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地进行评价

2024-05-29

有效地进行评价(精选十篇)

有效地进行评价 篇1

心理描写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人物性格刻画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是对人物精神世界的直接描写,能使读者迅速而准确地洞悉人物的内心世界,帮助读者正确理解人物的行为,深刻认识人物的思想,有着其他描写手段所不具备的特殊优点。一部作品对人物的内心刻画越丰富、具体与充分,人物复杂细腻的内在感情与变幻无穷的心态就会彰显得越生动、真切,甚至能够将人物表现得活灵活现、生动逼真,同时能使文章的主题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从而产生非常深厚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如此强大的表现力在写作中是如何力透纸背的呢?这就涉及到心理描写的方法。一般说来,心理描写可以由作者描述剖析,也可以由作品中人物表白、倾吐,还可以通过描写人物外在形态,间接地显示,通过对环境、景物、氛围的感觉来表现。

最常见的有以下五种心理描写方法:

一、直接描写法

所谓直接描写法,指的是在写作中,一般常用“他感到……”“他觉得……”“他认为……”“他想……”“他回忆……”“他思索着……”等句式作为明显的标志。

在《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目睹凤姐出场场景时的心理描写,作者是这样处理的:“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孤独之旅》中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而退学,被迫随父亲去放鸭。远离熟悉的油麻地,面对广阔的江面,杜小康一阵茫然,作者在文章中是这样写的:“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

以上两例均为直接描写法,这种心理描写方法虽然简洁,但能轻而易举、恰如其分地表现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想。这种写法多用于全知全能式的写作中,作者直接表现人物心理,折射其性格。

二、内心独白法

内心独白,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

《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载着死鱼返航途中,打死前来争夺猎物的鲨鱼之后,他的手受伤了,陷入一连串的遐想。“他想,可是我一定要想。因为我剩下的只有想想了。除了那个,我还要想垒球。我不晓得老狄马吉奥可喜欢我那样击中它的脑子?这不是一桩了不起的事儿。什么人都能办得到。但是,你是不是认为我这双受伤的手跟骨刺一样是个很大的不利条件?我可没法知道。我的脚后跟从来没有出过毛病,只有一次,我在游泳的时候一脚踩在一条海鳐鱼上面,脚后跟给它刺了一下,当时我的小腿就麻木了,痛得简直忍不住。”

通过人物内心独白来揭示其隐秘的内心世界,能充分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

三、暗示表达法

暗示表达区别于直接表露,也就是通过其他诸如动作、语言、神情等细节来间接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药》中写华老栓去找刽子手康大叔买药时的情形:“康大叔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此处并未有一个字提到华老栓、康大叔当时的心理活动,文中也没明确告知二人的性格特点,但我们依然能从这些富有特色的动词:抢、扯、塞、裹、抓、捏、哼中窥见康大叔的不可一世与骄横麻木愚昧的心态。同时,侧面地反映了老栓愚昧麻木懦弱的性格。

《边城》中写翠翠知道来人是给大老天保做媒时的表现是这样写的:“不曾把头抬起,心忡忡的跳着,脸烧得厉害,仍然剥她的豌豆,且随手把空豆荚抛到水中去,望着它们在流水中从从容容的流去,自己也俨然从容了许多。”这里一连用了“跳”“烧”“剥”“抛”和“望”等五个动词,真切地揭示出这位情窦初开的少女知道有人提亲时的羞涩和紧张,同时,当明白不是意中人时,又把她内心非心上人不嫁的坚定和从容展示出来。翠翠内心复杂、丰富、细微、多层次、有变化的心理活动通过几个动作,立体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同样的,在《红楼梦》宝玉挨打一节,写宝玉被贾政一顿狠打之后,女眷们纷纷都来探望。宝钗见到他之后,情急之下说道:“……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然后就“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这一语言、神态描写,将宝钗的隐秘心事暴露无遗。她表面上若无其事,假借老太太、太太之口表达对宝玉的关切之情,最后“红了脸”一下子就把她出卖了。由此可见,丰富的动作、微妙的神态随时可以泄露人物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想法。

四、梦境、幻觉展示法

所谓梦境、幻觉展示法,也就是通过梦境、幻觉间接地揭示人物的心理。人在梦中实现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实现的愿望,这也能反映作者现实中迫切的心理活动。

在《杨修之死》中有一段关于曹操梦境的描述:“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吩咐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且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借助梦境这—特殊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性格。作者笔下的曹操,借梦的掩盖,暗藏起狡猾、多疑、凶残的本性,人物性格刻画得多么鲜明。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李白同样借梦境表达了自己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急迫心情,以及暂时摆脱心理重荷的某种轻快感。“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诗人追求的是一个没有权谋贪欲、没有尔虞我诈、没有束缚和桎梏的自由世界。这些梦境是诗人不甘处于文学弄臣地位,终遭馋毁被放逐出京城的典型感受的曲折反映。

梦境是一个人最真实的心理表现,通过梦境曲折表现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能够巧妙地与主干情节交相辉映,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饱满,故事主题更显深刻。

五、环境景物衬托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时看相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由此,我们可以从作品中的景物描写中侧面感知人物的心理状态。

《边城》中有一段关于翠翠等待爷爷时候的景物描写:“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银色薄雾。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假若爷爷死了?’”落日下落的方向刚好是翠翠家中那一方,见到日落和黄昏,不免想到老人,“夕阳”是老人的一种象征。太阳落山,犹如人之入土;此情此景,翠翠心头不免生出这样的联想:“假若爷爷死了”,自己生活会怎样?对未来独自生活的迷茫,对爷爷老去的遗憾和担忧都通过落日、黄昏的景致表达出来。

《社戏》中,当外祖母和母亲终于同意“我”去看社戏后,“我”的心极“轻松”,身体也极“舒展”,这时,连月夜景物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作者寓情于景,从嗅觉、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描写夜航时观赏到的景物,未用一字表露急切去看社戏的欣喜,却能让读者通过岸边豆麦和水草的清香、连绵起伏的急速后退的群山,感知“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

了解了以上几种常见的心理描写方法之后,在实际的写作运用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要善于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特点;

心理描写说到底是为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而服务的。为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我们在写作中通过心理刻画展现人物特点。每个人物的身份、背景、年龄、职业等各不相同,心理状态自然也有差异。如果在写作中千篇一律,毫无特色可言,则可认为这里的心理描写是失败的。

2. 要写出动态的心理变化过程,不能杂乱无章,颠三倒四;

