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瘢痕憩室出血

2024-07-01

子宫瘢痕憩室出血(精选七篇)

子宫瘢痕憩室出血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5月-2015年9月间我院共接诊剖宫产手术患者143例, 其中共有65例患者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出血, 从中随机选取44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全面体检, 排除其他疾病干扰。经过仔细交谈及对患者心理进行辅导后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 其中观察组年龄为26~33岁。对照组年龄为25~34岁。2组患者在病史、家庭及教育状况等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 消除其内心障碍, 术前对手术室及手术器械进行严格消毒, 避免并发感染, 随后通过常规手术进行止血治疗。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术前准备的基础上服用避孕药进行治疗, 以醋酸环丙孕酮2mg加上炔雌醇35μg口服治疗或屈螺酮3mg加上炔雌醇30μg口服治疗, 每天分早晚服药2次, 1周为1个疗程, 坚持服用4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 疗效。分为康复, 好转, 无效。 (2) 对2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病情进行调查分析, 分为健康、基本健康、病情复发

1.4 统计学方法[5]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观察组有效率为63.6%高于对照组的36.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预后 观察组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子宫瘢痕憩室是女性子宫手术后期伤口愈合不良导致的凹陷, 如果预后不良极易导致创口出血, 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此外, 继发感染还会导致患者不孕、痛经障碍等不良症状, 极大的影响患者术后生活[6,7,8]。由于当代医疗水平有限, 主要还是采取常规的手术治疗方法, 子宫瘢痕憩室切除术是目前最为常用也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 但手术治疗方法存在诸多弊端, 如身体创伤, 极易感染, 引发出血, 此外患者个人的身体素质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基于患者自身不愿手术、希望治疗简单方便、快速有效的思想, 药物治疗以逐渐成为研究的主要方向[9,10]。由于药物治疗简单、方便、耗时短、高效、安全性高等突出特点, 受到众多患者的一致推崇, 如今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出血的主要药物是去氧孕烯炔雌醇片, 但药物治疗的疗效、时程、毒性、副作用等众多不良反应仍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为了探讨口服避孕药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出血治疗的可行性, 笔者选取医院接诊的因子宫瘢痕憩室出血治而入院进行治疗的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 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 观察组患者采取口服避孕药的方法治疗, 而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的方法, 并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于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病情治疗的复发情况, 观察组患者健康状况良好的共有19例, 仅有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病情不同程度的复发, 坚持长期口服避孕药后病情又有效缓解。对照组健康状况良好的患者有16例, 6例患者术后再次诱发子宫瘢痕憩室出血, 且均有不同程度的子宫损伤。

综上所述, 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出血治疗过程中采用口服避孕药治疗可行性高, 操作简单, 安全性高, 且疾病复发率较低, 改善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 可以应用于临床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口服避孕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出血的可行性。方法 将44例子宫瘢痕憩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采用口服避孕药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 比较2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和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63.6%高于对照组的36.4%, 复发率 (13.6%) 低于对照组的27.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口服避孕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出血的可行性高, 操作简单, 安全性高, 且不易引起疾病复发, 改善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 可以应用于临床治疗。

关键词:口服避孕药,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出血,可行性

参考文献

[1]Lu YH, Li Y, Guo X, et al.Cross-sectional research of sexual behavior and contraceptive use among young women seeking abortion[J].Matern Child Health Care Chin, 2007, 22 (21) :2956-2956.

[2]Hua Y, Chen WB, Zhang F.Clinical analysis of 37 cases of suction curettage after uterine adhesion[J].Matern Child Health Care Chin, 2008, 23 (31) :4407-4407.

[3]Wang WR, Yu F, Hua JF.The value of compoundshort-acting oral contraceptives in the application after abortion[J].Chin J Family Planning, 2011, 19 (5) :291-293.

[4]Xing HQ, Yang HZ.Clinical analysis of climen in treatment of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of 40 cases[J].Matern Child Health Care Chin, 2009, 24 (17) :2393-2394.

[5]马海琴, 李桂林, 彭凤云.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切除子宫瘢痕憩室的临床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 2014, 34 (11) :775-776.

[6]Li Y, Cheng YM, Huang N, et al.Current status of abortion and the progress of post-abortion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in China[J].Matern Child Health Care Chin, 2005, 20 (2) :243-245.

[7]龙琼华, 彭海兰, 卢少红, 等.子宫切口憩室引起的月经淋漓不净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中旬刊) , 2013, (7) :614-615.

[8]Peng DY.The application of oral contraceptives in the menstrual cycle adjustment[J].J Mod Med Health, 2010, 26 (1) :140-141.

[9]龙丽英, 孙亚玲, 于景荣, 等.子宫瘢痕憩室致异常子宫出血156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 2015, 22 (6) :2498-2500.

