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治疗

2024-07-12

集束治疗(精选七篇)

集束治疗 篇1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癌痛,规范化治疗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调查发现, 30%~50%的癌症患者在确诊时出现中、重度疼痛;晚期患者中更有70%以上伴有疼痛, 全世界每天至少有500万癌症患者在遭受疼痛的折磨[1]。癌症患者如疼痛得不到有效缓解, 会感到极度不适, 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生理能力、交往能力及生活质量[2]。1982年WHO在意大利米兰召开的会议中首次制定了“癌痛三阶梯治疗方案”, 并在全世界得到广泛推广[3]。癌痛药物三阶梯镇痛强调首选口服、按时给药、按阶梯给药、个体化给药、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宣教, 因此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科自2013年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并对癌痛患者实施了集束化护理, 在提高患者的癌痛缓解率,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接受三级止痛药物治疗的80例癌痛患者, 其中男57例, 女23例, 年龄32~65岁。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40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癌痛评估

(1) 纳入标准: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 确诊癌痛, 并需接受三级止痛药物治疗。 (2) 评估疼痛情况:根据简明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

1.3 实施方法

1.3.1 对照组实施方法

按照规范的三级阶梯止痛原则, 建立有标准的疼痛分级与评分标准, 落实用药指导工作, 缓解患者的疼痛。

1.3.2 试验组实施方法

实施集束化护理方法, 具体如下。

1.3.2. 1 护士的培训

培训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疼痛护士组成。具体的培训内容有:肿瘤治疗和护理相关知识、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标准、2011版癌症疼痛诊疗规范、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癌痛治疗中常见误区、癌痛护理流程、患者与家属的健康宣教、癌痛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评估。通过培训, 让护士深刻理解癌痛控制的基本理念, 具体包括: (1) 无痛是患者的一项基本人权, 需要医、护、患共同努力, 癌痛是一定能够控制的, 应该成为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一种信念。 (2) 癌痛是由两个恶性循环构成的疾病。首先疼痛自身的进展是恶性循环, 其次, 疼痛对患者的影响也是恶性循环:疼痛可导致患者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睡眠障碍、免疫力降低, 因此, 需尽早控制疼痛, 阻断这些恶性循环。 (3) 疼痛治疗是以三阶梯镇痛原则为指导的综合治疗, 治疗疼痛的目的是最小的副作用、达到最大程度地止痛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对癌痛患者要进行“四全照顾”即“全人、全家、全程、全队”的疼痛照顾模式。有文献[4]报道, 以团队形式的癌痛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和患者癌痛控制水平。 (5) 疼痛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需要持续地监测和管理, 以维护患者的合理权益。

1.3.2. 2 集束化护理步骤

评估癌痛→实施镇痛→健康教育→观察与记录→定期随访。 (1) 疼痛评估:癌痛评估是癌痛处理的第一步, 是合理、有效进行止痛治疗的前提, 不仅可以判断疼痛是否存在, 还有助于评价镇痛治疗的效果。癌痛评估原则为“常规、量化、全面、动态、相信患者的主诉”, 使用0~10数字评分表 (NRS) 、简明评估量表。评估对象:所有新入院患者、住院期间报告疼痛者、疼痛治疗过程中的患者。评估内容:疼痛的部位、疼痛病因及类型、严重程度、疼痛发作情况 (疼痛性质、加重或缓解的因素) 、止痛治疗情况、重要器官功能情况、心理精神情况、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疼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患者对疼痛的感受及表现等, 由于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 疼痛与其他4项生命体征不同的是, 它不具备客观的评估依据, 因此评估疼痛强度应该以患者的主诉为依据并如实记录, 不能依赖主观判断或者怀疑患者报告疼痛的程度。不能根据患者行为表情及生命体征的改变来判断疼痛的强度, 相信患者的主诉才是关键的[5];针对癌痛不同评分等级, 落实不同频率评估及护理措施, 及时根据评分调整治疗方案[6]。 (2) 镇痛处理:癌痛的镇痛措施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病因治疗主要是针对引起癌症疼痛的病因进行治疗, 如手术、放疗或化疗。药物治疗是治疗癌痛最基本、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对于癌痛的药物治疗, 目前普遍采用WHO所推荐的三级阶梯镇痛治疗。三级阶梯镇痛治疗主要包括首选口服、按时给药、按阶梯给药、个体化给药、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宣教。在对患者进行吗啡滴定的过程中, 护士要主动参与医生的查房, 由医、护、患3方共同制订癌痛控制目标, 按医嘱的时间、剂量正确给药。非药物镇痛是药物镇痛的补充, 包括物理止痛、针灸止痛及疼痛心理疗法等。物理止痛是应用各种人工的物理因子作用于患病机体, 引起的一系列生物学效应, 使疾病得与康复。包括冷热敷 (肿瘤部位除外) 、按摩 (肿瘤部位除外) 、推拿。针灸止痛是依据患者疼痛的部位, 针刺相应的穴位, 使人体经脉疏通以达到止痛的目的。疼痛心理疗法主要是通过认知—行为训练等方式帮助患者克服抑郁、焦虑情绪, 进行自我调节等。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有:转移止痛法、放松训练、催眠法、认知重建等。 (3) 健康教育患者的依从性是癌痛规范化治疗持续进行的保证, 因此需重视患者的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7]。健康教育应贯穿于整个癌痛护理, 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各种语言沟通技巧, 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疼痛是可以缓解的, 不必忍受疼痛, 疼痛大都可以通过口服药物很好控制, 阿片类药物用于治疗癌痛时, 合理而规范的医学应用导致成瘾的概率很小, 医生在治疗疼痛的同时也一定会想办法治疗原发疾病。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疼痛评估工具及对疼痛性质进行评估;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止痛药, 如用药的最佳时间、用药剂量等;指导患者正确评价接受治疗与护理措施后的效果。 (4) 观察与记录:结合疼痛评估原则, 动态观察患者疼痛的变化, 观察止痛治疗的效果, 有效控制疼痛的标准是疼痛强度小于3分、24 h内疼痛解救次数小于3次、24 h内爆发性疼痛小于3次。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如不能及时控制, 将成为有效缓解疼痛的最大障碍,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8]。做好疼痛状况及镇痛效果的记录, 除0分外, 其他分值的患者均需要建立疼痛护理单并将疼痛评分绘制于体温单;当出现暴发痛时, 应及时记录, 并动态记录用药及用药后评分情况;止痛药物使用剂量改变时, 需在护理单内记录;药物滴定时, 要记录动态用药及评分, 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及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单。要求医生和护士的评估工具、记录用语保持统一。 (5) 定期随访:为积极推行医院倡导的全程关护服务模式, 将医疗服务延伸至院外和家庭, 使癌痛住院患者的院外康复和继续治疗能得到科学的技术服务和指导, 对于曾在本科接受治疗的癌痛患者建立癌痛患者随访制度。对接受癌痛规范化治疗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癌痛评估并记录, 保障患者得到持续、合理、有效的癌痛规范化治疗。随访对象:所有在本科住院进行癌痛规范化治疗患者离院后需院外继续治疗和定期复诊的患者。科室建立癌痛出院患者住院信息档案, 内容应包括:患者姓名、年龄、单位、住址、联系电话, 癌痛评分及治疗效果、出院随访情况等内容, 由患者本次住院期间的主管医师负责填写。随访内容包括:了解患者出院后的癌痛评分、治疗效果、病情变化和恢复情况, 指导患者如何进行癌痛评估、如何用药、何时回院复诊、病情变化后的处置意见等专业技术性指导。随访时间应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而定, 一般每周应随访一次, 对于治疗用药不良反应较大、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出院后应随时随访, 负责随访的医务人员应及时将患者疼痛评分变化情况、止痛药物使用剂型和剂量、不良反应的有无及处理情况及时记录, 对于疼痛控制不佳、不良反应较严重的患者, 随后应立即与患者电话联系, 指导后续处理措施。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癌痛患者干预前后疼痛强度、疼痛影响及止痛药的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疼痛强度与疼痛影响的比较

