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地区

2024-06-24

临夏地区(精选十篇)

临夏地区 篇1

一、材料与方法

㈠参试品种供试芦笋品种硕丰、冠军、88-5改良系、新品种A、新品种B、阿波罗均为山东农科院提供的杂交一代, 对照品种维坊芦笋是1986年从山东农科院引进的常规种。

㈡试验方法试验采用随机排列, 品种小区3次重复, 小区面积为8.4m2, 行距为0.7m, 株距为0.25m。以潍坊芦笋为对照, 四周设有保护行。试验设在临夏州农科所试验地, 海拔1910m, 年平均气温6.7℃, 无霜期145d, 年降水量388.4mm, 年日照时数2567.8h, 有效积温2250.5℃, 地势平坦, 自流灌溉, 土壤为黑麻土, 质地中壤, ph值7.8~8.45, 前茬为玉米。试验于2006年育苗, 2007年4月19日定植。试验地2007年11月沟施有机肥60t/hm2, 用垄面土覆盖后灌冬水, 于2008年3月下旬整地、起垄、培土, 4月6日芦笋幼苗萌发前结合灌水沟施复合肥750kg/hm2。4月13日开始对茎粗达到1cm以上的芦笋进行春季采收鲜绿芦笋, 平均2d采收一次, 到6月25日春季采收结束;8月15日开始秋季采收, 到9月3日结束。生长期灌水6次, 除草4次。试验期间观察记载物候期商品性状及农业性状, 按小区采收统计产量。

二、试验结果分析

㈠生育期试验结果 (表1) 表明, 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在178d~192d之间。以阿波罗和冠军较长, 分别为192d和190d, 生长旺盛, 并在4月2日、3日出笋, 表现上市早, 抗冻性强。其余品种的生育期均在180d左右, 与对照差别不大。

㈡综合农艺性状试验结果表明, 参试品种冠军的平均株高113㎝, 分枝数6.1个, 生长势强, 鲜笋采收时平均直径1.60㎝ (比对照鲜笋平均直径增加0.60cm) , 长度18.5㎝, 笋条直, 粗细均匀;88-5改良系平均株高128㎝, 分枝数为6.8个, 生长势强;鲜笋采收时平均直径1.65㎝ (比对照鲜笋平均直径增加0.65cm) , 长度15.8㎝, 笋条直, 粗细均匀;新品种A平均株高148㎝, 分枝数8.0个, 生长势强, 鲜笋平均直径为1.60㎝, 长度17.1㎝, 笋条直, 粗细均匀;阿波罗平均株高140㎝, 分枝数为4.2个, 生长势强, 鲜笋平均直径为1.62㎝, 平均长度17.3㎝, 笋条直, 粗细均匀;硕丰平均株高141㎝, 分枝数5.8个, 生长势强, 鲜笋平均直径1.55㎝, 长度18.4㎝, 笋条直, 粗细均匀;新品种B平均株高131㎝, 分枝数为3.9个, 生长势强, 鲜笋平均直径为1.58㎝, 长度17.1㎝, 笋条直, 粗细较均匀;对照平均株高150㎝, 分枝数6.9个, 鲜笋平均直径1.2㎝, 平均长度14.6㎝。供试各品种均未发生茎枯病、褐斑病等。

㈢产量分析试验结果 (表2) 表明以冠军是最高, 较对照增产34.4%, 居参试品种第一位;88-5改良系较对照增产28.5%, 居参试品种第二位;新品种B较对照增产17.6%, 居参试品种第三位;阿波罗、硕丰均较对照增产15.4%, 并列参试品种第四位;新品种A较对照增产8.9%, 居参试品种第五位。对产量经过方差分析, 品种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重复间差异不显著。

三、结论

临夏地区 篇2

--—2017年12月25日在临夏县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县长 马志祥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7年12月25日在临夏县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县长 马志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7年政府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紧紧依靠全县各族人民,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统筹推进“四大板块”建设和“一体三化”发展[1],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全县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有序发展。全年预计完成生产总值36.83亿元、同比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29.45亿元、同比下降17.1%(主要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房地产项目明显减少,加之土地、林地、环评等因素制约,项目开工率低,进展缓慢,未能全面完成目标任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8亿元、同比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5.5%;

2功签约盛源牧业养殖、众新饲草料加工、恒基民俗园等招商项目31个、到位资金50.3亿元,资金到位率88.4%。

三是突出结构优化抓产业,县域经济转型发力。坚持以扩规模、创品牌、增效益为重点,着力壮大特色产业,加快推进深度开发,县域经济基础不断夯实。园区经济稳步迈进。坚持把农业科技园区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主阵地,集中流转土地1.54万亩,连片栽植啤特果、软儿梨等特色林果46.2万株。新建复式钢架大棚、日光温室18座,建成花卉、蔬菜基地2.4万亩,生产反季节果蔬2000吨。先后实施了塬头观光、莲花古镇、万欣花海等景观工程,建成了集农产品仓储、销售、物流和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综合农贸市场,举办了草莓、油桃采摘体验活动,扎实开展了“粮改饲”工作,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86%,农业综合效益大幅提升。坚持把经济开发区作为融入“一带一路”[2]、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窗口,完成了经二十路延伸段、电力网络、众创空间等建设工程,引进了总投资1.3亿元的燎原乳业鲜奶生产线、资通彩印包装生产线、临夏西寺榨菜生产线项目。认真落实“三重”“三一”政策措施[3],兴家铝业恢复生产,团伊步公司落地建设,蒙牛壹清成功入规,工业经济形势持续好转。劳务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开展精准化、差异化的技能培训和有组织、有计划的劳务输转,开展餐饮、布鞋、草编等就业技能培训38期(次),培训贫困户劳动力4906人,输转劳动力10.1万人(次)、创收17亿元。加大返乡创业扶持力度,以创业带动就业,被省上评为回乡创业示范县。旅游产业潜力迸发。编 制完成了《临夏县旅游发展规划(2017—2030年)》,龙首山旅游开发等项目进展顺利,解放军抢渡黄河纪念馆、英烈馆开馆运行,新建3A级旅游厕所6座,建成梦幻花海、七彩花海等特色观光旅游基地5处。全年接待游客52.07万人次、同比增长21%,旅游综合收入2.48亿元、同比增长24%。

四是突出绿色发展抓环保,人居环境更加优美。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治山治水工程和环境保护工作,美丽临夏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大力实施“灭荒”工程,投资6500多万元,完成各类造林6.2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补植补造2936亩,绿色通道建设112公里。实施了红台乡牟其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完成梯田建设417公顷、水保林37.24公顷、经济林98.12公顷。环保工作全面加强。认真整改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的问题,编制完成了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合理划定禁采区、限采区和开采区,严格采矿权投放,强化日常监管,乱采滥挖问题得到彻底根治。全面落实河长制,设置县乡村河长224名,覆盖12条河流、41条洪水沟道,完成首轮巡河工作,整治违章建筑66处,有效保护和恢复了河道生态功能。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依法关停搬迁砖瓦窑厂33家,淘汰改造燃煤锅炉54台,空气优良天数持续增加。城乡面貌显著改观。深入开展全域无垃圾创建工作,常态化清理整治新旧县城、集镇街道、公路沿线、村庄内外等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着力构建“户分类收集、村长效保洁、乡转运处理”的垃圾处理

6必须把改进作风作为重要保证,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全力作为,以高效落实促进工作、推动发展。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奋斗充满艰辛。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全县经济发展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城乡面貌发生的每一点变化、广大群众得到的每一点实惠,都要归功于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归功于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归功于全县40万人民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奋斗。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地方财力弱。人均GDP仅占全省平均水平的38.74%,自有财力不足、发展依赖性强,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压力非常大;减贫任务重、脱贫难度大。剩余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都是非常难啃的“硬骨头”,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减贫成本高,脱贫攻坚的任务还十分繁重;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层次低。两大园区刚刚起步,特色产业规模小、链条短,市场竞争力弱,与深度开发、集群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社会综合管理难度加大、精细化程度不够高。各类矛盾和利益诉求相互交织、日趋复杂,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理顺群众情绪的工作难度增加,互联网监管不够有力,意识形态工作任重道远。同时,少数部门服务意识不强、行政效率不高,一些干部履 职能力不足,工作作风不实,难以适应新常态下的工作。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困难不可低估,信心不能动摇。客观审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县面临的发展形势,虽然有经济增速放缓的严峻挑战,但也要满怀信心地看到,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特别是中办、国办出台的《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为包括临夏在内的“三区三州”[6]带来了巨大的政策红利,全县发展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财政投入方面。国家一般性转移支付、财政专项转移支付、新增投入资金将进一步向“三区三州”倾斜。在此基础上,省上将按当年财政收入增量的20%以上增列专项扶贫预算,这将帮助我们解决资金短缺的难题,增强支撑和保障发展的能力。金融支持方面。国家将在贷款准入、利率、期限等方面,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产业项目、贫困村整体提升工程等重点领域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省上将实施资金总额达2500亿元的产业扶贫专项贷款、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贷款和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这将为我们改善贫困村发展环境,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拓宽融资渠道、降低风险成本。项目建设方面。国家将在“三区三州”优先安排公益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能源、交通等重大投资项目,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并开辟绿色审批通道,简化程序。省上将加大项目投资补助比重,统筹安排配套资金,这将便于我们争取和实施更多利长远、促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土地政策方面。国家将允许增减挂钩结余指标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框架内进行交易,允许扶贫类项

102万亩,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10个、规模养殖户100户、特色农家乐15个、电子商务服务网点32个。

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新建村级幼儿园8所,改造薄弱学校25所。完成乡镇卫生院改扩建8所、周转宿舍15所,加强贫困人口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从根本上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建成“六位一体”村级活动场所14处、乡村舞台48个,鼓励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提升广大群众文化生活水平。

