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继续教育

2024-08-19

职工继续教育(精选十篇)

职工继续教育 篇1

一、观念创新是先导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种“创新”也应该包括“观念”的创新。观念支配行动, 思路决定出路。只有观念创新, 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触发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一系列变革。企业的创新, 首先应该是观念的创新。

1. 创建学习型企业, 提高职工创新能力, 观念转变是关键。

我们每一个电力的领导与职工必须从以前认为的“电老大”观念中解脱出来, 应该清醒认识到:电力企业职工唯一能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就是学习与创新, 在创新中求得发展与生存, 只有不断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才能增强我们企业的整体素质, 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才能使企业在激励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 我们自身才能获得最大收益。

2. 树立适合本企业的科学人才观。

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企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 这是科学人才观的最基本的观点。电力企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 我们既需要文化素质高、懂得经营善于管理的人才, 需要能征善战、技术精湛的技术骨干, 同时也需要实实在在的一线技能人才。因此, 树立适合本企业的科学人才观、抓好各个层面的人才队伍的建设、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使广大员工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形成风格各异却目标一致的群体。

3.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要积极通过宣传教育、理论灌输、循循善诱、舆论引导等方式, 使职工充分认识到, 必须加强自身学习, 只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形势, 否则, 将被企业和社会淘汰。必须克服“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逃避思想, 强化自身的学习科学文化和专业技能的主动性, 自觉地把个人愿景与企业愿景统一起来。企业要积极开展面向生产岗位的技术、业务竞赛, 生产比武、职工技能鉴定等工作, 畅通职工业务技术骨干队伍的选拔和成长通道, 为职工的职业发展拓展空间。

4. 建立“零缺陷”管理理念。

电力企业的宗旨是“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安全是电力企业的生命, 一旦失去了安全, 生命的过程就结束, 同时我们职工的利益也随之丧失。电力企业的这一特性, 要求设备无缺陷、无隐患, 根据这一特点, 我们应该完全理解“百分之一的缺陷, 带给用户带给我们的就是百分之百的损失”和“零缺陷”管理理念。因此, 我们应当建立和完善检查体系, 注重环节管理, 提高安全水平。

二、制度创新是基础

1. 建立竞争的动态用人机制

激活用人机制, 打破安于现状的惰性心理, 为每个职工提供上升空间, 满足职工求新、思进、积极向上的愿望, 激发职工学习和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推行竞聘上岗。首先是打破身份管理界限, 由以前的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实行一岗一薪制, 易岗易薪。其次是自上而下全面实施竞聘上岗工作, 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增强员工的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 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激发其爱岗敬业和工作积极性, 从而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

2. 建立教育培训机制。

教育、培训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我们企业必须始终把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到企业整体发展规划之中, 建立严谨的教育培训机制, 切实做到教育、培训与企业经营同步规划, 配套实施。建立不同层次的岗位培训体系, 采取自办培训、以会代训、远程培训、外送培训等方式进行培训。

3. 建立表彰激励机制

注重培养和树立典型, 以榜样的力量感染和带动职工, 不断激励职工勤奋学习、岗位成才、努力成才, 营造企业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三、学习创新是重点。

在“创争”活动中, 要特别注重团队内部的互动学习, 使每一位职工都能最大限度地共享知识和技能。英国作家肖伯纳有一句名言:“两个人各自拿一个苹果, 互相交换, 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两个人各自拥有一个思想, 互相交换, 每个人就拥有两个思想。”如果每个职工都能把自己掌握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拿出来和其他团队成员分享, 集体的智慧势必大增, 就会产生1+1>2的效果。要注重建立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部室、学习型班组、学习型支部、学习型家庭等, 把学习渗透到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 提高职工自主学习意识, 把解决问题、质量分析、总结讨论等过程都作为学习的过程。

四、载体创新是源泉。

1. 进一步推进职工素质工程

把“创争”活动与推进职工素质职工程紧紧结合。通过推进职工素质工程的实施, 促进“创争”活动开展, 营造广大职工学技术、钻业务、比技能、提素质、增效益、促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动员和组织职工参与学习教育、岗位练兵、合理化建议等活动, 使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业务技能明显提高, 从而达到提高职工素质, 促进职工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

2. 深入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工作

把“创争”活动与实施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相结合, 不断增强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提高职工队伍的劳动技能和整体素质。以业务创新, 促进自身业务的发展;以服务创新, 提升服务水平, 提高服务质量, 树立电力新形象;以管理创新, 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

应付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年末 篇2

1、企业的职工教育经费是不是必须通过应付职工薪酬归集?如果使用通过应付职工薪酬归集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能否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后能否抵扣?

2、企业发生的测绘费、邮寄费应该通过哪个会计科目核算?

问题答复:

答:1、《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第二条规定,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职工薪酬包括:

(五)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第四条规定,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外,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一)应由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

(二)应由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成本。

(三)上述(一)和(二)之外的其他职工薪酬,计入当期损益。

根据上述规定,职工教育经费属于职工薪酬,应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归集核算。

《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一)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二)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

(三)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四)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纳税人自用消费品;

(五)本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的货物的运输费用和销售免税货物的运输费用。

财税〔〕37号文件附件1《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一)用于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接受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或者应税服务。其中涉及的固定资产、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商誉、商标、著作权、有形动产租赁,仅指专用于上述项目的固定资产、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商誉、商标、著作权、有形动产租赁。

(二)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和交通运输业服务。

(三)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不包括固定资产)、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或者交通运输业服务。

(四)接受的旅客运输服务。

根据上述规定,使用职工教育经费的支出形成的、且取得了符合规定的抵扣凭证,只要不是用于上述不得抵扣项目的,可以抵扣进项税额。

2、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规定,企业发生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测绘费、邮寄费,作为销售费用处理,如果是在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测绘费、邮寄费,作为管理费用处理。

企业职工继续教育长效机制的建立 篇3

关键词:企业职工;继续教育;长效机制

当代,新时期的企业继续教育工作有如下的发展形势:第一,进一步提高继续教育在企业各方面工作开展中的地位,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现代化教育制度。企业领导人员将企业发展的策略与员工继续教育状况相结合。树立起继续教育的理念,同时加大继续教育方面的投资。第二,不断创新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状况。任何事物唯有不断创新它的结构体系,才会真正具备一定的生命力。企业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创新管理、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等各方面工作有效结合,保证其科学统一性。第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向专业技术管理工作人员传播出高新技能的知识,进一步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和需求。第四,建立科学系统的教育效果评价管理机制。对领导责任、活动过程、学习效果等等进行实时评估和管理。在这样的基础形式上,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第五,积极建立起学习型企业。学习型企业是当代新形势下企业开展继续教育的一种新型模式体系。通过开展组织和学习,培养专业技术管理工作人员的学习理念,所有工作人员不但要接受继续教育,而且还需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

市场经济的发展经验表明,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而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知识与管理规则是重要的竞争力元素。对于企业来说,知识代表着给与服务者的服务质量,代表着企业提供的产品质量。从核心竞争力比较强的企业分析来看,学习型企业的建设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说至关重要。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包括多个因素,其中知识产权是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我国也以法律的形式对企业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对于企业来说拥有绝对竞争力的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有力竞争武器,对其生存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知识产权的获得靠的是拥有高素质的研发团队,企业团队的整体文化素质水平占据绝对的影响地位,因此想要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建设学习型的企业,不断提高企业团队成员的文化素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与高职院校合作建立继续教育长效机制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既有贴近企业实际的实习实训场所和设备,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既有贴近企业的研发人员,又有主动与企业合作的意识和愿望。因此,与高职院校合作开展企业职工的继续教育会取得双赢的效果。

