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农业科学院

2024-08-09

白城市农业科学院(精选九篇)

白城市农业科学院 篇1

关键词:科学施肥,农业生态文明,土壤,水,大气,江苏盐城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农业生态文明就是使农业生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生态系统的最优化和良性运行, 实现农业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基础内容, 尤其在江苏, 人口稠密、农业资源相对稀缺, 建设农业生态文明显得特别重要。

科学施肥作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其能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改善农产品的品质, 改良与培肥土壤,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生态文明的建成。反之, 化肥的过量和不合理施用, 致使氮、磷、钾的流失风险加大, 水体富营养化, 能源浪费, 污染生态环境, 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阻碍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为此, 研究施肥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找到不合理施肥对土壤、水、大气产生影响的痕迹, 为辅助政府决策和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提供数据支撑, 为建立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盐城提供技术支持。

1 肥料在盐城市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1.1 盐城农业发展离不开化肥

世界各国尤其是人多地少, 耕地资源不足的国家, 其农业大都以化肥为肥料主体, 通过增施化肥来达到粮食增产的目的。盐城市粮食增产中化肥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盐城市每1 kg化肥养分可增产粮食6 kg, 化肥施用总量从1982年的18.17万t增长到2013年的59.29万t[1], 人多地少的市情决定了盐城市化肥消费量还将进一步增加。

1.2 建立美丽盐城离不开化肥

资源与环境是建立美丽盐城的基础, 物质生活丰富, 人民生活小康, 生态环境良好是基本要求。这些都离不开肥料, 它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资料, 是农作物生长的“粮食”。在农业生产体系中, 土壤肥料发挥着纽带作用, 关乎盐城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 要合理利用土壤肥料, 使农业达到可持续发展, 建立农业生态文明, 进而建成美丽新盐城。

1.3 科学施肥能促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

科学施肥可以改良和培肥土壤, 提高土壤肥力, 从而提高农作物抗倒伏、抗病害等能力, 使农作物根茎更粗壮。肥料资源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但是耕地数量刚性减少, 因此, 只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才能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 只有科学施肥, 才能保证生产得到更好的发展, 促使农业生态文明建成。

2 盐城市施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肥料施用与土壤生态环境

2.1.1 土壤酸化和板结。

土壤酸度受化肥影响较大, 甚至会导致土壤酸化[2]。硫酸钾在石灰性土壤中会生成硫酸钙, 因此长期大量施用硫酸钾, 土壤中的钙会逐渐减少, 土壤板结[3]。省市耕地质量监测点监测结果表明, 2013年盐城市土壤p H值平均7.67, 与第2次土壤普查的7.93相比, 下降了0.26;耕层土壤容重平均值为1.29 g/cm3, 比第2次土壤普查时增加0.03 g/cm3。

2.1.2 肥料中含有对土壤有害的物质。

肥料不可避免的含有一些有害物质, 国标虽对含有的部分有害物质含量做相应的规定, 但长期施用, 土壤有害物质必然会富集。长期施用化肥导致的土壤重金属累积及其对粮食品质和土壤污染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4,5]。虽然监测数据表明, 盐城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但是与2006年相比, 土壤环境质量指标铜、铅、镉、铬、砷、汞分别提高了26.07%、22.20%、-0.93%、19.23%、3.00%、32.43%。此外, 市场上假肥料屡见不鲜, 部分含有过量有害物质。盐城市在委托检测磷肥样品中曾测试到含有过量三氯乙醛的肥料样品。幸亏发现及时, 如施用轻则减产, 重则绝收, 甚至对下茬产生危害[6]。问题化肥导致的事件在山东、河南、河北、辽宁等地曾多次发生, 受害品种包括小麦、花生、玉米等10多种农作物[3]。

2.1.3 土壤次生盐渍化。

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7]。调研数据显示, 盐城市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主要表现在化肥总施用量过大以及氮、磷、钾比例失调, 其中氮肥施用量占绝对优势, 氮肥又以酰胺态氮、铵态氮为主。与大田作物相比, 在设施栽培中土壤盐渍化现象尤为明显。温室大棚内土壤水分蒸发快, 大量施用化肥, 容易使保护地硝酸离子大量剩余与迅速累积, 加速了土壤盐积和次生盐渍化。监测数据表明, 盐城市非保护地栽培土壤含盐量为0.03‰~1.32‰, 平均值为0.30‰;保护地栽培年限1~2年的大棚土壤含盐量为0.94‰~2.06‰, 平均值为1.21‰;3~5年的大棚土壤含盐量为1.56‰~4.72‰, 平均值为2.46‰, 6~9年的大棚土壤含盐量为2.32‰~6.07‰, 平均值为3.87‰, 10年以上的大棚土壤含盐量为2.18‰~8.98‰, 平均值为3.71‰, 随着大棚使用年限延长, 土壤含盐量呈现逐年积累趋势。

