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法艺术

2024-05-14

汉字书法艺术(精选十篇)

汉字书法艺术 篇1

一、汉字书法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发展必要性

格罗皮厄斯曾说过:“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 它的本质是运动的, 不是静止的, 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传统文化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不断被筛选、凝聚、浓缩、沉淀而得到了一种普遍的、必然的、一般的内容与规范, 现代汉字书法艺术正是从这种传统的内外包围中开始的。社会的不断发展, 会不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新内容、新形式, 因此艺术必须时时关注生活, 了解生活及社会审美新动向, 拓展自己的表现内容, 丰富自己的表现形式, 只有这样, 艺术才能永葆青春活力, 促进社会进步, 这也是书法艺术所需要的。

中国平面设计想在国际上拥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必须拿出真正属于自己的风格。将汉字书法从一种原始而简单的方式, 逐步拓展为视觉传达信息的一种方式, 这是我们所希望的。被称为“读图时代”的当代, 随着传达方式和传达媒体的迅速发展, 书法艺术会绕过了不同的障碍, 成为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手段。在商业社会里, 书法艺术必将成为平面设计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 汉字书法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是社会进步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汉字书法艺术的现代设计性探析

1. 书法艺术和现代平面设计的具有相同的表现形式

书法是点、线结合的艺术, 点和线是书法形象构成的最基本的元素;而平面设计同样是由点、线乃至扩展到面相结合的艺术, 点和线同样也是平面设计中的最基本构成要素。书法中的点、线构成十分讲究空间与动势, 甚至在平面中表现出空间感;而空间、动势在平面设计中也是十分重要的。

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 是由线条来完成的, 而体现线条美的基本要素, 则是要求线条富于变化。书法所使用的书写工具——毛笔, 以笔锋来说, 柔软而富有弹性。书写的轻重、疾快、强弱、顿挫、提按、正偏在纸上留下浓谈、干湿、刚柔、动静、方圆等各种千变万化的线条、它是以具有生命力的线条的组合和变化来表现文字之美的艺术形式, 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 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 能够充分体现线条的和谐美和动态美。从创作过程来讲, 书法的基本构成元素为点和线条, 线条作为点的运动轨迹, 在书法艺术中表现为一种流动的、有方向性和不可重复性的书写过程。

现代平面设计中的线条的设计, 不是依据几何学的知识进行的, 它也是根据视觉的虚实、节奏和空间的布局进行的, 在设计中追求的是协调和统一, 将所表现的元素利用点、线、面很自然的表现出来。这与书法的基本构成元素具有相同的表现形式。

2. 书法艺术和平面设计都是构成艺术

书法——就是在洁白的宣纸上, 靠毛笔灵活多变的运动和水墨的特性, 留下斑斑墨迹, 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形式, 所以, 书法是一种黑白构成;前面说过, 点和线是书法形象构成的最基本的元素, 所以, 书法是一种构成艺术。

书法艺术是线条对空自的分割, 不是机械地有意识地造就几何图形, 更不是靠呆板的线条去描摹书家的境界, 毛笔的丰富多变赋予了线条变化的趣味。书法艺术以长短、大小、疏密、应接、向背、穿插来分割空间, 表现书法的对比、均衡、节奏、韵律作为它的主要形式美法则, 在一幅书法作品中, 书家通过点线的交错, 空白的切割与构成来体现书法的形式美法则;而在平面设计中首先也是对空间的设计, 在设计中呈现出对比、均衡, 节奏、韵律的和谐统一。书法艺术是在平面空间内的视觉表现, 其中空间的分割、秩序, 黑白虚实和艺术的审美意境, 都在一张纸上得以完美的体现。

书法以形写意, 舍形求神, 无论在结构、章法、力量, 还是在情绪上都与现代平面设计息息相关。书法艺术在点线的构成形态中, 讲究空间的构成、动势的构成, 甚至在二维空间中体现出立体感;而在平面构成中, 也同样讲究空间、动势和立体感。在造型上, 书法艺术、平面设计都十分讲究形式美 (如平衡、对称、协调、统一等) 的规律, 给人以韵律和节奏感。书法在结构上的所谓点画呼应, 笔势连贯、重心平稳, 整体协调、依字取势, 神态自然, 中心攒聚, 四面舒展以及章法里的清健疏朗, 紧凑整齐、参差错落, 注意结构、因形就势, 统一和谐, 讲究一定的空间形式美感。在审美性质上, 两者可以不必借助于现实形象、勉强摹拟, 可以利用虚拟的形象进行描述, 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些都说明, 书法艺术与平面设计有着内在的联系。

以书法水墨为表现载体的设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平面设计中, 它的比例、节奏、韵律以及它所表现出来的含蓄、典雅, 凝聚着东方人对美学的深刻认识和对艺术原则的真切把握。

3. 书法本身就是一种平面设计

书法作品本身具有一定的设计意识。它通过点线的构成, 每一个字笔画的安排乃至整个篇章的布局来表现黑白、虚实、浓淡、奇正、疏密等各种对比关系。我们现在看古代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 都表现了书家一定的设计意识。书画作品中题跋和印章的介入无疑更加增强了作品的设计感, 也更能体现书画家的设计意识。清代画家八大山人为自己的落款题名“八大山人”四个字组成“笑之”或者“哭之”, 就是平面设计的一种形式。而印章在方寸之内来表现不同汉字造型的个性特征和作者的情感, 本身就包含着十分浓郁的设计意识。题跋和印章对于一幅书法作品来说, 既是独立的形式, 又必须和整个篇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书家就不得不考虑它们和整体画面的协调统一, 具有一定的平面设计意识。

书法最典型的贡献在于它不拘泥于形式, 字是由书写者凭冲动自由挥毫写出来的, 注入活力的笔法, 遵守运笔秩序, 而不是几何法则。而平面设计其实就是人类把自己的意志加在自然界上, 用以创造人类文明的一种广泛的活动。汉字书法点画构成是记录人类理念的平面设计, 是供书写或传递的视觉信息符号。

书法是以汉字为题材的书写艺术样式。从中国文字的演变中, 我们可看出中国文字其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中国文字的构成, 不外“独体”与“合体”两种, 都具“完整性”, 每个字都是一个个小小的设计。

三、结语

汉字书法艺术介入到平面设计中只是一种途径、一种手段。它们同属于艺术, 而且存在着许多共通之处, 并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们通过接受和掌握书法艺术来更好地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并把传统文化融入到平面设计作品中去, 从而增强作品的文化内涵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郑晓华.翰逸神飞——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与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5.

[2]寻胜兰.源与流——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7.5.

[3]宗白华.宗白华选集.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6.

