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浅析

2024-07-19

影响浅析(精选十篇)

影响浅析 篇1

关键词:网络,广告,消费者,影响

Internet在美国问世之后, 网络广告就以其鲜明的特点成为广告媒体的新宠, 成为与传统广告四大媒体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 齐名的第五大媒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在北京发布《第二十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07年12月31日, 网民数已增至2.1亿人。而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Netguide2008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 2007年中国网络广告整体市场规模增长至76.8亿元人民币 (不含搜索引擎关键字广告) , 较2006年增长54.2%, 增长的原因在于网民增长的拉动以及品牌广告主对网络营销的重视和拉动。随着网民的快速增长、以及更多的传统行业广告主对网络营销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08奥运的强势拉动, 预计2008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将增长至约121.7亿元。面对如此蓬勃发展的“新经济”或“网络经济”, 网络广告已成为网络企业利润的源泉, 如何开发网络资源, 发展网络广告, 充分挖掘其中的商业机会, 已成为网络时代我国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一、网络广告的对广告受众影响分析

网络广告对于网民的消费倾向的影响究竞有多大?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权威的计算方法, 这可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 网络广告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每年的投入也在不断地增大。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网络广告无论是从技术上、内容上、表现方式上都有着很大的改进, 也越来越受到网民的接受和认同。

1. 网络广告对广告受众影响优势的分析

网络广告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 突破的传统广告的局限, 具备了传统广告无法比拟的一些特点有优势, 如广泛性、互动性、经济性、灵活性、非强迫性针对性等。

2. 网络广告与传统广告影响力的比较

网络广告是依赖互联网为依托, 所以它具备了互联网的所有的技术优势。如全球性、可定向发布、可以进行实时监控和统计、多媒体的表现方式、与网民的互动性强、广告内容可通过超链进行无限扩展等等。而传统广告也具备它本身的优势, 如电视广告, 目前依然占据者广告的霸主地位。网络广告与传统广告的主要特性比较如下:

通过以上的比较, 我们可以发现, 网络广告在互动性、视觉效果方面、费用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 也弥补了其它媒体在这方面不足。但我们也要意识到网络广告只是广告的一种, 它的出现拓展了广告发布渠道, 并不能取代其它媒体广告。目前主流广告媒体依旧是电视、报纸等, 所以较为流行的方式是将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进行协作, 形成优势互补。如在美国, 大的报业集团一般都与全国性的网站保持战略合作关系, 而且还将报纸广告与网络广告进行“捆绑销售”, 让用户感到一份付出二份收获的超额回报。

3. 网络广告影响网民的几个因素

所谓网络广告对网民的影响是指网络广告对它所针对的网民群体的消费观点和消费行为产生的效果的大小。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即从适应客户到影响客户, 也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 是网络广告效果的体现。从广告的角度来看, 能左右网络广告影响力的有以下几个因素:网民对网络广告的关注程度、网络广告的投放场合、网络广告的制作效果、网络广告的推广力度等。

二、影响网络广告的几个因素

网络广告所针对的群体非常特殊, 即只能是网民, 网民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广告的效果。美国的一位专家比尔.阿特拉蒂克 (Bell Atlantic) 拍摄了一部有关雅皮士新婚夫妇特罗伊和琳达的网上肥皂剧。虽然这个网站获得了政府的支持和拥有许多追随者, 但比尔.阿特拉蒂克研究表明他们对树立品牌毫无用处, 由于可以推断网络一对一性质并不能建立大众品牌知晓]。网络广告实际效用受到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网民的注意力另有它属, 网络广告几乎被忽略

在互联网上, 网民在网上的目的性是相当强的。即网民只想要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 边边角角上的广告对于他们来说根本不会注意, 对强加于他们的弹出式广告或大幅广告等也是深恶痛绝, 基本上毫不犹豫地以最快的速度关掉。这种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称之为潜意识的屏蔽。

2. 利用栏截技术, 可以主动避开广告

网站希望多发广告以获得更多的收入, 而网民往往并不买帐。因为过多或效果精美的广告往往严重影响了上网的速度, 也干扰的网民的正常浏览。因此, 目前广告拦截技术就应运而生, 3721的上网助手、google bar、alexa bar、yahoo!等拦截技术都为网民所大量运用, 甚至目前新版的window XP都自带了拦截广告窗口的功能。

3. 一些广告网站弄虚作假, 恶意点击

由于目前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 网络上的监督机制和评估手段滞后是无法避免的。一般情况下, 网络广告的计费是按广告的点击量来计算的, 而网络广告的恶意点击在中国已经是公开的密秘, 在这些虚高的点击率后面, 网络广告公司赚得盆瓢钵满, 花钱做广告的企业得到的是一个虚假的繁荣景象, 而可能他们想要针对的大部分网民对此广告却毫无印象。

4. 网络信息的可信度低, 影响了网民对网络广告的认可

目前我国网络广告基本上处在一种管不了也无人管的“自由”局面, 网上纠纷、受骗事件比比皆是, 网络已成了诈骗犯罪的天堂。主要原因是由于对网络广告的监管滞后, 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网络广告的政府相关机构或专业的管理监督手段, 没有切实有效的手段来对网络广告进行从制作到发布的全程透彻地跟踪和监控。

5. 网上的搜索引擎功能影响了网络广告的效果

目前网民上网消费的主动性强, 即使某个网络广告使引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他也常常会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同类产品并且进行理性的比较、选择。也就是说, 有可能你的网络广告引起了消费者的注意, 而消费者却买了你竞争对手的商品, 原因可能是消费者对价格、服务或者偏好引起的。

6. 在目标消费者上网络广告有很大局限性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在北京发布《第二十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24岁以下的人占上网人数的50.9%, 这个年龄段的网民中, 学生网民群体占据重要地位。这部分人并不是社会的主要消费群体, 这导致了目前互联网的广告价值难以同传统媒体匹敌。

三、提升网络广告影响力的对策与建议

在市场经济的时代, 网络广告的重点显然是引起消费者对商品潜在的需求。目前我国网民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休闲和娱乐。所以网络广告要考虑网民的心理因素,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种种技术优势, 致力提升网络广告受众的认同度和影响力。

1. 与消费者及时互动, 提升消费者的参与积极性

网络广告的互动效果是它的一大特色, 可以与它的目标客户产生成好的沟通效果, 这也是其它媒体所不具备的。所以网络广告的设计必须从启动消费者反应出发, 建立与消费者的某种对话关系, 并根据不同目标受众的特征、兴趣和需要, 为他们提供量身订做的信息和服务。

2. 利用隐性营销, 悄悄地接近和影响消费者

隐性营销是一种软营销, 即利用各种伪装, 静悄悄地接近消费者, 消费者可能根本感受不到营销中的商业气息。隐性营销有效地克服了受众对广告的反感和陌视心理, 以及由此对广告效果的负面影响。网络中可使用较多的隐性营销技术, 如病毒营销、游戏营销、诱导营销、赞助营销等等。通过隐性营销可以将企业的广告恰到好处地放在公众注意力的边缘, 即不喧宾夺主, 又可巧妙地借助网民视野的余光, 不露痕迹地传达自己的诉求。

3. 利用第三方网络联盟平台, 寻求网络广告的最佳投放效果

不要过分迷信门户网站的力量。在全球而言, 有一个大的趋势, 就是中小企业网站、个人网站的影响力持续上升, 而门户网站的流量在下降。其主要原因是个人网站数量激增, 互联网平民化。这些小的网站数量非常之多, 其中有的流量排名也很靠前, 汇集起来是相当惊人的。第三方网络联盟平台做的就是流量价值匹配, 将这些中小型网站的流量化为广告收入, 并指导这投放合适广告到合适的网页上。如网络联盟平台——亿玛, 它旗下注册的中小网站达到35000家, 活跃的有7000多家, 每天的流量总和达到4亿多。利用这个平台, 可以低成本将网络广告投入到数以百万计的中小网站及博客中去, 达到最合佳的投放效果。

4. 与传统媒体结合, 形成立体化广告效果

不要忽视传统媒体的力量, 电视依旧牢牢地占据着广告的霸主地位。网络广告也要使用传统媒体的力量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最有力的证据就是电视和报纸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网易、新浪等网络品牌的踪影。网络广告与传统媒体如结合得当, 如利用事件行销、公关活动等手段, 形成立体化广告轰炸效果, 全方位影响其消费者, 可达到事半功倍速的效果。

5. 加大网络广告的监管力度, 建立第三方认证系统

网民需要一个好的网络环境, 网络广告同样如此。在互联网这个开放的环境之下, 人人自律是很难做到的。只有加大网络广告监管力度, 尽快出台有关网络广告管理办法的法律法规, 或者建立具有权威性的第三方认证系统, 不断地提高网络中的诚信意识, 杜绝虚假广告。这样才能增加网民对网络的信心, 网络广告在消费者的心中的地位才会提升, 可信度才会增强。

6. 打造网络品牌, 提升网民的忠诚度

商品讲究品牌效应, 对于承载网络广告的IT行业来说, 打造好行业品牌也是网络广告长期生存下去的前提。在互联网已涌现出了象新浪、搜狐、网易、腾迅等知名品牌, 网络广告可以借助网络于品牌的优势, 打造自己的形象, 培养网民对自己的信任。在网络上打造网络品牌不但设及到产品的质量, 服务的承诺, 还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 充分发挥网络快速、互动、便捷的优势, 真正使网民的网上购物成为一种愉悦的体验, 才能维护网络广告的长期效益。

四、结束语

目前网络广告市场前景乐观, 网络广告未来的发展空间远比传统媒体要大, 网络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也在进一步增强。在乐观的背后, 我们也要注意到网络广告的投放是否有效, 对其目标消费群是否能产生影响, 一个对消费者没影响力的网络广告实际上也是一个无效的广告。所以投放网络广告我们一定要遵循科学的原则, 投放网络广告前进行细致的市场调研, 整体策划;事中要及时收集反馈意见, 对其广告的效果进行跟踪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事后对广告进行科学的测评, 进行反思和总结, 使网络广告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第二十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 http://www.cnnic.net.cn/uploadfiles/doc/2008/1/17/104126.doc, 2007~12~31

