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课程

2024-07-19

军事课程(精选十篇)

军事课程 篇1

军事格斗课程的教学与其它理论课程的教学相比,其共同点表现在都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不同点在于其他理论课程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思维活动使学员掌握教员所传授的知识技能,而军事格斗教学虽然也要传授知识技能,但它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进行的,是抽象思维与客观感受的有机结合,是在反复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和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警卫的知识技能,在多数情况下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具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高度结合、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特点。此外,由于学员在体质、机能、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员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因人制宜、个别辅导、区别对待。

2 军事格斗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侧重方向

我国军事院校教育的集中式管理和统一性要求比较强,军事格斗课程和其他课程的评价体系基本相同,都是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制定一级指标,再分别将这些指标的共性要求抽象出来作为二级指标,然后以此评价不同的课程。这种评价体系简单、共性要求明了,对各种课程教学的标准统一,便于对教学质量的宏观控制,也易于专家和领导评价打分。但是由于模糊了对不同类型课程的不同要求,实际上制约了不同课程教学模式和不同教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也影响了评价的准确性和实际效果。在军事格斗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笔者认为一方面教学评价的重点不应当只放在教员的教学基本功、教学态度及教学责任心上,也要强调将军事实践操作技能教学的一些共性要求的特征作为评价指标;另一方面,根据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在军事格斗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上,尤其是在评价指标的确定上应突出军事格斗的特点,突出军事格斗发展的要求,突出对学员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评价指标从原来单纯评价教员教得怎样转化为注重学员学得怎样,加大对学员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组训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等方面的评价力度,强调了军事格斗教学的实践性、思想性和互动性等现代教学特点。

3 军事格斗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

根据新时期军事院校教育的新形势及军事格斗教育的新目标,军事格斗教学必须以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以培养警卫学员的身心素质、专业技术水平和适应未来作战能力为重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多层次、多指标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因此,根据军事格斗课堂教学活动的特点,我们认为评价军事格斗课堂教学质量,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3.1 教员的教学能力

教员的教学能力是评价军事格斗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主要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态仪表、辅导帮助、思想教育六个方面。教学准备是军事格斗课堂教学的前提,具体内容为目标明确具体、切合实际;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恰当;场地器材分布合理等。教学方法的正确运用是搞好操作技能课堂教学的保证,主要评价指标有讲解简明扼要、术语准确、口令响亮清楚;示范动作正确、站位合适;培养学员兴趣和提高学员的组训能力的措施有效等。教学组织是提高室外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主要的评价内容包括课堂的结构严密紧凑,教学组织形式合理;队伍的安排与调动得当;安全措施落实等。教态仪表也是影响军事格斗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可以从教员教学是否认真负责,是否重视以德育人,是否关爱尊重学员,仪表是否具有军人气质,精神风貌是否良好,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等方面进行具体评价。辅导帮助是完成军事格斗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保证,尤其是格斗技能科目(如倒功等)的教学,辅导帮助尤为重要,主要评价内容有保护帮助得法,纠正错误得当有效,辅导方法合理有效,对学员耐心细致等。思想教育是军事格斗课堂教学的功能延伸,军事格斗教学以其自身的特殊性区别于理论课和其他实践课的教学,是对学员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场合,主要评价内容能结合课的内容,从学员的实际出发进行思想教育;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培育吃苦耐劳、英勇顽强、团结协作、勇于争先的军人气质和坚忍顽强的拼搏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较强的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激发学员积极性。

3.2 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军事格斗课程主要是徒手或者运用相关的武器装备进行格斗和擒敌等的技术动作学习和训练。课程的最终落脚点也就在于学员对于教员传授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通过训练使学员能力和水平得以提高。根据实现的教学目标的不同,军校的实践操作课程可分为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和考核课。目前军事格斗课程主要以学习新内容与复习已学过的内容相结合的综合课,所以,新授教材和复习教材是军事格斗课程内容的两个主要部分,学员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也在这两个方面得以体现。评价学员掌握的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一般来讲,可根据教员要求的标准和规范的技术动作,判断学员的学习和复习的技术动作是否规范准确、是否符合标准,同时通过学员讲解示范、组织训练、实际操作判断学员是否具备组织训练和实际运用技术动作的能力。根据军事格斗运动动作技能形成的特点,评价学员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一般要求新授教材完成技术动作35%-45%,复习教材完成技术动作55%-65%。

3.3 学员的表现

军校学员是军校教育的主体,是军校教育目标及教学质量的最终体现者,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内部根源。军事格斗课程是以学员的实践训练为主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员的表现则是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基础,学员的学习态度好,情绪高,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教学效果就好,反之课堂教学效果就差。所以,学生的表现也是评价军事格斗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学习态度、意志情绪、师生关系学生间关系三个方面。其中学习态度的评价内容为注意力集中,主动积极,自觉训练,遵守纪律,听从指挥;意志情绪的评价内容为具有进取精神,勇于克服困难,努力完成训练任务,情绪饱满;师生关系学生关系主要是要求师生关系融洽,学员间相互协作、共同提高。

3.4 生理和心理的负荷

军事格斗课区别于其他技能操作课程的特点就是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运动训练学中的技能学习原理,学员要达到军事格斗的熟练掌握,必须经受大强度、高负荷、多次数的训练,学员必须承受一定强度的身体负荷才能把所学的技能动作转化为技术动作的自动化运用,而且某些专业技术还有一定的危险性,学员在承受一定生理负荷的同时,还要承受更多的心理负荷,因此,军事格斗课堂中的生理和心理负荷既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评价课程质量的重要指标。生理负荷、心理负荷和课的密度是评价的三个主要方面。生理负荷指标要求生理负荷的量度与心理负荷的过程合理;心理负荷指标要求学员心理负荷变化曲线符合军事格斗教育心理负荷变化规律;课堂密度要求安排合理,练习的密度一般为30%-45%。

4 军事格斗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

目前,军事格斗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多采用专家组进行评价的方法,然而军事格斗课堂教学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多因素高度集成的综合性教与学的活动。对这样一种复杂的活动,由于评价主体的文化背景、知识水平、价值标准、目标取向等方面的不同,对课堂教学的认知和注意点不完全相同,造成的评价结果也不完全一样。因此,必须将学员、教员、领导或专家四类人员的评价相结合。

4.1 学员评价

由于学员是学习的主体,学员评价在军事格斗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居于核心地位。学员是直接的受益者,他们可以根据教员的授课情况和自己的亲身体会,对军事格斗教员的教学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这种评价的方式,也是索取教学对象反馈信息的良好方法。

4.2 教员评价

由于同行对军事格斗课堂教学内容比较了解,并且具有相同的教学经历,因而他们对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是否正确,教学内容是否新颖,教材处理是否妥当,教学组织是否成功具有绝对的发言权。所以,教员对军事格斗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如果教员有机会互相评价教学质量,无疑对互换教学信息、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学评价也就达到教员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目的。

4.3 领导(专家组)评价

院校领导或资深教员专门组成专家组,代表院校对军事格斗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在军事格斗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应该处于监控者的地位。通过教学评价,不但可以全面了解教员的教学工作情况,同时还能达到统一教学思想、总结经验之目的。

4.4 自我评价

教员是军事格斗课程的实施者和组织者,对在自己的课前准备、课中教学方法的运用、内容的衔接,学员学习的效果等方面,只有授课的教员自己本人最清楚,其他人的评价不能代替教员自己本人对自己的评价,而且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可以使自己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

科学评价军事格斗课堂教学质量是院校警卫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保证培养高素质警卫分队人员的必然要求。目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评价军事格斗课堂教学质量还是采用同其他理论学科课程相同的标准和模式来进行评价,忽视了军事格斗实践操作教学的特殊性。按照军事格斗课堂教学的本质特性,结合目前军事格斗课堂教学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走向,使评价技能教学质量更加科学化、标准化、合理化,才能使军事格斗课堂教学效果不断优化,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达到培养合格警卫专业人才目的。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军事格斗课程教学与其他学科课程教学在诸多方面的不同,认为警卫专业应根据新警卫训练大纲的要求,从教学目标如何全面达成的角度来建立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充分体现军事格斗课程教学的特殊性,以期培养合格警卫人才。

关键词:军事格斗,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学院.教育思想与教学训练文件汇编[Z].2002.

[2]袁德宁.课程教学建设及课程支撑理念的变化[J].中国大学教育,2003(1).

