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定量播种

2024-07-08

精确定量播种(精选三篇)

精确定量播种 篇1

近年来,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集成技术的引进及推广, 真正地实现袁隆平近期提出高产的4个基本条件:即良种、良法、良田、良态, 解决了投入与产出、高产与生态稳定之间的矛盾。为保证区域粮食安全、自然生态环境平衡, 使技术成果的转化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1 水稻精确定量集成技术的基础原理

1.1 给根系良好的生长发育空间, 培育壮根

该技术使每根苗都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不让根系相互争氧气、水分。传统的水稻生长离不开水, 从移栽后长期有水层, 造成土壤不透气、根系区缺氧、土壤酸化, 最终产生各种有毒物质, 使根变成黄根、黑根、死根。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原则上水的管理采用干湿交替, 在穗区的水层也不超过2 cm, 使水稻根系一直是强壮的白根, 为强分蘖、壮籽粒、提高单产打下基础。

1.2 促成强大的有效分蘖

水稻分蘖从移栽后就一直有序的进行, 优越的肥水条件往往会产生许多的分蘖。但后期的分蘖往往是无效的分蘖, 成穗率较低, 还容易倒伏。

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根据水稻品种的特征特性预先确定要实现的目标产量, 根据产量确定移栽密度、有效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及理论产量。全部过程以培育壮秧、清水浅水浅插、扩行缩株、减苗促苗、控水调肥、露田促蘖、晒田控蘖、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措施, 实现目标产量。其中, 有效分蘖是关键, 当达到预期有效穗数的80%时, 就要及时控制以确保有效分蘖数, 每个有效分蘖的穗实粒数达120粒, 基本苗25.5万根/hm2的产量就达到10.00~12.75 t/hm2, 而传统栽培仅为5 570 kg/hm2。其原理是根系活跃, 植株生长较为健壮, 为地上部分进行光合作用提供了条件, 良好的地上部分又提供了更多的养分用于根系生长, 良性互动培育了高素质植株, 增强了抗逆性和抗病性, 最终提高了产量。

2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硬件设施跟不上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比传统栽培对秧田的要求高, 田地要能排能灌, 不能是“阴阳田”、“烂田”等。而现在的农业设施虽有所改善, 但还远远不够。

2.2 有机肥源不足

由于近年来养殖家禽的农户越来越少, 过腹还田的有机肥也相应减少, 农户还有焚烧秸秆的习惯, 使得秸秆还田的有机肥也在减少。近年来虽加大了生物菌剂、微生物肥料、秸秆腐熟剂、有机复合肥的推广和运用, 但还需要一个过程。

2.3 种植农户整体素质下降

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 大多有素质、有文化的青年都脱离了土地, 留下一些大龄妇女从事农业种植活动, 推广新技术较为困难。

2.4 受自然条件的制约

水稻精确定量集成技术需要有较好的自然条件, 有较强的节令性。同时, 干旱时要有水源保障, 以确保各个技术环节得以实施, 而大多数的田块水源不足, 各项技术指标难以实现。

3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水稻精确定量施肥技术是根据平衡施肥原理和群体质量栽培理论, 根据土壤特性、作物需肥特性、氮肥当季利用率三大参数, 应用斯坦福方程, 求算出所需氮肥的适宜用量, 并根据群体质量栽培理论, 提出基蘖肥和穗肥的合理运筹比例, 应用临界法, 计算出生产优质高产水稻磷钾肥的适宜施用量[1], 借鉴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原理, 运用综合技术, 达到苗壮、秆健、穗齐、粒多、粒饱, 实现高产优质。

3.1 培育壮秧及科学移栽

培育壮秧, 育秧采用旱育稀植, 同时使用旱育保。28~35 d的秧龄, 4叶1心的带蘖移栽、浅栽、拉线条栽 (13~30 cm) , 插单苗, 基本苗25.5万根/hm2, 比传统的 (10~13 cm) 栽培密度超稀植增产效果明显。稀植, 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有效分蘖的发生, 可根据实际微调株行距。小苗移栽采用28~32 d秧龄的4叶1心时移栽、浅插, 以利于最低节位的分蘖发生, 突出早生快发, 可以育旱秧或湿润秧。做法:将水田整平, 隔夜或自然落平时, 清水或浅水移栽, 深度1~2 cm。

