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型链球菌

2024-09-01

关节炎型链球菌(精选七篇)

关节炎型链球菌 篇1

关键词:关节炎型,链球菌,诊治

近几年, 随着青水乡生猪饲养方式的转型, 生猪饲养从散养向小规模粗放型转变。但卫生条件差、管理落后, 一些少发的生猪疾病也开始多发。最近, 该乡发生了几例关节炎型猪链球菌病, 病变症状典型。现将该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笔者诊治的2例关节型猪链球菌病分别发生于2014年4月份和5月份, 3头小猪断乳后10 d左右发病, 患猪体重20~25 kg, 同窝其他猪没有出现类似症状, 病程3~4周, 在此病例之前该乡已有其他户有散发病例。

2 临床症状

患猪体温升高 (41℃以上) , 稽留热, 出现四肢腕关节和跗关节肿大, 有的关节出现2~3个脓肿灶, 关节局部温度增高, 触摸有疼痛反应, 站立困难, 喜卧, 穿刺可抽出黏液性脓汁。严重者不能站立, 采食困难, 粪便干硬成球状, 黑灰色, 心跳加快。

3 实验室检查

3.1 显微镜检查

取患猪关节液涂片, 革兰氏染色镜检, 可见单个或短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菌体周围有荚膜。

3.2 细菌分离培养

采集患猪关节液、关节囊肿物病料, 分别接种于普通培养基和血琼脂培养基, 在37℃恒温箱中培养, 24 h后观察菌落。该菌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菌落生长不良, 在血琼脂培养基中可见表面光滑、灰白色、半透明的露珠状圆形菌落, 取分离培养的细菌涂片, 革兰氏染色后镜检, 可见单个或短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3.3 药敏试验

按常规纸片法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该分离菌对头孢噻呋高敏;对链霉素、阿莫西林、林可霉素中敏;对庆大霉素、青霉素低敏。

4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 结合实验室镜检结果, 确诊为链球菌病。

5 防治措施

5.1 患猪治疗

将患猪及时隔离并进行治疗, 对有关节炎的猪用头孢噻呋、链霉素进行治疗, 按每千克体重3 mg头孢噻呋钠加1 mg硫酸链霉素肌肉注射, 每天2次。对关节有脓肿的, 用链霉素加盐酸普鲁卡因周围封闭注射, 等脓肿变软、成熟后切开排除脓汁, 用0.1%高锰酸钾冲洗后涂以碘酊。经过治疗, 1周后患猪症状减轻, 可起身站立, 但仍行走困难;2周后, 症状消除, 患猪行走恢复正常。

5.2 健康猪群管理

饲料中添加清瘟败毒散饲喂健康猪, 每头猪每天25 g, 预防健康猪感染, 连用1周。待患猪痊愈后, 全场生猪注射链球菌弱毒苗。

6 体会

1) 根据笔者诊治及所见病例, 关节炎型猪链球菌病多呈散发, 主要危害1~2月龄仔猪, 少见全窝暴发, 临床上以侵害四肢关节、跛行、采食困难、高热稽留为特征, 50 kg以上大猪群未见发病。

一例关节炎型链球菌病的诊治 篇2

1 诊断方法

1.1 临床诊断

临床病例的初步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询问养殖场管理人员猪场的基本情况,如猪场规模、存栏量、地理环境、饲养管理水平、免疫程序,猪的品种、日龄、用途、发病时间、发病数、死亡数;其次,观察发病猪的临床表现;最后对病死猪进行病理剖检,各内脏、器官、组织剖检变化等。

1.2 实验室诊断

1.2.1 革兰氏染色细菌学检查。

将采集好的鼻咽内容物、肺脏、脓汁、肝、肾组织、心血、关节液、淋巴结和脾脏等组织的组织样本及时送检实验室,4℃保存。无菌环境下,病料涂片或触片,干燥、固定、革兰氏染色后显微镜观察。

1.2.2 细菌培养分离及形态学鉴定。

用接菌环在有链状球菌的脏器新鲜创面进行挑取,接种于鲜血培养基,置于37℃恒温箱静置培养24h,观察并记录菌落形态,挑选出可疑单个菌落继续接种于鲜血培养基,置于37℃恒温箱静置培养24h,进一步纯化,重复2到3次后,得到纯单一菌落,观察菌落大小、形状、颜色、光泽、溶血性等。挑选已纯化的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记录显微镜下的细菌形态学特征。

