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馆

2024-06-27

首都博物馆(精选十篇)

首都博物馆 篇1

2009年6月30日,“2009中华颂·世界文化遗产主题风景油画系列作品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本次画展由“美育大家绘画工程组委会”、世界遗产论坛组委会和海光阁书画院有限公司共同策划并实施,汇集了闻立鹏、靳之林、王胜利、孙为民、徐坚、崔开玺等五十余位著名油画家创作的42组作品(共174件)。参加本次创作活动的艺术家们平均年龄超过70岁,在过去两年里,他们中的许多人克服了困难,亲赴各地领略名山大川之神韵,感受文化遗产之魅力,用饱满的热情投入创作活动中。

本次活动旨在借油画艺术呼吁人们珍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华夏瑰宝。参展作品以我国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36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主题,泰山、武夷山、北京故宫、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龙门石窟、澳门历史城区、布达拉宫、平遥古城、苏州古典园林、三江并流等名胜尽收画幅中。漫步于展厅里,境随景变,情由景生,观者可以获得奇妙的体验。

参展作品以写实手法为主,但每位画家的个性风格亦得到充分展现,他们或用古典技法对细节展开深入刻画,或用印象派的色彩技法烘托环境氛围,或借用装饰手法强化描绘对象的特征……不同的景观借多样的艺术语汇获得了多角度的阐释,展览的意义也由此得以提升。

首都博物馆参观感言 篇2

---记形势政策课课外参观学习

北京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城,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要想了解北京的历史和文化,首都博物馆就是最好的去处之一,2012年4月16日,10级生物科学班来到首都博物馆进行参观。

9:00整我们准时在民大大东门集合出发。到达后进馆参观,走进展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老北京的标志性建筑牌楼。牌楼可是老北京的象征,它仿佛是一个早已恭候我们多时的导游,引导我们向各个展厅前进,从书法、绘画、陶瓷、工艺、风俗、建筑、历史等方面了解北京。

书法展厅中的书法作品,让我们领略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民俗展厅更为精彩,里面收藏着大量的实物展品,辅之以老照片和文字说明;历史展厅的布置也很有特色,它将文字、图片、实物以及各种多媒体设备结合在一起,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增强视觉冲击,寓教于乐,充分调动起参观者的积极性,给大家上了一节用多媒体教学的北京历史课。

此外,建筑展厅向我们介绍了老北京城的布局、城门的设置、民居的建设,绘画展厅用各个流派的绘画作品为我们展现了画家所想所见所闻的北京城,奥运展厅向我们诉说了全国人民为了申办奥运会付出的努力与艰辛„„

参观首都博物馆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全面深刻地了解北京的历史,更加为我们国家的繁荣进步、改革开放感到骄傲和自豪。

每天生活在这个城市,却有一种“不知庐山真面目”的感觉,除了上学时的历史课本之外,再没有真正立体全方位的去了解过我们的首都。

参观首都博物馆新馆给了我这个机会。进入之后,按照导览图一一参观,不知不觉沉醉于祖国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

展厅里收藏着大量的实物展品,辅之以老照片和文字说明,就象一本介绍北京风俗民情的百科全书,系统地向人们介绍着老北京人的生活方式。鞭炮、年画儿透着北京人过年的喜庆,红盖头、花轿、喜床以及大量结婚时的风俗习惯、礼仪向我们诉说着北京人娶媳妇儿时的排场,风筝、各式各样的木制玩具仿佛把我们带回到爷爷奶奶们美好的童年时光,不同样式的院门告诉我们封建等级观念向广大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一切都那么有“说头儿”,一切都那么有“规矩”,很多“讲究”我听都没听说过,通过参观民俗展厅,真是上了一堂生动的民俗课啊!

历史展厅的布置也很有特色,它将文字、图片、实物以及各种多媒体设备结合在了一起,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增强视觉冲击,寓教于乐,充分调动起参观者的积极性,给大家上了一节用多媒体教学的北京历史课。北京作为千年古城,五朝故都,各阶段都有大量的历史事件要去评说,各阶段都要大量的英雄人物涌现出来。不必说战国七雄之一——燕国在这里创造出的辉煌,也不必说隋唐时期这里作为北方军事经济重镇的重要地位,也不必说元朝时这里作为世界上最繁华都市 的气派,单说说在这里发生的几场城下之战就足以让人惊叹至极,从内心里钦佩这座几经战乱几获新生几创辉煌的不朽的城市以及那些曾经生活在这里的英勇的人民、无畏的士兵、机智的统帅。明朝时期的京城保卫战,一心“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率领人数、装备都处于劣势的卫戍部队,肩负着全北京“老少爷们”的希望,英勇作战,直至击败瓦剌军队,让这帮所向披靡的蒙古骑兵遭遇到了未曾有过的惨痛失败。展馆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了模拟战场,置身于模拟战场中,我仿佛作为一名普通的士兵,聆听于谦那激动人心的演讲,感受生与死的考验,迎着蒙古骑兵射来的箭,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勇敢地冲锋,无畏的搏斗,直至杀死敌人,取得胜利。于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真可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此外,建筑展厅向我们介绍了老北京城的布局、城门的设置、民居的建设,绘画展厅用各个流派的绘画作品为我们展现了画家所想所见所闻的北京城,奥运展厅向我们诉说了全国人民为了申办奥运会付出的努力与艰辛„„正当我还在如此美妙的艺术世界里徜徉的时候,工作人员告诉我要闭馆了,于是,我带着一点小小的遗憾离开了首都博物馆。也许残缺也是一种美吧,就像老北京的韵味一样,让你猜不透,品不够。

通过参观首都博物馆,我对首都的认识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

一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仅限于一个模糊的概念。这次系统详细的参观了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古代书法艺术精品展、馆藏京剧文物展、书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项展览,不禁感慨祖国首都的文化底蕴之博,物产资源之博,艺术内涵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怀,包容和养育着生活在这里的2000万人民百姓。

二为史。北京是古城,历史悠久。曾有多个朝代以此为都,北京的历史中填充着无数色彩缤纷的故事。承载着朝廷权威的皇家玉玺,记录着世代变迁的竹简,刻画着沧海桑田的铁器铜器,象征着雍容华贵的玉器古玩,还有留着战争疤痕的民间遗物,每一件都在给我们讲述着自己说不完的经历和史实。

三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风土人情是闻名世界的。展厅中模仿的婚庆场面洋溢着热闹喜庆,也洋溢着纯朴的民风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从头到尾透着诚恳和热情;还有日渐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风情,街坊邻里们谈笑风生,互相帮助,谁家有事,一声招呼,一个院落携手共济,不是亲情而胜似亲情,让我们现代人无比羡慕那美好的和谐。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温和的、谦逊的,这是需要我们现在去重温,去寻找和拾回的。

四为美。名胜古迹之美,现代建筑之美,自然风光之美,北京的美无处不在。活灵活现的皮影儿和面人儿,独特的传统服饰和民间剪纸,享誉世界的京剧文化,神秘高雅的篆刻和书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艺术之美更是魅力无穷。再看从博物馆本身的建筑设计,到展区展品的设置,无处不在的贴心服务,到细心品味的参观人群和天真活泼、认真参观学习的孩子们,也展示了我们首都北京的精神文明之美。

只有真正了解一个城市,才会真正热爱她。参观之后这一个多星期以来,我走在街上总是有意无意的用欣赏的目光去观察路边的建筑;每次看到有损市容 市貌的行为时心中总是想,这么好的城市,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爱惜她保护她。首都博物馆是一个窗口,应该面向社会各界免费开放,让大家都来了解北京,热爱北京,进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很难想象一个乱贴小广告或随意扔垃圾的人会是一个对首都,对国家充满感情的人。因此,倡议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参观,倡议我们同事带家人和孩子前去参观,倡议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到首都博物馆进行参观和学习。

首都博物馆藏宣炉标准器 篇3

那么,有没有真正的宣德炉呢?真正的宣德炉又是什么样呢?