2.2 化肥施用与水环境

2.2.1 水体富营养化。

美国环保部门研究指出, 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导致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 其占比分别为29.1%~67.5%、25.0%~45.9%, 从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8]。以盐城市区饮用水源 (蟒蛇河) 为例, 蟒蛇河中叶绿素a 2.30 mg/L, 总磷0.11 mg/L, 总氮1.97 mg/L, 透明度0.11 mg/L, 高锰酸盐指数5.1 mg/L, 综合评定其营养指标42.1, 属中营养状态[9]。蟒蛇河上游几乎没有厂房, 主要污染源头为龙岗镇排放的大量生活污水以及河沿岸农田肥料流失[9]。

2.2.2 污染地下水。

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即为化肥的长期大量施用[3]。氮肥进入土壤后, 经硝化作用产生硝酸根, 除了被作物吸收利用外, 其余的硝酸根不能被负电的土壤胶体吸附, 因而随降雨下渗而污染地下水[10]。施用氮肥不仅增加了土壤表层硝酸盐含量, 同时也容易造成大量的硝酸盐被淋洗到深层土壤, 形成对地下水的潜在威胁[11]。盐城市44个监测井的地下水良好的仅占23.5%, 主要污染因子为亚硝酸盐氮、氨氮、铁等。与2001年相比, 地下水质下降2个级别, 农田施用氮肥对地下水的污染很普遍。

2.2.3 影响作物品质及食物链。

施用氮明显增加土体各土层中的硝态氮含量, 增加植物体内硝态氮含量, 当累积达到一定的程度后会使其产品品质明显降低。硝酸盐有2种形态的化合物, 分别是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它们对植物基本无害, 但对动物和人的机体有较大的毒性, 特别是亚硝酸盐, 其毒性要比硝酸盐高10倍[12]。人体摄入的硝酸盐有81.2%是来自蔬菜, 而施入土壤中的各种氮肥又是蔬菜累积硝态氮的主要来源。周浩[13]从盐城市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地采集了42个品种265份蔬菜样品。检测样品中硝酸盐污染严重的占23.0%, 高度污染的占19.6%, 中度污染的占11.7%, 轻度污染的占45.7%。硝酸盐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根菜类>嫩茎叶花菜类>薯芋类>鲜豆类>葱蒜类>茄果类>水生蔬菜类;而亚硝酸盐含量均相对较低[13]。

2.3 化肥施用与大气环境

化肥特别是氮肥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大, 其作用机理是氨挥发导致大气中氮含量增加[3]。硝化及反硝化释放N2O到大气中造成温室效应, 氮肥的施用对其他温室气体CH4及CO2的释放也有影响。盐城市的调研结果显示, 采集的125个样品, 农村大气环境全部满足2级标准要求。得到的结论与相关研究报道不一致, 可能与研究对象不同有关。但不能否认施肥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 仍应重视。

3 科学施肥促进盐城市农业生态文明建立的对策

3.1 规范肥料市场秩序

确保肥料没有问题是科学施肥的前提。假冒伪劣肥料不但对农作物的生长没有任何益处, 反而会破坏土壤结构, 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肥料是假的, 再好的施肥技术都没有用。因此, 国家应加强对化肥产销的宏观调控, 依法规范肥料生产、销售、使用、管理行为, 严格肥料市场准入和生产经营管理。此外, 根据盐城市土壤现状, 贯彻“控制氮肥、减少磷肥、补充钾肥, 增施有机肥”的方针政策, 合理利用市场调控, 提高有机肥的补贴力度, 减少氮肥和磷肥行业补贴的力度。

3.2 积极开发应用各类有机肥资源

制定相关政策, 鼓励农民施用有机肥, 积极推广有机肥积制技术, 提高有机肥的质量和使用比例, 将各项有机肥生产与使用的政策更加具体化。如:推广秸秆腐熟还田、提高人畜粪便利用率、发展经济绿肥如粮肥、菜肥、饲肥兼用、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 以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3.3 继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根据土壤性状、肥力状况及不同作物的需肥特性, 对大量元素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有机肥和无机肥进行适量配比平衡施用即为测土配方施肥, 其是一种科学施肥方法, 不仅可提高养分利用率, 还可促进农业高产、优质和高效。测土配方施肥应以粮、棉、油为重点, 全面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的技术指导体系和产销供应体系, 提高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科学施肥的技术水平, 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促进盐城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3.4 积极推广应用具有环境友好特性的新型肥料

