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英语

2024-07-03

广东高考英语(精选十篇)

广东高考英语 篇1

为了贯彻和落实《课标》的要求, 课改以来, 广东省在高考英语写作中采用了“读写任务”这一题型, 尤其是2013年广东高考英语“读写任务”的设计显示出日趋成熟和完美。

一、“读写任务”的设计理念与特点

广东省高考英语借鉴美国托福考试 (TOEFL) 听、读、写复式写作模式 (Integrated writing) 创新了“读写任务”这一题型, 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这种题型要求读与写结合, 兼顾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 形成信息获取、加工、产出的完整过程。请看2013年广东卷“读写任务”:

【示例1】阅读下面短文, 然后按照要求写一篇15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

To many people even the word“work”sounds unpleasant, not necessarily because they are lazy.The same man, who dislikes his job in the factory or even in the office, may work hard at the weekend, painting the house or digging the garden.

What is the reason, then?In most cases, it is because these people simply do not enjoy the job they are doing.It does not give them any real satisfaction.It may be quite easy, like making up wooden boxes, but it is very boring.Very often they are doing a job which is just a small part of a much larger one, such as attaching a door handle to a car.But the part they play in actually making the car is so small that they can never say:I have made something!

Yet in modern society somebody has to do ordinary jobs such as cleaning streets because this is the way society is organized.No matter how ordinary a job is, it plays a part in society and therefore deserves our due respect.Society cannot function a single day without the“dull and boring”jobs.

【写作内容】

1.以约30个词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2.以约120个词谈谈你对平凡工作的想法, 内容包括: (1) 描述清洁工工作的艰辛; (2) 假如没有清洁工, 环境会变得如何? (3) 你对平凡工作者的看法。

【写作要求】

1.作文中可以使用亲身经历或虚构的故事, 也可以参照阅读材料的内容, 但不得直接引用原文中的句子。

2.作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称。

【评分标准】

概括准确, 语言规范, 内容合适, 语篇连贯。

该题就是通过阅读所给材料的有关信息, 进而对此信息进行加工, 并结合平时积累的相关信息知识, 按照任务要求谋篇布局, 完成指定的写作任务。从【示例1】可以概括“读写任务”的命题设计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 量化对比:“读写任务”的量化要求比较宽泛, 表现为整个文章要求控制在“150个词左右”, 其中, 概括所给短文的词数要求控制在30个词左右, 发表考生个人看法要求控制在120个词左右, “内容包括”的字眼表明考生可以适当增加相关内容。

第二, 写作要求:“读写任务”由两个任务构成:任务1要求考生阅读短文, 概括其主要内容;任务2要求考生对所给的英文语言材料进行加工, 即客观、准确而又全面地转述所给材料的观点, 并在此基础上对材料观点做出判断, 即表明肯定、否定或折衷的立场。

第三, 能力要求:“读写任务”旨在考查“用英语获取、处理信息、传达信息的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具体而言, 就是考查考生概括能力、思辨能力和较高的语篇布局能力。因此, 读写任务可以视为“指导性写作 (guided writing) ”。它侧重于完成隐性的、内在的任务 (受内容上的内在约束) 。比如:“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没有指出应包括哪些要点, 而旨在考查考生对所给阅读材料中的信息进行理解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2012) 。又如:“谈谈你对平凡工作的想法, 内容包括”并没有指明考生要提出自己的观点、论证其观点, 并最后得出结论, 考生应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因为这是论说文自身内在要求所规定的。

二、“读写任务”写作常见错误及其修正的对比分析

多年来, 中学英语非常重视词汇和语法的教学, 而对英语篇章知识教学甚少。请看2013年广东卷“读写任务”网络上广为流传的习作 (括号中为修订内容) :

【示例2】In the passage, the author mainly stressed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small and ordinary work, such as cleaning the street because of their essentiality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society, and thought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ose doing such jobs should be respected greatly.

There is no doubt that what a cleaner does is harder compared with any other jobs in the society (than what any others do in the society) .On one hand, they must (have to) get up in the early morning (early in the morning) every day to clean the street while (when) we are still in the sweet sleeping dreams.On the other hand, they also suffer from (are often treated with) less respect and lower pay, (+though) working all day on the street no matter it is sunshine strongly or snow, wind heavily (no matter what weather, rain or shine) .

Nobody could imagine what a bad environment we would live in (would happen to us all) if there were no cleaners in the city.Wherever we go, there is rubbish.Maybe we would soon be drowned (buried) in the (a) mountain of rubbish.Even worse, if there were no change about that, diseases would spread at a very quick speed (rapidly throughout the city) .Is there anything that can be worse than this?

Form (From) the above, I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safely (conclude) that even the smallest and the most ordinary job, such as cleaning the street (s) is also the necessary part to keep the society (city) going smoothly.Consequently (Therefore) , those who do the most insignificant jobs should get (win our) respect as much as those being engineers or doctors (+in our society) .

这篇习作基本完成了各项任务, 其中语言表达无大的语法错误, 内容大多覆盖, 阐述也比较合适。但是, 在语篇概括和语篇衔接或连贯上存在以下问题:

(一) 不谙英语篇章结构, 概括内容不全

2013年广东卷“读写任务”所给阅读材料分三段、三层意思。这三层意思可概括成三个主题句:

1.Many people find“work”unpleasant源于第一段主题句“To many people even the word‘work’sounds unpleasant”。

2.They cannot get satisfaction from their work because it is boring and ordinary源于第二段主题句“It does not give them any real satisfaction.It may be quite easy, like making up wooden boxes, but it is very boring”。

3.We should respect ordinary workers源于第三段主题句“No matter how ordinary a job is, it plays a part in society and therefore deserves our due respect”。

由此可见, 这篇习作不善于发现和利用主题句对文章进行概括, 所以概括内容只涉及了第三点, 缺失了前两点。

(二) 受汉语思维的影响, 抓不住中心

该篇习作没有写作主题句。全篇是通过“暗示或明示”各方面的情况和问题来展开。很自然就不能围绕主题进行阐述, 而是任由思绪自由发展, 段落内经常穿插一些个人的突发感想, 如:Is there anything that can be worse than this?或反衬的内容, 如:Nobody could imagine what...

(三) 篇章结构松散, 逻辑不强

该篇习作不善于使用语篇衔接手段, 篇章结构松散, 各段落主题之间缺乏照应和有机联系。第二段没有承接第一段任何内容, 第三段主题对应第二段的内容也较少, 只是最后一段的总结与第一段有一定的照应, 如:those doing such jobs should be respected greatly与those who do the most insignificant jobs should get (win our) respect as much as those being engineers or doctors (+in our society) 。

(四) 阐述不充分, 主观意识强

该篇习作按照汉语说明文、议论文段落中“因为……, 所以”的自然思维模式 (the Because—therefore structure) 来发展。语言表达主观意识较强, 如:“those should be respected greatly”“they must get up”“I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safely”“those who do the most insignificant jobs should get respect as much as those being engineers or doctors”等出现频繁。因此, 其阐述因没有事例支持而显得说服力不够, 内容因缺乏具体细节而显得空洞。

其实, 根据“读写任务”的评分标准, “读写任务”要求紧紧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 文章段落的主题要与整个文章的主题之间相呼应。读写任务的写作无论是段落间还是句与句之间要注意恰当使用过渡词, 使之衔接自然, 浑然一体。我们重写这篇“读写任务”的参考范文, 请对比分析:

【示例3】In the passage, many people find their work unpleasant and cannot feel satisfied from their work because it is boring and ordinary.However, we should respect ordinary workers in our society.