[2]新浪科技:《2007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增至76.8亿》[DB/OL].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1日09:40

[3]吴粲:策划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

浅析三峡大坝工程影响 篇2

浅析三峡大坝工程的影响

作为一个生活在湖北宜昌近二十年的人来说,对于三峡大坝的情结从小就根深蒂固。家住长江边,从阳台上就能看到葛洲坝,更因为三峡大坝建成在宜昌而感到自豪。但是,周围的人除了告诉我三峡大坝的伟大外,也时常提醒我它对于环境和人的影响。

拦河大坝是人类开发河水资源、征服大自然的杰作,大坝的主要功能是蓄水、防洪、供水、灌溉、发电、航运等,大坝对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从公元前3 000年前人类开始筑坝至今,地球表面的 0.3%已被水库覆盖。世界上主要河流已被1 0万多座水坝截断,其中高度超过15m的大坝有4万多座,高度大于 150m的主坝有 300多 座,高度超过 200m的高坝有 20多座,其中我国的三峡工程在规模、工程量以及防洪效益等方面均排行世界第一。

在过去的20年中,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注意到大坝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甚至破坏,少数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发起了反对筑坝的运动,一些国家出现了民众抗议修建水坝的浪潮,荷兰人甚至炸掉了1 6世纪修建在莱茵河上的大坝。而我国的三峡工程自建成以来也广受关注,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宜昌人,我也因为三峡大坝在宜昌而感到骄傲。然而,大型水利工程对于一个地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三峡大坝的存在无疑对周边城市乃至下游环境存在较大影响,经过一番查证后发现三峡大坝对周边地区的气候条件、生态环境以及下游地区的地形地貌都有一定影响。

从气候方面来看,三峡地区气候既有别于纬度相当的东部长江中下游地区,也不同于西部的四川盆地,具有不同气候过渡带的特征,气象要素的地区分布差异明显,同时库区西北部由于受秦岭山脉的影响,季风气候不如东部明显。三峡工程建成后,集中的大面积的水体改变了地表形态,周边地区空气中的水汽较之前都有所增加,因而在降水上也会使周边地区降水量增多。除了降水,三峡工程还对周边地区气温有较大的影响。由于水体的热容量更大,因此温度更难以改变。由于三峡工程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其湿润性气候明显。因此大坝落成后周边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会较之前有所减小。

除了对周边地区气候有所影响之外,三峡工程还对下游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以水流挟沙量的改变为例,宜昌站多年平均输沙量为5.3亿吨,建坝后每年有3.5亿吨泥沙淤积在库区,排沙量仅为人库泥沙量的35%左右,即大坝下泄泥沙每年仅1.8亿吨,而且下泄泥沙减少的趋势将持续100年左右才达到基本平衡。由于大坝上游的泥沙在库内淤积,下泄水流变清,水流挟沙能力增强,大坝以下河道的冲刷则不可避免。三峡水库调蓄运行后,改变了水库下游河道的来水来沙条件,坝下游河道水流挟沙能力处于不饱和状态,河床必将发生长距离、长时间的沿程冲刷,并从上而下逐步发展。据有关单位的初步研究成果,冲刷河段最远可达坝下1100公里处的安徽大通河段,各段冲刷的时间最多达100年。也就是说,由于三峡大坝引起河道的演变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才到达新的平衡,可见其影响是深远的。

-0“土木工程概论”期末论文——浅析三峡大坝工程的影响&自我展望

对于土木工程这一门学科,从目前我浅薄的认知来看,它是一门古老而又崭新的学科,这一点老师在上课时也提到过。从人类出现开始,土木就伴随着我们,一路走到今天。在当今社会,我认为土木工程的延伸已经达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楼房建筑和道路自不必说,地下建筑,水下建筑,路上空间的利用,通道的修建,使得土木工程的领域不断扩大。课上老师也讲过,土木工程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这一学科应该用来服务于人。而听土木工程专业的学长学姐说,土木工程的学习也是辛苦的,每一处结构都需要你认真分析,没有挑灯夜战的毅力,可能你在这一学科也无法有很好的成绩。在选择专业之前,我是因为土木工程能够动手实践并建造而产生了兴趣,在抉择时,是因为它前景广阔并且浙大土木工程排名靠前而选择的。在选择后,听学长学姐的介绍曾经有过后悔,但是我对这一学科的兴趣依旧饱满,希望这一点能成为我的动力。

对于自己未来从事土木工程,我认为首先在接下来的几年的学习中,专业知识肯定是以后的基石。只有掌握了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才有可能继续深入。在现在看来,对于计算、实践经验、绘图这些基本技能,都是我现阶段需要学习的。同时,现在新闻中报道有太多的有关建筑工程的事故和问题,对于我这个初进门的土木人来说,这些让我十分惶恐。这些建筑的结构是否有问题?如果以后我参加建设的工程,是否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出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这关系到他人的生命,不得不令我深思。

对于土木这门学科的展望,老师曾经在课堂上戏谑的说:“现在该建的都建完了。”然后又添了一句:“不过这么多建筑、工程还需要我们进行维护。”仔细想想的确如此。在土木工程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技术和实践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建筑和工程的数量也十分庞大。但是可以看到,许多建筑的寿命因为各种原因不长,甚至有些豆腐渣工程建成才几年就出现裂缝,面临倒塌的危险。对于以后土木工程的发展,我认为可能通过对建筑材料和结构的深入研究,来增长建筑寿命,减少豆腐渣工程,是很好的方向,也是必须要达到的。有些古代建筑经过几百年的洗礼到现今仍然矗立在这片土地上,但是现今科技水平土木工程技术已经发展到如此先进的阶段,建筑的寿命却没有延长。

浅析影响演唱心理的因素 篇3

关键词:心理;技术;艺术;美学

一、演唱时的心理状态

演唱是一项高级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现场演唱效果,与当时的演唱状况有直接的关系,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演唱,你的演唱水平能够得到充分甚至超长发挥。相反,在处于紧张失控的心理状态下演唱,必然会演唱水平失常,造成对上台演唱失去信心,对此产生恐惧的心理。一是技术因素,由于基本功不够,演唱技巧达不到要求,心虚时未开口就怕唱不好的心理负担,导致心理紧张。常言说“艺高人胆大”。二是对作品准备不充分,心里紧张,军事上说:不打无准备的仗。三是缺乏较好的基本功和表现能力,要多练,真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四是心中杂念太多。身心没有全部投入,功利心太重。为自己唱而不是为观众表演,抗压能力弱,产生紧张心理负担。

二、演唱技巧方面

下面通过对呼吸、共鸣、音域、力度、舌的位置、喉头、吐字咬字、形体表演等方面,分别来阐述影响歌唱效果的因素。

1.共鸣。贝基先生说:“面罩共鸣是声音的灵魂。”面罩共鸣实际上是指歌者演唱时的感觉,打开喉腔,抬起软腭,做好头腔共鸣,唱低音时也要保持同样的共鸣,唱高音时送到头腔,喉头不能移动,下巴要保持放松,像说话一样自然,找“高位置”的感觉。

2.发声。声乐技术中比较重要的一点,要防止声带过于松垮,不积极靠拢闭合去挡气。应从声带靠拢闭合前,先有一部分气息流出,然后再闭合声门,使声带由紧张的状态发出声音。从音色、音高、音量、音长几个方面同时有效控制,声带闭合越紧,气息通过越小,发出的声音越高。稳定情绪,要有歌唱欲望,充满信心,放松自如地进入歌曲状态,就能发出美妙、圆润的声音。

3.音域。每个人的音域都是不一样的,换声区的位置也不一样,所以分为男高音、女高音、花腔女高音、抒情男高音等,常言说:“爹妈给了一副好嗓子。”当然通过正确的声乐训练,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歌唱音域。通常童声、男声、女声也有不同的音域特征。比如,一首歌曲童声和女声可以唱一个调,选择适合自己音域的歌曲,就能轻松演唱。

4.力度。力度是指音的强弱,一个音的洪亮和轻柔程度,影响歌曲演唱力度的因素有气息强弱和吐字强弱,还有发声的音量大小。保持积极的状态,音量就会随着作品的处理而发挥,想强就强,想弱就弱,力度由你掌握,力度强弱应该服务于歌曲的情感需要。

5.舌的位置。正确的技术是舌头放松,自然平放在口腔中,舌尖抵住下面的牙齿,喉头软骨垂直,有利于把声音放松地送出来,增加共鸣,松弛向前的舌头,把喉头软骨拉向前直立,歌唱时声音和气息就会通达流畅。所以舌头有特别的灵活性,它能向各个方向翻动或它保持放松在口腔底,这就是舌的位置应该有状态。

6.呼吸。呼吸时横膈膜扩张,胸腹式呼吸,气沉丹田,吸气运动群紧张的适度,使呼出的气非常均应、不漏气。控制呼吸力量过大,肌肉失去弹性,不能灵活地适应歌曲旋律的变化,正确的呼吸是自然、舒畅、均匀、不紧张、不僵硬的。需要对呼吸正确控制,通常说的:“外松内紧。”胸腹式呼吸(叹气式、闻花式、惊讶式),气沉丹田。

7.喉头。歌唱时要精神振奋,面部自然,喉头保持稳定。软腭要放松而适度抬起,用打哈欠的方法,先找喉头一个点的位置,在胸部建立支点,然后按照理论逐渐扩大腔体,增加气息唱出均匀、平稳、空旷的声音。

8.吐字、咬字。咬字、咬字时情绪既不能急躁又不能懒散,字正腔圆,及时归韵,自然放松的咬字可以使声带腔体处在放松状态,共鸣自然就能出来。

9.表演(形体)。正确姿势就是自然地站立。利用意志放松身体,集中注意力,身体自然挺立要像倚着墙或靠着树干,那样既挺直又放松,有一种舒展的感觉。根据演唱歌曲的情感要求适当运用肢体语言展现,肢体语言应当自然协调并且符合歌词大意和歌曲情感需要。

三、音响美学

人们感知音乐主要靠听觉,完美的声音也就是符合音响美学的声音,其实它说来容易做到难。放松的声音必须是观众听起来感到轻松的,不管是高音还是低音,这还包括音色,如果一个歌唱家在台上放松地歌唱,声音很美妙,台下的观众听起来也很舒服,就会产生歌曲情感共鸣。如果演唱者能把歌曲内容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那听众也就会听得自然、放松、愉悦,这是美学的最高境界。真正的歌唱家都是发自肺腑地在演唱,情真意切,为观众歌唱,为歌唱艺术服务。

四、艺术表现

世界上一切优秀歌唱家之所以能使广大听众为之倾倒,受到热烈的欢迎和喜爱,除了具有良好的嗓音和高超的技巧外,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歌声能准确生动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真实的情感,引起观众内心的共鸣,给予听众美的享受和情绪的感染。如果他们没有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没有领会歌曲的意境和音乐的美,即使有再好的条件,也难以做到自然的歌唱。一个优秀的歌唱者,应该摆脱不良的歌唱习惯,选择适合自己演唱的作品,正确运用歌曲技巧,把握好歌曲风格,恰当、准确地表达歌曲情感,加强个人音乐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家: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林吟.张莉莉.论声乐教学中“松与紧”“浅与深”“技与情”的对立统一[J].北方音乐,2011(01).

