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欣赏

2024-07-11

理性欣赏(精选四篇)

理性欣赏 篇1

一、从作品的形式入手, 对作品的形式进行释读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能力、情感爱好等, 收集一些与学生思维层次与接受能力相适应的优秀美术作品制作成课件, 在教学中, 把课件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从直观的印象中加深对作品的认识, 然后再进行分析讲解。

对作品的形式进行释读包括对作品的内容、构图、线条、色彩、笔法、章法、技法乃至风格进行分析理解。这是我们对作品欣赏的第一步, 对作品形式的释读是对作品组成基本元素的释读, 它是我们理解作品内涵的前提, 通过对作品形式的释读使我们渐渐地、一步步地去理解作品的内涵。作品的形式是多变的, 但是同一件作品形式必须是统一的, 它们都朝这一个方向去努力, 那就是去表现一种内涵。比如说某一作品欲通过水的汹涌去表现人的顽强精神, 那么它可以通过以下诸多形式元素去表现:粗犷的笔触、有力的线条、浑浊的水面、自上而下的构图, 等等。这些形式元素都朝着统一的方向, 去表现水的汹涌。

二、通过对作品的形式释读去分析作品的内涵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 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观察, 认真细致地观察作品的内涵, 发现美术作品内在的感染力、震撼力, 领悟作品所要表达的艺术效果。

作品的内涵是指作品的主题思想, 它是画家借助作品所要表达感情、意识方面的东西。作品的内涵是一件作品的灵魂, 作品创作就是借助一定的形式表现一种内涵, 它是画家创作作品的最终目的。因此, 它是欣赏作品的最重要环节, 欣赏者如果不能对作品的内涵正确、全面的理解, 那么欣赏的过程也就显得毫无意义。对作品内涵的理解离不开对作品形式的释读, 通过对作品形式的释读, 我们分析出形式中诸多元素的统一方向, 再从形式元素的统一方向分析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即内涵。如同上一点中的例子, 我们可以通过粗犷的笔触、有力的线条、浑浊的水面、自上而下奔流的水等去分析出水流的汹涌, 通过汹涌水流的衬托分析出人的顽强。从形式的特点慢慢分析出作品的内涵是一个自然, 也是必然的过程。

三、分析作品的形式与内涵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否符合人的艺术思维逻辑

理性的欣赏方法就是要分析作品采用了怎样的形式, 表现了怎样的内涵, 并分析形式与内涵之间内在联系的艺术逻辑。

作品的内涵是作品的灵魂, 形式必须要为内涵服务, 这是二者之间必然的关系。但是形式与内涵是否符合艺术思维逻辑也是艺术作品艺术性的重要体现, 还是以之前的例子来说, 如果我想通过水的汹涌去表现人的顽强精神, 但是, 却采用细小的笔触、优美的线条、蓝蓝的水面, 等等, 这种形式和所要表达的内涵就不符合人的艺术思维逻辑。形式与内涵内在联系的逻辑性即是一件作品艺术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它也就是我们欣赏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

哲理性励志的文章欣赏 篇2

文:乐乐淘

分享一句话,这句话真的影响了我整整十年,时时回味,始终受益匪浅。

1

LZ高中的时候,班里一共44人,全年级8个班。高一和高二一直是班级倒数10名。对高中科目不是很感兴趣。当然也跟自己不太努力有关。

高三开始的时候,想努力突破一下,却不知道怎么突破,下了很大决心去学,但是觉得同学们实在太强了,简直无法超越。

我挨个科目问老师求打气,说,老师我现在努力,还来得及吗。绝大部分的老师回答都是“来得及。好好学。”

只有历史老师,眼都没抬的说了句:“我说来不及,你就不学了吗?”

当时挺郁闷的,心想什么J8老师。但过后想想又的确是这个理。

于是把重心从问人“来不来得及”转到了拼命做题学习上来。再也不去想“来不来得及”这种破事了。因为的确,别人说来不及,还是要学的,多问也是给自己添堵。

那一年里我每天只睡6个小时,身体很差个个月挂吊瓶。但后来奇迹真出现了,我从班里后十名急起直追,在第三次模拟考试时候进入了班级前十,第五次模拟考试进了年级前10.,后续的7次模拟考试中一直在年级前50这样。老师和学校都很惊奇,逐渐把我作为清北重点苗子开始培养,并安插进了周末的尖子班。这个班很牛逼,年级尖子班一共50人,周末抽调全校最强的老师集中补课,免费。目的就是冲清北。

当然后来我没考上清北,数学分数还是差了点,智商问题。只进了一个普通的985.也算是给高中一个满意的答卷了。

2

再后来是第二件事,练字。

LZ以前写字巨难看。研究生第一年的时候,决心改变一下。

都23岁了,还能练字吗?问人,问网,90%的答复都是晚了。

果真这样吗?我又想起来5年前的历史老师那句话,“我说来不及,你就不学了吗?”

