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滑项目课程

2024-06-30

轮滑项目课程(精选五篇)

轮滑项目课程 篇1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文以肇庆学院轮滑公共体育课程与轮滑社团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该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对数据处理分析。

2肇庆学院轮滑课程与轮滑社团开展情况

2.1轮滑公共课程开展情况

培养兴趣是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前提, 掌握技能是课程教学的基础, 发展特长是课程教学的根本, 终身锻炼是课程教学的目的, 这4个层面是当今时代背景下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2]。高校体育活动包括:体育课、学生体育活动和竞技体育, 要想达到全民健身, 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就占有主要位置。当前高校学生由于体育技能、运动水平的参差不齐, 导致教学内容无法统一, 即使有分层次的选项班, 老师仍需重复讲授基本技术, 这就导致部分悟性高、技能强的同学不喜欢体育课[3]。轮滑项目在南方不受季节的影响, 其一年四季都能够开展, 掌握扎实的轮滑专项技术, 从而利用轮滑项目进行身体锻炼是轮滑课程的最终目标。肇庆学院的公共体育课程无论从项目的设置、教学大纲和内容的制定, 还是基础体育设施和教师的引进上都在不断地向前推进, 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育人方式。

2.1.1轮滑课程实数配比情况

轮滑课程自2003年开始授课以来, 至今已有13年, 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比较成熟, 有良好的基础。自2014—2015学期以来该校共有三名轮滑教师, 其中两名教师担任公共体育教学任务, 一名教师授课于体育专业学生, 师资人数和学历配备较合理。担任公共体育教学的教师平均每人授课10个班级约900人, 占全校公共必修课学生人数的4%, 轮滑项目受到学生的关注, 使学生付诸行动去学习。学校公共体育必修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以选项制为主, 项目和教师是由学生自主选择, 学生选择项目的动机主要为对项目感兴趣, 有探索学习的精神。学校对大二学生选课的要求为修过得课程不可再第二年重复选择, 对于课程的选择上体现出多样性,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参与锻炼的兴趣。

高校体育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每周2学时, 而每周一次体育课程不能满足学生参与锻炼身体的需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近年来肇庆学院的大学体育学大纲和执行计划做出了相应改变, 教育部对学生体质测试做出进一步要求, 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掌握练习方法和测试要求, 使测试成绩真实有效, 身体素质练习在不同学期在教学内容上占有不同的比例。现行的教学任务主要包含三部分, 由于身体素质练习占有上课课时的比例, 所以在专项理论和专项实践上会相应减少课时, 学生的专项学习就被削减。轮滑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 在大学校园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除了学生的参与性较高, 还有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能够使学生很快接受, 从而促进项目的发展, 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但任何体育项目要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练习技术才能够有所提高, 所以现行的体育课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1.2轮滑公共课程授课内容和授课对象层次

轮滑课程现执行的公共体育授课时间为18周, 轮滑教学的第一学期为基础速度轮滑, 第二学期为轮滑球或自由式轮滑 (根据教师制定) 。选择学习轮滑课的学生98%以上为零基础, 授课内容是从陆地模仿到穿上轮滑鞋开始行走学习, 所以学生的初始平台基本相同。由于学校师范专业和文科专业较多, 在上课中女生人数多于男生, 女生学习轮滑惧怕的心理使学生的技术发挥受到限制, 在学习一学期后男女生的技术差距也比较突出, 男生接受新技术能力好于女生, 且男生技术好于女生。轮滑的基础学习是从直道滑行和弯道滑行开始, 学生通过掌握基本的专项技术, 为以后选择轮滑的其他项目打下基础。在学习轮滑课程以后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 多数选择自由式轮滑和速度轮滑, 从而为实现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专项根基。

2.2肇庆学院轮滑社团发展现状

体育社团是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形式, 是培养学生实现终身体育的基石, 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轮滑社团是学生学习轮滑技术与交流的平台, 能够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每周两次以上的社团集中练习, 使学生的体育逐渐步入生活化, 让学生在课上没有熟练的技术或未能学到的技术在社团通过与相对技术较高的学生进行沟通能够促进学生的技术发展。