两组护理干预前的疼痛强度及疼痛影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干预后, 两组在疼痛强度与疼痛影响方面评分均明显下降 (P<0.01) , 试验组下降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 (P<0.01) , 见表1。

2.2 两组癌痛缓解率和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试验组癌痛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 且药物不良反应较低 (P<0.05) , 见表2。

3 讨论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我国自1990年开始推行WHO的癌痛三阶梯药物治疗原则, 虽然对癌痛的处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仍有近50%癌痛患者得不到规范的止痛治疗和护理[9]。研究表明, 大多数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疼痛强度评估缺乏量化, 在使用止痛药后只注重止痛效果而忽略健康教育和副作用, 且没有涉及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10]。正确应用现有的止痛药物以及通过非药物疗法可以使90%~95%的癌痛得到缓解[11]。近年来国际上推出了癌痛治疗的新概念, 即癌痛规范化治疗, 强调唯有规范化治疗才能提高癌痛的诊疗水平, 减少癌痛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12]。本科自2013年创建了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并对癌痛患者实施了集束化护理, 集束化护理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13]。“集束化护理”是指一组护理干预措施, 每个元素都经临床证实能提高患者结局, 它们的共同实施比单独执行更能提高患者结局[14]。集束化干预强化“指南”实施过程, 将分散的治疗护理方法归纳、系统化, 使治疗方法更加体现各单位的个体化[15]。本研究将“集束化护理”的方法引入到癌痛的管理中, 根据癌痛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从护士的培训、癌痛的评估、镇痛处理、健康教育、观察与记录、定期随访6个方面, 制定各个规范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组成集束化护理元素。

例 (%)

集束治疗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科2012 年1 月-2015 年5 月收治的出血术后患者86 例作为观察组, 其中, 男53 例, 女性33 例, 年龄42~78 岁, 平均63.4 岁。术前GCS评分6~13 分, 出血量30~80 ml。选取2008 年1 月-2011 年12 月病情类似的85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 男50 例, 女35 例, 年龄41~79 岁, 平均63.5 岁。术前GCS评分5~13 分, 出血量30~88 ml。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出血量、术前GC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治疗措施, 具体如下。

1.2.1 调查分析, 制定集束化策略通过阅读文献, 分析总结脑出血术后患者肺部感染易感因素及发生原因、治疗措施、致病菌种类, 作为循证依据, 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干预措施。包括术后常规使用雾化吸入药物湿化气道, 保证充足的补液量, 使用氨溴索等药物促进痰液排出。严密监测患者意识状态变化, 每12 小时进行血气分析1 次, 如果达到以下指征应立即进行气管切开: (1) 意识状态进行性恶化; (2) 呼吸功能恶化; (3) 呼吸不畅, 舌后缀, 呼吸道不畅, 呼吸频率>25 次/min, 辅助呼吸肌活动明显、胸腹矛盾运动; (4) Sp O2<90%、Pa O2<65 mm Hg;伴或不伴Pa CO2>50 mm Hg, 经提高氧浓度氧流量不能改善[3]。术前术后有误吸风险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使用排痰仪辅助排痰。

1.2.2做好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关于昏迷患者及气管切开患者正确的观察、护理、翻身、拍背、吸痰及口腔护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系统培训与宣教。

1.2.3 观察体温的变化、痰液的量和性状如痰液量明显增加或痰变黏稠等, 应考虑感染可能。留痰做细菌培养, 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

1.2.4 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状态加强营养, 不能进食者早期进行鼻饲饮食, 提高机体免疫力。给予易消化、富含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鼻饲饮食。并注意鼻饲饮食的量及速度, 防止返流误吸, 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

1.2.5 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紫外线照射消毒室内空气, 每日早晚开窗通风30 min, 增加氧自由基含量, 保持病房空气新鲜。

1.3 诊断标准

肺部感染诊断根据体温、胸片、血常规及痰培养结果[4], (1) 与术前胸片X线比较, 出现肺内片状浸润阴影或出现新的炎性病变; (2) 出现干湿性啰音或肺实质变体征; (3)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体温>37.5 ℃, 呼吸道有脓性分泌物;②白细胞计数>10×109/L或<4×109/L, 伴或不伴核转移;③支气管分泌物中分离到病原菌。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病死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及病死率比较

