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

2024-07-09

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精选十篇)

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 篇1

一、亲身垂范,创造良好环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除了应具备丰富的学识,也该注重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学生具有“向师性”心理,教师的言行、思想、品德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若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将大大削弱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削弱德育实效。很多时候,要让学生主动地接受或是认可教育理念,班主任就要先做到。比如,当我们班主任想传递尊重意识时,首当其冲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有没有做到?尊重,意味着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在平时教学中,有没有充分理解、宽容、信任学生,给学生提供轻松自在的教育环境?有没有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给学生做好模范?所谓“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成为学生的榜样。当然,不仅是创建良好的物质环境,还要创建和谐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高中生处于身心发展敏感时期,班主任可定期找学生进行交谈,聊聊理想、聊聊情感,进行正面、积极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地评价自我,认识现实,正视困难。注重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相互竞争、互相帮助的同学关系,形成积极向上、热爱学习的观念。友爱和谐的班级氛围,才能让学生自主地融入班级,激发其道德体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二、感性思维,贯彻责任教育

高中时期无疑是学生身心发展的敏感期,在这个易发生叛逆的青春期,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方法也需因人而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学生在这一阶段,常常表现出叛逆、暴躁的情绪,不仅是对老师,有时甚至是对家长也出现厌烦情绪,不愿意倾听,也听不进去。学生封闭在自己的世界,对很多事情的看法过于自我,一旦认定什么是对的,就很难改观,班主任若是强加干涉或者是改变,反而适得其反。“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比起强硬手段,此时打的应该是感性牌。老师和父母通过自身的真情实感、耐心和关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其中,责任感的灌输极为重要。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是什么身份,无论处于什么地位,责任是我们应该具备的最基本而又是最重要的素质,更是做好一件事情所必需的条件。树立良好的责任感,学生才能有正确的判断力,更好地明确自己的目标,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班主任除了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外,在课余时间,班主任也可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励志向上的影片、开展一系列体育比赛等等,通过一些学生易接受的方式释放学习压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当然,适时进行家访也必不可少,多与家长沟通,共同创建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

三、实施德育,创建实践平台

纸上谈兵毫无意义,检验德育的实效性,就是看学生能否自主地将德育过程中接收到的信息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活动和交往是形成思想品德的源泉,只有在切身处地的情感交流中,学生才能把学到的道德知识、德育观念根植在自己的脑海里,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认知,进而转化为道德行为,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长期以来,德育实效性不强的原因也多是德育工作缺乏实践。为此,班主任需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尽可能地为学生创建实践的平台和机会。如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爱心募捐活动,传递爱心传递正能量;开展走进社区活动、社会调查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人交流能力;开展主题班会活动、体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发掘和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等等。班主任应尽可能地珍惜和利用这些活动,把理论运用其中,在实践中检验德育的实效性。同时,需建立长效机制,三分钟热度总是没有相应成效。只有长期坚持,再加上完善监督体系,加强督促作用,才能推动学生的自觉实践,久而久之,转化成学生的本能行动。

四、加以引导,实现“自我教育”

被迫接受,被迫认知,总不及自我认知、主动吸收效果明显。班主任要尽量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去领悟所授的德育知识,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学习、读书、接受到的一切教育,最终是为了加强自身的内涵素养和文化素养,转化成自己的认知、情感、意志,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不管是学生品德的形成还是知识的积累,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也都离不开自身的感悟和沉淀。在教学中,常常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很多学生痴迷玩游戏或是运动,却缺乏对学习的热忱,所以往往学不进、怕读书、怕上学;另一类学生喜欢学习,不仅如此,针对某些学科,他能总结出自己的方法,对于学习不怕累。这种现象,不难看出自主意识、自主能动性的重要,自身想去学习的意识给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激情和动力,学习也就不再是任务而是兴趣,学习效果也就截然不同。学校教育,不仅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通过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有意识地把所学的知识、自身的理想、社会需求有机结合,通过自治、自理内化为主观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调动学生实践德育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 篇2

上传: 陈少平 更新时间:2011-10-3 阅读: 144

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既是联系各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同时也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面对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多层次、多侧面的变迁,教育受到前所未有挑战。而在整个教育中,德育受到了最强烈的震撼,受到的责难最大。德育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德育方法空洞无力,德育观念落后等等问题。如何提高高中德育的实效性,一直是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而对高中生德育肩负着塑造人格,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使命,是重中之重。班主任对学生德育的实效性,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它于班主任的个性性格、理论水平、德育理念、工作方法有着密切关系,同时又与社会、家庭、学校、班级、学生自身存在着直接关系。因此,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系统中各因素有科学性、针对性、实事求是地去对待,才能实现具体时空范围内的实效性。以下是笔者对德育实效性一些认识。

一、把封闭式德育工作变为开放式德育工作,把学校的“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班主任应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跨学校跨地区互助活动、军民共建等活动,让学生进行道德体验,用贴近生活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所需的政治观点、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和文明行为,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平等竞争思想以及适应社会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质。

二、强化隐性教育,弱化空洞的说教。加强隐性教育,是提高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对于班主任来说,强化“隐性教育”就是要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和注重自身的形象、言谈、举止等。建立良好的班级环境不仅仅包括美观的物质环境,更重要的是创建和谐、积极向上、凝聚力强的心理环境。教师自身的言行、处理问题的方式都潜在地影响着学生的品德。所以班主任建设班级环境要体现本班的特色,如定期出好黑板报、墙上张贴名人画像、名人格言等。在课堂上倡导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交往;形成相互交往、相互理解、协作、竞争的课堂、师生互动的人际关系,从而使学生自我个体融入到具有内聚力的群体之中,给学生以道德情绪的感染和体验,激发学生的道德动机和道德需要。