故事情节在不断发展,人物的心理活动状态自然也会有所变化,因而在心理描写时应注重心理变化与故事情节的辉映,考虑引起人物心理变化的各类要素,随要素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循序渐进。

3. 要真实。

如何在小组学习中进行有效地评价 篇2

一、小组学习评价的意义。

从上一学期开始我校数学组全体教师讨论研究,为了更好的发挥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更多的参与学习活动,决定在教学中恰当的使用小组合作学习。试行一段时间多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但是合作的效率有待提高,分析原因,我们发现在小组合作中教师的评价没有及时跟上,要不就是流于形式。所以我们数学组的老师经过实践研究形成了我们自己的小组评价方式。

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方式

1、教师评价。

小组合作中,同伴与同伴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比较常见,学生积极对话,发表不同见解,指出对方错误遗漏之处,场面颇为激动人心。但我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了个体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果改成“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是否会好一些。

在小组评价方面我们也走了很多弯路,比方说一开始的画正字的方法,虽然提高了孩子们小组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课堂纪律明显好转,但是不能兼顾其他学科,以及其他班级事务。所以我在原来小组评价的基础上引入了小组评价表,这样把所有课程以及两操卫生都整合进去。每一科教师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评价,一周一评,评出优秀小组予以奖励小贴花,十个小贴花换一个本子。这样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合作意识也更强了,能更投入的参与小组学习。其次在小组评价的同时也要进行个体评价,我主要是采用及时评价的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当场进行评价,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积极回答问题、发言精彩、有独特见解的同学采用口头表扬、体态语言等方式进行即时鼓励评价。如跷一下大拇指;一句表扬的话;全体学生鼓掌等等。这些奖励使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给学生创造了主动发展的机会。一次认可也是一次成功,成功可使学生产生自信、自我肯定等一系列良好情绪情感体验。这种良好体验的不断实现,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

2、小组互评。

低年级我们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逐渐引导孩子进行小组互评。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发现别人的不足,反省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使每个学生都明确改进方向,促进学生更好地合作,从而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进行小组评价时要讲清评价标准,比如我们从点低年级开始这样训练小组互评,你认为他们小组说的怎么样?好在哪儿?不好在什么地方?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3、小组自评。

小组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效能要想有效发挥,还需要小组自我评价,实时反思,以求不断完善,使小组学习更有效。所以实时的自我评价也很重要,它能提示孩子们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不如别的小组,我们该怎么改进。我通常给孩子8张笑脸,每张笑脸有不同的含义,比方说在小组内讨论时,遵守纪律得一张笑脸,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得一张笑脸,有价值的结论得一张笑脸,记录认真规范得一张笑脸,展示汇报条理清楚得一张笑脸等等,学生对号入座,一定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找到前进方向。

三、小组评价的最佳时机

(1)上课开始前 上课铃声后,学生们刚回到教室,情绪还处于激动状态,很难快速平静下来。此时,教师可根据学生课前的准备情况、是否集中注意力准备上课等情况,给表现好的小组加分。这是一种学习状态的评价。而此时进行小组评价时,教师尽量让各小组都得分,给表现好或差的小组要有一定的区别,但差距不宜过大,以此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整节课一个良好的开端。

(2)课堂活动的交替时

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转换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此时加入小组评价却起到了调节的作用,效果显著。例如教师发出指令后可立即根据各组的反映情况、作答情况,给予反应敏捷、表现好的小组高分,以此引起学生们的注意,便于快速进入下一个活动环节。这是一种反应能力的评价。当然为了不挫伤那部分反映稍慢、表现较差的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在此时的转换环节中采取一些策略,适当调整分值,给暂时处于劣势的小组一定的勉励分,激励学习兴趣,鼓励后来者居上。

(3)课堂活动进行中

小组竞赛是课堂活动进行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小组是课堂上的一个小集体,主要应该注重小组的合作表现,而不是以突出个人的表现情况为评价依据。每个成员都以小组为荣,有集体意识。例如:某个组员回答不够准确或不够流利的时候,可以请组内其他成员及时给予补充和纠正。同时对于回答有误的同学也要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表扬其敢于尝试的勇气,激励暂时落后的小组在下个环节中继续努力。这是一种交流能力的评价。在竞赛中制定合理的竞赛规则是竞赛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竞赛规则应能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尽量避免个别学生的事务表现而大幅度影响小组的整体成绩,而且,团结协作的小组应是得分最高的小组。同时,竞赛是必须提醒小组成员之间应互相帮助。

(4)课程即将结束时。

每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是学生上课的疲劳期,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课堂混乱,这个时候及时的进行小组评价,能有效的组织教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老师在发现上述情况时,教师可以这样来评价学生的表现,“我发现这一节课3组表现真棒,小组合作时交流积极,汇报精彩,听讲认真,你看到现在他们还做得这么好。我相信其他小组接下来做的更好!”这样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3组,我们的可就能有序进行了。

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后探究 篇3

下面就如何让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后探究”,谈一谈我的几点建议:

一、挖掘教材资源,寻找感兴趣、有价值的问题,激发探究热情

探究热情是将课后探究进行到底的原动力,如何将学生心底的探究热情点燃,是学生能否自觉有效地参与课后探究的关键。

学生对问题感兴趣,想研究。要做到这一点,我觉得,我们首先要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看待妙趣横生的科学世界,而不能仅仅满足于几个知识点,科学概念的传授,和实验结论的得出。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教材中《研究蜗牛》一课,在课堂上我们更多的是观察蜗牛长什么样,讨论蜗牛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喜欢阴暗,还是喜欢阳光等问题。这是基本的教学要求,但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对于“蜗牛是怎么传递信息?”“蜗牛会游泳吗?”“蜗牛离开它的壳,还能活吗?……”学生十分感兴趣的问题,我们不能简单的一句话一带而过,而应有意识地把它作为一种开放性的研究内容,纳入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并鼓励学生去研究。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前,首先应该对学生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筛选,从中确定比较容易完成的、确有价值的问题,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以达到真正在课外探究中提高能力的效果。

二、提供方法支持,坚持从扶到放,呵护探究热情

作为刚学习《科学》的小学生来说,完全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难度比较大,此时教师作为引导者、合作者、推助者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教学《养蚕》单元,介绍养蚕的注意事项时,老师说道,蚕宝宝对环境要求特别严,既不能太湿,也不能太干,吃的桑叶也要干净。有几个调皮的学生突然站起来问道:“老师,苍蝇为什么生命力这么强,在又脏又臭的地方照样生活的一点事也没有?”这位老师没有急于回答,而是将这个问题留给学生:“你们课后可以探究一下。”但这位老师并不是一句话敷衍了事,紧接他又问道:“你们觉得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提出各自看法:

——与周围的气味有关,——与周围气温有关,——与它的免疫力有关。

然后老师将班级学生根据看法不同分成三组,分别是“气味”组,“气温”组和“免疫力”組。

分组结束后,各组制定出研究方案,例如:“气温”组把苍蝇白天放在室外,晚上放在室内,利用白天和夜晚的温差来研究。“气味”组在玻璃缸内放一条臭鱼,一条新鲜的鱼和一个馒头,然后将苍蝇放入玻璃缸,看苍蝇更喜欢哪个。“免疫力”组,利用询问医院医生,上网查资料的方法来研究。

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们热火朝天地忙开来。但老师也没有完全闲着,时不时地问一问学生的探究进展,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探究结束后,教师又组织了交流活动。

学生从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通过研究学生明白了:(1)苍蝇生命力强与气温有关,气温升高,苍蝇就多,所以,夏天苍蝇多;(2)苍蝇喜欢腥臭味,所以,垃圾堆等脏环境里苍蝇多;(3)苍蝇免疫力强,会传播疾病。

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不仅鼓励了学生的探究热情,还给予了一定的方法指导,让学生知道该如何去研究,从而使得学生愿意去研究。

三、创设探究环境,保持探究热情,形成持久兴趣

孩子们在课外带着热情,采用一定的方法去研究可能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要使一时的热情变成持久的兴趣,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多种有利于可持续性探究的条件,让他们感受到探究的成功,乐趣,效果甚至价值。

例如:《看月亮》一课,观察时间长,内容单一,比较枯燥,如只是简单的布置,学生的观察效果肯定不佳。

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在观察前,以一份题为《一起看月亮》的告家长及孩子们的倡议书发出倡议,阐明看月亮的目标、意义、记录方法,邀请家长每天提醒或陪同孩子一起看月亮!

观察三天后,在每天上课的科学探究室,用一张大纸将“我看的月亮”记录在墙上,以便与学生交流。

观察十天后,这位教师又用电脑打印了一张修饰漂亮的温情提示语“你看月亮了吗?”张贴在每个教室的墙上。

观察结束后,又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观察结果,感受,趣事,肯定和表扬坚持较好的同学,给他们每人发一张自制的“看月亮纪念卡”,收到极好效果。

这位教师是用心在营造研究环境,始终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关注着“月亮”,关注着自己,像这样,学生怎么不愿意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后的探究需要学生的兴趣支撑,一旦学生形成了持久的兴趣,你想不让他探究恐怕都不行。

四、多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支持,逐步形成合力

小学科学课程中,有许多课后中长期的探究活动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需要在课外或家里完成,所以,让活动获得家长的支持至关重要。

苏教版的《看月亮》、《养蚕》单元的探究需要坚持一个月的时间,学生可能刚开始,热情还挺高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会逐渐减退甚至消失。有了家长在身边,一可以起到督促的作用,不至于敷衍了事。二可以让孩子的探究的热情更加持久。三可以得到方法的指导。四可以确保学生的安全。

在课外的探究活动中,我们要主动积极地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家长多联系,逐步形成合力。有了家长们有大力支持,活动的安全性,有效性就将大大增加。

科学课程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不是每一个科学探究都能在课堂内完成,往往有很多探究要延续到课外,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科学课堂的真正目的,就是将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探究,自觉、有效地进行课外探究,这才能真正地科学探究。这样,学生的科学素养才能真正提高。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禄口小学 江苏】

如何有效地进行识字教学 篇4

一、采用多种途径, 让学生乐学

低年级学生存在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等情况, 因此, 教师应遵循儿童的这一身心发展规律, 想方设法在一堂课中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能成功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识字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学生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很好地掌握住生字。

1.让学生喜欢识字

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相对来说比较差, 仅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或者学生自己的想象, 很难有明显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能恰当地运用教具, 特别是电教手段, 而让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容易一些, 变得具体一些。如在实际识字教学中, 教师可以投影出示图画, 投影中“人、从、众”所配的图画是一位小朋友、两位小朋友、三位小朋友;而学习“木、林、森”三个字时, 所配的图画变成了一棵树、两棵树、三棵树。学生通过看投影上的图画, 就可以自己悟出这两组字的基本构字原理, 使得他们对识字充满兴趣, 觉得好玩, 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识字教学中来。另外,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在“猜谜语”中学习生字。如在教“秋”字时, 教师出示谜语:一半红通通, 一半绿油油, 等到丰收时, 农民笑哈哈。又如“上边毛, 下边毛, 中间有一个黑葡萄”——“目”字;“千条线, 万条线, 落到水里看不见”——“雨”字, 等等。

2.让学生比赛识字

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争第一的特点, 教师要为学生多创造识字比赛的机会, 让大家都来比一比、赛一赛, 看谁认识的生字多, 看谁记的时间长, 看谁记的方法最好。在比赛的过程中, 教师要多用激励性的语言,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 还可以准备一些小奖品, 让学生有一种满足感。

3.让学生爱上识字

针对低年级学生特别爱在同学、老师面前表现的特点, 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展示才能的机会。当班级里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之后, 教师就可以尝试在学生中聘请“小老师”的做法, 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相互交流。在教学中, 教师首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正确的学习方法, 帮助他们学会学习。然后在先扶后放的基础上, 让学生尝试自己做老师, 让他们去教班级里的其他同学。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 这些“老师”都能独立地发现问题, 并帮助其他同学去认识生字, 例如生字中的多一点、少一点、少一撇、多一撇的笔画上的错误, 形近字与同音字相互混淆产生的错误, 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 低年级的小学生们逐渐爱上了识字课, 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各种方法, 让学生会学

教师在实际的识字教学过程中, 可以针对书中不同类型的生字, 积极探索、运用各种识字方法, 拓宽学生识字的途径,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 从而提高其识字效率。

1.在形象识记中学

汉字根据造字的特点, 一般可以分为四类, 即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及形声字。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 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学习象形字、指事字时, 可以多结合图画或图形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不断启发学生的想象, 发现所学汉字的特点, 从而进行形象识记。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会意字时, 教师可以采用编字谜的方法来指导认字:一人靠在了木头旁——休;一匹小马进了门——闯, 等等。在学习形声字时, 教师可以根据字的声旁表音、形旁表意这一特点, 运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例如:“虫”加上“马”就变成“蚂蚁”的“蚂”;“蝌”去掉“虫”就是“科学”的“科”, 等等。

