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水利用率

2024-05-22

提高水利用率(精选十篇)

提高水利用率 篇1

1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要求

首先, 农田自身的生产能力强弱受到来自自然灾害以及气候因素的影响, 针对农田水利基础建设进行强化, 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针对自然资源以及气候对于农田所产生的影响提供保障。春冬两季是对于农田生产力造成影响的关键, 只有在这两个季节进行农田水利措施的建设完善, 才能够促使农田的抗灾、减灾能力得以强化, 如此以来, 农田才能够良好的应对气候的不确定性以及自然灾害所产生的破坏。从本质上来说针对水田水利基本建设进行强化, 实际上就是对农田生产力加以提升的关键, 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综合生产力要求。所以, 必须要对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局面强化引起重视, 并且促使农田自身的综合生产力持续不断的提升。

其次, 针对农田水利基本设施进行建设强化, 实际上就是打破水资源对于农业体系发展所带来的制约、瓶颈, 有效的对于农业用水矛盾现象进行缓解。我国的农业实际上主要是将高度灌溉农业作为主要形式, 并且灌溉农业在我国的耕地总面积占比达到了50%左右, 这部分农田的生产量超过了全国粮食的70%。但是, 在这期间, 我国的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等现象, 依然是导致我国农业生产受到直接影响的关键。例如北方地区, 就是我国的农田生产重地, 其中的土地极为肥沃, 但是水资源自身所具备的占有量确实是较少;在未来的农业发展过程中, 水资源的短缺现象必然还会加剧。因此, 务必要针对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应用, 广泛的使用到水利基础建设工作中, 最大的提升农业灌溉, 持续不断的提升农业灌溉用水效率。

最后, 农田水利建设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实际上就是对农田的抗灾能力、防灾能力、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战略等方面的一个重要保障措施。农田水利本身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农村基本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但是地方政府对于农田水利灌溉措施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 实际上对于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首先, 地方政府必须要充分的认识到我国农田生产能力在自然灾害影响下的后果, 认识到水利发展所的紧迫性、重要性。其次, 将农业水利改革以及发展作为重要的政策性任务, 对于农田水利发展的全局战略、规划等进行了解。合理解决好城市与农村、山区与坝区的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 农田水利建设加强监管农田水利设施, 着重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效率和社会效益。再次, 地方政府鼓励人民群众参与治水的激励政策, 广泛调动社会群体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众建设农田水利的主动性, 加快建设参与群体范围广, 促进全社会人民共同建设、支持、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强大凝聚力。

2 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一般包括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水的源头到农田输水的环节提高灌溉水效率。持续不断的针对农田的渠道防渗体系进行建设,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还可以进行农田输水管道更新, 最大限度的减少灌溉过程中的输水量损失。同时, 还可以看出的是, 农田渠道灌溉建设实际上就是将防渗作为中心基础的, 这方面的因素实际上对于灌溉水效率提升来说, 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个环节是灌溉水在田间采取最佳方式灌溉环节提高灌溉水效率。这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 使用极为先进的灌溉技术、措施来进行灌溉强化, 例如滴灌法就能够极大的提升田间灌水利具有的效率。其次, 田间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必须要落实, 例如通过畦田格田、土地平整等方面的改造措施, 能够极大的强化灌水的利用率。最后, 针对的进行强化, 如此一来, 便能够促使田间灌水量减少, 避免出现盐碱化的现象。

第三个环节是农田作物对于灌溉水吸收率。为了能够切实有效的保障农田作物子很的水分利用率, 就应当要针对农田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强化, 采取高效的科学灌溉措施。目前新型研究的一些方式能够有效的对于传统灌溉方法缺陷加以克服, 但是, 这方面的技术也有弊端, 那就是无法清晰客观的反映出输水的具体损失以及田间对于水的利用效率。

我国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应从以下四个方向:第一, 以农田渠道的防渗为中心的灌区工程建设与完善, 来增加灌溉水的利用率。第二, 引进世界先进的灌水技术, 建立和完善我国灌溉产业基地。第三, 不断创新农田基本水利工程管理方法, 以保证农田水利设施功能的正常化。

3 结论

综上所述, 我国属于一个农业性的大国, 并且农业也是我国经济体系之中的一个基础产业。其农业的发展地位直接影响到了国家的发展战略。而农田发展过程中, 所主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在于水资源紧缺, 要如何切实有效的提升当前水资源利用率就成为了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难题, 这方面问题的解决, 只有通过农田水利建设的加强, 才能够达到灌溉利用率提升的效果, 并且有效的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王萌, 黄嘉添.农田水利建设发展中的农民教育[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 , 2012, 14 (4) .

[2]赵鸣骥.统一认识真抓实干确保如期实现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目标[J].中国水利, 2010 (23) :4-5.

提高水利用率 篇2

摘要:我国肥料利用率低、氮肥损失严重的现状,化肥价格剧烈增长的情况下,合理施用化肥成为保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综述了肥料利用率低的原因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提出了优质烟合理施肥,研制开发新型烟草专用肥等综合性技术措施,同时提高作物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协调作物高产与环境保护。关键词:肥料利用率,现状,对策,利用率

China tobacco fertilizer utilization status and raise fertilizer utilization way

Abstract: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fertilizer nitrogen loss situation of low, serious, sharp increase of fertilizer prices,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 becomes the key to ensure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easant incomes, summarized the reasons for the low rate and the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fertilizer of fertilizer use, the high quality tobacco fertilization, development model special fertilizer for tobacco and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measures, and increase crop yield and nutrient use efficiency of crop prod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ordination.Keywords: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fertilizer,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utilization rate