第2课 汉字书法艺术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主要的书法字体及特点,初步感知书法艺术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2、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感受汉字书写的独特魅

力。

3、学会初步欣赏书法作品,感受中国人的审美情趣,激起学习、练习书法的兴趣,产生传承发扬中华书法艺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欣赏书法作品中感受汉字书写的独特魅力,产生传承发扬中华书法艺术的意识。【教学设计】

一、“寿”字引入,揭示课题

1、猜字引出百寿图。

2、从同一个字的不同写法中,我们能感受到中国的文字的独特的魅力和奇妙之处。(板书:汉字的书写艺术、书法艺术)

二、品位书法,感受魅力

(一)初识基本字体,激起对书法的兴趣

1、媒体出示五种基本字体。(学生辨别字体,说出理由。教师简要归纳。)

小篆,字体略长而整齐,笔画圆匀秀美。隶书,字体有些扁平,但工整、精巧。

楷书,笔画规矩整齐。

行书,介于“楷”、“草”之间,形成独特的点画形态。

草书,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变百出。

[无论是楷书、行书、小篆、隶书还是草书,都让我们感受到书法艺术的独

特魅力。]

(二)进一步了解字体,感受书法的魅力

1、行书——欣赏书法作品,感受“大家”风范

(1)欣赏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兰亭序》,借助媒体了解作品中不同的“之”字。(2)感受书法作品的美妙,及王羲之练字时的那份执着与坚持的品质。

2、楷书——比较书法作品,了解作品风格

(1)请班级中两位练书法的学生当场演示,并介绍书法的必备工具“文房四宝”。(2)初步认识颜真卿、柳公权两位书法大家,了解他们书法作品的特点,感受

书法艺术的魅力。

3、篆书——实物展示,初识篆刻,激发兴趣

(1)从认识学生完成作品后敲的章上,初识篆书,并简要了解“印章”。

(2)学生做猜字小游戏,再次感受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三、提升情感,传承发扬

1、回忆交流,发现生活中的书法艺术。

2、借助媒体,直观感受“书法艺术”无处不在。

3、观看照片,感受中国书法艺术在世界上的影响

4、辨析思考,体会传承和发扬书法艺术的现实意义,作为炎黄子孙,能为祖国的悠久文化感到自豪,也为身为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板书:传承、弘扬)

【附板书设计】:

传承

弘扬

的传人

书法艺术

【教学说明】

1.对教材内容的建构 考虑到书法艺术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而学生对于书法的内容又知之甚少,因此,为能删繁就简,深入浅出地让学生通过一堂课来感受中华书法艺术的魅力,我对教材的内容作了改动,在初识了五种基本字体后,增加了对行书、楷书和篆书的认识,简化了对篆刻艺术的了解,并在书法演示中融合了“文房四宝”的介绍,还增设了“寻找生活中的书法艺术”等内容。2. 对学生资源的利用

虽然班级中坚持练书法的学生不多,但两周一次的书法课,也让学生对练习书法有了切身的感受。因此,当看到自己的同伴在课堂上当场演示,并介绍他们练习书法的经历,更激起了学生练习书法的兴趣与激情,也让学生更近距离地了解书法的魅力。

汉字书法走入西藏 篇3

彼时,刘国宝开始特别认真地研习书法,到现在已经出版了书法集《雪域线条》,诗集《结》、《极地心电》,长篇散文《家语》等。刘国宝的书法极具个性,正如唐代的孙过庭说:“吾尝尽思作书,谓为甚合,时称识者,辙以引示,其中巧丽,曾不留目,或有误失,翻被嗟赏。”他笔下的线条和空间布白表达了他对于传播书法文化的急迫。横为千里阵云,点即高峰坠石,竖作万岁枯藤,戈则百钧弩发,捺却崩浪雷奔。赵构称米芾“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董其昌称右军“如凤翥鸾翔”、称米芾《蜀素帖》“如狮子捉象”。孙过庭比拟赞叹:“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稿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威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

在线条的折转与笔锋的回旋中,在阴柔与刚毅间,相辅相成。刘国宝的作品质朴、自然,无故作妖媚的“妖娆”,既没有故作刚狠的“强悍”,也没有故作潇洒的“肤浅”。横“如孤舟之横江渚”,他已经将技巧和意境不自觉地结合起来了。他对于文化传播的赤子心用毛笔袒露在纸上,形成了刘国宝独有的风格。那是笔势的大气磅礴,线条的异域与传统的交锋,笔法和字形结构维唯有章,气韵却独白出独特的墨趣。

刘国宝现在已经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藏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拉萨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峰书画社社长。他的书法入展中书协“黄河魂”大展赛,获中国文联全国首届新农村楹联三等奖,《书法导报》首届全国手卷展三等奖,拉萨市政府最高奖“圣地文艺奖”。他的作品被西藏博物馆、大千故里书画馆等艺术馆收藏。大千故里书画馆评语“功底深厚,且具个性”。2006年,刘国宝在西藏博物馆举办西藏首次个展与义卖,捐助失学儿童,受到社会各界重视与好评。2015年5月30日,在北京中国书法院展览馆组织举办了中峰书画社首届书画作品展。

刘熙载在《艺概》中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日如其人而已”。书法的确是修养者的艺术,书法者的修养不同、品性不同、志趣爱好不同,书法艺术表达完全不一样。刘国宝的艺术和他对于书法文化传播的热切心理在他的书法创作中一直在交流、在撞击。清代的刘熙载还曾经说过:“观人于书,莫如观其行草。”行草,尤其是狂草束缚性最小,可变性最大,最能体现书家的艺术构思、心的律动,情的宣泄。从形见其神、钩沉揽玄,追虚探微。韩愈称草圣张旭的作品为:“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

2005年,刘国宝为了能让西藏的学生得到参展锻炼,曾组织拉萨20多所大中小学校学生参加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生书画比赛。他自费租车,一所学校一所学校地跑,一家单位一家单位地跑,自己出钱带孩子们参加比赛。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比赛多人获奖。2011年,刘国宝与西藏当地公司联合创立了一个免费教人书法的书法平台。刘国宝腾出时间免费指导,他说:“这是响应中央开展的大文化运动的文化自觉。”汉字书法也在这个平台得到了一次次地展出!中国左笔书法家协会的作品在这里展出,北京市老年书画家协会的作品在这里展出,南京市书法家协会的作品在这里展出,陕西省咸阳市书法团体在这里展出……这是刘国宝年轻时候的梦。刘国宝好像一生都在致力于在西藏传播书法文化,一生都做着在青藏高原的土地上举办着汉族书展的梦,如今终于实现了。

