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学习适应

2024-05-30

课堂学习适应(精选十篇)

课堂学习适应 篇1

关键词:交换生,英国,课堂学习适应

一、研究缘起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国际化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新趋势。学术界对留学生适应情况的研究较多, 而关注交换生的研究并不丰富。与留学生不同的是, 国际交换生在国外大学的学习时间普遍较短, 多为半年或一年。那么, 中国交换生在英国大学是如何适应课堂教学的?

交换生去国外学习正是在跨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发生的。跨文化适应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初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 跨文化适应的研究进入黄金时期, 研究方法不断丰富, 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理论成果颇丰。已有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旅外”学生的学习适应进行研究。第一, 语言。交换生在学习上表现出来的困难主要集中在语言。第二, 国外的教育环境。被访的中国学生说美国教育给他们最大的挑战就是自律与自治的培养。第三, 师生关系。进入国外大学意味着熟悉的师生关系荡然无存, 这是中国学生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研究方法

( 一) 选择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 共选取了2名研究期间正在英国交换的大学生小曼、丁丁和一名刚刚结束交换的大学生大仁 ( 均为化名) 作为研究对象, 尽可能详尽地了解三名研究对象在国外的课堂学习适应现状。

( 二) 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搜集资料的方法有三种: 访谈法、观察法及实物收集法。

( 三) 资料分析方法

建立编码体系, 分类编码。编码过程中, 先将所有的资料打散, 寻找本土概念, 再进行二级和三级编码。

三、资料分析与解释

( 一) 不同交换生的适应状况

1. 偏生活型。第一次访谈中小曼比较重视对国外文化的适应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不太重视知识的学习。后来, 小曼在心理上更加重视学习了。总体来看, 小曼是偏向于体验生活的交换生, 但自我感觉在学习上努力不够, 所以有些担忧。

2. 学习和生活兼顾型。大仁虽然在课堂上遇到很多困难, 但经过一段时间后都克服了, 并且在与教授和tutor交往的过程中很积极, 得到了很多帮助。从结果上看也证实了这一点, “找到研究方向, 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英语能力提升”。另外, 在生活方面的交往也都很顺利。大仁坦言, 很喜欢曼彻斯特这座城市, 身心状况都比国内好。

3. 生活和学习适应都稍差型。丁丁一开始很不适应英国的饮食, 但学着打理生活表示很“爽”。在学习上, 丁丁说自己学得很“渣”, 被意大利籍老师批评英语差信心下降, 与教授也很少交流。谈及最大收获, 丁丁说获得了自立能力, 了解了不同专业知识。

综合三个人的适应情况来看, 不同的人对交换目的的设定也不尽相同, 为了适应国外, 他们的重心也不尽相同。

( 二) 语言和文化问题贯穿交流学习始终

研究发现, 语言和文化问题贯穿交换学习的始终。语言对交换生的学习影响很大, 主要集中在听课、看阅读材料、课堂讨论方面。刚开始去的时候, 尽管三位研究对象基本适应了授课的语言, 但是要真正理解还是很困难, 同时老师的方言也为他们的交流造成了困难。在与外国人的交流中, 小曼感到彼此的价值观和关注点很不一样, 一般会选择倾听。而丁丁听不懂一些当地习惯性的表达, 笑话也听不懂。原本的语言和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要融入一个新的国度、新的环境, 突破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很重要。

( 三) 课程设置改变交换生的学习方式

1. Seminars和Tutorials结合的课堂学习。访谈中, 三位研究对象都提到曼大很有特点的课程设置。课堂学习分为“大课”和“小课”。前者是在大教室上大课, 教授讲解, 师生互动少。后者则是tutors带领几个学生进行讨论。大小课的结合的方式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2. blackboard平台的应用。在曼大, 学校为了方便教师教学设置了网上“blackboard”, 一个可以供学生其所修读的课程的相关信息与资料的网络平台。学生被要求每天检查BB平台, 以防学生未及时收到信息。老师会上传丰富的阅读材料、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在整个学期自由的规划自己的学习进度。

3. 注重培养自主学习探究方式。大仁在访谈时提到, 经过交换学习的锻炼, 自己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如果现在给他一个研究问题, 他能很快找到思路进行自主探究。其他两位研究对象也提到, 自己的英语运用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已经渐渐适应了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而这种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多借助于它的课程设置方式。

四、结论与讨论

1. 不同的交换生对交换学习的选择、规划不同。抱着不同的目的, 他们在曼大的交换生活就体现出了不同特点, 行为侧重也不同。在已有的研究中, 研究者也非常重视交换生在国外的生活适应问题, 刘怡兰提到, “他们的适应性问题主要体现为生活适应和学习适应。”但是交换生的初衷不一定是为了学习。在本研究中, 两名交换生的初衷就是为了“体验生活”, 这也会影响到她们对课堂学习的定位———国外课堂学习的体验也是体验生活的一部分。

2. 语言和文化问题贯穿交换学习的始终。原本的语言和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要融入一个新的国度、新的环境, 突破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很重要。这一结论在众多研究中的一致性是非常高的。比如, 阎琨在研究中指出, 语言障碍和交流问题是学生的一重学习压力, 许多学生表示虽然他们的语言成绩很高, 但是英语书写、表达能力依然很差, 难以应对国外的语言要求。在朱佳妮的研究中, 发现外语能力与留学生的学业进步呈现正相关。除了语言应用能力的问题, 在我们的研究中和刘怡兰的研究中都提到了国外的“方言”问题也是语言的一大难关。在编码过程中, 我们捕捉到了研究对象提到的“文化”这一概念, 在文化方面, 主要有以下两点小结论: ( 1) 在Lecture上, 教授讲课为主, 列举的一些例子往往由于文化差异而难以理解。 ( 2) 在英国的tutorial上, 课堂全部由对话构成, 文化的不同也影响到了对同学发言的理解。总之, 语言和文化适应的问题解决了也就适应英国的课堂学习也就成功一大半了。

3. 英国的课程设置帮助交换生转变学习方式, 形成了自主探究的能力。Lectures和Tutorials结合、网络教学平台的有效使用的课堂学习模式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贺国庆在对英国大学的教学特征的分析中指出, 与导师制相辅相成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用于自学的时间大大多于他们参加具体课程的时间。这与我们的研究发现是吻合的。

参考文献

[1]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5.

[2]郑雪, David Sang.文化融入与中国留学生的适应[J].应用心理学, 2003, (01) :9-13+28.

[3]吕玉兰.来华欧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调查与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 (S3) :158-170.