子宫瘢痕憩室出血 篇2

关键词:宫腔镜电切术,经阴道子宫瘢痕憩室切除缝合术,子宫瘢痕憩室

现阶段, 随着剖宫产人数的增多, 临床常见其术后有阴道出血难止、月经期变长的患者, 通过影像学、经宫腔镜检查可见剖宫产导致的子宫切口憩室是其重要原因。现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后54例经期延长患者, 对比论证宫腔镜电切术、经阴道子宫瘢痕憩室切除缝合术的临床效果,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后54例经期延长患者, 年龄均在25~39岁, 平均年龄 (31.42±2.04) 岁。全部患者均接受剖宫产术, 包括1次剖宫产者39例, 2次剖宫产者15例。行剖宫产手术距本次手术的间隔为6~11年, 平均7.5年。进行剖宫产术以前, 产妇有规律的月经周期, 周期为5~7 d, 行剖宫产术后患者的月经期延长11~17 d, 临床症状为月经周期有规律, 经血淋漓不净。实验室检查, 内分泌指标正常, 所有患者均使用药物调经, 但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通过影像学的阴道B超检查后, 发现患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形成的瘢痕部位产生异常回声。

1.2 方法

宫腔镜电切术:26例患者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选择静脉麻醉, 将浓度0.9%的生理盐水溶液作为膨宫液, 膨宫压力调节为100 mm Hg。应用宫腔镜电切环将憩室边缘四周组织环形切除, 同时使用球形电极电凝出血点及憩室内增生血管。经阴道子宫瘢痕憩室切除缝合术:28例患者接受经阴道子宫瘢痕憩室切除缝合术治疗。术前要做好阴道灌洗及肠道准备, 选择腰硬联合麻醉, 用宫颈钳将宫颈下拉, 使阴道前穹窿充分显露出来, 然后使用金属导尿管将膀胱排空, 明确膀胱的位置, 用1∶1100肾上腺素混合生理盐水向膀胱和宫颈间隙间注入, 借用液体压力将宫颈和膀胱分离。在阴道前壁的膀胱沟下面, 使用弧形切口切开阴道黏膜, 由切口向上和两侧推膀胱, 向下方牵拉宫颈, 找到宫颈瘢痕组织的凹陷, 并在宫腔内置入探针来明确子宫峡部前壁薄弱部位, 在探针引导下切除剖宫产切口憩室及其周围的瘢痕组织, 先使用1微乔缝线间断缝合腔隙, 再连续缝合以加固。手术完成后, 可置入宫腔镜进行检查, 观察子宫憩室是否完全消失。阴道处可放置2条碘油纱, 以利于压迫止血, 24 h后即可取出。

1.3 术后访视

术后进行半年、1年时间的调查访视, 同时将每次月经时间、经期情况做好详细记录。

2 结果

2.1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效果

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没有出现手术并发症。手术操作时间为15~30 min, 平均17.5 min, 术中出血量为2 m L。术后调查访视1年, 术后1个月时, 月经周期开始恢复正常, 经期时间恢复5~7 d。除了8例患者术后半年再次发生经期延长以外, 其他18例患者月经周期、经期时间均恢复正常。术后3个月时, 复查患者宫腔镜时, 可以观察到子宫憩室, 但是没有显着性血管增生或是出血点, 并且子宫内膜的生长良好。

2.2 经过阴道子宫切口处瘢痕憩室切除缝合术, 2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 无手术并发症出现。

治疗所需时间40~60 min, 平均为53.6 min, 术中出血量为10~20 m L。接受手术治疗后, 所有患者恢复情况良好, 手术中切除的组织经病理实验检测结果确定为子宫瘢痕组织。手术术后随访12个月, 治疗1个月后患者经期恢复5~7 d。术后1年, 全部患者经期、月经血量均恢复。手术治疗3个月后宫腔镜复查, 观察到患者子宫腔恢复为正常形态, 治疗前的子宫下段憩室处凹陷瘢痕消失, 宫腔恢复平坦, 手术切口愈合良好。

3 讨论

憩室是指腔隙状脏器的黏膜层沿壁层外突起的局限性扩张, 或是囊样突出。对于消化系统, 一般发生于空肠、十二直肠、食管等处[1];在泌尿系统, 可能会发生于膀胱、输卵管 (即形成输卵管憩室) , 但是很少在子宫发生。子宫憩室的产生分为成先天性和后天性, 其中先天性子宫憩室可能与胚胎时期的发育异常相关;后天性子宫憩室又被称为假性憩室。剖宫产术产生的切口憩室为后天性憩室, 近些年因为剖宫产手术的增多, 后天性子宫憩室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子宫憩室的临床诊断可以应用阴道B超、宫腔镜、子宫碘油造影以及MRI等, 本次研究是使用阴道B超结合宫腔镜的联合诊断, 准确率很高[2]。

