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024-08-18

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精选十篇)

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篇1

一、与呼吸作用原理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

1. 影响细胞有氧呼吸强度的主要因素。

(1)温度:温度能直接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有氧呼吸强度。改变温度能明显改变细胞有氧呼吸的强度。(2)氧气含量:氧气是有氧呼吸的重要原料之一,其含量大小对有氧呼吸强度影响十分明显。一般来说,氧气含量越低,有氧呼吸强度也越弱。(3)水分:水也是有氧呼吸的重要原料。对于植物细胞和微生物细胞来说,水分减少,代谢强度会明显减弱,有氧呼吸强度也会显著降低。

2. 无氧呼吸过程易受氧气的抑制。

氧气可抑制无氧呼吸过程。氧气含量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某些微生物,甚至接触到氧气就会死亡,属于严格的厌氧型微生物。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氧气含量低时进行无氧呼吸,在氧气含量升高的过程中,无氧呼吸逐渐受抑制,有氧呼吸强度逐渐增强。

3. 氧气含量对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影响。

植物细胞在氧气含量较低时,可表现出较强的无氧呼吸的能力,但产生的酒精积累会对植物细胞产生毒害作用,因此植物细胞依靠无氧呼吸不能长时间生存。

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 创可贴“要透气”。

选用“创可贴”等敷料包扎伤口,既为伤口敷上了药物,又为伤口创造了疏松透气的环境。利用空气中的氧气抑制厌氧型病原菌的繁殖,可有效避免厌氧型病原菌引起的伤口感染,有利于伤口的痊愈。

2. 中耕松土。

对板结的土壤需及时进行松土透气,这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也有利于土壤中好氧型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这些微生物可以把土壤中的有机物充分氧化分解,从而为植物提供更多的无机盐和充足的二氧化碳来源。

3. 农田需及时排水。

水稻的根细胞适应无氧呼吸的能力是有限的,仍然需要进行有氧呼吸,所以稻田需要定期排水。如果稻田中长期氧气不足,水稻根细胞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细胞内酒精含量升高,就会对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使根系变黑、腐烂。其他农作物的耐无氧的能力比水稻更差,所以其他农田更要注意排水,否则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4. 较深的伤口及早打“破抗”。

破伤风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带芽厌氧菌,它广泛存在于泥土、人畜粪便及生锈的铁器表面。当皮肤或粘膜受到创伤时,它便乘机侵入创口生长繁殖。创口较浅,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作用,破伤风杆菌的生长繁殖受抑制;但是在创口较窄、较深的情况下,创口深处可以构成局部无氧环境,这就有利于其繁殖,感染发病的机会就非常大了。所以,伤口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患者应及时请医生处理,彻底清洗伤口并注射破抗。当然,注射之前还应该做破抗皮试。

5. 睡觉前一定要刷牙。

晚上人睡前,如果不刷牙,口腔中就会留下大量的食物残渣。人睡后,口腔中的环境比较稳定,温度、湿度、养料等非常适合于细菌生长繁殖,在细菌的作用下,特别是链球菌、乳酸杆菌这类产酸菌,出现无氧呼吸后,会大量地发酵产酸,这种酸性物质,会严重地侵蚀牙齿,使牙齿遭到破坏。

6. 适当的条件保存水果和蔬菜。

长时间保存水果和蔬菜,其实就是要想方设法降低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尽量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保留住水果和蔬菜的品质和风味。但是降低幅度又不能太大,否则会影响植物细胞能量的供应,引起细胞死亡。细胞死亡,水果和蔬菜就会腐败。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控制好环境的各种条件。一般是利用低温、低氧和一定湿度的环境条件保存水果和蔬菜。低温、低氧可以明显降低细胞呼吸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一定湿度可以保证水分的供应,保持细胞的活性。对于干果类或者是种子类,一般采用低温、低氧和干燥环境加以保存,原理和上述是一样的。

综上可知,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还有很多例子,我们应善于在生活中观察发现,挑选一些生动的、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容易理解的例子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应用,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摘要: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的教学目标之一为“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基于此,对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做简单的总结,以加深学生对呼吸作用原理应用的理解。

文明礼仪在生活中的作用 篇2

张潮鑫

礼仪具有很强的凝聚情感的作用。礼仪的重要功能是对人际关系的调解。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在平静中会突然发生冲突,甚至采取极端行为。礼仪有利于促使冲突各方保持冷静,缓解已经激化的矛盾。如果人们都能够自觉主动地遵守礼仪规范,按照礼仪规范约束自己,就容易使人际间感情得以沟通,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进而有利于各种事业的发展。礼仪的作用概括地说,是表示人们不同地位的相互关系和调整、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手段。

