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络规划设计问题

2024-06-20

校园网络规划设计问题(精选十篇)

校园网络规划设计问题 篇1

目前很多学校已经部署了校园网, 但在校园网的实施过程中, 很多学校只注重网络技术本身的先进性甚至是建设校园网引起的轰动效应, 对校园网建成后的应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普遍偏低, 造成一种“大马拉小车”的现象, 造成初始投资和资源闲置的双重浪费。据调查了解, 有的学校50%以上的电脑处于不完全使用甚至闲置状态, 即使是投资几十万, 上百万的校园网工程, 使用效果也比较差, 甚至成为接待贵宾的风景。同时由于校园网建设是一种新技术的应用, 学校相关的师资严重缺乏, 虽然目前学校已经对教师进行了培训, 但远远不能满足对系统的维护以及相关信息的建设。鉴于目前这种状况, 如何让校园网真正服务于学校的教学与管理, 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校园网建设的背景

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中提出“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 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制定‘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 实施‘优质数字教育建设与共享行动’、‘学校信息化建设与提升行动’、‘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等专项计划”。在天津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综合投资实施方案中也提出了“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 推进资源服务和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 完善教育信息化安全、管理、服务保障体系, 加强信息化专业队伍建设, 提升教育系统全员信息化素养”的建设任务及实施计划。

(一) 校园网概述。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 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将占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 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将呈现出越来越突出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化浪潮势不可挡, 迅速延伸到国防、科研、经济等各个领域, 也不可避免地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 信息和教育相结合毫无疑问地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而当前蓬勃发展的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导的现代信息技术是教育现代化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作为教育第一线的高等学校, 义不容辞地要首先承担起这项科技普及的职责, 它包括科学的教育管理手段、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及完备的教育基础设施。只有满足这些条件, 才能顺应21世纪发展潮流, 满足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需求, 提高青少年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使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二) 信息技术教育和校校通。

教育部提出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要达到两个主要目标:一是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 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2001年前, 全国高等院校及普通高级中学和大中城市的初级中学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3年, 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5年, 所有的初级中学以及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争取尽早在全国90%以上的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二是全面实施 “校校通”工程。用5~10年时间, 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学校能够与网络联通, 使每一名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

(三)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在世纪之交, 教育部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开始全面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旨在加速教育信息化的建设, 利用实施远程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与规模, 为全面素质教育服务。该工程将在本世纪末, 通过对CERNET的升级提速, 教育卫星频道的改造, 构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平台。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基础上, 教育部提出了教育信息化按照统一规划的原则, 分三个层面来推进:第一层面是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普及和运用;第二个层面是网络的普及和应用, 利用网上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第三个层面是开办现代远程教育, 建设并提供大量的网络资源, 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终身教育需求。

三、校园网建设的目标

为提高学校计算机和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 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种查询、获取和交流信息的新途径, 进一步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和质量, 有效促进现代教育教学改革, 校园网的建设目标:一是为学校建立广泛的资源查询、获取、交流渠道, 达到共享资源的目的;二是建立以多媒体教学、信息交流、在线考试与教学、资源信息库管理、校园视频、音频管理以及VOD视频点播等功能为主的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校园网;三是网络交换技术采用万兆主干, 千兆桌面;四是加强师资培训, 既要重视理论观念的培养, 也要重视实践应用的培训。最终要达到四个融合:一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二是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的融合;三是信息技术与教务管理的融合;四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能力的融合。

四、 校园网设计的原则

高等学校校园网建设, 要为教育教学服务, 为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服务。要紧密结合教育教学的需要和经济承受能力的实际, 本着高效、适用的原则, 有计划、有重点, 分地区、分层次, 积极稳妥地推进校园网建设。要严格规范校园网建设及相应的软件开发标准, 确保信息化校园的整体建设规划和管理要求的落实。一个完备的校园网, 应在教师备课教学、学生学习、教务管理、行政管理、图书资料管理、资源信息、对外交流等方面发挥辅助、支持功能, 并通过与广域网的互联, 实现校际间的信息共享及与因特网 (INTERNET) 的连接, 通过与宽带数字卫星相联, 实现远程教育, 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日常办公、内外交流等各方面提供全面、切实的支持。校园网络系统的设计应采用国际通行的TCP/IP协议, 并达到以下目标:

(一) 先进性。

先进的设计思想、网络结构、开发工具, 采用市场覆盖率高、标准化和技术成熟的软硬件产品。

(二) 实用性。

建网时应充分考虑利用和保护现有资源, 充分发挥设备效益, 要保证系统和应用软件全中文界面, 且功能完善, 界面友好, 兼容性强, 使用户最方便地实现各种功能。

(三) 开放性。

系统设计应采用开放技术、开放结构、开放系统组件和开放用户接口, 以利于网络的维护、扩展升级及与外界信息的沟通。

(四) 适应性。

采用积木式模块组合和结构化设计, 使系统配置灵活, 使网络具有强大的可增长性和强壮性, 方便管理和维护。

(五) 可扩展性。

网络规划设计要满足校园不断发展的要求, 还要满足因技术发展需要而实现低成本扩展和升级的需求。

(六) 可靠性。

具有容错功能, 能满足学校所在地环境、气候条件, 抗干扰能力强, 对网络的设计、选型、安装、调试等各环节进行统一规划和分析, 确保系统运行可靠。

(七) 安全性。

提供多层次安全控制手段,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防止数据受侵击和破坏, 有可靠的防病毒措施和阻挡不良信息进入的措施。

(八) 经济性。

着眼于近期目标和长期的发展, 选用先进的设备进行最佳性能组合, 利用有限的投资构造一个性能最佳的网络系统。

五、下一代校园网的规划与建设构想

校园网从功能架构上来分, 大致分为对内部分、对外部分和信息中心。对内部分主要是指校园Intranet, 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室、备课室、电子办公室、电子图书馆和多功能教室的建设, 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对外部分包括与Internet的连接、卫星宽带数字网的连接、与其它兄弟校以及上级主管的连接, 提供家庭和移动用户的接入服务等;而信息中心则是这两部分的桥梁和核心, 担负着整个网络系统的管理和安全工作。

利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形象直观地进行教学讲解, 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水平,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品质, 促进教育水平提高; 提供高速、方便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等手段; 提供远比书本知识更为广泛的内容, 扩大学生与外界的联系, 开阔视野, 增进交流;发展远程教育, 克服地域和学校规模的限制, 适宜与有分支的教育机构实现资源共享。 统一管理学校资源, 如学生档案、教学资料、考试成绩、各种器材等; 实现办公自动化, 增强各部门协调能力, 提高工作效率。 学校还可以开展其它多种类型的网络应用, 如个人接入 (通常用拨号上网) 、互联网 (Internet) 连通等, 更充分地发挥网络的优势。

网络病毒的破坏、不良信息的入侵和网络黑客的作乱, 使得网络安全建设成为网络方案设计中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 根据中等学校园网应用的特点, 可以把网络安全分为防病毒和信息过滤。计算机病毒给计算机带来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网络应用飞速发展, 电子邮件成为网络病毒的主要载体, 使病毒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呈几何式的爆发增长。借助于互联网, 病毒的内涵和外延正在得到极大的膨胀和拓展, 我们对其投以的关注, 也应该提升到整个网络信息安全的高度。由于现在病毒的危害性已经由单纯的数据破坏升级到针对系统的非法侵入, 基于单机的、静态的杀毒程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安全的需要。如何将更多的网络功能融入杀毒软件之中, 使其具有更多的网络防毒、反黑功能, 已经成为所有杀毒软件厂商研发的重点。这种功能上的融合一方面体现于客户端防毒软件对电子邮件的实时监控和各种后门程序、木马程序的预防, 另一方面服务器端的防毒产品则需要在分布处理、集中控制的防护体系建设上狠下功夫。

六、结语

信息和教育相结合毫无疑问地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而当前蓬勃发展的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导的现代信息技术是教育现代化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化浪潮势不可挡, 迅速延伸到国防、科研、经济等各个领域, 也不可避免地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加强校园网建设,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是相当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张俊鹏, 董光.校园网设计初探[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 6

[2].杨永峰, 李国强.浅谈校园网设计与建设[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 2007, 1

校园网络规划设计问题 篇2

网络精品课程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是我国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举措.网络精品课程教学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课程教学功能的实现与否.当前我国网络精品课程教学设计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制约了网络精品课程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根据网络教学的特点,对网络精品课程进行教学系统化设计.