做实做细脱贫攻坚基础。加大乡镇干部驻村包社工作力度,在群众家门口提供便捷服务。严格落实“两不愁、三保障”[11]、“十不算、十不脱”[12]要求,精准抓好贫困人口识别和动态管理工作,绝不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加大对扶贫资金、扶贫项目的日常监管和审计监督,对胆敢向扶贫资金伸“黑手”的将严惩不贷。旗帜鲜明地反对贫困光荣和等靠要思想,在东西协作、定点帮扶的基础上,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依靠辛勤劳动稳定脱贫。

二、坚持项目带动,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推进基础条件新改善 始终把项目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大争建力度,以项目建设补短板、强支撑、促发展。

全力对接争取重大项目。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规划,加大项目汇报衔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州在资金投入、金融支持、建设用地等方面的倾斜支持,全力加快前期进度,做好后续跟踪管理,确保所有项目梯次运作,部分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力争各项扶持政 策转化为具体项目,尽快落地实施。

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86个,总投资82.97亿元。实施交通路网改善工程,重点建设沿太子山旅游扶贫大通道、S309甘草店至积石山公路(临夏县段)、S322和政至漫路乡公路、砂红井公路等项目,建立完善管养机制,着力实现内通外联、条条畅通。实施水电能源工程,动工建设石门滩水库、牛津河防洪治理、农网升级改造等项目,在改善生态环境、满足能源需求的同时,实现清洁可持续发展。实施城镇基础设施工程,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东区路网建设、丽景花园、幸福花园、黄泥湾至双城天然气输配等项目,不断提升城市配套水平和服务承载能力。同时,积极做好临夏机场、临合铁路、临大高速等省州重大项目配合服务工作,严格落实项目“五制”,全力保障项目顺利规范实施。

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西洽会、兰洽会等重大节会平台,扎实开展一对

一、点对点精准招商,着力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重点抓好莲花古镇综合开发和乡村旅游、高效农业、高标准道路修建等厦门思明区意向性投资项目的跟进对接、服务保障,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实施。

三、坚持提质增效,壮大特色产业,着力培育县域经济新动能 坚持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特色,因势利导,全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现代农业方面。探索推进农村“三变”改革[13],加大农村土地适度规模流转力度,积极对接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稳步扩大设施蔬菜、314群众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和收益水平。

严格落实环保责任。坚持保护为先,全面履行河长职能,认真做好森林资源、饮用水源地、耕地保护工作,强化恢复治理,突出抓好砖瓦窑厂搬迁、废旧农膜回收等工作,以零容忍的态度整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持续提高全县环境质量。

深化环境综合治理。积极争取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贷款资金,深入推进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行动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突破行动,引入PPP模式[14],逐步配备乡镇垃圾清运车、村社垃圾处理站(场)和环卫保洁人员,建立完善环境卫生整治网格单元,实行划片包干,加大日常保洁、分类回收、巡查检查力度,全面清理生产生活垃圾,营造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

五、坚持普惠共享,优化公共服务,着力促进社会事业新进步 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贫困村幼儿园、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周转房、农村义务教育信息化建设等项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招聘各类教师100名,着力解决边远山区教师不足的问题。加大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力度,全年培训2520名,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健全贫困家庭适龄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全覆盖,确保每个贫困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健康扶贫工作力度,提高贫困 人口住院报销比例,着力减轻群众看病负担。加快实施县医院、县中医院住院部综合楼、60个标准化卫生室和路盘、河西、尹集卫生院业务楼等重点项目,加大医疗设备购置配备力度,加强现有医务工作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各项社保政策,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统筹做好城乡低保、社会救助、五保供养、社会保险、优抚安置、群众就业等重点工作,及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资金,依法依规调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积极拓展就业渠道,新增就业3500人。加快推进残疾人托养中心、土桥敬老院、城镇及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等建设项目,切实提高困难群众的保障工作水平。

推动发展文化事业。牢牢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加强互联网建设和管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全县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唱响主旋律、发挥正能量。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实施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双城至龙首山健身步道、县级公共体育场(馆)、卫星信号转播优化改造等项目建设,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步做好财税保障、工商质检、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妇女儿童、国防武装等各项事业,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全县社会事业协调健康发展。

六、坚持共建共治,强化社会治理,着力营造和谐稳定新局面 全面推进依法治县,打造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努力营

718各位代表,新时代就要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让我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拼搏创新,奋发实干有为,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名词术语解释:

1.“四大板块”建设和“一体三化”发展:即县上确定的统筹推进中部川区、西南山区、北部塬区和经济开发区建设,加快推进市县一体化同城化、新旧县城一体化、塬上塬下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思路。

2.“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3.“三重”“三一”政策措施:“三重”即加快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加快推进重大产业培育、加快推进重要政策落实;“三一”即一业一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

4.“放管服”: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5.“一工一农”两大园区:即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甘肃临夏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6.“三区三州”:即中办、国办出台《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中确定的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

7.“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即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8.“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9.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10.“六抓”思路举措:即抓脱贫攻坚一号工程、抓项目引擎带动、抓生态绿色发展、抓教育百年大计、抓社会和谐稳定、抓党建根本保证。

11.“两不愁、三保障”:即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12.“十不算、十不脱”:“十不算”即按统计口径当年未实现现金收入的农副产品,养老金,残疾人补助金,临时性救济金和一次性生活补贴,合作医疗报销和大病救助资金,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分红,三、四类低保金,到户项目建设补助资金,学前、高中和中职学生补贴,一次性赠予和人情往来收入十项收入不计入贫困人口脱贫收入;“十不脱”即住危房或新建、改建房屋没有达到入住条件的,饮水不安全的,义务教育阶段有辍学学生的(智障和残疾导致辍学的除外),家庭成员患大病未治愈的,易地扶贫搬迁未入住或刚刚入住的,整户无劳动能力、无其它收入来源、主要依靠一、二类低保金等政策性收入维持生活的,当年新纳入的,虽然享受了扶贫政策但当年收入情况和家庭生产生活条件与往年相比变化不大的,虽然收入及“三保障”达标但因灾、因学、因房、因病等借贷5万元以上的,拟脱贫户民主评议大多数群众不认可脱贫但被强行脱贫的十个方面“三保障”不达标的脱贫人口,重新退回到贫困状态。

13:农村“三变”改革:即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

14.PPP模式:即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

临夏地区史前文化遗存概说 篇3

[关键词]临夏地区;史前文化;彩陶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20-0040-02

临夏是中国彩陶之乡。奔腾不息的黄河、大夏河、广通河穿境而过。 恢弘肥沃的黄土高原孕育了丰富发达的史前文明。

临夏出土有距今5000~4000年的马家窑文化。彩陶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大约1万多年前,由于定居生活烧煮食物的需要,人类开始尝试使用生产陶器, 最初的陶器是原始先民用泥条盘筑的。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一部分人从其他行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陶器的制作,研究和生产,经过无数次的制作和研究,慢慢提高了制陶技艺,随着火的发现,大大提高了陶器的硬度、使用寿命和用途。大约7000年前,随着农业和其他行业的不断发展,陶器进入繁盛时期,不仅器类增多,而且纹饰图案,也多种多样 ,早期的构图,源于人类身边的事物的形象和参照物进行描绘,如圆点、直线、三角等。常见的纹饰,有宽带纹、三角纹、网格纹、蛙纹、蝌蚪纹、鱼纹等,风格古朴,图案简便。中期的构图,以弧线纹为主,线条流畅柔美,图案精巧华丽,常见纹饰有弧形三角纹、迂旋勾连纹、花瓣纹等,表现出嫣然生机和欣欣向荣的景象。晚期彩陶数量呈下降衰减趋势,但工艺比中期更加成熟,大型陶器以及内壁绘彩的做法开始出现。(图1、图2)

临夏州境内的马家窑文化通常分为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持续发展的时期,经过清理和发掘的有东乡林家遗址、广河地巴坪遗址、永靖马家湾遗址。马家窑类型的房子有方形、圆形,多为半地穴式,还出现挖基打墙的地面建筑。遗址中发现的一个袋形窑穴,尚藏有已经炭化了的粟粒和穗。住房中常有集中的制陶窑址。居住区旁有公共墓地,清理的墓葬中多为仰身直肢葬,随葬的彩陶较多。半山类型发掘的房子皆为方形,墓葬多为仰身直肢,侧身屈肢和二次葬,还发现木板和石板做成的葬具。男性墓多见石刀、石斧,女性墓常出现纺轮,反映了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随葬器中彩陶很多,以壶、瓮、罐、瓶为大宗,也有碗、盆、缽、盂等。马场类型已出现多元的套间房,房内普遍设有窑穴。制陶窑址往往是两三个聚成一组,清理的墓葬中有仰身直肢、侧身屈肢、俯身和二次葬。小孩多以成人礼仪埋葬。随葬品中彩陶用量甚多。墓葬中贫富差距明显,还发现有人殉的大墓。马家窑、半山、马厂类型仍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农具有石铲、石刀、石镰、石磨谷器、陶刀,骨铲等。石器一般磨制较细,也有打制的石刀、盘状器、铲形器。发现有细石器和骨梗刀,遗址中常见猪和羊的骨骸。近年来,还发现了铜刀、铜饰品等。

马家窑、半山、马厂类型比仰韶文化中期早,彩陶也有很大发展,随着铜石并用,生产力已不断提高,马家窑类型发现有陶祖,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有一定数量的男女成人合葬墓,马厂墓葬中还发现了人殉。由此可见,马家窑——半山——马厂类型的文化已经是父系氏族社会到了晚期,可能跨入了阶级社会的门槛。齐家文化晚于马家窑类型早于辛店文化。永靖大河庄与秦魏家、广河齐家坪,都出土了少量的齐家文化铜器。这批铜器有斧、刀、匕首、镰、锥、镜、指环等。锻、铸皆有,分别用红铜和青铜制造。这说明齐家文化的人们已经进入了青铜器时代。