在具体合作方面,一是要成立组织机构,由校企双方高层任机构领导,由双方负责培训或人力资源部门根据职工需要和企业发展,结合人、财、物、时间等条件制定具体继续教育内容。二是制定相关制度,并得以实施,保障教育的进行和效果。要尝试探索培训与学分转换,职业资格与学历互通的渠道,通过继续教育不仅提升职工的技术技能,还能提升职工的学历层次,并且企业在兑现职工待遇时参考技术技能和学历层次,唯有此,才会更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继续教育的热情和积极性。三是在校企合作完成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同时,给高校任课教师以各种参与企业生产研发的机会,更多接触一线实际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知识能力不断与时俱进,更加贴近实际,更加有效的保障教育效果。

三、创建以长效组织管理机制为保障的学习型企业

学习型企业的构建必须重视学习的组织结构,要围绕知识和信息来构建企业的学习体系,把传统企业多层次的系统格局打破,重视信息的传递以及知识的创新,减小企业的层次格局也可以给企业创造更多的思考平台,让知识与信息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除此之外,平等的工作平台可以让企业的团队之间加强交流,让员工进行一些系统的学习,这样就可以把全公司的智慧集合起来为公司的发展凝聚力量。所以,在学习型企业的构建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为员工的学习提供支持:一是以制度的形式规范员工的学习行为;二是建立一种与公司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学习体系;三是对员工提出的创新建议给与物质奖励;四是为知识的传播提供渠道,加快知识信息的传递;五是把企业丰富的资源向学习型员工开放,给他们提供更多的专业资源。

在学习型企业创建的案例中,摩托罗拉公司无疑是众多成功企业中的一个。摩托罗拉公司在1980年的时候进入了发展的低谷,连续两年公司的营业利润都出现了下滑的现象,此时摩托罗拉的首席执行官做了一个在当时看来非常大胆的计划,那就是拿出公司一个月的销售额建立了员工的学习与培训中心,并且把员工的培训与学习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重视企业员工的学习与培训对于创建学习型企业、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来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创建以长效文化机制为支撑的学习型企业

对于企业发展来讲,文化是十分重要的。企业需要从各方面重视企业学习文化的塑造和发展,创造企业的学习气氛和培养企业的学习习惯。要展开经常性的学习会议,这样可以从各方面上提升企业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一个学习型的企业来讲,支持并且鼓励创新和学习,提高员工积极研究和探索的能力。可以允许员工犯错误,并且能够将错误看成是学习的机会,关心员工的福利待遇,应该鼓励员工将对公司当前的发展模式提出质疑和改进的意见。

五、结语

总而言之,建立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长效机制,需要从改善传统的组织管理、文化机制以及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着手进行,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实践证明只有勇于开创有效的继续教育机制才能保证企业的学习能力,才能推进企业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猛,朱敏.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员工教育培训[J].中外企业家,2014,(13).

[2] 杜颖杰.对施工企业员工继续教育问题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3,(26).

[3] 廖毅强.面向企业的继续教育网络开放学习平台可持续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1).

我国企业职工的继续教育 篇4

继续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在教育范畴内出现的全新的教育领域,是指已经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一种非学历的成人教育。受教育者在学历上和专业技术上已达到了一定的层次和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

企业职工的继续教育是为了更新补充知识,扩大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本职工作的需要进行的教育。贯穿于职工的一生工作生涯中,是工作和学习不间断的交替过程,具有终身性。企业作为继续教育的主体,企业职工进行继续教育是有重要意义的。

二、进行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一)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要求组织有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储备和员工持续学习的能力。高素质的人才来自于国家的教育发展程度以及企业或组织日后的继续培训,特别是后者继续培训更为重要。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为了跟上时代步伐,不被社会所淘汰,每个人在一生的工作生涯中,必须随时接受最新的教育,必须持续不断地增强学习能力,才能获得成功。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框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重塑社会主义市场主体的需要,也是改造我国公有制传统实现形式的有效途径,更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持续良性发展的最好选择。而这些所有的制度都是由人来实施和执行的,所以需要对企业员工进行继续教育来管理和发展现代企业,企业员工培训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它的意义就在于为企业自身培养了高素质的人才,使工作效率提高,成本降低,并提高了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促进企业发展。

(三)企业竞争的需要

美国知名管理学者托马斯·彼得斯曾说:“企业或事业唯一真正的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员工是企业的血液,既能载舟也能覆舟。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对此所有的企业管理者已经达成共识,而适应于社会发展的人才来源于“活到老,学到老”接受终生培训的员工之中。企业间对人才的竞争必然引起对人才的重新定位,以现代社会中人们掌握的科学、技术、专业知识的特点为主要标志,但系统地掌握多门专业知识的复合性人才更受重视,也更受企业的青睐,而传统的学校教育是无法做到的,它需要走出学校的员工不断通过培训来求得自身的发展,培训是实现人力资源特别是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获取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一种基本原动力,企业员工的培训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个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我国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障碍

(一)高等教育普及率较低

虽然我国近几年高等院校不断扩招,高素质人才不断增加,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普及率仍然很低,决定了从实践中产生的人才需接受新的培训来弥补自身知识的缺陷和不足。一方面,由于职工总体文化程度和素质较低,即使企业对职工的继续教育的投入很高可是见效仍然较慢。另一方面,对职工培训的管理和任职人员本身的素质也有待提高,这也会影响培训效果。

(二)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由于我国的历史传统和企业长期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人事管理的思想和方法,使国内一些企业对员工培训存在着许多的误区,影响着对职工的继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发展。企业领导对职工的培训不够重视,没有把继续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有的甚至在出现问题时才进行培训,没有对职工的定期继续教育做好规划,对培训对象的确定有误差。应该根据不同对象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和方案,而且,不能只培训重点培养对象,也不能忽略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其实每个员工都需要继续教育的。

(三)继续教育的投入资金短缺

我国企业在改革和发展中需要大量资金运作,本来资金就不充足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链短缺,对员工进行继续教育需要不少的费用,对员工进行长期和连续的继续教育是很困难的。而且,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同时又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各级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稳定非常重视,在改革中要做好员工的安置工作和思想工作,但改革必将带来一大批员工下岗和失业,这些都要由国有企业来承担责任。本来国有企业就缺钱,这一矛盾又加重了国有企业的负担,国有企业的社会包袱难以卸掉,阻碍了国有企业对职工的继续教育和发展。

(四)继续教育体系不完善

企业岗位继续教育机构设置简单,培训设施不够完善,教育方法和计划也不科学,没有专门的部门从事培训工作,所以对培训工作的人力投入也少,从而就出现了没有培训制度、没有培训规划、不做培训评估分析的现象,对培训活动的决策随意、规划临时。培训结果缺乏评估,缺乏配套的激励制度,不重视培训结果的评估和反馈,往往是培训一完就结束了,对培训效果的检验仅限于培训过程,而不是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评价检验,造成了培训与实际工作的脱节。

四、完善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措施

(一)加强企业和继续教育机构之间的联系

增加高等院校的升学率,培养更多的高等人才,为企业职工的继续教育打好基础。同时,企业和继续教育机构之间加强沟通和联系,经常交流意见和经验,互相学习和支持,合理的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教育体系,促进企业永续健康发展。