军事理论课程重点 篇2

1.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由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组成。

2.我国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3.我国普通高校军事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4天。

4.我国边界线长22800余公里,海岸线长32000余公里。我国国土总面积1260万平方千米,陆地总面积1040万平方千米,海洋总面积220万平方千米。

5.远程导弹的射程是3000-8000千米,洲际导弹的射程是8000千米以上。

6.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12月13日。

7.根据我国国防法规定,中国公民享有3个国防权力:提出建议权制止和检举权获得补偿权

8.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成立于1983年4月

9.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时间是1949年11月11日,海军成立时间是1949年4月23日。

10.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

11.我国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兵书是:《孙子兵法》。

12.中央军事委员会包括: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

13.我国七大军区包括:沈阳军区北京军区济南战区南京战区广州战区成都军区兰州军区

14.现代国防基本类型包括: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我国属于:自卫型。

15.我国公民履行兵役的主要形式是:服现役服预备役参加学生军训。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自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17.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的时间是:1967年6月17日。

18.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间是:1964年10月16日。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通过的时间是:1997年3月14日.20.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标志是:七七卢沟桥事变。

21.我国政府奉行的五项基本原则是:互相尊敬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2.邓小平同志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方针。

23.我国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是:组织军训开展军事理论课国防教育课。

24.当代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是: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

25.解放战争我国的武装组成力量是:野战军地方军民兵。

26.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27.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28.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9我军的根本建军原则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30.世界格局正处于动荡和调解之中,世界格局发展的方向是:多极化。

31.武装部队主要由:内为部队和警察部队。

3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是:人民战争思想。

33.2001年8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为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34.武汉厉属于中华国人民解放军的:广州战区。

35.和我国国土接壤的国家有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11个。

36.我国周边安全形式主要概括为:东急西重北缓南和。

37.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是: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瓦解敌军。

38.我国南海群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

39.中国海军三大舰队是:北海舰队南海舰队东海舰队。

40.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次被人类称为信息化战争的战例是:海湾战争。

41.2013年中国政府发表国防白皮书正式公式中国陆军18个集团军85万人。

42.神舟十号发射时间是:2013年6月11日下午17:38.43.人民战争战术思想是:战场上藐视敌人 战术上重视敌人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44.下列属于我国军事思想的作品是:《孙子》《吴子》《司法子》《六韬》《三略》《魏缭子》《李卫公问对》

45.国际战略格局构成的重要因素是:政治力量经济力量军事科技力量社会文化力量。46国防的含义:国家防备和抵制侵略,制止颠覆,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军事活动和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国家活动,国防是国家最重要的职能之一。

47.国家的主体是:国家。

48.国防的目的是:捍卫国家主权、安全,保卫国家领土完整。

49.国防的手段是:军事、政治、经济、外交。

50.国防的对象是:侵略和武装颠覆。

51.我国现代国防的建设的基本原则是:1.适应国家根本利益的需要。2.与国家经济建设有机结合。3.坚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实现国防科技,武器装备,国防人才,国家体制现代化。

4.突出重点,以武装力量为主,全面提高国防综合性效益。

52.国防建设的主要内容:国防建设的主要内容:1.军事思想现代化 2.军队现代化 3.国防科技和国防体系现代化 4.国防法规体系和国防动员体系现代化5.国防基础实施和战场建设现代化。

53.国防动员的内容包括: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科学技术动员人民防空动员政治动员

54.国防教育指:巩固和加强国防面对公民进行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

55.解放军三大注意和八小注意:1.一切行动听指挥2.不拿群众一针一线3.一切缴获要归公

1.说话和气 2.买卖公平3借东西要还 4.损坏东西要赔偿 5不骂人,不打架6.不调戏妇女 7.不损坏庄稼 8.不虐待俘虏

56.武装力量: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统称,一般以军队为主体,由军队和其他正规军、非正规军的武装组织集合而成。

57.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它是党、国家、人民的军队。

58.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宗旨:紧紧的和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9.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任务:巩固国防,抵抗侵略,捍卫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保卫人民和平劳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0.预备以军官包括:1.退出现役转入预备役的军官 2.确定服军官预备役退出现役的军官 3.确定夫君关预备役的高校毕业学生 4.专职人民武装干部和民兵干部 5.确定服预备役的非军事部门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

61.民兵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头完成生产和各项任务,保卫边疆,维护社会治安,随时准备参军参战,抵抗侵略,保卫祖国。

62.2013年12月14日21:11嫦娥3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着陆,标志我国已经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世界上第3个地球天体软着陆的国家。

63.中央军委颁发的共同条例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例》

64.毛泽东思想经历了哪几个阶段:1.在土地革命时期初步形成 2.在抗日战争时期基本成熟

3.在解放战争时期全面发展 4.在建国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65.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含义:从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人民军队为骨干,充分依靠和动员人民群众,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与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相结合,并将武装斗争形式紧密配合的人民战争。

66.武装力量:是国家式政治集团所有的条件武装组织的统称,由军队和其它正规的,非正规的武装组织结合而成。

67.军事思想:关于战争、军队、国防等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它揭示了战争的本性,战争的规律以及指导规律,阐明军队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原则,从总体上反映研究战争和军事问题的成果。

68.国防动员:国家或政治集团应对战争和其它军事威胁采取的非常措施,将社会各个领域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使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而进行的准备实施以及相关的国防活动。

69.国防动员的意义:国防动员是国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寓兵于民,军民融合的国防发展战略,是增强国防实力的重要措施,是增强国防成功的重要措施,是增强国防威慑力的有效手段,是争取战争主动权的可靠保证。

70.军事新技术:也称军用高技术,指应用于作战或其它领域的高技术,它建立在现代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能力的提高起到重大作用的新技术。

71.战争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战争一刻也离不开政治,政治的目的是战争转化为和平,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战争不是解决国家民族和阶级之间一切矛盾的唯一手段,战争作为一种暴力行为,起源于一定的生产方式,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一定的经济利益,以暴力为特色的战争依赖于社会的经济力量。

72.战略:是指筹划、知道战争的方略,要根据国家形势和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科学分析的判断,科学的预测战争的发生和发展,制定战略方针,战略原则和战略计划,筹划战争的准备和指导战争实施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73.战略与战略环境的关系:1.战略环境与战略是客观实际与主观指导的关系2.正确认识和分析战略环境是正确制定战略的先决条件。

3、战略对战略环境的发展变化也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74.信息化战争的特点:信息在战争中起主导作用,信息化的主要力量是系统作战,信息化战争将在5维空间进行,主要特征是精确控制、指导、保障体系是联勤保障,关键是人机结合。

75.信息化对国防建设的要求:1.树立信息时代国防建设的新理念2.大力加强信息基础建设 3.努力培养国防信息化人才队伍4.加速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和进程5.努力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

76.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1.科学发展观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方针。2.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3.全面推进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努力提高军队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能力。4.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统一的原则,加强军队的全面建设。5.主动适应新趋势,推动中国事业变革,坚定不移的推动军队和国防的创新。

77.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地位和意义:1.拓展了三代领导人的思想的内容.2.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3.为解决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发展的现实问题和矛盾开辟了途径。4.是我国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5.为加快我军战斗力生成模式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78.实弹射击时的安全规则:

1、确定实弹射击地时,必须要有可靠的靶挡,确保安全的靶壕和遮蔽物,应避开高压线

2、在使用时,事先必须仔细搜索靶场警戒区,派出警戒,设置警戒旗

3、实弹射击时前,射击场指挥员必须向全体人员明确规定各种信号以及警戒、观察人员联络方式,并要求全体人员执行信号规定 4.参加实弹射击的射手,在使用武器前后,必须验枪,无论枪内有无实弹,严禁枪口对人 5.示靶人员听到射击的信号后,应迅速隐蔽,未经射击场指挥员许可不得随便走出靶场。若粑壕内发生特殊情况,需要立即停止射击时,应出示白旗或其它规定的方法向指挥员报告。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考核改革初探 篇3

关键词: 高校《军事理论》 课程考核 考核改革

考核作为教学的最终环节,是检查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的,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和运用程度的有效途径。因此,《军事理论》课程考核应当根据其教学目的提出的要求,思考考核的内容和形式,并通过考核促进《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通过多年来《军事理论》课程的考核实践,对高校《军事理论》课程考试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旨在不断完善考核机制,探索理论考核、平时考核、实践考核等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

教学考核是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体现教学实效性最明显的教学环节,必须创新教学考核方式。《军事理论》课要根据其作为公共必修课的这一特点,合理引导大学生认识和了解这门课,培养他们的兴趣点,避免以考核作为手段迫使大学生被动地上课,否则学生容易出现厌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考试可以采用更开放、更能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方式开展。我们尝试了理论考核、平时考核、实践考核等多元化考核方式,成绩按一定比例纳入期末总成绩:

期末总成绩(100%)=理论考核(30%)+平时考核(40%)+实践考核(30%)。

1.理论考核(30%)

理论考核:着重考核学生对基本军事理论的认识程度。理论考核上,改变长期依靠平时作业和卷面考试的成绩评定方式,试行试题库考核方法和计算机考核方法,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地将教材中的知识点编制成试题库,并研发考试程序,让学生在公开、公平的计算机网络考试环境中完成理论考试。

课堂教学结束后,由教师根据教材统一命题并采用开卷的形式考核,消除闭卷考试所带来的死记硬背的学习误区。

具体要求:(1)命题不得超出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知识范围,不出偏题、怪题;(2)着重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灵活运用的能力;(3)命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难易比例适当,从易到难,形成一个适当的梯度;(4)题量要与考试时间的长短相一致;(5)命题要使班级所有学生的考试成绩是“正态分布”,真实地反映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6)命题四套,卷面满分30分。

考核题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等。

2.平时考核(40%)

(1)课堂表现(30%):主要包括出勤情况(病假、事假、旷课、迟到、早退等),上课表现(上课不认真听讲,相互讲话、睡觉、玩手机等情况)。

具体考核:病假、事假严格履行请假手续,有假条。

上课不认真听讲,相互讲话、睡觉、玩手机等,每次课出现上述现象之一者,扣2分,多者累计扣分。旷课一次扣5分,迟到、早退一次扣2分。每学期累计旷课、病事假超过1/3学时者,本门课程为不及格并按相关规定处理。

