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肿块检查

2024-06-07

乳腺肿块检查(精选十篇)

乳腺肿块检查 篇1

关键词:B超,乳腺肿块,效果观察

目前我国对乳腺肿块的检查就只有几种很少的方法, 例如:B超、红外线检查以及钼靶X线检查, B超是其中最具有现实意义的检查方法, B超检查具备很强的特点[1]。本次研究主要选取2012年10月1日至2014年10月1日两年期间收治的102例接受手检及B超检查的疑似为乳腺肿块患者, 对B超在此次研究中的效果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分析, 找到其现实价值, 为B超的有效使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以及参考。如下则为详细的报告:

1 资料以及检查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1日至2014年10月1日两年期间收治的102例接受手检及B超检查的疑似为乳腺肿块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在入院的时候检查得到, 伴有明显的患侧乳腺疼痛、乳腺肿块, 部分患者的乳头会出现明显的分泌物。患者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为22岁, 年龄最大的患者为56岁, 根据统计得到,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7.22±10.11岁。

1.2 检查方法

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较为常规的指标检查, 也就是手检。在手检完成之后就使用B超进行有效的检查。本研究使用的B超是美国GE LOGIQ7超声显像仪。使用9-13MHz高频探头, 让患者处在仰卧位, 将乳腺充分暴露出来。使用直接探测方法, 沿着患者的乳头进行扇形扫描。与此同时还要检查患者的健侧乳房, 对对侧乳房进行扫查对比。对病区进行扫描的过程中观察分析患者的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与后方胸大肌的筋膜连接程度。如果是初步判断为恶性肿块的时候就需要同时扫查腋下淋巴结以及乳腺引流区淋巴结。

2 结果

经过B超检查之后, 确定患者为乳腺肿块的有99例, 结合其他方法检查得到, 确定101例患者为乳腺肿块。分析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得到, 101例患者中乳腺肿块性质为良性的患者有55例, 乳腺肿块性质为恶性的患者有46例, 经过B超检查得到, 乳腺肿块性质为良性的患者有53例, 乳腺肿块性质为恶性的患者有43例, 详细如下:

3 讨论

对比分析结果得到, 目前我国在乳腺临床诊断过程中一般会常规选择使用B超, B超具有其特有的价值以及优势。B超的使用可以准确的定位肿块的位置、肿块的病变程度、肿块的形态以及肿块的范围, 其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以及准确性。通过B超的使用, 我们可以将肿块与周边组织的关联情况清晰的显示出来, 同时还能够将其内部的纵横纤维结构清晰的显示出来。借此不断确定患者的肿块性质, 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切实的保证。B超在乳腺肿块诊断过程中具备非常显著的显示意义, 所以, 在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 我们需要认真的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 根据相应的临床诊治经验, 对患者使用多种方法联合检测, 提高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280例乳腺肿块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篇2

【关键词】:乳腺肿块;超声检查

【中图分类号】R655.8【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1-0095-02

乳腺是女性重要的性特征器官,乳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由于高频率高分辨力探头问世,使超声检查在乳腺疾病的诊断方面已被广泛应用[1]。2007年6月~2008年7月,通过妇科普查、证实有乳腺肿块者280例来我院进行超声检查,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80例女性乳腺肿块均来自妇科普查,占普查人数1400例的20%,最小19岁,最大64岁,平均44岁,其中部分病例通过跟踪随访,经手术与组织病理证实。

1.2 仪器与方法 应用PHILIPS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3~12MHz,采用直接法沿乳房自上而下,自内而外进行纵向、横向及放射状连续扫查,同时检查腋下。

2 结果

280例中,乳腺结构不良(乳腺增生症)124例,占44.3%;乳腺纤维腺瘤71例,占25.4%;乳腺囊肿32例,占11.4%;癌7例,占2.5%;脂肪瘤31例,占11.1%;脂膜炎5例,占1.8%;乳腺结核1例,占0.4%;叶状囊肉瘤1例,占0.4%;可疑瘤8例,占2.9%。

3 讨论

女性乳腺的生长发育及其功能,受内分泌腺的控制,特别是垂体前叶及卵巢孕激素的影响更大。由于乳腺受卵巢雌激素及孕激素的影响,故亦随月经周期而有变化,月经前期主要为乳腺增生性改变,乳房胀大,有轻微痛或触痛,经后缓解,消失后复原。故超声诊断乳腺疾病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及病史综合考虑。

3.1 乳腺增生症多见于30~40岁妇女,表现为月经来潮3~4天,乳房一侧或两侧出现间歇性胀痛,逐渐加剧,扪之有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有压痛,但月经过后,症状随即减轻或消失。声像图特点:两侧乳房增大,但边界光滑,完整;内部质地及结构紊乱,回声分布不均匀;如有囊性扩张,乳房内出现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其后壁回声稍强;CDFI无特征性改变[2]。

3.2 乳腺纤维腺瘤多见于中青年妇女。20~39岁多见,约75%为单发,雌激素是本病发生的刺激因子,活动度大,质地坚韧[3]。声像图特点:边界光滑,完整,有一层光滑的包膜;内部呈弱低回声,分布均匀,少数回声不均;后方回声增强或不增强;肿瘤呈圆形、椭圆形,也有呈分叶形或不规则形;CDFI显示多数为无血流或少血流型;少数有钙化,则呈颗粒状,由于退化性改变所致,同时可见肿瘤内液化坏死。