(二)转变继续教育观念,增加继续教育投入

一方面企业要转变观念,正确看待职工培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职工培训,要把继续教育工作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做好继续教育的规划,加大对培训管理者和培训师队伍的投入,认认真真的进行继续教育,不仅要重视继续教育的过程还要重视继续教育后的评价和效果。培训是对人力资源这一核心力量进行开发进行的投入,属于企业的间接投资,高素质的培训,但企业必须认识到高素质的员工会极大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能够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

另一方面,职工自己也要转变观念,继续教育不仅对企业有利而且对职工本身也很有益处,要积极和自主地学习,形成对培训的兴趣,共同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的培训

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特别是人力资源部门主管,进行专业化培训。提高企业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工作水平,尽快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或兼职讲师队伍,企业内部兼职讲师在公司培训工作中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他们有丰富的实务经验,熟悉公司文化,培训安排的协调性好、时间灵活,熟悉公司内部的专用沟通语言,容易与学员进行交流,培训成本低,不但减少开支而且效果更好。

(四)完善企业继续教育体系

建立整套的企业继续教育机构,完善教育设施,实行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规划,拥有良好的培训团队。对职工的培训要有连贯性、系统性、计划性,.明确培训目的,进行培训需求分析,还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培训之前,首先要明确为什么做培训,再区分所要培训的课程是知识方面的、态度方面的还是技能方面的,然后进行需求分析,坚持不同的培训需要不同培训方法的原则,做到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不但重视培训过程,而且,培训之后还要在实践中检验教育成果,搜集和分析反馈意见,总结经验,更好地发展企业继续教育。

参考文献

[1]何伟.中小企业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3).

[2]吴召军.浅谈新时期企业员工培训的几点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04(8).

职工继续教育 篇5

1.加强新时期黄河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1)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和深化改革的需要;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跨世纪目标的需要。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对革命建设的成功与胜利都发挥了重大作用。新时期更要发挥强有力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作用,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目的,以促进三个文明建设为目标,强国富民,振兴中华。

(2)黄河职工自身的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黄河职工是社会分工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中除了少数人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外,大多数基层人员文化程度较低,他们工作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福利待遇相对较低,而且长年工作在治黄一线。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政治工作与职工利益的辩证关系,如何站在职工的角度设身处地,如何务实地把开展黄河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与维护职工利益协调同步,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黄河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2.当前黄河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目前黄河职工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很难适应新形势下黄河建设与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

(1)少数领导干部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处于“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开展不协调,跟不上业务工作开展的需要,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基层单位在业务工作忙碌的时候,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如何保证业务工作的完成上,致使思想政治工作被遗忘,成了一块薄弱的阵地,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形式。

(2)缺乏顾全大局的思想,利己主义比较突出。职工队伍中不少人想问题、做事情不是从大局出发,而是时时处处以“我”为中心,无论组织多么需要,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就做,不利的就不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职工本身综合素质不高,没有正确认识到没有“大家”何来“小家”的道理。二是决策层过于强调客观因素,认为用“软办法”好过“硬措施”,能劝则劝,劝不来就算,以致助长了一些职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3)没有危机感,缺乏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部分黄河职工固守着“稳坐钓鱼台”的传统观念,他们不相信几十年经历风吹雨打的“铁饭碗”也会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他们认为:黄河部门不是企业工厂,是永远不会关闭的,而这个又笨又重的“铁饭碗”会有谁去抢呢?因此,没有一点职业危机感。不是努力练好过硬本领,学好专业技术知识,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而是消极地听天由命,不思进取。

3.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黄河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3.1坚持全面协调发展的理念,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重视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只有坚持全面发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才会显示其活力。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全面协调发展的理念,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确保黄河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要帮助职工树立顾全大局的思想。对职工坚持不懈地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提高职工思想政治素质,正确认识没有“大家”就没有“小家”的道理,使大家摒弃私心杂念,想问题、办事情处处从大局出发,千方百计维护集体利益。其次,领导层管理人员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作为指挥者、倡导者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自己必须做到,告诫别人不做的事情自己首先不做,这样才有较好的形象,有较高的权威,才有资格去教育人、说服人。

3.2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所在,脱离了以人为本,思想政治工作将失去其生命力。因此,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要关注职工的需要,多为职工办好事、实事。抓住“热点”、“难点”,把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对职工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提高职工思想觉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加以解决,免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我们一定要主动关心职工生活,深人基层,畅通言路,对职工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认真对待。关心职工疾苦和职工生活,在一定时期,突出重点办一两件职工看得见、摸得着、暖人心的好事。

3.3坚持改革创新的理念,探索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

改革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坚持改革创新的理念,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式方法、运行机制,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要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站在职工的角度,设身处地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要经常深入班组、深入职工,与职工促膝谈心,经常给他们下“及时雨”,送“雪中炭”,主动加强与职工之间的感情联系、物质帮助和情感投入并举,通过关心职工,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使职工感到温暖,思想上受到感染,从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和潜移默化中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激励他们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3.4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

一是为职工指引正确的航向。黄河文化的核心是治黄事业的共同价值观。要通过文化的导向和渗透作用,以体现行业价值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引导职工恪守共同的价值理念,使整个单位上下同心,齐心协力,从而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二是为职工提供自我价值的平台。建立职工成才机制,围绕单位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实践活动,经常开展岗位练兵、各种技能竞赛等,为职工搭建成才机制平台,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增强职工的竞争能力,使职工的自身价值在劳动和创造中得到实现,为构建和谐单位奠定基础;三是为职工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载体,弘扬优良文化,鼓励职工多读书、多学习多掌握一门知识,多做一份贡献,积极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同时组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职工业余文化生活,陶冶职工情操,增强职工的团队精神,促进治黄事业的文化建设,营造了浓厚的和谐向上氛围。

职工继续教育 篇6

企业职工教育与培训的目的有几个方面, 首先之一:

技能:

我们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我们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还不属于一流, 尤其是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教育普及率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

很多基层职工达不到高级技术工人的水平, 而随着竞争的激烈,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企业的设备升级将会加快速度, 生产发展理念也在不断的更新, 这就为我们提出一个问题, 那就是:企业的发展和职工技能是否成成正比?

对于职工来说, 企业也许不是永久的选择, 但技能却可能是永久的需要, 因为, 现在任何一个职位都需要技术含量来保证收入的高低, 在一个企业组织的教育培训计划中, 包括的内容具体到技术层面上时, 一般都会采用企业需要相关技术资料, 这就为企业职工打开了一个方便之门, 因为知识与技能对现代社会来说, 因为那就直接和职工的生活水准挂钩的, 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其次, 在教育与培训中认清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一条我们提出的是企业教育培训中的技能培训, 这是一个比较具体的培训内容, 但宏观上来说, 任何一个企业都是由员工组成的, 员工的综合素质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基础, 在企业内, 任何一个岗位和环节, 都对企业产生影响。

很多传统的中国人认为,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老老实实的做人就可以了。如果我们的员工永远都这么想, 那么社会的发展也许会滞后很多, 因为现在就是一个充满竞争和奇迹的时代, 就是一个你敢想就可能做到的时代, 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梦想的时代。职工必需踏实的工作, 但职工必需要了解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各种条件, 了解一个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基本条件。这就是职工教育的一部分。

