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片诊断

2024-07-09

涂片诊断(精选十篇)

涂片诊断 篇1

患者,女,26岁,因间歇性发热6月余,腹大,腰背部疼痛3月,于2009年9月住院。入院前发热但未找到明显的诱因,服用“APC”片剂后,体温降至正常。以后反复发热多次,体温高达39.5℃,经对症治疗,体温下降。近50 d发觉腹部长大,并能触及包块,伴有腰酸、背痛,食欲明显下降。B超、CT提示:肝弥漫性实质性占位病变,淋巴瘤,不除外转移癌,盆腔有积液。本院以“肝占位性病变”收入消化内科住院。查体:中度贫血貌,发育正常,营养稍差,神志清楚,慢性病容,面色暗黄,全身无黄染,无出血点,蜘蛛痣,右腋窝可触及0.4 cm×0.2 cm大小淋巴结两粒。肝肋缘下18 cm,质硬,表面粗糙不平,脾肋缘下7 cm,质中,光滑。腹水征(+)。双下肢轻度水肿。实验室检查:WBC 9.3×109/L,Hb 85 g/L,PLT278×109/L,中性粒细胞0.88,淋巴细胞0.08,单核细胞0.04。肝功、肾功、便常规、尿常规均正常。骨髓像:粒系0.4,红系0.22,涂片可见大量散在或呈巢状全分布的外来细胞,尤以片尾居多,分类占0.21,胞体大小不一,直径约15~25μm,圆形,边缘伪足明显,胞浆淡蓝,无A颗粒,5%的该类细胞含大量黑色颗粒,粗大一致,分布不均。核大圆形,双核可见,染色质粗,核膜清晰,核仁清,1~4个,兰染。免疫组化HMB45(++),CK(-)。诊断意见:恶性黑色素瘤细胞骨髓转移。

2 讨论

恶性黑色素瘤多发于小腿内侧,跖、趾部皮肤,原发于内脏者极少见,肝、脑、肺转移最常见。目前国内外对恶性黑色素瘤转移骨髓均有报道[1,2]。本例患者经反复检查,未见皮肤病灶。B超、CT均提示肝转移癌、骨髓形态学报告是唯一能明确诊断的病理依据,其原发灶也可存在于阴道、直肠、肛管等隐蔽处。原发于骨组织的恶性黑色素瘤国内曾报道1例[3]。骨髓形态学检查是诊断实体瘤重要的补充手段,临床常见骨髓象提示转移癌而未发现原发灶的病例。由于肿瘤细胞的多形性,骨髓报告仅能提供形态学倾向性意见,如考虑腺癌、鳞癌、未分化小细胞癌等。本例患者骨髓片未染色前,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含棕黑色颗粒,经瑞氏染色后,颗粒呈黑色、清晰、量多,是骨髓内造血细胞所不应出现的,并且恶性黑色素瘤的特异性抗体HMB45呈强阳性表达,故检验结果可靠。

参考文献

[1]岳少梅,唐家伦,孙俊英.恶性黑色素瘤骨髓转移1例报告.中华血液学杂志,1984,12:419.

[2]朱晓辉,张文良.骨髓检查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道.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5,10:164.

涂片诊断 篇2

在临床上,像王女士这样对进行上述两项检查有想法的患者并不少见。她们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主要是由于她们对阴道涂片检查和宫颈涂片检查还不够了解。下面,笔者就介绍一下这两项检查究竟有何不同。阴道涂片检查阴道涂片检查是一项细胞学检查,此项检查不仅可帮助医生判断各种阴道疾病的病因,还可对生殖器官的恶牲肿瘤(如阴道癌、子宫内膜癌及输卵管癌等)进行细胞学筛查。这是因为,女性阴道内细胞(包括细菌在内)的种类和数量会随着阴道炎、阴道癌等疾病的发生而改变,所以通过检测患者阴道内脱落细胞的种类和数量,即可确诊其是否患有疾病,患有何种疾病。进行这项检查的操作步骤是:医生先用特制的刮板轻刮患者阴道侧壁的上1/3处,以获得阴道浅层的黏液和细胞,再将适量的黏液和细胞均匀地涂在载玻片上,并将其置于浓度为95%的酒精中。至此,一张阴道涂片就制作完成了。随后,医生会通过显微镜对阴道涂片做细胞形态、结构等病理学方面的分析。通过阴道涂片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阴道内是否有滴虫、霉菌及阴道的清洁度。其中,阴道的清洁度检查主要是看患者阴道的分泌物中含有乳酸杆菌、上皮细胞、脓细胞和杂菌(如革兰阴性杆菌、双球菌、阳性球菌等)的数量如何,并以此来判断其阴道的清洁程度。阴道清洁度的判断标准如下:

Ⅰ度(阴道的清洁度):镜下细胞以乳酸杆菌、上皮细胞为主,未见杂菌及脓细胞。此类阴道分泌物属于正常。

Ⅱ度:镜下细胞含有部分乳酸杆菌、脓细胞及杂菌,同时可见少量的上皮细胞。此类阴道分泌物仍属于正常。

Ⅲ度:镜下细胞以脓细胞、杂菌为主,同时可见少量的乳酸杆菌和上皮细胞。此类阴道分泌物表示患者患有较轻的阴道炎。

Ⅳ度:镜下细胞以脓细胞和杂菌为主,同时可见少量的上皮细胞。此类阴道分泌物表示患者患有较重的阴道炎性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女性在采集此项检验标本的前24小时内禁止过性生活,禁止进行阴道检查、阴道灌洗及阴道用药等,以减少其他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影响。

宫颈涂片检查

宫颈涂片检查是肿瘤防治学中的重要检查项目之一。进行此项检查的目的在于诊断患者是否患有宫颈糜烂、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等。此外,通过宫颈涂片检查还能了解患者宫颈细胞的形态、结构、异型性(即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存在的差异)、宫颈及周围组织是否存在病变及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这项检查的操作步骤是:医生先用阴道窥器扩张阴道内壁(以便看见宫颈口),再用棉签、木制刮板或子宫颈刷从宫颈开口处收集脱落的细胞,最后将收集到的细胞适量地涂抹在载玻片上或直接保存在特制的化学溶液中。这时一张宫颈涂片就制作完成了。随后,医生会通过显微镜或计算机扫描仪来观察宫颈细胞的形态。我国诊断宫颈细胞的标准采用的是巴氏Ⅴ级分类法,这5种细胞等级所代表的意思分别为:

巴氏Ⅰ级即宫颈细胞正常。

巴氏Ⅱ级存在少数不正常的宫颈细胞,患者需要查找病因,并接受治疗。

巴氏Ⅲ级存在可疑的癌细胞。这时患者必须重新做一次子宫颈涂片检查,必要时须做宫颈病理切片检查。

巴氏Ⅳ级存在极为可疑的癌细胞,患者必须做宫颈病理切片检查。

巴氏Ⅴ级确定有癌细胞,患者必须做宫颈病理切片检查,观察宫颈受癌细胞侵袭的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

1受检者进行宫颈涂片检查的时间最好选在月经退潮后的第3天。

2受检者若患有妇科疾病(如淋病、滴虫感染、衣原体感染等),应先治疗妇科疾病。待这些疾病治愈后再进行宫颈涂片检查,以免干扰检查的结果。

3受检者在进行宫颈涂片检查前的24~48小时内应避免过性生活、冲洗阴道、使用置入式阴道栓剂,以免影响检查的结果。

本栏编辑/孙洁

小常识

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指征

当子宫肌瘤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时,就应该尽快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手术:

1子宫肌瘤已如拳头般大小或已对盆腔中的其他器官造成压迫。

2子宫肌瘤的生长速度过快,

3在进入更年期后,子宫肌瘤不但没有萎缩,反而增大了。

4患者因患子宫肌瘤而出现了药物无法根治的月经量过多、经期过长、贫血等病症。

涂片诊断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4例2009年~2012年在我院接受骨髓活检以及骨髓穿刺并确诊为贫血的患者, 其中有36例男性, 28例女性, 其平均年龄为52岁, 这些患者平均血红蛋白值为63.5 g/L。其中有21例AA (再生障碍性贫血) 患者, 18例MA (巨幼细胞性贫血) 患者, 25例IDA (缺铁性贫血) 患者。

1.2 诊断方法

除了对患者进行有关影像、生化学、常规血象以及特殊血液学诊断外, 都对这些患者进行同步的骨髓切片与骨髓涂片的检查。从患者的髂骨前或者髂骨后上棘进行取材, 所用活检穿刺针为上海注射器公司提供, 先对患者进行穿刺涂片, 然后再对患者进行活检以取材, 所取患者的骨髓组织大小在0.9~1.3 cm[4]。通过Bouin固定液对患者骨髓组织进行固定, 将半薄切片用塑料进行包埋, 用苏木素-寄姆萨-酸性品红 (HGF) 对其进行染色。

1.3 评价

具体评定患者有核细胞量的方式是通过油镜视野有核细胞数法, 具体将其划分情况是:25~50个为正常, 51~70个为轻度增多, 71~90个为明显增多, >90个为极度增多, 24~15个为极度减少, 5~14个为明显减少, <5个为极度减少。通过Gomori与HGF对骨髓切片进行染色, 对部分患者骨髓切片通过铁染色, 依照患者脂肪和细胞比例来分析患者的有核细胞量, 41%~64%属于正常有核细胞量, 65%~77%属于轻度增加, 78%~90%属于明显增加, >90%属于极度增加, 26%~40%属于轻度减少, 11%~24%属于明显减少, <10%属于极度减少[5]。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χ2检验来进行计数资料的比较。

2 结果

2.1 患者贫血检查符合率

有20例患者通过骨髓涂片诊断确诊为AA (再生障碍性贫血) , 有7例患者由于有核细胞量太少而无法准确鉴别具体病情, 有1例患者通过骨髓切片诊断, 由于其造血细胞增生还没有特别明显的下降而被疑似确诊, 比较疑诊与确诊的两组患者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P<0.05, 统计学意义显著。IDA (缺铁性贫血) 中, 对其形态学进行观察发现, 涂片效果要比切片效果好, 还有一部分患者不适合单独进行IDA (缺铁性贫血) 诊断。对MA (巨幼细胞性贫血) 进行骨髓切片与涂片的诊断比较类似于缺铁性贫血, 有一些患者的情况为白血病样改变或者呈MDS样。IDA与MA的骨髓切片诊断患者数量要比骨髓涂片的数量低, P<0.01 (表1) 。

注:*表示造血降低;**表示和血液稀释无法鉴别;△表示没有出现明显异常;△△表示疑似髓系肿瘤和MDS

2.2 有核细胞量

IDA、MA、AA骨髓有核细胞量与患者骨髓造血组织之间的比例比较表明, 骨髓涂片比骨髓切片明显要少, 对两组进行比较发现, 再生障碍性贫血极度减少的情况涂片组比切片组要高, 而MA与IDA切片极度增多和明显增多的情况是涂片比切片要低, 两组差异比较明显, P<0.01, 存在统计学意义 (表2) 。

2.3 骨髓铁染色

对每例患者的骨髓涂片进行铁染色, 其中MA和AA的细胞外铁没有出现阴性, 有14例患者为“3+”AA, 有15例患者为MA, IDA细胞外铁显示全部属于阴性, 5~10颗细胞内铁粒的患者, 有7例患者属于AA, 有12例患者属于MA, 有2例患者的环形铁粒幼细胞存在MA现象, MA骨髓铁显示异常与增加。在患者骨髓切片铁染色中, 有17例患者确诊为IDA, 均为阴性, 有15例患者确诊为AA, 均为阳性, 有13例患者确诊为MA, 均为阳性, 在IDA中, 很少见有铁粒幼红细胞, 而在MA中却比较多。

3 讨论

对骨髓切片与骨髓涂片进行同步检查, 在诊断患者血液病的过程中通常起着协同的作用。对于贫血诊断而言, 骨髓涂片具有细胞结构比较清晰, 对患者血细胞形态观察比较理想的特点, 能够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常规组化染色, 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对MA和IDA的诊断[6]。所以, 对于那些疑似MA和IDA的患者, 通常不用对其进行骨髓活检就可确诊, 但是对于那些疑似AA的患者, 在对其进行骨髓涂片诊断外, 还要对其进行骨髓活检。