1.2.3 生化试验。

挑取经纯化培养后的菌落接种于乳糖、蔗糖、山梨醇、棉子糖、葡萄糖、甘露醇、木糖、肌醇、菊糖、水杨苷、V-P、MR、吲哚等微型生化鉴定管中,37℃恒温培养18~36h,观察反应管颜色变化并按判定标准记录结果。

1.2.4 分离菌的致病性试验。

将小鼠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只。将分离纯化的细菌,制成一定浓度的菌悬液,腹腔注射,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小鼠发病和致死情况,并对发病和死亡小鼠进行细菌分离和鉴定。

2 诊断结果

2.1 发病原因

该养殖场饲养密度过大,猪舍通风窗口面积严重不足,人工投料,人工清粪,往年小范围发生过该病,最近一年未做链球菌病疫苗防疫。

2.2 临床症状

病猪主要表现疼痛、呆立、嗜睡、不愿走动,甚至卧地不起,病猪体温达39.1~40.4℃,呈稽留热型,食欲废绝,消瘦,呼吸困难;耳端及四肢皮肤发绀;关节肿大,触摸肿大部位有热感,病猪有痛感,穿刺流出黄白色脓水,运动时出现高度跛行:部分发病仔猪有神经症状,共济失调等。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病理剖解及实验室检测,综合诊断为关节炎型猪链球菌病。

2.3 病理剖检

对部分病死猪进行临床剖解,病理变化表现为关节肿大、变粗,发生浆液性纤维素性关节炎,关节中含有大量浑浊的关节液,其中含有黄白色奶酪样块状物,关节软骨有糜烂或溃疡,重者关节软骨坏死,关节周围组织有多发性化脓灶;肺充血淤血肿胀,间质加宽,肺与胸膜粘连,有胸膜炎症状;脾脏一端肿大2~3倍,呈暗黑色,边缘有黑红色出血性梗死灶;肾充血肿大,皮质和髓质界限不清并伴有斑点状出血;下颌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充血肿大;胃及小肠粘膜充血、出血;心肿大,心肌出血,心包膜积液;肝肿大并呈土黄色。

2.4 无菌条件下,关节液直接涂片

革兰氏染色,显微镜观察到革兰氏阳性球菌。

2.5 细菌分离培养

细菌分离培养后,鲜血琼脂培养基上长出灰白色、圆形、透明、闪光、中央隆起、表面光滑的露珠样1~2mm的小菌落,菌落周围出现粗细不等的溶血环,呈β性溶血。经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阳性球形细菌,无芽孢,绝大部分呈双链排列,小部分呈单个或短链状。生化试验结果(见表1)。

2.6 致病性试验结果

致病性试验中,8只注射菌液的小鼠24h内全部死亡,注射生理盐水的8只小鼠不死亡。死亡小鼠皮肤青紫,剖检死亡小鼠均为败血症变化,心血、肝脏、脾脏、肺脏等器官分离到接种菌。

2.7 诊断结论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涂片、生化试验和致病试验等多种诊断方法,可以确诊本猪场发生了猪链球菌感染。

3 治疗方案

3.1 试验仔猪的分组

将30~60日龄的45头患病保育猪,分为3个试验组,分别标记对应的记号;相同日龄的15头未发病保育猪,分为1个阴性对照组。(头数:15头、给药量:0.2m L/kg、使用方式:肌内注射)一样。试验组Ⅰ:用药30%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试验组Ⅱ:用药氨苄西林钠粉针;试验组Ⅲ:用药盐酸沙拉沙星注射液。

注:(1)“+”阳性;(2)“-”阴性。Note:(1)“+”Positive;(2)“-”Negative。

3.2 治疗效果

按上述试验方案连续用药,每日一次以后,每天都有所好转,用药5日后,试验组的绝大部分链球菌病病症消失,精神、饮食欲、粪便尿液等恢复正常。

4 结论

对于本猪场出现的紧急发病状况。防治猪链球菌病要做好免疫工作,改善饲养环境,降低饲养密度,加强通风,减少应激,严格隔离措施,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抗病力,才能减少猪只感染细菌发病的几率。

三种药物对治疗本猪场的猪链球菌病均有良好的效果。用药方案Ⅰ的治愈率最高,达93.3%;其次是治疗方案Ⅱ,治愈率为86.7%;治疗方案Ⅲ的治愈率为80%。建议养殖户在生产中采用30%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治疗。