在企业职工教育与培训中, 我们将教育和培训分别开来, 先将技能提到首位, 因为对于一个职工来说, 做好本职工作是最重要的。但做好本职工作的目的和相关辅助问题再一次提出, 那就是员工在这种本职工作中到底对自己了解多少, 对自己工作的企业了解多少?对个人、企业和国家三者的利益链接和关联又了解多少?这就是企业职工教育的目的。

二、教育培训在企业与职工两者间的关系

1、职工教育与培训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是人才, 人才是未来世界经济乃至国家发展的长久和关键基础, 一个企业最重要的经营就是对人才的经营, 应该说, 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与人密切相关的。一个企业, 经营理念中, 人是管理者, 也是操作者, 更是生产销售者, 所有的环节都是人在运作, 而一个具备良好技能与知识的员工可以使企业在某一环节上起到关键作用。而企业这个整体运作的全部灵魂就是人。

如果企业职工教育与培训中, 无论是教材还是老师, 都将选拔人才放在第一位, 那么无论企业的管理者和是普通职工, 都会重新认识和评价企业职工教育与培训这个“鸡肋”。

当今中国提倡“与人为本”这个科学理念, 但如果企业管理层只将企业职工教育与培训放在形式主义的流程中, 企业职工也就不会真正重视起来。所以, 对企业来说, 本土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就是在企业职工教育培养中产生出的资源再生, 是体现企业本身对自己的发展和认识过程。

2、职工教育与培训对企业员工的作用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 而职工的生存和生活基础和企业也是密切相连的。对一个在企业工作的员工而言, 企业就是他们的创造和获取的平台。

2008年后的世界发生了令人眼花缭乱的一系列变故, 金融危机的副作用直接产生到各个国家和企业中, 而每一个企业的员工都将面临一个问题, 那就是工作岗位的稀缺和工作能力的衡量。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选择一个员工的重要依据就是判断他的工作能力, 对一个员工来说, 选择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在工作中获取的报酬, 也就是劳动的代价。

因为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因为不断更新的设备和技术含量, 没有人能永远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我们都需要不断的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这就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现在, 让我们重新审视职工教育培训对职工本身的作用时, 这个问题愈加明显。对于个人来说, 首先需要了解自己和认识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的未来趋势, 你不可能永远领先, 正如不可能永远滞后一样。需要的代价就是社会上流行的“充电”, 如果你从事的企业主动提供给你一个充电的机会, 那对你来说, 是不是很有价值的一次投资?因为在中国, 教育是产业, 而企业提供给你的机会就是给员工的投资。相信没有人会对投资还很陌生, 因为投资的意义在于有投资将会产生收益, 而教育的投资风险的几率基本为零。这个零意味着企业投资给企业职工, 而职工在获得这份投资时的风险为零。这对任何一个职工来说都是非常重要。

结语

未来经济社会将是一个完全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 任何人都将随着这种发展而相应的调整自己, 包括企业和个人, 都要适应并逐步改变自己, 这种适应和改变将真正体现到对知识和学习的重新认识中。

摘要:职工教育与培训是中国企业一直以来的重要内容, 但因为这种培训形式存在着很多问题, 导致目前的“鸡肋”状况。根据这一现象, 本人将企业与职工两者关于教育与培训的作用与影响做一次简单的分析, 阐述企业和职工双方都需要重视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

企业职工教育培训 篇7

1 职工教育培训的需求

依据有关资料, 国内企业管理和技能工作者的人力资本含量不高, 当前人力资本储存数量十分匮乏; 当前经济机制在逐步向市场经济改变且逐渐健全, 日益升级的竞争迫使公司整合当前的人员架构, 提升公司人力资源的技术水平、总体素养和职工顺应社会的水平。公司有责任让职工在工作过程中持续提升工作能力且拥有较大发展空间, 来顺应公司发展和社会前进的要求。另外员工教育培训是公司维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举措。英国经济学领域的著名学者哈比森认为: 人才是国民经济的根本性要素, 一个国家假如无法丰富群众的知识、提升其的技能水平, 便无法发展经济和其他事业。唯有注重且运用科学的举措, 积极丰富与提升人民的知识和技术能力, 才可以从根本上推动经济的增长。员工教育培训是公司人力资源发掘的主要渠道, 经过员工教育培训, 推动员工全方位发展, 有助于构建一支高素养的员工团队, 构建优良的企业文化, 塑造优良的公司形象, 提升公司的总体竞争实力与发展潜力; 员工教育培训一方面是知识与技术的传输, 另一方面是理念的转变。高质量的教育培训能够让职工形成主人翁思想, 提升职工的忠诚度, 进而推动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

2 员工教育培训在公司发展历程中的作用

( 1) 培训是一种投资。企业的职工受教育程度不一样, 素养不一样, 部分职工无法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 乃至消极怠工, 为了转变此些员工的错误思想, 我们应当组织员工培训, 培训是一种可以获得可观回报的投资。员工教育培训是一种共赢的方式, 其一, 大大调动员工的激情, 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得企业的价值提高, 其二, 职工自己的综合素质也得到提高, 这将是职工的人生一大不可估量的财富。我认为我们公司要做到: 1了解在培训教育方面如何投入资金; 2在培训教育方面舍得投资; 3具有较高的培训水平。让职工经过培训以后, 提升工作技能和工作绩效。

( 2) 培训是提升职工素养的主要渠道。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 公司也产生了很多不适应问题, 其中公司职工素养角度问题特别严重, 包含思想老旧、知识陈旧、技术匮乏等, 总之, 就是员工素养无法顺应经济增长与公司发展的新要求。全方位提升员工素养, 提升公司的竞争实力, 是企业当前应当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员工培训能够有效解决此类问题, 培训已发展成当代公司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竞争实力的重要措施。此外, 素养低不仅仅表现在工作水平低这个方面, 部分人的社会素养也待于提升, 譬如脏话连篇、不讲卫生等, 因此我们在培训课程中也添加了提升人文素质的内容来提升员工的人文素养。

( 3) 培训利于构建优良的企业文化。我们单位针对企业文化给员工安排了培训, 包含学习公司观念、服务思想、员工道德准则等, 利用培训提升了员工的观念素质和活动素养, 提高了企业文化的水平。

3 做好职工教育培训的办法和措施

四川港建水利水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近年来的施工任务重、生产规模大、所承建的工程技术含量高、公司目前设备数量多、施工范围广, 高速公路施工、大型桥梁施工、水利水电施工、港口航道整治等涉及到多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要求施工人员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以及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所以企业可以经常开展质量、安全、进度、效益评比竞赛活动, 定期组织理论水平考试。应把培养中青年、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人才作为重点, 采取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在职培训与招聘毕业生相结合、项目培训与送出学习相结合、在岗培训与脱产学习相结合、全员培训与重点培养相结合的多种形式。

( 1) 做好职工的思想教育。职工的思想教育有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职工的政治教育应该依赖于政治理论, 平时要了解掌握职工的政治思想的状况, 需要加强职工的政治理论基础, 多给职工上上政治课, 讲解政治大事, 让他们了解政治, 给职工树立远大的职业抱负, 这样能够不断的使职工的敬业精神得到提升。

( 2) 建立榜样激励培训法。“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公司可以结合内部的书刊、多媒体手段, 表扬在日常工作中表现优秀的职工, 宣传他们的真实事迹和优秀的工作表现, 让他们成为全体职工的学习榜样。并用现金奖励他们, 让他们认识到只要你为公司认真干事, 为公司带来了效益, 公司就不会亏待你。

