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漓江

2024-07-29

桂林漓江(精选十篇)

桂林漓江 篇1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流传已久, 改革开放以来, 漓江旅游取得了可喜成绩, 以漓江为主要吸引物和发展轴线的桂林旅游目的地已形成。但长期以来, 漓江旅游管理体制不完善、经营机制不活, 民生问题、漓江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突出, 近年来漓江旅游收益每况愈下。无序开发, 沿岸村民利益受到挤压, 非法航线、游船排筏无证载客以及乱搭乱建等现象屡禁不止, 既扰乱了旅游市场秩序, 游客利益和安全也受到威胁。并且, 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低, 旅游产品单一, 漓江旅游收入逐年下降, 与蓬勃发展的桂林大旅游环境形成反差。 (1) 2001年漓江游船收入和接待游客人数为2.62亿元、146.41万人次, 2007年达到4.59亿元和211.88万人次, 漓江旅游连续七年持续上升 (剔除2003年非典影响) , 其中2006和2007连续两年的游船收入接近5个亿、接待游客人数突破200万人次。2008年开始, 上述两个指标在3亿元和150万人次徘徊。漓江旅游无论是从它的产品形式、业态及其内容、内涵、品质来看, 还是从其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来看, 漓江旅游都与其国际性品牌声誉相差悬殊。

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国发[2009]41号) 出台,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要“提升旅游休闲消费”等, 旅游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绿色低碳, 发展旅游业符合我国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国情。桂林有“中国旅游风向标”之称, 当下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如火如荼, 旅游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 漓江保护和开发的任务也更加紧迫。因此, 研究探讨漓江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沿岸村屯民生改善, 以及提高漓江保护与开发管理水平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漓江旅游发展现状

1973年桂林旅游对外开放, 漓江作为风景名胜地, 1978年前以行政接待型旅游为主, 现代意义的大众旅游尚未形成。

1982年漓江名胜风景区获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称号, 1984年漓江游船航运条件得到改善, 1988年游船数达83艘 (1973年仅有5艘木船、440客位) , 同年成立桂林市水路客运管理中心和漓江涉外游览管理处, 游船客运实行“四统一”管理, 这一时期以漓江为主要吸引物的桂林旅游目的地建立, 漓江游览人次逐年增加;2000年成立桂林市漓江游览管理办公室和漓江游览调度结算中心, 加大了对漓江游船“四统一”管理, 2001年漓江风景名胜区获首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 漓江作为桂林旅游的廊道功能日益强化, 毗邻漓江的阳朔西街成为欧美游客的聚集地。2003年推出的大型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丰富了漓江旅游内涵, 延长了游客逗留时间。 (2) 2007年漓江风景名胜区跃升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旅游风景区文明示范点;2008年成立桂林市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漓江旅游在管理体制机制上迈出了一大步, 2012年广西首支旅游执法支队与桂林市旅游局旅游质监所 (属全国首创) 合署办公。同年, 桂林海事局等九部门联合出台《桂林市漓江风景名胜区排筏载客营运管理暂行办法》, 将漓江上的部分排筏纳入“四统一”管理,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漓江旅游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目前, 形成了以漓江为发展轴线, 以桂林城区为核心区域, 以阳朔、龙胜为南北旅游带的桂林旅游发展空间格局, 截至2012年底漓江游船总数达234艘、18 802客位 (不包括沿岸乡镇的游船或排筏) , 游船接待人数从1979年16.5万人次发展到2011年156.12万人次。与此同时, 漓江传统的水上“观光游”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二、漓江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漓江旅游发展成绩斐然, 但漓江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沿岸民生问题、漓江管理体制机制滞后问题等客观存在。