现代社会中,职场礼仪的重要性将日益凸现,它除了可体现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修养,全球化商务竞争中,也将成为企业形象的一部分而日益受到重视。东西方文明在文化上虽然存在着差异性,但是在现代职场,特别是外资企业中,对职场礼仪已经基本形成了一种共同的认识和行为规范,所以学习正规的职场礼仪是进入社会工作时,要走好的一步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帮”的美誉,可谓历史悠久,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专家孔子就认为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礼仪是普通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的基础,是一个领导者治理好国家、管理好公司或企业的基础。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生活里最重要的是以礼待人,有时侯礼的作用不可估量,从某种意义上讲,礼仪比智慧和学识都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的市场竞争是一种形象竞争,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因素很多,其中高素质的员工,高质量的服务,每一位员工的礼仪修养无疑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礼仪能够调节人际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调节器,人们在交往时按礼仪规范去做,有助于加强人们之间互相尊重,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缓和和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一般来说,人们受到尊重、礼遇、赞同和帮助就会产生吸引心理,形成友谊关系,反之会产生敌对,抵触,反感,甚至憎恶的心理。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定量研究;定性研究;现代数学;应用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122

一、引言

数学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说,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在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同其他科学一样,数学有着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认识它的过去,就是为了了解它的现在和未来。近代数学的发展异常迅速,近30多年来,数学新的理论已经超过了18、19世纪的理论的总和。预计未来的数学成就每“翻一番”要不了10年。所以在认识了数学的过去以后,大致领略一下数学的现在和未来,是很有好处的。

二、各门科学的数学化

现代数学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各门科学都在经历着数学化的过程。

例如物理学,人们早就知道它与数学密不可分。在高等学校里,数学系的学生要学普通物理,物理系的学生要学高等数学,这也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了。

又如化学,要用数学来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把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温度等作为变量,用方程表示它们的变化规律,通过方程的“稳定解”来研究化学反应。这里不仅要应用基础数学,而且要应用“前沿上的”、“发展中的”数学。

再如生物学方面,要研究心脏跳动、血液循环、脉搏等周期性的运动。这种运动可以用方程组表示出来,通过寻求方程组的“周期解”,研究这种解的出现和保持,来掌握上述生物界的现象。这说明近年来生物学已经从定性研究发展到定量研究,也是要运用“发展中的”数学。这使得生物学获得了重大的成就。

数学还是音乐之父,没有数学就没有音乐。在琴弦上你就会发现数学的奇妙,长度不同的弦发出不同的奇妙的声音。

数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更广。所谓“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对于发展商来说,容积率决定地价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对于住户来说,容积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适度。绿化率也是如此。绿化率较高,容积率较低,建筑密度一般也就较低,发展商可用于回收资金的面积就越少,而住户就越舒服。这两个比率决定了这个项目是从人的居住需求角度,还是从纯粹赚钱的角度来设计一个社区。一个良好的居住小区,高层住宅容积率应不超过5,多层住宅应不超过3,绿化率应不低于30%。但由于受土地成本的限制,并不是所有项目都能做得到。当然我们不需要知道如何来计算,但是可以看出来计算需要大量的数学知识做铺垫。

谈到人口学,只用加减乘除是不够的。我们谈到人口增长,常说每年出生率多少,死亡率多少,那么是否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每年的人口增长率呢?不是的。事实上,人是不断地出生的,出生的多少又跟原来的基数有关系;死亡也是这样。这种情况在现代数学中叫做“动态”的,它不能只用简单的加减乘除来处理,而要用复杂的“微分方程”来描述。研究这样的问题,离不开方程、数据、函数曲线、计算机等,最后才能说清楚每家只生一个孩子如何,只生两个孩子又如何等等。

随着计算机“班班通”,乃至“师师通”,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已在课堂中得以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能创设情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能弥补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克服的重点、难点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有水利方面,要考虑海上风暴、水源污染、港口设计等,也是用方程描述这些问题再把数据放进计算机,求出它们的解来,然后与实际观察的结果对比验证,进而为实际服务。这里要用到很高深的数学。

谈到考试,学生们往往认为这是用来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的。其实考试手段(口试、笔试等等)以及试卷本身也是有质量高低之分的。现代的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就是通过效度、难度、区分度、信度等数量指标来检测考试的质量.只有质量合格的考试才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

至于文艺、体育,也无一不用到数学。我们从中央电视台的文艺大奖赛节目中看到,给一位演员计分时,往往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就剩下的分数计算平均分,作為这位演员的得分。从统计学来说,“最高分”、“最低分”的可信度最低,因此把它们去掉。这一切都包含着数学道理。

随着计算机“班班通”,乃至“师师通”,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已在课堂中得以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能创设情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能弥补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克服的重点、难点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数学发展的前程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关肇直先生说:“数学的发明创造有种种,笔者认为至少有三种:一种是解决了经典的难题,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工作;一种是提出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其实在历史上起更大作用的、历史上著名的正是这种人;还有一种就是把原来的理论用在崭新的领域,这是从应用的角度有一个很大的发明创造。”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正是第三种发明创造。“这里繁花似锦,美不胜收,把数学和其他各门科学发展成综合科学的前程无限灿烂。”

