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修课教学

2024-08-18

普修课教学(精选十篇)

普修课教学 篇1

一、高校篮球普修课教学方法

1、“板块式、分段教学”

即以基本技术和基础理论教学为核心, 以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全面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与内容, 在巩固、提高篮球技能及专业知识积累的基础上, 集中力量, 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的专项能力培养。

2、对比法

即运用纵向对比法、横向对比法、相似对比法、正误对比法、前后对比法和左右对比法等方法, 能够提高篮球教学效率, 促进技术的正向迁移, 防止干扰。正确运用对比教学法对开发学生智力, 启发学生参与教学,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都有良好的作用。

3、想象训练

即让学生在学练篮球基本技术的过程中, 通过心理训练, 对各项技术进行自我想象, 浮现每一个动作, 使身体运动与大脑思维有机结合, 达到强化动作的正确概念, 更有效地完善动作技术的目的。运用想象训练, 可以使学生想练结合, 积极进行思维活动, 对学习运动技能, 缩短学习周期, 提高动作质量是极为有利的, 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4、比赛教学法

由于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对某些特定技术项目的反复、强化联系往往会使学生觉得枯燥, 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 而比赛教学法是在设定的特定比赛情景下, 按照科学的比赛规则以特定的技术为强化对象的教学方法。这样, 不论是从哪个方面来说, 都会对教学有利, 对学生学习有利。

5、案例教学法

即通过对某一特定比赛特定场景的描述, 通过对特定环节的背景、发展、结果的分析, 使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 形成自己对事件的态度和认识, 从而强化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参与率、增进互动。

6、游戏教学法

即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 通过一系列特定的游戏, 来使学生掌握篮球技巧, 提高兴趣的教学方法。常用的游戏主要有:传球接力赛、传球捉人、迎面运球赛、运球过障碍、运球追逐赛、运球投篮、拾放投篮接力、斗抢补篮、活动篮筐等。

7、互动式教学法

即指在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强调互动的作用, 一切的篮球教学活动都通过互动来实现的教学方法。具体包括师生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起到主导作用, 通过老师对学生的分组 (按特质、层次进行划分) , 使得教学相长, 学生间共同促进。

8、示范教学法

指教师以具体动作为范例, 通过具体的示范活动, 使学生对所要掌握的技术的难度、结构、要领、心得进行掌握, 并定期进行总结纠正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有似于传统的篮球教学方法, 即主要还是通过示范活动来进行教学, 但是又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这一方法更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沟通。

9、自学指导式教学法

即指通过老师对教学项目的传递, 让学生通过分组, 自我进行学习, 老师不间断地进行纠正指导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 依照事先的教学进度安排, 学生边自学边练习, 在自学中提高, 在自学中巩固。这中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通过主动自觉的方式来强化学习。只是会加重老师的教学负担, 对于师生比严重失衡的课堂不太适合。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应有区别性

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是一般的教学规律。篮球技术教学当中更应当遵守这一原则, 因为学生的差异性很大, 篮球技术又多种多样, 因而教学方法绝不可以一成不变。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更有利于学生特长的形成。在传球技术教学时, 教师一般会要求学生把球传到接球队员的胸腹之间, 但对中锋队员或特殊站位队员传球时, 要求队员将球传至接球队员伸手 (防守队员弱侧) 要球的位置。因而在传球动作教学时, 要区别特殊情况下的传球动作, 对特殊情况的传球动作进行专门性的练习。篮球场上队员的位置一般可分为前锋、中锋、后卫三种。每个位置都有不同的技术特点, 每个学生身体特点不尽相同, 也会有各自相对合适的位置。因而在课堂上具此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进行分类教学, 使学生逐步形成相对专门化、精细化、特殊化的技术, 并在实战练习中相互磨练和提高。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应增加趣味性

如果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过分单调枯燥, 反而会影响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因而有必要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考虑练习方法的竞争性、对抗性和趣味性, 促使学生更加喜爱篮球运动。

有效的教学方法既存在而又不是现成的, 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实践和研究。相同的教学方法, 作用于不同的对象、运用的时机不同和由不同的教师来执行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方法在现实中是很难找到的。

教学技巧是教师合理有效地运用不同教学方法的技巧。教学技巧更多地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 具有人文性、灵活性和个体性。适时、灵活、有针对性地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深刻地理解技术动作的内涵, 了解动作的规律, 并对学生的练习状态做出正确地判断, 采用合时、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控制整个教学过程, 让不变的教学方法发挥最大地教育功效, 它不仅需要科学的治学态度, 还需要教师艺术般地个性操作。

综上所述, 我国高校篮球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针对教学方法的现状, 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 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些教学方法的某一种都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在教学的过程中, 只能根据篮球课堂的实际情况, 通过分析学生的层次和结构, 灵活地运用以上各种教学方法, 使高校的篮球课程成为践行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

摘要:篮球运动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篮球受到了众多男生的青睐。多年来, 在篮球技术课教学中, 通常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及领做, 学生则模仿练习的教学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虽有节省时间, 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的优点, 但教学效果不够显著,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自觉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并从探究心理、兴趣、课堂气氛, 创新意识的角度去挖掘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潜力。

关键词:篮球技术教学,篮球运动,篮球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国岩.“板块集中”教学模式在篮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周玉庆.“领会教学法”在高校篮球专项课中的应用[J].怀化学院学报, 2006.

[3]邓泽祥.分层教学模式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 2006.

普修课教学 篇2

体操是我国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内蒙古部分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本研究从体育教师对体操普修课教学的情感认识、体操场地设施和教学内容的执行状况等三个方面等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内蒙古部分高校体操普修课的教学经验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旨在促进内蒙古地区体操普修课教学改革的深化,使内蒙古体操普修课教学走向和谐健康发展的道路并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办法,选取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赤峰学院、呼伦贝尔学院四所在内蒙古自治区有代表性的高校作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近来体操课程改革的论文30余篇;内蒙古部分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论文20多篇。

2.2.2 问卷调查法

利用函调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向所选取的4所高校校发放《内蒙古部分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现状调查表》体育教学负责人用表12份、《内蒙古部分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现状调查表》体育教师用表120份,分别回收有效问卷11份和116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1.7%和96.7%。对问卷的内容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其中R(教学负责人)=0.92(P<0.01)、R(教师)=0.97(P<0.01)。

2.2.3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访问所获得的有效数据,按研究内容、目的与任务进行分类,并根据体育统计方法的原理和要求,采用人工和计算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数据统计与处理做相关分析。

2.2.4 实地访谈法

在进行实地问卷调查过程中,笔者就内蒙古四所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的开展情况向30名体育教师和10名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

3、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课中安排体操课的状况

据调查结果显示内蒙古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对体操普修课教学的情感认识是大多数的体育教师认为在体育课中安排体操内容的教学是很有必要或是有必要的,4.43%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进行体操普修课教学,持无所谓态度的教师占5.06%;83.44%的教师在制订体育教学计划时乐意安排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不乐意安排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的教师比例占16.56%;通过调查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有些教师尽管认识到体操普修课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并不愿意或尽可能少地安排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究其原因,他们在安排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时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顾虑。经调查可知,其顾虑的主要因素集中在:(1)体操场地设施状况;(2) 害怕出事故,安全性不高;(3) 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 (4) 校领导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及主管部门的态度;(5)学生的体操运动基础与兴趣。