轮滑社团主要练习的内容为自由式轮滑, 包括花式绕桩和花式刹停。加入轮滑社团的学生95%以上的学生接受过轮滑课程的学习, 然而社团与课程的共同发展也是未来促进高校体育课程的趋势。在2014届肇庆学院轮滑入会的人数为137人, 2015届的会员人数为147人, 每年入会人员都呈现上升趋势。每次训练时间为2~4小时, 主要的传授方式为高年级带动低年级, 技术好的学生传授技术等级较低的学生。社团在每年10月进行招新, 并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进行轮滑表演, 彰显学生的轮滑技术, 纳入更多的学生进入社团, 其社团内部每年也会组织新会员之间和高手间的自由式轮滑比赛 (包括花式过桩、速度过桩和花式刹停) 。

3制约轮滑课程与轮滑社团发展的因素

3.1上课时间与社团训练时间冲突, 场地受限

在肇庆学院三名轮滑教师上课, 教学任务较重, 课程多, 场地空闲时间少, 每天7~8节课同时有两个班级上课, 在周长为120 m的场地出现了人满为患的场面。而很多学生在7~8节没有课, 这个时间学生参与锻炼较集中, 想主动来练习包括轮滑社团的学生每天也聚集在这个时间, 使场地人员较密集也存在安全隐患, 场地上对轮滑技术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所以对技术较弱的学生产生心理畏惧, 影响学生的技术学习和发挥。

3.2教学课时数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大学体育必修课程每周一次2学时, 学时的制定不能体现全民健身纲要的要求, 也不能满足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需求。任何一项体育项目都需要反复练习技术动作来提高运动技能, 然而轮滑作为一项持器械运动的项目, 其入门和提高都需要经历反复练习与专业指导, 才能提高运动技术。在教学内容配比中, 每学期身体素质练习占有一定的比例, 这使原本课时就不能满足学生专项技能的课程, 间接地制约了学生专项发展。

3.3轮滑社团制度不清晰, 没有规范性

体育课程因为是学校开设的, 所以自然有其强大的执行力和规范性。至于体育社团, 学生积极性纵然是有了, 没有强有力的执行规则, 也就造成了学生懒散、可去可不去的态度[3]。学校社团由于是学生自发组织, 人员流动性较大, 学生在加入社团后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督促去进行练习和参与, 使部分学生处于最开始的三分钟热度, 最终自动退团, 这是在社团中常见的现象。体育社团管理滞后, 缺少监控, 内部管理松散, 社团缺乏发展规划[4], 是其制约轮滑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4轮滑课程与轮滑社团相互整合, 实现课内外一体化

轮滑课程主要讲授速度轮滑, 多数学生从轮滑课程起步学习基础, 从而对项目产生兴趣, 然而由于学时限制, 学生轮滑技术不熟练, 对技术掌握不到位, 从而影响锻炼效果, 为提高专项技能学生不得不寻求另一种延续学习的方法, 社团是体育课程的延展, 是促进课程完善另一种途径, 要使课程与社团的联系建立起来, 加强沟通, 教师参与指导, 让轮滑社团更规范化、发挥各自的作用, 促进两个群体间良性发展。

4.1教师参与指导, 课程时间安排与社团相互协调

在社团当中很多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处于带领位置, 由于学生的活动范围只局限在学校里, 教师可以参与进来, 进行对外沟通, 带领学生参与比赛, 能够在比赛中提高专项技术。教师可对技术动作熟练掌握较好的学生进行培训, 对于初学和技术较弱的学生, 进行一对一或一对五小课堂教学, 让学生快速及时掌握技术, 并改正错误动作。上课与社团练习时间发生的冲突, 可以在时间安排上, 课程时间的设置可每周空余出一个下午, 供学生社团进行练习, 如每周三下午为学生的体育社团活动日, 教师无课可进行指导, 为学生制定专项训练计划, 使训练达到一定强度。