Cleaners, ordinary workers are usually called our city’s guards who work very hard and selflessly.Every day, they start working early in the morning whatever weather, hot or cold.In summer, they sweep and wash the streets in the burning sun;In winter, they clean the streets and take away rubbish in the freezing wind.Though they work from morning till dusk, they are treated with less respect, especially with lower pay today!

But for cleaners, our city would be in a bigmess:streets turning dirty and smelly;rubbish piled up like a mountain!What’s worse, more and more flies, mosquitoes and rats coming from the rubbish would cause some terrible diseases.In such an environment, we cannot work and study happily or effi-ciently!I suppose.

Thus, it seems to me that ordinary workers are necessary for our society.Without them, our society will go out of order.Undoubtedly, the whole societywill be encouraged to respect ordinary workers.

这篇范文基本遵循英语“概括→具体”篇章模式。对比【示例2】主要凸现出以下特点:

1. 遵循英语的思维呈直线型的规律。第二、三两段发表想法均以主题句开始, 如:Cleaners, ordinary workers are usually called our city’s guards who work very hard and selflessly.和But for cleaners, our city would be in a big mess.这让读者对主题一目了然。

2. 段落的层级推进采用“叙议结合”方式体现英语“概括→具体”模式。如:第一段为先叙后议, 第二段先议后叙再议, 第三段同样先议后叙再议, 第四段为总结段落全为议论。

3. 全篇的句际连接和语义层次的展开分别采取了因果、例证、顺承和对比与对照关系。除此之外, 各段还穿插使用转折关系 (如标识词:However..., Though..., In such an environment和Without...等) 。这使得文章跌宕起伏, 大大增强了可读性。

4. 以英语“形合法”统领全篇, 语法和词汇两种衔接手段统筹运用、相得益彰。段落间和句际的语意照应和连贯, 恰当地采用了词汇的重复、同义、上下义、搭配等。如第一至第四段的衔接与照应:we should respect ordinary workers→Cleaners, ordinary workers (重复) are usually called...→But for cleaners, (同义) →ordinary workers are necessary for... (重复) ;又如第二段语义层次的照应和连贯:Cleaners work very hard and selflessly→they start working early (重复) in the morning whatever weather, hot or cold→In summer (同义) they sweep...in the burning sun;In winter (同义) they clean...in the freezing wind.再者, 第三段的内容是照应第二段的事例, 围绕street和rubbish展开联想性陈述。

由此可见, 以“形合法”组句谋篇能使得文章结构清晰、篇章连贯、逻辑严密。

5. 根据英语思维是分析性的, 并重视个体思维的特点。在第二、三段陈述中, 尽量联想到清洁工的工作状况, 涉及生活实例的细节。如:第二段中sweep and wash the streets in the burning sun;clean the streets and take away rubbish in the freezing wind.第三段中streets turning dirty and smelly;rubbish piled up like a mountain!More and more flies, mosquitoes and rats coming from the rubbish would cause some terrible diseases.这些列举的事例和细节使得文章生动、论证充足有力、更加令人信服。

再则, 全篇表达个人观点或看法时, 采用英语被动语态和惯用表达法等, 如第二段的Cleaners are usually called...和they are treated with less respect;第四段的“it seems to me that...”和“will be encouraged to...”;这里刻意规避使用“I think”“should”和“must”等词汇, 以杜绝“主观臆断”之虞。

三、“读写任务”对学生篇章思维能力的培养

针对以上“读写任务”中常见的篇章错误及其修正的要义, 我们应加强英语篇章知识的教学, 不断提升学生篇章思维的能力。

(一) 加强英汉对比教学, 在比较和鉴别中了解和掌握英语思维的规律

首先, 我们要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英汉两种语言在篇章组织上的思维差异。它们显著的思维特征有以下三点:

1. 直线型与螺旋型。

英语思维呈直线型 (linear) , 英语写作往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以主题句 (topic sentence) 开始, 层层展开主题论述, 一般先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 再揭示其中的内涵。其中, 英语段落往往先陈述段落的中心意思, 后分点说明;段落的层级推进模式主要有两种, 即概括→具体模式 (general—particular pattern) 和概括→具体兼果因循环模式;句际连接和语义层次之间主要有五种关系:顺接 (顺承关系或并列关系) 、转折, 例证、因果和对比与对照;而汉语的语篇思维模式呈“螺旋型” (circular/spiral) , 爱迂回环绕, 让对方意会自己的意思, 不直接切入主题。

2. 形合与意合。

“东方人重悟性、直觉、意象, 西方人重理性、逻辑、实证。”英语用词造句的最大特点是采用形合法 (hypotaxis) , 重形式结构协调, 让读者和听者分析其中的意义和关系, 以形显义、以形统意、以法摄神。英语写作逻辑思维在宏观上表现为篇章组织的条理性和层次化。在微观上则表现为重形合、讲形式, 句子之间常用连接词、关系代词和副词等紧密衔接;语篇连贯要求通过语法和词汇两种衔接手段从形态上体现出来。英语语法的衔接手段有照应 (reference) 、替代 (substitution) 、连接词 (conjunction) 和省略 (ellipsis) 四种;词汇衔接手段常用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搭配等。

汉语重“悟性”, 从逻辑及上下文“悟”出意思。汉语的连句成章往往凭借作者的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 其中各意群及成分内在关系的连接, 只要可以意会, 很多的联系词都可以不出现。因此, 汉语句子相对英语句子而言, 显得简约而模糊。

3. 分析性与综合性。

英语思维是分析性的, 并重视个体思维。他们将重点放在事物的部分而非整体, 强调个体间的差异, 关注具体细节, 尽力把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搞得清楚透彻, 泾渭分明。因此, 在英语篇章写作中表现为善于利用生活实例 (事实细节) 、实验结果、调查数据或引用专家或权威的话等阐述、证明主题思想。

而汉语是一种整体综合性思维。注重物我合一, 主客观统一, 汉语篇章写作习惯于以整体性为出发点, 陈述观点的手法委婉曲折, 往往喜欢先介绍大背景、大环境, 然后再慢慢引出主题, 常常采用欲扬先抑、欲立先破的手法。作者的观点要随着文章的深入和展开直到结尾才能明朗化。所以这种结构如果套用到英语写作之中, 就会显得主观臆断而不切主题。

(二) 加大课堂英语思维训练, 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提升学生篇章思维的能力

课堂是集中进行思维能力训练的重要场所, 也是从内部语言过渡到外部语言的重要阶段。我们进行“读写任务”写作训练时, 可通过观看影片、辩论、阅读等方式尽可能地创设情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语言, 形成输出动机。我们也可以采用主题教学方式, 在主题规定下制订具体活动, 如设计阅读、写作任务等, 其具体教学步骤为让“学生准备词汇、结构和相关材料→选择同伴、小组→全班进行输出训练”, 活动可采用复述、对话、模仿写作PK赛等。在活动中, 思维能力训练要求每个学生开口、动笔, 如果不能当时说出来, 则允许写出来, 如果不能临场表达, 则必须进行“内部演练”, 延迟进行输出, 再循环进行练习, 最大限度地“逼”出语言。

进行思维训练活动, 我们还应尽可能地帮助学生缩短从思维到语言输出的差距, 让学生能够进行流畅的口语表达和层次明确的写作。如果学生能在课外尽量运用英语进行思维, 那么, 学生就能在思维的过程中不断熟悉、内化英语词汇和句法。事实上,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也熟悉了相应的词汇和句型, 英语输出和篇章思维的能力也就因此获得了提高。

四、结语

广东高考英语的“读写任务”旨在提升学生英语的思维品质。要使学生圆满完成“读写任务”, 我们在教学中就要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和写作训练, 帮助他们熟悉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掌握英语在语篇组织上具有直线型、形合法和分析性等特点, 克服汉语作文思维定势的负迁移作用, 学会用英语思维进行篇章构思和写作实践, 逐步培养他们的篇章写作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陈力.2006.语篇理论在EFL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 (8) .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2012.广东高考年报[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郝群.2008.中学生英语写作常见语言错误及其纠正策略探讨[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5) .