作为北京地区大型综合性博物馆,首都博物馆藏品虽不比故宫博物院之得天独厚,但在数十年的收集过程中,也庋藏了丰富的地域性文物,香炉即是其一。在北京,皇宫神坛、王府官邸、寺庙宫观及宗祠会馆曾经遍布,而香炉是这些场所不可或缺之器。1999年,首都博物馆对所藏香炉进行了一次系统梳理。初步统计,香炉1700余件,这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博物馆中都稳居前列。从铸造年代看,多属清代制作,属明代制作者极少。香炉多有款识,以“大明宣德年制”款最多,还有吴邦佐款等私款,以及梵文、阿拉伯文款识。尤为难得的是,这些香炉造型不同,形制各异,基本囊括了明清时期常见的香炉样式。因此,这批香炉对研究明清时期的香炉文化及其艺术具有重要价值。其中,一件明代“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阳文款冲耳炉,格外引入瞩目,为解开宣德炉的历史之谜提供了参考和路径。

“大明宣德年制”款冲耳炉,通高13厘米,口径19.4厘米。炉身呈扁圆形,炉口折沿,其上有两个对称的环形立耳,其下有束颈和折肩。炉底三足,炉的外底正中央铸有“大明宣德年制”阳文铭款。

乍观此炉,与其他仿品无太大差别,然而,若稍作比对,就不难发现其独特之处;一是造型,无论从整体,还是从口沿、双耳、折肩以及'三足等局部看,都给人流畅圆润、生动自然的美感,而一般仿品造型都显得笨拙;二是色泽,其色乌黑莹润,光可鉴人,而一般仿品表面灰暗,毫无光泽;三是铜质,其铜质精良,光润细滑,抚之若婴儿肌肤,而一般仿品多有砂眼等明显的瑕疵,鲜有如此之效果;四是铭款,字体周正,笔法刚柔相济,浑厚有力,具有永乐、宣德时期的书法艺术特征,而一般仿品之铭款皆显生硬僵板,毫无艺术气韵;五是铜种,此炉黄铜铸造,从口沿、折肩和蹄足等部位的磨损处可看见露出的黄铜本色。

黄铜属于合金铜,由铜、锌、铅、锡等金属合炼而成。从这种合金铜的特点看,完全符合文献记载宣德炉由多种台金元素铸造的史实,也符合明代宫廷铜器多用黄铜制作的现象,如明宣德时期宫廷御用监“佛作”制作的藏传佛教铜镀金造像,均是用黄铜铸造的。

曾见有文章称,明代宣德炉是用红铜铸造的。此说有误。因为红铜是纯铜(又称自生铜),它与合金铜在金属冶炼技术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既然真正的宣德炉是由多种合金铸成的,就不可能属于单一的红铜,更不可能表现出红铜的颜色。

首都博物馆 篇4

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 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从定义不难看出, 博物馆承担教育、研究和欣赏的功能, 其目的在于为人类服务, 这些功能是通过借助于物质及非物质遗产, 也就是藏品来实现的。实体博物馆通常有固定的场所, 即静止的地理位置, 有固定的工作人员。受展厅面积的限制, 博物馆展览策划人员通常只能选取部分藏品按照一定的逻辑、主题将藏品展示出来, 供人们欣赏, 其余大部分藏品都是藏于库中的, 很难与大众见面。实体博物馆的特点也决定了其固有的局限性, 就会产生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展览时间的局限性, 任何展览都有一定的期限, 过了这一期限, 改陈撤展之后展览就不存在了, 任何展览都不可能长期存在;二是展览场所的固定性, 观众必须亲自到现场参观, 这样客观上就排除了一部分人, 减少了受众群体;再有, 实体博物馆基本陈列通常持续时间较长, 在展出时间内展品通常是不变的, 对于重复参观者意义不大。

虚拟博物馆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述缺陷, 虚拟博物馆是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把博物馆陈列、藏品等搬到网上展览, 参观者和博物馆之间的地域界限被消除了。一方面把展览保存了下来, 即便是实体展览不存在了, 网上的虚拟展览依然存在, 可以随时参观, 即打破了时间的局限性;另一方面, 参观者只需在电脑前即可访问虚拟博物馆, 而不用千里迢迢实地参观。另外, 虚拟博物馆的空间优越性还体现在虚拟展览可以进行更大范围的拓展, 能够展出比实体展览更多的藏品, 内容能够得到极大扩充, 而受空间的影响较小。这是虚拟博物馆对实体博物馆的补充, 然而, 虚拟博物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虚拟博物馆毕竟不如实体博物馆真实, 这也是虚拟博物馆的一种局限, 虽然可以通过虚拟漫游、增强现实等技术增强观众的沉浸感, 尽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但虚拟博物馆依然不能取代实体博物馆, 这一点自然是不容置疑的。

通过对比发现, 虚拟博物馆和实体博物馆各有各的优势和不足,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实体博物馆和虚拟博物馆出现的目的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大众, 让更多的人从中受到教育。既然如此, 就有必要把二者结合起来, 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 最大限度发挥二者的优势, 打造更加完美的博物馆。智慧博物馆的提出和发展可以说是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 将实体博物馆和虚拟博物馆结合起来, 二者相互促进, 让博物馆的各个参与者联系起来, 尤其是让观众参与其中, 形成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当然这个生态系统的发起者在博物馆一方, 博物馆首先提供服务, 然后观众参与其中, 二者再不断交互, 修正博物馆功能和服务, 达到和谐的统一。纵观历史, 博物馆的发展经历了实体博物馆、虚拟博物馆等阶段, 并且正朝着智慧博物馆的趋势发展, 事实上每一个新阶段的出现都是博物馆功能不断扩大的过程, 是服务方式转变的过程。传统的博物馆服务是相对被动的, 博物馆提供相对单一的服务, 人们只能实地参观, 被动接受;虚拟博物馆实现了网上远程访问浏览浏览, 拓展了时空边界, 可随时随地根据需求参观;智慧博物馆则让博物馆的参与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让博物馆动起来, 成为活的博物馆。在博物馆中建立更透彻的物件感知, 利用任何可以随时随地测量、捕获和传递信息的设备、系统或流程, 传递博物馆物质元素之间的状态变化, 并促发系统适应性的改变;建立更加全面的互联互通, 消灭信息孤岛, 使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形成系统化的协同工作方式;在感知和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形成深入的智能化运作体系, 在数据基础和协同模式的支持下, 获取更智能的洞察并付诸实践, 进而创造新的价值。①

2 智慧博物馆的基本构成系统

首先应当明确, 智慧博物馆是什么。智慧博物馆是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 运用多种传感技术, 经过智慧博物馆云计算平台的整合、分析, 形成的基于传感数据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博物馆资产管理、观众服务模式。②所谓智慧博物馆, 就不能是静止不变的, 而应当是在不断地进行动态调整的, 这种动态调整的基础在于博物馆的各个参与者, 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具体来说, 包括博物馆的藏品, 展示的展品, 博物馆人 (藏品征集人员、研究人员, 展览策划人员) 以及观众等。通过信息的传递, 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

其中藏品和展品是物的因素, 藏品是一个博物馆的基础, 将部分藏品组合起来, 通过一定的方式展现出来, 便是具体的展览陈列。藏品本身是静止的, 我们看不出其背后的故事, 而展览陈列是按照一定的逻辑、艺术设计建成的, 是有故事性的, 其目的在于使人受到教育, 便于参观者理解, 一个好的展览陈列需要策划人员的精心策划, 需要研究人员在内容方面的指导, 更需要观众参与其中, 毕竟展览陈列是要服务观众的。

观众和博物馆人员是博物馆要素中人的因素, 没有参观者, 博物馆就失去了意义, 没有博物馆人的管理, 博物馆也不会良好地运行下去。人的因素对博物馆功能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必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把集体的智慧用于博物馆建设。智慧博物馆是以上各个要素的有机整体, 四者之间关系密切, 相互沟通反馈, 相互作用。一个智慧的系统应该有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 ③一个智慧博物馆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智能化:

2.1 藏品信息智能化管理系统

任何一个博物馆都离不开藏品, 藏品是博物馆的基础, 是最重要的物的因素, 藏品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对智慧博物馆的建设是最基础的。智能化的前提离不开数据和信息, 因此, 博物馆的智能化建设首先要搭建藏品信息采集平台, 首先将藏品数字化, 进行综合信息采集。该平台是智慧博物馆的基础, 通过对藏品数字化, 将真实的藏品转化为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数字信息, 便于信息的处理。采集的信息主要包括声音、图片、活动影像、藏品二维三维形状扫描等, 如此一来获得第一手的数字化信息。

目前应用广泛的技术手段是藏品二维照片拍摄和三维立体扫描, 即建立起高度自动化的、计算机管理控制的高像素藏品照片拍摄系统和藏品3D信息扫描系统。有了藏品的基本信息, 一方面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一手的研究资料, 进一步研究藏品, 找寻藏品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 也可以为藏品的保管提供信息, 有利于实现藏品的智能化保管;藏品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建立还会对展览策划人员起到帮助。

以上是藏品信息智能管理系统对实体博物馆研究、藏品保护和展览策划的积极作用。同时, 有了藏品的基本信息以后, 可以对基本信息进行深度加工, 获得可在网络平台展示的各种完整素材。通过计算机系统应用Photoshop、Flash、Authorware、Director、三维全景、虚拟漫游、Maya、3ds Max、Web Max、Java3D、Unity3D、VRML、3D自动成像系统等专业软件对二维三维数字信息进行加工, 制作出展厅360 度全景漫游藏品3D模型、博物馆网上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建设虚拟博物馆所需要的内容。