(一) 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低, 旅游产品单一

漓江体能大、流域长, 是桂林旅游的核心资源, 但漓江丰富的旅游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 不仅漓江旅游停留在单纯追求游客数量的船票经济中, 而且漓江旅游的形式和内容都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旅游需求。一是产品单一。漓江游船的“一站式”观光游是目前漓江旅游唯一的产品形式, 游览模式雷同, 在整个游程里游客几乎下不了船, 只能在船上“看”风景。并且, 航线游程短、游船品种少, 漓江“精华游” (约86公里) 仅为漓江总长的1/3。二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 旅游吸引物主要还是依赖漓江原赋景观, 两岸大量可开发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 如古镇、岩洞、瀑布、渔村等, 尤其是忽略了宝贵的漓江人文资源, 缺乏游江、入洞、观山、看景等综合性产品和线路。三是产品品质较低, 漓江资源的深度开发不够, 缺乏个性化、多层次和多形态的旅游产品创新, 如徒步游、生态体验游、休闲度假游等基本处于自发状态, 既没有规范的徒步游路线, 也没有公厕、凉亭、路牌等配套设施。

(二) 沿岸住民利益受到挤压, 资源开发无序

漓江流域内的沿岸村屯为保护漓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但这些地方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受到挤压, 村民的生产生活得不到保障。一是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受到漓江保护条例的制约, 如鸡鸭、山羊等不能放养, 房子破旧了不能够改建 (高度受到限制) 等;二是漓江旅游带来的就业机会有限, 村民参与漓江旅游经营活动的水平总体较低;三是生态补偿不足, 相对于沿岸村屯为保护漓江所做的“付出”, 目前的生态补偿是杯水车薪。由于沿岸村屯的人均耕地面积本来就少, 加上创收途径的局限, 因此这些地方村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于非漓江流域地区, 可以说是处于“靠山不能吃山, 伴水不能致富”的生存困境。基于生存的需要, 近年来无序开发现象呈“井喷式”发展, 一些地方擅自开辟航线、新建或改建码头, 非法游船、排筏数量剧增, 旺季时节漓江上最多有3 000多艘的排筏。有的家庭甚至举债购买或自建改建排筏进行非法载客, 有的则通过非法的网箱养鱼、采砂采石, 或非法收取漓江徒步游过路费、停车费以及违规乱搭乱建 (酒店、客栈) 等途径取得收入。其结果是漓江景观、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扰乱了旅游市场秩序, 损毁了漓江旅游形象, 更重要的是游客的利益和安全得不到保障 (仅2011年发生排筏事故16起) 。

(三) 管理体制不顺, 经营机制不活

漓江全流域线长面广, 流经的行政区域涉及四个县、五个区, 仅漓江游船的行政管理就涉及市 (县) 交通、海事、渔政、水政、旅游等十七个行政职能部门, 漓江长期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机构及一整套的制度设计, 现有的漓江管理体制机制弊端所带来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是多头管理, 部门职能重叠, 权责不清, 导致沿岸县区、乡镇、村屯以及市县区相关部门“各自为战”, 不仅执法成本高, 而且资源低效利用, 削弱了旅游整体竞争力。二是政企不分, 漓江游船的管理经营方实质上是桂林市财政局下属的漓江游览调度结算中心, 在政府“卖好票、收好钱”的本位思想主导下, 在有关漓江旅游资源及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 都表现得不作为或难作为。如目前的游船企业数量多、规模小, 不到300艘的游船却归属于30家企业, 其中拥有20艘以下游船的企业占多数。游船企业的过于分散, 既增加了游船的管理难度, 也制约了作为游船这一漓江旅游产品的品质。三是经营模式陈旧, 漓江游船的客运管理迄今仍是沿用20世纪80年代的“四统一”模式, 即游船的票证统一、售票统一、调度统一和结算统一, 管理弊端日渐凸显。“四统一”模式是特殊背景下的产物, 虽然当时在强化漓江客运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和提高游船企业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度成为全国内河水运的典范, 但“四统一”模式的本质是“计划经济”, 过度强调政府的主导地位。由于游船企业只是以游船、劳务 (船上工作人员) 的非资本形式参与漓江旅游经营活动, 企业并没有实质性的游船经营权, 游船乘客是谁、人数多少以及票价、收益等一切都是按照计划执行, 企业做好做坏都一样。这都使得企业丧失了发展的动力, 市场竞争意识薄弱, 疏于管理, 表现在游船的软硬件建设上投入少或不投入, 游船服役年龄十五年以上的占到现有游船的60%。并且, 游船上服务项目少、质量差, 工作人员普遍年岁大、文化程度低, 有的连普通话都不会讲。游船上“十块钱”的餐费标准及菜肴内容几十年未变, 相反游船为增加收入, 游客常常“被点菜”消费。