正如华罗庚先生在1959年5月所说的,近100年来,数学发展突飞猛进,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个方面,无处不有数学”来概括数学的广泛应用。可以预见,科学越进步,运用数学的范围也就越大。一切科学研究在原则上都可以用数学来解决有关的问题。可以断言:只有现在还不会运用数学的部门,却绝对找不到原则上不能运用数学的领域。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只有不断地运用数学,通过数学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才能真正体会数学的真谛。尤其是在科学发展的今天,数学将会是人类历史上对人类贡献最大的学科,与哲学同在。

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篇4

例1某旅游团从宾馆出发去风景点A参观游览,在A景点停留1小时后,又绕道去风景点B,再停留半小时后返回宾馆.去时的速度是5千米/时,回来的速度是4千米/时,路程比去时多2千米,总共用的时间是6.5小时,求去时的路程.

【分析】这个题目看起来比较麻烦,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题目里要求的也只是一个未知数,即去时的路程,而题目的等量关系是:去的时间+回来的时间+停留的时间=共用的时间.在这里“去的时间”是未知的,如果直接设去时的路程为x千米,那么回来时的路程就是(x+2)千米,去时路上所需时间是小时,回来时路上所需时

间是小时.根据题意,得解方程,得x=10.

例2有两个矩形,第一个矩形的长、宽和第二个矩形的长、宽之比顺次为5∶4∶3∶2,第一个矩形的周长比第二个矩形大72厘米,求这两个矩形的面积.

【分析】很明显,如果采用直接设立未知数的方法,把这两个矩形的面积设作未知数,那么方程是不容易列出来的.注意到矩形的面积等于它的长乘宽,而长与宽的关系可以从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找到,那么可以采用间接设立未知数的方法,先求出它们的长与宽,然后再求它们的面积.

解法1:设第一个矩形的长为5x厘米,它的宽为4x厘米,第二个矩形的长为3x厘米,宽为2x厘米.根据题意,得2(5x+4x)-2(3x+2x)=72.

解法2:设第一个矩形的长为x厘米,它的宽为厘米,第二矩形的长为厘米,宽为厘米,根据题意,得

解法3:设第一个矩形的长为x厘米,它的宽为y厘米,第二个矩形的长为z厘米,宽为w厘米.根据题意,得x∶y∶z∶w=5∶4∶3∶2,2(x+y)-2(z+w)=72.

例3某校举行数学竞赛选拔赛,淘汰总参赛人数的1/4,已知选拔最低分数线比总人数的平均分少2分,比被选中学生平均分数少11分,并且等于淘汰人数的平均分数的2倍,求选拔最低分数线为多少?

【分析】从题目中分析,此题的等量关系是:所有学生的总分数=被选拔学生的分数+被淘汰学生的分数,而要求各类分数,必须知道各类学生数.因此在设选拔最低分数为x分的同时,设被淘汰的人数为m人,那么总人数为4m人,选中的学生数为3m人.这里的m是一个辅助未知数,不必求出它的结果,一般在解题过程中可消掉.

解:根据题意,得,解方程,得x=50.

答:选拔最低分数为50分.

除了以上三个例题之外一元一次方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当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从事买卖特别是消费活动时,有一部分可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例如,当我们购物、租用车辆、入住旅馆时,经营者为达到宣传、促销或其他目的,往往会为我们提供两种或多种付款方案或优惠办法.这时我们应三思而后行,深入发掘自己头脑中的数学知识,做出明智的选择.俗话说:“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我们切不可盲从,以免上了商家设下的小圈套,吃了眼前亏.

过年期间商家纷纷采取各种优惠措施,我就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精打细算了一次.我去“好日子”超市购物,一块醒目的牌子吸引了我,上面说购买茶壶、茶杯可以优惠,这似乎很少见.更奇怪的是,居然有两种优惠方法:(1)卖一送一(即买一只茶壶送一只茶杯);(2)打九折(即按购买总价的90%付款).其下还有前提条件是:购买茶壶3只以上(茶壶20元/个,茶杯5元/个).由此,我不禁想到:这两种优惠办法有区别吗?到底哪种更便宜呢?我便很自然地联想到了一元一次方程,决心应用所学的知识,运用解析法将此问题解决.我在纸上写道:设某顾客买茶杯x只,付款y元,(x>3且x∈N),则用第一种方法付款y1=4×20+(x-4)×5=5x+60,用第二种方法付款y2=(20×4+5x)×90%=4.5x+72.接着比较y1、y2的大小.

