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建筑

2024-07-23

城市商业建筑(精选十篇)

城市商业建筑 篇1

2004年10月《城市建筑》创刊的时候, 北京奥运场馆建设正在一个辉煌的起点上展开。那时候, 鸟巢还在关于可开启屋盖的设计优化过程中, 水立方工地上正在施工地下室底板的改性沥青防水层, 关于奥运场馆的争论也日趋火热。当年早些时候, 即5月份戴高乐机场2E候机厅的屋顶坍塌事故引发政府和公众对于奥运场馆的结构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 对崭新的大跨钢结构开始进行严格的审查和论证。接下来的11月份, 在“节俭办奥运”的政策背景下, 展开了一系列的场馆瘦身行动, 从建筑规模到奥运会赛时与赛后的使用需求、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各方面, 对所有新建场馆、改扩建场馆进行全面的重新审视。再往后, 关于奥运场馆贯彻“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方方面面, 都经过缜密的研究和严格的审视。建筑的方方面面, 从设计的核心观念, 到使用功能、建筑效果、建筑材料细节, 到结构安全、消防安全和环境、节能和节水策略, 通过各种途径, 包括公众传媒和专业杂志, 清晰而完整地展现在政府、专家和公众面前。在漫长的建设过程中, 相信从政府、公众, 到参与奥运场馆设计、建造的建筑师和工程师, 以至奥运会的组织者, 对于场馆的设计和建设, 对于奥运会的事件本身, 每个人都有一个认识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有一些认识对我们现在的城市和建筑形成深远的影响, 成为北京奥运会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奥运场馆的设计、建设、管理团队集中了全球范围内优秀的建筑师和工程师, 共同的智慧使得北京建造了当今世界最顶尖的一系列公共设施, 成为今日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当代基点。找回《城市建筑》关于奥运建筑出版的专辑, 阅读客观而真实的记录, 至今仍给人很多启示。

《城市建筑》杂志创刊号上,开篇的题目叫做“新希望、新起点、新目标”。创刊号的文章有关于“建筑文明与建筑文化”、“传统和现代”这样宏大艰深的课题,也有青年先锋设计事务所的简介,还有毕尔巴鄂博物馆的精彩照片。看起来,经过6年不懈的努力,当初设定的目标是越来越近了。新近的杂志以专题描述建筑类型,汇集了更多深入的研究与成熟的思考。6年以来,72期主题的策划挖掘、72本刊物的精心编排、6届UA竞赛的灵感闪烁,展现了一本杂志完整而清晰的立场。高层建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校园建筑等专题关注城市中核心的建筑类型,绿色建筑、寒地建筑等专题关注城市环境的可持续策略,《城市建筑》在这些连续的策划中展现了广阔而开放的视野,通过详尽的专题全方位地展现了当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这些建筑师总是忙忙碌碌,在各种项目中奔波;时而构想前所未有的炫目空间,时而奔赴工地解决棘手的构造细节;或忙于应付难缠的业主,或穷于组织一长串的顾问团队;需要答复的电子邮件通达世界的任何角落,手机铃声可能在任意时刻响起。在如此匆忙的劳作中,《城市建筑》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们以平静的心态去阅读,去思考。看看这个世界我们的同行们在思考的问题,他们的立场和观念,还有至关重要的,他们的作品如何展现那些观念。

我们生活的世界瞬息万变,网络和数码相机使得文字和影像多到失去了意义。因为我们发现,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在如此海量的信息中获得我们所希望得到的那些;当我们在搜索那些有价值信息所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时,“资讯令人烦恼”已成为真实的写照。在纷繁芜杂的现实世界,选择或不选择哪些内容,并编撰而成专辑,想来真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于是立场和观念变得至关重要。建筑场所存在于身体所处的场景之中,而我们以有限的生命仅能去访问有限的城市和建筑,还有更多的体验来自媒体传播的影像,以至于有的时候,充满城市的影像替代了建筑本身。阅读每一期杂志,从作者和编辑提供的文字和影像中阅读建筑,收获某种感动—来自城市生活,还有建筑本身的魅力。因为这种感动,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喜欢《城市建筑》,并在其中获得阅读与体验建筑的乐趣。

城市商业建筑综合体发展的模式 篇2

综合体发展的四种模式模式1 均衡发展的模式Complex =hotel + office + shopping + apartment + ……模式2 以写字楼为核心功能的发展模式HotelComplex =office(主)+apartment(次)+ ……Shopping模式3 以酒店为核心功能的发展模式OfficeComplex = hotel(主)+apartment(次)+ Shopping……模式4 以商业为核心功能的发展模式Complex =shopping(主)+OfficeHotel ……Shopping

案例(香港太古广场)位于香港及九龙(荃湾)两条地铁线的交汇点太古广场总占地三十二万平方呎,包括四座大楼及一个购物中心,共提供近五百万平方呎的楼面,包括有甲级写字楼、酒店式公寓、三间五星级酒店、购物商场和会议中心等。模式1:各项功能均衡发展太古广场 案例(香港太古广场)顶级购物中心:国际品牌专卖店为主、主力核心店为国际品牌百货店;除百货店外,全部采用室内街;优越的共享空间。香港太古广场太古广场定位为:香港最顶级的综合体物业甲级写字楼+顶级购物中心+五星级酒店+顶级公寓五星级酒店部分港丽酒店、港岛香格里拉酒店、万豪酒店顶级公寓部分2栋共约400套单位

案例(香港太古广场)关键驱动因素——香港太古广场商业—太古广场为中环地区的时尚品牌与活力中心太古购物广场汇集国际名流会议展览中心使Tri—Me成为香港时尚发布场金钟电影院引领港岛娱乐文化高档餐饮品牌店以及融入商场各角落的咖啡休闲吧。酒店—通过国际五星级酒店及国际品牌商场建构综合体价值标杆多家五星级商务酒店+高级酒店式公寓使Tri—Me成为夜间中环的活力中心各功能空间相互连通/延展了共享空间统一管理与相互服务达成了最大化的资源共享酒店式公寓—星级物管+多产品组合提供24小时房间餐饮服务/洗衣服/中央冷气调节可使用港丽酒店的游泳池/健体中心及商务中心海景套房面积定位56平米/110平米/245平米高层单位面海景的酒店式公寓适当加大公寓面积(315平米)

案例(广州中信广场)模式2:以写字楼为核心功能位于广州南北向的城市新中轴线上/南向天河体育中心及珠江新城区/北靠广州火车东站、港穗直通火车站及地铁2号线总站——广州最顶级的超高层写字楼超高层写字楼+公寓+小型购物商场

案例(广州中信广场)关键驱动因素——广州中信广场写字楼利用超高层写字楼树立顶级形象,迅速成为区域的标志和领袖写字楼所需大堂的昭示性/各部分功能独立,各有出入口,互不干扰利用超高层写字楼的顶级形象,扩大第一高楼知名度IT业和专业服务业的兴起,在区域形成产业族群公寓实用率约80%6部进口“三菱”客用升降机公寓的单元面积由113—237平米不等/适合不同人士的需求单元内提供全套名优家私和家电,厨房内的用品一应俱全

案例(上海商城)模式3:以酒店为核心功能上海商城位于南京西路,是成熟的商务、酒店区域。总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由一个五星级酒店、拥有472间豪华公寓、国际水准的办公大楼、25000平方米世界知名品牌的购物商场、以及其它各种设施组成。+豪华公寓+写字楼+商场定位为——上海顶级国际化综合体“ city within a city ”

案例(上海商城)关键驱动因素——上海商城五星级酒店Portman Ritz-Carlton酒店拥有564间客房,位于主楼14到45层酒店内有上海最大的、最高档国际化健康中心,并与公寓共享豪华公寓共472间豪华服务式公寓公寓只租不卖,租金较办公楼略高面积从47到267平方米,以中大面积为主写字楼+商场酒店:公寓:写字楼:商业约为45%:30%:15%:10%国际水准的办公大楼25000平方米世界知名品牌的购物商场