三、漓江旅游发展对策

漓江资源禀赋, 品牌驰名中外, 漓江旅游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漓江作为一种特殊的资产, 对其任何形式的开发经营都可能对其完整性、生态环境带来破坏, 或引发与沿岸村民利益的冲突。发展漓江旅游应遵循生态导向、保护优先原则, 遵循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原则, 要解决条块分割和多头管理问题、保护与开发问题以及沿岸村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一) 一体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漓江体能大、流域长以及不可分割、跨越不同行政范围等特殊性, 并且地理上具有非封闭的环境特征。因此, 漓江既不能像黄山那样分山上、山下“而治”, 也不能像九寨沟那样划出“沟内”和“沟外”。发展漓江旅游, 首先要解决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的问题, 应围绕漓江资源保护与开发经营、旅游产业融合等的“一体化”展开管理体制机制的全面创新。

其一, 理顺市级与县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实行政事、事企分开和漓江所有权、经营权、监管权分离, 明确政府与企业的角色定位, 形成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企业自主经营的漓江旅游发展格局, 让市场真正承担起漓江旅游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政府完全从漓江旅游经营性管理事务中退出来, 将工作重心转向对漓江旅游的宏观指导、行业服务等, 如漓江保护、产业规划、服务企业、执法监督以及上市企业培育、沿岸村民利益保障等方面。

其二, 实现管理主体的统一性, 把漓江及其流域沿岸作为一个整体性管理区域, 设立大部制管理机构, 打破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体制障碍, 在行政职能上形成精简高效的漓江资源管理的一体化, 确保“政出一门”, 从根本上解决漓江管理效率低、开发无序等问题。

其三, 壮大市场主体, 整合现有漓江水上游航线、游船及排筏等经营性资产, 组建一家新的漓江游船公司, 重点做好漓江水上游市场的经营管理;逐步推行漓江开发经营“特许”, 即把漓江水域及其流域沿岸一定范围已开发和未开发的旅游资源、经营性资产等, 在科学界定资产价值和可开发论证的前提下, 根据资源的性质及项目的成熟程度, 将部分资源项目的开发经营权委托给符合条件的企业;条件成熟后全面推行漓江旅游市场化, 引进规模大、实力强的旅游企业集团, 政府以资源入股, 广泛吸收社会资本、人才和技术参与漓江保护与开发经营, 全方位打造漓江旅游产业链, 做强做大漓江旅游经济。

(二) 加大资源保护性开发

打造一批与国际旅游胜地相匹配的漓江旅游产品, 提升漓江旅游吸引力。

其一, 加大漓江科学开发利用力度, 强化统一规划、科学发展, 把握漓江旅游资源的内在联系, 注重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完整性、丰富性、优质性。整合漓江水上、岸线、低空、滩涂、人文等资源, 引导并支持企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漓江保护性开发建设, 加大漓江无形资源、潜在资源的创新性开发, 注重漓江旅游与文化、农业等的融合发展, 丰富漓江旅游产品, 创新漓江旅游新业态, 让漓江“留得下游客、游客愿意留下”。

其二, 丰富和改善漓江旅游产品供给, 打造“水上有游船、陆地有房车、空中有飞机”的立体化漓江旅游新格局, 如徒步、骑行、自驾、滩涂等漓江“陆地游”, 飞行娱乐、运动、观光等“低空游”, 丰富旅游形态、内容及内涵等, 完善游客消费链, 创新特色、个性、时尚以及强体验性旅游产品, 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以传统的漓江水上游为例, 可增加游船的种类, 如木船、排筏、电动船、游艇等, 大中小型, 游船客栈等) 、档次 (普通、豪华等) , 航线的长短 (半日游、一日游、两日游等) 、中途下船的站次 (全程一站式、中途休憩式等) 及船上服务内容等。