李松涛.2010.从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看汉语TC结构对英语写作的影响[J].大家, (14) .

连淑能.2006英译汉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健燕.2010.论英语议论文正文段落主题句写作[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 .

广东英语高考满分作文 篇2

It is reported that thirty volunteers to be sent to the Mars who are at least 18 years old will be chosen from all the globe by the year of 2015.The volunteers must make a full preparation that there is almost no chance to return to the earth once they are immigrated to the Mars.What’s more, it is greatly important for them to try to keep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members.Experts strongly warned that the living conditions on the Mars are very hard, for not only the extremely cold climate would they meet with, but also loneliness and fear.On the contrary, the volunteers insist that they have got tired of the life on the earth, so greatly being eager to experience the unknown, mysterious life on the Mars;meanwhile, if they would succeed, they would get the honor to be heroes of human beings.第二节:读写任务

In the passage, the author mainly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small and ordinary work, such as cleaning the street because of their essentiality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society, and thinks those doing such jobs should be respected greatly.There is no doubt that what a cleaner does is much harder compared with any other jobs in the society.On one hand, they must get up in the early morning every day to clean the street while we are still in the sweet sleeping dreams.On the other hand, they also suffer from less respect and lower pay, working all day on the street no matter it is sun shines strongly or snow, wind heavily.Nobody could imagine what a bad environment we would live in if there were no cleaners in the city.Wherever we went, there would be rubbish.Maybe we would soon be drowned in the mountain of rubbish.Even worse, if there were no change about that, diseases would spread at a very quick speed.Is there anything that can be worse than this!

From the above, I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safely that even the smallest and the most ordinary job, such as cleaning the street, is also the necessary part to keep the society going smoothly.Consequently, those who do those most insignificant jobs should get respected as much as those being engineers or doctors.2009

Should tourists take photos with animals? Koalas in wildlife parks can’t fall asleep because tourists keep disturbing them.The movement is thinking to make the tourists’ behaviour illegal to protect the animals.When people are visiting wildlife parks, they like to take photographs with animals.Reasons for this are varied.Some people may think taking photos with animals are funny in contrast with taking photos with other persons.Others may think that it will be an interesting experience to take photos with animals during their visit.If I were an animal in the wildlife park, I would feel annoyed when people keep photographing with me.My life would be greatly influenced and I wouldn’t feel happy at all!I think I should have some private space and time to relax myself.However, I don’t agree if it is announced illegal to take photos with animals.Tourists pay for tickets to visit the wildlife park and it will be a pity for them if they can’t have a photo with an animal.Perhaps wildlife parks can set some special time, during which tourists can take photos with animals.It can both satisfy tourists and protect the animals.爱心天使的感谢信

敬爱的老师:

您好!

我是一只迷失方向的蝴蝶,虽然美丽却看不到前景;我是一只柔弱无力的小鸟,虽有翅膀却无法飞翔。可自从遇上了您,我的生活便有了生气。

您没有常人所赞美的那种甜蜜的微笑,也没有大家所欣赏的那种柔情的细语,可在我心里,您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都在传递着爱的暖流。

那一次,在我为朋友的误会而深感痛苦的时候,您凭借一段朗诵走进了我的世界。那天讲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只见您稍一酝酿,深呼吸之后,便静静地朗读起来。看到您的样子,好些同学都抿嘴窃笑。是嘛,瞧您摇头晃脑,拖腔拉调,这是朗读吗?我禁不住也跟着笑了起来,可您似乎完全沉浸在课文的意境中。渐渐地,您越吟越带劲,越诵越凄切。听得出,您近乎沙哑的声音是理智克制感情的结果。默无声息的教室里,一张张面孔也都露出感动的神情。

有些事已渐渐淡忘,可当时您讲过的一句话我一直记在心头:“将充满爱心的画面记在心头,才会成为传递爱心的天使。”您的目光与我接触的那一瞬间,我这个一直受人冷落的学生,仿佛感受到了一股父爱的暖流。

毕业前的那次班会课,气氛很热烈。夕阳从后面的窗口洒进来,把教室照得光亮耀目。我有一个“去敬老院献爱心”的提议进入表决程序,可由于复习紧张,没有一个人赞成,我觉得很尴尬,就嚷着说算了,想撤销提议。您“唰”地从后排站起来,义正辞严地说:“虽然没有同学支持,我还是要投一票!”我更忘不了您那面带微笑的赞许:“人要有感恩之心啊!还记得我说过的话么,你就是传递爱心的天使!”

您的一句话,让教室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也是您的那句话,让我感受到了关爱他人与被人关爱的快乐。一个曾经失落的孩子,就因为您的那一个眼神,那一句话语,真的变成了能够自由飞翔的“天使”。熟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老师的这份特别的关爱,一定会在我心中酿出香醇的心灵之泉。

【简评】同题作文新者胜。也许是美丽的考题拔动了心弦,小作者对老师的尊重与感恩之情便喷射而出,于是就有了这封书信。虽是书信,作者并没有满足于平常的叙说,而是紧紧抓住了两件平凡却让自己感动的故事。语文课上的一个眼神,让倍受失落的作者涌上了一股“父爱的暖流”;班会课上的那一票“支持”,更让作者享受到了“爱心天使”的快乐。老师爱学生、学生爱社会,一股感恩之泉就这样在师生之间欢畅地淌了出来。

广东高考英语 篇3

(2012年广东)以约120个词就老师影响学生的话题谈谈你的想法,内容包括:

(1)上文使你想起哪位对你帮助最大的老师;

(2)举例说明该老师对你学习或成长的影响;

(3)你怎样看待老师对学生的影响。

2012年读写任务的命题仍保持3个具体的内容要点,但仔细分析可发现,今年的第一个要点与第三个要点,考生很容易用一句话就写完,这样就会造成篇幅过短,内容不够丰富。对于这样的题,考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要点进行拓展。

⑴单独用一句话以翻译法围绕该要点的内容写该段的主题句。

⑵运用To be specific, More specifically, Exactly speaking, To be exact(具体地说)在主题句后用2-3句进一步阐述该要点。

实例1(2010广东)

你对用金钱鼓励孩子学习的看法;

(主题句)From my point of view, it is not a good idea to encourage children with money. To be specific, to give money to children as a way of encouraging them actually would spoil them surely. What’s worse, it is likely that children would have no idea of their purpose of the study.

2. 第二个要点的关键词为“影响”,因为命题要求举例说明这一影响,因此考生需要描述自身的经历即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加以说明。但为了防止考生用过多的文字描述自身经历,造成正文篇幅不一,一般建议考生以3-4句话简单描述即可。

[参考范文](概括略)

The article reminds me of my English teacher who helped me the most. To be specific, it was she that enabled me to know myself and realize my own value. What’s more, it was she that offered me the chance to recognize that confidence is the vital key to success.

When it comes to the impact my English teacher had on me, a good case in point is what happened to me when I was in senior two. I lost in the oral English contest on a Friday, feeling disappointed. My English teacher helped me get rid of the depression. With her help, I gradually regained my confidence.

In my opinion, the influence that a teacher has on the studen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be exact, it is certainly beneficial to the students’ growth and their study. Moreover, it absolutely contributes a lot to bettering the students’ self-development as well as realizing their dreams.