子宫憩室的临床治疗方法较多, 可以通过药物保守治疗、经腹、经阴道手术治疗、宫腔镜电切术等。应用口服避孕药能够在药效期间有效缓解经血不止症状。但是可能有药物不良反应出现, 部分患者需停药, 且口服避孕药治疗方法仅对部分患者有效。因此, 口服避孕药治疗经期延长和经血不止仅仅适用于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目前, 有研究资料表明, 子宫憩室治疗时可以用宫腔镜电切术。在宫腔镜指引下, 用电切技术从憩室顶部到宫颈外口切割, 用球形电极电灼宫内血管、内膜样组织使其扩张。此种治疗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恢复迅速、容易推广、操作简便、创伤很小、手术操作时间较短。本研究是通过宫腔镜电切憩室的边缘组织, 对子宫憩室底部的增生血管和出血点进行电凝, 可达到治疗效果。本组26例患者在短期时间内均获得明显疗效, 但是有8例患者在6个月后恢复至手术前的经期延长情况, 需再次进行手术治疗[3]。

分析其预后差的原因, 可能是治疗后憩室发生早期扩大, 经血流出畅通, 在短时间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 但是随着时间延长, 瘢痕部位重新愈合并挛缩, 到憩室口又缩小成手术前大小时, 术前症状会再次发生。而通过经阴道子宫憩室切除修补术手术治疗, 具有很好疗效, 临床症状显着改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28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获得显着好转, 经期恢复正常。术后访视1年没有发现复发病例, 术后进行宫腔镜复查观察到瘢痕愈合状况良好, 没有憩室形成[4]。

综上对比验证, 两种手术均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对子宫切口憩室的治疗短期均有效, 经宫腔镜电切患者术后恢复迅速, 容易推广、操作简便、创伤很小、手术操作时间较短。经阴道子宫瘢痕憩室切除缝合术的远期疗效更为显着, 复发率较低。两种方法均值得推广[5]。

参考文献

[1]高翠歌.宫腔镜指引下经阴道子宫瘢痕憩室切除缝合术在子宫瘢痕憩室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6 (12) :216-217.

[2]吴益桃, 夏何伟, 曾宪瑞.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经阴道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 2011, 6 (5) :198-199.

[3]阮红英, 王晓蓉.经阴道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修复术3例临床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 2012, 13 (19) :152-153

[4]张桂芹.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经阴道切除68例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 2013, 11 (31) :279-280.

子宫瘢痕憩室出血 篇3

1临床资料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及湖州市中医院诊治的子宫切口瘢痕憩室患者35例, 患者均有剖宫产史, 剖宫产术前月经正常, 术后经期延长, 月经过多 (>80ml) 或阴道不规则流血、痛经等。排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息肉、生殖道肿瘤等疾病。超声检查示子宫下段前壁切口处存在楔形或囊状液性暗区且与宫腔相通, 局部子宫肌层厚度减少, 最薄处肌层厚2~4mm;子宫输卵管造影示子宫下段前壁憩室龛影;宫腔镜检查示子宫下段前壁切口处下缘的纤维组织形成“活瓣”, 多数情况可见凹陷内有陈旧积血可确诊[1]。

患者均无放置曼月乐禁忌证, 无生育要求, 充分告知患者放置后可能出现的副反应,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年龄21~38岁, 平均29岁;病程3个月至5年, 平均2年。临床表现为经期延长15例 (42.9%) , 月经过多6例 (17.1%) , 阴道不规则流血8例 (22.9%) , 痛经5例 (14.3%) 。有一次剖宫产史29例 (82.9%) , 两次剖宫产史5例 (14.3%) , 三次剖宫产史1例 (2.9%) 。

曾于外院行腹腔镜下子宫切口瘢痕憩室修补术2例 (5.7%) , 分别于术后3个月、5个月出现复发症状;5例 (14.3%) 曾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 (妈富隆) >3个月经周期症状无改善。根据超声影像结果分型[2], 轻型 (憩室深度2~5mm) 18例 (51.4%) , 中型 (深度5~9mm) 10例 (28.6%) , 重型 (深度>9mm) 7例 (20.0%) 。

2方法

2.1治疗于月经第3~7天放置曼月乐[德国拜耳公司产, 含左炔诺孕酮 (LNG) 52mg, 有效期5年], 术后B超证实放置位置正常。嘱患者放置后的注意事项。分别于放置后3、6、12个月观察月经量、月经期, B超测量子宫憩室体积。观察期内使用相同品牌卫生巾, 以便统计月经量。

2.2疗效判定标准治愈:阴道超声显示子宫瘢痕处呈线状强回声;月经量<50ml, 月经期<7天, 无痛经表现。好转:超声显示瘢痕憩室体积较治疗前缩小1/2及以上;月经量50~80ml或减少1/2以上;月经期较治疗前缩短3天及以上, 但仍>7天, 痛经减轻。无效:B超显示瘢痕憩室体积较治疗前缩小1/3及以下;月经量>80ml, 经期较治疗前缩短<3天或无改善, 痛经无减轻。治愈与好转合计为总有效。随访时询问患者有无阴道不规则出血或点滴样出血、体重改变及其他不良反应等。