其三, 拓展旅游产品的广度、深度和关联度, 完善漓江旅游产业链, 打造漓江旅游产业园。如低空游产业链条长, 涉及飞行计划申报签派、飞行训练、商务或紧急公务、医疗救护、航空摄影等。加强产业融合, 创新漓江旅游新业态, 如写生、摄影、文艺创作基地, 影视基地, 画、作家村等艺术文化旅游;古镇、农庄、特色景观等的文化寻迹、度假休闲、乡村体验旅游。

(三) 完善沿岸村民参与机制

漓江流域涉及很多的乡镇及自然村, 这些既是漓江旅游的吸引物和重要的遗产资源, 也是旅游服务的主体。旅游发展的诸多实践表明, 社区居民的参与在旅游景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异域氛围营造和整合外来文化影响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九寨沟风景名胜管理局, 把景区居民当成主人而不是被管理对象, 积极吸收景区居民参与景区开发经营和管理, 景区管理职员、环卫、消防、养路等岗位的95%几乎都是沟内的居民。

一是增强漓江旅游发展对地方经济的带动力和就业贡献力, 建立健全政府、旅游社区组织、企业等多方利益共享的漓江旅游发展机制, 包括村民参与机制、利益分配机制, 完善住民自治组织等, 进一步推进漓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 依法保护沿岸住民的合法权益。

二是发挥沿岸居民的主体作用, 建构沿岸村民参与机制, 因地制宜地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 加强引导和组织管理, 让他们有事做、有钱赚, 真正实现漓江旅游富民惠民。

三是加强漓江生态文明建设和公益保障建设, 漓江属公共景区, 具有公益性义务。提高漓江社会文化、教育和休闲效益, 全面提高漓江整体社区居民的福利。

此外, 建立健全漓江开发保护监督体系。漓江旅游发展不能单纯以产业效益为目的, 生态保护始终要放在首位。建立由各级人大政协、学界、行业与沿岸居民代表组成的社会监督组织, 加强对漓江景区内企业或个人对环境的破坏或污染等行为的监督。设立漓江综合环境保护基金, 发挥环境税的调节作用。特别要强化企业开发经营对漓江环境影响的评估, 研究制定符合漓江特色的特许经营合同范本, 防止特许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 促进漓江可持续发展。

摘要:漓江旅游资源禀赋, 品牌驰名中外, 但长期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 沿岸村民利益受到挤压, 非法游船、无序开发等保护与开发问题突出, 近年旅游收益每况愈下。推行一体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加大资源保护性开发、完善沿岸村民参与机制以及建立健全漓江开发保护监督体系等对策措施, 有利于漓江旅游可持续发展。桂林有中国旅游风向标之称, 桂林正值国际旅游胜地建设, 研究探讨漓江旅游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旅游发展,问题,对策,桂林漓江

参考文献

[1]吴文智.中国公共景区政府规制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11.

[2]张哲, 韩凝玉.面向竞争的规制——转型期我国风景资源保护与利用实效管理模式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0.

[3]田世政.九寨沟景区管理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

[4]阎友兵.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研究[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 2007.

[5]章小平, 吴必虎.智慧景区管理与九寨沟案例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6]谢茹.国家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桂林漓江游玩心得 篇2

今天终于有机会大饱眼福,欣赏美景了。我们的竹筏穿过杨堤瀑布、鲤鱼墙、毕卓峰……来到九马画山。这九匹马有的低头喝水,有的抬起头尖叫,有的抬起蹄子疾驰,有的静静地站着。比如山顶的马好像在吹口哨,下面的大马好像在低着头翘着尾巴喝酒。可以说是仪态各异,妙趣横生,让我想起了清代诗人许巍曾经称赞过的一句话:“自古山如画,现在画如山。九匹马,人间奇物。”