2.2 智慧讲解和手机导览系统

博物馆的陈列大都是按照一定的主题和逻辑设计出来的, 对于参观者而言, 在没参观之前一般是不清楚这种设计思路的, 一般也对展览及藏品缺乏全面的认识, 因此, 客观上需要外力的帮助。手机导览可以为观众提供藏品及展览的信息, 可以向观众提供参观路线等信息, 当观众走到某一展品前的时候, 手机导览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根据观众需要进行智慧讲解;同时, 通过手机导览服务平台可以记录观众的行为, 包括观众的参观路线、对展品感兴趣的程度、对相关藏品的检索情况, 这些信息提供给博物馆的管理者, 博物馆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修正导览内容, 改进展览陈设, 让博物馆的服务更加人性化。如此一来, 观众和博物馆之间有一个直接的互动过程, 信息直接交互, 博物馆人也不必通过专门的问卷调查来征集博物馆改进的意见, 直接根据人们的行为能够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 博物馆的服务也能够不断升级提高。

2.3 现场和网上虚拟展厅

实体展厅展出的内容有限, 虚拟展厅可以在藏品数量、藏品介绍、背景知识、相关内容方面对实体展览进行扩充。因此, 实体博物馆的展厅现场可以通过虚拟展厅来丰富展陈内容, 增强观众的互动性。一般来讲, 虚拟展厅的制作可以是实体展厅的再现, 即通过计算机技术手段把实体展厅再现出来搬到网上, 解决不能实地参观的问题。然而, 这种虚拟展厅对于现场参观者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另外一种虚拟展厅就是在内容上要超越实体展厅, 不仅可以包括实体展览, 并且还要有所扩充。同时, 这种虚拟展厅也不应满足于展览和藏品本身的展示, 而是要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虚拟展厅, 让虚拟展厅涵盖内容更丰富。

实体展厅现场需要这种超越展览内容的虚拟展厅, 可以制作触摸屏版的虚拟展厅放在现场, 这种虚拟展厅不仅展示了陈列和藏品, 还有超过藏品和陈列以外的内容, 包括关于藏品的文字内容介绍、视频、动画等等, 并且还应提供数据库查询等功能, 这样一来, 博物馆的受众人群才能更广, 不仅适合普通人参观, 也适合专业人员研究, 其社会服务功能更强。

2.4 相关配套服务系统

博物馆的功能在于为人服务, 而这种服务是在不断扩大的, 不仅限于只有到了博物馆才能接受博物馆的服务, 而是要考虑到各种因素, 不光针对已经来到博物馆的观众, 还要针对没来博物馆的观众, 要使之想来、使之愿来。也就是说, 博物馆要主动“营销”自己, 把自己推出去, 通过各种便利的服务去吸引更多的观众来参观。可以帮助观众解决一些后顾之忧的问题, 例如, 对于外地的观众, 可以提供博物馆的乘车路线, 使之能够顺利地来参观, 提供周边住宿餐饮服务情况, 以及周边娱乐设施, 在参观博物馆的同时可以有其他的活动内容。为参观者提供多套选择方案, 以适合不同人群选择, 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观众。

3 智慧博物馆建设注意的问题

3.1 海量信息的存储与挖掘

智慧博物馆的构建是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来实现的, 在运行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大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的存储和使用是极为重要的, 一定要处理好这些问题。同时, 这些数据也是博物馆各个参与这之间沟通的桥梁,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 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得出相关行为之间的联系, 进而指导博物馆的改进。

3.2 新媒体技术在智慧博物馆的应用

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 智慧博物馆的发展自然离不开这些, 智慧博物馆应当跟上时代的潮流, 主动将各种新媒体技术应用于自身。有了这些技术, 博物馆的宣传教育范围会成倍扩大, 增强互动性, 近年来微博、微信的兴起及其在博物馆领域的应用就是很好的例证。这种新媒体技术带来的宣传推广作用是巨大的, 某一信息经过转发之后, 短时间内就会有大量点击, 这无疑是博物馆与观众沟通的重要渠道。

3.3 移动终端对博物馆的访问

智慧博物馆的构建, 必须注重移动终端在访问博物馆方面的巨大潜力。目前, 观众对虚拟博物馆的访问一般有两种方式, 一是可以通过pc机等相对固定的设备, 这类设备一般都在固定的场所, 不利于移动, 只能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使用;另一种方式则是通过移动终端来访问,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 人们可能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实地参观博物馆, 没有时间坐在电脑前访问浏览博物馆, 但是, 当今的网络技术已经如此发达,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已相当普及, 人们几乎可以随时随地上网, 随时可以利用手机访问博物馆, 这种访问的时空局限性很小, 访问也非常灵活。因此, 制作博物馆手机网站、APP等是智慧博物馆构建的重要内容, 能够极大地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和宣传范围。

4 总结

智慧博物馆是博物馆发展的趋势所在, 是博物馆服务模式的一种创新, 最显著特点就是博物馆的各个参与要素互动起来, 参与其中, 信息充分交互, 不存在信息孤岛, 每一要素发出的信息都会在其他要素那里得到反馈, 进而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 修正整个系统。事实上, 智慧博物馆的根本目的就是以一种更为友好、快速的方式服务大众, 减少信息不对称, 减少滞后性, 让博物馆成为有生命力的博物馆。

注释

11张晓鹏.智慧博物馆——总说.http://blog.njmuseum.com/article.asp?id=158.

22 潘志鹏.智慧博物馆初探.数字博物馆发展新趋势.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3:299.

首都博物馆参观感想 篇5

32015100027 陈子豪

我看到网上常有人拿国家博物馆与首都博物馆比较,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在我看来,国博虽一级文物更多,国家意味更浓,但你要是真想了解北京文化,地地道道的老北京民俗习惯。我告诉您,这首博您是不得不来的。

首都博物馆就是在讲北京这个地区的历史,他试图告诉观众,北京这个都城是如何一步一步从诸侯国政治中心,逐渐变换身份地位,最后成为大一统帝国都城的。参观首博,特别直观的感觉就是,在辽宋以前,文物真的不怎么精彩,因为这是跟北京那个时期的历史地位直接挂钩的。但是,辽宋以后,北京地区就开始崛起了,因为北京已经开始变成当时的都城了,每年什么好东西都往北边运,最好的肯定是送到都城。至于到元明清就更不用说了,大一统帝国的都城由此才展现出它繁华的美貌。

因为最近首博正有一个临时展,所以我就先直奔地下一层的《金玉满堂—京津冀古代生活展》。目前正在展出的《金玉满堂—京津冀古代生活展》是由首都博物馆联合河北博物院、天津博物馆共同策划主办的,展览分为《居家篇》、《艺术篇》、《礼仪篇》,分别在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同时展出。所以这次在北京展区我就只能欣赏到《居家篇》。

居家篇通过展出古代人们生活的居家饰品,生活器具,文玩把物,家具,庭院,书画等等,向现代人描绘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古人士者生活的最佳境界。不仅如此,展出的文玩玉佩,礼仪饰品,也体现出了古代人生活中处处存在艺术,艺术与礼仪也处处溶于生活的美好生活状态。古代生活中的礼仪,代表了社会及人们推崇的、处事的原则与规范,使生活更加和谐;生活中艺术品的创造与产生,代表了人们对美的向往与追求,是生活中智慧的结晶,以及精神世界艺术的再升华;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祈福保佑的迫切愿望,是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尊贵、富足、吉祥、美满,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理想的生活乐园。

其实,现在人们居家生活希望达到的意境应该亦是如此。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在生活中营造美好的环境、氛围,才能处处体现家的温暖与祥和。

除此之外,最具有民族气息的就当属五楼的展出。来到五楼,浓浓京味使人陷入其中。首先看到的就是展现古代结婚时场景的塑像。还有描绘古代百姓生活的雕塑。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找到许多的旧式玩意,如“七巧板,抖空竹,抓周盘”等,这些都是老北京的特色玩意儿,而且还有描绘嫁娶习俗,叙述京剧历史的展馆。我们可以在此感受到老北京人的热情与热闹,就算您不是北京人,参观完这些,对北京的习俗也可以了解的差不多了。

首都博物馆藏纪晓岚款绿端砚辨伪 篇6

因为藏砚多,而且年代也不算太长,今天馆藏和私人收藏的传世纪晓岚藏砚真品还有一些,据统计曾收入《阅微草堂砚谱》的就有十方左右。今天最著名的“纪晓岚砚”,应该首推北京首都博物馆收藏的“纪晓岚绿端砚”。这方砚颜色碧绿,长方形,一宇式墨池,砚四侧及背覆手内浅刻云水蚊龙。砚额刻铭文“端溪绿石上品,晓岚”。背斜抄覆手圈边,右刻“嘉庆壬戌长至日记”,左刻“观弈道人审定宋砚”。字俱隶书。

