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联盟

2024-07-26

支持联盟(精选三篇)

支持联盟 篇1

关键词:产业技术联盟,政策,国际经验

近年来, 以中关村科技园为代表的产业技术联盟成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构建区域创新网络、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组织形态。产业技术联盟是指基于某一产业的技术研发、技术产业化、市场拓展等成员的共同目标, 通过适当的组织形式和运作制度, 多家具有相同或类似产业背景的企业 (也可能包括高校、科研机构、中介服务组织等) 联合起来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组织形式, 它为联盟成员在集聚优质资源、分担创新风险、提高合作深度和效率、实现合作共赢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本文从公共政策等角度分析政府支持产业技术联盟的必要性, 通过大量案例调研, 分析总结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技术联盟相关政策经验, 为我国相关政策研究者和政府决策者提供借鉴。

1 支持产业技术联盟的必要性

近年来, 许多国家和政府均在关注产业技术联盟发展以及其对促进经济和技术进步的积极作用, 并研究和探索产业技术联盟发展中的政府介入方式。从公共政策角度看来, 政府支持产业技术联盟发展的必要性主要有3个方面:

1.1 产业技术联盟所产生的创新效应, 对联盟内外企业均有积极作用

对于联盟成员企业, 有助于提升其利用企业外部技术资源的能力;对于联盟外企业而言, 产业技术联盟创新活动的外部效应让更多的非联盟成员企业收益。技术知识的公共产品特性, 包括减少重复研究、促进技术扩散、实现规模经济、充分发挥技术溢出效应等, 使得政府有必要支持企业间的产业技术联盟行为。

1.2 创新是产业技术联盟的主要目标行为, 但创新存在市场失灵, 包括市场低效和市场缺陷以及在不完全竞争和非竞争环境下市场的不公平和信息不对称, 这些市场失灵导致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

按照公共财政观点, 市场失灵主要体现在市场不能提供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 (公共产品困境) 、不能按照总体上有效配置资源等方面, 在这些方面政府必须出面给于必要的支持。就产业技术联盟而言, 许多政府在纠正市场失灵目标导向下已经发展了多种政府支持手段, 包括:促进创新资源向竞争前技术投入;引导研发资源更多地流向技术产业化阶段, 或完善实验室研发技术成果与市场经济需求技术成果之间断层;促进公共平台建设,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立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避免研发资源重复利用等。

1.3 建立在技术全球化视野下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和制胜未来的国家意志, 政府需要重视和支持产业技术联盟

从国际竞争角度来看, 技术全球化带来了新的国家利益之争, 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从自身目标利益着眼, 一方面通过垄断控制锁定后发国家技术升级的路径, 另一方面又通过跨国公司的市场化行为和全球化联盟行为攫取全球化资源, 特别是一些技术追赶国家的创新和知识资源。而后发国家要突破技术锁定,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逐步获取高端价值, 发展产业技术联盟, 以整合的力量应对挑战就成为新形势下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力举措。因此, 从发达国家意图和后发国家目标双重角度着眼, 发展产业技术联盟都已经成为重要的国家意志, 成为公共政策在致力于全球化背景下提升国家竞争力所必须介入的领域和方式之一。

总之, 在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的知识经济时代, 产业技术联盟、战略联盟等多种联盟形式, 在世界产业发展和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 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产业技术联盟模式不仅有利于促进区域技术创新, 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支持整条产业链发展, 还促进政府支持方式由点到面转变, 提高政府公共财政支持效率。

2 政府支持的方式和类型

各国政府对产业技术联盟支持方面, 主要表现为两个层次, 即中央政府层次和区域地方政府层次。支持行为表现在多个方面, 体现了多重手段的综合运用。我们研究总结为以下6个方面:

2.1 立法支持

通过新立或修订法律法规等手段, 对产业技术联盟给予支持。这种支持目前主要是为了规避现行体制或法规约束。以美国为例。美国国会1984年通过的《联合研究开发法》, 目的是为了规避反垄断法律障碍, 向反竞争管制倾斜, 鼓励研发联盟企业的建立。这一法律促成了数以百计研究开发伙伴的成立, 如Semiconductor Research Corporation (SRC) 和Microelectronics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CTC) 以及其他一些全国性合作研究集团。1982年7月15日, 法国政府也颁布并实施的《研究与技术开发纲要指导法》, 该法除了强调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和商业化, 尤其特别强调建立研究机构与企业合作的科研机制, 勾画了多种研究机构与企业的合作模式 (如公共利益集团、混和研究机构、经济利益集团等) , 并力促实施。类似法律和制度的制定实施, 为企业参与产业技术联盟提供了法律保障, 也起到了引导和示范作用。