齐家文化“白灰面”的住房极为盛行,多种窑穴密集其旁。临近的公共墓地排列比较整齐,已发掘的墓葬中有屈肢和俯身葬,大多是仰身直肢葬。发现较多的是成年合葬墓,往往是一个男子为主,仰身直肢、一女子侧卧屈肢面向男子的一次葬式。一男二女成人合葬墓,主从更为分明,男体仰卧居中,二女居于左右侧卧屈肢,皆面向男子。齐家坪发现有八人和十三人同坑的墓葬,看来一人是主,其余是殉葬的人。墓葬中多数有随葬品,一般是置放一组陶器,墓中还有石器、兽骨和装饰品,以及少量的铜器。有相当数量的墓,用猪下颚骨或玉璧随葬,少则一两件,多则几十件。制作精致的玉斧、玉铲等礼器也时有发现。齐家文化遗址的灰层和灰坑中常出现有随意扔弃的人的完整尸骨和残端零散的骨骸。

齐家文化的器型,有双大耳罐、篮纹高领罐、绳纹垂腹罐、折沿盆、全足豆、高裆鬲等典型陶器,根据C14年代的测定,齐家文化与马厂类型相仿,不能排除同时存在的可能性。齐家文化的人们使用铜器较为普遍,这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也是人类发展的标志。从遗址和墓葬的考古中显示出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从此可以看出齐家文化已进入奴隶社会初期,但还保留着原始公社残余。(图3)

临夏州境内的辛店文化分姬家川和张家嘴类型,它们都晚于齐家文化,姬家川类型早于西周,张家嘴类型含有“唐汪式”的陶器,根据C14测定相当于西周时期。辛店文化是我国殷周时期分布于临夏州境内的又一种青铜器时代的文化。

辛店文化发现,有半地穴的长方形房子。储藏的窖穴以袋形的较多,还有壁直长方形的。墓葬多为长方形的土坑,葬式以仰身直肢为主,也有曲肢和二次葬。生产工具以打制两侧带缺口的石刀和兽胛骨做成的骨铲出土最多。陶器制作较为粗糙,以加沙红褐陶为主,泥质红陶次之,泥质灰陶很少。纹饰多见绳纹和附加堆纹。彩陶占有相当的比例,以黑彩多见,黑、红两色并用的也有,常见的纹饰有宽带纹、曲折纹、双钩纹、回纹等。有的画面填以太阳形和狗、鹿等动物形的花纹,器型有杯、豆、盘、罐、瓮、鬲等,以大口双耳小罐、高颈双大耳罐、高颈腹耳大罐为其典型器物。姬家川类型的陶器凹底罐多,平底的少。通体施绳纹的居多,附加堆纹多作锯齿状。彩陶器表粗糙发白的多,线条略粗,常见连续回纹和单线双钩纹,高颈腹耳大罐和大口双耳小罐,与单耳齐口杯为其典型器物。张家嘴类型的陶器平底罐多,素面磨光得多,绳纹次之。少数器底有三矮足。彩陶大都表面光滑,多为红黄和紫红色。部分陶器表面涂红底后施黑彩。彩陶线条略纤细,复线运用盛行,黑、红相间,尤其以双钩纹的复线描绘极为突出。彩陶中涡纹较多,也有绘“勿”和“S”纹。高颈双大耳罐彩陶、单耳高口杯与豆器较为常见。(图4、图5)

寺洼文化分寺洼类型和安国类型,在临夏州康乐和和政都有遗存。寺洼类型早于西周,安国类型大致于西周同时,这两个类型陶器的主要特征是器形大。

寺洼文化的墓葬有仰身直肢葬、二次葬和火葬。陶器制作粗糙,以夹砂红褐陶为主,红陶、灰陶含有细砂,其量甚微,绝大部分陶器都是素面的,有少量的附加堆纹和绳纹,马鞍口形罐最多,器形较大。平口罐也有,还有鼎、鬲、豆等。发现有石斧、石刀、骨锥、铜镯、陶纺轮、陶铃、松绿石珠、玛瑙珠以及连接部分透骨的羊角。寺洼类型罐的马鞍口形仅仅对列在双耳两侧,有鼎有鬲。陶器一般都是素面的有部分罐和鬲的颈部饰以附加堆纹,少数鬲施有绳纹,个别鼎的外面涂有红色陶衣。安国类型罐的马鞍口形,双双相互堆叠在双耳及其两侧,侧大耳小,区别明显。不见鼎,常见鬲和豆。陶器绝大部分是素面的,少量灰色的陶器素面上有红色彩绘。(图6)

论述甘肃临夏地区回族舞蹈的特点 篇4

一、甘肃临夏地区的历史渊源

回族的产生,据史料考证是从公元13世纪开始,由于战争、贸易的因素,大批西域人迁入中国并与周边民族杂居,不断吸收了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文化、科技、艺术等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统一团结的民族。

我省临夏州就是以回族民众为主要集聚地的地区,它位于黄河上游,甘肃中部地区西南面,属温带半干旱气候,西南部山区高寒阴湿,东北部地区气候干旱,河谷平川则较温和,因此成为远古人类最早的生息繁衍地之一,早在两千年前的秦、汉王朝时期,统治者就在临夏地区设县、置州、建郡,古时称临夏为抱罕,后又改名为导河、河州。临夏地区地理位置较为显著,不仅是古丝绸之路、南道之要冲,更是唐番古道之重镇、茶马互市之中心,有“河湟雄镇”之称,也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临夏也跨入了历史发展的新纪元。这不仅体现了临夏回族自治州地位的重要,也极大地促进了我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发展壮大。

二、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

临夏回族自治州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回族与汉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藏族等多民族共同生活,共谋发展,其中回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都信仰伊斯兰教。临夏地区回族严格遵循了伊斯兰教作礼拜的传统,不仅仪式有固定时段,而且隆重讲究。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民众严格时每天要作5次礼拜,作礼拜时要“小净”或“大净”,因此回族人勤于洗浴,讲究卫生也演化为生活习俗的一部分。回族人民待客热情,讲究礼节,痛恨背后诽谤、怠惰、欺骗和恶语伤人,他们善于经商,特别在饮食方面有独到之处,制作的饭菜深受大家的喜爱,每逢节日,家家炸油香,作果果馓子、手抓羊肉、羊杂等各色香味扑鼻,诱人食欲的食品款待客人,分送亲互拜祝贺。

三、临夏回族舞蹈的形成

(一)地域特点对临夏回族舞蹈的影响

临夏地区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历代生活在这里回族民众的性格特征,加之回族与众多少数民族的杂居中,充分吸收了汉族及其他民族的文化精华,促进提高了自身文化的发展繁荣,也使得临夏地区的回族文化与我国其他地方回族相比有其明显的特征,特别是这里回族舞蹈的动作、表情、表演形式都来源于当地的日常生活,无论是舞蹈名称、动作还是内容都带有典型的民情风俗。

每年农历六月初一到初六举办临夏莲花山传统花儿盛会。每次盛会临近各县的回、汉、藏、东乡、撒拉、保安等各族农民歌手和远近赶来的“花儿”爱好者们,欢聚在一起,用“漫花儿”来即兴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人如海,歌如潮,青年男女跳起了欢快的“花儿与少年”来抒发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二)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对临夏回族舞蹈的影响

临夏回族舞蹈有着自己独特的舞蹈特点,舞蹈内容大多与临夏回族人宗教礼拜活动与洗礼活动等密切相关,舞蹈动作也非常讲究质朴性与舒展性。这些特点正是经过历史宗教、生活社交的沉淀而形成的,它使舞蹈根植于生活且得到美的提炼和升华,成为群众喜闻乐见又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普及化娱乐形式。

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体态语言、表现出不同的内涵,这些体态语言往往是人们表达情意的最直接的手段之一,而这些体态语言又是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的集中体现。同样,临夏回族人的托耳手势,见面施礼相互问候时的动作表情等等,都包含着许多语言信息,只要留意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在回族舞蹈中都会出现回族人民在日常生活集会时所特有的动作神情。回族舞蹈对这些体态语言进行选择、塑造和艺术上的加工后,从这些体态语言中提炼出“夸张美化的人体艺术动作”,使得舞蹈中的人物更加鲜活饱满,更加凸显了舞蹈的视觉效果。

四、临夏回族舞蹈的主要分类及其风格特点

临夏回族舞蹈舞蹈的类型较多,有“宴席舞”“骑马挎枪舞”“耍场”“口弦舞”等,还有反映回族人们精神气质的大型舞剧《塞上风潮》《口弦舞》《盖碗情思》等等,从受到伊斯兰教影响的内容单一的《念舞》到以茶盅为道具载歌载舞,以穆斯林饮茶为主线无不大大丰富了回族民族民间舞蹈语汇;从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回族民族民间舞蹈内容更加深厚,题材更加广泛,形式更加丰富。

回族民族民间舞蹈因为其特殊的民族信仰,特有的民族地区分布特点使得表达民族情感的舞蹈具有鲜明的地区烙印,使我们对回族民族民间舞蹈有了更新更深切的认识,但从回族民族民间舞蹈的自身发展来看,由于老一辈艺术家殚精竭虑的挖掘整理,回族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是令人激奋的,因此对回族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盲目悲观,相信随着历史的滚滚车轮,回族民族民间舞蹈未来会更加值得期待!“宴席曲”是喜庆宴席间演唱的一类民间歌曲,同样源于生活中的喜庆活动。这一舞蹈曲目原是民间艺人在喜庆活动中的的即兴表演,随着不断地艺术加工和改编。如临夏回族歌舞“宴席曲”,人们可尽情参与,歌舞者或席间即兴演唱,或离席起舞,并有女子也参加表演。

随着社会和人们观念的改变,临夏回族民间舞蹈也在发生着改变,关于这点我们可以在其舞蹈内容、动作与形式中看出。本文以临夏的回族舞蹈为切入点,分析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生活习俗和民族心理等因素中回族舞蹈的动律特征及形成因素,以进一步推进回族舞蹈的继承与发展,创作出更多反映临夏地区回族生活的舞蹈。回族民间民族舞蹈和其他民族民间舞蹈一样表达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朴素的感情和意愿的,也是本地区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的真实写照,而且因地域分布的不同具有不同的舞蹈特点。

参考文献

[1]庞玉瑛.中华舞蹈志—宁夏卷[M].中华舞蹈志编辑委员会编学林出版社,2002.