4.2学生参与轮滑社团活动与体育课程分数挂钩

大学体育教授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在调查轮滑社团中每年参与的人数虽不断增加, 但与上课人数相比还差很多, 要促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除提高学习兴趣外还要与体育成绩挂钩。为了使学生更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可在体育课程总评中参与社团锻炼占总评10%, 这样能够使学生不仅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 通过练习也能够提高专项技术。

4.3建立完善的社团制度, 规范社团活动开展

社团管理建立制约激励制度, 对学生的参与次数进行考勤, 每次锻炼时间和强度应有一定的运动负荷量。缺少教师指导的体育社团, 组织管理和社团活动处于松散状态, 体育专项教师和直属监管学生社团的校团委部门, 可以给予制度建立的意见, 并为体育课程占有的总评比例提出指导性意见, 并进行监督。

5结语

轮滑教学课程是轮滑学习的基础, 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地, 社团是学生除课内以外的学习和练习组织, 从课堂体育向课外延伸, 是实现高校体育机制的完整呈现, 两机构相互补充和促进。体育课程的设置与高水平学生的需求存在差距, 体育课程的内容设置主要以基础学习为主, 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存在差异, 学生接受能力不同, 学习效果不同, 通过社团与课程相互结合、相互影响, 为不同的学生提高轮滑专项技术制定练习方案。因人而异让更多的学生感受体育课程与社团结合的魅力, 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终身体育的锻炼意识, 是实现学校体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邓瑞.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课程建设的研究[D].郑州大学, 2011.

[2]谢燕歌, 洪浩.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探索与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4, 37 (1) :94-99.

[3]许兰, 刘苏.高校体育课程与体育社团的融入发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 4 (24) :10-11.

幼儿轮滑培训课程 篇2

准备活动:腕部,颈部,腰部,脚腕活动。转体,体侧下蹲运动。检查护具:12双手,34胳膊肘,56双膝,78头盔。

1:原地站立及踏步:双脚呈V字站立,脚跟靠拢,脚尖打开,双手放于膝盖,双脚于原地上下踏步,踩下呈v字型。

2:v字踏步前行:右脚向前抬起踩下时脚跟置于左脚掌中心位置,站好后换左脚依同一顺序向前行。

3:摔跤:双脚平行屈膝向前滑行,身体前倾,双手向前伸出掌心向下,摔下时双膝护具应着地,一次肘,掌。倒下时抬头。

4:起立:右脚直立(单膝跪地式),双手重叠压于右膝盖,挺腰收臀,右脚用力蹬地。

5:平行滑行:原地平行站立,手臂伸平,两脚前后拉开。滑行开手臂伸平,双脚呈平行前行

6:蹲滑:滑行开,双手握拳,拳心置于下颚,双肘置于膝盖,抬头目视前方,臀部向上抬起。

7:脚跟刹车:双脚呈平行滑行,双手重叠压于右膝,右脚前伸,脚尖微微抬起,抵住脚跟的刹车。

8:压内韧:平行滑行进桩,双脚与肩同宽,双脚向内侧压,双手伸平,平行出桩。

9:a字转弯: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左转左膝向内压同时压内韧,身体左倾。右转同理。

10:摆臂练习:双脚原地踏步,手臂自然摆,向上的手臂摆到胸前 11:重心转移:平行站立,右脚向后45度方向半步,左手向前摆臂,相反同理: 12:摆臂练习和出脚练习结合