作 者:解冬青 XIE Dong-qing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上海,62刊 名:电脑知识与技术英文刊名: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5(7)分类号:G434关键词:网络精品课程 教学设计 系统方法

我院网络规划方案及相关问题探究 篇3

关键词:校园网;运营商;网络规划

中图分类号:TP393.18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9-0087-03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先导,21世纪的教育必须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发达国家已清楚地认识到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教育工作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重要关系,并通过一系列举措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度,以求能够满足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着重强调了:“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改革,具备网络化、智能化教学环境及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数字信息系统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标志”。我院领导提出新校区数字化校园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统筹兼顾、分布实施。在这种背景下笔者及同事结合学院具体情况,设计出了新校区网络建设规划方案。

一、方案概述

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节省学院建设资金,网络建设方案采取和运营商合作共建的方式。即由学院和运营商共同商讨建设方案,根据商务谈判协议,运营商负责建设学生宿舍网络及其他内容,并与学院校园网无缝对接。

我院提出新校区网络建设要满足“高起点、面向未来、充分考虑教学、科研、管理”的内在需求,兼顾生活环境等配套因素,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最终建成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高度信息化、智能化。实现有线、无线、VPN用户统一身份认证,全网部署IPv6,紧扣前沿技术脉搏,统一规划高性能、高安全、带宽透明管理的校园网边界,关注安全热点,消除安全盲点。基于以上要求我们设计出了网络拓扑如图1所示。

建设中总体来说要考虑以下几点:

(1)学生用户访问校园网资源不进行计费,为了实现该要求,因此需要对运营网关进行下移,通过对网关的下移,可以方便地对访问校内网流量以及互联网流量进行分流,既不造成流量迂回对运营商城域网的影响,也更方便校园网资源的开放。

(2)为了更好地执行公安部下发的82号令要求,对学生上网行为进行审计,因此整个网络需要支持学生用户上网行为审计功能。

(3)高品质的网络不仅需要网络具备可扩展性,而且还需要很强的可用性。本期网络建设项目不仅要考虑有线网的可用性,还要考虑无线网的可用性,目前无线网络建设经常存在无线信号强,但是网络可用性差的特点,因此需要在方案中特别的考虑。除此之外网络还需具备可扩展性,包括带宽的扩展,业务的扩展等。

(4)业务可平滑向下一代网络迁移,向IPv6迁移兼容现有组网环境,IPv6完全由分布式硬件完成,保护投资;业务可以随时随地使用,业务可以基于移动漫游环境,移动漫游环境无需管理者手工干预

(5)出口具备抵御攻击、非法业务的隔离、控制,具备在线主动抵御的能力;核心网络自身集成安全防御能力,缩小攻击、病毒在校园影响范围;用户接入网络屏蔽用户非法操作,隔离网络攻击

二、问题探究

经过招标建设,我院网络核心使用一台H3C S10508-V交换机,教学办公区域采用有线无线全覆盖方式,整网采取万兆主干、千兆到桌面方式建设。学生宿舍区域使用无源光网络作为接入设备,共有一套OLT和八套ONU组成。为了保证学生区域的使用安全,全套光网络使用每用户每VLAN的方式,进行二层隔离。每个从光网络上行到核心交换机的报文均有两层标签的封装。

根据数字化校园建设整体要求,我院校园网内部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供访问,故希望将学生宿舍互联网的访问需求和内网的访问需求分开处理。即,互联网的访问需求由运营商负责收费,提供访问出口,内网的访问需求只要是在校学生都能够无偿访问。

原计划通过核心交换机的DHCP功能为所有上网用户分配IP地址,此时可以访问内网,而后希望上外网的用户,付费上网,通过PPPoE的方式获取地址,基于PPPoE方式获取的IP地址,优先级会高于DHCP方式获取的地址,那么此时客户就可以直接访问外网,不能够访问内网,若想要重新访问内网,则需要将PPPoE连接断开。不希望上外网的客户,则可以使用DHCP方式获取的地址直接访问内网。

由于两层标签的存在,以太网交换机通常不能够对其进行处理,最多只能够将流量放行,保持两层标签的形式。这意味着核心交换机不能够为客户端提供DHCP服务。上述的解决方案完全不能够实现。

三、解决方法

要解决上述问题,并保障学生用户的正常访问,有如下几种方式:

1.无源光网络不使用两层标签

理论上,无源光网络可以不配置两层标签,这并不困难。原本需要两层标签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网络传输和二层终结的方便。若是配置OLT设备,让用户流量只带有一层标签上行到核心交换机,则可以实现核心交换机对客户端通过DHCP的方式分配地址这一操作。要求OLT设备配置多个用户在一个VLAN中,比如,6000用户,可以分为30个VLAN,每VLAN有200用户。基于以往经验,同时在线的用户数量通常都不到一半。

使用这个方案就可以实现最初的设想,让不同访问需求的客户获取不同地址,按需收费。

这个方法的问题就是客户端之间的二层网络是不能够互相隔离的,这样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对OLT设备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将网关上移,使用运营商的BARS设备作为学生宿舍出口网关

如图2所示,BARS设备可以分为认证域和DHCP域,实际上BARS也是一个路由器,也可以提供DHCP服务。BARS是有能力终结两层VLAN的标签。而后,按照原有的方案,所有上网的客户都直接分配DHCP的IP地址,所有访问互联网络的客户仍然PPPoE拨号,直接获取PPPoE的地址。

这个方案最大的好处,仍然是可以区分不同的访问需要的用户,只访问内网的用户仍然不需要缴费。

最大的问题就是,BARS能否直接作为用户的网关?在运营商规范上是否允许?

3.所有用户都进行认证

不论是否有访问互联网的需求,所有用户都要求有运营商的账号号,才能够上网。也就是说,不采用两套认证的方式,只要接入网络就要进行PPPoE拨号,拨号之后,能够访问内网,也能够访问外网。这样所有问题都可以解决,核心交换机作为一个二层通道,直接将流量透传到BARS设备,如图3所示。

这个方案的好处就是能够完美的解决地址分配和认证的问题,而且不需要对网络设备进行大的更改。

最大的问题就是无论是访问内网还是访问外网学生都需要缴费,对学生是个负担。

4.增加路由器,对两层VLAN标签进行处理

如图4所示,增加一个路由器,作为DHCP网关,使用路由器对两层标签进行处理,在带有两层标签的报文上送到路由器的时候,进行解标签的处理。在不带标签的流量会到路由器的时候,进行两层VLAN标签的封装。两层标签被剥离之后,网络中的其他设备均可以进行识别和处理。

同时,需要增加核心交换机对二层标签透传的配置,保障流量能够正常上行到路由器。

具体过程如下:

(1)设备接入到网络中,通过DHCP广播的方式,请求地址;

(2)路由器收到DHCP请求报文之后,在相应VLAN内,为设备分配地址,网关为路由器;

(3)如果采用PPPoE的拨号方式,客户端会直接将报文发送到运营商BARS设备上,请求地址,在获取到地址之后,虚拟拨号的地址优先级高于DHCP,故可以访问公网,网关配置的是BARS的地址;

(4)如果希望回到内网,将PPPoE下线即可。

不管采用哪种方案都能够解决问题,但同时也需要进行一些改变,但无论如何作为学院和运营商合作建设的一种尝试,值得推广。我院经过讨论采取了第四种解决方案,且完美实现了校园网的整体建设。

参考文献:

[1]吕纪霆,霍振兴.基于校园网建设WLAN的网络建设与运营管理方案[J].数据通信, 2013(5).

[2]郑迅雷.浅谈EPON网络建设方案[J].铁道通信信号,2008(12).

(编辑:杨馥红)

endprint

摘 要:本文对学院和运营商合作建设校园网络进行了方案探讨,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校园网;运营商;网络规划

中图分类号:TP393.18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9-0087-03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先导,21世纪的教育必须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发达国家已清楚地认识到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教育工作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重要关系,并通过一系列举措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度,以求能够满足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着重强调了:“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改革,具备网络化、智能化教学环境及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数字信息系统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标志”。我院领导提出新校区数字化校园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统筹兼顾、分布实施。在这种背景下笔者及同事结合学院具体情况,设计出了新校区网络建设规划方案。

一、方案概述

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节省学院建设资金,网络建设方案采取和运营商合作共建的方式。即由学院和运营商共同商讨建设方案,根据商务谈判协议,运营商负责建设学生宿舍网络及其他内容,并与学院校园网无缝对接。

我院提出新校区网络建设要满足“高起点、面向未来、充分考虑教学、科研、管理”的内在需求,兼顾生活环境等配套因素,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最终建成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高度信息化、智能化。实现有线、无线、VPN用户统一身份认证,全网部署IPv6,紧扣前沿技术脉搏,统一规划高性能、高安全、带宽透明管理的校园网边界,关注安全热点,消除安全盲点。基于以上要求我们设计出了网络拓扑如图1所示。

建设中总体来说要考虑以下几点:

(1)学生用户访问校园网资源不进行计费,为了实现该要求,因此需要对运营网关进行下移,通过对网关的下移,可以方便地对访问校内网流量以及互联网流量进行分流,既不造成流量迂回对运营商城域网的影响,也更方便校园网资源的开放。

(2)为了更好地执行公安部下发的82号令要求,对学生上网行为进行审计,因此整个网络需要支持学生用户上网行为审计功能。

(3)高品质的网络不仅需要网络具备可扩展性,而且还需要很强的可用性。本期网络建设项目不仅要考虑有线网的可用性,还要考虑无线网的可用性,目前无线网络建设经常存在无线信号强,但是网络可用性差的特点,因此需要在方案中特别的考虑。除此之外网络还需具备可扩展性,包括带宽的扩展,业务的扩展等。

(4)业务可平滑向下一代网络迁移,向IPv6迁移兼容现有组网环境,IPv6完全由分布式硬件完成,保护投资;业务可以随时随地使用,业务可以基于移动漫游环境,移动漫游环境无需管理者手工干预

(5)出口具备抵御攻击、非法业务的隔离、控制,具备在线主动抵御的能力;核心网络自身集成安全防御能力,缩小攻击、病毒在校园影响范围;用户接入网络屏蔽用户非法操作,隔离网络攻击