3.3 乳腺炎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以初产妇为多,开始发病时,患者有高热、寒战、乳房红肿及疼痛,炎症多位于乳腺的外下象限,形成硬结,有压痛。继而软化形成脓肿,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明显增高。声像图特点:在炎症肿块上检查时,内部呈不均质的无回声区,但边界增厚而不光滑:慢性炎症或脓肿液化不全时,内部可呈不均质的光点或光团;CDFI显示,肿块内部及周边呈点状散在血流信号。

3.4 乳腺导管扩张症是由于乳晕周围的乳腺导管阻滞,引流不畅、停滞,继而乳腺导管扩张,导管周围出现无菌性炎症,如乳头出现血性或粉刺样溢液,病变有大量浆细胞浸润等。声像图特点,乳腺导管扩张,形成低回声区,形态不规则,透声差,后方回声不增强,而往往轻度衰减;CDFI显示低回声区内多见点状血流信号,血流多位于病灶的中心处。

3.5 乳腺癌是从乳腺导管上皮及末梢导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声像图特点:癌瘤处边界不整,凹凸不平,无包膜,边界呈锯齿状或蟹足状,界限不清:内部多呈低回声实性衰减暗区,分布不均;癌瘤后壁回声减低,内有微粒样钙化点;综合上述声像图特征,结合局部皮肤是否呈橘皮样改变,乳头溢液,乳头内陷隐痛等,如恶性可疑大,应建议尽早手术[4]。

4 体会

通过280例女性乳腺肿块超声检查结果分析,笔者认为典型的乳腺疾病声像图有其特征性改变,超声可以通过二维图像、彩色血流图、彩色多普勒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还具有方便、无痛、无放射性鉴别肿物性质等优点。

参考文献

[1]孙忠尧,刘管辉,王忠华,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现代诊断与治疗,2007, 18(3):136-138.

[2]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5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52-154,156-157.

[3]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6.

[4]张青萍.现代超声显像鉴别诊断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26-732.

乳腺肿块检查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3月-2011年12月我院门诊体检阴性的乳房肿块, 经彩超检查肿块>0.7cm的患者, 共53例69枚, 均为女性, 其中已婚60例, 未婚9例, 年龄21-47岁。

1.2 检查方法

对于超声常规检查乳腺的病人, 取平卧位, 患者上肢外展或双手抱头, 然后, 用探头作放射状、“井”字形, 依次多角度扫查, 肿块确定后测量大小, 并在体表做一标记。

1.3 仪器与方法

采用东软NAS-2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7-12MHz, 病人平卧, 暴露乳房体表, 采用从右至左, 从上至下及放射法对乳腺进行多角度扫查, 尽量扫查至乳腺组织边沿谨防遗漏, 在扫查过程中, 对肿块的大小、结构、被膜、侧方声影、后方声影、内部 (囊、实、混合) 回声, 及血流显示 (点、条、短棒状) 强弱, 内部有无钙化 (沙粒样、粗大) , 后方结构回声 (增强、减弱) 等, 多方面评价肿块的性质后, 有超声医师用记号笔 (不退色) 在肿块上方做一标记。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取平卧位, 以彩超体表标记为中心范围进行消毒, 并在肿块上方做局部麻醉后进行切口, 逐层切开直到乳腺组织, 将乳腺切开至浅筋膜深层, 均能把大部分肿块找到, 而对于反复寻找后未能找到肿块的患者, 可将定位处同深度的乳腺组织局部切除, 此时再寻找亦较易找到。

本组中有4枚肿块未能够用以上方法找到, 缝合切口后, 再次用彩超寻找并定位, 回手术室后三枚被找到, 另一枚没找到, 故术中的肿块切除正确率为98.5%。

2 结果

53例69枚肿块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相比较, 乳腺纤维腺瘤 (65/68) 的诊断正确率为95.6%, 乳腺癌的诊断正确率为100% (1/1) , 超声体表定位的符合率达98.5%。

3 讨论

随着彩超技术的近年来快速发展及普及, 又因其具有方便、快捷、无创、准确等优势, 使得彩超广泛应用于临床, 检测乳腺的条件渐趋成熟, 已成为乳腺门诊常规检查的重要方式之一, 随着大量的彩超检查中异常肿块的检出, 由于部分肿块位置较深, 体积较小, 且无明显恶变证据的肿块, 部分学者认为可观察或穿刺活检, 待证实为恶性时再手术, 并以活检为金标准。而笔者认为对于超声常规检出的异常病灶, 当临床检查未被发现时, 不论其深度、位置及大小, 在无法判断其性质的情况下, 均应在超声体表定位下做肿块的切除活检, 因其有较高的符合率, 对于早期乳腺癌的发现有重要意义, 本组中的乳腺癌, 由于临床检查阴性, 而超声提示有恶性可疑, 而予以切除, 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后做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由于超声检查及体表定位具有安全、方便、快捷、无损伤等优点, 因此逐步成为临床诊断, 术前、术中定位, 切除活检的首选方法, 由于对实际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 本人认为: (1) 要反复多角度, 多方位扫查, 明确肿块位置, 并对肿块的边界、形态、内部结构、声影、声衰等多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尽可能给手术医生以明确诊断及趋势提示, 以便拿出更好的有利于病人的手术方案; (2) 超声的检查、定位体位应与手术体位相一致, 如若不一致, 则可因体位变动至肿块位移, 而不易找到, 给手术者切除肿块带来较大困难。