三、建立学生主体参与的德育方式。德育解决的是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矛盾,这两个矛盾除了必要的灌输外,很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通过“说一说”、“看一看”、“演一演”等形式,把讲授与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主导与主体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德育变成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突出主体,采取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提高其实效性。长期以来,德育实效性不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德育工作只凭想当然,不看教育对象,方法不恰当,不符合学生的实际。笔者以为,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实施德育也应该而且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想学生之所想,给学生之所需,立足于学生的实际,以实践教育和自我教育为主要方法,在学生心中真正的化成一种深层次的意念和力量,从而改变以往那种单一“我说你听,我管你哼”的消极教育局面,提高德育的效果。大量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使其知、情、意、行协调共进,整合集效。我们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基础上,还应重视实践活动的教育,即寓教育于实践活动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根本方法。众所周知,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源泉,是德育过程的基础。学生每种道德品质的形成都是社会伦理道德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认识,然后转化为相应的道德行为。学生由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是离不开道德情感的,道德情感是由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催化剂,而道德情感是在道德实践活动中产生的,缺乏道德实践活动,道德情感无法体验、无处产生,学生的道德认识无法转化为道德行为,学生的道德品质最终无法形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则性以及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只有在情感活动中,学生的道德认识才能深深地根植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成为他自己的观点,并在他自己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表现出来,从而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和高尚的道德行为。”因此班主任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如组织以德育为主要内容的升旗仪式、参观访问、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渗透德育的各类丰富多采的活动,如艺术欣赏、读书、各种兴趣小组、各种艺术训练或比赛、各项体育活动等。学生在活动中既得到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又可以得到有益的思想教育,而这种教育不是强加的,而是自然而然的接受到的,因此效果也就特别好。目前从中学生的实际来看,德育实践的机会太少,以至影响到德育的效果。

四、指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行为主体对所接受的教育内容的自觉了解和信赖的心理状态中,对教育内容的主动吸收和接受。实践证明,这是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增强德育效果的最好方法,实施自我教育可使德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任何教育最终必须变成学生自己的认识、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意志、自己的行动。教育过程是个内化和外化的过程。先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这里内因的作用是很大的。学生品德的形成是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任何有效的教育过程都应该是在学生自觉的、积极地参加中实现的。班主任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愿望,引起学生自己的思考、对比、反思,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约束,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在自我教育过程中,人们首先要认识自己,这个认识过程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从观察分析客观事物、认识他人的过程中,逐步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与环境,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从而用新的标准要求自己、教育自己,使自己的认识和行为更符合社会需要的过程,是实践内化为意识的能动过程”。学校教育,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自己成才的愿望和理想,与社会的需要产生有机的结合。而要产生这种有机的结合,就必须要以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为依托,使学生对社会生活有更多的认识,有更真实深刻的感受。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学生会、大队会等组织在学生自我教育中的作用,是实现这种由实践内化为主观意识的重要途径,这些学生组织特点在于自主、自治、自理,在组织这些具有个体独立性的学生上,有着相当的优势,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作用,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充分调动学生德育实践的自觉性、积极性,从而真正形成主体人格。

五、增强德育方法的直观性和感染性。针对班主任德育方法拒象性与强制性的弊端,要增强德育实效性,就必须增强德育方法的直观性和感染性。首先,增强德育方法的直观性。一方面尽可能使用如品德实践方法、情感陶冶法和榜样示范法等具有较强的直观性的方法开展德育工作:另一方班主任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积极改进德育方法和形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以增强德育的直观性。”其次,增强德育方法的感染性。主要是指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要用真实的形象,真诚的情感和健全人格对学生品德形成产生积极的作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人生活中的琼浆玉液,它既能滋润人的心田,又能亲和人们之间的关系,激发人们奋发取家庭教育对德育的支持与配合是不够的。为此,班主任要向家长强调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家长要明白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教育子女做人,也就是如何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成为人格高尚、心理健康、勤奋进取的社会成员,而不是以追求高分为目标的“考试机器”。正如郑板桥所讲“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第二,家庭教育内容要重视伦理道德教育,特别是注重从小培养孩子勤俭的品德和孩子的责任感,以及教孩子学会做人。三是家长要改善家庭教育的方法,家长以身作则,不断提高素质,掌握家教艺术。

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 篇3

【关键词】高中 班主任 德育工作 效率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191-01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传统唯成绩论的教育教学观点已逐渐显现其弊端,人们对实行全面素质教育,实现孩子全年健康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高中阶段是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培养和发展,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德育教育工作对学生以后思想道德甚至是成人成才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高中学生往往由于学习时间紧迫,课业压力和深入压力巨大,往往没有更多时间供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因此提高德育教育的时效性,就成了实现德育教学目的的重要措施。

一、做好德育教育准备工作

众所周知,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高考仍然被极大部分学生和家长视为改变命运的独木桥,尤其是社会认可度更高的名校,更成为了学生竞相争取的目标。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人们逐渐改变了以往唯分数论的教育教学观点,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高中班主任不仅要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管理班级各方面事务,还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情况,确保学生成人成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因此,高中德育工作成为了班主任老师工作的重心之一。

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对老师提出了最为直白的要求,即老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通过平时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施加影响。因此高中班主任老师在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要注意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高中学生由于具有一定的向师性,会对班主任老师的言行产生强烈的情感附和,班主任老师的言行举止和处事方式,都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班主任在日常教学中没有注意到这些方面,那么势必会使学生失去对老师的信任,从内心里开始抵触老师,进而影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班主任在日常事务处理中,要注重向学生传达尊重、平等、责任意识。老师尊重学生,学生自然会尊重老师。就事论事,不偏不倚,讲究原则底线,会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遇到一些特定问题是,班主任老师要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推诿给学生,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以老师为榜样,在内心树立责任意识,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另外高中阶段学生课业压力大,心理素质相对较弱,老师应该积极主动排解学生心中的困惑,调整状态,释放压力,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丰富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

班主任老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避免传统的说教式教育,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丰富德育教育教学内容。例如在对后进生进行辅导时,老师如果采取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模式,不仅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还会激化了学生和自己对立的情绪。班主任老师应该主动聆听学生内心的想法,深入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对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积极疏导学生的消极思想。在课堂上,老师应更多地关注后进学生,通过课堂提问或者课外交流提升学生对学习的信心,使学生逐渐形成愿学、好学的心态。与此同时,班主任也不能忽视成绩较好的学生,要适时引导其继续努力,积极帮助后进生,在全班范围内形成一种互助互爱、团结向上的氛围。同时,老师还可以适当地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德育工作开展要因人而异,尊重学生发展规律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教学观点,并成功地运用于实践,培养出来一大批名垂青史的大家。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在全面素质教育施行的背景下,高中班主任老师要想提高德育工作效率,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规律。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在平时生活中逐渐积累的一个过程,因此,高中德育工作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不能盲目求快。高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应该首先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在学生的可接受范围内引导学生,达到德育工作的目的。其次应当尊重学生意志的发展规律,即学生道德意志的发展规律。这包括学生的自控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等。与初中阶段相比,高中阶段的学生意志力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班主任老师进行及时的疏导,对学生进行引导,而不是强制命令。最后是尊重行为的发展规律,即学生个体的道德行为。