设d=y1-y2=5x+60-(4.5x+72)=0.5x-12.然后便要进行讨论:当d>0时,0.5x-12>0,即x>24;当d=0时,x=24;当d<0时,x<24.综上所述,当所购茶杯多于24只时,法(2)省钱;恰好购买24只时,两种方法价格相等;购买只数在4~23之间时,法(1)便宜.可见,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来指导购物,即锻炼了数学头脑、发散了思维,又节省了钱财、杜绝了浪费,真是一举两得啊!

这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发现和思考的愉快,这也正验证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也正是研究性学习的意义所在.作为中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会数学知识,而且要会应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浅谈社交礼仪在生活中的作用 篇5

社交礼仪是一种无声的人际交往语言,它不仅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涵养、教养和素质水平,而且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它是我们个人发展、事业进步的需要,是社会时代的需要,是一门必修课。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礼仪的内容涵盖着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首先,在社交中个人的仪表服饰对个人形象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仪表,即外观也。头部和手部非常重要,其他的我们看不到。头发不能有发屑,要梳理整齐,作为长头发女生,如果不选择把头发扎起,就一定要让头发看起来柔顺。注意护理头发、衣领及头上的头皮屑,应保持勤奋护理头发的好习惯,并选择合适的洗发精。一般要先梳理后穿衣服,身上不能有怪味。服饰问题,就是要选择搭配到位。首先要适合你的身份,适合你的地位。其次不要把不同类型的服装搭配在一起,服饰的颜色不宜超过三种,要给人和谐的美感。

趣谈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篇6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应用;趣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3-122-1

一、数学在经济领域的充分应用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学科,它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的特点。而经济学是研究社会资源配置及社会经济关系的一门学科。从经济学与的数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获知,经济学与数学是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数学能为经济学提供特有的,严密的分析方法,它是经济学的一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数学作为经济研究的基础工具,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利用数学语言,我们可以将经济学中的某些问题描述得非常清楚,并且逻辑推理严密精确,可以防止漏洞和错误。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我们还可以推导新的理论,得到仅凭直觉无法或不易得出的结论。因此,运用数学知识做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可以减少无用争论。

而数学模型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同样是深刻而广泛的,举个例子来说,局部市场均衡可建立一个线性模型,线性模型中矩阵运算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局部市场均衡还可建立非线性模型,该模型主要用到一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知识,而简单均衡模型用克莱姆法则或求逆的方法很容易求解。数学中的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在经济学中应用更广,比如,复利的计算中就常常用到指数函数。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数学将更深入、广泛地渗入到世界经济、国际经融、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合作等各个经济领域当中。

二、数学在计算机领域的灵活运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学知识在计算机技术发展中,尤其是在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中处于及其重要的地位。同时,用数学的思维解决各种程序设计方面的难题也是十分重要的。在程序设计当中所解决的相当一部分问题都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科学计算,这需要程序员将实际问题转换为程序,要经过对问题抽象的过程,建立起完善的数学模型,才能设计出好的软件。

在计算机程序设计中,采用高效而简洁的算法可以提高程序的稳定性和可读性。不同的算法中蕴涵着不同的数学思想,将数学思想融入到算法构造以及程序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

数学在计算机绘画中的应用更是美不胜收,但当我们谈到数学与绘画时,一般人都会觉得这两者之间不会有关系,因为多少年来,美术与数学,沿着各自不同的固有的规律生存发展着,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各自不同的轨迹。美术采用线条、色彩的变化来描绘千姿百态的形状用色彩的过度与组合来表现人类对大自然的感受,其基本特点是形象化;而数学呢,在它几千年的发展史中,从制造车轮而研究圆,从丈量土地而研究几何学,由简单的计数发展到加减法、由加减到乘除、数列、微积分、概率论、复变函数等等,其根本特征是抽象性。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这两门学科极少交叉,在美术中采用的数学理论只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数学原理,如基于几何学的透视原理、投影原理、黄金分割法等。

数学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一些现有的数学公式,如复变函数的表达式,三角函数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以及双曲函数的双曲正弦、余弦公式等,采用计算机技术中的多次叠加方法,利用线条和色彩来绘制数学公式中的细节图案,得到一幅幅美丽的作品。这些作品有的象蓬莱仙境,有的如沙漠奇观,有的似海浪翻滚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余地。

随着数字时代的日益来临,人类的生活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而数学与美术也不断以新的方式相互渗透、融汇,必须有大量地新的成果会相继问世,给我们展现一个更加绚丽多彩的新世界。

三、数学在文学中的妙趣横生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它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是在文学中,应用也极其广泛。例如: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中就有这么一首观残花的小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草丛都不见”。这首小诗先是平淡无味的数数,产生悬念,后来笔法急转,突出佳句,使全诗妙趣横生。

西汉时,蜀中才子司马相如与富商之女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应该是经典,许多故事人们都耳熟能详。其中有一段说司马相如官运亨畅,身价百倍,沉溺于声色犬马、灯红酒绿中,便觉得卓文君配不上自己了,有了休妻之意。于是写下了一组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卓文君当即就明白,当了高官的丈夫已有了嫌弃自己之意,这是变着戏法来刁难她。她一时悲愤交加,写了回信: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挂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我聊奈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天别人摇扇我独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郎!

