;(6) 积极筹集资金,保证及时、足额划拨大病保险资金,特别是医保基金当期收不抵支的地市级统筹地区, 提前向当地政府汇报,争取增加基本医保筹资,青海省海西州、海北州在2014年医保基金出现缺口时, 州医保局提前向州政府报告实情并提出增加筹资的建议,得到政府的支持,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和个人适当增加缴费,确保了2015年按时足额向省划拨大病保险资金。

在关于“你对商保机构经办大病保险有何看法”的问卷中,设置了支持、不支持、没看法三个选项。在天津、青海、山东省东营市共向社保机构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42份,收回率94.6%。结果显示: 全部选择“支持”。但在座谈中提出,商保机构应加快专业化建设, 提供规范化的服务。商保机构设在社保大厅服务窗口的经办人员除努力做好大病保险医疗费用审核和报销业务外,还主动帮助社保机构做一些经办服务工作。对此,社保机构给予高度评价。

3思考

3.1商保与社保的衔接不是合署办公

衔接是必 然 、 必需的 , “ 合署”是极为不妥的。一是不利于商保的发展。所谓“合署”,实际上是社保机构在服务大厅为商保机构让出一两个窗口,为享受大病保险待遇的患者提供相关服务。这种现象被媒体比喻为“社保机构是开商场的,商保机构是租柜台的”, 给人一种“凑合”或“应付”的印象。长此下去,能赢得参保人的认可吗?商保能发展吗?二是不利于保证参保人的信息安全。谁能保证唯利是图的商保公司不拿参保人的信息去作违法的交易、从中渔利, 到头来却让参保人遭受祸害呢?

3.2经办主体应由参保人选择,而不是政府指定

扶持商保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参保群众的合法权益为代价。拿医保基金购买商业保险机构的服务,实质上是拿参保百姓的“救命钱”去扶持商保的发展。 商保是否有专业优势,参保群众愿意让谁提供服务,应该让老百姓“用脚投票”, 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让被市场认可、民众信赖、真正具有专业优势的机构承办大病保险,而不是强制性地让百姓去接受商保的服务。

3.3承办与筹资应该联系起来,谁经办谁筹资

钱从哪里来,谁去筹集,与资金使用效率直接关联。如同粮食, 惟有种粮的农民才能真正懂得“粒粒皆辛苦”的内涵。从基本医保基金中划拨大病保险资金,容易让经办人员产生花多花少无所谓的心理,花超了就说筹资标准低,导致筹资标准不断升高,将大病保险的运行风险实际上转嫁给了社保经办机构和政府。2013、2014年,青海省、苏州市、山东省东营市大病保险资金均出现巨大亏损。3月份记者到东营市采访时,当时算出来的2014年亏损已达5100万元,其中纯亏损超过1000万元。谈到超支的原因,商保机构认为是筹资标准过低所致,并未涉及管理问题。而由医保机构经办的吉林省长春市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经过与医院、药品供应商的反复谈判,实现“双降双升”:药品和高值耗材价格下降10%-90%,参保患者个人和基金支付金额均大幅下降;医疗服务和药品、高值耗材质量提升,基金使用效率提升。再次证实了“医疗保险三分政策、七分管理”的科学性。 但要激发商保机构的管理责任感和紧迫感,有必要另建由商保负责筹资的机制,将政府指令性划拨转变为谁经办谁筹资,促使商保机构像长春医保那样,为提升基金使用效率,积极开展谈判,而不是“照单付费的结算站”或“二传手”。

摘要:通过座谈会、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对青海、苏州、山东、重庆、天津等地商保机构经办大病保险情况进行了采访,发现商保机构并无专业优势。

支付制度改革考验经办能力 篇10

关键词: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经办能力

随着医疗保险全民覆盖的基本实现,标志着制度内涵发展的支付制度改革摆上经办管理的重要议程。如果说医保扩面是对经办能力的考验,而支付制度改革则是一场更为深刻、更加严峻的大考。怎样合理控费、如何保证医疗保险的医疗质量、提升保障绩效的途径等,都是这场大考中难解而又必解的课题;通过这些考题,将考验医保经办管理者的专业能力、谈判协商能力和监督管理能力等。经办能力与支付制度改革成效呈正相关关系。这己被江苏和其他地方的支付制度改革实践所验证。