高中学生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学生往往较为敏感,具备一定的理性思考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但也时常表现出急躁焦虑的情绪,对事物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够完整。当学生出现问题时,班主任若采取强行干涉的手段,往往会适得其反,不仅无法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出现叛逆、逆反现象。此时,老师应对学生敞开胸怀,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再做针对性辅导。同时加强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建立,让学生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规范自己行为,从而实现德育工作的目的。

四、加强引导,实现自我教育

在我国早就有俗语“强扭的瓜不甜”这一说法,其意思是强迫他人做事往往达不到预设的效果。同样道理,高中生在学习中往往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一定的叛逆精神,所以在德育工作中,应当以引导为主,强制为辅,加强引导,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班主任老师在具体的德育工作中,要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主体会、感悟甚至升华。例如,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心不在焉,对课本知识不感兴趣,但却在其他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天赋和兴趣,而一部分学生则对课本知识感兴趣,不仅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还主动探索、归纳以及总结,最终表现出优秀的学习能力。

五、结束语

高中阶段的德育工作,是学生健康成长,成人成才的重要保障。高中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时,要以学生为主,积极引导,尊重规律,创新手段,丰富内容。这样一来,就能提升高中德育工作实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参考文献:

[1]吴静.浅谈如何强化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时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59.

有效提高职业高中班主任德育的途径 篇4

关键词:职业高中,班主任,德育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心理品质、政治等方面的教育。德育教育的功能是能让学生形成一个高尚的人, 形成一个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对于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有用的人才。那么, 职业高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应该如何做呢?

一、德育要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进入21世纪, 德育教育更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 因为, 现今人们的教育突飞猛进, 但德育相当落后, 我们面面临着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挑战, 要狠抓现代教育思想和德育理论的学习, 使班主任树立新的德育观、学生观、人才观、价值观, 坚定当一个好老师, 做好班主任工作,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在这一过程中, 班主任要树立大德育观念, 明确德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 要靠学校、家庭、社会来共同完成, 这也是符合道德的本质特征的, 因为道德本身就来自于社会生活并现实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从而必须建立多系统、多渠道、多层次、多载体的立体交叉式的德育网络。班主任要主动与各方面密切配合, 使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 形成合力。对于班主任来说, 主要是加强与家长沟通, 如定期与家长联系或访谈。一方面, 帮助家庭了解学生品德的发展情况, 并根据学校各种重点确立家庭教育任务, 互相弥补不足;另一方面, 根据家庭教育是互动教育的特点, 通过子女成长影响家庭的价值观;通过家长学校等途径, 不断提高家长素质, 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 实现学校德育对家庭的辐射。另外, 班主任要注意让学生深入社会实际, 进行社会调查研究, 不断指导学生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分析能力、评判能力。

二、选择合理的德育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 德育的内容也有了拓展, 在原来的纲要基础上, 内容要求也进一步地完善,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德育内容的选择要注重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与可能。学生需要与其息息相关的德育内容, 是他们生存发展中急需指导的, 但确是学校德育所欠缺的。由此, 笔者认为学校德育内容依据社会教育目标和德育目标及学生品德发展、年龄特征选择基本的、系统的内容进行教育, 以保证实施内容的完整性、稳定性是必需的, 同时, 又必须依据学生品德发展的现实需要与可能, 使内容与学生的品德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 才是学生可接受的、发展性的德育。班主任德育也应增加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质量的内容, 诸如学生生活、人际交往、儿童消费、权利保护等, 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 德育内容的选择既要源于现实, 又要适当超越。

三、探索德育新方法, 提高德育实效性

德育方法是直接影响德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一方面, 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教育者确立的教育目标制约着教育方法;另一方面, 科学的教育观、教育目标必须通过适当的方法才能得以实现。与上文提到的教育理念, 教育目标, 教育内容相适应, 笔者认为职业高中德育方法的选择应把握以下几点:

1.扩大德育领域。德育的教育不光是在教室里, 德育无处不在, 外面的德育教育更有效, 让学生在教育外德育教育, 更有亲身的体验。班主任应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跨学校跨地区互助活动、军民共建等活动, 让学生进行道德体验, 用贴近生活的理论和实践, 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所需的政治观点、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和文明行为, 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平等竞争思想以及适应社会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质。

2.注重隐性德育教育, 挖掘生活德育。一是班级的环境建设。班级环境建设要体现本班的特色, 通过班级环境物化的存在形式来表现主观的教育意图, 如定期出好黑板报、墙上张贴名人画像、名人格言等, 使好的主流意识形态与构成具体环境的物质形态有机结合, 对教育对象发挥潜移默化的有效持久的影响。二是班主任自身形象的塑造。班主任要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榜样的力量是无群的。班主任的模范行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 因为学生不仅听其言, 而且观其行。要求学生做到的, 班主任自己首先必须做到。三是新型的课堂人际关系的确立。隐性教育是一种文化控制, 它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不得不接受一定的文化价值规范。所以, 一定的课堂环境会影响学生品德和价值观念的形成, 确立新型的课堂人际关系, 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要在课堂上倡导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交往;要形成相互交往、相互理解、协作、竞争的课堂、师生互动的人际关系, 从而使学生自我个体融入到具有内聚力的群体之中, 给学生以道德情绪的感染和体验, 激发学生的道德动机和道德需要。

3.形成一种人人参与的德育氛围。德育是一个矛盾体, 人们的德育基础与社会的德育要求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教育者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理想, 有文化的人, 就要不断的解决矛盾, 行与不行、好与坏, 信与不信, 等存在很多矛盾体, 要解决这些矛盾, 除了必要的灌输以外, 最重要的一条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让他们通过一些活动, 如说一说, 做一做, 把教师的讲课与他们的参与结合起来, 使教学更有生动性, 把教学与生活联系在了一起, 学生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 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把德育变成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突出学生这一主体, 采取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提高其实效性。一直以来, 德育教育没有实效性, 教育者只是凭主观的教育, 不重视它的重要性, 方法不灵活, 与学生的实际不相符合, 学生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实施德育也应该而且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每个学生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实际出发, 在学生心中真正地化成一种深层次的意念和力量, 让学生从心灵的深处接受德育教育, 提高德育的效果。

总之, 德育的有效性教育, 还有它的实效性, 是德育工作是非常关注的问题。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 培养良好的人格,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也是职业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更有优势实施德育教育, 为学校的德育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班主任要通过各种途径使学校、社会与学生的自身发展联系起来, 有利于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我的教育思想.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余竹.我是怎样为学生服务的[J].中国教育, 2003, (9) .

