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狂犬病的综合防治

2024-07-13

伪狂犬病的综合防治(精选十篇)

伪狂犬病的综合防治 篇1

猪伪狂犬病在现代规模化生猪养殖过程中呈高发态势, 尤其是引种及交易环节存在极高的安全隐患。由于本病在国内规模猪场阳性检出率居高不下, 对养猪业构成的危害极大, 于是专业人员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 摸索和总结出开展本病综合防控的重点环节及有效措施, 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猪伪狂犬病难防、难治、难诊断的问题。

1 临床特点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 (Pseudorabies virus, Pr V) 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重点危害种猪孕产母猪和新生仔猪。Pr V属疱疹病毒属、a疱疹病毒属亚科, 对猪肾细胞有高度亲和性, 常寄居肾细胞内致其病变, 继而引发全身性症状。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生化抵抗力不强, 经55~60℃作用50min可将其灭活, 但在超低温 (0℃以下) 条件下生存期明显延长, 对日光照 (紫外线) 较敏感, 高敏消毒剂包括1%烧碱液及福尔马林消毒液。Pr V感染种猪可引起妊娠母猪流产 (流产率高达50%左右) 、死弱胎等;种公猪精液质量下降, 甚至不育;垂直感染的新生仔猪会在哺乳期间批量死亡, 成活率极其低下。由于Pr V自然宿主多样化 (包括猪、牛、羊、犬、猫、鼠类等) , 可经呼吸、消化、受损黏膜等多途径侵入感染, 并可经母猪胎盘垂直传染。因此, 本病是养猪业繁殖障碍性、高危害性病种之一。

2 防控关键环节及实用技术

2.1 种猪源头控制

本病防控关键措施在于抓好种猪场源头净化, 若Pr V以任何渠道进入种猪群, 猪场将很难根除, 感染猪 (包括隐性感染个体) 终身带毒, 严重影响种猪繁殖性能, 并导致仔猪死亡和生长育肥猪慢性、消耗性呼吸道疾病。因此, 首先是要加强购进种猪 (种公猪、种母猪) 的检疫检验, 坚决杜绝引进带毒种猪源;其次是规模猪场的种猪群使用猪伪狂犬病病毒g E基因缺失疫苗对后备种猪进行免疫接种, 确保基础公、母猪全群采血检测保持高合格率, 果断淘汰野毒感染猪;猪场严格执行生物安全防疫措施, 确保只引入阴性后备种猪, 如此以保障本病从源头得到净化控制。

2.2 适时免疫接种

规模化猪场控制本病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制定科学化的疫苗免疫程序, 这对本病的病史区 (场) 至关重要。笔者推荐猪场采用PRV- g E基因缺失苗进行接种, 建议勿使用全基因疫苗, 以免干扰抗体检测结果, 导致无法对野毒感染抗体和免疫抗体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常用免疫程序:基础种猪 (含公、母猪) 于4 月龄至少免疫一次 (采用伪狂犬病病毒g E基因缺失弱毒苗) ;后备猪配种前建议免疫2次;育肥猪则根据PRV- g E抗体监测结果进行免疫, 种猪场的育肥猪在第10 周 (具体时间可根据疫苗的特点制定) 进行首次Pr V疫苗免疫, 以后视具体情况, 必要时对留种的育成猪加强免疫1 次;投产一年后的基础母猪根据疫苗产品推荐的免疫程序, 在产前第4 周 (28d) 接种猪伪狂犬病病毒g E基因缺失弱毒苗, 一般种公猪每4 个月免疫1 次、后备猪免疫2 次;育肥猪是否需要疫苗免疫应结合当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周边地区动物疫情情况合理决策。

2.3 生物安全防范体系构建

规模化猪场投产养殖期间, 严格各项生物安全防范措施, 坚持“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的方针, 是控制和净化本病的前提条件。笔者结合养殖实践和临床实践总结较完善的防范措施包括:

(1) 科学选址建场, 防止各种野毒经不同途径侵入本场, 降低环境中外源性病原微生物感染风险。

(2) 尽量坚持自繁自养, 养殖期末实行规范化的全进全出管理模式, 以最大化降低养殖环境中病原体含量, 降低本病发病风险。

(3) 加强本场日常防疫消毒管理, 抓实猪流、车流、人流和物流的程序化防疫消毒管理工作, 同时还要防止其它中间传播媒介 (家畜禽、鼠类、蚊蝇野禽等) 随意进入猪场内, 也要禁止混养其它家畜禽, 并做好病死猪及其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等。

(4) 抓好猪舍内环境控制, 长期抓实猪舍保洁、消毒工作, 及时清理粪便、冲洗、消毒 (疫情动态流行期应带猪消毒) , 避免有害气体及病原体含量超标而引发疾病;养殖过程合理均衡单位面积上的饲养密度, 防止过于拥挤而产生不良应激和加大疫病交叉感染风险;低温、潮湿、环境污染是造成本病高发的重要原因, 因此初春、秋冬季大幅降温或遇到骤然降温的时候, 要注意抓好防寒保暖, 尤其是哺乳期仔猪和孕产母猪, 务必要掌控好当前最适宜的温湿度和通风换气管理, 以消除不利环境应激因子、增强体质和免疫力、降低本病发病率。

3 小结

3.1 猪伪狂犬病的重要传染源是带病种猪 (含种公猪、后备母猪、能繁母猪) , 高危易感群是哺乳仔猪和怀孕母猪, 因此要把握好种猪检疫检验关口, 消除源头性传染源, 保护好高危易感群, 以有效降低本病感染风险。因此, 种源及其它外购猪源头控制是本病防控的基础策略。

伪狂犬病的综合防治 篇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和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两种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病毒性的.传染病.而引发PR的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是构建基因工程疫苗优良的活病毒载体[1].已有报道将表达猪瘟病毒(hog cholera virus, HCV)囊膜蛋白E1基因的重组PRV(rPRV)二价基因工程疫苗免疫猪后, 能同时抵抗HCV和PRV的强毒攻击[2],显示了PRV作为活病毒载体的可行性和“一针防两病”的独特优点.由ORF5基因编码的囊膜糖蛋白GP5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最主要的免疫保护性抗原蛋白[3].