浅析影响水价的因素 篇4

关键词:水资源,水价,影响因素

1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水资源量和质的需求越来越高, 水资源已成为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是人们最主需的商品之一, 水价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们对水商品的需求。为此, 应进一步探讨影响水价的主要因素, 以使水价真正反映水的价值。影响水价的因素很多, 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以及工程因素等, 这些因素从不同侧面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水价的确定,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水资源的供求关系, 决定着供水价格水平的高低。

2 影响水价的自然因素

2.1 水资源丰缺程度

水资源是基础性资源, 也是战略性资源。在水资源丰沛地区和水资源稀缺地区, 水资源的供求关系不同, 水的边际价值也不同, 因而供水价格有差别。当水资源短缺时, 资源稀缺性增加, 会增大使用它的机会成本。因此水价中要体现其稀缺程度的度量, 即稀缺价值。

水资源丰缺程度时空上的变化, 影响了水资源供求关系, 水价也发生相应变化。如水资源丰缺程度不同的地区, 其水价也应不同。同一地区, 丰、枯季节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不同, 水价也应随之变化。

2.2 水资源质量因素

水作为一种商品, 应按质论价, 实行优质优价, 劣质低价。对于品质好的供水, 理应获得较高的价格, 因为供水品质好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情况是天然水质本身就好;另一种情况是增加了净水成本, 后者显然会提高供水价格。反之, 对于水质较差的供水, 其价格应相对低一些。

2.3 水资源多元化因素

水源多元化格局会影响地区供水价格总水平。一个地区如果有多种水源, 如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回用水等, 由于获得各种水源的成本费用不同, 测算出的各类水源的成本水价肯定不一样。尤其是在只考虑按供水服务成本定价的时期, 水源多元化造成水价的差异, 水价没有向用水者传递水资源的稀缺价值和鼓励用户节约用水的信息。例如, 我国一些地方, 由于地下水资源费标准很低, 大量开采地下水, 造成地下水超采严重, 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当前跨流域调水工程方兴未艾, 在有外调水的水资源多元化地区, 只有考虑完整水价 (资源水价、工程水价和环境水价) , 才能对调水工程做出正确的评估。因为单纯从工程水价而言, 与当地水相比外调水肯定成本高。但如果考虑保护地区的水环境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避免地下水超采造成地面沉降等问题, 将资源水价和环境水价考虑在内, 外调水则又是经济合算的。

2.4 水资源开发条件

水资源开发条件的优劣决定了开发成本费用的多少, 直接影响供水价格的高低。在同样的经济技术水平下, 即使水资源蕴藏量相同, 水资源开发条件好的地区较水资源开发条件差的地区, 水资源供给量和供水价格自然不会相同。

3 影响水价的社会经济因素

3.1 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通过影响承受能力, 来影响该地区供水价格总水平的。水资源短缺与经济发展之间密切相关, 一方面经济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另一方面经济活动会排放大量的废水, 如缺乏有效治理, 会污染水体, 导致水资源功能下降, 使水资源更为稀缺, 影响经济的发展;而污染治理所需的大量资金又只能在经济发展中进行筹集, 依赖于经济发展。不同的资源配置所显现的水资源价值有差异, 因而水价也不同。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需要制定不同的水价政策。

3.2 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因素

地区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与水资源供求关系呈间接相关, 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会有利于水价政策的贯彻落实。在水资源短缺地区不适宜发展高耗水产业, 必须根据水资源赋存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使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

在一个地区的产业布局中, 如果第一产业——农业所占比重大, 因农业属弱质产业, 其水价承受能力不高, 那么这一地区的供水价格总水平就必然低。如果第二产业比重大, 尤其是高耗水的传统产业, 如冶金、化工、纺织、火力发电、煤炭等等, 虽然对水资源需求量大, 但因这些产业的产品附加值小, 承受能力有限, 供水价格虽高于农业水价, 其价格总水平仍受限制。如果第三产业比重大, 高科技产业比重大, 产品附加值大, 相应承受能力强, 供水价格可以高些, 但这些产业用水量小, 对地区价格总水平的拉动作用不强。总之, 产业结构不同, 其产品耗水量和附加值不一样, 相应供水价格总水平会有差异。

产品结构同样会影响其供水的价格水平。如农业中的经济作物附加值高, 产品定价也高, 对供水质量要求也高, 与粮食作物的供水价格应有差异。澳大利亚马兰比吉灌溉工程的水价根据农作物种类制定, 经济作物的水价要比一般作物高一倍以上, 1994~1995年度, 一般作物的平均水价为9澳元/m3, 经济作物的平均水价为22澳元/m3。再如, 从事洗浴服务的企业与生产一般工业产品的企业相比, 产品附加值高并以水作为服务手段, 两者的用水价格应当有较大差别。我国目前大中城市都单独制订有特殊行业水价, 高出一般工商业水价几倍至几十倍。

3.3 用水户承受能力

用水户承受能力, 包括心理承受和经济承受能力, 会影响供水价格, 承受能力强, 供水价格高, 反之供水价格低。

不同的消费群体对水价的承受能力不同, 部分原因在于国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有不同的政策规定, 农业、工业、城市生活及环境等用水部门, 分属不同的消费主体, 其效益相差较大, 各自的承受能力就不同。即使同一类用户, 由于经济状况不同对水价的承受能力也不同。政府出于社会安定、经济协调发展等考虑, 必须保证所有用水户都有能力购买到自己所需的用水, 要对水价进行管制。根据需求结构建立水价体系, 即区别家庭生活用水、产业用水和环境用水, 少量需求和大量需求, 高峰需求和非高峰需求, 对不同用户实行不同水价标准。

3.4 体制因素

3.4.1 水价形成的自身经济体制因素

水商品的生产过程实际上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 是水利建设项目建设、投产运行的全过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等每个环节, 相互间的衔接、协作程度和关系等会影响供水成本。据统计, 近年来概算投资变化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来自物价变动, 而是来自工程量变化和费用项目普遍超标。

3.4.2 水价确定的组织结构因素

体制的缺陷会使供水价格偏离其价值, 造成价格扭曲。如对项目建设、管理机构缺乏统筹考虑, 建管脱节, 工程条块分割管理等, 都不利于供水的统一调度和利益协调, 不利于工程的正常运行和效益发挥, 造成水价形成缺乏合理有效的机制。

3.4.3机构干预因素

水价的确定涉及到许多部门, 这些部门代表不同的利益主体。任何改革都是利益的重新分配, 受部门利益驱使, 机构的主观意识会阻碍以市场为导向的供水价格的形成。过度的行政干预会妨碍市场统一和公平竞争, 使水价的形成难以体现公平和效率。我国许多地区供水价格有批复价, 但难以落实, 于是产生执行价。物价部门虽有核算价, 但执行价往往是地方说了算。要改变“多龙治水, 价出多门”的现状, 就必须加强水行政部门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权。

3.5 政策因素

政策因素对水资源供求关系呈间接相关, 会对供水价格水平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首先, 对水价直接实行补贴政策肯定使水价降低。长期以来, 政府考虑社会公平目标, 顾及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 一直以低水价的形式对用水者进行补贴。这种补贴隐含在水价中, 补贴额度对用水者来说是不透明的, 政府对于补贴多少、如何发放补贴没有明确的规定, 这种暗补方式不仅有损供排水企业的效率, 还给政府背上包袱, 造成“资源无价”、“自来水不是商品”的观念。

其次, 政府对供水工程实行优惠的投融资和信贷政策, 会降低供水成本, 从而使水价降低。作为水价主要构成项的工程水价, 是由其成本费用决定。供水工程建设时国家投入的多少, 或国家对工程贷款是否实行优惠利率, 都会对供水成本费用产生直接影响, 从而影响供水价格。

3.6 环境保护对水价确定的影响

用水, 尤其是过度用水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水被使用后释放出的废水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会造成损失, 如超采地下水, 形成大面积地下漏斗区, 导致地面沉降;废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 污染水体, 使鱼类无法生存, 渔业经济受损等。废污水对水资源所有者所有权造成侵害, 使水资源的质量下降, 水资源财富贬值。要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就必须建设许多污水处理设施, 控制废污水排放, 用水的环境代价和污水处理设施的成本费用应该由用水者负担。供水价格中应体现供水工程的环境影响损失补偿费用和水源地保护、水资源功能恢复补偿费用等。

环境保护对水资源供求关系的影响不仅在成本费用方面, 同时也对供需总量产生影响。环境保护要求增大环境用水量, 必然加大水资源需求;环境保护要求兴建更多的污水处理厂, 会有更多的废水转化为中水, 这些中水的质量能够替代自来水的许多用途, 如用于环境、农业、家庭冲洗厕所等, 从而增大了水资源的供给。因此, 环境保护能造成水资源供求关系的变化。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持续干旱缺水, 造成地下水恶性超采。据统计, 每年地下水超采量80多亿m3形成地下漏斗56个, 面积达8.7万多km2, 相当于近3个海南岛的面积, 漏斗最深处达100多m。目前全国有30多座城市不同程度出现地面沉降、塌陷、裂缝等破坏现象。环渤海地区和胶东半岛有1200km2多发生海水倒灌。我国水体污染管理已上升到重要地位, 要严格控制污水排放标准和排放总量, 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水价政策。