二、常用套语

1. 描述回忆。

⑴ It reminds me of one of my friends who helped me a lot when I was in trouble last year.这让我想起了去年在我身处困难时给予我很多帮助的一位朋友。

⑵ Having reading the article, I can’t help recalling the men who helped me out that night. 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我禁不住想起那晚给予我帮助的人。

⑶ To be honest, it recalls something that happened to me when I was in the middle school.老实说,这让我想起了我读中学时的一件事。

⑷ It suddenly occurred to me that it was confidence that helped me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last year.我突然想起去年是自信帮助我克服了困难。

2. 举例说明。

⑴When it comes to the harm of dishonesty, a good case in point is what happened on my last holiday.当谈到不诚实的坏处,我上次度假发生的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⑵ I think perhaps nothing can illustrate the influence my teacher had on me better than the example of her teaching me how to be myself.我想可能没有比老师教会我如何做自己的例子更能说明老师给予我的影响了。

⑶A good example of this changed attitude can be best provided by the case of a student who stressed openly that going to the key university is not the prime objective of today’s students. 说明年轻人态度变化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是一名学生公开声明上重点大学并不是今天的学生所追求的首要目标。

3. 表达看法。

⑴I deem that/ I hold the opinion that the influence that my mother has on m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importance.我认为,妈妈给予我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⑵In my opinion/From my point of view, it is a good idea to raise people’s awareness of obey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就我看来,提高人们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是个好主意。

注意:描述积极的影响时,考生可运用以下的常用套语:

⑴It is certainly beneficial to helping the students to get to know the significance of study.这确实有益于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要性。

⑵It absolutely contributes a lot to the protection of people’s right and their duties.这确实有益于保护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⑶It definitely benefits me a lot when I am really eager to regain my confidence. 当我很迫切地想要重拾信心时,这确实让我受益颇多。

⑷It is surely helpful in promoting the spirit of the Universidad.这确实有益于推广大运精神。

三、原创练习

2. 以约120个词就成长过程中朋友给予的帮助谈谈你的想法,内容包括:

(1)上文使你想起哪位对你帮助最大的朋友;

(2)举例说明朋友的帮助给你带来的影响;

(3)你怎样看待朋友的帮助给你的影响。

[参考范文]

(概括略)

Having reading the article, I can’t help recalling one of my friends who helped me the most. To be specific, it was she that offered me the chance to know nothing is impossible to a willing heart.

I think perhaps nothing can illustrate the impact of my friend’s help better than the example of the one that happed when I was in senior one. I remembered that day after knowing the results in the exam, I became depressed because I didn’t do well in it. However, having talked to my best friend, I felt confident again, because she enabled me to know as long as I worked hard, I would succeed one day.

I deem that the influence that my friend’s help has on m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More specifically, it definitely benefits me a lot when I badly need help and encouragement. Besides, it is helpful in strengthening the friendship between my friend and me.

(作者单位:深圳市新安中学)

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 篇4

阅读下面的文字, 按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 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 她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 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 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 她宁可生得晚些, 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 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自选角度, 自拟标题, 自定文体。 (2) 不少于800字。 (3) 不得套作, 不得抄袭。

【解题】

汤因比的话, 表面在谈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 深层是要表达他喜欢文化、重视文化, 并且喜欢多种文化交汇。居里夫人的信, 表层包括三方面意思:涵娜选择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宁可生在未来的世纪里;居里夫人认为“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两段文字整体主要是谈论“时代与生活”的话题。汤因比、涵娜和伊雷娜三人看法一致, 认为时代影响着人的生活;而居里夫人却与三人的看法相反, 居里夫人则认为, “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写作时不能脱离材料的表层意或引申义立意, 可以从材料的第1段或第2段自选角度, 也可以将材料的第1段和第2段结合起来自选角度;当然, 也可以在材料的表层意中自选角度;还可在符合材料表层意的引申义中自选角度。

【范文】

生逢其时

我想起《双城记》中开篇时的那句话, 这是一个最繁华的时代, 这是一个最萧条的时代, 我们永远在时代的夹缝里徘徊、挣扎、踌躇独行, 天上地下人间更仿佛找不到一个立足之地。而我却以为, 不论生活在哪个时代, 我们都该怀着宽恕与爱, 去面对这个世界、去活着。

生活在十九世纪的狄更斯, 彼时改革初行, 社会动荡, 英国贵族与底层贫民矛盾激化, 资产阶级戴着虚伪的面纱招摇过市, 那算不上一个好的时代, 换句话说, 那并非一个适合文艺发展的时代。可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狄更斯并没有纵情歌酒怀着绝望的心情自暴自弃, 也没有愤懑偏激, 用一支笔写作生命的孤注一掷, 相反, 他给当时的英国开出的一剂良方是宽恕与爱。他书写《双城记》、《雾都孤儿》, 他写的不是革命时史, 而是捕捉了那个时代的氛围, 用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仇仇相报终无已时, 流血只能造成更多的流血, 只有宽恕能拯救这个世界, 仁慈如狄更斯看似最不适合那个阴暗的时代, 可是, 他能勇敢地直面它, 用自己的力量去感化那个社会, 在最不适合的时期里做出了最合适的壮举。

在现代, 二十一世纪的伊拉克, 我仿佛又看到了这种力量--那个生活在巴格达的八岁少年卡马尔·哈希姆, 他行走在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那片土地, 有这么一句诗歌形容这个时代的中东, “山坡上的灵车来来往往, 日以夜继。”没有少年的玩乐, 没有吃得饱的热饭, 只有硝烟与战火, 明灭不熄, 多少人在贫民窟、难民营里祈祷, 来生不要生在这里, 可是卡马尔并没有, 他拿着相机记录伊拉克的点点滴滴, 每一个温情的画面:有老人坐在书店的门口阅读, 太阳从棕榈树后徐徐升起, 咖啡馆的门外摆着一杯免费饮料。这算是一个糟糕的时代, 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孩子愿意生活的时代, 然而, 卡马尔用自己的微薄的力量去记录那些爱与温暖, 鼓励每一个伊拉克人勇敢地、努力地活下去, 这是在最不适合的时期里最合适的救赎。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卒, 然而又有多少人终生困于自己的生不逢时而最终郁郁而终。如那个错生在帝王家的亡国诗人李煜, 如那个最忧愤了一生最终病死的贾谊。倘若他们能正视自己的年代, 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一些什么, 那么历史会否有所不同?