3.2 体操场地器械状况

据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体操器材设施全部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者几乎没有。具体表现在:第一,除体育专业外的器械体操设施的平均达标率分别在18.19%~42.11%之间较低;第二,轻器械体操的装备情况总体不理想,跳绳和小垫子两项达标率较高,但最高也只仅达到48.65%,其他轻器械体操设施未被充分重视。学校之间的体操器材装备情况差距较大。轻器械体操设施装备在不同学校间的差异性更为显著。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现有体操场地的维修管理不善,致使暴露在室外的多数单杠、双杠等器械损坏严重;二是对现有的器械场地利用频度不高。

3.3 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的实际教授情况

对内蒙古部分高校基本体操及趣味性体操普修课教学情况统计结果显示,各高校的体育教师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都安排了队列队形、徒手体操的练习内容。其原因在于队列队形练习是体育教学必备的内容,而徒手体操练习则能被广泛用于准备活动;体操游戏也是广大体育教师重点选择的教学内容。所以97%以上的教师在教学中安排了广播体操的教学内容。由此说明,队列队形、徒手体操、体操游戏、广播体操在内蒙古部分高校具有很高的实用性;攀爬类及角力对抗类练习内容由于受到场地器械的限制,加上体育教师对这类练习内容不够了解,教学组织难度大,易发生伤害事故,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少选用这类练习内容。

对内蒙古部分高校轻器械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实施情况显示,除跳绳能被83.58%以上的教师用作练习内容,哑铃教学内容受到33.8%的教师的青睐外,其他各项内容的教授情况均不理想。由此可见,轻器械体操是内蒙古部分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

据调查得知:器械体操在内蒙古部分高校的教授情况不容乐观。尽管有80%的体育教师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器械体操普修课教学,但大部分教师只是教了他们所学习过的一些或个别动作。从器械体操的教授项目来看,技巧的教授率最高,其次是单杠和双杠,跳跃的教授情况最差。

3.4 影响体操普修课教学开展的因素分析

3.4.1 影响内蒙古部分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开展的不利因素

3.4.1.1 场地器械设施缺乏,利用率不高,导致增加投入受阻。体操场地设施不足对体操普修课教学的影响程度最大,它是长期以来一直呼吁而得不到解决的问题。

3.4.1.2 保护与帮助的任务重,组织难度大,致使部分教师不愿教。由于体操的项目性质决定,技术动作相对来说要复杂些,有时根据练习的需要得反复布置场地器械,时时加强安全措施等这些都对教师的组织教学和责任感提出了较高要求,部分教师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和怕麻烦的思想。

3.4.1.3 部分教师体操普修课教学能力不强,不能充分胜任体操普修课教学工作。所调查的体育学科负责人普遍认为,大部分体育教师所掌握的体操运动技能基本能满足体操普修课教学的需要,但体操普修课教学知识面较窄,教学能力不强。表面上看是教师所具备的体操知识与技能脱离了体操普修课教学实际,其实质则反映出教师的体操普修课教学能力不足。

3.4.2 内蒙古部分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开展的有利因素

3.4.2.1 学校拥有一定数量的体操场地设施,为开展体操普修课教学提供了物质保障。另外,有关体操普修课教学与场地设施关联度的研究表明:除体操棒、单杠和双杠三项教学内容达中度相关外,剩余内容与器械间相关程度不高。这说明器械、场地并不是目前制约体操普修课教学深入开展的主要原因。所以,只要教师在主观意识上重视了体操普修课教学,在目前的条件下开展好体操普修课教学是完全有可能的。

4、结论与建议

从体育教师实际教授的体操内容来看,基本体操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体操游戏受到了青睐,轻器械体操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器械体操失去了应有的地位,全民健身器械进入了体育课堂。建议各高校据此深入进行体操普修课的教学内容改革,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蒋世玉.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必修课程改革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6(2):151-153.

[2]杜兆斌,孙玉芹.山东省普通中学体操普修课教学现状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1):89-91.

普修课教学 篇3

【关键词】体育教育;足球普修课;战术教学

足球普修课是面向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在对体育教育专业非足球专修学生在掌握足球基本技能、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教学能力以及足球竞赛的组织和裁判能力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受我国传统教育体制和观念的束缚,足球普修课的改革显得还不够深入、改革领域不够全面。多年来,足球普修课教学内容是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九门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为《纲要》)的规定执行的。

1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战术教学的重要性

足球技术是由特定的动作结构所组成,并将其贯穿于整个足球活动中的一种基本运动形式。足球技术是由攻守动作和技术能力两部分所组成,技术动作是指运动员完成某一技术动作时所采用的方法,而技术能力是指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运用技术的准确、合理以及娴熟的程度。足球技术是足球运动的重要物质基础。而足球战术作为足球运动的重要部分也不能忽略,大量的研究说明,参与现代足球运动的人的个体能力(技能、体能、智能)的发展不可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而个体和个体之间的组织和改进却是无限的。对足球而言,这种组织的进化即代表着战术体系的进化。足球战术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足球教练员和相关科研人员的重视,不但从足球领域内的各个角度去审视和探索足球战术的现状与未来,而且,不少学者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军事学等学科介入对足球战术的分析和研究,使得足球战术的发展呈现一种积极的张力,在现代足球战术发展相对平缓的情况下,新的创造和突破成为希望。

在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教学内容体系中,技术和战术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两个重要部分。在足球比赛中,运动员的各种行动,不是技术行动就是战术行动,在结合球的动作上,技、战术是有机结合体现于一体的,从运动员个体来讲,这种技战术的综合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足球技术和战术是构成运动员竞技能力和使其取得优异成绩的必备条件。比赛双方始终贯穿着发挥与反发挥,制约与反制约的激烈竞争,比赛双方为了争取主动,总是一方面力图发挥自己的特点,弥补自己的弱点,另一方面又要努力去限制对方的特长,做到以己之长克敌之短,这些意图的实现都是通过战术的合理运用来达到的。一个队的整体战术,总是由若干个人的行动和小组的配合行动组合而成的。因此,就存在着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这一局部和另一个局部,前沿与纵深,锋线与卫线等配合联系。对于这些配合联系的时机以及联系的方式都是通过个人的技术和战术意识而表现出来的。它们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弥补、相互制约的,没有良好的技术作为保障就无法使既定的战术得以实施,从此意义上讲,战术贯彻的优劣依赖于技术的把握,而技术的发挥又需要相应的战术作为体现。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作用或依赖某一方面的优势,很难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足球普修课教学内容中,战术部分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战术教学和练习应该和技术部分教学同步。强调技术学习的同时绝不能忽略战术内容的练习。