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2.9% (11/86) ,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9% (28/85) ,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病死率为4.6% (4/86) ,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1% (12/85) ,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比较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 (14.5±6.8) d, 低于对照组的 (20.5±6.3) d,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费 (3.2±1.1) 万元, 少于对照组的 (4.6±1.4) 万元,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肺部感染是脑出血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之一, 其发生率、病死率均较高。其诊断较容易, 对脑出血术后患者, 当出现体温增高, 咳嗽咳痰, 呼吸急促, 听诊双肺出现干湿啰音及哮鸣音, 尤其要注意双肺底, 试验室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含量增高, 中性比增高, 胸部X线或CT提示双肺纹理增粗, 出现实变及肺不张表现, 伴或不伴有胸腔积液, 痰液细菌学培养检测到致病菌者一般即可确诊。脑出血术后易发生肺部感染与以下因素有关: (1) 脑出血患者术前术后意识障碍, 咳嗽反射减弱, 颅内压增高导致呕吐, 呕吐物误吸入气管, 易出现吸入性肺炎[5]。 (2) 气管插管, 损伤咽部黏膜, 术中术后应用呼吸机, 使含有细菌的鼻咽部分泌物、呕吐物误进入肺段气管以下, 不易排出, 引起肺部感染。 (3) 应用脱水剂、补液量不足、发热体液散失过多等因素造成气道黏膜干燥, 痰液黏稠, 不易排出, 呼吸道黏膜分泌型Ig A难以发挥吞噬抵御细菌入侵作用, 容易并发肺部感染[6]。 (4) 术后意识障碍时间较长者需行气管切开术, 便于吸痰, 但干燥空气不经鼻腔湿化而直接进入双肺, 并且经气道丧失的水分进一步增加, 痰液变得更加稠厚不易排出。气道开放于外界, 吸痰等操作均增加细菌进入的几率[7]。 (5) 术后患者处于高代谢高消耗状态, 营养摄入不足, 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进一步降低抵抗力, 容易出现全身性感染。 (6) 脑出血患者往往合并糖尿病及心肺基础疾病, 多发于老年人, 易于出现心衰、肺水肿, 可使一些条件致病菌或一些致病力较弱的细菌引起致病作用, 导致肺部感染。针对以上原因, 广大呼吸外科的医务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探寻有效的预防治疗肺部感染的方法, 比如气管切开术、湿化气道、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 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集束化干预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 在护理领域应用较多。为应对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 来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它遵循“循证实践指南”, 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医疗质量, 改善患者预后。集束化治疗措施指的是一组治疗措施的集合, 一个方案包括几个元素, 每个元素经临床证实均能改善患者的预后结局, 每个元素都是独立的、可操作性强[2]。该研究中, 湿化气道、稀释痰液、气管切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营养支持、更加细致专业的护理等措施均是集束化治疗措施中的元素, 单一应用有一定临床效果, 但难以达到理想水平, 把这些元素采用集束化管理, 进行捆绑集中应用, 其效果往往大于其中某项措施的单个应用。本研究中观察组应用集束化治疗措施后, 肺部感染发生率、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表面上观察组较对照组应用于患者的治疗措施增加, 会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 但集束化治疗措施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减少住院时间, 所以治疗费用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本研究中集束化治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但有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解决, 比如集束元素的进一步完善, 进一步设置路径化管理等。随着循证医学理念的普及, 集束治疗在越来越多的疾病中得到应用, 如预防治疗手术部位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管切开肺部感染、院内感染等方面, 并且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良好的效果[8]。

综上所述, 应用集束化治疗措施后, 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病死率下降, 住院时间缩短, 平均住院费用降低,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评价应用集束化治疗措施预防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科2012年l月-2015年5月收治的86例脑出血术后患者作为观察组,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病情类似的85例脑出血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治疗措施, 比较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及病死率。结果:对照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较高, 平均住院时间长, 平均治疗费用高, 病死率高, 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集束化治疗措施能有效预防和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减少平均治疗费用, 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集束化治疗措施,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

参考文献

[1]李娟, 秦德广, 黄文勇, 等.集束化护理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4, 54 (5) :76-77.

[2]单君, 朱健华, 顾艳荭.集束化护理理念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10) :889-891.

[3]靳文辉.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和处理[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 (33) :148-149.

[4]张建伟, 邵瑞芳, 赵天海.肺部感染常见病原菌与感染正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 (1) :23-24.

[5]胡海芳.脑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67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 11 (3) :83-84.

[6]金作恒, 王宇, 田雅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切开气管发现肺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 2015, 3 (6) :85-87.

[7]蔡树雄, 孟兵, 庄柳情, 等.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应用早期气管切开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 2015, 27 (2) :84-85.

集束治疗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自2010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精索静脉曲张患儿, 并在该院接受腹腔镜精索血管高位集束结扎术治疗, 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收治的60例患儿, 年龄12~16岁, 平均年龄 (12.5±2.3) 岁, 患侧全部为左侧。其中Ⅱ级有20例, Ⅲ级有40例。收治的60例患儿均根据Dubin与Amelar相关标准进行分级, 其中Ⅰ级主要反应特征为患儿直立屏气时可触摸到曲张静脉;Ⅱ级主要反应特征为患儿直立便可触摸到曲张静脉;Ⅲ级主要反应特征为患儿直立时阴囊静脉团清晰可见。该研究已获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及其家属均对该研究知情同意,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收治的60例患儿, 均行插管全麻, 搭建气腹, 同时将腹腔压力维持在14 mm Hg上下, 然后在患儿脐下、左下腹以及脐耻连线中点位置, 选取3个Trocar放置点, 每个放置点直径为5 mm。脐下套管送入腹腔镜, 另外两套管进行机械操作。通过内环口位置对患儿的精索血管与输精管交汇进行观察, 从而证实患儿左侧出现精索静脉曲张。选择患侧内环口2~3 cm位置精索血管前方无血管区横行切开腹膜2 cm左右, 对整束精索血管进行游离, 然后双重结扎, 对精索动脉与静脉内的血流进行阻断, 最后将腹腔内的二氧化碳排净, 缝扎切口, 术毕。