二、问题探究

经过招标建设,我院网络核心使用一台H3C S10508-V交换机,教学办公区域采用有线无线全覆盖方式,整网采取万兆主干、千兆到桌面方式建设。学生宿舍区域使用无源光网络作为接入设备,共有一套OLT和八套ONU组成。为了保证学生区域的使用安全,全套光网络使用每用户每VLAN的方式,进行二层隔离。每个从光网络上行到核心交换机的报文均有两层标签的封装。

根据数字化校园建设整体要求,我院校园网内部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供访问,故希望将学生宿舍互联网的访问需求和内网的访问需求分开处理。即,互联网的访问需求由运营商负责收费,提供访问出口,内网的访问需求只要是在校学生都能够无偿访问。

原计划通过核心交换机的DHCP功能为所有上网用户分配IP地址,此时可以访问内网,而后希望上外网的用户,付费上网,通过PPPoE的方式获取地址,基于PPPoE方式获取的IP地址,优先级会高于DHCP方式获取的地址,那么此时客户就可以直接访问外网,不能够访问内网,若想要重新访问内网,则需要将PPPoE连接断开。不希望上外网的客户,则可以使用DHCP方式获取的地址直接访问内网。

由于两层标签的存在,以太网交换机通常不能够对其进行处理,最多只能够将流量放行,保持两层标签的形式。这意味着核心交换机不能够为客户端提供DHCP服务。上述的解决方案完全不能够实现。

三、解决方法

要解决上述问题,并保障学生用户的正常访问,有如下几种方式:

1.无源光网络不使用两层标签

理论上,无源光网络可以不配置两层标签,这并不困难。原本需要两层标签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网络传输和二层终结的方便。若是配置OLT设备,让用户流量只带有一层标签上行到核心交换机,则可以实现核心交换机对客户端通过DHCP的方式分配地址这一操作。要求OLT设备配置多个用户在一个VLAN中,比如,6000用户,可以分为30个VLAN,每VLAN有200用户。基于以往经验,同时在线的用户数量通常都不到一半。

使用这个方案就可以实现最初的设想,让不同访问需求的客户获取不同地址,按需收费。

这个方法的问题就是客户端之间的二层网络是不能够互相隔离的,这样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对OLT设备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将网关上移,使用运营商的BARS设备作为学生宿舍出口网关

如图2所示,BARS设备可以分为认证域和DHCP域,实际上BARS也是一个路由器,也可以提供DHCP服务。BARS是有能力终结两层VLAN的标签。而后,按照原有的方案,所有上网的客户都直接分配DHCP的IP地址,所有访问互联网络的客户仍然PPPoE拨号,直接获取PPPoE的地址。

这个方案最大的好处,仍然是可以区分不同的访问需要的用户,只访问内网的用户仍然不需要缴费。

最大的问题就是,BARS能否直接作为用户的网关?在运营商规范上是否允许?

3.所有用户都进行认证

不论是否有访问互联网的需求,所有用户都要求有运营商的账号号,才能够上网。也就是说,不采用两套认证的方式,只要接入网络就要进行PPPoE拨号,拨号之后,能够访问内网,也能够访问外网。这样所有问题都可以解决,核心交换机作为一个二层通道,直接将流量透传到BARS设备,如图3所示。

这个方案的好处就是能够完美的解决地址分配和认证的问题,而且不需要对网络设备进行大的更改。

最大的问题就是无论是访问内网还是访问外网学生都需要缴费,对学生是个负担。

4.增加路由器,对两层VLAN标签进行处理

如图4所示,增加一个路由器,作为DHCP网关,使用路由器对两层标签进行处理,在带有两层标签的报文上送到路由器的时候,进行解标签的处理。在不带标签的流量会到路由器的时候,进行两层VLAN标签的封装。两层标签被剥离之后,网络中的其他设备均可以进行识别和处理。

同时,需要增加核心交换机对二层标签透传的配置,保障流量能够正常上行到路由器。

具体过程如下:

(1)设备接入到网络中,通过DHCP广播的方式,请求地址;

(2)路由器收到DHCP请求报文之后,在相应VLAN内,为设备分配地址,网关为路由器;

(3)如果采用PPPoE的拨号方式,客户端会直接将报文发送到运营商BARS设备上,请求地址,在获取到地址之后,虚拟拨号的地址优先级高于DHCP,故可以访问公网,网关配置的是BARS的地址;

(4)如果希望回到内网,将PPPoE下线即可。

不管采用哪种方案都能够解决问题,但同时也需要进行一些改变,但无论如何作为学院和运营商合作建设的一种尝试,值得推广。我院经过讨论采取了第四种解决方案,且完美实现了校园网的整体建设。

参考文献:

[1]吕纪霆,霍振兴.基于校园网建设WLAN的网络建设与运营管理方案[J].数据通信, 2013(5).

[2]郑迅雷.浅谈EPON网络建设方案[J].铁道通信信号,2008(12).

(编辑:杨馥红)

endprint

摘 要:本文对学院和运营商合作建设校园网络进行了方案探讨,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校园网;运营商;网络规划

中图分类号:TP393.18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9-0087-03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先导,21世纪的教育必须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发达国家已清楚地认识到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教育工作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重要关系,并通过一系列举措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度,以求能够满足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着重强调了:“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改革,具备网络化、智能化教学环境及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数字信息系统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标志”。我院领导提出新校区数字化校园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统筹兼顾、分布实施。在这种背景下笔者及同事结合学院具体情况,设计出了新校区网络建设规划方案。

一、方案概述

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节省学院建设资金,网络建设方案采取和运营商合作共建的方式。即由学院和运营商共同商讨建设方案,根据商务谈判协议,运营商负责建设学生宿舍网络及其他内容,并与学院校园网无缝对接。

我院提出新校区网络建设要满足“高起点、面向未来、充分考虑教学、科研、管理”的内在需求,兼顾生活环境等配套因素,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最终建成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高度信息化、智能化。实现有线、无线、VPN用户统一身份认证,全网部署IPv6,紧扣前沿技术脉搏,统一规划高性能、高安全、带宽透明管理的校园网边界,关注安全热点,消除安全盲点。基于以上要求我们设计出了网络拓扑如图1所示。

建设中总体来说要考虑以下几点:

(1)学生用户访问校园网资源不进行计费,为了实现该要求,因此需要对运营网关进行下移,通过对网关的下移,可以方便地对访问校内网流量以及互联网流量进行分流,既不造成流量迂回对运营商城域网的影响,也更方便校园网资源的开放。

(2)为了更好地执行公安部下发的82号令要求,对学生上网行为进行审计,因此整个网络需要支持学生用户上网行为审计功能。

(3)高品质的网络不仅需要网络具备可扩展性,而且还需要很强的可用性。本期网络建设项目不仅要考虑有线网的可用性,还要考虑无线网的可用性,目前无线网络建设经常存在无线信号强,但是网络可用性差的特点,因此需要在方案中特别的考虑。除此之外网络还需具备可扩展性,包括带宽的扩展,业务的扩展等。

(4)业务可平滑向下一代网络迁移,向IPv6迁移兼容现有组网环境,IPv6完全由分布式硬件完成,保护投资;业务可以随时随地使用,业务可以基于移动漫游环境,移动漫游环境无需管理者手工干预

(5)出口具备抵御攻击、非法业务的隔离、控制,具备在线主动抵御的能力;核心网络自身集成安全防御能力,缩小攻击、病毒在校园影响范围;用户接入网络屏蔽用户非法操作,隔离网络攻击

二、问题探究

经过招标建设,我院网络核心使用一台H3C S10508-V交换机,教学办公区域采用有线无线全覆盖方式,整网采取万兆主干、千兆到桌面方式建设。学生宿舍区域使用无源光网络作为接入设备,共有一套OLT和八套ONU组成。为了保证学生区域的使用安全,全套光网络使用每用户每VLAN的方式,进行二层隔离。每个从光网络上行到核心交换机的报文均有两层标签的封装。

根据数字化校园建设整体要求,我院校园网内部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供访问,故希望将学生宿舍互联网的访问需求和内网的访问需求分开处理。即,互联网的访问需求由运营商负责收费,提供访问出口,内网的访问需求只要是在校学生都能够无偿访问。

原计划通过核心交换机的DHCP功能为所有上网用户分配IP地址,此时可以访问内网,而后希望上外网的用户,付费上网,通过PPPoE的方式获取地址,基于PPPoE方式获取的IP地址,优先级会高于DHCP方式获取的地址,那么此时客户就可以直接访问外网,不能够访问内网,若想要重新访问内网,则需要将PPPoE连接断开。不希望上外网的客户,则可以使用DHCP方式获取的地址直接访问内网。

由于两层标签的存在,以太网交换机通常不能够对其进行处理,最多只能够将流量放行,保持两层标签的形式。这意味着核心交换机不能够为客户端提供DHCP服务。上述的解决方案完全不能够实现。

三、解决方法

要解决上述问题,并保障学生用户的正常访问,有如下几种方式:

1.无源光网络不使用两层标签

理论上,无源光网络可以不配置两层标签,这并不困难。原本需要两层标签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网络传输和二层终结的方便。若是配置OLT设备,让用户流量只带有一层标签上行到核心交换机,则可以实现核心交换机对客户端通过DHCP的方式分配地址这一操作。要求OLT设备配置多个用户在一个VLAN中,比如,6000用户,可以分为30个VLAN,每VLAN有200用户。基于以往经验,同时在线的用户数量通常都不到一半。

使用这个方案就可以实现最初的设想,让不同访问需求的客户获取不同地址,按需收费。

这个方法的问题就是客户端之间的二层网络是不能够互相隔离的,这样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对OLT设备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将网关上移,使用运营商的BARS设备作为学生宿舍出口网关

如图2所示,BARS设备可以分为认证域和DHCP域,实际上BARS也是一个路由器,也可以提供DHCP服务。BARS是有能力终结两层VLAN的标签。而后,按照原有的方案,所有上网的客户都直接分配DHCP的IP地址,所有访问互联网络的客户仍然PPPoE拨号,直接获取PPPoE的地址。

这个方案最大的好处,仍然是可以区分不同的访问需要的用户,只访问内网的用户仍然不需要缴费。

最大的问题就是,BARS能否直接作为用户的网关?在运营商规范上是否允许?