另外, 笔者认为超声检查>0.7cm的肿块, 若超过四项描述 (如:边界、实质回声、钙化、是否衰减等) 提示有恶性可疑时, 患者应尽量手术切除活检, 以免漏检, 争取早诊断, 早治疗。若<0.7的肿块, 提示无明显恶性时, 可暂时观察, 于3-6个月后做超声复检随访, 待有异常变化时再进行处理[1,2,3,4]。

因此, 我们认为, 超声检查对临床检查阴性的肿块, 有很好的检出率, 对隐匿性肿块的定位有较高的符合率, 并能对其初步诊断给予提示, 对手术方案有很大帮助, 是基层临床早期诊断乳腺肿块的首选检查方法。

摘要:目的 评价临床未扪及肿块的超声检查价值。方法 对超声发现的53例69枚肿块的隐匿性病灶经彩超诊断仪7-12MHz自动变频探头作多方位多角度检查。结果 69枚肿块超声术前诊断后与术后病理相比较, 乳腺纤维腺瘤 (65/68) 的诊断正确率为95.6%, 乳腺癌 (1/1) 的正确率为100%, 超声体表定位的正确率为98.5%。结论 超声检查为乳腺肿块检出的首选方法, 并可早期发现隐匿性乳腺癌。

关键词:彩超,乳腺,肿块,超声

参考文献

[1]Tbab L, Fagerberg CJG, Gad H, et al.Reduction in mortality frombreast cancer after mass screening With mammography[J].Lancet, 1985, 1 (3) :829-834.

[2]Hall FM, Storella JM, Silvrstone DZ, et al.Nonpalpable breastlesions, Recommendetions for biopsy based on suspicion of carcinomaat mammography[J].Radidogy, 1988, 167 (2) :353-358.

[3]邹强, 朱锡琪, 凌龙生, 等.B超引导穿刺定位下乳腺隐匿性病灶切除术[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1995, 11 (1) :29-30.

孕期乳腺肿块莫忽视 篇4

周君雅

怀孕20周的曾女士感觉右侧乳房有一个小肿块,到医院确诊为囊性肿瘤,属于妊娠期良性病变。曾女士和家人商量,等生完孩子再进行治疗。

随着胎儿的长大,其乳房肿块也不断膨胀,而且皮肤红肿。上月,曾女士进行了剖宫产,提前生下孩子。而随后检查发现,其良性病变已发展为恶性肿块,必须进行乳腺癌根治术。

据介绍,临床上,2%~5%的乳腺癌患者在哺乳期就有了早期症状,而其中绝大部分患者因延误病情,导致就诊时肿瘤已到了中晚期。

妊娠及哺乳期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一般说来,与妊娠同时发生或妊娠一年内发生的原发性乳腺癌,称为妊娠期乳腺癌,而哺乳期间发生的原发性乳腺癌,称为哺乳期乳腺癌。这类乳腺癌临床上较少见,但千万不可轻视。

妊娠及哺乳期乳腺癌多见于35岁以下妇女。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即雌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明显增高,哺乳期催乳素和生长激素水平的上升以及血液中T细胞数量下降,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导致肿瘤生长速度加快、恶性程度增高;同时妊娠期及哺乳期由于乳房内毛细血管增多并扩张充血,使肿瘤易于扩散;另外由于乳腺实质增多,腺体增生,致使乳房生理性增大、胀硬,使肿瘤不易早期发现,一旦发现多半属中晚期。

妊娠及哺乳期乳腺癌的临床症状与一般乳腺癌相似,主要是乳房内出现肿块及乳头排液,乳头排液常为一侧乳房的单一导管,以血性及浆液性排液为多见,肿块常为无痛性或伴有轻度疼痛,且常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由于乳房的增大,乳腺组织密度增高,x线检查往往不易显示肿瘤,给早期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必须提醒广大育龄妇女要充分认识本病,提高警惕。一旦在妊娠期或哺乳期乳房出现可疑肿块,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对于妊娠期乳腺癌的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肿瘤的早晚和妊娠的不同时期来决定。一般认为早期妊娠的I期乳腺癌患者可不必终止妊娠;如果为Ⅱ、Ⅲ期患者,估计术后要接受化疗及放疗,或不能手术治疗仅能行化疗和放疗时,应及早终止妊娠,因为化疗和放疗对胎儿有影响,只有终止妊娠才能减轻患者的负担,又符合优生的要求。中后期患者终止妊娠并不能提高其生存率,由于终止妊娠延迟了手术治疗,还会影响治疗效果,这类患者应及早行根治性手术,然后再考虑是否终止妊娠。如果为后期妊娠或临产的患者,可以先分娩再行乳腺癌手术或先手术再行引产或自然分娩,新生儿常常可以存活,对哺乳期乳腺癌患者应首选终止哺乳。

女性仰头要适度

李梅

近期,刚退休的张女士经常到美容院做美容。前几次没有什么异常感觉,可最近这次从美容院出来后,回家当天晚上就出现了语言不清、恶心、面部单侧表情肌无力的症状,于是,她赶紧到医院就诊。医生经过一番检查认为,张女士所出现的这些症状是因为长时间仰头过度,压迫动脉血管,造成了供血不足,引发小卒中。