作 者: 赵武 肖少波 方六荣 江云波 宋云峰 严琳 余晓岚 陈焕春 ZHAO Wu XIAO Shao-bo FANG Liu-rong JIANG Yun-bo SONG Yun-feng

刊 名: 病毒学报  ISTIC PKU 英文刊名: CHINESE JOURNAL OF VIROLOGY 年,卷(期): 2006 22(1) 分类号: Q786 关键词: 牛疱疹病毒1型VP2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ORF5M基因   重组伪狂犬病毒

★ 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的防制

★ 基于动态自适应滤波的移动机器人障碍检测

★ 圈养小熊猫几种病毒的PCR检测

★ 高血脂检测方法有哪些

★ 狗与病毒想象作文

★ 与瑜珈的心情随笔:瑜珈的呼吸

★ 草酸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识别病毒文件的四个非常不错的方法

★ 写作技巧与方法

羊伪狂犬病的防治措施 篇3

该病的病原为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水痘病毒属,呈椭圆形或球形。该病毒对外界环境有较强抵抗力,加热55℃约30分钟死亡,而在低温条件下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对日光、甲醛、乙醚、氯仿等脂溶剂敏感,氢氧化钠可将其灭活。

2.流行特点

该病毒在自然情况下可感染牛、羊、猪、犬、猫,鼠类也可自然发病。羊只感染该病大多与带毒猪和鼠接触有关。羊接触了被带毒猪和鼠类污染的饮水、牧草、用具及饲料后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亦能经体表伤口或生殖道黏膜传染或通过胎盘和哺乳直接传染。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见于春、秋两季,呈地方性流行。

3.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7天。病羊体温升高,精神不振,呼吸加快,在眼睑、唇部产生剧痒,常用前肢或在地上剧烈摩擦,以致奇痒部位出现水肿、脱毛甚至出血;病羊目光呆滞,间歇性烦躁不安,常转圈鸣叫,运动失调,并伴有磨齿、出汗、强烈喷气及后足用力踏地等神经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病例身体肌肉产生痉挛性收缩,四肢无力,咽喉麻痹,鼻腔有浆液性黏性分泌物流出,口腔有泡沫状唾液排出,直至全身衰弱而亡。病程一般为1~3天。

4.防治措施

注重日常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养,严禁从疫区引种。必须引种时应严格检疫,及时将阳性羊淘汰;对引进的羊只隔离观察2个月确认无病后才可以混群饲喂。此外,不同种类的动物不能混舍饲养。

羊舍进行灭鼠,阻止病毒散播。同时要严格圈舍消毒,疫区内羊舍地面应采用生石灰消毒,用具、墙壁等可用20%石灰水或5%苛性钠溶液喷洒消毒,垫草、羊粪等污物统一集中至指定场所堆积发酵处理。

与病羊同群的其他羊只注射免疫血清。当发现新病例时,经2周后再注射1次免疫血清。倘若无新病例出现,应对所有羊只进行疫苗接种。可按照羊群免疫程序,定期对羊只进行免疫接种,1~6月龄的羊只可在其颈部或大腿内部两次肌肉注射伪狂犬病疫苗,第一次肌注和第二次肌注的接种量分别为2毫升和3毫升,间隔时间为6~8天;6月龄以上的羊只第一次肌注伪狂犬病疫苗和第二次肌注伪狂犬病疫苗的接种量都是5毫升,间隔时间为6~8天。

当前尚无特效药物能够治疗该病,而临床上采用中草药治疗效果良好。方剂(25公斤体重用量)黄连20克,黄芩30克,金银花50克,夏枯草、麦冬、生地、黄花地、栀子各80克,淡竹叶、板蓝根、地骨皮、连翘各100克,芦根200克,水煎去渣,候温灌服,每天1剂,连用3天。同时在饮水中添加葡萄糖及电解多维或在精料中掺入维生素C粉剂,可增强羊只体质,避免继发感染。

猪伪狂犬病的防治 篇4

1 病原

本病的病原是病毒, 属疱疹病毒科, 含脱氧核糖核酸, 呈20面体, 病毒的直径平均186 nm。

病毒常存在于病猪的实质器官肌肉和皮肤中, 鼻液、眼分泌物和阴道粘膜中均可排出病毒, 病猪恢复后25 d内仍可成为带毒者。

在饲料中的病毒经35℃烤干后, 可保存其毒力达15 d, 在0.5%盐酸、硫酸和苛性钠中存活5 min, 在3%来苏儿中存活10 min, 在20%福尔马林中存活20 min, 当温度在60℃时能生存30 min, 70℃时能生存10~15 min, 100℃时立即死亡。乙醚、紫外线也可使病毒灭活, 但病毒滤液在0.5%石炭酸中经30 d后还有致病力。

2 流行病学

本病常为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 在自然条件下可以感染猪、牛、羊、马、猫、犬、家禽和一部分野生动物。猪可由病毒直接传染, 有高度的接触传染性。传染来源主要是病猪和康复一个月内的带毒猪或其他患病动物, 通过鼻液、乳汁、眼结膜及阴道分泌物, 尤以鼻液的感播性最大, 故飞沫传染具有决定性的因素。鼠类是本病的重要传播媒介, 当猪接触了病鼠或被病鼠污染的水和饲料时, 便可诱发感染发病。

3 发病机制

当病毒侵入机体时, 先在入侵处附近的皮下或粘膜下层繁殖, 并进入血液中迅速增加数量, 沿循环系统散布病毒, 出现显著的败血症特征, 表现体温升高, 精神沉郁。继败血症之后, 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才呈现本病所特有的神经症状, 表现不安、震颤、抽搐、流涎和麻痹。

在成年猪中, 只有少数病例病毒可以通过血脑屏障, 因此成年猪一般不呈现严重的神经症状;而仔猪因为病毒侵入并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故常呈现神经症状。

4 临床症状

在自然接触感染条件下, 潜伏期一般为3~11 d, 人工感染者3~5 d。

不同年龄病猪的临床症状表现程度不一, 哺乳和断乳仔猪症状最严重最典型, 通常年龄越小发病越多。仔猪一般不显前驱症状, 有的前一天晚上未见发病, 第2天却死于圈中, 但也有先不吃奶, 体温升高, 呼吸增快等病状的。