烤烟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是卷烟工业重要的基础原料。我国烤烟种植范围广,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差异大,加之烤烟生长有其自身的营养规律和特殊的品质要求,形成了烤烟特有的施肥技术和施肥特点。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烤烟施肥技术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为了提高我国烟叶质量,满足卷烟工业要求,必须进一步研究改进烤烟施肥技术以及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1.我国肥料利用率的现状

世界农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施用化肥是最快、最有效、最重要的增产措施。我国是生物密集

型农业,农业增产对化肥的依赖程度很高,目前,每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达4 300万t,占全球化肥使用量的l/3,居世界第一。从1980年起,我国化肥施用量以年均4%的速度增长,单位面积用肥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多,我国用占全球9%的土地消耗了占世界总量32%的化肥[1]。我国化肥利用率低养分损失造成经济上的直接损失仅氮肥每年损失折合人民币达380多亿元[9],在我国,化肥(含农药)占农业成本的20%以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目前,我国肥料的当季利用率氮肥为30%~35%,磷肥为10%~25%,钾肥为35%~50%。我国的肥料施用还处于以速效性肥料分次施用为主体的施肥阶段,而速效性肥料不仅利用率低,而且成本高、污染严重,也很不适应现代化农业的要求——应用缓效性肥料和专用复合肥料。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充分发挥肥料的作用,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氮肥利用率为28%~41%,平均为35%;据估计,我国每年损失的氮素在1 500万吨左右,价值超过4050 年代, 我国烤烟施肥以农家肥和饼肥为主, 每公顷烟叶产量 1500kg 左右。由于肥料中各种营养元素齐全, 烟叶质量较好。50 年代末期, 由于全国性原料缺乏, 烟叶生产上以增加产量为主, 烟叶质量受到一定影响。60 至 70 年代, 单位面积产量出现盲目增高趋势, 烟叶质量受到很大影响。这一阶段烟草栽培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品种上, 主要是采用了多叶型品种, 高密度、多留叶;在施肥上, 以施用氮素化肥为主, 轻施磷钾肥, 土壤养分不全, 以至营养元素比例失调[3]。这一时期我国烟叶质量较差, 上中等烟比例减少, 低次烟增加。由于烟叶质量变劣, 直接导致出口量锐减。在烟叶生产质量处于低谷的形势下, 我国烟叶生产者普遍存在“恐氮心理” , 只采取降低氮肥措施, 未从均衡营养、全面协调营养供给等方面入手, 结果造成烟叶营养不良, 发育不全, 烟叶质量难以达到卷烟工业的要求[6]。我国每年损失的氮素在1 500万吨左右,价值超过400亿元。国际上,发达国家粮食作物的氮肥利用率一般在40%~60%(Ladha et a1.,2005)[5]。

2.存在问题

2.1 营养不平衡 重氮轻磷缺钾, 是目前我国烤烟生产上的突出问题一是由于氮是形成烟叶产量的主要因子, 烟叶生产偏重施氮。二是国内钾肥资源缺乏, 难以满足生产需要。现在全国烟区缺钾面积进一步扩大, 过去一些不缺钾的北方省份近几年来也发生缺钾现象。三是由于烟草种植者对磷的作用认识不足, 轻视磷

2.2 烟田土壤肥力不同程度出现下降趋势 由于缺乏良好的培肥地力措施, 加之轮作条件差, 烟田常年连作, 土壤主要营养元素都不同程度出现下降趋势, 同时土壤物理性状变劣。据山东烟区调查, 常年连作的烟田, 有机质含量一般在 013%~ 1% 之间, 超过 1% 的烟田只占有相当少的比例;速效磷含量在 1×10-6~ 9×10-6之间, 5×10左右的烟田占多数;速效钾含量虽多在 90×10-6~ 150 ×10-6之间[7], 但因其利用率不高, 烟叶含钾量较低。

2.3 肥料利用率不高 有资料表明我国烤烟肥料利用率较低, 南方一些省份肥料利用率仅 20% 左右。其原因是对肥料利用率的相关性技术缺乏深入研究, 特别是对南方烟区肥料流失的控制和北方烟区的营养吸收障碍等没有从根本上研究解决。

2.4 对旱作烟草的施肥技术缺乏 究北方烟区如黄淮海烟区, 缺水少雨是普遍的现象和问题[11]。近年来为解决后期烟草赤星病发生危害的问题, 北方烟区烤烟普遍提前移栽, 其结果是烤烟生长与大气自然降水不协调, 烤烟生长前期基本处于干旱之下, 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相反当雨季来临时, 大量肥料发生作用, 烟株徒长、干物质积累少。此外由于烤烟生育期有限, 大量肥料难以短期内发生作用, 成熟期推迟, 烟叶质量受到影响。

3提高途径

3.1应用缓效性肥料和专用复合肥料

我国的肥料施用还处于以速效性肥料分次施用为主体的施肥阶段,而速效性肥料不仅利用率

低,而且成本高、污染严重,也很不适应现代化农业的要求——应用缓效性肥料和专用复合肥料。采用针对性施肥技术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施肥落后现状的唯一途径,也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选择[2]。

3.11 缓控肥

目前,国际上缓,控释肥料可以分成四大类,一是有机合成微溶型缓释氮肥。此类肥料的需求有下降的趋势。二是包膜(包裹)类缓/控释肥料。近年来,高分子聚合物包膜缓,控释肥料发展较快,是国际上缓/控释肥发展的主流方向。三是胶结型有机一无机缓释肥料[习。该肥尚未推广应用。四是生物生化抑制型肥料[13]。缓/控释肥料能缓慢而持久地释放出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具有养分齐全、配方合理、无公害、长效化等特点,还可以减少因淋溶、固定或分解作用而造成的养分损失,防止作物前期早衰和后期脱肥,在规定释放期内养分释放不低于75%[10]。缓/控释肥料是采用各种机制对常规肥料水溶性进行控制,通过对肥料本身进行改性,有效地延缓或控制了肥料养分的释放,使肥料养分释放时间和强度与作物养分吸收规律相吻合(或基本吻合)[16]。