[3]毛景焕.班级作为一个共同体:成员的相互平等和资源共享[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3, (2) .

高中班主任德育案例 篇5

塔里木高级中学语文组

王 婵

新学期以来,我批改作业是心情特别愉快。从作业里可以看出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每一位学生都做得认真整齐极少出错,不由暗自惊叹:真是新学期新气象,这些孩子们开始上路了。

我一边高兴地改作业一边被学生们刻苦好学的精神感动着。改着改着,突然出现一本与众不同的作业本来,昨天布置的作业一个字没写。什么意思?我心里纳闷,不做作业,还敢把本子交上来,过分!我一看名字,更火了,这个调皮捣蛋的张某某,上学期经常不交作业,问他什么原因,他低着头一个字也不说,整一个闷葫芦,能把人急死。其他任课老师也反映,他上课不认真听讲,常常打瞌睡,还在课堂上看小说。为此,班主任没少给他做思想工作。我还以为他这学期“改邪归正”了呢,没想到才坚持两个星期,就“原形毕露”了。不行,我得狠狠地“教育教育”他,以防他的不良习惯继续蔓延。上课时,我先表扬了作业做得好的同学。然后正色说:“除了张某某同学,其他同学表现都不错。”我拿出张某某的作业本,“你什么意思?本子交上来,一个字也不写!”我准备了大量词语还未说出。见张某某同学举起手。我得尊重他,让他先说,看他有何理由?“老师,我做了。”“做了,做那里了?”“上次我已经全部做完了。”我仔细一看,可不是,上次的作业里他已经把我还没布置的作业提前做完了。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准备好的词语早已飞到九霄云外,怎么办?认错吧,当着全班同学太没面子了。继续批评下去,不可能,事实摆在面前,而且是由于我的工作疏忽造成的。我定定神,诚恳地说:“对不起,张某某同学,我错了,你请坐,你还是挺有远见的嘛!”全班同学都笑了。下课后,课代表递给我一张纸条:上了十来年学,第一次见到老师向学生认错,很多人都认为,老师就是老师,老师说的都是对的,我们喜欢并且尊敬敢于承认错误的老师。我拿着这张纸条,不由感慨万千,明白了一个道理,认错不是出丑,我得到了全班同学的理解和肯定。我很庆幸自己这么做了。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思想和行为在无意识中影响着学生,老师的言语和人格在潜移默化的感动着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要想使学生尊重老师,老师就要先尊重学生,教育者须先受教育。作为老师,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我们在教学生怎么做的同时,学生也在提醒我们该怎么做。所谓“老师引着学生走,学生推着老师跑。”我与孩子一起成长!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塔里木高级中学语文组

王 婵

普通高中的基本任务是履行育人功能。在现代化,全球化、知识化的今天,现时代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应该强调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在尊重与维护自己的利益的同时,尊重他人的利益,以公平的心态,互惠的原则处理事务,谋求共同发展,需要优异的人格心理品质,自主而不自附,自信而不自负,自强而不自贱,有积极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观,能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青少年处于成长发育阶段,是道德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落脚点在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强调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要求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会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语文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把德育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

语言表达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听说读写,在品味语言文字的情趣和气势中,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从而和作者产生共鸣,甚至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进行主观能动的再创造。同学们在进行话题讨论时,我请他们谈谈对责任的理解,最后大家总结为“责任就是一个人应尽的义务,就算不愿意干也必须得干的事情。一个能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才是有道德的人”。

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把德育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语文学科的功能有两个:一是交际工具性,二是人文思想性。同学们在欣赏文章语言的同时,还要把握文章内容的思想,从而提高自己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应用到做人处事的日常行为和言行举止中。有些文章告诉我们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有些文章告诉我们要珍惜和平,珍惜亲情„„通过阅读一些好的文章来陶冶我们的情操,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把德育与审美教育结合起来。

语文教育具有审美教育功能,不仅文学艺术欣赏如此,文本因为本身渗透着形式不同的审美追求,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欣赏的过程,审美教育可以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积极功能,高中语文教育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力。在审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作为一名老师,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新课程培训心得

(一)真 实 的 课 堂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立足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要着眼文本,融入文本;要重视背诵积累,追求真实有效。

真实的课堂要让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的是锻炼了他的能力,他在学习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最重要意义是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真实的课堂是有效率的。课堂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大家都有事情干,学生通过教学,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气氛是活跃的,内容是充实的,能量是大的。真实的课堂要有生成性。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

真实的课堂是常态性的,有待完善的。它无需课前大量的准备,课堂是常态的,课堂中有思想的碰撞,有相应的讨论,师生能相互生成许多新的东西。且课堂不可能十全十美,是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它可以经过师生改进而完善。

真实的课堂是师生平等对话共同努力的教学过程。在过程中,教师专业水平得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完善,是能够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次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真实的课堂是真正回归语文,体现了浓浓的“语文味”。它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触摸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在字、词、句、段的密林中,用自己的情感与经验去关照语言文字,沉浸其中,品味再三,用简单的词语构建一个使心灵震颤飞扬的快乐过程。在这过程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提高。课堂是真正上好语文课的地方,教师应该老老实实地上好语文课。真实的课堂需要教师注重文本教学,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有效地完成文本的解读和感悟。指导学生阅读每一篇课文,领会关键性的词语,揣摩限制性成分,理解警策性的句子。

真实的课堂既重视典型文本,重视语言感悟,同时也重视背诵积累。我认为,多读多背,强化积累,培养语感,丰富知识,扩大视野,提升个体人文素养,这是值得传承的优良传统。熟读背诵是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认为,背诵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陶冶情操,积累知识,增加语文感受力和表现力,具有永恒的思想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新课标也是重视背诵的。课文中规定了背诵的篇(首),还附录了课外背诵的60首古诗词,也要求任课教师向学生推荐。语文学习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积累过程中最重要的形式是背诵,尤其是古诗文不能不背。背诵各篇佳句,积淀古典文化,就能体会中国文化,传承中华文化。