2.在归纳比较中学

在识字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汉字根据各自的特点来进行分类, 通过教师的归纳、比较, 可以将一些具有共同特点的字放在一起、让学生识记。例如:声旁“青”不动, 可以带出一串字, 如“清”、“睛”、“请”、“情”、“蜻”等字。对于从书中学到的同部首、同声母或者同韵母的字, 教师可对这些字的字音、字形、字义进行比较, 以帮助学生记忆。

3.在动作表演中学

在实际识字教学过程中, 总有一些抽象的、难理解的、表达动作的生字, 这时就可以灵活地让学生运用身体的部位或者面部表情, 通过表演来识字。例如:在学习“摇、摆、推、挂”等生字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造一些合适的动作、表情来进行表演, 让学生在表演中记住这些字。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让学生记得牢固, 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生字含义的进一步理解。

三、通过培养习惯, 让学生想学

斯霞曾经说过:“在识字教学中, 学用结合是开启儿童心扉的好办法。”在识字教学中, 在教会学生识字方法的基础上, 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教师要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提前自主加拼音和组词, 主动做好课前预习, 通过查字典、词典或者询问家长、老师等途径自己去学生字, 慢慢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逐步养成自觉识字的好习惯。

如何有效地进行音标教学 篇5

黄晗

*** 在英语中,有48个国际音标,学生要想熟练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必须先学好音标。就好比刚入学的小学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的第一个知识就是识记及拼读拼音;我本人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第二外语修的是日语,而在学习这门语言前,将日语的“拼音”—平假名,片假名—背的滚瓜烂熟。48个国际音标就好比英语的“拼音”,学生要想学好英语,熟练识记并拼读音标是第一步。

但是受到母语—汉语的影响,学生们学习起音标来其实是有一定难度的,甚至在读字母的时候会习惯性地读成汉语里字母的发音。所以音标教学仅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取得好效果,我们得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

1,善于归纳总结。

对于每个音标的发音位置及发音规律的掌握是进一步学习音标的前提,所以教师在教授音标时,这两点是必须跟学生讲明的。但是过多的强调爆破音,摩擦音等概念,只会给学生学习音标增加难度。其实我们可以根据音标的发音位置及规律,将音标分成小组学习,从而弱化概念。例如,辅音/p/, /b/分别是清辅音和浊辅音,但是发这两个音时的嘴型是一样的,因此教师可以把这两个音分成一组进行学习,学生不仅可同时掌握两个辅音,而且还能区分清辅音和浊辅音。学习元音时,教师就可以将发元音时口腔位置接近的元音分成一组学习,例如短元音/I/ 和长元音/i:/。当然,音标教学不能一蹴而就,必须贯穿始终,直到学生真正熟练掌握。因此在系统地学习完音标后,教师可制作一张音标挂图挂在黑板旁,方便学生平时复习。

2,游戏教学,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起他们强大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努力学习。采用游戏教学能紧扣学生好玩、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和潜意识,将英语教学寓教于乐,极大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对教师来说,让学生在游戏中接受知识,是十分愿意做的事。

如果音标教学只是停留在第一步,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会比较枯燥。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充分分析学情,从学生们的心理及年龄特点出发,增强语音知识的趣味性和可学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安排一些趣味活泼的游戏,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来加快认读,促进记忆。

例如,在第一步学习音标发音后,教师可设计“小鸭子回家”的游戏。将辅音与元音贴在小鸭子身上,然后画一座房子写上元音,让学生们将元音鸭子带回家,谁找的最多谁就赢。通过这样一个PK游戏环节,学生巩固了音标的学习。

进一步学习音标拼读后,教师可设计“找朋友”的游戏环节,比如将 [u]、[k]、[g]等音标贴在几个小朋友身上,再将book、ruler、bike、good等单词分别贴在另外几个小朋友身上,然后各小组派队员将好朋友连线:看他们身上单词划线部分读音与哪个音标相同,就用连线的方式将两个好朋友连在一起,找得又快又准的小组就成为优胜者。通过这样一个练习,学生们的积极性就被极大调动起来,他们也在愉快又紧张的气氛中将所学的音标复习了一遍,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歌曲教学

曾经有位在教学上取得不凡成就的音乐教师告诉我,他的儿子作为新机制教师被聘到一所乡镇小学教书,刚过去是接手的5年级,可是班里大部分学生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于是他给他儿子出主意,将26个英文字母用《两只老虎》的曲调改成儿歌,教给学生唱。这个方法还真不错,教师教授音标的时候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将音标改成儿歌,使得枯燥无味的音标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例如,《两只老虎》这首歌,曲调简单易学。教师可利用其曲调改为音标歌。如:/ai,lai,fai,nai/tai,kai,bai,gai/,/ai,lai,fai/, tai,kai,bai/,I like /ai/,you like /ai/,we like /ai/, we like /ai/.既学习了音标/ai/,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首歌也可以用其他元音进行替换练习,一举多得。

4,词汇教学中渗透音标教学

我在上文中提到过,音标的学习不能一蹴而就。一个班级里,可能有部分学生在音标的集中教学过程中已经掌握,但是仍有一些学生可能还不会读。可是一个学期有规定的任务量,教师不可能花更多的时间进行音标的集中教学,因此在平常的词汇教学中就可以渗透音标教学。例如,将班里的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安排1个或2个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为小组长。学习新课文之前,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预习新单词,自己拼读,然后读给小组长听,小组长检查并纠正发音。这样既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复习语音知识又学会了新单词,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原则。

如何进行有效地作文批改 篇6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前一次作文指导的继续,又是本次作文讲评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有重要作用。

随着语文中考制度的改革,作文分数由最初的30分发展到目前的50分,作文分数比例越来越重,作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而作文也是最令老师与学生头疼的问题。传统作文教学是学生把作文上交,由教师逐一阅读批改,然后交还给学生。教师辛辛苦苦写的评语,学生可能只是一看而过,也许看也懒得看,更不可能细致的咀嚼其精华。对学生来说 ——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批。长期以来,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作文成了夹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毫不相干的第三者,一直阻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一年多来,对于作文的批改,也是感到极为头懂的事情,一个班有六十多学生,两周一次作文,每次批改的时间量非常大,花费了大量的工作时间,而且还得不到好的效果。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没有得到质的飞跃。经常是学生不想写作文,我也拍改作文。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作文批改,我也在慢慢的摸索着,到今年的半年教学作文实验以及取得的一些效果,也来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作文有效地批改方法