3.12 专用肥

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测试结果以及肥料的利用率,调整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合理用量和比例,使作物得到全面合理的养分供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物的增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近年来,实施的配方施肥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途径。精准施肥根据作物生长的土壤状况和需肥规律,适时、适量地进行投肥,满足作物不同时期的肥料需求,以最少的肥料投入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化肥利用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精准施肥是精准农业决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也是发展最为成熟的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和玉米精准施肥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氮肥利用率可平均提高7.8百分点[8]。

3.2农田养分精准管理技术

精准农业是现代空间信息技术与农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次农业技术革命。它根据每一操作单元的具体情况,精细准确地确定田间物资投入量并进行田间管理,将传统的高耗、低效型的生产结构方式转变为低耗、高效的生产结构方式,节约了大量的物质资源,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20]。精准施肥根据作物生长的土壤状况和需肥规律,适时、适量地进行投肥,满

足作物不同时期的肥料需求,以最少的肥料投入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化肥利用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精准农业技术按实施过程来分可分为4个部分:农田信息获取、农田信息管理、决策分析、决策的田间实施[25]。农田信息获取的方式通常有传统采样法、GPS采样和通过遥感方式获取信息,分区平衡施肥法也是在精准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施肥技术,是根据种植方式、土壤养分状况、肥料施用情况、土壤类型、土壤质地等对某一区域进行分区划片,以片为管理单元进行推荐施肥的方法。其具有宏观控制和具体指导的功能,是普及推荐施肥技术、培肥地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增加产量的一条有效途径[28]。

3.3开发生物肥料,减少化肥用量

化肥投入数量的不断增加,使我国耕地土壤质量不断下降,耕层土壤迅速流失,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十壤结构受到严重破坏,保肥、保水性明显降低,土壤酸化、碱化、盐渍化现象不断出现,耕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幅降低。为了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探索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联合同粮农组织和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共同倡导成立,有机农业联盟,以推动尢公害土壤环境的监测。许多国家对化肥的投入已作出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并开始引导农业生产逐渐向全面利用生物有机肥料过渡。使用生物有机肥料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碳排放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欧美等西方国家的生物有机肥料的使用量已达到总用肥量的40%(质量分数)以上。有关专家预测,生物有机肥料将是21世纪逐步取代化肥的主要肥料之一。我国有关部门针对我国化肥施用超量、低效、耕地质量逐年下降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减少化肥施用量,改善耕地质量,发展新型高效生物肥料

产业化,建设万吨级固氮生物肥料、溶磷生物肥料、解钾生物肥料、抗病生物肥料、降解化学农药的生物肥料的项目规划目标”。

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 篇3

关键词:提高肥料;肥料;利用率;肥料使用

中图分类号: S14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4.047

化肥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目前我国粮食增产增收的基本保障。展望世界农业发达国家不难看出,使用化肥是最快最有效的增产方法。从我国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化肥施用量以每年5%的基数递增,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施用国。尽管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总耕地的7%,但我国的粮食需求十分巨大,增产增收对于我国来说非常重要,导致我国化肥的施用量高达世界总量的1/3。过多的施用化肥提升了农产品中的有毒物质残留,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如何解决这种尴尬的局面,只有通过提高化肥的利用率降低化肥施用量才能有效控制有毒物质的残留,这对我国农业是否能够长期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我国肥料利用率的现状

肥料的利用率一般是衡量肥料施用是否合理的一项重要参数,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进行评测:一是从宏观角度进行估计。根据各地区化肥施用量和施肥量的变化,从不同年份单位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和施肥量的变化,得出施肥比不施肥粮食增长量,综合以上各种因素得出化肥的利用率;二是根据田间试验数据结果汇总计算得出化肥的利用率。但不同地区、作物不同肥料的利用率是有所区别的,要通过汇总大量数据才能得出相对准确的结果。

2 以往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方式

以往在农业生产中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控制氮肥施用量。在低施氮情况下,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其产量得到明显提高;二是氮肥深施及分次进行施肥。氮肥深施在各种提高化肥利用率中是最稳定的一种方法,经过试验表明,氮肥深施可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7%~12.9%。作物不同时期进行分次施肥要比一次性施肥的肥料利用率高出几个百分点;三是平衡施肥法。在作物生长期平衡施用各种元素,保证农作物在生长期有充足的营养。避免因缺乏养分而导致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平衡施肥技术要点在于不同种类营养元素的种类按照比例调整,并结合农作物在不同生长时期所需要肥料的用量进行均衡施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步引进新的技术和新观念,力求在肥料利用率上有新的突破,肥料利用率提高技术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技术范围。虽然目前有些技术因为种种原因不能进行大规模使用,但其肥料利用率提升显著,逐渐形成精准农业的新思维方式,通过与农业生产经营理念的变革相结合,这些新技术将有利于农业资源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 提高肥料利用率新技术

3.1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

在以往推荐施肥方法的时候,基本上都会推荐包括样品采集、分析测试、处理等一系列过程,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时间较长,时效性较差。很多大田作物在氮元素的影响下会产生一些明显的病状。例如缺氮会导致老叶失绿,多氮叶片颜色变深延迟枯萎。在田间条件下,应用叶绿素仪进行农作物氮营养状态检测,在不同时期检测得出不同的结果。因此要在最佳的时间进行测试以此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3.2 缓施和控释肥料

肥料释放养分的时间与农作物的品种息息相关,肥料与作物之间的供需关系直接影响化肥利用率的高低。缓释肥料的方式产生于1924年,之后又有了控释肥料。根据农作物养分的缺失情况选择缓施方法或者控释肥料方法。

