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管理信息

2024-06-19

农业管理信息(精选十篇)

农业管理信息 篇1

1.1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和深入, 管理信息系统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管理之中, 并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这一趋势使得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 除了介绍学科的基础知识外, 还要培养学生具备在信息时代利用信息技术、合理利用和规划信息资源、提升管理效率的能力。

1.2 农业院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逐渐开始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应用, 一些农业院校开始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 全国各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信息管理类、计算机类等专业基本都开设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作为一门课程, 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有软强的联系, 它具有边缘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 课程的高度交叉性、前沿性、理论复杂性和实际操作的困难性, 给学生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影响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出现了学习被动、教学效果差的现象。

总体来说, 该课程社会需求和课程教学存在较大的反差, 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进行研究和改革迫在眉睫。目前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学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内容缺乏侧重点等, 本文结合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的实践进行探讨。

2 农业院校信息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定位

农业院校信息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准确定位是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也是设计教学内容的基础。农业院校拥有农业和计算机等多方面的师资力量, 具有为社会和广大农村培养信息化人才的明显优势[1]。我国政府制定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策略》中, 把“推进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培养信息化人才”列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2]。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 农村信息化急需专业化的组织和人才。基于服务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构想, 本文提出高等农业院校信息管理专业应以培养农村信息化人才为主要目标, 应该培养学生成为能够适应农村信息化需要的、具备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基础、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 集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和信息系统开发能力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这是农业院校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定位的基础。在此基础上, 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应该具备3种能力:一是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配合系统分析人员确定系统需求;二是理解并配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三是具备信息素养, 主动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工作效率, 更好地利用信息服务于“三农”管理工作。

3 调整、充实、更新教学内容

清华大学侯炳辉教授认为“学习管理信息系统应当有所侧重, 例如偏工、偏商、偏管等”[3]。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 非常赞同这种观点, 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对不同专业的学生, 要求应该是不一样的。正因为如此, 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来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国大部分管理信息系统教材内容主要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作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组织中使用的信息系统等知识。一般以生命周期法作为主线介绍相关理论和方法, 而对于社会信息化变迁、信息系统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内容介绍很少, 农村信息化内容则基本没有提及。由于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 容易造成学生认为知识零散、学习难度大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对于农业院校信息管理专业来说, 在讲授管理信息系统传统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 应适时融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通讯网络、农业资源管理等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让学生树立起管理信息系统在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中大有作为的意识。管理信息系统应更多地和农业院校专业特点相结合, 教师的教学也要更多地体现农业院校专业特色, 因材施教, 并进行与新农村信息化建设需求相适应的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研究。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将教学主要内容放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组织管理, 信息资源的收集、管理、分类、再利用以及信息技术对于解决管理问题 (特别是农业经营管理、农村政务管理、农民生活信息化等方面) 所起的作用等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上。

结合农村信息化的现实需求, 让学生了解农村信息化所需的知识, 让其意识到避开非农院校强势学科所占据的领域, 才能取得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充实以下内容。

3.1 在讲授信息化知识时, 加入农村信息化知识的介绍

在教学中, 强调农村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图1所示) 。让学生知道农村信息化是指通过加强农村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和计算机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构建综合信息平台和服务体系, 促进农村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 使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生产经营、公共服务、政务管理及生活消费等各个方面实现普及应用的过程。农村信息化包括的内容有:农村环境信息化、农村社会经济信息化、农业生产信息化、农业科技信息化、农业教育信息化、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化、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农村管理信息化等。

3.2 在讲授信息系统的应用时, 增加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介绍

在教学中突出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有关理论和开发技术, 并结合当前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科学前沿、发展方向和科研工作者的实践研究成果, 着重介绍管理信息系统在农业生产经营与农村社会管理及服务各领域中的应用。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1) 种植业信息化方面, 介绍基于GIS的农田管理与测土配方系统、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控系统、精准作业系统等。

(2) 设施园艺信息化方面, 介绍温室环境监控系统、植物生长管理系统、产品分级系统、自动收获采摘系统等。

(3) 畜牧业信息化方面, 介绍畜禽养殖环境监控系统、饲料自动给喂系统、育种繁育系统、疫病诊断与防控系统、养殖场管理系统、质量追溯系统等。

(4) 渔业信息化方面, 介绍水质环境监控系统等。

(5) 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 介绍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网络营销、电子支付、物流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

(6) 农村政务管理信息化方面, 介绍农村政务管理系统等。

(7) 教育信息化方面, 介绍教育资源传输系统等。

(8) 合作医疗信息化方面, 介绍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等。

(9) 农村劳动力就业与转移信息化方面, 介绍劳动力就业与转移系统等。

(10) 重大自然灾害与疫情监测信息化方面, 介绍农村重大自然灾害与疫情监测信息系统等。

(11) 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化方面, 介绍农村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等。

(12) 安防信息化方面, 介绍农村家庭安全防范系统、公共消防系统、周边防盗报警与闭路监控系统、可视对讲系统、电子巡更系统等。

以上内容根据教学时间, 适当安排一些专题来充实教学。在教学中, 分别安排5~8个专题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本人的要求较高, 在备课方面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4 结论

随着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人才短缺的矛盾日益突显, 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高等农业院校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信息化发展培养大量高层次的信息人才, 满足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4]。

作为一线教师, 在明确具体的培养目标的指导下, 贴近学生的需求, 在讲授方法上多钻研, 教学效果势必就会有所改善。为了完成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的, 除了常规的教学内容以外, 结合农业院校特色, 增加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介绍, 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增强课程的针对性, 带动学生主动学习。希望该思想的提出能为农业院校信息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李乃祥, 赵平, 曹丽颖, 王兆毅.高等农业院校农业信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 2006 (9) :17-20.