2.2 制度支持

以日本产学研合作体制为例。日本产学研合作体制最早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产学合作, 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 产学合作体制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为了支持日本企业间的产学研合作体制, 日本科学技术厅、文部省、通产省等政府部门联合制定一系列制度性措施。具体合作形式包括:双方合作研究、大学接受企业委托进行研究、企业聘请大学研究人员的受托研究员制度以及科技情报文献的共同利用等。1971年, 日本科学技术会议在其报告中明确指出, 作为一项长期政策必须加强大学、国家研究机构以及民间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 产学官相结合的研究开发体制作为一项政策或者说是制度被正式确定下来。1986年, 颁布《官民暂定合作研究制度》和《促进研究交流法》, 1998年, 进一步颁布《创造性科学技术推进制度》和《下一代产业基础技术研究开发制度》, 促进形成官产学研发合作环境与制度。

2.3 组织支持

政府作为参与者, 可以通过公共组织来参与研发联盟, 这在基础研究 (竞争前研究) 项目中尤为重要, 也是欧盟为增进欧洲企业竞争力所采用的诸多手段之一。此类政策的优点在于能够更好地监控并利用各种资源, 起到诚实经纪人作用, 并防止商业性 (也是利润倾向的) 合作伙伴对资金的不恰当配置, 促进联盟形成和发展。主要表现形式有:

2.3.1 建立支持平台和网络组织

通过创设有利于潜在合作伙伴进行会面并交换信息的组织平台, 政府能够帮助把研究机构所取得的成果传播给有意向的相关各方。通过与公共组织 (也包括支持公共-私人合伙机构) 为联盟形成搭建对话平台, 促成联盟实体间在知识方面的联系。这方面欧盟表现突出, 组织网络和合作文化建设是欧盟国家和区域部门当前重要的关注点, 相关平台和网络组织有欧洲支持企业和创新中心网EBN、卓越先到行动计划 (PAXIS) 、创新驿站等。

2.3.2 建立合作研究中心

合作研究中心被认为是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的一种有效形式。1973年以来, 美国已建有45个合作研究中心;英国已建立了9个合作研究中心;澳大利亚到1995年成立50个合作研究中心。有资料表明, 从70年代中期到1994年, 产业界对大学研究的资助额翻了将近一番。同时, 进入80年代后, 美国大学与产业界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主要表现在美国大学设立的产业研究所数量有了大幅度增长。Cohen, Florida, and, Goe (1994) 有关美国产业研究中心的数据表明, 1992年时尚存的大学产业研究所中有57%以上是80年代建立的, 其中将近45%的此类研究所拥有1~5家企业成员, 这极大地促进了产业与智力机构间产业技术联盟的发展。

2.3.4 发挥行政管制作用

发挥政府行政优势, 整合资源和提供特权等支持本土联盟发展也是各国政府普遍采取的方式。主要行为表现有:

(1) 政府要求外资跨国企业要含有一定最低限量的本地内容, 进而与本国的创新系统形成各种联系, 或坚持要求跨国企业在本地找一个合作伙伴, 以此来作为进入其市场的交换条件。韩国、印度等后发国家较多的采用这种方式。

(2) 制定特定的技术标准。该技术标准有可能为某特定企业或本土产业联盟所专有, 但要求其他各家企业都要遵照执行。这样做所附带优点是, 防止投资重复投向低于该标准的其他技术方案。

2.3.5 公共财政政策支持

政府运用公共财政手段支持产业技术联盟主要分为两种方式:

一种是支持政府性组织、国立组织和公共机构等, 政府通过财政投入、财政补贴或政府奖励等鼓励这些机构和个人参与与企业的合作关系行为。在这种支持方式中, 政府是通过此类机构发挥政府在产业联盟中的参与者作用。如英国科技联合开发计划和KTP计划、美国的大学——工业合作研究计划 (1973年) 等都是类似目标。

另一种是公共财政政策直接支持到市场中的企业。在此类政策中比较普遍的做法是, 限定企业把参与联盟活动作为能拿到政府资助的先决条件, 如台湾地区研发联盟先期研究推动计划 (ITDAP) 和以色列美国双边产业研发基金。