摘要:目的 对骨髓涂片和切片检查在贫血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对64例贫血患者进行骨髓切片与骨髓涂片的检查, 对贫血患者对骨髓切片与骨髓涂片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对有核细胞增生程度的判断上, 骨髓切片要比骨髓涂片的效果好, 同时对21例贫血患者的诊断情况要比穿刺涂片效果好, 在对巨幼细胞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中, 骨髓涂片要好于骨髓切片。结论 骨髓涂片对MA (巨幼细胞性贫血) 、IDA (缺铁性贫血) 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但是对AA (再生障碍性贫血) 的应用价值不大, 但是骨髓切片能够使AA病情检查率得以提高, 而对诊断MA和IDA却没有特别大的应用意义。

关键词:贫血诊断,骨髓切片,骨髓涂片,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1]浦权, 杨梅如.血液病骨髓诊断病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103-119.

[2]卢兴国.骨髓细胞学和病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759-877.

[3]张志宏, 杨崇礼.血液病造血组织病理学图谱[M].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 2009:10-15.

[4]崔旭, 邓长安, 郑素萍.骨髓活检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意义探讨[J].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3, 18 (2) :146-147.

[5]李正熙, 肖保国, 吕传真.粒细胞集落剌激因子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0, 33 (1) :79-82.

微生物检测中直接涂片的应用价值 篇4

【中图分类号】R446.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99-01

我院外科有一患者,由于肛门外伤,引起肛周脓肿,外科遂局部穿刺抽出约3毫升粘稠物。穿刺物送检验科微生物检侧。本科接到标本后,肉眼观察粘稠样浓性液,咖啡色,可嗅到异样臭味,立即直接涂片3张,一张革兰氏染色,一张抗酸染色,一张备用、镜检,抗酸染色未找到抗酸菌,革兰氏染色涂片可看到少量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和大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杆菌菌体较小,两端圆,有大量白细胞,胞体内有大量吞噬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这些革兰氏阴性杆菌怀疑是肠道的厌氧菌。随即接种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和中国兰平板,进行二氧化碳、35度培养,因为是基层医院,条件所限,未能进行厌氧培养。

培养24小时后,血平板有灰白色菌落,中等大小,光滑,涂片革兰氏染色为革兰氏阳性球菌,触酶阳性。而巧克力平板和中国兰平板未见细菌和真菌生长。革兰氏阳性球菌分离纯培养,鉴定为溶血葡萄球菌。直接涂片在白细胞内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没有长出,初步确定是厌氧杆菌,继续培养48小时后仍未见长出,基本可以确定为厌氧杆菌。通知临床医生:有两种细菌,阳性球菌和阴性杆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厌氧菌的可能性极大。

治疗效果:静脉滴注抗生素头孢噻肟和替硝唑注射液抗生素联合应用5天,分泌物明显减少,分泌物直接涂片革兰氏阳性球菌找不到,偶有革兰氏阴性杆菌。二氧化碳、35度培养阴性。10天后,脓肿分泌物基本消失。两周后瘘管口闭合。效果明显,说明用药正确。

讨论:

1、微生物标本细菌培养和直接涂片镜检是细菌学常用的方法,细菌培养特点是结果准确,细菌量较少的情况下也能检测到,可鉴定细菌到种、型,并且能做出药敏结果,缺点是出结果流程麻烦,周期较长,受设备、试剂等条件限制,如苛养菌流感嗜血杆菌杆菌需要v因子x因子;布鲁氏菌初代培养需硫胺、烟酸和生物素,培养基加马血清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周期5—7天,且这些菌初代培养需要在5—10%二氧化碳环境下培养,对基层医院很难具备比较完善的工作环境条件,很难得到满意的结果。如果是专性厌氧菌采集标本要求绝对与空气隔绝,培养也要在无氧的条件下才可生长。由于标本采集、运输和培养营养环境条件造成苛氧菌和专性厌氧菌可能不生长。本案例因本室不具备厌氧培养条件,革兰氏阴性杆菌没有长出。直接涂片镜检方法简单,快速,成本低廉,革兰氏染色分出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阴性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抗酸染色确定是否为抗酸菌,结合菌体形态特征、标本来源,大致知道标本中有几种细菌,那类细菌,又真菌菌体较大,有的有菌丝,具此可知道有无真菌。缺点是不能进一步鉴定细菌菌种,无法做药敏试验,标本中细菌量少的情况下会漏检,对稀淡的穿刺液需要离心取沉淀物涂片镜检可提高阳性率。除了血标本外,几乎所有的标本都可以直接涂片镜检。目前,结核杆菌的检测用抗酸染色镜检找抗酸菌是微生物检测的主要手段,生殖道淋球菌的检测大多数情况下用还是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找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就是因为直接涂片镜检快速简单,立即可取到结果。

2、标本直接涂片镜检还可以看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在组织部位有炎症时,会向组织移动聚集,与细菌真菌作斗争,这些细胞叫炎细胞。如观察到大量的多型核白细胞和较多细菌则说明是急性感染,这时由于(细菌、真菌)感染早期启动非特异性免疫因子中中性粒细胞是最主要的免疫细胞;如白细胞数量较少并以单个核细胞为主,则说明为慢性感染。标本中白细胞出现是微生物感染的标志,被白细胞内吞噬的细菌往往是主要致病菌,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标本培养前发现被白细胞吞噬的细菌,没有培养出,就应对本次培养的结果可靠性产生怀疑,应重新更换思路,有可能是苛氧菌或专性厌氧菌,实验室条件差细菌不生长,也有可能没有及时运送标本或没有及时接种标本,造成细菌死亡而長不出。本案例标本中白细胞内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就是因为本室不具备厌氧菌培养条件未长出,结合标本来源和菌体形态特征,高度怀疑是肠道拟杆菌。深部组织分泌物由专性厌氧菌感染或专性厌氧菌与其它菌混合感染的几率很高,直接涂片镜检显得尤为重要。