1.3 观察指标

对收治的60例患儿, 术前和术后随访时, 均通过睾丸B超与彩色Doppler对其精索静脉曲张度、最大静脉直径、睾丸体积大小以及血供流量等指标进行测量, 所有检测项目均由专业B超工作者进行测量。根据患儿曲张静脉的最大直径, 对手术前后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同时根据彩色Doppler血流成像技术, 检测患儿睾丸血流供应量, 对比手术前后患侧睾丸血供变化情况;睾丸体积大小表示方式为长、宽以及厚三维最长直径, 椭圆计算公式为;睾丸体积 (cm3) =Л/6×长 (cm) ×宽 (cm) ×厚 (cm) 。如果测量结果左右两侧睾丸体积相差25%则反应为睾丸发育不良或 (和) 萎缩;对比手术前后左右睾丸体积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①收治的60例患儿, 术后进行复查结果显示, 精神静脉曲张显著改善, 未出现睾丸水肿、睾丸炎以及感染等不良并发症。患儿术后1、3、6个月后进行复查, 随访患儿人数分为为56例、42例和40例。手术结束1个月复查结果显示, 有20例无体征, 25例为体征Ⅱ级, 11例为体征Ⅲ级, 其中有3例出现鞘膜积液;术后3个月复查结果显示, 有30例无体征, 12例为体征Ⅱ级;术后6个月复查结果显示, 有34例无体征, 6例为体征Ⅱ级。手术前后1、3和6个月患儿精索曲张静脉最大直径变化情况, 见表1。

②通过彩色CDFI方法检测患儿左右侧睾丸血流情况并进行比较, 术后复查患侧未出现血流减少现象。术后1个月, 经B超检测结果显示, 有1例出现鞘膜积液现象, 术后6个月复查时, 鞘膜积液消失。患儿手术前以及术后1、3、6个月患侧睾丸发育情况, 见表2。

③术前有20例患儿睾丸发育不良或萎缩, 术后复查结果显示, 无睾丸发育不良患儿。患儿手术前以及术后1、3、6个月患侧睾丸体积变化情况见表3。

3 讨论

精索静脉曲张可并发于不同年龄阶段, 青春前期儿童发病率为3%~11%, 青春后期17~19岁阶段发病率为9%~25%, 普通群体发病率为8%~16%, 另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 不孕症患者中约占40%左右的患者, 是因精索静脉曲张所致。精索静脉曲张合并不孕症或是具有明显症状者, 均可认定为手术治疗指征[7,8]。青少年并发精索静脉曲张, 将会导致患侧睾丸发育不良或出现萎缩, 睾丸在早期发育不良是可以通过后期手术治疗, 经过治疗后患侧睾丸体积可逐步恢复健侧水平, 精子质量与数量均能达到正常水平;精索静脉曲张应坚持早发现早治疗原则, 患侧越早接受治疗, 睾丸恢复时间越快[9]。当青少年出现以下情况时, 则需要尽早考虑手术治疗:①患侧睾丸体积明显小于健侧睾丸体积;②随诊检查发现患侧睾丸生长缓慢;③出现阴囊不适症状。

目前临床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主要采取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 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因精索静脉结扎后, 患者肾动脉血液反流同时被阻断, 因此精索静脉曲张得以有效治疗;睾丸静动脉则能够沿提睾静脉以及阴静脉回流进入髂血管, 所以睾丸静脉回流不会受到任何阻碍。腹腔镜精索血管高位集束结扎术应用于临床上, 因其具有损伤小、视野清晰以及术后恢复迅速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主要包含保留睾丸动脉单纯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以及动脉集束高位结扎术两种手术方式。此次收治的患者中, 经Palomo术后检查结果显示, 患侧曲张静脉明显减轻, 术后1个月, 通过B超检查结果显示, 曲张静脉范围以及最大直径显著减小, 术后6个月曲张静脉体征显著改善。

于海龙等[10]对43例静脉曲张患者实施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手术后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 观察组接受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复发率仅为 (4.65%) 显著低于对照组接受经脐单孔法无气腹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11.63%) , 且观察组患者精液改善 (93.0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6.05%) 。而该研究结果显示, 患儿术后精索曲张静脉最大直径得到显著改善, 随着术后时间增长, 改善情况愈加显著, 术后搞睾丸发育情况良好, 手术6月后无一例睾丸发育不良, 术后6月患侧睾丸的体积增长 (2.369±1.015) cm2速度较健侧 (1.889±0.917) cm2快, (P<0.05) , 术后6个月患侧睾丸体积大小 (6.728±1.513) cm2与健侧 (6.817±1.635) cm2几乎一致 (P>0.05) , 该研究结果与于海龙等[10]研究结果一致。

保留睾丸动脉单纯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 术后精索动脉曲张复发几率较高, 有统计数据显示可达10%~19%, 该种方式在分离精索动脉时, 容易产生残留与漏扎, 究其原因是与周围的小静脉相关。Palomo术具有操作简单、复发率低, 复发率为1.6%左右, 复发主要原因主要是与先天性左髂静脉梗阻后, 导致的输精管静脉回流障碍畸形有关[11]。但在临床上Palomo术将同时对患者精索动脉进行结扎, 唐松林等[12]学者认为该种方式将会对患者睾丸血液供应产生影响, 进而导致睾丸发育不良。但蔡文锋等[13]指出, 对患者睾丸进行结扎后, 睾丸引带、提睾肌以及输精管等动脉血液供应充足, 睾丸不会因结扎后产生萎缩现象。