然后我就报了一个硬笔书法班,煞有介事的跟一群10岁的小盆友做起了同学。当然我很异类。

再后来风雨无阻的练了一年的字,每天2个小时从未断过。

一年下来奇迹就发生了,我连过去怎么写字都不会了,提笔就是新练的字体,很快就被校研究生会的老师发现,并且调去做了个校研究生会的什么书记员。直到后来考公务员的时候,一笔好字还是给了我很多优势。从100来个人当中脱颖而出。

3

工作逐渐稳定下来,又琢磨着学点什么,挺喜欢听钢琴的。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没学成。现在能不能学学?都TM28岁了。

问人,问网。99%回答,晚了,没法跟5岁学琴的孩子比了。

我想想,我今年30,我要是75岁挂了,还能活45年,30岁学钢琴,学到40岁也学了十年了。50岁时候也能弹点什么像模像样的了吧?现在不学,50岁时候不还是啥也不会?

然后又想起来那句话了,“我说来不及,你就不学了吗?”

于是找了个老师,研究了一下琴型号,租了台钢琴就搞起。又当起了老师最老的学生。老师同期带的学生一般都是5、6岁的孩纸。还有一个18的妹子,一个22的小哥。

然后又过了一年,我就风雨无阻的学了一年钢琴。昨天老师跟我说,可以考虑考二级了。因为考级曲目已经拿下来了。问我要不要试试。我想想还是算了,考完级还得加钱。养孩子手头紧,等弹过了599再考虑吧。反正简单的儿歌和流行歌曲啥的弹弹已经没啥压力,哄儿子时候弹弹儿歌挺好的,儿子听得很嗨森哈。同期一起学的妹子和小哥早就不学了,5岁孩纸也放弃了好几个。LZ就这样又成了孤独的老学生,继续往前走。

有时候人就是这样,想的越多,越什么事都干不成。听多了网上的言论,什么都没干就开始怀疑自己。真心不应该。

我刚上班那会,我们老板说过一句话,现在社会想要成功太简单,只要1%的努力+99%对网络的抵制就成了。现在想想和那个历史老师的话基本是一个意思,不要太注重无关紧要的看法,认准目标就静下心来干,总会有结果。人不怕笨,就怕被网上言论影响得连自我超越的勇气都没有了,那才是真可悲。

所以跟大家分享这句话,“我说来不及,你就不学了吗?”,与友共勉。

哲理性励志的文章欣赏:从来没轻而易举的成功

从来没有单纯的幸运,我们信奉的是越努力越幸运。

1

我有一个好朋友L,一个美得女生也都想把她当做女神的人儿。

她有一副天生难自弃的面容,可偏偏漂亮的她还很聪明,很多事情在她手里都可以很好的处理。身边的朋友偶尔聊起她的时候,大家说的也都是,她真漂亮,漂亮真是美好人生通行路上的许可证,难怪她一切都会那么顺利。

每次听到这样相似但不相同,但又都是满满羡慕L的话语时,我只会在旁边笑笑。相比她们,我和L熟络一些,偶尔会分享一下读的书,讨论一下爱情观或者生活观,因为真正了解,所以知道L其实是一个很努力很拼的美女。

在大家都在拼命准备高考,无心关其他的时候,L那个已经已经会在空闲时间看心理学、人际关系和时尚方面的书,很用心,也会把她觉得好的理论记录下来,她还挑选了一个很代表心意的本子记录。那个时候,她还会用书皮把那些书包的很好,或因为珍惜,又或许她并不想让所有人都知道她在关注这方面的东西。

在我们都进入大学,大家都顾着玩的时候,她加入了校广播台和学生会。大一那年,L在广播台也就写着繁琐无趣的播音稿,在学生会也基本就是跑腿或者一些大家都很不屑做的琐事。L坚持做了,并且做的很有成就。因为她不是单纯的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做,而是想去学习东西。

高中那个代表心意的本子也一直跟着她,L并没有停步,也继续钻研这方面,并且将她学的感悟应用到她的生活她的各种学生工作里面。因为她的努力和钻研,她成了学生工作里面出色的那一个,人缘也是很好。