原来卓文君很巧妙地将信上的数字先顺后倒地联成了一首既情意缠绵又正气浩然的血泪诗。司马相如读后十分羞愧,觉得自己真的对不起这位才华横溢、多情多义的夫人,他终于以高车驷马,亲自登门迎接卓文君入京了。

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篇7

一、选择的素材要恰当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有些数学教学内容对小学生显得较为抽象。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让数学贴近生活,就需注意生活素材的攫取。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素材选择。如笔者在讲简便计算时,向学生讲述了买菜的经历。菜场的婆婆们大都没有读多少书,可算帐却特别快,如:买西红柿2.5元/斤,1斤8两,婆婆刚秤完,价钱就出来了,你知道她是怎么心算吗?这些贴近生活的实例,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思维活跃了,纷纷说出自己的算法,然后笔者把婆婆的简便算法讲了一遍:婆婆按照2斤×2.5元=5元,0.2×2.5=5角,再用5元-5角=4元5角,从中让学生明白简便计算在生活中是处处存在的。生活素材的选择有利于构建数学模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学是对生活的提炼和超越,但在生活中,有的事物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数学原形的,这就需要在选择时要有敏锐的观察力,选择的材料便于让学生从中去提炼数学知识,构建数学模型,通过生活化实现数学化。让学生寻找一种规律时,就索性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探索和发现。如,用火柴棒摆各种不同的长方形并记其长和宽,然后探寻规律,发现长与宽相差越大,面积就越小,相差越小,面积就越大。这样通过学生自己探索的规律,学生乐于接受,记忆也格外深刻。

二、合理应用数学知识,使学生生活经验得以发挥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深奥的算理如果直接告诉他们就很难被理解,这时不妨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出算理。如在教《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时,有这样的一个课件:小明到学校领本子,他对管理员说:“我要领49本算术本和98本生字本。”管理员先数出49本算术本给小明,又拿出一捆100本的生字本,从中抽2本后递给小明,问小明一共领回多少个本子,怎样列式:49+98

师:怎样才能算得快?

生:像刚才小明领本子那样,49本加上一捆100,就是149本,再减抽回的2本,就是147本,这道题明明是加法为什么要减2,教科本上的“多加了要减,多减了要加”,像饶口令似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学生对这个道理很容易就明白了。

世界之大,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提高学生学习素质的需要。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你的身边。

如在讲“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导入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一段: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例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比是1:1,脚底与身高比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合适你穿;警察也会根据脚印判断罪犯的身高。再如教“三角形的认识”一课,可从学生熟悉的红领巾、自行车架、电线杆架、桥架引出三角形,再让学生通过推拉等实践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运用它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如给椅子加上三角形木档,从而使椅子稳起来,这样学生学得容易印象深刻在实际生活中,数、形随处可见,无处不有,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周围生活环境相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范围的广泛。

三、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数学最终是为了用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所能地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在学习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经过课堂教学的学习,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这些实际问题都要经过数学处理,只有把这些计算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才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教材中的习题,很多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难以理解。

因此,教师可以把生活题材融入到计算的学习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调整教材,用更熟悉的事例来编制习题,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通过这种练习,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计算知识,培养熟练技能,应用意识。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中,当学生形成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技能后,教师灵活应用生活素材,以学生熟悉的自身方位、教室方位、学校方位、周围环境方位为认知体验平台,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并通过交流和描述,来体验日常生活中的方位知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把所学的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如:每天太阳东升西落,每年燕子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夜晚北斗星可判断方位,在北方可根据积雪融化来辨别方向……把学科内部及学科间的知识联系起来,增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有关空间方位的感性经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设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构建“生活”课堂,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真实的主题活动中去发现、实践数学,使学生在情感上也得到了满足。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获得了成就感,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植树问题”的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对于在封闭或不封闭的路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两端都不植树,一端植树另一端不植树等类型很难分清,导致容易出错,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点,可以利用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园寻找植树问题的生活原型,并合作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校园里这类生活原型非常多,学生很容易找,如花坛四周护栏和插红旗、防栏栅、排队等各种植树问题的生活原型。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就容易掌树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轻松做出正确的解答。

四、数学的生活应用注意事项

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不仅要做到以上几点,还应注意几个问题:

1. 联系生活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不要生般硬套。

2. 联系生活不要局限于当前所学知识点,应培养学生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不仅仅依靠教师指引,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感受。