( 3) 加强知识培训和参加学历教育。学历是一个人的基础教育, 它决定了你的基本素质和修养, 只有在提高学历的基础上, 再结合其他的培训手段, 才能使得职工的整体素质提升。想让公司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就需要职工们掌握现代化的经营和管理, 而职工们的素质还远远达不到要求, 这就需要企业给职工定期的举行知识培训课程, 让职工的知识能够跟上现代化的脚步, 同时积极鼓励职工参加与各自岗位有关的学历教育, 让职工的素质得到更大的提升。

( 4) 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岗位培训是职工培训的重点和核心, 岗位培训是指根据岗位的不同需求, 取得上岗、转岗以及晋升等资格的培训, 还有根据岗位的发展需求进行培训。不同的岗位应该承担不同的职责, 岗位职责要落实到每个职工身上。职工的上岗和转岗, 根据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技能能否达到岗位的需求, 这就需要职工参加培训来提升自己的素质。职工在上岗之前, 必须要持证上岗, 公司可以每年都举行岗位考核, 确保职工能够达到岗位所需要的素质。

4 培训的评估

企业关注培训前、培训过程及培训后的评估, 培训是否起到了作用? 如果没有评估, 就会产生盲目培训的行为, 不利于企业发展, 也不利于下一次培训的立项。培训负责部门应全面掌握并控制培训的质量, 对不合格的培训, 能够及时找到失误的地方进行纠正。同时总结培训工作中成功的亮点, 本着不断改进培训质量的原则, 把培训工作越办越好。最终的评估应该包括四个层次, 以此来衡量每次的职工教育培训的结果。 ( 1) 受训职工的反应。培训结束后, 应该组织问查调卷, 以此来知晓他们的满意情况和对培训的感受。 ( 2) 检查受训的结果。职工在培训结束后, 了解他们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是否有所改善, 可以通过对职工受训前后的知识技能进行考察, 确定职工是否学到新的知识, 以便职工们能将这些知识技能应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 3) 培训前后的工作表现。可以对职工进行正式的评测来考察, 确定职工通过培训而在工作上有进步。职工只有将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工作中去, 培训才有了价值。 ( 4) 企业业绩的变化。这一项评估针对的就是整个企业, 了解培训给整个企业带来的变化, 企业各方面的业绩是否增长, 这也是培训的最终目标, 就是能够给企业带来效益。

5 结束语

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对企业而言, 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 它和企业的发展紧密相连。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我们应当高度重视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 通过扎实的教育培训工作, 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推进企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龚晓路, 黄锐.员工职业素养培训[M].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

浅析企业职工教育培训 篇8

1 职工教育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职工教育培训的现状

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 而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成为造就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手段。无论是新职工、转岗职工还是每年技能鉴定前都要进行的职工教育培训, 培训的方法也只是简单的找本安规或是技能方面的书照本宣科, 而后简单的出张卷子一考了之, 对于培训结束后职工对新技术、新设备掌握的情况那是另外一回事, 至少教育培训是办了, 这种流于形式的培训造成理论和实际严重脱节, 导致培训效果不好, 职工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差, 最后企业就会不太重视职工教育培训。对培训计划的调查发现, 企业在年初会制定自己的年度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的下达、实施不是单一的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 需要多个部门进行配合, 而上级安排好培训计划后, 往下就执行不下去, 其他部门认为培训就应该是培训中心的事情, 与我无关, 导致培训很被动, 培训效果更是无法评估。

1.2 职工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a.企业不够重视。b.职工教育培训方法和技术落后。c.没有调动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d.职工教育培训的机制不够完善, 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2 产生问题的原因

2.1 没有正确认识职工教育培训对企业的意义。

从目前的职工教育培训状况可以看出, 大部分的企业不管愿不愿意进行职工教育培训, 都或多或少的对职工进行了一些培训, 但是由于认识的不到位, 即使进行了培训, 都没有做实实在在的工作。有那么一部分企业是根本不重视职工教育培训的。他们都没认识到职工教育培训对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之所以企业对职工教育培训不重视, 有以下4点原因:a.培训无用论。b.培训浪费论。c.受训人才流失论。d.培训福利论。

2.2 通过分析企业职工教育的方式方法发现, 大部分职工教育培训

偏重于“课堂教学”, 局限于“老师讲、学员听、考试测”的三段模式, 培训时往往以教师为中心, 缺乏培训双方的交流与沟通。由企业请进专家办技术培训班、开专题讲座的情况很少, 通过现代化的电脑网络技术进行员工培训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单一的培训模式难以调动职工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且培训中存在侧重业务技术操作、学历证书的取得, 忽视职工发展潜力、学习精神、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引导;侧重教育培训次数、人数的数量指标, 忽视职工教育培训的效果和质量的检验。这种传统的培训方式与现在欧美发达国家采用的“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模块培训模式”的效果相差甚远。

职工教育培训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 培训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知识培训内容包括组织常识、组织纪律、组织制度、企业文化、新文化新技术、专业理论、市场营销知识、管理知识、国内外的法律法规等。技能培训内容包括管理技能、交际技能、办公技术、销售技能、服务技能、沟通技能、演讲技能等。其次, 培训是应该有层次, 有计划的进行的, 不仅要做到不同层次的员工接受不同的培训, 同时也要求培训是一个不间断的、长期的过程。这么一个系统的职工教育培训可以给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 又为职工提供了一个全面提升的机会, 但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却很少能做到系统的培训。具体表现为:a.没有制订长期的培训计划。b.缺乏对员工的能力培训。c.员工培训只针对部分员工。

2.3 职工教育培训监督和考核机制不够科学完善, 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仍未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如, 领导干部及职工对教育培训的责任和义务不明确, 职工教育必要的人、财、物投入未能保证, 考核激励机制没有形成, 一定程度上仅停留在有人管、无人执行的程度上, 培训结束后, 没有进行职工教育培训效果的反馈, 开展工作的主动性不强, 形不成齐抓共管、注重成效的局面。

3 加强和改进职工教育的一些建议

鉴于以上问题, 提高认识, 改变培训模式, 促进职工教育发展, 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职工培训与开发的需要, 解决企业教育培训的问题,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只有各级领导和职工能够从战略高度重视职工教育, 认识到职工教育的巨大作用的重要意义, 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真正重视职工教育培训, 自觉参与职工教育培训, 大力支持职工教育培训, 并尽力解决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单位和部门在制定年初职工教育培训计划的同时, 需要成立职工教育委员会, 利用下发文件、上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等形式, 开阔视野, 提高认识, 为职工教育的有效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3.2 创新培训, 丰富方法, 革新技术。