大脑后区供血主要通过颈部的动脉血管,有些人过了中年以后,这根向大脑后区供血的动脉极易受到损伤,而人们在美容院做面膜或蒸面清洁时,基本上都是头朝后仰,这些动作恰恰都是压迫颈部动脉的动作,从而造成脑供血不足。如果压迫动脉较轻时,可能会出现眩晕、眼前偶尔一阵发黑等不适症状,如能及时站立或稍微活动头部,这些症状都能够自然消失;而当对动脉血管压迫较重时,可能会出现语言不清、恶心、面部单侧表情肌无力等症状。

乳腺肿块的超声表现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86例, 均为2010年7月—2012年4月在我院就诊, 行乳腺超声检查后手术病理证实患者, 年龄18岁~58岁, 平均年龄36岁。

1.2 仪器

使用PHILIPS-HD11XE彩色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7.0~12 MHz。

1.3 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充分暴露乳房, 在乳房各个象限做常规超声检查, 如发现异常回声区, 记录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回声情况及有无钙化, 后方有无衰减, 肿块的纵横比, 双侧腋窝淋巴结情况等。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 观察其内部及周边有无血流, 血流多少, 分布情况及动脉血流的最大流速和阻力指数 (RI) 。采用Adler的半定量法[1]来判定病灶内血流信号的丰富程度, 判定标准为:0级:病灶内未见血流信号;Ⅰ级:少量血流, 可见1~2处点状血管, 管径<1 mm;Ⅱ级:中量血流, 可见1条血管长度超过病灶半径或可见3~4条点状小血管;Ⅲ级:丰富血流, 可见4条以上血管或血管相互连通, 交织成网状。

2 结果

本组病例中乳腺恶性肿块16例;良性肿块68例, 其中纤维瘤28例、纤维瘤样增生18例、囊肿17例, 乳腺炎5例;误诊2例, 1例增生结节, 因其内部血流较丰富误诊为乳腺癌, 1例较小乳腺癌, 由于边界清、血供欠丰富误诊为纤维瘤。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在血流显示中存在明显差异, 恶性肿瘤以Ⅱ~Ⅲ级血流为主, 良性肿瘤以0~Ⅰ级血流为主;而且良性肿块的血流分布以周边为主, 呈点状分布, 恶性肿块常有穿支进入内部, 常呈红蓝镶嵌[2]。见表1。

3 讨论

3.1 肿块形态及回声

高频超声对乳腺大体解剖层次显示较清, 通过本组病例分析, 声像图上良性肿瘤主要为:边界清, 边缘光滑, 内部回声均匀, 后方回声增强。恶性肿瘤主要为:形态不规则, 边缘毛刺状, 内部回声不均, 后方回声衰减。但早期或较小的乳腺癌往往边界清晰, 尚无浸润征象, 易造成误诊;还有良、恶性肿瘤在超声图像上有许多交叉重叠之处, 也易造成误诊。

乳腺肿瘤内的钙化点是区别良、恶性肿瘤的重要指标。良性钙化比较大, 多呈钙化斑;而恶性钙化为组织生长异常而形成的营养不良性钙化, 多为<1 mm的微小钙化, 呈沙砾样簇状分布。肿瘤微小钙化是X线和超声诊断乳腺癌的一个共同特点, 也是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标志, 超声对乳腺癌中微小钙化的检出率有时高于X线摄影[3]。

3.2 肿块血流情况

乳房内血供较复杂, 多数动脉穿入腺体的深部区域, 并走行于乳晕或皮下, 其直径常在1 mm~1.5 mm。由于恶性乳腺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 有赖于丰富新生血管的血供支持, 所以, 恶性肿瘤血流检出率高。本组资料中, 2 cm以上的恶性肿瘤血流信号较丰富, 且以Ⅱ~Ⅲ级为主, 血管形态也异常, 走行迂曲及分支紊乱, 以穿入型、不规则型、分支型多见, RI≥0.70;而良性肿块血流检出率低, 测到的血流也仅以0~Ⅰ级为主, 血管走行平直, 形态单一, 管腔细窄呈条索状, 分支规律, RI≤0.70。

3.3 腋窝下淋巴结特征

乳腺癌转移的淋巴结一般较大, 多为多发性, 呈聚集状或有融合现象, 皮质增厚回声减低, 髓质变小, 淋巴结内血流信号较丰富。而炎性淋巴结增大多单发或散在分布, 无融合现象, 纵横径比<1, 内部回声一般无明显变化, 淋巴结内血流信号较少。

综上所述, 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敏感性高, 应用CDFI显示血流形态结构有助于诊断, 综合分析能提高超声早期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因此,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筛查乳腺癌中可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洪君, 熊秋华.高频彩超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内蒙古中医药, 2010, 29 (4) :105-106.

[2]张缙熙, 姜玉新.彩色多普勒技术[M].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169.

乳腺肿块的超声诊断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到我院进行乳腺疾病检查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80例患者中年龄最大为71岁, 最小为19岁, 平均年龄为 (37.14±2.74) 岁;其中, 在乳腺疾病的临床症状方面, 患者中出现乳头溢液24例, 乳头发生偏歪或者凹陷17例, 乳房皮肤产生橘皮样病变11例, 腋窝淋巴结肿大12例, 乳房常有隐痛或胀痛感21例, 乳房体积明显不对称8例, 疑似出现肿块11例。在入院检查前, 患者中进行过按摩疗法41例, 通过饮食疗法进行改善17例, 进行过手术治疗8例, 未进行过任何治疗14例。入院后, 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诊断。