1 江苏省医保付费改革的实践进程

江苏医保改革始于镇江。到2008年,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都已达到95%以上,在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医保患者比例明显增大。因此,各级医保经办机构作为医疗服务的第三方购买者,己成为医疗机构最大的“客户”,医保付费在医院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逐年递增。作为最大买家,各统筹地区经办机构都对支付制度进行了改革探索。其中,镇江的改革具有典型性。

镇江市在支付制度改革中,形成了以“人头指标”为核心的“总额预算、弹性结算和部分疾病按病种付费相结合”的综合付费办法。并以“预算管理”作为具体实施途径,即将医疗保险基金收支预算与医疗费用结算有机结合,将宏观刚性预算与微观弹性结算有机结合,使医疗费用支付办法日趋合理、科学和规范。这种支付方式“在年终结算时实行弹性结算”是一个亮点,凡是没有达到总额预算指标的按实际发生额结算,并将结余费用的40%奖励给医疗机构。对实际医疗费用超出总额控制标准的合理部分,则区分情况给予补偿,使医院不因总控指标不够用而降低服务质量或推诿病人,激励医疗机构通过改善服务态度、增加服务量和提高医疗质量吸引病人,增加收入。此种支付方式实施10年多来,医疗费用年平均增长9%-12%,同期基金增幅为10%-14%,基金收支平衡,收支规模扩大、保障功能增强。

镇江的改革贵在总额预算的刚性与年终结算的弹性。“刚”得有道,总额就得控制住,否则就守不住,医疗机构和参保人员对总额控制之“刚”都能理解;“弹”得有术,在守住总额的前提下,结算办法讲灵活性,可以调动医疗服务提供方的积极性。这种“刚柔相济”之道就是经办能力的一种体现。

除镇江外,其他统筹地区的改革也取得一定效果,共同特点是都注重总额预算和总额控制,都在探索混合式支付机制,都重视医疗质量,以提升基金的保障绩效,使参保人员多受益。但是,从面上分析,各地区进展尚不平衡,既有快慢之分,更有深浅之别。付费制度改革的内涵、要义和要领是什么,如何发挥其“牛鼻子”、“总闸门”的作用,经办机构与医疗服务提供方如何实现互动等,对于诸如此类的深层次问题,人们还缺乏研究,甚至不甚了了;由于认识的肤浅,改革呈现出表层化特征,认为只要实行一种或多种付费方式就算改革了,改革方案往往只是经办机构制订,医疗机构被动执行,其中的要害就是谈判机制的缺失,医疗机构缺乏改革的积极性,与医保机构没有形成互动局面。笔者以为,支付制度改革既是一项事关医保制度可持续的政治任务,又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问。现在,人们还没有把它当作学问来做,在实施改革中显得力不从心。

2 医保付费制度改革的制约因素

2.1 经办人员不足

江苏省各经办机构负责本统筹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医保费征缴、医疗监管、支付结算、资金管理、网络运行等多项业务。截至2009年底,全省医保经办人员与参保人数之比为1:10349,远远高于现行1:3500-4000的参考标准,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随着医疗保险参保面的不断扩大,经办人员严重不足与服务对象不断增长的矛盾会更加突出。繁重的日常经办业务严重制约支付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

2.2 医保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医保经办机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之长期以来医保经办机构重具体经办管理,轻专业能力建设,在不同知识结构的人员配置上缺乏规划,使得诸如从事精算、信息系统管理、经办审核等对医保经办管理有重要作用的专门人才,特别是与支付制度改革要求相适应的谈判团购人才、监督管理人才严重短缺。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状况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改变起来尚需时日。