她之前跟我说,有一次大家在群里投票选出预备党员,她还没搞清楚状况就被告知她票数最多选上了,我当时回了她一句,“这是你努力得来的幸运”。当然毫无悬念的,最后部长换届的时候,她成了部长;主席换届的时候,她也成了主席。在广播台和学生会都像她伸出橄榄枝的时候,她选择了学生会,因为她说,“广播台大部分都是艺术学院的学生,管理起来比较麻烦”。

紧接着,因为当了主席跟老师接触比较多,老师们看到了她的能力,于是她就成了学生加实习辅导员,L前段时间跟我说,学校这边说,如果我想留毕业大可在学校当辅导员,但是我打算考研,因为我想当个有文化的人,去学习更系统的知识。

关于她的美,那又是另一个内涵的表现。因为生的好看,所以看起来好看,这应该是大多数人对美的原因最实诚也最认可的解释。但是能让天生丽质延续二十多年也是一门技术活。L是真正的美女,不仅得感谢她爸妈,也还要谢谢自己。

平时,她会去健身房,她自己家里也买的有小杠铃,为了健身也减脂;她会有意吃一些低脂但是有营养的东西,哪怕有时候会错过很多美味;她会研究化妆,随时让自己呈现给别人的是美好的一面;为了买上好看的衣服,她会走好多地方去试,会关注时尚。

当然,以上那些努力的部分,L从来不会刻意跟别人说。通常大家看到的就是,漂亮的L身边有很多喜欢她的朋友,真幸运;幸运的L就这样随随便便当了个部长,还成了主席,现在还是实习辅导员,肯定是受益长得漂亮的n多好处之一。

我们总是第一眼就看到别人光鲜的一面,却又总在听到别人客套的话“我只是比较幸运”后,我们也会选择相信只是别人运气好,真相却永远被我们的不愿相信掩盖。并不是因为天赋差一点才努力,而是因为努力才更光鲜。

2

我的大学前两年在很多人眼里算是真幸运。和她们一样看起来没怎么努力的我,似乎什么都得到了。

大一那年,带着高三的解脱以及刚到大学的那股新奇劲,我和室友一样,上课的时候拿着手机聊天玩这种游戏,下课的时候不是到处玩就是在寝室没日没夜的睡,好像是要把高三没睡到的瞌睡都睡回来。大一结束了,同为学渣的我拿到了奖学金,她们当时并没有觉得我聪明,只是觉得我真幸运。

大二的时候,考计算机二级,我跟她们也是一样,来了学校再开始备考15天然后考试,结果还是我一次就过了,她们都没过。那时候我安慰她们说我运气好抽的题简单,你们多做做题库可以过的,本来规律一般是要考两次才过的。她们也都说“真羡慕你运气好,抽的题目简单”,并且祈祷下一次可以运气好一些。

后来考教师资格证的时候,她们都去报培训班,我就自己看书自学。报名的时候,我一次性报的三门,也真的很庆幸都一次过了,当然她们报名了两门也都过了。许是前面几次的铺垫,这个时候就有一个室友对我说“真佩服你,我一直觉得你很聪明”。

一切都让人看起来,我真的好幸运。我也从没想过要跟别人说清楚我的努力。大一那年,我很走心的完成每个老师布置的作业,记得社会学老师要我们去采访一个你很佩服的人并写一篇文章,在大家都靠想象写的时候,我正儿八经的去采访我很佩服的那个很牛的学长,然后就着我的感悟写出了那篇论文,加上平时各方面都表现还好,那门课我得了98分。

虽然很爱玩,但每个星期我都会抽个时间看一下老师这个星期讲的内容,并且真的很用心的准备期末考试。备考计算机的那15天,我每天抱着电脑真的是在做题库,并没有做着做着看电视剧去了。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时候,我抱着认真绝不偷懒的心态把那三本书来来回回看了三遍。

我在这里说这些,并不是说我有多么多么牛逼,只想把自己当做例子去清楚的论证一件事:那些在你们看起来我毫不费力做成功的事,其实都凝结着我的努力。这世上没有哪一件事能够轻而易举的成功,除非你真的天赋异禀。

3

也许有人会说,努力了就会被看见,被遮盖的努力是不是你们幸运之后为自己找的说辞啊,有时候成功就是靠运气。

可是,世上真的有那一类人,比如我。虚荣如我,我花时间、花精力,去努力做一些事,然后尽可能省略的告诉别人过程,只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可以毫不费力的做成某件事。

中国传统里有一个词“体面”,我们努力的赚钱努力的做某件事,终极目的也是一个体面。同样,那我们不到处去说我们如何如何努力了,直接光光鲜鲜的站在别人面前,这种行为是不是也可以理解。