1.2 诊断方法 对80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超声诊断, 所使用的仪器是探头频率为6.5~10MHz的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前应使患者直坐于病床上, 并将诊断仪相关指标设置为乳腺扫查状态。首先, 使用超声诊断仪探头以顺时针方向围绕患者乳头缓慢进行圆形状扫查, 扫查时注意各断面要进行覆盖。扫查主要关注乳房肿块部位以及附近的血液流动情况。观察并记录诊断结果, 以便分析总结。

1.3 观察指标 在对患者进行乳房肿块的扫查诊断时需要观察乳房肿块的定位、形状、回声情况、钙化情况、内部血液流通情况以及淋巴结病变状况[3];在使用多普勒血流情况取样时, 需要观察乳房肿块附近血液循环状况、血液信号强弱等, 并取得血流频谱。根据以上数据分析, 总结出患者乳房肿块类型。其中, 总检出率= 检出总例数/总例数 ×100%;总诊断符合率=诊断符合总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根据超声诊断过程中所观察的指标, 将80例患者的超声诊断表现进行分类总结, 具体见表1。另外, 根据诊断结果可知, 采用超声诊断仪对乳腺疾病患者进行检查, 确诊为乳房肿块疾病的有79例, 总检出率为98.75%;其中, 经过进一步对比确诊得出, 最终诊断结果与超声诊断结果相符合的例数为78例, 诊断符合率为98.73%。

3 讨论

乳房肿块是乳腺疾病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其主要因乳房组织结构异常从而使乳房内滋长肿块。根据乳房肿块的严重程度, 可将其分为恶性乳房肿块以及良性乳房肿块。其中, 恶性乳房肿块通常表现为乳腺癌;良性乳房肿块的所属疾病包括乳腺增生、乳腺囊肿、乳腺脂肪坏死以及乳腺纤维瘤等。引起乳房肿块的原因有很多, 一般来说, 内分泌失调, 即患者体内黄体酮素分泌异常, 从而导致雌激素骤增是导致乳腺疾病较为常见的原因;此外, 熬夜晚睡、频繁流产、性生活失调、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等都可引起不同程度乳房肿块增生[4,5]。良性的乳房肿块虽不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消极影响, 但若不及时诊疗, 长期将会引发肿块恶化, 造成癌变。因此, 对乳房肿块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十分必要。

正常的乳腺组织多具有质地均匀柔软、弹性较好的特点, 具有乳房肿块的乳腺组织通常产生各类异常情况。根据乳房肿块在不同疾病中的表现形式不同, 可以通过具体诊断对乳房肿块进行判定和治疗。其中, 乳腺癌的乳房肿块生长速度较快, 具有边界模糊、硬度高、表面粗糙以及固定性强的特点;而乳腺纤维瘤中乳房肿块的生长速度较低, 形状呈圆形, 表面光滑、边界清晰度高且固定性较弱;乳腺增生的乳房肿块则表现为不规则状, 包括条状、片状以及节状等, 且具有边界模糊、活动性强的特点。本文采用超声诊断对80乳房疾病患者进行乳房肿块的检查, 较为精确地发现了患者乳腺组织的异常现象, 诊出率较高;另外, 根据进一步检查诊断, 符合超声诊断的例数较多, 诊断符合率高。由此可见, 超声诊断对乳房肿块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可在临床诊断中大力推广。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诊断在乳腺肿块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到我院进行乳腺肿块检查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并对其进行超声诊断。观察和分析诊断结果。结果:据诊断结果可知, 80例患者中经超声诊断确诊患乳腺肿块疾病的有79例, 检出率为98.75%;其中经进一步检查确诊的有78例, 诊断符合率为98.73%。结论:使用超声诊断进行乳腺肿块的鉴别和确诊, 能较为详细地反映出患者的各类乳腺肿块状况, 确诊率以及诊断符合率较高, 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诊断,乳腺肿块,诊断符合率

参考文献

[1]张露, 周平, 等.常规超声与声脉冲辐射力成像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0 (6) :100.

[2]卢芙蓉, 常凤玲, 李峰.实性乳腺肿块触诊阴性患者应用彩超及弹性成像的临床价值探讨〔J〕.临床医学, 2014, 34 (9) :24-25.

[3]郑小草, 葛荣, 蒙伶俐, 等.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 2014, 24 (3) :208-211.

[4]吴猛, 周如海, 王海燕, 等.超声自动全容积成像对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的诊断准确性研究〔J〕.全科医生技能发展, 2014, 17 (27) :3280-3282.

乳腺肿块的超声诊断分析 篇7

1 临床表现

早期多无任何症状。最初仅表现为一侧乳房乳房无痛性肿块, 多为单发, 质硬。良性肿块边界清, 活动度好, 形态规则, 无皮肤改变。恶性肿物边界清, 可以被推动。随癌瘤逐渐长大, 可浸入筋膜或库柏韧带, 肿块处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或乳头内陷。可以出现周围淋巴结的肿大和远处转移的症状。

2 良恶性肿块的二维超声鉴别诊断

良恶性肿块的二维超声鉴别诊断见表1。另外, 病变的细微钙化点, 后无声影, 常在乳癌中出现。

3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二者的鉴别诊断

良性肿瘤血流多在边缘处出现, 多为流速缓慢的动、静脉, 流速在15cm/s以下, RI:0.5~0.7。恶性肿瘤血流常明显增多, 管径增宽, 可成簇出现, 最高流速可至15~20cm/s, RI:0.7~0.9.