2.3 医疗机构评估制度缺失

实行单病种定额结算,挤压医疗总费用中过度医疗及低效产生的水分,部分医院和医生为不影响经济效益和个人收入,很可能发生一系列不规范行为。当实际发生的治疗费用接近定额标准或医院利润较少时,故意夸大病情,增加新病种;为回避费用超支风险,对住院时间长、费用高的重症患者会以种种借口进行推诿;更有甚者,在治疗上“偷工减料”,如重复使用血透导管,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因此,推进付费改革必须与质量控制、考核评估相结合,兼顾费用控制与质量提高,防止因费用控制而降低服务质量。

2.4 医保信息系统建设滞后

当前,各统筹地区的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大多基于各项医疗保险制度的单独运行体制而建,其统计口径、来源渠道、统计方法等各信息资源均不一致,无法实现医疗成本核算、就医管理、费用支付等信息的互通,信息资源的共享水平不高,依托现代网络技术的医保经办信息化管理尚处于初步发展层次。

3 支付制度改革对医保经办能力的要求

3.1 从被动支付向主动管理转变

在支付制度改革各方博弈中,单靠管理部门严格、繁琐的“管控”一定是事倍功半,经办机构也必将受到大量微观管理和具体事务的桎梏。因此,要遵循“管理型医疗”的思路,以“需方自主、供方能动”为着眼点,将“软预算约束”变为“硬预算约束”,在费用控制的预期结果上将医保双方置于共同的刚性目标下,从而降低诱导型、超前型过度医疗消费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建立医疗机构的自我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其主动管理的积极性,取得医、保、患三者关系和谐的多赢结果。

3.2 从“全额买单者”向“优势团购者”转变

医保经办机构不能总是停留在买单付账的被动角色上,而要通过提高统筹层次和制度融合、体制整合,使自己成为更多参保人的委托人,壮大团购力量。要开展“团购的谈判”和“谈判的团购”,使谈判与团购形影不离,为参保人就医用药争取更多利益和好处。针对医疗服务提供方在卫生资源存量、服务提供手段、保障能力上的差异,对不同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医药机构开展分类谈判,对不同等级的定点医院采取不同的医疗服务购买方式,实现医、药、保三方博弈的均衡。具体实施时,由医保部门分别就结算方式、总额预算指标测算办法、有效工作量、客观因素变化等与不同的谈判对象进行商谈,确定医保指标与实际付费一致。谈判双方经过反复地推敲与充分交换观点后,在基本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对实现这一目标的计划路径进行再沟通。

3.3 从单一支付方式向混合支付方式转变

由于医疗保险涉及领域广,不可控因素多,无论是总额预付、按项目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等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而且,不同的付费方式对医疗服务行为的影响不同,对医疗保险管理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面对各医疗机构服务项目及服务能力的差别,应选择相适应的付费方式,根据不同付费方式取长补短,使医保付费更加科学合理。

3.4 医保监管从费用控制向质量控制转变

一是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措施,推行定点医疗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加大协议管理和分级管理力度,通过建立奖惩分明的信用等级管理机制,增强费用调控的有效性;完善医疗费用支出监控措施,建立违规行为处理和举报奖励办法,促使定点医疗机构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二是加强对单病种付费相关政策的解读、宣传,切实提高患者的认知度,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使其主动参与到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督之中,与医保部门的监督管理形成合力,共同约束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医疗服务质量。三是要根据不同付费方式,制定对应的监管机制。如按次均费用付费,要监管其有无分解住院、降低入院标准、拒收大病及重病人员;按总额控制付费,要监管其有无盲目节约成本,为患者提供的服务被打折扣;按病种付费,要监管其病种是否诊断明确,有无故意分解病种住院行为等。

医保付费改革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还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医保经办机构必须要深化自身改革,在转变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基础上,走法人化、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这样才能提升经办机构的团购能力、对医疗服务提供方的监管和制约能力,激发管住管好“总闸门”的内生动力。

参考文献

[1]史君彦,单红.按人头付费如何扬长避短[J].中国社会保障,2010(8).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经办现状】相关文章:

社保经办06-18

经办机构作为06-15

公司总经办范文05-19

总经办工作范文05-22

总经办介绍范文05-22

总经办总结范文05-22

总经办目标范文05-22

老农保经办须知04-09

经办人信息04-14

总经办年底总结05-10

上一篇:碾压工艺下一篇:企业人才需求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