2011广东英语高考小作文 篇5

以下是一本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相关报道。基本信息:

(1)书名: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2)作者:Amy Chuo,美籍华人,耶鲁大学教授(3)出版时间:2010年

(4)内容:作者用中国传统教育方式教育两个女儿的故事(5)效应:引发了中美教育方式孰优孰劣的讨论 相关报道:

(1)中文版:2011年初开始在中国销售(2)意外反应:多数中国妈妈不同意作者的做法(3)最新消息:17岁的大女儿已被哈佛和耶鲁录取 ×耶鲁:Yale 哈佛:Harvard 【写作内容】

根据以上信息写一篇图书介绍,内容包括: 1.图书的基本信息 2.图书的相关报道 【写作要求】

只能用5个句子表达全部内容 【评分标准】

句子结构准确,信息内容完整,篇章连贯。参考范文: 【Version1】

A book entitled 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 by Amy Chuo was published in 2010.It tells how the author, a Chinese American and professor at Yale University, educated her two daughters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way.Its publication has started a debate as to which way of parenting is superior,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way or the American way.It is reported that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book began to sell in China early 2011.Unexpectedly, the majority of mothers in China disagree with the author though her 17-year-old elder daughter was lately reported to have got offers from both Harvard and Yale.【Version2】

近五年广东高考英语基础写作题分析 篇6

基础写作题的目的是考查考生最基础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如用词的合理性、句子结构的复杂度、语法运用的正确性、信息内容的完整性、句子之间的连贯性等。此题型不要求考生对写作内容进行发挥,只需将所给信息用5句话完整、准确、连贯地表达出来就行了。

近五年的广东高考英语基础写作题都是控制性作文,要求考生花大约10分钟用5个句子表达所提示的全部写作内容,且要求做到句子结构准确、信息内容完整、篇章结构连贯。

近五年基础写作题的特点和涉及到的语言基础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 2007-2011年的体裁都选择了应用文和说明文这两种体裁,可见应用文和说明文这两种文体深受命题者的青睐。

2. 就时态来说,主要是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

3. 话题贴近考生生活,时代感强,并寓思想教育于考题之中。

4. 连续4年(2008-2011年)选用中文提纲的命题方式,而且都没有设置开放性的要点,这就使得考生必须认真审题,不可随意发表个人意见或观点。

二、增分策略

从高考的情况来看,“基础写作”的低分段人数较多,全省平均分也较低,2007年为6.77分,2008年为6.83分,2009年为7.07分,2010年为7.04分,2011年为6.44分。那么考生如何做才能让自己在基础写作题中有效增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仔细审题,严格切题。

审题仔细是英语写作成败的关键之一。考生须弄清楚题目要求,对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推敲,抓住要点,明确主旨。弄清主体时态和语态,在提示的内容中注明可能要用到的短语和句型。近五年的基础写作,在提纲中已提供足够的信息,但不等于汉译英,不能按提示语逐句英译。

2. 选择适合的时态。

根据文章的要求,选择一种主要的时态,并能够根据文章的具体要求,灵活地使用各种时态。如文章可能是要求写目前中考生的一种现状,那么这样的文章就应该以一般现在时为主,但也不排除在具体的句子中使用到其它时态,不能形成“一态到底”的写作习惯。

3. 灵活地使用自己掌握的单词、词组和句型。

写作不是翻译。写作更多的是在意思上的一种传达。所以考生要培养一种“如何使用自己掌握的英语去表达要求的内容要点”的意识,否则很容易因为某个单词不会或某个表达不清楚而使自己的思维陷入一种困境中,无法做到灵活运用知识。所以平时要多注意单词、词组和句型的积累并加强练习。特别一句多译的练习。比如用词组去代替单词、用不同的句型表达相同的意思等。例如“beneficial”可以用“do good to”去代替,“She is too young to go to school.”也可以表达成“She is not old enough to go to school.”

4. 加强范文的阅读和背诵。

高中生的写作还是以模仿写作为主,所以背诵一定量的范文是非常有必要的。背诵范文不但可以帮助积累词汇量和句型等,也可以帮助考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式。如说明文的写作方式,比较的写作方式等,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备考方式。

5. 建立写作档案。

建立写作档案,把平时积累的写作素材,各种写作的体会,阶段性的自我评价,老师的写作评语等收集起来,及时地进行反思和回顾,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也可以帮助老师及时地掌握考生的写作情况,能够给予考生及时的正确的指导。

6.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字迹清楚。

平时训练基础写作时,要做到书写规范、拼写正确、字迹清晰、卷面整洁、大小写、标点符号及格式等都要正确。这些都是基本功的训练,只要考生平时练习时认真、细心,考试时就容易得分。

写作水平的提高非一日之功,因此,持之以恒非常重要,坚持多读、多看、多写;不断地总结,改进,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水平不断地提高。

三、话题预测

在未来的基础写作命题中,笔者认为,命题者还是会注重应用文和说明文这两种体裁,因为这两种文体可以较好地反映设题的宗旨——准确、完整、流畅地表达所给信息,避免考生发表个人意见及观点,更准确地考查出考生的信息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命题者也有可能从书信、E-mail,blog等方面命题。可以说在未来的基础写作命题中,命题者还是会把角度放在考生熟悉的话题上,且应该是面向全体考生,不存在区域限制,使得所有考生都有话可说。在坚持贴近考生生活、突出时代特征、设置真实语境的原则下,笔者认为,以下的话题是教师及考生备考中值得关注的:

1. 开通个人博客的理由调查;

2. 保护环境,过低碳生活;

3. 写一封道歉信,说明缺席的理由;

4. 高中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

5. 最具幸福感的城市调查;

6. 网络安全;

7. 90后的优点和缺点;

8. 高中生学习方法调查;

9. 如何保障校园安全;

10. 2012年伦敦奥运会;

11. 学校处理垃圾的情况;

12. 高中生社会实践活动;

13. 交通安全,从我做起;

14.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15. 高中生假期生活调查;

16. 高中生课外英语阅读兴趣。

(作者单位:开平市教伦中学)

责任编校 蒋小青

广东高考英语 篇7

实用类阅读选的是温源宁先生所写的《梁宗岱先生》一文, 选自《一知半解及其他》一书。从选文来看, 有两个特点值得特别关注:其一, 选文地域色彩浓厚。作者温源宁先生生于1899年, 系广东陆丰人。梁宗岱先生是广东新会人, 著名的诗人、翻译家。作者和所写人物均为广东籍, 充分彰显了地方特色, 也可见命题人在选材上煞费苦心。同时, 我们注意到文学类阅读选文的作者陈秉汉先生亦是广东普宁市人。本土化的作家和材料, 能让考生读来倍感亲切, 同时也会使广东考生更加关注本土文化及其优良传统。彰显地方特色, 这是一个亮点, 也给了我们一个暗示。预计来年还会继续在试卷中强化这一特点, 所以有必要在复习过程中, 引导学生关注本土文化, 了解岭南文化。其二, 命题人有意淡化文体意识。温源宁《一知半解及其他》一书原本是英文的, 后来由南星翻译成中文, 此书以素描的方式, “春秋”的笔法写下作者对胡适、辜鸿铭、吴宓、周作人、徐志摩、梁宗岱等十七位文化名人的印象记, 辛辣别致、活泼高雅、新颖风趣。本书的文体在学术界界定不一, 有人说是散文 (张中行) , 有人说是人物传记 (钱锺书、香港书话家黄俊东) , 亦有人称为人物随笔 (陈子善) 。可以说, 《梁宗岱先生》一文界于传记和散文之间, 既有人物传记的写实性和文学性, 又有散文的灵活性。

评卷过程中, 笔者最深的感受之一是不少考生因为对一些基础知识、概念理解不准确到位, 导致该得的分数白白丢掉。例如实用类的19题考的是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两小题的参考答案分别是夸张和比喻, 但在评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考生对修辞手法这一概念及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理解似是而非:要么是误解修辞格, 将其外延无限放大, 如说明、白描、细节描写、举例子、打比方等, 要么误答其他修辞格, 张冠李戴, 如拟人、排比、借代、比拟、对比等, 要么是芝麻胡子一把抓, 一个小题写上两种或以上的修辞手法。这样看似简单的4分就变成0分了。其实近几年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都明确要求“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九种。

我的感受之二是不少考生缺少回到文本、具体作答的意识, 导致失分严重。我以为结合文本、具体作答这在做作用题、语句含义理解题、探究题时尤为必要和重要。19题的后半部分即是考查修辞手法的作用。说到夸张手法, 一些考生只知道是为了突出强调, 说到比喻手法, 只知道是为了生动形象, 而不能联系文本, 分析其在刻画表现人物或事物等方面的作用, 这样势必流于空泛, 不能得分。像这种题目, 仅有“模式化”的机械回答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结合上下文、结合具体的句意, 作出简要的分析。同样, 21题考查的是语句的含义理解, 要准确作答, 必须回到文本, 联系上下文, 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语具体分析梁宗岱先生的具体表现。否则至少三分之一的分数就没有了。