数学建模在生活中的应用 篇8

本文拟将初等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 对几种常见类型的建模技巧进行简要的分析、归纳。

一、基本概念

数学模型:把某种事物系统的主要特征、主要关系抽象出来, 用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的表述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它是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个近似的反映。

数学建模: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简称。

二、建模步骤

这里所说的建模步骤只是大体上的规范, 实际操作中应针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灵活运用。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如下:

1.准备模型。熟悉实际问题, 了解与问题有关的背景知识, 明确建模的目的。

2.建立模型。分析处理已有的数据、资料, 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找出必要的假设;利用适当的数学工具描述有关变量和元素的关系, 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如方程、不等式、表格、图形、函数、逻辑运算式、数值计算式等) 。在建模时, 尽量采用简单的数学工具, 以使模型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3.求解模型。利用数学工具, 对模型进行求解, 包括解方程、图解、逻辑推理、定理证明、性质讨论等。对模型求解的结果进行分析, 根据实际问题的性质分析各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有时需要根据所得结果给出数学式的预测和最优决策、控制等。

4.检验模型。把模型分析的结果返回到实际应用中, 用实际现象、数据等检验模型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即验证模型的正确性。通常, 一个成功的模型不仅能够解释已知现象, 而且还能预言一些未知现象。

如果检验结果与实际不符或部分不符, 而且求解过程没有错误, 那么问题一般出在模型假设上, 此时应该修改或补充假设。如果检验结果与实际相符, 并满足问题所要求的精度, 则认为模型可用, 便可进行模型应用与推广。

三、分类讨论

我们将按照初等数学知识在不同生活领域的应用, 也即生活中的数学建模的不同题型作分类讨论。本文节选三类问题进行分析:最优化问题;金融与经济;估算与测量。

(一) 最优化问题

最优化应用题包括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试验、销售、投资、比赛等方面, 分最值问题、方案优化的选择、试验方案的制定等类型。对于最值问题, 一般建立函数模型, 利用函数的 (最值) 知识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值;而对于方案的优化选择问题是将几种方案进行比较, 选择最佳的方案。

例1 (客房的定价问题) :一个星级旅馆有150个客房, 每间客房定价相等, 最高定价为198元, 最低定价为88元。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实践, 旅馆经理得到了一些数据:每间客房定价为198元时, 住房率为55%;每间客房定价为168元时, 住房率为65%;每间客房定价为138元时, 住房率为75%每间客房定价为108元时, 住房率为85%.欲使旅馆每天收入最高, 每间客房应如何定价?

分析与思考:

据经理提供的数据, 客房定价每下降30元, 入住率即提高10个百分点。相当于平均每下降1元, 入住率提高1/3个百分点。因此, 可假设随着房价的下降, 住房率呈线性增长。

这样, 我们可通过建立函数模型来求解本题。设y表示旅馆一天的总收入, 与最高价198元相比每间客房降低的房价为x元, 可建立数学模型:

解得, 当x=16.5时, y取最大值16 471.125元, 即最大收入对应的住房定价为181.5元。如果为了便于管理, 定价为180元/ (间·天) 也是可以的, 因为此时总收入y=16 470元, 与理论上的最高收入之差仅为1.125元。

本题建模的关键在于:根据房价的降幅与住房率的升幅关系, 假设两者存在着线性关系。

(二) 金融与经济

现代经济生活中, 人与金融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金融类的题目注重了针对性、典型性、新颖性和全面性, 因而对数学素质方面的要求就更高。

涉及金融与经济的建模题常见的有投资问题、住房贷款问题、分期付款问题、证券问题等。一般的做法是通过数学建模将此类题型转化为初等数学中的常用知识点来解决, 如数列问题、幂函数问题、不等式问题等。

例2 (购房贷款) :小李年初向银行贷款20万元用于购房。已知购房贷款的年利率优惠为10%, 按复利计算。若这笔贷款要求分10次等额归还, 每年一次, 并从借款后次年年初开始归还, 问每年应还多少元 (精确到1元) ?

分析与思考:

已知贷款数额、贷款利率、归还年限, 要求出每年的归还额。本题即可化为求每年的归还额与贷款数额、贷款利率、归还年限的关系。

不妨先把这个问题作一般化处理。设某人向银行贷款元M0, 年利率为α, 按复利计算 (即本年的利息记入次年的本金生息) , 并从借款后次年年初开始每次k元等额归还, 第n次全部还清。那么, 一年后欠款数M1= (1+α) M0-k

这就是每年归还额与贷款数额、贷款利率、归还年限之间的关系式。

对于上述购房问题, 将α=0.1, M0=200 000, n=10代入得

故每年应还32 550元。

本题建模的关键在于:将求每年的归还额与贷款数额、贷款利率、归还年限的关系化为数列计算问题。

(三) 估算与测量

估计与测量是数学中最古老的问题。估算与测量类的建模题, 其背景包括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一些测量、估算、计算。

对于估算与测量的题目, 一般要先理解好题意, 正确建模, 然后通过周密的运算, 找出结论。这类题目常常可转化为函数、不等式、数列、二项式定理展开式、三角函数等知识进行处理。

例3 (挑选水果问题) :上街买水果, 人们总喜欢挑大的, 这是否合理呢?