在第一次课上,我们按照学生的班级、学号排列座位,固定学生上课座位。这样做一是为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极大提高到课率。二是为体现军事化管理的特色。三是为便于任课教师对学生课堂情况的考核,如学生出现空座、上课睡觉、玩手机等现象教师一目了然。

每周课堂教学按要求考核,期末统计、总结考核情况,评出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成绩。

(2)课堂讨论(10%):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近一周国内外的军事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根据讨论的实际情况予以赋分。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我们每次授课前都给学生开辟一个平台,如“一周军事热点”,交流军事热点问题,师生认真讨论,积极开展教学互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实践考核(30%)

实践考核:旨在督促学生积极关注国防、了解国防,投身我国国防教育和国防建设的伟大实践,培养学生乐于奉献、保卫祖国的国防精神。

(1)小论文:在课堂教学中期,让学生课下进行军事题材方面论文写作,由教师统一命题。论文内容既反映军事热点,又照顾全面,既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又反映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由任课教师指导、组织学生完成论文,同时要求学生按照论文规范撰写,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2)参与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我们在课余时间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活动。如在国防教育日、抗日战争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重大纪念日期间,组织新生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在学校醒目的位置利用悬挂条幅、举办图片展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及获奖的情况,适当加分。

不断完善《军事理论》课程考核机制,引导大学生通过军事课的学习,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为成为优秀的国防后备人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2]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06).

[3]龙宝新,陈晓端.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07).

军事课程 篇4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 具有五十多年的办学历史。近几年来, 学院在省教育厅、省军区、常州军分区等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 认真贯彻《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精神, 紧密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 扎实做好军事课课程建设,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大学生的国防观念、爱国情结和集体主义精神得到了明显加强, 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我院先后荣获常州市国防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在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省军区司令部、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全省普通高校学生军训成果汇报大会光盘评比”和“国防在我心中”征文评比活动中分获三等奖和一等奖。

2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军事课程建设特色

2.1 加强领导, 统一思想, 确保保障到位

我院自正式将军事课课程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建设发展规划伊始, 即着力推进军事课课程体系建设, 在如何建设科学合理的课程建设机制、课程基本结构、课程资源招合、课程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卓有成效的实践, 设置专门机构, 划拨专项经费, 改善办公条件, 配置教学资源, 为军事课课程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软硬件条件保障;严格按照大纲要求开展军事技能训练和课程教学工作, 课时达标、经费充足、师资力量强。学院每年在年度经费预算中设有学生军训工作专项经费, 军事理论教学经费纳入我院正常的教学经费预算。学院划拨的经费做到专款专用, 确保了学生军训、国防教育活动、军事理论教学等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学院人武部和军事理论教研室拥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学院拥有百余个设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室, 为军事课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条件和环境。学院还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 拥有军事类图书资料1800余册, 期刊4种, 为军事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2.2 围绕大纲, 系统规划, 着力构筑军事课课程体系

2.2.1 构建“321”的课程建设理念

学院高度重视军事课课程建设, 围绕高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精神, 确立了以“三结合, 二加强, 一提升”为主要特色的军事课课程建设理念, 即:“三结合”—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引导性学习与课堂外探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相结合、集中军事训练与长年军事训练 (将军事课程教学延伸至体育课程教学、“两课”, 课程教学、军事体育运动队训练和比赛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结合;“二加强”—课程教学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加强、课程教学师资库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一提升”—全面提升军事课课程教学质量。军事教育课历来是我校学生必修课, 技能训练和理论教育各占1.5个学分, 军事课考核不及格者没有学分, 不能毕业。

2.2.2 构建了“两主体、三辅助”的军事课课程体系

以军事训练课程、军事理论课程为主体, 以军事体育课程、军事体育训练课程、军事拓展类课程等经常性的国防教育为辅的军事课课程体系。将军事体育与公共体育课程相结合、将军事体育训练与运动队训练课程相结合、将校园军事文化建设与学生素质拓展课程相结合, 使国防教育伴随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从而使国防教育真正踏上经常化、制度化、课程化的良性发展的轨道。学生在完成必修的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程的同时, 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志向和特长, 有目的地选择相应的军事体育课程、军事体育训练课程、军事拓展类课程的学习和训练。

2.2.3 拓展了“二融合、一统一”军事课课程教学途径

课内课外融合。解决军事课课程目标的全面性与军事课教学课时的有限性的矛盾, 将军事课课程教学、体育训练课程和军事类拓展课程向课外延伸, 创造性地实践了“公共体育课程内容主题模块捆绑军事体育学习项日包模块”的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的新理念, 使学生在每一个学期的公共体育课程, 都由一课程主题模块 (学生所选体育课程项日) 捆绑军事体育学习项目包模块。从而实现了军事课课程教学校内校外的有机融合。

学、练、做统一。随着我院课程改革的深入, 启动了“能力导向、项目载体、任务驱动”的项日化教学改革, 将课程内容模块化、教学方法项目化, 在原有的军一事课课程教学只注重学生的“学和练”的基础上, 将互助型学练小组作为军事课课程教学的基本组织单位, 依托常州市民防教育馆以及校内各训练基地的建设, 设计了“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军事理论课理实结合教学记录表”, 注重发展学生动手能力和参与、协作、组织及体育文化传播的能力训练, 从而实现了学、练、做高度统一。

2.2.4 完善了军事课课程的学业评价机制

强调课程学业评价功能的发展性、评价指标的综合性、评价依据的过程性, 进行全景性的综合考核与评价。在考核方法和内容上, 不再是通过传统的方式对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进行考核、赋分, 结合军事技能训练的特点, 采取训练科目的考核、学生的参与和在训练中的表现相结合, 以“三评”模式进行综合评定;军事理论课考核, 结合学生课程表现、出勤、课外作业、“理实结合教学记录表”、学业论文和开卷考试的完成情况, 综合评定。充分调动了学生军事训练、理论学习和关心时政的积极性, 从而为达成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提供了全新的学业评价机制。

2.3 统筹规划, 精心组织, 确保教学规范化管理

学院军事课教学纳入我院教学管理体系, 实施规范化管理, 确保体现“大学第一课”的真正价值。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精神, 制定我院军事理论课教学大纲, 严格执行学院教学管理制度, 确保军事理论课教学管理规范化。

学院军事理论课和军事技能训练均纳入学分管理体系, 各占1.5个学分。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不低于24课时, 学生军训时间不少于14天。在军训期间不安排军事理论课教学任务, 确保理论教学与军事训练的效果。在课程组织上, 严格按照《大纲》要求,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精心组织教学。除此之外, 学院还经常举办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

每年军训前, 人武部都会同学院教务部门依照军事训练大纲, 在新生技能训练时间、内容以及理论课教学安排上拟定详细方案;编印《军训手册》, 把军训期间的各项管理规定、训练与教学计划等内容编入《军训手册》, 目的是使承训教官、带队教师、参训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和职责, 使《军训手册》成为军训工作重要的指导依据。

2.4 精选师资, 过程考核, 保证课程质量

目前我院有专兼职军事理论教师6名, 其中专职教师4名, 兼职教师2名, 全部具有教师资格证;教师中具有副高职称3名, 讲师职称3人。学院把军事课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制定培训计划并认真落实。每年选派l一2名专兼职军事理沦教师参加江苏省军事教师培训班, 系统的培训最新军事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军事理论教研宝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讲课等教学研讨交流活动。

2.5 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彰显课程特色

在搞好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学生军事技能训练的同时, 学院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 把国防教育活动作为大学生健康成才和全面成才的重要渠道和途径。

2.5.1 依托民防基地, 打造国防教育特色

由常州市民防局和武进区民防局共建的面积达1500多平米的常州市民防科普教育馆是一所集国防教育、民防教育及公共安全教育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科普教育馆。我院以基地为依托, 逢“八一”、“九一八”等重大节日、纪念日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的国防教育活动;为了更好的做好军事课教学工作, 把军事课搬到基地进行实地授课, 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2.5.2 外请专家学者, 开设国防教育讲座

每年学院邀请校外专家学者来学院开设国防教一育讲座。通过介绍当代国际战略格局、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等话题,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军事理论知识, 提高了学生的军事理论素养, 而且使学生增强了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 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和好评。

2.5.3 依托学生社团, 组织国防教育活动

在军训过程中开展国防征文活动、紧急疏散演练、红歌大家唱、“榜样的力量”退役士兵事迹报告会等一系列活动, 既丰富了军训生活, 又加强了国防意识的培养。国防教育学生社团是深入开展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 为此我院成立了“国旗护卫队”和军事爱好者协会。国旗护卫队主要负责每周日常的升旗护旗任务、院级重大场合的升国旗任务。军事爱好者协会主要在课余时间开办军事爱好者沙龙, 组织开展“祭扫烈士陵园”、真人CS等活动。通过学生社团开展活动, 使国防教育深入到学生中, 在学生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5.4 注重军训宣传, 营造军训氛围

军训期间, 我校创新宣传形式, 专门建立了军事技能训练专栏, 动态开展网络宣传。涵盖了军训新闻报道、连队采风、军训感言、军训小贴士、摄影图片等, 内容更新及时。学生家长也常常通过该网站了解孩子在学校军训情况, 因此这一平台也加强了学生家长对我院军训工作的了解。通过利用方便快捷的校园网, 使全校师生以至学生家长都能及时了解军训工作的进展和感受军训气氛, 使军训工作的影响更加深远, 更加深入人心。

3 结语

军事课程建设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多年的努力, 我院的军事课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如:教师的科研水平有待提高;师资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教学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军事类选修课开发力度不够。加大对军事课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 提升军事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 提高军事课教学质量, 是高职院校军事课程建设取得成果与进步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德才, 李尚益, 周永卫, 等.军事理论与技能教程[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5.78.