学习方法适应高中学习 篇2

先将硫黄或黄铁矿在空气中燃烧或焙烧,以得到二氧化硫气体。将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化硫是生产硫酸的关键,其反应为: 2SO2+O2→2SO3(可逆)

相关初中化学知识点:氧气的制取和收集

氧气的制取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也是历年中考的热点。我们不仅要学好氧气制取的知识,而且要触类旁通,逐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中考对制取氧气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药品选用、实验装置、操作步骤等方面。

化学学习有什么技巧

高三怎样提高化学成绩-知识点全覆盖

理科的学习除了需要学生学习一些化学知识点之外,也需要学生根据知识点做出一些题目。化学的题目看起来非常的复杂,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推敲之后,学生当理解了题目主要考查的内容之后,学生只要寻找到一些正确的解题方法,学生就能够正确地作出化学题。

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只有全方面的掌握知识点之后,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够得到提高。化学这门学科,除了需要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方程式之外,也需要了解更多的同类元素。

高三怎样提高化学成绩-相似对比

进入高中之后,学生需要学习的高中化学知识非常多。其中也有很多非常相似的名称,学生需要分辨这些名称,也需要了解这些化学元素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化学元素可能性质相似,而相同的化学元素,由于化学键不同,导致这些化学物质的稳定性,化学特性都不同。

看似相同的一些元素,由于组成特点不同,就导致这些学生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解出这些化学题目。高中化学学习好方法有哪些?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更多学习方法,学生也能够通过老师的教授,能够掌握更多学科知识。

高三怎样提高化学成绩-分析技巧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分析技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很多理论知识,也需要这些学生懂得一些分析题目的技巧。学生分析对了题目,学生就能够找对正确的思路,通过对这些题目进行分析,学生能够了解考察哪些知识。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通过寻找正确的方法,帮助自己提升化学成绩。

综上阐述的这几点,就是高三网小编关于高中化学学习好方法的介绍,希望通过今天小编的介绍,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能够提升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

化学学霸分享的分享窍门

转变观念、钻研大纲和教材、更新教法

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要求、教材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创新精神等方面,甚至一些细小的地方,如电子的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表示等都与旧教材不同,此外,新教材还设有“资料”、“阅读”、“讨论”、“家庭小实验”、“研究性课题”等栏目。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参与。不仅要求掌握知识,还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所有这些都要求每一个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新大纲和新教材、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尽快适应高三学习 篇3

来自他人、自我的过分期待容易激发一些同学过强的学习动机。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是倒U型的,动机的中等程度的激发或唤起,对学习具有最佳的效果。动机过强,不仅对学习不利,而且对动机的保持也不利。

一些同学为了应对高考采取了延长学习的时间的策略,改变了原有的生活节律。长期如此,就会改变体内激素分泌量,体内生物钟必然受到影响,大脑的工作效率和睡眠都会受到影响。

觉醒状态的所有时间都用于学习,不“浪费”一点时间的学习策略,违背了大脑的运动规律。大脑的额叶功能是人的高级功能,主管智慧、理性、意志等活动,一天中长时间集中使用这一区域,大脑容易疲劳,会降低工作效率。

完成额外的学习任务是一部分学习动机过强的高三学生常采用的方法。其实高三学年刚开始是部分学科完成新课和开始进行全面系统复习的阶段,紧随老师的教学节拍已经够紧张了,而且能很全面扎实的完成老师要求的学习任务就已经使你的精力到了极限了,而超额学习一方面会影响老师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另一方面过分透支体力和脑力会影响以后的学习和健康。

那么,在这紧张而关键的一年里,怎样才能尽快适应高三的学习呢?在此提出以下建议:

²心理上的准备——不适应是平常事

很多同学都会感到,步入高三,学习一下子就变紧张了,考试的难度一下子就加强了,自己非常不适应。面对不适应,我们应保持一颗平常心——不适应是平常事儿,不必太紧张。考试成绩高低起落、波动变化是高三学生的家常便饭,在每个同学身上都有可能发生。只要不灰心,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这种情形慢慢就会消失,成绩自然就会有一个提升。

²认识上的准备——清晰的自我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强势与弱势情况,尽快给自己量身定做一套适合你自己的学习目标及达成目标的具体计划,扬长而使之成为强势智慧,补短而使之有较大提高,以增强综合平均实力。在目标的确定上不妨“知其底,求其上,得其中”。

²策略上的准备——科学与高效

高三的学习意味着科学与高效。对老师复习的安排要了解,以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应尽量跟着老师的步伐走。

不要用那种听录音只能听英语,看电视只能看教育台的方式要求自己;不要盲目地用“大脑还有95%的功能没有开发”的观点来指导自己的学习行为,应尊重人脑活动的客观规律,适量学习、适时休息、适当活动。

²生活上的准备——休息、营养与环境适宜

高三的紧张繁重情形将持续整整一年。高考不仅仅是文化素质的竞争,也是健康体魄的较量。为了保持旺盛的精力与强健的体力,应为自己制订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劳逸结合,富有规律。时间表设计上注意两点:第一,每天至少安排一小时体育活动量,健身又健脑。第二,每晚学习最晚不超过11点为宜。

除了运动和休息,营养也很重要。提醒同学别挑食,多吃鱼、蛋、豆类、胡罗卜、绿叶蔬菜、水果等,以均衡营养。

课堂学习适应 篇4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普通高中的普及,高一学生普遍感到课业繁重。对高一学生的学习调查显示:存在学生上课听不懂,课堂不知道如何做笔记,课后作业花很多时间,作业有较多不会做,作业应付完成等现象,表现出学科学习的不适应。为了较全面、客观地了解高一学生的学习问题, 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步成教授等修订的《学习适应性测验》作为测量工具,选取部分测验题对本校高一学生在期中考后进行问卷调查,形成如下统计表:

从成就目标取向的理论来分析,上述的适应不良体现出学生发展掌握新技能、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弱。

二、学习适应性与成就目标取向的概念

1.学习适应

学习适应作为个体的某种适应状态,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心理学家周步成教授等学者通过实证调查研究进行分析, 认为学习适应性是“个体克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倾向,亦即学习适应能力,其主要因素有学习热情、有计划地学习、听课方法、读书和记笔记的方法、记忆和思考的方法、学习环境、性格和身心健康等.”他们修订的《学习适应性测验》作为测量学习适应的工具,当前在国内得到普遍的使用。