[2]郑娜, 张嘉.利用高等农业院校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的途径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15) :9429-9430, 9432.

[3]滕佳东.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7 (10) :95-97.

浅谈贺州农业档案管理信息化 篇2

【关键词】农业档案;管理;信息化

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档案信息化是档案管理模式从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以档案实体这种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为重点的转变过程。农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围绕服务“三农”大局,以建立数字档案馆为目标,推动农业档案资源建设、安全管理规范化、查阅服务优质化以及档案馆标准化。

1 建立农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农业档案主要是农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载体材料的总称。从国家明确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要求”到国家档案局提出的“以档案信息化促进档案事业发展的目标”要求,农业档案信息化和农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信息服务“三农”的最佳技术手段和实现途经,也是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社会共享的必经之路。农业档案信息化对全面开展农业档案资料的整理、保管和利用工作,为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农业档案管理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档案是信息社会的宝贵资源,农业档案管理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管理水平的体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档案在国内外已普遍应用,农业档案资料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1.2 农业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实现资源整合、充分利用的需要

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中,档案资料作为信息实体被单独保存着,各个档案信息资源都是相互独立的,不利于分析、使用。建立农业档案信息库,通过电子档案数据中心把档案资源整合起来,集中管理,形成一个统一的利用平台,充分发挥电子档案数据中心在信息管理、信息利用方面的重要作用,将电子文件信息的价值最大化。

1.3 农业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开展实际工作的需要

纸质档案具有原始记录优势和相应的法律效用,是建立电子档案的信息基础;电子档案具有传纸质档案具有原始记录优势和相应的法律效用,是建立电子档案的信息基础;电子档案具有传输便利、处理迅速的优势,是建立电子档案的现实要求。在现行农业档案管理工作中,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两者只有对比、结合起来,相互补充,才能更好地完成电子档案管理工作。

2 贺州农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历程

2002年以来,贺州农业档案管理从档案资料存放向规范化、信息化迈进。2005年起,市本级设立了贺州农业目录查询系统;2010年投入20多万元对综合档案室进行现代化改造,优先选择最佳楼层建立综合档案库房,购置了现代化档案室密集架,建设了网络系统,配备了计算机,安装了电子系统查询软件,档案全文信息提供现场利用,内容涉及多个领域,档案查阅利用者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查到相关的档案信息,深受欢迎和赞扬。2011年11月底,市本级综合档案室经贺州市档案局自升级考核组评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市直机关一级档案室,贺州农业档案管理信息化服务“三农”水平进一步提高。2012年,在自治区档案局和市档案局的统一部署下,安装了电子文件数据软件系统,按照利用率高和“三农”档案优先原则,以文档数据中心为依托,紧紧围绕档案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的相关要求开展工作,共著录文件级目录68 400条,完成纸质数字化工作2 000多页,逐步将传统的纸质档案、声像档案转化为数字档案,从而实现“馆室”互联互通,成为贺州全市档案信息共享示范单位。同时,广泛收集“三农”档案资料,努力整合档案信息资源,本着尊重历史和方便查阅的目的,将1957~2002年的全市第二次土壤普查档案分为综合文件、地图两大类共归档组卷200卷、357件,全面展现了土壤普查成果,并应用这些资料与“测土配肥”自治区级试点项目有机对接,为项目的顺利推进节省了过半的时间、人力和物力。

3 促进农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几点建议

农业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轻而易举,需要资金,需要人才。科学地进行农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对其有一个基本正确地的认识,认真落实、制定未来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发展规划,使农业档案管理信息化与农业信息化保持同步发展。笔者建议:

3.1 农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三农”意识

档案信息化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观念信息化”。农业档案工作人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力量,他们的能动性事关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只有让档案工作人员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服务“三农”意识,认识到农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档案工作人员才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才会主动关心档案信息化建设事业,认真做好信息化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主动思考社会文献信息系统中各种文献信息的渗透和融合,促使农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与“三农”事业相互结合,共同发展。

3.2 要着力提高农业档案管理信息化技術装备水平

要不断完善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扫描仪等硬件设备和专用系统软件,同时要注重农业档案信息安全运行,对上网信息进行密级界定,制订密级标准,对室藏档案按公开、内部、秘密、机密进行界定,对档案信息使用者进行网上身份验证,对不同身份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信息查询权限,以保障软件系统的安全。

3.3 要严格把好数据录入关

数据质量是农业档案管理信息化成败的关键,要严把数据关,保证所输入的数据是全面和准确的,否则难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可考虑建立数据审核制度,在数据输入之前对数据进行审核,在数据输入之后进行认真校对。要加强档案中心目录及全文的数字化输入,对各职能部门每年移交的大量档案资料,边整理边输入,从信息源头抓起,建立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实施纸质档案和数字档案“双套制”工作模式,避免重复劳动。

3.4 要更加注重农业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要鼓励档案工作人员要学习计算机和信息管理化知识,只有对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系统有了足够的了解,才能参与本单位的软件开发工作,才能提出正确信息需求,使系统运行保持在良好状态之中。要建立多层次、多渠道、重实效的档案信息化人力资源培训制度和考评制度,逐步提高相关岗位人员工作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点.中国档案,2012.05

[2]信息时代电子档案管理浅析.中国档案.