案例(上海商城)关键驱动因素——上海商城关键驱动因素外因:•处在CBD区边缘,以五星级酒店、顶级商场及高档娱乐中心使综合体在南京西路上形成地标和中心化区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区域内已形成酒店经济和会展经济的氛围内因:•定位准确,五星级酒店带动其它功能•酒店及公寓入住客,为国际一线品牌专卖店带来持续的生意•娱乐时尚、高档餐饮及会展功能使其成为活力中心•波特曼酒店及国际一线品牌专卖店汇聚

案例(深圳华润中心)深圳罗湖金融商业中心区/深南大道沿线/紧邻深圳地铁一号线深圳大剧院站(地下商业与地铁相通)。4:以商业为核心功能华润中心——超大规模以商业为核心功能的综合体物业

案例(深圳华润中心)华润中心规划与功能比例首期规划北区写字楼+中区购物及娱乐中心总建筑面积达23万平方米1000个车位华润大厦:4.2万平方米的甲级写字楼高度为139米1-3层为高档国际时装旗舰店4层为开放式屋顶花园5-28层为写字楼顶层为多功能厅万象城:18.8万平方米的购物及娱乐中心零售、餐饮、娱乐休闲、文化、康体超级市场、大型百货商店、时尚零售商店、电影院、真冰溜冰场各类餐饮二期规划占地4.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提供约2000个车位一座超五星级商务大酒店一座5A智能化甲级写字楼三座酒店式服务公寓一个由商业步行街串联而成的特大型室外娱乐休闲广场

案例(深圳华润中心)关键驱动因素——深圳华润中心关键驱动因素外因:•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交通可达性;•区域成熟后发展受限/需要新的亮点激发活力•区域内缺乏一个大型商业来统领区域的商业形象内因:•超强的实力与品牌号召力•集购物、娱乐等为一体的体验式•项目立意高,与深圳人内心的价值观相符•一流的精英团队

四种模式的内外因驱动模式一:酒店、写字楼、模式二:以写字商场、公寓等各种功能楼为核心功能的均衡发展的模式发展模式优越的地理位置――CBD/城市中心便利的交通条件——主干道沿线/地铁口较大的规模――建筑面积20万㎡以上强制性的视觉冲击――超高层/建筑群高水准规划设计――各功能共融不互扰功能化体系――五星级酒店/甲级写字楼/高档/中高档购物中心/顶级酒店式/服务式公寓开发商强劲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专业的管理团队――物业管理/经营管理客户(产业)支撑――已形成产业簇群/引入核心客户带来相关簇群/未来商务核心区模式三:以酒店为核心功能的发展模式地理位置――不远离城市核心区交通可达性——主干道沿线客户支持――商务客户定位差异化――通过提供顶级差异化服务而非直面竞争建立其核心地位功能化体系――五星级酒店带动公寓、写字楼,并定位其的规模与档次开发商有足够的经济实力配套设施――顶级商场模式四:以商业为核心功能的发展模式地理位置――城市核心区交通可达性地铁口/主干道沿线区域功能的缺乏,需求旺盛人流及商业气氛明确定位――大规模综合/娱乐性/观光性/顶级/…独具特色――建筑形式/业态/服务内容/…功能化体系――商业为主导,其他功能为辅一流的合作团队规划设计/经营管理外因内因强制性的视觉冲击――超高层/建筑群写字楼大堂昭示性功能化体系——写字楼带动其他功能,并定位其他功能的规模与档次配套完善――商场、公寓

高峰对话:城市建筑与城市休闲文化 篇3

武汉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张宏斌,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文化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主任邹勋,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副教授、建筑学博士刘刚作为对话嘉宾,上海日报总编助理、专栏作家乔争月作为对话嘉宾兼主持人,围绕着“城市建筑与休闲文化”这一主题,进行了思想碰撞。《小康》杂志社副社长殷云作为本场分论坛友情主持,亦参与了这场精彩的高峰对话。

历史建筑是休闲产业的催化剂

乔争月从事城市建筑大众传播工作十年,总结多年实践工作,她得出了一句话,历史建筑是休闲产业的催化剂。怎么理解这句话,乔争月通过两个案例分享进行了详细说明。

Chatsworth庄园是英国17世纪的一个庄园,是电影《傲慢与偏见》的拍摄地。乔争月在实地考察期间发现,这个庄园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建筑保护做得都非常好,都原汁原味地体现了鼎盛时期庄园的原貌。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座庄园对其历史遗产价值、旅游休闲价值的开发非常充分,这里不仅有自己的有机农场、有机商店、有机餐厅、探险乐园等设施,还有各种各样打着自己庄园LOGO的纪念品,这里还常年举办各种和庄园历史遗产定位非常贴切的活动,例如烛光节等,以此保持自己的新鲜活力。据乔争月介绍,这个庄园每年除了吸引大量游客观光游玩外,还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仅有机食品商店一年的利润就高达500多万英镑。

乔争月分享的第二个案例是“邬达克”。邬达克,匈牙利人,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几个月前上海旅游局评选了99个上海经典城市符号,其中入选人物篇的只有一个外国人,那就是邬达克。邬达克在上海生活了30多年,设计了53个项目,近一百幢单体建筑,广泛分布在上海中心城市的各个区域。邬达克和他的两个作品曾被百万网友评为喜爱上海的原因。

乔争月表示,在上海,邬达克建筑已经形成休闲产业一条龙,他的多处故居被改造成纪念馆、精品酒店,等等。在豆瓣网上有个邬达克小站,2600名铁杆“邬粉”会定期举办各种各样的邬达克建筑考察活动。

“历史建筑背后就是休闲业。”英国保护基金会联盟主席的这句话给乔争月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乔争月看来,历史建筑与休闲产业的完美结合,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中国在发展城市休闲旅游的产业过程中,也应该尽其所能发挥历史建筑这个催化剂的作用。

依托文化资源 发展红色旅游

本届论坛的举办地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尤其是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这些资源是留住城市记忆,树立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品位,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宝贵财富,是发展旅游城市的优质资源。

在会上,武汉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斌的发言紧紧围绕依托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重点介绍了武汉市在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方面做出的五个主要方面的有益探索。

第一,自19世紀60年代以来武汉存有很多历史建筑,和红色旅游紧密相关,武汉市依托这些文物资源,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指导下,建立了八七会议会址、武昌起义门等纪念馆和陈列馆。据统计,目前,武汉全市有近五十多家民办、国办博物馆,已经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重要场所。

第二,整合历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八七会议纪念馆2000年被团中央命名为青少年教育基地,2004年被七部委列入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武昌起义博物馆,耗资20多亿,也已和原有的鄂军都督府成为武汉的靓丽名片。

第三,开放旅游市场,建立旅游品牌。作为旅游市场中介机构,旅行社的作用日益显得重要,据张宏斌介绍,武汉市旅游局对武汉市旅游景点给予了行业指导和政策服务,通过旅游标准和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有关博物馆、纪念馆旅游功能。

第四,打造精品陈列,做好免费开放。在张宏斌看来,博物馆除了建筑以外,更主要吸引游客的是把精品陈列打造好,把文物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展示在游客面前。

第五,广泛接待社会团体,开展教育活动。武汉市文化旅游相关部门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依托资源,实现文化和旅游的共赢。

历史建筑既要用得上也要用得好

历史建筑要想与城市文化、休闲旅游进行资源整合,离不开建筑师的辛勤努力,只有通过他们的设计、改造,把历史建筑与休闲主题完美结合,才能让人们在享受休闲的同时感受到城市文化的魅力。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文化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主任邹勋在历史建筑改造方面经验丰富。在他看来,目前人们对历史建筑的开发尚属于初期阶段,即保下来、看得见,下一步则需要争取用得上、用得好。