3.3 农田养分进行精准管理

精准农业是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和农艺技术的相结合而产生的一次农业技术变革。可以根据每一个操作单元的具体情况,精细准确的确定田间物质的投入和管理。传统的高消耗低效型结构方式逐渐转化为低耗高效的生产方式,此种方式可节约更多的物资资源,更好的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精准施肥要根据农作物生长的土壤情况和需肥量,进行适当适时的肥料投放,以此来满足农作物在不同时期对养分的需求,用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进而提高化肥的利用率,改善农业环境。精准农业技术的实施过程分为:农田信息获取、农田信息管理、决策分析、决策的田间实施四个步骤。

4结语

我国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让世界都为之赞叹的农业成绩,在这当中化肥对粮食增产增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中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耕地日益减少,而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要尽快开发出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新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农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杰,贾豪语,颉建明,郁继华,杨萍.生物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花椰菜产量、品质、光合特性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5,(01).

[2]侯云鹏,谢佳贵,尹彩侠,秦裕波,孔丽丽,于雷,张宽,王秀芳.测土配方施肥对玉米产量及化肥利用率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10,(18).

[3]杨青林, 桑利民,孙吉茹,季志强,袁文利,郭玉炜,盖颜欣.我国肥料利用现状及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方法[J].山西农业科学,2011,(07).

[4]张卫刚,肖建军.测土配方施肥对玉米产量及化肥利用率的影响[J].福建农业,2015,(05).

提高水利用率 篇4

1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要求

第一, 农田会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 农田的生产能力会有着明显的不同, 而自然灾害的出现, 则会使得农田的生产能力大大的下降, 因此, 为保障农田的生产能力, 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来对农田水利基础建设进行加强处理,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要对农田的生产能力进行合理的保障, 降低自然灾害以及气候因素对农田生产能力的影响。在春季以及冬季这两个季节, 合理的进行农田水利基础建设, 就可以使得农田的抗灾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也可以使得农田能够具备良好的减灾能力, 这样就可以使得农田可以更好的应对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 降低自然灾害对农田生产能力的影响, 可以说,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 对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

就本质方面来进行分析, 加强水田的水利基础建设, 可以使得农田的生产能力得到更多的提升, 从而使得农业的整体生产力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就这一点来说, 要想使得农业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 使得农田生产能力得到提升, 就必须要加强农田水利基础的建设, 要对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保持足够的重视, 并且要最大限度的提升农田自身的生产能力, 从而进一步的保障农业的发展。

第二, 在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过程中, 要想使得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力度得到良好的加强效果, 就需要对原有的农业体系进行打破处理, 解除原有农业体系发展所带来的局限性, 针对农业用水中出现的水资源浪费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以达到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目的。我国农业的主要作业方式就是灌溉作业方式, 该方式可以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形式, 我国一般以上的耕地都采用灌溉的方式进行水分的浇筑, 而我国的水田比重相对较大, 产出的粮食量是我国全部粮食总量的70%, 然而, 就我国目前的水资源应用情况来看, 其中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水资源的储量大幅度的减少, 可用水资源逐渐的缩减, 加上水资源区域性分布不均问题的存在, 使得我国的农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也使得我国的农业生产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这就可以看出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重要性。

第三, 农田水利建设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实际上就是对农田的抗灾能力、防灾能力、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战略等方面的一个重要保障措施。农田水利本身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农村基本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但是地方政府对于农田水利灌溉措施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 实际上对于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首先, 地方政府必须要充分的认识到我国农田生产能力在自然灾害影响下的后果, 认识到水利发展的紧迫性、重要性。其次, 将农业水利改革以及发展作为重要的政策性任务, 对于农田水利发展的全局战略、规划等进行了解。

2 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

要想使得灌溉水的利用率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就需要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首先要将水的源头到农田输水设施期间的灌溉水利用率进行有效的提高。就农田渠道中所建设的防渗体系, 要进合理的质量检查, 保障防渗体系建设的有效性, 在一定的条件下, 要注意对农田的输水管道进行合理的改进, 保障农田输水管道可以正常的应用, 这样可以使得在灌溉的过程中, 水资源的损失量大大的减少, 另外, 针对水源头到农田输水设施期间的灌溉水利用率进行提升, 主要就是利用防渗体系来对农田渠道灌溉进行有效的建设, 以此来达到节水的目的。

其次就是在灌溉水进行田间灌溉的过程中提高利用率。在进行田间灌溉的时候, 要想使得灌溉水的利用率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就需要合理的利用先进的灌溉技术, 并采取有效的灌溉措施来对田间灌溉进行强化处理, 以此来达到节水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利用田间工程来进行灌溉水利用率的提升, 但是要保障田间工程能够得到合理的建设, 并且可以将相关的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加强管理的力度, 才能够有效的保障水资源可以得到节约。另外, 就是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强化处理, 这样能够使得田间的灌水量相对的合理, 水资源能够得到优化配置, 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田间部分区域出现盐碱化的问题。

第三个环节是农田作物对于灌溉水吸收率。为了能够切实有效的保障农田作物的水分利用率, 就应当要针对农田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强化, 采取高效的科学灌溉措施。目前新型研究的一些方式能够有效的对于传统灌溉方法缺陷加以克服, 但是, 这方面的技术也有弊端, 那就是无法清晰客观的反映出输水的具体损失以及田间对于水的利用效率。

另外, 我国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应注意三个方向:第一, 以农田渠道的防渗为中心的灌区工程建设与完善, 来增加灌溉水的利用率。第二, 引进世界先进的灌水技术, 建立和完善我国灌溉产业基地。第三, 不断创新农田基本水利工程管理方法, 以保证农田水利设施功能的正常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国属于一个农业性的大国, 并且农业也是我国经济体系之中的一个基础产业。其农业的发展地位直接影响到了国家的发展战略。而农田发展过程中, 所主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在于水资源紧缺, 要如何切实有效的提升当前水资源利用率就成为了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难题, 这方面问题的解决, 只有通过农田水利建设的加强, 才能够达到灌溉利用率提升的效果, 并且有效的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王萌, 黄嘉添.农田水利建设发展中的农民教育[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 , 2012 (4) .