复合化、高浓度、专用化是当前肥料的发展方向。当前, 盐城市应积极推广应用具有环境友好特性的新型肥料, 如缓效肥、高浓度专用复合肥、控效肥, 有利于提高化肥利用率的各种无害添加剂, 药肥、除草肥等多功能肥料, 以及与土壤施肥配套的叶面肥、滴灌肥等。

3.5 建立行之有效的平衡施肥推广运行体系

白城市农业科技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篇2

摘要:近年来,在白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业科技工作重点放在以科技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来,白城市农业在科技普及、推广、示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起到了支撑和带动作用。

关键词:白城市;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2.020

1白城市农业科技基础现状

目前,全市设立农业科研院所5个,即白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学研究院、畜牧科学研究院、农牧机械化研究院和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65人。过去5年间,市委、市政府共表彰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20人,有162项科技成果分别获国家、省和市级科技进步奖。培养了一批拔尖人才,在全市农业科技队伍中,有俄罗斯国家农业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人,国家燕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兼国家农业部公益型行业科研燕麦专项首席专家、国家948燕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1人,全国向日葵研究学组组长、国家向日葵产业技术体系研究室主任兼岗位科专家1人,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人,国家高粱产业技术体系白城综合实验站站长1人,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白城综合试验站站长1人,吉林省高级专家4人,吉林省突出贡献专家16人,吉林省学科带头人4人,吉林省创新拔尖人才6人。这些拔尖人才分布在农业、林业、畜牧和农业机械化科研各领域,为我市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全市设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78个,其中市级1个,县级7个,乡(镇)级70个,从业人数830人。设有农机推广机构6个,从业人员121人。到2014年末,全市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率达到45%,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农业科技贡献率分别达到了46%。

2白城市农业科技发展概况

2.1积极实施重大农业科技专项

“十二五”以来,全市共实施各级农业科技发展与成果转化项目481项,投入研发资金2.5亿元。分别实施了“大安百万只狐貉养殖”、“洮南无公害辣椒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及产品精深加工”、“镇赉百万亩盐碱地优质高产绿色水稻产业基地建设”、“洮北区肉羊集约化生态养殖示范及产品深加工”4项国家富民县项目,共投入项目资金63208万元。目前,这几项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均进展顺利。项目实施以来,“镇赉百万亩盐碱地优质高产绿色水稻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实现新增稻米加工量20万吨,新增产值2.7亿元,本级财政增收7625万元;“大安百万只狐貉养殖”直接参与项目农民人均收入达25000元,产业总产值增加1亿元;“洮南无公害辣椒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及产品精深加工”参与项目椒农人均累计增收1416元,项目企业实现产值3.6亿元,项目带动从业人员12万人。这些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为我市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2014年,全市五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县考核,洮南市获“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荣誉称号。

2.2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和产业基地(园区)建设

全市培育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农业产业化基地、4个国家级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基地和1个省级湿地院士工作站。按照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市科技局下发的《关于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十二五”以来,全市共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启动区10个,分别是洮北区红塔“雪寒”韭菜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洮北区食用菌高效栽培科技示范园区,镇赉县嘎什根乡水稻农业科技园区,镇赉县哈吐气乡特色农业科技园区,洮南市洮府乡杂粮杂豆农业科技园区,洮南市辣椒农业科技园区,通榆县鸿兴镇奶牛示范园区,通榆县什花道牧业示范园区,大安市百万只狐貉貂养殖农业示范科技园区,大安市棚膜经济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经过多年努力,全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正在进入新的良性发展轨道,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导向性工程,对现代农业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2.3注重农业科技成果实施和转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目前,白城燕麦、白城绿豆、油葵等8个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30余个农业新品种通过省审定。建设了吉林省西部林木品种创新中心,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蒙桑基因库,成功选育出了向海桑1号;向日葵育种技术及生物技术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玉米、蓖麻、杂粮杂豆的育种研究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位置;育成的裸燕麦优良新品种、休眠燕麦优良新品种和一年两季双熟的极早熟燕麦优良新品种(系),受到了广大农民的青睐,种植面积在白城及周边地区迅速扩大;育成的“白葵6号”等优良向日葵新品种、“白粳1号”等水稻新品种、“白蓖号”蓖麻新品种、“白杂号”高粱新品种和“白绿号”系列绿豆新品种也受到农民普遍欢迎,推广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由于品种的改良,产品品质的全面提高,也使我市成为了全国绿豆、红小豆主要出口基地,出口份额占全国总出口量的30%~40%。桑蚕、白刺、燕麦等成果的取得,为我市以百万亩瀚海桑田、白刺、山杏为主要内容的三大生态产业化工程,解决了主要品种问题。