总之,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为乳腺病的诊断提供了更多依据[1], 但对于一些不典型的病例, 我们仍需借助钼钯X线摄影、磁共振、导管造影或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

参考文献

乳腺肿块的彩色超声诊断 篇8

本研究对282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超声检查, 部分患者与钼靶摄片及手术对照, 结果发现慢性乳腺病患者220例, 占83%;正常乳腺30例, 占11%;乳腺纤维癌20例, 占7.5%;乳腺癌1例, 占4%;急性乳腺炎合并乳腺脓肿2例, 占0.8%,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组282例均为1999年至2007年10月的门诊患者, 年龄14~60岁, 均为女性。

仪器使用惠普尖端影像超声仪, 探头频率10 MHZ, 探头与乳房耦合, 用横切和纵切扫查, 以图像清晰为度, 作自下而上, 自左至右及对比扫描。

2声像图特征

2.1 正常乳腺的声像图特征, 彩超显示乳房层次结构为

皮肤为增强的光带, 皮下脂肪为弱回声, 腺体为均质的光点, 导管为小囊状暗区, 小叶间纤维组织有的见光点或光带, 胸大肌为均质弱回声或实质性低回声, 后壁整齐明亮, 回声均匀。

2.2 慢性乳腺病, 临床上把乳腺有症状且有肿块的统称为乳腺腺病。

临床分三型。

Ⅰ型 (弥漫硬结型) :乳腺整体呈弥漫性硬结, 境界不清, 表面和正常乳腺一样, 触之有颗粒感, 较正常乳腺稍硬, 可有轻度压痛, 月经期后可稍缩小, 声像图表现为乳腺表面与正常乳腺无明显异常, 无凹凸不平, 但腺体内的光点变粗呈颗粒状, 内部回声尚均匀, 有时可见小叶间纤维组织紊乱。

Ⅱ型 (腺病型) :硬结较小, 多在2 cm以下, 但经常为多发, 境界不清, 硬度中等, 多无压痛。声像图特征为乳腺腺体内见多个边界不清的相对低回声大小多在2 cm以下, 内部回声不均匀, 光点分布呈小结节状。

Ⅲ型 (乳腺囊性增生病) :①两侧乳房增大, 但边界光滑、完整;②内部质地及结构紊乱, 回声分布不均, 呈粗大光点及光斑;③如有囊性扩张, 乳房内可见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 其后方回声稍强, 有时可见蝌蚪尾征;④有的呈现致密增强回声, 腺体增大增厚, 并无囊性扩张现象, 临庆称乳腺腺病。

2.3 乳腺纤维瘤的声像特征典型乳腺纤维瘤具有以下特征

①多为体回声, 病灶内回声均匀;②形态规整, 多为椭圆型, 长轴与乳腺腺体平面方向平行, 纵横比值 (即前后径/横径) 小于1;③边界清晰, 多有完整包膜;④部分包膜回声较强时, 可有典型的侧方声影;⑤病灶后方的腺体回声多数正常, 少数回声增强;⑥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没有粘连;⑦探头加压时, 可有一定程度的压缩 (前后径缩小) ;⑧病灶一般无钙化。

以上为纤维腺患者典型二维图像特征, 然而, 具备怕些特点的纤维瘤只占总数60%左右, 非典型纤维瘤则具备一些特殊的声像图特征, 需认识这些特征以免发生误诊。

2.3.1 回声不均型

少数纤维腺瘤内部回不均质, 主要原因有:较大的纤维瘤部分囊性变, 使其变成囊实混合性病灶;周边回声相对强的区域 (即玻璃样变的区域) 无血流信号, 而有坏死灶形成纤维腺瘤则相反, 在肿瘤边缘回声强的区域有血流信号, 中心回声减低区无血流信号, 认识上述纤维腺瘤特征有助避免, 误诊为乳腺癌。

2.3.2 型态不规整型

肿瘤形态不规整被普遍认为是乳腺癌的声像图特征之一, 笔者发现部分较大的纤维瘤形态欠规整, 有时呈分叶状。

2.3.3 有钙化型

有乳腺肿块内发现钙化分为针尖样钙化和块状钙化两类。前者认为是乳腺恶性肿瘤的特征是由于恶性肿瘤影响局部钙磷代谢而形成;钙化点大小理论上是100~500 μm, 块状或粗颗粒状钙化在良恶性肿瘤内均匀发现, 被认为是一种退化性改变, 常伴有肿瘤的液化坏死。

2.3.4 声衰减型

一般来说, 纤维瘤病灶后方回声增强或无变化。而多数浸润性导管癌、硬癌及部分单纯癌则有后方衰减现象, 并以此作为鉴别依据。

2.4 乳腺癌的声像图特征

2.4.1 乳头状导管癌

在乳腺的中心导管内, 可见癌组织呈乳头状充满管腔, 癌瘤累及导管范围很广, 呈多中心性散在分布, 如挤压乳房或乳头, 可挤出粘液、血液或粘稠状物。

2.4.2 髓样癌

髓样癌体积一般较大, 直径可达4~6 cm圆球型, 界限清楚, 质地较软, 多位于乳房的深部。后期可与皮肤粘连, 早期易发生转移。从组织学观察, 由于本肿瘤细胞数多, 间质纤维少, 故肿物大而质软, 易坏死而发生破溃。

2.4.3 乳腺硬癌

硬癌为乳腺癌中较常见的一种, 占70%~80%, 硬癌的癌细胞少, 大多数为纤维组织, 集合成索状或片状, 硬癌体积虽小但质地坚硬, 边界凹凸不平, 境界不清, 恶性程度高, 易早期发生转移。