我努力了,只是没被你们看到而已,所以你们才会觉得我毫不费力气的成功了。

关于成功是靠运气这种说法,我承认但是不认同。有时候的确时机也对某件事的胜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要知道,所谓的运气也许努力的产物,不是有一句话是“越努力越幸运”,纯运气这种东西比中彩票还难。

人生在很多时候还是公平的,它也一直实行着“努力的人儿更容易成功”这条游戏规则,要想玩好这个游戏,你也只能遵循他们的规矩。我们都知道天上不可能免费掉馅饼,那么此刻,你也要坚信,天上不会免费掉幸运。

别忙着去羡慕别人,也别忙着此刻在心里规划自己要如何如何努力,生活里最不缺的就是口头上的励志者,我们需要的是在实践中去努力并且坚持。用心完成好当下你的每件事,尽可能的去提升自己,那么,有一天你也会是别人口中的幸运儿。

你想做成某件事,所以尽力去拼去努力呀。

要努力,要坚持,要相信自己!

哲理性励志的文章欣赏:破壁的成功

作者:张嵚

今天,我们来讲一个词:破壁。意味打破现状,有所作为。

破壁这词的出处,来自《历代名画传》:大画师张僧繇笔墨挥洒,为画壁上的两条龙点上眼睛,顿时雷电破壁,俩龙乘云腾去上天。

但实现这个激动的场面,更是艰难的路。以唐朝大诗人王维的代表作说: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也就是成功与否,真要看命。

此话当真?怎样才能破壁成功?

秦末有一个贵族青年,赶上被秦始皇折腾得鸡飞狗跳的年头,怀揣复国之梦在博浪沙伏击秦始皇,却一开打就被秦始皇卫队几下冲锋就击溃,他自己被撵到下邳桥边,凄凉绝望。

这时一个牛气哄哄的老头,抬脚就把鞋甩河里,然后对他命令道:小子,给我捡上来。

沉陷在极度绝望中的人,往往失了脾气。这青年也一样,还给他恭恭敬敬的穿上。老头倒也不客气,边走边扔下一句话:五天后还在这儿,约不约?

我都这样了还约不约?你还能搞什么幺蛾子出来?

在被老头两次放鸽子后,老头给青年留下一本绝世兵书,附送授课总结:你先老老实实学十年。

十年后青年低调出马,选了一个叫刘邦的领导,做他背后的男人,一次又一次刮起翻天风暴,竟真个打破层层壁垒,创建了一个更伟大的帝国:汉朝。

这个搅动天下的青年,就是西汉战略家张良;那位关键时刻迎头棒喝的老头,则是秦末杰出战略家黄石公;赠他的那本教材,就是堪与《孙子兵法》齐名的谋略宝典:素书。

有人说这还不是命好,碰上黄石公,好比超人找到了能量源,早早蓄满力。后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想不成功都难。

可黄石公自己说,遇上张良前,他见过很多落魄青年,只有张良肯弯下腰捡鞋。这还是命?破壁这条艰难路,热血狂奔很重要,但弯下腰,更是重要,这不仅仅是弯下腰跑得更快的道理。

张良的故事充分说明:破壁是个高难度瓷器活,得先弯腰埋头,方能炼出金刚钻。

但唐朝人李愬告诉我们:该出手时就出手。比如他人生里的最大军事妙笔:雪夜下蔡州。

选择打这场仗,就是选择打破大唐王朝最森严的壁垒:藩镇割据。

他要破了那个天!

藩镇发展到当时的中唐,当时“壁垒”上最硬的一块,正是淮西吴元济。

这人的危害,以大唐宰相裴度的说法,就好比背上毒疮,不挖就要命。因此调来个水平堪比手术刀的名将:李愬。

但李愬接下来的表现,却是令人看不懂:成天开联欢会,动不动就给士兵们涨工资,传说中很艰苦的前线生活,突然间轻松愉快。

一直愉快到元和十三年十月初十,晴天霹雳的事情发生了:传说中的怂货李愬,竟带着传说中成日开联欢会的愉快军队,在一个风雪满天的深夜,电光火石般端掉了吴元济的老巢蔡州城。

让唐王朝头疼上火十年的淮西藩镇,竟就这样轻松解决了。

由于太过震撼,以至于好些人都以为是白日做梦,直到往常嚣张霸道的吴元济被装进囚笼,敲锣打鼓往长安送时,惊呆了的围观群众把大腿都掐肿了,才知道这不是梦。

当然说起这梦幻妙笔,也有人表达不服:李愬正赶上这风雪天和敌人准备不足,真是好命。

但李愬为啥有这命?所谓联欢会,其实是麻痹敌人,所谓军营愉快生活,却是精选三千好兵,背地加班加点苦练。

可最关键的,却是十月初十天寒地冻,一夜急行军六十里,不但良马接连悲鸣而亡,且战士不断有冻伤而死,连最亲信的部下,路上也不停哭着求放弃,而李愬却坚如磐石,一往无前,方有雪夜奇袭,一举成功。