2.成就目标取向

成就目标取向理论的研究是成就动机理论研究的前沿课题。美国斯坦福大学德韦克教授( Prof.Dweck) 研究揭示了两种目标倾向:成绩目标取向( performance goal orientation) ,致力于通过寻求关于自身能力的肯定性评价、避免否定性评价来展示自身能力的高水平;学习目标取向( learning goal orientation) 又称作掌握目标取向,致力于发展掌握新技能、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已有的研究成果较一致地说明了在学习和掌握成就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目标取向者会较多地使用整合、重组等深层加工策略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得更有计划性,并进行自我监控。成绩目标取向者为了取得好成绩,则倾向于采取见效快的浅层加工策略,如尽量详尽记录,死记硬背例题和答案。这些方法或许是应付考试的暂时“捷径”,却不利于个体对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和掌握 ,随着学习难度和要求的提高可能导致学习困难。

三、成就目标取向对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

成就目标取向的差异影响着个体在成就情境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1.认知方面

两种目标取向的个体对能力和努力的关系的认识有所不同形成努力学习和比较消极地对待学习的态度。持学习目标的个体把努力看成是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途径或手段,相信努力和能力是一种正向关系; 持成绩目标的个体则认为高努力的失败固然意味着低能力,高努力的成功也不代表有能力,因此更向往低努力的成功。

从调查发现,高一学生的学习大多表现为无计划性,尤其是期初两个月的数学学习,学生听课和作业的思维还都停留在浅层次导致学习的效果差。有一些初中数学成绩还不错的学生,认为能力好随便学学就能得高分,遇到问题简单应付而过,导致越学越差而初中很努力才保持较好数学成绩的学生, 进入高中后意识到高中数学难而加倍努力, 即使成绩暂时落后也能与老师交流学习方法,争取进步。

2.情绪情感方面

成就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个体面对困难与失败时的情绪反应。

面对失败和困难,学习目标取向的个体倾向于将其理解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而学习过程所带来愉快感、自豪感也帮助个体面对困难保持积极的情绪。对于成绩目标取向的个体来说,失败就意味能力不足,容易导致焦虑、羞耻感等消极情绪的产生,这些情绪反应将影响个体对成就任务的评价和有效学习策略的运用, 进而影响学业成就水平。

3.行为方面

成就目标的取向还影响着个体的活动积极性和对任务的选择。学习目标取向的个体倾向于选择挑战性的任务,具有较高的坚持性和专注水平。成绩目标取向者对任务的选择则受到能力知觉情况的影响,个体的不自信往往倾向于选择容易的学习任务。

在高一刚开始的教学中,给学生布置作业采用分层作业形式,分为必做题( 必须掌握) 、选做题( 认为当天数学学习时间过长不做的题) 、挑战题( 有相当思维难度的题) ,结合学生的作业和表现,参考成绩可以看到不同目标取向者的行为选择。

四、引导学生形成“ 学习目标取向”的策略和建议

综合成就目标取向对学习适应性的影响,提倡引导学生形成学习的目标取向,认识到通过努力可以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能力的培养可以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言语影响( 如表扬、故事阅读等)等直接方式来塑造或培养个体的能力观;二是从学习过程因素,即通过控制或影响反馈寻求学习策略和情绪反应等过程变量, 从而反过来影响能力的形成。

1.坚持表扬“ 努力”,提高学习认知

表扬都能带给人喜悦, 对个人因努力取得的成功给予表扬更能激励其不断进取,因此,要有正确的表扬角度。比如,老师考试后的表扬,往往表扬成绩优秀的和学习进步的,名单宣布完就算表扬结束。要使表扬发挥激励学生自身和成为其他学生的学习榜样,可这么做:表扬成绩优秀,应让学生讲学习的投入和学习方法,表扬的是他好的做法,优秀是必然结果;表扬学习进步,可叫学生介绍这阶段学习上的改进或改变; 老师还可能了解到某学生很努力但成绩不够好,可以针对试卷中学生做得好的方面肯定其他的努力;还可以表扬卷面工整者( 字可以不好看,但用心写一定可以工整,,坚持就可以改变自己书写的潦草问题) 答题规范者,等等。让学生认识到努力是可以提高学习能力的,“聪明”并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学”的。厦门市教育名师任勇老师总结的教学经验中就有“每日一赞”,明天表扬谁是备课的一个环节,他提到可以表扬:最近进步的学生,给出新颖解题方法的学生,自觉预习课本的学生等。还可以抓住课堂外学生问问题时、作业面批时或是交流谈心时留意学生的亮点,不遗余力地进行表扬。

2.注重介绍“ 名家”,提升积极情感

古往今来的科学家如果没有持久的付出是难以成名成家的。在课堂内外介绍他们的努力精神和伟大成就,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认知取向和积极进取的情感意识。如:介绍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和他的“1+2”,持续2~3周在课堂上涉及相关话题,如,PPT课件选用陈景润的图片,播放简短视频,让学生课后了解陈景润的故事每天课堂5分钟交流,或粘贴于学习角,还可以给学生一些数论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和钻研的兴趣。又如,在学习函数时介绍欧拉和他的成就,激励学生今后建立自己的研究领域并取得成功。提升和丰富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情操,对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关注学科“ 教学”,促进能力行为

学生兴趣和努力的持续还要以能力的发展作为前进的阶梯落实到学科上就是提高学科的学习能力。

( 1) 坚持“问题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

“问题教学”法就是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是以学生知识学习和思维能力发展为目标的教学。

案例1:零点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y=f( x) 在区间[ a,b]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 a)·f( b) <0,那么函数y=f( x)在区间( a,b) 内有零点,即存在c∈( a,b) ,使得f( c)=0,则这个c也就是方程f( x)=0的根”的教学片段:

定理导出:

问题1:作出y=x,y=x2-2x-3的图象 ,写出零点 ,观察零点附近函数值的变化;

问题2:作出y=1/x的图象,观察原点附近函数值的变化;

问题3:尝试归纳函数y=f( x) 在区间( a,b) 内有零点的条件可以再画几个函数图象,给出有零点的判定方法吗?

定理剖析:

问题1:把你认为定理中的关键词划线,解释理由;

问题2:依据定理能判断有几个零点吗? 试分析有1个、2个零点的情况;

问题3:若f( a)·f( b)<0换成f( a)·f( b)>0,有确定的结论吗?