加强汉字书写教学重拾汉字艺术之美 篇4

一、 写字教学地位的重 要性进一步彰显

《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重视写字教学, 然而课改实施十年下来, 学生的写字状况依旧令人堪忧。中小学生中写字不规范、不端正、错字频出的大有人在, 很多学生的作业信手乱涂, 能写一手整洁、漂亮汉字的学生很少。笔者最近随机抽取七年级一个班的作文簿进行书写情况的统计 :本学期第一次习作, 全班42位学生写出了252个错别字 ;有13位学生的字迹较难辨认, 仅有3位学生的书写达到规范、整洁、美观的要求。可见, 当前中小学生陷入“书写危机”之说并非耸人听闻。

究其原因, 除了电脑普及对汉字书写带来较大冲击, 外语学习过于强势导致对汉字书写的忽视外,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语文课程中写字教学的缺失。在占语文课时最多的阅读教学中, 多数教师忽视了写字指导和书写训练, 没有对学生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 致使学生没有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常识, 没有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正是基于当前汉字书写的现状与背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进一步明确提出 :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较之于《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 强调了写字教学不仅在第一学段要加以重视, 第二、第三、第四学段也不能忽视, 也就是说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写字是一项慢功细活, 写字这一技能的养成是年复一年、反复练习的结果。只有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都重视写字教学, 才能使学生一以贯之, 养成规范的写字习惯并一生受用。

语文教师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写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汉字除实用外, 还有欣赏的价值和特点。香港著名实业家安子介先生称“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说 :“汉字能使人产生联想, 而联想是一切创造发明之母。”不少国内专家研究表明 :学习汉字能够促进智能发展, 练习书法可以开发右脑。当前, 学说汉语、学写汉字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门话题, 成为一种新的世界潮流。写好字是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 也是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热爱祖国的有效途径。因此, 语文教师要树立“教学生语文首先要教学生把字写好”的思想, 把写字教学置于语文教学的根本地位。其次, 要帮助学生提高对写字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只有学生的认识提高了, 才能产生内驱力, 才会有自觉的练习动机和积极的练习行为, 书写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二、 教学目标与内容的 确定更为科学适切

将《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进行比较, 可以发现写字教学目标与内容的明显变化。

1. 要求会写的字数量有所下降。《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提出多认少写, 识写分开, 遵循了汉字学习的规律,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但是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 :识字量和写字量的增多, 加之语文课时的减少, 教师拔高要求, 识字写字的任务偏重, 导致学生学习紧张, 课业负担重。特别是农村及偏远山区学校因识字环境的局限, 对识字写字数量偏多偏重反应更为强烈。为了减轻学生负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适当降低了识字写字的数量。

第一学段, 会写的字只需达到原先的下限要求 ;第二学段, 要求会写的字减少了400个。此外, 整个义务教育阶段, 要求会写的字减少为2500个。会认和会写字数量的下降, 既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要求, 也是提高书写质量的有力保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还附录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便于教师以此为依据对学生写字情况进行调整。

2. 强调写字姿势与习惯的养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特别关注写字姿势的纠正和良好写字习惯的养成, 在每个学段都强调“写字姿势正确, 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正确的姿势是学生写好字的前提。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的快速发育阶段, 任何不规则的书写姿态都将有碍于身体发育。执笔姿势不规范, 对手指甚至整个手臂的发育都不利 ;而坐姿不对, 如上体不直, 又会影响脊椎骨的健康发育 ;头低得太下影响到视力, 更是非常普遍的事。因此, 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字时, 绝对不能置写字姿势于不顾, 要正确引导, 反复强调, 以保证写字姿势的正确,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语文教师要树立“教学生语文首先要教学生把字写好”的思想, 把写字教学置于语文教学的“根本”地位。

3. 关注写字过程中情感态度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如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中增加了“有主动写字的愿望”, 在第三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中增加了“书写力求美观”的要求。这些新增的目标与内容充分体现了 对学生写字过程中情感态度以及审美趣味培养的关注。汉字的音形义有密切联系, 这是它与世界上其他文字明显不同的地方。如果学生懂得这个字为什么这么写, 就会领略到它的文化内涵, 提升审美情趣。例如, “旦”是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 意思是清晨 ;“暮”是太阳落入了草莽中, 意思是傍晚 ; “东”是太阳升起的方向, 意思是东方……教师若能多挖掘汉字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学生的书写过程就会成为体验和展现中国文化深厚历史积淀的过程, 其情感态度与审美情趣的培养就不言而喻了。

三、 教学与评价建议更 具有操作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对写字的教学与评价提出了更富有操作性的建议。首先是每学段的要求更加明确, 如在教学建议中提出 :“第一、二、三学段, 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 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 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 讲究练字效果。”这一建议无疑是给写字教学下了一剂猛药。然而据笔者调查, 大多数语文教师由于对写字教学重视不够, 语文课堂中写字的时间都得不到保证, 就更不用提写字的效果了。

每天语文课中10分钟的书写时间能否落实是习字教学的关键。这10分钟不仅是时间得以保证的要求, 更体现了教师要对学生的书写作具体化的指导。所谓具体化指导, 就是要和学生一起分析字的构造特点和组合规律。汉字是象形文字, 笔画组合和部件配搭都有规律可循。例如, 笔画组合上的规律有 :横撇组合的, 若横长, 则撇短 (像“布、右、有、希”等字) , 若横短, 则撇长 (像“龙、左、灰、尤”等字) ; 横竖撇捺组合的, 若横长竖短, 则撇捺宜缩 (像“梁、染、栗、杂”等字) , 若横短竖长, 则撇捺要伸 (像“束、朱、本、术”等字) ;左右、上下、半包围、全包围和“品”字形结构的字, 也都有各自的规律可循。教师只有依据汉字书写的规律加强指导, 课堂10分钟的练字才能真正达到实效。

教师还要重视毛笔字的教学。中国传统书法流传几千年, 博大精深。当前, 书法艺术在国际上更是独放异彩, 越来越受到海外人士的喜爱和重视。学习书法并非要求人人成为书法家, 而是通过学习规范书写, 养成严谨而良好的人格风范, 陶冶高尚情操, 突出书法教育的美育作用。毛笔字教学是当前写字教学最缺失的环节, 大多数学校放弃了毛笔字的书写练习, 导致学生对毛笔字的书写要领一窍不通。毛笔字的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从第二学段开始, 按“描红——仿影——临帖”的过程练习。结合2011年8月教育部出台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 在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 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毛笔字的教学与练 习, 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毛笔字书写水平。

汉字与书法发展述略 篇5

对于我省大多数小学来说,这是完全陌生的领域,如何更好地开展书法教育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为此,本刊特别推出了“教坛书苑”栏目。