这战的价值意义,资治通鉴评价的最精确:悬军奇袭,置之死地而后生。

置之死地而后生,现代励志书里常用。可要有这样的奇迹,首先得如李愬一样,该出手时果断出手的勇气。

历史上有很多人,像张良和李愬一样,弯得下腰且下得去手,因此才有了经典的成功破壁。

但当明朝政治家高拱走上这条路时,他才知道还有一件更重要的成功因素。

就任隆庆年间明朝内阁大学士的他,面对的则是大明二百年来的大壁垒:经济积弊不堪。

困难到什么地步?中央的钱粮储备,一度只够用个把月。各级官员的俸禄外带军队的饷银,严重的有欠七八年。就在这样的历史关口,临危受命的高拱,向这森严壁垒,发起凶猛一击。

他的政策,样样精彩:首创以工代赈模式,发起对黄河的大规模工程治理。北方推行封贡互市,还大量补贴中小商户。最逆天的是,明初的“海禁”国策,他都大胆废除,史称“隆庆开关”。

这些逆天的事,收获也丰硕:不但国家财政收入滚雪球增加,黄河之后五十年没大灾。最红火的还是海外贸易,一度把每年世界三分之一白银,全都赚到中国。

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有多苦。

比如开放沿海港口这事,刚推行没几天,京城就有人故意撒盐,明明高拱没儿子,却偏传他儿子去了月港,当上了肥差。

甚至每用一个人,都是无比艰难。高拱慧眼识金的水利大师潘季驯,正卷着袖子在黄河泥汤里打滚,就不断有奏折上呈皇帝说潘季驯贪了工程款,气的刚爬上岸的潘季驯,听说后当场气吐血。

甚至高拱上班下班,都有愤怒的爱国官员,拦路挡道追轿子,大街上扯着嗓子追着骂。吓得高阁老一辈子相濡以沫的老妻,都在轿子里抹眼泪,说咱还是回家吧,这官别当了。

所有的一切,他都坚持下来了。每一件后世看来简单的事,都是顶着风挨着骂,三年里一件一件的做完,到大明终于熬过了苦年头,患病中的隆庆皇帝朱载垕,特意把高拱叫进宫,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先生苦了你了。

三年里从没叫过苦的高拱,顷刻间泪如雨下。

直到几年后退休归家,说起往日沉浮,还给学生感慨说:做官以前读史书,看到张良运筹帷幄,李愬雪夜下蔡州,总以为容易。直到真当了官,才知道哪怕做成一点小事,都是格外难。当初年轻无知,真是看轻了先贤。

高中生如何欣赏社科文章的理性之美 篇3

阅读鉴赏社会科学类文章能够提高人们对人和社会的科学认识水准,能够培育与弘扬人文精神,能够提高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那么,如何欣赏社会科学类文章的理性之美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把握社科文正确而鲜明的观点。社会科学类文章探讨社会科学问题,对一个事物或道理,加以论证或者提出一种见解。其基本特点是有说服性,要以理服人。有理,就是观点正确,合乎情理,即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符合人们的是非观念,这是最根本的标准。明确,必须有事实或理论作基础,必须旗帜鲜明地表明作者的主张和倾向,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

汉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呢?我认为,这可以以西安的半坡村遗址距今的年代为指标。半坡遗址的年代,距今有6000年左右。我认为,这也就是汉字发展的历史。

……

总之,在我看来,彩陶和黑陶上的刻画符号应该就是汉字的原始阶段。创造它们的是劳动人民,形式是草率急就的。

这段文字是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的开头和结尾两个部分。在文章开头作者就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汉字起源于6000年以前。这种观点不是盲目提出的,而是在对大量考古发现的史料进行研究后提出的。文章的主体部分逐层论述是如何得出这个观点的。结尾再次申明自己的观点,使得文章观点明确,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2.把握社科文真实、典型而新颖的论据。社会科学类文章论据准确真实。真实,是指用作论据的事实材料,要真实可靠,不虚构,不歪曲,不夸大,不缩小;引用别人的言论,则忠于原意,不曲解,不篡改。用真实的材料作论据的观点,才能站得起、立得牢,才会令人信服。典型,是指选作论据的事实、道理有代表性,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这样的材料作论据,文章的观点才会鲜明突出,阐释事理才会精辟有力。新颖,道他人之所未道,“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唯陈言之务去”等都是这个道理。