3白城市农业科技发展下步工作思路

在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构建的新形势下,白城市将以促进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为宗旨,发挥优势谋划发展出路,加快科技成果传递引导地方农业进步。

3.1继续加快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

围绕统筹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以推广新品种、普及新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重点,努力打造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型现代农业。围绕全市百万亩水田开发建设,抓好吉林省西部盐碱稻区优质水稻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滴灌节水技术及配套机具的研究,超高产水稻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以及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的研究;围绕提升农业综合产出能力,抓好优质食用向日葵杂交种选育、早熟陆地棉品种引进及栽培技术、甘草的育苗及栽培技术及有效成份提取的研究,大田一年两熟的品种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围绕加快发展畜牧业,抓好建设绿色无公害牧业新技术体系的研究与示范;围绕荒漠化治理,抓好利用脱硫废渣生物技术改良盐碱地、耐盐碱乡土树种、草地裸碱斑生态修复、吉林省西部沙碱地苜蓿人工草场和利用甘草种植防风固沙推广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技术研究。重点抓好农村星火学校、专家大院、科技示范园区等农民科技培训基地建设。endprint

3.2继续加大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平台建设力度

抓好以科技成果应用和典型示范为重点的绿色高产优质稻米基地、燕麦、奶牛高效养殖、棉花新品种、甘草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大田一季双熟品种、绒山羊高效养殖、沼气应用等农牧业高效技术试验示范园区建设,搞好园区规划、品种选育和园区管理,提升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能力,增强辐射带动功能。打造高技术协同创新平台。以市农科院、林科院、畜牧院、农机院、水产所为主体,打造现代农业、生态林业、绿色牧业、农机装备和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对接协作平台,发展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一流科研机构紧密型技术合作,重点开展学科前沿技术、高科技成果和高端人才对接活动。计划到“十三五”期末,新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20家,农林牧水产业科技示范园区(试范场)建设达到50个以上,每个县(市、区)建成一个绿色无公害和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0%以上。

3.3积极实施科技农业推进工程,着力提升农业技术服务能力

一要开展好新农村建设科技支撑工程。以全市首批确定的100个新农村“三项工程”建设示范村为重点,做好科技信息村村通、“五个一”建设、农业实用技术对接、农业技术培训与推广工作。到“十三五”期末,重点建设100个农业科技示范村和100个农业综合科技示范基地(户),村以上建设星火培训基地和农民科技培训学校率达到50%以上,培训5万名以上农民“土专家”,发挥100名农业科技特派员作用,培育成为农业实用技术对接主体力量,提高全市农业对外技术对接吸纳能力;二要开展好农村科技示范工程。到2017年末,全市重点建设50个科技示范村、50个科技示范合作社、30个科技示范家庭农场、300个农民科技示范户;三要围绕特色农业,推进重大项目谋划。着力做好《燕麦不明感光照基因鉴定定位克隆技术研究》、《东北生态经济区奶牛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苜蓿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苏打盐碱湿地修复与保护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和杂粮杂豆精深加工等重点科研项目策划工作。研究编制“吉林西部特色农业园区”项目,组织谋划好“风电、光伏发电、牧草种植一体化园区”建设模式和配套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启动“中加燕麦高技术产业园区”项目规划编制工作,力争经过五年努力达到预期项目建设成效。

白城市农业科学院 篇3

城市农业发展中心是发展城市“菜篮子”工程而成立的集信息咨询、技术开发、产品推广、企业形象策划和国内外贸易为一体的综合实体。中心依托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的科研优势,发展功能明晰、业务相对独立、与科研院所资源共享。中心以服务城市生态农业、集约农业、观光农业和数字农业为目标,为城市农业的养殖、种植、产后加工、农村能源和生产资料保障提供全方位服务。

中心的产品和服务涉及农林牧副渔及化工和仪器仪表等领域。近年来先后完成了政府推广项目40多项,生态小区建设项目10多项,为各地提供畜牧养殖设备800多台(套),农产品加工设备20多台(套),林业机械4000多台(套),温室保温设施600多万m2,安全检测车辆140多部,以及保鲜库、节水灌溉设备、烘干机和化肥等产品。

欢迎各地客商前来洽谈合作!