3、直接涂片镜检可以指导临床经验用药,临床经验用药是广泛存在的,细菌培养加药敏周期一般在2—3天,临床医生和病人是不会等到培养的细菌药敏试验结果出来后再进行抗生素用药,特别是急性感染的病人,不能耽误病人的抢救治疗,这时对标本如果直接涂片镜检,根据标本来源、外观、气味,结合菌体的染色、形态特征、细菌的排列方式,大致可以确定是那类细菌,及时反馈给临床医生,指导临床医生经验药。如果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经验工作者甚至可以把细菌确定到属、种、型。如浑浊或浓样脑脊液标本离心,取沉渣涂片革兰氏染色阴性、凹面相对球菌可能是脑膜炎双球菌(也不排除其它奈瑟氏菌或卡他补兰汉菌);革兰氏阳性、有荚膜、矛头状双球菌常为肺炎链球菌;如发现革兰氏阴性小杆菌,且有长丝状,结合临床症状可初步确定为流感嗜血杆菌;用湿片和墨汁混合在暗光下,观察到真菌周围有似一晕轮透明荚膜新型隐球菌;怀疑结核型脑膜炎,抗酸染色找到抗酸杆菌,基本可以确定是结核杆菌。把这些涂片镜检观察到的细菌快速通知临床医生,医生可以针对性地经验用药。

涂片诊断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1月~2010年4月珠海中山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住院患儿31例,其粪便性状异常(糊状便、水样便)的作为标本,年龄最大12岁,最小4月。

1.2 检测方法

1.2.1 涂片革兰染色

用无菌拭子分别挑取新鲜粪便和经过1:10稀释的同份粪便,在同一无菌玻片上按椭圆形均匀涂片,面积约1 cm×1 cm,自然干燥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稍烤固定,革兰染色。

1.2.2 总菌数的估计

观察3~5个视野。一个视野总菌数在500~5000个菌范围内都属于总菌数在正常范围;一个视野少于500菌属于全菌减少的菌群失调,一个视野大于5000菌属于菌群增加的菌群失调症,这时应进一步观察各类菌的比例,以确定哪类菌增多。

1.2.3 判断标准

参照《感染微生态学》中儿童肠道菌群中各类细菌比例,以正常范围以外的标本归入肠道菌群失调计数[1]。见表1。

2 结果

由粪便涂片镜检得到结果,符合菌群失调标准的有28例,符合率90.32%,其中符合G-菌增多性失调19例,占61.29%,G+菌增多性失调7例,占22.58%,全菌减少2例,占6.45%。

G-菌增多性失调病例中全是革兰阴性杆菌增多性失调,7例G+菌增多性失调病例中全部是革兰阳性球菌增多性失调,可见真菌孢子。具体见表2。

(n,%)

3 讨论

健康人群的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统称为肠道菌群。仅细菌种类就在1000种以上[2]。种类不同的肠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各菌群之间互相拮抗,互相协同,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动态生物平衡,一般情况下,肠道菌群与人体和外部环境保持着一个平衡状态,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儿童腹泻病是一组多因素多病因的常见病、多发病。儿童腹泻病的发生率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位居儿童疾病第二位。肠道微生态是机体最重要、最庞大的生态系统。肠道与外界时时相通,因此,肠道微生态又是机体最特殊外界微生态系统[3]。肠道中的微生菌,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由于肠道所具有的各种生理功能以及所处特殊环境其肠道内微生菌每时每刻处于动态平衡、稳定之中[4,5,6]。儿童肠道微生态紊乱即可能是腹泻发生的重要原因;也可能是腹泻病导致的后果。儿童腹泻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转归均伴随着肠道正常菌群的相应变化和紊乱。婴儿肠道菌群相对较成年人脆弱、不稳定,容易受到生活环境、喂养因素、用药治疗以及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影响,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这是儿童,特别是婴幼儿较年长儿、成年人容易发生各种感染性腹泻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不管何种原因所致感染性腹泻病又可导致肠道菌群紊乱或不断加重已发生的肠道菌群紊乱,不仅表现为肠道优势菌群下降、肠道菌群比例失衡、肠道菌的转移,而且也可表现为肠道内源性感染和肠道免疫功能的降低;大多数抗生素尤其是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对肠道原因菌有良好杀灭作用,同时对肠道正常菌也有严重影响。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腹泻病,治疗全身各系统、各部位感染性疾病的同时,不可避免对肠道正常菌群发生严重影响,使肠道正常菌群紊乱,肠道生物膜破坏,肠道免疫屏障功能降低,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在本次探讨中,从医院各科中挑选了31例年龄介于4月~12岁的患儿性状异常(糊状、水样便)的新鲜粪便作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分析,符合肠道菌群失衡的有28例,符合率90.32%,其中超过一半(61.29%)是G-杆菌增多性失调,这与文献[6]中所得结果大致相同,与王晓明等[7]的《粪便涂片检查在诊断肠道菌群失调中的临床意义》中所得结果不符,这可能与地区差异有关。所选标本中有7例镜检发现大量类酵母真菌孢子,占22.58%,这说明真菌感染所致的小儿腹泻人占一定比例,值得临床留意。不少实验室在做腹泻标本病原学检查时往往注重于沙门菌、志贺菌等常规肠道病原菌的分离,而容易忽略正常大肠埃希菌的生长情况以及肠道菌群失调时优势生长的肠道过路菌的检测。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各种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婴幼儿肠道菌群处于脆弱,不稳定状态,容易受到生活环境、喂养因素、用药治疗以及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影响,菌群失衡导致的腹泻渐趋增多。粪便涂片检查简单、实用、可靠、经济,粪便涂片染色对快速诊断菌群失调,找出腹泻病因,指导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有指导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粪便涂片在诊断患儿肠道菌群失调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无菌器皿留取各科患儿性状异常的新鲜粪便标本,用无菌棉签涂片,自然干燥后固定,行革兰染色后镜检,计算菌总数和各类菌组成比例。结果 31例标本中符合菌群失调标准的有28例,符合率90.32%,其中符合G-菌增多性失调19例,占61.29%,G+菌增多性失调7例,占22.58%,全菌减少2例,占6.45%。可见真菌孢子的有7例,占22.58%。结论 粪便涂片检查对快速诊断患儿肠道菌群失衡、正确治疗腹泻、避免滥用抗生素有中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粪便涂片染色法,腹泻,肠道菌群失衡

参考文献

[1]李兰娟.感染微生态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4.

