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健康教育方法

2024-07-01

门诊健康教育方法(精选十篇)

门诊健康教育方法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 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二级医院, 拥有580多张床位, 门诊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康复科、疼痛科等10余个科室和20余个专业, 年门诊量超过10万人次, 日门诊量超过300人次。有分诊护士5人, 最大年龄53岁, 最小年龄20岁, 最高学历为本科, 最低学历为中专。

1.2 门诊实施健康教育方法

1.2.1 导诊时健康教育

患者来院后, 普遍存在迫切急躁心理, 最关心自己的患病情况, 能否很快治愈, 希望明确诊断, 得到最佳治疗。因此, 导诊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 缓和其急躁情绪, 迅速指导分科就诊和做好专家介绍, 及时耐心地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健康教育知识更快更直接地传授给患者。

1.2.2 候诊健康教育

就诊前患者主要集中在候诊室和挂号室, 利用这段时间进行健康教育, 既可安定患者情绪、维持秩序, 又可使其获得一些健康知识。内容上不宜做系统长篇讲解, 主要是让大家保持公共卫生, 说服大家不要吸烟和随地吐痰;保持秩序, 不随便走动或高声喧哗;当前流行病、多发病的简要防治知识及就诊手续, 以及各项制度及科室位置等[2]。候诊教育的主要方法和形式:口头讲解;设置卫生宣教栏;设置固定标语;可在候诊室或咨询处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及小常识卡片。

1.2.3 检查治疗时健康教育

在患者接受检查治疗时, 相关科室的护士应耐心解释检查和治疗的必要性, 以及有关疾病知识的健康指导, 交代检查治疗前、中、后的注意事项, 帮助患者解除顾虑和恐惧, 取得患者配合[3]。

1.2.4 随诊教育

这是门诊健康教育重要环节, 是在诊治过程中以个别谈话的方式来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根据患者所患疾病, 抓住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和没有意识到的重要问题, 不失时机地进行必要而简短的解释、说服、指导和安慰,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4]。同时利用候诊、就诊、取药、输液等各个治疗环节, 针对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病情, 向患者及家属简要说明发病的原因、预防措施、治疗方法、预后保健以及饮食、服药、注意事项等知识。

1.2.5 咨询教育

门诊咨询教育是一种针对性较强的教育方法, 是医患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提高疾病防治效果的良好方法。选择素质高、知识面较广、责任心强、有一定业务技术水平的护士来担当可以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5]。临时性、定期性和经常性咨询:主要以群众的需要及工作量大小而定, 咨询与治疗、检查相结合, 咨询的形式可以是面谈或电话、通信等, 咨询的过程中配上挂图、照片、标本、资料等效果会更好。

1.2.6 门诊讲座

采取定期或临时的方式, 将患者集中起来, 对当前流行病的病因、症状、治疗、预防、休养、康复等问题进行系统的讲解。这种方法适合专科医院的患者、综合性医院及疗养院中的慢性病患者[5]。

1.2.7 健康教育处方

医院的健康教育处方, 就是在就诊过程中, 发给患者有针对性的宣传资料, 使患者通过自己阅读的方法获得与其所患疾病相关科学知识。这种健康教育处方较之在社会上散发的宣传资料针对性强, 容易使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内容可根据医院、科室、各个时期患者就诊特点和教育目的进行重点选择, 以达到最好的效果[6]。

育的主要方法和形式:口头讲解;设置卫生宣教栏;设置固定标语;可在候诊室或咨询处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及小常识卡片。

2 结果

对门诊患者进行随机调查, 发放调查表180份, 回收171份回收率 (95.00%) 。调查结果显示, 患者对实施健康教育十分欢迎, 对所患疾病自我护理及保健知识理解者130例 (76.02%) , 对门诊护理工作感到满意者168例 (98.25%) , 没有发生门诊护理纠纷, 同时改善了门诊混乱、拥挤的现象, 缩短了就诊时间。

3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 使患者真正享受到主动、全面、连续的身心整体护理, 健康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7]。门诊由多个部门和科室组成, 是集挂号、就诊、检查、取药、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窗口, 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日人流量大, 就诊患者由于病种不一、年龄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层次不同, 产生的心理反应也不尽相同。护理人员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 尽可能帮助患者解除思想顾虑, 消除不良心理因素, 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8]。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 满足其心理需要, 使患者感受到护士对他的关心和尊重, 增加了患者的信任感, 融洽了医患关系。从而减少或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使患者由被动变主动、由消极变积极、由悲观变乐观, 为治疗和康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9]。实施健康教育, 护士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还要熟练掌握健康知识、教育方法, 特别是沟通技巧, 激励护士去学习, 也提高了医务人员的素质。

综上所述,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 是患者诊病治病的首要场所, 门诊分诊不应是单纯的分诊、维持秩序等简单工作, 还要承担患者及出院复诊等患者的健康教育, 随时给患者提供帮助。做好门诊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 不仅可以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 还能密切护患关系, 提高患者对门诊工作的满意度。门诊开展健康教育有利于合理利用医院资源, 有利于医院自身发展, 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需求, 提高医院的公众形象, 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 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10];同时也能激励门诊分诊护士学习业务理论知识及沟通技巧, 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有利于医院的持续发展[11]。

摘要:目的 总结门诊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和体会。方法 我院门诊部在门诊工作中根据患者需要, 结合单位特点, 开展导诊、候诊、检查治疗时、随诊、咨询、门诊讲座、健康教育处方等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并对门诊患者180例进行随机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 患者对实施健康教育感到欢迎, 对所患疾病自我护理及保健知识理解者130例 (76.02%) , 对门诊护理工作满意168例 (98.25%) 。没有发生门诊护理纠纷, 同时改善了门诊混乱、拥挤的现象, 缩短了就诊时间。结论 门诊开展健康教育有利于合理利用医院资源, 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需求, 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 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

关键词:门诊,健康教育,方法,体会

参考文献

[1]李宁.刘淑娴.医院门诊健康教育现状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 12 (17) :189-191.