新课程培训心得

(二)让 语 文 课 充 满 诗 意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心际;“一堂课怎样讲才有语文味?”成了我在语文实践教学中探究的问题。而今,重读新课标,反思新课程之际,我愿将自己努力构建“我心目中理想的课堂”的一些思考与尝试进行阐述,以期与同仁分享。

营造诗意的课堂,老师要充满诗情。语文课程教学中,要使学生有感悟,教师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学生有体验,老师首先要能体验;要使学生受感动,教师首先要被感动。只有当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情四射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所以说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做到充满诗情,首先是要加强自身的语言文化修养,博学精思,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其次是要认真研读文本。因为语文具有人文性,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的内心经历,都能感受到一个鲜活的生命。如果只关注参考资料,不去认真研读课文,就会脱离生活,把优美的语文课上得干巴巴的,何谈诗意呢?我的方法是上课前都把课文读5遍以上,力求每遍都有新的理解;再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用富有情感的语言引领学生去研读课文。有时根据需要加上音乐,运用多媒体课件等,营造起诗一般优美的课堂氛围,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得到熏陶,受到感染,学生学得快乐,老师教得轻松,其乐融融。

课堂教学富有创造性,有助于诗意课堂的营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会使课堂富有诗意。如教学《散步》一文,不按记叙文六要素去整体感知、逐段分析课文,而是大胆融合教学内容,侧重引导学生体验文字描绘的情感美、结构美、语言美,充分挖掘文本内容、情感,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让课堂教学结构严谨,有起伏,有曲折,课堂设计像一首流动的诗,带领学生如踏着节奏明快的舞曲陶醉于课堂学习中。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要营造诗意的课堂,教师要关注学习过程的指导。教师激情的导入,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发现,深化知识的迁移练习,交流讨论时的提示,依托文本的“旁逸斜出”等,都展示了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过程中,教师认真倾听每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尊严,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塑造人格,提高教养。关注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感受学习的快乐。语文是一种诗性的光辉,一种浪漫的情怀,一种崇高的灵魂。语文的生命是诗意的,学生的天性是诗意的,语文教学也应是生机盎然,充满诗意的!诗意的课堂,正逐渐走近我们,并走进我们!

参考交流话题:

(一)、教师方面:

1、教师在处理新教材或者模块教学时,需要注意哪些事情?有什么困难?如何解决?

2、在新课程下,如何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如何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在新课程下,如何看待模块教学和高考的关系?

4、在新课程下,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式学习?

5、在新课程下,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学分如何赋予?

6、在新课程下,教师如何自我发展?如何开展选修二的教学工作? „„

(二)、学校方面

1、在新课程下,学校如何正确处理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的的关系?

2、在新课程下,如何处理教学班和行政班的关系?

3、在新课程下,学生如何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如何评价?学校做了哪些工作?

4、在新课程下,如何赋予学生的学分?学校做了哪些工作?

5、在新课程下,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如何开展?

6、在新课程下,学校如何对教师进行评价?

7、在新课程下,“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领域的课程如何开设?

真实的课堂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立足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要着眼文本,融入文本;要重视背诵积累,追求真实有效。

真实的课堂要让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的是锻炼了他的能力,他在学习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最重要意义是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真实的课堂是有效率的。课堂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大家都有事情干,学生通过教学,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气氛是活跃的,内容是充实的,能量是大的。真实的课堂要有生成性。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

真实的课堂是常态性的,有待完善的。它无需课前大量的准备,课堂是常态的,课堂中有思想的碰撞,有相应的讨论,师生能相互生成许多新的东西。且课堂不可能十全十美,是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它可以经过师生改进而完善。

真实的课堂是师生平等对话共同努力的教学过程。在过程中,教师专业水平得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完善,是能够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次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真实的课堂是真正回归语文,体现了浓浓的“语文味”。它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触摸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在字、词、句、段的密林中,用自己的情感与经验去关照语言文字,沉浸其中,品味再三,用简单的词语构建一个使心灵震颤飞扬的快乐过程。在这过程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提高。课堂是真正上好语文课的地方,教师应该老老实实地上好语文课。真实的课堂需要教师注重文本教学,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有效地完成文本的解读和感悟。指导学生阅读每一篇课文,领会关键性的词语,揣摩限制性成分,理解警策性的句子。

真实的课堂既重视典型文本,重视语言感悟,同时也重视背诵积累。我认为,多读多背,强化积累,培养语感,丰富知识,扩大视野,提升个体人文素养,这是值得传承的优良传统。熟读背诵是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认为,背诵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陶冶情操,积累知识,增加语文感受力和表现力,具有永恒的思想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新课标也是重视背诵的。课文中规定了背诵的篇(首),还附录了课外背诵的60首古诗词,也要求任课教师向学生推荐。语文学习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积累过程中最重要的形式是背诵,尤其是古诗文不能不背。背诵各篇佳句,积淀古典文化,就能体会中国文化,传承中华文化。

让语文课充满诗意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心际;“一堂课怎样讲才有语文味?”成了我在语文实践教学中探究的问题。而今,重读新课标,反思新课程之际,我愿将自己努力构建“我心目中理想的课堂”的一些思考与尝试进行阐述,以期与同仁分享。

营造诗意的课堂,老师要充满诗情。语文课程教学中,要使学生有感悟,教师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学生有体验,老师首先要能体验;要使学生受感动,教师首先要被感动。只有当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情四射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所以说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做到充满诗情,首先是要加强自身的语言文化修养,博学精思,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其次是要认真研读文本。因为语文具有人文性,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的内心经历,都能感受到一个鲜活的生命。如果只关注参考资料,不去认真研读课文,就会脱离生活,把优美的语文课上得干巴巴的,何谈诗意呢?我的方法是上课前都把课文读5遍以上,力求每遍都有新的理解;再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用富有情感的语言引领学生去研读课文。有时根据需要加上音乐,运用多媒体课件等,营造起诗一般优美的课堂氛围,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得到熏陶,受到感染,学生学得快乐,老师教得轻松,其乐融融。

课堂教学富有创造性,有助于诗意课堂的营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会使课堂富有诗意。如教学《散步》一文,不按记叙文六要素去整体感知、逐段分析课文,而是大胆融合教学内容,侧重引导学生体验文字描绘的情感美、结构美、语言美,充分挖掘文本内容、情感,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让课堂教学结构严谨,有起伏,有曲折,课堂设计像一首流动的诗,带领学生如踏着节奏明快的舞曲陶醉于课堂学习中。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要营造诗意的课堂,教师要关注学习过程的指导。教师激情的导入,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发现,深化知识的迁移练习,交流讨论时的提示,依托文本的“旁逸斜出”等,都展示了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过程中,教师认真倾听每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尊严,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塑造人格,提高教养。关注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感受学习的快乐。