2.3.6 专项计划支持

专项计划支持主要有两种不同层次的计划类型。一种是国家政府的层次类型, 主要支持的是国家意志导向的技术和产业目标, 如日本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 (VLSI) 、美国半导体制造技术联盟计划 (SEMATECH) 、欧洲信息技术研究和开发战略计划 (ESPRIT) 等。这些计划通过政府财政资金等多种资助手段, 特别是通过政府的科技计划等对联盟研发行为直接进行资助, 并且一般而言, 政府资金在联盟中的投入比例都较高。

第二种是区域发展层次, 地方政府 (或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结合) 为促进区域产业发展、区域优势产业集群的竞争而出台对联盟的支持政策和措施。在这些政策中, 地方性政策发挥的作用较大。比较典型的有英国大剑桥郡合作伙伴计划、法国SPL政策、日本产业集群与知识集群计划等。美国北卡三角地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 也跟政府支持政策密不可分。

除上述概略归结的政府支持类型外, 尚有许多其它隐性的或间接的联盟支持方式。毫无疑问, 在经济加速增长和经济机构加速转变过程中, 产业技术联盟这一新生的经济组织正因为得到政府高度关注而发展得更加迅猛。

3 经验启示

发达国家产业技术联盟支持政策, 对我国在建立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产业集群升级、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创新政策的主要启示有:

3.1 政策支持和市场行为相结合

主流经济学就将市场失灵作为政策干预的一个基本原理, 这同样也是联盟政策的重要动机。例如, 知识创造会受到市场不完美带来的严重影响, 市场不完美的表现形式包括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免费搭车问题以及范围经济。产业联盟政策应该基于市场失灵、系统失灵、政策失灵等影响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发挥政策对市场经济的补充作用, 更好地实现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

典型案例是美国半导体制造技术战略联盟, 起初政府投入财政资金建立面向尖端半导体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研究, 以达到产业技术领先的战略目的。随着联盟成员间合作意识的建立和增强、合作效果的显现, 联盟成员自愿继续加强相互合作, 联盟组织形式也转变为企业化运作的产业推动组织。

3.2 国家政策和区域政策相结合

就产业技术联盟政策而言, 不同级别的政府和组织要立足于本级政府职责和权利, 积极探索和制定产业联盟支持政策。前瞻性、战略性巨型技术课题项目, 一般应由中央政府组织支持和协调。区域政府则着眼于提高自身区域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集群升级等角度, 以企业联盟为政策着眼点, 制定多种形式的政策支持方式。

欧盟第7框架协议等欧洲技术研发和合作研究项目, 由欧盟总体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 相关国家、国际组织相互配合, 实现欧洲整体区域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的提升;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优秀制造业联盟、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竞争性技术联盟等区域联盟组织则是基于其区域经济技术和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组成区域性产业技术联盟, 服务于当地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3.3 支持政策的多样性与系统性

联盟支持政策和支持方式的多样性, 正如本研究前面所述, 产业技术联盟支持政策主要有立法支持、制度支持、组织支持、发挥行政力量、公共财政支持、专项计划支持等方式和类型。同时, 在各国 (特别是主要发达国家) 的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中, 具有不同类型有利于支持产业联盟和网络合作的措施, 形成比较完备的系统的支持政策系统。

3.4 联盟政策目标准确化具体化

产业联盟的职责使命、组织形式、运作模式等没有固定范式。如美国半导体联盟起初是政府资助的非营利机构, 逐步演变为目前自负盈亏的公司组织形式。日本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联盟以协会统筹, 联合实验室和企业实验室为平台的组织形式, 4年后联盟解散。美国国家纳米技术计划则由参众两院以《纳米技术研究开发法案》的法律形式, 成立美国国家纳米技术协调局, 不断推动纳米技术研究的政府投入和各单位之间的协调工作。英国大剑桥郡合作伙伴计划则是区域性的致力于知识经济发展的研究和服务机构。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竞争性技术联盟则是致力于区域性技术发展和提高的组织。

因此, 在制定产业联盟政策过程中, 一定要分析界定产业联盟性质和类别, 从而为政府制定产业联盟政策提供基础依据。主要应该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澄清产业联盟与行业协会、网络组织、企业联盟等组织形态的区别与联系, 从政府意志和制定政策的角度界定产业联盟概念和内涵;二是从区域创新和产业发展角度, 将产业联盟区分为若干的类型, 为政府支持不同类型产业联盟和制定具体的产业联盟政策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王胜光, 冯海红等.促进产业技术联盟发展的政策研究[D].2007, (12)