文综背景下广东高考历史主观题探究 篇8

一、文综背景下历史主观题的特点

1.历史味浓郁的情境型试题

新课程实施以来, 广东高考历史试题的史料选取突破了正统史料和史学专著, 大量选材于名人日记、田野调查、报章杂志、文学作品、地方文献、漫画歌谣等非正统史料, 尤其是反映人民生活习俗的社会史史料, 并通过新史料创设新情境。广东高考历史主观试题的情境创设主要分为历史事件情境和历史学习情境。新情境的创设为考生营造出浓郁的历史味和全新的解题情境、 思维角度。2010年第38题创设了中国社会群体的兴衰情境去揭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习俗的变迁。2012年第38题创设了芸芸众生衣食住行的演变情境去见证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2013年第38题在题干部分创设了学者研究情境;第39题创设了时人和今人对洋务运动评价的事件情境, 通过历史的前视点和后视点对洋务运动的迥异评价揭示了历史的沧桑变迁。最典型的情境型试题是2011年第39题。该题在题干中创设出学生探究计划经济的学习情境, 在营造出浓浓历史味的基础上, 展现了历史学科、历史知识的魅力。

2.“大跨度、高概况”的主题型试题

文综背景下由于试卷容量的限制, 历史学科内容的字数在3000字以内。而历史学科仅必修这三本教材, 要全面覆盖一级目录“小切口、深分析”题型自然不能胜任, “大跨度、高概况”的主题型试题便成为主要选择。2010年第38题以“社会群体”为主题考查了古代中国的“商业”、“文学艺术”, 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民主革命”, 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近代世界的“明治维新”等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2011年第39题以“经济政策的制定”为主题考查了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现代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 现代世界的“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苏联计划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等知识点。2012年的历史主观题分别以“衣食住行”和“词语和概念的变迁”为主题长时段、大跨度地考查中外相关的历史知识。2013年秉承前三年形成的特色, 第38题以世界贸易为主题考查了明清时期中国的时代特征、近代欧洲工业文明的崛起、现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等, 第39题以洋务运动的评价为主题考查了近现代中国的相关史实。

3.史观渗透和知识迁移紧密结合的能力型试题

新课程实施以来, “能力立意”渐成高考命题的一大原则和趋势, 广东高考历史试题也由“知识点全覆盖”向“学科能力全覆盖”转变, 于是史观渗透和知识迁移便成为考查考生历史学科能力的两大“抓手”。2010、2012年第38题都从社会史观角度考查相关知识。2010、2011年的第39题都从全球史观角度考查相关知识。2011年第38题的史观渗透最为典型, 分别涉及英雄 (帝王) 史观、进化史观、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2013年第38题通过东西方贸易地位的变化体现了全球史观, 第39题通过时人、今人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体现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史学观念。这类试题要求考生运用不同史观和史学方法思考、整合历史知识, 以解决相应的问题。“答案在教材外, 知识在教材内”的命题模式要求考生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和灵活的历史方法、思维。能力考查不再是抽象的, 而是体现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

二、文综背景下历史复习的方略

1.大历史观下建构历史知识体系

大历史观是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首倡的, 主张将多维度的历史事件通过整合剖析形成逻辑性强的历史知识体系, 并展现出历史的脉动和发展趋向。“登泰山而小天下”, 只有拥有宏观的历史视野, 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 才能深刻理解历史事件的内涵, 洞察历史发展的脉络。在大跨度、宽视野、高概况的命题特点下, 教师在复习时要在大历史观指导下引导学生把孤立、繁琐的知识点建构成历史知识体系, 形成自己心中的历史“泰山”。

“泰山”可以是以教材为基础的专题型知识体系。如必修一《政治发展历程》反映人类政治文明演进趋势, 即人类政治体制由人治走向法治、专制走向民主的历史发展规律。在复习必修一每一单元、每一课的内容时都必须着眼于这一历史脉络和规律, 才能体会历史的价值和意义。也可以是突破教材体系的主题型或通史型知识体系。如新时期的中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引下, 政治领域不断民主化、法制化, 祖国统一大业不断推进;经济领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基础上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外交领域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承担国际责任;思想文化领域在科教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人类的普世价值如人权、平等、自由、多元等逐渐被普罗大众接受, 等等。宏观知识体系一旦建立, 学生就可以灵活自如地整合知识点, 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领悟。

2.多元史观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在“能力立意”试题命制的趋势下, 广东高考历史试题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在不同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史学方法解决历史问题或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成为历史复习迫切需要解决 的问题。历史思维是指学生对历史事实 (史料、著作、史迹、史学观点等) 进行整理、分析、辩驳、感悟, 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这一过程中, 历史事实是依据, 史学理论是核心, 史学方法是工具, 其表象是“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而内核是历史思维的运用。多元史观则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最佳思想武器。

新课程下的知识观是多元、动态、建构的知识观, 广东高考历史主观题的命制也体现这一特点。教师在复习中必须坚持唯物史观这一前提, 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史学研究的方法和范式, 诸如革命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 以及大历史、冲击—应变、文明碰撞等史学范式。用这些史学理论和史学范式从不同角度或方法来分析历史事实会得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如从革命史观角度分析李鸿章是反动的地 主阶级、卖国贼, 从现代化史观角度出发会发现他是真正开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第一人, 从全球史观角度出发会发现是他带领中国主动地融入世界。可见, 在多元史观指导下, 学生的思维能真正动起来, 学生也才有可能成为能够运用理性思维独立思考的人。

3.历史课程观下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广东高考英语 篇9

一、理清知识脉络, 构建知识体系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应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 将知识点串成一条线, 在线的基础上, 建立知识面, 最后构建知识体系。广东高考中经济生活一共有82个考点, 分布在生产活动的四个环节 (生产、交换、分配、消费) 中。政治生活一共有51个考点, 分布在行为主体国家、公民、政府、人大、党、政协、民族与宗教、国际社会中。哲学生活一共有77个考点, 分布在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哲学一般理论知识中。文化生活一共有42个知识点, 分布在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人、文化与文化、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下面以经济生活为例构建知识体系。

二、抓住核心概念, 突出重点知识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时间紧, 任务重, 知识点讲解不可能像一轮复习一样, 面面俱到。因此在二轮复习时要抓住核心概念, 突出重点知识。综观近三年广东高考试题, 经济生活主要涉及价格、消费、财政、收入分配公平、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等考点。政治生活主要涉及公民、政府、人大、党等行为主体的考查。文化生活主要涉及文化的作用、文化的特点、文化交流、文化创新、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等知识。哲学生活覆盖了哲学的四大部分, 即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其中, 近三年广东高考出现频率较高的是经济生活第四单元, 政治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哲学生活第二、第三单元。

三、整合模块知识、关注知识渗透

近三年广东高考试题的主观题均有两道大题, 每道题目涉及两个必修模块知识。2010年高考和2011年高考中, 第一道大题考查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知识, 第二道大题考查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知识。并且是经济部分的材料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 文化部分的材料用哲学生活知识分析。2012年高考实行经济生活与哲学生活组合, 政治生活与文化生活组合。经济部分的材料用哲学生活知识分析, 文化部分的材料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可见模块之间的知识渗透与整合非常重要。