[2]赵鸣骥.统一认识真抓实干确保如期实现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目标[J].中国水利, 2010 (23) .

[3]李绍飞, 余萍, 孙书洪, 唐宗.天津市灌溉水利用率测算方法与成果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 (3) .

浅谈如何提高饲料利用率 篇5

1 改进饲养方法 放养方式活动量大,消耗多,最好改为圈养,按照畜禽不同生理阶段给创造不同生活环境条件,以达到节省饲料,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作 者:管守军  作者单位:江苏宿迁市宿豫区仰化镇畜牧兽医服务站,223800 刊 名:畜牧兽医杂志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IMAL SCIA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年,卷(期): 28(2) 分类号:S8 关键词: 

合理施用 提高尿素利用率 篇6

一、优先考虑主要作物 尿素价格较高,在施用时应首先考虑种植面积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如小麦、玉米),而对于荞麦等类作物,则可以根据经济情况适当少施或不施,以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

二、做基肥或追肥 尿素适于做基肥和追肥,一般不做种肥。因为高浓度的尿素会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质,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根系生长,严重时会使种子失去发芽能力。

三、做根外追肥 尿素本身有吸湿性,容易被叶片吸收,尿素往叶内渗入时,引起质壁分离的情况少,即使发生也会很快恢复。所以尿素作根外追肥比其他氮素肥料好。根外喷施浓度随作物种类不同而异,禾本科作物根外追肥的浓度为1.5%~2%;用于双子叶作物根外追肥的浓度为1%,在作物开花期浓度还应小些。一般每亩用尿素根外追肥数量为0.5~1.5千克。喷施的时间在下午4时以后进行为宜,此时蒸腾量小,叶面气孔逐渐张开,一夜间基本上可以把稀释的尿素溶液吸收完。值得注意的是,尿素中含缩二脲若超过1%时,对作物有抑制作用,不宜做根外追肥。

四、深施覆土 尿素在土壤中分解的最终产物是碳酸铵,碳酸铵很不稳定,在土壤中或土壤表面分解形成游离氨,易挥发损失,所以尿素要深施覆土。实践证明,把尿素施在地表面常温下4~5天,大部分氮素便氨化挥发掉,其利用率只有30%左右,尤其是在石灰性和碱性土壤的表面,氨的挥发损失更为严重。因此,在用尿素作追肥时,最好是开沟深施不少于10厘米,这样才能使尿素处于潮湿土中,有利于尿素的转化,也有利于氨态肥被土壤吸附,减少挥发损失。

五、与作物要保持一定距离 因尿素含氮量高,养分浓度大,具有很大的吸湿性。因此,在追肥时,要防止把尿素施在作物根系附近,更不能把尿素掉进作物的心叶里,以免烧伤幼苗,影响生长。

六、比其他氮肥提前施用 尿素是一种低分子的有机化合物,施入土壤后会有个氨化过程,转化为一种挥发性很强的碳酸铵后,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因此,用尿素给作物追肥,应比其他氮肥提前7天左右施用。

七、雨后施用 尿素吸湿性能好,旱地追肥尽量在雨后,以便肥料迅速溶解,被土壤吸附。

八、切忌与碱性肥料混施 尿素属于中性肥料,追肥时切忌与碱性化肥混合施用,以防降低肥效。如非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不可时,也要错开施肥日期,一般隔3~5天。但尿素与氯化钾、磷矿粉和过磷酸钙等肥料混合施用时,增产效果显著。

九、配合其他化肥施用 尿素属于单质肥料,施用时应和磷肥或其他化肥配合使用,这样既可以满足作物对各种养分的需要,同时也能发挥肥料之间的协同作用。

十、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 尿素和有机肥料配合施用是提高尿素肥效的有效措施,可以取长补短,缓急相济;提高肥效,节约化肥;促进微生物活动,改善作物营养条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增加收入等,从而提高肥料的经济效益。有机肥以优质猪粪为最好。

十一、追施后不宜马上灌水 尿素施入土壤后,在末被分解转化前,是不能被土壤所吸附的。如果追施后马上灌水,会造成尿素的大量流失。土壤缺水严重,非灌水不可时,也要做到小水勤灌,切忌大水漫灌。在给水稻追肥时,应考虑到尿素在转化前流动性较大的特点,追施后更不能马上灌水,一般在追后3~5天灌1次小水。

提高钢材利用率 篇7

提高钢板材料利用率的最根本措施是建立高效实用的计算机辅助编程并合理套料, 从而提高切割效率和切割质量。适当对工艺进行改进, 可减少工序、费用、时间, 降低劳动强度, 提高生产效率。

1钢板下料的特点

数控切割具有切割质量好, 尺寸精度和切口质量高, 可代替部分机械加工, 生产效率高, 材料利用率高等特点。

剪板机对所剪钢板剪切长度和厚度均有限制, 我公司的剪板机只能剪δ2-δ20厚的板, 且适合于规则零件下料, 如矩形、方形;但窄长条零件下料后变形大, 校形困难, 剪后边角余料多, 材料利用率低, 劳动强度大。

手工气割效率低, 质量差, 需要先划线, 但灵活、适应性强。

仿形切割质量好, 但尺寸受限制, 而且不能排料。相较于数控切割, 其割缝质量不好。

2计算机辅助编程

计算机辅助编程能更好的提高钢材利用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它主要是根据图纸要求对产品零件图形进行逐一绘制并编制程序, 对一些加工件、割后易变形易有裂纹的件, 根据板的材料、厚度要留出相应余量再对其进行编程。对个别不需加工而达到质量要求的产品, 用数控下料减少加工量, 节约成本。