本期刊发的《汉字与书法发展述略》从宏观上描述了汉字与书法发展的概况,要言不繁,《哈尔滨市延兴小学书法普及教育之路》介绍了哈尔滨市延兴小学的书法普及经验,延兴小学早在10年前就开始关注书法教育,走在了全省的前列。我们将延兴小学10年来的做法展现给读者,给校长、老师在开展书法教育工作时提供借鉴,期望延兴小学的经验能带动校长、教师更加广泛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从一定意义上说,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又相互影响。学习书法,首先要了解汉字。汉字发展至今,经历了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阶段,主要有篆、隶、草、行、楷5种字体。篆书属于古文字,隶、草、行、楷属于今文字。大略言之,篆书分为大篆、小篆;隶书包括古隶和八分;草书包括章草和今草;行书分为行草和行楷;楷书包括魏碑和唐楷。

关于汉字起源,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蹏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即仓颉见到鸟兽之迹,认识到纹理的区别,而创造了文字,这就是传统的仓颉造字说。然而,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文字必须约定俗成,自然不可能由一人一时完成。鲁迅先生《门外文谈》说:“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可见,文字当源于社会生活,产生于群众之中,即使仓颉存在,也只能做些整理工作。

郭沫若先生《古代文字之辩证发展》说:“汉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呢?我认为,这可以以西安半坡遗址距今的年代为指标。……半坡遗址的年代,距今有六千年左右……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划,……刻划的意义至今虽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于省吾先生《关于古文字研究的若干问题》说:“不难设想,当时简单文字不会也不可能只限于陶器上,陶器以外,自然还有更多的简单文字,只是我们现在还看不到罢了。”

现存古文字阶段的文字材料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秦小篆刻石。甲骨文已具有了较严密的体系和规律,是相当成熟的文字。可以推测,在甲骨文之前,汉字已有了相当长的发展期。甲骨文只是占卜文字,应不是商代文字的全部。《尚书》说:“唯殷先人,有典有册。”可知,商代还有其他文字材料,只不过可能早已湮灭或尚未发现。

金文。即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起于商。盛于周。周初的金文笔画、结字都与商代金文相近,往往字形大小不一,多具变化。自周昭王之后,金文逐渐走向成熟,结字比周初铭文稳定紧密,平正而有规律性,书法意识、装饰意味明显增强,这都标志着汉字和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成熟。

石鼓文因文字刻在10个鼓形石头上而得名。内容是记述春秋时代秦国国君游猎的四言诗,风格与《诗经》相似。秦继承了周的故土,因此石鼓文字与周代金文属同一体系,但又与金文有所不同,已露小篆之端倪,可谓上承殷周余绪。下开小篆先河。从字体上说,金文、石鼓文都属于大篆。

西周时代文字较为统一。《说文解字·序》记载:东周时代,周室衰微,诸侯割据,任意省改文字,致使“言语异声、文字异形”。针对这种情况,“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可见,秦统一文字,是将商周以来的古文大篆,整理成小篆。《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都是用小篆写成的规范文字。现存秦《泰山刻石》残石,可窥秦小篆之一斑。

小篆作为标准文字推行于秦。但是,秦时官书浩繁,《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皇帝每日都须称取公文批阅,并有标准定量,足见其文书之繁。如此浩繁的文书,若都用工整的篆书来写,势必极为困难。于是,化圆为方,书写便捷的隶书便应运而生了。

许慎《说文解字·序》说:“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晋卫恒《四体书势》也说:“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可见,隶书是为了适应日益繁重的书写任务,将篆书草写简化而产生的。近年考古发现的秦简文字,已表现出明显的隶书特征。但因刚从篆书脱胎出来,仍有浓重的篆书意味。

由于隶书便于书写,逐渐推广。不过,西汉时隶书尚未成为正式的官用书体。洪适《隶释》说:“隶法虽自秦始,未有点画俯仰之势,终西京之世,学士大夫不留意此,故彝鼎所识,碑碣所刻,皆不复用之。”早期无波画的隶书也被称为古隶。至东汉,隶书完全成熟,成为广泛使用的通行字体。宏碑巨制,风格多样,蔚成大观。当时这种具有明显波画,呈左右分展之势的隶书,也称为八分书。《礼器碑》《乙瑛碑》《史晨碑》是其典型代表。《熹平石经》则是当时隶书的标准形体。

隶书的形成与确立是汉字的一次巨变,成为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汉字自此定型之后,一直使用至今,再未发生根本变革。

在隶书逐渐成熟的过程中,草书、行书、楷书也在孕育形成。《说文解字·序》说:“汉兴而有草书。”首先出现的章草,是在隶书的基础上省减笔画连笔书写而形成的。章草的字与字之间,各自独立,一字之内,笔画钩连省简,书写速度加快。章草《急就章》,与《仓颉篇》相同,起着标准字体的作用。其后,又形成了今草。章草与今草有着明显区别,章草横向分展,今草则纵向取势。章草字字独立,今草则时有多字连绵。

草书固然书写便捷,却不便识读,未能成为主流实用字体。因而出现了书写便捷,又容易识读的行书。

行书、楷书初成于东汉,唐·张怀瑾《书断》说,行书“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行书的概念相对较宽,接近楷书者称为行楷,接近草书者谓之行草。行书并非出于楷书,相反,在由隶变楷的过程中,行书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桥梁作用。马叙伦《书体考始》说:“行书者,在真、草之间。盖(刘)德升为行书,视章草而加正焉。而(钟)繇为楷法,视行书又加正焉。”钟繇更被奉为楷书鼻祖。南北书风的不同也可为此提供佐证,刘师培《书法分方圆二派考》说:“真书之中复有南派北派之不同。其所以不同之由,则以南派之

真字为行书之变体,而北派之真字则为隶书之变体。”北派楷书多方正,气势强悍,而南派楷书多圆润,妍妙流美,因其渊源不同之故。

汉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名家辈出,书体精彩纷呈。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并称“二王”,其楷、行、草书技法精湛,风韵深远,成为后世圭臬。《爨宝子》《爨龙颜》为隶楷过渡期之文字典型,堪称双璧。《龙门二十品》《石门铭》《张猛龙碑》为魏碑杰作。

隋唐时期,政治统一,文化交融,南北风格归于一途,楷书渐渐成了汉字最为通行的标准字体。隋《龙藏寺碑》集南北楷书之大成,“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与“颜、柳”(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法度严谨。被奉为极则。其后,印刷术发明并推广,印刷所用字体亦多为楷书,楷书的地位更加巩固。同时,隶书、行书也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实用文字被使用。篆书、草书则基本退出了实用文字范围,而常用于书家艺术创作。