如何才能达到用得上、用得好这一目标?据邹勋分析,这需要促进两个转变转型,即历史建筑的使用需要从观看型向体验型转变。

以酒店为例,传统酒店模式比较单一,主要分为解决商务功能的商务类酒店和强调风景的度假类酒店,不过,据邹勋介绍,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已有相关企业在市中心开发一些酒店,从美食、文化、艺术的角度,把酒店融入当地文化当中,希望人们可以在差旅片段里对这个城市有所了解。

对历史建筑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利用大有可为,邹勋表示,这是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开发旅游产品的有效手段。不过,他强调称,文化历史建筑的选位和定位是改造的前提,必须进行合理的价值评估,力争做到科学传承、永续利用。

对于历史建筑的改造利用,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副教授、建筑学博士刘刚同样感触颇深。在他看来,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人的战略资产,这种资产原来大家觉得好看,但是没有办法生存,要想保护下来,这里面有几个要求,第一突破城乡边界,第二文旅产业主导,第三资源系统盘活,第四可持续发展。

为了达到这几点要求,刘刚分析认为需要关注三个要素和三个问题,三个要素是指土地资本、功能业态、文化景观,而三个问题则是外在的法规政策、实施机制以及社会治理。

城市商业建筑 篇4

丛书通过有深度的建筑结构、形式、空间分析,建筑技术介绍,从部落城市向现代城市转型轨迹的解读,城市风貌特色的解读,完整、全面、深入而生动地反映了东南亚各国富有本土色彩与现代气息的社会生活方式。作为国内外第一套全面介绍东南亚建筑与城市的系列丛书,它高屋建瓯,道理通达,版式考究,文字流畅,图片精美,整体把握而见动态,眼光独到而见功底,论述确当而见学养!正如何镜堂院士所说的那样:丛书“在整体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寻找出东南亚建筑存在的差异性和关联性,这是有深度的创见”(见《丛书》序Ⅰ)。也正如美国注册规划师学会和美国规划学会前主席萨姆·卡塞拉所指出的:丛书“关于体制制度与城市发展及建筑演变具有互动关系的发现,为进一步探讨城市发展和建筑设计问题提供了一个十分有价值的案例。”(见《丛书》序Ⅱ)

难能可贵的是,丛书的各部分能够在整体把握、相互照应的基础上,展现各自的研究特色与个性。

《居所的图景——东南亚民居》(全峰梅侯其强著)把民居视为‘生长的建筑’,试图“通过文脉与图景考察建成环境的意义”,“反映出东南亚社会的的两种‘秩序’,一种是‘天人关系’,另一种是‘人神关系’”(见《居所的图景》前言),而以空间形态分析为核心,说明“东南亚居民的生活需要造就了民居独特的空间构成。……在他们的思想中,屋顶空间象征着天堂和神灵的居所,屋身象征着人间和现世;房屋的前部是男性的空间领域,中间是卧室,后部则是女性的空间领域。具体地,高脚屋大致由底层架空层、入户阶梯、前廊、堂屋、卧室、火塘(厨房)、晾台(阳台)、屋顶空间等组成,空间的有机组织和分明的功能设置构成了东南亚民居的文化特质。”在深入论述民居的空间形式、庭院的空间布局、观念的空间图式、聚落的结构形态和环境的空间意象的同时,分别讨论了东南亚民居的生成背景、类型特征、营造技术及其现代发展趋势。见解独到、笔触细腻,照片、图表文字有机地融为一体,细心的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安居在东南亚大地上的闲适与情趣,更加懂得如何才叫做“诗意地安居”。

《王权的印记——东南亚宫殿建筑》(莫海量等著)以专业的眼光、谦和的态度来解读尊贵的宫殿建筑,“较系统地展示东南亚宫殿建筑文化,理清东南亚宫殿建筑发展的历史脉络,揭示多元文化影响下的东南亚宫殿建筑的人文精神与艺术特质”,使读者得以在理解“宫殿建筑是……民族文化、宗教思想、皇权政治、以及经济发展的集中体现,是社会意识的物化形态”的基础上(《王权的印记》前言),欣赏泰国宫殿的金碧辉煌、缅甸宫殿的气势恢弘、柬埔寨宫殿的朴素端庄、越南宫殿的庄重朴实、老挝宫殿的自然得体、印度尼西亚宫殿的谦和开敞、菲律宾宫殿的华贵典雅、文莱宫殿的美仑美奂,而且可以追随作者的指引,在把握宫殿建筑文化背景的基础上,了解东南亚宫殿建筑的功能与形式、风格与特色、传承与演变;学会用专业的语汇来解读宫殿的构成与细部,诸如屋顶、山墙、尖顶、门窗、柱头、基座、栏杆、扶手的样式、构造与色彩……;有兴趣的建筑师、室内设计师甚至可以把它们潜移默化地融入自己的建筑设计之中,使之增加一点东南亚的神韵。

《神灵的故事——东南亚宗教建筑》(谢小英著)的作者在实地调研中切身感受到东南亚民众的生活,“象一首缓慢、古老却让人回味无限的乐曲,清晨寺庙的钟声、化缘的和尚、辽远而极具感召力的呼礼,让人一次次领受心灵的涤荡,不能自已”;进而认识到东南亚文化(包括建筑)的整体性,懂得“历史是一个个性的表达”,终于能够恰如其分地通过宗教故事和审美语言让我们知道,东南亚人民如何在万物有灵的本土观念基础上吸收外来宗教(婆罗门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思想、宗教仪规与宗教建筑形制,进而通过‘神王合一’所主导的本土化过程(包括早期、盛期与后期),确定本土化宗教的仪规,确定本土化宗教建筑的布局、形制、装饰、风格,构成闻名世界的东南亚宗教建筑。作为东南亚人民宗教与美学的‘种族领域’,它通过宗教建筑的布局、形制、装饰,“记录着活泼泼的当下,成就了历史岁月的永恒”。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宗教如何演变,东南亚宗教建筑中历经岁月磨砺所沉淀下来的极具个性的传统语汇,总会“稳固地传承下来,形成蕴涵东南亚文化个性的建筑语汇,构成东南亚建筑的风格与个性,成为建筑师的创作源泉”。(上述引语见《神灵的故事》前言)

《热土的回音——东南亚地域性现代建筑》(谢建华等著)则让我们把自己的目光从东南亚的传统建筑转向现代建筑。作者是青年建筑师,也是诗人,能够真正走进东南亚去感受她的丰富多彩,“从昔日对西方盲目的崇拜中清醒过来”,得以在整体上把握东南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基本问题,以简约的文笔、精美的图片、严谨的态度,向我们展示他们的体会,将东南亚地域性现代建筑产生的背景、发展演变的过程、内涵与特征、技术与材料、风格与传承、影响与发展,娓娓道来,把艰深的理论、钢铁水泥构成的现象化为图文并茂的真情表达;说明“在融合传统与现代、沟通东方与西方的时代要求下,亚洲建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创造性,地域性现代建筑正是这种创造性的重要表现”(见《热土的回音》前言)。作者能够恰如其分地用“自发的应用→自主的探索→自觉的追求”来概括论述东南亚地域性现代建筑六十多年的艰难历程,真是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文化的烙印——东南亚城市风貌与特色》(陈玉等著)是一本难写的书。谁知道关于城市风貌与特色的书应该如何写,还要雅俗共赏呢!但作者写出来了。他们在吃透城市形态理论、城市意象理论、城市设计理论、环境行为理论、城市发展理论的基础上,运用著名城市学者芒福德‘化力为形’的工夫,把东南亚城市风貌的自然文化背景、东南亚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与发展、东南亚城市形态与结构、东南亚城市空间与标志性建筑、东南亚城市绿化与景观小品、东南亚城市风貌的特色与借鉴等艰深的理论问题,一一化为蕴涵丰富专业内容的精美照片、流畅文字。全书图文并茂,雅俗共赏,令人读来爱不释手。而且,作者还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要塑造一座真正有活力的城市和具有长远目标的城市,其城市发展目标的制订不应仅仅反映权力阶层的意识形态更应该反映城市公民个体和全体公民的意识形态;城市的发展不应该仅仅以经济利益为目标,更应该以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提供公平的社会环境、优美的环境质量为目标”(见《文化的烙印》前言)。我们到东南亚旅游的时候,身边带上一册,必然有更深入的体会。