三星堆的发掘在学术上的又一贡献,是证明了上古蜀地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区域。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早年曾经指出:“古蜀国的文化究竟是独立发展的,它的融合中原文化是战国以来的事。”这一看法与考古发现大体吻合。三星堆青铜器最引人注目的器类首推其大量的青铜造像群,包括各式人面像、兽面像、面具和世界上最大的青铜立人像。据研究,这些都是供奉和使用于蜀王宗庙里的重器,在古代东亚绝无仅有,与中原文化的传统明显不同。鱼凫王朝以金杖作为王权的标志,也与夏商周三代的九鼎之制不合。……看来正是由于这种差异,《蜀王本纪》也说先秦蜀地“人萌椎结左衽,不晓文字,未有礼乐。”《蜀王本纪》成书于西汉晚期以后,距公元前316年蜀亡已很久,此条记载应属几百年以后对先秦蜀地文化不同于华夏的模糊追忆。此种深远的历史记忆,加以古代交通的艰险,遂使李白发出了“不与秦塞通人烟”的浩叹。

这段文字节选自《三星堆发掘的学术贡献》。这个语段的中心句是“三星堆的发掘在学术上的又一贡献,是证明了上古蜀地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区域”,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作者引用了顾颉刚先生的观点、《蜀王本纪》的内容以及三星堆的考古发现作为理论和事实论据,才产生了让人信服的说服力。

3.欣赏社科文推理的严密的逻辑性。这是社科文理性之美的最重要的因素。只有把文章写得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有条有理,才能说服读者。一般而言社科文都要对客观事物或者存在的问题,用概括的语言,按照一定的理论和逻辑关系,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使人信服,并受到启发和教育,这就需要运用科学的符合逻辑推理的论证方法。推理就是从理中推出,要合乎道理,合乎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合乎事物的发展规律,也就是合乎逻辑。文章是用了归纳法,还是用演绎法,或者是类比法,都需深思熟虑。

“美”的藏匿地点有两处:(一)在大自然中,(二)在艺术媒体中。第一种不仅越来越少而且越来越昂贵,因为科技就是要征服和破坏自然的。有见解的社会比较懂得利用第二种——艺术媒体——来重塑人们的感情生活。无论音乐、绘画、文学、诗、古迹、建筑……都是为了呈示一种东西——美。让美感沁入人心,把爱美(应该说是对美的钟爱)变成生活和行为的一部分,而后建立一个由个人到集体的行为秩序。到那时候,阳明山的花枝也无人再攀折,人人懂得如何去注意仪态;居室庭院,整洁有序。中秋第二天的草坪上,很少有人再丢垃圾,因为人们怕破坏那景物之美。

这段文字节选自张继高的《爱美也是一种道德》。对美的热爱,本来是一种纯个人的感情和纯个人的行为,而道德则是一种社会规范。从“爱美→道德”中间,作者加入这样一句话:“让美感沁入人心,把爱美(应该说是对美的钟爱)变成生活和行为的一部分,而后建立一个由个人到集体的行为秩序。”这样,就完成了推理的过程,推理显得严谨而巧妙。

4.领会社科文的理性的科学精神。社会科学首先是科学,这就意味着社会科学类文章必然具有理性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包括求真求实,追求真理,理性的怀疑,民主、自由和开放性,多元化,求证和检验的精神。科学精神可以引导我们去客观地观察、认知一切事物,它能不断地给予人们一种理解、处理各种事物的理性依据和可靠方法,使人们减少失误。

当欢迎和赞赏多样化的时候,切不要忽视它给我们带来的问题。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许多事物因其单一,也就易于把握,可以简单地对待,于是我们党政机关进行的领导和管理就更多地靠命令和灌输的方式,甚至一度靠斗争和压制。现在,以往许多行之有效的领导方式、管理方式失败了。包括基层党建、经济管理、社会治安、治理腐败、思想政治工作等等,无不遇到同样的问题。特别是,随着对外开放,国外一些不良的东西随之进入,以及一些历史因素的影响,这些问题就更为复杂了。不能积极主动地应对这种多样化,不解决这类问题,那么我们已经倡导和推行20余年的改革,便会陷入被动和尴尬境地。