参考文献

非洲雁关节炎型葡萄球菌病防治 篇3

非洲雁关节炎型葡萄球菌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易被养殖户忽视。但由于关节的解剖结构特殊, 血液中的抗菌药物很难达到该部雁, 主要通过创伤感染, 也可通过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 饲养管理不善、饲养密度大、环境卫生差、雁舍潮湿、通风不良及营养缺乏等因位, 且葡萄球菌极易产生耐药性, 导致治疗困难。本病多见于1~2周龄, 有时亦见于青年、成年非洲素都能诱发。

常见病雁跗关节周围红肿, 患肢跛行、不愿着地、运动受限, 触之肿胀部位有波动感和热痛感, 严重时非州雁一侧或两侧腿关节上方肿大;肿胀部羽毛容易脱落, 拔去羽毛, 可见皮肤颜色灰暗, 失去光泽, 有陈旧伤痕, 皮肤表面有多个灰色的小突起;有的出现趾瘤、脚垫, 关节畸形, 跛行、蹲伏, 行走不便;食欲不振, 取食困难, 逐渐消瘦, 衰竭死亡。用针穿刺肿大部, 有大量血样渗出液及脓汁流出;切开肿块, 内有黄色浆液纤维素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 病程较长的慢性病例, 渗出物为干酪样, 关节周围组织增生, 肝脏表面可见灰色坏死点。

发生本病时, 使用青霉素或庆大霉素全群注射, 每天1次, 连续1~2天;并使用四环素拌料, 连用5~7天。更换沙池的沙子及垫料, 保持运动场、栏舍地面柔软平整, 及时修理笼具, 尽量减少体表损伤。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提高雁群健康水平和抗应激能力。

关节炎型链球菌 篇4

1 症状

病初羔羊精神沉郁, 食欲减少或废绝, 体温升高达4l℃以上, 持续2~3天后降至常温。

羔羊肩关节和腕关节肿胀、疼痛, 发生跛行, 病羔常卧地不起。

急性的多发生于出生2~3日龄的羔羊, 表现中毒症状, 体温升高至42℃以上, 眼结膜充血、流泪, 心跳、呼吸加快, 卧地不起, 临死时有抽搐、惊厥等神经症状, 病程1~3天。亚急性的也有中毒性症状, 但比急性的轻, 病程2~3周。慢性的主要表现为跛行和关节肿大, 病程可持续2~3个月或更长。

2 剖检变化

急性和亚急性死亡的病羔, 肝脏充血, 呈暗红色, 肝脏质脆易碎;淋巴结肿大、出血;可视粘膜黄染;肠粘膜增厚、出血、内充满气体,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关节腔内有多量混有絮状物的关节液。

慢性死亡的病羔, 内脏变化小;在剖检中主要为患病关节症状, 关节腔内充满关节液, 关节周围的淋巴结肿胀增大、切面多汁。

3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治疗性诊断可初步诊断为羔羊链球菌多发性关节炎;但要进一步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 取病死羔羊肝脏组织涂片, 革兰氏染色镜检呈革兰氏阳性, 并见单个球菌、双球菌或双球构成长短不一的短链状即可确诊。

4 治疗及预防

将发病羔羊和疑似发病羔羊进行隔离治疗, 草场、圈舍、食槽要全面彻底消毒, 对病死羊只进行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对发病羔羊和疑似发病羔羊用青霉素4万u/kg, 肌肉注射, 每6h一次, 连用3天。对重症羊只用阿莫西林钠0.5g黄芪多糖注射液5ml一次肌肉注射, 每天两次, 用3天。灌服磺胺嘧啶片0.2g/kg。并采取强心、补液等措施。

中药用内疏黄连汤加减:酒黄连25g、酒栀子25g、酒大黄20g、黄芩25g、二花50g、连翘40g、当归30g、赤芍20g、甘草20g, 加水1500ml, 煎取药液500ml, 每只羔羊灌服10ml, 一剂/天, 连服3剂。此方中酒大黄具有导淤血作, 黄芩味苦性寒治诸热, 酒黄连泻火燥湿, 酒栀子凉血, 赤芍破血而解烦热, 二花清热而解毒, 连翘排疮脓与肿毒, 当归补虚而养血, 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 排除脓肿, 开郁行气, 补虚养血的作用, 对治疗羔羊链球菌多发性关节炎急性、亚急性病例有极显著的效果。

对慢性病例长期跛行和关节肿胀严重的用下方:当归25g、乳香20g、没药20g、牛膝25g、红花20g、栀子25g、血竭20g、巴戟天20g、地骨皮20g、五加皮20g、黄酒100ml, 加水1000ml, 剪取药液700ml, 每只灌服15ml, 每天一剂。