书法艺术方面,宋元明清各有其胜。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皆为饱学之士,其书法都以行、草见长,个性鲜明,意境高远。元朝,赵孟頫书法风格婉媚,诸体皆能,尤工楷、行,与欧、颜、柳并称“楷书四大家”。明代,科举取士催生馆阁体,楷书大多写得刻板僵化。能冲破藩篱者,如祝允明、文徽明、王宠、董其昌、王铎等楷书古淡精纯,行草姿态纵横。宋元明三代,楷、行、草为书法主流。清朝,考古、金石之学繁盛,篆、隶复兴。为书法注入新的生机,涤除元明积弊,书道重振,流风延至今日。邓石如、伊秉绶、何绍基、吴昌硕、李瑞清是其中杰出代表。

关于各时代书法艺术的整体风貌,前人曾说,晋人书尚韵,唐人书尚法,宋人书尚意,元、明人书尚态。此可谓高度概括。

从实用文字角度来看,有些汉字笔画繁难,不易书写,因而逐渐产生了相应的简写字。新中国成立后,公布并推行了简化字,这些简化字比原来的繁体字笔画大大减少。为识、写提供了方便。

文字的根本属性是记录语言的工具,因此,易于识读、便于书写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与规律。趋简的动力推动着汉字不断演变,由篆到隶,由隶而生草、行、楷。各种字体在演变过程中,都经过了很长的交融期,逐步走向定型,书法艺术也随之发展变化。在实用性和艺术性两方面的相互作用下,书法艺术日益兴盛繁荣。直到现代,依然如此。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汉字仍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极强的生命力,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汉字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篇6

关键词:汉字艺术,现代艺术设计,平面设计

在汉字的艺术创作中, 要做到两点, 一点是文字的可识别性, 另一点是将文字做变形创意, 给予它新的面貌, 必须有巧妙的构思才能创作出具有深远意境的汉字艺术。

汉字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结晶, 它存在的目的就是传达信息给受众。包括传达主题和说明信息等等。如果要设计一套独具匠心的字体, 就一定要做到可识别, 最少也要有一部分能让受众读懂。可识别不等同于可以识别, 一些好的汉字艺术可能不容易识别, 但能在美观上给人一种享受, 并且能传达一定的信息。在现代的设计中, 写字也是一种设计的形式, 就是抒发对事物种种内在情感的一种方式, 不过也确实很难做到完美无缺的表达出来这种情感。这样一种表达的形式真正有意义的是它所独有的对世间万物的概括和表达的传统。在研究文字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关系中, 能够分析中国人身上的这种优良基因, 它能够我们带来独一无二的创作灵感。这种创作灵感, 迄今为止, 汉字的所独有的艺术表达形式, 可以说对我们接下来几千年的文化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习前人对世间万物的概括和表达的能力, 以及前人对汉字的视觉传达创作, 便能够更好的发展现代平面艺术设计。要想给受众在视觉上有冲击力, 留下深刻的印象, 就要认真学习先辈们在汉字艺术创作上的精髓。

汉字的艺术是具备图形设计的特点的, 事实上有很多可以传达信息的事物, 他们都可以作为视觉符号去进行创作, 当然我们博大精神的汉字艺术也是具备这种特点的。所以在设计中, 我们可以将汉字抽象化, 以视觉符号的形象或者一种图形图案来进行创作, 设计时的就会有更好的思路, 也会有更好的创意来带动设计。在日本的艺术设计中, 对汉字与书法的应用更是早于我们, 但他们主要是从汉字与书法的形态角度去做艺术创作。我们能够见到许多以汉字字体为主要形态, 用中国书法的表现手法来进行创作的作品。深深的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几千年的汉字艺术的魅力。

在当下, 中国的设计师更是把握住了汉字艺术的精髓, 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程度远远高于外国设计师。他们并没有脱离事物的形态, 结合了汉字艺术的意和形, 他们正是掌握了精髓才更好的拓宽了自己的思维, 将汉字这种表达信息的特点在现代的艺术设计中完美的呈现出来。就拿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来说, 通过对汉字精髓的理解创作出体现我国博大精神文化的标志, 更是体现了我国文化软实力上的影响力。

在设计中, 为达到图文并茂的视觉效果, 设计者将汉字和图形图像结合在一起, 同时也可以是单纯的以字体为基础进行造型与创作, 来体现其特定新颖的构思与形式。从另一个方面说, 汉字字体艺术不仅可以单纯的作为一种标识, 也可以作为排版或者编排中的元素。它是通过形体, 利用语言来传达某些意义的。如果设计是以图形为主的, 那么应在视觉效果上服从图形, 使字体处于次要位置;如果是以字体为主的设计, 就要突出其个性, 使其处于主要位置。因此, 只要两者相互结合, 相互呼应, 才具有统一的视觉效果。因此, 我们必须努力去找到字体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点, “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是所有的艺术设计门类始终关注的不变的话题, 正如我国的国画还有京剧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演变和创新。现代设计也是这样, 不仅要继承传统, 还要丰富设计本身, 结合当下的审美观念去设计, 并给其注入新的生命力。

在其字体的创新的过程中, 不单要考虑到效果和形象以及其统一性, 同时也要考虑到各种字的不同排版与放置是否得当。这种特殊的魅力是来自于其本身和其本身所组成的整体, 包括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哪些需要留白、哪些需要参差错落等等一些字体排版的技巧和方法。一定要注意细节, 有些设计细节上的小失误, 可能会毁掉整个作品, 这是汉字在版式设计中, 应掌握常规知识。平平淡淡的一行汉字, 将他们进行字体等一系列的组合设计, 然后再进行错落等一系列设计, 达到神奇的震撼力的效果。就比如设计一套字体时, 首先得算好间距, 将其适当的留白, 设计装饰字体也要仔细考虑排列, 排版方式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每一个字都有着其独特的魅力, 根据不一样的意境和需要选择的不同的字体, 设计出来的效果也会有所变化。还包括各种偏旁、部首的组合与变化, 都会给汉字新鲜的效果。了解了笔划、结构、书法艺术、中外美术字体等方面, 同事在设计中合理地利用文字本身的韵味与特点, 在设计创意中找到最佳契合点, 最终离好的作品不远了。

在字体创意设计中要遵循可识别、统一、艺术三项基本原则。在汉字的笔画结构形象上做文章, 为设计提供一个开拓思维与创意的无限空间。汉字设计的方法的创意有很多种, 包括改变形状、运用表象、添加装饰、塑造立体化、调整色彩、制造质感肌理等方法。重要的是不一定受这些方法的束缚可以勇于创新, 不要一味的模仿或一尘不变。总之, 汉字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 它以其丰富形象及变化让我们去探索它多种内涵的表现形式, 使汉字充分展现和传达出更深远的意境。

参考文献

[1]王受之, 世界现代设计史[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 1998.