2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战术教学内容安排

在足球教科书中足球战术多分为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进攻和防守战术又分别分为个人战术、局部战术与整体战术。根据《纲要》,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战术部分教学内容包括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其中进攻战术包括跑位、传切、二过一、边路进攻等,防守战术包括选位、盯人、保护等,具体内容见表1。

根据表1可以看到,《纲要》对战术部分内容的界定趋向于概念化,过于笼统,而不像对技术部分规定那样详细和具体,这给了教学实践的自由和空间,也让教学操作失去明确的指导。在教学中,很多老师备课显得有些无所适从,面对进攻和防守战术体系下的各种战术组织形式与方法不知如何抉择,而且因为战术因素中很多内容属于思维领域的领悟,而不像技术教学那样具有较好的直观性,练习和实践起来有更大的难度,所以很多需要进行高度思维化的战术内容,如跑位、选位、保护、盯人等无球战术的学习,很难在具体的实践中形象化和完整化地表现出来,以至于在教学实践中很多院校的教师忽略了这部分内容,把这部分内容作为一般内容在教学中一笔带过然而,根据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状况来看,足球战术的思维模式较具体的战术配合更为重要,这些无球战术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体现队员在比赛中的观察能力、预判能力、分析能力、反应能力、决策能力,而这些能力恰恰是表现一名球员战术能力和素养的核心要素。

有长期教学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在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战术内容教学中,局部“二过一”部分内容无疑是现存教学模式下足球战术教学的重中之重。这是因为局部“二过一”战术操作简单,参与人数少、实施空间相对狭小,易于课堂控制,同时又能反映一定的战术意识和思维,能较好地提炼出战术指导思想,便于教师向学生讲授和传达战术目的与战术原则。在实际教学中,边路、中路进攻与相对应的各种防守战术常常结合一起进行演练,包括定位球的进攻与防守战术教师也是尽量捏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节约学时,更重要的是将战术内容进行了有效统一,没有分裂片面地看待足球战术,没有机械的进行孤立的进攻与防守战术演练,这是符合足球比赛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个人战术的练习更适合攻防同时进行演练,在进行个人进攻技术或者战术练习的时候就可以添加个人防守战术的练习。因为根据教学规律,技战术的练习应该从无对抗到弱对抗再到强对抗,这种“对抗”的负荷就可以灵活地布置为相应的进攻和防守技战术演练。战术理论分析内容因为属于综述性概念性内容,又是学生认识、理解战术的理论基础,详细而清晰的理论分析能提高学生对战术内容的领悟,有助于学生把握战术原则,培养学生战术意识,在进行各种战术演练前做到“心知肚明”,所以也是重要的内容。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促进理论的发展,在进行足球战术的实践教学前应该安排适当的课时进行足球战术理论分析的讲解和授课,使学生明白足球战术的重要性,以及各种足球战术的配合方法与实施原则。这样的安排也遵循了概念认知、感官认知、运动认知的技能形成规律。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战术教学中应该进行以实际演练为主,以理论课为辅,以“二过一”局部配合为主,以个人战术训练为辅,进攻与防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结合各校的情况和学生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基础,对战术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进行足球战术教学,并将足球战术教学紧密与技术教学和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以技术练习为基础,促进学生战术意识和能力的提高,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各种直观媒体向学生描述清晰的战术路线,利用经典战术配合案例举一反三,力求学生掌握基本战术配合方法,并能领会战术要髓和精华,能独自进行战术配合的讲解和训练指导,把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的技能延伸到教学能力之中。

参考文献

〔1〕刘夫力等.足球普修课技术教材构成及其教学方

法改革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2)113-118.

〔2〕张荃.对高师体育足球普修课实施考评学分制的

探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3)349-351.

〔3〕温永忠等.足球普修课教学优化设计与实施的研

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3):93-95.

(责任编辑:李宏斌)

标枪普修课均衡教学的实验研究 篇4

在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后得出:关于双侧同修的理论研究多于实证研究, 尤其是在标枪上这方面探讨的比较少, 或几乎没有, 而均衡教学也没有提过, 所以这是本研究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总结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些疑问, 人们由于长期习惯于使用右侧肢体并形成动作定势, 使人感觉到右侧比左侧更灵活、更有力。一般的普通的体育教学方法都是被动地去适应右侧肢体活动的习惯, 使学生在练习和学习中, 也以右侧肢体为其主要的活动肢体, 从而造成了右侧肢体的活动优势。要想使其改变习惯, 重新适应左侧活动是不现实的, 也是不必要的, 但教师可以在进行训练时, 有意识地、适宜地让学生使用左手进行技能练习, 刺激右脑机能活动, 以体会左、右侧肢体对同一技术的不同感觉, 进而分化识别, 这样既加速了技能的形成, 而且又可以开发右脑潜在的运动智能, 提高运动技能。如果一组练习只用惯用手 (优势手) , 而实验组“左右开弓”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从所查阅的资料的内容上看, 涉及面较广, 但绝大部分属于单一的描述性研究。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西安体育学院随机抽查2010级体育系田径普修课的两个班的学生, 选取的40个学生之前均未接触过标枪。

2、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通过在西安体育学院图书馆及中国期刊网, 中国知网, 数据库中以“标枪教学”、“均衡”、“迁移”、“体育教学方法”、“技能教学”、“课程改革”等为关键词搜索, 并且查阅近十年来的有关内容。

(2) 调查研究法:对信息的收集和加工的过程, 既要调查, 通过运用观察, 访谈, 问卷, 测验等方法获取资料的研究。有目的, 有计划, 有系统地搜集, 了解有关研究对象状况的材料, 分析处理, 从而发现问题, 探索规律, 寻求对策的研究方法。

(3) 特尔斐法:反复向专家进行问卷调查, 但是专家之间不见面, 从而选出他们达成共识的指标一种研究方法。本实验中通过初步拟定15项影响标枪成绩的指标向专家发放问卷, 每发一份, 对专家的意见进行记录, 对专家达成共同的指标进行统计、整理、筛选, 对专家提出的几项指标再进行第二轮的筛选, 目的是把多余的指标去掉, 可行性实施比较差的去掉, 把遗漏的重要指标找回来, 把可行性高且与标枪成绩相关的指标优选出来。

(4) 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0.0和Excel2003软件对搜集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和假设检验, 对实验后两个组别的技术评定和达标成绩进行数据处理, 分析。

(5) 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是指研究人员根据研究目的, 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 主动干预或者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突出研究主要因素, 在有利条件下对其进行观察, 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在本实验中, 教师运用自己的教学方法, 干预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 对两个教学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通过观察得出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差异。

以西安体育学院体育系本科2010级7班和8班共40人为研究对象, 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为20人, 实验开始前, 针对筛选出来的相关的五项身体素质 (30米跑、肩关节柔韧性、双手正面投实心球、单手投实心球) 对两个组进行测试, 并进行相关参数检验。

三、实验部分

1、从实验前两个班的学生的身体素质无显著差异, 基本保持

在一个水平。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的相关身体素质基本相同,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这说明,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身体素质基本一样。