( 2) 坚持“个体差异”的学生观指导学习

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都存在差异, 教学中进行个体指导必不可少。首先对学生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等学习环节整体指导,还需就学习内容如概念、公式、解题的方法以及运算能力、想象能力等数学能力进行针对整体和个体的指导。了解学生是如何理解某个概念,解一道题是如何想的等,就容易进行学习指导了。

( 3) 坚持“知能有序”的课外作业安排

就是一份作业应兼顾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促进。任勇老师对作业的形式和选题有深入的研究,总结了作业的“序化、类化、活化、深化”的内容层次。他还常让学生出题并在课堂分享,达到激励学生和深化学习内容的目的。

案例2:“含根式函数的值域问题”作业

对学习适应性与成就目标取向的研究显示, 对高中生的教育要引导有利于能力发展的学习理念,促进积极的动机意向,培养学习的目标取向。社会在快速地变化着,生活等待每一个人去适应、去发现、去追求、去超越……

摘要:教学实践和实证调查显示,高一学生学习适应的优劣主要在于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以成就目标取向的观点为理论依据,分析学习目标取向与成绩目标取向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因素,研究学习目标取向对学习者的积极意义,探讨引导学生形成学习目标取向的途径。

课堂学习适应 篇5

活动目的:

1、使学生认识到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是很正常的现象,尽量消除学生的紧张感。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分析产生不适应的原因。

3、找到快速适应高中生活的方法并有及时求助的意识。活动形式:

讨论交流,案例,测验法。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求助方法,并主动适应高中生活。

2、难点:分析自身不适应的原因。

活动过程: 小实验分析

心理学家将一只小猫放进一间背景全是竖线条的生活空间里,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了一段时间,然后又将它们放进一间全是横线条的生活空间里,结果这只小猫东倒西歪,站不稳了。这个小实验给你什么启示?

环境的变换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小动物如此,我们人类呢?一位高一新生他就在面临着这样一个难题:

案例分析:我该怎么办?

开学没几天,但我却感觉很疲惫,压力很大,学习像脱节了一般,以前自己的强项却考得很“烂”,让我万般困惑,心里总有些说不出的滋味。我无法适应这儿全新的生活,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课程……一切都很陌生,所以感觉很难在这自在地学习。面对从未有过的老师快节奏的授课速度及练习,真的是好着急,几乎无从下手,我该怎么办?进入高中后,我始终觉得自己不如人,身边高手如云,同学们个个都很能干,个个都很聪明,使在初中身为佼佼者的我开始紧张,生怕落后于人。

一个高一新生

分析:

这位同学的困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他的感受如何?

总结:相信这位同学的情况会是我们中很多人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在几次月考之后,所以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就是:

快速适应高中生活

一、大家来诉说:面对新环境,我也感到许多的不适应……

刚才那位同学出现了很多不适应的情况,我们肯定也遇到了,那么都有哪些呢?接龙的方式每位同学都说一说。

总结:确实有很多不适应的情况,如: 1.学科多,节奏快,适应不过来,感到心情紧张 2.有时即使上课听懂了,课后作业却不会做 3.老师上课速度快,跟不上思路 4.竞争比初中多,丧失优越感

5.不能有效支配时间(过于空闲或者忙不过来)6.住校生不能适应住校生活

二、不用慌张,你只是没有适应环境,你可以做出选择:

A:改变学校环境和周围的人,以适应自己 B:改变自己的想法、行为,适应环境 解释:小树苗因为一场暴风雨可能就会拦腰折断,但长成大树乃至成为森林时,我们就可以影响一方气候。

(一)可能是我们自身的适应能力不够强

中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测试

为了帮助我们同学了解自己的心理适应情况,下面我为大家提供一份具体的心理小测验,每道题有3个答案,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1.我最怕转学或转班,每到一个新环境,我总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适应。2.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我很容易同别人接近。3.在陌生人面前,我常无话可说,以至感到尴尬。

4.我最喜欢学习新知识或新学科,它给我一种新感觉,能调动我的积极性。

5.每到一个新地方,我第一天总是睡不好,就是在家里,只要换一张床,有时也会失眠。6.不管生活条件有多大变化,我也能很快习惯。7.越是人多的地方,我越感到紧张。

8.在正式比赛或考试时,我的成绩多半不会比平时练习时差。9.我最怕在班上发言,全班同学都在看我,我心都快跳出来了。10.即使有同学对我有看法,我仍能同他(她)交往。11.老师在场的时候,我做事情总有些不自在。

12.和同学、家人相处,我很少固执己见,乐于采纳别人的看法。

13.同别人争论时,我常常感到语塞,事后才想起该怎样反驳对方,可惜已经太迟了。14.我对生活条件要求不高,即使生活条件很艰苦,我也能过得很愉快。

15.有时自己明明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可在课堂上背的时候,还是会出现差错。16.在决定胜负成败的关键时刻,我虽然很紧张,但总能很快地使自己镇定下来。17.我不喜欢的东西,不管怎么学也学不会。

18.在嘈杂的环境里,我仍然能集中精力学习,并且效率较高。19.我不喜欢陌生人来家里做客,每逢这种情况,我就有意回避。20.我很喜欢参加社交活动,我感觉到这是交朋友的好机会。评分办法:

1.凡是单数号题(1、3、5、7……)

是-2分

无法肯定 0分

不是 2分 2.凡是双数号题(2、4、6、8……)是 2分

无法肯定 0分

不是-2分

将各题的得分相加,即得总分。

35~40分 社会适应能力很强。能很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与人交往轻松、大方,给人的印象极好,无论进入什么样的环境,都能应付自如,左右逢源。

29~34分 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17~28分 社会适应能力一般。当进入一个新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基本上能适应。

6~16分 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依赖于较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一旦遇到困难则易怨天尤人甚至消沉。

5分以下 社会适应能力很差,在各种新环境中,即使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努力,也不一定能够适应,常常因感到与周围事物格格不入而十分苦闷。在与他人交往中,总显得拘谨、羞怯,手足无措。

得分较高,说明其社会适应能力强,但是,如果得分较低,也不必忧心忡忡,因为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而不断增强的。下面就给大家一些增强心理适应能力的建议(更多的可能不是方法,而是观念的改变)。

1.增强自信心

每个人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都需要适应的过程,只不过有的人慢些,有的人快些,正因为我们适应的慢,我们就更要积极主动地适应,而不能逃避,总是向自己原来的同学、老师诉苦,抱怨,与原来环境差别本来就存在,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关键是如何更好的适应,这就需要我们积极的与新同学、老师交流,参与活动,否则我们适应的速度就更慢了,也就会影响到我们的日后的学习与发展。

2.要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适当的发泄、抱怨是需要的,但过多的抱怨只会增加厌学情绪,学习效率下降。因此要调整情绪,学会积极暗示:我能行,我能完成的。

小活动:积极暗示练习选择一个方面如失眠、课前很困等进行练习

原则:符合事实(不说假话、空话)、短小精悍、不说否定的话、不要一直说、坚持下去。

3.加强意志的锻炼:害怕课前演讲,就偏要演讲;坚持跑步,如果只能跑两圈,就每天多跑半圈,一点一点来;自己本来歌唱得很好,这次砸了,下次找机会还要唱;坚持不了的事情我们可不可以要求自己再坚持一会,再一会,慢慢的你会发现自己可以了。

举例课前演讲:分四个目标(能够站在前面不发抖;能够说话,不管说什么;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能够流利精彩的发言)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很在意自己的表现在别人心中会形成什么样的印象,其实对自己期望高的人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设想你是一个很羞怯的人,别人不会期望你有激情的表演,所以你的自然表现已经对别人来说就是一个意外了,所以去做,去坚持,你的意志力就会慢慢的强起来。

还有些同学因为遭遇挫折,不敢尝试,觉得只要不去做,别人就不会笑话自己,但是这样时间一长,别人自然也会认为你什么都不行,把你当透明人,自己的心情可能更不好过,更何况什么都不做,那我们怎么生存呢?