城市建筑测量 篇5

城市建筑测量

城市不断发展,居住房及各种附带的基础设施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因此,基础设施建设由此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行业分了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建筑物所进行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以及其配套的线路、管道和设备的安装工程等新内容。而对测量工程技术而言其内容包括在工程建设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进行各种测量工作。为了更好地进行相应的工程测量工作,所以采用多方面的科学的测量技术,来保证测量工作的完整、准确、有服务性。

城市建筑测量应是以满足设计精度为前提,提高设计、测量要求,用科学的方法、先进的仪器、扎实的基础来实现的现代化测量。

城市建筑拍摄 篇6

城市,瞬息万变的高级文明形态。

城市的建筑就是城市的灵魂,代表着城市的个性、品位、现状。上一代人离去了,上一代的城市建筑却把上一代这个城市的精神气质和文化韵味记录了下来,周而复始。

她没有终止,总是在不断变化着高度或者风貌。有时,她会像凝固的音乐,有时,又仿佛是流动的影像……

如果把城市比做一个人,那么这个人从外表上看,便应是可以一目了然的,无论他是工人、学生、农民,还是知识分子。城市的性质,也正如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和内在素质,会从根本上决定城市形象,当然也包括建筑的形象。

一个人背着相机,游走在这城市里,留意身边的建筑,用相机随意或不随意地记录着所见,再将这些记录下的所见与摄友们分享。

每一代人似乎都可以说出自己和城市的故事,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

游走在城市的钢筋混凝土森林里,要想捕捉某个影像,需要你每时每刻保持观察力,也许在你上班的路上,就可以看见有意思的画面。

拍摄建筑并不那样容易。在拍摄之前要观察光源,还要考虑建筑周围的环境,因为建筑需要衬托才显得生动。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在人流车流中往往站上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才能捕捉到一个理想的瞬间,有时还要冒险去爬高下低。

富有个性的建筑,这种个性可以表现在建筑的使用功能、规模、形体上,也可以表现在材料的质感和色彩上,还可以表现在具体的构件上,如屋顶、柱廊、门窗等等。

以下是一些关于拍摄城市建筑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和读者分享。

1.巴黎新区的建筑,非常典型的一张建筑摄影图片,可以清楚地看出因透视和广角镜头效果造成的变形。

2.透过民居往上看现代的高楼,是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对比。

使用Nikon D70相机,19mm超广角镜头。

3.冬天早晨暖暖的阳光,淡淡的雾气,远处的高楼轮廓依稀可见,和川流的行人与车辆组成了一幅很有趣的画面。使用Nikon D70相机,135mm镜头,光圈F8,快门1/250s, 用Photoshop后期调整色温为偏暖。

通过二维空间的平面形式来表现建筑

当摄影师用相机取景时,只有当相机保持水平,建筑的垂直线才会在照片中保持垂直。这就限制了用相机拍摄建筑的灵活性,特别是在地面拍摄高层建筑时,画面下半部的地面往往会显得过多,而建筑的顶部又无法被摄入画面。如果相机向上仰拍,虽然建筑的顶部被摄进了画面,但原本垂直地面的线条却会向上会聚,摄影中把它俗称为“透视变形”。所以一些专业的摄影师会使用特殊的移轴镜头和相机调整这样的变形,可是大多数的摄影爱好者没有这样的条件。所以,可以使用广角或超广角镜头刻意突出倾斜线来表达视觉的冲击力或戏剧性构图(见图1、图2),或者使用长焦镜头压缩画面,使变形减少,使画面更富层次感(见图3)。对于取景,竖幅画面拍摄有利于表现建筑物的高大雄伟和街道的纵深感,横幅画面拍摄能较好地表现建筑群的林立。

用光线的变化表现立体空间

正确用光的含义是指控制光的方向、强度和光质,既要表现出受光面材料的纹理质感,又要能显示出阴影的层次而又不失细节。通常说,拍摄建筑物时,45度侧光是比较适合和常用的光线,但在表现外墙装饰为玻璃材料等现代建筑时,光照的角度就要灵活掌握了,要根据光线来表达你的主题(见图4、图5、图6、图7)。

4.夕阳在大厦的墙面上留下了柔和的金色阳光,使用Nikon D70相机,镜头70-300G,300端,光圈F8,因为明暗反差比较大,曝光-1。

5.逆光下,城市的道路就像河流一样,穿行的人们像是流动的音符。光圈F8,快门1/500s。

6.圣新大教堂的白色和蓝色天空,构成简单明快的色调,侧光的运用使得建筑的立体感非常突出。

7.教堂尖顶在树叶的背影中,指向深邃的蓝天,光与影体会的不就是那份信仰吗?使用Nikon D70相机,28mm~105mm镜头,105mm端,光圈F8,快门1/500s。

表现城市建筑中重复的线条和形状

画面上的线条是由相邻两种影调的分界线勾画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概括力和表现力,在构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线条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如直线(包括水平线、垂直线、斜线)、曲线、折线、圆弧线以及重复线等等。还有就是像迷宫一样重复的形状,方形的、三角形的、圆形的等等。

如何在这些繁杂的线条和重复的形状中寻找美感就是摄影者所要考虑的,包括线条的粗与细、实与虚、淡与浓之分等等。粗线条强,细线条弱;实线条静,虚线条动;淡线条轻,浓线条重。在构图中应尽可能充分利用线条的形式美和它们的艺术感染力,通过精心设计来提高画面的艺术性。在重复中寻找细微的变化,找到色彩或形状的搭配,使照片更具趣味(见图8、图9、图10、图11)。

8、罗马角斗场,由三道弧线和竖线构成的画面,使建筑表现出一种张力,宏伟而壮观,让人感叹人类文明的伟大。

10、四个重复的窗,就像四幅装饰画一样,仔细看,每个窗里的圣诞花都不太一样。

使用Nikon D70相机,镜头Nikkor-H Auto 50mm F2,光圈F8,快门1/125s。

9、11、有时色彩或者块、面,就是照片的主题,留意都市里那些时尚的楼群,你会发现像七巧板一样的画面。使用Nikon D70相机,镜头70-300G。

发现建筑与人的关系

建筑是一个让人活动的空间,在拍摄城市建筑的过程中去发现建筑与人的关系是必要的,建筑的目的是服务于人,有时人的活动可以衬托建筑。建筑的个性可以表现在人对于建筑的使用功能、规模、形体的各方面,也可以表现在具体的构件上,如屋顶、柱廊、门窗等等(见图12、图13、图14)。

12.在水泥森林里,忙碌的人们从这片林子到那片林子……使用Nikon D70相机,镜头Nikkor-H Auto 50mm F2,光圈F8,快门1/500s。

13.人们在节日里装点自己的居室,窗口的铃铛、雪花,还有窗玻璃映出的房子形成了一副很有意思的画面。使用Nikon D70相机,镜头Nikkor-H Auto 50mm F2。

14.悠闲的下午,慵懒的夕阳,照射在人们的脸上和斑驳的旧门上。使用Nikon D70,135mm镜头,光圈F8,快门1/200s。

以上就是一些拍摄城市建筑的心得,还有很多拍摄技巧和构思是在拍摄过程中总结出经验的,城市建筑那有趣的画面永远都拍不完。你是不是也跃跃欲试了?

山水:继上期的城市夜景,本期作者与大家分享了自己长期拍摄城市建筑的心得技巧,下期将由另类的摄影爱好者与大家分享自己拍摄城市人物的心得。精彩不容错过,敬请期待!