2、实验组和对照组练习。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差异重点体现在第二阶段, 实验组根据第一阶段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分为三组, 第1组是有枪感、悟性高、掌握动作快的学生;第2组是有枪感、但掌握动作慢, 身体协调能力差, 做动作紧张、僵硬的学生;第3组是没有枪感, 心理紧张, 不敢投枪做任何动作的学生.这种分层次教学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和个别辅导,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实践看,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可以提高投标枪的教学质量。

除了上述均衡理论独立应用于实验组之外, 其他两个理论均衡技能和智能的发展、均衡组间之间的量和强度, 均衡教学进度, 都应用于实验组和对照组中。

四、结论

针对实验组整体成绩优于对照组的情况来做一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技评成绩对比, 技术评定的结果得出实验组的成绩优于对照组的成绩实验组和对照组达标成绩对比首先从技术评定分析:实验组平均的成绩, 对照组平均成绩, 经过t检验 (p<0.05) 具有显著性差异;其次通过达标成绩得出:实验组的达标平均成绩是, 对照组的达标成绩是, 经过t检验 (p<0.05) , 具有显著性差异。

五、建议

作为高校体育教师, 应首先在整体上认识和把握标枪的投掷技术。标枪的投掷技术是由握枪、持枪、助跑和最后用力等多个技术环节组成的。因而, 任何一个技术环节出现误差都可能影响到下一个技术环节, 直至影响到最后的投掷成绩。所以, 我们在进行标枪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 必须要求学生或队员们全面地学习和掌握标枪投掷技术的各个环节, 以加深他们对投掷标枪技术的整体认识, 从而达到全面掌握投掷标枪技术的目的。

多元化教学是现代体育教学的一种趋势, 在此本人认为多元化等同于综合移植法, 其一就是把多学科的概念、原理、方法等等, 同时用于对体育教学的某一课题研究, 形成一个跨学科的综合研究过程。众所周知, 体育教学必然涉及人的心理、生理机能、素质、运动能力、运动技术等等综合因素, 还有就是教学双方的状态、教学内容等等, 在特定的情景下的教学需要考虑到, 对任何一个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都要涉及到相关的原理、方法, 他们之间存在着转移、借鉴、渗透和综合。在本实验中, 标枪教学不仅仅是教学生标枪技术, 而且还将运动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力学知识融入到标枪教学课堂中, 其二就是教学方法的移植, 将某一教学方法手段移植到其他方面, 从而扩大了原有教学方法的功能和应用功能。本实验中, 标枪技术的均衡教学可以应用到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教学中, 一方面改进了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法, 另一方面也拓宽了器械的功能。

摘要:21世纪的体育教育应该是在全脑革命阶段下确立的“全脑体育教育”。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 人的潜能开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核心是人脑潜能的开发。对高校体育教育领域来说, 通过体育运动的手段开发大学生的潜能, 尤其是开发人脑潜能, 是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研究领域。从“全脑学习”的角度重新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思考。面对课时缩短的现状, 以及标枪技术的复杂, 笔者对标枪的教学方法予以研究, 并运用迁移中的两侧迁移相关理论从实验的角度去研究, 从而得出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 即标枪教学的排列组合, 仅供参考, 笔者主要是在探析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力求探索并且论证一种教学理念, 进而可以将之理念融会贯通于其他项目中。

关键词:标枪教学,普修课,均衡教学

参考文献

[1]徐本力, 等.“全脑型体育教育模式”的理性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1.

[2]郭小林.双侧性迁移理论在高校女生毽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 2007.

[3]严蓓, 徐本力.“全脑学习”思想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6.

[4]刘江南.运动技能两侧迁移机制及迁移的不对称的国外研究学说[J].广州体育学院, 2004.

网球普修课说课稿 篇5

大家好,我今天说的内容是大学一年级《网球:正手抽球技术、反手抽球技术》,主要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等五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学习内容:(1)学习正手抽球技术;

(2)学习反手抽球技术

1、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

这几年受国际四大赛事的影响网球运动慢慢走入高校,成为大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网球正手抽球和反手抽球是学习网球的最基本的两个技术动作,它是网球所有技术动作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为网球技术教学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是更好地学习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抽球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比赛的发挥。(2)编排意图

通过网球正手抽球、反手抽球技术的学习,掌握简单的网球技术,逐步提高基本技术的动作质量和综合运用的能力,使学生都能体验到网球运动的乐趣和价值,不断的提高网球运动技术和参与比赛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速度,灵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培养勇于竞争,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等精神。

2、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快乐体育”为基本理念,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锻炼网球运动的基础技术,达到增强身心健康。(1)使85%以上的学生初步学会正手抽球动作技术,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

(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思想情操,在活动中充分表现出良好的交往与合作行为,体验成功的乐趣。

3、本课的重、难点确定:

正手抽球重点:握拍、动作的完整性、击球部位。难点:身体手臂与腰部动作不协调。挥拍的同时身体转不来,重心降不下来在挥拍的时候推送不够,动作不舒展身体保持不了平衡 反手抽球重点:握拍、空中挥拍击球动作、击球部位。

难点:转体引拍、抬拍跨步、挥拍击球的衔接。重心降不下来。

二、学情分析

1、有利因素:大学生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创造潜能,对网球这项体育运动有着较高的兴趣,在大学的学习中,部分学生已获得了一些网球的基础知识,因此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性、创造性的学习。

2、不利因素:对于初学者具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那些身体协调能力差的学生要想很快击中球有一定的难度。对球性不好的学生也有一定影响,急于求成的心态难免使某些学生上课情绪低落。尤其是部分女生由于手部力量不足,容易掉拍、翻拍导致难以控制拍面而击不到球等。

3、主要困难:对于初学者,击球点不准确,判断力差,身体协调能力不够,在学习中会精力分散,精神不集中,因此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各种有趣的教学形式与手段,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兴趣,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而又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不同需求。

4、本课的教学设想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情分析,本课设计的过程是以培养“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快乐体育”为基本理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桥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面对全体、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在技能与游戏的学习中,及时渗透思想情感的教育,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使学生在克服困难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为给体育课堂营造出一种平等、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并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学中,我采用讲解示范法、练习法、纠正法、讨论法、口头评定法、比赛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交叉使用,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技术动作的重点,并使教学的难点得以突破。

四、学法指导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给指点,给讲说,却随时准备少指点少讲说,最后做到不指点不讲说”。由此可以看出学法指导的重要性。本节课在学法指导中,采用“简明扼要的讲解,标准的示范动作”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思考、自练讨论的学习过程中应用了观察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弄清导致错误技术动作的原因,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质量。通过教学的学习评比使学生感受到“学会”和“会学”的双重效果。

五、说教学程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的原则。本课采用“尝试——观察——讨论——练习——评价——巩固”的学练流程,让学生充分领会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在体验、想象、演示、分析比较和多向交往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及扩展能力。这是我设想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前提。具体过程为:

(一)导入部分

1、课堂常规;

2、师生交流:在平和的气氛中交流对网球的认识。

3、通过交流导入,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集中精神,为新课展开打下良好基础。配乐做准备运动,营造快乐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展现自我。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阶段