对羊只紧急接种羊链球菌疫苗, 每只皮下注射5ml;对出生羔羊一天后用内疏黄连汤加减进行预防, 每只灌服5ml, 每天1次。或氨苄青霉素3万u/kg一次肌肉注射, 隔日一次进行预防。

5 病例

猪葡萄球菌性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 篇5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该场母猪存栏400多头, 该批次猪685头, 发病率为90%~95%, 死亡率为1%~3%。患猪多发于120~150日龄。患猪膘情一般、被毛松乱, 关节、跗关节和少数的蹄关节肿大、充血, 严重的溃烂化脓为主要特征。临床观察:患猪表现沉郁、跛行, 腿部关节肿大、化脓破溃, 并流出大量脓汁及少量血液, 患猪喜卧、跛行、不愿行走。

2 实验室诊断

1) 在患猪关节部消毒后, 用灭菌刀片切开化脓灶, 用无菌药棉粘上浓汁及渗出液涂片、革兰氏染色, 可见有阳性、单个、成双或成葡萄串状的球菌。

2) 用灭菌接种棒挑取浓汁, 接种于鲜血琼脂平皿上, 37℃培养24 h后, 鲜血琼脂平皿上菌落周围形成溶血环, 继续培养至72 h, 整个菌落均变成黄色菌落。该菌在普通肉汤37℃培养24 h, 见均匀一致混浊生长, 试管肉汤上有菌膜, 管底有少量沉淀。

3) 用该菌株作生化反应试验, 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 该菌发酵蔗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阳性, 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还原硝酸盐。

综合临床特征和分离菌的生化特性, 判定该猪群关节肿大、化脓、坏死的疾病为葡萄球菌感染所致, 确诊为葡萄球菌引发的关节炎。

3 药敏试验

按常规方法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分离到的菌株对青霉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耐药, 对卡那霉素、林可霉素、磺胺嘧啶、新霉素、环丙沙星中敏, 氟苯尼考、恩诺沙星较敏感, 只有头孢噻呋钠为高敏性的药物。

4 治疗

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 对患猪进行综合治疗, 病情有所缓解, 但养殖户的经济损失较大。

1) 清扫圈舍, 排除积水, 保持圈舍干燥、清洁。

2) 对猪舍周边的环境进行清理, 每隔1 d早、晚用敌百虫 (或溴氰菊酯) 对猪舍四周进行消杀处理, 减少蚊蝇的滋生。

3) 用刺激性小、高效的消毒药 (如拜安、拜洁、消洁净等) 对患猪的患处进行消毒。

4) 在每吨饲料中添加拜力多500 g、利好500 g、强力拜固舒500 g, 连续添加7 d。

5 小结与讨论

1) 该猪场由鸡场改建而来, 地面粗糙, 再加上没有雨、污分离措施, 苍蝇和蚊虫较多。屋顶至地面的高度不够, 同时地面潮湿问题却显得非常突出。再者该猪场猪的四肢细直, 导致猪生长到50 kg以上时, 由于后肢负重增大, 猪采食后喜欢卧地, 蚊蝇叮咬后致猪腿摆动, 腿关节和跗关节就容易磨破, 让葡萄球菌有了可乘之机。

2) 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葡萄球菌病的发生和流行, 与许多诱发因素有关。据调查发生该病的养殖场猪栏潮湿、拥挤, 栏内积水;没有定期消毒和及时更换消毒药物;饲养管理跟不上, 营养不良, 机体抵抗力下降。这些都是引发葡萄球菌感染的重要原因。为控制该病的发生, 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同时调整生猪饲养密度, 以降低感染机率。

关节炎型链球菌 篇6

1 临床症状

病初, 患病鸡只不愿走动, 伏卧姿势, 饮食欲正常, 填料时和健康鸡一样奔向料槽采食, 此时易被忽视。随病程发展, 病鸡运动障碍, 强行驱赶或奔向料槽时, 不能站立行走, 两翅张开支撑身躯向前行走, 此时, 两腿胫跗骨关节红肿, 有的病鸡排绿色稀便。病鸡发育迟缓或停滞, 最后衰竭死亡, 病程多为2周左右。

2 剖检病变

病鸡胸下龙骨处皮肤增厚, 积有多量淡红色胶胨样水肿液, 两侧胸肌、股肌的肌膜可见片状出血。肝脾轻度肿大, 呈淡紫红色。病程长者, 肝、脾脏表面可见有白色坏死灶, 心包积液增多, 心冠脂肪呈弥漫性出血。剪开肿胀的关节, 可见滑膜增厚, 关节腔内充满黄白色脓性渗出物, 有的渗出物呈干酪样。