4 影响水价的工程因素

4.1 供水工程状况

现有的供水工程状况的好坏, 会影响工程成本费用, 从而对供水价格产生影响。供水工程状况好, 其大修理费和日常维护费支出少, 供水成本低, 水价也低。而且较低的供水价格, 刺激水资源的价格弹性作用, 水资源需求会增加, 从而打破原有的水资源供需平衡, 需要增大供给。因此, 工程状况与水资源供求关系呈间接相关。

4.2 工程投资规模和结构

新建的供水工程, 工程投资规模及结构的不同直接影响供水成本, 前者决定了固定资产原值的大小, 进而决定了折旧费以及运行维护费的多少。因为按现行会计规定, 折旧费按固定资产一定比例提取, 运行维护费与固定资产相关, 折旧和运行维护费都是构成供水成本的基本项目;而后者决定了供水工程的性质类型, 从而构成不同的水价政策, 影响供水的价格, 如国家全部投资的供水工程, 国家投资与银行贷款结合的供水工程, 有私营资本或外资参与的供水工程, 由于这些工程要求的投资回报率不同, 即资金收益率要求不同, 引起供水价格的差别。

4.3 供水保证率

供水保证率反映了工程对供水的保证程度, 供水保证率的高低反映了供水部门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高低, 好的服务理应获得高的报酬;另一方面供水部门为了确保高的供水保证率, 需要增大工程的成本费用, 这部分费用应由水商品的消费者承担。如澳大利亚的灌溉水价就分低保证率水价和高保证率水价。

5 结语

水商品, 与其他商品一样, 应遵循一定的市场经济规律, 水价是反映水市场供求关系的风向标。但是,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替代的资源。水资源的交换受时空等条件限制, 不能完全公平自由竞争, 水资源难以形成统一市场。水资源的分配是一种利益分配, 配置方案不仅需要技术上、经济上的可行性, 更重要的是政治上的可行性, 其价格的形成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很大。

参考文献

[1]吴季松.现代水资源管理概论.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2.

[2]姜文来.水资源管理学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3]冯尚友.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浅析员工绩效的影响因素 篇5

浅析员工绩效的影响因素

xxx

(东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南京 211189)

摘要: 随着经济和信息的飞速发展,员工绩效对于企业绩效、企业间竞争、知识的利用与增值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影响力越来越显著。如何提高员工绩效已经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研究员工绩效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公式P=F(S,M,E,O),分别分析了技能因素、激励因素、机会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员工绩效的影响,并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得出员工绩效影响因素综合模型。关键词: 员工绩效;技能;激励;机会;环境导言

绩效,简单地说,绩是指员工的工作业绩或工作成果,体现的是工作的最终结果;效是指员工能力产生的工作效率,体现的是员工的工作的过程。所以,绩效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工作结果,如工作的效果、工作产生的效益或利润等;另一方面指影响工作结果产生的关键行为、技能、能力和素质等。从而可以看出,绩效既包括静态的结果内容,也包括动态的过程内容。两者相辅相成,形成绩效的统一体,绩效结果是工作的最终实现目标,绩效过程则影响和制约着目标的最终实现。

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有技能、激励、机会和环境。技能是指员工具备的核心能力,是内在的因素,经过培训和开发是可以提高的;环境是指组织和个人面临的不为组织所左右的因素,是客观因素,我们是完全不能控制的;机会是指组织和个人开展工作所需的各种资源,也是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能改变内部条件的制约;激励效应是指组织和个人为达成目标而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励效应是主观因素。本文将围绕公式P=F(S,M,E,O),分别分析这四个因素对员工绩效的影响,并参考相关著名文献,介绍员工绩效影响因素综合模型。绩效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2.1绩效的定义

绩效(performance)又称为工作绩效,主要是指组织中的特定工作主体(组织、工作群体或个人)一段时间内,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子啊不同层面的有效输出(组织期望的结果:工作效率、效果、效益,相关行为、能力与态度)。其包括特定工作经过考评(或考评、测评)的工作行为、工作表现和工作结果,集中反映了其工作任务在数量、质量、效率等方面的完成情况以及相应的工作行为、方式和成果。

xxxxx

绩效有组织绩效、部门绩效、员工绩效等不同主题的绩效层次之分。对组织(包括部门、团队等)而言,绩效主要应从七投入产出的成果来衡量,绩效的内涵在于组织任务在数量、质量和效率等方面的完成情况。组织绩效强调全局性、集体性。对于员工个体而言,绩效一般是指员工经过考评并被企业认可的工作行为、工作方式及其工作结果,及员工绩效是一个将绩效内涵与考评过程联系在一起的概念,员工绩效直接反映着员工在一定时间内以某种方式实现某种结果的过程,员工工作绩效的高低直接影响部门、团队和组织的整体绩效尤其是效率和效益。组织绩效强调全局性、集体性,员工绩效强调体性。一方面,员工绩效是根基,组织绩效为支撑,企业整体绩效为总体;另一方面,组织绩效是员工绩效的整合和放大,企业整体绩效又是组织

绩效的整合和放大。

2.2 员工绩效的影响因素

员工绩效是企业的绩效考评人员对他的工作成绩的客观考评,是客观事实的直接反映,同时也是鼓励员工和员工的动力所在。绩效一般有多因性、多维性和动态性。其中多因性主要是指绩效的高低不是只受到单一因素的制约,而是会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这种受制于主客观多种因素的特点,使得绩效具有多因性的特征。

国外最早对绩效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是Vroom(1964),他认为绩效是由能力和激励这两个因素决定的,即绩效=能力×激励。其中能力又是由个人的资质、所接受的培训和所拥有的资源决定的。而激励是由个人的期望及组织给予的承诺决定的。

Einhom和Hogarth(1981)对Vroom提出的因素进行了调整,并强调了知识和环境的影响作用。Blumberg和Pringle在Vwom的绩效公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机会”这个变量,他们所说的机会主要是指工具和信息等资源的可获得性、工作条件、领导者行为、工作规则及工作流程。他们认为机会可以促进或抑制个人绩效。Libby(1985)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这样的绩效公式:绩效=F(技能,激励,环境,机会),即P=F(S,M,E,O),公式中的F为上述各因素之间的绩效函数关系。

这个公式表示,绩效是技能、激励、机会、环境这四个变量的函数。在这个函数中,每个因素都与绩效高低成正比关系。技能是指员工具备的核心能力,是内在的因素,经过培训和开发是可以提高的;激励是指组织和个人为达成目标而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励效应是主观因素;机会是指组织和个人开展工作所需的各种资源,也是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能改变内部条件的制约;环境是指组织和个人面临的不为组织所左右的因素,是客观因素,我们是完全不能控制的。技能因素对员工绩效的影响

3.1技能的内容

员工的技能包括先天特征和后天特征两部分。其中,先天特征可以理解为在某种技能方面的最大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受先天的身体组织的限制,从

理论上来说这种技能在适当条件下,通过不断的重

复训练可以得到提高。认知能力是重要的基础通用技能,一般包括:

言语能力:理解和有效运用书面和口头语言的能力;

定量能力:迅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数学规则完成数学运算的能力;

推理能力:进行归纳、演绎思维,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

空间能力:准确勘察客体空间特征,并进行时空特征心理操作的能力。

人们进行具体活动和工作时,需要综合运用多项能力以及专业技术能力才能获得成功。我们把应用领域的深层综合能力成为“综合才能”(competency)或胜任力。胜任力的概念包含着对人物、岗位或职务要求“胜任”的含义,级针对于外部综合标准来看的综合性的技能。

除了具有先天性因素的综合性技能以外,个体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学习中丰富知识,个体通过努力获得的经验和知识的差异也导致绩效的差异。后天的这一系列技能的匹配关系到员工所具备的本领能否与岗位相适应,同样充分体现了员工个体的技能在绩效影响中的重要地位。

这样,可以见要把技能界定为:它是员工的综合素质在线是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正确驾驭某种活动的实际本领、能量和熟料水平,试试先人的价值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左右社会发展和人生命运的一种积极力量,它包括体力、智力、道德力、审美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一般能力、通过努力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从事某种专业活动的特殊专业技能和为社会而奉献的创造能力。

3.2技能因素与员工绩效

员工个人的绩效是个体在特定组织情境中一系列行为的结果,而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尤其是只是处理、加工、生产等活动,个体所选择的具体工作行为、行为方式以及行为实际的有效性,取决于内因和外线的个人特质,包括个性、知识、技能等。员工绩效、工作行为和个人特质形成了一个因果链条,构成了技能的三棱镜,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同一个客观对象:技能。

员工技能主要是指知识、经验以及能力三个方面。能力、技能和知识水平使员工表现出来的与工

作相关的身体和精神特征。能力、技能和知识水平对于员工绩效的高低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从事创造性工作的员工,其工作的世纪绩效取决于技能的强弱、努力程度以及对所完成任务理解的深度,这些成绩的取得示意员工的技能为保障的。技能越强,员工就越有可能去的先出的工作绩效。

综上所述,技能是实现员工绩效的前提,缺乏技能的员工是无法获得工作绩效的,因而员工技能与绩效具有直接的正比关系,将直接作用与员工绩效。激励因素对员工绩效的影响

4.1激励的内容

激励包括一系列丰富的内容,比如定额工资制、计件工资制、固定工资制和竞赛制等不同的报酬方案类型,时间压力、责任压力,还包括组织承诺中的情感承诺、持续承诺和规范承诺等。组织承诺(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也有译为“组织归属感”、“组织忠诚”等。组织承诺一般是指个体认同并参与一个组织的强度。它不同于个人与组织签订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角色方面的合同,而是一种“心理合同”,或“心理契约”。在组织承诺里,个体确定了与组织连接的角度和程度,特别是规定了那些正式合同无法规定的职业角色外的行为。高组织承诺的员工对组织有非常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根据中国著名企业培训讲师谭小芳的观点,激励可以分为正负两个方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奖罚分明。对优秀员工一定要激励,从而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断为其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对于有错误、有失误,给企业造成损失和影响的员工,也要坚决的实施“负激励”,从而保证整个员工队伍的责任感。对于员工激励,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确定激励的标准,也就是说什么样的员工才会被激励,做了什么样的事情或贡献才会被激励;