13:前葫芦:双脚v字站立,双膝弯曲,腿部用力往外推压内韧过桩,脚尖碰到后打开,重复

14:后葫芦:双脚呈内八站立,屈膝,腿部用力往后推压内韧过桩,脚后跟碰到后打开

15:双鱼:双脚平行站立,屈膝,腿部用力向一边使力过桩,过桩后改为相反方向。

轮滑项目课程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轮滑运动课程;教学设计;实验研究

为了研究我国高职体育院校对轮滑运动课程教学的设计,本文以实验形式,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形式对某省市高职院校轮滑运动课程教学设计进行了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轮滑是新课改之后,顺应素质教育理念发展起来的一种的新兴体育运动,将它与体育教育相结合,适当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不仅符合了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发展要求,还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育运动兴趣有着重要作用。而轮滑作为一项新兴体育运动,它的挑战性与趣味性比传统体育运动要强,所以很容易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极速轮滑,技巧性较高的体育运动会让大学生觉得更有挑战性,他们会在一瞬间就爱上这项运动。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轮滑引入教学中的时间并不长,相關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都尚不成熟,还处于发展阶段,所以难免会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棘手的难题,使得轮滑教学质量下降,发挥不出轮滑教学的真正作用。为此,笔者以国内某省市内多所高职院校为例,对高职院校轮滑运动课程教学设计进行研究,详细内容如下。

二、实验研究

1、研究对象

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国内某省市内A、B、C、D、E、F、G、H等8所开设了轮滑运动课程的高职院校二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

本实验研究时主要采用五种方法,分别为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实验法。研究重点放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两种方法上。下面对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的操作步骤作简要论述。

(1)问卷调查法

该实验中,实验人员针对教师和学生立场的不同,提前设计了三份问卷调查,其中一份是教师问卷,另外两份是学生问卷。设计教师问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某省市内轮滑运动课程的开设原因和开展状况,并对8所院校的师资力量、设备器材等情况进行统计;设计学生问卷的目的则是为了了解学生学习轮滑的原因,了解学生对轮滑运动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并统计学生对轮滑学习成果。本次实验中,8所院校内发放的教师问卷共150份,学生问卷(II)共320份,学生问卷(III)共75份。其中教师问卷回收了144份,问卷有效率达到了96%;而由于学生问卷分为两种:学生问卷(II)和学生问卷(III),所以发放与回收时应将两者分开统计。实验收回的学生问卷(II)有304份,问卷有效率保持在95%,左右,学生问卷(III)共回收了75份,有效率达到了100%。

(2)实验法

应用实验法对高职院校轮滑运动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研究,实验对象选择8所高职院校中其中1所XX年级XX专业的学生。该专业人数共39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12人。与之相对的对照专业人数共36人,男生25人,女生11人。实验法在应用时要做好严格的变量控制和条件控制,并明确好实验内容,准备好实验工具,如轮滑运动学习兴趣调查问卷、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表等。

3、调查现状分析

经过调查分析之后,发现某省市内8所高职院校轮滑运动课程教学设计均出现一定问题,总体归纳为:院校轮滑运动课程开设率低、专业教师缺乏、教学器材配置不全、轮滑场地不符要求等。详细情况如下:

(1)课程开设情况

实验调查了某省市内8所高职院校的轮滑运动课程开设情况,统计得出了以下结果(见表1):

由表1即可看出,接受调查的8所院校,只有其中6所开设了速度轮滑课程,占了总比例的75%,开设休闲轮滑课程的院校有4所,占据总比例的50%;两种课程都开设的学校有2所,占总比例的25%;除了速度轮滑和休闲轮滑两项运动之外,8所学校均没有花样轮滑、极限轮滑和轮滑球三门课程。

(2)教学考核情况

根据调查问卷的回收有效率对某省市8所高职院校教学情况进行考核,统计分析出了学生的轮滑运动成绩如下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某省市高职院校轮滑运动成绩共分为四种,包括实践成绩、平时成绩、身体素质测试成绩以及理论成绩,其中,实践成绩所占比例较大(占总成绩的50%--60%),主要是以实践课为主,平时成绩和身体素质测试也占一定的比重(占总成绩的10%一30%),而进行理论课测试的只有两个学校(占总成绩的10%)。

(3)学生体育运动学习兴趣的特点

根据“某省高职院校轮滑运动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验研究”学生问卷对所有调查的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内参与程度、课外参与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

三、结束语

通过本次实验研究,归纳总结得出,在某省市8所研究院校中,轮滑运动课程的开设及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很多院校并没有对该项体育运动项目引起重视,在教学设施及教师配置上、教学场地设置上都存在大量问题,急需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加以改善。

参考文献

[1]沈勇.轮滑课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克服对策[J].冰雪运动,2007(06).