[2]孙殿玉, 郭忠孝, 禹劲松.高校军事课教学在素质教育中作用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 2007, (2) :42-44.

军事五项课程教案 篇5

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锦标赛特定运动项目之一。1946年,一位名叫戴布鲁斯的法国上尉,设想组织一种专为陆军举行的体育比赛。他参照当时荷兰伞兵采用的指定地区跳伞后,还要从着陆点跑20公里,途中要通过障碍、河流、和完成射击、投弹等战斗动作的独特军事体育训练方法,删去了跳伞部分,改编了其他内容,形成了他认为的陆军训练最理想的方法。1947年8月,在德国的法占领区佛里堡“军体训练中心”,由他组织了一场有比利时、荷兰和法国3个代表队参加的试验性比赛。赛后,经过改进的规则和比赛项目,为法军当局采纳和接受,取名为军事五项。此后,军事五项在不少国家中开展起来。

军事五项的五个项目是:①200米标准步枪射击(精度射和速射);②500米障碍赛跑(20个障碍物);③50米实用游泳(4个障碍物);④投弹(投准和投远);⑤8公里越野跑。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对军事五项运动十分重视,它通过组织每年一次的国际锦标赛,鼓励各国军队进行比赛。报名参赛的成员国代表队,由6名(至少4名)运动员组成,参加个人和团体的比赛。个人总成绩是将个人的五个单项成绩,按各项的评分表换算成得分相加,其和数成为个人总分;团体总成绩是将6名运动员中4名最高的成绩相加。前三名可获得国际军体正式奖章(金、银、铜)。此外,个人冠军可获得由丹麦国防部长赠送的国际军体个人流动奖杯;团体冠军可由法国国防部长以军事五项运动倡导者戴布鲁期上校的名义赠送的流动奖杯和由法国总统赠送的塞夫勒瓶。两次锦标赛之间,持奖杯者负责刻字和维护奖杯。流动奖杯在下届锦标赛开始前1个月交给组织国。打破军事五项团体、个人和单项纪录者,由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常任秘书长颁发破纪录证书。

中国军事五项队是在邓小平同志亲自决断下,于1980年组建的。该队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步伐,诞生、成长,打出国门,走向世界。它的成长进步,饱含着党的三代领导人和老帅们的殷切期望,凝结着军委总部首长的亲切关怀和精心培育,是在世界舞台上展示我军光辉形象的重要“窗口”,堪称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时代先锋。建队20年来,一茬茬官兵始终牢记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嘱托,背负祖国人民的希望,先后有300多人次代表三军将士,出征被西方称为“捍卫军旗之战”的军事五项世界大赛22场,征战足迹遍布五大洲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在与世界各国军队尤其是西方军事强国代表队的比武较量中,历尽艰难困苦,不屈不挠奋斗,振我国威军威,一共夺得42个世界冠军,63人次打破世界纪录。特别是在2000年8月举行的第48届军事五项世界锦标赛上,他们以新队员为主力的阵容,以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一举包揽了男女团体和个人4枚金牌,打破5项世界纪录,勇夺男子团体“六连冠”。出色完成了军委总部赋予的特殊任务,为国家和军队赢得了特殊荣誉,为党和人民建立了特殊功绩。

多年来,他们在世界军事比武竞赛史上取得了“八个首创”的特殊战绩:首次代表中国军队打入由北约主宰的国际军事五项比武赛场,把八一军旗插在了世界冠军席上;首次打破西方军事强国垄断,使在欧美国家流动了33年的“戴布鲁斯杯”落入亚洲和中国;首次把女子团体冠军“挑战者杯”永久留在了中国;首次实现了男子团体“六连冠”和女子个人“五连冠”,把中国士兵的名字刻在了由西方军队命名的世界冠军奖杯上;首次用中国高级将领的命名取代了西方军队创设的军事五项女子团体世界冠军杯;首次取得了在世界锦标赛上包揽男子个人前6名和女子个人前4名的“大满贯纪录”;首次在世界锦标赛中连续打破5项世界纪录;首次因推动世界军事体育发展的突出贡献而荣获国际奥委会颁发的萨马兰奇特殊荣誉奖杯。

中国军事五项队,是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立志为党和军队争光,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国威军威,胜利完成党赋予的神圣政治使命的武装小分队;是我军军事训练领域,着眼打赢练兵,争当训练标杆,苦练创新制胜本领,敢于战胜世界军事强手的劲旅尖兵;是建国以来全军在世界性军事比武竞赛中,夺金牌最多、破纪录最多、获奖项最多、出功臣最多的建制基层单位;是面向新世纪回答“打得赢”和“不变质”的时代课题,全面过硬、长盛不衰的英雄集体。充分体现了江主席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军委、总部领导多次亲切接见嘉勉该队官兵,称赞他们“是一支能善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队伍,是一支全面建设过硬的队伍,是一支英雄辈出的队伍。辉煌战绩将永远载入人民解放军的光荣史册!”

世界军事五项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1945年,二战的硝烟刚刚散去,在法国美丽的莱茵河畔,欧洲盟军正在进行着一场大规模的演习。担任空降任务的荷兰伞兵着陆后,迅速集结。他们全力奔跑,越过了弹坑、铁丝网、壕沟、火力封锁线,提枪射击,一枚枚手榴弹投向“敌人”,经过激烈战斗,他们占领了阵地,取得了胜利。这演习的一幕幕被年轻的法国上尉军官亨利·戴布鲁斯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他突发奇想:如果把跳伞部分删节,改为连续完成越野跑、过障碍、游泳、投手榴弹、射击这5个项目,以此对士兵加以训练,必定能使战斗力大增。他兴奋地将这个设想写成报告,递交盟军总司令部。盟军总司令部采纳了这一建议。

1947年8月,由亨利·戴布鲁斯本人组织的一次试验性比赛,在德国法军占领区弗赖堡的“军体训练中心”举行。参赛的有比利时、法国和荷兰军队。赛后,经过改进规则,这一有效的军事训练方法被法军总参谋部采纳,取名为军事五项,同时作为一种军事体育运动率先在法国军队中广泛开展起来。

此后,军事五项在西欧军队中陆续传播开来。1950年,国际军体理事会在法国举行了第一届世界男子军事五项锦标赛。由于亨利·戴布鲁斯创立了这项运动,在这次锦标赛上,国际军体理事会便以他的名字设立了“戴布鲁斯杯”,奖给团体冠军队。戴布鲁斯后来晋升为上校,并担任了国际军体理事会主席。

西方国家历来把这项赛事当作炫耀自身军力的政治舞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长期称霸这项比赛。在第三十一届世界军事五项锦标赛上,中国军事五项队击败群雄,夺得团体冠军。由西方国家垄断33年之久的“戴布鲁斯杯”首次进入亚洲,进入中国。

由于中国军队的参赛,使世界军事五项运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军事五项队不仅仅造了辉煌战绩,也为推动世界军事五项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为此,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专门赠送给中国军事五项队一尊银质奖杯。

军事课程 篇6

[关键词] 任职教育 军事基础课程 体系

任职教育中的军事基础课程体系是培养学员树立正确的战争观,顽强的战斗作风,严明的组织纪律,坚忍不拔的毅力,强健的体魄以及驾驭现代战争的军事谋略艺术为目的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学员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必备的军事技能,较系统地学习军事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打牢军事谋略、领导管理科学等军事学科基础必不可少的知识体系。在任职教育学员中开设军事基础课程对于完善学员知识结构,提高学员军事素质,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任职教育中的军事基础课程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

任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对军事基础课程体系建设的挑战和冲击源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化,这种挑战和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任职教育突出能力为本,加大了军事基础课程体系建设的难度

任职教育强调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传授知识演变为形成能力、发展素质的途径,知识的呈现方式由显性走向隐性、由单一走向综合。课程作为知识输出的基本方式,在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中是不同的。学历教育中往往以学科化课程的方式出现,而在典型的任职教育中,则往往以综合性课程、问题性课题的方式出现;在内容上,学历教育课程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学术性强,而任职教育更强调针对性、指导性和综合性,通常是围绕某几个理论或部队建设重大现实问题或未来作战可能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来取舍教学内容,不受学科体系的约束,是多门课程知识单元或知识纤维的高度浓缩和有机组合。要求课程内容要精当、简短、针对性强,不同岗位、不同职级的培训对象要求有不同的课程,课程的内容经常处于变化之中。另外,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在学历教育中与课程是一一对应的,在任职教育中对应关系被打破了,相当多的课程没有独立的配套教材,课程的稳定性、规范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课程建设的难度加大,给人以军事课程体系建设无从下手的感觉。