白城市农业科学院 篇4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网站-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分数线

第四章 录取第十条 我院招生工作由院长直接领导,院招生科负责具体工作。招生工作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择优录取的原则。第十一条 学院纪委、监察室对招生录取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并按学院纪律检查有关规定受理学生及家长的申诉与处理工作。第十二条 体检标准按照《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各省市招办有关规定执行,对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第十三条 录取总则:认真执行教育部和省教育考试院制定的录取政策和有关规定,以考生填报志愿和高考成绩为主要录取依据,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1.按平行志愿和“一档多投”投档办法录取。若线上生源不足,经省高招办批准可以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线。

2.根据各专业招生计划数按出档考生的分数从高到低顺序录取。专业招生计划按要求无法完成任务的,通过上级部门同意,可调整到其他专业进行录取。3.各个专业无男女生比例限制。所有专业外语语种不限,但我院只提供英语教学。4.符合加分或降分条件投档的考生,按生源所在省市招生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第十四条 我院在确定拟录取的考生名单并经省教育考试院批准后,即向新生发放录取通知书。第十五条 一经录取的新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到。逾期未到校报到者,按教育厅相关规定处理。第十六条 我院按学生学费的一定比例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奖励和资助学生,实施了“学费减免缓”、“优秀学生奖学金”、“勤工俭学”等奖优助学工程;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符合条件可享受国家助学金;特困学生按有关规定可申请

办理国家助学贷款。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重点专业: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全景地图: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历年分数线: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报考指南: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气校友:

城市农业与城市绿色空间的整合分析 篇5

城市农业具有城乡结合、功能丰富、机械自动化以及高度开放等特点,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资源配置状况,促进农业向着现代化以及产业化的方向发展,能进一步的保障城市供应食品的安全性,并可以让城市居民和城市周围居民拥有更多的就业岗位,让城市居民可以拥有更多的观光地点和户外活动地点,并形成风景优美、环境宜人的景观区,使城市的生态有进一步的改善,极大的推动城乡发展的可持续进程。城市农业主要包含创汇农业、设施农业以及观光农业等,其发展方式也多种多样,包含有田园模式、景观模式花卉模式以及公园模式等。

2 城市农业和城市绿色空间整合的意义及思路

2.1 城市农业和城市绿色空间整合的意义

我国在长期的发展中,较为关注对城市的建设,而却忽视了城市生态及绿色空间的改善,从而使得城市的发展呈现急剧、盲目扩张的趋势。所以,进行城市的战略发展规划时,要紧密结合城市的整体布局,以科学的安排城市中不同区域绿色空间结构,从而形成城市中系统的、优良的生态体系。但是,对于绿色空间的整体性布局切不可将其划分成完全独立的各个区域,要让绿色空间所具有的整体性和经济性充分地呈现出来,使之和城市农业紧密的融合,使城市的布局变得更为的和谐。不仅让其具备城市生态调节的作用,使城市的生态环境、气候以及资源得以保护,同时也促进城市农业健康的发展。在城市绿色空间合理、科学地设置相应的果园、菜园等经济植物区,在相对低的地势设置鱼塘等,同时依照城市的地域特征开展畜牧养殖,这样使得城市的农业产业更具备合理化,驶果园、菜园、苗圃等资源均能得以有效的保护,也达到了对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这样让城市中的绿色空间具有更大的经济性,进一步的促进城市农业和绿色空间的紧密融合。

2.2 城市农业和绿色空间整合的思路

在进行城市农业和绿色空间整合过程中,应保持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使城市农业和其整体战略布局更为适应,和绿色空间更为融合,让城市土地更加具有多功能性。采取分类管控、分区布局的方法,强调发展重点;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断的提升农业对于城市发展的保障作用,把城市农业转变成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的基础。要进行优势农业发展规划。依据市场的环境变化,不断地优化自身的农业布局,使之逐渐向着专业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使农业的功能丰富性特征得以发挥。应当和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所属类型相适应。在对城市地理位置划分时,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类型来科学地规划不同类别的城市地区,从而达到城市农业整体、协调、科学发展的目的。

