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骨折术后护理

2024-07-16

肱骨骨折术后护理(精选十篇)

肱骨骨折术后护理 篇1

1 临床资料

肱骨骨折手术患者73例, 均因外伤所致, 其中男48例, 女25例;年龄15~67岁, 中位年龄41.3岁。术后所有患者经X线检查示无成角畸形, 对位、对线满意, 住院8~25d, 均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体位的护理

患肢保持功能位置, 垫高15~30cm, 有助于静脉、淋巴回流, 预防患肢肿胀[1]。

2.2 饮食的护理

肱骨骨折术后患者, 由于疼痛和卧床, 肠蠕动减弱, 食欲欠佳, 所以在饮食的护理过程中, 不但需提供高蛋白、高钙食品、高维生素的食物, 而且要色、香、味俱全, 以增加患者的食欲。多食水果蔬菜和含钙丰富的食物, 如新鲜蔬菜、海带、豆制品、牛肉等, 并注意补充蛋类、芝麻、鱼虾类、黑木耳等含维生素D的食品, 有助于骨组织的形成, 严禁辛辣、生冷、油腻的食物。

2.3 心理的护理

由于突然创伤、术后疼痛、卧床、环境的改变等, 肱骨骨折患者多有紧张不安、焦虑恐惧、渴望立即得到救治, 情绪波动较大, 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是护理人员的首要责任, 安慰鼓励患者, 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 解释病情、治疗和康复计划, 仔细倾听和询问患者担心焦虑的问题, 根据患者病情、生活习惯、生活条件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 耐心进行劝慰, 了解患者的想法, 稳定情绪, 消除顾虑, 配合治疗, 解决问题, 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

2.4 生活护理

骨折患者住院时间较长, 应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卫生, 温度适宜, 以预防发生院内感染, 每天用一定浓度的84消毒液擦试地面和桌面, 每天用紫外线照射一次。通风, 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 通风和照射时, 避免直对患者。换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保持床铺整洁、全身清洁和患肢保暖。保持口腔清洁, 增进食欲。护理时动作要轻柔, 及时解除患者不适, 为其提供生活方面的周到服务。

2.5 注意有无术后并发症

手术可引起神经损伤、创面浅表感染、深部感染等, 所以术后护理需注意患肢疼痛、皮肤颜色、温度、末端血运、运动、感觉等情况,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2.6 功能锻炼

正确的早期功能锻炼对并发症的发生可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功能锻炼需循序渐进, 时间由短到长, 次数由少到多。术后抬高患肢前臂, 观察引流管通畅:局部麻醉患者可下地活动。肱骨骨折术后6h进行伸指、握拳及腕关节背伸和屈曲活动, 并进行上臂肌肉主动收缩, 使两骨折端在纵轴上的挤压力得到加强, 禁止行上臂旋转活动。伤后2~3周当疼痛、肿胀缓解后, 开始进行肩、肘关节活动。 (1) 双臂上举:两手置于胸前, 十指相加, 屈肘45°, 用健侧带动患肢, 先使肘屈曲120°, 逐渐双臂同时上举, 再慢慢放回原处。 (2) 旋转肩关节:身体向前倾斜, 屈肘90°, 使上臂与地面垂直, 健手握患侧腕部, 做划圆圈动作。 (3) 屈伸肘、肩关节:健侧手握住患侧腕部, 患肢向前伸展, 再屈肘后伸上臂。解除外固定后的功能锻炼: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 如向前弯腰, 使上臂自然下垂, 顺时针在水平面画圆圈活动上肢;将患侧手置于背后, 然后用健侧手托扶患侧手去触摸健侧肩胛骨;举臂摸头后部;反臂摸腰, 即用患侧手指背侧触摸腰部 (肩外展、内旋、后伸) ;患侧手横过面部触摸健侧耳朵;划船动作 (肩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前伸、后伸、上举) 。早、中期严禁做上臂旋转活动, 外固定解除后, 逐步达生活自理, 帮助患者不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活动的范围以无患肩疼痛为限, 内收型骨折者不能进行患肩内收, 外展型骨折者不能进行患肩外展。

2.7 出院指导

嘱患者遵医嘱定期复查, 术后1月、3月、6月各复诊1次, 根据骨折愈合的情况逐步负重, 指导患者出院后继续进行功能锻炼, 不适随诊。在临床和X线均证实骨折愈合时才能完全负重[3]。

3 小结

肱骨骨折后可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术后正确有效的护理能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骨折愈合, 早期积极适时指导及功能锻炼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于娟.创伤性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 2009, 6 (16) :160.

[2] 李秀女.68例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术后的护理体会[J].河北医药, 2009, 15 (10) :1219-1220.

肱骨骨折术后恢复注意事项 篇2

骨折后,采用西医手术内固定,固定后就是静养恢复,这样的治疗方法十分缓慢,快则三个月痊愈,慢则6个月,不过也有些一年甚至两年都没有得到愈合康复的,关节不能弯曲,这主要是在你骨折的同时,周围的软组织(韧带、软骨)或多或少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韧带有损伤,关节弯曲伸直一般都会受限,加上骨折内固定上钢板、钢钉,还有长期患肢没有得到正常活动,这都会引起关节僵硬受限等现象,软组织损损伤后,其再生能力弱,自身很难修复愈合,它比骨折更难治,单靠静养恢复或是用一些活血化瘀药物,这都很难使损伤的组织生长愈合。

对于软组织损伤,目前在整个世界上在西医方面,对软组织损伤修复仍然没什么好的方法,一般都是开些活血化瘀药让病人回家静养恢复或是锻炼恢复,这样根本达不到修复目地,强行锻炼关节活动,这只会使损伤的组织更进一步受到损伤,要想彻底修复软组织损伤,唯有中国的中医才有希望。建议及早选用中医治疗,专业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中医才能配制到好的药物,帮助损伤的组织在短时间内生长愈合,早期软组织损伤1个月内及时用中药治疗一般在40天左右就可以基本康复,如果超出两个月内的损伤,属于难治范围,治疗比较麻烦一些,治疗时间相对就要延长一些,建议你越早治疗越好,时间耽误越久,治疗就比较麻烦。软组织损伤饮食忌吃:公鸡、鲤鱼、酸笋、牛肉、姜等,西药慎用,尤其是含激素药物忌用。不宜过多活动患处关节,以免加重损伤。