综上所述, 此次通过对该院收治的60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 进行手术治疗后, 并对其静脉曲张程度、睾丸血供情况以及术后睾丸发育情况进行随访, 结果显示腹腔镜精索血管高位集束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显著, 且操作方便快捷, 术后复发率低;术后不会导致睾丸萎缩,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腹腔镜精索血管高位集束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和术后睾丸发育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自2010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精索静脉曲张患儿, 实施腹腔镜精索血管高位集束结扎术治疗, 对比术前术后曲张静脉最大直径、两侧睾丸大小以及睾丸体积变化;通过彩色Doppler对患儿双侧睾丸血液供应, 对比手术前后睾丸血运情况。结果 经腹腔镜精索血管高位集束结扎术治疗1个月后, 检测结果显示精索静脉曲张最大直径 (2.235±0.216) cm较术前 (3.134±0.341) cm显著减小,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患侧睾丸血液流量无变化;术后6月患侧睾丸的体积增长 (2.369±1.015) cm3速度较健侧 (1.889±0.917) cm3快, (P<0.05) , 术后6个月患侧睾丸体积大小 (6.728±1.513) cm3与健侧 (6.817±1.635) cm3几乎一致。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 对精索静脉曲张患儿, 采取腹腔镜精索血管高位集束结扎术治疗, 临床效果显著, 具有安全、方便以及恢复迅速的优点, 未出现睾丸萎缩与发育不良情况, 具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无弹簧集束滑片锁 篇4

本锁特点:

一、性能可靠

目前市场上的锁,无论是弹子锁还是片子锁,基本上都有弹簧,这就增加了不可靠性,因为弹簧长期工作后,很容易产生疲劳失去弹性,使之锁无法开启;另外,由于弹簧的作用,使钥匙插拔时,受到较大的来自弹子(或片子)的压力,加快了弹子(或片子)和钥匙牙齿的磨损,大大减少了锁的使用寿命。本锁无弹簧,因此钥匙在插拔时,最多只要克服滑片的自重就可以了,故摩擦力很小,插拔轻松,不会因为弹簧失效而发生故障,性能可靠,使用寿命很长。

二、密钥量大(牙花的变化量大)

通常的弹子锁,因为弹子直径的缘故,排列不可能很紧密,一般只有5组弹子;通常的片子锁,因为要装弹簧,以及牙花的斜度要求,排列也不可能很紧密,一般只有8个片子。因此密钥量通常只能做到几千到近万,很少有超过十万的。本锁采用集束型滑片结构,四个槽穴,每个槽穴一束三片滑片,一共四束12片滑片,这12片滑片分属3个独立的齿槽,内齿槽、外齿槽和后齿槽,这三个齿槽的相对位置可互换;每片滑片分成4级,因此,可以有非常多的排列组合,理论密钥量412*6=1亿。

三、采用门片结构

通常的锁,钥匙槽的形状是固定的,相应锁芯的槽型也是不能改变的。要想改变钥匙槽的形状,必须要重做锁芯。

本锁采用门片结构,既在锁芯口安装一片门片,门片可以有不同的形状,门片的形状决定钥匙槽的形状,钥匙与门片不匹配是插不进锁芯的。要改变钥匙槽的形状,不用重做锁芯,只需换个门片就可以。既便于对不同客户的分类,也能增加钥匙的变化量。

四、防技术开锁强

本锁采用3套齿槽系统,每套齿槽系统有4片滑片,这3套共12片滑片,即相互独立又彼此紧贴,几乎无法一片一片不受干扰的拨动,再加上无弹簧,无法将滑片搁住,因此,要想技术开锁几乎是不可能的。

五、结构简单体积小

通常,锁要增加密钥量,必定要增加体积,要加大技术开锁的难度,必定要机构复杂,机构复杂不仅又要增加体积,也会增加加工难度,提高生产成本。本锁采用无簧集束型滑片结构,结构简单,体积比较小,锁体外形直径小于19毫米,长度小于21毫米。如果减少一些密钥量,则体积还可以进一步缩小。由于体积小,所以适合制成符合各种要求的锁具、锁芯,使用广泛。

六、生产成本低

因为结构简单,故生产成本低,一共12种滑片,一付小冲模就能大批量生产。

联系人:吴颂达

地址:上海申霞路603号

集束天线测试优化方案探讨 篇5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迅速发展,基站天线使用越来越多,而传统基站天线由于其特有的外形,很难融入周边环境,影响城市形象;而且多数市民对通信设备不了解,对基站天馈设备的安装具有排斥心理。这些都极大地增加了运营商物业协调、工程实施和设备维护工作的难度[1]。在此背景下,美化天线应运而生,其隐蔽的外观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安装和维护工作较容易开展,因此美化天线使用比例逐年提高。

业界通过标准化测试来准确评估美化天线质量,一般使用SG128多探头近场[2]进行测试, 但由于集束型美化天线体积大、重量重,其测试难度非常大。目前业界测试集束天线一般均采取简易方式,即在承重允许的情况下使用玻璃钢抱杆绑定被测天线进行测试,此方案在适用范围、 可操作性及测试精度等方面均存在不足,如何改进测试方法,真实准确评估集束天线性能状况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多探头近场测试基本原理

多探头技术用于天线测量的原理[3]如图1 。

作为该技术核心的多个探头组成圆形的阵列,排列在近场测量系统的取样面上的测试探头就像“微波眼睛”[4], 可以对被测天线发射的电磁波进行取样,取样数据经接收机软件进行近- 远场变换、计算并对天线方向图进行图形显示,其中测试软件在测试过程对仪器进行自动控制以及对系统进行校准。

2玻璃钢抱杆方案瓶颈分析

目前对集束天线进行测试时,都是在天线重量允许的情况下采用玻璃钢抱杆捆绑的方案进行,如图2。这种采用玻璃钢抱杆固定的方案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2.1适用范围

一般测试场的玻璃钢抱杆最大承重是90Kg,而部分一体化集束天线重量超过100Kg,超出玻璃钢抱杆的承重能力,此类情况下,玻璃钢抱杆方案就无法测试,因此采用玻璃钢抱杆的方案在适用性方面存在不足。

2.2安装效率

集束天线体积大,重量重,而且直径大约在60cm左右,在安装固定的过程中既要用帆布带把天线固定到抱杆上,还要保证天线的水平度和垂直度,如图3。捆绑天线时, 天线相位中心[5]位置是人为目测确定, 如果上下和左右偏离测试场静区中心[6]距离较大,还需降下抱杆对被测天线进行重新捆绑,固定被测天线过程费时费力,影响安装效率。