[2]孙玉新, 张伟, 周墨菊.论健康查体中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5 (2) :34-37.

[3]赵书彦, 韩丽娟.医院护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 2007, 2 (23) :124-125.

[4]张宝珠, 朱爱芳, 王雪珍.门诊健康教育的特点及技巧[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3) :346-347.

[5]邓英, 沈雯霞, 罗旭.健康教育在特需门诊中的实施[J].护士进修杂志, 2007, 12 (5) :1137-1138.

[6]潘素关.通过开展门诊健康教育来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28) :271-272.

[7]邓燕妮.创建优质服务提升医院形象[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31) :144-145.

[8]王艳杰.门诊患者健康教育的研究及对策[J].吉林医学, 2008, 29 (14) :1168-1169.

[9]薛玉萍, 张桂仙, 高振丽.倡创优质服务树窗口形象[J].中国医学创新, 2009, 6 (26) :154-155.

[10]陈开新.浅谈医院健康教育的意义及实施[J].医学信息, 2010, 23 (9) :301-302.

门诊健康教育制度 篇2

一、认真学习,刻苦专研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中心健康教育培训,全面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诊疗和健教知识,更好地为病员服务。

二、门诊候诊区内设有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及电子宣传屏幕,宣传内容为季节性和本地区内的多发病、常见病防治知识,并有卫生知识、就诊知识等内容。宣传栏内容必须每一个月更换。同时采用每月一更换的宣传形式开展黑板报健康教育。

三、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要努力地解答病员或家属对其所患疾病的疑问,问答时态度和蔼,尽量使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语言。让病人及时懂得其所患疾病的预防、诊疗、预后等方面的知识。

四、医生须诊疗时有责任出具药物治疗处方,同时亦有义务出具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处方。

五、医护人员有责任参加中心部组织的中心外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积极参与社区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活动。

门诊健康教育方法 篇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逐步增强,已不仅仅满足于疾病的治疗,获得健康知识的需求愈发迫切。虽然我国的健康教育已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但客观地评价,其水平大体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就门诊患者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护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宣传对象为2005年4月~2005年8月在我院门诊部就诊的120例患者,男70例,女50例,年龄20~65岁,平均42.5岁。

1.2方法

1.2.1 健康教育 患者挂号时,给每位患者介绍专科情况及其治疗特色。通过介绍,患者可了解常见病、多發病的自我调护知识等。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慢性病患者,患者久病后积累了不少医学知识,对健康教育的期望值也较高。患者一进入门诊大厅,只要是非抢救患者,健康教育便可进行。内容包括:挂号、分诊处仔细了解病情,认真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提高挂号质量;导医护士主动热情地迎接患者,介绍医院环境,指明就医方向,清除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

1.2.2 个别指导 针对患者的知识层次、掌握疾病知识及信息程度的不同,对患者进行一对一指导。如:对糖尿病患者,教会患者及家属进行胰岛素自我注射、尿糖测定、饮食控制的方法;对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卧床的患者,指导其家属帮助患者拍背、拍胸,教会患者有效咳痰等。耐心、准确地回答并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特别是对文化水平较低、年老体弱、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给予有效、正确地指导。个别指导是所有教育方法中最有针对性、最受患者欢迎的方法。 1.2.3 健康教育宣传栏 利用各候诊厅宣传栏,定期宣传不同季节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知识,以强化人们的卫生保健意识,帮助他们理解健康教育的意义。

2结果

通过对门诊就诊患者以电视、录像、宣传栏等,介绍就医须知、各科方位、宣传疾病保健及防治知识,另一方面减少了就诊过程中的焦虑、恐惧、烦躁心理,保持心情愉快,主动配合医生诊治。

3讨论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充分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并发症的预防、自我护理常识、饮食调护、用药常识及注意事项,并帮助患者识别疾病的危险信号及自救常识[1].对择医要求非常强烈的患者,他们一方面希望得到最好的专家、教授诊治,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保证其病情诊治的连续性,为此,可提前为其预约好下次复诊的医师,解除其后顾之忧,让患者满意离去。

参考文献

门诊外科换药方法探讨 篇4

1 换药前准备

告知患者换药的目的、恢复过程及预后,指导患者采取最舒服且伤口暴露最好的体位以便于操作,同时要注意保暖以避免受凉。如伤口较复杂或疼痛较重,可适当给予镇痛或镇静药物解除患者的恐惧及不安,初步了解伤口的部位、大小、深度以及创面的情况等,以便适当的准备敷料和用具。

2 换药的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两把镊子不能接触或混用,凡接触伤口的物品,均须无菌,防止污染及交叉感染;各种无菌敷料从容器中取出后不得放回;污染的敷料须放入弯盘或物桶内,不得随意丢弃。(2)安排好换药顺序。若几位患者需同时换药,应先安排好换药顺序,先换无菌伤口,再换污染伤口,最后换感染伤口或(和)特异性感染伤口,避免交叉感染。(3)换药次数。应根据伤口情况而定,一般缝合伤口术后2~4d换药1次。感染伤口1次/d,较大脓肿切开初期可2次/d。(4)特殊感染伤口的换药。如气性坏疽、破伤风、绿脓杆菌感染的伤口,换药时必须严格执行隔离技术,除必要物品外,不带其他物品,用过的器械要专门消毒处理,辅料要焚烧或深埋。