3 城市农业和城市绿色空间的整合

3.1 城市绿色空间架构

在对城市的绿色空间划分时,依照不同城市和城市附近所具有的水文、地质情况,通过对山地、水流、农田以及森林等生态资源的整合,使其一起来完成对城市生态体系的建设。对于城市绿色空间的占地,在进行布局时要依据区域所具备的相应功能进行区分。城市及周围乡镇的居住占地。城市中及周围的重点生态保护占地。其中含有地下水涵养占地、地表水资源保护区域以及相应的水流及防洪等占地。观光点和生态保护区。其中含有观光景点、深林生态保护区域和城市人文保护区等。绿化隔离带等占地。城市中的道路两旁、城市和乡镇之间等的存在较多的绿化以及隔离带占地。农业作物种植占地。应和城市的整体布局紧密结合,科学、严格的保护农业作物种植占地,确保城市农业发展拥有强有力的基础保障。森林绿化保护区。其中含有生长优良植被的山地、坡度在25°之上的一些坡地以及退耕还林地区域。

3.2 城市农业布局

在以城市绿色空间架构为基础的前提下,结合城市农业的发展情况及城市的区域性特征,形成城市农业经济的“三圈”结构。第一城市农业圈为环城城市农业圈。此区域中包含有城市的中心区域和城市周围的乡镇等,依照不同的城市地质、水文情况,可以将其细化为不同的功能性区域。例如,有山地的城市可以布局相应的山区生态农业园区。而有河流的城市可以布局河流生态农业园区。这些区域均拥有距离城市较近的优势,和城市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是农业现代化技术应用较广的区域。因此,应当布局创汇农业、设施农业以及观光农业等,使之逐步形成产业化。第二城市农业圈为近郊生态农业圈。此区域处在第一圈以及第三农业圈的中间,其主要的功能是为城市提供生态食品及观光区域。最后一圈是远郊现代农业圈。在此区域内一般属于城市的远郊位置,不过其却是城市农林经济最大的范围。此区域内农业的发展主要以绿色农业产品、城市特色农产品及创新农产品等为主。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镇一体化是必然趋势,而且过程中会受到区域经济及生态环境等不同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城市农业和城市绿色空间布局时,应当清晰两者的关联性,使两者可以统筹、协调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对城市农业内涵与功能的分析,阐述了城市农业和城市绿色空间整合的意义,探讨了城市农业和绿色空间整合的思路与策略。

关键词:城市农业,城市绿色空间,整合

参考文献

白城市农业科学院 篇6

2011年12月16日,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东北农业大学在哈尔滨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共同打造国家农业区域科技创新与教育平台。

作为黑龙江省规模最大的综合类农业科研机构和全省唯一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的农业类高等院校, 双方此次协议的签署, 将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 在可能形成合作的领域内互相开放, 实现人才资源、教育资源、科技资源共享。通过合作, 双方将共同致力于打造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教育的“航母”和国家农业区域科技创新与教育平台, 努力实现双赢的奋斗目标。该协议的成功签署, 将对黑龙江省科教兴农、农科教结合产生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为解决黑龙江省的“三农”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

根据协议, 双方将在九大领域开展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 全面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利用农科教结合的有利优势, 联合申请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 共同承担国家的研究与开发任务, 联合搭建协同创新、协同服务平台, 实现资源共享;在各相关学科领域内, 互相选派具有高级职称科技人员担任兼职教授、兼职研究员;实行联合办学, 选派经验丰富的科技人员作为实习教师, 实现课堂教学与科研生产实践有机结合;搭建研究生教育平台, 由黑龙江省农也科学院选派具有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在东北农业大学担任兼职教授, 承担培养研究生任务, 并开放科研资源用以满足研究生培养的需要;开放所属分院、研究平台、基地、园区, 形成科技资源共享, 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共同探索合作服务“三农”的途径与切入点, 集成组装双方优势的科技资源, 联手打造区域内规模最大的科技成果转化实体;在双方各部门、各单位间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合作, 加强双方科技、开发、推广、管理人员的交流;加强科技开发、产业化方面的协作, 相互支持新成果的审定、认证、试验、示范及推广。

创新发展平顶山市农业科学院 篇7

平顶山市农业科学院始建于1971 年, 是平顶山市政府直属的集农业、蔬菜、园林、畜牧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院机关内设6 个科室:办公室、监察室、财务科、科研科、韭菜研究室、农业生物技术实验室;院属科研机构5 个:市农业研究中心、市蔬菜研究中心、市林业研究中心、市畜牧研究中心、市良种开发中心。“十二五”以来, 平顶山市农业科学院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省、市重点 (重大) 科技攻关项目32 项, 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5 项, 省级3 项, 其中省级二等奖1 项, 省级三等奖2 项, 市级12 项;参与制定国家级标准3 项、主持制定省级标准4 项、主持制定市级标准1 项。培育出农作物、蔬菜、林木新品种 (系) 38 个, 其中通过国家、省审定品种12 个。