[2]Hooper LV,Gordon JI.Commensal host - bacterial relationship s in the gut.Science,2001,292(5519):1115 - 1158.

[3]董永绥.肠内菌与微生态平衡.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1): 5.

[4]张玉林,梁庆红,骆金芝.新生儿肠道微生态学研究现状.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12):761.

[5]陆武,沈红芬.抗菌药物致肠道菌群失调的机制及防治.药学服务与研究,2009,9(3):12.

[6]廖卫,张敏.新鲜粪便pH和涂片检查小儿肠道菌群失调.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7,2(19):72-73.

涂片诊断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 在我院被确诊的9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有男性患者65例, 女性患者25例, 年龄在3个月~72岁范围内, 平均年龄为32.56岁。

1.2 方法

患者的标本为EDTA-K2抗凝血, 仪器选用:Beckman Coulter LH750全自动全血细胞分析仪, 同时试剂为Beckman进口试剂, 应用BASO瑞氏-吉姆萨染色液。对患者按照严格的操作标准进行血涂片镜检:取患者的手指血或者直接实施血常规采取静脉血, 进行推片。应用蜡笔于血膜两端进行划线, 结束以后把血涂片于染色架上平放[2]。在此过程中, 需要注意的事项为:血涂片制备期间, 应该保障其具有适当的厚薄度, 并且头体尾部明确, 保证血膜的边缘处于整齐状态, 使血膜在玻片上占据三分之二[3]。严格的遵循BASO瑞氏-吉姆萨染色试剂有关说明实施染色:加入数滴瑞氏染液, 将血膜进行全部的覆盖即可, 后对血膜进行约1分钟时间的覆盖。此期间滴加入一定量的缓冲液、染液混合, 在室温下进行染色约6~10min。染液以流顺水冲净, 于干燥状态下实施镜检[4]。

1.3 观察指标

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形态学检验技师实施技术分类, 主要的观察内容包括以下的几方面:首先, 观察白细胞形态以及数量, 是否存在浆细胞、幼稚细胞、淋巴瘤细胞以及异形淋巴细胞等具有异常形态的细胞;其次, 观察红细胞的形态以及大小, 同时严密观察血红蛋白的分布以及细胞内成分, 注意是否存在有核红细胞、嗜碱点彩红细胞以及嗜多色性红细胞等情况;再次, 观察血小板情况, 对其分布状态、数量以及大小和形态、颗粒等情况进行仔细的观察, 注意是否存在畸形血小板、大或者巨大血小板等情况;最后, 观察是否存在肿瘤细胞、恶性组织细胞以及寄生虫例如疟原虫等情况。同时对于所有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首次外周血常规检查涂片镜检白血病细胞的具体情况同骨髓穿刺细胞形态学的相关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针对急性白血病应用外周血涂片实施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

2. 结果

经过针对9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实施严密的血涂片镜检, 获得的首次白血病细胞检出率为95.56%, 具体情况见表1。

同时, 经检后具有5例外周血未检出白血病细胞的急性白血病患者, 其白细胞的平均值为1.35×109/L总数减少, 血红蛋白平均值为94.83g/L轻度减低, 并且血小板平均值为133.68×1012/L基本正常, 患者的骨髓增生程度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活跃情况;在90例患者中, 具有6例外周血检出少量的白血病细胞低于5%急性白血病患者, 其低白血胞总数平均值为1.85×109/L, 低血红蛋白平均值为76.25g/L, 以及血小板平均值为47.34×1012/L, 具有显著的减少。

3. 讨论

作为异常克隆血液细胞, 白血病细胞通常会于某一个幼稚阶段内进行发生停滞状态, 一方面体现出形态学异常现象, 另一方面也表达出质的异常现象。在正常群体中, 外周血内不具有幼稚细胞, 并只存在成熟细胞成分。引发急性白血病期间, 导致周围血幼稚细胞数量产生变化的因素诸多, 例如白血病细胞类型以及数量、张力于髓血屏障产生较严重的累及等情况。

具有关的文献资料显示, 对于急性白血病患者而言, 并非均可检出白血病细胞在周围血片中, 如果存在白细胞正常以及白细胞减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 特别是对于全血细胞减少的患者, 会导致较低的白血病细胞检出率, 通常存在漏诊以及误诊的情况[5]。并且具有约百分之十六的患者, 于诊断期间, 其外周血内并不存在未成熟细胞, 但是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之前几个月内, 能够获得全血细胞减少的结果, 以及存在再生障碍骨髓像。

细胞形态学检验工作者需要深入的掌控急性白血病患者早期多样化的表现特点, 同时进行有效的骨髓检查针对疑诊病例, 并通过对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以及骨髓形态学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及研究以后, 作出正确的判断, 予以患者实施治疗, 防止漏诊以及误诊的情况出现。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血液病的诊断中, 应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进行判定是较为直接的方式。对于外周血涂片镜检的检查工作, 需要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镜检水平, 提高对于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诊断率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李斓, 崔艳琴, 邢吉燕, 等.外周血涂片镜检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J].贵州医药, 2013, 12 (8) :731-732.

[2]蒋楠楠, 邱伟东, 张丽科.外周血异常血细胞形态检查的必要性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4 (1) :61-62.

[3]王晓艳, 郑海军.浅谈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实习带教体会[J].继续医学教育, 2015, 24 (2) :69.

[4]张欢妍, 钱武安, 唐国建, 等.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后血涂片复审镜检规则的制定[J].淮海医药, 2015, 16 (3) :276-277.