肱骨骨折术后护理 篇3

【关键词】 肱骨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病因分析;护理

肱骨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的管状骨骨折,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4%,临床治疗方法较多,技术比较成熟,预后较好。但由于个体素质存在差异、临床治疗方法选择的不合理,护理不当等多方面因素使骨折不愈合时有发生,我们就我院自2007年1月——2012年5月间38例肱骨干骨折不愈合病例进行了原因分析总结,并总结相关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27岁-82岁,平均52.3岁;骨折原因:其中车祸伤20例,摔伤15例,暴力直接打击伤3例;伴有糖尿病者3例,支气管哮喘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治疗者2例,高血压者5例,脑血管病后遗症者3例。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23例,长螺旋形骨折8例,多段骨折2例、斜行骨折3例,横断骨折2例。手术方法:首次手术行切开钢板内固定25例,闭合穿针加石膏外固定4例、螺钉内固定4例,单纯石膏外固定5例。

1.2 研究方法

1.2.1 骨折不愈合的诊断 病人手术后6个月,表现为疼痛、畸形、活动障碍,假关节。X线平片检查示骨折断对位对线不良,骨折线增宽、断端骨质缺损、硬化或者骨质吸收变细,髓腔封闭,部分形成假关节等为骨不愈合之表现。

1.2.2 护理措施

1.2.2.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的心理安慰,详细讲解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告知其要充分配合医生的治疗,减轻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对预后抱消极态度的患者,应向其讲解本病的治疗方法、注意事项,让其做到心中有数,可向其讲解此病治愈、功能恢复好的典型病例来增强其对此病预后的自信心。

1.2.2.2 饮食调护 骨伤能否愈合与机体营养状况密切相关,若机体营养状况不佳,容易造成骨折愈合缓慢甚至不愈合,因骨折后,骨骼生长需要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充足的钙剂和微量元素,所以应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及骨伤修复过程的特点给予合理的饮食调理,才能达到加速骨伤愈合。术后一周内,因伤肢肿痛,情志不畅,胃肠道功能降低,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这时饮食当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清淡为主,宜进食低脂、高维生素、高铁、易消化、富含胶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水果等。术后半月后,伤肢肿胀减轻,纤维骨痂开始形成,胃肠功能恢复。此期應选用高钙、高蛋白饮食。如牛奶、鸡蛋、排骨汤、瘦肉及海产品等。术后一月以上,骨折端已有骨痂连接,但仍不够牢固,肢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此期应以补气养血、调养肝肾为原则。如骨头汤、鸡汤、动物肝肾等[1]

1.2.2.3 密切观察病人活动,保证手术的有效性 肱骨骨折的手术疗法包括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及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无论哪种治疗方法都应密切观察肢体末端的活动度及血供情况,用外固定的病人要观察夹板或石膏的松紧度,适时调整。患肢应保持与前臂呈90°,术后一月内严禁前臂做旋内或旋外动作,患肢更不可负重,待两个月以上,拍片复查,见有骨痂形成时,才可小幅度,不持重下慢慢活动,随着时间的增长,活动度慢慢加强。

1.2.2.4 功能锻炼 适时、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加快骨折的塑形,但不合理的功能锻炼则可能造成骨折的再次断裂或固定物的断裂。因此,对病人功能锻炼进行合理的指导非常重要。术后病人应尽早下床活动,活动不便的病人要有家属或者护理人员对其进行被动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增进骨折的愈合和肢体功能的恢复[2]。防止静脉血栓、褥疮及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功能锻炼从耸肩,握拳及活动腕关节开始,握拳时要用力紧握,令上臂肌肉紧张收缩,达到锻炼局部肌肉张力,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两月后,应适当增加肩关节及肘关节的活动幅度,可两手置于胸前,十指相扣,屈肘45度,做伸拉动作。三个月后要在此前的基础上加大练习强度和范围。当然这些锻炼要在有充分的证据证明骨折确实正在愈合过程中才行,否则,可能起到反作用。总而言之,肱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复杂,病人个体差异也不尽相同,因此,临床中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方案和康复指导,严密观察,精心护理,以确保病人顺利康复为目的。

2 结 果

骨折不愈合的因素包括:个体因素、不正确的手术操作、内置物的选择不当、营养因素、不正确的功能锻炼以及临床不正确的护理指导。38例病人通过正确的治疗及合理的护理指导,骨折均痊愈。

3 讨 论

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愈合既有患者自身原因,又有医源性因素。由于上臂活动度大,骨折产生的剪切力、旋转应力使骨折断端承受过大的外力,影响愈合。从解剖因素分析,进入肱骨干的滋养动脉大多只有一支,肱骨干骨折易损伤该动脉,致骨折部位血供障碍,影响愈合。张力等认为骨折后局部血供障碍和不利的力学环境是导致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愈合的主要原因[3]。骨科医生常用的钢板内固定为偏心性内固定,承受的弯曲应力较大,并非理想内固定物;而带锁髓内钉虽可弥补钢板内固定的不足,但限于条件,目前尚不能完全替代钢板。很多病人术后的不正确锻炼也是导致骨折不愈合的原因之一。

4 结 论

肱骨骨折术后不愈合通过精心的护理指导,正确的选择内置物及手术方式,加强营养、控制基础疾病及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绝大部分患者出院后骨折断断愈合良好,应当引起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 Volgas DA,Stannard JP,Alonso JE.Nonunions of the humerus[J].Clin Orthop,2004,(419):46-50.