1、讲解示范

通过学生观察、散点练习、思考、体会后,教师适时正确的动作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模仿练习、反复练习

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学生分组练习,反复练习,巩固和提高动作技术。教师巡回指导,纠正练习。

3、分组合作学习评比(以小组为单位抽球过网并落在指定区域)提高学生的判断移动能力、合作能力、发展团结协助精神。各小组的交流学习成果,比一比抽球效果。师生互评,教师小结。

4、通过身体素质练习,提高学生的移动能力,为今后继续从事网球运动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

整堂课采用收、放、松、紧相结合的组织方法展开。在学生的观察、模仿、自主练习后,教师及时示范、纠正指导,分组练习评比和游戏比赛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三)恢复身心阶段

这一部分是人体活动由动态恢复到静态的一个部分,安排一些放松运动,可以使学生身心疲劳得到恢复。

1、慢跑、徒手放松

通过慢跑和徒手放松练习,可以使学生的心情得到放松,身体得到恢复,充分体验体育的乐趣,在愉快的心情中下课。

2、小结:教师讲评,学生自评。

3、布置收拾器材。

4、宣布下课。

六、场地器材

普修课教学 篇6

【关键词】排球普修课教学;分层互助;教学模式

在素质教育的教学氛围中,分层互助教学模式得到广泛的运用与发展。分层互助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的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与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层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一、分层互助教学模式及相关理论

分层互助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大纲、 目标、 要求和任务,教师在一个班级内,针对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身体素质、技术能力等,对学生进行分层,并按照各层学生的自身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训练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分层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给与指导,使各层次之间形成以互助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

分层互助教学模式是以分层次教学与分层互助学习这两个单一教学模式为基础,并结合现代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与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综合发展形成的。分层教学理论表明,学生之间不仅存在个性,也存在着共性。依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把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将同一水平的学生归为一类,这就有利于针对这一层次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论。分层互助合作学习,是在学生分组的基础之上进行强弱搭配,因此要求学生差异性的存在。如此一来,搭配的学生之间就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在互助学习的氛围下共同进步。

二、分层互助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与指导目标

分层互助教学模式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指:“根据体育教学中的综合因素,学生间不同层次进行交流的社会性与学生间不同层次互帮互助来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好与积极性,同时完成对学生的社会性培养。 ”分层互助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突出于同一层次与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层次之间的竞争力;二是,把同一层次的学生放在同样的学习条件下公平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与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三是,促使学生在不同层次之间互帮互助、公平合理竞争,进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与社会的适应能力。

分层互助教学模式的主要指导目标是指:“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互助合作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育院校的教师在排球普修课中可以采用分层互助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分为基本层次与较高层次。对于基本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排球理论知识,比较熟练的掌握排球的基本技能、基本战术、基本的布局,使用较基本的教学方法;而对于较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在学生熟练掌握基础技能的知识上对学生进行技术与技巧的训练,使学生在熟练掌握排球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的基础上,开阔学生对于排球知识的视野,让学生进一步深刻认识排球。

三、分层互助教学模式在排球普修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分层互助教学模式应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排球普修课中

现代化教育提倡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在进行排球普修课教学时,教师应该把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一个班级体里面,学生的整体排球素质是多层次的,假如依然按照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排球教学,是可以提升全班学生的排球素养,但是每个学生的层次不同,这样做就满足不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对于学生全方面的提升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把分层互助教学模式运用到排球普修课当中,根据学生对排球掌握的熟练程度,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教学。对于排球知识技能不熟练的同学对他们加强基础技术的训练,使他们在小组互动中学习排球知识;而对于排球知识掌握熟练的同学,教师应该加强排球技能的难度,使优秀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提倡优生帮差生的行为,使学生之间形成强弱搭配的黄金搭档的学习模式, 既能使较弱的同学可以得到优秀同学一对一的教学, 对排球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有很好的效果,而优秀的同学在“小老师”的教学模式下,通过对较弱同学的指导, 又能使自身的排球技能得到进一步的熟练,并且锻炼了自身的社会交际能力,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

(二) 分层互助教学模式应坚持动态化的原则在排球普修课中

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任何事物都是处于动态变化当中。分层互助教学模式不是固定的,而应该是变化发展的。教师在进行排球普修课时对学生进行分层不应该是一层不变的,而应该是变化发展的。为了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在竞争奋进的环境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经常变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组成人员,这样以来,不仅仅调动了学生同一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学生间的竞争意识,推动同一层次学生的成长进步。从另一方面来看,还增加了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符合现代化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培养的要求。

四、结语

随着现代化教育中素质教育的改革,分层互助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得到普遍性的应用。教师在进行排球普修课的教育时,运用分层互助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要结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坚持分层互助模式的动态化,并把传统教育与分层互助模式相结合,形成改革创新型的良好教学模式。进而全面的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庆兰.高校排球选修课技术教学中的“曾组结合”教学模式研究[J].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7(6):86

[2]刘大明.合作探究教学法在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垫球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11

对高校篮球普修课技术教学探讨 篇7

理论的陈旧落后是我国大部分运动项目普遍存在的问题, 为此, 近年国家体育总局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不约而同地提出, 要加强科学研究, 重新认识运动项目的训练和比赛规律, 进行教学与训练工作的改革。这一命题实质就是要重构各运动项目的新理论体系, 使我国的各级运动项目教学训练工作能够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 由此提高教学训练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篮球运动主要理论的框架分为技术和战术两大部分, 其中战术理论在近20年有了一定的发展, 增加了许多先进的战术方法。而技术理论则变化不大, 探索篮球技术分类理论, 对保持了几十年不变的技术分类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 重构符合现代篮球发展趋势的新技术体系, 是篮球学科技术理论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突破口, 也是竞技运动项目教材化所要解决的问题, 这正是本节研究的立意所在。

一、现行高校篮球教学的现状分析

现代篮球运动作为世界性的普及文化, 正朝着高速度、高空优势、高超技巧和争夺激烈的方向发展。一方面竞技篮球的水平提高很快, 另一方面大众篮球广泛普及。篮球的运动文化特征决定了社会存在的多元性和发展性, 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 人们对篮球运动规律的认识可能有所不同, 而且这种认识受时代的制约往往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自我表述的理论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和调整。

把篮球运动技术简单地分为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 恰好把本该使进攻和防守结合在一起的对抗剥离在外, 这就丢失了篮球运动的基本“神韵”, 使进攻和防守成为孤立的动作体系, 其结果是既无法体现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 也不符合技术分类的逻辑要求。就篮球运动的内在关系而言, 技术要素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非线性的, 攻守矛盾对立统一恰好表明这种关系的非线性性质。一个对抗结果可能由不同的原因引起, 一个攻防行为也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 这是由篮球运动的技术开放性和对抗规律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对于这样的运动技术只能采用系统整体化的手段进行描述。