[2]王玫,孙喜贵,齐慧.吉林省普通高校轮滑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J].冰雪运动,2007(05).

[3]雷慧,欧阳新辉,周雅丽.普通高校轮滑运动开展的实践与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03).

广州亚运极限运动中心与轮滑场项目 篇4

一、极限运动综合楼

极限运动综合楼布置于广州亚运极限运动中心场地东南角, 建筑面积为9 998 m2, 建筑基底面积为3 009 m2。相对独立且对外交通联系方便。地上6层, 建筑高度23.85 m, 成为统摄场地的核心建筑。极限运动中心主入口前为极限运动公园, 亚运比赛时为集中绿地, 赛后才进行建设。该公园位于环湖路与内环东路之间, 其生动热烈的场面也可成为内环沿线一景。本区域停车与广州自行车馆与轮滑场共用停车场, 该停车场设两用地中间, 可以便捷迅速地到达各运动场地。

极限运动综合楼建筑平面结合基地形状和单廊布置办公空间的形式, 采用折线形平面, 形成自由个性的形体。建筑的东北面为主入口, 与环路结合设置入口广场, 同时直接面向极限运动公园。西北侧首层设置厨房等后勤入口。

1.极限综合楼立面设计大量采用竖向白色混凝土板百叶搭配大面积的玻璃窗、玻璃幕墙体, 体现了办公建筑的现代性及节能特点。同时考虑到现代办公建筑对交流空间的重视, 设计中重点考虑了这部分内容的实现。

(1) 首层设计庭院, 整栋极限综合楼的办公空间均围绕庭院展开。

(2) 极限综合楼西北角面向轮滑场比赛场地, 东面面向极限运动公园, 南面面向大学城主干道。特在极限综合楼三层的西北角, 四层的东面及六层的南面设计屋顶平台, 既方便办公人员休憩期间欣赏轮滑及极限运动比赛的同时, 也为各层工作人员提供了休息交流的空间。

2.极限综合楼充分尊重周围的环境, 力求与周围的环境取得和谐共处。

(1) 剖面上结合基地中间高西北及东南部分低的特点, 首层仅在基地较低的部分设置。

(2) 考虑到周围建筑采用红砖白墙的特点, 极限综合楼大面积采用白色涂料的同时, 在东面的入口采用红色的绿可木, 南面的报告厅采用红色的涂料, 力求与周边建筑的呼应。

二、小轮车场

1. 赛道设计思路

赛道的建设必须要满足四个基本条件:速度、技术、美观和持久性。在全部长度的基础上, 赛道必须允许达到最高速度。障碍物不能充当“刹车”, 而是通过它们的技术性质显示不同能力的挑战。障碍必须制造出壮观的效果, 同时突出选手的主要能力 (速度、速率、灵活性、力量、战术) 。作为障碍的转弯处, 起到维持或提高速度的作用。同时, 允许运动轨迹的多样性。整个赛道是为了捕捉小轮车的运动精神, 即在最少的时间和空间里, 释放的最高速度和力量, 通过平衡方面的技术能力战胜“困难”。

设计工作中的难点重点首先是材料的选择, 对土壤要求高;其次在赛道设计上, 要获得一条快速的赛道, 赛道表面必须非常平坦流畅, 并提供最大的抓地力。表面必须足够坚硬以允许最高速度, 保持柔韧性, 以确保选手跌落时的安全。无论天气情况下, 赛道必须是牢固安全的。赛道的技术难点取决于障碍和转弯的位置、形状、长度和平整度。赛道要具有挑战性, 但没有危险;最后, 赛道无论在任何天气条件下都能使用。