(一)从教师方面来说

1、在作文批改中要首先表扬学生的写作优点,在指出不足之处

对于初中生来说,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本来学生就害怕写作文,如果学生辛辛苦苦写了一篇作文,却得不到教师的认可,他会大失所望,并对写作越来越没兴趣。人总喜欢受到表扬,特别是学生所以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评语,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写的什么样的作文,他总有一点值得教师表扬的地方,所以教师要无限的把优点放大并指出来,然后再指出作文的不足之处,这样学生不会觉得自己的作文一无是处,他也不会对写作失去信心。

2、在作文批改中进行写法地指导。

进入七年级的学生,通过小学的写作训练,已大体能够把一件事情叙述的有条有理,各种文体的模式套路已基本成型了,但有时对一些具体的写法却把握不住,明知道这样写不妥,却又不知该如何修改,如何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这就需要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讲解方法,更需要在的实际写作的文章中来进行方法的知道。这样他在修改的时候就知道从何下手。例如在学生的一篇习作训练中《这就是我》,大部分的学生把自己的性格写了一大堆,到文章完了,我还不知道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们普片存在的问题是不知道详略,不知道用事件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特点,于是我就在他们的作文本上寫上一定的方法,学生在接下来的修改中都表现的非常好,都写出了自己的性格特点。

3、在作文批改中进行情感交流及思想沟通。

古人说“文如其人”,文章不仅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也能反映人物的心情及思想。所以,我把读学生的作文作为了解学生的一种方法,并在修改作文的批语上与学生进行情感和思想的交流。比如又一次学生写的关于亲情的文章《父亲》,学生写到她恨他父亲,他的父亲从来就没有关心过他,也没有照顾过他……孩子的思想如此复杂,后来我找到班主任才了解到,他是生活在离异家庭,并且父母都再婚了,他跟着父亲,父亲又有了一个小孩。于是我在批改他的作文时写上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来引导他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很多学生的作文中我都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和沟通,这样,他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不自觉的就会把发生身边的令他喜怒哀乐的小事写下来,这样学生的作文真实性和情感程度都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从学生方面来说

叶圣陶先生曾痛心地说过:“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这可以说是对传统作文教学弊端的正确反思。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普遍地提高作文水平呢?叶圣陶先生曾指出:“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叶圣陶先生的这一思想,无疑给我们语文教师如何对作文进行评改提出了很好的思路和建议。也就是说,要提倡学生的自改能力,同时更要提倡学生之间的互评互改。

1、作文批改中第一批改应是学生自己

叶圣陶说:“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学生只管写,教师只管改的不正常状况应该改变。我在作文批改中尝试着去让学生修改,取得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用红笔在自己的作文中认真的批改,包括错别字、病句、还有添加的细节等等,学生修改后的作文都比刚开始写的要进步许多。

2、用学生互改来引发学生自改作文兴趣。

俗语说:“一人智短,二人见长。”师生共同参与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还可以使一篇普通的文章产生光华。所以在修改作文的第二部就是让学生互相来修改作文。当学生拿到别人的文章的时候,心情也是激动的,他们可以像老师那样去修改评论别人的文章,而且写下的评语都非常的有见解。 也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作文修改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交换阅读作文,互提意见,并选择一篇较有代表性的文章,从思想内容、布局谋篇、谴词造句、标点符号诸方面提出修改意见,写出简要批语,再把这些文章贴出来,让大家品头论足,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体验自己修改作文的乐趣。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其中的真谛早已被历史所证明。让学生自己批改作文,并不是说教师可以减轻了工作量。其实,教师还要做恰当的引导和指点,设法教会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和技能。这是一件细致而长远的工作,教师要以极大热情和耐心,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文坛上流传着不少前贤先哲在修改文章方面为我们树立光辉榜样。

如何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 篇7

关键词:作文教学,兴趣,读写,交流

0 引言

作文教学素来被称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各种语文考试中,作文都给予了较高的分值。而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大部分学生感觉学习活动中写作文最难,怕写作文,烦写作文,究其主要原因是无材料可写,无话可说,没有真情实感等。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对以下做法进行了尝试,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 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喜好的情绪,是人类最可宝贵的天赋,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美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关键。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身价值被别人发现,被别人重视,尤其是学生,他们浑身充满求知的力量。在作文训练中,教师通过期待、激励向学生传递你能写好,其实你相当聪明的美好信息,把这一信息转化为学生的意愿。激发他们的自尊和自信,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运用情感力量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鼓励可以使学生获得乐趣,从乐趣中培养兴趣,在兴趣中推动写作。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缺少信心是作文教学中的普遍现象。没有兴趣的学生怎么能够写出有激情的文章来呢?因此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促使学生产生动力,才能坚定写作意志。兴趣是转变学生“要我写”向“我要写”的基本推动力量。

2 作文教学要教会学生观察生活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生活如同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可见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有多么紧密。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说写自己周围及身边的人和事物。学生接触社会活动,从而吸收各方面的知识及养料并在写作中得以应用。而要达到这一点,作为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注意寻找和积累写作素材,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比如:让学生写春天,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观察树木发芽,田野的麦苗返青,油菜开花,蜂儿采蜜,燕儿垒窝,看小溪潺潺流水,注意天气慢慢变暖、人们的衣着渐渐变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能够反映春天特点的景物及其特点。让学生写人,要引导学生按先整体后部分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外貌、语言到动作、性格等方面进行细心观察,重点抓住能体现人物人物个性特点的细节,认真观察人物与众不同的地方,个性化的语言,独特的行为举止,从而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物。

3 作文教学要教会学生开发作文素材

生活中值得写的内容应该说是很多的,但由于小学的学生尚缺乏自主观察的意识和习惯,不会自觉去留心观察生活中值得可写的东西,因而一写作文就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针对这一情况,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笔者积累了大量行之有效的经验。首先,帮学生从课本中寻找作文素材,语文课本收录了古今中外大量的名家名作,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宝库,教师可以安排一些随文练笔,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写自己生活中熟悉的相关事物,还可以针对学生感兴趣事件和生活中真实感的事件安排记实练笔等等。其次,口头讲述作文。在学生动笔写作文前,教师先做示范引导,然后鼓励学生口述作文内容,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补充,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只有教师引导得体到位,学生才能够说的真实、生动、感人,口述的好,再动笔时就不愁没内容可写,不愁没话可说,不愁没有真情实感。再次,与课文教学同步进行练习写作,教写人的课文后,可引导学生说写自己熟悉或喜爱的人,教学写事的课文后,可引导学生写自己熟悉的感兴趣或生活中真实感人的事。教应用文写作,就可以设情景,引导学生练写各种应用文。