[2] Flinkkila T,Ristiniemi J,Hamalainen M.Nonunion after intramedullary nailing of humeral shaft fractures[J].J Trauma,2001,50(3):540-544.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微创术后护理 篇4

1 护理措施

1.1 患肢保护

患儿自我保护能力和保护意识较差,活动过程中容易造成石膏托或夹板移动,损伤血管神经,此时可用软枕垫起患肢呈屈肘位,使损伤组织放松。尽量避免在患肢上进行注射和使用止血带等操作,以免患肢受到刺激或发生较为明显的缺氧缺血[3]。术后3天内要仔细观察患肢桡动脉搏动是否有消失或减弱,患儿手指有无发凉、发绀或发麻现象,并观察其能否自主做握拳等屈伸动作,以判断是否有严重的血管和神经损伤。

1.2 克氏针护理

重点预防克氏针脱落和可能导致的感染。打开石膏托时, 需仔细观察针眼周围的皮肤有无组织液渗出、红肿或积脓等。若有明显的分泌物, 要用手轻轻在双克氏针周围挤压, 保持针眼处通畅引流, 并给予清创消毒处理。更换敷料时, 要注意纱布的松紧是否合适, 避免纱布挂脱克氏针, 并注意观察暴露在外面的克氏针钉尾长度, 查看克氏针是否松动。术后3~5天内易发生肿胀, 因此要将患肢抬高15~20cm, 以降低血管压力和减少静脉回流。加强巡视, 密切观察患肢末端知觉变化和血液循环情况, 若有明显的肿胀, 可适当松解石膏或纱布, 但要注意固定好克氏针。

1.3饮食护理

患儿年龄较小, 加之手术造成的疼痛和肢体活动受限, 厌食现象较为普遍。术后初期饮食以少油腻、无刺激、易消化为基本原则, 如牛奶、米粥、新鲜果蔬等;在骨痂形成期, 饮食以高钙、高铁、高维生素和高蛋白为基本原则, 如排骨汤、海带等。为了增加患儿的合作性, 食谱应由家长根据患儿的饮食习惯, 和护士共同制订, 并主要由家长哄患儿进食。食谱兼顾患儿口味的可接受性和营养全面性, 护士就食谱的科学性以及进食时间和频率等进行指导。

1.4心理护理

患儿理解能力相对有限, 所以一般不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 而是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引导, 让患儿相信自己很快就能康复。患儿的情绪起伏和变化较快, 护士要仔细观察患儿的情绪, 就其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 消除患儿对护士的陌生感。对于患儿的不合作行为, 可以采取迂回的方式, 如部分患儿不愿意锻炼, 护士可以问他想不想尽快回到学校或小伙伴中间, 家长也可以在旁边给予一定的物质鼓励, 如许诺患儿康复后带其去游乐场或买喜欢的玩具等。对于合作好的患儿, 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 让患儿以相对充足的信心接受康复期间的护理和锻炼。

1.5 锻炼指导

康复锻炼主要包括松拳、握拳、肌肉静止性收缩、提肩运动和屈伸腕关节等,注意避免强力牵拉。每次10min左右,每天8~10次。少量多次,循序渐进,为了提高患儿的锻炼兴趣,可不局限于传统的训练方法,可让患儿玩魔方、画画等。患儿情绪较好时适当延长锻炼时间,家长帮其进行动作调整,并给予及时鼓励。

2 临床资料

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共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4~12岁,平均9岁。均为单侧损伤,根据暴力来源类型分,伸直型41例 (85.4%) ,屈曲型7例 (14.6%) ,无粉碎性骨折。所有患儿均在全麻C臂机透视下牵引复位,然后给予克氏针微创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功能位石膏外固定。所有患儿均顺利手术。经过良好的康复护理,术后半年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肘关节功能采用改良Cassebaum评分[4],优:上肢无不适症状,肘屈伸15~130°;良:骨折及上下关节偶有疼痛,肘屈伸30~120°;可:骨折及上下关节常有疼痛,肘屈伸40~90°。本组48例中康复优者40例(83.3%),良7例 (14.6%) ,可1例 (2.1%) 。康复期间出现并发症4例 (8.3%) ,2例肿胀,2例轻微感染,均经对症处理后得到控制。患儿和家长对康复护理情况均表示满意,无护患纠纷发生。 (下转72页) (上接71页)

参考文献

[1]郝茹.肱骨髁上骨折微创手术的护理[J].医学信息, 2011, 24 (12) :497-498.

[2]杨民, 王姚斐, 王强, 等.钢板结合螺钉和克氏针材料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10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 12 (13) :2501-2504.

[3]伍丽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并发症与护理[J].浙江预防医学, 2005, 17 (5) :58-59.

肱骨干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5

摘要:目的 探讨总结肱骨干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肱骨骨干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治疗过程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论 心理辅导、术前的准备和术后的一般护理、正确的功能锻炼、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合理的体位、加强皮肤切口的护理以及合理的营养支持都为骨折的顺利愈合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肱骨干骨折;护理;功能锻炼

肱骨干骨折是指肱骨髁上与胸大肌止点之间的骨折。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2.6%,多见于青壮年。下面将肱骨干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分析汇报如下。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大多数发生于30岁以下的青年。直接暴力引起者多在肱骨中上段,成横断骨折或粉碎骨折。间接暴力引起多发生在肱骨的中下部。如跌倒时肘部着地,多为斜形或螺旋骨折。由投手榴弹、棒球、掰手腕等旋转暴力引起者也可为螺旋骨折。

二、临床表现

上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移位明显时多有畸形,患者常用健手托扶患肢,贴紧胸廓,以减少患肢摆动引起的疼痛。局部压痛,可发现假关节活动及骨擦感。肱骨干中下1/3段骨折时,常合并桡神经损伤,表现为垂腕,伸拇指及伸掌指关节的功能丧失,前臂旋后障碍,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

三、术前护理

3.1心理护理

肱骨干骨折,特别是伴有桡神经损伤时,患肢伸腕、伸指功能障碍,皮肤感觉减退,患者心理压力大,易产生悲观情绪。应向患者介绍神经损伤修复的特殊性,告知骨折端将按1mm/d的速度由近端向远端生长,治疗周期长,短期内症状改善不明显,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预防不良情绪的产生。关注患者感觉和运动恢复的`微小变化,并以此激励患者,使其看到希望。