[3]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做法和体会.法制与社会,2011(19)

农业企业信息化管理问题研究 篇3

1.农业企业信息化项目技术复杂程度高。农业企业因为产品为种植作物, 其生产经营受种苗、气候、天气、环境、土壤、降水、员工经验、管理经验、植物生长情况等方面的影响比较大, 其信息化需求更难以把握, 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的难度也比一般工业企业项目管理的难度更高。

2.员工信息技术程度低, 导致项目实施难度高。如前所述, 农业企业因受制于往前传统的种植和生产管理模式, 具体的基层管理人员甚至子公司经理的信息化技能严重欠缺, 且年龄偏大。知识转移的工作量困难较大, 信息化技能培训的难度较高。

3.信息化建设项目员工参与度低。农业产业由于多年来的传统生产方式导致企业中存在一定的保守、对新事物接受程度低、接受速度慢等文化习惯, 也导致企业员工在信息化建设项目中的参与意愿较低。

二、农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度影响因素分析

1.信息化项目内在因素对进度的影响。 (1) 因农业企业的生产特点, 导致进度受影响。在实际操作中因需求分析受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需求提出的局限性。由于负责人职位问题, 很少能够熟知全局业务运作, 所提出的需求的完整性因人而异。

2需求描述的复杂性。需求的完整描述不仅面面俱到, 内部的关联性很强, 错综复杂。

3需求审查的随意性。面对如此繁杂的需求分析与描述举行的需求评审, 并不能对需求描述作深入细致的分析。

(2) 低估了信息系统开发项目实现的条件。低估信息系统开发项目实现的条件表现在低估技术难度‘低估协调复杂度、低估环境因素这样几个方面。

2.组织保障体系对进度的影响。 (1) 根本导向问题。在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开发和实施过程中, 如果内部协调不力、没有形成合力, 则最终很难完成信息化建设项目。这就必须要求项目管理组织必须明确工作基本准则和导向, 在项目管理全过程都必需加以强调, 否则, 对项目管理的进度和成效将有极大的影响。

(2) 组织结构上的问题及其解决。作为项目管理的组织保证, 项目组的组织机构对项目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 组织结构是项目管理的骨架, 其功能是沟通信息、协调矛盾、控制进度、维持运转和指挥决策等。作为一个日常生产经营工作任务较重的农业企业, 不可能成立项目式的项目管理组织, 该项目的管理组织成员是由各部门抽调搭建成的, 项目的项目组是矩阵式的组织构架, 矩阵式组织构架既有项目组织注重项目的特点, 而项目成员又是某一职能部门的成员, 从而造成协调上的不利因素。

三、信息化建设项目进度控制的管理保障措施

1.农业企业必须做好业务流程的再造和完善。 (1) 流程重组的三个阶段:初始阶段、分析设计阶段及实施阶段。首先是项目的初始阶段。这时应明确项目的内涵及意义, 并由项目团队将需要改进的流程与企业的经营结果如提高利润率、降低成本等直接联系起来, 使企业认识到改进流程的意义。

然后, 正式进入流程的分析及设计阶段。先对现有流程进行分析, 可采用头脑风暴法, 列出现有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找出现状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并在其中架设桥梁。然后据此设计出流程的各个步骤及衡量的标准。最后, 提出从现状转化到理想状态的实施计划。

最后, 是流程的实施阶段。设计完流程并非万事大吉, 实施阶段是关键。在这一阶段, 要先定义实施的组织结构, 与相关部门及员工沟通, 并提供培训。

(2) 在流程改造的过程中, 有几点关键因素必须注意:一是必须有高级管理层的支持, 二是最好是由相关部门的代表设计, 而不是完全依靠外力, 这样才能保证新流程容易被接受、可实施性强。

2.组织结构上的问题及其解决。 (1) 在企业内部必须明确信息化建设项目负责人与企业职能部门负责人的职责, 确保项目负责人与职能部门负责人之间的权利平衡。

在矩阵式项目组织结构中, 项目组成员一般接受两方面的领导:项目组负责人和原所属部门负责人, 一般情况下, 成员对所属部门负责人的忠诚度更高, 因此, 必须明确项目组成员在项目组内部的汇报关系, 这样有助于项目组成员对项目责任心的建立。

(2) 有效沟通和调节双方矛盾。为了确保项目在时间、资源、效能上的合理平衡, 项目组负责人必须与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充分沟通, 除了让职能部门负责人站在公司全局的高度上理解和认识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重要性, 项目组更必须帮助职能部门负责人充分了解项目各阶段所处的环境、工作任务、对资源的需求、项目进展等等, 从而使职能部门对项目组和项目有充分的认识, 了解项目的资源需求, 从而帮助项目组的工作顺利进行。

(3) 确立项目管理工作的优先机制。在项目管理的实际工作中, 随时都会遇到项目组和职能部门之间的矛盾, 要注意到, 不是所有的矛盾都是容易解决的, 或者说不是所有矛盾都是可以通过沟通解决的。当两者的矛盾难以解决时, 必须有一个机制来保证项目管理工作的优先性, 这就从机制上确保了项目管理工作的优先性, 从而保证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结论

农业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 虽然有种种的困难和不利因素, 但是只要从项目管理组织上重视, 确保项目管理组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以及项目管理机制的科学性, 并根据农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特点, 充分做好企业流程再造和项目需求分析, 科学编制项目进度, 就能最终保证农业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进度和成效。

参考文献

[1]赵明, 陈晔, 王晓清.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推进对策.江苏农业学报, 2008, 24 (6) :958~962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思路论文 篇4

在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中,政府应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引导专业人才参与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之中,关注发展规划与整体布局,协调各部门,合理优化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资源。增加财政支持力度,监督资金应用状况,切实将资金投入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提高资金利用率。政府部门应结合区域实际,考量农业发展结构与水平,编制符合本地实际的信息化发展方案,如在农村开展信息化培训工作,引导专业对口大学生返乡,对信息化建设项目提供优化政策。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信息化意识,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2.2推动农业信息网站建设,开展信息化培训工作