4 作文教学要教会学生多向交流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与同学交流,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分享写作的快乐,懂得协作是为了自我表达与他人交流,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心理学家约翰逊认为:“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更强有力。”这就需要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相互切磋,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仿效和矫正,共同发展、教学相长。之后,教师应采用激励性评价。通过师生、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交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写作过程,把“写什么”、“怎么写”、“怎么写好”的问题潜“移”默“化”到学生的脑海中去,让他们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记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构建作文的内容。同时还可以丰富他们的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为了使文章写得更趋于完美,教师要指导学生自改或互改作文。在实践中笔者通常要求眉批不少于6处,总批不少于40个字。总批应有观点有分析。修改时,要引导学生在严格掌握评价作文的一般标准,如:内容、结构、书写、语言等的前提下灵活处理各种情况。学生互批前应统筹安排,将4-6个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组成一个批改小组。首先由同学互相批改本组同学的作文,改正错别字、改通病句、改妥标点,写眉批及总批,给定分数。然后由组长把关,复改自己以外的几篇作文,不只对习作者同时还对初评者提出或补充或修正的意见。评语应有提示性、鼓励性和建设性。在互批、修改的基础上推荐优秀作文在班级朗读。

5 作文教学要提倡读写结合

读读写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本途径,离开大量阅读,写作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丰富精神世界的源泉。”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不断改进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提高阅读效率。学生一旦书阅读得多了,心里就会有“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这种境界。同时,要求学生立足课本,精读范文,从范文中借鉴,极有助于作文水平能力的提高,古人云:“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是很有道理的,从自身生活体验文章的妙处。要提高写作水平,就必须与书有缘,与书作伴。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并在阅读中把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共鸣,学生的创作灵感也随之涌出。(1)多读有益的课外读物。人们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课外书往往被家长视为“闲书”,看这类书似乎为“不务正业”。殊不知,让学生阅读优秀书刊,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方法上的借鉴和素材上的积累。(2)养成勤写日记的习惯。日记是学生生活的记录和交往的反映,它可以为学生的想象力与联想力的发展提供弛骋的天地。学生刚写时,可能只有三言两语,有时还会前言不搭后语,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许多学生变的愿写,爱写,甚至越写越多,越写越顺,并养成了坚持写的习惯。需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6 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是勤写多练

常言道:“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这是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在作文教学初期,学生往往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写的作文成了许多学生最头疼的事。有的学生甚至会认为自己笨,没有写作的天赋,这实际上是缺乏勤写多练。经过学习、思考、多写、勤写,不仅作文水平会不断提高,人也会变得聪明起来。反之,懒惰成习,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懒得动笔,这样的人最终会变得愚蠢。一个人想要自由自在,轻轻松松,不勤奋,不付出艰苦努力,是永远成不了才。作文教学更需要勤写,清人唐彪对此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学人只喜多读文章,不喜多做文,不知多读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实求已功夫。其益相去远也。人之不乐多做者,大抵因艰难费力之故。不知艰难费力者,由于手笔不熟也。若荒疏之后作文更难,每日即一篇半篇,亦无不可。渐演至熟,自然易也”(《读书作文谱》)。勤写就要坚持不懈,勤学不殆,这必然会积累渊博的知识,必然会写出优美的文章,作文成功之路是勤奋者之路,那通向成功的道路上布满了荆棘,只要你勇敢地去攀登,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这就需要教师做出切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规划,分步实施,并坚持长抓不懈,学生的写作能力将会跃进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作文教学的四个开放问题[EB/OL].[2010-10].道客巴巴在线分享平台.

[2]关于作文教学反思[EB/OL].[2009-04-09].新浪网.

[3]关于作文教学的三点思考[J].教学研究与实践,2007,9(7).

如何有效地进行集体备课 篇8

关键词:集体备课,原则,保障

一、集体备课的现状和困境

集体备课是很多学校制度化的规定和要求, 但集体备课存在形式主义、自由主义、经验主义、“照搬”主义和“一言堂”等不良现状, 使集体备课高耗低效, 有名无实。

二、集体备课要遵循的原则

1.目标定向性原则

集体备课是给教师教学提供方便, 因而要高定位。 集体备课的核心价值在于教育教学教研效果的最优化。 通过集体备课, 要营造合作、探究、创新、开放、发展的教研氛围;要营造积极进取、协同合作、良性竞争的工作氛围;要实现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提高, 从而打造战斗力、凝聚力、核心竞争力强的教师团队, 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可以大致定向于培养敬业型、创造型、研究型、专家型四类教师队伍。 敬业型教师爱岗敬业, 勤恳踏实, 善学善教;创造教师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传统, 富有创造力, 尝试和挑战新的教育方法和技巧;研究型教师不仅教学经验丰富, 而且有强烈的研究意识, 并在教学研究方面能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专家型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敏锐的洞察力, 完善的教学监控能力, 善于高效率、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师的这几种特质并非严格区分, 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 集体备课要以教师专业成长为出发点。

2.问题针对性原则

集体备课最忌盲目、空泛、假大空、言之无物。 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是集体备课由形式走向内涵的前提。 在教学实践当中, 教师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并针对主要问题的关键点将它们提炼为校本教研的主题, 构建一种能够通过集体备课研究解决问题的校本研究模式, 即教学实践—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学习理论—集体备课—解决问题—教学实践。 如果学校教学、科研实力不足够雄厚, 最好针对与教学紧密联系的小问题, 变“阵地战”为 “麻雀战”。 小问题方向感强, 入手快, 在小问题上容易开展大研究, 出大文章。 不能一味追求大而全, 想面面俱到其实容易面面不到, 要在小问题上钻深、吃透、夯实, 当小问题研究得够多了, 就有可能串珠成链, 形成系统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指导。 比如“如何打造一堂优质课”, 这是个较大的问题, 可以化大为小, 具体研究其中的小问题, 比如说, 如何做好板书设计, 甚至可以继续化小, 比如如何处理板书设计的条理性问题、板书设计的类型、板书设计的内容等问题, 在每个小点上都可以做深做透, 做出文章。