分析与思考:

从什么角度来分析此问题呢?要判断合理与否, 首先要明确判断的标准。一般来说, 买水果主要供食用。故下面从可食率这个角度加以分析。

水果种类繁多, 形状各异, 但总的是近似球形居多。故可假设水果为球形, 半径为R, 建立一个球的模型来求解此题。

挑选水果的原则是可食率较大。由于同种水果的果肉部分的密度分布均匀, 则可食率可以用可食部分与整个水果的体积之比来表示。分以下几种不同类型的水果分别剖析:

1.果皮较厚且核较小的水果, 如西瓜、橘子等。同类水果的皮厚度差异不大, 假设是均匀的, 其厚为d, 易得

2.果皮较厚且有核 (或籽集) 较大的水果, 如南方的白梨瓜等。此类水果计算可食率时, 不但要去皮且要去核。设核半径为kR (k为常数, 0

上两式中, d为常数, 当R越大即水果越大时, 可食率越大, 越合算。

3.有些水果尽管皮很薄, 但考虑卫生与外界污染, 必须去皮食用, 如葡萄等。此类水果与 (1) 类似, 可知也是越大越合算。

本题建模的关键在于:从可食率入手, 利用水果的近似球形, 建立一个球的模型, 将求可食率的大小转化为求关于水果半径R的单调性。

生活中的数学建模是在实际问题与初等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使初等数学知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得以生动地展示, 再现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应用的过程。

我们的数学建模应该密切关注生活, 将知识综合拓广, 使之立意高, 情境新, 充满时代气息。这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敏捷性, 深刻性, 广阔性, 创造性是大有益处的。

参考文献

[1]卜月华.中学数学建模教与学[M].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2.

[2]马春华, 郑小玲.高中数学应用题题型突破例释[M].北京:龙门书局, 2002.

[3]李云鼎, 许少华.点击解析几何[J].中学数学杂志 (高中) , 2006, (1) :45-48.

[4]上海市中学生数学应用知识竞赛委员会.中学应用数学竞赛题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浅议小学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篇9

小学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比如, 在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 计算总价总是会用到四则混合运算;大人孩子去公园游玩门票的计算也会用到数学知识, 正因为, 生活中处处都有计算, 数的计算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 小学生必须要掌握数学中的各个计算方法, 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 更重要的是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计算。因此,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重点给学生讲解在日常生活中常见情景中会用到的计算知识, 这样才能引导学生遇到实际情况真正做到去理解, 去运用, 并对其进行解答。

一、学会观察生活, 使学生感受到教学源于生活

在数学的讲授过程中, 有很多问题是可以和生活中实际遇到的问题相联系的, 这样的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主动进行思考。一般来说, 当教师讲解比较复杂难懂的数学运算时, 如果用直接简单的算术方法教给学生, 通常学生得不到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或者一头雾水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 这时, 教师可以通过引用生活中熟悉的实例对其进行引用。

例如, 教师在讲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时, 经常会遇到这样一道数学应用题:小明同学去超市买东西, 他给老板要10本算术本和12本写字本。老板第一次给他拿出10本算术本, 第二次又拿出一捆15本的生字本, 然后从中抽出3本以后再给小明。问题是:小明最后一共买了多少本子?应该怎样作答?

其中一位学生列出的式子是这样的:10+12。那么, 教师就可以问, 应该怎样才能算得更快更准呢?像上述小明买本子的时候, 10本在加上一捆15本, 就是25本, 然后再减去抽回的3本, 就是22本。这道题明明是加法的题, 为什么还要减去3呢, 教科书中所说的“如果多加了就减去, 如果多减了就加上”这样的数学定理, 如果让小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难懂, 但是当我们通过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情景进行联系时, 学生就可以非常容易理解了。

正如上面所叙述的那样, 如果在给学生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 能够拿一定的实例作为铺垫, 这样不仅能够使得计算变得直观、形象化, 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还能拉近数学计算和现实生活的关系和距离, 使学生更愿意接触和学习数学。因此, 当小学数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 首先应该认真去钻研教材, 尽可能多地找到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场景比较接近的教学内容, 并对他们加以调整, 只有这样把它们变成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 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学生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