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大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方法是“请进来式”即由企业出面请各大院校的教授或专门从事培训的专家到企业来, 组织各种培训班、研讨会或模拟训练, 对企业经管人员和技术骨干进行专门培训。为了充分发挥“请进来式”的效用, 企业还应鼓励参加培训的员工将培训所学知识、技能传授给企业中其他员工, 以促进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第二类方法为“送出去式”, 这类方法是国际跨国公司最常用的培训方法, 尽管企业由于经济能力、企业规模等因素的限制, 无法为员工提供出国培训机会, 但与各高校联合办班来培训员工或将企业中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送到一些成绩优秀的企业接受管理培训和实习是可行的。目前, 随着各企业对培训的日益重视,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运用到员工培训中来, 比如世界著名IBM公司创立了一个叫“培训空间”的专门培训场所, 员工可以通过可视电话或电脑网络参与各种技能训练和管理技术培训。实践证明, 这些灵活、便捷的现代化培训手段的使用, 不但能使企业培训计划能顺利执行, 提高培训的效益, 而且大大拓宽了企业职工的接触面, 为他们创造出比传统方式下丰富得多的培训机会。在企业的培训操作中, 可以借鉴跨国公司的经验和技术, 通过改善培训方法和技术来提高培训效率, 增加职工对培训的认同感。针对不同的工种, 不同的专业需求, 培训专业理论知识, 坚持“干什么, 学什么, 缺什么, 补什么, 学以致用”的原则。同时加入安全知识、职业道德、理想信念、政策法规、企业文化等各类型多方面的知识和内容, 并根据不同群体的爱好、兴趣, 成立诸如摄影、书法、绘画、体育等方面的业余小组, 将满足职工群体不同的需求和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结合起来;针对不同岗位人员采取不同侧重, 如在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计算机、网络操作和多媒体操作的比赛, 在车间开展锅炉操作、机械操作、电焊、电器维修等工种岗位技能比赛, 在窗口部门开展文明用语、微机操作、点钞比赛等活动, 不断提高不同工作群体的业务水平。引导职工群众主动学习, 自觉求知, 将自学和培训紧密结合, 努力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

3.3 完善体系, 加强管理, 保证效果。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良好的效果取决于完善的计划。因此, 在制订培训计划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培训计划要服从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的战略需要;二是培训计划要能协调企业组织目标和职工个人目标, 兼顾企业集体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三是短期培训、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之间应形成互补, 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脱产培训之间要相互协调;四是企业应根据科技进步和发展作出有预见性的培训计划, 满足企业纵深发展的需要;五是培训计划必须建立在企业对人力资源现状统计分析和需求预测的基础上, 防止盲目性。

3.4 健全机制, 激励培训。

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的激励制约机制是搞好职工培训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在对职工进行培训时, 要重视职工的个人生涯规划, 考虑职工的个人需求, 把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结合起来, 这样不但可以增强职工对组织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也可以作为对职工的一种有效激励手段;另外, 要充分肯定培训取得的成绩, 要加以物质和精神奖励或晋升晋级等激励。企业给予职工“培训”的机会, 必须本着“公平竞争、择优培训”的原则, 使真正有能力、有潜能的人获得培训的机会。要把培训的激励机制与企业的人事劳资制度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评定职称、选拔干部、岗位晋升等方面把是否经过培训作为重要的参考条件;在分配任务和安排工作时, 让培训成绩好的职工有充分的表现机会, 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 得到提高, 让所有职工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培训。

4 结论

总之, 国有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 根据企业发展运营的实际情况搭建行之有效的培训体系, 加强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切实提高职工的业务能力、综合素质, 这已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汪富荣, 孙建德.高校安全教育评价工作手册[C].中国教育出版社, 2007, 9.

[2]崔泓.国有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的思考[M].北京:中国电力教育出版社, 2009, 5.

[3]陈晓黎.对我国国有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的思考[J].青岛远洋船员学员海报, 2010, 1.

职工继续教育 篇9

继续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 主要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 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 提高创造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知识经济时代继续教育又是人才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手段, 着重点是开发人才的潜在能力, 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是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继续教育的历史渊源

继续教育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从美国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教育工程, 称之为CEE (Continuing Education Engineering) 。目的是把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再次进行必要的培训, 以便更快更好地适应迅速发展的生产需要, 完成越来越难以掌握的新技术、新产业规定的任务。当时美国许多大学都设置了工程技术革命专题讲座和培训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特别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和终身学习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 人们普遍地认识到继续教育工程的重要性, 甚至有些国家开始利用政府的行政手段强有力地推动这一工程。

三、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发展起来的原因

1. 社会的发展是继续教育及其理论研究的外部需要和发展动力现代社会, 科技迅速发展, 知识总量激增, 应用周期缩短, 半衰率加速, 从而导致了社会产业结构、技术结构、职业结构等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要求从业人员重新形成的劳动力要有较强的职业应变能力和更高的智能结构。而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需要, 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变成从业人员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继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的重要阶段, 在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使继续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断提高人民的受教育水平, 不断改造各层次的人才结构, 必然要求搞好继续教育及其研究工作。

2. 继续教育实践领域的扩大是继续教育及其研究的实践基础。纵观世界继续教育及其研究的发展历程, 它是伴随着继续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的。在继续教育发展初期, 其研究活动是零散的、不系统的, 只有极少数社会科学工作者从事此项研究。继续教育的研究活动逐步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继续教育研究的地位在不断地加强, 其研究活动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了不断地拓展。继续教育理论来源于实践, 其最终目的还是要用于指导实践。继续教育工作者就是在这种双向互动的过程中, 在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不断地汲取相关学科的优秀研究成果, 努力构建为实践服务的科学理论体系。丰富的继续教育实践活动为继续教育及其理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各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继续教育及其研究发展的外部保障。从世界继续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 继续教育的发展与各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密不可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特别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 继续教育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各国政府的极端重视, 各国政府开始认识到教育机会均等不仅意味着同年龄组的人有同等的教育机会, 而且也意味着不同年龄组之间受教育机会均等。各国政府都积极发展继续教育, 建立各种继续教育机构, 制定各种法律和规定, 加大资金投入, 不断完善继续教育的有效机制。许多国家设立统一的管理机构, 加强对继续教育的管理。

四.如何做好企业职工的继续教育

1.提高认识, 创新观念。

伴随着科技、经济的巨大进步, 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未来的竞争是实力的竞争, 实力的关键在科技, 科技的关键在人才, 人才的培养在教育。要通过继续教育为新世纪的发展准备人才, 就应把继续教育放到战略性地位, 并使其发挥作用, 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科学的理论、发展的眼光、超前的思维、求实的态度去观察、思考、研究、认识和指导继续教育实践活动, 找到解决为题的新途径, 创造出新成果, 开拓出新局面。在当代科学迅速发展的情况下, 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提升其实践能力, 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形势, 树立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观念, 增强压力感、使命感。

2. 优化课程设置, 拓宽知识结构。

在课程设置方面, 应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 放弃低层次的技能和基础知识培训, 围绕能力提升或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 提倡多学科的跨学科课程以及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课程, 实现文理渗透、理工综合, 基础与应有相结合, 使参加继续教育的人员感到只要参加学习, 就一定有收获, “用中受益”。通过继续教育, 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 提升科技贡献率。

3. 严格管理, 有效监督。

在培训者管理方面首先要加强监督与考评, 选用有能力、有责任、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培训者, 防止滥竽充数、走过场。其次要建章立制, 狠抓落实。采取有效措施从登记、评估、奖罚考核等制度入手, 把继续教育工作统抓起来, 避免流于形式, 从根本上搞好继续教育。第三要解决好工学矛盾问题。在继续教育中体现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模式, 比如一些高、精、深的理论知识, 可采取面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方式以及引入自学考试机制或远程教育等方式, 还可采用学分达标、水平达标等方式。

五.结束语

继续教育学科的建立大大推动了继续教育研究的开展, 继续教育的科研工作主要在大学里进行, 每年由硕士和博士生完成的研究论文是继续教育研究成果的重要来源, 有重大影响的继续教育专著也大多由继续教育专业的教授所撰写, 并且越来越多的继续教育专业人员希望掌握该领域的特殊知识和技能, 以便确立其自身的专业地位, 这种需要也成为继续教育研究的推动力。继续教育要发展, 就必须进行规范创新。规范使继续教育进一步完善, 创新使继续教育更具有生命力。规范和创新是继续教育获得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摘要: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 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做好企业职工的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希望会给相关部门一些建议。