2.3安全保证

(1)天线安装完后,捆绑了集束天线的抱杆在升起过程中,天线的重力偏移作用到抱杆上,在转台刚升起时力矩最大;该作用力可能使抱杆发生形变甚至折断,抱杆一旦折断,不仅会损坏天线,也可能伤及测试人员和破坏测试场地。

(2)此方案采用帆布带水平捆绑方式将天线固定到抱杆上。由于集束天线体积大,重量重,如果捆绑力度不够, 天线就可能从抱杆上滑落,从而导致测试样品及测试场地的损坏。

(3)集束天线都是圆柱形结构,抱杆也是圆柱形结构,捆绑固定时,天线和抱杆需要连接件进行连接支撑, 如图3,连接件与天线罩之间会存在不匹配的支点。集束天线罩大部分都是玻璃钢材质,在捆绑受力时,天线罩会变形,甚至开裂。

2.4测试精度

(1)在测试过程中, 天线相位中心需要位于测试场的静区中心, 由于集束天线直径较大,天线升起后, 从测试场侧面进行观察,天线相位中心线会向前超过测试场的静区中心线, 需要通过调节转台使天线相位中心线和测试场静区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集束天线直径在60cm左右, 即使转台平移到最大位置, 天线相位中心线仍会超出测试场静区中心线,如图4。

(2)利用玻璃钢抱杆固定集束天线进行测试,在捆绑的过程中,天线难免会旋转及偏移,从而导致辐射面不在测试零起点位。由于天线相位中心线和测试场静区中心线不在同一条线上,即使旋转转台也难以保证天线辐射面在零起点位,且每根天线测试时的零起点位都可能不相同, 从而影响测试精度。

(3)天线相位中心位置在垂直方向上是通过目测确定,每次安装位置难免会上下偏移,难以保证绝对同一, 从而影响测试精度。

3法兰盘支撑柱方案优势分析

为了改进玻璃钢抱杆固定被测天线测试方案的不足, 而且能充分模拟天线在网使用的真实状态,准确全面的了解集束天线的技术参数指标,本文提出了“法兰盘支撑柱”固定被测天线的方案,具体方案示意图如图5。

法兰盘支撑柱方案能有效地解决玻璃钢抱杆固定方案存在的几大不足。下文从适用范围、安装效率、安全保证及测试精准度等几方面对法兰盘支撑柱优化方案进行分析。

3.1适用范围

通过实验证明,利用法兰盘支撑杆固定方案进行测试,达到甚至超过120Kg重量的集束天线安装到法兰盘支撑柱上,转台可以平稳升降;旋转测试时,支撑柱不会形变,天线不会跌落,外罩不会破损,此种方案适用性强, 可以适用现网所有有底座的美化天线(含集束天线)的测试。

3.2安装效率

被测天线在安装过程中,天线底座与支撑柱法兰盘同心对准,天线底座螺钉孔与法兰盘螺钉孔对准,然后利用螺钉紧固,如图6。法兰盘螺钉孔又是长条形孔,孔位对准和紧固非常方便,提高了安装效率。

3.3安全保证

(1)利用法兰盘支撑柱固定方案, 天线是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到支撑柱上,天线底座和支撑柱是金属结构连接, 如图6,安装牢固。在转台升降的过程,支撑柱不可能会折断,保证了测试人员、测试样品及测试场地的安全。

(2)天线底座与支撑柱是用螺钉同心固定,转台升起测试过程中, 天线重力同心作用到支撑柱上,力矩为零, 支撑柱不会变形,天线也不会跌落。另外,由于天线不用捆绑,没有力作用到天线罩上,天线罩处于自然状态,不会发生变形现象。

3.4测试精度

(1)美化天线在实际使用时是直立安装在支撑柱上, 在测试过程中,天线仍是直立安装在不锈钢法兰盘支撑柱上,如图7,天线在测试过程与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状态保持完全一致,充分模拟了实际使用状态,测试数据更能真实反应天线的性能。

(2)在设计不锈钢法兰盘支撑柱时, 考虑到每款天线相位中心位置可能存在不同, 不锈钢法兰盘支撑柱设计成每5cm一级,可以上下调节高度,如图5。法兰盘支撑杆每一级都有刻度显示,表示支撑杆固定到此位置时,此种方式可以保证天线相位中心上下偏离测试场的静区中心不会超过5cm,从而保证了测试精度。

(3)安装过程中,先确定天线相位中心高度,再根据测试场相位中心的高度调节法兰盘支撑柱高度,每次测试,被测天线相位中心在垂直方向上都在同一个位置,保证了测试精度。

(4)天线底座与支撑柱是同心连接,被测天线升起后,当转台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到零位时,天线相位中心线与测试场静区中心线重合,如果天线辐射面没有在零起点位,可以旋转转台进行调节,保证每次开始测试时,辐射面都在零起点位,保证了测试精度。

4优化方案误差分析

优化方案会在以下两方面存在疑问:

(1)法兰盘支撑座是不锈钢材质,对测试结果有多大影响?

(2)法兰盘支撑座是每5cm一级进行高度调节,天线相位中心和测试场静区中心在垂直方向上必会存在一定的偏差,5cm偏差对测试结果有多大影响?

针对这两个疑问,本文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4.1材质影响

(1)“塔下黑”消除影响

从多探头近场测试系统原理可知,近场测试是被测天线发射,测试场128个探头进行接收,采集数据经过软件处理得出天线方向图特性。由于集束天线本身座装在支撑柱上,再由于多探头测试场的原理, 天线近场测试过程存在“塔下黑”现象,如图8。天线辐射的电磁波很少部分传播到支撑柱位置,因此不锈钢支撑柱对天线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影响不大。为了尽量减少支撑柱对测试的影响, 消除争议,支撑柱我们采用吸波材料[7]包裹。

(2)实验验证

针对法兰盘支撑柱材质影响情况,进行了两个实验对比验证:天线相位中心在测试场静区中心,支撑杆有无吸波材料包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数据最大偏差如表1。

从对比数据分析得出:支撑柱用不用吸波海绵保护对测试数据的影响非常小,这也与”塔下黑”现象吻合。

4.2相位偏差影响

针对天线相位中心在垂直方向上最大偏差测试场静区中心5cm对测试数据的影响情况,利用同一副天线进行了相关实验对比,结果如下。

(1)对比实验一

实验一是支撑杆都用吸波海绵保护,被测天线相位中心向上和向下偏离测试场静区中心5cm,测出两组数据。 两组测试数据与在相位中心的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数据最大偏差如表2。