这是钟国兴的文章《正确认识和积极应对社会多样化》中的一个片段。这段文字分析了社会多样化给我们带来的新的问题,表现出求真求实、理性怀疑的科学精神。

5.感受社科文深厚的文化底蕴。各民族优秀文化中蕴含了许多深刻的思想和洞识,可以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源和素材。社会科学类文章的文化底蕴,就是指作者在文章中透过一般的谈古论今,所反映出的不同国家、民族、地区、行业等的某种历史文化传统、氛围、特征、风格,显示出作者的文化积淀、学识素养等。这都需要我们在欣赏社科文时认真把握。

人对建筑的美感不是抽象的,其中往往包含着某些特定的内容,因而使得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单纯形式美的法则而深化发挥。像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阔显赫的故宫,圣洁高傲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眉山寺,安宁雅静的四合院住宅,端庄高雅的希腊神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豪华眩目的凡尔赛宫,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所有这些具体感觉形式,无不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以及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无不包含着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等主观因素。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是无声的空间凝聚,但又可以是有声有色的时间的延伸。

这段选自《建筑之美》的文字,旁征博引,写出了作者对建筑美学的独特感受,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学识素养。

6.鉴赏社科文语言的哲理之美。许多优秀的社科文语言都具有耐人寻味的哲理美,其语言的哲理美又包括语言的理趣之美和语言的精深之美,由此而使凝聚哲理的社科文语言达到了高层次的审美境界。试想,如果语言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少意蕴,缺少哲理,缺少思辨性,没有思考的厚度和思维的张力,那么,社科文如何闪现出理性的光芒?许多社科文深受读者的喜爱,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文章以深刻蕴藉、富有哲理的语言深深吸引着读者,给读者以思考与启迪。

这就是可敬可叹的中国文化。不能说完全没有独立的人格,但传统的磁场紧紧地总摄着全盘,再强悍的文化个性也在前后牵连的网络中层层损减。本该健全而响亮的文化人格越来越趋于群体性的互渗和耗散。互渗于空间便变成一种社会性的认同,互渗于时间便变成一种承传性定势。个体人格在这两种力量的拉扯中步履维艰。生命的发射多多少少屈从于群体惰性的熏染,刚直的灵魂被华丽的重担渐渐压弯。请看,仅仅是一枝毛笔,就负载了千年文人的如许无奈。

这是余秋雨的《笔墨祭》中的一段文字。余秋雨的文章能从容地分析他所掌握的历史与文化资料,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从事着充满理性兼激情的思考。“仅仅是一枝毛笔,就负载了千年文人的如许无奈”一句,饱含哲理,留给人许多联想。

理性欣赏 篇4

一、开展课程教学的基本概况

(一) 教学设施方面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 学校虽然开设公共艺术课, 但缺乏相应的专门的教学场所, 教学一般都在班级教室进行, 使用的是普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难以满足开展课程教学的本质需求, 这必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 更谈不上熏陶学生的情操。另一方面, 开展音乐欣赏教学, 教师需要借助有效的教学设施、设备, 针对不同的音乐题材、演 (唱) 奏形式进行分析和讲解, 学生才能获得更为真实的音乐体验和更为感性的认识。反之, 不仅教师教学手段难以施展, 而且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 学生也难以获得更为真实的个人体验和理解。同时, 专门的教学场所对营造课堂氛围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二) 教材及内容方面

目前, 广西各中职学校所使用的公共艺术教育的教材种类各异, 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就音乐教材而言, 有高等教育出版社版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本、人民卫生出版社版本, 也有一些地方性出版社版本的, 种类繁多。教材涵盖的内容, 或存在权威性、标准性、整体性的特点, 也存在自主性、自由性、零散性的缺陷。同时, 由于各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专业特点各不相同, 所选用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也不尽相同, 这对课程教学目标贯彻实施、学生受教育程度也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三) 学生的基本现状

以笔者所在的广西为例, 中职学生大多是来自乡镇、农村的初中毕业生, 年龄基本在15至17岁之间, 整体素质普遍低下。且学生在初中阶段普遍未接受过系统性的音乐欣赏课程的学习, 对音乐作品的内涵缺乏基本的鉴赏能力和洞察力。此外, 处于青春成长期的中职学生兴趣取向广泛, 信息获取渠道众多, 很容易受到一些低俗趣味的音乐作品的引诱, 致使中职学生对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缺乏兴趣, 加上课程本身仅作为一门公共课程, 学生的重视程度也普遍不足。

二、对加强中职音乐欣赏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 提高对音乐欣赏课的重视程度

常言道:内化于心, 外化于形。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中职学生的素质, 规范行为习惯, 帮助学生理解真、善、美, 并外化到行动中, 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因此, 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中职学校, 还是广大师生, 都应当对音乐欣赏课的开设开发有足够的重视, 并从顶层设计入手, 提升音乐欣赏课的课程地位, 进一步完善考评制度, 将考评结果与学生的德育目标考核联系起来, 不断增强课程的教学实效, 真正让音乐欣赏课能起到熏陶和激励作用。