客观现实的了解员工的需要,有针对性的激励。特别是创造了价值做出了贡献的员工,企业领导者更不能想当然的给予一些这些员工认为无所谓的激励,这样调不起员工的积极性。

4.2 激励因素与员工绩效

激励是一种领导技巧,是提高员工士气、打造精英团队的最有效的管理手段。优秀的管理者必定

是一个优秀的激励高手。

前面分析技能因素对员工绩效的影响时提到,努力程度对员工绩效有着积极的影响。一般来说,员工的努力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工资、晋升、表扬、认可、成就感、荣誉感以及其对与工作相关报酬的满意程度等。所谓激励,也就是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激励会影响到员工个人的努力程度,从而影响绩效。员工具有高度的满意感、归属感和责任心,就会带来高绩效。

国内外研究者虽然对报酬对绩效激励作用看法不同,但是都认为报酬是重要的绩效激励因素,国内研究这更是将其列为首位。这说明了公司待遇这个持续承诺因素对员工绩效影响的重要性,但是员工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工作报酬,他们还会追求金钱之外的物质或精神福利。例如,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绩效有着密切的联系,并通过其他变量作用于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即体现员工与组织之间关系的心理状态,同样能唤醒员工的满意感、归属感和责任心,从而使员工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增强员工工作的注意力与激情,从而使员工个人处于高效的工作状态,获得高绩效。机会因素对员工绩效的影响

5.1机会的内容

机会不仅仅包括工具和信息等资源因素的获得,而且包括工作任务内容和性质、工作规则及流程因素。工作资源广义上包括人体所能触及或感知的东西,它可以是办公室和光照条件等硬件环境,也可以是工作氛围;狭义上是指完成一项工作所需要的物质、资金、信息、人脉等必备要素。任务因素包括任务对于努力的敏感程度、任务的挑战性、创新性、复杂程度、表述形式和吸引力等。

5.2 机会因素与员工绩效

工作资源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意愿,增强员工的工作信心,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必要的工作资源失去的绩效的基础。工作资源因素是指工作硬件条件对工作的支持度以及工作或专业有关的信息的获取等。员工往往重视个人的成长,所以只要给予其展示才华和学习新知识的机会,并提供充足的必备资源,员工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一定会

努力工作,从而提高其绩效。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者们创立了一系列工作任务特性理论,他们认为那些能够提供成功机会、增强个人责任感、复杂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会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并降低缺勤率。工作特征与这些工作对承担者的智力要求是正相关的,对于部分知识型员工来说,越是复杂的工作,对员工的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就越高。员工偏爱富有挑战性、目的性强的工作,以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判断直觉、分析能力等得到充分的发挥。那些对员工没有任何脑力挑战的单调性、重复性工作所带来的烦闷和压抑会使员工感到沮丧和不满,从而导致低下的工作绩效。提高这部分知识型员工的绩效应该从了解他们的工作价值入手,很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工作本身的价值以及工作任务的重要性。同时,这部分员工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就不想因为工作目标不明确、工作任务不连续等因素而影响自己的工作进展。因此一项工作任务是否明确、稳定、富有创新性、挑战性和获得成功的机会会影响到员工绩效。环境因素对员工绩效的影响

6.1环境的内容

对于员工绩效来说,环境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它包括人的身体所能触及和感知到的东西,它可以是办公室和光照条件等硬件环境,它可以使一种工作氛围,也可以是办公室光照条件等硬件环境。环境因素通过改善个人努力程度与责任感从而影响员工绩效。这里,我们把环境因素划分为硬件工作环境、企业管理机制、企业文化氛围和参照群体四个方面。

员工绩效与努力程度有着密切关系,而努力程度又会受到工作环境的影响,例如企业的各项政策、对上司和同事的满意程度等,以及物化因素如灯光、噪音、安全、方便和舒适等。

6.2 环境因素与员工绩效

环境因素能通过改善员工个人的努力程度和责任感而影响工作绩效。安全、舒适、经济、有益的硬件工作环境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意愿,增强员工的工作满足感,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而对工作氛围的重视则源于组织气候方面的研究。组织成员对工作氛围的感知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参与度,从而对绩效产生影响。文化程度高的员工往往对工作环境的敏感性较高,而且很在意自己在跟什么样的人合作,因此精心设计的硬件环境对员工绩效的促进作用将更加明显。

从管理机制角度看,领导者通过明确表达员工认同的愿景,可以唤醒员工的工作动机。在管理方式上,知识型员工不需要管理人员的直接监督,他们需要的是支持和指导,而且知识型员工的业绩目标不容易详细说明和度量,因此领导者难以把外部报酬与个人业绩联系起来。知识型员工崇尚独立,不喜欢附和与屈从,传统层级组织中的职位权威对他们而言不具有绝对的控制力和约束力,因此管理机制和领导风格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恰当管理机制和领导风格可以激发追随者完成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他们从新的不同视角解决问题等,而这些都是提高员工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

对于员工来说,知识水平越高,流动意愿越强,忠诚度越低,知识型员工忠于职业甚于忠于企业,如果企业的价值观和个人价值观不相容,那么这种冲突很有可能会产生巨大的组织抗力以及破坏力,因此,企业文化氛围会通过作用与努力程度从而影响员工绩效。

参照群体特点对员工绩效的影响也很显著。知识能否在群体和组织中得到充分的应用从而带来高绩效,取决于员工能否顺利地进行知识交流,即取决于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程度。员工间的知识交流不仅要在具有相同知识结构的人员之间进行,更重要的是要在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人员之间进行,这样员工才能从不同的知识领域获得灵感和启迪,并且能够在应用知识进行创新开发时直接得到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人员的帮助,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参照群体是否有助于知识的交流和应用,是否有助于增强企业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员工的绩效表现。参照群体对知识型员工绩效有着深远影响,还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解释:

信息性影响。这类影响出现于个人把参照群体成员的行为和观念,当做潜在的有用信息加以参考之时,其影响程度取决于被影响者与群体成员的相似性,以及施加影响的 群体成员的专长性。

规范性影响。规范性影响之所以发生和起作用,是由于奖惩的存在。在平时工作中,我们为了

能得到朋友或同事的接受和赞许,会努力的工作而得到其他员工的赞许。实 际上就是利用规范性影响。

价值表现上的影响。这类影响的产生以个人对群体价值观和群体规范的内化为前提。在内化的情况下,毋需任何外在的奖惩,个体就会依据群体观念与规范行事,因为个体己经

完全接受了群体的规范,群体的价值观实际上己成为了个体自身的价值观。员工绩效影响因素综合模型

联系公式P=F(S,M,E,O)并查阅相关资料,目前得到较多认可的员工绩效影响因素模型为:

图1员工绩效影响因素综合模型

从该模型可以看出首先,技能、激励、机会、环境等因素通过影响员工的努力程度进而影响其工作绩效,除此之外,员工的努力程度还受其所从事工作的特征、工作动机以及其本身对组织承诺的影响。其次,技能因素和机会因素也会影响知识型员工工作绩效。最后,工作绩效会影响知识型员工的报酬,而报酬反过来影响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绩效,与此同时,报酬的多少会影响知识型员工受激励的程度及其他个人因素,而组织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到个人因素。结论与展望

通过围绕公式P=F(S,M,E,O)对员工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现有的员工

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已开始系统化和差异化。但在联系当今时代特征和实际情况,公式P=F(S,M,E,O)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影响企业员工绩效的因素很多,但是,随着虚拟企业、网络化企业等新型企业的出现,这些影响因素未必对各种企业的员工都能适用。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以探索更具针对性的员工绩效影响因素模型。

参考文献:

[1] 马新建,孙虹,李春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方法

[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249-250

[2] 王美美.项目团队及其团队绩效改进研究 [D]:[硕士

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7 [3] 严鸣,林迎新.知识性员工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回顾与

展 [J].Foreign Economies & Management,2006(11):62-63(完整的)[4] 陈丹,李树超.知识性员工绩效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8(4):1-1(缺卷的)[5] 周宇.长沙中小IT企业人才流失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

究 [D]:[硕士学位论文].湖南: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7

[6] 姜慧君,高薇.知识型员工离职问题探析[J].科技

创业月刊,2007(3): 142-143

[7] 孙健.360度绩效考评[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18-25

[8][6] 付宏玲,张继勋.员工绩效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综述 [J].生产力研究,2009(21):241-242(缺卷的)[9] 聂中超.知识性员工绩效影响因素及实证研究[D]:[硕

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0 [10] 石金涛.绩效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5-27

[11] 陈颖.IT企业员工心理契约与周边绩效关系研究 [D]:

[硕士学位论文].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7

[12] 李树丞,乐国玲.企业知识性员工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存款偏离度新政影响浅析 篇6

【关键词】存款偏离度  银行  金融

一、存款偏离度新政

2014年9月12日,日前中国银监会、财政部、中国央行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存款稳定性管理,完善绩效考评体系,约束月末存款“冲时点”行为,月末存款偏离度不得超过3%。

所谓存款偏离度指标,是指各项存款余额/日均存款余额-1,用来测算存款的波动性,属于银行主要经营状况指标之一。上述通知要求设置月末存款偏离度指标,即(月末最后一日各项存款-本月日均存款)/本月日均存款×100%,明确该项指标不得超过3%。

银监会在新规中列出“八不得”,要求商业银行不得运用高息揽储吸存、非法返利吸存、通过理财产品和同业业务倒存、以贷转存吸存等八种手段违规吸收和虚假增加存款。银监会新规规定,对于月末存款偏离度超过3%的银行,自下月起连续暂停准入事项三个月以上;对于一年之内月末存款偏离度两次超过3%的银行,适当降低其年度监管评级。