此砚之所以大名鼎鼎,屡屡见刊,论者纷说,除沾纪晓岚的光外,与当代大人物康生关涉很大也是个重要因素。这方砚曾归康氏收藏,康氏且用“张大字报”式笔法墨书雄铭一则题于砚堂内。铭云:

纪晓岚自名为识砚者,还刊行《归云砚谱》,其实他对砚,连基本常识也没有。他把洮河石当作绿端,把青州红丝叫做红端,他不知端石为何物,更不必说识别古砚了。康生。一九七零年二月。

此砚自从在1991年北京“首届名砚博览会”上展出后,开始为世人所悉知,与一同展出的首都博物馆另一方藏砚“林彪砚”,因为“来历特殊”,一起成为焦点。又因为“清宫戏热”、“纪晓岚热”及纪、康两人都是玩砚名人的身份,更因为石材的“洮、端之争”、“纪、康之争”的缘故,就藏砚界的影响而言,“康生砚”(或者说“纪晓岚砚”)的风头更盖过了“林彪砚”。

近些年先后出版的《首都博物馆藏名砚》等砚谱及论砚杂说,大都将此砚看作“纪晓岚真品”来刊登介绍。实际上这方砚大有问题:首先,材质到底是端是洮?康生用“大批判”式笔法将纪氏痛斥一气,奈何纪氏已是一个仙去一个半世纪的“死老虎”,有口难自辩。对康氏“批纪”之说,今人各说各话,指端说洮,莫衷一是。只從砚的照片看,此砚绿洮、绿端都有可能,难以确定。但细审,则还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因为洮河石多有水波纹等石品,而且石筋等杂质也不少,纯净无疵者少之又少。此砚有一定体积,何以未见一丝石纹石筋?而绿端本来就以质地纯净,少有杂纹、杂质见长,而且绿端石色常有绿地间杂少许黄色,类似紫端的杂质“黄龙”,与砚背右上的小块黄色相似。又,洮河石产于大西北甘肃省的甘南僻乡,交通不便,今日流通且有局限,古人更不易得:而端州元明以后开化较快,绿端贮量又很丰富,得之不难。而砚铭本身就题着是“端溪绿石”,虽然有可能是题铭者的误识,但更可能是题铭者因为知道此石的来历而题。从上述几点看,砚应该偏于绿端。

为解开此砚材质之谜,笔者曾专程去首都博物馆看过此砚实物,结果可以说是一目了然。以笔者个人多年来所见、所刻过不少绿端石、绿洮石所获的心得来看,可确定此砚是绿端无疑!

另外一个关健性的问题是,康氏本人及今日“倒康派”或“倒纪派”多各执一词干砚的材质是洮还是端,对砚本身“真纪”、“赝纪”却怀疑的不多。而真相恰恰在于,砚上的“纪晓岚铭文”本身全然不干纪晓岚丝毫闲事。

“天下文章一大抄”,古砚为铭也常用这个方法。纪晓岚遗砚多已收《阅微草堂砚谱》,部分没有收入的,除了为友人题砚之作外,砚铭也多载入《纪晓岚文集》。故托名纪晓岚的赝铭砚,相对其他赝品名人砚更容易辨识,按《阅微草堂砚谱》、《纪晓岚文集》这两个“图”“索骥”即可。捡《阅微草堂砚谱》比对,砚铭确实有出处。砚额所题“端溪绿石上品”,当是择用谱中“绿琼砚”铭文首句“端溪绿石,砚谱不以为上品”而成。铭文的书法,怀疑是从同砚另外一侧隶书铭文中的“绿石之支”云云所拼凑而成。更致命的是,砚背的铭文,竟然恰好与谱中一方缺角长方形素池小砚砚背的铭文相同;只不过最末一字有异,原铭作“识”字,绿端为“记”字。

绿端铭文的字体书法,初看有些与《阅微草堂砚谱》中纪晓岚砚铭的风格类似,但将它与谱中缺角小砚比勘,就现了原形:谱中砚隶书,宽博厚重:绿端砚铭字,纤弱拘谨,有其形而无其神。

一铭两刻的情况也偶尔有之,甚至还有乾隆“仿古六砚”的一铭多砚。纪晓岚也有一铭刻于两砚的,如《阅微草堂砚谱》中的《井阑砚铭》、《竹节砚铭》,因为原来题铭之砚被人要去,纪氏后又复刻前铭于另外一砚(匣)上。但首都博物馆绿端砚,不仅简单重复题铭于同一天,而且书法优劣又如此明显,伪品可知。又者,首博绿端砚背面铭文,日期与名字款顺序相悖,属故意所作的错位“移植”,这也是一个伪品的证据。因为落款行文,一般常见的都是先署年月日,后署字号、姓名。砚背两边铭文,从格式看,上款为“嘉庆壬戌长至日记”,下款为“观弈道人审定宋砚”。上款最后的一个“记”字,通常用于下款作为结尾。古人也有自左向右写字的,如文人题摩崖刻石等,只是偶尔有之;民间野刻也有此种形式,如宋元时期的民间砚,记事类的铭文就偶尔见有这种,但都属于极其少见的特例,并不是常见的格式。《阅微草堂砚谱》所收入的各砚,没有一例是自左向右写的,可知纪晓岚并没有这个标新立异的习惯。退一步说,就算纪晓岚偶尔有自左向右写字的习惯,也绝没有同一天所题铭文全同的两砚,题款格式却又全然相反的道理!再者,砚背年款“嘉庆”句抬头略高,名款“观弈”句位置偏下以作呼应,显然是又遵循古人上款高下款低的惯例,并不是故意的“别出心裁”。显然,之所以如此违背题款的规矩,不过是作伪者为了与《阅微草堂砚谱》所收缺角小砚真铭有所区别,刻意抹去仿刻的痕迹所致。只是如此一来反而欲盖弥彰、弄巧成拙,倒成了伪铭的大硬伤。

此砚的题款格式谬误明显,是为作伪者照搬《阅微草堂砚谱》缺角小砚的剽窃之作,这件事的喜剧性在于:这件“赝纪”居然骗过眼高过项的砚界大佬康生;从而使纪晓岚无端地遭受了一通恶损,引发出一个砚史上的大冤案,也可以说是那个动荡乱世的一大奇观。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与博物馆信息传播 篇7

根据《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对博物馆的定义,博物馆“系指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赢利的永久性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1然而,伴随着当今博物馆的多样性发展趋势,就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而言,现代博物馆的功能已经不再局限于文物的收藏与展示,更多的成为了社会大众的获取信息和感受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

随媒介形式的日益丰富,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传播学领域的著名学者麦克卢汉在《认识媒体:人的延伸》一书中提出了“媒介即信息”的概念,即“媒体的使用是人类感官的延伸,人体与世界信息沟通的外延作用”。2博物馆发展与各类媒介形式的融合,对于博物馆的文物展示,进一步实现了信息传播效果的提升,做到了受众获取知识途径的进一步延伸,以及知识与受众的进一步融合。

传统的博物馆展示方式较为单一和保守,实物加解说这种静态的文物展示方式依旧普遍存在,一直以来都占据着主导地位,其信息传播效果较为有限。运用数字化技术对博物馆进行数字平台建设已经成为了当下博物馆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数字化技术引入到博物馆当中,主要针对的是博物馆中文物展示与陈列具体方式的创新,体现的是科技与文化进一步融合的思想理念,这也是未来包括博物馆事业在内的我们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互联网为载体的数字博物馆建设──以陕西数字博物馆为例

数字博物馆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目前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实质上它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对博物馆信息进行有效储存、传播、利用的跨地区的信息空间,数字化是其最基本的特征。数字博物馆是一种拥有多种媒体形式、内容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博物馆:是一个将收藏、服务和人集成在一起的环境,它支持数字化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整个生命周期活动,包括收集、发布、传播、利用和保护,能够为博物馆受众提供更为便捷的信息服务。3

陕西数字博物馆是2012年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依托陕西本省丰富的馆藏文物,着力打造的一个文物数字化展示、保护与交流的专业平台,成为中国首座省级文物行政管理机构创建、依托全省馆藏文物数据库信息和集观赏性、知识性、互动性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数字博物馆,标志着陕西博物馆事业正式进入了全民数字时代。

提到互联网,人们首先会想到它的虚拟性,然而这种虚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体现远距离的真实,是十分直接和便捷的。陕西数字博物馆平台的建设,以互联网为窗口,与实体的博物馆展示紧密相连,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内容不仅涵盖了“实体展馆全景展示”“精品文物立体鉴赏”,还包括了与博物馆相关的“交流与论坛”和“数字文库”等诸多内容。受众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对博物馆进行全方位的深入了解。