建立并逐步完善农业信息网站,构建规范性的.信息交流制度,明确信息发布规范,提高农业信息交流频度与广度,推动农业信息共享,以更好服务于农业生产实际。在构建农业信息网站后,需要是安排工作人员定期进行维护更新,做好农业信息收集工作。做好农业信息挖掘,并为农民的生产活动提供有效的信息,指导生产活动,并满足不同种植户信息的需求。网站信息在收集与发布时,需要确保信息具备有效性、及时性与完整性。此外,农业信息应表现出鲜明的针对性,综合本区域内农业发展的实际,重点收集相关的农业信息,提高信息利用率。坚持信息渠道效益,切实让农民体验到信息化所带来的变化与具体效益,从而让更多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之中。此外,信息化实现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群众力量。而农民整体存在着信息化意识低问题,基于此,需要面向群众开展信息化培训工作,通过具体培训让农民准确把握信息化内涵,了解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与价值所在,引导农民掌握信息化应用方法。可以在农民设置信息化工作小组,为农民提供信息化咨询与技术支持,推动农业信息化进程。

2.3构建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进行信息化示范基地建设,可以为发挥示范基地引导作用,让农民群众更为直观感受与了解信息化建设的现实价值,提高群众信息化重视程度。政府应通过补助政策、发挥项目带动作用,通过农户自筹与企业优惠等方式,普及农户计算机应用率。引导农民学会通过互联网查询与获取相应的农业信息,加强农业信息沟通与交流,为现代化农业建设奠定基础。

基于农业开展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农业发展模式转型的必要条件。在大力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求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发挥政策导向优势,并积极做好农业信息化顶层设计,结合区域实际编制发展规划,合理调配资源,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到农业信息化建设之中,为信息化实现创造有利条件,关注农业信息网站建设,构建信息交互平台,强化农民培训工作,培养与发展群众信息化意识,发挥示范基地引导作用,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信息化价值,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扫平障碍,并服务于农业经济。

参考文献:

[1]邢叶东.浅谈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8):85.

农业管理信息 篇5

关键词:农业信息档案管理;依法行政;内容;原则;职权范围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1.073

1农业信息档案管理的依法行政

在伴随着依法行政实施的过程中,负责农业的档案部门行政职能也在从计划经济时期指令性的业务指导模式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行政的管理模式,执行管理职能的各部门,也从原来业务指导一个部门划分成现在的业务指导和法律法规两部门。然而,由于在工作中依然还是受着过去一些思维习惯的制约,这种划分仍然只是口头上表面上而已,最为明显的就是在下面的基层单位,这种指令性的业务运行方式依旧还是原来的样子,对于农业信息档案工作是有一定影响的。

在《档案法》的规定中,对各行业的档案管理都有进行监督以及指导的职权,这对农业信息档案工作也是同样的。另外一层的含义,则是上一级档案管理机关对一下级档案管理机关监督和指导。在这个法规里的监督,就是上一级档案管理机关对其下一级的档案管理机关以及从事本行业工作的人员进行监督和检查,并且给予及时的纠正,使他们不至出现违法或者不正当的行政行为,这是一种档案管理内部的监督职权。这一职权的实施也是多样的,在行政执法监督的过程中常用的有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有执法争议协调,还有行政执法检查,再就是行政执法情况报告制等,在这里面,档案的行政执法检查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档案管理的行政行为之一。但是这一行政行为并不属于行政执法的范畴,而是属于其行政的监督。在这里提到的“指导”仍然是在行政上的指导,是上一级的档案管理机关对其下一级的档案管理机关的行政性指导,并不具备任何的强制性因素。

2农业信息档案行政管理的原则

在档案行政管理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坚持合法确准的工作原则,绝不要把档案工作的行政性指导弄成档案行政管理上错误性的引导,我们的档案行政管理工作中的指导行为是不具法律上的约束力。但假如真发生了档案行政管理工作上的误导,致使档案的行政方面相对人员受到严重损害的时候,则档案的行政管理部门是要必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3农业信息档案行政的监督和检查工作的内容

对于档案管理的监督和指导职权的分析情况可以了解到,在《档案法》当中明确规定的监督和指导就是档案的行政部门在平时的工作中所行使的法定职权。档案行政的监督和检查工作是属于强制性的行政范畴,其工作任务主要就是负责各机关、团体和各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各类组织日常的档案工作,各部门和机构要依法设立档案、做好归档管理保存、保正档案安全性等,解决好信息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档案的行政指导工作不属于强制性的行政行为,其主要工作任务就帮助各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和其他各类的组织做好和解决档案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针对各部门平时遇到的问题,档案的行政指导主要就是通过业务沟通上进行辅导,并给予多种档案的管理办法以供其进行相应的选择,是不可强制实施的。在档案管理上的行业标准大多是以推荐性为标准,比如现在所用的《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便是推荐性操作标准。我们现在对于档案工作做得好与不好的问题来讲,实际上就是在解决档案管理中点的问题,比如通过部门档案的工作规范化的管理认证等办法来得以实施,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这也是我们档案工作的发展目标。

4农业信息档案的行政管理部门内部的职权范围

在我国,真正能够实现农业信息档案管理在新形式下依法行政职权的扭转,就要从调整开始逐步的推行,并且要明确农业信息档案的行政管理部门内部的职权范围。

现在,根据已有的档案机构情况来按照我们国家依法行政的职权范围重新进行规划各级职权。就目前来讲,我国农业档案管理部门也都设置了业务的指导部门和法律法规部门,来进行档案的行政指导工作和宣传教育等方面,其主要工作就是指导性的工作,而并非强制性的管理。法规科主要负责档案工作的行政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监督的责任,负责制定各部门档案业务的操作标准、规范实施细则以及政策拟定等。

不断调整农业信息档案内部机构,强化档案部门的内部监管。强化档案管理的内部监督机制,以保障依法行政的顺利进行,这是切切实实履行职权的重要环节。同时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设立档案监督管理执法科室,或称为档案监督执法大队,专门负责档案的工作情况。