3.2 水稻的整个生育期, 严格控制水层

科学灌溉, 采用浅水移栽、浅水活棵。坚持无水或少水插秧返青, 分蘖后期至有效终止期时开始退水落干, 至幼穗分化前保持田面无水层, 幼穗分化后至抽穗前干湿交替, 保证土壤通气便于根系生长[2]。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还要根据土壤实际调整。移栽后水分管理采用干湿交替, 干干湿湿, 严禁灌溉深水, 以保持土壤的湿润为标准。给根系良好的发育空间, 从而作用于地上部分, 促使其茁壮成长。永胜县的部分水稻田由于长期淹水, 导致根系缺氧变黑、变烂, 最终导致结实率降低, 甚至无法抽穗。在籽粒干物质形成期可灌溉1 cm左右浅水, 以满足需求。

3.3 少施勤施化肥, 大力提倡使用有机肥

精细施肥, 在确保有机肥时, 根据所定产量精确施肥。同时也要根据苗情在移栽后7、12 d, 倒4叶、倒2叶时分别准确施用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穗肥。各类型田地施有机肥15.0~22.5 t/hm2, 这样可以改良土壤结构, 培肥地力, 同时用普钙750 kg/hm2作基肥。移栽后5 d, 结合化学除草施尿素75 kg/hm2, 移栽后12 d施尿素120 kg/hm2左右, 倒4叶时施尿素90 kg/hm2左右、硫酸钾150 kg/hm2, 倒2叶时施尿素90 kg/hm2左右[3]。

3.4 病虫害综合防治

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针对永胜县的螟虫、粘虫、飞虱等选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及时防治, 强化栽培, 避免稻瘟病、纹枯病、赤枯病的大发生[4]。

摘要:阐述水稻精确定量栽培集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推广存在的问题, 提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原理,发展潜力,云南永胜

参考文献

[1]吴风清, 谭和芳, 赵伯康, 等.水稻精确施肥技术[J].农业装备技术, 2008 (1) :1.

[2]吴文革, 李成葵, 陈周前, 等.水稻技术本土化研究[J].中国稻米, 2003 (4) :17.

[3]郭恒东, 张贵龙, 刘学文, 等.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施肥技术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5 (S2) :296-297.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篇2

关键词: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在水稻叶龄模式与控制作物群体质量的基础上, 对水稻进行精准诊断与管理相结合的一项现代栽培新技术。该技术是我国著名水稻专家凌启鸿教授经过几十年研究总结出来的一套先进水稻栽培技术模式, 2005年首次在永胜县桃源乡进行试验种植成功。2008年在程海镇进行了百亩连片示范种植, 平均产量11 849.6kg/hm2, 比常规种植增产1 029 kg/hm2, 其核心技术是壮苗、扩行、浅栽、调肥、控水等。该技术是一项简单、易学、易操作、能明显提高产量, 减少病虫害的理想栽培方法。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为了构建水稻在抽穗至成熟期形成高光效群体, 运用定量施肥调控技术, 对水稻各部分器官的生长作定量定向管理, 达到控制群体、培壮个体、提高积累, 最终提高群体的茎蘖成穗率而获得高产[1]。从育秧、移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阐述, 就程海镇近几年的种植经验, 总结出水稻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 仅供参考。

1 培育壮苗

扩大秧田面积, 大田需秧田在600 m2/hm2以上, 扣种稀薄, 播前用强氯精或多菌灵、使百克、沼液水浸种12 h进行种子消毒, 播前用清水洗净。主要采用平铺式或拱架式湿润育秧, 揭膜后施尿素25 g/m2作断奶肥, 5 d后施尿素40 g/m2或复合肥100 g/m2, 移栽前7 d不再施肥, 以免形成徒长苗或嫩苗, 影响返青[2]。移栽时保证苗带有2个以上分蘖, 程海镇主要以春分前后育秧, 即3月20日左右, 5月10日前后移栽, 秧龄在45~50 d。