谈高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 篇6

【摘 要】教育是一项很系统的工程,不仅要注重文化知识教育,更要注重学生品质教育、纪律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法治教育。德育教育的实施对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一、高中学生德育工作存在问题

1.学校教育方法欠妥

一些职业高中对德育教育的理解就是系统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理论知识,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道德知识就能提高道德素质,忽视、缺少道德情感的激发和道德意志的强化,使德育过程中缺失了“情”、“意”两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2.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

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失范行为,极端个人主义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问题使学生深受影响。职业高中的学生大多是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有失落感,所以喜欢接触社会、模仿不良行为寻找刺激、缓解压力。另外,网络中的不健康内容防不胜防,青少年学生很容易陷入其中,难以自拔。

3.家庭教育不当

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不对子女提出任何道德、纪律等方面的要求,使孩子从小养成了任性、自私、不服管教、我行我素、不思进取等不良品质。还有一部分家长重智轻德,家长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子女的学习成绩和特长培养上,不考虑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根据笔者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当问到“你对父母提出各种要求时,父母会怎么做”时,有8.3%的学生选择了“全部满足”;在涉及“你如果犯了错误,家长对你的态度”选项时,有6.7%的学生选择了“知道了也不问”。

4.学生自身的道德意志薄弱

职业高中不少学生道德意志比较薄弱,缺乏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缺少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制力差、贪图安逸和清闲自在,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感到难以忍受。一些学生希望将来干一番事业,渴望成才,但却不愿通过吃苦与奋斗去获得成功。比如,一些学生对班级和学校分配的卫生劳动感到任务多、脏、累,干了一会就不愿坚持下去了,趁人不注意偷偷溜走。问卷调查显示,当问到“成功要吃很多苦,您对此的看法是”,仍有多达36.3%的学生选择“不想吃苦但想成功”的选项。

二、高中学生德育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1.更新教育观念

学校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特殊性,德育教育不同于其他的,其教育的成果不仅体现在学习成绩上,还体现在学生平时的行为举止上。首先德育教育具有整体性,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等全员参与;其次,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第三,德育教育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它穿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各阶段。

2.用心关爱学生

高中阶段的学生较为独立、叛逆,而且也处在情感的过渡期,渴望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情绪上存在不稳定性。对于诸多事物的认识上,高中生也有一定的欠缺。因此,高中教师的任务艰巨。对此,高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爱心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前提,也是高中教师对待学生首先要具备的。教师要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心。在教师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会看到在学生犯错误时教师对学生只是一味地惩罚,往往忽视了教育的目的。也有的教师存在偏心的情况,对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差的学生态度不同,这往往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不利于教师在学生中建立威信。教师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对学生充满爱心,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如有奉献精神、学习好、有良好的道德素质等,不能对学生偏心,不能对学生进行不必要的惩罚,要让学生在教师爱心的呵护下健康地成长。

3.细心观察学生

高中教师需要像母亲一样的细心。教师要细心地为学生排忧解难,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高中生都会遇到诸多问题,教师要细心地给学生讲解。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处理学习和生活上的事情;要细心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由于高中生处于情感的过渡期,很多学生不能处理好学习和情感的关系,也不能正确地处理与异性的关系,因而教师要细心观察,对学生正确引导,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的同时为每一个学生排忧解难。此外,教师还要细心处理好自己工作中的琐事,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和每一个细节,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

4.耐心教育学生

作为高中教师,在学生管理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由于学生众多,每一天都会处理各种各样的琐事,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我们不能够让琐碎的工作把自己的耐心磨灭,在处理琐碎的事情时要相信能够慢慢理出头绪,这样有耐心地慢慢工作,班级管理中的各种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在处理学生的情感问题上,作为高中教师更应保有一份耐心。虽然高中生较初中生而言心智上变得更加成熟,但是他们毕竟没有真正走进社会,没有过真实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处理情感问题时自己虽有了一定的看法,但仍会陷入迷茫状态,毫无头绪。且这时的高中生又处于一定程度的叛逆期,与家长多少会有些分歧,不愿同家长谈论自己的情感问题。这时作为高中教师的我们就更应该用我们的耐心去倾听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帮助他们分析问题,使他们从情感的困惑中走出来,为其健康成长贡献一份力量。

5.责任心呵护学生

我们教师必须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祖国的未来负责,更对自己负责。高中教师,需要处理的事情繁多,学生的安全、学生的学习情况,各种情况都需要教师耐心、细心地处理。而只有用一颗负责的心去处理各种事情,才能保证事情高效高质地完成。目前有些学校为保证学生的安全,也为了给学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会要求多数学生住校。这就要求教师对住校学生在学校的安全负起责任。同时更加关注校外学生的安全,保证他们安全到校,安全回家。

论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 篇7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

所谓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心理、政治、道德的教育, 德育工作的开展是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实现的。班级是学校的基础单位, 是实现德育的载体, 对于高中班主任来讲, 德育工作更是工作的重心。因此班主任必须增强工作的水平, 引导学生顺利的完成学业, 在当前复杂的环境之中, 班主任如何有效的开展德育工作一项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加强同科任教师的交流

高中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作, 不仅不要靠学校来开展, 更要同社会和家庭共同协助。高中班主任要加强同科任教师的交流和沟通, 对学生不同科目的学习状况进行深入的了解, 同时也要把学生的状况分析给科任教师, 便于科任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的情况, 通过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共同努力共同完成德育任务。科任教师在对学生有了了解之后, 要多体现出对学生的信任和期待, 学生就会感受到幸福感, 才能更自然的接受教育、配合教育, 另外也能增强自信心, 更好的完善自己的品行和形象。

二、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

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人员就是高中班主任, 所以班主任必须要具备奉献的精神, 用真挚的情感去对待所有学生。一般情况下, 班主任都是由任课教师担任的, 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还要管理班级, 所以只有具备无私的精神才能更好的带领学生完成学业任务。另外班主任还要具备责任性和专业能力, 要多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 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每一位学生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因此班主任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掌握德育工作开展的规律, 深入的了解学生, 更好的帮助学生处理问题。