3 伤口的处理

3.1 一般伤口的处理

3.1.1 清洁伤口和肉芽组织健康的伤口:

此类伤口换药不宜太频繁,一般2~3d 1次。换药前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在揭开敷料时应沿切口方向,动作要轻柔以防止粘连使切口再次裂开。换药时,用0.9%氯化钠棉球吸除分泌物,对伤口周围进行严密消毒(由内到外),一般采用碘伏,其刺激小,效果好,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减少组织液的渗出。对于有缺损的伤口用盐水反复冲洗,再用碘伏消毒,保持伤口干燥、新鲜,有利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

3.1.2 伤口分泌物过多或感染:

此类伤口一般隔天换药1次,严重情况下,可每天1次。换药主要是局部消炎、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组织健康生长。一般用盐水湿敷,过氧化氢反复冲洗;感染严重,必要时手术切开,扩大伤口,彻底充分引流,并反复冲洗,有坏死组织应予以清除,以利愈合。

3.1.3 肉芽组织不健康的伤口:

此类伤口换药的目的主要是清除坏死组织或异物,在患者能耐受或不能耐受时予以镇痛药物的情况下用剪刀、刮匙等清除坏死组织或异物,以创面稍渗血为宜,可反复多次操作,至露出新鲜肉芽组织后,用过氧化氢反复冲洗后湿敷,必要时予以引流,保持引流通畅。

3.2 特殊类型伤口的处理

3.2.1 疖肿的处理:

疖肿发生的部位及阶段不同,处理方法亦不同。头面部及四肢暴露处(特别是女孩子)的疖肿,应尽量避免破溃或切开引流,留下永久性的疤痕。对于面部,特别是所谓“危险三角区”的上唇周围和鼻部,病情加剧或被挤压时,感染容易沿内眦静脉和眼静脉进入颅内的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出现颜面部进行性肿胀,可有寒战、高热、头痛、昏迷等,病情严重,病死率很高[1]。疖肿不同阶段,早期红肿阶段可用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等理疗措施,也可用金黄散、鱼石脂软膏等[2]。已有脓头时,可在疖顶点涂少量石碳酸,如已破溃,可用消毒镊子先将脓头取出,并排出脓液,禁忌挤压,可涂软膏。大而深的脓肿必须切开排脓,切口要尽可能偏下一些以便于引流,同时配合全身选用青霉素或复方新诺明等抗菌药物,尽可能地清除脓液及腐败组织,用碘伏和正在使用抗生素液进行冲洗,也可用抗厌氧菌的双氧水或甲硝唑液冲洗,最后再用纱条填满空腔直至愈合。

3.2.2 烫伤的处理:

门诊收治的烫伤患者多为轻度,烫伤部位非常疼痛,处理时用碘伏消毒,待干后涂紫冰膏可愈[3]。大水疱先常规抽液处理,采取对穿开窗的方式,使泡内液体自行流出,但门诊患者为防止感染必须包扎起来,往往是再次换药时纱布与疮面粘在一起,水疱表皮被撕下来出现更大的疮面,常常给患者带来痛苦。在清创处理后再用上述方法,可加快疮面愈合,还能避免感染及产生难看的疤痕。

3.2.3 痔疮的处理:

痔疮常规处理方法是手术切除,几天后疮面愈合,但会留下肛门口紧小排便困难,容易再次出现新的血栓性外痔或肛裂。如果采用切开外痔剥离血栓团用丝线密缝两针,水肿消失后拆线可愈,此法可减少上述情况发生。另外,慢性混合性痔疮常因劳累、腹泻、便秘等因素导致脱肛,整个肛周如同相嵌着的“紫葡萄”,往往是不能还纳才来就诊,局部水肿明显、异常疼痛,除手术以外最好的办法是及时将脱出物还纳回去,否则会导致嵌顿、坏死,但还纳时也因脱出物的张力很大,易导致破裂、出血而诱发、加重感染,如果先用无痛活力碘消毒表面再用高渗盐水纱布湿敷30min后,脱出物上的部分水份被高渗盐水吸出,张力减小,还纳时较为顺利,肛外用油纱布及丁字带固定回家休息,短期内没有发现再脱出现象。

3.2.4 甲沟炎的处理:

一般外伤性的拔一次可愈,而嵌甲就不那么容易了,嵌甲有先天性的、后天穿鞋过紧脚趾变形剪甲时刺破皮肤引发感染,这种情况的人有的拔了一次又一次,苦不堪言。解决这个难题就是在拔甲后,将嵌甲部分的生发层及甲床切除,彻底切除相应的甲基质生发层,完全切除生发基质的侧缘及侧角[4],新甲就不会再嵌入肉中了。平时要注意手足的养护,剪甲不要过短,基本平齐即可,甲沟两侧不要留下角尖;穿鞋大小要合适,不宜过紧。

3.2.5 包皮环切:

包皮环切术是治疗包茎和包皮过长最传统与经典的手术方法。包皮环切术后换药时是很痛的,特别是小儿无法合作,原来是用条型纱布环形包扎,包扎和拆除都很痛,而且不牢固,改用垫一圈油纱,再在无菌敷料纱布上剪孔后包扎,不但能减轻疼痛,而且很牢固。

4 注意事项

不同状态的患者心理状态亦不同,用时也与消极情绪和患者的病情、社会文化背景及经济条件等有一定的相关性[5]。医务人员严谨的工作作风及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是患者转危为安的保证,也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信心的保障。加强人文护理,其本质是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表现为对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权力和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关系和关注[6]。术者不但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避免伤害自尊心、动作轻柔,而且要多安慰、鼓励患者,正确对待伤残,鼓起生活勇气。

关键词:门诊外科,换药,探讨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吴肈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0.