涂片诊断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治我院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的肺结核患者(不包含单纯结核渗出性胸膜炎)897例,均经临床确诊为肺结核(结核组)。其中男536例,女361例,年龄9~83岁,中位年龄36岁,另选择同期收治的非结核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03例(对照组),其中男64例,女49例,年龄10~79岁,中位年龄34岁。2组的性别、年龄经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试剂与仪器

碱性复红染液、盐酸酒精脱色、亚甲兰复染液,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扩增荧光检测试剂盒(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ABI Prism 7300 Real time system(ABI公司)。

2 方法

2.1 痰涂片萋-尼氏抗酸染色法

常规操作留取痰标本,在生物安全柜中涂片,待干后,经染色,镜检,分级计数报告标准均按结核病诊断实验室检验规程。

2.2 荧光定量PCR法

痰液中加入4倍体积的4%Nao H,摇匀,置室温下放置30min液化,取0.5~1.5m L离心管中,再加入0.5m L4%Nao H,室温放置10min后,15000×g离心5min。弃上清,沉淀加无菌生理盐水1m L混匀,15000×g离心5min:沉淀物再重复洗涤1次。采用PCR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按试剂盒操作说明提取和检测菌体基因。取阴、阳性质控品各40μL加等量DNA提取液混匀,沸水浴10min后同上处理。取2μL处理后的各反应管加入PCR仪器的孔反应槽内,按对应顺序设置阴性质控品、阳性质控品、并设置样品名称、标记荧光基团种类和循环条件:93℃预变性2min,然后93℃45sec→55℃60sec,先做10个循环,最后按93℃30sec→45℃45sec,做30个循环。反应结束后保存检测数据文件,根据分析后图像调节baseliner的start值(2~4),stop值(7~9)以及Threshould值,最后到窗口下记录仪器自动分析计算出CT值。阴性结果判定:如果CT值=30,实验结果为阴性;如果CT值<30,则实验结果为阳性。

2.3 统计学方法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3 结果

3.1 痰涂片萋-尼氏抗酸染色法检出情况

897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中,痰涂片阳性患者389例,阳性检出率为43.4%。其中,抗酸杆菌AFB(Acid-Fast Bacilli)(1+)126例、AFB(2+)102例、AFB(3+)98例、AFB(4+)63例。103例对照组的结果均为阴性。

3.2 荧光定量PCR法

897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阳性571例,阳性检出率为63.7%。103例对照组的结果均为阴性。

3.3 2组阳性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 讨论

肺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而痰结核杆菌阳性是诊断传染性肺结核的重要依据。痰涂片抗酸染色法目前仍是诊断肺结核病以及判断肺结核病传染性强弱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检查。

笔者认为虽然痰涂片检查阳性只能说明痰中含有抗酸杆菌,不能区分是结核分枝杆菌还是非结核分枝杆菌,但是由于非结核分枝杆菌少,故在痰中检出抗酸杆菌仍是极重要意义的。本次实验痰涂片阳性检出率为43.4%(389/897),敏感度仍欠缺,与van[1]的报道中所述相符合。分析其敏感度低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标本留取不当:患者送检的痰液标本85%左右不是来自有病灶的肺部,而是口、咽、鼻等处的唾液及分泌物。如果在送检标本痰中伴有气泡,此类标本检出率很低,属于不合格标本,应及时指导并要求重新送检。(2)标本取材不当:正常情况下,结核分枝杆菌只存在于痰中的一少部分,检验人员取标本时就应取痰中带血的、浓稠的、性状可疑部分涂片。(3)肺结核病人是间断性排菌,很可能造成假阴性。(4)抗酸染色法敏感度不高,可能因为抗酸染色受痰中细菌数量限制,一般至少每毫升痰液至少含5000~10000个细菌时可阳性结果。总之,在痰涂片检查工作过程中,涂片、染色、镜检都要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每一份痰涂片至少必须仔细搜索100~300个视野来提高阳性检出率。也有文献报道清晨痰标本能发现大部分涂阳患者,大部分都能在第1次的3份痰标本中发现,第3次送检仅能发现痰标本阳性的8.4%[2]。同样在Gopi[3]等学者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不论研究设计、研究人群和镜检方法如何,第3次痰检的价值较低,实际上只要通过提高前2份痰涂片及镜检的质量就可以提高病例检出率。所以,优化涂片镜检技术以提高敏感性和发展新的诊断技术都是我们需要积极研究的领域[4]。

本次实验荧光定量PCR法就是用PCR体外扩增法来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PCR扩增时在加入一对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引物的同时加入一条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的荧光探针,再配以PCR反应液、Taq酶、四种核苷酸单体等,就可以对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DNA量进行定量分析。此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照组的痰标本检测结果均是阴性,另外其敏感度为63.7%(571/897),明显高于涂片抗酸染色法,这与国内学者[5]报道的结果基本相同。笔者认为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抗酸杆菌DNA每毫升痰中只需少量细菌即可获得阳性结果,并且在本实验建立过程中,抗酸染色阳性的标本,荧光定量PCR法均为阳性。整个荧光定量PCR检测过程包括样本的制备、样本的扩增和检测报告的发出,仅需要5~6h,大大缩短了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时间,而且,荧光定量PCR技术其在密闭体系中完成扩增并进行实时测定,降低了污染可能性,并可精确地进行定量检测,为肺结核监测提供参考,尤其是特别对一些含菌量低的标本(如尿液、胸腹水)的检测具有非常实用的价值,大大提高了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率。尽管可能会有少数假阳性的结果,但荧光定量PCR技术已经从分子水平确定肺结核,为结核病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有力参考,仍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肺病结核病辅助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综上所述,痰涂片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基础,荧光定量PCR则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关键,两者的联合运用再与结核菌培养法互补使用可明显提高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检出率,这些方法都已是临床结核分枝杆菌实验诊断的常规技术,为肺结核患者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Van Leth F,Van der Werf MJ,Borgdorff MW.Prevalence of tuber-culosis infection and i ncidence of tuberculosis:a re-assessment of the Styblo rule[J].Bull World Health Organ,2008,86(1):20~26.

[2]S.R.Mase,A.Ramsay,V.Ng,et al.Yield of serial sputum specimen examinations in th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a system-atic review[J].INT J TUBERC LUNG DIS The Union,2007,11(5):485~495.