[2]杨兆钧.云南回族史[M].云南民族出版社,1989.

[3]薛天维,朱玉麒.中国文学与地域风情[M].学苑出版社,2006.

[4]杨绍猷,莫俊卿.明代民族史[M].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

[5]资华筠.舞蹈生态学导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临夏中学 篇5

临夏中学

临夏中学始建于1923年。1943年设立高中部。1980年被确定为全省24所重点中学之一。1989年、1992年、2006年三度被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校现有各族学生3500多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246人,占学生总数的35.6%。现有64个高中教学班。有教职工269人,其中专任教师239人,省州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省州级青年教学能手37人。有高级职称教师64人,中级职称教师82人,初级职称教师73人,教师学历达标率93.31%。2005年,通过州级示范性高中评估验收。2008年5月,通过了省级示范性高中初评。

2009年5月,通过省级示范性高中评估验收在新的发展时期,学校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理清发展思路,规划发展远景,确定了“崇德务实、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和“悦纳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一个学生”的育人理念,弘扬“严谨治学,乐于奉献,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学校传统,倡导“立德修身,严谨诚信,爱心育人,敬业乐群”的教风;培育“敬、进、竞、谨、静、净”的学风;以“志向远大、基础扎实、素质全面、特长鲜明”为育人目标,遵循“以德治校,质量立校,教研兴校,名师强校”的办学宗旨,努力形成办学特色,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州内各族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学校建有综合教学楼1栋,建筑面积12355平方米,图书阅览楼1栋,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学生公寓楼1栋,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理化生实验室由原来的9个增加到现在的17个,已建成连接综合教学楼、旧教学楼的校园网,另建有计算机室4个(其中教师电子阅览室1个),各办公室安装有计算机。有多媒体教室11个(包括8个安装有电子白板的教室),微机总数达537台。有容纳700人的多功能厅1个,能容纳1800多人、投影设施齐备的多功能大厅1个,有能容纳300多人的报告厅1个。图书阅览室2个,面积520多平方米,可供400多人同时阅览。教师阅览室1个,面积160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8.67万册。拥有100米直跑道、250米环形跑道的人造草坪标准体育场1个,面积7952平方米。有640多平方米的体育训练馆1个。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兵乓球场、体育器材达到国家《中学体育器材实施目录》二类标准,能满足师生活动的需要。按照《临州府纪【2008】7号》文件精神,随着“临中小区”的开发建设,校园面积将进一步扩大,校园整体布局将更加合理。目前,学校申办省级示范性高中已通过。80年来,特别是解放以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日益提高,培养了以数万计的建设人才,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校园面积达80亩,全校有教职人员189名,其中专任教师146名。有特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30名,中级教师65名。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和在读研究生16名。有汉、回、东乡、保安、撒拉、土、藏族学生2400多名。自1984年以来,教育教学质量始终名列全州首位。2003年6月最后一届初中生毕业,标志着临夏中学迈开了向省级示范性高中冲刺的新步伐。2003年高考,参考的488名学生中,397名学生被省内外各类高校录取,升学率为81.35%。2003年10月,总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建筑面积12355平米的综合教学楼建成并投 入使用。2004年4月,投资380万元人民币,建筑面积5600平米的学生公寓楼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学校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在新的世纪,以直接造就地方建设人才,间接促进地方文化发展为己任的甘肃省临夏中学,将在党和国家的关怀支持下,在地方党政部门和行政主管部门具体指导下,恪守“团结自强,求真创新,敬业勤学,育人报国”的校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临夏地区 篇6

厄尔尼诺 (El Nino) 是指中东太平洋海域海水表面温度连续3 个月以上比正常年同期偏高0.5 ℃, 这一现象可称为进入“厄尔尼诺状态”。若连续6 个月以上, 则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根据气象资料分析, 2014—2015 年的厄尔尼诺年对我国的气候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南涝北旱”;二是出现“暖冬”;三是华北地区出现“酷暑”, 而东北地区将迎来“冷夏”;四是极端天气事件多、强度大。

临夏州水资源短缺, 属典型的旱作雨养农业区, 干旱的气候条件是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制约因素[1,2,3,4]。临夏州的干旱特征为北部“十年九旱”、中部“三年两头旱”、南部“十年有一旱”[5]。据1980—2014 年35 年资料分析, 临夏州干旱年份占82.9%, 无旱年占17.1%。临夏州区域性春旱出现20 次, 发生概率为57.1%;区域性春末夏初旱出现16次, 发生概率为45.7%;区域性伏旱出现16 次, 发生概率为45.7%;区域性秋旱出现7 次, 发生概率为20.0%。厄尔尼诺事件对临夏地区天气气候影响的主要表现:一是出现“暖冬”;二是出现春旱、春末夏初旱;三是夏季高温日数多;四是降水分布不均匀,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

许多研究表明, 厄尔尼诺事件与全球大范围的气候异常有密切关系, 并对各部门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产生灾难性影响[6], 因此引起国际上广泛的关注, 也是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热点[7,8]。为了加强对干旱、暴雨的监测预报能力, 对临夏地区降水与厄尔尼诺事件的规律进行分析十分有必要, 从而为准确预测翌年降水提供参考依据, 并且为气象灾害的防御提供有效服务。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厄尔尼诺事件的研究资料来自国家气象局网站;临夏州气象资料选取1951—2014 年临夏州6 个气象站的降水观测资料 (包括1 个市、5 个县) 。其中1951—1966 年降水数据为临夏市气象观测站提供的观测资料, 1967—2014 年降水数据为全部6 个站提供的观测资料;临夏州干旱统计资料由临夏州统计局和农业局提供。

1.2 研究方法

1.2.1 厄尔尼诺事件的时空分布。对1951—2014 年出现的厄尔尼诺事件进行统计, 分析其年、季分布情况。以赤道太平洋北纬5°至南纬5°, 西经90°~150°区域内的海表面温度平均值连续6 个月 (或以上) 高于正常0.5 ℃分别作为厄尔尼诺的划分标准。将厄尔尼诺年与正常年进行对比分析, 总结其年代分布特点。

1.2.2 临夏地区降水与厄尔尼诺事件相关性分析。在临夏州气候区划基础上, 对厄尔尼诺事件与临夏地区降水距平百分率进行相关性统计。以1951—2014 年64 年中的厄尔尼诺年份为研究对象, 计算临夏地区相应的降水百分率。采用χ2检验, 研究X与Y 2 个相互独立事件之间的相关关系。设X事件中的 “0”为降水负距平, “1”为降水的正距平;Y事件中的“1”为厄尔尼诺事件。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列联表 (表1) , a、b表示频数, 计算 χ2值, 并与查表所得 χ2 (0.025, 1) 进行比较判断, 如果大于查表值, 则否定原假设, 即2 个事件相关;反之则接受假设, 两事件之间相互独立。χ2值计算公式如下:

χ2= (a-c) 2×N/a×c

2 结果与分析

2.1 厄尔尼诺事件的时空分布

统计结果表明, 1951—2014 年共出现厄尔尼诺事件19次 (表2) ;每隔1~2 年不规则地出现1 次。厄尔尼诺跨年度共出现16 次。将厄尔尼诺年与正常年进行对比分析发现, 正常年份多出现在厄尔尼诺的次年。其中, 20 世纪60 年代出现次数最多为, 为5 次;50 年代出现次数最少, 为2 次。正常年连续出现时间最长是60—70 年代, 1960—1962 年和1977—1979 年连续出现3 年。

2.2 临夏州降水与厄尔尼诺事件相关性分析

2.2.1 临夏州气候区划。 根据年干燥度分级 (<1.0 、1.00 ~1.49、1.50 ~1.99、 ≥2.0) , 结合年降水量 (<350 mm、350 ~500mm , 500 ~600 mm 、 >600 mm ) 和天然植被指标对临夏州气候区划, 把临夏地区划分为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4个区 (图1) [4]。

2.2.2 厄尔尼诺事件与临夏州降水距平百分率相关性。分析厄尔尼诺事件与临夏地区降水的关系, 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年份临夏地区年降水距平百分率统计结果见表2。

临夏地区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情况见表3。可以看出, 厄尔尼诺事件24 年中, 负距平有22 年, 正距平有3 年。计算得 χ2值为5.469 7, 大于查表值5.024, 因此通过信度 α=0.025 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厄尔尼诺与临夏地区降水有显著相关, 且其置信水平达到97.5%。厄尔尼诺与临夏地区降水成负相关, 降水平均减少量为9.1%~26.4%, 有88.0%的年份符合这一规律。在每个年代的初期, 临夏地区降水偏少几率较大, 降水平均减少量为16.5%, 厄尔尼诺事件出现的几率较大, 为57.9%。

3 结论

通过对厄尔尼诺事件与临夏地区降水情况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厄尔尼诺事件与临夏地区降水存在负相关, 其影响的年份使临夏地区年降水偏少, 有88.0%的年份降水量平均减少9.1%~26.4%。在每个年代的初期, 厄尔尼诺事件出现的几率较大, 为57.9%;临夏地区降水偏少几率较大, 降水平均减少量为16.5%。在预测干旱气候, 如出现NESO事件这样的强信号时, 应作为预测临夏干旱的重要依据和指标。在今后业务实践中, 把厄尔尼诺事件作为预测临夏地区降水的重要预测指标, 方法上还需要不断改进。结合国家气候中心网站对厄尔尼诺事件的预测信息, 运用临夏地区短期气候预测模式, 对当地降水进行预测可以为种植结构规划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孙玉莲, 边学军, 黄成秀, 等.甘肃临夏高寒干旱地区玉米种植气候区划与产量的气候预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13, 41 (6) :49-55.

[2]肖国举, 王静.黄土高原集水农业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 2003, 23 (5) :1003-1008.

[3]LI F M, ZHAO S L, GEBALLE G T.Water use patterns and agronomic performance for some cropping systems with and without fallowcrops in a semi-arid environment of northwest China[J].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2000, 79:129-142.