[2] 张建中.外科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91.

[3] 胡勇.师传紫冰膏治疗烫伤应用举隅[J].中国实用乡村医师杂志,2012,19(5):28.

[4] 赵茂盛,赵利敏,农曾波,等.改良Winograd手术治疗嵌甲症76例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4):56.

[5] 刘玉莹,曹力,陈兴华.实用急救护理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1.

门诊产科健康教育的体会 篇5

【关键词】门诊;产科;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458-01

1 建立良好的护护患关系

对于一对年轻夫妇来讲,生儿育女是全新的生活体验,大多数都会在兴奋、激动之余难免会有不知所措。但在这个时候,尤其需要做母亲的放松心情,吃好、睡好、休息好,将身心调节到最佳状态。这就需要助产师用通俗的语言,向她们讲解优生优育知识、孕期生理变化、妊娠合并症相关知识及孕期营养与保健等,并要求丈夫从妻子怀孕那一刻起,要在精神上和心里上给予支持和鼓励,应比平时更善解人意、更耐心、更能忍让。通过细致入微的工作,使他们对我们的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评估教育对象了解孕妇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真正需要

2.1 医护人员与服务对象,应以人为本 根据孕妇及家属的文化层次不同,给予由浅入深、简单通俗的语言来指导孕期应注意的事项及保健。不管社会地位如何,每位孕妇都应享有健康平安的整个孕期的权利。评估教育就是要求我们了解孕妇及家属对健康的真正需求, 让她

们认识到对维护自己和未出生的宝宝的健康应负有的责任。

2.2 了解孕妇和家属对健康的需求 在病人来门诊经体格检查确诊怀孕后,就应通过沟通和询问,了解她们真正的需求。针对孕妇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并使健康教育内容的普遍性和针对性相结合。使其和家属认识到整个孕期中,掌握孕期生理变化健康内容的重要性,并重点指导孕期的乳房护理及合理饮食,避免营养过剩,调整临产前的紧张状态,使她们认识到分娩是一个正常、自然和健康的过程。

3 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方式

要做好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孕前保健知识、不同孕期保健知识、常见病与并发症的防治知识、分娩过程及哺乳期的保健知识,以及新生儿喂养方法,产科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如导乐分娩、无痛分娩,新生儿先天性代谢病的筛查、新生儿听力检测及新生儿抚触等。健康教育方式

3.1书面教育采取宣传手册和挂图的形式,给孕产妇及其家属发放不同孕期保健手册及保健处方。如早孕反应的处理,不同孕期母体的生理变化,孕期的合理营养,孕期用药知识,宫内胎儿的自我检测知识,新生儿沐浴手法等。

3.2录像將不同孕期孕妇及胎儿的生理变化、特点、各孕期健康保健的重点、产时保健及新生儿保健等相关知识制作成录像带和光盘,定时在侯诊室播放。

3.3授课在产科门诊设立孕妇学校,每周授课1次。授课对象:孕产妇及其家属。授课内容:围产期保健、产前检查指导、孕期营养指导、孕期常见的临床症状及其意义、孕期用药指导、临产前的注意事项。

4 评估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人们就医的心理也必然发生更新和变革。孕妇在门诊做产前检查时,不仅仅满足于良好的就诊环境、优良的服务,同时希望医护人员能够提供给她们一些通俗易懂的预防保健知识,如性病的预防、孕期的自我护理、胎儿监护技能、孕期营养、优生优育、母乳喂养的好处等。通过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者与孕妇及家属之间建立好的互相信任的关系,始终保持双向联系,及时进行沟通和疏导,使她们在整个孕期产前检查中获得大量的健康卫生知识,并按照健康要求去做,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这样健康教育才能取得有效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岳华,孙蔚,李辉 产科门诊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 齐鲁护理杂志2006年9月第12卷第9期.

门诊静脉抽血安全管理方法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抽血患者27000人次, 平均日抽血量为150人次, 最高峰值抽血量为220人次。

1.2 抽血患者高峰时段

抽血患者高峰期在每天早上8:30~10:30之间。

2 抽血安全管理办法

2.1 根据抽血高峰, 合理调配护士

抽血高峰时段, 采取弹性排班和动态调整的原则, 新老搭配, 同时安排辅医员维持秩序, 告知患者抽血前后的各项注意事项。最大程度满足患者需求, 减少患者等候时间, 避免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2.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确保血标本正确采集

护士接到抽血单后, 与患者或家属进行双向核对无误后, 告知患者化验结果时间, 填写好告知单交与患者, 登记本上登记齐全, 再进行抽血操作。抽血完毕交代注意事项。送标本时与化验室技师再次核对, 并双签字。