(二)任职教育学制短、教学要求高,打破了原有的教研力量配置格局

教学需求是教学力量配置的基本依据,教研室是以学科或学科方向为依据设立的,教员通常有一个或数个相对稳定的学科主攻方向。学历教育知识的分布是纵向的、递进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细化和深化,课程对教员的需求是相对固定的,不同学术水平和教学经验的教员配置在不同年级教学中。任职教育则往往以任职基础+任职能力+素质拓展的方式编排,知识的分布是横向的,全程体现着知识的多维交织。课程的学科属性淡化,教学力量的配置往往要考虑教员的综合素质等多种因素,几乎所有的任课教员都要求有比较深的理论造诣、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在客观上使得部分学术素养不深、教研能力不强、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员被排除在课堂教学体系之外,从而使部分教员被迫重新选择学科主攻方向甚至进行跨学科调整。

(三)任职教育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在人才培养途径上由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践为中心转变,丰富和拓宽了课程体系建设的领域

任职教育要求以实践为基础消化理论、以操作为中介发展能力、以服务部队为宗旨促进军官职业道德的形成,要求破除学科建设=课程体系、教育活动=院内教学、课堂教学=理论讲授的狭隘教学观,瞄准奠定和打牢基础、生成和提高任职能力、形成和拓展素质这个中心,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员要开阔视野,转变观念,甘于善于在案例教学、研讨交流、参观见学中当好学员的“辅导员”,在第二课堂活动、模拟演练、实验作业中当好学员的“指导员”,在实习见习、参与部队综合演练和重大课题研究中当好学员的“教练员”,实现教育、训练与任职的无缝链接。这无疑对教员素质发展、教学实践环节、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实现院校与科研机构、训练机构、部队的有效合作和互动交流,在更高的层次上赋予了任职教育中的军事基础课程体系建设以新的内涵。

二、任职教育中军事基础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员军事基础相对薄弱

军事素质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从对我院以往几届任职教育班次军事基础的摸底情况看,并不容乐观。以指挥基础理论教学为例,某年度2个月指挥专业培训班20名学员中,入学前较系统学习过战术或者指挥理论的仅有6人,指挥理论基础和军事素养总体不强。因此,在指挥课程教学中,为了照顾大多数,打好基础,要从本来并不充实的教学时间中,拿出一定的时间,从最基本指挥概念开始讲起。这样就影响了指挥课程教学的正常进行,教学内容难以达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二)军事基础课程体系内容有待改进

由于认识和研究所限,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军事基础课程体系还有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必要。以××指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军事基础课程体系为例,在5个月学制培训班中,军事基础课程只开设了军事思想与军事谋略和兵种战术,课程设置没有涵盖学员应掌握的军事知识体系。另外,教员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整合上,还有待在贴近部队、贴近岗位上加强改革创新。

(三)军事基础课程体系与专业课程内容需要衔接

军事基础课程体系与专业课程的联系性和统一性特点,决定了二者的教学内容必须做到相互衔接,前后贯通。在学员看来它是连续的、相一致的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当前,军事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还不能做到有机结合,在具体教学重点内容上没有进行细致统一计划,军事基础课程体系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尚待科学合理的进行接轨。

三、任职教育中的军事基础课程体系建设应把握住的“五性”

军事基础课程体系建设是军队任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到既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又遵循军事基础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科学合理搭建军事基础课程体系,对于培养高素质新型军队人才,提高任职院校课程建设整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任职院校中的军事基础课程体系时应紧紧把握住“五性”:

(一)上下贯通,把握内在逻辑性

任职教育各个层次对军事素质的要求各不相同,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同时,不同层次人才的军事素质又相互衔接,具有递进的特点。这就要求军事基础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要求,做到层次分明,步步升级,衔接连贯。整个军事基础课程体系设置,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内容模块之间应联系紧密,共同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理论整体。对于不同层次人才培养要求的军事基础课程设置来讲,课程与课程之间、每一层次的系列课程与系列课程之间必须具有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体现了军事基础课程体系设置的内在逻辑性。因此,在构建和完善任职教育中的军事基础课程体系时,应适应这种多层次性的要求,运用系统论的观点,紧紧围绕学员军事素质培养,将几个层次的军事基础课程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来考虑。

首先,在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上体现递进性、贯通性。上一层次的军事基础课程教学要为下一层次的军事基础课程教学提供基础和铺垫,下一层次的军事基础课程肯定是在上一层次军事基础课程基础上的延伸和提高。

其次,在军事基础课程体系各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上体现递进性和连续性。在课程的先后顺序上必须仔细考虑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合理安排教学流程。比如,应用理论教学需安排在基础理论教学之后;战术理论、战役理论、战略理论层次分明,递进性强,课程教学在教学时间顺序上不应颠倒,等等。

(二)主辅结合,注重系列性

任职教育人才培养层次多、类别多,单一的军事基础课程设置不仅课程规模小,难以完成教学对象军事素质的全面培养,而且,无法兼顾教学对象专业方向和个性发展的差异,势必造成军事基础课程教学大一统、一刀切的局面,这与任职院校教学特点、与人才培养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不相符合,在新形势下显然已难以适应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需要。

任职教育中的军事基础课程应向多元化、系列化方向发展。课程建设在确保教学对象打好军事素质基础、提高军事素养的同时,又要能充分发展个性,能够为学有余力的学员提供知识嫁接的途径。因此,在构建军事基础课程体系时,必须充分照顾到各个类别和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不同要求,做到兼顾共性,区分个性。例如,在我院重点建设专题《军队指挥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为了补齐学员的指挥基础知识短板,我们尝试区分学员指挥基础知识的层次,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具体做法是将军队指挥基础理论细化成课题,列入选修课程,由学员依据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在教学评价上,制定学分标准,以学员选修学分的多少作为衡量标准。这样,可有效避免学员不论基础情况如何,都要在同样的时间内学同样内容的问题,使学员真正能有针对性地依据自己的需要情况进行补课。

此外,在一些需要相关军事理论提供支撑的课程,另设置一门与之密切相关的核心课程。通过增加课程设置的弹性空间,来增强可选择性和灵活性,以满足多方位的需要。这样,在军事基础课程体系教学总课时量受限的情况下,既满足了基本要求,又适应了不同学科专业方向、不同个体发展的需求。

(三)瞄准专业,突出针对性

任职教育中的军事基础课程的针对性从属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针对性。人才培养必须确立依靠现代作战和军队建设需求来拉动的观念。因此,从宏观上讲,必须顺应信息化战场需求和当前建设信息化军队的需要,这是构建任职教育中的军事基础课程体系的一个大的方针和总的要求。从微观来讲,构建和完善任职教育中的军事基础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应该针对培养对象专业所需。任职教育中的军事基础课程教学,其目的除了培养学员必备的军事素质之外,还应服务于不同专业培养对象的特殊定向性要求。因此,在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上应紧密契合专业需求,与专业方向挂上钩,主动适应专业需要和个性发展需求,切实加强针对性。只有这样,军事基础课程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体现其价值和地位。

具体讲,军事基础课程加强专业针对性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军事基础课程要向专业基础课方向发展。例如,在我院重点建设专题《军队指挥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实施“一体化”教学,搞好指挥基础理论和专业指挥教学的接轨。实行“指挥基础理论和装备保障指挥一体化”教学。首先,要以作战与保障并重的思想,统一思想,摒弃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做法。其次,抓课题式教学这一关键环节,在实现指挥基础理论与装备保障相统一上下工夫。具体做法上可考虑由教学机关牵头,并吸收军事与指挥专业教学人员参加,建立教学协商机制和渠道,相互交流教学内容及前后需要衔接的重点问题,统一制定课题教学目的、内容、时间、要求等问题,由此来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再次,在装备保障指挥综合演练阶段,军事教员和指挥教员要共同参与组织,并形成制度,以确保学员在最后学习阶段军事素质和专业素质的进一步融合和提高。提高军事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将军事课程向专业基础课乃至专业课方向拓展和延伸,可极大地加强军事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同时,还可有力地促进专业学科的发展。

(四)军技融合,强调技术性

为适应新军事变革发展的要求,培养开放型、复合型的新型军事人才成为迫切需要。复合型人才必须有复合的知识结构。因此,军事基础课程教学应主动适应这一特点,积极促进军事与技术的融合,在课程构建和内容设置上加强技术性。

军事基础课程属于社会学科的范畴,如何加强技术性是一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在设置课程时注重军事与技术的融合,设置一些在整体内容上体现军事与技术紧密结合的课程。这些课程的类型应以综合性课程、课题式课程为主。通过开设综合性课程,加强军事学科和技术学科间的横向联系。通过开设课题式课程,围绕“问题”组织教学内容,使教学对象能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达到学科间的融合。二是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加大科技含量。比如,有关军队指挥基础理论的课程,应将技术与战术之间的互动关系、技术装备如何推动指挥样式变革、指挥理论发展如何牵引武器装备发展等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军事课程设置只有充分考虑了培养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才能更好地为培养目标服务。

(五)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

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更新加快,新思维、新观点、新理论不断涌现的信息时代。建设军事基础课程体系,必须针对时代发展变化,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着眼发展,紧跟潮流,突出时代特色。一方面是开设与新军事变革背景相适应的全新的特色课程。比如,针对信息化战争的新特点、新变化,可开设有关信息化战争发展变化、新军事变革等方面的课程;适应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开设有关军事斗争准备方面的课程。另一方面是老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必须充分考虑新军事变革对军事科学、对作战理论带来的深刻影响,主动吸纳和包容新理论、新知识、新观点,剔除陈旧和过时的东西,使教学内容与时代同步甚至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只有这样,军事课程建设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丁晨光.卫生士官培训现状与思考[J].中国军事教育,2007,19(1).