二、对篮球运动技能教学展望

为了使篮球技术分类能够突出篮球运动项目的特殊规律, 按项目自身的规律组织教学训练, 就必须研究运动项目的特点, 从而为科学的技术分类找到准确的逻辑起点。

1. 增强身体直接接触的对抗性适应项目

依据运动项群分类的理论, 篮球属于身体直接接触的对抗性项目;依据运动技能学习的理论, 篮球技能属于非周期性的开放性运动技能。与篮球相比, 田径和体操技能的学习则属于程序性的适应, 它们是按固定的运作程序来进行练习, 这与篮球技术的学习有明显的不同。分析和了解各运动项目的特性及技能习得规律的异同, 对于合理构建篮球运动技术分类新体系具有指导意义。

2. 开放性技能的技术效能和价值表现特点

篮球技术动作的效能和价值不表现为过程外在的规范和优美, 而是看动作的实际效果, 动作的优美与成功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人们在教学训练中普遍幻想的那种“做的对了就会成功”的线性因果关系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这也许正是我们屡屡发生认识偏差的原因之所在。由于篮球运动技能习得规律的特殊性, 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时必须结合篮球运动自身特点, 采用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整体化技术分类方法, 按照整体化和前述新技术理性的思想构建教学体系, 并在此基础上编写新的教材, 设计符合篮球运动技能习得规律的教学模式, 这样篮球技术的教学训练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结语

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以“学会打球”和培养运动兴趣为基本价值取向, 把“健康第一, 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融入技术教学之中, 使篮球技术教学保留了进化过程中积淀下来的趣味化要素, 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运动技能与运动快乐的有机结合。

1. 克服了传统分类将进攻和防守割裂, 使技术分解成纯固定动作的弊端, 使所有技术都带有攻防关系和实战对抗的背景, 较好地体现了篮球运动直接接触对抗的基本规律。构建了以手脚运动为基础;以控制球和支配球为主要争夺手段;以一对一为基本攻守对抗形式;以投篮得分为最终目的的篮球运动技术体系, 反映了新的现代篮球运动观。

2. 准确地反映了篮球运动在适应中学, 在对抗中练的篮球运动技能习得规律, 贴近了篮球运动教学与训练实践。依据此分类组织编写新的篮球教材, 初学者接触的不再是单纯的固定动作, 而是有攻守背景的技术范型, 在掌握了范型之后, 就可以在练习或比赛中发挥和创造出多种变化的形式。在学科和教材的结构框架上, 该分类与原有教材的分类方法相互衔接, 互为补充, 形成了篮球运动项目的多元分类方法体系。

摘要:篮球运动是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受高校学生的喜爱, 它在我国各高等院校广泛普及, 有着广泛的学校基础。因此, 篮球学科的改革和理论建设, 对于提高我国篮球运动水平和高校的体育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篮球教学面临的困境和原因, 提出以新技术理性为指导, 科学构建篮球运动技术分类新体系, 以适应社会体育需求多元化的新形势。

关键词:篮球教学,篮球技术,体育理论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普修课教学中形体训练方法研究 篇8

1.1、把杆训练

塑造姿态美所运用的主要手段就是把杆练习, 它对于平衡能力的提高;躯干以及下肢协调性、柔韧性、协调性的发展;控制身体重心能力的提高;塑造腿部姿态;对身体姿态进行规范等方面非常有效。姿态美的前提和基础就是站立姿势, 学生想要身体的平衡得以维持, 进行把杆训练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身体的曲线美, 主要是通过对腰腹部的动作进行运用和控制来得以体现。

1.2、地面训练

地面训练主要是指在地面运用卧、坐或躺等方式练习, 这是一套对全身肌肉进行训练比较有效的方法。地面练习主要是系统的对全身肌肉等张力进行训练, 从而使肌肉的线条更加修长。在训练的初期就应该开始运用地面训练, 动作应该以简单到复杂、单一到组合的方式进行开展, 并且要求动作姿态要符合相关的规定。

1.3、手位训练

手位训练的内容主要是运用芭蕾手位中的七个手位, 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的上肢协调性得到提高, 并且可以更好的对手臂柔美性进行控制。在手位训练的过程中, 肘关节最容易出现问题, 比如一位时肘关节比较容易贴身; 二位时肘关节比较容易出现下沉的情况;三位时肘关节易产生前冲;七位时肘关节易产生下垂。与此同时, 在训练时还要注意压肩、不要耸肩, 这样就会使脖颈显得更修长。

1.4、脚位训练

芭蕾中主要是有五种基本的脚位, 这是学生学习中最早接触的动作。脚位是否正确对身体技术以及姿态的准确性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外开不简单, 但是也并非特别的难, 只要肯花时间刻苦锻炼, 并且一直坚持, 一定可以成功。有些学生的自然开度非常好, 所以可以非常容易的将一些动作完成, 但是有的学生开度就较差, 但是不能放弃, 只要多加练习, 一定可以达到相应的要求。

1.5、徒手体操练习

徒手体操是一组成套的动作, 由身体部位的单个动作组成。在对其进行编排时, 应该主要以形体训练中比较基础的动作组成, 要求其动作规范并且对动作要领进行掌握和学习, 通过徒手体操练习可以将运动员姿态准确性提高, 将徒手体操运动作为一项比较基本的姿态训练手段是非常重要的。在对其进行训练时, 应该把成套的动作进行分组, 然后训练, 从而使运动员能够更加熟练的对每个动作进行掌握, 然后再将其进行连贯, 对成套的动作进行练习。

1.6、力量练习

形体训练运动的主要的特点就是美、力、健, 针对形体训练运动的三个特点, 应对腹背肌肉以及上下肌肉的力量进行强调, 只有这样才能使动作的强度以及速度得到保障, 从而使难度动作的保持以及完成更加符合要求。只有使下肢具有弹性以及力量, 才能使动作更具有健美性。只有在训练的过程中, 对力量多加训练, 才能使姿态更加优美, 训练可以通过仰卧起坐、俯卧撑以及举哑铃等进行。

1.7、组合练习

身体动作组包括跳、平衡、转体、波浪与柔韧等4类动作, 是构成形体训练身体难度动作的主要元素。身体动作组训练是后期的形体训练, 主要是为学习掌握健美操难度动作做准备的。通过身体动作组训练, 学生懂得在全身各部分协调配合中完成高难度动作, 在紧张与松弛相交替的韵律中展示出身体各部位的正确姿态, 表现出动作的最大幅度、支撑的稳定性和移动的轻巧性。

2、形体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2.1、音乐的配合

为提高形体训练的质量与效果, 还要求根据形体训练的主要内容与方式, 选择可以与训练内容相搭配的音乐。音乐的选择上需要注重柔和感、舒缓感、优美感、以及节奏感。音乐风格需要具有一定的震撼力, 通过一张一弛的交替性训练, 使学生能够充分体现形体动作不同的风格特点以及不同的表现力, 在掌握形体动作要领的同时, 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使学生在完成动作过程中的形体姿态更加的细腻与深入, 更富艺术情感与韵味。