3.2饮食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含钙丰富的饮食,以利于骨折愈合。

3.3皮肤护理

桡神经损伤后,引起支配区域皮肤营养改变,使皮肤萎缩干燥,弹性下降,容易受伤,而且损伤后伤口易形成溃疡。预防:①每日用温水擦洗患肢,保持清洁,促进血液循环;②定时变换体位,避免皮肤受压引起压疮;③禁用热水袋,防止烫伤。

3.4观察病情

夹板或石膏固定者,观察伤口及患肢的血运情况,如出现患肢青紫、肿胀、剧痛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伴有桡神经损伤者,应观察其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通过检查汗腺功能,可了解自主神经恢复情况;如骨折后远端皮肤苍白、皮温低,且摸不到动脉搏动,在排除夹板、石膏固定过紧的因素外,应考虑有肱动脉损伤的可能;如前臂肿胀严重,皮肤发绀、湿冷,则可能有肱静脉损伤。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5功能锻炼

3.5.1早、中期

肱骨干上1/3段骨折,骨折远端向外上移位。第8日站立位,上身向健侧侧屈并前倾30o,患肢在三角巾或前臂吊带支持下,自由下垂10~20秒,做5~10次;第15日增加肩前后摆动8~20次,做伸肘的静力性收缩练习5~10次,抗阻肌力练习,指屈伸、握拳和腕屈伸练习,前臂旋前、旋后运动。

肱骨干中1/3段骨折,骨折远端向上、向内移位。第8日站立位上身向患侧侧屈并前倾约30o,患肢在三角巾或吊带支持下,自由下垂10~20秒,做5~10次;第15日增加肩前后摆动练习,做屈伸肘的静力性收缩练习5~10次。

3.5.2晚期

肱骨干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6

关键词:肱骨干骨折;功能锻炼;护理

肱骨干骨折是指肱骨髁上与胸大肌止点之间的骨折。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2.6%,多见于青壮年。下面将肱骨干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分析汇报如下。

1病因及发病机制

大多数发生于30岁以下的青年。直接暴力引起者多在肱骨中上段,成横断骨折或粉碎骨折。间接暴力引起多发生在肱骨的中下部。如跌倒时肘部着地,多为斜形或螺旋骨折。由投手榴弹、棒球、掰手腕等旋转暴力引起者也可为螺旋骨折。

2临床表现

上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移位明显时多有畸形,患者常用健手托扶患肢,贴紧胸廓,以减少患肢摆动引起的疼痛。局部压痛,可发现假关节活动及骨擦感。肱骨干中下1/3段骨折时,常合并桡神经损伤,表现为垂腕,伸拇指及伸掌指关节的功能丧失,前臂旋后障碍,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

3术前护理

3.1心理护理

肱骨干骨折,特别是伴有桡神经损伤时,患肢伸腕、伸指功能障碍,皮肤感觉减退,患者心理压力大,易产生悲观情绪。应向患者介绍神经损伤修复的特殊性,告知骨折端将按1mm/d的速度由近端向远端生长,治疗周期长,短期内症状改善不明显,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预防不良情绪的产生。关注患者感觉和运动恢复的微小变化,并以此激励患者,使其看到希望。

3.2饮食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含钙丰富的饮食,以利于骨折愈合。

3.3皮肤护理

桡神经损伤后,引起支配区域皮肤营养改变,使皮肤萎缩干燥,弹性下降,容易受伤,而且损伤后伤口易形成溃疡。预防:①每日用温水擦洗患肢,保持清洁,促进血液循环;②定时变换体位,避免皮肤受压引起压疮;③禁用热水袋,防止烫伤。

3.4观察病情

夹板或石膏固定者,观察伤口及患肢的血运情况,如出现患肢青紫、肿胀、剧痛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伴有桡神经损伤者,应观察其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通过检查汗腺功能,可了解自主神经恢复情况;如骨折后远端皮肤苍白、皮温低,且摸不到动脉搏动,在排除夹板、石膏固定过紧的因素外,应考虑有肱动脉损伤的可能;如前臂肿胀严重,皮肤发绀、湿冷,则可能有肱静脉损伤。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5功能锻炼

3.5.1早、中期

肱骨干上1/3段骨折,骨折远端向外上移位。第8日站立位,上身向健侧侧屈并前倾30o,患肢在三角巾或前臂吊带支持下,自由下垂10~20秒,做5~10次;第15日增加肩前后摆动8~20次,做伸肘的静力性收缩练习5~10次,抗阻肌力练习,指屈伸、握拳和腕屈伸练习,前臂旋前、旋后运动。

肱骨干中1/3段骨折,骨折远端向上、向内移位。第8日站立位上身向患侧侧屈并前倾约30o,患肢在三角巾或吊带支持下,自由下垂10~20秒,做5~10次;第15日增加肩前后摆动练习,做屈伸肘的静力性收缩练习5~10次。

3.5.2晚期

去除固定后第1周可进行肩摆动练习,站立位上身向患侧侧屈并略前倾,患肢做前后、左右摆动,垂直轴做绕环运动;第2周用体操棒协助进行肩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练习,并做手爬墙练习,用拉橡皮带做肩屈、伸、内收、外展及肘屈等练习,以充分恢复肩带肌力。

4术后护理

4.1体位

内固定术后,使用外展架固定者,以半卧位为宜。平卧位时,可于患肢下热垫一软枕,使之与身体平行,并减轻肿胀。

4.2疼痛的护理

找出引起疼痛的原因:手术切口疼痛在术后3日内较剧烈,以后逐日递减。组织缺血引起的疼痛,表现为剧烈疼痛且呈进行性,肢体远端有缺血体征。手术3日后,如疼痛呈进行性加重或搏动性疼痛,伴皮肤红、肿、热,伤口有脓液渗出或有臭味,则多为继发感染引起。②手术切口疼痛可用镇痛药;缺血性疼痛须及时解除压迫,松解外固定物;如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须及时切开减压;发现感染时报告医生处理伤口,并应用有效抗生素。③移动患者时,对损伤部位要重点托扶保护,缓慢移至舒适体位,以免引起或加重疼痛。