仔猪开始患病时精神委顿, 不食, 有时呕吐, 体温略有升高, 有的可达41℃左右。经过24~36 min出现精神症状, 开始神经兴奋, 不安, 奔跑, 全身颤抖, 前冲, 撞墙或攀登圈栅。病势加重后, 病猪共济失调, 步行不稳, 呈间歇性抽搐, 抽搐时倒地不能站立, 侧卧呈游泳状, 不久完全麻痹, 最后四肢伸直, 前肢不断地呈现强烈的震颤, 口角流出血色泡沫液体, 体温下降而死亡。死亡一般发生在出现明显神经症状后24~48 min内, 发病猪日龄越小, 死亡越快, 最短发病5 min即死亡, 也有少数延长病程或耐过恢复的。

成年猪症状一般较轻且常能迅速康复, 有的发病似流感症状, 病猪流鼻涕、咳嗽、气喘, 较严重猪只有神经症状, 病程3~5 d, 常可自愈。妊娠母猪除上述病状外, 主要表现为流产、死胎、早产。

患病猪只无奇痒症状, 这是和其他动物不同之处。有的育肥猪虽然可感性高, 但常呈现隐性感染, 表现为轻型或无症状型, 很难观察。

5 病理变化

严重的急性病例, 肉眼观察看不到明显的病变。体表常见口角上附有白色泡沫唾液, 眼睑水肿, 眼结膜苍白。皮肤常有破伤, 尤以口唇和耳部多见。

本病的主要病变在脑, 脑有非化脓性炎症和水肿, 脑膜严重充血、出血。特别是小脑和延脑比较显著, 脑脊液增多。

本病最突出的特征是肝、脾、肺、扁桃体、肾及淋巴结有灰黄色的坏死灶, 在肾、脾、大脑及胰常见多数出血点。

6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病状可初步诊断本病, 确诊尚须通过生物学检查和细菌学检查。

6.1 采病猪脑和脾组织, 保存于无菌甘油盐中。

在实验室内将脑、脾组织混合研磨成1∶10无菌生理盐水悬液, 将此悬液1~2 m L皮下或肌肉注射接种家兔, 接种后48~72 h在接种部位出现奇痒现象, 以后猛烈地狂咬注射部位的皮肤和肌肉, 直至鲜血流出、皮肉暴露出来, 而后转入沉郁和麻痹状态, 通常在发痒后24~36 h内死亡。也可用病料饲喂家猫, 2~4 d后呈现皮肤发痒, 约于24~36 h死亡, 死前发生四肢麻痹。

6.2 采病死猪肝、脾、淋巴结和脑组织接种普通肉汤和普通平板, 细菌学检查阳性。

6.3 采病猪血清,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 结果为猪伪狂犬病阳性。

7 防制

本病死亡率低, 成年猪症状轻微, 但仔猪患病时发病急、死亡率较高。一旦传入本病, 将成为慢性常在性疾病, 很难控制, 应采取以下防制措施。

7.1 加强饲养管理, 对发病猪进行隔离饲养, 对病死猪一律做无害化处理。

7.2 对场区用石灰消毒, 对圈舍用百毒杀消毒, 每天1次。做好灭鼠工作, 消灭传播媒介。

7.3 紧急预防注射采用伪狂犬病灭活苗 (基因缺

失苗) , 断奶仔猪臀肌注2 m L, 成年猪臀肌注4 m L, 哺乳仔猪用弱毒苗滴鼻免疫, 每个鼻孔滴2滴。

7.4 引进种猪时, 要加强检疫工作, 严禁引进隐性感染病猪。

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分离鉴定 篇5

摘要:从天津市郊县某猪场发病仔猪脑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接种鸡胚绒毛尿囊膜有白色的痘斑出现,接种PK-15和BHK-21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毒价(TCID50)为10-6/mL,且能被PRV阳性血清中和;将病毒给家兔注射后出现典型的伪狂犬病症状并导致死亡。通过上述试验结果证明,该分离毒株为伪狂犬病毒。

关键词:猪;伪狂犬病毒;分离;鉴定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09.03.002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Swine Pseudorabies Virus

HAN Wei,DING Bo-liang,WANG Ying-zhen,ZHANG Li

(Tianjin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cience,Tianjin 300112,China)

Abstract:One virus was isolated from brain organ of diseased pig which came from a pig farm in Tianjin. After inoculating the virus,the white spots could be seen in chick embryo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 and typical cytopathogenic effect(CPE)appeared in PK-15 and BHK-21 cells. TCID50 of the virus was 10-6/mL.The virus could be neutralized by standard positive serum of pseudorabies virus. After injecting the virus, rabbits showed typical pseudorabies clinical symptom and died. By the above experiment results, the isolated virus was identified as PRV.

Key words: pig;pseudorabies virus;isolation;identification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 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该病毒可引起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发病,猪是该病原的传播者和自然宿主。临床表现为新生仔猪发热、腹泻和神经症状;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等繁殖障碍症[1,2]。本病流行已给养猪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近年来,天津地区猪场也时有该病的发生,笔者从天津某发病猪群分离到一株病毒,经试验鉴定为猪伪狂犬病病毒。

1材料和方法

1.1材 料

病料:脑组织采自天津郊县某猪场发病仔猪。

细胞与培养基:PK-15、BHK-21细胞由本实验室保存并提供;MEM培养基购自GIBCO公司;新生牛血清购自北京民海生物公司。

鸡胚及试验动物:种蛋购自天津市某种鸡场,在本室孵化至10日龄后使用,试验用兔购自天津西青某养殖场。

PRV标准毒株及阳性血清:PRV闽A株由本实验室保存,PRV阳性血清由本实验室制备。

PCR引物:按文献[3]的引物设计合成,预期产物178 bp。

PRV( gE)U3:4655'ATGGGCATCGCCGACTACCT3'

PRV( gE)L3:6425'CCACCGCCACAAAGAACACG 3'

1.2方 法

1.2.1病毒分离[4,5]取病仔猪脑加入5倍量Hanks液(pH7.0,内含青、链霉素各1 000 U/mL),研磨成匀桨,4 ℃过夜处理后4 000 r/min离心30 min,取上清液接种PK-15和BHK-21细胞,37 ℃作用1 h,期间每隔20 min摇晃一次,作用完毕弃去接种物,加入含有2%新生牛血清的MEM维持液,并设空白对照和阳性对照(PRV闽A株)。每日观察2次,观察5 d,当接种细胞出现细胞病变(CPE),并达到80%以上病变时收获传代,分离病毒株并连续传至F7代,以适应细胞生长。