主要成果

韭菜研究全国领先, “世界看中国, 中国看平顶山”已成为业内共识。通过项目实施, 采用太空育种、离子束育种、钴60 辐射诱变育种等高科技手段, 先后育成791、平丰1 号、平丰6 号、韭宝、绿宝等韭菜系列新品种13 个, 推广面积占全国韭菜种植面积之首。创新韭菜种质资源, 构建了全国最大韭菜核心资源库;根据指纹多态性对韭菜种质资源进行DNA指纹和聚类分析, 构建了中国第一个韭菜DNA指纹库;开展韭菜单倍体培养细胞工程技术研究, 初步构建了韭菜单倍体培养技术体系;开展韭菜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研究, 初步探明了韭菜抗灰霉病基因遗传规律;开展韭籽生物活性物质提取技术研究, 研发韭籽生物活性功能性产品2 个:“韭籽油软胶囊”“韭宝胶囊”。“韭菜种质资源遗传多形性分析与新种质创制” 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高产优质韭菜新品种平丰9 号的选育与示范”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依托市农业科学院韭菜研究室和农业生物技术实验室申请组建的河南省韭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0 年通过省科技厅认定, 是我省第一家蔬菜方面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2011 年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建立, 是平顶山市唯一一家农业类博士后研发基地。

白城市农业科学院 篇8

“做强一本杂志”, 就是做强《南方农业》科技期刊。编辑部要立足于农民、立足于农村、立足于重庆, 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 把《南方农业》办成农民 (市民) 欢迎、企业高兴、政府满意的在重庆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业科技特色期刊。

“制作一张光盘”, 就是制作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新型农民培训光盘。把农业适用技术及新型农民培训转化成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录音、录像、光盘等形式, 促进农业劳动者素质提高。

“办好一个网站”, 就是代表中国农村科技开发中心、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办好以中国三峡农业科技网为核心的网站群。努力为重庆“三农”搭建一个科技创新交流平台、产业发展信息平台、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平台、农村致富信息交流平台。

“建立一支队伍”, 就是建设一支服务重庆“三农”的高素质专家队伍。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环境, 全面聚合农业专家资源, 建立农业科技专家数据库, 充分发挥专家在科技创新、产业规划、成果推广和信息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为重庆“三农”提供智力支持。

该中心强调, 要充分运用上述几个手段, 加强人力和信息资源整合, 加强各部门协作配合, 突出服务“三农”的宏观性、时效性和针对性, 在学科建设和服务“三农”工作中取得实效, 向在农业科技信息领域实现“西部一流、全国先进”的总体目标务实地迈进。

白城市农业科学院 篇9

科技人才的层次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对农业科研机构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海外高水平的人才作为智力保障服务于科研发展,是最为直接和见效最快的一项工作。近年来各农业科研机构积极开展海外引智工作,以加强自身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国际化进程。文章总结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近年来海外引智的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分析了海外引智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1海外引智的主要做法

1.1围绕中心工作和重点学科发展,以各类聘请外国专家项目计划为依托,引进海外专家学者来院短期工作

为落实“人才强院”的战略目标,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积极利用各类聘请外国专家项目计划,包括国家外国专家局经济技术司重点引智项目计划和常规引智项目计划、国家外国专家局科教文卫司高端外国专家项目、科技部省外国专家局重点引智项目计划和常规引智项目计划、国家和省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项目、江苏“外专百人计划”、科技部“亚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等,引进百余人次的海外专家来院开展学术交流、技术指导及短期合作研究。

1.2根据科研团队建设需求,通过人才专项和博士后科研基金,引进海外专家学者和博士后来院中长期合作研究

本着“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海外引智态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十二五”以来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引进3名外籍专家在院全职工作,分别承担优秀学科带头人和客座研究员的岗位职责;聘请来自苏丹、伊朗、巴基斯坦和贝宁的5名外籍博士后在院从事为期两年的科研工作。

1.3配合“优秀科技创新引智计划”的实施,建立了海外特聘研究员队伍,为农业科技创新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2010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启动实施了“优秀科技创新引智计划”,以加大国内外优秀科技专家智力资源开发力度,建立一支多元化的编外优秀科技专家队伍。作为该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院建设了编外优秀海外科技专家队伍资源信息库,并择优聘用了其中的59名专家为我院特聘研究员,为我院科技发展战略制定、学科发展、项目申请、合作研究、人才选拔培养等方面提供咨询。