4.3预防血管痉挛

行神经修复和血管重建术后,可能出现血管痉挛。避免一切不良刺激:严格卧床休息,石膏固定患肢2周;患肢保暖,保持室温25℃左右;不在患肢测量血压;镇痛;禁止吸烟。1周内应用扩血管、抗凝药,保持血管的扩张状态。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的变化:检查皮肤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回流反应、腫胀或干瘪、伤口渗血等。

4.4功能锻炼。

5出院指导

5.1饮食

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钙丰富的饮食。

5.2体位

对桡神经损伤后行外固定者,应确保外固定的稳定,以保持神经断端于松弛状态有利于恢复。

5.3药物

对伴有神经损伤者,遵医嘱口服营养神经药物。

5.4功能锻炼

继续进行功能锻炼,防止肩、肘关节僵硬或强直而影响患肢功能。骨折4周内,严禁做上臂旋活动。

5.5复查指征及时间

U形石膏固定的患者,在肿胀消退后,石膏固定会松动,应复诊;悬吊石膏固定2周后,更换长臂石膏托,继续维持固定6周左石。伴桡神经损伤者,定期复查肌电图,了解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参考文献

[1] 沈培根,王晓文,朱荷英 . 膨胀自锁式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护理 . 护理与康复, 2007,6(01).

肱骨骨折术后护理 篇7

关键词:肱骨干骨折,优质护理服务,术后护理,康复治疗,效果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在患者术后的康复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实施个体化的康复护理计划[1]。外科手术治疗只是骨科治疗的重要步骤,并非终点。临床实践表明,在多种外界因素影响下,单纯的外科手术治疗难以获得理想的疗效和最佳的功能恢复效果[2]。随着我国“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的广泛开展,我院为贯彻实施卫生部的要求和标准,在肱骨干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满意效果。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激发护理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让其在护理工作中更加关注人文关怀和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现将我院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肱骨干骨折患者9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38~76岁,平均56.7±1.2岁;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35~72岁,平均56.2±1.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生活指导、用药指导、生活注意事项、基本训练指导等;观察组则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实施个体化康复方案,具体如下:①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以患者临床康复评估作为基础,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和外科手术术式差异,不断地与康复医师进行沟通讨论,参照临床康复方案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个体化康复流程,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患者出现的急症或并发症等情况及时动态调整方案。②制定早期康复计划。手术治疗麻醉苏醒后,若患者整体状况良好、伤口极少渗出,可适当指导患者活动腕关节、手指等;术后第2天若患者可下地站立,可指导其做钟摆样左右或前后运动或弯腰,自然下垂上肢行悬垂回旋运动,活动范围注意由小到大,每次5组,每天3组,每次运动后以冰毛巾敷于伤口周边以消肿止痛;术后3周骨折开始愈合可主动开始肩关节活动,如外展或外旋(患者仰卧位下,双手手指交叉置于头颈部后面,双肘向前后运动练习外展、外旋)、后伸(指导患者双手扶住椅背,缓慢下蹲练习后伸)、前屈和上举(指导患者以患侧手扶于墙壁上,练习手指爬高、肩关节前屈上举)、上举和前屈(两只手将木棍上举,或健侧手握住木棍上举,以健肢带动患肢练习上举、前屈和外展)。在康复治疗中不可忽视肌力训练,尤其是三角肌,一般术后3周即可进行三角肌等长收缩训练以预防肩部废用性肌萎缩,之后逐渐增加活动度;术后7周开始锻炼肩关节的主动活动、加大等长收缩活动强度,并开始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术后10周抗自身重力主动活动肩关节,自我牵拉肩关节,增加其活动范围;术后13周主动运动肩关节至其正常,并逐渐增加抗阻练习以恢复肌力。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康复情况,计算其全面康复率,其中全面康复指初期实现骨折愈合,康复后期患者功能得到全方位康复[3];此外,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经精心护理后,观察组全面康复43例,全面康复率为95.56%;对照组全面康复35例,全面康复率为77.78%。两组全面康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另外,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5.6±2.6天,对照组为19.8±3.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

3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现已在医院护理领域中得到了广泛青睐,应用前景良好。在优质护理服务中,护理人员实时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及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还能提高患者的康复意识,缓解其沉重的精神负担,大大改善患者的自我调整能力,对促进骨折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优质护理服务关注患者的身心需求和护理针对性,对于缺乏陪伴的患者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呵护,护理人员还可根据工作需要主动学习实用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在肱骨干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的康复治疗过程中,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护理人员实施个体化的康复方案,不断鼓励患者坚持高效的功能康复锻炼,在组织愈合后循序渐进地完成活动性锻炼,保证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缩短康复时间[4]。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不仅全面康复率较高(P<0.05),住院时间亦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在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优质护理服务是临床护理的必然发展趋势,值得更多研究者和临床工作者深入研究、落实。

参考文献

[1]熊英.护理路径在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1):132-133.

[2]张海玲.综合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便秘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5):93-94.

[3]谭晶,郑放超,胡佳,等.锁定加压钢板加植骨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的护理体会[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9):1012-1013.

肱骨骨折术后护理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小儿骨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38例,其中男性患者83例,女性患者55例,年龄范围在1岁6个月~8岁,平均(3.6±1.2)岁岁,均为单侧损伤。经统计致伤原因:平地跌伤56例,坠落伤72例,其他原因10例。其中左侧79例,右侧58例,伸直型109例,屈曲型29例,病程离手术时间2~3 d。根据Flynn标准进行肘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为98.3%。