1.2.2毒价测定[6]取分离病毒株的F7代毒株作10倍系列稀释(10-1~10-10),接种于已长成单层的PK-15细胞96孔细胞板,每个稀释度接种8孔,每孔接种0.1 mL,第11、12 列为2%新生牛血清的MEM维持液做空白对照。连续观察7 d,记录各个梯度的病变数,按Reed-Muench 法计算分离毒株的病毒半数细胞感染量(TCID50)。

1.2.3中和试验[6]用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将PRV阳性血清分别进行2倍、3倍、5倍稀释,再加入等量体积并稀释至200个TCID50分离毒株,37 ℃作用1 h,每个稀释度做4次重复,分别接种于已长成单层的PK-15细胞板,设维持液空白对照和PRV闽A株阳性对照,连续观察5 d,记录各个稀释度的细胞病变数。

1.2.4鸡胚绒毛尿囊膜接种[6]将上述的分离毒株培养物接种于3枚10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每枚接种0.2 mL,并同时设同剂量的2%新生牛血清的MEM维持液接种鸡胚作为对照,37 ℃孵化144 h,每日照蛋2次。弃去24 h死亡的鸡胚,观察24 ~144 h死亡和未死亡的鸡胚绒毛尿囊膜是否有痘斑形成。

1.2.5PCR鉴定按文献[3] 应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最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PCR扩增结果。

1.2.6动物实验[7]取分离病毒株的F7代毒株接种3只家兔颈部皮下,每只注射1 mL,空白对照家兔接种同剂量的MEM维持液,两个试验组分开饲养14 d,每天观察家兔的采食、体温、精神状态等情况。

2结果与分析

2.1病毒分离

病料接种PK-15细胞后,F2代观察到CPE。接种细胞后48 h镜检,可见细胞拉长、变圆,为特征性病变,至72 h可见细胞脱落,参见图1,2。其分离毒株在BHK-21细胞传代,病变为细胞拉长、变圆、形成巨细胞,参见图3,4。其细胞病变同PRV闽A株的病变一致。

2.2病毒毒价测定

分离毒株的TCID50为10-6/mL。

2.3中和试验

PRV阳性血清与分离毒株中和的结果见表1。表1表明,阳性血清稀释2倍、3倍时没有出现细胞病变,阳性血清5倍稀释时出现细胞病变。PRV闽A阳性对照株均未出现细胞病变,结果表明,已知PRV阳性血清能中和分离毒株与PRV闽A株在细胞上的病变,但存在一些差异。

2.4鸡胚绒毛尿囊膜接种

分离株接种后144 h,鸡胚均未死亡,4 ℃冻胚4 h后观察病变,可见鸡胚绒毛尿囊膜水肿、增厚并有白色的痘斑,对照鸡胚绒毛尿囊膜无异常病变(图5)。

2.5PCR鉴定

分离毒扩增出预期的PCR产物,PCR检测阳性(图6)。

2.6动物试验结果

接种分离的病毒悬液的家兔,注射后3 d表现为奇痒,用嘴啃咬注射部位,使注射部位被毛脱落,皮肤受损,继而死亡。而注射MEM维持液的对照家兔无异常变化。

3讨 论

(1)本试验通过细胞培养分离病毒、鸡胚绒毛尿囊膜接种、动物接种试验、中和试验和PCR鉴定,证明该病毒为猪伪狂犬病毒,将新分离的病毒命名为TJ-1株。

(2)PRV为疱疹病毒属病毒,能够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形成明显的痘斑,家兔攻毒后出现典型的瘙痒症状,这两种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容易分辨,对于没有细胞培养条件的实验室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初步鉴定方法。

(3)伪狂犬病只有在仔猪出现神经症状,而母猪繁殖障碍的临床表现又与猪瘟、细小病毒、乙脑和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症状类似时发生,鉴别诊断比较困难,通过实验室的病原分离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在国内应推行PRV基因缺失疫苗免疫预防,再进行相应的鉴别诊断淘汰阳性猪,净化猪群,进而根除伪狂犬病,提高我国养猪业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第4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07-209.

[2] 斯特劳,阿莱尔,蒙加林,等. 猪病学(第8版)[M].赵德明,张中秋,沈建中,译.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238-253.

[3] 张莉,丁伯良,王英珍,等.区分猪伪狂犬病毒gE缺失疫苗株和野毒株的gE-PCR方法的建立[J].动物医学进展,2008,29(11):5-8.

[4] 陈焕春,方六荣,何启盖,等.猪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的分离鉴定[J].畜牧兽医学报,1998,29(2):97-104.

[5] 黄伟坚,温荣辉,秦爱珍,等. 猪伪狂犬病病毒桂W株的分离鉴定[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0,22(4):241-243.

[6] 殷震,刘景华. 动物病毒学(第2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329-340,998-1009.

猪场伪狂犬病的防治 篇6

1 病原及流行情况

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属, 病毒粒子为圆形, 直径150~180纳米, 核衣壳直径为105~110纳米。猪是伪狂犬病的唯一自然宿主, 对其危害大。可导致哺乳仔猪脑脊髓炎、败血症, 临床上以震颤和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为主, 并伴有发热、呼吸困难, 有的呕吐和腹泻, 2周龄内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及弱仔等繁殖障碍;生长肥育猪发生严重的呼吸道症状, 类似猪流感, 发病率高达100%, 死亡率虽低, 但增重缓慢。此外, 猪伪狂犬病常与猪蓝耳病、猪瘟、圆环病毒病、猪流感、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 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病综合征 (PRDC) , 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猪伪狂犬病主要通过鼻对鼻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 经呼吸道发生感染。也可通过接触鼠、猪或其他感染动物的尸体传播。还可通过摄入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后经消化道感染。此外, 可经破损的伤口和配种时接触污染的阴道黏膜和精液等途径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后, 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泌乳母猪感染后6~7天乳中有病毒, 并持续3~5天, 哺乳仔猪可因哺乳而感染。在合适的环境下, 病毒可以气溶胶的形式经空气传播。常见的其他传播媒介包括鸟类、昆虫 (如苍蝇) 、人、车辆、用具、垫草、粪尿等。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以冬春季节与产仔旺季多发。

2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2~6天。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和神经症状, 遭受野毒感染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病程取决于免疫水平以及猪只的年龄。此外, 与感染途径、毒株的毒力、感染剂量等亦有密切关系。年龄不同症状也不同。