(1) 提高切割效率。使用计算机辅助系统, 提前在电脑上对不规则复杂零件进行数控程序编制, 为数控切割机提供切割程序, 数控切割机全时用来连续切割 (不再用来编程) , 且多枪切割, 有效提高数控切割机的切割生产效率。

(2) 合理套裁、适时断开。对于数量多而复杂且形状极不规则的零件, 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实现合理套料和共边套料, 有效避免单件切割产生大量剩余材料, 提高材料利用率。有时为了结合板的进料情况, 尽可能的提高材料利用率, 在编程时对零件图进行断开绘制后再编程, 如图1闸门衬板:可分为两个板条 (可直接割出, 不用编程) 及左右两边部分, 编程时只编左右两边断开后的即可, 节省了材料, 提高了效率, 降低了成本。

(3) 提高切割质量。在产品生产中, 下料质量的好坏, 是奠定最后成品质量的基础, 只有合格的零件, 才能组装成型焊接安装出合格的产品。切割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产品质量, 更关系到材料的利用率和生产成本。一个好的零件切割出来仅需要清除周边毛刺和铁屑溶渣就可以转入下一道工序;倘若零件切割出来不合格, 则需要打磨, 校形等, 不但使劳动强度提高, 费时费力而且耗材, 如沙轮片, 角磨机损坏等, 更严重的还会直接产生废品。所以质量是关键。

在生产中根据材料、板厚的不同, 我结合实际操作并经过多次试验计算及反复修改, 对要求比较严格的16Mn材料留出适当尺寸的热影响区余量, 避免韧度和强度发生改变, 保证图纸尺寸及质量要求。45#钢切割时受天气温度影响比较大, 受热不均匀, 天冷容易出现裂纹, 余量就得相应加大, 切割后收缩量也不同, 所以每个季节所留余量也不同, 经过多次试验及修改, 确定了温度不同的情况下所留余量的多少以保证图纸尺寸。

3工艺改进

(1) 罐笼、箕斗悬挂装置工艺的改进。罐笼、箕斗各型号首绳悬挂装置中的侧板、中板的周边、内孔均需加工, 内孔由机制预钻孔后整体加工, 机加工那边得先划点连线然后再预钻孔后整体加工, 工序比较复杂, 加工时间长, 费用高, 劳动强度大, 一天只能加工一件, 如图2。

现在改为由数控直接割出, 长度和宽度适当留出余量防止数控切割后变形。内孔预留加强筋后由机加工把加强筋去掉, 操作人员无需画线直接铣掉即可。经过多次的试验, 对收缩量进行反复修改, 最后终于确定收缩量的大小, 而且确定此工艺的改进非常可行, 如图3。

(2) 立柱由加工改为不加工。在大型箕斗施工中, 立柱原为下料后用包边机加工, 加工时间长, 费用高, 生产效率低。经过精心计算, 将立柱宽度方向按实际情况, 根据载重要求加宽, 使立柱直接下料, 不用刨边机加工, 减少工序, 降低成本, 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3) 底卸式箕斗框架立柱, 原来整体下料后用折弯机折弯, 现在改为分开下料, 分为件1和件2, 如图4, 这样既节省了材料又减少了工序, 省时省力, 而且不用用折弯机折弯, 钻孔时也不受限制。

另外在大型底卸式箕斗中由于立柱长度长, 考虑到板材怠料较大, 改为斜接, 如图4, 气刨、清根、焊接后探伤, 保证其质量和强度, 节省材料。

4结束语

计算机辅助编程在现在的生产过程中运用较广泛。合理运用计算机辅助编程套料, 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下料工艺进行适当改进, 较大的提升了生产效率, 提高了材料利用率, 降低了生产成本, 切割质量好, 劳动强度低。

摘要:提高钢板材料利用率的最根本措施是运用高效实用的计算机辅助编程。主要介绍了钢板下料特点及计算机辅助编程在数控火焰切割中的作用, 如何提高切割效率和切割质量, 同时对下料工艺进行改进以提高材料利用率, 提升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

如何提高农药利用率? 篇8

静电喷雾法:在喷药机具上安装高压静电发生装置, 使带电喷施的药液雾滴在作物叶片表面的沉积量大幅增加, 农药的有效利用率可达90%~95%。

胶囊化施药法:比较适用于水田。只需把加工好的药丸均匀地撒施于田中即可, 可比常规施药法提高十几倍工效, 而且没有农药漂移现象。

循环喷雾法:在常规喷雾部件相对的一侧加装药物回流装置。把没有沉积在靶标植物上的药液收集后抽回到药箱内, 使农药能循环利用, 可大幅提高药液的有效利用率。

提高钢板利用率的研究 篇9

钢板利用率的现状分析

近两年,我公司建造船舶均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舶为主,这些船舶主尺度较小、线型复杂、板材利用率不高。根据近两年内公司所造船舶的数据统计,其总的利用率都在85%~90%之间,有的甚至在85%以下。其中主要原因有:

一、生产设计时,由于设计院的中途修改,以及设计、施工的疏忽,导致钢板的浪费。

二、船舶主尺度相对较小,而且线型复杂,零件形状不规则,不利于套料,尤其是外板利用率较低。且我公司建造的船舶多为单船或者小批量,采购板材种类多、批量小,生成的余料无法二次利用。

三、设计所余料库余料信息与生产车间余料库存存在出入,尤其是批量的后续船,在余料管理上缺乏有力的监管。

四、设计、生产、管理协调紧密性不强,信息传递缓慢,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提高钢板利用率的方法与途径