1.2方法:所有的患儿均给予手法整复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的进行治疗,均取平卧位,在进行基础麻醉或结合臂丛麻醉后,进行常规消毒铺巾,患肢手法整复,C臂机透视复位满意后,自外侧经皮两或三枚克氏针固定骨折端并穿透对侧骨皮质,术后屈肘90°前臂旋前位石膏托外固定,术后3~4周复查X线后拔出克氏针。所有的患儿均给予中医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心理护理:患儿住院后,心理特征发生种种变化,首先对环境发生改变,出现紧张、恐惧心理,表现为哭闹、烦躁不安、甚至不言语,出现排斥、任性、不能积极的配合医师和护士进行治疗。因此,需要医护人员通过亲切的语言,积极与患儿亲近,取得患儿的信任,多鼓励,表扬患儿,可通过各种方式如:哄逗、诱导方式,分散患儿的注意力,使患儿积极的治疗,并且做好患儿心理护理工作。由于家长比较担心患儿,需要对家长进行一定的疏导和消除家长的顾虑与担忧,让其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患儿,让患儿建立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1.2.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做好对患儿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工作:需要定期进行生命体征的检测,不能因为患儿损伤的不太严重,而忽视对其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防止发生意外,主要定期监测患儿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于全麻或者基础麻醉的患儿尤其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鼻导管吸氧,将患儿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阻塞呼吸道,必要时吸痰,防止误吸或窒息。待麻醉清醒后,鼓励患儿有效咳嗽和深呼吸,利于分泌物排出。(2)注意观察患肢并记录:术后应密切仔细观察患儿患肢末端的血运、皮肤感觉、甲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温度、皮肤颜色、手指的活动性等的变化,当患儿处于卧位时,应将其抬高肘部高于心脏,有利于淋巴与血液的回流,同时需要注意石膏松紧度、伤口渗血渗液及肿胀等情况。若发现任何的异常,应及时报告主治医师并处理。(3)对于患儿术后克氏针口的处理:术后,对于患儿的克氏针眼需每天使用无菌盐水进行擦洗,并间隔采用酒精进行擦洗,以防发生感染,避免因酒精对患儿皮肤造成刺激,最终导致皮肤愈合困难等问题。(4)预防并发症: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中,易发生并发症,主要分为以下四大类:神经血管损伤、前臂肌间隔综合征、肘内翻、骨化性肌炎。术后医护人员应仔细观察患儿的患肢的情况,患肢是否一直肿胀而没有消退,石膏松紧度程度是否合适,应特别注意与预防发生因水肿压迫而导致的损伤,这也是引起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术后抬高患肢,及时主被动活动患侧手指,肌肉收缩,促进水肿吸收。

1.2.3饮食指导:治疗后,患儿因疼痛而不能活动,易出现厌食或拒绝进食等情况,因此,家长、临床护士应进行研究,并制定较核实的食谱。可根据骨折的不同时期给予不同的饮食治疗。如在患者的骨折早期,出现气滞血瘀、肿胀疼痛,应给予易消化的食物,比如蔬果、牛奶、稀饭等,不能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在骨折的后期,由于是骨折的愈合期,应给予患者食用高钙、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如各种骨汤、内类等,有利于促进患者骨折的早起愈合。

1.2.4功能锻炼:由于患儿的年纪较小,相对自控能力较查,因此,家长应该积极的配合程度会影响患儿的骨折情况的恢复情况。正确的功能锻炼对于患儿的骨折愈合及后期的康复情况具有重要意义,也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4]。一般患者术后当日麻醉消失后,患儿可进行适当的伸屈运动,简单的握拳活动,次日可进行相应的腕关节的伸屈活动,并慢慢增加联系的幅度。当患者去除石膏固定后,可进行肘关节的伸屈运动等。

1.2.5中药熏洗:该种方法是我国比较传统的外治方法,主要是通过中草药的熏洗,达到疏通经络,最终达到行气活血的作用。中药熏洗能够使局部的血管发生或张,进一步减轻患处的组织反应,减轻水肿情况,也能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局部末梢的雅鹿,从而减轻疼痛,对于关节恢复有利。我院制剂上肢洗伤方即是中药熏洗的良方。当进行熏洗时,患儿出现脱皮、红肿胀等不良反应时,应采用该方法进行停止治疗。

2结果

所有骨折均愈合,未发生钉道感染、压疮等并发症,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100%。

3讨论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中医护理的好坏,对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及早日康复关节密切。儿童骨折具有其特殊的特点,在某些方面与成人不同,若不依据其特点进行诊断和治疗,则会引起不良后果。因此,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后哦,需要医护人员的共同配合,及时发现异常病情,准确处理,才能使患儿骨折有良好的愈合,有效的降低并发症。

参考文献

[1]Marcheix PS,Vacquerie V,Longis B,et al.Distal humerus lateral condyle fracture in children:When is th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a valid option?[J].Orthop Traumatol Surg Res,2011,97(3):304-307.

[2]Saraf SK,Khare GN.Late presentation of fractures of the lateral condyle of the humerus in children[J].Indian J Orthop,2011,45(1):39-44.

[3]Li WC,Xu RJ.Comparison of Kirschner wires and AO cannulated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for displaced lateral humeral condyle fracture in children[J].Int Orthop,2012,36(6):1261-1266.

肱骨骨折术后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患者64例。其中, 男28例, 女36例;年龄19~64岁, 平均 (35.2±9.7) 岁;骨折原因:交通意外事故所致35例, 坠跌所致18例, 砸伤9例, 其他原因2例;就诊时间为受伤后8~15周, 平均 (12.2±1.9) 周;骨不连部位:肱骨上1/3为24例, 肱骨中1/3为21例, 肱骨下1/3为19例;本组患者于治疗前采用X线检查, 发现有不同程度的骨折断端分离与硬化, 且骨髓腔闭塞;有合并慢性感染的患者有4例, 存在桡神经损伤的有13例。本组患者中, 其肩肘关节功能均存在一定障碍, 其中肩关节功能障碍26例;肘关节功能障碍18例;肩肘关节均有功能障碍的20例。本组患者于本次治疗前骨折处理方法见表1。