3.所有用户都进行认证

不论是否有访问互联网的需求,所有用户都要求有运营商的账号号,才能够上网。也就是说,不采用两套认证的方式,只要接入网络就要进行PPPoE拨号,拨号之后,能够访问内网,也能够访问外网。这样所有问题都可以解决,核心交换机作为一个二层通道,直接将流量透传到BARS设备,如图3所示。

这个方案的好处就是能够完美的解决地址分配和认证的问题,而且不需要对网络设备进行大的更改。

最大的问题就是无论是访问内网还是访问外网学生都需要缴费,对学生是个负担。

4.增加路由器,对两层VLAN标签进行处理

如图4所示,增加一个路由器,作为DHCP网关,使用路由器对两层标签进行处理,在带有两层标签的报文上送到路由器的时候,进行解标签的处理。在不带标签的流量会到路由器的时候,进行两层VLAN标签的封装。两层标签被剥离之后,网络中的其他设备均可以进行识别和处理。

同时,需要增加核心交换机对二层标签透传的配置,保障流量能够正常上行到路由器。

具体过程如下:

(1)设备接入到网络中,通过DHCP广播的方式,请求地址;

(2)路由器收到DHCP请求报文之后,在相应VLAN内,为设备分配地址,网关为路由器;

(3)如果采用PPPoE的拨号方式,客户端会直接将报文发送到运营商BARS设备上,请求地址,在获取到地址之后,虚拟拨号的地址优先级高于DHCP,故可以访问公网,网关配置的是BARS的地址;

(4)如果希望回到内网,将PPPoE下线即可。

不管采用哪种方案都能够解决问题,但同时也需要进行一些改变,但无论如何作为学院和运营商合作建设的一种尝试,值得推广。我院经过讨论采取了第四种解决方案,且完美实现了校园网的整体建设。

参考文献:

[1]吕纪霆,霍振兴.基于校园网建设WLAN的网络建设与运营管理方案[J].数据通信, 2013(5).

[2]郑迅雷.浅谈EPON网络建设方案[J].铁道通信信号,2008(12).

(编辑:杨馥红)

论校园网络规划设计的若干问题 篇4

1. 建立近、中和长期发展规划

依据本校建网资金的安排, 在听取校内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 结合本校教学科研的内容及其发展的需要, 制定一个在未来十年中的近期、中期及长期的建设规划, 以保持网络建设的延续性, 并保护先前的投资 (含各种硬件、软件及信息资源) , 能融入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和新应用。

2. 建立相关机构, 有计划地培养网络管理员及用户学会使用信息制作、发布的工具

建网单位应该设有一个“网络信息化领导小组”, 对网络的规划实施起指导和决策作用。按照建网单位的网络规模, 按不同时期的需要, 配置专业的网络管理员。针对网络技术应用的日新月异, 加上校园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繁重任务, 要加强对师生的应用培训, 适应网络新技术的应用及安全控制, 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和安全。

3. 注重需求分析

网络的规划设计是一个系统建立和优化的过程, 建设网络的根本目的是在Internet上进行资源共享与通信。要充分发挥投资网络的效益, 需求分析成了网络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它提供了网络设计应到达的目标, 并有助于设计者更好地理解网络应该具有的性能;结合学校的办学规模、管理需求和师生对教学科研的需要, 确立一个性能较高的网络计算平台。这方面的需求不同学校有着明显不同, 大体都可以分为教学、科研、办公、服务这四方面应用。如对教学、科研方面的网络设计应考虑稳定、扩展、安全等问题;办公、服务等带宽是要着重考虑的方面, 所以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考虑网络的结构及安全问题。

4. IP地址资源的利用

IP (Inte rne t p rotoc ol互联网协议) 地址是在Inte rne t上的站点及相关设备的地址, 它是由Internet指定数字委员会 (IAAA) 确定的, 确保了它在世界上的唯一性。在IPv4技术应用于互联网的今天, IP地址资源到2010年将近枯竭, 在Ipv6技术应用之前, 我们要合理使用IP地址资源。当申请到一个建网的IP地址之后, 必须合理地划分子网, 每个子网中的IP地址要合理使用, 既要满足当今的需要, 也要预留将来网络扩展时所需, 以便有足够的各类服务器连入Internet。

5. 结构化布线

我们知道网络故障70%来自综合布线, 合理的布线不但可以使网络更加畅通, 而且可以减少网络故障的发生。

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传输网络, 它既能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连接, 也能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互连接, 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线点, 与工作区的话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 以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校园网为园区网, 楼群间子系统采用光缆连接, 可提供千兆位的带宽, 有充分的扩展余地。垂直子系统则位于高层建筑物的竖井内, 可采用多模光缆或大对数双绞线。楼内布线包括水平布线和主干布线。一般水平系统采用超五类双绞线, 新的楼宇采用暗装墙内的方式, 旧的楼宇采用PVC线槽明装的方式。

6. 组网技术的选择

目前比较常见的主干网技术有FDDI、ATM、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等。前两种技术, 由于缺点众多, 已经退出了主流市场;后两种以太网技术由于拥有很多技术优势, 已经成为现今网络的主流, 其中具有交换功能的快速以太网, 支持VLAN, 并容易升级到千兆以太网, 性能优越, 价格适中, 一般建议采用快速以太网作为校园网的主干技术。快速以太网, 以上已经提到主要应用在校园的接入层, 如楼层、楼间;千兆以太网主要应用在核心设备之间、主校园与分校之间及上连广域网设备上。

7. 校园网络的设计模式

一个良好的设计方案除体现出网络的优越性能之外, 还体现在应用的实用性、网络的安全性、易于管理性和未来的可扩展性。因此, 设计时要考虑以下问题: (1) 要适应未来网络的扩展和拓扑结构的变化; (2) 要能为特定的师生用户或用户组提供访问路径; (3) 要保证网络能不间断地运行; (4) 当网络扩大和应用增加时, 变化的网络结构要能应付相应的带宽要求; (5) 使用频率较高的应用能够支持网上大多数的师生用户; (6) 能合理地分配用户对网内、网外的信息流量; (7) 能支持较多的网络协议, 扩大网络的应用范围; (8) 支持IP的单点传送和多点广播数据流; (9) 支持VLAN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要达到以上这些设计要求, 分层的设计功能及星型、树型和交叉型的拓扑结构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8. 网络硬件的选择

硬件是架构校园网的基础, 选择硬件产品时, 需要选择兼容性好、扩展性强的设备, 并且在选择过程中考虑综合设备的性能价格等多方面的因素, 而且该设备厂家必须能够提供良好的售前及售后服务, 解除用户的后顾之忧。连接介质的选择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各交换机 (switch) 之间 (楼与楼之间、楼层之间) 及网络出口干线选择光纤, 第二部分为从访问层的交换机到用户的PC桌面选择超五类双绞线。目前的校园网络结构大多都采用交换设备搭建, 我们针对学校校园网的结构及用户需求, 对设备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服务性、管理性、稳定性、安全性、性能价格比等因素, 对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设备要分别考虑。

校园网络规划设计问题 篇5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为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问题解决学习模式(PBL)是一种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原则非常吻合的教学模式。但在目前的教育实践中,网络环境下的问题解决学习模式还很少得到具体的实践研究。我们采取个案研究的方法,进行了网络环境下问题解决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旨在探索出在网络环境下PBL与地理教学的可操作性强的整合模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已进入我国教育领域,并得到了迅速发展。现行的多媒体局域网教室就具有教师机可以控制学生机、转播单台学生显示器内容、学生互相访问等功能。在教育教学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自主地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学习模式(PBL)是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知识建构的过程,它对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学生高层次的思维技能、解决问题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以高中地理《工业区位的选择》为例,进行了在网络环境下问题解决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和探索。我们旨在探索出在网络环境下PBL与地理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整合模式。

一、网络环境下PBL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基础: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全过程。由皮亚杰(J.Piaget)提出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真正的学习发生在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问题解决学习模式就是这样一种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原则非常吻合的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学习模式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美国医学教育中,后来经过不断精炼,目前已在美国医学院校的头两年课程中(如解剖学、药理学、生理学等)得到广泛应用,大有取代传统讲演模式的势头。而且,这种模式也越来越多地被其他教育领域所采用,如商业教育、建筑教育、工程教育、法律教育、社会工作教育等,同时也日益受到中小学教育的重视。在学习者围绕“问题”展开调查、实验、收集资料、讨论和评价的过程中,网络信息技术越来越能够发挥其优势,因此问题解决学习是网络信息技术与学科主体性教学整合的重要方式。

(二)现实意义

1.PBL可以促进以下三个转变:

(1)PBL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角,由教师将前人的经验知识传授给学生;在PBL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教师的职责以指导学生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主,担当学科专家、资源引导者和任务咨询者等多重角色。这种角色的转变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