3 实验室检查

3.1 直接镜检

无菌采取肝、脾、关节腔病变组织涂片, 革兰氏染色镜检, 可见散在或成堆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3.2 细菌分离鉴定

将上述病变组织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和血琼脂平板上, 置于37℃温箱培养24 h观察结果。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出白色、圆形、隆起、表面光滑、直径为0.5~1 mm的菌落, 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出金黄色、圆形、隆起、表面光滑、周围有溶血圈, 直径为1~2 mm的菌落。勾取两平板上的菌落涂片, 革兰氏染色、镜检, 可见多数呈葡萄状、少数为散在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培养物细菌形态与病料直接涂片的细菌形态基本一致, 初步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3.3 病毒性关节炎琼扩试验

采取3只病鸡血液分离血清, 做病毒性关节炎琼扩试验, 将稀释好的病毒性关节炎抗原滴入中心孔, 标记周围6孔, 1、4孔加入标准血清, 2、3、5、6孔加入待检血清, 操作完毕放入试盒, 置于37℃温箱72 h后观察。结果, 1、4孔和中心孔间均出现清晰的沉淀线, 而待检样品的4孔与中心孔均未出现沉淀线, 表明待检样品为阴性。

4 防治措施

4.1 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

鸡葡萄菌性关节炎多发生于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湿度大、卫生条件差的鸡场, 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 注意通风换气, 保持干燥, 搞好鸡舍卫生, 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4.2 做好带鸡消毒工作

鸡只达到2周龄以上, 应每2~3 d进行带鸡消毒1次。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环境中无处不在, 按时消毒, 可杀灭环境中各种病原微生物, 减少感染机会。带鸡消毒应根据消毒药物的配比进行稀释, 喷洒药液量应适宜, 药液量过少则达不到消毒效果, 药液量过大, 则易造成鸡舍潮湿, 适宜的带鸡消毒用量为50 mL/m3。

4.3 药物预防

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无有效疫苗预防, 采用阿莫西林、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药物饮水, 预防量连用3~5 d, 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4.4 及时发现, 及时治疗

发现鸡只患有葡萄球菌性关节炎, 应及时挑出, 采用青霉素或头孢噻呋钠治疗。青霉素2万单位/kg肌肉注射, 每天早晚各1次;头孢噻呋钠5~10 mg/kg, 每天1~2次。初期治疗, 连用2~3 d即可治愈。病的后期治疗则较难治愈。

5 小结与讨论

5.1 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与鸡病毒性关节炎在临床表现上极为相似, 缺乏临床经验的人员, 依以免误诊。

关节炎型链球菌 篇7

长春地区某鸡场150 日龄肉用种鸡鸡群出现跗关节肿大,个别鸡趾部肿胀行走提跳,肿胀部位手触发热有波动感,严重者不能站立,行走时两翅扑打地面,羽毛松乱,食欲废绝,饮水量减少。笔者对该鸡场的疑似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关节炎病鸡进行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以及糖发酵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凝固酶试验、V. P. 试验、药物敏感试验和免疫接种研究,旨在为更好地应用疫苗及抗生素防治肉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提供依据。

1 材料

1. 1 病料

150 日龄发病鸡趾关节关节囊中的脓汁,采自吉林省长春地区某肉种鸡饲养场。

1. 2 主要试剂与药品

肉汤、普通琼脂培养基、糖发酵管( 卫矛糖、麦芽糖、甘露糖、葡萄糖、肌醇、蔗糖、果糖、山梨醇、鼠李糖、单奶糖、山梨糖、乳糖、木糖、菊糖、甘露醇、阿拉伯糖) ,由吉林大学动物医学院临床附属医院检验科提供。

药敏纸片( 氨苄西林、羧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青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氯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麦迪霉素、环丙沙星、新霉素、利特灵等) ,购自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药品检验所。

2 方法

2. 1 病原菌的分离

用注射器抽取150 日龄发病鸡趾关节囊中的脓汁,接种到普通琼脂培养基上,于37 ℃ 恒温培养48 h。

2. 2 病原菌的鉴定

2.2.1涂片检查

将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的培养物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形态。

2.2.2糖发酵试验

将葡萄球菌的肉汤培养物分别接种于果糖、卫矛糖、肌醇、甘露糖、蔗糖、乳糖、麦芽糖、葡萄糖、山梨糖、甘醇、木糖、鼠李糖、山梨醇、菊糖、单奶糖、阿拉伯糖发酵管中,于37℃恒温培养24 h,观察葡萄球菌对各种糖的分解情况。