2海外引智的工作成效

2.1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建立

我院现有与海外相关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的17个双边和3个多边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其中10个双边和3个多边平台均是以海外引智计划的实施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目前已经形成了由海外专家引进到与外方合作单位建立联系到建立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的运行模式,并通过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实现与外方合作单位之间更加广泛深入的人员交流与项目合作,形成良好的循环。此外,基于已开展的卓有成效的引智计划项目,我院获得国家和省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的支持,被科技部评定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并被江苏省外国专家局评定为“省引智示范推广基地”,为进一步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扩大科技对外影响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2促进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

对于建设一个高水平、国际化的农业科研机构而言,一支具备在国际领域内进行深层交流、对话和沟通能力,能够不断学习和吸收先进文化和知识的国际化人才队伍至关重要。除了通过中长期出国访学等途径来提升现有专业人才的国际化水平以外,引进优秀海外专家到团队中进行交流或开展中长期研究工作也是提升团队成员国际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与引进专家在科研工作和生活中多方面的的交流,团队成员的外语水平、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国际视野和竞争意识以及创新精神和思辨能力等国际化人才所需具备的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3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生产快速发展

通过海外引智计划项目的实施,不仅引进了优秀的科技人才,同时也引进了一批优秀的品种资源、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取得了一批较有影响的成果,有些在农业生产上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产生了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地方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意义。例如,泰国农业大学教授、亚太育种协会主席皮拉萨·斯乃文先生在国家和省各类引智计划项目的支持下,与我院保持着长达30多年的友好合作关系,为我院引进近千份豆类优异资源,指导选育出20多个通过省级以上审定或鉴定的豆类新品种并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累计创造经济效益4亿余元,社会效益3亿余元,为我省的食用豆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创造了新途径,也充分发挥了我院作为地方农业科研机构服务于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皮拉萨·斯乃文教授由于其做出的突出贡献,分别获得2014年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奖”和2015年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家友谊奖”。

3海外引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海外引智规划不清晰

我院目前对于海外引智,尤其是高水平的外智引进尚没有明确的规划,容易造成为引进而引进的局面,不能取得理想的引智效果。因此,必须制定清晰的海外智力引进计划,明确海外引智的类型和人数,确定人才引进的重点领域,做到方向明确、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大大提高海外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3.2海外智力引进渠道有限

我院的引智渠道主要依靠下属研究所推荐、求职人主动联系以及有限的海外人才洽谈会等途径,在获取和了解海外优秀智力资源的信息渠道上仍处于被动局面。因此,应进一步拓展海外智力引进渠道,利用直接引进、依托项目、名誉聘用、短期合作等多种途径,建立畅通的人才流动机制;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利用如国家外国专家局的“三库资源查询系统”等各种资源和渠道建立我院的海外引智信息库,及时了解和掌握海外智力资源信息;充分利用专业化的社会机构,如海外猎头公司等,以扩大网罗人才的张力,保证人才获取的准确性。

3.3外专引进后的条件保障有待加强

海外专家引进后,在院开展科研工作所需要的办公条件以及生活中的食宿行等方面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影响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例如,在院中长期工作的高层次专家有些安排在博士后公寓住宿,有些安排在附近宾馆住宿,院没有提供统一的住宿安排。因此,涉及外专引进后的服务部门,如人事处、国际合作处、综合服务中心及外专工作的研究所一定要重视沟通,善于合作,建立起一个循环的管理链,为引进的专家提供完善的工作和生活保障,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得他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外专的作用。

3.4海外引智效能的管理及评价机制不完善

各类海外引智计划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轻执行、松管理”的现象,缺乏一个有效的海外引智效能管理及评价机制。可以通过提前确定年度引智计划、将引智目标与院重点学科领域发展进行有机结合、举行引智成果报告会等方式加强对引智效能的管理并建立评价机制,使海外引智工作能够更加有计划性和可持续性,引进专家的作用更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建国.努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进国外人才制度优势[J].国际人才交流,2016,4:9.

[2]颜翠英.地方高校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效能管理机制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4,2:20-23.

[3]王雪梅.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国际化人才的内涵?类型与培养思路[J].外语电化教学,2014,1(155):65-71.

[4]夏玲.新时期高校加强海外引智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0,2:22-25.

上一篇:战略评估下一篇:幼儿启蒙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