二、将生活和数学问题结合起来, 通过生活实际来解决数学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 当我们解决某一个问题的时候, 这些问题往往都是比较具体的, 但是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以教学作为主要目的, 通常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找到的比较抽象的计算知识, 然后在运用学到的理论去解决其他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 教材中的习题, 有很多是远离学生的生活的, 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吃力。因此, 我们必须要把现实生活中比较真实活现的教材引入到数学计算的学习过程中去, 并对学生的生活实际作出一定的调整, 有了这样的关系, 才能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 然后通过熟悉技能, 最后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比如, 当小学生在学习了平均数以后, 为了加深对该知识的印象, 教师可以让他们算一算全班学生的平均身高, 或者计算全班学生的平均成绩, 在学习了小数的乘除法以后, 可以让学生练习填发票。通过这样身边中常见的问题, 学生的热情就会变得高涨起来。

比如, 教师可以让学生解答有关游乐园中收费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计算, 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题目是这样的:某单位组织老年人和小朋友去公园游玩, 其中安排老年人是25人, 小朋友150人, 教师3人。售票员是这么说的:“成人门票是每个人30块钱, 学生每人15块钱, 如果是团体30人以上的话每人20块钱。”然后, 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帮助集体想出一个比较好的购票方法。不同的学生做出了不同的设计:

学生A认为全买团体票比较合适: (25+150+3) =3560 (元)

学生B觉得不应该买团体票: (25+3) ×30+150×15=3090 (元)

学生C认为应该一部分买团体票, 一部分不买: (25+3+2) ×20+ (150-2) ×15=2280 (元)

通过解决上述问题, 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 生活中关于运用数学知识的例子有很多, 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能善于观察生活, 将数学应用到生活中, 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而使学生能够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真正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红影.浅谈小学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J].教研前沿, 2011 (8) .

在生活中“教”数学 篇10

一、在学生生活实际中引入新知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如果我们能通过学生身边生活实际中的一些现象引入新知识, 学生便会在潜意识里对小学数学有亲近感, 觉得数学就在生活中, 感到数学不再神秘。同时, 因为不再具有陌生感, 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探究的愿望也会变得更加强烈。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时,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为学生播放一段动画:一名小学生在运动场上慢跑, 他慢跑一周的路程指的是运动场的什么?学校想在运动场跑道中间铺草坪, 大概要铺多大, 这指的是运动场的什么?当学生窃窃私语进行讨论的时候, 我们可以及时进行导入:这将用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简单的动画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导入方式, 学生很快便能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情境之中。

二、在学生生活实际中学习新知

数学知识是经过抽象的日常生活经验,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主要是形象性思维, 为了使学生轻松自如地掌握这些数学知识和规律,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和即将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把学生从课堂上引入到日常生活实际之中, 让学生在实际中进行操作, 帮助他们在观察和实践后进一步理解教材上的数学概念, 掌握好需要学习的数学方法, 最终提升学生的抽象、分析和综合能力。如在教学“相遇问题”这部分内容时, 主要有三种不同的题型, 分别是相向而行 (或相对而行) 、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分辨出三者之间的解题规律, 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我安排学生在班级进行了一次的表演:两人随机一组, 把相遇问题的三种情况进行演示, 场地可以是室内也可以是室外, 要求学生在表演后交流表演情况。这样的教学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表演的学生兴致勃勃, 观看的学生高高兴兴。更关键的是通过表演, 学生可进一步加深对这三种题型的理解。事实表明, 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更加轻松和愉快, 学习效果比较明显, 我们的教学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学生生活实际中巩固新知

数学知识在应用中才能得以巩固, 学生才能牢固地掌握并在以后进行熟练的应用。在小学教学课堂教学中, 如果我们将教材中的知识结合日常生活实际,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和实践, 既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又可以帮助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进行实践的时候,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在教学统计这部分内容时, 我们需要充分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在课前收集整理好前两届亚运会中国队获取奖牌的情况, 在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擅长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 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习, 兴趣盎然, 教师也能收获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如有的学生将三种奖牌分别用奖牌的颜色进行统计;有的学生用不同的图案进行统计;有的学生用不同的形状进行统计……开放式的训练, 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烈, 这样的学习方式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新知识, 又进一步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四、在学生生活实际中应用新知

“学以致用。”可以说, 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知识。然而, 长期以来, 数学教学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重视不够,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都是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式的机械训练, 无视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教材中的许多习题严重偏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 这样的数学训练最终阻碍了学生思维发展。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 每个学生要学习有用的数学, 并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所以,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们要鼓励学生带着数学的眼光深入日常生活,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学完“平均数应用题”后, 学生可以进行社会调查, 收集和整理学校、工厂日常生活中的水电费, 并进行简单的分析、研究。具有生活气息的数学实践活动, 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以及广泛的应用, 学生也有了更多接触日常生活的机会和参与生产实践的机会, 认识到身边的许多事物都和数学问题密不可分, 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去观察和分析事物的习惯, 逐步把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演变成数学问题。

上一篇:历史融入生活下一篇:社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