(2)PBL中学生角色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地获取知识,学生以单独个体形式参与学习;在PBL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获取者,学习进程的策划者,他们获取的既有前人的间接经验知识,也有通过自己的探索而获得的直接经验,同时各种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并且多数情况下学生是以团队小组的形式进行协作学习的。

(3)PBL中媒体作用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媒体主要是为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向学生广播演示知识服务;在PBL的教学模式中,媒体主要作为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展示学习成果和完成学习项目的认知工具。而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实现了信息共享,在信息来源方面使学生和研究人员越来越接近,为问题式学习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2.PBL的学习可以促进学习者多方面能力的提高,例如:解决问题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获取和评价信息的能力、传播信息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

二、网络环境下PBL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针对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参考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对高中地理《工业区位的选择》一课进行了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评价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工业区位的选择”这一部分课文主要是由他人总结出的各种原则性的条目,内容比较枯燥难懂。在现实生活中,选择工业区位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而所有的这些因素又都是在不断地变化的。不断变化的技术条件、风云无常的市场条件、复杂的社会因素以及民众不断提高的环境保护意识,要求我们在选择工业区位的时候要因时、因地制宜,努力做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从教学要求来看,这部分内容属于灵活运用层次,一般都是给出某个工业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出影响该工业的主导因素,或者给出一定的地理条件要求学生对一些工厂进行规划。这一内容特点决定了此部分教学内容十分适合采用问题解决学习模式。本部分教学内容如果采用传统的讲述式教学方法逐步诠释,多年的实际教学证明效果不佳,不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不利于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如果采用问题解决学习模式,学生对一个个具体的现实中的工业区位选择案例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区位变化和选择的因素,最后总结,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本有关原则性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可以同时训练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运用者。

2.学习者分析

学生虽然生活在工业品的海洋中,但是对这些产品的生产基本状况一无所知。这固然有学生相应的理化知识未学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学习长期脱离现实生活,不注意、不去了解的缘故。一些学生们认为难于理解和分析的案例主要是由于学习者缺乏学习新知识的背景知识和经验。因此为学生布置有关衣、食、住、行等工业产品的市场调查课题正可以弥补学生这方面的不足。

对于基于网络的问题解决学习模式,学习者还应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技术、文字处理技能和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工具软件的简单操作技能。

3.教学目标的确定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全体学生能够结合调查的实例分析某工业部门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2)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能够说出技术因素对工业区位变化的影响,选择工业区位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观点。

(3)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收集信息(市场调查和资料检索)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文字、数据和填绘地图等信息处理的方法。

其中的重点是综合运用影响工业区位各因素的知识,联系实际分析某工业部门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的能力。

4.教学策略的选择

目前在教学设计中,一般把教学策略分为三类:教学组织策略,教学内容传递策略和教学资源管理策略。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教学组织策略,探讨网络环境下问题解决学习的教学事件的活动程序,试图形成在网络环境下PBL与地理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整合模式。

(1)运用市场调查的方法,加强学习者对现实工业产品生产分布状况的了解。

教师根据学习要求将工业产品分成若干大类及细项,由各小组根据兴趣选择调查主题,如服装组、家电组、建材组、家具组等,食品组,可分为果汁饮料、啤酒、糖等小组。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教师发动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地理知识,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走向社会,进行市场调查,以锻炼学生的调查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2)师生共同创建学习资源库,为问题解决学习提供信息支持。

将调查资料分类处理存放在网络的公共空间中,形成问题教学信息库,便于其它不从事该调查主题的小组成员根据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随时查询。学生运用Mapinfo工具软件处理市场调查资料和检索来的信息,并运用该软件的图层叠加功能进行工业生产原料和产地分布的空间相关性的分析,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文字、数据和地图填绘等信息处理的方法。

(3)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发挥信息共享和个别化教学优势,将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交流有机结合,构成多维信息交流模式,充分调动更多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减少学生在传统教学和小组学习中的依赖性,将基本训练落实到每个人。

在“各种工业区位的选择”的教学中,每个学生需要从师生建立的共享空间中调出作业,借助共享信息库存,在计算机上完成作业内容。然后教师任意选择一位或多个学生的作业进行播放,全班展开讨论,学生也可以随时修改自己的作业。

5.网络环境下PBL与地理主体性教学的整合模式

(1)模式1:信息共享模式

我们在这次的教学活动中,首先把问题以子课题的形式分配给学生,然后组织学生围绕子课题展开活动,创建课堂学习的资源库,最后师生共同通过网上讨论,得出本课教学主题结论。这种信息共享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2)模式2:人机自主学习模式

在“综合考虑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的教学中,教师使用了一个真实的“决策家”的案例,设计了一个交互式活动课件——决策家,较好地实现了人机自主学习。该软件运用VB语言编程制作,具有及时反馈的功能,学生可以随意根据问题情景进行选择,计算机给予正确与否的反馈,并给予适当的提示,学生也可以根据内容分类在该软件中进行相关信息咨询,该软件共设置了5个分支12个多媒体形式的反馈,并设立了一个咨询模块。这种模式的主要作用是运用计算机的模拟和人机交互功能,让学生亲自体验在实际决策过程中,决策家需要考虑哪些问题,他们是如何决策的。

6.评价

在对高一一个班级的49名学生进行了上述教学实践以后,我们随后对他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从中得到45份有效问卷,并对之进行了以下统计、分析:

总体上看,学生是认可本教学案例中的两种整合教学模式的。同时计算机操作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对交流方式的偏好。

三、总结与展望

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为问题解决学习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支持,使问题解决学习效果更加充实可靠和效率高。在网络条件下进行问题解决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除了设计好研究的课题外,最关键的是建立学习资源库。建立这种资源库首先需要学生和教师运用网上信息、图书资料围绕主题收集信息,或者通过学习者调查获得一手信息,然后根据课堂教学的要求,将信息分类、筛选,建立一个方便他人查询的、针对性强的学习资源库存,其表现形式有网页形式和树型目录等。

利用网络进行问题解决学习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利用共享信息库存,根据问题进行学习——信息共享模式;一种是运用交互课件进行——人机自主学习模式。两种模式均受到学生的认可,只是后一种受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软件编制水平、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影响较大,学习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两种模式均可以通过教学组织做到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集体学习的有机结合。

在本课的准备和正式实施过程中,笔者认为要真正实现教学设计的思想,实施高效率的教学,还需从以下三方面做进一步的改进:

1.学生方面需要加强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和阅读分析资料能力的训练,否则就像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的那样,不如把资料让同学或教师念一遍来得快而且容易理解。

2.改变目前绝大多数网络教室内机器的“阵列式”摆放形式,宜采取组团式,更便于小组的讨论和计算机操作上的分工协作。如本案例的教学设计,一个学生打开问题窗口,负责录入答案,一个学生打开信息库存,完成信息查询,一个学生运用mapinfo工具软件的图层叠加功能进行工业生产原料和产地分布的空间相关性的分析。这样也可以解决计算机显示窗口不足和频繁切换窗口的麻烦。

3.采用小班教学。既可以提高网络运行速度,学生又可以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特别是在问题解决学习过程中。

[参考文献]

[1]何克杭,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3).

[2]Savery J.R.& Duffy T.M.1993.Problem-based learning An instructional model and its constructivist framewrk.Designing Environments for Constructive Learning.Springer-Verlag Berlin Herdelberg.

[3] 王升,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3).

[4]刘儒德,问题式学习:一条集中体现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改革思路,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

校园网络规划设计问题 篇6

[关键词]版式设计;设计所有权;法律研究;权利范围

[作者简介]汪涛,湖北文理学院。

图书出版商为了更好地将图书销售给消费者,需要费劲心思对内容、版式进行创新性设计,因此,图书内容之外的包装,即图书版式设计成为出版商关注的焦点。在我国《著作权法》中,图书的版式设计是其中的客体之一,版式设计权利属于著作权邻接权范畴。版式设计权仅表现为专有使用权,不包含信息网络传播权,不能延及信息网络传播领域。但是我国对版式设计权利问题的归属范围设定比较小,经常出现版权设计纠纷案,如何制定出适合网络环境下的出版版式设计所有权法规值得思考。

一、版式设计权的权利范围

1. 版式设计与版式设计权的区别

版式设计是指出版商或代理商对作者的作品进行版面格式加工过程中的设计成果,包含图表、标题、行距和用字等字体和版式安排。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出版者可以在不构成独立作品的前提下享有与著作权方面有关的权利,在出版社设计的作品构成作品之后享有不可侵犯的著作权,受到国家法律保护。但是由于法院对版式设计权只是进行了粗线条规定,导致许多人将版面设计权和作品著作权混淆。在具体案例中,一些法院认为作品的封面设计、期刊的背景图片、背景的布局和安排、条形码位置和内文等都属于版权设计权的规定范围,版式设计中所包含的都是客体特征,而通过一些色彩、线条对作品加工形成的美术类型作品不属于版式设计的保护范围。一些学者对封面设计是否属于版式设计范围至今仍有争议。