从对比数据可以分析得出:相对天线测试场的精度,再结合天线指标及判定标准, 天线相位中心向上和向下偏离测试场静区中心5cm,对测试数据没有太大影响,最大偏差都在测试误差范围之内。

(2)对比实验二

实验二是支撑杆都用吸波海绵保护,被测天线相位中心向上和向下偏离测试场静区中心10cm,测出两组数据。 两组测试数据与在相位中心的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数据最大偏差如表3。

从对比数据可以分析得出:天线相位中心向上和向下偏离测试场静区中心10cm,对测试数据影响加大, 因此测试时天线相位中心偏离测试场静区中心不能超过10cm。

通过两方面的误差分析可以得出:法兰盘支撑柱要用吸波材料包裹,天线相位中心在垂直方向偏离测试场静区中心最大不超过5cm。此优化方案能完全满足有底座的美化天线(含集束天线)的测试要求。

5小结

法兰盘支撑柱5cm的高度偏差虽然对测试数据影响很小,但毕竟存在些许影响,为了测试数据准确性更高, 在保证法兰盘支撑杆强度的情况下,支撑柱可设计成2.5cm一级。

通过分析和实验验证,法兰盘支撑柱固定被测天线的方案在适用范围、安装效率、安全防护及测试精度方面都能满足集束天线甚至是任何有底座的美化天线的测试要求。

摘要:使用近场测试集束天线时,由于集束天线体积大、重量重,采用玻璃钢抱杆固定天线的测试方案在适用范围、安装效率、安全防护及测试精准度方面都难以达到要求。文章首先简单介绍SG128多探头测试系统基本原理,并通过分析玻璃钢抱杆固定被测天线的测试方案的不足之处,提出利用不锈钢法兰盘支撑杆固定天线的优化方案,同时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案的优劣势,最后通过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得出:优化方案更适合应用于集束天线测试。

后效集束射孔技术的探讨 篇6

1目前射孔完井存在的问题

1.1射孔压实带污染地层

射孔弹产生高速射流作用于地层时, 碎裂岩屑及射孔弹岩浆屑残留物极易堵塞地层, 形成射孔压实带,影响后续油气开采。

目前常用的负压射孔工艺可在射孔枪起爆前捞出500m井液深度, 使地层与井筒液体形成负向压差,射孔后,油流在压差作用下冲入井筒来达到冲洗射孔孔道的目的[2]。 然而实际研究表明,射孔孔眼的清洁程度取决于射孔瞬间孔眼产生的压力波动,并不是初始的静压差, 单纯的静态负压射孔在射孔的瞬间仍是一个正压过程, 无法达到有效清洁射孔孔道,解除射孔压实带污染的效果。

1.2常规射孔弹爆炸能量损失严重

射孔弹引爆后, 产生的高速金属射流首先穿透射孔枪、套管、水泥环,剩余能量才能参与到地层造缝的过程,形成油气渗流通道[3]。 整个射孔过程中, 高速金属射流在射穿射孔枪、套管、水泥环已损失一部分能量,导致能有效利用的能量大大减少。

2后效集束射孔技术

2.1后效集束射孔技术思路

后效射孔技术应用分仓爆炸技术思路, 即把2个能量释放点分仓进行处理, 分别作用于不同目标靶向。第1靶向是射孔弹的能量释放点,在射开孔道的同时, 高速射流引起的涡流场引力将后效装药的高能粒子拽入到孔道内[4]。 第2靶向是将这些被云雾化的高能粒子在孔道内聚集、碰撞、相互作用,引起局部灼热点火, 迅速完成了从爆燃到螺旋爆轰的转型,达到射穿地层,扩容孔道的目的。

从表1的混凝土靶试验数据及图1试验效果对比图可看出, 后效集束射孔作用于地层除增加了孔道穿深,增大了孔道半径以外,对孔道周围岩层也起到了一定震颤作用,能量利用率高,波及区域大。

备注 : 试验条件 :API 标准混凝土靶 ; 抗压强度 :38MPa。 试验器材 : 同型号深穿透射孔弹各 5 发 ;114 型盲孔枪 1 支 ; 后效体 5 发

2.2后效集束射孔工艺原理

后效集束射孔主要应用粉尘爆炸原理 : 悬浮的可燃粉尘遇到热源 ( 明火或温度 ) 时 , 火焰瞬间传播于整个混合粉尘空间 , 化学反应速度极快 , 同时释放大量的热 , 形成很高的温度和很大的压力 , 系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功以及光和热的辐射 , 具有极强的破坏力 。

后效体是一种具有粉尘爆炸特性的聚合物 。 当后效体聚合物被带入孔道后 , 经过聚集 、 碰撞 、 相互作用 , 局部灼热爆燃 , 继而迅速完成整个孔道爆轰过程 , 打开地层孔道 。 其爆炸分为3个阶段 : 能量输送阶段 ( 物理过程 ), 能量转化阶段 ( 化学过程 ) 及能量释放阶段 ( 物理过程 ); 后效集束射孔的孔道形成主要发生在能量释放阶段 。

2.3后效集束射孔技术适应性分析

后效集束射孔器由常规盲孔枪 、 特制弹架 、 一体式后效集束射孔弹 ( 常规射孔弹加装特制的后效体 )组合而成 , 如图2所示 。

2.3.1地层适应性

采油七厂处于大庆油田长垣外围地带 , 储层厚度薄 , 砂体规模小 , 物性差异大 , 渗透率低 , 孔隙度小 , 构造及油水关系复杂 , 储层主要以细粒砂岩与粉砂质泥岩沉积为主 。 后效集束射孔工艺以其特殊的爆炸原理能提高致密地层射孔穿深 , 改善射孔孔眼清洁程度 , 对采油七厂地层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

2.3.2配装适应性

后效集束射孔弹适用各类射孔枪进行不同孔密 、 相位角的配装 :