如何提高钢板利用率?这是国内造船企业在目前造船形势下普遍关注的问题。

1.优化生产设计

传统的生产设计流程为: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生产设计。由于这种设计方式是串联的流程,生产设计时遇到的问题在与设计院沟通时往往需要很多的中间环节,会耽搁很长的时间,而且各个设计院的技术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设计院不断的更改也给我们在生产设计时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应尽量将生产设计提前启动,依据设计院前期提供的图纸做好生产设计的前期工作,将生产设计阶段的要求和发现的问题及时向设计院反馈,使各个设计阶段和各个专业交叉衔接,相互协调,这样不仅能大大降低设计错误,同时也能节省大量的时间,便于生产设计的深化与细化。

分段划分时,在满足公司的起吊能力的同时,也要根据常规板材的规格,以尽量用满整张钢板为原则,对分段合理划分,这样有利于提高板材利用率。

在编制采购订货清单时,应根据不同的船型订制不同规格的板材,对平面或者曲面的钢板板缝排列方法进行反复优化,对需要经过展开确定尺寸的零件进行精确计算,同时还应考虑焊接收缩补偿量和切割损失,然后订购板材,对于同种厚度的钢板可以选择几种规格的板幅,便于营料人员合理使用。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尝试使用“不定尺”订货技术。

设计人员在进行板缝布置时也要充分考虑钢板的利用情况,可以先与放样人员协商,根据套料的需要,在不影响整体结构布局的情况下,合理地布置板缝。

2.开展技术创新,提高板材利用率

降低造船成本是全方位的。大力推广应用新工艺和新技术对于降低造船成本,提高劳动效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精度造船技术

精度造船技术就是用数理统计的办法,通过对造船生产中的加工公差和焊接热变形的精度控制,用补偿量和焊接收缩量代替余量的办法,减少造船加工、装配和焊接过程中的无效劳动。

大力推行精度造船技术,减少余量加放范围和大小,可以极大地减少造船生产过程浪费,减少无效劳动,降低作业难度,实现高效焊接,提高产品质量。

(2)混合套料技术

钢板套料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包括生产计划、作业流程、分段结构形状特性、钢板规格,套料单元组合。这些都影响到钢板利用率的变化。

放样人员在套料时应进行反复比较,合并,优化。在套料时,可以根据分段结构特点、零件形状,将同一总段或相同类型的分段混合套料,也可进行局部温套,即将护舷材、舭龙骨等全船分布的结构和相对应区域的分段混套,这样既可以提高材料利用率又可以方便集配、安装。

(3)余料管理技术

余料的有效利用是提高公司材料利用率的重要途径。目前舰船设计所通过引进外来技术和先进软件,自己开发研究了一套余料管理系统。分段套料后形成的余料信息可以直接导入到余料库中,内容包括工号、余料号、材质、炉批号、厚度、尺寸等信息。套料人员可以很方便地查找、调用余料。套料图完成后,设计人员将余料信息反映到套料图上,发给内业车间。内业车间下料后将余料信息移植到钢板余料上,供二次使用。

然而,该系统在运行当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①由于内业车间余料堆放场地较小,使余料起吊困难,存在管理不到位、以及行车与人力的浪费现象。

②余料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下达——调用——反馈的路径欠通畅。

③余料使用率不高,批量生产的后续船余料管理混乱。

确保金料的有效利用,提高板材利用率,在余料管理上还大有可为。

合理建立余料库场。车间管理部门应根据现场条件将余料进行分类,重新编号、归类,并在下料工序分专门设置小库工位,下料人员不用再从一大堆余料中翻找需要使用的余料。便千余料的管理、调用。

下料车间应该定期将车间的余料库存信息向设计所汇报,设计所设置专门人员对余料进行管理,并经常深入现场,和下料人员交流、检查核对余料的库存情况,督促和指导下料人员充分用好余料。

完善余料管理系统,制订相应的余料核算办法,对不同型船所生成的余料进行余料共享,用于后续船中,进行单船和全船核算。对于同型后续船的套料办法。使余料得以充分利用。

3.优化生产管理

设计部门各专业室之间应保持紧密联系,对于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学习,将问题消灭在源头,避免流向下道工序。同时设计部门应与车间保持畅通的信息渠道,了解已发资料、实际下料、加工与装配进程,做好原发放资料的回收整理,使图样文件,切割指令、加工信息等资料的修改具有及时性、有效性。

生产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好前期的策划工作,制定比较合理的综合日程表、接点表、出图计划等,一旦实施尽量不更改或小更改,避免套料图颠覆性的修改,造成余料管理混乱。

加强对现场的监督与管理,在零件转运上,严格按照零件类型转序,尽量减少零件转运的丢失和差错。管理、技术人员要深入现场对施工现场的不规范施工行为进行指导、纠正。同时生产管理部门和技术部门应经常沟通、协调,研究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订相应的对策,减少工作中的差错,确保整个生产流程的畅通。

结论

合理施用提高磷肥利用率 篇10

一、根据土壤条件合理分配和施用磷肥

1. 磷肥应优先施于缺磷土壤

据磷肥试验结果表明, 当土壤全磷含量在0.1%以下, 速效磷含量在5mg/kg以下时, 施磷效果显著;当全磷含量在0.1%~0.15%, 速效磷含量在10~15mg/kg时, 增施磷肥效果不显著。

2. 磷肥应优先施在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上

因为土壤有效磷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 据调查, 当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2.5%时, 施用磷肥效果不显著;当土壤有机质含量小于2.5%时, 施用磷肥可增产10%以上。