2.3 加强抽血过程管理, 保证患者安全

护士长要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 “宁慢三分不抢一秒”[1]。持续改进工作流程, 加强环节质量监控, 规范工作流程, 科室质控小组每月根据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定期进行监控,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整改。如以前核对患者信息采用护士直呼患者姓名, 发现有缺陷, 改为由患者自己说出, 这样避免护士在忙中对三查七对制度流于形式, 疏于执行, 引发医疗纠纷, 严重影响医院声誉和医务人员形象[1]。抽血完毕一定要告知患者持续按压5~10min。避免因按压不到位出现皮下淤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晕血、晕针的患者提醒患者提前告知护士, 做好相应安排, 避免晕厥现象发生。

2.4 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避免交叉感染

护士要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巾一带一消制度。重视手卫生, 操作中好自身防护工作, 避免针刺伤。每日定时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 每月进行一次空气培养和手培养。按照要求每日2次进行地面、物表的清洁消毒, 并认真做好消毒登记。

2.5 加强护患沟通, 重视人文关怀

在抽血工作中, 护士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举止, 要善于运用语言技巧,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主动关心患者和了解患者的需求, 力所能及地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2]。将抽血流程及注意事项上墙公示, 以图表和线条展示, 一目了然, 满足患者及家属的知情权[3]。设立1名辅医员, 及时告知抽血注意事项, 帮助患者整理好衣物, 指导后续检查, 以真诚的服务得到患者的信赖和支持。

2.6 建立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

医院努力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如配备柔软舒适的靠背椅, 中央空调冬暖夏凉;各种急救设备处于备用状态, 确保随时应急救治;积极开展健康宣教, 建议复诊患者避开高峰时段, 以缩短非医疗等候时间, 努力提高患者就医舒适度[4]。

3 结果

抽血患者的等候时间由原来的10min减为5min, 护理纠纷减少, 患者满意度提升, 皮下淤血、抽血晕厥发生率为0, 保证了患者的抽血安全。护理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护理缺陷减少, 患者的埋怨指责减少, 护士也少了抱怨, 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 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提高[3]。见表1。

4 体会

门诊抽血患者与门诊量呈正比。患者分布在各个年龄段, 文化层次不同, 就医时间短, 流动性大。护士只有不断提高职业素质, 才能不断满足患者的需求。护士长通过加强抽血安全管理, 护理纠纷、缺陷较过去明显减少, 患者满意度提高, 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士的人文内涵和职业素质大大提升, 患者安全性提高。

总之, 患者安全不仅是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护理管理的永恒主题。只有树立护理安全管理理念, 才能有效防范安全隐患, 保障患者安全;只有不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才能促进质量的持续改进[4]。

参考文献

[1]刘光碧, 张洪敬, 陈梅.静脉输液安全流程的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7 (16) :1706.

[2]郭俊红.基层医院护理投诉的原因及控制[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5, 2 (14) :1337.

[3]马洪英, 金友红.门诊患者输液安全管理的体会[J].吉林医学, 2009, 30 (20) :2507.

儿科门诊实习教学方法探讨 篇7

1.1 对象

将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到我院儿科实习的2005级临床医学系五年制本科生 (65人) , 每8~9人分为1组, 每组实习6周 (普通儿科病区4周, 新生儿区1周, 门诊1周) 。随机选择其中4组为实验组, 另4组为对照组。8组实习生儿科学理论课及实习资格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前2周均在病区实习, 门诊轮转则在第3~5周, 目的是通过病房实习强化实习生儿科疾病诊治方法, 增强接诊患者的信心[1]。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即安排实习生全天跟随专职教师 (门诊区长) 在普通儿科门诊上班, 根据教师问诊和查体情况独立书写病历并作初步诊断, 教师复核后, 将教师打印的处方抄写在病历上。实验组则在门诊实习中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2.1 门诊岗前培训

对准备门诊实习的实习生进行岗前规范化培训, 使他们明确实习目的、方法和技巧。 (1) 教师详细讲解实习内容及要求, 介绍门诊诊疗常规与处理程序; (2) 对实习生进行小儿病史采集与体检方法考核, 只有考核合格才能进入门诊实习; (3) 门诊病历及电子处方系统的操作培训; (4) 进行医患沟通技巧及相关法律知识宣讲, 如保护隐私、尊重患者知情权、同意权等。

1.2.2 实习内容和要求

采取普通门诊与专科门诊、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前3天安排普通儿科门诊, 要求实习生掌握门诊常见病及多发病的病种及诊治方法, 后2天则根据我科特点要求实习生轮转儿科呼吸、血液、营养及内分泌、保健专科门诊各半天, 使实习生进一步熟悉专科疾病的宣教、随访及长期治疗策略。普通门诊患者流动性大, 病源丰富, 病情相对简单, 我们要求实习生亲自询问病史及体检, 写出主诉、现病史及重要体征, 计算机输入初步诊断和处方, 经教师补充询问病史及重复必要体检, 核实实习生病历书写的准确性, 并对其作出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必要修改后打印处方交予患者。该阶段教师应对普通门诊患者进行筛选, 以实习生较熟悉的单系统疾病为宜, 如上呼吸道感梁、肺炎、感染性腹泻。在专科门诊, 接诊患者以专科带教医师为主, 实习生根据医师的问诊、体检及诊治措施书写病历及处方, 并参与建立治疗档案、指导哮喘患儿吸入治疗、营养咨询及小儿体格发育指标测量等工作。

在理论教学方面, 针对儿科门诊特点安排常见急重症抢救 (心肺复苏、中毒、惊厥等) 、小儿心电图和放射影像学、儿科常用药4门课程。通过理论知识的强化与拓展, 增强实习生门诊实习信心。