[4]孙玉莲, 边学军.厄尔尼诺与拉尼娜事件与临夏气候相关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 2014, 26 (8) :105-108.

[5]尹宪志, 孙玉莲, 边学军, 等.临夏气象[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11:271.

[6]陈美榕, 石少华, 深红梅.长江海域海水表层温度与厄尔尼诺事件的关系[J].海洋预报, 2005 (2) :81-85.

[7]安华银, 李栋梁.甘南高原近40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农牧业影响的研究[J].干旱气象, 2003, 21 (4) :23-26.

临夏地区 篇7

一、生产优势

㈠品种优势在临夏州惠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 在全州范围内, 蔬菜产业发展迅速,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菜农的收入也是逐年递增。在临夏县新集镇、土桥镇、坡头乡等形成了大葱生产基地、娃娃菜生产基地、设施蔬菜生产基地等。在东乡县龙泉乡、董岭乡等形成了马铃薯生产基地。露地蔬菜栽培品种日趋多样, 大面积栽培品种主要有大葱、娃娃菜、大白菜、花椰菜、甘蓝、西芹、马铃薯、青笋等。先后引进适宜高原种植的蔬菜品种已达几十种, 使品种体系逐渐优化。

㈡地理优势临夏地区海拔大约1800千米~2200千米左右, 具备高原冷凉气候环境。境内土壤肥力较高, 无污染, 水源条件好, 气候干燥, 降水少, 病虫害发生轻, 生产中很少使用或不使用农药, 非常适宜于无公害有机蔬菜的生产发展。光照时间长, 春、夏、秋三季均能进行露地蔬菜生产。昼夜温差大, 临夏地区日温差约为12℃~14℃左右, 白天气温较高, 光合速率高, 夜间气温较低, 呼吸消耗少, 有利于同化产物的积累, 所产蔬菜含糖量高, 品质优。

㈢技术优势蔬菜产业既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也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集约化育苗技术、配方施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生物肥和无公害农家肥使用技术、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等逐步应用于生产。通过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 使露地蔬菜栽培良种法配套、配方施肥、生物菌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些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无公害蔬菜生产中, 提高了蔬菜栽培的技术含量和生产水平。使蔬菜生产逐渐规模化, 并逐年不断发展壮大。

㈣市场优势每年夏季, 我国东部、中部、南部的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 台风和暴风雨等灾害性天气比较频繁, 蔬菜生产受到抑制, 供给严重不足, 价格上涨。而此时正是临夏地区蔬菜大批量集中上市的季节, 为本地蔬菜销往外地提供很大的市场空间。随着蔬菜种植面积的日益扩大, 本地区的市场体系逐步形成, 并不断发展。目前已形成临夏县、东乡县、广河县、和政县等以乡镇、村社为单位的农业专业合作社, 对种植户直接进行生产指导、提供供求信息、打开销路, 对产品的包装要求等方面的服务。逐步形成以蔬菜运销大户为依托, 个体贩运户为补充的蔬菜营销体系。并开拓了富临蔬菜批发市场, 所产蔬菜除就近销往兰州、武威、白银、银川等市场外, 还远销福建、广东、四川、青海、新疆、北京等地。

㈤品牌优势临夏县先锋乡鲁马村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已被甘肃省农牧厅技术确定为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当地种植户已充分认识到只有生产出绿色的、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蔬菜, 才能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才能在国内外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 配方施肥技术、和科学使用农药技术的应用, 临夏地区创出高原夏菜“有机无公害绿色蔬菜”的品牌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㈠交通运输虽很畅通, 但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兰临高速畅通, 使临夏地区蔬菜运往外地更为便利, 但蔬菜生产基地的交通条件相对比较落后, 水利灌溉、土壤改良、农田建设的基础设施较为滞后, 蔬菜生产受气候影响较大,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直接影响了蔬菜产业发展的后劲。

㈡蔬菜生产区域分散、品质不高临夏地区高原夏菜生产虽然有了一定规模, 但除临夏县新集镇大葱和娃娃菜生产基地、先锋乡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基地较为集中外, 其他县镇布局过于分散, 蔬菜生产总量不足, 不利于形成规模优势。蔬菜品种虽然呈多样化发展, 但精细蔬菜相对规模较小, 大多蔬菜的品质不高, 品牌优势不明显, 且由于上市集中, 采后商品化处理程度低, 市场竞争优势不强。

㈢蔬菜分级包装、加工增值能力低采后处理和加工转化能力弱, 临夏地区高原夏菜品质好, 产量高, 但采后处理和加工跟不上, 采后分级包装落后及净菜率低、加工转化量小, 加工产品档次低、品种少, 蔬菜生产以初级产品居多, 名优特新产品少, 产业链条短, 精深加工尚属空白, 致使蔬菜生产综合损耗高。

㈣服务体系不健全, 检测检验体系不完善在蔬菜产业的发展过程中, 虽然成立了合作社、协会, 进行技术、信息、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 但由于知识水平有限, 跟不上生产发展的科技需求, 生产中超标超限使用农药的现象仍然存在, 专设的产品质量, 产地环境检测体系不完善, 监测手段落后, 检验结果只能定性, 不能定量, 影响无公害高原夏菜的健康发展。

㈤营销体系尚不完善市场信息服务及中介服务等组织还不健全虽然有合作社、协会对蔬菜生产产销趋势进行预测, 但缺乏总体供求信息的引导和推销手段, 没有设立无公害绿色蔬菜专销区, 实现优质优价;与省内外市场衔接不紧, 与超市的配菜供应脱节, 坐等外地客商上门收购。虽然蔬菜主销区设有自己的合作社销售窗口, 但在各大、中城市还没有组织专门的推销队伍。

三、临夏高原夏菜发展建议

㈠大力扶持各县镇农业合作社, 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道路要使临夏高原夏菜走上可持续、产业化发展之路, 就要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道路。因为目前本地种植户教育程度普遍不高, 靠自己的力量掌握最新的种植、栽培技术有很大的困难, 如果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政府大力扶持各县镇农业合作社, 合作社要组织管理好种植户, 真正为种植户利益着想, 起到领头致富作用, 并联系专门的专家, 技术人员点对点地对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病虫害的防治, 及时地传播信息、市场行情, 联系销路等工作, 就会避免因缺乏技术和盲目种植而带来的损失。并树立其良好的形象, 和谐内外各种关系, 提高合作社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进而提高临夏高原夏菜的市场竞争力。

㈡开发“名、优、特、新”精品蔬菜, 以品牌提高生产效益对于一个产业来说, 质量就是生命的保障。制订和实施蔬菜质量标准, 实施科技创新, 同时制定扶持优势特色夏菜发展的政策措施, 给优势特色夏菜以财政补贴, 加大资金支持的力度, 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 形成品牌, 使产品质量更优, 占有市场的份额更大, 真正把临夏地区高原夏菜做成在全省乃至全国能站得住脚的知名品牌。对临夏地区独有的特色高原夏菜如大葱、娃娃菜、马铃薯、先锋乡无公害绿色蔬菜等, 应采取市场加行政的手段加快发展, 使其首先成为我州有规模的优势特色产品, 进而发展为优势特色产业。

㈢发展精细分级包装、精深加工, 加长特色优质蔬菜的精深加工链条, 增加其附加值临夏州高原夏菜的加工接近于零, 马铃薯的加工虽然有了一定规模, 但只有全省马铃薯年产量的5‰, 而且多处于一般淀粉的加工。为此, 发展高原夏菜的精分级包装及深加工, 特别是加长特色优质蔬菜的加工链条, 增加附加值,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加强蔬菜产品分级包装这一环节, 并通过政策调节催生一批夏菜加工龙头企业, 应对这些企业, 在一定时期内免除部分税收, 同时给予资金扶持, 大力发展高原夏菜精深加工。

㈣强化对农村经纪人的组织培训, 建立行业协会, 以抵御市场风险农民培训不能仅停留在培训蔬菜技术员的程度上, 要大力引导培育懂市场、掌握丰富市场信息的农村经纪人队伍, 鼓励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如农民专业合作营销组织、高原夏菜行业协会等的发展, 这类组织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将千万个农民家庭与统一市场联结起来, 显示了较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 应给予大力支持和正确引导, 并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以提高生产者在流通领域的组织能力和谈判能力, 增强农产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要大力加强农业合作社或协会的组织建设, 真正让广大农民参加和关心合作社或协会经济的发展;要壮大合作社或协会经济实力, 增强统一经营层次的服务能力, 使其在帮助农民发展商品经济, 组织农民进入市场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把合作社或协会组织建设与其他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 相互配套, 形成具有特色的农村基层组织体系。

㈤加大投资力度, 把高原夏菜推向更加广阔的市场建立市场信息网络, 多元化开拓夏菜销售渠道。在信息经济时代, 面对蔬菜业“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 尤其是针对蔬菜市场价格波动大、市场行情瞬息万变的客观现实, 要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必须加快建立市场信息网络。依靠信息传输体系, 可实现全国各大中型蔬菜生产基地、批发市场之间以及与国内外蔬菜市场的联网, 及时准确了解国内外的市场信息, 最大可能地降低风险。

㈥大力发展订单农业,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订单农业的出现,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使得农产品有了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 减少了农民的投入, 为农民增加了收入。临夏州的订单农业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 但发展到今天, 订单合同依然处于不成熟不规范阶段。

临夏州订单农业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订单的形式不规范, 现在广泛应用的口头式或通知单式的订单不具有法律效应, 供求双方一旦有一方“翻脸”, 另一方便会“吃亏”。二是书面契约式的订单尽管少, 但是如果一旦违约, 不但劳民伤财, 还因为官司纠纷颇费周折。结果是, 要么农民的种植感情受伤害, 要么企业的信誉度受重创。三是企业为农民提供的收购信息不准时, 农民面临着“血本无归”。企业跟企业之间在市场行情较好时, 发生恶性竞争, 农户也会跟着受牵连。四是市场风险让一些企业经常“见风使舵”, 严重扰乱了大市场环境。五是订单方对蔬菜的加工、包装、储藏等都有严格要求, 而本地供应方往往达不到对方要求。订单农业发展滞后, 还跟经济发展环境和人们的法律意识有关。农产品成熟期, 种植户有观望和等待市场价格的心理, 一旦市场价高于订单价格就不履行合同。农产品市场管理混乱, 商家与商家恶性竞争, 扰乱了农产品市场和收购价格, 动摇了农户履行合同的信心。缺少合同履行的监督部门和仲裁部门, 合同履行与否的随意性较大。为此, 政府部门要加大订单农业优势和发展趋势的宣传, 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