3结果

3.1曼月乐不同放置时间的疗效 (表1) 放置曼月乐3个月后患者月经量、月经期、瘢痕憩室体积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 治愈率随曼月乐放置时间的延长呈明显的升高趋势。3 5例中发生闭经3例 (8.6%) 。

3.2不良反应放置3个月后出现月经不规则和月经后点滴样出血8例 (22.9%) , 持续15~20天, 较原经期延长3天左右, 3个月后消失。乳房胀痛明显5例 (14.3%) , 体重增加达2~3.5kg 6例 (17.1%) 。发生双侧卵巢囊肿2例 (5.7%) , 随访观察6个月后消失。所有患者经解释及对症处理后继续治疗。

4讨论

目前, 通常认为子宫切口瘢痕憩室的发生与剖宫产次数增多、子宫切口感染、子宫切口缝合技术、子宫后屈等有关。子宫切口瘢痕憩室的存在也增加了诊刮、放取环、宫腔镜手术等妇科操作的难度及风险。子宫切口瘢痕憩室现尚未形成统一的治疗方案。牛刚等[3]经阴道修补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取得满意疗效。丁勇利等[4]以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13例均获得良好效果。本组患者中有2例曾行腹腔镜下子宫憩室修补术后复发, 考虑与病灶较大 (术前直径均大于4cm) , 手术切除不彻底有关。苏翠红[5]认为, 有症状的子宫切口憩室的首选方案应为激素治疗, 当治疗无效或严重者再借助外科手段治疗。Tahara等[6]报道, 11例患者口服避孕药3个月经周期, 随访至6个月, 有10例阴道异常流血消失;切口憩室小于3mm的7例憩室消失。口服避孕药可能改善了血管内皮完整性, 抑制子宫内膜生长, 减少经量, 从而减少了剖宫产切口憩室处的经血潴留, 但停药后易复发, 由于不良反应患者自行停药, 有部分患者治疗无效。本组5例曾口服妈富隆至少3周期未显效。

曼月乐作为含有高效孕酮的宫内节育器, 在治疗子宫腺肌症、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合并月经过多的子宫肌瘤等方面显示了良好的效果, 但用于治疗子宫切口瘢痕憩室鲜见报道。本组对手术思想顾虑较大、无生育要求或手术失败的35例, 放置曼月乐获得满意疗效。放置后月经量、月经期、子宫憩室体积等指标随时间延长获得进一步改善, 放置12个月后总有效率最高达94.3%。分析原因:曼月乐置入宫腔后每天释放20μg左炔诺孕酮, 绝大部分在宫腔局部形成高浓度孕酮, 抑制雌激素受体的生成, 降低子宫内膜对血液中雌激素的敏感性, 使子宫内膜萎缩退化, 子宫内膜变薄, 从而达到减少月经量甚至闭经的效果。观察无效者均为手术失败病例, 治疗前瘢痕憩室深度均大于3.0cm, 宽度大于4.0cm, 分析憩室体积过大, 经血储留, 随月经周期循环难以完全吸收, 但较放置前稍有缩小。是否憩室局部存在孕酮受体缺失导致孕酮不能发挥有效作用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本组放置初期8例有阴道不规则出血或点滴样出血, 随放置时间延长逐渐改善, 3个月后均自行消失。另外, 本组乳房胀痛5例, 体重增加6例, 功能性卵巢囊肿2例, 考虑是左炔诺孕酮的高孕激素样作用导致。针对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可能导致宫内节育器异位的不良结果, 本组在超声监视下放置曼月乐, 随访1年未发现异位, 考虑随治疗时间延长憩室闭合后节育器异位概率进一步减少。

参考文献

[1]Donnez O, Jadoul P, Squifflet J, et al.Laparoscopic repair of wide and deep uterine scar dehiscence after cesarean section[J].Fertil Steril, 2008, 89 (4) :974.

[2]吴钟瑜.实用经阴道超声诊断学[M].天津:天津翻译出版公司, 2008:169.

[3]牛刚, 罗璐, 何科, 等.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经阴道切除34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2, 28 (3) :209.

[4]丁勇利, 彭秀红.宫腔镜电切及经阴道子宫瘢痕憩室切除缝合术在子宫瘢痕憩室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3, 4 (2) :20.

[5]苏翠红.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的诊疗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3, 29 (4) :262.