2.2、不同形体学生采取不同措施

根据学生形体的不同, 采取不同的训练措施, 例如, 对于相对比较肥胖的女生而言, 考虑到学生氧供应方面的特点, 要求合理控制训练的强度, 高强度状态下的学生心率应当控制在160.0次/min范围之内。且锻炼时间应当有一定的延长, 大多需要在60.0min以上, 以达到消耗热量, 塑造理想形体的目的。而对于相对瘦弱的学生而言, 考虑到学生在消化吸收方面的能力存在不足, 故而需要在形体训练的过程当中在, 注重对能量的控制。建议选择哑铃与形体训练相互结合的模式, 单次锻炼时间宜控制在0.5h以上, 间隔1天锻炼1次。

3、结语

形体训练是将艺术与体育进行结合的一个项目。在对其进行教学时, 一定要对形体训练多加注意。在练习时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 以准确和规范作为基本的要求, 在练习中对形体训练与动作进行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使动作更加的自然, 从而产生美感, 才能使形体训练课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摘要:形体训练深受广大学生与老师喜爱。因为现阶段社会在不断发展, 并且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 教学手段、形式以及目标也在不断进行改革, 所以在对发展趋势进行掌握的同时, 也应该对教学优势进行充分发挥。本文首先介绍了形体训练的主要内容, 然后对形体训练的主要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普修课,形体训练,方法研究

参考文献

[1]倪园园, 李惠娟.健美操普修课教学中形体训练方法探析[J].新西部 (理论版) , 2012, (13) .

[2]陈华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 2013, (02) .

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教学改革研究 篇9

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沈阳师范大学2013级、2012级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

2 研究方法

2 . 1 文献资料法

广泛阅读体操教学方面的书籍,查阅中国知网上关于体育院校体操教学改革的论文,总结当前体操教学的研究现状,为本文提供理论帮助。

2 . 2 专家访谈法

走访辽宁省体育院校体操教学的专家学者,就体操教学的改革进行讨论。

2 . 3 问卷调查法

对沈阳师范大学2013级、2012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共80人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8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97.5%。

2 . 4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运用SPSS软件、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分析,为论文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

3 结果与分析

3 . 1 学生体操学习兴趣调查分析

从表1对学生体操学习兴趣的调查结果来看,当前学生体操学习兴趣较低,仅有10.3%的学生特别喜欢体操学习,有15.4%的学生喜欢体操学习,有38.5%的学生不喜欢体操学习,有高达50%的学生特别不喜欢体操学习。分析这组数据,体操教学是专业普修课,学生必须要上的专业基础课,不管学生喜欢与否都要进行体操学习。由于体操教学内容复杂、对学生的技术能力与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学生要学习单杠、双杠、自由体操等教学内容,由于学生大部分都是刚刚接触体操学习,学生对这些难度较高的项目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时间久了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失去体操学习的兴趣。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上体操学习,需要引起体操教师的高度重视。

3 . 2 体操教学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为了体操教学进行深入的改革,对学生进行了影响体操教学因素的调查,从表2的调查结果来看,影响体操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71.8%的学生认为体操教学内容单调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有57.7%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有61.5%的学生认为缺乏体操的学习兴趣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有67.9%的学生认为体操考试评定标准不合理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分析这组数据,由于体操教学仍旧是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偏重对学生运动技术的培养,教学内容大多是以单、双杠、自由体操为主,内容缺乏趣味性,学生对体操教学不感兴趣。教学中教师大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一些现代的教学手段并没有引入到体操教学中来,学生只能抽象的理解技术动作,不利于学生对体操动作的掌握,考试评定标准的制定也不合理,没有将学生的教学能力,学生在体操教学中对动作练习保护方法进行考评,考试标准缺乏全面性,以上这些因素都被学生认为是体操教学中的影响因素。体操教学改革必须要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解决,推动体操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3 . 3 体操教学指导思想创新

体操教学改革首先要进行教学指导思想的创新,重新确定体操教学的教学目标。体操教学的课程目标要符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专业的发展需要,使学生的培养更倾向于社会价值的取向。随着教学的发展,对体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体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因此,体操教学中在传授学生体操基本技术能力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仅掌握较强的运动技能,而且还使学生具有体操教学的能力与组织活动的能力。在教学中还要牢牢树立“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指导思想,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 4 整合体操教学内容

当前体操教学以竞技教学为主体,内容的选择多以竞技体操为主,与基础教学中的体操教学实际相脱节,一部分教学内容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教学内容过偏、过难,不能充分体现出体操教学的教育性与实用性,不能满足学生体育的发展需要。因此,必须要对体操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逐渐淡化体育教学的竞技性倾向,注重体操教学的趣味性与健身性,使体操教学与实际的基础教育相适应,以满足学生、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需求。

3 . 5 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院校体操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多年来教学一直是讲解、示范、练习、纠错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下,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掌握体操的知识,并没有真正去探索、体会体操技术动作,不利于动作掌握的系统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采用启发式、任务式教学,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将原本抽象的技术动作,详细的演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快速的掌握技术动作,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体操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充分的投入到体操学习中去。

3 . 6 改变体操成绩的评定标准

体操教学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考试评定上也要区别于其他项目,长期以来,教师都是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对学生的评定结果过于量化,忽视学生的定性评价。在成绩的评定上,需要更全面的进行评价,将学生的教学能力、课堂表现、学习态度与身体素质差异都列入到考试评定标准上来。使考试的标准更加科学、合理,真实有效的反映出学生的体操学习情况。

4 结论与建议

4. 1 结论

(1)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学生对体操学习不感兴趣,学生在体操课学习中缺乏积极性。

(2)影响体操教学的因素比较复杂,其中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法落后、学习兴趣低、考试评定不合理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4. 2 建议

(1)加强对体操教学指导思想的更新,树立全新的教学指导思想,使体操教学更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

(2)重新整合体操的教学内容,将一些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内容删除,引入一些有教育意义、趣味性较高的内容进行教学。

(3)加强教师体操教学方法的创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提高学生的体操学习热情。

(4)完善体操的教学评定模式,使体操的考核标准更加趋于科学合理,真正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情况。

摘要:体操课教学是体育院校教学的重要课程,为学生日常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直是体育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沈阳师范大学2013级、2012级体育教育系体操教学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就当前体育院校体操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希望为体育院校体操教学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计算机辅助体操普修课教学研究 篇10

关键词:体育教育,计算机技术,体操,教学

体操动作具有动作多样性、非常规性、复杂性、艺术性和规范性的特点,教学难度大、要求高。而体操普修课程教学时数不断地削减,1981年第一次修订的体操普修教学大纲中,体操普修课学时达到342学时,1997年调整为128学时,目前为90学时,有的甚至压缩到70学时,这给体操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在入学前对体操的认识比较浅,体操运动的基础差。再加上体操课程编班人数在30人左右,且只有一个任课教师上课。在这种情况下,体操教师既要保护和帮助学生,又要监督学生学习的过程,很难保证教学效率及质量。与传统教学相比,计算机技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具有很多的优势。在体操普修课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使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展,有利于体操普修课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1 计算机辅助体操普修课教学的优势