陕西数字博物馆当中的“实体展馆全景展示”板块,以不同主题的展览内容为基础,充分利用包括二维动画、三维动画、虚拟现实、音视频相结合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实体的博物馆展览进行交互式的网络在线演示,增强了受众对于展览内容的选择性和互动性体验。4(图1)

陕西数字博物馆于2010年开始酝酿筹建,至2011年底实现了上线试运行。于2012年8月28日正式上线,目前已经形成了以虚拟现实馆、数字专题展、临展与交流展、精品文物鉴赏、讲坛与讲解等五大特色栏目。数字博物馆旨在给受众提供一个交互式的数字化体验环境,通过对于多种媒介形式的运用,对于实体文物、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场景式的再现,使得宝贵的文化遗迹打破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时空限制,观者实现了与历史的对话,提升了对于历史的文化感悟。

三、数字博物馆实现了博物馆信息传播效果的提升

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与实体博物馆的文物展示二者相辅相成,彼此互补,其目的在于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功能,起到更为有力的普及知识、宣扬文化的作用。由于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日益普及和深入,相对于实体博物馆而言,数字博物馆可以涵盖更为广阔的目标受众,其信息传播方式也更加便捷和高效。实体博物馆的实地展示,突出的是藏品文物本身的直观属性,而数字博物馆强大的信息处理平台,更加强调文物本身所蕴含的深层次的信息挖掘。

数字博物馆与实体博物馆的共同发展和互补,使得受众对于文物的认识和理解,文化的感悟和传播,都得到了很好的深化和延续。通过互联网平台,受众可以在数字博物馆的引领下,对于实体博物馆进行先期的感性认识,同时引发对于实体博物馆的参观兴趣。尔后,实体博物馆参观之后的深层次思考,又可以通过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数字博物馆得到解答。在这一过程中,参观者不再是“走马观花”式的浏览文物,博物馆所要进行的信息传播就会变得更为有效。

此外,伴随着博物馆受众审美水平、信息获取需求的日益提升,多元化的信息接受方式正在逐步影响着博物馆的未来发展。传统的博物馆展示大多以文物本身为主导,往往忽略了受众在参观过程中的感受,现代博物馆的展示方式应当更多的以受众的体验为核心,实现与观众的双向互动和深层次沟通。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通过对于实物、文字、音视频的网络化综合运用,为今后博物馆文物的展示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提升了博物馆信息的传播范围和效果。

四、结语

文化传播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已经成为了包括博物馆领域在内的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一方面改善了传统博物馆在文物展示和信息传播中的局限性,提升了博物馆的信息传播效果;另一方面,拓展和深化了博物馆传播知识、传递文化的社会功能。数字博物馆与实体博物馆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于未来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摘要:随着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日益深入和媒介形式的不断丰富,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成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国内外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呈现出了繁荣发展的趋势,数字化成为了现代博物馆主要的特征之一。其中,数字化背景下针对文物展示方式的革新,对博物馆信息传播效果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博物馆数字化,文物展示,信息传播,传播效果

注释

11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2 .邵培仁.传播学(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3 .郑芸菁,张立莹,张军,曹晓东.关于数字博物馆建设的思考[J].唯实,2004(01)

首都博物馆 篇8

博物馆营销在我国还是一个新概念、新观念。博物馆营销是数种吸引观众叩门的活动结合, 并藉由这些活动的凝聚, 让观众认识博物馆的藏品、设备以及服务, 而非单纯以盈利作为目的。

博物馆营销同时也像是一座桥梁、藉由这座桥梁的沟通, 博物馆得以将其作为视野, 分享给到馆参观、学习, 以及体验的观众。总之, “营销”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做生意, 更不是将博物馆商业化、产业化, 这与国家政策相悖, 亦不符合博物馆的存在意义。“营销”不过是博物馆应社会发展变化, 变革图存, 在管理理念和方法上的改变, 简言之, “营销”是沟通博物馆与观众的桥梁。是博物馆充分发挥社会公益效用的有效手段。

二、常州博物馆需要营销

放眼未来, 对常州博物馆而言, 在工作中运用先进的营销理念是必要的, 至少可以通过整合营销更好地实现如下目标:

(一) 更好的发挥文化传承作用:

吸引广大常州市民及学生群体来馆参观、学习, 有利于常州新老市民了解地区性历史、增强文化认同感、培养爱国、爱常州的深厚感情。

(二) 充分发挥平台作用:

作为常州对外交流、休闲旅游的靓丽名片, 常州博物馆可以作为常州市与国内外友好城市之间交流沟通的平台, 有助于国内外宾朋利用该平台深入理解常州、投资常州, 从而为建设新常州做出贡献。

(三) 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 常州博物馆的建设、发展资金相对有限, 通过营销扩大自身影响力, 有助于引起公众关注、进而吸引企业冠名广告、公众捐赠。此举一方面有利于该馆将有限的资金用于“考古、文保、科研、展览”等核心工作上, 进一步提高文博硬软实力, 提高社会美誉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为地方财政减负。

(四) 有利于提高博物馆人的工作效率:

科学研究表明, 只有员工自我感受其工作成果得到了社会的尊重与认可, 个人工作绩效才可能提高, 集体凝聚力才能够得到进一步增强。常州博物馆建馆五十多年来, 取得了“江苏省优秀博物馆”、“江苏省陈列展览精品奖”等荣誉, 但在公众中的知悉程度并不高, 历代博物馆人做出的成绩在公共宣传、反馈等方面做的仍有欠缺。博物馆人的成绩未能得到更大范围的肯定。

三、当前营销环境分析

(一) 当前市场状况及市场前景分析

博物馆的藏品作为地区性历史文化稀缺资源, 有其自身的高价值与不可复制性的特点。当今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而位于苏南的常武地区也进入了全面小康, 在广大市民物质生活相对宽裕的同时,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 市民势必将加大对文化、精神食粮等方面的追求。同理, 多数来常旅游的游客也属于物质生活较富足的群体, 在相对固定的游览时间内多参观一个景点一般会增强消费者的满意度与充实感。

施行两年以来的免费开放规定, 对依靠传统宣传手段的博物馆而言, 是困境;然而, 如果博物馆能够针对观众量较收费时期大幅提高的新形势, 综合利用营销策略, 达到促进附加产品及服务销售的效果, 免费参观反而是一个契机。西方公益性博物馆通过衍生产品的开发与销售发展了自身的实例是常州博物馆借鉴的对象。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常州博物馆虽然面临文博行业免费开放的压力, 但其参观者数量是大幅上升的、观众的相对购买力也有进一步的提高, 因此, 发展前景依然较为广阔。

(二) 市场问题分析

常州博物馆的旅游纪念产品、尤其是与临时展品相配套的纪念品开发力度亟待加强, 原文博类商品不能充分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纪念品销售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展, 产品的售后服务亦需进一步保证。

免费后面对汹涌的观众潮, 如何保证服务水平不下降并有所提高, 如何提升观众满意度是难题。

(三) 市场优势分析

常州博物馆新建后, 赖以生存的文物更加便于收藏、保护、研究、展览。

展厅内高科技如“光声电”手段的运用增强了吸引力, 人性化的辅助设施更加贴近观众。

统一培训的优秀讲解人员, 无论是仪态还是专业技术水平, 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软服务水平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据笔者统计, 来访的观众对常州博物馆的展览、服务等水平评价甚高, 口碑效应 (一传十、十传百) 显现, 受身边亲朋影响, 自发前来参观的市民将越来越多。

媒体关于常州博物馆临时展览的宣传自新馆开放以来未曾间断, 给该馆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 竞争者分析

常州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单位, 因其拥有的藏品具有历史性、文化性以及不可复制性等特点, 从行业特色来看, 在一定区域内 (如常州地区) 并没有明显的竞争者。

然而, 目光放宽, 同处沪宁线上的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苏州丝绸博物馆等大馆, 其实力是相当强的。就是位于江苏的徐州、南通等博物馆也因其地域、历史悠久等特色在国内享有盛名。

对于旅游营销的竞争对手:主要有同位于常州的恐龙园、天宁寺、淹城动物园等等。虽然这些景观和博物馆的展览并不同质, 然而, 在旅游客源的争夺上, 各个景点之间还是有一争的。

四、市场定位与营销战略

对于省级博物馆、专业博物馆、实力较强的兄弟馆, 常州博物馆当前宜以学习、借鉴其长处为主。

常州博物馆的当务之急是如何争取更多的市民在闲暇时间将该馆作为休闲、陶冶情操的场所;如何将更多的旅游者吸引进博物馆来参观, 而不是让他们仅仅参观其它同处常州的景点, 却对该馆不闻不问;如何尽快将该馆的科研、陈列水平提高, 扩大其影响力。