划分县级以下的农业信息档案管理部门的职权范围。现阶段,在县级农业信息档案管理中,从事单纯性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还是非常少的,很多地区的农业部门都没有设立专门的法规部门,对于这一情况,也就只能具体的问题具体对待。在不影响其他工作的同时做好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使农业信息档案工作在依法行政下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努力创造和发展好档案行政指导和行政监督检查的权利。

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系统初探 篇6

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系统采用了ASP动态网页架构, 综合用户端、服务器以及网络后台管理模式为一体的应用体系结构。ASP (Active Server Pages) 是微软开发的服务器端脚本环境, 使用它可以创建和运行动态、交互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当脚本指令中含有访问数据库的请求, 就通过ODBC与后台数据库相连, 由数据库访问组件执行访问等操作。

操作系统平台:为了迎合大部分用户的要求, 本系统选用了Windows XP Server操作系统。用户端选用Windows 98系列/Windows 2000系列/Windows XP系列/Windows 2003系列皆可。

数据库平台:选用Microsoft Access 2007数据库, 但保存为Microsoft Access 2003格式以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配置, 完全可以担负关键性任务。

IIS是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的缩写, 是微软公司主推的服务器, 如果是在Windows 95/98平台上运行ASP文件, 需要安装个人Web服务器PWS;如果是在Windows NT 4.0 Server平台上运行ASP文件, 需要安装IIS 4.0;如果是在Windows2000/XP平台上运行ASP文件, 只需添加其IIS组件即可。

2 基于Internet的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2.1 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意义

近年来, 国家对“三农”工作一直高度重视, 对农业特别是农业机械扶持力度逐年加大。2010年5月4日,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给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回信, 勉励青年和青年学生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实践中书写美好的人生。胡锦涛指出,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实现农业现代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实践中书写美好的人生。胡锦涛指出,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管理逐渐提上日程, 尤其是基层乡镇农业机械管理部门, 要满足日益提高的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的存储、查询、分析、统计等方面的需要, 传统的办公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对信息的需求。因此, 做好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工作十分必要, 可以为领导决策、为振兴农业、为服务“三农”提供基础的、及时的、高效的、分类的、有序的信息需求。

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系统, 是将现代化办公和计算机网络功能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办公方式, 是技术应用领域信息化社会的产物。本系统通过网络, 基层农业机械管理人员可跨越地点, 及时通过动态交互式网络应用, 使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和方便, 从而极大地扩展了基层农业机械管理手段, 实现了农业机械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即使不连接Inter网, 只要有一台微机, 经过IIS安装, 仍然可以单机运行, 实现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在这种模式下, 基层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可实现信息共享基础上的协作, 为决策层提供各个方面的信息, 进而制定出更加有效促进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2.2 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内容

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滞后, 领导无法及时准确掌握基层农业机械基本面信息;分散的基层农业机械通信成本大、效率低;信息储存散乱, 无法跟踪利用信息;基层农业机械作业安全事务管理效率低下;及时的基层农机信息综合数据分析无法从纸质文档立即得出。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机械化是大势所趋, 而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更是基础的基础。例如, 一个地区, 要有效实现资金、农机等资源用在“刀刃上”, 就必须及时了解当地的农业机械信息, 防止重复购置低端农机, 有效协调农机跨区作业, 科学兑现国家对农业机械补贴, 调动农业生产积极性等等, 就要根据实际需求的不断变化, 通过本系统方便的信息汇总、分析等功能, 协助基层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做好信息的产生、修改、传递、分析、运用、存档的过程。

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系统应该能有效地引导基层农机管理部门实行“无纸化”办公, 降低管理成本;为领导决策时提供及时、准确的基础数据统计信息;有效实现信息共享, 有利于农业机械跨区作业, 实现农业机械经济效益最大化;方便申请农业机械购买补贴的申报、查询, 减少相关费用;提高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效率, 缩短基层农机管理部门与农机之间以及农机与农机之间的距离, 并可加强基层农业机械作业安全监督。因此, 需要设计出基层农业机械信息数据库和注册管理及表单提交等相关工具, 在这个基础上, 根据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的特点, 开发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系统。

2.3 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

2.3.1 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分析

不同的用户端对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 可将本系统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公用性模块, 即大多数的用户都可用的通用性模块;另一部分是注册会员可使用的模块, 可根据会员级别的不同享受不同的服务。一般而言, 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具备以下的功能特点: (1) 简单实用、方便操作的办公系统; (2) 以信息管理为核心, 以协同办公、高效管理, 提高决策效能为目的; (3) 支持普通用户浏览即时新闻、查看图片、在线留言系统; (4) 实用的文档管理功能, 实现对文档管理多层次多级别的权限管理; (5) 支持Internet远程功能, 并无用户数限制; (6) 提供开放的接口支持, 方便系统进行二次开发; (7) 界面设计新颖, 符合行业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 有利于未来的系统整合与扩展。

2.3.2 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大多数用户使用情况, 本系统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公用性模块, 即大多数的用户都可用的通用性模块;另一部分是注册会员可使用的模块, 又根据会员级别的不同享受不同的服务。

1) 公用性功能模块。公共信息:即时新闻、通知通报、

1) 公用性功能模块。公共信息:即时新闻、通知通报、文件制度职责等。信息交流:留言咨询、农业机械相关图片。

2) 注册会员可使用的模块, 可根据会员级别的不同享受不同的服务。公共信息:管理员可以添加、编辑或删除即时新闻、通知通报、文件制度职责等;信息交流:一般注册人员可以修改本人相关信息, 填报农业机械补贴机型和金额, 并可及时查询管理员关于农机补贴的回复, 可浏览其他成员基本信息。管理员可以浏览成员详细信息, 并可以提高权限和删除用户, 同时, 管理员可以添加、回复或删除留言咨询;农机图片:管理员可以添加、编辑或删除农机图片, 可以根据需求, 改变农机图片栏目浏览权限, 添加农业机械行驶证相关照片, 可对基层农业机械安全事故进行相关图片比对浏览;行政管理:基层农业机械车辆车牌号管理、基层农业机械补贴申请管理、并公示等。