九马画山后,江面渐开,层次如镜,青峰倒影美。我们的竹筏小心翼翼地进入黄埠海滩,生怕划破著名的“黄布倒影”。河两岸美丽的山峰映在宁静的江面上。竹筏摇晃着,倒影还在微微凸起。我不禁想起了清代诗人袁枚的诗。“江面至兴安最清,青山生于水;明明看到了青山顶,船就在青山顶上去了。“.山上五颜六色的石纹倒映在水中,看上去就像一张平铺在河床上的黄布。竹筏经过,搅动水中的黄布,柔软迷人。

继续前行,来到兴平古镇。听导游说,城墙轮廓依旧清晰,到处可见古老的砖瓦陶瓷碎片。它只是一个熙熙攘攘的县城,人们来来去去看人,现在它呈现出一种安静的氛围,有淡淡的青山和几栋别墅。

桂林漓江 篇3

一、以山水文化为先导,精心打造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神奇而又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让人着迷。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瑰丽壮观;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自古就有“山水甲天下”的赞誉。

桂林要贯穿“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理念,突出山水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山水文化。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人类文化的民族之一,当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发展史时,发现水与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十分密切,人们总是喜欢把伟大的黄河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母亲和摇篮。考古的新发现以及运用高新技术研究的结果证明:长江、汉江、珠江、松花江、漓江、淮河、海河、辽河……一切凡在远古时代中国有水的地方,都在共同孕育着我国的文明。

水是生命之源,水文化是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的源泉。同样,水也是孕育桂林的源泉。

漓江自桂林至阳朔83公里水路,酷似一条青罗带,蜿蜒于万点奇蜂之间,沿江风光旖旎,碧水萦回,奇峰倒影、深潭、喷泉、飞瀑参差,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人称“百里漓江、百里画廊”。漓江就是桂林的城市文化之源。

桂林的真正本质和内涵,就是它的山水文化,漓江是几千年的文化江。这里留下了很多文物古迹,所以漓江的本质是一种文化。这种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的文脉,一直延伸到现代。

桂林山水文化经过若干年的文化积累,留下的丰富灿烂的山水文化。这就是桂林的精华,这就是桂林的竞争力,这就是桂林可持续发展的资本。

山水文化是桂林的魂,发展旅游,桂林本身有这样的优势,有自然和人文的顶级产品。三山两洞一条江,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自然风光;现代还有湘江战役纪念馆和烈士陵园,每一个时代都在桂林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天的桂林,又有了“印象?刘三姐”等新的人文旅游景观。

桂林应该充分认识山水文化的经济价值和文化内涵,以山水文化为先导,同时保护发展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桂林要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把历史形成的诸多文化遗产,很好地加以保护、修整、发掘、建设,向世人全面展示其风貌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目前来看,桂林的旅游服务设施、商业网点、交通、通讯设施等方面建设和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及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增强综合服务功能还有待加强。

我到山东聊城讲课时,看到聊城为了打造江北文化水城,连续举办五届的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还结合节日举办过巾帼文化艺术节、少儿文化艺术节、消夏文化艺术节、中国江北水城合唱节、首届鱼山梵呗文化节、首届中国高唐书画艺术博览会等,进一步丰富江北水城的文化内涵,宣传了聊城、推介了聊城,提升了聊城的城市品位。其实桂林的旅游资源比聊城还要丰富。

综观世界各地的城市,大凡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生活丰富的城市,就显得耐人寻味,引人神往,生机勃勃。反之,一个文化苍白、精神萎靡的城市,定然缺乏吸引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受到制约。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持续的发展力,就在于他的城市的文化。没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必然是一个苍白的城市,即使有很多的高楼大厦,有很多产业,那也是一种表面的现象,它实际的竞争力是不够的。

二、把旅游资源当作产业经营 带动桂林经济的发展

桂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里,交通便利,气候温和,旅游资源丰富,山水景色迷人。桂林应该把当地旅游资源利用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吸引大批游客来这里旅游观光,投资实业。

旅游是桂林的王牌,桂林之所以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是因为桂林的自然资源、悠久历史、人文底蕴。因此,桂林应该做到,人人都是桂林投资环境;人人都是桂林新形象;人人都是桂林营销员。

如果像微笑堂商厦那些聚堆聊天营业员,榕湖饭店和游船上的服务员那样的服务,怎么能树立桂林新形象呢?