子宫瘢痕憩室出血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患者15例, 年龄23~40岁, 平均 (30.73±4.51) 岁。其中11例有1次剖宫产史, 4例有2次剖宫产史, 剖宫产术式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术。所有患者剖宫产前月经周期规律, 经期4~7 d, 剖宫产后出现经期延长10~22 d, 表现为月经周期规律, 尽量正常, 但淋漓不净。患者均排除以下情况: (1) 月经周期不规则; (2) 使用宫内节育器; (3) 存在可能引起异常阴道出血的病理情况, 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妇科肿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5例患者均有药物治疗史, 以止血药、中成药为主, 症状无明显改善, 其中7例曾口服避孕药3个周期, 服药期间月经期较前缩短, 但停药后症状反复。

1.2 方法

1.2.1 辅助检查

(1) 阴道超声:提示子宫前壁下段剖宫产切口处, 宫腔内凸向肌层或浆膜层有液性暗区, 边界清, 暗区内及周边未见血流信号; (2) 宫腔镜:剖宫产切口处呈拱形穹隆样缺损, 凸向子宫浆膜层, 缺损处积聚陈旧血, 或伴有局部血管增生显露增粗; (3) 盆腔MRI:提示宫体与宫颈交界处子宫前壁结构欠清晰, 局部信号异常。

1.2.2 手术治疗

手术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 患者取膀胱结石位, 常规消毒、铺巾, 先行宫腔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及确定瘢痕憩室位置。常规置入腹腔镜。9例子宫悬吊于腹壁, 子宫峡部及宫颈与腹壁致密黏连, 6例膀胱与子宫下部黏连, 用超声刀锐性分离黏连, 下推膀胱, 暴露憩室壁, 可见局部隆起, 置入宫腔镜可见局部隆起憩室位于瘢痕处, 腹腔镜下见瘢痕处透亮, 确定憩室位置后, 腹腔镜下用超声刀切除憩室壁, 1-0可吸收线间断或连续缝合子宫壁及浆膜层。再次宫腔镜探查宫腔形态基本正常, 原憩室处肌壁平整。

1.2.3 术后随访

术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尿量、阴道出血等, 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术后24 h拔除尿管。术后1、3、6、12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了解宫腔情况, 每次随访均复查阴道超声了解憩室清除情况及子宫瘢痕切口愈合情况, 详细记录每次月经时间及经期情况、有无术后并发症。

1.3 疗效评估

治愈:经期缩短至7 d以内, 且复查B超提示子宫下段瘢痕处液性暗区消失。好转:经期较前缩短2 d以上, 但经期仍>7 d, 术后复查B超, 提示子宫下段瘢痕处液性暗区消失或缩小。无效:经期较前无明显变化或经期缩短<2 d, 复查B超, 提示子宫下段瘢痕处液性暗区范围无缩小。复发:术后3个月症状治愈或好转但术后6个月时症状又恢复同前, B超提示, 子宫下段瘢痕处液性暗区仍存在。以治愈或好转判定为有效[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中情况

1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 无手术及麻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60~95 min, 平均 (90.33±23.26) min;术中出血量30~90 m L, 平均 (63.33±19.15) m L。

2.2 术后恢复情况

15例患者术后均无阴道感染、膀胱损伤及膀胱阴道瘘等手术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7~12 d, 平均 (7.47±1.92) d。其中11例治愈, 治愈率为73.33%;3例好转, 好转率为20.00%;0例无效, 无效率为0;1例复发, 复发率为6.67%;手术总有效率为93.33% (14/15) 。术后1个月复查阴道超声有7例子宫下段未见液性暗区, 6例液性暗区较术前明显减小, 2例无明显变化;术后3月复查阴道超声提示10例子宫下段未见明显液性暗区, 4例子宫下段可见1 mm液性暗区, 1例较术前仍未见明显变化, 宫腔镜查看14例宫腔形态正常, 瘢痕处平整;术后6月及1月复查阴道超声与3月复查阴道超声无明显变化。15例经期延长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 由术前的经期平均时间为 (15.47±3.68) d, 缩短至术后的 (6.60±1.63) d, 与术前比较, 术后经期较术前平均减少 (8.80±2.78)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3.1 子宫瘢痕憩室的成因

憩室是指腔隙样脏器的黏膜向壁层外突起的局限性扩张或囊样突起[3]。子宫憩室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 先天性子宫憩室可能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副中肾管发育异常所致, 报道极为罕见。后天性子宫憩室也称假憩室,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等增高, 后天性子宫憩室逐年增多。子宫瘢痕憩室形成的可能主要原因: (1) 切口位置:瘢痕憩室均见于子宫下段切口, 剖宫产时切口位置选择过高, 切口上缘较厚且短, 下缘较薄且长, 缝合时位置对接欠佳, 如果缝合时过密、过多易引起切口局部缺血、坏死, 导致术后切口形成薄弱处, 子宫内膜及肌层呈疝状向外突出形成憩室。 (2) 子宫内膜切口异位:手术过程中子宫内膜没有完全清除, 子宫内膜异位到子宫切口, 经过长期经期反复内膜剥脱、出血, 压力增加向宫腔内破裂形成憩室。 (3) 感染:胎膜早破、产程异常、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原因致产妇剖宫产术后机体抵抗力低下, 导致切口愈合不良形成憩室。 (4) 缝合材料及缝合技术的异同也与子宫憩室的形成有关。临床上子宫瘢痕憩室可由以上一种或数种原因综合作用引起[4,5,6,7]。