4.当自己变得慌张起来时,可以通过调整呼吸的方法缓和这种情绪。

(二)可能你不了解初中和高中有很多不同

讨论:学生先分析有哪些不同 学习的角度:

观念上的改变:初中是被动学习,高中是自主学习,所以现在很多同学还是处于乱、忙的状态中,因为还没有养成自学的习惯。如果说初中只要学,成绩就不会差,到了高中,这个说法就并不成立,因为还需要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会不会学。

注重听课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带着疑问上课、复习、阶段小结);学会主动请教。

学习内容:高中学习的科目比初中多,学习的要求比初中高。不要指望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成绩,争取通过一道题弄懂一类题。同学的角度:

初中时身边的同学有各种层次的,高中时身边的同学和自己的程度差不多。

调整好心态,重新确立自己的位置。竞争可以促进自己更大的进步。竞争不是你死我活,竞争的最终目的是共赢。

老师的角度:

高中的老师更多时候用对成人的要求来要求学生。有的同学个子都超过了老师,看起来比老师都高大,还把你们看成孩子很困难,所以学习成人的思维方式,更加成熟地要求自己。

总结:我们了解了我们不适应环境的原因,接下来我们该畅想未来了:

三、校园风向标

仔细想清楚,小组交流。选位代表发言。你认为自己在高中阶段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我希望高中三年后成为这样的人

通过方向的确定,我们才会少走弯路,动力也才会更足,也就更积极地适应,更主动地进入学习转台。所以以上两个问题就需要我们认真地思考。

四、教师寄语

课堂学习适应 篇6

关键词:高一学生;学习适应性;成就目标取向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普通高中的普及,高一学生普遍感到课业繁重。对高一学生的学习调查显示:存在学生上课听不懂,课堂不知道如何做笔记,课后作业花很多时间,作业有较多不会做,作业应付完成等现象,表现出学科学习的不适应。为了较全面、客观地了解高一学生的学习问题,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步成教授等修订的《学习适应性测验》作为测量工具,选取部分测验题对本校高一学生在期中考后进行问卷调查,形成如下统计表:

高一学生在学习适应性水平12个内容量表上的不良率

[\&学习热情\&学习计划\&听课方法\&读书和记笔记方法\&学习技术\&应试方法\&不良率(%)

\&38.3\&48.3\&37.3\&33.7\&27.7\&36\&排序\&3\&1\&4\&7\&10\&5\&\&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朋友关系\&独立性\&毅力\&身心健康\&不良率(%)

\&22\&43.7\&25.7\&34.3\&28.3\&31.7\&排序\&12\&2\&11\&6\&9\&8\&]

从成就目标取向的理论来分析,上述的适应不良体现出学生发展掌握新技能、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弱。

二、学习适应性与成就目标取向的概念

1.学习适应

学习适应作为个体的某种适应状态,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心理学家周步成教授等学者通过实证调查研究进行分析,认为学习适应性是“个体克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倾向,亦即学习适应能力,其主要因素有学习热情、有计划地学习、听课方法、读书和记笔记的方法、记忆和思考的方法、学习环境、性格和身心健康等.”他们修订的《学习适应性测验》作为测量学习适应的工具,当前在国内得到普遍的使用。

2.成就目标取向

成就目标取向理论的研究是成就动机理论研究的前沿课题。美国斯坦福大学德韦克教授(Prof.Dweck)研究揭示了两种目标倾向:成绩目标取向(performance goal orientation),致力于通过寻求关于自身能力的肯定性评价、避免否定性评价来展示自身能力的高水平;学习目标取向(learning goal orientation)又称作掌握目标取向,致力于发展掌握新技能、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两种成就目标的定义对比

[\&学习目标\&成绩目标\&成功是\&提高、进步、掌握、创新\&高成绩,比他人更好的表现,在标准化测量中取得相当的成就,不惜一切代价地取胜\&有价值是\&努力,挑战困难的任务\&避免失败\&满足感的产生是基于\&进步、掌握\&成为最好的,低努力的成功\&喜欢的工作环境\&有助于个人潜能的成长、学习\&能建立不同成绩等级\&努力的理由是\&活动内在的、个人的意义\&证明个人的价值\&评价依据\&绝对标准,进步的证据\&常模,社会比较\&错误是\&成长过程的一部分,具有信息\&功能失败,缺乏能力和价值的证据\&能力是\&通过努力发展的\&天生的,固有的\&]

已有的研究成果较一致地说明了在学习和掌握成就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目标取向者会较多地使用整合、重组等深层加工策略,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得更有计划性,并进行自我监控。成绩目标取向者为了取得好成绩,则倾向于采取见效快的浅层加工策略,如尽量详尽记录,死记硬背例题和答案。这些方法或许是应付考试的暂时“捷径”,却不利于个体对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和掌握,随着学习难度和要求的提高可能导致学习困难。

三、成就目标取向对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

成就目标取向的差异影响着个体在成就情境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1.认知方面

两种目标取向的个体对能力和努力的关系的认识有所不同,形成努力学习和比较消极地对待学习的态度。持学习目标的个体把努力看成是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途径或手段,相信努力和能力是一种正向关系;持成绩目标的个体则认为高努力的失败固然意味着低能力,高努力的成功也不代表有能力,因此更向往低努力的成功。

从调查发现,高一学生的学习大多表现为无计划性,尤其是期初两个月的数学学习,学生听课和作业的思维还都停留在浅层次,导致学习的效果差。有一些初中数学成绩还不错的学生,认为能力好随便学学就能得高分,遇到问题简单应付而过,导致越学越差.而初中很努力才保持较好数学成绩的学生,进入高中后意识到高中数学难而加倍努力,即使成绩暂时落后也能与老师交流学习方法,争取进步。