2.1 未免疫猪群

2.1.1 哺乳仔猪

高度易感, 常突然发病, 体温升高至41℃以上, 精神委顿, 厌食, 有的呕吐或腹泻。在24小时内迅速出现共济失调和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是本病的特点。病初, 全身肌肉震颤, 抽搐;之后, 运动失调;进一步发展则后躯麻痹, 只能匍匐前进不能站立, 或呈犬坐姿势, 还有的四肢麻痹呈劈叉姿势。有的突然倒地抽搐, 眼球震颤发展至头向后仰, 四肢划动, 口吐白沫, 叫声嘶哑并间歇发作, 最后呼吸困难, 很快昏迷。病程最短为4~6小时, 最长为5天。日龄越小, 死亡率越高, 大多数在神经症状出现后24~36小时死亡。15日龄内仔猪的死亡率近于100%, 多为全窝死光。20日龄之后发病率明显降低, 但仍有较高的死亡率。

2.1.2 断奶仔猪

临床症状与哺乳仔猪相似, 但导致昏迷和死亡的中枢神经症状相对少些。感染后, 若采取精心护理、及时合理治疗、防止继发感染等措施, 其病死率一般不会超过10%。严重感染的病猪, 康复后生长发育不良, 有的终身头颈歪斜, 出栏推迟1~2个月。

2.1.3 生长肥育猪

最常见症状为体温升高、厌食、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 类似猪流感, 发病率一般高达100%, 无继发症时死亡率低, 很容易误诊为猪流感。病猪消瘦、严重掉膘, 1周后体温和食欲恢复正常。

2.2 免疫猪群

多数经免疫后抗体保护水平低的猪群感染本病后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呈隐性感染, 但带毒、排毒。因为PRV感染造成猪体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 往往并发或继发其他病毒性或细菌性疾病, 表现出复杂的临床症状。

3 防治措施

3.1 治疗

猪场所有猪立即接种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 间隔4~6周后再加强免疫1次。仔猪也可用弱毒活疫苗滴鼻免疫, 可使用专用的滴鼻器, 若用注射器滴鼻, 应先捂住一鼻孔, 对另一鼻孔进行少量多次滴鼻, 使鼻腔正常吸入疫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早期使用抗伪狂犬病特异血清有一定效果。

3.2 预防

3.2.1 定期免疫接种

对种猪, 可选用灭活苗或弱毒苗, 断奶仔猪可用弱毒苗。

弱毒苗最好选用同一厂家或统一毒株制作的, 防止基因重组。目前, 可供使用的弱毒疫苗很多, 如辉瑞g E单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扑伪佳” (布加勒斯特毒株-Bu K) , 母猪产前1个月免疫后, 可有效保护仔猪2个月以上;仔猪8周龄时, 每头肌注2毫升, 可有效预防伪狂犬病直到肥猪上市, 并且不需要滴鼻。此外, 科前“猪伪狂犬病活疫苗” (HB-98双价基因缺失株) 及“猪伪狂犬病灭活疫苗” (鄂A株) ;勃林格或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伪狂犬病弱毒干疫苗”、普莱柯“普宁”、梅里亚“猪克伪”等, 均为g E/g I双基因缺失的匈牙利巴萨株 (Bartha-K61) , 目前都有效。

3.2.2 加强生物安全和兽医卫生

平时加强猪场消毒。对栏舍、场地、道路等用3%火碱水溶液或1︰300复合酚、复合醛等消毒, 工作服、鞋、帽等用消毒液浸泡或高压灭菌消毒。猪场不允许与牛、羊、兔、水貂、狐狸混养, 要消灭野猫和鼠, 禁止犬、猫进入生产区, 防止相互传染。加强平日消毒, 粪便要堆积发酵处理。对病死动物尸体、死胎、流产物和其他污染物、排泄物销毁做无害化处理, 或按《病死动物及产品深埋处理技术规范》深埋处理。引种时须做血清学检测, 确定阴性时方可引入, 并隔离饲养4周。

3.2.3 搞好伪狂犬病的淘汰净化

有条件的猪场在使用g 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接种的同时, 使用鉴别诊断试剂盒定期对种猪群进行监测, 淘汰阳性种猪;对后备种猪进行监测, 阳性者进行育肥处理。

猪伪狂犬病的净化措施大致有四种方法:

(1) 淘汰扩群。在气候比较适宜的季节, 或者在猪价比较低的时候, 淘汰猪场内所有猪只, 然后对栏舍进行彻底清理消毒, 周围场地、道路清扫, 空置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第二次消毒, 最后再引进经检测无伪狂犬病毒感染的种猪进行扩群。

(2) 后代隔离。仔猪提早断奶, 然后将断奶仔猪转移至确定的“无伪狂犬病毒的清洁区”内饲养。

(3) 检测淘汰。反复多次对全场猪群逐只进行伪狂犬野毒抗体检测, 淘汰伪狂犬野毒抗体阳性猪只, 再引进伪狂犬野毒阴性种猪扩群。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综合防治 篇7

本病病原是伪狂犬病毒 (Pseudorabies virus, PRV) , 该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 是一种动物易感染、致病性较强、高度潜伏感染的病毒, 这种潜伏感染随时都有可能被机体本身、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疾病暴发。猪作为伪狂犬病毒的自然宿主之一, 容易感染成为本病的传染源, 病毒经猪鼻分泌物、唾液、乳汁和精液等发生传播感染后, 在上呼吸道的上皮细胞内完成复制增殖, 然后通过神经脊髓进一步增殖扩散到大脑, 导致非脓性脑炎, 还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将病毒散布全身及神经中枢, 进而引起各种病理症状。

2 临床症状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取决于病毒的毒力和猪的年龄, 随不同猪年龄呈现不同症状, 病猪越幼小, 病情越严重, 新生仔猪死亡率高达100%。断奶前仔猪以结膜炎、呼吸困难、大量流涎为主要特征, 神经症状表现为运动失调、癫痫发作、抽搐等。生长猪、育肥猪主要表现为呼吸性疾病, 如咳嗽、打喷嚏、呼吸减慢、轻度发热等, 这些猪增重缓慢, 严重掉膘。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 难呈现可见临床症状, 若有也较轻微, 一般可1周后康复。妊娠母猪感染后主要表现为流产、产死胎或弱仔等繁殖障碍, 母猪出现不发情、返情、屡配不孕等现象。公猪常出现睾丸肿胀、萎缩等不育症状, 从而丧失种用价值。