关键词:职工教育,继续教育,教育培训,培训方案

参考文献

[1]李莎.企业兼职教师培训的实践探索[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提升职工素质教育的探讨 篇10

关键词:铁路职工;素质教育

大准铁路公司管内的基层党支部是大准铁路公司党委联系广大一线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大准铁路管内基层各单位统一领导和团结的核心,各党支部把分散在各个单位的党员、群众组织起来,形成团结统一的力量和整体战斗力,推动基层生产建设。结合大准铁路公司“建设大准复线,五年运量翻番,全力推进二次创业,再造一个大准”发展战略的新形势,建设“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是基层党支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突出引导,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是提高职工队伍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职工队伍的重要途径,也是基层党建服务中心任务的具体体现,抓好职工的素质工程是基层党组织责无旁贷的职责和使命。

职工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业务素质两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是指应具有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时期的职工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应具有优良的品质和作风。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势教育,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势引导下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可以为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提供正确方向和精神动力。文化业务素质包括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业务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是指应具有的基本文化基础。技术业务素质是指应具有的岗位专业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它们有其自身的内涵和固有的规律,应根据时代发展和企业的需要,有的放矢地给职工“充电”,提高职工综合素质。

1 教育引导,坚定信念

管理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严格管理是建立在耐心说服、启发自觉的基础上的。因此,在管理中既靠行为约束和规范,更要靠思想的启迪引导。管理离开了深入细致的

思想教育,就容易简单生硬,教育离开了严格控制的管理,也容易没有说服力。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和最佳效果。

教育在先首先告诉员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标准。其次,是教育员工,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干。

一是通过政治工作会、职工代表大会以及职工大会、中心组学习会、班前会、班组学习会、入职教育等有效形势,对职工进行公司迅猛发展的美好形势教育,让职工明确使命坚定信念,使命是灵魂,没有使命是生存不下去的。公司和公司成员永远都应该具有一种创业心态,保持组织创立之初的那种朴素和激情,一个失去了青春和活力的组织是不可能有竞争力和凝聚力的,凝聚力很大一方面是来源于职工对公司未来发展的美好的愿景的期盼,员工为了发展梦想而坚定信念的工作。理想信念并非是了无虚有的,胡锦涛同志强调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要把坚定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党学习的重中之重;理想和信念是脚踏实地的,我们要结合自己的行业特点,每个人都要联系自己的本质工作,去认真思考、努力实践,把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和每一天所干的事自觉地与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挂起来,与神华集团、准能公司、大准铁路公司的发展战略统一起来,自己就会感到目标明确,生活充实,工作有意义。“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说的都是这个理。因此,理想信念不是可望不可及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的。神华集团董事长张喜武在集团公司一届一次职代会暨工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加快神华工会工作科学化进程,建设央企一流工会”的重大课题。神华集团自1995年10月成立以来,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迅猛发展,成为集煤矿、电力、铁路、港口、煤制油与煤化工为一体的特大型能源企业,是我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煤炭企业和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经销商。目前拥有30多个控股和参股子公司,其中,控股的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并回归A股。有60多个生产煤矿,煤炭产能超过了3亿吨,电力投运总装机容量约28万千瓦,自有铁路1500多公里,全集团资产总额约5052亿元,职工总数20多万人。2009年年初,神华集团提出了“科学发展,再造神华,五年实现经济总量翻番”的发展战略,大准铁路作为神华集团铁路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神华集团煤运路网建设的基础,为推动集团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高素质职工队伍是大准铁路建设准格尔亿吨级矿区铁路大通道的核心竞争力,是大准铁路持续发展、安全发展的根本所在。因此,加强职工形势教育,坚定员工信念,全面提升职工素质,是大准铁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神华战略的必然要求。

二是凝心聚力,文化引领。十七年来,大准铁路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弘扬时代主旋律,围绕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一系列活动,全面加强科学化党建、思想保障体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大政工”、“大文化”、“大学校”格局,以政治优势再造发展优势,以文化塑造实现文化管理的“无为而治”。秉承“科学和谐,厚德思进”的核心价值观,坚持“艰苦奋斗,开拓务实,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经过对历史文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提炼、整合、推广,塑造“你能、我能、大家能,准能”的“准能”文化,提出来了大准铁路的基本价值观:用人观:在适合的岗位上用适合的人;工作观:不管过去干什么,只看现在怎么干;团结观:团结出事业、团结出形象、团结出干部;管理人员(干部)观:不关心职工思想的干部不是好干部,不重视安全的干部不是好干部,不注意团结的干部不是好干部;干部员工行为观: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和谐的事不作;企业与员工关系观: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

形成了主杆挺拨、枝繁叶茂的大准特色文化理念,以理念为准则加强理念渗透、形象塑造、环境刷新、行为养成等环节推动工作,实现以先进的文化塑造人,以先进的思想引领人,使公司逐步从自主管理、自我完善迈向自我超越。

按照神华集团“五年运量再翻番”战略目标和准能公司“第三次创业”的号召,大准铁路领导班子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结合地方和神华路网规划的实际,经反复研讨,确立了大准铁路二次创业指针:“学朔黄、赶大秦、建设中国一流铁路”;二次创业战略规划:“建设大准复线,五年运量翻番,全力推进二次创业,再造一个大准”;二次创业目标:“安全稳定、重载高效、文明和谐、业绩一流”。以一系列丰硕的理论成果引领大准铁路在二次创业的征程中阔步前行。

根据神华铁路和鄂尔多斯地方路网规划,认真探讨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大准铁路复线建设紧锣密鼓,建设中的新准线、准池线将与大准铁路接轨,形成新准-大准-准池-朔黄新的西煤东运大通道。

届时大准铁路通过能力将超过3亿吨。不仅大幅拓宽神华煤炭的外运通道和销售空间,而且为缓解蒙西地区煤炭外运紧张的局面发挥更大作用,大准铁路作为蒙西地区西煤东运“大动脉”的美誉也将更加彰显。

美好的愿景激励人,发展的形势鼓舞人,开展多方位、多层面的形势教育、文化引导,整合凝聚广大职工的心智,统一思想,举全力、集众智,建设更加美好的大准铁路。

2 丰富形式,提高素质

人的一生离不开学习,从离开学校,踏进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阶段,学习的形式、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要教育引导职工进行五种形式的学习。

一是加压学习。通过考核督导,让职工明白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真正把学习作为胜任本职工作的第一需要。让职工认识到,不学习,最高的学历也会过时;不学习,任何人都会被淘汰出局;不学习,最棒的企业也会落伍。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已经认识到,人才的竞争说到底是学习力的竞争,人才不是先天造就的,而是后天培养的,无学习竞争力的职工很可能会面临被淘汰,无学习竞争力的人才也会很快变成庸才,所以必须自我加压,才能持之以恒。

二是能力学习。学习不是“摆设”,也不是“装饰”,更不是“掩饰”。对于央企员工而言,不管有没有对学习考核的指标,有没有验收的标准,有一句话必须记住,我们不是为别人来学习的,是为自己来学习的,学习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是为了跟上时代、跟上公司的发展,是为了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当然学习能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的在岗位上开展自主创新,把工作做扎实。因此,一定要学会真本事,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学以致用。