1.3 教学效果评估

采用统一评分表对所有门诊实习生进行理论和实践水平评价。门诊实习总分100分, 包括工作纪律与医德医风 (15分) , 病历书写 (15分) , 体格检查 (15分) , 诊断 (15分) , 治疗与疾病宣教 (15分) , 电子处方操作 (10分) , 15个儿科常用药物英文名称及剂量测验 (15分) 。实习结束后对2组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 组实习生儿科门诊实习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前者

临床工作能力较强, 表现在体格检查、治疗与疾病宣教及电子处方操作评分高于对照组 (见表1) 。实验组80%以上的实习生认可新的教学方法, 其能够激发门诊学习兴趣, 促进了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医患沟通技巧的提高 (见表2) 。

3 讨论

传统门诊实习教学方法实习生轮转时间短, 缺乏专科病种;普通门诊工作量大, 教师无法同时兼顾医疗与教学;电子处方系统的应用使实习生忽略对药物名称和规格的准确记忆;医患关系紧张, 患儿家属的不信任导致实习生自卑、畏难[2]。但我们所采用的新的儿科门诊实习教学方法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3.1 强化门诊岗前培训, 增强学生自信心

儿科门诊实习需要实习生切实掌握小儿常见呼吸道、消化道、营养性及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特征和诊治方法, 及时识别重症患儿;熟练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技巧进行医患沟通和疾病宣教, 规避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正确指引患者进行相关医疗检查和治疗;了解门诊电子处方的输入方法并会初步应用。然而对仅在儿科病区实习4周的实习生来说, 完全掌握这些内容有一定困难。而通过规范化培训, 既可使实习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上述内容, 提高实习质量, 减轻门诊教师教学负担, 又可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取得事半功倍的实习效果。

3.2 增加专科门诊实习与理论教学, 拓宽学生知识面

普通儿科门诊常见病为呼吸道与消化道感染性疾病, 实习2~3天后实习生已能基本掌握轻症呼吸道感染、小儿肠炎等疾病的病历书写和诊疗常规。但随着儿科学专科的深入发展, 当今社会儿童疾病谱的变化以及患儿家属期望值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在专科或专家门诊就诊。为适应这一变化, 我们遵循实用、够用原则安排实习生在专科门诊实习, 不仅激发了实习生学习兴趣, 巩固了其各系统疾病的理论基础, 而且使其及时了解了儿科疾病诊疗新进展, 拓宽了知识面。如通过小儿内分泌专科实习, 实习生了解到儿童身材矮小、性早熟的识别与鉴别诊断步骤以及相应的治疗随访程序, 这是以往本科理论课极少接触的内容, 但却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 实习生积极性很高, 也有所收获。

3.3 提高门诊教师临床带教能力

新的门诊实习教学方法对医护人员的医患沟通能力和法律知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在挑选实习病例时必须取得患儿家属的同意, 对配合教学的患儿及其家属表示衷心感谢, 并尽可能在诊疗过程中为其提供方便, 对不合作的家属亦表示充分理解;认真审核实习生书写的病历, 确定诊治措施;及时、妥当地处理教学中出现的纠纷, 对因实习生缺乏临床经验所致的患儿哭闹、就诊时间延长等问题, 应先道歉后再作耐心解释和处理。

3.4 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 促进教学相长

我科以分值形式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儿科门诊实习评分表, 能够较全面、公正、客观、综合地评价实习生理论和临床实践水平, 以保证门诊实习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并为确定下一步带教重点提供依据。同时, 我们还将完善针对带教教师的实习生评价表, 由实习生对专职教师的带教意识、带教态度、业务水平、医德医风等进行评分。只有调动实习生积极性, 增强带教教师的责任心, 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3.5 需要注意的教学环节

(1) 协调临床医疗和教学工作, 保证门诊实习专职教师的配备; (2) 注重实习生门诊实习期间所处理的病种, 保证其切实掌握常见及多发病的诊治措施; (3) 门诊所有医护人员应遵循监督爱护实习生、尊重体谅患者原则, 积极配合门诊实习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惠芹, 蔡耘, 唐新意, 等.儿科门诊实习临床带教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 2008, 7 (9) :965~966.

门诊健康教育方法 篇8

一、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患者排队挂号等待时间较长

有的患者为了挂专家号, 凌晨就来院排队至早晨挂号室开始挂号, 等待2、3小时之久, 尤其节假日之后挂号高峰期间这一问题更突出。另外, 有时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 也会造成挂号时间不确定而导致排队时间延长。长时间的等待, 使患者更容易造成患者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和对医院的不满。

(二) 挂号发生错误造成患者多次往返于诊室和挂号窗口

一方面由于挂号工作人员对业务不熟练, 比如新进实习人员, 问诊又不清楚, 导致挂号错误;另一方面因患者不能对病情准确地描述, 或者是患者年龄偏大、文化水平有限等等, 也会造成工作人员分诊错误。

(三) 沟通与交流发生偏差

由于患者多, 工作人员与患者在挂号过程中的交流时间最多不过一两分钟, 有时会出现多个患者拥在挂号窗口同时与工作人员交流, 在此过程中, 工作人员与患者之间难免会出现听错话、挂错号、找错钱等现象, 造成患者对工作人员的服务不满甚至发生口头冲突。