3. 磷肥应优先施在酸性土壤上

当土壤p H值在5.5以下时, 有效磷的含量很低;当土壤p H值在6.0~7.5时, 有效磷含量较高;当土壤p H值在7.5以上时, 其含量则又降低, 显然前者是被铁、铝所固定, 后者是由于形成了难溶性的磷酸钙盐。故应将磷矿粉、钙镁磷肥等分配在酸性土壤上;而普钙、重钙则宜分配在中性或石灰性土壤上, 效益也较高。一般远离村庄的瘠薄地块, 新平整的生土地块, 常年少施农家肥的地块, 应当优先施用。就土质而言, 黄、红壤旱田、黄泥田、鸭屎泥田、冷浸田等施用磷肥增产显著。肥田、肥土和往年连续大量施用磷肥的地块可适当少施。

二、根据作物吸收利用特点合理分配和施用磷肥

作物种类不同, 对磷的需要量和吸磷能力是不同的。各地的试验和生产实践表明, 大田作物对磷肥的反应大致顺序如下:冬季绿肥作物 (包括豆科类作物以及萝卜、油菜等) >一般旱地豆科作物>大麦、小麦>早稻>晚稻。因此, 在同一种土壤上的轮作中, 磷肥应首先考虑施在豆科作物上或对磷需要较多、磷肥肥效较好的作物上。对磷反应不敏感的作物, 可以少施或不施磷肥, 而利用磷肥的后效, 以充分发挥磷肥的肥效。

三、根据作物轮作换茬制度合理分配和施用磷肥

1. 水旱轮作中磷肥的施用

水旱轮作是我国南方水稻产区主要的轮作制度之一。在水旱轮作中磷肥的分配应掌握“旱重水轻”的原则, 即将磷肥重点施在旱季作物上, 而水稻大部分或全部利用其后效。在旱作为豆科作物时, 这种施用方法还可以起到“以磷增氮”的效果。

2. 旱地轮作中磷肥的施用

在有绿肥或豆科类作物的轮作中, 磷肥应优先施在这些作物上, 当轮作中的作物对磷的营养吸收特性相似时, 磷肥宜先用于秋播的越冬作物上, 另外对秋播作物增加磷素营养, 还能培育壮苗, 增强秋播作物抗寒能力。

四、根据磷肥的特性和作物的生育期合理分配和施用磷肥

磷肥品种可分为水溶性磷肥、溶性磷肥和难溶性磷肥三大类。水溶性磷肥适用于各种土壤, 但在中性或碱性 (石灰性) 土壤上更为适宜。在酸性土壤上, 以分配难溶性磷肥或溶性磷肥较为经济有效, 因为酸性土壤有利于非水溶性的磷酸盐溶解而发挥肥效。另外在轮作中, 对磷吸收能力强的作物, 如油菜、萝卜、荞麦以及苕子等豆科作物可施用难溶性磷肥;对于吸磷能力较差而对磷反应敏感的作物如马铃薯、甘薯则以施水溶性磷肥较好。从作物不同生育期来看, 在多数情况下, 作物幼苗期是磷素营养的临界期, 尤其对于种粒较小的作物如油菜、番茄、苜蓿等, 因其种子小, 贮磷量少, 苗期对磷的敏感性强, 采用水溶性磷肥或某些溶性磷肥作种肥和早期追肥, 可以满足幼苗对磷的需求;作物生长盛期对磷的需要量虽多, 但这时根系发达, 吸磷能力强, 一般可利用作为基肥施用的难溶性磷肥或溶性磷肥;在生育后期, 作物主要通过体内磷的再分配利用来满足各器官的需要, 因此, 生育后期对磷的反应就较差。

五、改进施肥方法

1. 改撒施为集中施

磷肥要先经过水的溶化和解离后, 作物的根或茎叶才能将其顺利吸收利用, 所以施用时如把磷肥撒在地表上或干燥的土壤里, 就会造成浪费和流失。因此, 水稻施磷最好是用磷肥粘秧根, 或深施于犁沟中。旱土作物施磷可用磷肥拌种或穴施、条施, 使它集中在种子或根系周围, 把磷肥真正送到根系的“口”里。

2. 改追施为底施

磷肥很容易与土壤中的铁、铝、钙、镁等元素起化学变化, 变为难溶性磷肥, 这称为“磷肥固定作用”。因此, 在施磷时最好混合有机肥 (如农家肥) 一起堆沤, 让有机肥吸附和分解后再施入土中, 则比追施效果好。因为在堆积过程中, 有机肥能分解有机酸并发出热量, 可以促进磷肥的溶解性, 从而提高磷肥的有效含量。而且有机肥在腐熟过程中所形成的腐植质是两性胶体, 在酸性或碱性土壤中, 可以起缓冲作用, 使土壤保持接近中性的环境, 从而提高磷肥的有效性。所以, 磷肥一次性底施, 既能增强肥效, 又可减少固定。

3. 改单一施为混合施

目前使用的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矿石粉等, 仅含有磷元素, 而不含氮肥和钾肥, 所以施用磷肥时配合氮、钾肥一起施用, 可以协调作物对养分的需要, 发挥氮、磷、钾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其增产效果比单独施磷有显著提高。常用的配合比例是氮∶磷∶钾为1∶2∶2。磷肥, 特别是钙镁磷肥与有机肥混合, 可使磷肥中那些难溶性的磷转化为农作物易吸收的有效磷。

4. 改土壤施为叶面喷

磷肥在土壤中移动范围小, 不像氮、钾肥能在土壤中纵横移动。而且, 作物中后期枝繁叶茂, 田间操作不便, 根系逐渐老化, 吸收养分能力减弱, 常造成缺磷, 这时采用叶面喷施磷肥, 增产效果显著。可将水溶性的过磷酸钙对水喷施于叶片上, 使磷通过叶面的气孔或角质层进入作物体中。水稻等禾本科作物可用2%~3%的浓度喷施, 油菜、蔬菜等可用1%的浓度。

六、注意磷肥的后效

上一篇:活水下一篇:图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