2.4 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根据实际要求, 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建立以下数据表, 包括:用户信息、新闻信息、图片信息、留言信息等。根据系统功能和数据流程, 可以确定以下数据项和数据结构:

用户档案:编号、用户名、性别、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农业机械行驶证号码、电子邮件、手机号码、拟申请农机补贴机型、拟申请农机补贴金额、家庭住址邮编电话、公司地址邮编电话、QQ号、申请农机补贴有关说明、备注 (一般修改为填写农业机械车架号和发动机号) 、注册时间、资料更新时间、用户权限等内容。

农机新闻:编号、标题、内容、浏览次数、发布时间、更新时间等。

农机图片:编号、标题、内容、图片发布者、有关说明等。

留言板块:编号、留言者、内容、留言时间、回复者、回复内容、回复时间等。

3 基层农业机械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

农业管理信息 篇7

1.1 农业机械管理信息具有非连续性

在农业机械管理实践中, 存在很多的干扰因素, 这些干扰因素对机械管理不利, 甚至影响到机械的使用性能的发挥。然而, 从某些方面来看, 农业机械管理中信息的处理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对于农业机械管理信息收集人员而言, 树立长期稳定的工作意识非常重要, 这是保障信息收集可靠性的基本条件。

1.2 信息收集数量庞大而且呈现复杂特征

在持续发展的农机市场中, 涌现了各种各样的机械产品, 这些产品尽管能满足用户对机械的使用要求, 但是大大增加了农业机械管理信息统计的难度。随着农机数量和种类的持续增多, 相关数据处理问题也随之增多。加上信息发生时间和因素存在不确定性, 这也就使信息处理的难度系数增加了很多。

2 信息管理技术在农业机械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2.1 车载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

在车载端计算机控制系统中, 可借助接收GPS卫星信号为农业机械提供信息服务和定位服务, 使农业机械高效率运作。有些车载监控系统可储存农业机械的故障记录信息, 当机械发生故障时, 该信息可以为农机维修人员提供参考价值。车载监控系统在接收到控制指令后, 可以对农业机械的实时运行情况进行控制, 在必要时, 可报警。另外, 车载监控系统借助通信技术可与控制中心共享数据、传递数据, 大大提升农业机械运行数据的安全性和减少农业机械的故障率, 有效保障维修效率和准确性。

2.2 远程故障控制和远程检测

增加远程诊断服务器的数量, 这样便于更好地检测计算机控制系统监测下的农业机械运行状态。远程诊断服务器将农业机械生产厂家、农业机械科研中心紧密联系在一起, 通过搭建一个综合性的农机故障解决平台, 将复杂问题集中于这个平台处理。通过农业机械故障处理平台的协作关系, 使各方面的资源得到整合, 可提供高效、快捷的远程故障诊断服务。通过借助远程农业机械故障处理技术, 方便用户在使用农业机械过程中进行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

2.3 农业信息数据库与管理系统的应用

对于农业技术人员而言, 根据农业生产相关标准收集整理土壤肥料等数据非常重要, 这是因为农业机械管理数据库可以集中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 该数据库将这些数据处理后可大大方便数据查询和调用。在农业机械管理中, 可使用3S技术 (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统称) , 把农田的有效利用图、采样点位图、各类土壤图经过录入处理工作后, 接着根据具体要求建立对应的空间数据库, 如此就可以把该数据库跟农业机械原理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数据库中, 农田的土壤肥力图、土壤与植物测试数据、农田中各种肥力元素的情况都一目了然。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整理、加工、编码、规范化等方式处理后, 可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信息数据资源库。这样就可以使用户在农业机械运行中能够实时获取农业信息。

2.4 掌上电脑与虚拟实现的应用

掌上电脑可充当大中型农业机械的移动设备。当农业机械处于运行状态时, 该移动设备可以为农业机械用户查询信息和处理信息提供便利。掌上电脑由于体积小, 所以随身携带很方便, 其稳定工作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农业机械管理中, 尤其是在大中型农业机械管理中, 该移动设备功能更加强大, 推广价值更高。此外,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也使农业机械虚拟管理更加方便, 该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可达到数据传输、软件的输入与输出的目的。通过虚拟实现技术的应用实践, 发现该技术的自主性和交互性较强, 这样就能更加方便机械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不久的将来, 农业机械管理中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范围会更加广泛, 只有持续拓宽管理范围, 提升农业机械管理水平, 才能为农业机械的高效率使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小结

信息管理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应用, 将极大提升我国农业机械管理水平, 这也是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在信息管理技术应用的过程中, 必须尽力对信息管理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可行性加以考虑, 只有从农业机械管理根本需求方面下手, 才能避免管理资源的浪费, 这样才可为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处理农业机械管理问题提供高效率、便捷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农业管理信息 篇8

但由于农业信息管理系统测试监测点繁多, 特别是溯源模块中理论上可以由无限个用户随机操作场景组成, 并且测试人员必须在每轮测试中不断地重复操作, 选择人工测试测试结果会受到测试人员工作状态的影响, 因此研究该类软件的自动化测试非常有必要.HP Quick Test Professional 10.0 (QTP) 是一款由惠普公司收购的针对标准的Web应用系统、标准的Windows程序、Active X对象、VB对象等的自动化功能测试工具[1]。