3.2 子宫瘢痕憩室的诊断

近年来子宫瘢痕憩室的检出率逐渐提高, 但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 主要通过病史、症状结合影像学手段进行诊断。患者主要表现为剖宫产术后月经周期规律, 经量正常, 但经期明显延长, 可伴有经间期不规则阴道流血, 少数患者合并下腹部隐痛、继发不孕等, 且这些临床症状不能由其他疾病解释。

阴道超声是一种简便且敏感的诊断方法, 正常剖宫产术后半年以上的患者, 矢状面子宫声像图表现为下段切口处黏膜层不平整, 肌层内凹, 浆膜层完整。子宫矢状面是显示子宫切口似腔的最佳切面, 其声像图特征为子宫下段切口处肌层回声部分或伞部缺损, 该处可见不规则的液性暗区与宫腔相连, 与浆膜层最近距离≤0.2 mm。根据假腔形成的形态不同, 可分为3种类型:一是类三角形;二是漏斗形;上述两种类型假腔的3径之和<3 cm;三是囊肿型, 液性暗区较大, 三径之和>6 cm, 内壁不光滑[8]。较饱满, 类似囊肿, 液性暗区可达浆膜层下, 其内可见密集的弱光点。部分可见点雾状回声。宫腔镜下可见, 子宫峡部前壁切口瘢痕处呈凹陷形成憩室结构, 内可有暗褐色黏液或积血滞留, 局部子宫内膜表面可见较多毛细血管分布, 凹陷内有时可见明显的内膜组织生长[9]。本研究15例患者术前均经阴道超声及宫腔镜检查结果, 结合病史进行诊断, 子宫输卵管造影及MRI检查亦可明确诊断, 但并不作为常规检查。见图1。

注:A:阴道超声图像;B:宫腔镜图像;C:MRI图像

3.3 子宫瘢痕憩室的治疗

淋漓不净的阴道出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如子宫瘢痕憩室再次发生妊娠, 可能导致子宫破裂、大出血, 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明确诊断后应积极治疗。目前文献报道的常用治疗方法为: (1) 药物治疗:除对症治疗外, 口服避孕药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以上可使月经周期缩短, 但停药后症状反复。另外, 由于药物治疗服药时间长及药物副反应大, 患者依从性差, 难以坚持, 因此药物治疗有限。 (2) 阴式手术切除憩室:可明显改善症状, 但该术经阴道进行, 手术野较窄, 手术暴露较开腹手术困难, 需要术者熟练掌握阴式手术技巧。其次, 对瘢痕憩室的正确定位是本手术的关键, 这主要靠术者的丰富经验从子宫表面用手指触诊, 同时结合宫腔内探针指示探及瘢痕薄弱处的位置及范围。剖宫产术后患者子宫瘢痕处通常与腹壁或膀胱紧密黏连, 阴式手术下拉子宫及分离时易损伤膀胱及尿道, 且有文献报道指出术后回访时有子宫脱垂的现象。 (3) 宫腔镜电切术:其方法是宫腔镜检查发现憩室部位, 将憩室下缘及周围组织切除, 扩大憩室, 使之平坦而去除死腔。由于宫腔镜下无法缝合, 该法未能对憩室进行真正的修补, 虽能去除了憩室, 但却扩大了薄弱处面积, 从理论上该法术后有远期复发甚至加重的可能性。国外曾有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手术治疗, 术后B超发现的可疑剖宫产瘢痕裂开的个案报道, 目前采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切除子宫瘢痕憩室的报道较为少见[10]。本研究报道了采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15例, 并进行了1年时间的术后随访。与以往的手术治疗方法相比, 宫腔检查定位准确, 憩室壁切除彻底, 全层缝合后再次宫腔镜探查, 缝合瘢痕处平坦, 术后疗效肯定, 且能直视下操作, 减少膀胱、尿道等邻近组织的损伤, 子宫各韧带均维持原来位置, 无子宫脱垂现象,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3.4 子宫瘢痕憩室的预防

子宫瘢痕憩室出血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的3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憩室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 (18例) 和对照组 (18例) , 观察组患者年龄27~39岁, 平均年龄 (33.46±5.28) 岁, 对照组患者年龄28~40岁, 平均年龄 (33.83±5.45) 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应用阴式子宫疤痕憩室切除术治疗, 所有患者均实施全身麻醉, 常规对子宫表面、前壁下段表面等处进行探查,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上宫腔管, 注入生理盐水促使宫腔球囊膨大, 并诱导后子宫瘢痕薄弱处破裂, 充分显露球囊, 对子宫瘢痕破裂进行修剪, 最后通过可吸收线间断8字缝合子宫破口;对照组患者口服避孕治疗, 治疗药物为去氧孕烯炔雌醇片, 在月经周期第3天开始服用, 1片/d, 连续服用三周, 月经来潮后停药, 持续治疗3个月。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 使用x2检验统计计数资料, 使用“±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出血得到明显控制, 术后实施为期一年的随访, 观察组患者的月经期恢复至4天~10天, 平均 (7.26±1.69) 天, 有4例患者复发, 复发率为22.22%, 对照组患者的月经期恢复至3天~10天, 平均 (7.31±1.58) 天, 有11例患者复发, 复发率为61.11%, 观察组一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3、讨论