军事课程 篇7

当前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 (1) 死记硬练。 (2) 现有的考核模式不能正确、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训练效果。 (3) 对学生的军事技能训练考核评价存在不公平、不合理的弊端。作为国防教育中重要环节———军事技能训练课程, 由于其特有的项目多元性、时间阶段性、考核指标的可变性、承训部队与教官的不稳定性, 至今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这不利于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的统一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与其他课程相比, 军事技能训练由于承训部队与教官的不同, 训练项目的不同, 各校训练场地、训练条件的不同, 造成课程体系的差异性、随意性较大, 教学效果不能科学有效地评价。因此, 为有效地对军事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过程加以控制和操作, 使军事技能训练取得更好的效果, 合理构建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二、构建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依据和原则

根据《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有关规定》和《关于印发〈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考核评估方案〉的通知》, 各高校在省教育厅体卫处的组织下认真制定了军事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等。从军事技能训练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手段的特点, 以国防教育观从培养国防意识, 增强组织纪律观念, 推进素质教育、强身健体的目标出发, 构建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是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 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是进行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官教学业务水平的需要。从军事技能训练多目标、多功能、多项目的要求来看, 课程评价体系应从训练前早作准备, 要把军训教学组织方法的应用、训练课程教官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情况、训练课程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作为军事训练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出发点;要既评教官, 又评学生。师生教与学的效果, 既有定性分析, 又有定量分析, 二者结合应用, 才能客观地评价军事技能训练的课程教学质量。在评价体系设计时应遵循导向性、科学性、可行性、可比性的原则。

三、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

通过专家评议和数理统计采用加权多指标综合测评法, 设计了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评价表。 (见表1)

注: (1) 军事技能训练教学质量评价共有一级指标6项, 二级指标18项。 (2) 各二级指标满分值为100分。总分满分值为100分。

四、构建高校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应把握的问题

军训考核中, 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三大条令”“军训制度”等理论性的内容, 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后, 组织理论考试。对军训征文、训练中出现的好人好事, 要根据规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宿舍内务, 按规定考核。 (1) 评教与评学相结合。学校应组织教官与学生座谈会、教官与班主任、辅导员座谈会, 这样能使教官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要求, 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 (2) 量化考核与模糊考核相结合。应着重思考如何量化评价标准, 最大限度地真实反映学生对军事技能的掌握程度。 (3) 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结合。因军训项目较多, 场地安排也各不相同, 这对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评价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对军事技能训练过程较难把握, 这就需要教官、教师对军事技能训练过程进行控制。以宿舍内容为例:公寓中心、人武部、教官每天上下午二次对受训学生宿舍进行检查考核, 逐个检查每一个宿舍的内务、卫生情况, 将每个扣分点登记在宿舍内容考核表上, 学生每天都可以根据扣分点进行整改;军训结束前由军训团部进行公寓内务检查评比。有了这样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教官、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军训过程中的动态情况, 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在军训过程中的表现, 了解其对军事技能的掌握程度。 (4) 对实践性的军事技能项目:如军体拳、队列、射击等项目, 应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

五、结语

军事课程 篇8

关键词:高等学校,军事课程,课程建设

近年来, 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了进一步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 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 提高安全意识尤为重要。但是, 不少普通高校作为传播军事思想的前沿阵地, 却存在忽视军事课程重要性的现象。笔者认为, 普通高校应该承担起传播军事思想、培养全民和平意识的重任, 把军事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课程来对待, 将军事课程视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

一、军事课程的基本概念

军事课程, 是以军事科学为主要内容、依据一定教学理论组织起来的科学知识的完整体系。而军事科学, 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 并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普通高校军事课程是指在非军事类地方高等院校中, 开设以《军事学》为主、以一些其它军事理论课程为辅的课程体系, 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本军事理论知识教育, 并对学生进行集中军事训练, 培养具有一定军事素质和良好国防意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在我国, 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1]。深入研究普通高校军事课程建设对于培养“四有”人才, 加强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普通高校军事课程建设的现状

第一, 课程内部发展不平衡, 尚未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军事课程的起步在高校是军训, 军训在普通高校中取得的成绩也最为突出。所以, 一谈起军事课程建设, 都将它等同于军训, 导致客观上出现了重军训、轻理论教学和科研的倾向, 任意缩减国家规定的理论教学计划[2]。理论教学的情况各校差异较大, 条件优越的学校, 不论时间多少, 形式如何, 还是开设了军事理论课程;相当多的学校, 军事理论课程根本不设。

第二, 军事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不少普通高校在教授军事课程知识时, 除了在户外进行军事技能训练 (军事技能训练在教学方法理论中属于“练习法”以及“演示法”) 以及课堂讲授军事理论知识 (在教学方法理论中属于“讲授法”) 外, 没有采用其他的教学方法 (如讨论法、研究法等) , 过多运用课堂讲授法, 仅仅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军事知识[3]。教学形式的单一化造成军事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严重脱离, 使学生厌学情绪加重, 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严重削弱, 不可避免地出现逃课、缺课现象。

第三, 缺乏综合素质较高的军事教师队伍。目前军事课程教师的来源主要有部队转业干部、地方大学毕业生、地方党政干部及其它专业的兼职教师。在人员学历结构和教师综合素质上, 与教学要求有较大差距。随着2001年教育部在全国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工作的开始, 现有的军事教师会因学历不够而有半数以上的教师没有上岗资格, 高校军事教师队伍缺员问题严重, 特别是在教学和科研上缺乏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第四, 对军事教研室的职能认识错位, 难以保障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目前, 高校在军事教学机构设置上一般采用武装部与军事教研室合署的形式, 将武装部的行政职能等同于军事教研室的职能, 忽视了军事教研室的教学和科研功能, 难以保障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还有人认为武装部和军事教研室 (部) 的主要任务仅仅是一年搞几天军训, 将军事教研室 (部) 当成“军训”活动的组织者而非课程的实施者, 形成对军事教研机构随意撤并的现象。

三、普通高校加强军事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目前,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程的开课时间、师资力量、教学科研水平等都与其它课程有一定的差距。加强军事课程建设, 将有助于缩小这一差距, 提高高校军事教学质量。

(一) 加强高校军事课程建设有利于确立课程地位。

目前, 军事课程在少数高校还处于试点阶段, 还没有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规定, 全面展开并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特别是绝大部分高校将“军训” (即“军事技能训练”) 代替了军事课, 省略了“军事理论教学”部分, 仅进行“实践教学”——“军训”。因此只有在加强军事课程建设的过程中, 不断提高依法施教的意识, 不断加深对军事课程特殊性和规律性的认识, 充分发挥军事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综合性多功能的作用, 才能真正确立军事课程在高等学校的地位。

(二) 加强高校军事课程建设有利于壮大师资队伍。

在高等学校, 衡量一门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师资的素质和水平。那么, 军事教师队伍的情况如何?目前绝大部分高校没有军事课程专任教师, 通常是聘请当地部队的预备役军人做教员。由于军事课程中军事理论教育需要任课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相应的军事理论知识, 它必须由具有教育教学经验的军事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 而不是一般的军人或一般的教师。但不少高校为了节约教学成本, 军事理论教育课程经常由一般教师来承担, 这些教师对军事理论知识不熟悉, 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军事教师队伍人员的不足, 必须在加强军事课程建设过程中得到解决。

(三) 加强高校军事课程建设有利于改善教学条件。

军事课程中军事技能通常由集中训练阶段完成。由于高校比较重视这个阶段的教学, 因此也较为重视这个阶段所需的各种教学器材和设备的配备。而对军事理论教学所需的设备和各种图书资料往往重视不够。因此, 必须加强课程建设, 才能使高校军事课程的教学条件上一个新的水平。

(四) 加强高校军事课程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军事课程建设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具体表现在:一是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军事技能和素质。军事课的大纲和定位, 更加明确地指向大学生未来生存和生活的需要;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更加科学合理, 学生的相关技能和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二是充分调动了学生参训的积极性。学生思想作风得到锤炼, 并掌握了受益终身的真本领。由于有些新增的训练项目内容新颖、贴近实际、实用性强, 突破了传统军训内容的范畴, 使学生由被动训练转变为主动参训, 队伍训练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有效保证了军训工作圆满顺利完成[4]。