使用QTP的目的主要是用于软件在使用中的回归测试, 或者使用它来对同一软件的各升级版本进行测试。以关键字为驱动是QTP的测试理念, 对用户的操作流程可以做实时的录制就像普通的抓屏软件一样, 同时可自动的生成功能测试用例、回归测试用例的形成流程也与此类同, 大大的简化了测试用例的创建以及维护。当然, 要想实现对对象属性以及测试的完整控制最好的办法是能够提供内置脚本和调试环境, 这些一般都是由专业的测试技术人员完成的。

设计开发的农业信息溯源管理系统在投入使用之前, 可以利用Quick Test Professional的诸多优点可对其进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功能测试, 同样投入使用阶段中还可以利用它做回归测试。

1 农业信息管理系统模块组成

农业信息溯源管理系统模块采用B/S结构。溯源系统要求实现蔬菜流通领域各个环节的自动化信息采集;为用户提供全程、实时、动态的跟踪查询;实现处理信息、系统运行状况、业务运作质量的监控管理;其系统页面如图1所示。

根据使用客户的实际应用要求, 本系统共有三层管理页面:传感器布网层、管理员登录层、主页各功能模块联入层。主要功能可以分为:

◆系统设置模块:主要指各级管理层设置模式, 包括:基地管理、棚区管理、品种管理、成长周期、种植工种、部门管理、用户管理、数据字典、留言管理部分。

◆基地分布情况模块:包括各种植基地的地理分布、气候、土质、土壤微量元素比例等介绍。

◆温室实况模块:包括由多支传感器回传的温度、湿度、PH值等实时记录统计值。

◆病虫害预警模块:包括1) 传感器数据发生变化表分析值;所有种植的蔬菜健康指标参数表;对比超标参数值统计以及系统会自动报警提示。2) 视频图像变化分析图库 (探头会自动对比采样, 做出比对判断, 系统读出异常数据后, 系统会自动做出报警提示) 。

◆远程控制模块:包括传感器远程位置设置、管理员多级管理、客户远程监测等子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包括数据备份与恢复、用户管理等模块。

◆溯源管理模块:包括二维码用户管理、分析图库、生产批次查询、二维码查询等子模块。

2 农业信息管理系统测试计划

农业信息管理系统测试的计划任务书一般包含:设定出测试农业信息管理系统项目的背景, 测试自动化程度要求所给出的范围, 测试系统所要求的软件环境简要描述, 同时还包括各阶段的测试的重点、测试时间安排以及软件预计风险分析等。

首先是选定软件测试的范围, 确立对象, 其一般依据为:各子模块所包含的功能。

被测试软件系统范围选定:

◆登录模块:1) 消费客户登录;2) 棚区管理用户登录;3) 高层管理员用户登录。

◆系统设置模块:1) 基地管理、棚区管理、品种管理;2) 成长周期、种植工种;3) 数据字典、留言管理。

◆远程控制模块:1) 传感器远程位置设置;2) 客户远程监测。

◆系统管理模块:1) 包括数据备份与恢复;2) 用户管理。

◆溯源管理模块:1) 二维码用户管理, 2) 分析图库, 3) 生产批次查询, 4) 二维码查询。

3 农业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化测试框架的选取

根据测试内容的要求, 系统选Microsoft excel框架模板作为自动化测试框架, 并且定义工作薄中每一个工作表代表一个模块对象的测试用例, 并且要求工作表名与QTP工程结构中对应的测试名称一致。测试框架如图2所示。

4 农业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化测试设计

依据测试框架中的用例模板, 测试设计人员以测试序号作为整体用例集合的主键[2], 进行测试用例和数据的设计, 在本次测试任务中选取主要的页面功能模块和业务流程为重点测试用例。

◆管理系统重点功能模块选定:登录、系统设置、远程控制、系统管理、溯源管理等作为重点测试单元。

◆管理系统典型业务流程取两路分别为:1) 基地技术人员工作流程:某棚区技术人员登录→选择相应棚区温室信息记录→随机抽样当令蔬菜信息记录→生成信息对比评估记录。2) 消费用户远程监测流程:二维码扫读认证→生产批次查询→对应蔬菜品质记录查询→仓储、运输批次查询→销售点信息查询→提交验证评论。

5 自动化测试开发

测试开发必须考虑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如何开发测试代码, 必须全面考虑QTP软件的兼容结构。

第二、创建完整对象库, 以便在测试开发中对函数、公共变量等进行设定、编写、组建。

第三、资料保存, 将测试过程中生成的代码及所用到的公共资源做多备份处理。

下面给出管理用户登录温室实况部分测试代码, 具体如下:

6 测试报告分析及结论

自动化测试报告需要简单描述测试环境错误记录及当前被测试程序的运行情况, 具体包括报告测试记录, Bug提交, 问题记录等[3]。

在本次测试项目中, 根据被测软件的生命周期, 使用Quick Test Professional 10.0对农业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自动化框架的功能和使用流程测试。根据自动化框架的设定, 以被设数据作为测试脚本的驱动, 不仅解决了重复执行测试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实现在软件系统使用的不同的时期执行相应的回归测试。当然完全用QTP进行自动化测试也是不现实的, 所以对被测软件设定自动化测试之前应做合理的可行性分析。

参考文献

[1]邓慧琴, 魏树峰, 蒋荣.《计算机应用基础》Web考试系统的自动化测试方案[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12, 28 (1) :13-16.