汉字书法艺术 篇7

汉字是中国语言、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它拥有其他文字没有的表现其文化特色的元素———书法。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2011年8月, 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 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 培养审美情趣, 陶冶情操, 提高文化修养, 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长期以来,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制约, 书法教育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当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 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 使学生未能从中受到必要的美育和艺术的熏陶。再加上如藏族学生由于从小以交流和书写藏语为主, 对汉字书法教学影响较深。所以, 在藏族等少数民族学生中开展汉字书法有别于从小就进行汉字教学的其他群体。那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怎样去实践呢?本文笔者试在书法教学实践的基础上, 对少数民族学生 (主要指藏族学生) 进行汉字书法教学时应注意到的问题和一些技巧加以讨论。

二、有针对性地进行设置教学内容和进度

“一般而言, 书法艺术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书法知识传授和书法技能训练两个方面。对于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阶段的受教育者来说, 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应互有侧重, 不可平均用力。”根据藏族学生的具体情况, 我们应把他们与内地学生, 尤其是书法专业的学生学习书法区别开来, 即了解一般的书法常识, 掌握基本的用笔方法、间架结构规律, 能进行简单作品创作, 强调临摹训练为主, 学会初步作品欣赏, 以巩固汉字学习和提高书写能力为主要目的。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 我总结出:藏族学生的教学内容安排应以“少讲理论知识、多进行实践练习”为主, 在教师示范与分析笔法与结构环节中要反复强调或多次重复, 以加深印象。

在讲授过程中, 教师也应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为前提, 合理设置授课进度。教师可以针对汉字的起源、演变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进行由简到难、由浅到深, 层层深入的设置教学进度。由于藏族学生理解能力较慢, 教师在进度安排、教学环节应适当放缓, 以藏族学生能消化接受为准。

三、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 教学是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 而教育的实施与接受最终要落实在人身上。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活动———教, 与学生的活动———学, 构成两个并行且统一的活动体系, 两者关系的本质为主导与主动关系。因此, 在汉字书法教学中, 教师要把握好教为主导、学要主动的教学基本规律, 努力唤起学生写字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主习字能力, 进而达到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作用。

1. 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以情育人、以情感人, 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要注意创设既严肃认真, 又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既有利于学生动脑, 又利于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从而能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制作生动的课件, 帮助学生观察字形, 学生也可跟着动画的书写顺序进行空摹。教师还可利用投影仪当堂展示学生的作业, 组织学生欣赏、评议。教师借助录像拍摄学生的写字实况, 再播放给学生看, 可以让他们亲眼目睹自己的书写姿势与运笔状况, 发现自己不足之处, 积极主动地加以自我矫正, 这样取得的效果要比教师不厌其烦地说教理想的多。通过这些媒体辅助写字教学, 学生会更加感兴趣, 更能提高他们的练字热情。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以使用书史激趣、故事轶闻激趣、欣赏激趣、榜样激趣、影视激趣、教师示范激趣、奖励激趣、肯定激趣、评点激趣、竞赛激趣等方法, 调动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 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 藏族学生存在坐姿和执笔方法不正确, 书本摆放不正, 字形歪歪扭扭等不良的书写习惯。因此, 教师应当不断地提高学生的书写规范意识, 编写写字习惯顺口溜, 不断纠正学生不良的书写习惯, 增强他们习字的信心, 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 使学生能够自觉地知难而进, 勤学苦练。

3. 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环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良好的艺术氛围, 能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提高其感受美的能力。为此, 学校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写字活动 (比赛、展览等) ,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学校教室的布置也应尽可能地体现书法艺术气息。例如, 室内的标语、格言等可用毛笔书写成楷、隶、魏等作品, 班内可利用板报开辟一块“每日一练”专栏, 学生轮流书写, 班级内每周举行一次写字展览, 评出进步较大和优秀的同学, 誉之为“每周之星”“小小书法家”“进步之星”等多种称号, 以此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增强自信, 培养兴趣。学校的广播站, 可经常播放书法欣赏、书法家的故事等等。学生长期处于浓郁的艺术氛围之中, 耳濡目染, 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浓厚的写字兴趣。

4. 形成独特科学的习字方法

在教学中, 我们采用了悟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构建开放式的写字教学模式。“悟—范—练—评—结”的教学模式,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观念。悟, 即指学生自悟范字, 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形体、笔画, 在观察中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写法特征。范, 即指教师示范书写, 分析字的笔画、结构等特点。这不仅可使学生把字写得美观, 还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字形的能力, 是最形象、最生动、最切实的指导。练, 即指练习书写。在学生练习书写时, 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对于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 教师要集中讲解;对于个性问题, 教师一定要手把手的纠正。评, 即指评议作业。教师可对有特点的作业进行评议, 学生也可互评写字作业, 这样人人动脑, 互相帮助,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字兴趣, 还使得学生的写字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结, 即指简要小结。教师应对学生的写字情况加以小结, 提示学生写字规律, 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写字知识。但课堂教学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 要灵活运用,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开放式的教学系统, 课堂上既有学生的独立领悟、练写, 也有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广泛的互动。只有做到这一点, 学生写出的字才会结构合理、比例适当、大小均匀、端正整洁。

5. 重视写字教学与各学科的联系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写字教学可与各科的教学协调互进, 在各学科教学的同时, 注意渗透, 教师要持之以恒地指导, 逐步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比如, 在书法作业上, 我会留一些语文书上的古诗文让学生练习, 这样既让学生练习了书法, 又对背诵古诗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各科作业书写要求应规范、具体、可操作, 教师应在学生一进入高一时就把作业书写的具体要求明确地提出来, 让学生知道如何做, 做到什么程度为合格。教师可要求学生做到在让别人能够看清楚的基础上达到喜欢看。而且, 规范化书写和答题对高考成绩提升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总之, 面向藏族学生的汉字书法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它不仅能提高藏族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促进其对汉字的认识和记忆, 还能在无形中提高藏族学生的汉语综合水平, 使他们对汉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增强了少数民族学生对汉字的认同感。所以, 在对藏族学生进行书法教学的时候, 教师要注意区分教学对象, 把握教学对象的特征, 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 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在少数民族学生中进行汉字书法教育是传承祖国优秀文化、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笔者主要谈面向藏族学生的汉字书法教学, 从重要性与难度、需注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兴趣培养、习惯养成等方面进行探讨, 旨在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汉字书法教学,习字方法

参考文献

[1]傅海燕.汉语教与学必备:教什么?怎么教?[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7.