子宫疤痕憩室主要是由于先前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的子宫切口因没有得到良好愈合而形成的一个凹陷,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对经血的引流产生阻碍, 导致经期延长、经间期阴道流血等症状, 还可能导致不孕、痛经等症状, 需积极诊治。

对于子宫疤痕憩室出血的治疗, 目前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则主要通过口服避孕药方式, 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是常用的治疗药物, 操作简单, 在不愿意手术及希望尽早再次生育患者中应用较广泛, 但药物疗效不够理想, 尤其是停药后复发率较高[2]。因此在治疗上主要通过手术方式, 子宫疤痕憩室切除术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治疗方式, 与药物治疗相比, 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3,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术后实施为期一年的随访, 采用阴式子宫疤痕憩室切除术治疗的观察组有4名患者复发, 复发率为22.22%, 而采用口服避孕药治疗的对照组有11名患者复发, 复发率为61.11%, 观察组一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表明了阴式子宫疤痕憩室切除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憩室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且优于口服避孕药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和秀魁, 罗喜平, 毛玲芝, 等.口服避孕药与阴式子宫疤痕憩室切除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憩室出血的对比分析[C].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171.

[2]李莉, 赵银卿, 黄佩宁, 等.经阴道切除子宫瘢痕憩室的临床疗效评估[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 20 (11) :1565-1567.

[3]丁景新, 陈建亮, 张宏伟, 等.宫腹腔镜联合修补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J].复旦学报 (医学版) , 2012, 39 (5) :506-510.

子宫瘢痕憩室出血 篇6

资料与方法

2001-2013年收治瘢痕子宫再行剖宫产手术产妇864例, 且排除其术前凝血因素, 年龄20~45岁, 均龄30岁;孕周37~42周, 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情况下, 实行再次剖宫产手术, 其中有39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现象, 分析其出血原因, 得出:其中有8例是胎盘因素, 21例是宫缩乏力因素, 另外9例由切口裂开所致;并按上述出血原因将其分为3组, 上述3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可比性。

注:与胎盘因素组比较, *P<0.05;与宫缩乏力组比较, #P<0.05。

治疗方法:该类瘢痕子宫产妇入院时, 通过各项术前检查, 确认可实施剖宫产手术后, 对其在腰-硬联合麻醉情况下, 再次做剖宫产手术, 手术过程中切除了原腹部瘢痕, 且在原子宫瘢痕上1~2 cm位置切开子宫, 其中锐性剪开的口子, 应以能取出新生儿为宜。

观察指标:通过记录产妇术中和术后出血量, 分析其产生原因, 采用方法为容积法和面积法两种。其中容积法是指产妇生产时, 采用专业接血容器收集其血液, 并用量杯测量所收集血液;而面积法则是计算浸湿接血纱布的面积, 并以10 cm×10 cm=10 m L为计算标准。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7.0软件分析包, 对数据做统计分析, 数据分析时用率 (%) 表示计数资料, 以 (±s) 表示计量资料, 组间应用t检验, 计数资料则应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上述3组 (胎盘因素组、宫缩乏力组以及切口裂开组) 比较术中出血量,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宫缩乏力组和切口裂开组出血量,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讨论

孕产妇生产过程中, 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产后出血。本文分析产妇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原因: (1) 由于胎盘粘连或胎盘植入, 以及前置胎盘因素导致产妇出血的因素统称为胎盘因素。 (2) 由于产妇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现象, 例如择期手术时产妇对缩宫素反应不灵敏。 (3) 再有就是上次手术切口未愈合好, 有息室造成切口被裂伤而出血。

再妊娠出现前置胎盘对产妇剖宫产术产生的风险:因胎盘疾病在产妇再妊娠后实施剖宫产术, 提高了产妇剖宫产术风险系数。其中包括胎盘植入和前置胎盘等症状, 对产妇再行剖宫产术带来较大风险, 而前置胎盘是由于胎盘种植于上次剖宫产切口处, 且该胎盘呈向下延伸趋势, 从而形成胎盘前置征象。前置胎盘征象随着妊娠月份增加, 对母婴生命安全也会造成威胁[3]。