2. 版式设计权的保护标准

根据上述内容版式设计的具体含义、出版商惯用的条例和出版的用途来看,版式设计仅仅是以复制权来规定、划分的,保护范围非常小。我国《著作权法》对版式设计只是简单的规定,出版者对于自己设计的产品拥有专用权。在法律纠纷判决中也规定出版者对版式设计有专有使用权,其他人在不经许可的前提下不能对出版商的作品进行复制。但是随着网络信息的迅猛发展,许多作品在网络上传播、下载,一些作品代理商在未经版式设计出版商的许可就进行作品网络传播,这是否对出版商构成侵权呢?从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所阐释的内容可以看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对象仅仅局限在拥有录像、录音或者表演等作者,针对书籍中所涉及的版式设计权利并不拥有相应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利,而且著作的版式设计权和著作的邻接权也存在较大差异。和版式设计不同,著作权邻接权针对的主要是书籍的财产权,其中著作邻接权中只有表演者是具备人身权利的,其他则不具备。可以说,出版社所享有的版式设计权中并没有精神方面的补偿。

3. 版式设计权的处理标准

版式设计是对作品进行加工,并没有产生新的作品,所以不属于创作行为。在具体的法院判决中,大都认为版式设计是出版商在进行作品加工之后获得的利润成果,因此应该在邻接权的保护范围之内。除此之外,我国法律专门解释版式设计权和著作权邻接权。版式设计在《著作权法》中是指出版商或者代理商在推广作品过程中应该享有的权利,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版式设计应按照作品的著作权邻接权相关规定处理。

二、具体案例分析

1. 图书版权具体案例

以发生在2008年8月的一个图书出版版权为例,A出版社已经获得由王某所编写书籍《J2EE课程设计指导》的版权,但是还未取得该书籍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而在2011年B出版社所经营的中国IDC 圈网却提供该书籍的网络版本,B出版社上传该书籍的时间同样也是2008年,并且已经在网上下载次数达592次。A出版社觉得B出版社侵犯了其享有的复制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便将B公司告上法庭,要求B出版社赔偿经济损失1万元。

2. 法院判决和案例简要分析

在2012年3月19日,北京市海淀区对上述案件作出一审判决,根据两者所提供的资料,法院驳回A出版社的诉讼请求。A出版社不满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上诉,最终法院作出维持原判的判决。

出版商对出版物的加工是否在《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之内,或者是否属于拥有著作权的独立作品都不对作品的版式设计有所影响。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36条所阐释的内容,出版社可以享有允许或者禁止其他出版社使用出版的书籍或版式设计等方面的权利,该权利的规定就是将版式设计权归属到著作权的邻接权范围之内。上述案件中的作者才真正享有图书版式设计,而不是A出版社,所以《J2EE课程设计指导》的作者有权规定是否让其他出版商使用该书的版式设计,包括信息网络传播权。

国家规定版式设计属于邻接权,这就大大缩小了版式设计权的保护范围,对于信息的网络传播权领域不能覆盖,对于出版社而言缩短了权利的享受范围。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二条对信息的网络传播作出了相关阐释,指出对于他人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等,想要获得额外的利润,必须在获得著作人的前提下进行,著作人享有对著作信息网络传播的权利,除非是相关的法律或法规另行规定。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版式设计并不在保护的范围之内。而针对所举案例的分析可知,A出版社所拥有的仅仅只是《J2EE课程设计指导》书籍的版设设计和出版权,对于书籍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并不享有,所以状告的依据不够充分。而B出版社虽然没有侵犯A出版社的权利,但是侵犯了书籍作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三、对版式设计权的思考

1. 赋予版式设计权信息网络传播权

我国在著作权规定方面稍显落后,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有的权利配置已经不能适应出版行业的具体发展状况。一些出版商或者代理商在没有取得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前提下就对作品进行网络传播,会影响到出版商的合法利益。因此,我国需要扩大现有的邻接权范围,将信息网络传播中的版式设计权利进行有效控制,减少版式设计纠纷的出现。作为作品出版商也要立足网络传播发展现状,在与作者签订图书出版合同时明确权利转让的方式、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归属和作品许可使用的方式,顺利取得作品的网络信息传播权,以免日后产生纠纷。

出版商在取得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之后就可以控制其他出版商的网络传播行为。在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可以更好地将作品通过网络方式进行传播,但是如果作品的出版商并没有和原作品的作者协商信息网络传播权,那么通过版式设计是无法控制其他出版商对作品进行网络传播的,因此在分享信息网络传播带来的利益时就不能充分享有。针对这种情况,出版者应扩充邻接权的范围和内容,扩大出版物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不仅仅是拥有版式设计的权利,还享有许可别人复制、出租而获得报酬的权利。

2. 规范版式设计权主体制度

版式设计虽然没有直接将作品中的内容加以传达,但版式设计也是图书出版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创新性劳动成果,经过出版商的加工、编辑,促进了图书的品位。在信息发达的时代,无论是传统图书纸质模式,还是数字化模式,图书的版式设计对推动书籍销量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相比传统的著作权,在这种发展形势下,出版者所享有的专项权利已经逐渐发生改变。针对作品版式设计权利的转让问题,应该基于出版商的身份和具体的排版行为来规定,目前国家规定版式设计权利只有经过合法授权和相当资质的出版商才能享有。

3. 规定侵犯版式权的后果及所需承担责任

我国《著作权法》第47条规定,针对版式设计所发生的侵权行为,具体根据侵犯的程度来进行判定。并且由于版式设计在图书出版和销售过程中的地位不明显,因此不能因为侵犯版式设计就将图书销售停止。同时,由于我国法规中对于著作权中的版式设计并不包含相关的精神权利,因此权利人通过法律手段得到精神赔偿是没有法律依据的。目前,针对具体赔偿主要是依据以下标准:(1)法定赔偿;(2)权利人的损失;(3)侵权人的获利。在后两种赔偿情况下,一般是版式设计的费用,但是版式设计不能脱离著作权进行单独衡量,因此很难有具体赔偿金额。在具体案例处理中,法院可以参照国家版权局颁布的《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对权利人提出的赔偿金额予以适当倍数进行赔偿。

校园网络规划设计问题 篇7

1 电力光纤通信网络规划设计原则和目标

要想保障电力光纤通信网络的规划以及设计的质量, 那么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就得遵循相关的原则, 同时制定与之适应的目标, 从而促进电力光纤通信网络设计规划这一活动的顺利进行。通常而言, 电力光纤通信网络设计和规划的根本性目标是让通信网络可以完全使电网的管理工作需求得到满足, 同时本着增强网络化的科学性及先进性这两大原则, 构建起一个高水准、稳定性强与安全性强的网络。而在这一过程当中, 确保网络的科学性与先进性是电力光纤通信技术得以发展的需要, 确保网络环境的安全性, 则是通信网络得以有效运转的根本条件, 因此二者是缺一不可的。此外, 为能在网络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当中, 达到更加经济及高效率的运转, 还必须恰当地遵循通讯网络的经济性这一原则, 达到设计方案的完善。

2 电力光纤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问题分析

电力光纤是一种比较先进的通信形式, 目前已经慢慢的代替了以往的通信方式, 促进了网络的进一步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光纤通信技术就一直在向前发展, 现今已获得了相对较突出的发展成果, 同时已逐渐大规模的运用到现代通信的市场当中。可是在运用的实践中大家发现, 倘若不落实好合理的通讯网络规划及设计, 便会造成光纤通讯网络的作业质量的减低, 严重的还形成安全隐患[1]。

2.1 电力光纤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设计问题

我们知道, 电力光纤网络的信息入口为拓扑, 因此它设计的科学性将直接地影响到网络的工作实效, 所以, 在对通信体系的网络进行设计与规划时, 要先以拓扑结构的设计为着手点。针对现今中国的拓扑方式来说, 主要是星型、链型和环形这3种方式, 不一样的拓扑方式在运用过程中的特性也不尽相同, 因此相关机构在对拓扑结构进行设计的时候, 应该全面考虑到它自身的一些特性。比如, 星型的网络拓扑, 它的最大优势是能够完成更为简便性的结构设置, 同时在运转的过程当中, 有着相对高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此外, 因为它存有数个对角节点, 便让它可以满足于大量的网络信息传送需求[2]。

2.2 电力光纤通信设备的选型问题

设备的选型是指在电力光纤的通信网络设备运行的过程当中, 要结合网络的真实运用现在, 选择恰当的作业设备。而具体性的设备选取标准, 要从组网特性、容量以及线路的兼容性等多个方面着手,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并非容量以及兼容性愈大的设备便愈好, 应该按照线路的作业需要以及通信的特性来选取最为适当的设备, 要不然将会造成设备内存量的搁浅与废置, 致使资源浪费, 同时还加大了维护与管理的费用。

针对现在我国社会市场当中, 通信设备而言, 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多个方面的运用问题, 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与重视。第一, 现今我国的大部分通信网络设备都是由通信网来实施设计的即通讯网络设备所受到的来自于区域网络的约束相对较多, 导致在是运用当中不能达到一个更为灵活、敏捷的运用;第二, 不一样厂家以及批次的商品缺乏了一个统一性的网络配网标准, 这样一来, 便无形中造成了的市场中的各类设备以及网络间缺乏连贯性;第三现今很多通信设备有着接十三种类小的情况, 这便造成了在现实的运用过程当中, 不能够达到更大范围内的运用;第四, 不一样生产厂家之间所生产的商品不具备兼容性, 造成的直接性后果便是作业网络存在着安全隐患。

2.3 电力光纤通信网络专用电缆选择问题

电缆的选用对于电力光纤通信网络的作业质量来说, 其的影响力也是极其之大的, 就现今而言, 我国的电力光纤电缆通信网络当中所运用到的电缆基本是复合光缆 (OPGW) 、无金属白撑式光缆 (ADSS) 以及缠缆式光缆 (GWWOP) 这3种[3], 以上光缆在运用的过程当中同样具有着不一样的特性, 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及设计人员结合通讯网络的内在需要展开选择。

2.4 自愈切换时间、切换方式问题

这里的自愈所指的就是电力光纤通信网络在进行作业的过程当中, 能够在故障出现之后自动地恢复到健康的性能及作业状态下, 如此的自愈能力势必能够避免系统故障所引发的所有的安全问题, 因此它切换的时间以及切换的方式便显得十分的关键了, 应该尽量地选择那些切换时间比较短以及切换方式更灵活、敏捷的自愈网络。

3 结语

总而言之, 上文当中是笔者根据自己的多年的工作之经验, 对电力光纤通信网络的规划及设计的问题实施了分析与探究, 同时阐述了自己的一些建议与意见, 从多个方面介绍了自己的一些观点期待能够带动本行业的同仁进行积极的探讨, 从而为促进我国的电力光纤通信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要:光纤通信网络在电力建设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分析电力光纤通信网络规划设计原则与目标的基础上, 对电力光纤通信网络常见的设计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力光纤通信网络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张凯穗, 连柯.电力光纤网建设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电力系统通信, 2003 (05) .