声像图显示:内部及后方回声明显衰减呈暗区是其特点。同时边界不整, 境界不清及细小钙化点。

2.5 急性乳腺炎伴发脓肿的声像特征

2.5.1 在炎性肿块上检查时, 肿块边缘局部增厚, 边界不十分清楚, 但回声增强, 探头挤压肿块时, 局部有压痛。

2.5.2 内部回声增强, 但分布不均, 彩超见炎性肿块周边及内部有散在点状血流信号。

2.5.3 如形成脓肿时, 内部呈不均质的无回声区, 但边界增厚而不光滑。

2.5.4 慢性炎症或脓肿液化不全时, 内部可呈现不均质的回声点或回声团。

3讨论

根据文献报道和笔者的初步实践, 超声对乳腺肿块的形态和结构能清晰显示, 并能反映肿块的声学特征, 切确立了超声在乳腺肿块中的诊断价值, 其静止图像相当于继层点、片, 快速连续的扫描可以动态地以不同切面观察其微细变化, 特别是乳腺内部组织变化分辨力更正确, 且无创伤、无痛苦, 方便易行, 重复性好是早期发现乳腺肿块的重要方法之一。

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①妇女的乳腺受年龄、妊娠、哺乳等因素的影响, 超声显示不尽相同;②Ⅰ型乳腺病的声像图与正常乳腺组织无明显差异, 单靠超声诊断易于漏诊;③正确诊断的关键与超声人员经验、操作方法及仪器分辨力密切机关;④超声在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方面尚未达到临床理想的要求, 更不能代替病理诊断, 故超声检查怀疑乳腺癌时必须作活组织检查或手术中冰冻切片以确定是否作扩大根治术, 同时X线钼靶摄片, 等对早期确诊乳腺肿块的性质是必要手段。

摘要:本研究报道了282例乳腺肿块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的情况。总结了正常乳腺、乳腺病Ⅰ型、Ⅱ型、Ⅲ型, 乳腺纤维瘤、乳腺癌、急性乳腺炎合并脓肿等的声像图特征。超声诊断无创伤, 简便易行, 是早期发现乳腺肿块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

不可忽视无肿块的乳腺癌 篇9

某女,47岁,不久前发现左侧乳头渗出少许淡黄色液体,自检乳房未触及肿块,认为是炎症所致。在家服用氟哌酸、复方新诺明等药物治疗,然而效果并不显著。近来发现左侧乳头溢血,右侧乳头又出现渗液现象,遂赴医院请医生诊治。经系统检查,她患的是乳腺腺管大导管内乳头状癌。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习惯上人们多认为乳腺癌都能摸到乳房肿块,然而事实上并非尽然。肿瘤学的临床研究发现,部分乳腺癌患者并不出现乳房肿块。例如上述腺管大导管内乳头状癌,仅仅表现为乳头溢液,尤以溢血更为常见;而乳头湿疹样癌,则表现为乳头有瘙痒感、虫咬感、烧灼感及出现湿疹样变;有的乳腺癌仅表现为乳腺局部增厚。有资料表明:乳腺局部增厚者,有8~19%为癌前病变或已出现癌变。因此,肿瘤专家们建议:对于中年以上妇女,特别是有乳腺癌高危因素(如有乳腺癌家族史等),出现局限性乳腺腺体增厚者,应同乳房内肿块同等重视,予以密切观察或进一步检查(如切片活检等),以便早期确诊,尽快妥善治疗。

我国每年有乳腺癌新发病例5万人左右,大约每年有2万名妇女死于乳腺癌。防治乳腺癌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因为乳腺位于体表,极富脂肪而柔软,故很容易进行检查。乳房肿块虽然为乳腺癌的早發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条件,但妇女还应意识到部分乳腺癌可出现无乳房肿块的现象。如果发现乳头有血性溢液、乳头湿疹样变或乳腺局部增厚等异常情况时,切不可掉以轻心、等闲视之,应尽早到医院作系统检查。一旦确诊后应妥善施治,早期治疗效果是满意的。

乳腺肿块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1个乳腺肿块, 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21~65岁, 平均41.6岁。肿块大小:1.0~3.1 cm, 纵、横径均大于或等于1.0 cm的乳腺肿块。其中, 1.0~1.5 cm 13个, 1.6~2.0 cm 25个, 2.0~2.9 cm 20个, 3 cm以上的3个。术前凝血系统及血常规检查正常。术前签知情同意书, 告知穿刺活检的风险及局限性。

1.2 仪器:

采用SSD-5500 ALOK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5.0~10 MHz高频探头, 美国Bard自动活检枪, 18、20G内槽式 (Tru-cut) 活检针, 酒精、碘酒、利多卡因等物品。

1.3 穿刺点的选择:

取仰卧位或侧卧位, 仔细触诊肿块, 再用高频探头对肿块及其周围进行祥细检查, 寻找合适的穿刺点和穿刺路径, 调出穿刺引导线, 尽量使引导线贯通肿块中心[1]。因大部分乳腺肿块位置表浅, 直径较小, 可活动等特点, 在选择穿刺点和进针方向时, 应尽可能沿肿块的长轴方向, 尽量不垂直胸壁进针, 肿块在较表浅部位, 且活动度大时, 可不用穿刺支架, 直接徒手穿刺。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肿块的血供情况, 使穿刺针路径尽可能避开较大的血管[2]。测量穿刺进针的最大深度, 作为穿刺活检枪进针深度调节的依据。