三、完善班干部队伍的建设

班干部对于班级中的其他学生来讲起到了极大的榜样作用, 不仅是旗帜, 更是班级的带路人, 所以高中班主任必须要进行班干部队伍的完善和建设, 以具体的榜样来开展德育工作, 用班干部的行动来感染学生, 这对于学生来讲起到了极大的感染作用和鼓舞作用。虽然班主任榜样的作用是最为突出的, 但是由于受到时空的阻碍, 其榜样作用不能完全发挥出来, 而班干部就能使德育工作的开展期考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改变传统的德育思想

当前德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以说教的方法为主, 虽然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不断深入, 但是整体效果仍然不容乐观, 没有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体现出来, 同德育的发展规律相悖, 进而效果也较差。因此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时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德育思想和教学方式, 在开展班会时积极融入其他元素, 例如对于积极发言的学生采取奖励的措施, 对不积极的学生采取小小的惩罚, 这样做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 另一方面还能更好的实现德育工作的目的。

五、合理教育“问题生”

德育工作开展的成功与否, 其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如何对待问题生, 特别是问题生存在的逆反心理, 很多班主任在谈到问题生的逆反时都会出现棘手的想法, 而事实恰恰相反, 有效的利用学生的逆反心理也能有效的开展德育工作。其一, 逆反行为能够推动班级的规章制度更好的实施, 提高制度的可行性;其二, 逆反的行为和话语能够不断帮助班主任完善德育工作的开展策略, 例如对心理逆反的学生进行教育时, 他们就会体现出抵触的心态, 这时班主任就要思考应该如何调整德育方法, 提高德育的有效性。所以班主任要多同问题生及他们的家长进行交流, 找出导致学生逆反的根源所在并进行说服教育, 不断优化学生的品行。

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德育工作开展的重点, 因此班主任要做到下面两个方面的的内容:其一, 班主任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 不能只重视优等生。德育工作的开展不仅只是对道德的传播, 而是重在提高学生推理、判断的能力, 班主任要深刻的认识到, 自己是德育工作中的引导者, 而学生是德育的主体, 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其二, 班主任要充分的理解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学生, 在生活中多关爱学生, 多同学生进行沟通,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获得学生的信任, 掌握学生的生活情况和心理情况, 更好的开展德育工作, 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七、总结

综上所述, 高中德育工作如何有效的开展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 德育工作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 另一方面还能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班主任必须改变传统的德育思想, 加强同科任教师的沟通, 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 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更好的完成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但承富.试论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27:257-258.

[2]王国滨.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研究[J].求知导刊, 2014, 12:74.

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研究 篇8

一、当前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1. 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

新课标指出, 教师可以通过展开各种类型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教育活动, 来达到预期的德育教育效果。当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中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 其行为和方式都较为随意, 并没有制定出明确的教育目标, 这使得德育教育成为了一句“空口号”。与此同时, 大部分高中班主任本身还不具备较高的责任心与奉献精神, 在德育教育期间没有给予学生真切的帮助。此外, 大部分高中班主任本身的道德品质相对较差, 无法满足德育教育对班主任提出的基本要求, 这使得其在进行德育教育时, 往往不能够按照高中生的根本需求来制定德育教育的内容, 导致其教育质量一直无法达到相关要求。

2. 教育内容过于陈旧

现阶段, 我国各大高校的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建立起明确的政治准则。而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了爱国教育、道德教育和理想教育等。这些内容的存在和展开, 对于提高我国高中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当前我国大部分高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 往往都没有意识到德育教育的此种作用, 使得高中的德育教育基本都流于形式。

3师生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交流

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 使得我国高中班主任在展开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时, 仍旧抱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 在德育教育中也是如此。且因为班主任本身已经是一名成年人, 其本身的思想意识较为成熟, 所以, 他们往往无法以平等的眼光来看待高中生, 导致教育期间师生间互动性缺失。

二、提升班主任德育教育水平的具体措施

1. 明确德育教育的工作层次

就德育教育本身来看, 其应该是有阶段性的、有层次的、全面性的, 所以, 班主任在对高中生进行德育教育期间, 应该要明确德育教育的此种特点, 从而展开分层次教学[1]。德育教育主要可以被分为基础、中等和高等三个层次。其中, 基础层次指的是对儿童和低年级学生的品德教育, 目的是为了帮助其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行为;中等层次是对那些已经形成初步价值观和世界观少年的德育教育, 其主要教育内容是社会公德, 目的在于对受教育者思想品质进行培养。高等层次针对的是成年人和青年, 目的在于对这些人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在这三个层次中,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属于中等层次[2]。高中作为一个人树立正确意志品质的重要时期, 也是决定一个人行为规范是否良好的重要阶段。因此, 高中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 需要充分把握中等层次德育教育的根本目标, 了解高中生心理和生理特点, 将德育教育的各项工作内容都落到实处, 从而帮助高中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2.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因为受到传统德育教育观念的约束, 使得当前很多高中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 使用的依旧是说教的方式, 导致德育教育无法满足当前时代发展的根本要求。因此, 高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 应该要积极的响应当前我党和政府的各项号召, 把握时代发展的特性, 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全面的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科学发展观。与此同时, 在德育教育期间, 班主任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意识, 以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核心教育内容, 关注、理解和尊重学生, 严格遵守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 引导学生形成十分良好的责任意和道德意识[3]。此外, 班主任还需要以高中生的个性特点为根本, 针对性的制定一些具有较高可行性的德育教育工作方案, 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 强化对高中生德育教育, 一直以来都是学校、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重点关注的一项综合性的问题。而班主任作为能够有效解决这项综合性问题的关键因素, 其在高中生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在日常工作期间, 高中班主任需要不断的完善自身, 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更多能够提升自身德育教育能力的知识技能, 并针对不同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 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林.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研究[J].考试周刊, 2013, 61:183.

[2]黄萍辉.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分析[J].才智, 2014, 05:105.