育秧时应注意的是, 同一块秧田如涉及多户农户或不同品种, 浸种、催芽等工序必须同时进行, 以免造成秧苗深浅不一, 揭膜后不好灌水, 小苗容易被淹。育秧时使用的薄膜最好选用一次性膜, 出苗后逐步打洞放风, 延长揭膜时间, 出苗后15 d, 苗高15 cm左右揭膜。覆膜时必须将四周压严提高膜内温度、湿度, 使出苗整齐一致, 清理四周沟道[3]。

2 浅水移栽

当秧苗长至6.5~7.0片叶时开始移栽, 将整平的大田浅水沉淀一夜后进行拉线条栽, 水深以3 cm为宜, 移栽深度以2 cm为宜, 株行距10 cm×30 cm或13 cm×30 cm, 基本苗25.5万丛/hm2或32.0万丛/hm2, 每丛1~2株苗, 确保达到足够的有效穗数。

3 科学施肥管水

施腐熟农家肥30 t/hm2、磷肥750 kg/hm2、钾肥150 kg/hm2作底肥, 移栽后5 d施尿素90 kg/hm2, 移栽后10~12 d施尿素240 kg/hm2, N-n分蘖临界期时未达到预定茎蘖数的80%时, 可酌情补施尿素75 kg/hm2, 到4叶时根据叶色、群体空间施促花肥尿素135、120、105 kg/hm2, 施钾肥150 kg/hm2, 倒2叶时酌情施尿素135、120、90 kg/hm2作保花肥[4]。

移栽时田间要保持一定的水层, 以利造成温湿度比较稳定的环境, 有利于早发新根, 加速返青。水稻秧苗返青后, 采取浅灌, 一般水深3~4 cm, 间或露泥, 以提高水温和泥温, 增加土壤氧气和有效水分, 并使稻株茎部光照充足, 为早分蘖创造有利条件[5]。晚稻返青期气温高, 光照强烈, 叶面蒸腾大, 因而插后要灌较深的水, 以利活蔸。返青后, 应以勤灌浅灌为主, 间或短暂露田, 以促进多生新根, 早生分蘖。伸长节间数 (n) 4个以下, 总叶龄 (N) 13以下的品种, 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N-n+1叶龄期。从移栽到N-n+1时以浅水管理为主, 以干湿交替为主, 促有效分蘖的发生, 有效分蘖临界期茎蘖数达到80%时应撤水晒田, 控制无效分蘖, 以田间不陷脚, 田间开鸡脚裂, 水稻叶片褪绿, 叶挺秆壮, 基部变圆、变硬, 叶龄达到倒4叶灌浅水施肥, 后期浅水管理, 干湿交替, 收割前15 d撤水晒田[6]。

4 病虫害防治

水稻病虫害防治主要有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白叶枯病、叶蝉、螟虫、稻飞虱、粘虫等。在纹枯病、稻曲病的防治上, 可用20%井冈霉素在孕穗期、始穗期、齐穗期喷雾防治。如上年发病重, 可选用使百克或稻曲灵喷雾防治。在稻瘟病的防治上, 用75%三环唑750~1 200 g/hm2对水750~900 kg/hm2进行喷雾, 每隔7~10 d喷施1次, 在水稻抽穗期, 用75%三环唑1.5 kg/hm2重防1次, 或用稻乐1 000倍液喷雾。在白叶枯病的防治上, 用20%叶枯宁粉剂3.00~3.75 kg/hm2对水750~900 kg/hm2喷雾, 均有较好防治效果。在粘虫的防治上, 用50%敌敌畏乳油1 000~1 500倍液喷药液750~900 kg/hm2, 或用氯青菊酯1 500倍液喷雾。针对粘虫和稻飞虱混合发生的田块, 可选用10%蚜虱净450 kg/hm2、50%敌敌畏乳油450~600 m L/hm2对水750~900 kg/hm2进行喷雾, 既可防治粘虫又可兼治稻飞虱。稻飞虱可用吡虫啉1 000倍液喷雾。叶蝉、螟虫可用80%敌敌畏或10%吡虫啉进行喷雾。

参考文献

[1]朱海霞.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2008, 14 (20) :187-188.

[2]唐振才.抓好七项技术确保水稻高产[J].四川农业科技, 2010 (6) :9.

[3]谢明.对水稻高产栽培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 2010 (16) :150.