配装的射 孔枪型 :73#,89#,102#,108#,114#, 127#,140#,178#…;

配装的射孔孔密类型 :13孔 /m,16孔 /m,20孔 /m, 30孔 /m,40孔 /m…;

相位角 :30°,60°,90°,135°;

套管 :114.3mm(4(1/2)″),139.7mm(5(1/2)″),177.8mm (7″),244.47mm(9(5/8)″)。

2.3.3温度适应性

针对不同区块的温度要求 , 设置了4个温度梯度的产品类别 , 见表2。

2.3.4工艺适应性

后效集束射孔对于特殊的高温井(160℃≦井内温度≦280℃),水平井,小套管井,高孔密井,酸化、 压裂、解堵、防砂井均有很好的适应性。

2.4后效集束射孔技术优势

2.4.1解除射孔孔道压实问题

后效体在孔道中通过高能粒子的聚集、碰撞、相互作用最终爆炸爆轰, 在射孔的同时对孔道周围岩层产生极大震颤作用,达到疏松地层孔隙,消除射孔过程中压实带的作用, 相对于常规射孔工艺可更好地清洁射孔孔道。

2.4.2安全

后效体为特制的不含爆炸基源的聚合物, 在高温下具有物化性能稳定的特点[5],保证了其在运输、 储存、现场作业过程中的高度安全。

后效射孔工艺采用后效体与常规射孔弹进行同轴一体化装配来完成射孔作业, 在射孔弹起爆后将后效体带入孔道瞬间后效体被激发, 且其能量加载在主射流上迅速作用于地层空间, 维系或降低了射孔全过程枪内环空压(图3、图4),从而有效地防止了炸枪、卡井等情况发生。

2.4.3能量利用率高

射孔时,射孔弹先打开地层孔道,随后后效体被拽入并引爆,整个爆炸过程在射孔孔道内完成,所有爆炸能量均作用于地层孔道,能量利用率高。

3应用前景

后效集束射孔工艺创新了以往的聚能射孔技术, 通过后效集束体在地层孔道中的连环爆轰来达到改变孔道形态,增加孔道穿深的目的。后效体在孔道内爆炸进行孔道扩容, 能很好地解决以往射孔弹在射孔枪内爆炸、能量损失极大的问题。 此外,后效体的特殊材质搭载粉尘爆炸射孔原理真正实现了清洁、无污染的射孔效果,对于采油七厂完井施工建设有较高的适应性,应用前景广阔。

4几点认识

1) 射孔作为连通地层流体与井筒之间的桥梁, 其工艺选择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油气井后续产能效益,对油田生产意义重大。

2)后效集束射孔技术率先将粉尘爆炸原理应用到射孔工艺中, 在增加射孔穿深的同时解除射孔压实带污染问题,有效改善射孔完井效果。

3) 该工艺技术能较好地适应采油七厂地质环境,可针对不同地层,不同井型,按要求的孔密、相位角等进行射孔器组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新井投产过程中,低孔隙度、低渗透率油藏对射孔工艺要求较高。目前常用射孔技术普遍存在射孔压实带污染地层、射孔弹能效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射孔工艺创新攻关难点。采用后效集束射孔技术,通过优化射孔工艺,利用初次高速射流引起的涡流场引力将后效体高能粒子拽入到孔道,在粉尘效应作用下产生局部灼热爆燃,继而迅速完成整个孔道爆轰爆炸,达到提高射孔穿深,扩容射孔孔道,实现油水井增产增注的目的。结果表明,后效集束射孔技术在增加射孔穿深的同时解除射孔压实带污染问题,有效改善射孔完井效果。

关键词:后效集束射孔技术,压实带,后效体,粉尘效应

参考文献

[1]万仁薄.现代完井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2]张强,封德力,张雷雷,等.浅析负压射孔技术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32(16):103-104.

[3]刘增,朱建新,庄金勇,等.低孔低渗储层射孔技术改进及应用[J].油气井测试,2011,20(4):63-65.

[4]毕胜宇,柳贡慧,周昌鸿,等.集束射孔技术在低孔渗油气层开发中的应用[J].新疆石油地质,2011,32(4):426-428.

集束导线沿墙安装固定线卡 篇7

近几年, 低压集束绝缘导线在低压电网中应用越来越多, 在对其进行沿墙安装中, 由于金具安装工艺复杂, 时常有施工延时的出现。所以我们决定研制一种安装方便、经济实用的集束导线安装金具。

1 问题分析

2013年4月, 对集束导线沿墙安装施工项目用时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集束导线的安装用时占整个施工项目用时的54.2%, 是影响施工进度的主要因素;低压集束导线沿墙敷设线路金具较多, 主要有拉攀、转角支架、耐张线夹、悬垂线夹等, 所用金具价格昂贵, 增加施工开支。

2 线卡的设计制作

根据市场调查, 未发现有解决类似问题的快捷方法。我们集思广益, 结合施工中的实际情况, 最终设计出了一款集束导线沿墙安装固定线卡来解决集束导线的安装困难问题。通过对集束导线的型号对比测量, 选取长140 mm, 宽20 mm的扁铁制作。对截取的扁铁在距两端10 mm处用冲床冲出直径10 mm孔两个。在摩擦压力机上一次压制成型。把制作成型的线卡经过热镀锌处理, 简单、实用的集束导线沿墙安装固定线卡就制作完成了。成品如图1所示。

在现场实际使用中, 我们发现所制作的线卡, 对集束导线的安装不紧凑, 没有完全达到固定紧密、牢靠的目的。经过调研, 从集束导线的各种型号和规格考虑, 制作出5种型号线卡。这样就可以根据集束导线的型号选取合适的线卡, 达到安装牢固、紧凑、安全的目的。而且, 集束导线沿墙安装固定线卡所需材料比较便宜, 一只线卡材料费仅1.4元, 成品加工费为2.1元, 合计费用3.5元, 有效降低了线路建设成本。

4 线卡的使用方法

使用时, 将低压集束绝缘导线布排整齐放入卡座槽内, 按紧卡座, 再用螺栓固定。在实际应用中, 线卡的高度和宽度还可以根据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上一篇:文学鉴赏课程下一篇:光伏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