1.4 取材方法:

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常规皮肤消毒、铺巾, 连接好用环氧乙烷熏蒸消毒好的高频探头, 固定好经高压灭菌的探头支架, 在高频探头表面搽上消毒型超声耦合剂, 再次确定穿刺点、进针路径及和深度。用2%利多卡因局麻, 麻醉达肿块边缘, 麻醉方向应与穿刺方向一致。在进针点的皮肤表面用尖刀切1个1~2 mm的小孔达真皮下, 穿刺针从探头支架的引导针内进入皮下, 沿穿刺引导线达肿块边缘, 打开活检枪保险, 扣动扳机, 快速拔出活检针, 观察所取组织条情况。徒手穿刺时, 左手固定肿块, 右手持针, 助手同时用探头观察针尖进入情况, 当针尖到达肿块边缘并轻轻插入肿块内, 此时, 移动一下穿刺针, 当观察到肿块随穿刺针移动时, 证明针尖在肿块内, 打开活检枪保险, 扣动扳机, 快速拔出活检针, 观察所取组织条情况。把标本置于锡纸上, 用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固定, 送检。一个病灶可反复取材2~3次, 且每针尽量穿取肿块的不同部位, 穿刺完毕后用消毒纱布加压穿刺点约20 min, 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伤口。

2 结果

见表1。

本组61个肿块, 大小为1.0~1.5 cm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约61.5%, 二次成功率约84.6%;1.6~2.0 cm的肿块一次成功率约88%, 二次成功率约100%;2.1 cm以上的肿块穿刺一次成功率均为100%。从上表分析总结:肿块越小, 穿刺的成功率越低, 肿块越大, 穿刺的成功率越高。所以, 在选择肿块时, 为了保证穿刺的成功率, 一定要选择大小适宜的肿块进行穿刺。见表2。

60个肿块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与手术取标本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一致, 1例不相符。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与手术取活检病理诊断对照不相符为误诊!乳腺癌并周围炎症误诊为乳腺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分别为:早期浸润性癌1例, 浸润性癌4例, 纤维瘤33例, 乳腺增生病变18例, 炎症5例。施行手术取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分别为:早期浸润性癌1例, 乳腺癌5例, 纤维瘤33例, 乳腺增生18例, 炎症4例。

本组资料中, 有98.3% (60/61) 的病例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得到明确的诊断, 乳腺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准确率较高, 诊断正确病例占83.3% (5/6) , 在良性病例中, 乳腺增生和炎症的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准确率最高, 分别为100% (33/33) , 100% (4/4) 。本组病例无一例发生感染, 仅有2例出现皮下淤血, 无需处理, 2周后自动消退。

3 讨论

我国的介入性超声开始于60年代。80年代以来, 国内很多学者如曹海根、董宝玮等多次报道了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及其在肝、胆、胰以及腹部器官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1991年开始, 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技术已广泛用于颈部和甲状腺肿物、乳腺肿物的诊断。

乳腺肿块穿刺活检时, 较丰满乳腺或乳腺较深部位的肿块, 因其相对较固定, 用穿刺架引导穿刺定位准确, 1.0~1.5 cm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约61.5%, 1.6~2.0 cm的肿块一次成功率约88%, 2.1 cm以上的肿块穿刺一次成功率均为100%。对于年龄较大, 乳腺扁平, 乳腺组织菲薄者, 肿块活动度较大者, 使用穿刺架时, 由于穿刺架固定在探头一侧, 探头与皮肤之间的角度难调节, 进针点受限制, 操作困难, 助手难以配合, 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对于较表浅的乳腺肿块, 改用徒手持活检枪穿刺, 可以灵活地调整不同进针角度, 更容易避免垂直胸壁进针。由助手按压肿块周围组织固定肿块位置, 把穿刺针针尖部进入肿块后, 才取材成功率非常高, 几乎100%。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乳腺肿块的诊断有一定的漏诊率, 影响乳腺肿块穿刺活检标本病理组织学诊断正确性的主要因素如下[3]:①活检标本是否具有代表性。②病理医师是否有经验。③临床与病理联系是否密切。本例漏诊病例, 肿块较大约3.1 cm, 靠表浅部分血供较丰富, 为了避免出现血肿, 取材时选择了血供较少且较深处进针, 操作不便, 多方向进针困难;另一方面, 可能肿块较硬, 经验不足, 多次取材都在肿块表面, 部分代表了整体, 而至于出现标本中找不到癌组织的假象。所以, 当病理组织学诊断与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不符时, 有必要重复穿刺活检或直接进行手术活检。

4 结论

本研究显示,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与手术活检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除一例误诊外, 其余的都得到了手术证实。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乳腺肿块的诊断具有:经济省时、操作简便、定位准确、取材满意、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使许多乳腺恶性肿瘤得到了早期发现, 及时的根治;为部分患者免除了不必要的手术治疗。对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了依据, 可替代术中快速活检, 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 该项技术的熟练掌握, 可应用于甲状腺等小器官肿块、体表淋巴结的穿刺活检。

参考文献

[1]靳忠民, 苏虹, 李楠.彩色高频超声引导下徒手粗针自动活检术对乳腺可疑微小病灶的鉴别的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8, 24 (7) :606.

[2]姜玉新, 荣雪余, 孙强, 等.乳腺肿块的术前超声引导定位[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0, 9 (11) :646-647.

上一篇:趣味田径课程下一篇: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