[4]朱成利.超级杂交水稻高产强化栽培技术要点[J].现代种业, 2010 (3) :30.

[5]姜华, 程玲娟, 方宇, 等.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技术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 2008 (22) :111-112.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篇3

1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作用与方式

1.1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作用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就是通过合理、准确地搭配肥水、水土、植保、农机等多方面的资源使用,使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水稻产量的增加。使用这一技术不仅可以缓解人地矛盾,还可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同时还可以使广大的水稻种植者从粗放的、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粮食的增产增收,达到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省力、省工、节本、精准的综合效果。

1.2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定量方式

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使用的过程中,首先要在水稻的穗数上进行确定。即在确保基本穗数的情况下,促进有效分蘖,多产大穗,通过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实现高产的效果。其次就是根据水稻的分蘖期、拔节期、分化期等不同的叶龄时期,掌握水稻各个生长时期所需要的光照、肥料、水分等,从而使种植者针对性地进行劳作,减少无效劳动,提高劳动效率[1,2]。

2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注意事项

2.1 良种的选择与基本种苗的确定

水稻高产基础就是要有优质的良种,即具有一定的增产高产潜力。因此在挑选良种的时候,一方面要选择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品种,另一方面要注意种苗自身的品质,如饱满度、根系发达、无病虫害、适应性较强、分蘖能力好等。根据地力情况、苗木栽植的方式以及苗木移栽时的大小、适宜的生长空间等科学计算种植量。在确定基本种苗的种植量时,还要根据水稻的基础产量设定水稻的高产指标产量,在合理的范围内确定产量指标,最后确定适宜的播种或栽种量。

2.2 确定播种期,提高栽种质量

温度和光照是水稻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需求元素,为了使最好的温度、光照条件安排在作物生长最需要或需求量最大的抽穗至成熟期,因此可以根据水稻的生长周期确定最合适的播种期。在播种过程中还要注意秧苗的距离,确定合理的株行距,从而实现土地的最大使用率,以及苗木最优质的生长空间。在苗木生长过程中要注意秧苗的分植定苗,及时地补苗,确保分布均匀。为了提高移栽质量、减少劳作难度、充分保水,可在保证根系扎实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浅层耕作,一般适宜在10 cm左右[3]。

2.3 施肥标准的确定

水稻种植中施肥需要根据地力情况以及作物生长的时节进行合理地调控。施肥的合理定量首先要根据水稻不同的生长期所需要的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的需求,然后根据需求比例推断出肥料的需求总量,然后根据肥料不同时期的配比确定肥水供给量。一般水稻高产需要的氮、磷、钾比例为1.00∶0.45∶1.20,但是具体的配比还要结合地区土质中含有营养元素的情况即测土配方试验来确定当地的三要素施用的合理比例。此外,还要注意在操作的过程中因肥水流失而导致的供给不足,同时还有在肥水配比后水稻各生长环节如基蘖肥和穗肥等,合理地调整各个时期的施肥比例。氮肥的确定是施肥的关键,也是精确定量施肥的重要指标。在能够满足氮肥的基本需求上应将前期需要的氮肥向后推移,从而提高氮肥的利用率,达到节肥高效高产的目的[4]。

2.4 灌溉的精确定量

灌溉水的控制需要根据苗木的大小进行管理,一方面要保证可以通氧促根,另一方面还要干湿相间、促进根系生长。根据地理条件的不同,可采用建立水层和湿润灌溉的方式进行种植。湿润灌溉的方式在发根活棵后,及时断水露天;在长出第2片时,要采用浅水层结合断水露田的方式。在活棵后,应采用浅水勤灌的方式。为了有效地控制分蘖,应在2龄前就搁田。搁田的标准以不陷脚为标准,搁田1~2次即可。在阴雨天气要注意排水。水稻长穗期是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最为旺盛的时期,同时也是需水量最大的时期,因此要控制好水稻对水的需求,还要调整好根系的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和稻株的光合功能,从而提高结实率和粒重、促进大穗。

参考文献

[1]凌启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原理与技术[J].杂交水稻,2010(9):27-35.

[2]张远芬.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探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2(8):77-78.

[3]谭应江.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4(8):126.

上一篇:名师下一篇:经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