[3]Gopi P G,Subramani R,Selvakumar N,et a1.Smear examination of two specimens for diagnosis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 Tiruvallur District,South India[J].Int J Tuberc Lung Dis,2004,8:824~828.

[4]Pai M,Kalant S P,Dheda K.New tools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for the diagnosis of tuberculosis:PartⅡ.Active tuberculosis and drug resistance[J].Expert Rev Mol Diagn,2006,6:423~432.

涂片诊断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检索2011年10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360例血细胞减少 (单系、二系或三系) 患者资料, 对诊断为AA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 AA的诊断标准参照张之南等[3]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收集23例AA患者, 其中男13例, 女10例, 年龄3~60岁, 初诊时的临床资料:血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以及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和骨髓活检结果。

1.2 方法

(1) 骨髓涂片检查:用骨穿针于胸骨取材, 骨穿针固定于骨面后, 拔出针芯, 接干燥注射器, 取0.2 ml骨髓液涂片, 行瑞氏染色后进行观察。 (2) 骨髓活检检查:用国产B65201骨髓活检针, 取材于髂后上棘, 环钻法切取骨髓组织2 cm, 4%甲醛固定2 h, 2%硝酸脱钙, 石蜡包埋, 3μm厚切片, 常规HE染色, 另切取5μm厚切片, 行Gomori网状纤维染色。 (3) 染色体核型分析:肝素抗凝4 ml骨髓标本, 有核细胞计数后按2×106/ml细胞密度接种于含2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中, 37℃培养24 h, 加秋水仙碱作用1 h, 经低渗、预固定、固定液制成细胞悬液, 制片R显带染色, 根据《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 (ISCN 1995) 》进行核型描述。

1.3 观察指标

比较23例AA患者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增生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状况

23例AA患者中, 贫血4例, 感染0例, 出血4例, 贫血+感染1例, 贫血+出血8例, 感染+出血1例, 贫血+感染+出血3例, 无贫血、感染、出血2例。染色体1例未见分裂像, 另1例为45, XY, -7, 余均正常。

2.2 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骨髓活检检查

23例患者均行骨髓涂片和活检检查, 结果显示23例AA患者骨髓活检的增生程度均为减低或极度减低, 而骨髓涂片显示明显活跃2例, 活跃6例, 减低11例, 极度减低4例。骨髓活检中巨核细胞数量, 明显低于其在骨髓涂片中的数量。详见表1。

例 (%)

2.3 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及两者联合诊断符合率

骨髓活检对AA的诊断率明显高于骨髓涂片 (P<0.01) , 两者联合对AA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

3 讨论

AA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目前趋向于认同AA是造血干细胞减少所致的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亦就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造血干细胞是AA发病主要原因已达成共识[4]。AA治疗一般首选免疫抑制治疗 (IST) 和异基因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 [5], 但就IST而言, 临床效果欠佳, 疗效仅为70%左右;有研究发现, 疾病诊断误差可能是一部分原因[6]。除常见的MDS、PNH等疾病外, 自身抗体介导的IRP、意义未明的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 (IGUS) 尤值得关注[7]。确诊的IRP的患者无须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ATG) 治疗[8];而IGUS尚不是一种独立疾病, 可能只是其他血液病的一个过渡阶段[9], 故血细胞减少的诊断至关重要。

笔者所研究的23例AA患者的骨髓涂片检查结果中有6例增生程度为活跃、2例为明显活跃, 而恰恰这8例, 在骨髓活检时增生程度均为减低或极度减低。而2010年版《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治疗专家共识》中诊断标准明确指出:骨髓涂片中为多部位 (不同平面) 骨髓增生减低或明显减低, 骨髓活检中 (髂骨) 全切片增生减低;很显然, 结合巨核细胞计数在骨髓涂片及活检中的差异, 骨髓活检更能提高AA诊断准确率[10]。一般认为, 对确定造血衰竭的性质, 骨髓活检的诊断价值高于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11]。尤其当临床上遇到外周血液稀释、骨髓干抽, 此时, 单单骨髓涂片往往难以明确诊断[12], 此时, 骨髓活检的诊断价值更高。笔者在诊断时充分考虑到人体向心性造血的特点——胸骨处骨髓较髂骨处骨髓增生程度更加准确, 所有患者骨髓涂片均取材于胸骨, 故比较更加具备说服力。

一般认为, MDS不仅要有骨髓细胞形态学上的病态造血, 更要有单克隆造血的证据 (如染色体的异常) , 这也是与AA鉴别的重要一点, 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少部分AA患者亦存在细胞遗传学克隆异常, 如+8、+6、5q-和7号、13号染色体异常。笔者亦观察到一例AA患者染色体结果为45, XY, -7。刘惠等[10]报道, 这些异常克隆可能只是一过性改变, 可以自行消失, 但仍然宜定期 (3~6个月) 监测, 如出现异常分裂像增多, 提示疾病可能发生变化。笔者在积极治疗ATG+CSA1个月后复查染色体结果为45, XY, -7/46, XY;同时行FISH检查P53缺失, 为5/300 (<5%) , 已有少许变化, 有待继续观察。

AA诊断务必谨慎, 避免与MDS、IGUS、IRP等混淆, 骨髓活检较骨髓涂片更能有助于AA的诊断在临床上, 根据骨髓检查结果, 再有目的地选择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深一步的诊断, 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对2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骨髓活检中的细胞增生程度显著低于骨髓涂片的有核细胞增生程度, 骨髓活检对巨核系观察优于骨髓涂片 (P<0.01) 。结论:骨髓活检对于提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准确性有重要的作用。

涂片诊断 篇9

【关题词】小儿腹泻病;粪便涂片镜检找菌;粪便细菌培养。

一、对象与方法

选择2010年7月~9月来我院就诊的腹泻患儿340例,年龄6个月~2岁。按照血常规、粪便常规检查将其分为3类,即非感染性腹泻、病毒感染性腹泻和细菌感染性腹泻。每个病例进行粪便涂片镜检找菌,第二种是粪便干燥涂片革兰氏染色油镜检找菌。