商业银行存款“冲时点”问题由来已久,2014年上半年表现也十分明显。存款月末冲高、月初回落,月末存款偏离度较高,季末尤为突出。一些商业银行在业务开展中,通过高息揽储、非法返利、延迟支付、以贷转存、以贷开票、理财产品、同业业务等手段吸存倒存。根据此次发布的通知,监管部门督促商业银行完善绩效考评体系,加强对分支机构绩效考评管理,合理分解考评任务,从根源上约束存款“冲时点”行为。此次出台新规,将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缓解月末、季末存款等的大幅波动。

二、存款偏离度新政影响

(一)对存款影响

第一,存款“冲时点”现象将得到极大遏制,以往月末或季末出现的时点揽储行为也会逐步减少。第二,存款“冲时点”所导致的资金流动的稳定性问题将会得到缓解。第三,负债成本有降有升,整体可能上升。月末冲时点所付出的各类经营成本将显著下降,但日均存款的竞争将进一步推动银行业的存款价格竞争,各大行利率上浮的存款余额可能增加;此外存款定期化和月末存款理财化的趋势将加剧,这都将有可能推高负债成本。

(二)对贷款的影响

存款偏离度指标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贷款的投放,月末“冲时点”存款的遏制,而存贷比指标会使得信贷投放量被大大压缩,由于存款偏离度监管可能会增大存款吸收难度,在一段时间内,存款增速很有可能进一步下降,同时不排除出现负债成本上升,从而限制信贷投放能力和抑制融资成本下降的可能。对存款偏离度的限制意味着资金储存将会成为常态,为了长期稳定保证一定储备金额度,将会进一步缩减贷款额度。

(三)政策本身存在的弊端

目前存款偏离度指标的考核目前还处于一刀切的状态,没有形成足够的差异化,也缺乏必要的配套措施。比如每年年底,特别是年末的最后几天财政存款会大量拨付至相应账户,从而造成存款的迅速增加,按目前的考核指标显然是不合实际的。存款偏离度并不能根除“冲时点”的现象,或许会使得各金融机构拼抢存款的时点提前,将原来的时点波动变为时段波动,在存贷比刚性约束下,可能更加加剧企业的融资难度。

三、存款偏离度新政影响的应对

(一)引导中小金融机构提高贷款定价能力

利率市场化造成存款分流及资金波动,加之存贷比和存款偏离度的约束,中小金融机构资金成本上升且贷款规模受限,按照量入为出的资产业务经营理念,中小金融机构应适度上调风险偏好,积极培养利率定价能力,坚持走差异化发展和专业化经营的道路,专注“三农”和小微企业,审慎发放收益较低的大额长期贷款,大力发展500万元以下中小额度贷款,增强风险定价和贷款议价能力,打造引领农村金融的核心竞争能力,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采取积极措施吸引客户

1.通过季末时点流转资金获利的客户。在存款偏离度新规的影响下,平时银行间月末、季末通过买卖存款来吸存的行为势必收敛,那么之前通过时点从存款的这部分客户,我们可以目争取稳定核心存款,其关键是做好客户基础服务工作,通过更优质的服务争取客户将其主要结算账户开在该行。

2.银行要善于抓住资金流向,把握住存款增长的源头。通过平时贷款客户的维护,根据其资金流的分布,逐步形成一个不断延伸的循环网络,从只抓存款上升为寻找并做透整个链条上的关键节点。具体来讲,需要通过资金流向分析来明确如何甄别有价值客户,如目前宏观经济调控时期,传统制造业和房地产等顺周期行业存款下降相对明显,而医疗、食品、教育等逆周期行业存款增长相对稳健。

3.紧挖同业理财客户。在存款偏离度指标的要求下,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节奏将更趋平稳,同时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季末冲高的现象也将弱化,这就促使我们改变理财的营销模式,不单单是季末的时候才想起联系客户,要坚持不懈的将理财信息宣传出去,利用目前南粤银行理财产品的优势“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综合服务。

(三)建立科学绩效考核机制

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降低对规模和速度的考核,淡化市场份额考核占比,增加合规管理的考核权重,建立完善存款日均考核机制,增强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要进一步树立审慎经营理念,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和科学的指标管理体系。要摒弃以月末、季末时点数据进行业绩考核的不科学做法,切实落实月度日均存款的统计制度,并按照月度日均存贷款监测流动性水平、考核存款任务,防止银行员工由于存款考核机制不完善而引发的违规行为,确保存款市场有序竞争和流动性的稳定。

二要重点关注期限错配问题,要根据自身负债的规模和结构,合理控制好贷款发放的规模、期限和速度,寻求最佳的资产负债匹配结构,为流动性管理留有适当的调控空间。

三要法人机构应建立定期的流动性分析制度,包括法人机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情况、融资来源的多元化和稳定程度、流动性风险状况以及市场流动性等方面,定期对自身流动性风险进行分析和监测,同时认真落实流动性风险处置预案,提高防范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四)以改善服务为切入点,吸引存款业务

银行作为服务单位,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是永恒的主题。优化营业网点的环境形象、员工形象、服务窗口形象。要大力推行规范化服务,建设优美营业环境,实行文明用语,加强员工业务学习和提高操作技能,为客户提供准、快、好的金融服务,使服务由同一化逐步转向层次化、专业化;主动上门拜访优质、高端客户,必要时提供上门服务;增加网点服务功能,扩大服务品种,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充分利用电话银行、短信通及自助服务设备,使银行的服务电子化、多元化、现代化。在工作中进一步树立起重视细节观念,用细心、认真来打动客户,用诚心、耐心感动客户,用真心,真诚来赢得客户,进一步提升我行的社会知名度。

参考文献

[1]路景亮.存款偏离度指标对于县级农信联社的影响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19期.

浅析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篇7

1 药物方面的因素

1.1 药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的脂溶性、p H、溶解度、解离度等均能影响药物作用。如易溶解的药物易吸收、作用发挥较快、药效较强。反之则难吸收、作用发挥较慢、药效较弱而持久。

1.2 药物的剂型与剂量

药物的剂型会影响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 从而影响血药浓度、消除速度、奏效时间和维持药效时间。如注射剂中, 水溶液比油剂和混悬剂吸收快, 奏效也快, 但维持疗效时间较短。内服溶液剂比片剂吸收的速率要快得多, 因为片剂在胃肠液中有一个崩解过程, 药物的有效成分要从赋形剂中溶解释放出来, 这就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随着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 剂型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新剂型去改进或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和方便临床给药将会很快成为现实, 也是从事动物药物学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药物的用量是决定药物进入血液中浓度及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药物的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例如巴比妥类药小剂量催眠, 随着剂量增加可表现镇静、抗惊厥和麻醉作用, 可以看作量的差异。但剂量的变化超过一定范围, 药物作用可由量变转化为质变, 产生毒性作用、甚至死亡。如人工盐小剂量起健胃作用, 大剂量则表现泻下作用;碘酊在低浓度 (2%) 时表现杀菌作用 (作消毒药) , 但在高浓度时 (10%) 则表现为刺激作用 (作刺激药) ;咖啡因超过剂量会引起过度兴奋而抑制, 甚至造成死亡。所以药物的剂量是决定药效的重要因素。临床用药时, 除根据兽药典、兽药规范等决定用药剂量外, 还要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毒副作用和病情发展的需要适当调整剂量, 才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2 动物方面的因素

2.1 种属差异

多数药物对各种动物一般都有类似的作用, 但不同种类的动物由于解剖结构、生理机能存在着差异, 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体内过程和所表现的不良反应等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对同一药物的反应就不同。如家禽对敌百虫很敏感, 而猪则较耐受;给草食兽内服四环素类抗菌素时, 因可干扰瘤胃或盲肠内微生物的活动和引起菌群失调, 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严重时可致家畜死亡, 而对肉食兽则影响较小;水合氯醛能使牛的支气管腺体大量分泌, 而对马此作用不明显。同种动物的不同品种对药物的敏感性亦不相同, 用药时必须注意。

2.2 年龄、性别差异

不同年龄、性别及不同时期的动物对同一药物反应不同。一般幼龄动物处在生长发育阶段, 各种生理机能尚未完善, 老龄动物肝肾功能减退, 所以对药物的敏感性较成年动物高。母畜在妊娠期, 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增高, 易发生流产。哺乳母畜用药亦可通过乳汁对幼畜产生药物效应或毒性。因此, 临床选药时应加注意。

体重不同的同种动物对相同剂量的反应也不完全相同, 应按体重计算剂量, 并考虑其他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来初步拟定用药量试用, 随时监测血药浓度和药物反应来调整剂量。

2.3 个体差异

有时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 对同一药物的反应有显著差异。某些个体应用小剂量的某一药物, 就可产生强烈的药理反应, 甚至毒性反应。也有些个体应用中毒量也不引起反应, 很耐受。产生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动物对药物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的差异所致。病原微生物对药物产生的耐受性,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耐药性, 多是用药量不足或长期用药引起的。

2.4 病理状态

动物机体的病理状态和机能状况不同, 对药物的反应也有差异, 一般在病理情况下对药物较为敏感。肝脏是药物的转化器官, 肾脏是药物的排泄器官, 当肝、肾功能障碍时, 药物的转化和排泄减慢, 则可加强或延长药物的作用, 有时可能引起中毒。神经功能抑制时, 能耐受较大剂量兴奋药;兴奋时能耐受抑制药。当动物处在营养不良、体质衰弱或劳役过度状态时, 对药物的敏感性增高, 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例如对缺钙的牛、羊应用四氯化碳驱除肝片吸虫时, 容易引起中毒。此外, 还应注意患畜有无潜在性疾病, 否则用药后可能出现正常动物不会出现的反应。

3 给药方法方面的因素

3.1 给药途径

不同的给药途径, 药物进入血液的速度和数量不同, 则产生药效的快慢和强度也有差别, 甚至可引起药物作用性质的改变。如硫酸镁内服产生泻下作用, 肌肉或静脉注射则产生中枢抑制、抗惊厥作用。因此, 在临床上应根据病情的需要、药物的性质、动物的种类来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

3.2 重复用药

在一段时间内, 常常反复使用同一药物以维持其在体内的有效浓度, 使药物持续发挥作用。为了达到治疗的目的, 需要重复用药至一定的次数或时间, 根据疗程给药可以使疾病迅速明显好转及防止重复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中毒。重复给药的间隔时间和剂量, 取决于药物的半衰期和病畜病情, 多数药物一般每日给予3~4次, 以保持药物在体内维持有效浓度, 在体内消除慢的药物应延长给药的间隔时间。