[2]陈能技.QTP自动化测试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 篇9

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对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通过对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可以有效地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农业发展能够对现有资源实现充分的利用;其次,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可以有力的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再次,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也可以有效的促使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发展。

2 目前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化基础设施缺少

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是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只有基础设施完善才能保证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正常实施。而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很多农民获取信息的方式还是通过传统的手段,作业也是通过人力或者老旧机械开展。

2.2 信息化建设人才缺少

信息化建设的人才也是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必备条件,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信息采集、分析、储存、运输和计算这都需要专业的人才才能有效的进行。而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的人才相当的缺失,国家高校对于培养该方面人才的相关专业开设也不够,致使在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过程由于专业人才的缺失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3 信息资源开发缺少前瞻性

目前虽然网络十分发达,所蕴含的信息量极大,然而具有指导性、针对性、时令性和预测性的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却相当的缺少,国家对于这样的信息资源的开放缺少相应的前瞻性。

2.4 信息化意识缺失

目前我国从事农业的主要人员包括农民和一些基层的工程人员,其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个人收入也较低,对于计算机的接触不多。因此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的意识严重缺失,并且在部分的地方政府,其工作人员也没有重视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忽视了其作用。

3 解决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问题的措施

3.1 加强信息化网络的基础建设

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即是信息化网络的基础建设设施,在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处理、分析和传播都需要基础设施的完善。因此必须加强信息化网络的基础建设,只有让农民获得有效的农业经济信息,农民才能对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做出相应的对策。

3.2 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以保证在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会出现人员不足的现象,首先需要在国家的高校专业设置上增加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应专业,以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同时也需要注重农村当地人的信息化培养,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让他们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自身在实际农作中的经验相结合,从根本上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3.3 加强农业信息的开发

为农民提供内容丰富且多元的农业经济信息。比如农业生产中的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有用农业科技信息,帮助农民提高其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可以给农民传递具有前瞻性的农业管理模式、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3.4 加强政府职能

加强在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政府的职能,让政府起到主导、组织和协调的作用。政府需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的方针、目标和任务,同时落实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充分的发挥其作用,保障农业经济信息的时效性、可用性和全面性。

结束语

农业是我国的根基行业,而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将有助于我国的农业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在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化基础设施缺少、人才缺少,急需解决,必须通过加强信息化网络的基础建设、人才的培养、农业信息的开发和政府职能等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保障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的成功建设。

摘要:随着国家科技水平的提升,信息化建设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之中,并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作为几千年来国民根基的农业也需要与时俱进,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介绍了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进而分析了目前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促进日后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有效建设和我国农业取得大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

参考文献

[1]许必莉.试析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5,(14):22-22,67.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篇10

【关键词】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应用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迈入国际化进程之中,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我们的生活也变得简单便捷,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农业问题一直是一个影响我们生活的大问题,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行各业的人员对“三农”问题越来越关注。那么将信息化技术和农业经济管理相结合,必将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惊喜。随着农业生产的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减少城乡的收入差距,也同时能够带动农村的发展,加快城镇化的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现阶段农业信息化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农民自身的信息化意识薄弱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村发展建设不完善,还处于落后的水平,生活相对于闭塞,对于外界信息传播与发展了解的较少,并且接受能力相对薄弱,对新鲜事物的获取意识不强。尤其是当前我们国家的国民收入差距过大,务农已经成为大多数青年所避及的工作,大部分青年外出务工,留下的都是一些年迈老人和无知孩童,他们对于网络的接受力明显下降,更加善于使用传统的作业方法,这就导致了我国农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也阻碍了我国农业技术的应用和传播。

2.农村缺乏网络技术人才,信息基础工作水平低

经过调查研究,我国大部分农村没有专业的网络技术人员,能够掌握信息化技术和农业技术,大部分现有的网络技术人员能力水平过低,对网络技术的接触不够,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培训和管理,对信息化知识所掌握的九牛一毛。还有部分工作人员对于网络技术虽然能够很好的掌握,但是又对于农业知识一窍不通,这就导致了信息化的发展无法完全依托农业常识进行,有可能造成加大成本,浪费资源的问题。我国现阶段从事农业信息管理工作的大学生不到计算机专业的5%,而懂得农业知识并且还是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更加少之又少。因此,我们的农业信息采集与发布工作变得异常困难,只能通过现有的能力进行简单的开发与发展,信息化技术无法与农业技术深入的融合。

二、改善农业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1.加强农民的网络学习和培训,提高大家用网意识

现阶段,我们如果想发挥好信息化在农业管理当中的作用,就要从根本出发,找到问题的根源,加强管理和建设。首先,我们要重视农民对于信息化管理的认识,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水平,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通过培训使农民认识到科技是现代的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运用科学技术通过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保证提高国家的发展水平也同时能够带动自身利益的发展。其次,壮大信息服务队伍,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村信息化技术人员少之又少,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加大农村信息化团队的建设,通过推广,充分发挥各地的相关部门,积极引导和选拔有识之士下乡务农,通过不断地带动高学历的优秀人才务农以提升农村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最后,要善于培养出既懂网络又懂农业的专业人员,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进行新形式的研发。提高农业信息化的质量和水平。

2.进一步优化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网站建设,优化服务水平

在农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进行资源整合,完善农业信息网站的交流与发布机制,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农业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作为网络信息的工作人员,就必须要不断的进行资源收集,加工和分类处理,根据不同的农业使用人群,进行不同针对性的分类,确保资源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还要学会如何运用现代网络传播技术,与社会媒体进行合作,完善资源获取的渠道,保证资源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从而降低网络运营的成本,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信息化管理技术,并不是简单的能够一蹴而就的,我们必须完善和分析好当前农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通过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入,然后找到符合我国国情的最有效率的发展方法,通过信息技术潜移默化的融入到农业管理当中,加强农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不断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以确保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他们的生产收入,减少贫富差距,从根本出发,促进社会主义的稳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小文,漆雁斌,陈文宽等.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大数据分析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70-77.

[2]吕云涛.德州市“两区同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J].江西农业学报,2013,(11):131-134.

[3]翟志芳.ERP系统在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6):28-29.

作者简介:

上一篇:刚体转动惯量下一篇:钢铁产业转型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