3 诊断

3.1 初步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变, 可以推测并作出初步诊断。但若病猪只表现呼吸道症状, 或者感染只局限于育肥猪和成年猪, 则较难作出诊断而容易被误诊。因此, 猪伪狂犬病的确诊还需结合发病史、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毒检测、血清学诊断等才能作出准确诊断。

3.2 病毒分离鉴定

采取母猪流产的胎儿或脑炎病例的鼻咽分泌物、脑、扁桃体、肺组织病料分离病毒。对于潜伏感染的猪, 采集适合于病毒分离的三叉神经节。病料经处理后接种敏感细胞, 在24~72 h内细胞折光性增强, 聚集成葡萄串状, 形成合胞体。可通过免疫荧光、免疫过氧化物酶或病毒中和试验鉴定病毒。初次分离若没有可见的细胞病变时, 可盲传一代再次进行观察。若无条件进行细胞培养时, 可用疑似病料皮下注射家兔 (家兔检测应为伪狂犬病毒抗体阴性) , 可引起注射部位的搔痒、溃烂, 并在2~5 d后死亡, 则可鉴定为PRV感染导致。病毒分离由于操作繁琐且受条件限制, 不适合在基层兽医单位应用推广, 但通过病料接种家兔观察临床表现做出判定, 是一种适合基层兽医单位应用的诊断方法。

3.3 PCR鉴定

利用PCR技术可从患病动物分泌物、组织器官等病料中扩增出PRV基因, 从而对患病动物进行确诊。与传统的病毒分离相比较, PCR的优点是能够进行快速诊断, 且敏感性很高。

3.4 组织切片荧光抗体检测

该法是一种检测组织中PRV快速、可靠的方法, 首选的被检组织是扁桃体、脑、咽。其优点是在1 h内可出结果, 对于具有典型PR症状的新生猪, 检验结果与病毒分离具有同效性, 但对于育肥猪或成年猪, 该法没有病毒分离敏感。

3.5 血清学诊断

应用最广泛的有微量病毒中和试验 (SVN)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乳胶凝集试验 (LA) 、补体结合试验、间接免疫荧光等。其中微量病毒中和试验的结果较为可靠, 因而被用做标准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该法主要是滴定动物血清中的抗病毒抗体。ELISA可快速检测大量样品, 只需3~4 h即可对大量血清样品检测完毕, 其敏感性、特异性高而逐渐取代病毒中和试验。另外, 乳胶凝集试验也已被用于该病的诊断, 而且是常用诊断方法中最为简单、快速的一种, 尽管特异性稍差, 但敏感性较高。

4 综合防治

4.1 药物及免疫接种治疗

本病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 对感染发病猪可注射猪伪狂犬病高免血清, 对断奶仔猪有明显效果, 同时应用黄芪多糖中药制剂配合治疗, 对受威胁猪群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我国预防牛、羊伪狂犬病的疫苗主要是氢氧化铝甲醛灭活苗, 猪伪狂犬病疫苗包括灭活苗和基因缺失弱毒苗, 由于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 动物感染后具有长期带毒和散毒的危险性, 而且可以终身潜伏感染, 随时都有可能被其他因素激发而引起暴发流行, 因此欧洲一些国家规定只能在其动物群中使用灭活疫苗, 禁止使用弱毒疫苗。我国在猪伪狂犬病的控制过程中没有规定使用疫苗的种类, 但从长远考虑最好也使用灭活疫苗。

4.2 使用灭活苗免疫

种猪 (包括公猪) 初次免疫后间隔4~6周再免疫1次, 以后每胎配种前注射1次, 产前1个月左右再免疫1次, 即可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并可使哺乳仔猪的免疫力维持到断奶。留做种用的断奶仔猪在断奶时应免疫1次, 间隔4~6周再加强1次, 以后即可按种猪免疫程序进行。育肥用的断奶仔猪在断奶时接种1次可维持到出栏。若用弱毒疫苗免疫时, 种猪第1次接种间隔4~6周加强1次, 以后每隔6个月进行1次免疫, 育肥猪断奶时接种1次可持续到出栏。

4.3 预防

本病主要以预防为主, 一是加强饲养管理, 认真做好猪场的疫病防控、消毒、驱虫、粪污处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工作, 确保猪场环境卫生良好;二是在配种或引进种猪时要进行严格的检疫, 防止将猪伪狂犬病引入猪场;三是严格灭鼠、控制犬、猫、鸟类和其它禽类进入猪场, 禁止牛、羊和猪混养, 控制人员来往, 搞好人员、车辆进出消毒工作;四是在已发病猪场或伪狂犬病呈阳性猪场, 建议及时隔离病猪并对症治疗。同时, 加强猪场饲养管理, 增强机体抵抗力, 促进猪群生长。

摘要:猪伪狂犬病 (Pseudorabies, PR) 是一种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本病在养猪业中具有难诊断、误诊率高、危害大等特点。随着我国养猪业的快速发展, 猪伪狂犬病已经成为影响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一种常见疾病。本文着重从发病机理、临床症状、诊断方法、综合防治等方面对该病进行了简要分析和阐述, 并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猪伪狂犬病,症状,诊断,综合防治

参考文献

[1]刘光恒.猪伪狂犬病的诊治与体会[J].中国猪业, 2008 (8) :42.

[2]陈太义, 张振军, 王洪金.猪伪狂犬病的诊治[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5) :314.

[3]初小辉.吉林省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措施的研究及应用[D].长春:吉林大学图书馆, 2011.