1.2 治疗方法

本组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患者仰卧且肩部略微抬高。选择患者取臂外侧入路, 大多仍从原切口路入。为了防止因为手术后造成的神经与周围组织粘连, 切实保护好桡神经, 本组病例均在点刺激引导下避开神经。对于有些必须经过桡神经的植入钢板, 则需要尽量分离周围组织与桡神经。此后, 将骨不连部位的瘢痕组织清楚, 同时还要避免骨膜的环形或过度的剥离, 并使骨折断端能够打通骨髓腔即可。在选择锁定钢板时, 要尽量保证其长度充足, 防止影响今后的愈合。骨折线处的螺钉可以暂时不加以固定。在骨折复位时候, 还要注意对线、肱骨力线及防止发生旋转畸形的问题。骨折两端最少应该放置4枚自锁螺钉予以固定, 螺钉要穿透两侧皮质。最后, 清除余骨并放置负压引流, 缝合创口。观察患者病情, 一般2~5d可以拔出引流管。术后常规采用抗生素预防感染1周, 并酌情配合促进骨愈合的药物进行治疗1个月。治疗后第4周和第8周进行X线片的相关检查, 如果有骨痂生成, 则可以进行持重练习。并于术后2、3个月时复查X线平片。

1.3 骨不连的诊断标准

(1) 超过8个月以上伴有骨折端活动异常; (2) 不能负重, 或负重发生疼痛; (3) 畸形与肌萎缩; (4) X线检查示骨折端有间隙, 骨折端硬化, 髓腔封闭、骨质疏松, 骨痂间无骨小梁形成。

1.4 骨不连再行手术适应证

手术指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超过8个月以上仍然伴有骨折端活动异常或不能负重者, 且符合骨不连X线诊断标准并没有骨生长迹象者均可采取再行手术治疗。

1.5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肩肘关节的活动度标准进行评定:优:肩关节外展及肘关节伸曲时为0°~150°;良:肩关节外展及肘关节伸曲时为0°~10°;差:肩关节外展及肘关节伸曲时均小于90°[1]。

2 结果

本组患者64例全部治愈。愈合时间为3~7个月, 平均为4.5个月。其中, 优等愈合46例、良等愈合17例、差等愈合1例。差等愈合的1例患者发生了桡神经损伤, 我们考虑可能是术中的牵拉造成的, 故给予对症处理后, 2个月也逐渐康复。良等愈合患者, 多为肩肘关节轻度的运动障碍, 但对日常生活无影响。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 (61.4±10.3) h;术中平均出血 (44.6±10.0) ml;术后均未见并发情况发生。

3 讨论

肱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长骨骨折。临床在治疗上多采用传统保守治疗或手术切开后固定予以治疗, 长期的临床实践治疗发现传统的固定方式-动力加压钢板和肱骨髓内钉固定虽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然而出现骨折不愈合和诸多并发症的可能性大。经过正规的科学治疗后, 大多数的肱骨骨折患者都可以正常愈合, 但是国内同行相关文献研究显示, 肱骨骨折术后发生骨不连的比例为5%~10%[2] 。一般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1) 严重的骨折造成的过重损害, 神经及血管损伤严重。 (2) 未达到手术指征而强行采用手术治疗。 (3) 术中操作不当, 造成骨膜剥离过多或骨折断血供不足。 (4) 内固定物、固定位置、钢板等在选择上不恰当, 这些原因造成骨折部位固定不牢固, 骨痂难以形成, 所以最终造成骨不连。结合本组研究来看, 发生于肱骨骨折的部位多位于肱骨中1/3及肱骨下1/3, 这与此部位骨折端血液循环被破坏有一定关系, 毕竟血液循环畅通是骨折愈合的重要原因。

患者经多次的手术治疗与肢体固定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心理的阴影, 因此如何有效如何有效预防和避免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发生尤为重要。随着内固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手术医疗技术的进步, 锁定钢板在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中应用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其优点在于: (1) 更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不让患者单纯靠骨与钢板间的摩擦力来提供稳定。尤其是对于骨质疏松的人, 避免因为螺钉的把吃力不够, 而造成螺钉的松动。 (2) 钢板与骨完全接触, 既可以增加骨折断的稳定性, 又可以减少了过度的骨膜剥离, 其骨断端的血供较好。 (3) 大大降低了骨面与骨板之间的压力, 让患者可以进行早期的肩肘关节的锻炼。 (4) 锁定钢板不必如传统普通加压钢板般需要精确的塑形[3], 故不会发生不匹配的情况, 适用性强。

值得一提的是, 在术中操作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旋转移位纠正正确, 可以有轻度角畸形[4] , 但是务必保证骨膜和血运不受损害。 (2) 植骨无需选择大块皮质骨或者腓骨为材料 (合理即可) , 主要原因是植骨的作用在于加快骨折愈合速度而并不是在于增加长度。 (3) 分离神经时一定要认真仔细, 不要损伤桡神经。本组采用点刺激辅助定位进行分离, 其疗效确切, 且安全性高。 (4) 骨折两端都要加至少4枚螺钉, 且要保证至少有1枚是双皮质固定的, 这样可以保证螺钉具有良好的把持力。 (5) 术后患者在恢复阶段要进行一定的肩、肘、腕及手部功能的康复训练, 嘱咐患者定期回院复查并且指导其相关的康复训练, 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状况的出现。

综上所述,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骨折术后的骨不连效果显著, 固定可靠、减少局部血运的破坏、最大限度地保护骨膜、安全性高、适用性强, 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人肱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J].基层医学论坛, 2009, 13 (25) :815.

[2]王大勇, 贾乐生, 胡丰根, 等.锁定加压钢板在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9, 15 (3) :318-319.

[3]赵海生, 徐耀增, 耿德春, 等.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中上段骨折疗效观察[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28 (2) :615-616.