城市商业建筑 篇7

1 模糊系统模型的构建

对我国山地城市大中型商业建筑的特大火灾事故进行统计调查,分析控制火灾蔓延的因素及之间的逻辑关系,结合火灾蔓延的实际情况,构建山地城市商业建筑控制火灾蔓延模糊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模型以火灾荷载大、空气供应充分作为条件事件,分为主动控制火灾蔓延和被动控制火灾蔓延两个子系统,模型中各基本事件分别用:ai,i=1,…,6;nf,ff=1,…,15表示。

2 隶属函数的确定

为了确定系统中各基本事件的概率,需要选用合适的模糊分布确定其模糊数的隶属函数。考虑到各基本事件的概率是在介于[0,1]之间的某一值附近波动,因此选用中间型的模糊分布较合适。在中间型的模糊分布中,线性分布的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模糊数是在直线与横轴的两个交点之间的区间,其隶属度在[0,1]之间变化,而在这一区间之外的点的隶属度为0;在非线性分布中,基本事件概率分布在某一点m处为峰值点,其隶属度为1,由该峰值点处向左、右两边无限延伸,取概率值[0,1]之间各点的隶属函数作为基本事件概率的模糊分布,不存在隶属度为0的点。由于火灾数据的缺乏,无法判定基本事件概率模糊数中隶属度为0的点,无法将其概率限制在某一区间之内。因此,选用非线性的模糊分布较为合适,考虑到基本事件概率是在[0,1]之间的某一值附近波动,于是选取[0,1]区间上的对称的L-R型模糊数的分布函数,作为模糊故障树中基本事件概率的隶属函数,将概率均值的隶属度取为1。

设山地城市大中型商业建筑发生火灾事件为“O”,各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分别为模糊数的隶属函数见式(1),的隶属函数见式(2)。

式中:mi,i=1,…,6;mf,f=1,…,15分别为各基本事件概率的最大似然估计,根据Swain于1983年建立的人因可靠性的统计数据,假定当x偏离其中心值50%时.1,f=1,…,15,即取αi=βi=0.055 6 mi,i=1,…,6;αf=βf=0.055 6 mf,f=1,…,15。

模糊数的分布如图2所示。

3 模糊系统分析

3.1 模糊系统结构函数

山地城市商业建筑控制火灾蔓延模糊系统的结构函数,见式(3)。

式中:N1=n1+n2+ … +n15,其中n1,…,n15之间相互独立;G1=a1+a2+…+a6,其中a1与a2,…,a6之间互斥,a2,…,a6之间相互独立。

则模糊系统顶事件T的概率为模糊数槇PT:

3.2 模糊重要度分析

借助于传统故障树中概率重要度的定义方法,定义模糊故障树中模糊重要度的概念,模糊概率重要度为:

表示i部件由模糊故障状态变化到某种模糊功能状态时,系统关于的模糊不可靠度的变化量。

定义部件i的模糊重要度的一般表达式为:

模糊重要度的数学含义:i部件的模糊重要度为i部件概率为1时顶事件模糊概率与i部件概率为0时顶事件模糊概率之“差”的数学期望值。其物理意义是指由于部件的不可靠导致系统模糊不可靠度的上升,即反映了部件i对整个系统可靠性的重要程度。

笔者应用泛函分析中距离的概念来定义模糊故障树分析中的模糊重要度。

定义1:设

(1)若U={u1,u2,…,un}是有限集,定义

(2)若U=[a,b]是实数集上有限闭区间时,定义

其中p是正实数,称为模糊集之间的相对Minkowski距离,Minkowski距离反映出两个模糊集的整体差异。

对于有界模糊数,可以利用模糊数的中值来计算模糊重要度。

定义2:令,存在点me,以经过该点的垂线为界线,使得模糊数曲线左、右两部分积分面积相等,则称为该模糊数m的中值。

可推导得式(9):

设模糊故障树的结构函数为 Ψ(X)=Ψ(x1,x2,…,xn),x1故障概率为有界模糊数槇Fi,其中位数为mTe。顶事件故障概率的可能性分布为:

仍为有界模糊数,其中值为mTe。

设,LTi0(x),RTi0(x))为有界模糊数,其中值为mTie。

部件i的模糊重要度为:

部件i的模糊重要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由于部件i的不可靠导致系统模糊不可靠度上升的模糊概率。

4 应用

以1990-2003年我国山地城市大中型商业建筑火灾为例,图3为山地城市大中型商业建筑每年特大火灾次数直方图。

根据式(1)、式(2),得到山地城市控制火灾蔓延模糊系统中各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见表1所示。

由公式(4),山地城市商业建筑控制火灾蔓延模糊系统顶事件T概率为模糊数:

根据公式(9)、式(10),得到山地城市商业建筑控制火灾蔓延模糊系统模型中各基本事件的模糊重要度STai,i=1,…,6;STnf,f=1,…,15,见表2所示。

由表2得到山地城市大中型商业建筑控制火灾蔓延模糊系统中各基本事件重要性的排列顺序为:

根据各基本事件模糊重要度的排列顺序,可知:

(1)a1事件—未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或安装后被拆除,n1事件—防火、防烟分区未划分或划分不当,对控制火灾蔓延失败模糊故障树顶事件的影响最大;

(2)n13事件—室内装修采用可燃材料;

(3)在主动控制火灾蔓延措施中,a4事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泵无法启动对故障树顶事件的影响最大。其次是a3事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供水源不足,a5事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未启动或不能联动。最后是a2事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阀门关闭,a6事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未设消防电源;

(4)在被动控制火灾蔓延的措施中,n7事件—楼梯间未封闭或封闭不严,n4事件—防火卷帘没有启动或未实现联动,n2事件—分隔物耐火性差,对故障树顶事件的影响最大。其次是n9事件—中厅未作防火分隔,n5事件—防火卷帘未设消防电源,n6事件—楼板耐火性差或楼板上凿有孔洞,n10事件—玻璃幕墙未作防火分隔,n11事件—风道、管道、电缆等贯通部位未作防火分隔,n14事件—建筑物的耐火等级被降低,n15事件—防排烟设施防排烟失败;

(5)对控制火灾蔓延失败模糊故障树顶事件的影响为0的事件是n3事件—防火卷帘下面堆放有物品,使卷帘无法封闭,n8事件—自动扶梯未封闭,n12事件—外墙采用可燃材料。

因此,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并保证其能够正常发挥作用,适当划分防火、防烟分区是控制火灾蔓延的主要因素。其次需要采取必要的被动控制火灾蔓延的措施,避免采用可燃性材料装修,保证楼梯间的封闭和防火分隔的有效性,才能有效地控制火灾蔓延。

5 结论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 篇8

一、城市建筑空间概念

西方规划的理论将城市建筑空间的定义为:城市建筑的空间, 也就是说形体或者是物化的空间, 建筑物内外的布局设计都是经过了精心布置和精心策划的, 也是按照不同城市的基本建设方向和此地文化的独特风格来确定的, 并且经过空间的精心设计、布局, 进而论证后建设的生活场所, 也是构成城市空间体系的重要部分之一。一个城市空间不单单是物化的一种形态, 还具有浓重的社会色彩。很多因素都能够影响着城市的空间构成。对城市空间进行设计, 涉及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 包括街道, 房屋, 功能性建筑和城市的景观设计。城市建筑空间是一个形体的、物化的空间, 主要包括建筑物本身的外部空间和内部构成, 是一个城市的规划设计人员依据城市未来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需求, 空间设计布局对城市的美观和大众的居住环境都有重大的影响, 良好的设计布局, 科学有效的空间管理对大众的生活和城市的美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之间的关系