对于营销战略, 总体而言, 以展示富含常州特色的精美展品为基础、以不断更新的临时展览为亮点, 主要凭借强有力的广告宣传攻势顺利拓展市场, 将常州博物馆文化产品的特色性、知识性、休闲性、科学性的特点顺利推向社会。

针对免费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发展博物馆事业、更广泛的吸引观众、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临时展览宣传、营销旅游附加产品等问题, 如下营销组合策略可供参考。

五、营销策略

(一) 产品策略

坚持以人为本, 提高展示传播水平。常州博物馆应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不懈的追求, 准确把握免费开放以来观众及其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式的特点, 在展示传播的内容上、形式上更加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 使之成为文化教育和传播中心, 成为公众流连忘返的文化园地。将专业性、学术性和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有机结合, 不断创造新的文化样式, 实现题材、品种、风格和载体的极大丰富, 使陈列展览更具吸引力、感染力, 打造公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建议具体做到如下几点:

1、完善基本展览

以该馆的基本陈列展览为基础、将民族特色、常州地域特色的优秀展览通过多种渠道推广出去, 吸引更多观众到馆参观, 实现作为公益性博物馆为社会提供丰富精神食粮的目的, 进一步提升该馆的人气与美誉度。

2、将特别 (临时) 展览引进来

在免票的形势下, 要求该馆大力引进精彩的临时展览, 做好临时展览的接布展工作。一个周期内承接的大型临时展览数量有限, 要充分利用向市民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征求意向, 确保推出的临时展览是存在潜在消费群体的。

3、发展附加商品

常州博物馆可以通过设计、销售纪念品来适当盈利并提高知名度。博物馆生产和出售的旅游纪念品品味高雅, 给人真实感, 特别是博物馆出售的与本馆相关的复制品, 与工厂生产的旅游纪念品相比, 由于博物馆商品的专业性和数量的有限性, 有极高的收藏价值。生产的纪念品要与该馆有关, 注重特色的挖掘。如针对常州地域文化特点开发常州历史文物仿制品、小型红木家具、毛绒动物玩具等, 要在产品上打注“常州博物馆”的品牌标识。该馆也可以凭借专业性, 为出售的旅游纪念品提供诸如修缮、养护等售后服务, 提高消费者的购买信心。此举通过增加商品的附加价值使商品更具竞争性, 同时也达到了营销和宣传的目的。

4、试推行博物馆冠名

常州博物馆可尝试向社会声誉良好的企业出售中短期冠名, 例如将历史厅冠名出售给地处江南的知名酒企业;自然厅则考虑吸引玩具厂商入驻;临时展览的承接需要费用, 寻找赞助企业冠名赞助也是一个较为可行的办法。一方面, 该馆可以借此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 取得冠名权的企业在报刊、电视等媒体上做广告必然会提及“常州博物馆”, 进而达到从侧面推广该馆的效果。对具备一定声誉的企业出售冠名权, 符合市场化运作, 企业也借冠名展览进一步树立了企业形象, 这无疑将取得双赢的成果。当然, 推行博物馆冠名, 首先应注意冠名企业的准入标准需较高, 社会形象要良好, 不能因不良企业赞助而连累博物馆形象;其次, 冠名价格不宜过高, 以免曲高和寡, 前几年三峡博物馆冠名权流拍就是典型的反例;第三, 冠名时间不宜太长, 若社会对冠名举措负面反响强烈, 则考虑合同履行完毕后放弃博物馆冠名运营。

(二) 服务策略

要充分发挥常州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积极推进该馆进校园、进社区和建设数字博物馆的工作, 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方式和手段, 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 努力强化文化的感染力和辐射力。改善管理和服务, 努力满足观众需求。充分考虑免费开放后观众量在一定期间内可能急剧增加对博物馆的管理、运行所造成的巨大压力;科学地测算确定博物馆的接待能力, 建立每日参观人数总量控制和疏导制度。

健全开放服务管理制度, 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媒体宣传, 并在该馆显著位置公示免费开放管理办法、服务项目、开放时间、文明参观须知等制度措施, 方便公众了解和监督, 引导观众有序、文明参观。同时要努力改善文物安全保护和观众服务设施条件, 增加安全、保洁、讲解咨询等服务人员, 强化内部管理, 加强安全防范, 切实保证免费开放的安全、规范、有序、便民。

(三) 价格策略

常州博物馆的基本展览 (常州历史陈列厅、自然科普厅、刘国钧红木家具陈列、谢稚柳书画艺术展览等) 免费开放;参观引进的精美特别展览, 一般需收取一定的成本费用;走出去赴社区以及学校展览不收费;赴其他博物馆、展览中心等场所布展则采取协议定价手段。定价需综合考虑上级文件精神、消费者的消费水平等因素, 应竭力争取最大范围的潜在观众, 而非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对于该馆出售的纪念商品, 其定价可采取独立定价或与临时展览门票联合定价的方法。

独立定价即综合考虑纪念商品的成本、观众的经济、心理接受能力等因素定价, 也要顾及商品的定价直接关系博物馆的形象, 不宜过低。

联合定价则可考虑将纪念品出售包含在临展门票的票价中, 即出售门票, 赠送纪念品, 此举利于降低纪念商品的库存, 增加销量;缺点也较为明显:容易引起部分消费者不满, 易受强买强卖的指责。当然, 也可以采取购买门票的同时购买纪念商品享受折扣的办法。

对于该馆提供的茶吧等休闲服务, 建议针对不同消费能力的观众采取分别定价的措施。奢侈、优质的服务定高价;大众化服务定价则不宜过高。

(四) 渠道策略

拓展销售渠道, 并采取实惠政策鼓励中间商、代理商的销售积极性是该馆应该考虑的, 而联系旅游部门, 将博物馆纳入其旅游线路又是当务之急。相对于动辄200多元的恐龙园、动物园等门票, 常州博物馆临时特展采用低价票销售, 并给予代销方折扣还是较有吸引力的。

具体渠道策略还包括如下2点:

1、会员制 (年票) 渠道

该馆可以考虑引入会员制度, 对一些专业研究人员、画家、收藏家、文博爱好者等收取一定的会员费, 组织这些会员开展文化沙龙和研讨交流活动。邀请专业研究人员进博物馆和普通参观者进行交流、鉴宝, 邀请画家以藏品为对象作画。这本身也是对博物馆文化内涵的一种外在表达。另外, 销售为期一年的特别展览的年套票, 也是增加固定盈利的重要手段。

2、商品销售渠道

根据本博物馆的藏品特色, 并针对不同人群做详细的划分, 开发出大量精美的产品, 依靠博物馆内的休闲服务区、常州本地的文物商店, 以及委托本地及周边旅行社代销该馆商品, 还可进一步调研网络在线销售的可行性, 进而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纪念品的销售。

(五) 与竞争者合作策略

与其与实力远超过自己的对手盲目竞争, 不如退而求其次, 与之合作, 以争取利益均沾。虽然说常州的恐龙园、淹城动物园等景点提供的服务与博物馆并不同质、然而游览者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 博物馆与其在旅游客源方面的竞争又是不可避免的。在休闲经济的大潮中, 常州博物馆可以依托免票后观众量较大的优势, 以之为筹码, 与恐龙园、天宁寺、动物园等景点商谈合作事宜, 使各景点与博物馆联动宣传, 互相在对方的游览场所设置己方的广告以及旅游指南。如将常州博物馆举办的特别展览的精美宣传横幅、惟妙惟肖的纪念品广告设置在5A景点恐龙园内, 借游客众多的契机, 争取原无参观博物馆计划的游客。而博物馆免费开放基本陈列后, 吸引的观众量之多是其他景点无法媲美的, 其他景点通过在人气较旺的该馆打广告来吸引潜在游客, 对其而言, 也是有利无弊的。

(六) 促销策略

促销是重大节假日期间增加收益的有效手段。

在需要促销的节日里, 可采取特展门票折扣、纪念商品折扣、举办历史文物知识有奖竞答、鉴赏沙龙等活动吸引观众;与商场、宾馆等经营场所合作, 说服商场多举行“购物满多少元赠博物馆特展门票”之类的活动。

任何手段的促销都要借助于媒体的推广, 继续加强与当地媒体的合作, 树立长久合作的意识。将博物馆的展览推广、产品销售、展览冠名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媒体向公众发布, 从而更好的实现常州博物馆的营销目标, 进一步提高该馆的社会影响力与美誉度。