收缩子宫乏力防治措施:切口裂开出血通常不像子宫收缩乏力出血那样多见, 但也提醒人们术中应加强对子宫收缩乏力进行防治。临床中该项防治常见的措施是胎头娩出后给予20 U缩宫素壁注射, 再在静脉滴注液中加入20 U缩宫素, 若效果不明显, 可适当加量应用缩宫素, 并用温盐水覆盖在子宫搬出的切口处, 对该处给予按摩处置。临床手术中, 按照常规搬出子宫缝合切口对产妇利大于弊, 缝合时应密切关注子宫收缩状况;若应用前列腺素不见明显效果时, 治疗过程中可应用改良的B-Lynch缝线术, 把子宫托出腹腔后, 用双手托住且做挤压子宫体动作, 以观察产妇出血状况, 从而判断B-Lynch缝线术是否成功。通常经加压处理后会停止出血, 手术成功几率较大, 此时可做子宫缝扎手术。若检查未见出血, 可将子宫切口缝合关闭且行常规关腹。

子宫切口出血防治措施:应保证切口高度以及长度适当, 对原子宫切口处, 可行半弧形切口尽量避开原切口。若出现胎头过大情况, 可向两端上方延长切口, 以防止切口被撕裂或出现倒T字切口;同时应注意切口前应用常规方式, 将右旋子宫给予扶正处理。若胎头过低且深陷或嵌顿盆腔内时, 最好对外阴进行消毒, 并由助手从阴道内上推胎头至切口处;若有曲张大血管现于切口处, 应先考虑结扎切断, 但切口若发生出血时, 应快速用卵圆钳夹紧切口边缘, 给予宫体缩宫素并及时将切口缝合以止血。在缝合过程中必须保证输尿管不被损伤, 对于子宫下段切口被撕裂到宫颈位置的产妇, 应给予经阴道与腹腔联合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李琴赞, 司倩, 刘敬, 等.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后出血因素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 2014, 6 (9) :1338-1339.

[2]林琳, 何春妮, 许波, 等.不同腹壁切口对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影响[J].中国综合临床, 2014, 30 (8) :891-893.

子宫瘢痕憩室出血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瘢痕子宫妊娠早期终止妊娠清宫患者20例, 年龄21~37岁, 平均27.4岁。首次剖宫产术后17例, 二次剖宫产术后3例, 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6~60个月。均有停经史、剖宫产史、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阳性, 在B超检查中, 宫腔内可见椭圆形或圆形妊娠囊, 妊娠囊内可见原始心管搏动和胚芽, 按照相关诊断, 确诊宫内妊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10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孕周均在12周内, 均为瘢痕子宫妊娠, 终止妊娠方法均主诉要求采用清宫术, 对所有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 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充分了解, 告知患者清宫的风险, 同时签订知情书。治疗组患者在清宫前给予米非司酮口服, 口服100mg/d, 持续口服3d。对照组患者直接清宫终止妊娠, 观察两组患者清宫时出血量的多少。两组患者清宫后组织均送病检, 在清宫术后1周, 对两组患者的绒线毛膜促性腺激素及B超复查。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清宫时出血量为50~150ml, 绒毛颜色肉眼观察暗淡, 清宫当天出院, 给予3d剂量的益母草冲剂和甲硝唑片口服。1周后的复查中, 9例患者宫内无残留组织, 阴道无流血或少许血性分泌物;1例患者宫内少量组织残留, 给予二次清宫。对照组患者中, 2例清宫时出血量为100ml;3例出血量150~300ml, 给予肌肉注射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垂体后叶素以及子宫按压后, 明显减少了出血而后出院。1周后的复查中, 子宫内组织残留1例, 给予二次清宫, 并中药治疗后康复;4例出血量300~500ml, 给予欣母沛、垂体后叶素注射, 以及防感染、输血、缩宫等治疗后康复出院;1例出血量达800ml, 入院给予缩宫、输血、防感染等治疗后, 仍然继续出血, 转为急诊, 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相应治疗后康复出院。两组患者清宫时出血量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剖宫产手术在临床妇科中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 这使得瘢痕子宫妊娠患者极速增长, 同时, 也使瘢痕子宫妊娠早期要求终止妊娠患者数量也越来越多。在瘢痕子宫妊娠早期清宫术中, 妊娠物是否着床于子宫切口瘢痕处难以明确, 如果是着床于瘢痕处, 而在终止妊娠之前又没能够明确着床部位, 而盲目进行清宫术终止妊娠, 这样极易造成瘢痕妊娠部位大出血或子宫穿孔, 从而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本研究中, 清宫术前应用米非司酮, 清宫时出血量仅为50~150ml;而对照组出血量为100~800ml, 远远高于治疗组的出血量, 这表明米非司酮能够减少清宫时的出血量。在瘢痕子宫妊娠早期终止妊娠清宫之前, 应用米非司酮给予治疗, 减少了清宫时的出血量, 降低了清宫时大出血的风险, 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兴莲, 贺绍敏, 郑群.米非司酮用于疤痕子宫妊娠早期终止妊娠清宫前的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 2012, 23 (6) :72-73.

[2]贺爱军.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48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1, 27 (8) :147-148.

[3]罗丹, 钟玲, 赵腾飞.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与单用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评价[J].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1, 36 (2) :266-267.

上一篇:高速切削加工工艺研究下一篇:反相电压偏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