[2].方厚政.日本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项目的启示.日本学刊[J].2OO6, (3)

[3].卢懿.美国工程研究中心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市场论坛[J].2004, (1)

[4].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体系[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7)

[5].王春法.主要发达国家国家创新体系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11)

[6].拉杰什.那汝拉著.何希志, 冷民译.全球化与技术:相互依赖、创新系统与产业政策 (翻译稿) [M].2007, (10)

支持联盟 篇2

其他影响因素还包括国际大学排行榜的推波助澜。这些排行榜仅提供了一些关键指标的肤浅观点和衡量标准,其有效性往往值得怀疑。最糟糕的是,将那么多迥然不同的大学硬扯在一起,炮制出的线性排列榜单,会损害文化多元性和民族认同。然而,如今政府、大学、学者、学生和家长在进行有关职业和学位的决策时,都深受排行榜的影响。这种排名方式虽然将继续存在一段时间,但必须进行改革,从而在根本上为各方提供一种有效评估,有助于人们进行多样化的选择。

各国在高等教育和研究领域的战略显然千差万别。中国屡次重申创建世界级大学的决心,声明将从政策和资金方面扶持高校办学。目前中国已有一个内容丰富的政策框架,并将之纳入国家五年规划,详细列出高等教育、科学技术以及大学发展的目标。2011年发布的“十二五”规划中还提出,政府、大学和企业之间要密切合作,包括大力倡导国际合作。

瑞典承诺要在国家优势领域开展尖端研究,同时让60%的人口接受完全由公共财政资助的高等教育,英美等其他发达经济体则面临艰难困境。为此,英国将大学学费上调了近一倍,并将这一措施与学生直接贷款(债务)挂钩。在美国,许多州立大學预算经费被大幅削减,有些削减幅度高达30%;私立大学受影响较小,但它们收到的慈善捐助已大不如前。由于澳大利亚的自然资源采掘业、教育出口和旅游业等都与中国经济息息相关,因此其国内整体经济形势较为稳定,迄今为止,政府对高等教育和研究的扶持力度保持不变。

国际协助与结盟,应对四大全球性挑战

面对所有这些挑战,国际研究型大学的领导者认识到,为了保持竞争力、自立和可持续性,有必要进行根本性改革。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业成绩上,一大关键是必须制定清晰的战略。在教育、科研和国际化过程中,着重发挥自己的优点,减少或杜绝缺点,坚持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线。浏览一下世界前50所顶尖研究型大学的战略计划,就能发现这些计划其实极为相似。

在此背景下,有一个领域的发展方兴未艾,那就是国际协作、合作和结盟。在过去10年间兴起了100多家联盟,各个联盟在科研与教育、学生流动和资源方面的战略目标各不相同。某些联盟立足本土或地区,某些则是真正的全球性联盟。此类联盟的作用在于,同行们得以汇聚一堂,相互交流共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了解某些关键创新指标的衡量基准以及各自战略计划的落实情况;有时各方还会分工协作,并在吸引资源方面进行合作。大型国际性联盟包括世界大学联盟(WorldwideUniversitiesNetwork)、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PRU)、21所大学联盟(Universitas21)以及21世纪学术联盟(AcademicConsortium21)等,都在以各不相同的方式,为各自的目标奋斗。世界大学联盟在国际协作方面所起的作用,令人振奋。

世界大学联盟已成立10年,致力于通过协作应对四大全球性挑战:气候变化与食品安全、非传染病领域的公共卫生、高等教育和研究的改革,以及国际关系和发展中的文化理解。其成员包括来自六大洲的18所大学,成立了85个跨学科研究小组,以应对上述四大挑战为宗旨。联盟在内部治理、质量评审和战略发展等方面拥有健全体系。除上述研究重点以外,世界大学联盟还努力促进各成员增进国际接触、加快国际化进程。其中一项优先工作是提升研究人员与教师,特别是学术界新人的国际经验。此外,该联盟发展出了一套与政府部门、国际机构、企业和校友进行团队协作的方法,包括成立专门的团队,应对全球性挑战,并争取拨款、奖学金和人才等资源。