对城市进行规划建设干预了城市的土地开发和城市的空间设计规划, 规划建设理想的城市空间环境是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城市规划依赖于城市建筑空间设计, 如果对一个城市建筑空间进行规划仅仅考虑经济效益和容积率问题, 仅仅局限于二维空间, 不考虑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每个要素和城市建筑的空间特性, 不考虑社会大众工作和生活的需求, 就不能设计出优美的建筑环境和和谐的社会环境, 城市规划就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对建筑进行规划管理也难以起到空间设计的作用, 这样不但难以处理好建筑管理规划设计和城市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 还可能会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造成城市空间环境的不协调。同时, 单单依靠技术来处理城市空间的问题远远不够, 还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 要依据相关政策, 有效地落实规划, 所以说, 建设好一个城市, 科学管理的城市规划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的城市规划管理也同样成为建设好城市的关键。

三、城市建筑的空间设计元素

城市建筑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应与城市的空间效果相协调, 将形体设计作为艺术进行, 其目的是为人类的视觉提供服务, 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 让人们的心情更加愉悦, 美化城市生活环境;良好的城市建筑设计可以唤起人的意识与感情, 让人们保持心情愉悦, 还可以让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和畅爽。在进行城市建筑的空间设计时要确保城市的空间结构能够给人们提供视觉方面的流动性与连续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天际线。建筑物本身的天际线能够协调天然物体和建筑物本身之间的关系, 确保视觉方面对建筑物级空间环境之间的和谐需求。

2) 地平线。建筑物本身高出地面多少, 如何在地面进行施工建设, 是地平线的主要作用, 要确保视觉方面的舒适性及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

3) 空间要点。建筑物本身空间要点的作用和标点符号在一篇优美文章中作用一样。空间要点体现了地方性的主要特征, 保证了人们产生到达或离开的意识, 例如台阶的上下端和平台等。

4) 后退。建筑物的入口大门、和道路之间的距离等, 都是后退设计。建筑物后退设计构成视觉轮廓和物体的画面。

5) 纵深。对建筑物的纵深进行设计时, 要协调好建筑本身的空间和形式, 确保具有流线型和连贯性。

6) 升高和降低。具有强调的作用, 例如:台阶。升高和降低是建筑物本身在不同高度之间的过渡, 要将趣味性和美感考虑在内。

7) 凸出和凹入。建筑物本身的凸出和凹入说明每个建筑物之间的方向变化和连续性, 体现了消极与积极的流动。

8) 人文尺度。是建筑物本身经常考虑的尺度, 是社会大众活动和建筑物本身相关的尺度, 例如: 建筑物中门窗的高度和宽度, 人们踏步的高度等。

四、完善与提高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水平的建议措施

1) 转变分析角度并丰富建筑空间的内涵

城市空间作为人类活动的范围与产物。对城市空间进行分析与研究, 首先从人类的社会活动的行为开始, 应该对建筑的城市生活与文化传统、居民的生活习惯有所了解。除此之外, 建筑环境设计应该要以人为主, 让人们感到舒适, 对于设计要力求美观, 各个地区应该要有各自的特色, 还要考虑生态环境功能, 进而融入城市的精神领域与物质环境, 这是非常重要的。城市的空间不仅应对建筑空间环境, 还应对人们的习惯、生活、爱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为了对城市建筑空间和建筑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城市建筑空间主要包括建筑物本身的风格和环境的空间艺术, 空间环境的优美基础是充分考虑了各个建筑物之间的协调统一, 充分考虑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之间的协调统一。因此, 城市的空间规划与建筑管理还要考虑到建筑的技术与建筑环境, 更重要的是还要对社会空间、对人类的空间行为进行正确的设计与创新。对于建筑的空间内涵而言, 应该考虑到交通的便利性、宜人的环境等问题;最后, 规划与管理还应该从社会学、人类学与建筑学及经济学等角度进行考虑, 不断地使城市的建筑空间内涵得以提高。所以, 一定要进一步丰富城市空间环境管理的内涵。

2) 建筑由风格规划管理转向空间环境的艺术管理

城市的建筑空间不仅体现出建筑的单体风格, 而且还展现了环境空间的艺术。实现建筑物之间的关系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 以便创造出较为优美的居住空间环境。对于建筑的风格应由规划管理逐渐转向空问环境的艺术管理, 进一步提高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水平。

3) 协调管理建筑物内部空间和外界环境。

一个建筑物内部每个功能空间不但要与建筑物本身统一协调, 还必须做到与外部空间环境一致协调。例如:建筑物外部的空调机位、阳台形状等与城市空间景观之间的关系。

4) 统一建筑本身和社区的功能。

注重对社区的优质服务是对城市建筑空间的基本要求, 因此说, 建筑物本身的功能必须与社区功能相互协调, 如果建筑物本身的功能和社区功能产生矛盾, 那么, 就会导致社会大众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 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例如:在小区的第一层安排餐饮娱乐, 就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影响, 与社区功能产生冲突。

五、结束语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这两者对于城市建设的意义都相当重大, 只有更新当前的理论含义, 潜心研究更新的内涵, 才能做好相关工作, 让城市建设的更加美好。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 城市的建设发展获得了实质性的飞跃发展, 不断发展的城市给社会带来了新的活力, 同时也给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 并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是密切相关的, 建筑管理的情况将对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产生决定性影响, 而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也会对建筑的管理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对城市建筑设计与建筑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设计要素, 希望能对相关的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建筑管理

参考文献

[1]张绍红.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初探[J].建材世界, 2005, 26 (4) :130-132.

[2]孙伟伟.浅探当前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 (12) .

[3]韦文虎.初探城市建筑空间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 (24) .

[4]李志伟.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空间设计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城市商业建筑 篇9

1 建筑与城市的关系

建筑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元素, 从某种意义上讲, 建筑构成城市。同时城市对建筑有着比较高的要求, 也起到了促进建筑建设与发展的作用。可以说二者关系密切, 互相发展, 同时促进。如果一味追求城市建筑设计, 虽然能够充分展示建筑的独特风貌, 但也会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一些问题。假如城市建筑不断趋于高密度化, 人口过于密集, 会造成人群拥挤、公共设施匮乏等城市问题。

2 建筑设计的原则

2.1 合理性原则。

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市建设也不断完善, 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城市群体高速发展, 容易造成公共空间的压缩, 从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对社会的发展也不利。还有一些大体量的建筑无形中拉大了街区与街区的距离, 给人们的出行以及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 例如人们简单的生活购物需要步行很长时间, 马路的增多也将会带来一些交通问题等等, 所以在完成城市建筑设计时应注意其合理性, 不能一味追求建筑表面或其形态而忽略建筑本身的意义。

2.2 整体性与统一性原则。

将城市视为一个有机整体, 而建筑则为局部, 局部在整体之中应符合整体的主题、背景以及需求。房屋是局部的, 局部之间相互依存并发挥作用, 力求建筑合城市的一体化与整体性。而统一性原则则要求城市与建筑主题统一、风格一致, 否则将会造成不美观, 不舒适等问题。城市建筑个体必须高屋建瓴从城市政治、文化、经济等社会元素结合自身形式、空间、功能等建筑元素确定自身的设计要点, 力求城市的社会属性及建筑属性相统一, 实现其整体价值的最大化。

2.3 创新性与传统性原则。

一项小的活动需要创新, 一个小的工程也需要创新, 对于建筑设计来说, 必不可少的当然也是创新。因此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应该注意创新性。建筑的内容应当涵盖一下三个方面:功能、构造、技术、风格。对新的功能和技术的需求才是产生新形式的条件。因此, 如若一味脱离功能和技术来讲求城市的风格无疑是空洞的。一个物质当其拥有创新时才会发挥出与之前不同的作用来, 才会让人觉得意义更大些, 才会吸引更多人眼光, 甚至是提供给人更多便利。随着城市快速发展, 新的城市地标建筑渐渐取代了传统的地标建筑, 城市传统文化日渐淡忘。针对这一问题, 我们有必要在建筑设计时强调传统性原则。而传统性则要求在城市建设时应保留或者说传承某些优良传统, 充分利用民族传统文化, 而不应只重视时尚潮流而轻文脉, 也不应对其具体的社会背景不求甚解。否则常常会导致一些建筑几年之后便会被社会所淘汰, 这些建筑缺乏品味和文脉内涵。