3.创新性原则

对于确定的备课主题, 要构筑制高点, 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 无论是常规集体备课还是主题集体备课, 都要用开放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寻求高定位和创新点。 从高处定位, 从深处做实工作, 要让集体备课为教师们打开一扇窗, 为他们树立榜样和标杆。 教研组长平时要密切关注国家教育新政、教育热点和焦点, 从而引入和学习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 可以从几个方面拓宽渠道: (1) 便捷的网络资源和其他电子、音像资源; (2) 校际间及各个级别的教研活动; (3) 本校的教师资源。 在集体备课中, 要集思广益, 相互商讨和切磋, 要善于捕捉灵感的火花, 寻求备课中原创的突破点和创新点。

4.可行性原则

要让集体备课真正可行并实现预期目标, 还必须找准切入点, 从而让确定的计划得到积极响应和具体实施。 一般而言,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切入点: (1) 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 (2) 教师的个性特长与特质; (3) 校、区、市、省举办的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教学设计评比、优质课评比等活动; (4) 国家新的教育政策和教学理念; (5) 各类各级考试的备考和考后质量分析; (6) 校本教材和教研; (7) 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研究, 等等。 以上几点都与教学质量及教师自身成长密切相关, 也是老师们的兴趣中心和工作重心, 集体备课正是要从与老师们密切相关的问题入手, 要热情支持老师们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和项目申报, 并群策群力帮助他们取得成果。

5.有效性原则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要尤其重视集体备课后的反思及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也可以就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做一次主题集体备课, 要落实集体备课情况记录, 做好活动记录与反思交流的记载与管理。 要重视信息的整合与储存, 重视集体备课的主讲内容资料、教案的收集与整理和课件的完善、归档等, 成立校本教研、教案、试题、课件等电子资源库。 成立教师个人和集体教育教学教科研档案, 这些资源是反映备课组活动的直接材料, 是个人和整个教研组成长的足迹, 是今后宝贵的教学资源。

6.合作性原则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长与优势, 也有自己的短板和不足。 集体备课绝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 多数人“出工不出力”, 而是大家在集体讨论中各抒己见, 取长补短, 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案, 形成教育合力。 此外, 集体备课中新老教师互相学习, 老教师起传、帮、带作用, 特别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而年轻老师精力旺盛, 学习力强, 在常规备课、出试卷、归纳整理资料等方面多出力, 既可以让自己得到锻炼, 又可以减轻老教师工作负担。

三、集体备课的保障与管理

1.落实集体备课规范制度。 (1) 备课任务分配管理制度, 每学期之初, 要科学合理分配备课任务, 给教师留下足够的时间充分准备; (2) 坚持“四定”制度, 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 (3) 严格出勤管理制度,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 在集体备课的管理中采用多种策略, 加强过程动态管理, 提倡活动透明化。

2.坚持中心发言人制度。 中心发言人不能老是老教师、教学水平高的教师, 要尽量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担任中心发言人;要想办法让青年教师担任中心发言人, 促进他们广泛收集材料, 大胆钻研业务, 这样才能迅速成长起来。

四、结语

适时有效地进行课堂小练笔 篇9

一、师生课前下足工夫

首先,为了指导学生写好小练笔,师生都应在课前吃透教材。要了解第一个单元的编排意图、每一课的具体写法。如:《桂花雨》采用了寄情于事的方法。《鲸》是一篇说明文,每个自然段的开头都有概括该段的总起句。另外,作者还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开国大典》的作者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记叙了开国大典几个重要场面描写……每一篇课文只有教师吃透了,才能弄明白作者的写作方法,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小练笔来。其次,学生在课前要下足的工夫是大量阅读,写好阅读卡。阅读卡其实就是学习笔记。要求学生写出书名、作者、摘抄好词佳句、写几句读书体会。因为要每天写阅读卡,这样逼迫学生去阅读,长此以往,阅读能力就提高了,积累的词汇也多了,写起作文来就觉得下笔如有神。

二、及时有效的仿写

指导学生写小练笔,不仅要把握时机,还要教给学生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表现手法:开门见山、前后照应、设置悬念、承上启下、以动衬静、欲扬先抑、衬托对比……修辞手法:象征、夸张、拟人、比喻、反问、设问等,都要在每次的小练笔中具体指导,并根据课文内容适时仿写。

在好的段落,课文新出现的写作方法中及时练笔。课文是最好的写作范文,这些课文无论谋篇布局还是段落描写都向学生传递着最精彩、最准确的语言和方法。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很多这样的文章,给学生比较合适的角度或适于迁移的局部进行模仿,教师要善于抓住这样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小练笔。如:《落花生》一课,作者写作时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可问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你可设计小练笔的题目《蜡烛颂》《粉笔赞》《扫把颂》,可这样写道:我从扫把身上学会了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周围的环境更干净,我们生活中许许多多的清洁工人,他天天都在帮助我们打扫卫生,自己不怕苦不怕脏,让我们的城市变得干净整洁。自己拿着微薄的工资,却毫无怨言,这不就是具有扫把精神的人吗?这样一练,学生明白如何写借物喻人的文章。

在空白悬念处及时练笔。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常有一些留白之处,有时出现在故事情节中,有时出现在人物的对话中……这些空白是文章内容的深化,给学生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空白”点,引导学生感悟和品味语言文字,把作者隐而未发的意思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表达的意图。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在漆黑的瓦砾下,阿曼达和小伙伴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设计小练笔的题目是《坚强的等待》,有的学生写道:阿曼达在废墟中会这样想:父亲曾经给我许下过承诺———不论发生过什么?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所以他对同学们说:“不要慌,不要怕,我们要保存好体力,我的父亲一定会来救我们的。”这样的补白,既丰满了人物形象,又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三、适时、灵活地巧写

如何把握课堂小练笔的训练时机,才更为有效呢?巧妙挖掘训练的“泉眼”,让学生“心动”而后“笔动”。一般来说,小练笔放在结课时或感情升华时比较合适。在这个阶段,学生对文本的价值取向、人文内涵有了相对准确的把握,也积累了相对丰富的词语;经过整堂课情感的积蓄、酝酿,有了表达的欲望,所以这个时候进行小练笔效果也是相对较好的。例如学完《慈母情深》时,我立刻煽情道:“母爱多么伟大啊!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慈母情深,你的心情也许不能平静,会想起身边的哪个人呢?你有什么话想对他(她)说呢?请你动笔写一写吧!”学生写的内容精彩纷呈,有位学生这样写母爱:妈妈,您掉下的那些头发,包含了对我的多少担忧,你担心我冬天会冷,夏天会热,睡觉会怕,打针会痛……这样灵活地把握课堂小练笔的训练时机,才能发挥它的最大功效。