在协作方面,该联盟采取一种包容性做法:按照“WUN+”理念,任何一个相关大学或研究人员都可以加入联盟的某个项目小组。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夜里召开的虚拟研讨会,都有很多人参与。另外还有其他新的全球性的挑战领域可以开拓,如能源与水资源的安全、健康素养和沟通、教育和成才途径,以及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全球性联盟的发展日益证明,从国际比较经验中获得的改革观点是有价值的。同时,“WUN护照”的概念和构想鼓励合作大学问的人员流动,从而为个体创造机会。

该联盟定期举办国际性会议,围绕上述四大全球性挑战设置议题,讨论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及其对政策和实务的潜在影响。联盟也会与重要国际机构联合举办相应的论坛,而且还会举办后续的专题研讨会,跟进建立新的合作关系,确定新的项目。

2011年在上海召开的“世界大学联盟校长论坛:2011~2020年高等教育改革”,主要讨论10年内将影响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与会者认为,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才争夺战、大学私有化、跨学科研究、学生经验及课程改革、教与学以及满足师生未来国际化需求的大学全方位发展等。更深层问题包括知识的转移和商业化、大学在社区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在未来社会的构建,这些更是重中之重。

新兴经济体更需要在知识层面的国际合作

当前,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频频召开会议,不管是地区性会议还是全球性会议,讨论的问题如出一辙。在经合组织(OECD)、世界银行(WB)、世界卫生组织(WTO)以及其他许多国际机构和基金会召开的会议上,讨论的范畴和讨论的成果也大同小异。很多讨论涉及全球性挑战,在这些领域集中了大学的优势和知识,由各高校组成国际小组,探索实际的解决方法。在个体研究员或教育家的层面,此类国际合作可谓由来已久。不过,通过机构的接触和支持,形成更大规模的合作,凝聚的力量更大,影响也更大。

在这种发展趋势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教育和科研在技能与工作、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框架内加快经济发展等方面,有可能带来革命性变化。这适用于当前正面临财政困厄的发达经济体,也符合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需求。发展中国家要想避免与发达国家在知识和经济上的差距被继续拉大,携手共进并在知识层面上进行合作必不可少。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和科研未来若要取得进步,需要从各个层面进行根本性改革以应对全球发展的新范式。必须把重点放在研究国际优秀经验和最佳惯例上,同时也要尊重源于历史、而且在国家和国际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国家身份认同和国民文化。在多元性和终身学习及发展的各个关键要素之间若要取得平衡,需要有开放的国际辩论,集思广益。目前,我们还不擅于真正理解其他文化的思维方式和做法,往往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最好的,或者是唯一有可能取得成功的途径。国际社会面临许多复杂挑战,加之在卫生、环境和经济增长等方面的资源趋于减少,所以挑战更大。在这种形势下,世界大学联盟这样的合作组织为国际社会各方提供了一条携手合作、相互理解、取得实效的良好途径。

支持联盟 篇3

加入该联盟的公司将能够使用近期发布的基于芯片验证和生产就绪设备的NBASE-T 1.0规格。此外,会员还有机会加入联盟新组建的技术与营销工作组。技术工作组将定义一个全面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其中包括满足物理层以外应用需求的更多规格。NBASE-T联盟及其会员公司还与IEEE密切合作,确保快速标准化并推动全行业在企业基础架构中采用GB级速率。

NBASE-T联盟主席Peter Jones表示:“我们多元化的会员可确保我们的工作组和任务组获取最广泛的意见和观点。我们认为,推动新标准并建立支持新标准的产品生态系统时,需要这种级别的多元化和协作。”

NBASE-T联盟提供了一个携手定义新标准的论坛,以便当前Cat5e和Cat6电缆上实现GB级速率。这些电缆目前安装在大多数企业中,不支持超过100米的10Gb E。随着802.11ac接入点的Wave 2可聚合高达5Gbps的吞吐量,用户需要把新Wi Fi接入点连接到园区交换机的当前铜缆必须能够支持GB级速率。这个由NBASE-T联盟提出的新标准可支持这些更高的数据速率,不需要企业客户对其有线基础架构进行昂贵的升级。

关于NBASE-T联盟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支持联盟】相关文章:

职教联盟05-08

欧亚联盟05-13

品牌联盟05-13

新闻联盟05-24

社会联盟06-23

联盟方式07-03

内容联盟07-04

学术联盟07-05

创业联盟08-08

伙伴联盟08-09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远程下一篇:SSLVPN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