1.1 有利于教师更新教学观念

计算机技术引入体操普修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掌握这些新技术、新理论,更要求树立新的人才观、教学观和学校观。新的人才观强调,教学既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又要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新的教学观念否定了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教师是教学主体的传统教学观念,认为学生是主、客体的统一,既是教学对象,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计算机技术在体操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增强师生互动,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造条件。计算机、远程教育技术的发展,使现代学校不受时空限制,形成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一体化的学校观。

1.2 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提升学习效果

计算机技术以生动活泼、新颖多样的手段,弥补了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体育教学的缺陷,能创设比较好的情境和情绪体验。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计算机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画面、声音展示出来,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另外,计算机技术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的参与机会,学生可以相对独立地利用计算机技术查询与学习相关的资料,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发现、探究知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计算机技术引入体操专业教学,有利于转变教学观念,确实“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上”。

1.3 有利于优化技术动作教学过程

许多体操动作不仅技术结构复杂,且需在一瞬间完成一连串复杂的技术动作。教师的示范动作受学生对动作要领的领会程度、年龄、身体状况、心理因素和其他条件的限制,动作技术的准确性受到影响。应用计算机技术中慢放、停镜、重放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动作的技术细节。结合教师动作要领的讲解,帮助学生抓住动作的主要和关键部分,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此外,教师可以将正确动作和常见的错误动作制成课件,上课时播放课件并让学生边练边看边想,进行自我比较,有助于减少常见错误动作的发生。还可以运用高速摄像技术拍摄学生完成的动作,结合多媒体技术对他完成动作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明白自己完成的动作错在什么地方,这有助于加快错误动作的纠正,促进正确的技术动作的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丰富想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1.4 有助于教师工作量的减轻

体操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动作的示范,还要做好保护和帮助,要消耗大量的智力和体力。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不仅是教学方法方式的改革,还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第一,计算机具有存储、可重复、调用和编辑功能,教师制作的课件和教案可以保存起来,且可以随时提取和进行修改。与纸质的教案相比,教师在课件或教案中注入新的内容时,不必重复抄写不需要更新的内容,在需要更新的地方进行更新就可以了,可以节省很多时间。第二,通过利用多媒体库中技术动作的播放,可以减少教师示范的次数,节省教师的体力,把更多的精力用于保护帮助学生和调控教学过程。第三,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的共享资源,使用“拿来主义”,选择适合于课堂教学的课件、图片和技术图解等,将现成的资料应用于课堂教学。这样,教师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减少了重复劳动。

2 计算机辅助体操普修课教学的不足

2.1 计算机发展速度太快、硬件昂贵且应用受限制

众所周知,计算机发展的速度太快了,即使是计算机专业研究人员也很难跟上其发展的速度,更不要说体操教师。计算机辅助体操普修课教学需要专门的硬件设备,这些硬件昂贵,且计算机系统之间缺乏通用性,所以购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硬件设备需要的资金量大。另外计算机不像教科书携带方便且不需要任何电源,大多数情况下可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使用,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受到一些限制。另外,计算机在呈现图片和技术动作时的视角较小,不利于学生观察。

2.2 计算机不能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计算机辅助教学虽然能提供多媒体的信息,起到教师的作用,但计算机本身只是一个先进的机械,它不具备人所拥有的丰富情感,不能及时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不能像教师那样举手投足、风度风采、人格魅力都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计算机本身还不具备从学生的体态、表情、语言和声调等等方面洞察学生心理活动的作用。如果教学中过多的使用计算机,会淡化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合作意识,使课堂教学失去互动性。

2.3 计算机不能够完成保护与帮助

体操教学中广泛的采用保护与帮助来克服心理障碍、降低学习的难度和保证学生的安全,以此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体操教学对保护帮助的要求较高,教师需要具备正确站位、灵活移动、时机选择、助力大小、部位选择等能力,特别是要具备准确判断脱保时机和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出现危险的能力。只有经验丰富的教师才具备这些能力。而计算机不具备保护与帮助的能力。

2.4 计算机不能够处理突发事件

体操教学中学生处于一个动态的环境中,很容易出现突发状况。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很大一部分同学在中小学时期都没有接触过竞技体操,体操的运动感觉匮乏。因此,在体操教学中经常出现很多突发事件。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且需要及时处理,这需要教师具备很强的观察能力、临场应变的能力和丰富的经验。而计算机不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能处理突发事件是计算机应用过程中不能忽视的问题。

3 运用计算机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3.1 完善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避免“技术崇拜”和技术“从属论”

教育技术在体操普修教学中的运用深度和广度,关键在于人们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程度。当前广大师生都认识到了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意义,力图掌握计算机技术如计算机、网络等相关知识。但在一些人心里还存在“技术崇拜”和“技术从属论”的错误观念。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计算机技术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计算机技术应该为体操教学的目标服务。因此,必须改变“唯技术观”,根据体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选择计算机技术,才能发挥出其价值。其次,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传统教学形式乃至教育理论产生冲击,使教学形式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等等。因此,必须避免“技术崇拜”和“技术从属论”的片面观念。

3.2 软、硬件建设并重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体操动作技术教学的时间不长,硬件设施相对落后,很多学校的体操馆都没有技术设备。我们希望能够加大体操教学中计算机技术的投入力度,改善硬件设施,促进计算机技术在体操教学中的普及与推广。同时,加强软件建设的力度,如各种课件的研制、开发、利用,网页的制作,网上教学资源的维护与更新等。另外,要强化师资的计算机技术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技术素质,培养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解决好硬件条件、搞好体育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和体操教学软件的开发是计算机技术在体操普修教学中普及和应用的保障。

3.3 整合计算机技术与传统教学的优势

计算机技术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体操教学活动不是简单传输信息的机械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对话和情感交流,特别是教师对学生的保护与帮助,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计算机技术无法取代的。因此,在体操普修教学中,计算机技术还不能取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体操教学仍会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辅以各种计算机技术手段。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和传统教学的优势,取长补短,将他们有机结合起来,优化教学过程,从而形成一个高效的体操教学系统,提高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3.4 强化教育技术与教学设计之间的适应性

提高体操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是教师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如果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就能够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计算机技术只是教学过程中的辅助工具,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把复杂的、难以表达和难以示范的动作细节、重点和难点展现出来。如果忽略了教育技术的灵魂在于强化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一味盲目追求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那就本末倒置了。因此现代技术的应用必须与体育教学设计相适应,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总之,计算机技术在体操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既不能简单地看成是一种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问题,也不能过分的夸大计算机技术的作用和功能。只有我们充分认识计算机技术的优势与不足,转变观念,把计算机技术与传统教育技术相结合,使其与教学设计相适应,计算机技术才能够满足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要求,在体操教学中得到普及,帮助提高体操普修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柳克奇.体操教学与训练方法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125-126.

[2]高留红,张予南,谢建中.对体操的再认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5):117-121.

[3]陈斌.从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分析被“冷落”的中小学体操[J].教学与管理,2009(2):28-30.

[4]林萍,杨文运,刘慧.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体育中应用现状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3):60-62.

上一篇:小学生午餐文化下一篇:运行继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