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临夏地区高原夏菜产业, 要立足于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从我州的实际情况出发, 把发达地区发展该产业的成功经验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大力扶持农业合作社或协会, 树立其良好的形象, 开发出尽可能多的名优特新蔬菜, 以质量求生存。发展精深加工, 加长特色优质蔬菜的精深加工链条, 加强蔬菜产品分级包装, 增加其附加值。“做足特色, 做活市场, 做大品牌”, 突出自身优势, 扬长避短, 打好时间差, 利用夏季资源的特点, 用“自然条件+勤劳工作”使临夏高原夏菜逐步成为优质、安全、放心的代表, 从而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使临夏地区的高原夏菜产业成为当地农民从事的主打产业和致富的桥梁, 使之又快又好地为本地经济乃至我省的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

摘要:作者通过分析临夏地区高原夏菜生产的现状及品种、地理、技术、市场、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和存在的没有名优品牌、资金缺乏、产品技术含量低、经营管理不善及销售渠道不畅等方面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扶持各县镇农业合作社、创立品牌、培训技术人才、拓展销售渠道、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走高原夏菜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和发展建议。

临夏地区 篇8

关键词:贫困地区,农村文化建设,思考

近几年来, 各级党政组织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在集中力量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 对文化建设也日益重视, 贫困地区的农村文化建设有了一定的起色, 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但由于主客观诸方面的原因, 其发展速度仍然相对缓慢, 我们党的先进性就在于不回避问题, 在不断征服考验中前进。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 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 还要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 这些精神为我们指明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方向, 又为贫困地区文化建设提供了来自优抚政策方面的动力。因此, 我们应正视贫困地区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1 贫困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2012年年底, 在走访了甘肃临夏地区积石山、临夏县、东乡县、临夏市郊区较贫困的典型村镇后发现, 各乡镇都有文化站, 但诸如积石山县关家川乡宁家村这样地处偏僻, 交通不便、信息不灵, 贫困面为93.2%, 特困面为35%, 无水浇地, 产业结构单一, 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的典型的农村贫困村, 村上只有一个图书室, 五百多本图书, 全村没有篮球场等文体场所。与此相类似的贫困地区村民参与文化生活的方式单一, 文化需求难以满足。目前, 可供村民进行文化活动的途径、渠道都非常有限、形式也很单调, 农民看书难、参加文体娱乐活动难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农民在劳动之余, 从事较多的活动是看电视、打牌、下棋, 对传统民间文化活动的兴趣较淡薄。健康的文化活动不去占领, 低俗的东西必然乘虚而入。当前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农民给予了高度关注, 但对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投入则相对不够, 导致贫困地区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贫血”状况, 缺乏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2 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文化活动经费紧缺

目前国家层面十分关注农村文化建设, 但由于地方财政困难, 地方财政保证将每年收入的1%~2%用于文化建设有一定困难。贫困地区乡镇文化站也缺乏自身发展可依靠的产业支持及社会扶持资金支持。因此, 经费方面上下都无着落的现状, 致使贫困地区农村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十分落后, 严重阻碍了文体活动得正常开展, 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2 文化建设人才缺乏

由于招引力度不大, 激励机制不够健全, 贫困地区农村建设的各种人才虽然有所增加, 但文化创新人才、骨干人才、专业人才、特长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求, 以致文化建设常抓常软, 缺乏与时俱进的活力和动力。

2.3 宣传阵地建设欠佳

贫困地区农民思想文化观念较落后, 一方面是因为交通不便, 信息闭塞, 受基础设施限制相对较大。更重要的是相关部门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不, 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民思想观念守旧, 相当多的人认为文化工作是软任务, 农村文化建设是花钱多效益少的社会公益事业, 甚至忽略了文化建设与社会经济建设之间的密切关系, 缺乏积极创新、开拓进取的意识, 致使农村文化建设缺乏长期有效的宣传堡垒。

2.4 文化建设创新不足

先进文化的的传承需要广泛的活动载体, 贫困地区农民生活受时空的限制较大, 形式单一, 内容匮乏。文化建设牵头部门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挖掘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载体, 因地制宜的规划布置适宜的活动, 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 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使文化建设在继承中发展, 在发展中创新。

3 加强贫困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为改变目前贫困地区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状况, 提振农民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 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建设新农村的步伐, 我有如下几点思考:

1) 必须保证贫困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经费。一是乡镇村文化站、文化室标准化建设中, 应积极争取上级的补助资金, 地方财政也必须保证把每年收入的1%~2%投入文化建设中;二是以优化整合、节俭高效为原则, 积极开展捐资活动, 鼓励和引导在外经商和信善礼佛的热心人士兴办乡村文化事业, 通过村校整合共建、村村统筹共建、村庙协商共建等方式, 避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和文化活动用品重复购置问题, 提高文化资源利用率。从而实现经费筹措和利用的最大化效益;

2) 为文化建设培育有活力的新型队伍。一是地方人设部门应发挥激励机制的优势, 用择优招聘的方法, 从思想素质、业务能力、专业水平方面精心选拔一批乡村文化干部, 为贫困地区文化建设注入新鲜活力。二是让既有文化建设专业水平、又有实践经验乡镇专职文化站长和村级文化协管员发挥领头雁作用, 同时定期举办培训班和经验交流会, 对原有乡村文化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提高。三是打造文化建设核心骨干, 选派在实际工作中能干敢干的人员到相关院校深造, 为文化建设培育中坚力量。四是加大对业余文化人才和队伍的普查培植力度, 为文化建设营造广泛的群众参与氛围, 使贫困地区文化建设真正成为深入民心、广积民心的事业;

3) 建设强大的农村文化建设宣传阵地, 积极发挥思想引领发展、宣传引导意识的作用。农村贫困地区交通相对落后、信息交流相对闭塞, 因此, 文化宣传是这些地区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强有力的文化宣传, 就没有能聚合民心的正确导向。贫困地区农村党政领导及宣传部门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着力向农民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使他们摒弃保守、封闭、守旧观念, 积极培养创新意识, 与时俱进, 以更自信的精神状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

4) 创新各种活动载体, 活跃贫困地区农民文化生活。一是民间艺术表演活动。各地农村都有不少民间艺术人才、民间绝活艺人, 由于多种原因, 大多面临断层后继无人的状况。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发掘、整理、展示优秀传统民间艺术的活动, 解决其传承问题, 并积极鼓励和帮助他们自编自演, 参与到弘扬时代主旋律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公益性文艺活动中去。二是农闲竞技交流活动。利用农闲时间, 动员村民在文化室进行竞赛活动, 把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的种植、养殖、等方面的好经验、好方法和其他方面如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小型农业机械的维修和保养等小技巧, 通过竞赛的形式, 与大家分享, 使这里真正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主阵地。三是俗文化节活动。传统节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重要组成部分, 其长久不衰的生命力是深深植根于民间大众, 应充分认识其文化底蕴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巨大现实意义。遵循“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的原则, 积极加以扶持和引导, 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农村集市开展文化活动, 使濒临消亡的民间节俗文化活动成为广大农村基层民间文化的健康主流。四是各级各类文化下乡活动。每年各级各类文化下乡活动, 是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鲜血液和催化剂, 应很好进行策划和包装, 尤其是科技、文化下乡和电影下乡巡映活动, 应多播放适合农民群众口味和需求的娱乐影片和科教片。

实践证明, 农村文化建设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凝聚人心, 聚合民力的作用, 它将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 加强贫困地区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地基工程。

参考文献

[1]浅谈如何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2]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

临夏地区 篇9

1 临夏州高寒阴湿地区现状

1.1 气候现状

临夏州高寒阴湿区现有耕地面积5.33万hm2, 占全州总耕地面积的34. 2%, 绝大部分分布于海拔2000~2600m, 全年日平均气温5.10~5.90℃, 年日照时数2200~2600h, 无霜期123~145d, 年降水量548.30~630.60mm, 该区人口59. 53 万人, 占全州总人口的32.7%, 是全州主要的贫困区。由于该区海拔高、气候冷凉、有效积温不足, 无霜期短、自然灾害频繁, 农田杂草生长速度快, 对庄稼极易造成草荒, 致使粮食产量长期低而不稳, 群众的温饱问题还未完全解决。

1.2 种植现状

建国初期, 临夏州夏粮作物、秋粮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种植比例为0.617∶0.284∶0.026∶0.016。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 夏粮作物种植比例上下调幅在0.567~0.713之间, 处于主导地位, 秋粮比例上下调幅为0.236~0.309之间, 对临夏州农业经济起辅助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比例较小, 影响不大。20世纪90年代后, 临夏各级政府开始重视气候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两次较大规模地调整了农业种植结构, 总体思路是压夏扩秋, 发展经济作物, 极大地提高了气候资源的利用率, 使种植结构渐趋科学和合理。

2 生产潜力

高寒阴湿地区因高湿低温的特殊气候生态环境条件, 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使土壤比较肥沃, 如果能采用现代科技提高地温, 使其50%的土壤有效养分释放出来为作物所利用, 可使粮食单产在现有基础上提高30%~40%。根据粮食生产潜力的理论估算, 该区可实现春小麦6000kg/hm2, 蚕豆5250~6000kg/hm2, 马铃薯3.75~4.50万kg/hm2。因此, 本区土壤肥力和单产的生产潜力前景广阔。