3.3 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以及治疗不同的症状或合并症。联合用药后药效等于各单用时药效的总和, 如三溴注射液;联合用药后药效超过各药单用时的总和, 如磺胺与抗菌增效剂;联合用药后药效降低, 如应用普鲁卡因作局部麻醉时, 并用磺胺类药物防治创伤感染, 其结果降低了磺胺药的抑菌效果。利用药物的拮抗作用, 可以解除某些药物的中毒或减少不良反应。

在联合用药中,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相互混合后, 产生了物理、化学反应, 使药物在外观 (如分离、析出、潮解、溶化等) 或性质上 (如沉淀、变色、产气、爆炸等) 发生变化, 而不能使用, 也就是我们所指的配伍禁忌。如盐酸四环素伍用碳酸氢钠注射液稀释时, 由于p H升高而析出四环素沉淀, 相互有配伍禁忌的药物不能混合应用。

4 饲养管理与环境方面的因素

动物的健康主要取决于饲养和管理水平。动物疾病的恢复, 单纯依靠药物是不行的, 一定要配合良好的饲养管理, 加强病畜的护理, 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使药物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例如, 用镇静药治疗破伤风时, 要注意环境的安静, 最好把患病放在黑暗的房舍;全身麻醉的动物, 应注意保暖, 给予易消化的饲料, 使患畜尽快恢复健康。

浅析影响中药疗效的因素 篇8

1 药材品种

中药计数的传统单位称"味", 目前一味中药的来源既有只涉及一个品种的, 也有包括多个品种的。一味中药如只来源于一个品种, 则不存在品种优劣问题。一味中药如来源于同一科的多个品种, 则各品种之间有优劣差异, 如麻黄来源于麻黄科植物木贼麻黄、草麻黄和中麻黄三个品种, 三者之间生物碱的含量以木贼麻黄最高, 草麻黄次之, 中麻黄最低, 疗效存在差异。一味中药如来源于不同科的多个品种, 则差异更大, 仅《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的贯众, 就有30个品种, 分别属于6个科。

2 药材的产地

天然药材的分布和生产, 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 同一品种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 其功效也有很大差异, 《千金翼方》记载有全国13道, 133州, 分别所产药材519种, 如河南道陕州柏子仁, 河东道潞州人参, 河北道怀州牛膝, 淮南道扬州蛇床子等等。

现代研究也证实上述认识, 如葛根中总黄酮的含量, 产于吉林的葛根中高达12%, 而产于贵州的仅为1.77%;西藏产的大黄, 其鞣质的含量远较其他地区的高;欧乌头生长在寒冷气候条件下无毒, 而生长在温暖气候条件下的地中海地区就变为有毒了等等。

随着药材消费量的日益增长, 有的道地药材已无法满足临床的需要, 因此, 在积极扩大道地药材生产的同时, 进行药材的异地引种和药用动物的人工驯养, 值得重视的是引种和驯养都必须保证原药材的性能和疗效, 在以往的实践中, 既有大量成功的经验, 也有一些南肉桂, 其挥发油含量最高只有2.3%。

3 药材的采收

动、植物在其生长过程的不同阶段, 其药用部位各种成分的积累会有不同, 因而药性的强弱、疗效的高低及毒性的大小也会有明显差异, 动、植物药材的采集, 既存在特殊性, 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对根和根茎类药材, 古人经验以阴历二、八月采收为佳, 认为初春"津液始萌, 未充枝叶, 势力淳浓", "至秋枝叶干枯, 津液归流于下", 并指出"春宁宜早, 秋宁宜晚"。

现代研究也发现, 人参总皂甙的含量, 以采收4~5年的最高;丹参的有效成分在7月采收最高;黄连中小檗碱在生长年限为6年的含量最高, 甚至一年之中, 又存在差异, 以7月份的含量最高[1]。

4 药材的贮存

大多数中药材, 特别是含有挥发油、生物碱及色素等药物, 在贮存过程中由于鼠耗、虫蛀、霉变、变色、走油等因素, 很容易发生有效成分的耗损或药材的变质, 不仅中药的疗效难于保证, 还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

少数药材, 如半夏、橘皮、吴茱萸、艾叶、枳实等则宜陈用, 半夏的生品未见有祛痰作用, 但放置一年后却有明显的祛痰作用;橘皮的有效成分是高沸点的挥发油和陈皮苷, 久存后非有效成分的低沸点挥发油散失后, 等量的药材中, 其有效成分的含量会相对增加, 疗效也相应增强。

此外, 人参及一些动物类药材与花椒、细辛一起共同存放, 则不易发生虫蛀;牡丹皮与泽泻共同存放, 牡丹皮不易变色, 泽泻不易虫蛀。

5 药材的炮制

炮制是中药材在制剂前的加工处理的通称, 合理的炮制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反之, 又会降低临床用药的疗效与安全。

炮制提高临床疗效:如大多数的矿物药经煅烧后, 质地疏松, 便于粉碎, 也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而提高临床疗效;如蜂蜜炙麻黄, 可增强其平喘作用;酒制大黄, 可增强其活血化瘀作用;炒炭可增强药物的止血功效等。

炮制可改变药物的性能功效:如生地黄为甘寒之品, 具有清热凉血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血热证, 但经蒸制成熟地黄后, 其药性h由寒变温, 不再具有清热凉血功效, 成为补血滋阴的药物;天南星经猪胆汁炮制后, 其药性由温变寒, 功效由燥湿化痰变为清热化痰, 等等。

6 药材的配伍

配伍是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需要, 按一定的法则将两味以上的药物合用, 称为配伍。合理的配伍应用可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 但不合理的配伍, 又会降低临床疗效, 甚至产生毒副作用[2]。

配伍提高疗效:从中药的配伍七情来看, 增强或提高疗效的配伍关系主要有相须、相使, 如石膏与知母配伍可提高清热泻火的功效、大黄与芒硝配伍增强泻下作用、麻黄与桂枝配伍增强发汗作用等。

配伍降低疗效:主要体现在相恶的配伍关系中, 常见的情况有:其一, 药性相反, 而作用部位相同的药物合用, 如黄连与吴茱萸、干姜与黄芩等;其二, 作用趋向相反的药物配伍使用, 如泻下药与涩肠止泻药、止汗药与发汗药, 等;其三, 扶正药与祛邪药可能相恶, 有的祛邪药在祛邪的同时, 可能损伤正气, 从而可能降低扶正药的作用, 如人参与莱菔子等。

7 煎药方法

煎药应该选用陶瓷、砂锅, 不宜用铜、铁、铝等金属制品, 以免发生化学变化。煎药前应加水浸泡30min, 便于有效成分溶出。火候也很重要, 一般药材宜先武火后文火, 解表药用武火少煎为宜, 滋补药应久煎, 先武火煎后文火慢煎等均具科学道理, 必须严格遵守, 如不按此法煎药就会影响疗效。

8 医物人员方面因素

8.1 由于当前中药药理学的发展, 对许多中药的药理作用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反映到临床上, 也影响到医生的用药。如五味子, 药理实验表明, 其酸性成分具有祛痰镇咳作用, 临床上一些医生由于辩证不清对外感咳嗽的病人也用之, 对中医理论而言, 这就犯了"闭门留寇"之嫌。

8.2 医院多以西医为主, 西医医生人数远多于中医。

中医医生习惯用汤剂治病, 中成药多为西医医生应用, 由于其缺乏中医中药知识, 应用起来很容易出现问题。比如感冒, 中医分风寒、风热等类型, 中成药也分辛温解表剂和辛凉解表剂等不同药物, 如治疗风寒感冒的感冒清热颗粒 (荆芥穗、薄荷、防风、紫苏叶、白芷、葛根、苦杏仁等) 和治疗风热感冒的银翘解毒片 (金银花、连翘、牛蒡子、淡竹叶、淡豆豉、桔梗、甘草等) 。西医医生分不清, 用起来当然不会得心应手, 也就达不到理想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雷载权, 张廷模.中华临床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浅析影响熟料质量的因素 篇9

1 氧化镁的影响

原料中的MgO经过高温煅烧, 其中一部分与熟料矿物结合成固溶体, 一部分熔于液相中。当熟料中含有少量MgO时, 能降低熟料的烧成温度, 增加液相量, 降低粘度, 还能改善水泥的色泽。在硅酸盐水泥中, MgO与主要熟料矿物化合的最大含量约为2%, 超过部分就会呈游离状态, 以方镁石的形式出现。方镁石与水反应生成Mg (OH) 2, 其体积较游离MgO大, 而且反应速度极慢, 导致已经硬化的水泥凝固体内部发生体积膨胀而开裂, 造成所谓MgO膨胀性破裂, 对熟料质量及水泥质量影响较大。

2 氯的影响

氯在煅烧系统中经高温反应主要生成CaCl2或氯化碱, 其挥发性特别高, 在回转窑内几乎全部再次高温挥发, 形成氯、碱循环富集, 致使预热器生料中氯化物的含量提高近百倍。另外, 氯离子含量高对水泥混凝土质量影响也较大, 因此, 国内水泥新标准中对氯离子含量有了较严格的要求, 含量不得超过0.06%。

3 游离二氧化硅的影响

游离二氧化硅是原料中的有害杂质, 以隐晶质的α-石英为主, 结构致密, 质地坚硬, 耐压强度高, 易磨性差, 化学活性低、反应慢, 对立磨及窑的操作均有不良影响。

4 硫含量的影响

窑内的硫化物主要形式是SO2, 它在窑内的来源, 一是燃料中硫的氧化, 二是硫酸盐的分解, 在窑烧成带汽化的99%的SO2都被旋风预热器中的K2O、Na2O、和Ca2O所结合, 随着气流在温度较低处的生料粉颗粒表面凝聚。这些R2SO4除一小部分被窑灰带走外, 因其挥发分较低, 故大部分被固定在熟料中而带出窑外, 这是S/R正好平衡时的情况。