我离开桂林以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惊叹,想不到桂林的旅游资源如此丰富;我兴奋,因为桂林完全可以成为全国最火爆的旅游热点。因为桂林,不仅是广西的桂林,也不仅是中国的桂林,应该是世界的桂林。

我在惊叹和兴奋之余,也有一点点遗憾,就是窗口服务质量差。

全国各地的旅游景点很多,这无疑就形成了相互间的竞争。桂林要赢得市场,必须提高服务质量。

桂林又是一座文化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古代,这里是百越之地,战国时属于楚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置桂林郡,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桂林从此便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宋代以后,它一直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桂林山水甲天下,奇山异水自然地灵人杰,藏龙卧虎。古有赵观文、曹邺、蒋冕、吕调阳、石涛、陈宏谋、陈继昌、王鹏运、况周颐、唐景崧。近有马君武、李任仁、白鹏飞、李宗仁、白崇禧、周祖晃、梁漱溟、黄现璠、李天佑(以出生年为序)等一大批出生或长期生活工作在桂林的名人,成为“文化名城”桂林的骄傲。

桂林要打好旅游这张牌,把发展旅游作为一项集政治、文化、经济于一体的社会系统工程,进行资源整合、深度开发、科学经营,发展适合桂林特色的旅游发展道路。要以山水文化为先导,带动其它旅游项目的发展和深度开发。

游客来桂林就要吃、住、玩、游、购物,要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就要打造一个文化品牌。把山水文化、历史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融为一体,把桂林建成游客旅游、观光、度假、保健、文化交流的风水宝地。

桂林不仅有山水文化,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同样底蕴深厚。桂林旅游景点多,但开发、宣传力度不够。桂林和广东的差距也在于对自己的宣传包装上。

桂林应该破除“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突出桂林的旅游特色,多形式多途径搞好宣传促销,不断提高桂林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旅游还有一个项目就是购物。一般来说,游客每到一个旅游点都要买一点当地的纪念品和特产送给亲友。但是,我在桂林,就很难买到有纪念意义和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

桂林市的领导曾感叹,游客到桂林旅游消费太低。桂林每年接待游客都超过一千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0亿元左右,平均每个游客在桂林消费不到500元,国内游客还不到400元。而桂林作为一个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一个人来这里旅游,要吃、住、玩、购物,消费还不到400元,实在是太少了。桂林要留住游客,就要让游客吃好、住好、玩好,而且能够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像我上面谈到的那家饭店、商厦、游船的服务,让游客多留几天或者再次光顾是很难的。

我建议,桂林应该生产几个有纪念意义的产品。食品吃完了也就没有了,纪念品就不一样,它会经常不断地影响其他人,这也是旅游文化的延伸。游客离开桂林,带走的是一种文化,文化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记得几年前,我到广东新兴的六祖庙参观采访,就买了一套《六祖杯》,是高科技生命元素保健产品。当我发现这套保健杯是用木鱼石作原料制作时,就想到山东的木鱼石资源。我在山东济南、青岛作《南北市场经济观念的演讲报告》专门谈到这件事。我说广东人有经商头脑,用山东的木鱼石作原料,以六祖的名气,生产出的高科技生命元素保健产品——六祖杯。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保健杯,他们打的是六祖禅文化品牌。

三、调整桂林产业比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桂林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缓慢,会造成产业结构不协调,也会严重影响桂林经济的发展。

2006年,桂林的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3%、49.0%和38.7%,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7、6.7和5.3个百分点。桂林有人认为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我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

我认为,这个比例与桂林经济发展和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是不相称的。桂林的定位是国际化的旅游城市,第三产业不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西部一些县市还低。怎么能说“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呢?”