3 现有发展的出路与对策

3.1 临夏州目前的发展

临夏州的高寒阴湿地区主要种植春小麦、春蚕豆、马铃薯、早熟玉米、春油菜五大粮油作物。针对这些地区春小麦品种混杂、退化严重, 春蚕豆品种更换速度慢, 马铃薯品种单一、品质差, 玉米缺乏早熟型推广品种, 春油菜品种接替不力, 各类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情况, 应该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春小麦、蚕豆、马铃薯、玉米、春油菜新品种 ( 系) , 配合相应的栽培技术从而达到高产、稳产。

春小麦一生中对热量的基本要求是, 生长前期需适宜的低温, 中期需较多的热量, 后期宜凉爽的气候, 对小麦幼穗分化期和灌浆期生长发育非常有利。如临夏市、康乐县、和政县、临夏县、积石山县中部, 这些地区种植的品种以抗病、抗倒伏、耐阴湿、旱中熟性为宜, 并且产量稳定, 品质较优。

临夏高寒阴湿地区, 适宜于蚕豆生长, 是甘肃省乃至全国的蚕豆主产区, 每年都有大批蚕豆出口创汇, 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临夏州培育出的8个蚕豆系列新品种 (系) 先后成为甘肃省蚕豆主栽品种, 推广面积占到全省蚕豆播种总面积的85%以上, “临夏大蚕豆”在1993年泰国举行的博览会上获“优质农产品”金奖, “临蚕2号”获中国首届丝绸之路节科技成果展览会金奖, 有试验表明, “临蚕5 号”株高适中, 株型紧凑, 结荚集中上举, 籽粒饱满, 抗病能力强, 适宜高寒阴湿地区推广种植。

马铃薯是粮、经、饲兼用型作物, 也是优势作物, 限制马铃薯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品种混杂退化、施肥不当、病虫害严重, 致使马铃薯产量低、商品性差、不耐储存, 效益不高。临夏州在马铃薯育种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育出了临薯系列16个马铃薯新品种。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畜牧业的发展, 近年来临夏州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但因品种选择不当, 种植技术落后, 使玉米产量低而不稳, 制约着玉米生产的发展, 选择成熟早、植株矮、结穗部位低、抗逆性强的品种, 适宜在临夏高寒阴湿地区及同类地区推广种植。春油菜是高寒阴湿区的主要经济作物, 油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但优质高产的、双低的杂交油菜品种少。所以培育产量高, 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适宜在高寒阴湿地区种植的品种刻不容缓。

3.2 出路与对策

随着甘肃省对农业的大力支持和相关政策的扶持, 从而推动了高寒阴湿区的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研究领域不断拓宽, 从单向技术向综合配套技术发展, 从传统技术向现代高新技术发展。可以说, 本省高寒阴湿区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对于粮食生产重点还应采取以下对策。

3.2.1 地膜覆盖栽培措施是提高粮食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

近年来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临夏州迅速发展, 增产效果也非常明显, 证明了地膜覆盖栽培是实现粮食高产稳产的一项成功技术, 生产实践表明, 地膜覆盖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土壤水分无效蒸发;覆膜的另一个作用是提高地温, 可使地温增加1.5~2.5℃, 提早作物的成熟期。地膜覆盖还可改变地表光辐射, 有利于果类的着色和含糖量的提高。目前群众利用覆盖改善农田微气候环境, 效果都非常显著。当然, 地膜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应该注意和解决。试验表明, 地膜小麦在临夏州的干旱、川塬、高寒阴湿区均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 地膜小麦的增产幅度因生态区域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干旱区的增产率在17%左右, 川塬区的增产率为20.4%~28.7%, 高寒阴湿区的增产率为32.8%~79.4%, 在3类区域中以高寒阴湿区的增产效果最明显, 说明此项技术在高寒阴湿区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地膜玉米和地膜蚕豆、地膜马铃薯在近年来结合配套的栽培技术大大增加了产量。春小麦与地膜玉米带状种植是高寒阴湿区推广的主要种植形式之一, 结合地膜覆盖技术, 科技人员还采用先覆小麦、后覆玉米, 提出了“一膜两用”技术, 其复合产量可增加456~1017kg/hm2。近年来, 临夏州还提出了适合临夏高寒阴湿区春油菜膜侧沟播技术, 比露地增产750kg/hm2;还有地膜穴播制种技术, 比露地增产450~600kg/hm2。

3.2.2 积极培育优良品种是粮食增产的有效措施

积极推广优良作物品种以替代老、杂、乱的作物品种, 真正发挥作物良种的增产作用。做好作物良种因地制宜的推广, 与此同时, 要做好技术培训工作, 让绝大多数的农民掌握良种对应的相关栽培技术。农业科技主管部门也应拨出专款、列上专项, 从经济和政策上保证和支持良种的选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马继福, 马建瑞, 陈涛, 等.临夏州高寒阴湿区地膜小麦的增产潜力与技术对策[J].甘肃农业科技, 1999 (11) :1-2.

[2]马跃平.临夏州农业作物气候资源利用率研究[J].甘肃农业, 2005 (12) :237.

[3]马旭洁, 吴进祥, 杨文凯.关于临夏州气候资源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研究[J].甘肃农业, 2004 (9) :56-57.

[4]马怀民, 王荣.临夏高寒阴湿区春油菜膜侧沟播栽培技术[J].蔬菜栽培2, 007 (1) .

[5]费绍萍.临夏州春小麦适生种植区域划分[J].甘肃科技纵横, 2006, 35 (7) .

临夏地区 篇10

(一) 民族地区财政工作的特殊性

1. 民族构成范围特殊。

在临夏州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 除汉族以外, 主要还有回、东乡、保安、撒拉、藏、土等6个少数民族, 其中东乡族和保安族是全国独有的两个少数民族。从生产方式来看, 临夏州民族经济基本上属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生产经营方式。从民族文化素质看, 东乡、撒拉等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 整体文化素质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落后, 2007年, 临夏州人口粗文盲率高达6%, 居甘肃省第1位, 与全国的3.58%和全省的4.5%相比, 分别高出2.42和1.5个百分点, 这与其他地区人口素质相比, 差距很大。

2. 地理空间范围特殊。

临夏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境内自然灾害频繁, 生产条件严酷, 矿产资源贫乏, 总耕地215.13万亩, 人均1.09亩, 人多地少矛盾极为尖锐。临夏州少数民族分布的特殊范围决定了民族地区财政作用范围的特殊。

3. 收支范围特殊。

临夏州民族地区的财政收支范围总体上呈现出收入少、支出多的特点, 是典型的“吃饭型”、“补贴型”财政。收入少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以下方面:首先是发展基础薄弱, 先天条件差。临夏州平均海拔2000米, 山地丘陵占土地面积的90%以上, 70%以上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山区, 耕地资源十分有限, 大部分地区靠天吃饭, 北部干旱缺水、南部高寒阴湿, 农业产出水平低下。交通设施不足, 信息不畅, 发展环境相对闭塞, 使得市场化、工业化和经济开放度低, 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的成本高。自然环境条件相对较差, 增加了开发成本, 严重影响制约着临夏州经济社会的发展。

4. 临夏州工业生产比重小, 对其他产业具有的联动作用

和辐射带动能力弱, 使其他产业难以得到相应的发展机会, 结果造成了城镇经济中产业部门较少且不能配套, 致使一些县域经济过分依赖农牧业生产, 工业不但无力支持农牧业的发展, 有时反而要靠农牧业为之“输血”。

5. 市场竞争的不平等性。

民族地区不仅各类市场发育程度低且不平衡, 没有形成为地区间经济交流提供一个发达畅通的渠道, 而且市场主体弱小, 多数企业不能独立自主地立足于市场, 区域贸易由于缺少稳定且活跃的市场主体而显得松散和疲软。这些原因导致民族地区的财政增长缓慢、财政总量小、财力严重不足、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即物质生产部门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少, 从而提供给财政的收入规模和数额较小;政府由于缺乏必要的财政收入作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资金收入, 使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改善较慢, 从而又无力吸收外部资金的流入;投资的严重不足使生产规模和财政收入规模难以扩大。

(二) 财政支出的特殊性

临夏州财政支出的特殊性主要表面在财力弱, 支出缺口大。临夏州财政支出缺口大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经济文化落后, 交通运输不发达, 扶贫攻坚任务艰巨, 用于发展经济文化、改善基础设施、扶贫攻坚方面的投资很大。二是国家对临夏州在人员编制、就业安置等方面有一些特殊政策, 财政供养人员多, 2007年底达74350人, 地方财政收入仅够发2、3个月工资, 财政负担很重。三是临夏州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形成了各自的民族特点和风俗习惯, 反映在生产和生活上, 便对某些商品有着特殊的需要和爱好, 政府的相关部门需要通过财政以特殊的方式来满足少数民族这种特殊需要等等。

(三) 财政权限特殊

财政权限是财政收支范围方面的权限和规定, 主要涉及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权利、责任、义务关系, 是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所处理的主要内容。临夏州由于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特殊性, 国家也相应赋予了特殊的财政权限。为了促进民族自治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国家在财力上给民族自治地方以很大支持。中央财政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财力支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预算管理制度上体现了对民族地区的特殊照顾;二是根据具体情况增拨专款给予补助。 (1) 预算管理制度方面:一是每年安排一笔自治地方机动资金, 用以解决民族自治地方生产、生活、文教、卫生、扶贫等方面的特殊需要。国家每年在计算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收入分成比例或补助数额时, 按照上年的经常支出 (不包括基本建设拨款和流动资金) 决算数, 另加5%的机动资金。二是民族自治地方的预备费高于一般地区。中央预算每年安排一笔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 以解决民族地区一些特殊开支, 专款专用。三是民族自治地方在执行年度预算过程中, 对其收入的超收和结余可以自行安排支出。但用于增加人员编制的费用, 自治区要报国务院批准, 自治州、自治县要报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批准。四是国家预算差额补助, 即民族自治地区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数额由中央财政给予补助。 (2) 专项拨款方面:中央每年对少数民族地区安排基本建设专款, 用于公路、桥梁、电讯建设, 以及民族地区发展工农业生产, 解决人畜饮水、商业网点修整、交通道路维修、文教事业补助。中央预算内设立支援不发达地区的发展资金, 专门用于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发展, 其中绝大部分用于少数民族地区。