[2]庄义友, 熊贤汉.汉字与书法艺术[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4.

论汉字字体设计的艺术美 篇8

一、视觉语言在字体设计中的体现

立足于平面语言设计的理念, 我们可以发现, 汉字形态视觉语言的语境、语意、语意等整体而全面的设计都在字体设计中很好的体现了出来, 因此其包含着十分广泛的文化层面。

1. 语意的体现

所谓的语意主要包括文字所包含的语义信息或者其本身固有的字义, 一般情况下主要为文学性语言艺术的语意以及理性的文字概念性语意;也包含着在结构形式与及造型方面文字形态所表现的意蕴信息, 通常其属于感性的视觉表现性意蕴信息。在文字设计中除了要要对文字的固有信息进行优化设计之外, 还要开发设计文字形态本身的形态语言信息, 并且在总设计目标中要有机的统一和结合这两者。

2. 语性的体现

所谓的语性主要是指文字语言的属性或者性质, 其主要包括文字语言的文学性、传达设计性审美艺术、概念性与形象性、理性与感性等不同性质的文字语言。使设计信息视觉传达的需要得到满足是文字语性设计的主要要求, 其首先要对语言本身的固有条件进行考虑, 还要对传达环境和对象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不同语性的文字语言具有不同的传达形式、语意表现以及视觉形态特征等, 因此设计者必须要对其进行周密的分析, 最终能够做出最佳的组合和选择。

3. 语式的体现

所谓的语式主要指的是文字语言传达的, 其主要包括综合形式单独行事协议形式写实形式抽象形式图形形式文字形势隐喻形式以及直观形式的。在具体的文字字体设计中要对其文字注解进行充分的利用, 其作为设计元素, 并且用文字表达其内涵, 即属于文字语言传达形式的重要设计手噶, 同时还是表现设计艺术的非常关键的一项因素, 由于其的表现性价之一是独立的, 因此可以对不同语式的表现功能进行开发, 并且将新的文字视觉语言形式创造出来。

4. 语境的体现

在传递过程中设计信息所处的语言环境就是所谓的语境。文字设计的视觉语言环境主要包括在色彩、空间、文字以及图等方面设计本体呈现出来的环境、文字设计的外部视觉环境氛围等。在具体的字体设计中必须要充分的把握和调控受众的视觉接受新的环境, 所以文字设计信息传达语言环境除了要将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环境里充分地囊括进来, 不是还要积极的关注设计受众的主观接受心理环境。从现在很多的汉字字体设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现代文字设计除了是一种综合了艺术、心理、科学等学科的理智性的表现活动之外, 还属于一种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相互碰撞的创造性活动。

总之, 文字设计的平面表现形式除了要满足各个方面的设计规范和需要之外, 还要保证不会刻板。文字设计在现代设计文化背景下除了要具备科学的理性分析, 从而能够对设计者的客观的思考进行充分的引导之外, 同时设计者也要有效的表达自己感性的艺术感觉, 只有这样才能够对文字视觉信息的外在以及内在的视觉品质进行不断的丰富、充实和提升, 最终能够使文字形态在文字设计中的视觉语言品质得以极大提升。

二、汉字美在字体设计中的表现

中国汉字具有质朴天然、形体优美的特点, 整个汉字由偏旁组成, 而偏旁又有不同的点和线组成, 汉字的结构巧妙、意蕴深远。由于汉字最初是刻在竹简上的, 从而形成了“纵式长方”的形体特点, 显示出典雅, 端庄、稳重的美。

1. 汉字的结构美

汉字的美感首先表现在其结构, 方块汉字给人以稳固感。从汉字的结构中可以找到很多美学因素, 例如神韵美、意向美、流动美、圆润美、曲线美、错综美、平衡美、对称美等, 给人以丰富的气势和美感。通过对汉字结构美的欣赏, 可以将其他主题与汉字结构联系起来, 找到设计的方向。例如结合家具的结构造势和汉字的结构美, 使作品更加生动、富有文化气息。由于我国汉字基本成方块结构, 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主观的创造对象和客观的字形结构结合起来, 成为一种良好的表现形式, 表现创作者的创作思想和意图。

2. 汉字的形体美

形体不一的汉字具有不同的神韵, 从而传达出不同的审美情趣, 或灵气、或生动、或磅礴, 汉字能够通过形体, 带给人们别样的心理感受。例如汉字的笔画中的浓与淡、急与缓、方与圆、粗与细、曲与直、长于短都能够激发起受众的情感。而汉字的整体外观的行与楷、断与联、集与散、简与繁都能够应用于设计, 传达设计意图。还可以对汉字进行组合, 例如汉字的横列和堆叠、汉字的相背或相依, 能够给受众带来“错落有致、疏密相间”的感觉。

3. 汉字的神韵美

汉字的神韵美是通过汉字的形态和结构来表达的。在设计时以字形的结构形态为基础, 发挥汉字的神韵美, 能够使设计作品更加传神。例如通过笔画的变化和字体的组合, 能够表现出古典、自然、柔和、刚硬、运动、静止、轻巧、稳重等不同的神韵, 从而带给观者不同的心理感受。

三、汉字字体设计的发展过程

尽管字体设计在当今迅速的发展, 在进行字体设计时也要注意设计对象的性质。不同的外形特征和字体设计给人们不同的视觉动向, 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在设计之前要对字体结构进行审视和分析, 掌握其气质和内涵, 对文字的视觉动向进行合理的运用, 对观众的视线进行引导, 将设计主题呈现出来。

不同的字体也会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 要把握每一种字体在笔形的塑造和字体的行动方面带来的不同感受, 从而进行合理的设计。还要对受众对不同自行设计的情感心理进行分析, 从而把握受众对字体设计的不同情感。

四、结语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其具有独特的结构美、形体美和神韵美, 对汉字进行字体设计时, 可以运用平面表现的手法, 充分把握汉字的含义、笔画和结构, 使观者能够受到视觉上的冲击, 获得全新的感受, 并且对作品进行细细的品位, 感受到作品的内涵, 从而有效的传达设计者的思想感情。

参考文献

[1]王士立.论汉字字体图形化设计的表现形式[J].大舞台, 2012 (5) .

[2]李坪霏.当代汉字字体创意思路简析[J].现代装饰 (理论) , 2013 (9) .

[3]余可.如何实现汉字字体设计和民族文化的完美融合[J].艺术科技, 2013 (6) .