在旅游淡季、观众较少的时期, 该馆可以尝试对常州企事业单位的工会进行公关, 促使工会将参观该馆作为职工福利。

六、结语

运用上述营销组合策略, 有利于常州博物馆解决发展问题, 有利于提高公众满意度, 有利于宣传常州;更贯彻落实了党的十七大精神, 响应了中宣部、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充分发挥博物馆、纪念馆宣传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作用,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号召。

参考文献

[1]雪伦·狄肯曼著, 林洁盈译.如何行销博物馆——推广博物馆、美术馆和展览的概念与方法[M].台湾.五观艺术管理有限公司.2002

首都博物馆 篇9

对于某些人来说, 网络是垃圾场, 对于另一些人, 网络则是新的前沿领域, 在他们眼里, 虚拟艺术或网络艺术探索着杰出艺术的合理性。虚拟艺术表现出个体的特殊性, 参与者的互动性, 过程的选择性和对不同意见的鼓励, 同时因为消除了界限和控制而生机勃勃。

然而虚拟艺术在网上传播空前的即时性意味着更大的消费群, 这成了极为重要的方面。这种文化的合理性和潜在性的需要使其对于建筑师来说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它不仅要考虑收藏和展出, 还要考虑其公众活力和相关的每一个方面。就像虚拟建筑一样, 虚拟艺术也正处于它的幼年期, 致力于它们的发展特别的有趣和激动人心。事实上目前展出虚拟艺术的困难不仅仅是解决一个普通的问题或者寻找一种新的方法来展示它, 就像2001年在美国举行的两个展览的主题一样。一个是在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的“比特梦想”, 另一个是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的“101010”。他们都试图将这种新兴的艺术展示在传统的博物馆里, 展示在由墙体和房间组成的空间中, 展示在研究所的屋顶下, 而他们的失败也同样归咎于这种不相称的方式。虚拟艺术在网上, 在计算机系统里, 甚至在WAP设备和电话中大量繁殖。只有在它们自身的环境里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才变得有意义。 因此, 一种全新的博物馆形式将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它必须摒弃物质化的限制, 完全在网络空间中生存, 把参观和展览的自由发挥到最大限度。同时作为虚拟艺术的容器而代表着未来艺术博物馆建筑的一个发展方向。

为了获得新的状态及其存在的理由, 这种前所未有的建筑类型似乎应该遵循其特别的生成法则。

首先, 这样的虚拟艺术博物馆应该和它所生存的环境——网络, 获得共同的价值取向。网络空间是自由的时空体系, 所有元素在漂移, 关系在变化, 不再相互交接建立固定的联系。因此在虚拟的建筑类型中, 真实物理空间中距离的概念是没有意义的, 同时也没有确定的几何关系, 不存在客观的维度。空间有主线和支线之分, 但主次不表示地位高低而在容量, 没有等级制度, 没有对称, 其纷繁复杂的空间局面是由简单局部的无穷叠加造成, 全局结构为此不断重新调整, 永无休止。

其次, 作为博物馆, 它仍然期望保持建筑的基本特性。尽管虚拟的博物馆建筑和其网站都被看作为空间的界面。但是它们的需要和标准却完全不同。虚拟博物馆被考虑为建筑的替代品或扩展的建筑经验, 它需要几何学, 形态学, 空间和时间, 而网站只是信息下载和图像化的场所。简单地说, 虚拟博物馆是在网上的建筑体验, 而网站则是我们所熟悉的电视、电影、书籍和宣传品中的空间概念的媒体经验。

最后, 在展览和参观的互动体验上, 虚拟博物馆被认为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由于是完全存在于网络之上, 因此展览和参观的过程也就成为了信息在网络上的流动过程。在物质世界中, 这种过程是单方向的, 而在网络世界中则具有无限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呈现给我们使用者一个保持着恒定互动的多维空间模式, 通过节奏性的移动和起伏之间复杂的互动控制因素来达到一种稳定的互动状态。

因此, 完全存在于网络空间中的由纽约渐近线设计小组设计的古根海姆虚拟博物馆将注定成为一个有开创意义的建筑实例。

1999年, 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委托渐近线小组设计一个存在于网络空间的新的公共场所———古根海姆虚拟博物馆。它不仅将全世界所有的古根海姆博物馆的藏品网络连为一体, 也将成为第一个收藏诞生于网络中或为网络所设计的虚拟艺术品的博物馆。博物馆将包含在线的展览和一个数字化的建筑档案。该项目由处于英特网上的许多可操作的模拟三维空间组成, 就像一个真实的互动综合体, 作为平台连接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对于渐近线小组来说, 这个重要的新工作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他们要将技术的可能性, 人的体验和特殊的建造方法结合起来。当前的计算机技术, 全球网络和数字工具是通向未来所仰仗的手段。古根海姆虚拟博物馆, 就像渐近线小组预想的那样, 产生于这些可能性的基础上。古根海姆博物馆本身的历史, 建筑上的前卫主义和文化的重要性将共同塑造一个独一无二的未来主义的作品。它混合了信息, 空间, 艺术, 商业和建筑, 并连接了所有的古根海姆博物馆, 成为一个全球可达的文化中心。同时, 作为21世纪初第一个虚拟建筑, 它提供了一个理想化的空间, 参观者在这里浏览那些由互动的数字媒体所创造的艺术, 经历通过数字媒体所发生的事件。在这里, 对于全世界任何地方的观众来说, 都可以24 h不间断地参与其中。

同时, 古根海姆虚拟博物馆将给参观者真实可信的博物馆经历。在其中探索、浏览和解读艺术品的过程将是充满意味, 激动人心和教益匪浅的。借用一下波德莱尔的概念, 古根海姆虚拟博物馆是徘徊者的场所。虚拟的博物馆意味着一段使人徜徉, 敬畏和回忆的建筑体验, 一个也许会让人迷失于其中但至少能使人感到毋庸置疑兴奋的数字景观聚落。有很多的原因能使这种经历在古根海姆虚拟博物馆中获得成功。首先, 这种经历是建立在计算机生成结构的几何变换上的, 而这种结构又是在建筑体系的控制之下;其次, 展出的作品都是为了网上博物馆所特别创作的新的数码作品;最后, 这种体验是建立在时间和记忆的基础之上, 是在真实空间里我们所感受到的一种真实的体验类型。古根海姆虚拟博物馆展出产品见图1, 图2。

虚拟空间模仿真实的建筑, 也使人想起了诺曼洛克维尔和马克洛斯克的区别。同样是画家, 洛克维尔的写实主义作品提升了视觉图像的标准, 而洛斯克的抽象作品则深远的影响了我们观察世界的方法。显而易见, 应该相信虚拟空间将成为后者而不只是已知世界的映射, 它将是关于可能性和未知世界的深入探讨。当然, 虚拟空间需要完全不同的看待“建筑”的方式。毕竟它在本质上是无穷无尽的, 只能通过一个界面在一个视点上观察, 也只是一个瞬间。它的构筑具有动态起伏的空间性, 不受重力的控制, 最重要的是它能够被关闭, 就像在虚拟的巴塞罗那展馆和苏维埃宫中一样。

作为一个虚拟艺术的容器, 渐近线小组认为未来的数字技术促使我们重新思考艺术博物馆的建筑定位, 以往的艺术博物馆往往作为一个中性的, 简化的, 无差别的预置空间存在, 而艺术家们似乎也已习惯了这种空间的展出模式, 其创作的作品也不可避免的受到这种空间话语霸权的影响, 许多作品一开始就无法摆脱这种定制的空间状态, 失去了“中性”的背景, 作品也就失去了意义。而虚拟博物馆是一个无法预料和充满期待的环境, 充满了流动和无穷尽转换的场所, 这种新式的博物馆不再需要夸耀它们拥有宏大的门厅或者城堡式的展览空间, 也没有明确的参观路线限制, 无意中触碰一下表皮或者不经意地滑向某个模糊的区域, 表皮就可以被观看, 欣赏, 甚至参观者可以参与到艺术制作的过程, 从而影响艺术家的创作过程, 也同时影响和改变参观者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综上所述, 面对网络和虚拟世界的扩张, 未来的艺术博物馆必然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方向以应对虚拟艺术的发展。被建造操纵, 经历和理解的建筑空间都可以转化为一种虚拟的状态, 从而成为物质化空间的延伸。古根海姆虚拟艺术博物馆正是这种发展下的前沿探索, 它产生于科技的进步并在人类探索未知的基本需求驱使下向前发展, 逐渐成为对应于新兴的虚拟艺术的新的艺术博物馆类型。同时这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它的弱点, 面对真实的展品, 虚拟博物馆总有些隔靴搔痒的遗憾。

参考文献

[1]Asymptote architecture, Guggenheim virtual museum, Domus822, 01/2000, 26-31.