(四) 财政职能特殊

财政在民族地区不但具有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 还具有社会经济稳定的职能, 即财政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整, 使整个社会保持较高的就业率, 以至于达到充分就业, 实现物价稳定, 经济稳定以及财政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的功能。从临夏的情况看:临夏是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是中国伊斯兰各教派的发源地之一, 素有“小麦加”之称。因此, 这里既是沟通阿拉伯友好国家的通道, 又是我国维护统一的前哨。各民族关系如何, 历来是我国政治是否稳定、边防是否巩固和经济建设是否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财政通过加大资金投入, 实施“扶贫”计划, 缩小收入差距等措施, 稳定和改善了临夏州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加强了民族团结, 保证和巩固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二、临夏民族地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对政府财政职能的挑战

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与甘肃省其他地区相比, 临夏州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低水平增长状态, 相对差距不断拉大, 财政形势十分严峻等诸多问题也日益凸显, 临夏州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了新的挑战, 主要表现在:

(一) 临夏州经济社会发展落后

1. 临夏州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主要表现在:

(1) 全州经济低水平增长, 区域差距不断扩大。2007年临夏州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712元, 只是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35.91%。 (2) 市场化进程缓慢, 缺乏增长动力。2007年全州人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25元, 低于全省3381元;市场化程度低, 制约了经济增长内在潜能的发挥, 严重阻碍了临夏州在新的平台上谋求更快发展。 (3) 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群众生活相对贫困。2007年临夏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为587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595元, 分别比全省低4139元和734元。 (4) 城镇化水平较低, 工业化进程缓慢。2007年全州工业在GDP中的比重为28.57%, 低于全省18.93个百分点。 (5) 经济开放程度低, 吸引资本能力弱。由于临夏州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低, 投资环境相对较差, 不仅吸引国内外资金能力极为有限, 而且国内经济联系也相对较弱, 不仅对外贸易相对落后, 国内贸易发展也相对落后。2007年临夏州实现生产总值72.92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2亿元, 仅相当于甘肃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9%。

2. 临夏州财力拮据, 财政困难。

全州除临夏市和永靖县是自收自支县 (市) 外, 其余6个县是省补财政贫困县, 其中康乐、东乡、积石山和临夏县属全省20个财政特困县, 临夏县为全省7个财政最困难县之一, 财政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是财力严重不足。2007年初全州可用财力20.85亿元, 人员工资基本公用经费最低需23.39亿元, 当年财力硬缺口2.54亿元, 入不敷出的矛盾极端尖锐。

二是财政自给率很低。2007年全州财力25.9亿元中上级补助收入23.2亿元, 占89.5%, 全州财政自给率仅为10.5%, 其中积石山、东乡两个自治县为年4.9%和3.5%, 全州全口径财政收入、财政自给率均居全国30个自治州和全省14个地州市末位, 地方财政收入仅够发2、3个月工资, 属典型的补贴性、依靠性财政。

三是赤字包袱沉重。2007年底全州赤字累计高达1.52亿元, 占当年使用财力的7.29%, 赤字问题导致部分专项资金不能及时拨付, 资金调度极端困难, 是制约全州财政发展的主要原因。

四是拖欠工资及津贴问题突出。1994-2007年底, 全州拖欠工资、津贴、补助等人员经费19.51亿元。

五是债务负担较重。2007年底, 全州直接显形债务3.8亿元, 大部分用于发展教育、卫生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公益性事业项目, 还款能力弱。

(二) 由于财力薄弱直接影响到财政职能的发挥

从临夏州经济社会发展与全国、全省以及其它自治州相比较可以看出:差距明显拉大;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农业比重大, 产业化水平低, 工业化程度滞后;城市化水平低, 以县域为主的小城镇经济圈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非国有经济发展缓慢, 龙头企业少, 带动经济增长的活力不足;城乡居民的收入徘徊不前, 其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全省经济增长速度, 且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也进一步拉大。因此, 如何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 全面构建和谐新临夏, 财政部门担负着重大的责任, 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严峻的考验。

三、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的基本途径

(一) 积极培植财源, 夯实财政增收基础

坚持把建设公共财政与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全力支持和促进经济发展, 做大财政“蛋糕”。尽快把水力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财政优势, 支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认真落实旅游“二次创业”各项政策措施, 推进旅游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以财政资金为导向, 大力扶持花椒、啤特果等特色林果业及清真牛羊肉加工、乳制品、皮革制品、淀粉等农业龙头产业。建立政府扶助, 面向市场, 多元办学的教育培训机制, 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 向城市、向工业园区转移就业。继续抓好政策落实, 优化发展环境, 通过转让产权、股权和资产重组等方式, 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改组, 帮助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积极争取中央、省上支持, 准确把握中央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 及时筛选一批关系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 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论证工作, 多渠道争取中央、省上支持。进一步争取上级加大财政转移支持力度, 努力形成“依靠内力、借助外力、形成合力”的发展机制, 有效缓解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资金不足的矛盾。

(二) 突出重点, 提高理财水平

始终把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主攻方向, 把公共财政的理念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发展”的原则, 优化支出结构, 调节收入分配,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协调各方面的发展, 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要进一步加快财政审批制度改革, 改变财政性资金重前期审批、轻后续管理的状况;围绕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 促进增收节支, 维护国有资产权益。建立和推行财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 完善财政系统的行政复议制度, 健全财政执法监督体系;继续推进“金财工程”, 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 为深化财政改革, 推进依法理财提供技术支撑平台。

(三) 优化民族地区税制, 实行有效的税收优惠政策

按照地方税制的受益原则、效率原则、分割原则, 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使地方税具有全面、完整地体现地方税收的财政功能、调节功能。一是优化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针对地方税源特点, 给予民族地区政府一定的税收管理权, 开征适合地方征收管理的地方税, 以提高政府在配置地方资源中的主导地位和资源配置效率。二是实行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变。临夏州经济基础薄弱, 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大, 过去因生产型增值税造成抵扣不足而影响全州经济发展的矛盾较为突出, 建议国家将民族自治地区列入消费型增值税转型试点地区。三是营业税应成为地方税收体系中的主体税种。通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生命生物工程基地、历史旅游及民族风情旅游业等, 充裕营业税税源, 拓宽营业税税基, 使营业税在地方税收体系中居于主体税种地位。四是完善资源税。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 将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等纳入征税范围, 适当提高税率, 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五是实行有效的税收优惠政策, 如在一定期限内减征一定比例的企业所得税;对外来投资者以来源于临夏州的税后所得再投资于本州的, 实行全额退税的鼓励政策, 吸引人才的个人所得税等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

(四) 优化财政资源配置, 支持解决临夏州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财税作为社会公共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是建立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的财税机制。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发挥财税对国民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进一步增加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 做到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量高于上年, 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高于上年, 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高于上年。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 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 让公共财政真正惠及广大农村, 促进农村加快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二是建立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财税机制。在继续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 要更加重视社会事业发展, 切实做到财政资金向教育事业发展倾斜。保证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到国家法定标准, 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对科技文化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 加大公益性科技文化事业建设力度, 促进科技文化产业发展, 支持群众性体育活动, 不断提高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 提高补助标准,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继续实施“奖优免补”、“少生快富”政策和出生缺陷干预工程, 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三是建立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财税机制。改革开放以来, 我州与全省一样, 在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 城乡、区域和行业收入差距正不断拉大,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极为不利。要采取有效的财税政策措施, 加大对欠发达、贫困地区的支持, 加大扶持力度, 逐步促进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完善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和排污收费政策, 落实对部分“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措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按照“谁开发、谁保护, 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政策机制。

(五) 强化管理, 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加强, 对财政的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创新财税分配机制。要建立工业发展专项基金, 增强对中小重点企业、信用等级较好企业, 建立起以县级财政统筹、分配的资金管理体制。按照“围绕工业发展, 项目相互配套, 工作各计其功”的原则, 将各类奖补资金调配权收归州级财政, 由当地政府围绕本地工、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和工作重点进行自主决定, 宜工则工, 宜农则农, 工农协调发展, 全面予以推进, 确保各类奖补资金作用发挥到最大。

二是强化税收征管。严格按照“依法征税, 应收尽收”的原则, 杜绝税收征管中的随意减免和优惠现象, 杜绝税收征管中的“跑、冒、滴、漏”现象, 不断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积极推进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试点, 提高税收入库进度和征缴透明度, 实现税收收入均衡入库、稳定增长。加强财税收入分析和预测考核, 积极做好财源税源调查, 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财税收入跟踪管理, 及时发现影响财税收入变化的重大因素, 增强组织财税收入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三是强化非税收入征管。坚持以“金财工程”为依托, 以票据管理为手段, 全面加强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彩票公益金、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政府财政资金利息收入以及特许经营收入等政府非税收入管理, 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 确保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国库和财政专户。探索和建立政府非税收入预算执行年度考核、奖惩机制, 严格执行政府非税收入稽查、举报、违规处罚和责任追究制度, 依法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四是强化收入分配管理。严格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 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 规范和完善津贴补贴制度, 提高工资透明度。推进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 完善企业收入分配政策, 规范企业内部分配。完善城市低保制度, 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 推进以基本生活保障为基础的新型城乡救助体系建设。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规范公用事业服务收费价格, 制定面向低收入群众的优惠政策, 切实帮助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五是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管理。逐步实行专项资金分配的专家论证制度和公示制度, 增强资金分配使用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尽快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动态监管系统, 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着力解决盲目重复建设和超标准建设问题, 严格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批, 加大财政投资评审力度, 从严控制和节约财政投资, 坚决制止各种劳民伤财和铺张浪费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加快建立地方财政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增强财政风险管理意识。大力推进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工作, 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提高财政资金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摘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财政作为政府经济管理的综合部门, 如何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发挥重要职能和作用, 是各级财政部门应该研究的新课题。本文运用社会学、经济学、财政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对临夏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府财政职能进行了初步探讨。

上一篇:公私合作机制下一篇:影响管理创新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