在二轮复习时要整合模块知识, 关注知识渗透。经济生活中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发挥财政作用,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 在政治生活中就是政府履行职能, 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经济生活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 在哲学生活中就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政治生活中完善四大政治制度, 在哲学生活中就是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文化生活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在政治生活中就是政府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生活中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在哲学生活中就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政治生活中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 为人民服务, 党以人为本, 在哲学生活中就是人民群众的观点, 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应站在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上。

四、注重答题规范、提高答题技能

二轮复习的模拟考试应注重答题规范训练, 避免不必要的失分、丢分现象。答题规范主要是针对主观题而言。一是规范答题格式。答题要点要段落化、序号化、条理化。二是规范答题语言。答题语言主要来源于教材, 其次是时政。要求学生用专业术语准确表述, 不能似是而非。三是规范答题要点。根据问题本身和题目的分值, 判断应答多少个要点, 千万不能漏要点。比如从经济生活角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建议。应当从国家、企业、消费者等三个角度来提。即使国家这个角度, 写了很多个要点, 评分时也只能算一个要点。四是要规范答题时间。考试只有50分钟, 选择题一般用15分钟左右, 主观题用35分钟左右。五是要规范平时的周考月考。周考月考的训练, 按高考模式进行, 实行周考月考高考化。

广东高考英语 篇10

一、科目设置环节反映的问题

在最需要改革的调查环节中, 高考科目设置依旧最受关注, 六成教师认为科目设置是高考改革最关键、最急迫的环节。关于科目设置改革的争议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广东省高考实施文、理分科考试, 有人认为重回文理科划分老路, 会增加学生的考试负担, 尤其是“文科基础”或“理科基础”中, 文理科权重不同, 引起了师生的意见分歧。学生多数持支持、肯定的态度, 认为这有利于文、理科录取, 而教师则担心会增加学习负担, 因为文科学生必须考30%的理科知识, 理科学生亦然。一方面这必然要求学生要多学科综合复习, 每个考生至少应付10门科目, 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学业负担, 另一方面文基、理基作为水平考试, 不宜与属于选拔性考试的高考一起进行并计入总分, 且教师往往认为单纯的选择题不利于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

第二, 关于高考单科考试只分语、数、英三科, 其余科目进行综合考试的说法。大多数学生认为除语、数、外三科外, 其他考试科目以综合考试进行比单科考试要好, 这有可能出于亟待减轻高考考试科目较多而产生的负担, 凸显综合能力的迫切需要的考虑;而教师方面则有两极的看法, 他们认为综合形式好或单科分开好的人数各占一半, 前者出于减轻学生负担的需要, 后者则认为单纯减少科目并不利于考试复习, 因为为了保证高考的区分度, 考试科目在减少的同时必须通过增加难度来平衡区分度的下降, 这必定又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第三, 关于实行英语科等级记分制 (A、B、C、D) 的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此举得到了师生的肯定, 但是一些教师认为实际操作起来需要具体完善的分数划分以及标准参照体系。通过个别师生访谈得知, 师生普遍反映实施“等级记分制”对实施素质教育有很大积极作用。首先, 有利于淡化分数、名次对考生和整个社会的心理影响;其次, 有利于使学生把学习的注意力从“分数层次转移到水平层次”, 更符合英语等学科的学习特点。但是, 对于个别特别优秀的尖子生来说, 由于级别的模糊而与顶尖高校失之交臂的可能性则相应增大, 比如全省前20%得A, 一个省内符合A的学生近几万人, 无法排座次, 那么高校便要在几万人里面选择合适的人, 原本通过高考区分、选拔人才的目的便难以实现。因此, 在等级的具体划分标准设计上仍应当进行大量的实践论证。

第四, 关于有的省份高考只设置语文数学英语3科, 其余各科放到高中3年的学业水平测试中进行的说法, 在本次调查中师生的态度出现明显分歧。学生对此持肯定态度, 认为可能可行;而教师的意见则正负参半, 主要集中在不可行等否定意见上。就目前高考发展情况来说, 直接取消其余各单科的考试当然不可取, 因为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理论体系和评价体系尚不健全, 贸然取消高考中的个别科目会造成学生提早偏科, 或者“不考不学”的现象。因此, 学业水平测试是高考的变相形式还是在高校招生录取中具有参考价值的标准, 还有待于高中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进一步完善调整。

二、内容改革环节反映的问题

今年广东省的高考试题得到了师生的普遍肯定, 认为比去年有所提高, 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进一步落实, 围绕考生熟悉的人和事来命题更加普遍, 材料的多义性及可选择性更加突出。如果说高考科目设置是高考改革的重要环节, 那么高考内容改革则是高考改革的核心。高考对中学教学的导向作用, 以及对选拔人才的标准把握, 更直接体现在高考内容上, 从高考试题的指导思想、命题立意、考查要求、试题呈现等体现出国家对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7]新课程高考命题, 在“更加注重能力立意”的价值取向的指导下能够表现到何种程度, 从师生对命题质量的评价反馈中我们可窥一斑。

1.调查发现并结合历史文献的比对得知, 对“高考反映知识面”的评价历来始终较低。这表明高考的知识点覆盖范围仍不够宽, 从而造成高考内容与学校日常教学间的脱节现象长期存在, 尤其目前处于“以能力立意”的新课程改革时期, 师生最关注的莫过于“高考考什么”。

2.虽然高考命题质量有所提高, 但不少学生反映高考试题对广东省的地区特点的表现并不是非常突出, 也未能体现平时活动性课程及选修课的内容。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高考学科综合知识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以生为本理念的实践环节, 如何通过试题反映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普遍欢迎开设综合科目考试, 但是仍有六成学生认为目前的综合考试仍然无法摆脱学科拼盘痕迹。这是一个磨合的过程, 只有考试内容真正合理反映学生学习内容的时候, 才能使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要求真正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的要求, 才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养成综合学科学习的习惯, 才能逐渐将高考考试内容与课程教学知识相融合。

三、关于录取标准增加“综合素质评价”的看法

以考试成绩为主要录取依据的录取体制是在长期的历史传统中形成的, 招生权力集中在政府手中, 高校缺乏自主招生的权力, 只能按照考试成绩从高到低进行录取, 发展至今这种体制已相当顽固且操作简便易行。笔试的模式对学生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但学生对目前高考纸笔模式能够综合反映个人能力的认可程度依旧“偏低”, 尤其学生对于高考全面评价个人能力的客观性、有效性方面仍存有疑虑。原因在于, 首先, 笔试对个人综合能力的检测范围有限, 通过一次考试、一种评价手段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考生的基本能力、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状况;其次, 如果说通过笔试能够考察出考生的学科能力和文化素养, 那么, 考生的能力、综合素质和创造性等个性则难以通过试卷反映出来, 这也是笔试的致命缺陷;最后, 新课程改革的多元评价理念与传统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已经频繁冲突, 多元评价录取标准亟待出台。

综合素质评价不是简单地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 而是采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进行描述, 具体内容以写实性的文字表述形式, 分别记录考生中学期间学业水平评价、思想品德、情感领域的评价、个性特长活动评价、社会实践活动评价。包括各科目学分情况, 技术领域、艺术领域、体育与健康领域、综合实践活动和遵纪守法或获奖情况等, 取代现行考生电子档案的毕业考试成绩、毕业鉴定, 由高校进行判断。[11]

新课程高考方案中已经明确要求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但进展似乎并不顺利, 其效果没有得到师生的认可。由于国家考试评价保障体系尚未成熟, 在诚信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 笔试保证了高考的客观公正性, 造成高招工作长期以来对高考笔试成绩的依赖, 使综合素质评价的开展困难重重。同时, 很多教师反映, 学校除考卷和类似“素质评价手册”的定期评价资料之外, 缺乏其他规范的、与学科紧密结合的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记录, 缺乏目标体系的指导, 不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和人格发展形成整体、精确的认识, 使得“通过评价促发展”的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四、几点启示