[4]刘玉良.PCR技术诊断猪伪狂犬病的应用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图书馆, 2001.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治 篇8

1 病原

本病的病原为伪狂犬病毒, 属疱疹病毒科, 常存在于脑脊髓组织中, 病猪发热期间, 其鼻液、唾液、乳汁、阴道分泌物、血液以及实质器官中都含有病毒。本病毒对消毒药很敏感。

2 流行特点

猪可经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发病, 本病还可经呼吸道粘膜、破损的皮肤和配种等发生感染。妊娠母猪感染本病时可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泌乳母猪感染本病后, 1周左右乳中有病毒出现, 可持续3~5日, 此时仔猪可因哺乳而感染本病。

3 临床症状

遭受野毒感染的临床表现, 主要取决于被感染猪的年龄和免疫抗体水平, 与不同毒株和感染量也有密切关系。

3.1 哺乳仔猪

仔猪产下后1~3日都很健康, 4日后开始发病, 死亡率近于100%, 多为全窝死光。发病猪眼眶发红, 眼皮水肿, 闭目昏睡, 体温升高到41~41.5℃, 继之肌肉震颤, 行走不稳或困难, 或运动失调, 盲目行走或转圈, 很快不能站立, 倒地侧卧, 并四肢做游泳划水状, 或仰头歪颈、抽搐、角弓反张, 并间歇发作, 对声、光和触摸等应激增强, 常因此引起抽搐和鸣叫。有的仔猪叫声嘶哑, 口流泡沫性涎液, 有的呕吐和腹泻, 其内容物均为黄色, 有少数猪无抽搐等症状, 常呈现衰弱无力、麻痹而死亡, 也有的急性突然死亡, 无任何症状。20日龄以上的仔猪, 发病率明显下降, 但发病后仍有较高的死亡率。

3.2 育成猪

表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 有数天的低烧, 呼吸困难, 流鼻液、咳嗽、食欲不振, 有时呕吐和腹泻, 耐过免于死亡的猪生长严重受阻, 有歪头斜颈等后遗症, 生长缓慢, 多已失去饲养价值。

3.3 繁殖母猪

表现为不育症、不发情或发情困难、屡配不孕, 产死胎、流产和木乃伊胎, 其中以产死胎为主, 它虽可按正常妊娠分娩, 但产出的是外观发育正常已死亡的胎儿, 或产下的仔猪生命力低下, 2~3日死亡。

4 病理变化

一般无特征性病变, 中枢神经症状明显的病猪剖检可见脑膜充血、水肿、脑灰质点状出血, 脑脊髓液明显增多。鼻腔、喉部或气管多可见浆液性、维素性炎症、肺充血水肿以至散在的小叶性坏死, 呼吸道内有大量泡沫状液体, 常见扁桃体化脓性坏死及口腔、颈部淋巴细胞肿胀出血, 胃底部大片出血, 大肠呈板块状出血性炎症, 脾边缘有梗死灶, 肝肾可见灰白色或黄白色坏死灶, 肾脏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5 诊断

发病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作出初步诊断, 但对非典型病例应采取可疑病例的脑、肝、脾等脏器, 送兽医检验单位, 进行动物接种实验, 可确诊。

6 防治措施

6.1 预防

(1) 加强饲养管理, 饲喂优质全价饲料, 减少应激, 提高机体抗病力。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2) 加强免疫配种:应用猪伪狂犬弱毒冻干疫苗。母猪:配种前免疫一次, 产前30天二免, 每次1~2头份。仔猪:断奶前后免疫一次, 30天后二免, 每次1~2头份。

(3) 加强消毒灭源工作。常采用1~2%火碱、双链季胺盐、戊二醛等进行常规消毒防止野毒侵袭。

6.2 治疗

方案一:猪用干扰素+猪用排异肽, 肌肉注射;并用清瘟败毒散、黄芪多糖、明芳金维他, 拌料饲喂。

方案二:对症治疗, 对腹泻者饲料添加剂协力益生素, 电解多维, 饮水中加口服补液盐等。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治 篇9

1临床症状

初生仔猪发病后全身发抖, 哺乳停止, 体温升高。眼睑充血肿胀, 迅速衰弱、昏迷、死亡。绝大多数病程仅数小时或1~2d。6日龄以上和刚断乳不久的仔猪病程稍长, 发病初期体温升高 (40℃以上) , 呕吐流涎、下痢、精神不振, 继之出现独特的神经症状, 兴奋不安、震颤、头向前冲, 有的作前进、后退或旋转运动, 四肢站立不稳, 肌肉痉挛, 倒地后四肢划动, 经2~3d体温降至常温以下后迅速死亡。母猪表现为流产、早产和产出死胎。有5头怀孕母猪临产前发病8~10d后死亡。

2剖检变化

剖检仔猪可见扁桃体水肿并伴以咽炎和喉头水肿, 肺水肿, 上呼吸道内含有大量泡沫样的水肿液, 可见出血斑点, 淋巴结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 心内膜有斑块状出血, 肾点状出血, 脾、肝、肺中有渐进性坏死小病灶, 胃、小肠有出血性炎症, 脑和脑膜严重充血、出血, 脑脊髓液增多, 流产胎儿的脑和臀部皮肤有出血点, 肾和心肌有点状出血, 肝和脾有灰白色坏死点。

3流行病学调查

该猪场建于2000年6月, 建场至发病前未注射过伪狂犬病疫苗, 该场及周围地区未见发生此病。发病前有存栏母猪340头, 公猪11头, 哺乳仔猪790头, 刚刚断乳仔猪1980头。妊娠期间发生母猪流产9胎、早产3胎、产出死胎2胎, 临产母猪死亡5头, 仔猪累计死亡1200头。调查发现该场2012年8月从某种猪场引进杜洛克公猪1头, 杜大长母猪16头, 凡由该公猪配种的母猪均有发病, 而且是首先发病, 病情严重, 据了解该种猪场曾有PR发生。

4诊断

4.1实验室诊断

由于该病病理变化同李斯特杆菌病和仔猪猪瘟相似, 开始该猪场采取病死母猪病料, 进行血片检查, 未检出李氏杆菌, 随即该猪场用猪瘟弱毒冻干苗紧急免疫接种, 但没有控制疫情。给患猪补充盐水和注射抗生素治疗, 均无效,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 结合临床特征和病理变化, 认为有PR可能。采取母猪血清和2012年8月份引进的种猪血清分别进行血清中和实验, 结果发病母猪和8月份引进的公猪呈阳性, 其它呈阴性, 血清学诊断为猪伪狂犬病。

4.2动物试验

采取病猪鼻咽部拭洗液, 用PBS液制成10%的悬液, 经离心后取上清液接种小白兔皮下, 小白兔2~5d发病死亡, 死前大多数小白兔注射部位发生剧痒和四肢麻痹。

5防治

5.1所有存栏猪用哈尔滨兽药研究所生产的猪伪狂犬病弱毒冻干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种猪每头4m L, 仔猪每头2m L, 3周后重复注射一次。疫情控制后, 种猪每年免疫2次, 母猪临产前20~30d加强接种疫苗, 所产仔猪在2周龄后再进行一次免疫。