[2]Asymptote (Hani Rashid+Lise Anne Couture) , FLUX, Lon-don:Phaidon Press Limited, 2002.

[3]Cyberspace-the world of digital architecture, Victoria:ImagesPublishing, 2001.

首都博物馆 篇10

从2011年香港两依藏博物馆展品在故宫展出被盗, 到网爆“端门外西朝房展览逃税”, 再到瞒报、封口费、逃税门, 短短3个多的月的时间, 故宫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十重门”, 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拷问与信任危机。与此同时, 博物馆也逐渐成为了公众瞩目的焦点。针对故宫博物院的丑闻, 公众也开始关注博物馆管理的相关问题, 如何促进国内博物馆的有效运行已经成为博物馆界与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为此, 笔者就对目前博物馆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促进国内博物馆的有效管理提出一些浅略的看法。

一、扩建须适度, 尊重历史、充分利用原有建筑

纵观国内的博物馆现状, 我们不难发现, 国内的博物馆数量正以平均三天诞生一所的情况迅速扩大, 截至2010年, 北京市的博物馆数量就达到了151座之多, 仅仅30年的时间内, 北京市的博物馆数量就增加了9倍, 北京的博物馆数量继伦敦之后, 成为世界上一个城市拥有博物馆数量排名第二的城市。

除盲目增加博物馆数量外, 我国的博物馆还存在过度扩建博物馆, 损毁原来博物馆建筑的问题。原来的市县博物馆, 多跻身于设施简陋的文庙学宫或祠堂洋楼内, 因为财政拮据, 几乎都是利用旧建筑 (有的本身就是一座文物) 。旧虽旧点, 在带有历史文化气息的建筑里办博物馆, 倒也情境交融, 名正言顺, 还能予人以一定的历史感。但此后不知自什么时候起, 政府手头宽裕了, 把重视文化视同大把投入, 于是刮起一阵拆旧建新之风, 纷纷把博物馆挪到新设计的耀眼大楼里。钱花了不少, 硬件确乎改善了, 但整体感觉上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东西。历史氛围尽脱, 即使展馆里再煞费苦心地营造些悠远动听的背景音乐, 终究还是假戏一台!

对此, 笔者认为, 应该在保持博物馆原来建筑不损毁的情况下, 进行适度的扩建。以法国的博物馆为例, 笔者就对此作进一步的讨论。法国的博物馆, 除个别情况外却很少见有设在新建楼宇的, 而总是尽可能利用质地优良、颇具历史文化价值和特色的现成建筑物, 使得馆舍的外观与博物馆的性质、展品的内容能有机契合, 浑然相配。实际上, 法国各级政府每年的文化投入相当大, 但主要用于维护、修缮原有的历史建筑和文物保护, 而决不轻易毁弃过去, 另起炉灶, 并不忙于在自己国内到处搞新东西 (在艺术、建筑上标新立异本是他们的长项) , 能利用的旧物, 尽量利用, 不该花的钱, 决不乱花。众所周知。卢浮宫艺术博物馆的场址, 就是路易十四居住过的宫殿建筑, 金碧辉煌, 华美无比, 更凸现了这座艺术殿堂举世无双、富丽典雅的高贵气质。要是把如今珍藏卢浮宫的若许价值连城的艺术极品转存到另一幢玻璃幕墙构建的明晃晃新楼内, 就很难找得到那种沉浸在深厚艺术氛围里的温馨惬意、无可替代的满足感。

二、进行人性化管理是关键

以故宫为例, 现在国内的博物馆大多都会对游客进行限制, 最明显的莫过于禁止拍照之类, 此外, 博物馆的空间往往比较大, 游客走在其中往往也比较辛苦, 但是博物馆的休息区之类的设置往往比较少, 难以满足需求, 于是游客就会席地而坐, 这样不仅有碍观瞻而且限制了其他游客的游览。为解决此类问题, 笔者认为, 可以吸取一些国外先进博物馆的管理经验, 进行人性化的管理。

比如说法国的一些博物馆, 一切为了给人提供方便, 管理有松有紧, 该管的管, 不该管的则基本不管。除供出售的旅游纪念品外, 有关博物馆、教堂的各种介绍资料通常是向游人免费发放的, 各种语言文本都有, 足可各取所需。卢浮宫里有的地方设有座位, 供走累了的观众歇脚, 也给那些想坐下细细观摩甚至临摹艺术名作的观众以一席之地。不知是由于观念还是技术的原因, 现今法国的博物馆竟很少见有“禁止拍照”之类的标志牌, 通常并不禁止游人拍照, 显得颇为人性化。游客可以在任何喜爱的文物和艺术品前拍摄, 或与之合影留念, 但不会有人像我们常见的那样上前把未加遮护的文物、雕塑摸得油光锃亮。只有个别重要教堂, 依照对宗教传统的尊重, 仍不允许随意拍照。法国的博物馆设在历史文化建筑内, 或以文物真品展示, 自然更须严格看管, 以防损毁流失。所以, 一般都配有相应的管理措施, 卢浮宫、凡尔赛宫的每一宫室里都有工作人员守候, 以疏导游人, 看护展品, 维持必要的秩序。他们都很尽责, 绝对看不到国内一些博物馆出现的工作人员百无聊赖、自打瞌睡的, 游人也不会感到像防贼似地被围着反复端详。你要是愿意向他们求教一些专业问题, 总可得到满意的答复, 不会因一问三不知而悻悻然。这和国内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由此可见, 提升博物馆的人性化管理与提高博物馆从业人员的素质是多么的重要。

三、鼓励参观, 收费合理

目前, 国内博物馆也在推出一些相关措施, 来促进公众进入博物馆, 了解民族优秀的文化知识。中国人历来就少有参观博物馆的惯例, 近年来随着古典文化的重被重视, 公众开始进入博物馆学习与了解知识, 但是从总体来说, 国内的公众对于博物馆的认识以及喜爱程度远远低于国外的民众对于博物馆的了解程度。因此, 促进博物馆在公众心目中的感知程度非常重要。为此, 我国的一些博物馆已经采取了相关措施鼓励公众进入博物馆, 比如说一些博物馆就实现了免费开放。但是, 应该做的还不应该只有这些, 对于一些文物类型的博物馆, 我们也应当在管理上有所突破, 比如说设立免费开放日, 合理调整门票定价等, 此外, 针对每日客流量不同的情况, 可以限制每日的客流量, 在满足公众参观博物馆之余, 保护文物。

在法国, 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就比较好。法国人喜欢看博物馆, 从老人到幼童。在法国的博物馆走走, 你会发现, 无论大小远近, 无不观者踊跃, 很少有门可罗雀的。若遇有名的大博物馆如卢浮宫一类, 甚可达至摩肩接踵的地步。法国博物馆的门券价并不算高。像卢浮宫、凡尔赛宫这样的极品博物馆, 仅折合人民币七八十元, 有的收费仅相当于一张巴黎地铁票。至于教堂、名人故居一类的博物馆, 都是免费供人参观的。教堂在欧洲、在法国, 是一种历史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 因宗教倡导的向世人的开放性, 也实行免费。然而另一方面, 对博物馆、教堂和名人故居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的费用开支却并不低, 即使依赖有限的门券收入也是无法完全支应的, 何况还有诸多免票。如此看来, 法国人并没有将博物馆当作一项产业来经营, 视为攫获经济收益的“摇钱树”, 更未把它看成安置就业、搂钱发奖金的手段, 而是真心诚意地作为展示和传播民族文化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注重其长远的社会效益。为此, 他们不惜作出巨大的经济投入, 重在维护, 重在保养, 重在传承。我们也看到有个别免费场所, 同时又摆放着针对游人的自愿募捐箱, 想来由此所得的只怕杯水车薪, 但其深意更在提示公众为文物保护聊表寸心的意识。因此, 从法国博物馆的运行来透视国内的博物馆管理, 我们所应当学习的绝不是一星半点。

总之, 博物馆承载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过去, 也代表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现在和未来。我们一定要重视博物馆的作用, 在博物馆的管理上再接再厉, 力求将我国的博物馆引进良好地发展轨道, 促进公众对于博物馆的认知, 促进博物馆的良性健康发展。

摘要:本文以目前国内故宫博物院的丑闻谈起, 讲述了博物馆在塑造民族形象、塑造国家形象中的重要作用, 指出我国博物馆管理上面的不足之处, 进而以法国博物馆的管理为例, 指出了我国博物馆管理应借鉴之处, 以期实现我国博物馆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故宫博物院,博物馆管理,博物馆

参考文献

[1]段建华, 数字媒体艺术在当代博物馆中的应用内蒙古艺术;2010-09-15

[2]许生德,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厦门文化事业发展群文天地;2011-02-25

上一篇:老年痴呆症病人的护理下一篇: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