[2]王宇.“十一五”城市电力通信网规划中的技术问题探讨[J].电力系统通信, 2006 (10) .

校园网络规划设计问题 篇8

关键词:电力光纤通信网络,规划,设计

光纤通信网络是指以光为载波, 以高纯度玻璃拉制而成的细的光导纤维为传导媒介, 经过光电转换用光来传递所需信息的通信网络系统, 由于光纤通信具有较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和频带宽及传播衰耗小等特点, 可实现大容量传输, 使得光纤通信在电力系统中得以大量运用, 因而对电力光纤通信系统进行良好的规划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1 电力光纤通信网络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为实现全方位覆盖的电力光纤通信网络安全可靠、技术先进以及宽带高速的目标, 电力光纤通信网络设计必须要从网络的先进性、安全性、经济性以及可拓展性等几个方面入手, 先进性是指电力光纤通信网络规划应该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结合社会需求, 及时引进先进科学的设计理念以及相关仪器设备;安全性是指在现今大数据时代下要注重通信网络数据使用安全可靠, 使通信网络有序运行;经济性是指在实际设计中要结合网络建设以及通信系统维护检修的实际成本, 进行最优化设计;可拓展性则要求电力光纤通信网络的设计不能是独立的、单面的, 而是要在多方面可以延续拓展的, 比如在电力调度、自动化业务及保护信号传输均能在通信网传输上正常运用。

2 浅析电力光纤通信网络现状

近年来, 电力光纤通信技术已经慢慢取代了以前落后的通信传递方式,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光纤通信技术就保持着一定的速率稳定发展, 特别是它所具有的抗强电磁干扰能力和良好的电绝缘性能, 使得光纤通信在通信行业中具有诱人的广阔前景。也正因为光纤通信在电力网络中的重要性, 如果在实际中没有做好电力光纤通信网络结构的合理规划设计, 那么在以后的通信网络实际运行中很有可能留下安全隐患等诸多问题, 引起许多未可预知的后果。下面将对目前电力光纤通信网络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对此进行探索。

2.1 电力光纤通信网络的结构问题

目前大多数通信网络是采用拓扑结构来进行设计的, 因为拓扑作为网络信息的入口, 其结构设计以及实现都直接关系着通信网络的运行效率。拓扑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星型、链型、环形等几种, 各种拓扑结构形式都具备有其独特的优势, 例如星型网络拓扑结构作为一种直接的点对点的结构, 具有非常简单的结构, 有利于它的结构设计以及以后的维护管理, 大大提高了它的可靠性;此外由于其每两个相邻节点之间的光传输容量可以供给一个节点使用, 意即存在数个对角节点, 符合了光纤通信大容量传输的要求, 而且它传输容量可以灵活设计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成本使用, 在实际运行中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忽略其别的一些缺陷, 星型拓扑结构因它明显的优势而在电力光纤通信网络中得到广泛应用。

2.2 电力光纤通信网络的设备选择问题

目前, 国内较为常见的通信网络设备选择问题如:a.厂家不同, 生产时间批次不同, 相关仪器设备在联网时候会引起一些配置问题等, 或者各通信设备之间不具备有兼容性, 影响了通信网络的完整性和连贯性;b.有相当一部分的通信仪器设备接口数量少, 种类少, 导致可承载的接口对象也相应较少, 不便相关的通信网络业务的进行, 比如数据监控、网络保护业务等, 电力光纤通信网络的发展必将导致设备需要具备有能够与现有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各项业务接口的连接能力;c.由于我国大部分通信设备的设计都是基于大动容的通信系统, 在地区级通信系统中这些通信设备大容量特点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导致设备容量上的废置。

由此, 在实际相关通信设备选择中, 要遵循电力光纤通信网络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即通信网络的通信设备选择应该强调设备的先进性、科学性, 特别是具有规范设计、大容量和良好线路兼容性的设备, 比如说优先选择的通信设备是能使用多种形式的网络拓扑结构的, 或者能连接各种线路诸如光纤、无线等。此外, 还要结合实际中线路作业和通信要求等来对设备进行合理选择,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设备资源浪费以及相关维护管理费的增加。

2.3 电力光纤通信网络的自愈问题

一般而言, 电力光纤通信网络都具有“自愈网”, “自愈网”就是在没有人为干扰情况下, 网络在较短时间内能自动地从故障中恢复原本的相关业务和性能, 大大减少了实际中通信意外事件所造成的多方面损失。因此在进行电力光纤通信网络规划设计中关于这种网络的切换时间以及切换方式的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对此应选择切换时间较短以及切换方式灵活简便的自愈网络。

2.4 电力光纤通信网络系统问题

目前电力光纤通信网络系统的问题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a.国内生产设备与国外设备各有不同, 导致为保证一个监控中心的正常运行还要对其进行多种监控设备的配置, 使得操作界面和方式极易产生漏洞, 不便对此进行规划设计;b.各运行系统模板一般是按照专业来进行划分, 划分后的专业又各成另一个体系, 这就导致了实际系统运行中彼此之间协调能力不高, 无法成为一个统一的全网系统;c.网络系统智能化程度不高, 自动化水平低下, 所要运行的大部分数据都需要人为输入和做好相关运算统计工作, 加大了通信网络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而且降低工作效率, 导致网络系统在实际运行中达不到实时性的要求。

对此, 首先需要电力光纤通信网络的主管部门加强对网络系统的重视, 及时协调各相关部门来共同解决网络系统中出现的问题, 比如生产运行部门要加大力度来对高效的通信管理系统进行探索分析和研究, 针对模块设计、操作方式等方面实行优化设计方案, 来提高多种类型的通信网络、设备和业务管理的科学水平。其次, 注重网络系统的设置的科学性, 及时引进国际先进的系统构建方法, 提高网络系统和通信设备的自动化水平, 跟进现代社会所要求的设备智能自动化的步伐。

3 结论

综上, 对电力光纤通信网络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和设计, 可以保障日常电力光纤通信网络稳定、安全的运行, 而且优化通信网络规划设计方案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不必要的维修管理费用, 保证社会生产生活活动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毛雪妮.电力光纤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问题探讨[J].中国新通信, 2013 (19) :2-2.

[2]王庆铸, 卓秀者, 刘逢清等.电力光纤通信网络的最佳路径选择[J].电力系统通信, 2012, 33 (1) :18-22.

校园网络规划设计问题 篇9

如今, 手机制式主要包括了GSM、TD-SCDMA这两种形式, 手机从诞生之日开始, 就经历了第一代的模拟制式机、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 (2G) 、及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TD-SCDMA。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是欧洲的电信运营商以及生产制造厂家组合而成的标准化委员设计出来的, 其是在蜂窝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中包含了GSM1800MHz以及GSM1900MHz等几个频段。GSM操作体系中有几种比较重要的特点, 包含了防盗能力强、网络容量大、储存资源丰富、通话质量好以及稳定性强的特点, 并且信息操作更加灵活、通话死角更少、手机耗电量少等等。

TD-SCDMA是中国移动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 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底正式向国际电联提交以来, 已经发展了十余年的时间, 在这段期间内完成了标准的专家评估、ITU的认可发布以及第三代伙伴项目的体系融合, 全新技术的加入, 各项国际化标准工作的开展, 使得TD-SCDMA标准成为了第一个通过中国发出的, 主要是以中国的知识产权为主要内容, 在国际范围内被广泛的认可和接受, 是国际上的无线通信标准。

庞大的用户资源是2G运营商最重要的财富, 建设3G网络需要将对用户的影响率降至最低, 其中包含了不换号、不换卡以及业务受理更为方便的原则。号码的携带能够让整个的GSM网络的用户在不换号的情况下转网成为3G用户。移动电话存在较高的个人特性, 是个人身份的标志。3G网络实现号码可携带能够帮助2G用户更加平滑的过渡为3G用户, 并且从竞争力的角度分析, 完成GSM网用户的号码可携带能够减少之前的用户再次选择运营商的可能性, 很大程度上绑住了用户, 增加了用户的忠诚度。