5.2加强防疫消毒和饲养管理, 灭蚊灭鼠, 对被污染的猪舍、用具、周围环境等用消毒药68彻底消毒, 1次/d, 连用2周。避免或减少应激因素的不良影响。提高猪体抵抗力, 淘汰不受孕和血清检查呈阳性的种猪。

6讨论

6.1猪伪狂犬病的临床和病理变化与李斯特杆菌病、狂犬病、仔猪猪瘟、猪传染性脑脊髓炎等相似, 临床上极易发生误诊。除血清学诊断外, 还可采用兔体试验加以鉴别, 用病猪脑组织、扁桃体或鼻咽部拭洗液接种健康家兔, 几天后接种部位如发生剧痒和四肢麻痹, 即可确诊。

6.2作者认为急性暴发猪伪狂犬病的猪场须用加倍剂量的弱毒疫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该场开始采用种猪每头2m L, 仔猪1m L, 疫情不能有效得到控制, 随后再次进行免疫接种, 种猪以每头4m L, 仔猪每头2m L进行免疫接种, 疫情迅速得到控制。所以急性暴发猪伪狂犬病的猪场, 应按说明加倍使用弱毒苗才能有效控制PR的流行。

6.3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带毒猪和其它带毒动物, 带毒公猪通过配种能传染给健康母猪, 带毒怀孕母猪能直接传染给仔猪, 仔猪发病后即表现为大量发病死亡, 病猪也可能通过分泌物排出病毒, 污染猪舍, 使健康猪群感染, 另外, 鼠类和蚊子被公认是此病的病毒携带者和主要传播者。防治本病时除做好预防接种外, 还要做好猪舍消毒和灭鼠灭蚊工作。

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的控制与净化 篇10

1材料和方法

(1)伪狂犬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品公司;PRV-gE ELISA试剂盒:美国IDEXX公司;PRV引物与PCR检测:湖南农业大学;湖北某PRV阳性猪场,约1 800头母猪,2004年之前,该猪场曾暴发伪狂犬,损失惨重。按常规免疫,但生产成绩很难恢复到正常水平。

(2)伪狂犬病净化措施:①净化前,对该猪场种猪群进行抽检,每栋种猪舍、保育舍、育肥舍随机抽取血样,每组各100份,用PRV-gE ELISA试剂盒检测,确定野毒感染情况。②免疫程序:所有种猪第1次免疫后,间隔1个月加强免疫1次,以后每3个月免疫1次(普免),2mL/头;仔猪2日龄用专用滴鼻器滴鼻免疫,2mL/头;60日龄二免(肌注),2mL/头。后备母猪:配种前免疫2次。③猪群的管理按生产流程,以周为生产单位,实行全进全出单向流动。④该猪场以前养狗养猫,此后不再养狗养猫;并定期灭鼠,每年2次。⑤严格生物安全措施,尽可能减少人员和车辆的进出等。⑥对全场所有公猪进行PRV-gE普查,首先一次性淘汰PRV-gE阳性的种猪。⑦对新引进种猪,用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苗免疫后,隔离饲养30d,经检测PRV-gE抗体阴性,方可并入生产群。⑧消除检测误差:每批PRV-gE检测为阳性的样品,都需要再用PCR复检,确保检测的可信度。⑨在实施上述措施后,每年都要随机抽样检测各猪群PRV-gE抗体,监测PRV净化的情况及效果,连续监测2年。第3年对全场种猪进行一次PRV-gE抗体大普查,对检测为阳性的,再用PCR复检,复检为阳性的强制淘汰。⑩实施净化第4年,对全场猪只进行抽检,检验净化的效果与彻底性。

2结果

(1)在实施净化前,该猪场母猪流产率30%以上,个别有神经症状,保育和育肥猪呼吸道疾病很严重。采用PRV-gE ELISA抽样检测,阳性率很高;母猪、仔猪、保育猪、育肥猪阳性率分别为50%、70%、50%、40%。详见表1。

(2)全场所有公猪进行PRV-gE普查结果,可行性的是只有3头为阳性,实施强制淘汰处理,并及时补种。

(3)净化措施实施1~2年后,随机抽样检测PRV-gE抗体的阳性率(见表2和表3)。实施净化措施后,每年全面随机抽检1次,PRV-gE ELISA检测阳性率逐年递减。

(4)实施净化第3年后,对所有种猪进行一次大抽检,PRV-gE抗体为阳性的再用PCR复检,最终确诊PRV阳性的种猪共计18头,全部淘汰。

(5)实施净化第4年,对所有猪群(种猪、保育、育肥)按10%的比例,随机抽样检测,检测结果PRV-gE抗体全为阴性,结果说明净化成功。

(6)为了防止周边猪场将PRV传入本场,该场仍然坚持每年4次普免PRV疫苗。

3讨论与分析

(1)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公司生产的茵格发伪狂犬病弱毒疫苗,既可以早期滴鼻,也可肌肉注射,安全有效,为美国和欧盟指定的伪狂犬净化计划用苗,已被广泛应用于净化该病,实践证明为净化猪伪狂犬病的首选疫苗。该疫苗能有效控制伪狂犬病潜伏/隐性感染(由于其TK基因未缺失),抗潜伏感染能力是TK基因缺失疫苗(多基因缺失苗)的300多倍;该疫苗为水性佐剂,可用于滴鼻免疫,公司还专配滴鼻器,滴鼻后在神经系统内的定居能力明显优于TK基因缺失毒株。净化猪伪狂犬病的参考免疫程序:①母猪:每年免疫3~4次。②后备母猪:配种前免疫2次。③公猪:每年免疫3~4次。④小猪:首免,1~3日龄滴鼻(专用滴鼻器);二免,8~10周龄肌注。

(2)在实施伪狂犬病净化计划时,除了应用基因缺失苗外,猪群生产管理也相当重要,如单向流动生产、严格消毒隔离措施、定期灭鼠及猪场内禁养猫狗等。在净化PRV时为了尽量不影响养猪生产的连续性,通过有效免疫逐步降低猪群PRV的阳性率,当阳性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强制淘汰阳性猪只,以达到净化的目的。

上一篇:新史学下一篇:东莞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