(四) 患者挂不上号

医院设立了多种预约挂号方式, 比如网络预约、电话预约、短信预约等等, 这些方式便于患者多渠道的成功挂号, 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预约挂号会占用一部分号源, 所以留在当天窗口的号源会相对减少, 远道而来的患者挂不上号, 往往会产生焦虑情绪, 有些患者甚至与窗口工作人员发生冲突, 指责医院。

二、解决方法探析

(一) 有效缩短排队时间

第一, 在门诊大厅醒目的地方公示挂号时间以及各挂号窗口业务内容, 各楼层根据科室增加相应的挂号窗口, 并在挂号室窗口增设电子显示屏, 24小时滚动显示有关挂号的相关信息:比如当天有哪些专家出诊、专家介绍等;比如就诊流程等相关知识;比如各种预约挂号的方式合适哪些患者人群等等。医院应该加大预约挂号的宣传力度, 鼓励患者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去选择合适的挂号方式, 以此来有效降低患者现场排队挂号的次数, 同时提高患者挂号的成功率;第二, 节假日期间尽量保证医生的出诊率, 以此缓解节假日后就病高峰期间挂号难问题, 同时减少高峰期间挂号窗口工作人员的压力;第三, 医院应积极发挥导诊工作人员的作用, 尤其在高峰排队期间, 导诊人员应主动积极的询问患者病史, 进行分诊, 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等待。同时导诊工作人员应认真耐心的解答挂号患者的疑问, 从而方便患者更快捷地挂上号;第四, 目前医院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平台来完成挂号工作, 随着门诊量的增加, 挂号信息不断地扩充,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更新速度以及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需要加强, 防止系统遭到病毒的侵袭, 造成挂号操作中计算机反应迟钝甚至死机的发生。

(二) 加强挂号工作人员业务培训, 提高分诊的准确性

首先, 应定期对挂号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挂号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挂号操作系统, 同时应能够对一些小的故障进行及时排除;其次, 挂号工作人员应该对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有一些了解, 在挂号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总结, 能够根据患者对病情的描述熟练准确地为患者分诊, 提高分诊的准确性;第三、提高患者对挂号知识的了解, 教会患者如何挂号。可以采取在挂号窗口增设电子显示屏的方式或充分利用导诊人员来加强患者对就诊知识的了解和学习。

(三) 提高挂号工作人员的交流能力, 培养沟通技巧

在有限的挂号时间内, 工作人员要做到准确无误地听清问题, 准确地分诊挂上号, 沟通与交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带微笑、正确使用称呼、注意使用礼貌用语是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第一步。由于挂号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窗口, 每天重复性的工作难免会出现服务态度冷漠、说话生硬的情况, 所以工作人员要学会克服, 以平和的心态、健康的工作情绪来服务于患者。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患者来自不同的城市、乡村, 方言以及口音是影响交流通畅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 工作人员应巧妙地运用肢体语言来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 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又减少了与患者之间发生不必要的矛盾冲突。

(四) 合理分配号源, 提高挂号窗口挂号成功率

首先, 针对老人、残疾人等特殊患者, 医院需设置专用挂号窗口, 切实地体现医院处处“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并表现医院人性化的服务[2];其次, 建立一定的预约挂号制度, 将未取的号源及时公布在当日窗口, 满足窗口患者的需要;第三, 在各个挂号窗口显示屏上实时显示当前各专科医师号源情况, 让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医师进行挂号就诊。当专科号源满后, 应根据当日就诊情况及时做出调整, 积极协调各相关医师出诊, 尽量缓解门诊患者就诊压力。当患者慕名而来并点名挂号时, 应积极与坐诊医师协调, 采取加号或预约挂号的方式来满足患者的要求。医院应尽最大能力去争取让每一个来院患者能挂上号, 看上病。

三、结论

门诊收费窗口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第一窗口, 也是医院综合服务质量的集中体现。患者对门诊收费窗口的满意度, 直接影响着医院形象。工作人员只有不断地在工作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经验, 提出行而有效的解决办法, 才能让患者得到优质的服务, 才能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同时对树立医院的品牌, 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摘要:医院门诊收费窗口是展示医院服务形象的重要平台, 优质的窗口服务对提升患者就医感受、改善医患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医院收费窗口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并提出改善挂号窗口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挂号,服务质量,患者,医院形象

参考文献

[1]姚峥, 等.大型医院挂号室在医改实践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医院, 2013, 17 (10) :67-70.

门诊行鼻饲困难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篇9

遇到上述患者, 鼻饲置管难度提高, 风险加大, 且家属有时不予理解, 易发生医疗纠纷, 而许多医护人员不愿予门诊置管。笔者现将多年的鼻饲置管经验总结如下: (1) 首先由医师评估能否使用鼻饲。 (2) 与家属沟通, 注意配合。准备用物要较正常情况多出吸痰器、舌钳。 (3) 进行操作时患者多出现频繁咳嗽、咯痰, 此时停止操作, 充分吸净痰液, 等待患者恢复体力。 (4) 继续下鼻饲管时, 患者出现抵抗头后仰, 胃管插入10~15cm容易误入气管。这时助手护士要等待患者力量减弱时用手托起其枕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 操作护士继续插入胃管。 (5) 如果遇到阻力, 多来源于舌后坠。这时另一名护士使用压舌板伸入舌根后部, 向门齿方向轻拨舌体, 以减少舌根的阻塞, 或使用舌钳向外牵拉舌体。 (6) 操作者轻柔快速地插入胃管至理想长度。 (7) 将患者放于舒适位, 按3种方法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 尤其要抽吸胃液。 (8) 确认无误后为保证安全, 协助患者到放射科透视或拍片再次确认胃管位置。