1. 科目设置应当体现基础性与选择性统一、共性和个性发展统一的特点, 实施分类、分层设置考试科目。

高考中的科目设置问题历来是众人争论的焦点, 科目设置改革也经历了多种方案的实践论证, 虽然现阶段高中生的考试负担由于升学的压力依旧比较重, 减少科目的设置或许在心理负担上有所减轻, 但同时会由于难度的增加而使学生对单科的钻研更加深入, 这不符合高中新课程学习的要求, 因此, 在进行科目设置的时候, 应当按照体现基础性与选择性统一、共性和个性发展统一的特点, 实施分类、分层设置考试科目, 力求把各类型、各层次的学生都照顾到, 从科目与考生兴趣、能力匹配度方面下功夫。因此, 在进行科目设置改革的时候, 应当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 语、数、英为必考科目, 体现基础性和共性原则。因为语文、数学、英语是基础工具学科, 规定为必考科目是作为对每一个考生最基本文化素质的要求, 也是作为接受高等教育应具备的共同基础。

第二, ×科和文基、理基等选考科目的应符合选择性和个性原则, 文理分层考试模式得到师生认可, 应当继续实施论证。×作为专业选考科目, 使兴趣、能力、特长各不相同的考生均可找到匹配自己特点的科目参加考试, 满足学生个性化选择发展的需要, 以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是个性与特长的体现。[11]让不同群体的学生分别报考、分别要求, 更有利于学生学科发展倾向的形成, 同时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

第三, 简化科目设置, 应是高考改革的理性取向, 不过还应该通过加入多元录取评价元素来平衡难度的相对增加。单纯简化科目未必能达到减轻负担的目的, 因为高考必须发挥区分功能, 减少科目就必须增加难度以达到一定区分度。如果不增加试卷难度, 就必须有别的录取评价元素, 否则不足以区分学生。

第四, 选考科目设置往往会产生公平性不足的问题, 对因选择性带来的公平性不足应有正确的认识。选考科目设置的层次越多, 出现不公平的机会就越多;考试科目对纸笔考试方式的适应性越低, 出现不公平的可能性就越大。在高考科目设置改革中, 不能只追求公平性而不顾选择性, 也不能过于强调选择性而忽视公平性。

2. 高考考试内容应当“贴近考生熟悉的事物、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考察目标, 使知识向能力迁移”。

我们应当明确高考要考的能力主要是笔试环境下所能体现的能力。高考内容改革将是一个长期摸索的实验过程, 基础性、科学性、时代性、生活性仍是今后高考内容改革关注的主题, 注重能力的考查将是高考内容改革不断追求的目标。在改革的实验阶段, 我们的原则是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可以在“知识范围的广度负担和知识深度的难度负担”的比例问题上进行调整。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实践。

(1) 高考命题的原则应当注意考查跨学科的综合应用能力。

考查内容应当包括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的潜能、基础文化素质和基本创新能力, 并结合学科特点, 注重对操作性强的实验型科目的探究性学习方法的考查;综合科目的考察内容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 逐步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还应在高考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法纪、世界观、人生观的倾向性考察。

例如, 山东省2007年的高考方案的“基本能力测试”是一项大胆尝试, 从学生人身安全、健康生活、科学学习、自主探究到人格培养、情感世界、生活态度、价值判断等几乎无不涉猎。由于强调日常积累, 从而避免了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 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这是对传统机械考试内容的颠覆, 对高校人才选拔考试有着深刻的启示, 值得学习。

(2) 应继续推广选做题。

只有有目的地以选做题形式对部分有特长或有能力从事高精尖专业的人才进行选拔, 才能引导学生的学科兴趣发展。但在试题的命题上应当符合区分人才层次的标准, 而不是单靠增加题目的难度和深度。

(3) 在命题内容选择方面, 应当结合时代的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

文科试题应当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引导学生对社会的敏感度;理科试题应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体现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推动科学知识的普及。在问题的设计及材料的选择上, 要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 留给学生发挥个性的空间, 同时也要充分考虑考生的学习背景, 防止出现题目信息与不同考生的不对称。适当的灵活出题可以改变我国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强这一弱势, 这将有利于使研究性学习在高中阶段真正开展。

(4) 在试题设计上, 应当减少封闭性试题的权重。

要适度增加探究性试题、半开放性试题、开放式试题的权重, 考查学生的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应用水平及其他高级能力;同时, 也要创设新的试题情景, 通过转换题目的设问角度, 防止试卷、试题的“模式化”, 使考生在新的情景中实现知识迁移,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试卷可以适当缩短长度, 给学生留出更多思维的时间。

3. 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立足点, 继续推进“高考成绩+综合素质评定”的多元评价模式。

调查反映, 大多数师生赞成采用“高考成绩+综合素质评定”的高考选拔模式。虽然处于实验阶段“综合素质评价”的效果并不明显, 但是新课程改革呼唤综合素质评价必须起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高校录取选拔中能够发挥多大的参考作用, 主要取决于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公平性。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录取依据之一, 需建立在高诚信的基础上, 这需要中学、社会的积极配合。由于区域之间、中学之间客观存在的水平差异, 不同地区、不同中学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和标准, 将增加高校录取客观评定的难度。因此, 在推广过程中应当注意。

第一, 加强对基础教育的监控测量, 对课程管理、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学生质量进行有效监控, 是保障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可信、可用的重要基础。

第二, 通过法规、政策来检验实施情况, 以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可用性。例如, 将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情况作为学校是否规范化办学的一个硬性指标;同时, 逐步建立综合评价诚信等级制度, 由省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中学教师组成诚信等级核定委员会, 在一定期限依据相应的标准对各中学综合素质评价诚信度进行评价, 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 提高评价技术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关乎评价实施的成效, 因此也不能忽视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内容与方法的相关技术培训。

第四, 实施分阶段推广。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处于转型期, 社会诚信制度尚未健全, 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选拔中的权重不易过大过急, 应当缓步推进实施。

今后我们面临的问题还有许多, 如何在实践探索中释放学生长期的考试压力、如何消除高考指挥棒效应、如何在高考中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如何更加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都将是今后高考改革探索的重点。对广东省高考实验区的总结和评估, 无疑会对今后高考改革起到更为理性的推动作用。在不断改革考试科目设置的同时, 录取环节的改革必将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其中, 以高考成绩为重要依据, 突出综合素质评价, 注重能力考查的自主招生力度将会大大加强。今后, 我们应当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经过充分深入的研究和调查论证基础上, 同时在一定范围内试点成功之后加以逐步推广, 未来中国将以2007年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改革为新的起点, 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立祝.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互动关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04) .

[2]潘庆玉.新课程高考制度改革应妥善处理的若干矛盾[J].当代教育科学, 2007, (5) .

[3]陈燕燕, 彭慧.论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制度变革方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5, (06) .

[4]吴振荣.素质教育的瓶颈:高考制度的局限与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 2007, (06) .

[5]李群芳.新课标背景下高考改革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 (10) .

[6]刘清华.高校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改革的思路[J].东南学术, 2007, (04) .

[7][10]张警鹏, 郑启跃.新课程高考改革方案:制度安排的预期与实际[J].湖北招生考试, 2007, (04) .

[8]方晓斌.我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改革取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06.

[9]罗金远.高考应体现谁的意志[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下一篇:老人摔倒你扶不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