寻汉字之魂悟书法之道 篇9

书法家在学养上一定得寻根。 中国书法是汉字的造型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艺术造型的母体。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得好: “汉字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 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 三也。”这形美、音美、意美的汉字, 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传承5000年而历久弥新的根。所以,书法家对汉字必须有敬畏之心、神圣之感、挚爱之情。在学习了解中国书法发展史的同时,应当深入研究中国汉字的演化史,做到对汉字演化的重要历史阶段、各种书体的主要特点、经典书作、代表书家等了如指掌。书法家在熟知汉字特性、规律、 风采的基础上,更应下功夫熟读由一个个汉字组成的中国人精神之根的中国经典,包括儒家经典、道家经典、佛家经典,乃至医家经典, 等等,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从而更好地寻汉字之魂,悟书法之道。因为只有植根于中国古代经典的肥壤沃土之中,中国书法艺术才能更加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书法家在技法上还一定得扎根。 中国书法既是艺术又是技术,是技术含量极高的艺术。这门高深艺术里有许多精密 技术或技 法,如字法、墨法、笔法、章法等。就拿字法 来说,书法家艺术性的书写,迥异于一般人实用性的书写,他不仅在字的形体结构上要别出心裁、创意造型,就是在字的基本构件点画线条的锻造上, 也要千锤百炼、精益求精。而所谓在技法上扎根,根本的就是向古人学习,特别是向传世的经典书家的经典书作学习。现当代著名书家无一不是法古开新的闯将,在其自成一体、自呈面目的骨子里,一点一画莫不自有来历,足见其得古者深矣。我自幼耳濡目染于周秦汉魏书风之中,深深为那种高古奇崛的气势和神韵所震撼,每体味青铜石鼓之余烈,挹汉简魏碑之前规,真是获益匪浅。所以,师法古典,是中国书法在技法上的根深蒂固之道,永不过时。

探析高师生汉字书法教学的策略 篇10

一、高师生汉字书写的困境

练字本来是小学阶段就该完成的,但现在的很多学生到了中学甚至到了大学,汉字书写仍然是“龙飞凤舞”、“东倒西歪”、“横行霸道”、“稚气未脱”和他们的年龄身份极不相配。然而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大学是他们在学校的最后阶段,所以我们应该抓好学生练字的这最后关卡。高师是更是如此,因为85%以上高师生将来都要从事教育工作。“三字一话”是对从事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高师生如果没把握好这一阶段,没习的一手好字,那么将来走入社会很少再有改造的机会了,等走上教育岗位将如何教育下一代,这势必会造成恶性循环。(本文所说的高师生主要是指地州院校的师范生)

俗话说的“字如其人”,只要你动笔,字就是你的第二张脸。练就的一手好字,对高师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但高师生的书写汉字的现状令人担忧。随着网络,计算机,打印机等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交流变的异常便捷。同时,也使人们书写的频率大大降低。因为从交流工具这一层面上来说手写的功能降低了,接触少了,不重视了,自然会变的陌生,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师生的思想观念。然而,笔者认为应该加强高师生汉字书,因为高师生是未来教育事业的接班人,练一手好字,是他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但一方面汉字书法教学它仅仅是一门基础的技能课,相对不如专业课、外语这些课程受到学生的重视;另一方面学生的面临一些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就业等压力导致学生很少顾及汉字的练习。许多地方院校形式上是开设了书法课,可每周就一个课时,很多时候老师只能要求学生自己课后进行练字,但是毕竟自觉练习的学生尚在极少数。而且现在许多大学生刚从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摆脱出来,走进相对自由大学校园,他们更多的喜欢自由自在的玩乐,抽空练字的学生只占少数。即便是书法老师布置了也只是当作一种任务完成,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高师生汉字书法教学的策略

(一)学校的重视汉字书法教学,适当增开的书法课。

对于校方来说,书法比起专业知识显得次要许多,最多只能当作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培养。只是个别的专业有专门的书法课,这不能不让学生感觉学校在教育过程的“功利性”色彩,但写一手漂亮的字是提高师学生最应具备的基本功,也是提升自身素质重要一方面,同时也是学生以后就业的一个重要筹码。学校适当增加书法课,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练字,让练字成为他们的一种行为习惯,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名老师,“三字一话”(粉笔、钢笔、毛笔字和普通话),尤其是写一手好字是永远不可或缺的。教师具有示范性,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影响。教师以身作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无声的教导。不是说每个教师都要是书法家,但平时的课堂板书,批改作业,都应该注意书写的规范以及书写的姿势。注意安排好字的结构,字的笔顺,展示给学生的应该是一个个端端正正的方块汉字。给学生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

(三)成立书法协会。

眼下大学生课外很乐意参加学校的一些社团,我们就应抓住有利因素。学校相应该成了校级的书法协会,有专门的书法教师进行指导,积极利用学会干部成员的力量。既保持轻松自由的练字氛围,又要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保持严肃认真的练字环境。教师利用课外时间从最基本的指导学生,给予学生写字的方法和技巧指导。从会到熟,必须经过反复的书写训练。对字的间架结构的安排,笔画的到位情况等,以及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也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严格训练,逐一指导,在指导过程中,一定要具体直观,要有耐心。

(四)学校营造良好的书法氛围。

从学校来说应该营造良好的书法氛围。首先对刚踏进大学的新生开展一些关于书法的讲座,让他们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其次学校以书法协会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书法竞赛活动,让他们积极行动起来。再次,可设立校园“书法月”,对汉字书写较好的或者进步比较大的学生的作品,粘贴在学校专门的公告栏里,对于比较突出的作品推荐给省、市书法协会,并给予适当的经济上和精神上的鼓励。另外学校的一些标语、提示语可以公开向全校师生招录,学校就采用师生的竞赛中评选出作品优秀的,然后写上学生的姓名班级粘贴出来,使学生树立自信和自豪感。让学生身在校园无处不有书法的感染,形成良好的氛围。这样给学生无形的动力,让他们有强烈的欲望——写一手漂亮的字,从而激发学生练字的积极性,以及良好的书写习惯,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竞争意识和互相合作、互相幫助的集体意识。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提高他们对练字的兴趣。

总之,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是我们中华民族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粹,汉字的书法艺术是任何其它文字所无法比拟的。如果我们的学生走进学校十几载,最后却连自己祖国的文字都写不好,这将是学校的悲哀,也是做教师的悲哀。何况我们的高师生绝大多数将来都要从事教育工作,如果自己都没练就一手好字,将来如何“为人师表”,势必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重视高师生的汉字书法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让高师生练就一手漂亮的字,尽早改变这种汉字书写的困境,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编辑郑云东)

上一篇:高速广域网技术下一篇:工作(学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