2.情绪情感方面

成就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个体面对困难与失败时的情绪反应。

面对失败和困难,学习目标取向的个体倾向于将其理解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而学习过程所带来愉快感、自豪感也帮助个体面对困难保持积极的情绪。对于成绩目标取向的个体来说,失败就意味能力不足,容易导致焦虑、羞耻感等消极情绪的产生,这些情绪反应将影响个体对成就任务的评价和有效学习策略的运用,进而影响学业成就水平。

3.行为方面

成就目标的取向还影响着个体的活动积极性和对任务的选择。学习目标取向的个体倾向于选择挑战性的任务,具有较高的坚持性和专注水平。成绩目标取向者对任务的选择则受到能力知觉情况的影响,个体的不自信往往倾向于选择容易的学习任务。

在高一刚开始的教学中,给学生布置作业采用分层作业形式,分为必做题(必须掌握)、选做题(认为当天数学学习时间过长不做的题)、挑战题(有相当思维难度的题),结合学生的作业和表现,参考成绩可以看到不同目标取向者的行为选择。

四、引导学生形成“学习目标取向”的策略和建议

综合成就目标取向对学习适应性的影响,提倡引导学生形成学习的目标取向,认识到通过努力可以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能力的培养可以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言语影响(如表扬、故事阅读等)等直接方式来塑造或培养个体的能力观;二是从学习过程因素,即通过控制或影响反馈寻求学习策略和情绪反应等过程变量,从而反过来影响能力的形成。

1.坚持表扬“努力”,提高学习认知

表扬都能带给人喜悦,对个人因努力取得的成功给予表扬更能激励其不断进取,因此,要有正确的表扬角度。比如,老师考试后的表扬,往往表扬成绩优秀的和学习进步的,名单宣布完就算表扬结束。要使表扬发挥激励学生自身和成为其他学生的学习榜样,可这么做:表扬成绩优秀,应让学生讲学习的投入和学习方法,表扬的是他好的做法,优秀是必然结果;表扬学习进步,可叫学生介绍这阶段学习上的改进或改变;老师还可能了解到某学生很努力但成绩不够好,可以针对试卷中学生做得好的方面肯定其他的努力;还可以表扬卷面工整者(字可以不好看,但用心写一定可以工整,,坚持就可以改变自己书写的潦草问题)答题规范者,等等。让学生认识到努力是可以提高学习能力的,“聪明”并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学”的。厦门市教育名师任勇老师总结的教学经验中就有“每日一赞”,明天表扬谁是备课的一个环节,他提到可以表扬:最近进步的学生,给出新颖解题方法的学生,自觉预习课本的学生等。还可以抓住课堂外学生问问题时、作业面批时或是交流谈心时留意学生的亮点,不遗余力地进行表扬。

2.注重介绍“名家”,提升积极情感

古往今来的科学家如果没有持久的付出是难以成名成家的。在课堂内外介绍他们的努力精神和伟大成就,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认知取向和积极进取的情感意识。如:介绍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和他的“1+2”,持续2~3周在课堂上涉及相关话题,如,PPT课件选用陈景润的图片,播放简短视频,让学生课后了解陈景润的故事每天课堂5分钟交流,或粘贴于学习角,还可以给学生一些数论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和钻研的兴趣。又如,在学习函数时介绍欧拉和他的成就,激励学生今后建立自己的研究领域并取得成功。提升和丰富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情操,对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关注学科“教学”,促进能力行为

学生兴趣和努力的持续还要以能力的发展作为前进的阶梯,落实到学科上就是提高学科的学习能力。

(1)坚持“问题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

“问题教学”法就是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是以学生知识学习和思维能力发展为目标的教学。

案例1:零点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a,b),使得f(c)=0,则这个c也就是方程f(x)=0的根”的教学片段:

定理导出:

问题1:作出y=x,y=x2-2x-3的图象,写出零点,观察零点附近函数值的变化;

问题2:作出y=的图象,观察原点附近函数值的变化;

问题3:尝试归纳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的条件,可以再画几个函数图象,给出有零点的判定方法吗?

定理剖析:

问题1:把你认为定理中的关键词划线,解释理由;

问题2:依据定理能判断有几个零点吗?试分析有1个、2个零点的情况;

问题3:若f(a)·f(b)<0换成f(a)·f(b)>0,有确定的结论吗?

(2)坚持“个体差异”的学生观指导学习

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都存在差异,教学中进行个体指导必不可少。首先对学生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等学习环节整体指导,还需就学习内容如概念、公式、解题的方法以及运算能力、想象能力等数学能力进行针对整体和个体的指导。了解学生是如何理解某个概念,解一道题是如何想的等,就容易进行学习指导了。

(3)坚持“知能有序”的课外作业安排

就是一份作业应兼顾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促进。任勇老师对作业的形式和选题有深入的研究,总结了作业的“序化、类化、活化、深化”的内容层次。他还常让学生出题并在课堂分享,达到激励学生和深化学习内容的目的。

案例2:“含根式函数的值域问题”作业

1.y=

2.(1)y=x+(2)y=x-

3.y=x+

4.(1)y=+(2)y=+

5.(1)y=+(2)y=-

对学习适应性与成就目标取向的研究显示,对高中生的教育要引导有利于能力发展的学习理念,促进积极的动机意向,培养学习的目标取向。社会在快速地变化着,生活等待每一个人去适应、去发现、去追求、去超越……

参考文献:

[1]周步成.学习适应性测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彭芹芳,李晓文.Dweck成就目标取向理论的发展及其展望[M].上海:心理科学进展2004,12(3).

[3]任勇.数学教育的智慧与境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青年教师如何尽快适应课堂环境 篇7

关键词:青年教师,讲课,语言艺术,礼仪

古往今来, 许多高尚的词、语句被赋予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伟大的园丁”、“燃烧自己, 照亮别人”、“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等。因此, 教师身上担负着无尽的职责。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这样形容教师职业: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质工作, 高校教师又区别于其他教师。大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走向工作岗位, 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同时, 他们正处于人生的黄金年龄, 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 可塑性较强, 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无形中影响学生的成长。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质工作, 其中, 讲好课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讲好课涉及到的方面很多, 教态、教法、语言表达、教师礼仪等。只有不断钻研、不断学习, 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青年教师刚从学校毕业, 虽然具有较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 但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实践训练, 在教学实践初期存在许多不足, 如何才能尽快实现身份的转换, 尽快地适应课堂环境。笔者总结了一些方法, 希望对青年教师们有所启发。