2.4 混合性与多样性。

城市是人类聚居的产物, 成千上万, 千差万别的人聚集在城市里。不同的人需求不同, 因此对城市的要求也不同, 这就要求城市必须实现多样性。“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 如果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不能考虑到多样性, 那会是否在某种程度下不能称之为城市。现在城市分区基本是公园区、购物区、住宿区, 想着这样分区的目的是便于管理, 但在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某些时段的人潮拥挤, 比如写字楼的职员每天为午餐发愁, 居住区的人们要购物不得不进城去。我们缺少对城市功能混合性和多样性的有机整合, 缺少对生活丰富性的人性化思考。

3 合适的建筑设计

3.1 延续文化传统。

在第二问的第三点已经说过, 城市建筑不仅要求具有创新性, 更多也应该遵循传统。我想能从古留到现在的建筑也不多, 既然能留下来就说明其有留下来的价值。对于一个城市来说, 文化是它的灵魂, 是渗透在每一个毛孔地独特性。据调查资料显示, 能从古保留至今的建筑实在有限, 比如丽江的纳西文化, 西安的城墙文化, 天津独乐寺观音阁文化等等。我们经仔细研究发现他们之所以能够保留如此长的时间正是因为其具有的独特文化无法被替代。因此延续文化传统将是进行合理建筑设计的基础。

3.2 生态化建筑。

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生活环境越来越差, 能源也越来越少。这一现象就要求进行城市建筑设计时需要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更多情况下我们应该秉承着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等原则去进行城市建设。绿色、生态、环保一直是社会发展的主题, 因此进行城市建筑时我们有必要在生态化方面给予更多注意。尽管当前我国对于这一方面并没有做的很好, 生态化建筑的路仍需要长时间探索, 对优秀的建筑师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3.3 张弛有度的城市密度。

一个城市的建设, 最初都是由一张张新的建筑设计图开始的, 同时也都会拿到一张由城市规划部门批示的固化设计意见书。这意见书上明确规定了建筑的高度、容积率、绿化率、建筑退线、建筑密度等, 设计工作就要在这些规定的指标中展开。最初定稿时就应确定好相应的硬性要求, 同时也应因地施工。而不可将一项设计运用到每个地形, 每个地方。如果这样, 城市将会千篇一律, 没有各自的独特性。虽然有时可能高度, 容纳量要求一致, 但我们可在别的要求上突出不同。还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资源集中的地方我们的城市建筑可以适当集中, 资源匮乏的地方我们需要适当疏松, 一句话, 还是应该因地设计, 因地施工。

4 结论

随着国力的增强, 经济的发展, 我国城市建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此, 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和谐城市的创造, 也应该更加注意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设计。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地多方面讨论。首先说明了城市建筑设计时需要遵守的原则, 只有遵守了那些原则才可以更好地对建筑进行设计。合理的城市建筑设计应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展开, 为此本文也提出了几种较为合理的设计方法。比如, 应秉承着延续文化传统的理念, 对城市进行生态化建筑, 同时对城市密度等细节问题也应多加考虑等等。

摘要: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 城市快速扩张与发展。与此同时, 城市扩张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不容忽视的城市问题有:交通拥挤、空气污染、水体污染、道德缺失等等。为了城市的和谐发展, 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而建筑作为一项重要的城市要素, 可以说城市离不开建筑, 建筑是城市的一项重要的组成元素, 因此由小及大, 针对建筑解决相应问题是当前的首要问题。针对建筑设计, 经过仔细调研与研究我们发现了几种较为合理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和谐,城市,建筑设计

参考文献

[1]吴良镛.广义建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张钦楠.建筑设计方法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城市建筑文脉 篇10

城市文脉是城市产生、发展、变化的有机时空背景。从直观上看城市表现为一种显性形态即由其物质实体形成的各种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但本质上讲城市却是社会、经济、宗教传统及社会心理文化交互作用的结果。可以说城市就是由多种复杂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同建筑文脉一样,城市文脉同样表现出其结构的层次性即表层的显性形态及深层的隐性形态,对两者的深入分析可以有助于对城市文脉的理解及把握,有利于城市特色的创造。

1、城市文脉的显性因素

城市文脉的显性因素是指能够为人所感知的外在城市特征,直观上表现为城市实体及城市空间。在此所指的城市实体是指城市范围内客观实存的,具有一定形状、尺寸、色彩、材料、可度量观察的物质,因产生的途径不同分为自然实体及人工实体。而城市空间是由城市客观物体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城市文脉显性形态的差异使每个城市表现出其自然的特点及个性,体现了城市的多样性。在此我们着重探讨城市文脉中体现城市特色的显性文脉的构成因素。

1.1 城市的自然环境

城市的地形、地貌和自然山水构成了城市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与城市其它要素共同作用可以形成独特的城市景观,既使城市的格局相同,建筑形式风格相似,也会因自然环境的不同表现出城市独特个性。另一方面由于自然环境不同,各地的建筑形式、材料、色彩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等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建筑类型。

自然环境构成城市特色有两种状态:一种是由于自然风景优美而形成独特的自然风景区。如桂林山水。另一种是山水名胜与城市共同构成优美的外部形象特征。如名城常熟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称。作为自然环境的水系在城市的景观中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苏州的水巷、南京的秦淮河、北京的北海、中南海、都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没有一个城市的自然山水环境相同,城市的特色就是通过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有机结合共同体现出来的。

1.2 城市的结构及格局

城市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综合系统,是历史文化的结晶。许多城市都是在继承了原有格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城市原有的历史结构、格局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同时又体现了城市的个性。北京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其最富特色的内容是其贯穿南北的中轴线,这条轴线上安排了正阳门、天安门以及一系列殿宇及楼阁建筑群,体现了名城的精华与特色。当年梁思成先生是这样赞美中轴线的:“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形体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条中轴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山东曲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其城市则以孔庙、孔府为中心,将整个古城贯穿在以孔庙九进院落、宫殿式建筑群的中轴线上,构成了起伏错落的轮廓线及空间序列。法国首都巴黎是极富特色的历史名城,其城市特色集中体现在以卢浮宫到依桥这条轴线上,轴线上有卢浮宫、协和广场、凯旋门等著名建筑物,几世纪以来城市建筑都是从城市格局出发,保持了城市结构及格局的独有特色。

1.3 城市的轮廓线

城市轮廓线能给人以引人入胜的效果,它往往成为人们从外部认知城市的第一印象,城市轮廓线由最典型的建筑群构成,这种抽象的高低错落的城市轮廓与城市格局之间的有机联系能给人以综合的印象。中国古代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城市轮廓线就是其古城城墙。近现代建筑——上海外滩由于其独特的西方建筑造型和优美的天际线,使它成为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重要特色符号。

深圳是一座新型的城市,罗湖商业中心国贸大厦、发展中心和中国银行这三座高层建筑,以它们超群的高度和独特的造型控制了罗湖中心的天际线,形成了深圳重要的标志。正是这样一些超高建筑由众多高层建筑群簇拥着,彼此之间既对比又协调,共同创造了城市的轮廓线,从而构成生机勃勃的城市形象。轮廓线是城市生命的体现,同时也是潜在的艺术形象。每个城市都有其体形轮廓线,轮廓线代表了城市的整体美。

1.4 体现当地特色的建筑街区

有特色的建筑街区总是由街道、广场和建筑群组成的。对于街道来说它是构成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存在的基本理由就是它向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面对面接触的中心场所,街道是留下记忆的“空间”。形成城市外部空间的两个最有代表性的形式就是街道和广场,城市中的任何建筑都只能在这种有限的空间中得到展现。正如简·雅各布(Jan·Jacobs)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所说:“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因此对于传统城市恢复某种风格的街道,成了城市传统特色延续的手段。传统居住区所反映的传统居民的文化形态在形成城市风貌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在城市中,居住行为是日常与居住区密切的行为,居住区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经济水平、审美意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文化综合信息。北京之所以美,是由于座落于城市中轴线的皇城博大辉煌以及周围平面展开的传统古朴谦逊的四合院民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的结果。伦敦之所以为世人瞩目,原因是它不仅有世界上最重要著名的重点建筑,而且还有大量高质量传统居住建筑作为背景,彼此互相协调形成和谐的美。