三是全过程学习。孔夫子当年就是“走一路学一路”。学习决不仅仅是课堂学习、班组学习、中心组学习;学习也决不仅仅停留在学历学习、技能学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谈话、对话,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场所、学习的课堂,只要善于捕捉,就会发现“美无处不在”。只要善于学习,时间就会象海绵一样“挤出水来”。

四是终身学习。周恩来总理当年就倡导:“要活到老,学到老”,徐特立老人曾经告诫人们:“永远不要半瓶子水晃荡”,学习是无止境的,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现代工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更新争分夺秒,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所以,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是人生的正确选择。

五是效益学习。学习同样也要讲究“投入产出”,因为时间是“无价之宝”,它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就看你能不能抓住。加强高素质职工队伍的教育培训,要贯穿“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掌握科学的方法,注重实践应用,既要注重岗位技能的培训,又要注重于人品素质的培养,做事先要学会做人,文凭不是唯一的,水平可以追求第一,人品才是真正惟一。学历职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真才实学,是“真家伙”,是“真本事”,往往实践第一线的职工才是企业的“真正英雄”,还要鼓励职工岗位成才,到处都可以成为学习的“战场”。总之,学习一定要注重实效,不搞华而不实,不搞哗众取宠,要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有所帮助才行。

3 以人为本,学练并重

大准铁路公司在以保安全、保运输、保稳定为目标的快速发展中,以班组为重点,以个人为突破,强化职工队伍综合素质教育,重塑央企员工崭新的精神风貌。

推行干部包保班组工作,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制定标准、落实责任、细化考评,开展以“本质安全型、文明生产型、技术创新型、成本节约型、和谐团结型”为主要内容的“五型车间、五型班组”创建活动,夯实班组管理基础工作;积极探索公推直选、轮岗交流等选拔培养班组长的新形式,加大班组长选拔、培养和考评力度;通过班组达标竞赛、班组建设经验交流、“样板班组”创建、“白国周班组管理法”专题培训、班组长“三步”工作汇报竞赛等形式,提升班组长的综合素质,着力提高班组综合管控能力。开展学练竞赛,充分提升职工的实操技能。

一是开展“学规章、提技能、保增量”为主题的基本规章竞赛和职工技术练兵比武活动。以全员学练、层层选拨、决赛奖励、外部竞技的方式,调动广大职工学理论、练技能、标准化作业的主动性;17年来,大准铁路内部组织职工技能大赛9届次,组织基本规章比赛5场次,参加准能公司组织的职工技能赛6届次,参加神华集团组织的铁路板块职工技能大赛6届次,参加铁路部呼铁局组织的各类技能比赛3届次,涌现出了一大批技术拔尖人才,有3名职工被国资委评为技术能手。

二是开展经济技术创新竞赛,动员职工立足岗位积极参与技术革新改造、增收节支、增产节约活动。细化考评奖励,从小事着手,从点滴做起,群策群力创效益,仅2011年增收节支约1.1亿元。2010年以来,车辆段2个项目分获准能公司第四届职工技术经济创新成果一等奖和优秀奖,并参评神华路港板块的评选。在青年创新创效活动中,2个项目分获神华集团、准能公司青年创新创效三等奖。

三是开展小指标竞赛。从2005年开始,在机车乘务员中开展了“百趟安全值乘”竞赛,对连续安全值乘100趟的机车乘务员,一次性奖励2500元;2012年对实现安全运行500趟的机车乘务员,在现金奖励的同时,给予了“休假外出培训”;2008年开始,在货车检车员中开展了“万辆检修无漏检,安全优质无事故“竞赛,对连续实现安全检修10000辆的检车员,一次性奖励2000元。并给获奖人员佩带红花,敲锣打鼓组织“送荣誉、送奖金到班组”活动;车务段开展了“百班”劳动竞赛,对连续100个班无“三违”现象的班组成员进行奖励;供电段开展了“接触网设备百日优质竞赛”,充分调动了职工创先争优的积极性、争创效益的能动性、力保安全的主动性。车务段开展的党组织创示范党支部、党员“创精品岗区、练精湛技艺、保精良设备、建精美环境”的“一创四精”等活动,已形成品牌,初见成效;通信段薛家湾第二支部开展的“以问政于职工,问计于职工,问需于职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安全生产;提升工作作风,提升和谐稳定,提升整体水平”为主要内容的“三问”“三服务”“三提升”活动;工务段在广大党员中开展的以“党员带头学理论、学技术、学管理,做促进企业发展的表率;带头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做生产经营的骨干;带头协调各种关系,做维护职工利益的代表;带头弘扬企业精神,做发展企业文化的模范”为内容的“四带四做”等活动已形成亮点。内涵丰富的载体活动,为广大党员创争优秀、建功立业搭建了平台。

4 优化组织,营造氛围

大准铁路公司党组织除了自身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之外,还组织职工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各种场合宣传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的意义,并积极创造条件,为职工、为班组开展这一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包括学习场地、学习资料、学习经费等等,引导大家更加注重实践的学习,鼓励大家创造性的学习和创造性的工作。公司按照准能公司“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强化人才的选用、培养和激励机制,推进了人力资源队伍建设。

一是认真组织每年进行的春、冬季规程、人身安全教育及考试工作,增强保证安全生产的能力;对特种作业人员复审培训,为6类特种岗位的461名作业人员分期安排复审和新办证安全培训;完成了内部准驾证的换证工作,为14人新办、补办了内部准驾证。统筹考虑用工需求,加强了委外队伍的管理,分别与13家委外单位重新签订了相关协议;整合内部培训资源,加强职工业务培训,共安全培训各类人员5268人次,保证了公司在运输任务大幅提升高情况下的员工的保安能力。

二是落实人才选用。把好人才入口关,通过考核、面试,择优选拔了铁路院校299名学员,为公司跨越式发展补充和储备了技能人才;接收了43名本科生和6名大学生村官,充实到机关和基层的各个岗位,通过全方位培养,逐步缓解管理断层的问题;解决了27名公司子女就业问题,为老员工解除了后顾之忧;推行岗位竞聘,17名员工走上了重要管理岗位,人才选用机制不断完善。

三是加强员工技能培训。拓宽外培渠道,2011年组织16名科级以上管理人员赴三所院校进行培训;组织785人赴各专业培训地点进行业务培训和资格认证,保证了特种作业的岗位需求;加大内培力度,组织了6期班组长全员培训班,2期管理心理学培训班,提高班组长的整体素质;共举办各类安全、技术培训班160期,培训员工4450人次,逐步提高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组织251名新入路学员进行综合培训,为学员尽快进入角色奠定了基础。2012年上半年共举办各类短期培训班38期,共培训员工1420人次。四是加大激励考核。组织全体合同制员工进行应知应会考试;对850名生产性一类劳务人员进行了绩效考核;对37名劳务派遣人员进行了转制;对车务、工务段生产性三类人员进行了考核,正向激励作用明显;提高了专业技术职务、职业技能人员及班组长的津贴,整体上调了各岗位合同制员工和劳务人员的工资标准,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伴随准能公司的快速发展,作为准能公司煤、电、路三大板块之一的大准铁路必将全力推进,党政工青齐抓共管,以大力探索并加强职工素质工程建设,来推动复线建设,抓好运营管控,实现运输最大化、安全管理最佳化、运输效益最优化,为打造准格尔亿吨级矿区铁路大通道而再做新贡献、再创新业绩。

参考文献:

[1]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0-2014年).

[2]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百题问答.中国工人出版社.

上一篇:骨科护理下一篇:沟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