一、对教师职业要有明确的认识

现在社会上, 少数教师出现一些与教师身份不相符的行为和语言, 行为上出现了偏差, 思想方面出现了“滑坡”, 辜负了社会上对教师的期待, 深深地伤害了社会民众, 给社会带来了潜在的危害, 影响了教师这一行业的光辉形象。这一现象的出现就是因为没有从思想上认清教师这一职业。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精神文化, 高校教师要认真领悟, 深入到骨髓里。同时, 教师也不能仅仅成为某门专业课的讲授者。教师要以学生为根本, 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 将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 努力成为一名完美的教师。河南理工大学“大爱”的校园精神就是对这一点的完美诠释。有了这样深刻的认识, 才能教育好学生。高校新教师要积极参加岗前培训工作, 首先要对自己的工作有充分认识, 责任与使命并存, 对教学事业能够产生无限的热爱, 以饱满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斗志投入到工作当中。

二、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不断革新教学方法, 与时俱进

1. 教学之初尽要可能多地听其他教师的课, 特别是一些优秀教师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课, 虚心向他们学习。

找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和老教师担任教学指导教师 (简称导师) , 为他们助课, 在减轻他们工作量的同时, 了解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重点、如何举例说明、解释及论证原理, 设想自己是台上的老师会怎么讲, 学习他们讲课的优点, 无形中给了自己一次讲课的机会。导师通常会安排几节课或习题课让新教师讲课, 这样也会锻炼自己。等到自己真正上课的时候会变得胸有成竹。完整地听一次课, 对于一门课有好讲的也有难讲的, 要了解其他老师对于难讲的是如何讲给学生的。孔子说: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人无完人, 我们也要分析别人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 并告诫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参加教学比赛, 观摩教学名师的讲课。通过参加讲课比赛, 教学水平提高速度会比较快。不要把教学督导作为负担, 他们听过了很多老师的课, 而要多与他们沟通, 发现自己的不足, 努力改正提高。

2. 必须充分备课。

对于讲课的内容要非常熟悉, 多阅读相关的书籍和文献, 充实讲课内容。设计讲课过程, 上课过程中用词要反复斟酌, 举例要有代表性, 不能泛泛而谈。讲课要有重点, 合理安排讲课时间, 对于难点和重点要反复讲、详细讲;对于容易理解的知识, 少讲或一带而过, 不要满堂灌, 这样不至于让学生听得乏味。对于难懂的知识点, 最好要能够引入一些故事, 使得抽象道理通俗化。

3. 了解讲课对象, 与学生互动交流, 因材施教, 因课施教。

我们不仅仅要把握教学大纲, 吃透教材, 精通教学内容, 还要根据教学对象来安排讲课方法。本科生上课要用简单的语言把复杂的事情说清楚, 研究生上课要注重学术性;同一个班级里, 学生的水平也层次不齐, 我们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对待。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积极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对学习内容产生爱好和追求, 这样学生就能主动探索、钻研思考。精心设计每一堂课, 尤其是第一堂课要非常重视, 假如不能引起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 后续会事倍功半;课堂上教与学的互动, 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切忌“自说自话”, 要根据学生的反应, 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讲课方式。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参与讲课或讨论, 对于上讲台的学生平时分可以多给点, 使学生学习从被动到主动。整堂课学生集中精力的时间是有限的, 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宝贵时间, 讲解重点、难点;当学生走神的时候要通过机智多变、幽默的语言, 围绕教学内容, 活跃课堂气氛, 将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

4. 教学课堂中的语言要形象化。

讲课也是一门艺术, 要训练自己的逻辑性和表达性, 表达能力不是天生的, 通过后天努力也能够提高。说书人的表达艺术, 相声演员、评书人能够将故事讲得娓娓动听, 这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单田芳老师的相声等, 他们把古代的人和事用现代流行的语言表达出来, 使人易于理解, 而且很有趣, 大家都喜欢听。教师在语言的运用上要力求:准确简练, 通俗易懂, 逻辑性强, 前后贯通, 环环相扣;语言节奏感强, 抑扬顿挫, 速度有快有慢, 缓急适宜。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语言, 学生听课就是在享受, 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同时学生学习复习的难度也会降低。

5. 丰富讲课方法, 教学手段多样化。

利用多媒体技术与板书相结合的方法, 多媒体有诸多优点, 提高教师的讲课效率, 降低工作强度;但是对于繁难内容的推导过程, 需用老师板书启发学生,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PPT制作要形象生动。讲课内容要立足于课表但要跳出课本, 不能按部就班地根据课本一条条往下讲, 可以将课本内容打乱, 根据知识点、知识块来讲, 将课本内容串起来, 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整的, 而不是散的, 学生也便于复习。

6. 高校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俗话说:“活到老, 学到老。”教师, 要不断学习, 终身学习;不断跟上时代, 紧跟技术热点, 掌握新技能, 再言传身教地教授给学生;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与观念, 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与高中知识相对固定不同, 大学知识的陈旧率、更新率越来越快。虽然, 新教师上岗前都有一个教育培训, 但短短几天, 不过是杯水车薪, 是完全不够的。因此, 高校教师更要积极参加培训班和会议, 获得最前沿的知识, 这样的课堂才会有活力。“要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必须有一桶水, 并且是新鲜的”, 这样才能更好地培育好一代新人。

7. 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

每节课后撰写教学后记, 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思想、理念、内容、模式、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 同样的教学方法, 往往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 我们必须结合自身特点, 不断总结、探索, 找到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王国忠总结的领导讲话, 教师讲课都必须努力做到。

三、要注意教师礼仪

礼, 即礼貌、礼节;仪, 即仪表、仪容、仪态、仪式等。莎士比亚说过:“一个人的穿着打扮, 就是他的教养、品位、地位的最真实写照。”教师的衣着打扮应注意符合教师职业身份, 衣着合身, 色彩和谐, 仪表端庄, 落落大方。过分华丽的衣着、特异的服饰和发式都会引起学生的好奇, 从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说话要适时得体;微笑, 给学生一种亲切的感觉, 学生学起来会比较轻松。

四、结语

常言道, 万事开头难。青年教师首先要热爱教师事业, 要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当中来, 不怕辛苦, 时间久了, 讲课会变得游刃有余。同时, 教师要终身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推陈出新, 常讲常新。掌握了授课方法, 青年教师还要不断摸索、深刻领域, 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孙彩霞, 沈为民.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讲课比赛[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0, 65 (3) :65-66.

[2]崔瑞兰.“两课”青年教师如何尽快胜任教学工作[J].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和理论教学, 1998, 5 (2) :18-20.

[3]唐凌峰.讲课和做学术报告都要“以少胜多”[J].科技导报, 2011, 32 (24) :82.