当S/R比失调的时候, SO2含量有富余, 气态SO2在窑气中循环富集, 硫会在窑尾预热器中聚集, 并在窑尾和四、五级预热器形成硫循环结皮时, 造成预热器结皮堵塞, 对熟料烧成影响较大;如是碱有富余, 剩余的碱就会生成高挥发性的氯化碱和中等挥发性的碳酸碱, 形成氯和碱的循环, 影响预热器的正常操作, 因此较适宜的S/R比应控制在0.8~1.2。

5 碱含量 (K2O+Na2O) 的影响

碱对水泥生产的影响较大, 过量的碱会使水泥产生碱集料反应。而煅烧含碱过高的生料时, 由于碱性挥发物在窑尾和预热器中的循环富集, 容易引起结皮堵塞, 在回转窑内会造成料子发粘, 烧结温度范围缩小, 飞砂严重, 窑皮疏松, 使熟料质量下降, 严重时将无法正常生产。碱除一部分挥发循环外, 其余大部分都是以硫酸盐的形式存在于熟料中。碱含量过高也是形成黄心料的另一种原因, 如果碱含量过高, 还会使熟料凝结时间缩短, 甚至急凝, 安定性不良, 抗折强度降低等, 并且早期强度略有升高, 但后期强度则明显下降。因此, 现在很多混凝土大型工程都对水泥中的碱含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一般都要求控制在0.6%以内。

6 燃煤的影响

回转窑煅烧用煤质量要求灰分Aad≤25%, 挥发分Vad在15%~30%, 发热量Qnet, ad≥20900kJ/kg, 煤粉细度要求控制在6%~15%。事实上, 我国目前由于优质煤炭供应紧张且价格很高, 很多厂家都达不到这一要求。由于煤粉燃烧后灰分全部沉落在烧成带的熟料颗粒表面上, 造成熟料颗粒表面富硅化, 从而改变熟料表层矿物成分, C3S含量下降, C2S含量上升, 影响熟料煅烧质量。适度控制头尾煤用量, 比例控制在4:6左右, 从而增加分解炉中煤灰分与灼烧生料的混合程度, 降低头煤煤灰对熟料质量的负面影响。

7 火焰形状和温度的影响

煤粉燃烧火焰形状的调节取决于煤粉的热值、灰分、细度和挥发分及水分的大小, 还取决于一次风的风速、风压和风量大小, 即窑头燃烧器的规格和性能以及对不同煤质的适应性。调整好窑火焰长度也就是调整好烧成带长度, 也就是调整控制了熟料在高温烧成带停留的时间, 火焰形状和长度直接影响到熟料中C3S矿物的晶粒发育大小和活性。因此, 在烧高强优质熟料时, 必须调整火焰长度适中, 既不拉长火焰, 使烧成带温度降低, 也不缩短火焰, 使高温部分过于集中, 从而烧垮窑皮和耐火砖, 影响窑的安全运转。回转窑内火焰形状粗细必须与窑断面积相适应, 要求是较近料而不触料, 正常形状保持其纵断面为正柳叶形状, 以保证熟料煅烧的质量。

至于干法窑窑头火焰温度的控制, 视窑型大小而异。对于大型窑, 如5000t/d以上窑型, 火焰温度控制在1750℃~1950℃的较高范围内比较有利。窑内火焰温度取决于两部分因素:一是煤粉热值、灰分和细度;二是二次风温大小, 对于烧劣质煤而言提高二次风温很重要。对于易烧性差和含碱高的生料, 适当提高火焰温度, 采用高温烧成有利于熟料质量的提高和碱分的充分挥发, 可获得低碱熟料, 对熟料质量有帮助。

8 熟料煅烧温度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 只要控制熟料煅烧温度在1300℃~1450℃~1300℃可确保熟料质量和烧结。目前我国相当部分厂家由于采用双高配料 (高KH、高SM) 生产高强熟料, 其生料易烧性变差, 热力强度高, 所以相应熟料煅烧温度应适度偏高控制, 控制在1300℃~1500℃~1300℃左右比较有利。

9 窑型规格的影响

窑的长径比对熟料煅烧质量有较大影响, 如2000t/d预分解窑的L/D当前趋向于较短一些设计控制, 以设计控制在10~11左右的厂家居多, 这样有利于熟料质量的提高。主要由于低长径比短窑相应缩短了过渡带的长度, 有利于熟料升温速率的提高;也缩短了预分解系统入窑灼热生料的低温陈化时间, 有利于熟料C2S和fCaO及时溶入熟料液相以及C3S的形成和结晶, 对优质熟料的形成较为有利。

窑的直径大小也对熟料煅烧质量有一定影响, 一般认为大直径窑比小直径窑有利于熟料煅烧质量的提高。这是因为大窑在配料时采用高KH、高SM的配料, SM控制在2.8~3.0, KH控制在0.89~0.93, 窑头喷煤量大, 火焰温度偏高, 有的甚至高达1800℃以上, 仍然可以将以上双高配料的熟料煅烧充分, 质量良好。

1 0 窑速的影响

对于短小型预分解窑, 如ϕ3m×48m、ϕ4m×43m预分解窑, 窑速控制在3.0~3.5r/min, 对熟料质量比较有利。因为其窑长度较短, 为确保熟料在短窑内的高温停留时间, 窑速偏低控制较为有利。而对于长窑而言, 窑速则偏高较好, 如ϕ4.3m×62m、ϕ4.8m×74m预分解窑, 窑速控制在3.8~4.2r/min, 对于高产质优有利。

1 1 升温速率和冷却速率的影响

优质熟料的形成要求预热器分解炉气固换热效率高、传热快, 在窑内过渡带升温阶段要快速升温, 在操作控制上就是要适度提高窑速、加大灼烧生料的翻滚频次, 缩短过渡带长度, 延长烧成带长度, 促进熟料的C3S矿物形成和烧结。

烧高强优质的熟料必须要求快烧急冷, 窑头篦冷机操作要强化, 一室、二室高压风风量要迅速, 强化冷风对高温熟料的急冷效果, 急冷有利于防止C3S向C2S的转化, 有利于熟料质量的提高, 也能提高熟料的易磨性。

1 2 入窑生料分解率的影响

入窑分解率是生料经过分解炉及下级预热器后, 分解成氧化物的碳酸盐占总碳酸盐的百分比, 是衡量分解炉任务完成好坏的唯一指标, 合适的分解率有利于熟料的煅烧, 但并不是越高越好, 如果剩余不足5%~10%的氧化钙继续在分解炉内分解, 也就是CaCO3分解吸热反应后的矿物生成的放热反应, 会造成灾难性的烧结堵塞在分解炉及预热器内发生。因此, 合适的入窑分解率应控制在90%~95%左右为宜。

1 3 窑内气氛的影响

回转窑内煤粉燃烧过剩空气系数一般应控制在1.10~1.15左右, 以窑尾废气中氧浓度控制在2%~3%左右较好, 即保持微氧化气氛操作。但如果过剩空气系数控制过低, 二次风不足, 就容易导致还原气氛的产生, 窑内如果出现还原气氛, 会产生CO气体, 且熟料中Fe2O3成分会被CO还原成FeO, 影响熟料液相成分和粘度, 影响熟料烧结, 易产生大量黄心熟料, 也浪费热量和燃煤消耗量, 从而影响到熟料质量。

浅析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篇10

一、网络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式, 有着独特的信息传播方式———即时性、交互性、隐匿性、开放性的特点, 这种独特的信息传播方式为网民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 可以把世界各国和地区联系起来, 它以最快的速度传送和处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拥有着海量的信息资源。随着高校网络技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 网络在大学校园已全面铺开, 网络媒体作为知识与信息在互联网上的载体, 比其他学习媒体有着更高的信息容量和搜索功能, 而且功能与效率更强。

1. 网络有利于大学生的知识更新

网络将不同的信息和文化进行汇集, 构成了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的世界。网络以海量的储备、丰富的资源、便捷的检索、快速的传播、跨时空的链接、高度的开放等无可比拟的优点, 使大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各地的实时新闻、经济动态、风土人情、文化艺术、人文景观等, 接触到多样的思想、多样的文化和多样的风土人情, 这将使大学生拓宽视野, 将目光投向更加广阔的空间。[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知识更新的速度也日渐加快, 而大学教科书内容更新较慢, 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各大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校园网络的出现无疑为大学生知识的更新和相关科学知识的延伸提供了方便条件。

2. 舒缓压力, 培养新型人际关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高校大学生受到周围环境、学习成绩、就业压力的影响, 心理负担也越来越大,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 集图像、文字、声音于一体, 大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教科书以外的知识, 还可以打游戏、看电影、看新闻、听音乐, 获得精神上消遣, 舒缓精神压力。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传递的快捷, 以及人机对话的平等的新型人际关系, 有助于启发和引导大学生培养和形成学习、效率、平等、开放等现代观念;网络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 有助于大学生扩大交往的范围;网上新型人际交往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建立为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进行社会交往提供了一种缓冲的空间;网络还为大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的练兵场, 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2]

二、网络的负面影响

今天, 网络已经走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网络文化也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然而网络信息庞杂多样, 其中存在反动、迷信、黄色的信息, 因此我们在分享网络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 也高度关注网络所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

针对与大学生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来说, 一方面,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介、交往方式, 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信息资源共享、进行超越时空限制的平等交流的需求, 另外一方面, 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 信息内容丰富, 但却鱼龙混杂, 缺乏有效的管理, 而大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是十分成熟, 很多大学生对网络上的有害信息缺乏自控和过滤的能力, 其中的黄色信息和反动信息会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 对于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必须得到有关人士的关注和准确的指导。

三、大学生网络问题的应对策略

首先, 要加强网络的管理和道德规范的建设。司法人员在网络执法方面的力度和能力亟待加强, 目前我国已颁布的有关网络的法律法规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办法》、《互联网域名注册实施细则》、《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同时, 我们也呼吁高校领导提高对大学生网络问题的正确认识, 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管理, 研究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 我们也期待有关部门能进一步制定出适合大学校园的、更加切实可行的网络法律法规, 以便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注:此论文为黑龙江省2011年度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网络文化发展中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研究》课题结题论文。]

参考文献

[1]譚金荣、冯永泰.论网络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6, (11)

上一篇:动物生产教学团队下一篇:治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