四、普通高校加强军事课程建设的途径

首先, 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扩大课程内容的涵盖面。当前, 大学生对军事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 对军事高科技、世界热点问题有强烈的敏锐性, 对世界军事强国武装力量表达了强烈的羡慕, 有强烈的爱国心, 但他们的军事知识几乎是空白的, 不能全面、正确地分析世界军事、政治发展趋势, 对我军现代化进程缺乏足够信心。这说明在高校中进行军事课程建设不仅有巨大的潜力, 也指明了课程建设的方向。普通高校设立的各种课程与军事科学有着密切的天然联系, 文史类院校可以进行军事理论科学如军事历史学、军事思想、军事法律、军事地理学、军队政治工作学、军事战略及其它军事基本理论的研究, 理工科高校可以发展军事技术科学方面, 如纳米技术装备、激光武器、飞行动力学、指挥自动化系统研究等。所以在课程体系构建上, 要摆脱目前比较单一的以军训、《军事学》为主的课程体系, 开设一些选修课及辅修课, 向学生充分、及时地介绍各种军事理论、军事学术、军事科技的最新成果及发展动向, 向学生传授最先进的国防理念、世界武装力量发展方向、未来战争的可能面貌等。在教学具体内容上可以广泛涉猎装备、战术、谋略、战法、军事思想、高新科技、新概念武器、国际军事形势、我国国家安全形势等领域。这样既可以吸引更多同学参与军事课程学习, 培养他们关心国防现代化建设、关心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意识和兴趣, 也使军事课程的发展具备了肥沃的土壤, 让课程建设和国防教育相得益彰[5]。

其次, 加强军事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建设。培养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文化发展和新技术革命要求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技术军官, 优化军事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显得至关重要。①实施三段式教学法。第一阶段为集中训练。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 采取军训动员与入学教育相结合, 课堂理论教学与野外操作训练相结合、军事训练与政治训练相结合的方式, 对新生进行紧张、艰苦的训练和教育, 以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组织纪律性,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促进高校学风和校风建设。第二阶段为课堂分散教学。按《军训大纲》的要求, 对每个学生进行70学时的军事理论课教学。要采取教员课堂授课与电化教学相结合的形式, 让学生学习现代战争知识, 掌握必要的军事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 提高对军事课学习与专业课学习的辩证关系的认识, 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以利于更好地掌握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本领。第三阶段为社会实践和养成教育。可以安排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全国各地进行为期一周的国防教育调查。让学生接触社会, 了解国情, 加深对改革开放、党的基本路线的认识和理解, 更加坚定坚持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提高反对“和平演变”的自觉性, 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为了巩固军事教学成果, 大力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要实施规范化管理, 加强校园文化和宿舍文化建设, 使军训成果能持续发展, 让学生中新人新事不断涌现, 刻苦学习、助人为乐蔚然成风。②实施教书育人, 因材施教。在军事课教学改革中, 要把育人放在首位, 坚持寓育人于军事课教学之中, 坚持因材施教。通过综合运用启迪式、吸引式、讨论式、对话式等教学方法, 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 并在教学上实行高标准、严要求。对个别组织纪律差和学习差的学生也不降低要求, 而是进行耐心帮助、个别辅导, 并对他们进行强化教学, 使他们克服懒散习气, 增强自强能力, 自觉地学习军事科学知识, 提高成才效率[6]。

同时, 我们应当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先进的军事课程教学手段, 使之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和训练手段的发展, 不能还停留在采用一张嘴、一支粉笔、几张幻灯片等教学方式上, 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使用简单的电子课件, 比如在合同战术、作战指挥、司令部工作、地形学等课程内容教学中, 应广泛采用计算机标图、电子沙盘、GPS定位仪、辅助决策和文书自动生动系统、交互式对抗系统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7]。只有加大教学手段的技术含量, 才能极大地提高军事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再次, 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 提升师资队伍的水平。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军事教师, 首先需要具备大学教师的基本素质, 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理论素质, 这些素质要求具体体现为政治合格性、职业道德、军事理论水平、外语水平、教学理论水平、学历、学位、职称、实践能力、科研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如计算机等) 的能力等, 要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应当从以下几点着手:①利用军队院校教师和学术资源优势, 走军地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模式和教学模式。军队院校在专门军事学术领域具有较大优势, 但教师流动性强;地方院校在长期的教学和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教师队伍稳定性强, 有利于保持一种长期的教学和学术传统[8]。因此, 可以开展军队院校教师或学术骨干与地方院校教师交流形成信息共享、相互学习、共同提高。②主讲教师一般应具有硕士学位或讲师职务, 教师队伍新补充人员, 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渠道:a、地方院校硕士学位以上优秀毕业生留校送军队院校进修军事理论和熟悉军队生活能够适应的;b、吸纳军队院校硕士以上优秀毕业生, 经过专门高等教育学培训合格, 能够胜任高校教学工作的。③重点建设好中青年教师队伍。制订出中、长期军事教师培养规划, 有计划、有目的地培训中青年教师。可以采用在职深造、短期培训、交流学习、外出 (包括出国) 考察等多种形式, 提高课程教学与研究的综合能力。④尽快设立普通高校军事课程职称评定系列, 使军事教师职称能按自己的专业对口发展。

最后, 明确军事教研室 (部) 职能。高校军事课程建设的依托机构应当是军事教研室 (部) 。目前, 许多高校委托武装部进行军事课程的教学。从机构的性质上看, 武装部是一个行政机构, 而军事教研室 (部) 是一个典型的教学机构, 同其它课程教研室一样, 其主要职能是教学和科研, 承担着大量教学任务, 因此不适合套用机关管理的方法。我们必须对当前军事教研室的运作方式进行改革, 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管理和学术研究机制, 淡化机关意识和干部身份意识, 让教师从复杂的人事关系中摆脱出来, 使他们的主要精力转移到教学和科研上。我们可以将武装部和军事教研室两个机构的人员合署, 达到精简机构的目的, 但职能不可混淆, 必须强化普通高校中军事教研室 (部) 的教学与科研职能。

综上所述, 各高校一定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 勇于探索, 大胆实践, 努力提高军事课程建设水平, 要优化整合各种教学资源, 加快军事课程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Z].第13条.

[2]杜伟.普通高校军事课程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高校讲台, 2007:535.

[3]刘惠苑.加强军事课程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J].理论导报·高等教育研究, 2009, (5) :56.

[4]庾建设.推进军事课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4) :85.

[5][8]王卫宁.普通高校军事课程建设实践与前瞻[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2002, (6) :79.

[6]张子敬.高校军事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 1997, (1) :38.

军事课程 篇9

关键词:军事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教学,考核模式

0 引言

近年来,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立足军事和医学的双特色背景,率先提出了军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概念[1,2]。该专业以培养面向军队现代卫勤保障任务需求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为目标,构建了以生物医学工程系列课程为基础,医学电子、医学计量、卫生装备及医学影像4 个模块为专业方向的特色专业课程体系[3,4,5]。该课程体系中的“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等专业基础课程,起着联结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桥梁作用,在军事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然而,第四军医大学军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学时有限,与专业人才培养的高需求构成了矛盾。因此,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军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通过实验教学可有效巩固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6,7,8]。为此,我们借鉴国内外教学改革的经验,结合军事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特点,将该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实验教学上,以新的考核模式牵引实验教学改革。

1 基本思路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过程管理是实验教学区别于理论教学的最大特点。通过这一环节能保证每个学生的实验效果,切实达到知识理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目的[9,10]。因此,军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基础实验考核必须既看结果、更注重过程,将过程考核作为实验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

当前国内外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呈现出日新月异的特点,大量新理论和新技术的涌现和成熟,要求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必须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以便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11]。针对这一现状,国际上许多知名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均以学生为主体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强调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4]。军事生物医学工程与普通生物医学工程具有相同的专业属性,因而其实验课程的考核也应体现这一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发现性、体验性和探究性。

军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面向的是军队特殊功能群体,以解决军队现代卫勤保障中生物医学工程问题为主要任务[3,4]。随着新时期我军卫勤保障的领域不断拓展,特别是复杂化、多样化非战争军事行动实践的凸显,要求卫勤保障人才具备知识、技能、责任为一体的综合能力素质,才能跨越军兵种、部门界限完成保障任务[12]。因此,军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基础实验课程的考核必须跳出以实验结果作为唯一指标的传统模式,要强调全面性评价观。

2 实施方法

2.1 分阶段考核,突出个别质疑

实验过程考核具备实时性,课堂提问、查看预习报告和实验记录等传统方式能有效增强考核的真实性,但在启发学生思维、突出学生个性方面效果欠佳。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根据军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点设计相应的过程考核方案,主要在2 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一是考核过程的安排,二是特色考核方式的建立。

(1)将专业基础实验课程的考核评价分为基础考核和综合考核2 个阶段,体现对学生实验技能、态度、协作等情况的全程式评价。其中,基础考核主要对安排课时内进行的系列基础验证性实验进行考核评价,以实验报告为依据进行评价,记为平时成绩,占实验成绩的50%;综合考核主要对课外开展的综合设计性项目进行考核,以项目汇报的形式进行考核,记为期末成绩,占实验成绩的50%。

(2)在分阶段考核的基础上,建立以个别质疑为核心的过程评价方式。研究和实践表明,教师对学生的一对一指导和质疑在众多过程考核方式中,最能体现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并且能够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10]。军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研究型军医大学内开设,专业规模小、学员人数少、师资力量强,因而特别适合采用这种方式。为此,我们在基础项目的实验报告中增加了拓展思考题并对其进行评定。这些思考题是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验操作步骤提出的,因此题目和答案因人而异,从而杜绝了实验报告的抄袭,并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和思考。