(二) 搭建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搭建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必须要立足于学校的发展实际, 立足于职业教育的特点, 贴近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 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学。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 学校具有56年的办学历史, 是一所培养交通工程、水运管理和港口服务等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性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 也是全国1000所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之一。学校具有浓郁的海洋文化、交通运输文化的办学特色。因此, 在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建设上, 应当结合不同的专业特点, 构建起富有专业、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因材施教。

(三) 构建以生为本的教学目标

构建主义认为, 教育的意义在于构建学生的主体价值, 也就是构建中职学生的存在价值, 包括生命价值、生存价值和生活价值, 使中职学生不断增强价值自信、价值自觉和价值自尊, 充满爱心和激情, 富有理性和意志力地学习和生活。针对中职音乐欣赏课程来说, 也要按照中职学生主体的要求重构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就是, 教学课程要服务于中职学生的校园生活、未来职场生活, 以音乐的熏陶, 加强中职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的培养, 进而规范中职学生的行为, 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为中职学生将来走进职场做好准备。

(四) 建立专门的音乐教学场所

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保证。对此学校应当加强音乐课程投入, 结合视听艺术的现实需要, 建立专门应用于音乐欣赏课的多功能音乐教室, 从而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创造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 学校应配置课程所需的专用设备, 如钢琴、电子琴、音像播放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还可以配备一些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在原有基础上, 进一步丰富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的种类和数量, 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

三、对改进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些尝试

(一) 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资源

针对当前中职学生对音乐衡量的标准多局限于自己的好恶, 甚至对课堂教授的内容有一定的抵触情绪的问题,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 遵循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 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资源。首先, 要精选音乐教材, 使教材尽可能接近中职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 这是激发中职学生音乐欣赏课兴趣的先决条件。其次, 重点选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 能弘扬正能量、励志性的一些音乐或歌曲作品授课,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 结合中职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 将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挖掘或创造新的学习资源, 雅俗共赏, 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

(二) 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

笔者曾在校级音乐欣赏公开课中尝试引入了“微课微视频”教学法, 事先对音乐欣赏的基础知识、欣赏技巧等的授课要点进行讲解录音, 配以音乐一起制作成视频在课堂上播放, 使学生不知不觉就掌握了知识要点, 理解了音乐形象。同时, 笔者将亲自演奏的音乐片段录制成视频在课堂上播放。这样, 既克服了因教学场所器材不足所带来的困扰, 也增强了音乐感染力,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 将德育工作渗透到课程教学中

音乐欣赏课的价值在于用音乐进行情感教育, 感染、教育中职学生, 引导中职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从现实来看, 音乐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并不如思想品德课本中的德育元素那么明显直观, 这需要教师细心、耐心地整理教材, 了解每一首歌曲背后所表述的思想感情, 进而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例如, 我国现有的各种各样的民族节日、法定节假日及纪念日等, 都与中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及相关的风俗也能成为音乐教师进行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四) 鼓励学生参加课外音乐实践

笔者所在的学校拥有学生军乐团、音乐协会、文艺队等多个文艺社团, 学校每年也大力举办“校园文体艺术节”系列比赛活动, 这些活动每年都吸引了众多的参赛者参与其中。通过开展校园文化艺术兴趣小组和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掌握艺术理论知识的同时, 拥有丰富的艺术实践体验, 实现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共同提升, 这些都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而学生经过实践后,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业余兴趣爱好取向, 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胆识, 这对学生今后走进职场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 笔者从实际出发, 提出了选择适合中职学生特点的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将德育工作渗透到课程教学中与鼓励中职学生参加课外音乐实践等改进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些尝试。而且实践证明, 中职学校公共艺术课教学改革对职业教育发展新常态下继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 中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任重道远, 这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完善提高, 使其更趋于系统化、合理化和科学化, 逐步形成符合职业教育发展新常态要求的中职公共艺术课教学体系。

摘要:当前,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 这对新形势下加强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培养德技兼优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仅以广西中职音乐欣赏课教学实情为参考, 结合个人教学实际, 提出了选择适合中职学生特点的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将德育工作渗透到课程教学中与鼓励中职学生参加课外音乐实践等改进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些尝试, 旨在为中职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新常态,中职,公共艺术课,音乐欣赏,理性思考

参考文献

上一篇: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下一篇:大体积防辐射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