肱骨骨折术后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04~2013-06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住院手术治疗的69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 其中男33例, 女36例;年龄18~68岁, 所选择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根据X线片, 骨折类型以Neer方法进行分类:I型6例, II型38例, III型16例, IV型9例;69例患者中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38例, 采用螺钉、克氏针治疗31例, 全部患者均无神经损伤。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通过信件电话门诊及入户等方式进行随访, 调查随访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就治时间、是否合并神经损伤、有无骨折移位、治疗方式、骨折复位治疗方式及是否早期进行康复锻炼等。

1.3 颈干角的测量

肱骨颈干角变异较大, 这与个体间存在的差异, 选取的测量方法不同以及肱远端定义线的不同有关[3]。测量方法目前有直接解剖测量法[4]、X线片测量法[5]、二维CT测量法[6]等。选用X线片测量法[1]测量颈干角, 分别对69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术后及随访的前后肩关节的X线片进行测量, 测量肱骨头中轴线与肱骨中轴线的夹角 (即肱骨干纵轴与肱骨颈中轴相交的内侧角) 。有研究表明:肱骨颈干角平均在127°~132°, 按此标准分组, 术后肱骨颈干角在127°~132°为A组, 127°~132°之外的为B组。

1.4 内固定方法

麻醉满意后, 患者取仰卧位, 垫高患肢, 常规术区消毒铺巾, 贴护皮膜。取肩关节前内侧入路, 显露骨折处, 进行内固定。内固定材料选取锁定加压钢板或螺钉、克氏针固定治疗。

1.5 手术后处理及功能锻炼

手术治疗后患肢持续悬吊。所有患者均给予活血消肿促骨生长类药物治疗, 2周后视刀口情况行间断拆线或完全拆线。在内固定物足够稳定的情况下, 患者术后即可进行肩部康复训练, 6周后复查拍片示骨折愈合骨痂生成, 可进行功能锻炼及负重锻炼。

1.6 术后肩关节功能评价

所有病例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分, Neer评分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评分系统。Neer评定标准总分为100分:疼痛占35分 (无疼痛或疼痛可被忽略35分;轻微疼痛, 偶尔出现, 不影响活动30分;轻度疼痛, 不影响日常活动25分;中度疼痛, 能忍受, 活动有减退, 需服用镇痛药20分;重度疼痛, 活动严重受限5分;疼痛导致完全丧失活动能力0分) 功能使用情况占30分, 活动范围占25分 (前屈6分后伸3分外展6分外旋5分内旋5分) , 解剖位置占10分。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9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患者均获随访, Neer评分优40例, 良14例, 中14例, 差1例, 优良率78.26%。

A组治疗效果:优37例, 良6例, 差0例, 治疗优良率为95.55%;B组治疗效果:优3例, 良8例, 差1例, 治疗优良率为45.83%;A组治疗患者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 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骨折类型、内固定方式、颈干角重建以及是否早期进行患侧肢体功能康复锻炼是影响肩关节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 见表1。

3 讨论

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术后颈干角在127°~132°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颈干角在此范围之外的患者。术后颈干角复位在127°~132°之外, 分为外翻复位和内翻复位。有研究表明, 两者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但从临床实践中证实, 内翻复位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最差, 易发生肱骨头内翻塌陷, 从而导致内固定失败, 原因在于非正常的颈干角度增加了内翻应力的作用, 因此重建正常的生理颈干角度至关重要。肱骨颈干角是衡量肱骨头干关系的重要标准, 其大小决定了三角肌力臂的长短与术后肩关节外展功能的恢复程度。术后复位的肱骨头必须将颈干角恢复到正常生理角度范畴。临床上健侧的肱骨颈干成角可以用作肩假体设计及布置的理论参考依据。了解和掌握肱骨颈干角的概念、相关的测量方法, 大小和临床意义是十分必要的。解剖复位, 重建正常的颈干角度是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能够长期稳固固定的关键性因素。

在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大多数都是较稳定并且无移位的骨折, 这种类型的骨折通过保守治疗方法大多会得到较好的疗效。但其中大约20%的骨折是不稳定伴有移位的, 这20%就必须采用手术方法治疗才能得到较好的疗效。对于不稳定、有移位的肱骨外科颈骨折, 尤其是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 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 疗效肯定。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近年来得到了的飞速发展, 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技术也日趋完善, 由于具有高效、简便、安全、快捷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坚强的固定, 为早期的功能锻炼提供了可靠、稳定的基本条件。既能保持骨折复位后骨折端坚强的稳定, 又能在稳定的同时允许骨折端有一定的功能锻炼, 是较为理想的固定方法。

肱骨外科颈骨折后的7d内为最佳手术时机, 早期治疗可以减少异位骨化、挛缩的发生, 越早手术, 优良率越高。早期患肢功能锻炼可以加强肌肉收缩, 促进血液循环, 利于骨折愈合, 是减少软组织粘连、保证关节功能完全恢复的重要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成人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 分析肱骨外科颈骨折重建肱骨颈干角度不同的病例疗效。方法:69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 根据年龄、性别、术后颈干角重建程度按手术切开内固定方式、骨折后就治时间以及是否早期对患侧肢体进行功能锻炼分组;颈干角度选用X线片测量法[1]测量, 术后随访评估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选用Neer评分进行评价。结果:69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均全部达到骨性愈合。其中Neer评分:优良率为78.26%。A (NSA127°132°) 组治疗效果优良率高于B (NSA127°132°之外) 组;锁定钢板加压固定方式的优良率高于螺钉、克氏针固定组治疗优良率。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颈干角重建程度、骨折切开内固定方式、骨折类型、患者性别、年龄、伤后治疗时间及是否早期进行患侧肢体功能康复锻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肱骨生理颈干角度的重建是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根据骨折类型选取适当的手术方式, 较早的对患侧肢体进行功能锻炼是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肱骨,外科颈骨折,颈干角,肩关节功能恢复,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Kronberg M, Brost m LA, Soderlund V.RetroverSIon of the humeralhead in the normal shoulder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normal range of motion[J].Clin Orthop Relat Res, 1990, 253:113-117

[2]尚天裕主编.中国接骨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82

[3]PearlML.Proximal humeral anatomy in shoulder arthrop lasty:implications for prosthetic design and surgical technique[J].J Shoulder Elbow Surg, 2005, 14 (1) :99-104

[4]PearlML, Volk AG.RetroverSIon of the proximal humerus in relationship to prosthetic replacement arthrop lasty[J].J Shoulder ElbowSurg, 1995, 4 (4) :286-289

[5]Kronberg M, Brostm LA, Soderlund V.RetroverSIon of the humeralhead in the normal shoulder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normal range of motion[J].Clin Orthop Relat Res, 1990, 253:113-117

[6]Hernigou P, Duparc F, Hernigou A.Determining humeral retroversion with computed tomography[J].J Bone Joint Surg (Am) , 2002, 84 (10) :1753-1762

上一篇:财务体制下一篇:档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