2.2.3过氧化氢酶试验

取干净的载玻片,在上面滴1滴3%过氧化氢溶液,挑取一环斜面培养的试验菌在过氧化氢溶液中混匀。若有气泡出现则为过氧化氢酶试验阳性,无气泡产生则为阴性。

2.2.4凝固酶试验

在一张洁净载玻片中央滴1滴生理盐水,用接种环挑取菌落与其混合制成菌悬液,观察20 s无自凝现象发生,然后加入兔新鲜血浆1环,与菌悬液混合,观察结果,以5~10 s内出现凝集者为阳性。

2.2.5 V-P试验

取葡萄球菌的肉汤培养物2mL,加入6%奈酚乙醇溶液1 mL,再加入40%氢氧化钾0.4 mL,充分振荡,在2~4 h内出现深红色或红色者为阳性反应。

2. 3 免疫原性试验

2.3.1免疫抗原的制备

将从患处分离得到的葡萄球菌接种到肉汤中,于37℃培养24 h;将培养好的菌液倒入含有琼脂的挈型瓶中,37℃培养24 h;收获固体菌,使其与肉汤培养菌混合;取36%甲醛,按照0.3%的比例对固液混合菌进行灭活,37℃培养48 h;用生理盐水稀释至浓度为60亿cfu,备用。

2.3.2免疫接种

菌液灭活完全后用其分别制作每毫升含100亿cfu葡萄球菌的油苗和水苗,皮下注射发病鸡,0.5 mL/羽,先注射水苗,隔2周后再注射油苗,共注射6 000羽。

2. 4 药敏试验

将从患处分离得到的葡萄球菌接到肉汤中,于37 ℃ 恒温培养24 h; 用无菌吸管吸取培养液0. 1 m L,接种到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并涂匀; 再用无菌镊子夹取药敏纸片平整地贴在已接种葡萄球菌的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各药敏纸片间的距离相等,继续于37 ℃恒温培养24 h后观察结果。

3 结果

3. 1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

经37 ℃ 恒温培养24 h,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可见直径约为2 mm的金黄色菌落,该菌落表面光滑、潮润,边缘整齐,呈不透明的圆形凸起。

3. 2 病原菌的鉴定

3.2.1涂片检查

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球菌,大小均匀,数量众多。

3.2.2糖发酵试验

结果见表1。

注: ⊕代表既产酸又产气; + 代表只产酸不产气; - 代表既不产酸又不产气。

3.2.3过氧化氢酶试验

经检测,结果为阳性,在过氧化氢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3.2.4凝固酶试验

经检测,结果为阳性,载玻片上的细菌凝集成块。

3.2.5 V-P试验

经检测,结果为阳性,溶液颜色变红。

3.2.6药敏试验

结果见表2。

mm

由表2可知:该菌对氯霉素、新霉素、利特灵和复方新诺明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麦迪霉素、红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具有一定的耐药性。

3. 3 防治情况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确定新霉素为首选药,对鸡群投药后可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采用自家菌株制成的两种苗免疫6 000 羽肉种鸡后,临床保护率在90% 以上。

4 讨论与结论

通过实验室诊断,鸡场以跛行和脚软为主要症状的鸡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葡萄菌性关节炎。目前,由于抗菌药物和饲料添加剂中药物的滥用,许多细菌产生了耐药性,且耐药性可以通过质粒转移[4]。疫苗只能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性和发病的严重程度,但不能根除疾病的发生[5]。鸡一旦出现跛行或关节肿胀,就很难治愈,肉种鸡在生产中就必须淘汰,因此该病的综合防治就十分重要,防治的要点可归纳为: 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消毒工作; 制订正确的免疫程序,防止免疫抑制病的发生; 尽量减少应激,排除一切外伤的因素。

参考文献

[1]张庆桥.鸡金黄色葡萄球菌对21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6):155-156.

[2]谷长勤,程国富,胡薛英.鸡葡萄球菌病的研究进展Ⅰ鸡葡萄球菌病的病原学、发病学和流行病学[J].动物医学进展,2000,21(4):40-42.

[3]孙惠芳.鸡葡萄球菌病的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7):114-115.

[4]王丽华,吕殿红,张荟,等.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在动物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分布[J].中国兽医学报,2014,34(4):606-612.

上一篇:教工之家下一篇:新型人民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