2. 取材方面

要建一条国际标准的赛道, 需要5 000~6 000 m³的土壤。多数情况下, 土壤是建设小轮车赛道最昂贵的部分。理想的混合比例为80%的粘土和20%的沙子。小轮车赛道表面可能是由许多不同成分的土壤组成的, 因此赛道的建设需在不同层面采用不同的土。正常 (粘土混合) 的土壤用来建设基本形状 (出发坡、起跳坡、弯道) , 然后使用15~20 cm厚高质量的表层土。表层土在浇水和压实后变得很硬。表层土类似砂砾材料, 使用的石子不大于16 mm。对于一条350 m的赛道铺设15~20 mm厚大约需要400 m3。对于弯道来说, 表层可使用沥青。这将最大限度地减少维护和创造快速轮流最大抓地力。弯道要在障碍之前制作, 以使结构流畅。沥青里的石子应该在10~15 mm内, 顶层沥青层厚度5~10 cm。

3. 设计方面

障碍物的尺寸可以根据车手的技术能力修改, 但它们的形状必须满足起跳和山坡的基本条件。第一个障碍 (跳) 至少要离出发门20 m远。理想情况下, 可以在出发坡和第一个弯道之间建设多个跳跃坡。跳坡应该没有尖峰, 而且必须是一个渐进的锥度, 让车手安全着陆, 防止他们调到跳坡的背面。每条直道上至少设置两个障碍。

赛道比周围地面高10~15 cm, 并且赛道从内往外的行程渐进为5~7 cm的锥形。

广州小轮车场作为2010年亚运会的小轮车比赛场地, 其规模、设计、技术、内容均可以满足高水平的国际性小轮车赛的各项要求。

广州小轮车场是华南地区目前最高标准的小轮车场地, 为我国自行设计施工, 并通过国自联的验收。它的建成为极限运动在华南地区的训练和推广普及提供了高素质的场地。

三、轮滑场

轮滑场布置在广州自行车轮滑极限运动中心基地的南侧, 北面紧邻自行车轮滑馆。室外固定观众席设于轮滑场的西侧, 固定观众席下面的功能房主要有场馆礼宾区及场馆运行区 (包括运动员、工作人员休息区及尿检药检、设备房等) 。礼宾区及运行区均设有各自独立的出入口, 贵宾可以通过贵宾专用通道到达贵宾席及比赛场地的颁奖区。运动员通过运行区的入口直接到达运动场地, 避免与观众人员及媒体工作人员的流线交叉。结合场地地形西高东低的特点, 观众可直接通过与广场联系的台阶进入室外观众席。

轮滑场看台分设于赛场东西两侧, 东侧看台设临时座位1 000座。采用可装卸的组合结构, 在亚运会后可拆除。西侧看台设固定座位1 000座。普通座席的尺寸为480×800 mm, 座席视线设计以赛道外边线以上500 mm为设计视点, 每排座位视线升起值为C≥60。

轮滑场赛道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赛道采用了国内最新的线型, 与之前的轮滑场地相比直道的长度更长。跑道的总长度为200 m, 宽度6 m。

2.比赛场地跑道有一定倾斜度, 从赛道内侧边缘均匀平稳地升高, 直到外边缘侧, 为设计及施工均带来了不少难度, 为了保证施工的准确性, 赛道外圈每隔1 m均提供一个准确的设计标高, 以方便施工的定位, 保证赛道的平整度。

比赛场地跑道采用在沥青混凝土上刷丙烯酸弹性涂料面层的做法, 有一定的光滑度, 不易摔倒。同时, 其一定的弹性也保证了运动员的健康。同时为了保证轮滑比赛的顺利进行, 加快施工进度, 可在沥青混凝土下面多做一层钢筋混凝土以方便施工加快进度。