2.2 开放考核资源,以问题为驱动

自主学习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把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实验教学呈现出较强的开放性[11]。主要表现为不同学生个性和目标层次不同,导致实验内容、方法思路和结果结论存在差异。与之相对应,实验考核方案也应适应这一特点,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为此,我们主要对考核资源进行了分类设计和调整重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

(1)考核题目开放。除教学大纲指定的基本项目外,综合考核题目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任课教师只需根据教学大纲及实验条件明确实验教学情境,对实验内容、实验过程及实验要求等细节做具体规划、明确任务要求。近年来我校军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施特色教学模式,大力推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本科生导师制等,为专业基础课程实验考核提供了大量综合设计性题目。例如,实验课程任课教员承担的国家和军队教学或科研课题,经过加工、提炼后可用于考核;以本科生导师制为依托开展的本科生早期接触课外科研项目;军队和地方各种专业技能和创新大赛题目等。

(2)指导教师开放。综合设计实验工程性强,学生能否在考核中取得好成绩,除了充分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以外,教师的科学指导也很重要。为了与开放化的考核题目相适应,我们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指导教师。因而除了实验课程任课教师外,学生们还可以选择实验课对应的理论课程教师,以及自己本科阶段的导师。特别是采取最后一种形式,教师和学生相互了解程度深,教师能结合学生个性和特长,针对实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及结果提出预判,避免学生走弯路。

(3)实验室开放。开放各种教学和科研资源,鼓励学生开展软硬件联调实验,将电路、模电、数电、信号等课程的实验内容结合起来,达到电子信息类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融会贯通。为此,我们采用图书馆模式管理实验室,对电路、模电、数电、仿真等多个教学实验室实行全天开放,并且对相关实验仪器和消耗器材按需供应。除此之外,从查阅资料、选择元器件、构思实验方案,再到仿真、安装、调试电路,直到完成全部实验,学生均独立进行,教师只负责验收和考评,并对学习成绩优秀或有特长的学生开展个性化培养。

(4)人员组织开放。团队协作是现代工程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也是军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方面[13]。因此,在综合设计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学生既可自主探究,也可以寻找合作伙伴组成1~3 人的项目小组,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与之相对应,考核也要求以项目小组为单位考察实验操作和任务完成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每组的同学进行个别质疑和考察,得出个人评价。

2.3 创新考核方式,丰富评价指标

军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要求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现代卫勤保障人才,实验考核要体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考核方式上有所创新。为此,我们借鉴科研工作汇报的经验,在综合考核中采用以项目答辩为主要形式的考核方案。整个答辩过程以项目组为单位进行,分为3 个环节:(1)口头汇报。以全面培养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口头表达及总结提炼的水平和能力,要求利用多媒体素材进行一次时间为5 min的汇报。(2)成果演示。以培养学生熟练操作技能和良好实验习惯为目的,对提交的仿真程序或电子电路进行现场演示和测试。(3)提问互动。以培养学生沟通应变能力和考察项目组内各成员参与实验情况为目的,由评委根据汇报和演示情况随机选择学生提问。

在上述考核方式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专家讨论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建立了军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基础实验考核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指标权重。该指标体系涵盖了学生基础知识、实验技能、能力素质、情感态度和作风纪律5 个I级指标,以及实验内容、实验仪器的熟练程度、答辩表达和课件制作等15 个Ⅱ级指标,不仅对学员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做出考核,而且对学生在工程实践过程中的思路、态度、协作、军人作风等多方面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价,见表1。

3 实施效果

上述考核模式已在2014 年度秋季学期对第四军医大学2012 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15 名学员进行了试点实施。我们根据军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对实验教学的要求,对“信号与系统”实验课程进行了基础考核和综合考核,取得效果如下:

(1)杜绝了实验不预习和准备不充分的现象,学员学习的自主性明显增强,部分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能提出独到的设计思想,实验效果明显提高。

(2)全面提升了学员多媒体课件制作、总结提炼、口头表达、文字组织、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的水平和能力,为他们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充分展现了学员的兴趣、特长和作风纪律等非专业知识技能的情况,为在“信号与系统”理论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信息。

(4)重点培养了3~5 名优秀学员的工程实践和科研创新能力,组织他们参加了第九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并取得了好成绩。

4 结语

军事课程 篇10

一、“微课”运用于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的意义

“微课”是 “微时代”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它是一种碎片化的教学方法, 即将整个教学课程进行分解, 达到一种分片的教学效果。 在“微课”的教学构架中, 其核心要求是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学到最重要的知识, 同时要求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知识点理解透彻。 教师可以将内容分解, 学生则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电子阅读器等资源, 在各种碎片时间里学习, 通过“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 让学生在课堂中享有足够的主动权, 调动自己积极探索与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教师在教授军事理论课程中《信息化战争作战样式》的章节时, 可以使用“微课”教学, 教师可以将在网上收集的资料、图片等制作成视频、动画等, 向学生展示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点、 信息化战争作战的方式及发展趋势等内容[2], 并将这些素材导入 “微课”的课后参考与习题中, 引导学生对信息化战争作战样式、 现代化军队建设的意义等问题进行探讨。 在课程结束后, 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程的相应内容、纲要及相应的课后作业发送到学生的博客或邮箱中, 还可以通过QQ、 微信、MSN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反馈与作业总结, 这将极大地提高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此外, 由于每个学生受到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背景的不同影响, 在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这种差异导致学习主体出现不同的个性化, 这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计划和培养方式及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但是,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学生的学生能力差别性较大, 导致整个教学的效果只能是不尽如人意。 通过对“微课”教学模式的引入, 将“微课”的教学内容依托教学大纲,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 通过和兄弟院校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实时共享, 制成教师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资源内容, 实现整个军事理论教学领域的资源共享。 通过构建“一对一”式的针对化教学模式, 让课程变得更有趣与生动。

二、“微课”运用于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的具体方法

首先, 在“微课”教学中, 教师可以针对某个内容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设计, 通过构建完善的网络互动平台, 帮助学生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 并实现对疑难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如教师在讲授《国防法规》这章节时, 可以利用“微课”的碎片化处理, 对国防法规、国防教育法及军事理论教育大纲的内容分别进行设计与展示, 并通过学生的课堂谈论、辩论锻炼与提高学生的思维、语言能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在“微课”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自由地使用“微课”教学平台进行各种学习内容的上传和下载, 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评论, 积极发表意见和需求, 交流学习经验与心得。

其次, “微课” 教学模式的基础是基于网络互动平台的发展, 学生和教师或者其他学生实现实时互动, 进行问题的探究和讨论, 从而推动新的教学需求和愿望的提出。 在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和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从而对教学内容做出及时的更新和改良。 因此,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提出具体的学习方案, 有目的地利用“微课”进行自主性学习, 或者通过视频、音频等相关教学资源的学习, 激发对相关知识的研究意识, 并作为积极的思考[3]。 如在教授《中国国防白皮书》的章节时, 教师可以先不讲授, 要求学生对国防白皮书的发表目的、中国海、陆、空的军事战略等内容进行提前预习, 然后在课堂上采取提问的方式, 了解学生对这一知识的了解程度, 最后有重点地进行相关内容的梳理和分析。

再次, 可以通过“微课”将相关辅助教学内容进行上传, 加强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点的理解。 如在军事理论课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深奥抽象的军事技术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陌生且乏味的, 教师可以运用“微课”中的视频分享等技术手段, 选取电视、网络媒体中的一些典型的案例, 将知识点中的作战过程真实再现, 以深入浅出的形式, 将这一难懂的教学内容变得简单化。 比如教师在讲授《伪装技术》的章节时, 可以选取北京卫视《档案》栏目当中利比亚战争进行分析, 通过视频的播放, 对卡扎菲军队使用非政府皮卡汽车进行作战而不使用坦克进行作战, 最终导致北约军队被误炸的原因进行分析。 这些经典案例能够将书本当中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为课程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所以这对教师的教学手段和广泛涉猎、触类旁通各种知识提出新的要求。

可以说, “微课”作为“微时代”的产物, 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 要真正进入学生和教师的思维领域为人们所认可和接受, 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长期以来, 人们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 因此要使“微课”教学模式应用到军事理论教学之中, 就要不断地加强宣传力度, 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在宣传过程中, 可以通过构建不同层次的“微课”教学竞赛, 让更多的学生和教师了解、关注并支持“微课”;应该注重对重点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计, 或者选取著名高校的“国家级精品微课课程”作为参考, 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完善和补充, 并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稳步提升, 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从根本上接受并喜爱“微课”[4]。

三、结语

“微时代”的到来, 为现代教育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无尽的挑战, 在军事理论这类公共课程中, 使用“微课”等教学方法, 让课程内容更丰富、课堂更活跃, 学生更为主动、教师更有激情, 但是这一教学模式还处在起步阶段, 还有更多的优势和特点有待教育者挖掘,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微课”等 “微时代” 下的工具一定能在教育行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彭小光, 王尔希, 罗登辉, 等.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优化[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 (22) :118-120.

[2]刘瑞.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整合的实效性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5, 28 (3) :156-158.

[3]庞丽铷, 苏琪.“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路径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 (1) :35-38.

上一篇:高校档案网站下一篇:渔业生态环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