四、适时赏评

小练笔写后,若不及评价,学生不知自己的文章是否写得好,因此小练笔要及时赏评。一堂好的小练笔要重视评价,评价有自评、互评、点评和赏评。我喜欢用赏评的方法。先教给学生赏析的方法。一是抓语言特色的赏析,看文章语言是否生动,特别是是否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二是抓写作手法的赏析。每堂课老师都会教给学生写作的手法,赏评时就问学生小作者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对比、象征、抑扬、悬念、托物言志……学生赏评后,教学生修改自己的小练笔,让学生明白自己用上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来写的,没用上这手法的修改好,会用上写作手法去写,这样才能做到每课一得,真正提高写作能力,成为高效的课堂。

总之,小练笔的随机进行,及时仿写,适时赏评,让学生写作时不盲目,根据每课的训练目标,有针对性地练笔,真正做到一课一得,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摘要:<正>每次交日记本,总有十几个学生不交,让语文老师头疼。这说明了一个原因,学生不会写作,觉得写日记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如何在课堂中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练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来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一、师生课前下足工夫首先,为了指导学生写好小练笔,师生都应在课前吃透教材。要了解第一个单元的编排意图、每一课的具体写法。如:《桂花雨》采用了寄情于事的方法。《鲸》是一篇说明文,每个自然段的开头

参考文献

[1]李旭红.谈课堂的有效小练笔[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4(Z1).

如何扎实有效地进行阅读训练 篇10

1.重情感熏陶, 培养阅读能力

“艺术作品首先是激发儿童的思想感情, 首余的工作都应当是这些思想感情的自然结果。”学生的阅读活动, 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表达来培养学生的情感, 因此, 教师首先要做的事情应该是情感的熏陶。再者, 文学作品会触发人的情绪体验和联想, 感发人的内心的激情、向往等心理活动。所以, 阅读教学必然会伴随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情抒发等进行。可见, 情感的熏陶既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手段, 又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途径。而“情”之萌生离不开“境”。

例如, 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 我认为, 首先应该抓住对高原环境描写的段落, 引导学生与一株柳的生存环境对话, 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和音乐的渲染, 借助课文的语言和学生的想象, 把学生带进一株柳生长的恶劣环境中——寸草不生, 青石嶙峋, 弥漫着悲壮和苍凉。从而体会柳树苦苦“撑立”的不易, 感受它“伫立”恶劣环境的神奇, 感悟其以独特的形象给荒芜、苍凉的青海高原带来一方独立的风景, 更给人以生命力的强大感召, 同时又为下文的学习做好了情感铺垫。

落叶归根, 阅读教学的根就是情感, 语文阅读教学只有深深根植于情感的肥沃土壤, 才会枝繁叶茂。

2.注重品词析句, 培养阅读语感

贾岛的“推敲”、王安石的“绿”字等都说明情感态度往往可以通过一个字、一个词来体现。词语之理解既能丰富语汇、理解句意、感悟中心, 又是服务运用的基础、朗读感悟的前提。无论是从三维目标的角度, 还是语文的工具性角度, 都决定了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在品味, 甚至是玩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文字的温暖, 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巧妙所在。王尚文先生曾强调“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重锤敲打关键词句”, 说的就是对语言文字的品析。

在《青海高原一株柳》中, 有“撑立”一词, 写出了柳树在青海高原的恶劣环境中“撑立”的不易, 几乎是苦苦撑下来, 实在令人肃然起敬!教学中, 我就抓住这个看似平常却有着丰富内涵的词语, 引导学生反复去品析。首先问学生:“你们看撑立的‘撑’, 提手旁加个‘掌’, 手掌用力就是‘撑’。那么, 同学们, 难道这个‘撑立’仅仅是写出了这株柳树高大粗壮的样子吗?”接着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 借助课文的语言文字, 想象这株柳生长的情况。特别是引导学生关注第三、六、七、八自然段, 抓住三个“多少”, “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反复揣摩, 再抓住“虐杀”“熬过”“摧毁”“起死回生”“艰苦卓绝”等词语反复品味, 想象环境的恶劣, 进而感悟柳树的内心世界:“尽管有不知多少次的‘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 曾有多少回的‘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 但我要顽强地‘撑’下去!”这样学生不仅体会到柳树在恶劣环境中撑立之不易;在频遭摧残时撑立之不易;在忍受命运不公时苦苦撑立的不易, 还从柳树的形象层面渐渐进入柳树的精神层面, 使得高原一株柳的形象丰满起来。

3.重谋篇布局, 训练语感

写文章时, 在下笔之前要先构思文章的主旨, 即“神思”, 这是谋篇。然后要考虑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 即想清楚文章的结构, 这是布局。从阅读中习得谋篇布局的方法, 日积月累, 学生渐渐地也会照着一些名家名篇去谋篇布局, 而形成这样的本领。因而, 在阅读教学中, 不能仅仅局限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情的体会, 还要注意以教材为例, 培养学生的谋篇布局的能力, 这也是一项基本功的训练。

在《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中, 作者在构思上, 特地安排了一段对家乡灞河的柳树的描写, 目的是以那充满人文气息、名贯古今的灞河柳作比较, 感受高原柳的“生命道路和命运”与灞河柳截然不同, 从而让读者体会到高原柳不畏怯命运的不公、顽强不屈的精神。在教学中, 可以在引导学生与高原环境、高原柳对话之后, 结合课后练习4的问题, 让学生探究:“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 作者为什么又用了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的柳?”通过探究, 从而领会作者写家乡灞河的柳, 是为了衬托、对比高原的柳, 更加突出了青海高原这株柳让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

4.重阅读拓展, 习得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应该使学生根据课文所习得的知识去主动地学习课文以外的东西。王国维曾说:“须入乎其内, 又出乎其外。”因此,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引领学生从课文的学习中习得方法、收到启迪、获得教益。如:学完《青海高原一株柳》, 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文学作品, 如《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宇宙之王——霍金》《轮椅上的张海迪》等, 进一步体会文本的内涵;也可以在“柳”上做文章, 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贺知章的《咏柳》, 山西民歌《杨柳青》等, 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积累更多的语言文字, 对文中的“柳”有更全面的了解;还可以依据作品表达的中心, 引导学生搜集一些表现人坚强的名言警句等, 日积月累, 扎实有效地进行阅读训练, 学生的语文素养方能不断提高。

摘要:阅读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要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 就必须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感。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应该从语言文字符号的刺激入手, 而朗读则是最积极有效的“刺激”。

上一篇:系统参量下一篇:英语幽默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