1. 非感染性腹泻64例,血常规正常,粪便性状改变,无白细胞或偶见,多见脂肪球。涂片镜检找菌见杆菌为优势菌,球菌杆菌比例正常,约为1∶10。其中40例未用抗生素,从中随机抽查10例患儿粪便做细菌培养。

2. 细菌感染性腹泻98例,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升高,粪便稀,镜下白细胞1+~4+/HP,涂片镜检找菌杂菌分布,球菌分布多,球菌杆菌比值增大。有26例在未用抗生素治疗前,全部做粪便细菌培养。

3. 病毒感染性腹泻178例,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降低,大便多为蛋花汤样便或稀水样便,镜下偶见或未发现白细胞,涂片找菌见细菌数量明显减少,提示有病毒感染。有150例未用抗生素,从中随机抽查50例患儿做粪便细菌培养。

二、结果

第一类随机抽查的10例非感染性腹泻患儿中,仅8例粪便培养出细菌,均为非致病菌,符合率80%。第三类随机抽查的50例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中,仅4例糞便培养出细菌,均为非致病菌,符合率100%。其中最有意义的第二类细菌感染性腹泻病例中,未用抗生素的76例患儿,有58例粪便培养出细菌,其中54例为致病菌,符合率达71%。从以上3类病例对照可以看出,粪便涂片镜检找菌与粪便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率基本一致。因此,可以从血常规、粪便常规及粪便涂片镜检找菌这3种基本方法对小儿腹泻做以上分类,指导儿科医生进行快速、科学的诊治。

三、讨论

粪便细菌培养与标本涂片镜检找菌是细菌学检查最常用的方法。涂片镜检找菌的特点是对死、活菌达到一定数量时可快速检出。由于粪便标本含菌量高(占1/3~1/4),因此,新鲜未污染的粪便标本非常适于涂片镜检找菌,而且还能检出寄生虫卵、霉菌孢子及假菌丝。粪便涂片镜检找菌侧重于观察细菌的菌群分布及球菌与杆菌的比例,而不局限于某一两种细菌。因此,涂片镜检找菌这一实验室检验方法对临床预防、诊断菌群失调、避免滥用抗生素等都有独特的意义。尤其对医疗条件较差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细菌培养阳性率低而等待时长,不能及时参考用药,涂片镜检找菌迅速而有价值。对于医疗条件较好的医院,在细菌培养结果报告之前,也为儿科医生诊治小儿腹泻起着重要指导意义。

通过以上340例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用药观察,3天好转率达76%;7天好转率达92%。因此,这种方法得到临床儿科医生的认可,又因其检验迅速、收费低,很受患儿家长的欢迎。但是对于病情较重或医疗条件好、家庭条件好的腹泻患儿,可以同时做粪便细菌培养为好,以便3天后根据培养结果及治疗效果再调整用药,确保腹泻患儿得到更科学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于国慧,董方,许宏,等.儿童轮状病毒合并细菌性腹泻病实验室检验及临床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9,32(8):19.

涂片诊断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痰标本直接涂片抗酸杆菌镜检结果呈阳性患者病例, 共抽取198例, 其中有男102例, 女96例, 年龄1~67岁, 平均 (31.2±11.4) 岁。其中年龄在1~14岁者11例, 年龄在15~29岁者100例, 年龄在30~49岁者56例, 年龄不小于50岁者31例。

1.2 方法

将抽取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以及诊断结果进行整理, 针对涂阳患者诊断延误的发生率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展开回顾性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经统计发现本次研究中的198名涂阳患者中, 得到准确诊断者78例, 发生延误者120例, 延误发生率为60.61%。其中2009年发生63例, 占52.50%, 2010年发生33例, 占27.50%, 2011年发生24例, 占20.00%。显然, 涂阳诊断延误的发生率正在逐年降低,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诊断延误影响因素

本次研究中120名发生诊断延误的中, 经分析得知, 因患者原因而发生延误者55例, 占45.83%;因医师原因而发生延误者65例, 占54.17%。显然二者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意义 (P<0.05) 。

3 讨论

目前因结核并的发病率得到了良好的控制, 并且相关治疗的有效抗痨药物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从而导致人们对肺结核的疫情观念发生逐渐的淡薄, 患者就诊以及医师诊断的延误从而也变得随之突出起来, 在本次研究中, 在198名涂阳患者中发生诊断延误者高达120例, 占60.61%。长此势必定会为社会安全构成隐患。尤其是依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延误由医师原因引起的占54.17%, 相对患者的45.83%要高, 且差异显著, 因此值得社会以及医疗工作者引起高度的注意[2]。

在近期的诸多相关结核病的传播动力学以及诊断延误的研究结果显示:诊断延误为对结核病流行进行控制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障碍。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为十分最重要的一个传染源。曾有学者经研究证实, 中国肺结核诊断延误时间一般在25~71d左右, 本研究中诊断延误时间为 (54.2±15.3) d, 由此可知, 该院的延误水平相对较低, 然诊断延误的发生率却相对较高, 因此相关的医疗工作者以及患者均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降低诊断延误的发生以及延误水平, 使诊断的准确率得以显著提高, 为临床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从而有效提高治愈率, 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社会的压力。

摘要:目的 对痰标本直接涂片抗酸杆菌镜检结果呈阳性 (涂阳) 的肺结核患者诊断延误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随机抽取在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涂阳患者病例198例, 对其诊断结果和临床治疗展开回顾性分析, 并对诊断延误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总结。结果 198例患者中得到明确诊断78例, 发生延误者120例, 延误发生率为60.61%。经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患者延误55例, 医师延误65例, 平均延误时间为 (54.2±15.3) d。结论 经统计得知, 涂阳患者发生诊断延误的因素主要为医师因素和患者因素, 其中医师占据主要地位, 因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应给予高度的注意, 减少延误的发生, 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抗酸杆菌镜检,涂阳,肺结核,诊断延误,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邓海巨, 郑亦慧, 张宇艳, 等.上海市普陀区非户籍人口结核病诊断延误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9, 27 (14) :314-315.

上一篇:生命之花在这里绽放下一篇:设计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