[4]全昌琼.如何锤炼和积累讲课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3 (5) :65.

[5]徐建敏.讲课不妨学学说书人[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5 (7) :129-130.

[6]马娜.巧用讲课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职业, 2012, 19 (2) :25.

[7]张长友.从讲课比赛看青年教师的成长[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19 (7) :189-191.

[8]崔瑞兰.“两课”青年教师如何尽快胜任教学工作[J].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和理论教学, 1998, 5 (2) :18-20.

人际适应能力与学习效益 篇8

一.人际适应能力与学习效益的关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人的许多变态行为和疾病的产生, 主要是因为不适当的环境因素使人的潜能不能发展或向歪曲的方向发展。在这些不适当的环境因素中, 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因此, 治疗成功的关键是为病人提供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 有利于培养一代具有现代化素质的新人, 使他们能把全部精力用在如何正确按照社会要求设计自己、发展自己上,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过程。

当代中学生长期处在重知识轻能力的应试教育学习环境中, 学校、家庭往往看重他们的学习成绩, 很少系统地教他们怎样与人交往, 怎样与人和谐相处, 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知识, 而为他们提供交往实践更是少之又少。在学校这种充满竞争的人际环境中, 他们稚嫩的肩膀要承受来自家庭、学校、教师、同学以及自我期望、自身需求等各方面的压力, 这些因素制约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这种不和谐的人际氛围使得他们“归属与爱的需要”严重缺失, 他们的心理问题就会增多, 性格会有缺陷, 生活不快乐, 学习无动力, 学习效率低。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业绩效, 还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 提升校园品位, 优化育人环境。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环境,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巨大教育力量, 具有其他教育手段不可代替的熏陶、引导、渗透功能,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 校园环境如果能时刻关注学生的“经历 (感受、感知) ———反映 (认同、悦纳) ———领悟 (理解、内化) ———生成 (情感、意义) ”的体验过程, 就可以为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营造民主和谐人文环境。对学生以春风化雨的方式进行文化的陶冶, 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校除了加强课堂教学以外可以利用名人名言、名人字画、建设文化墙等方式渲染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利用板报、橱窗、升旗仪式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精神食粮等, 使学生能时时处处地沐浴在一种浓厚的校园文化的氛围中, 力争做到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学文化体育艺术活动, 建设优秀和谐的班集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可以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 每一次集体活动的开展, 更是一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极好的机会。集体活动, 使学生学会沟通, 学会关心别人, 培养健全的人格, 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集体活动既充分展现出个性, 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团结、合作的快乐。使学生感受到在集体中自己的责任, 使学生学习如何接纳、关心和信任别人, 并领悟有效的沟通方法, 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使班集体成为学生成长的“优质土壤”。

(三)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转变学生的认知, 培养学生良好正确的人际意识。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班会、学校的橱窗、宣传栏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心理咨询室通过对学生的个别咨询和信件咨询, 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惑, 使学生能在人际关系的发展中受益, 为学生尽快适应新课程创造条件。也使新课程能真正改变学生的学生方式、学习态度、使学生在新课程实施中真正受益, 并影响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

如何适应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变革 篇9

一、激发兴趣, 增强课堂效率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 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 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 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化学教学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 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在教学的同时, 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 才能挖掘学习潜力, 促使智慧更加有效地发展。在化学教学中, 主要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来增强效率。

二、灵活机动, 选择适当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 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好的教学方法, 但教无定法, 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才能最好、最优地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1、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化学实验、元素符号、化学计算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 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例如在化学实验中, 主要让学生感知事物的变化和观察分析的能力;在化学计算教学中, 让学生能理解计算的原理和正确的步骤, 各有各的重点, 学生也能充分掌握理解。

2、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是“教学之本”。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时应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个性差异都是教师要考虑的因素。如过多的讲授对学生效果不大, 因为初中学生思维形式以形象思维为主, 将一些概念强加给他们, 只会带来低效或负效。再如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由于学习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自学能力强的班级可以采用自学法、尝试法;基础相对较低的班级则可以采用实际操作、设疑法, 并由老师一步步带着学习, 到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再脱手学习等。

三、培养习惯, 提高参与自觉性

(一) 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习惯

课堂中让学生质疑提问, 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 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了保护, 并逐步培养了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在学习过滤的操作中, 规范的要求有“一贴、二低、三靠”, 学生按照正确的要求完成了实验, 但其原因是什么呢?部分学生主动提出了这问题, 并动手实验, 结果得出过滤不干净, 这时候与老师一起来分析原因, 就容易得多了。因此, 培养学生自己提出提出问题, 并解决问题是提高化学学习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二)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习惯,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手脑结合, 注重实验的习惯

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口说、用心体验, 多种感官协调参与, 提高学习活动效率。例如, 在教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制法中, 我先提出哪些方法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气体, 激发学生思考的习惯, 然后接着来分析, 这些方法可以用来作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吗?以此激发兴趣。学生通过实验比较, 通过反应的快慢和收集的难易, 让学生共同讨论、交流, 从而得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唯一方法。这种的自主探究活动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引导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的和每一项活动的目标要求, 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新知识探索活动, 要认真观察活动现象并分析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与所学新知之间的关系, 积极思考活动对解决的问题启发和帮助作用, 促进对新知的理解, 提高学习效率。

(四) 培养学生主动发言、认真倾听的习惯

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课堂交流活动, 积极发言, 充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认识和发现, 以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促进其他同学的学习。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除了认真听老师的讲授, 还要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包括小组交流时同伴的发言。要学会从同学的发言中吸取好的、对自己的学习有促进的积极因素。

(五) 培养学生自觉修正、主动构建认知结构的习惯

如何让学生适应高中物理学习 篇10

一、高中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梯度

由于初中物理内容少, 问题简单, 讲解例题和练习多, 课后学生只要背背概念、公式, 考试就很容易了。而高中物理内容多而且难度大, 各部分知识相互联系, 在教学内容上更多地涉及数学知识, 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明显加多加深。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 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 虽然背得很熟, 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

二、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1. 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高中物理教师不单是研究高中的物理教材, 还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 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 知道初中学生掌握水平以及获取知识的途径, 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中教学难点, 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 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 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所指出, 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 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 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中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出发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 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逐渐扩大范围和增加难度。

3. 透析物理概念和规律

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 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 让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其次弄清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来龙去脉, 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的同时, 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 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

4. 物理模型的建立

高中物理教学中常确定研究对象, 对研究对象简化建立物理模型, 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 分析总结得出规律, 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 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 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

上一篇:共同配送体系下一篇:英语教学中的一些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