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篇9

一、平等对待

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实施过程中,第一个要求就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尤其是在学校这个环境里,学生在这个环境里往往会受到类似于社会上的不平等对待。比如学生之间的攀比、 歧视、嘲笑等,对学生的心理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班主任也没有公平地对待这些长期受到“欺负”的学生,那么这些学生的道德修养就会出现很大的偏差,在学校中不能受到公平的对待,班主任也没有平等的对待,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

在班主任的德育教学中,班主任对待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尤其是对于一些性格比较怯懦的学生要鼓励和引导,让这些学生能够更加自信地应对生活和学习;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班主任要有耐心地引导,帮助这些学生重拾信心,在找到问题的前提下,帮助学生跨越自己的心理障碍;对于优等生和差等生在活动参与、观点发表上要平等对待,让学生看到班主任的平等态度,增加学生对班主任的尊敬,促进德育工作的实施。

二、合作实施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 所以班主任可以利用学生上课的时间对德育工作的开展列出系统的工作细节, 与任课老师实现合作,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情况进行把握和掌握,找到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在与任课教师的合作研究中,将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细节和计划安排讲解给任课老师,听取任课教师对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促进自己工作的全面性和正确性。在合作工作实施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将自己的观点介绍给任课教师,希望任课教师帮助自己进行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施。比如说,鼓励学生对于任课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论和说明,同时给学生介绍任课教师的优点,任课教师在班主任工作的安排之下,对于学生的德育发展实现小范围的监督和纠正,任课教师给班主任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这样班主任就调节学生和任课教师之间的矛盾,同时任课教师和班主任通力合作,实现了对于学生德育工作全天候的开展。

三、学生领导

前面已经讲过,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判断能力,在逐渐的成长过程中, 管理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高中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学生领导已经成了重要的关键因素。班主任德育工作主要面向的是学生,那么学生领导是对学生生活学习状况理解最深刻的人,在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实施中有重要的地位。这里的学生领导主要是指班长、管理委员、体育委员、学习委员等,这些学生领导都是学生自己选举出来的,所以有一定的威信,在协助班主任对于学生学生状况的把握、上课情况的监督、生活方面的控制都有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可以将自己德育工作中监督管理学生德育的部分教给学生领导来实施,这样不仅减轻了班主任的压力,同时也能促进德育监督工作的执行。注意,选择的学生领导必须是品学兼优,有管理才能的学生领导,对于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状况,班主任一定要有心里的掌控和把握,这样才能保证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谈话教育

开展高中学生的德育工作最好是通过谈话来进行教育。高中学生已经有了强烈的自尊心,如果在众人面前对高中生进行教育,学生会觉得没有面子,会取得相反的效果,所以谈话教育是最恰当的方式。班主任在谈话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困难和缺点,还是鼓励引导学生的自信心,都必须让学生从心理意识层面上认可班主任所讲的道理,这样学生才会付诸于行动,班主任的谈话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践上。 谈话教育并不是对于学生错误的放任和批评,而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到底错在哪里,从理论和事实的角度对事件和情况进行分析,这样学生才会心服口服,在改正的过程中真正实现道德修养的提高。在谈话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要首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开始谈话,这样学生才能接受班主任的谈话,只有与学生之间建立深厚的友谊,在谈话中才能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才能实现谈话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高中班主任工作德育实效性问题探析 篇10

一、树立学生学习的良好榜样

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自己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要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因为教师的言行、思想、品德等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若没有意识到自身的影响作用, 无法获得学生的信任, 就会削弱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例如, 在平时教学中, 班主任只有以身作则, 充分理解、宽容、信任学生, 给学生提供轻松、自在的学习环境, 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高中生的身心处于发展时期, 班主任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用正面、积极的思想教育学生、引导学生,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同时, 高中班主任应该注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相互竞争、互相帮助的同学关系, 营造友爱和谐的班级氛围, 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以提高德育教学的质量。

二、注重隐性教育, 减少枯燥的说教

注重隐性教育, 是一项改善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站在班主任的角度来说, 强化“隐性教育”就是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和重视自身的言谈举止等。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氛围除了表面的物质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和谐、积极向上、凝聚力强的心理氛围。因此, 班主任营造班级氛围要体现本班的特色, 如定期出好黑板报, 张贴名人画像、名人格言等。在课堂上要提倡民主, 与学生之间不要有隔阂, 不论有什么问题, 都要及时沟通交流, 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融入进群体之中, 共同学习, 也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而且对于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做好教育工作

高中时期是学生容易发生叛逆的青春期, 因此, 班主任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以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日常教学中, 高中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方法需要因人而异, 以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部分学生封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 做事不会灵活变通, 也不会转变角度, 只知道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 对于这样的学生, 班主任如果采取强硬的手段, 不仅不能起到任何作用, 还会使得他们更加敏感, 问题会越发严重。“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与其强行干涉, 不如利用感性牌, 通过自身的真情实感,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中, 高中班主任应该重视责任感的灌输,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促使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责任感, 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 让他们清楚自己的目标,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另外, 班主任除了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之外、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之外, 在课余时间, 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开展比赛活动等, 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落实德育工作, 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实践是检验德育实效性的唯一方式, 因此,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高中班主任应该积极落实德育工作, 不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活动和交往是思想品德形成的源泉, 只有通过真实情感体验, 学生才能把道德知识、德育观念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认知, 进而转化为道德行为, 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长期以来, 德育实效性不强的原因也多是德育工作缺乏实践。所以, 高中班主任需要积极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为学生创建实践的平台和机会。例如, 高中班主任可以开展爱心募捐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 传递爱心和正能量;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走进社区活动,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交际能力;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体育活动等, 陶冶学生的情操, 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同时, 高中班主任应该建立长效机制, 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 加强督促和引导, 以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

五、加强引导, 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 高中班主任应该认清师生之间的关系,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加强自身的引导作用, 促使学生自觉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让自我教育在学生中更好的进行。学习、读书等教育活动, 都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内涵素养和文化素养, 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而学生知识的积累、品德的培养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 离不开自身的努力感悟和沉淀。学校教育不仅需要传授知识, 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所以, 在教学中, 高中班主任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实践德育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从而改善学校教育的质量。这样不仅是改善了德育工作, 也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各学科的知识, 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总之, 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质量的高低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高中班主任应该重视德育工作, 采用有效的管理方法, 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摘要:德育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 提高德育质量, 促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思想观念, 成为高中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之一。本文主要介绍高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方面的具体方法, 希望可以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德育,策略

参考文献

[1]苏忠右.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J].学苑教育, 2012 (12) .

[2]张巧英.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分析[J].时代教育, 2013 (10) .

[3]张玲.关于高中班主任工作德育实效性的探索[J].考试周刊, 2010 (26) .

上一篇:医院家庭一体化下一篇:非切削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