3.防护栏杆的设计。

4.轮滑场赛道防护栏杆与赛道之间仅留1 cm的间隙, 既满足了排水的需要, 又保证轮滑鞋的轮子不会卡在间隙里面。

5.轮滑场内场强弱电缆接入。

6.轮滑场强弱电的电缆可通过利用市政排水管沟进入内场的排水沟集水井, 不需要另外设计管道接入。

7.轮滑场内场的排水沟盖板采用直径3 cm的圆洞, 保证轮滑鞋的轮子不会卡住。

广州轮滑场作为2010年亚运会的速度轮滑比赛场地, 其规模、设计、技术、内容均可以满足高水平的国际性轮滑比赛的各项要求。赛道按最新轮滑场标准设计, 为国内最高标准的轮滑场之一。内场可举办花样轮滑及轮滑门球比赛, 设施完善, 在国内达到了领先水平。

四、结语

广州亚运极限运动中心与轮滑场项目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比赛的重要项目, 项目建成后获得了广州市重点项目管理办公室及广州市体育局的好评。并获得了第三届广东省土木工程“詹天佑故乡杯”奖及2011年度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综合类三等奖的荣誉。

摘要:本文介绍了广州亚运比赛几个比较有特色的比赛场地:极限运动中心、小轮车场、轮滑场。重点介绍了这几种场地的设计要求及技术上的难点, 期望对同类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轮滑项目课程 篇5

轮滑在是一项十分时尚的体育活动, 受到多数青少年的青睐。尤其是在高校, 多数学生愿意从事轮滑学习, 并且多数高校已经开展轮滑课程, 开展效果较好, 学生身体得到了锻炼, 心情得到愉悦, 陶冶了学生情操。但是在轮滑开展过程中也受到一些条件限制。

二、影响轮滑开展的条件

1、场地、器材的现状分析

轮滑开展的前提条件就是场地和器材。这是保证轮滑课程教学的必备条件, 但是到目前为止, 拥有轮滑场地的学校还非常少。多数学校在室外水泥场地或者在篮球场地进行轮滑教学, 这阻碍了轮滑课程开展。并且一些学校缺乏充足的速度轮滑运动护具和器材。在速度轮滑课的教学需要上, 不能达到标准。

2、经费支持

体育教学相对专业课, 领导重视程度相对不足, 导致体育教学经费相对偏少。轮滑教学是一项相对投资较大的课程。开设这门课需要购置轮滑鞋、护具、教材, 后期还涉及到鞋的维修费用。这对学校来讲是很大的一笔开销。如果把这笔开销放在学生身上, 学生也无力承担, 这样就会导致一些学生选修体育课时有意避开轮滑课。所以充足的经费支持是开展轮滑教学的物质保障。

3、师资条件

教师是知识的教授者, 轮滑课程能否开展, 开展的好坏与师资力量有直接关系。轮滑课程开展的前提需要有专业的轮滑教师。教师不仅需要有娴熟的技术、技能, 还要有科学研究能力。但是到目前为止, 我国体育系统院校开设轮滑专业的较少, 导致我国专业的轮滑教师相对不足, 科研水平不高, 影响了高校轮滑开展。

4、安全措施

轮滑运动的安全性问题是各高校领导最为关心的一个方面之一。轮滑是一种风险运动, 在滑行的过程中做各种动作, 存在不安全因素, 可能会给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难题。据有关调查资料结果显示:参加轮滑运动的学生由于经常发生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损伤, 让一些轮滑爱好者望而生畏, 直接影响了学生参与轮滑的热情。并且学校一些领导也对学校开展轮滑课程安全问题担忧, 限制了轮滑课程的开展。

三、解决措施

1、学校与社会俱乐部联合

学校体育课开展轮滑运动对场地器材的要求较低, 有一块平整的沥青场地或者水泥场地就可以开展轮滑课, 虽然和正规的轮滑场地比较, 对轮滑技术的掌握有一定的限制, 但是对于学校学生 (非专业训练) 来讲足以。但是轮滑装备就成了开展轮滑课的一大难题, 多数学生不愿意买轮滑装备, 主要是由于装备比较贵, 学生经济条件不允许所致。学校承担轮滑装备, 也是一笔较大开销, 一些部门领导也不愿意学校开销这笔经费, 这就严重限制了轮滑的开展。建议学校和轮滑俱乐部合作共同开展轮滑教学。轮滑俱乐部提供教学用具和场地, 学校和学生共同承担场地和教学用具使用费用。学校方面节省了教学经费, 轮滑俱乐也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 发展了课余的租赁市场, 实现了双赢。