此外城市的中心区、商业区也同样反应了城市的文脉特色,北京的王府井,天津的劝业场,上海的南京路等往往成为这些城市的代名词。

1.5 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

这里“有价值”指建筑物能反映、体现传递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内涵,同时这些建筑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文化的结晶,往往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象征。提起苏州自然会想到苏州园林,提到北京人们会联想到故宫、长城等史迹。

波兰华沙二战时城市遭受了毁灭性破坏,战后波兰政府按照华沙原样重建旧城,城堡内外一些有价值的古代艺术建筑都依照原样进行了重建,保持了它中世纪的风格和面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波兰历史地区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苏州古城内的平江历史街区,因其保护工作出色,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2005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委会对该区保护规划的评价是:“该项目是城市复兴的一个范例,在历史风貌保护、社会结构维护、实施操作模式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证明了历史街区是可以走向永继发展的。”

因此,在城市文脉传承中对这些有价值的建筑古迹往往以恢复和保留来达到传递历史文化的意义的。

1.6 标志性建筑

每座著名城市都会拥有一批优秀的标志性建筑,一座城市拥有优秀的标志性建筑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标志性建筑产生于一定的地域环境、代表反映了此地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水平。如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都是不同国家实力和精神的体现。能成为城市中的标志性建筑一般都具有重要的性质,关键的位置及一定的体量和独特的艺术形象。标志性建筑的艺术形象在城市风貌中起着主导作用,其共同特点是在其场所中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正是这种历史文化信息使之得到了公众的认同,从而使人产生一种崇高、敬仰之感。

1.7 建筑环境艺术

建筑环境艺术包括雕塑、小品及绿化等人工因素。它往往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其社会文化内涵,许多历史文化名城,不仅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同时拥有自己杰出的雕塑,有的雕塑几乎成了城市的象征。如哥本哈根“海的女儿”,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广州的“五羊”……这些都为城市增添了艺术魅力和神奇色彩。又如欧洲许多城市雕塑作品与传统建筑物、建筑空间密切融合,与特定宗教、历史、文化密切相关,具有浓厚的人文底蕴。

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符号体系,那么城市的文脉特色就是由这些符号有机组合的结果,而这些特色符号共同构成城市文脉的显性因素。

2、城市文脉的隐性因素

城市是人对自然及其客体改造的结果,城市显性文脉只有与城市生活相联系才具有意义。因此,城市文脉的显性因素必然反映着人类文化的现象。正如伊里尔·沙里宁在《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一书中指出:“集体或城市的建筑面貌不可避免地反映着这些城镇的社会状况和其居民的文化愿望。”城市显性文脉中所体现的深层文化内涵即是城市文脉的隐性因素,它包括政治、经济、宗教、社会心理等多方面因素。

城市显性文脉是隐性文脉的外显及体现,而隐性文脉决定了显性文脉的表达,制约着显性文脉的形成和发展。如中国城市的自然山水往往与人文因素是相互联系的,仅有壮丽的山脉河流、湖泊、只能称之为“景观”,“好看”而已。但是中国的城市自然山水是有灵魂的,它来自于悠久的历史文化积累,如只要提到太湖就会使人想到吴越争霸,想到范蠡与西施的美丽传说,使人感受到卧薪尝胆,历经磨难成霸业的坚韧。前面我们论述的城市结构及格局、有特色的建筑街区、标志性建筑都是在特定条件下隐性文脉的表现方式,体现了隐性文脉的深层结构,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模式、伦理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城市文脉中的隐性因素内容多样,影响城市文脉状态错综复杂。但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某种因素可能表现较为突出,起主导作用。如早期古代城市,军事因素放于建城的首位,因此形成了古城的城墙、护城河等城市要素,它们构成这一时期城市的显性形态。因此,城市就是显性因素及隐性因素相互影响的历史沉淀。

总之,城市显性文脉中的形体环境,空间形态都是隐性文脉制约影响下在一定时空中的表现形式,城市文脉这种时空关联就是在其显性与隐性、表层与深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动态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3、城市特色的传承及创造

城市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城市建筑的发展总是伴随着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传统的城市环境总是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历史记忆,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北京宪章》提出:“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它存留于建筑间,融会在生活里,对城市的营造和市民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城市和建筑的灵魂。”传统的居住区和传统的商业街是城市文脉传承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保留和传承这些城市历史的记忆,并以现代的设计理念进行有机的更新和改造,是现代城市设计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中科院院士吴良镛教授设计的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的改建工程,就是将传统和现代有机结合的范例。在城市整建中吴良镛提出了“有机更新”的思想。他认为一个城市总是需要新陈代谢的,但是,这种代谢应当像新老细胞更新一样,是一种“有机”的更新,而不是生硬地替换。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好古城的整体风格与肌理。他的新四合院住宅体系是新建筑顺应了历史城市的机理,倡导了一种既注重城市文脉的传承又结合了现代功能技术要求的简洁清新的风貌,被公认为旧城改造更新的范例,获得了联合国世界人居奖、亚洲建协优秀建筑设计金奖。

北京在城市建设中永定门的重建,是又一个传承创造城市特色的实例。永定门到钟楼全长8公里的中轴线是古都北京的中心标志,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作为北京中轴线南端起点的永定门,是明清北京外城七门中最大、最重要的城门。可惜的是,上世纪50年代,因城市建设,永定门城楼、箭楼和瓮城被拆除。北京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都,古都风貌最主要的标志之一就是有一条中轴线。保护、强化这条中轴线,正是展示古都文化最主要的一项措施。苏州老仓库区的保护再利用也是城市文脉传承典型实例之一。近代的一些工业建筑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也起过积极的作用,如上海市普陀区曾经是苏州河畔没落的老工业地带。那里有大片租界时留存的旧仓库群落。除了极少部分被拆掉建造新的底价居住楼外,大多完好如初。1998年台湾室内设计师登琨艳在此地租下了一个3层的粮仓,将这栋建于1993年的装饰派风格建筑精心改造成为自己的工作室。当这座仓库因为它的改造与迁入,加上传播,把艺术家入住苏州河畔当作一种都市时尚运动,结果不仅感染了上海的文化艺术圈,时尚圈,也引来各大媒体的采访报道。登琨艳同时向政府提出了老工业区的规划建议。经过几年的努力,最终上海政府将这一区段划定为上海近代建筑文化保护区。在原有仓库地址上,人们或许还能从斑驳的墙壁上找到上世纪30年代这个城市的记忆。而取代仓库功能的是设计师的创意和全新的功能。

每个城市都拥有这个城市所独有的城市文脉特色。城市的发展更新必然要结合城市的具体情况,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有机方式。正如日本著名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所说,“不要把过去的历史遗产仅仅当成简单的遗产,应当在新时代充分挖掘其价值进行有效的利用。我认为只有新旧并存的城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过去与现代交融才能看到精彩的未来。”

摘要:城市建筑文脉是城市建筑发展变化过程中所具有的时空关联。本文从不同侧面分析了城市建筑文脉的显性及隐性因素,探讨如何传承城市建筑文脉及创造具有特色的城市建筑。

关键词:城市文脉,显性因素,隐性因素

参考文献

[1]《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美]伊利尔.沙利宁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存在、空间、建筑》[挪威]诺伯格·舒尔兹尹培桐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3]《建筑实录年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

[4]《特色取胜-建筑理论的探讨》张钦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上一篇:宫颈HPV病毒感染下一篇:部件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