二、2G/3G网络共存规划建设的意义

第一, 能够保证现如今网络的基本运营状况, 实现客户群体间的整体性保证与转移。巨大的用户操作群体以及先天的市场操作份额是传统运营商发展的最大特点, 同时也是主要的操作业务与利润来源。2G向3G、4G过渡的时间是一个漫长的建设过程, 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因此在过渡的过程中, 特别是在3G、4G刚刚发展的阶段, 2G用户仍然会有较高较快的持续性增长。

第二, 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不断推进网络业务的发展, 全方位适应时代的发展。另外, 还需要共同关注网络的投资保护, 将2G/3G网络共存规划建设的意义发挥出来, 2G/3G网络共存规划建设形式, 能够避免因为3G网络的出现, 而造成2G网络资源浪费的情况。

和2G无线接入网覆盖方式、储量以及互相操作形式等的各方面整体配合, 核心网因为具有较好的协议继承性, 所以一体化建设更加显得有充分的必要性。

三、2G/3G网络共存规划建设的基本操作原则

对于已经存在的2G GSM网络的移动运营商而言, 2G/3G网络共存规划建设资源需要以GSM网络资源当成发展基础, 主要的原则能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把握。

第一, 优先原则是2G网络的稳定有序;第二, 2G网络和3G网络互相结合, 二者全面均衡发展;第三, 最大程度的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第四, 推行网络平滑发展的形式, 切不可操之过急;第五, 严格遵守安全性原则。

四、2G核心电路域一体化建设

4.1语音IP化

2G核心网络的的语音IP化是实现整体IP化的重要步骤, 同时也是促进2G时代平滑过渡至3G时代的关键步骤。从优化网络的角度上进行观察分析, 语音IP化能够使的网络的基本结构逐渐朝向扁平化的方向发展, 有利于网络层次的减少, 能够简化网络的互联复杂程度。而从资源减少的监督分析, 能够通过加入IP端口, 有效的降低交换局的TDM端口的占用情况, 最大程度的节约了各项电路的数量, 同时减少TDM的资源投入数量[3]。

4.2MSC的建设方案

2G MSC的设置方案有以下几种形式:

方案一:设置独立的MSS, 以及独立的MGW, 简单的说也就是两个系统分别建设MSS和MGW, 如图1所示。

方案二:3G与3G共用MSS, MGW独立设置

2G和3G的MSS共用, 但是各自的MGW做分别设置, 如图2所示。

将两种方案进行对比, 结果如表1所示。

综合比对两种安装方案, 优先选择方案二。

4.3分组域网的共存规划建设

在2G/3G网络共存规划建设过程中, 设置的SGSN方案有两种情况, 一个是升级已经存在的GPRS SGSN, 与此同时对3G RSN的接入条件的满足;另一个是新建一个3G SGSN, 专门使用在3G RAN的接入操作上。

两种方案各有优劣, 方案一使用已经存在的GPRS SGSN当成Iu的接口, 硬件设备上需要加入一个新的ATM接入口, 在软件上需要同时支持Gb与Iu的接口, 对现在的网络SGSN分区以及网络的变动情况较大。另外, 因为现在的SGSN容量有限, 3G用户还没有过多的发展空间。方案二并不会对已经存在的GPRS有任何的影响, 可是, 3G用户数量正在不断增加, GPRS用户的数量正在不断的增长, 有可能会造成用户使用情况减少的状况, 这样会浪费之前存在的GPRS SGSN设备。综合分析, 方案二优于方案一。

五、结语

文中对GSM/TD-SCDMA共同融合组网情形下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并就2G/3G网络共存规划建设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未来的3G以及4G时代的到来, 2G/3G网络共存规划建设将会起到关键性作用, 并且对业务的开放也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意义。

摘要:本文对2G/3G网络共存规划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 并且指出2G网络和3G网络共存建设的相关问题, 探讨了3G网络背景下2G/3G网络共存规划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2G网络,核心网络,共存规划

参考文献

[1]潘兆辉.2G/3G网络共存情况下若干问题的探讨[J].移动通信.2009, 07 (15)

[2]江新群.群对群网络传输与节点管理[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03 (15)

长期演进网络规划中若干重要问题 篇10

LTE (长期演进) 网络和2G/3G网络的规划和建设的流程基本相同, 都要首先确定传播模型, 进行覆盖和容量规划。但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目前我国LTE网络的建设基本以共址建设为主, 辅以新址新建站点, 这样可以大大节约成本和建设周期。现有网络的拓扑结构、挂高和方位角等一定程度上决定了LTE网络的结构, 这样就必然在规划流程上和完全新建的网络有所不同。LTE网络对网络结构合理性的要求较高, 需要对影响网络结构合理性的因素重点考虑, 并找到适合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1 无线传播模型的确定

从严格意义上讲, 每个基站周围的地形地貌都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只有对每个基站都进行传播模型的校正, 才能完全准确地保证规划结果的准确性, 但这在实际规划中是难以实现的。为了尽可能准确地反映规划区域的传播特性, 需要将规划区域进行必要的细分之后再选择测试点进行CW (连续波) 测试和模型校正。细分的区域也是基于统计的平均, 模型的准确度需要通过实际测试进行验证后才能用于网络规划中。

1.1 传播模型校正流程

1) 选点:选定模型校正的测试站点, 尽量使测试点周围的地形地貌保持一致, 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模型校正的精度;

2) CW数据采集:采样符合李氏定律, 即40个波长, 采样30~50个样点;

3) 数据处理:异常情况下测试结果必须从采样数据中剔除;

4) 模型校正:将数据导入规划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地理平均、过强和过弱数据删除、过近和过远数据删除) , 得出合适的传播模型。

1.2 传播模型验证流程

1) 在和CW测试点, 相同的挂高、天线类型条件下, 通过Forsk公司的Atoll软件仿真测试点周围的RSRP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覆盖情况;

2) 把路测数据测试点的每个经纬度点模拟成每个不同的用户, 将此数据导入到Atoll软件中;

3) 以导入的经纬度点为目标, 在仿真结果下计算每个经纬度点上的接收电平值;

4) 将计算完成后的结果导出, 与CW测试数据进行从面到点、从定性到定量等多个维度的对比。

以某地传播模型校正和验证的实际情况看, 只要测试点周围的地形地貌基本保持一致, 测试路线充分栅格化, 校正后的模型和CW实际测试结果在RSRP均值的差异基本在2 d B以内, 且在整体趋势上基本保持一致。如图1所示。

2 仿真规划流程优化

我国目前LTE网络的建设基本是以共址建设为主, 其主要原因是基站选址日益困难, 天面资源也较为宝贵。同时现网部分站点的俯仰角、方位角和挂高的设置不太适合LTE网络的需求, 需要对现网工程参数进行调整, 否则将难以反映LTE网络的真实性能。基于以上考虑, LTE网络规划仿真的流程必须进行优化, 优化后的流程如图2所示。

以某地的某区域实际仿真的情况看, 利用优化后的方针规划流程进行仿真, 可以有效提升网络质量。分别对覆盖和上下行吞吐量通过Atoll软件进行仿真, 仿真结果见表1。

可以看出, 利用优化的仿真流程可以在不增加任何站点的情况下, 可以提高覆盖能力3%~4%, 与之相应的可以提高约13%的上行吞吐量和9%的下行吞吐量。

在提升网络覆盖和容量的同时必然会减少新增站点的数量, 具体情况见表2。

从表2可以发现, 流程优化后总体上大概可以比优化前减少约5%左右的新增站址数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选址压力, 同时提高了现网资源的复用度, 也加深了对于LTE网络特性, 特别是干扰特性的理解。

3 网络结构研究

LTE网络和2G/3G相比对信号质量更为敏感, 对提升RS-SINR (参考信号信干噪比) 的要求较高, 规划应从传统注重场强的思路向更注重信号质量的方向转变, 站址规划时, 特别应对现网高站的站址进行排查分析。从某地的仿真情况看, 周边有高站情况下, 其邻区的载波速率相比周边无高站情况下降20%左右, 说明高站会影响邻区的吞吐量[1,2]。

但考虑到现网站点获取的难度呈越来越大的趋势, 物业协调存在不确定因素, 对于原来的站点仍然是采用尽量利旧的原则, 但在参数设置需要进行着重考虑。选取某地某个区域, 对不同挂高和下倾角对网络的信干噪比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信干噪比仿真结果如表3、表4、表5所示, 找出其内在规律, 得出最佳的参数设置。

从表3、表4、表5中可以看出, 不同的挂高情况下, 在覆盖边缘处网络的质量相差不大, 但越往小区内部, 挂高对网络质量的影响就越大。50 m挂高、10°下倾角时的指标相当于30 m挂高、6°下倾角, 或者相当于40 m挂高、8°下倾角时的指标。所以在50 m挂高的情况下, 建议下倾角取10°左右, 40 m挂高时, 建议取8°下倾角。

在工程实际中,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下倾角较大, 要考虑楼顶抱杆等的安装位置, 如果安装在楼面中心, 电磁波可能会由于楼面的反射而影响覆盖效果。

4 结语

LTE网络是一个新的网络, 其规划思路和方法可以部分借鉴2G/3G网络规划的方法, 同时也要重点关注其不同的部分。为了更精确、更经济、更快速地建设LTE网络, 需要对诸如传播模型的确定、规划仿真流程和网络结构等问题进行预先的研究和分析, 才能在实际的建设中少走弯路, 为市场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董江波, 李楠, 高鹏.从系统设计分析LTE系统覆盖与容量规划[J].电信科学, 2010 (4) :107-113.

上一篇:文化学下一篇:区域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