2、加强师资的培训与交流

开展一项体育运动, 师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是教学组织的核心, 轮滑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理论知识和技术的传授者, 学生是学习者, 只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教师, 才能培养出更好的学生, 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 变革教师陈旧的思想观念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水平, 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所以部门相关领导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学校领导部门应该为教师提供轮滑学校和深造的机会, 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为教师提供各种培训与交流的机会, 让教师能够更早的接触到最新的信息, 加强自身业务水平, 提高业务能力。

3、加强课堂安全教育

运动损伤在体育教学中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一定要把运动损伤降到最小, 甚至不发生运动损伤。轮滑课是一项比较危险的课程, 学生多数没有轮滑经验, 及时有过轮滑经历, 也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 经常会滑到、摔倒, 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尤其是重大的运动损伤, 比如骨折等, 这对轮滑开展十分不利。所以在轮滑教学过程中, 要加强学生课堂安全教育, 提高学生发生损伤的警惕性, 让安全教育和预防措施贯彻课堂教学的始终。课前认真检查学生护具穿戴情况, 做好准备活动, 降低教学难度, 让学生多掌握一些基本技术动作, 降低出现损伤的几率。

4、积极营造轮滑活动的氛围

许多教育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有课外活动的支持, 方能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换言之,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 并在某种程度上还能使有些课程的课时不足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基于此, 校、院、系应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广泛开展各类形式的轮滑活动, 以实现课内外轮滑教学的有机结合。如成立轮滑俱乐部、轮滑协会等, 鼓励或是为学生创造条件参加比赛, 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参与轮滑活动的实践机会, 使他们能学以致用, 并且还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对轮滑的兴趣, 加深对轮滑的认识。因此, 营造浓郁的轮滑氛围, 是进一步深化高校轮滑教学的重要途径。

5、加强学校之间轮滑爱好者交流

学校成立轮滑俱乐部, 经常纳入新的队员, 组织轮滑比赛活动, 有利于学校轮滑的开展。经研究发现, 学校与学校之间经常交流, 对提高学生轮滑水平有显著效果。不同学校之间有不同的氛围, 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 经常组织比赛, 可以刺激学生学习轮滑的热情, 并且也是学生学习轮滑技术的一个平台, 这对推动轮滑运动在高校的进一步开展, 具有重要意义。

6、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轮滑运动的开展需要经费的支持。学校要想开展轮滑运动, 体育经费的使用就要有针对性、有倾向性, 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练习场地和轮滑装备。一些轮滑爱好者应该成立轮滑俱乐部或轮滑联盟, 利用比赛机会, 到社会拉一些广告赞助, 利用广告资金为俱乐部添加一些轮滑鞋和护具, 俱乐部也可以在新生入学后纳新, 收取合理的经费, 正确使用经费为俱乐部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原颜东, 张建国.河南省普通高等院校轮滑课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冰雪运动, 2007 (04) .

[2]袁旭.试谈轮滑教学在高校的开展[J].琼州大学学报, 2005 (02) .

[3]彭艳芳.轮滑运动进入普通高校体育课的可行性探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5 (04) .

[4]齐丽敏.对黑龙江省大众轮滑运动发展的可行性研究[J].冰雪运动, 2005 (04) .

[5]马启忠.轮滑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J].冰雪运动, 2006 (10) .

[6]张成林.轮滑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1 (02)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轮滑项目课程】相关文章:

论文轮滑校本课程05-08

轮滑运动课程教学设计论文04-25

轮滑协会趣味轮滑大赛新闻稿07-10

轮滑总结08-22

轮滑感想08-23

轮滑运动09-15

轮滑教学总结05-24

轮滑社范文05-15

轮滑社团章程07-31

轮滑班计划04-25

上一篇:黑龙江省农业保险问题下一篇: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