有影像学的佐证后, 医护人员要先鼻饲少量温水观察患者耐受程度。鼻饲前先测胃的残留量, 鼻饲后严密观察患者反应, 留观30min, 如无呛咳、呕吐及其他不适, 向家属交代回家注意事项:妥善固定胃管, 谨防翻身、穿脱衣物时胃管脱出;如看护人员不够, 必要时约束患者双手, 避免自行拔管;如果患者咳嗽频繁, 可用手在其胃部加压保护, 以免腹压骤然变化脱出胃管;避免患者打喷嚏, 以防腹压骤然增大使胃管脱出;每次鼻饲前都要检查鼻饲管是否在胃内, 测胃残留量, 以保证鼻饲安全;胃管脱出后无论脱出长短, 都要到医院处理, 不要自行插入。

门诊健康教育方法 篇10

【关键词】门诊患者;不良反应;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022-01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利用“全国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网络”数据库检索统计功能,以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方法,和通过2013年~2015年5月国内公开发行的30余种医药学期刊,收集有关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利用检索到药品不良反应82例。按照药物不良反应判断标准进行检查,符合标准的70例。。

不良反应出现时间:连续用药的第(3~d)天发生反应8例,30min内发生反应8例,用药(5~10)min内发生反应40例,首次用药发生反应14例。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36例,发冷、寒战、发热,伴有头痛、脉快、恶心、呕吐、周身不适等症状26例,呕吐、腹痛9例,支气管痉挛性哮喘8例,过敏性休克4例,静脉炎4例。

1.2处理方法:所有患者根据自身用药情况确定反应的类型,对于不良反映程度比较轻的患者,比如患者如果只出现轻度的疼痛或者身体稍有不适就可以减慢滴速,并给患者局部热敷。对于出现轻微皮疹或者局部搔痒的患者,则可以让患者服用抗组胺的药物。而一旦患者出现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必须立即停止用药,并给以10%葡萄糖250 ml输液治疗,并让患者口服温开水,平躺休息直到身体舒适。更严重的状况患者如果出现眩晕,甚至休克的病症时,应当立即停止用药并给与患者一瓶未加药物的葡萄糖水或生理盐水,一旦情况严重必要时刻还可以开通其他一条静脉通路,同时给予患者吸氧处理并让患者得到足够的休息。

2.患者使用药物不良反应规范化处理方法

2.1 开展门诊药物咨询

为了让患者得到及时、合理、方便、有效的药学服务,医院可以在门诊药房开设了药物咨询窗口。药学咨询服务是指药师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有关的服务,解决药物治疗中存在的或潜在的用药问题,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

2.2合理安排给药时间

护士应熟悉有关药物的药理知识,在给药过程中,根据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的规律,正确合理地给药,充分发挥药物最大治疗效果,明确给药次数和间隔时间是由药代动力学中该药的半衰期决定的。护士应熟悉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影响药效的各种外因素,合理安排给药时间,以维持药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

2.3细化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流程

针对医院门诊比较常见的几类的药物不良反应,我院制定了一些的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处理流程:①对于一般的药物患者的不良反应:如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仅有身体稍微不适,头晕等轻度不良症状,建议当下减慢输液的速度,并呼叫医生对患者进行动态观察,之后准确地根据医生的医嘱对患者进行护理。②过敏反应:如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但是有感觉到有皮肤有轻微瘙痒症状、喉部痒感、寒战等过敏症状,则需要对患者进行0.9% 氯化钠250ml静脉滴注,并呼叫医生对患者进行动态观察,之后准确地根据医生的医嘱对患者进行护理。③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的不良反应急症:一旦患者出现昏厥、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窒息等症状的时候,应当立即让患者平卧,冰给予0.9%氯化钠250ml静脉滴注,根据具体情况再给患者适量给氧、吸痰等急救处理并呼叫医生对患者进行动态观察,之后准确地根据医生的医嘱对患者进行护理,直到患者被送入急诊室进行相关的抢救。

3.结果

2014年3月-2015年5月因执行上述规范化管理措施,无一例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发生。其中2014年7月份l例患者静脉点滴10% 葡萄糖200ml+安肽4ml的患者,在点滴的过程中,发生寒战、头昏,及时有效地 进行了处置,转诊到急诊科。患者发生了迟发性过敏性休克,经2d的急救,脱離危险。4d后,患者痊愈出院。因我科处理ADR及转诊及时,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急救时间。同时,接诊患者语 言及ADR记录的规范性及发生不良反应药物保存的完整性,有效规避了医疗纠纷 的发生。

4.讨论

临床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医、药、护三者密切配合,认真执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及时上报,通过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评价分析,提高医务工作者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警惕性,减少和预防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为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安全、有效的保障。

药品不良反应引起各系统器官症状,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临床表现以皮疹和皮肤瘙痒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这可能由于皮肤损害的临床表现易于观察和诊断,而且不易与其它疾病相混淆;另外,各种药疹主要为变态反应所致,目前临床常用药物有的为全抗原或半抗原,进入人体后较易引起变态反应。

各种药物单独作用于人体,可产生各自药理效应。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使药效加强或副作用减轻,也可使药效减弱或出现不应有的毒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用药种类多,发生率越高,因此,必须重视药物相互作用问题。

参考文献:

[1]苏霞.常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J].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03(06)

[2]姚玲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不同用法的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02)

上一篇:探索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下一篇:ESPRIT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