一个城市服务业发展速度缓慢、市场化程度低、结构层次低、思想解放程度低,就会影响全市经济的协调发展。

建议桂林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把服务业发展放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壮大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位置来抓,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理顺产业结构,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我们知道,世界上经济先进的国家和我国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城市,都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美、日、英、法、德、意等发达国家70年代以后,第三产业的GDP占本国GDP比重的43%,到1991年,上升到60%,目前美国是75%,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是70%左右。近几年来,我国第三产业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所占的比重还是很低,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比印度、巴西、泰国还低,现在刚好是这些发达国家70年代的水平。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而且内部结构不合理、效益偏低。与世界大部分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偏低,全国平均水平是40%多一点。

2006年,北京的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所占比例首次突破70%,这是一个普遍被认可的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水平的标志性比例。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这就是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目前,不少人对第三产业的战略地位仍然认识不足,一些人受国民经济主要靠工农业推动的旧思路束缚,认为工农业发展了,第三产业自然就会上去,无须花大力气抓第三产业发展。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

我们知道,第三产业繁荣与发展程度的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但是,有的人还把“工业立市”列为经济发展战略的唯一内容,一些地方政府把新型工业化道路理解成大上工业项目,片面强调工业而忽视第三产业,这是不正确的。

我建议:一是要努力提高服务业的比重,调整和优化服务业结构,提高服务业水平和层次。二是要突出旅游业的龙头地位,进一步搞好旅游资源的整合与深度开发,推动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延伸。三是要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科技、交通、节庆会展、商务服务、法律服务、信用担保、劳动力培训等。四是要大力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

四、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既要注重形式,更要注重结果

前不久,我应邀在河北、山西、河南省6个市作了14场演讲报告,作报告前都作过采访考察。我以广东为例,专门谈到南北观念的差异。这些差异在桂林也是存在的。

广东人重视结果,我们有些人只重视过程和形式。广东人是生下孩子再起名字,我们有些人则刚怀孕就开始给孩子起名字。

广东人注重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根据市场的变化来经营。我们有些人墨守陈规,习惯用传统的思维来认识市场。我们都知道,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广东人认为,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就给你奖励。我们有些人是既要你去抓老鼠,又给你规定抓老鼠的动作。这样,老鼠跑了他也没有责任,因为他是按照领导规定的动作去做的。有的人在领导没有给他规定动作时,还主动要求领导给他规定动作。这样,抓不住老鼠与他无关,因为他是按照领导要求去做的。

广东人注重市场的变化和顾客的感知,我们有些人却更注重领导的感知。一个项目、一个工程、一个商场、一个酒店,只要领导看过肯定了,他们就会一成不变的做下去。市场变化了,顾客不满意了,都不去管,因为他的定位是领导满意,而不是顾客满意。

广东人不找市长,找市场;不找书记,靠自己。我们有些人饿了只知道找市长要饭吃,而不去向市场挑战。广东人知道市场决定着企业的命运,我们有些人也明白这个道理,但他们更多是花时间去揣摩领导的意图,而很少去研究市场的变化。这样,出了问题自然也就去找领导解决,也就不去找市场了。

广东人是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调整产业布局,我们有些人是习惯根据领导的指示来安排产业布局。

广东人是自己主动去策划、谋划,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去发展。我们有些人习惯于等上级下文件、靠上级给政策,向上级要优惠。可我们往往在这些问题上表现出一种难得的忠厚老实。

我在山西讲课谈到,有的人是中央开会,不请不到,不给政策,不喊不叫,不给项目,不哭不闹,这种忠厚老实最好不要。

五、确立桂林城市精神,实行跨越式发展

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湘桂走廊南端,北、东北面与湖南省交界,西、西南面与柳州地区相连,南、东南面与梧州市、贺州市相连,毗邻广东省。桂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而且人文景观众多,文化底蕴丰厚,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高品位的旅游资源。

我在济南、郑州、石家庄、太原等市作南北市场经济观念的报告,曾谈到确定城市定位和确立城市精神问题。

桂林有地方特色和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有了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城市定位,还要有自己的城市精神。桂林的城市精神是什么? 就此我采访过30多位桂林市民,有的还是机关干部,竟然没有一个人回答清楚,90%的人竟然都不知道城市还有精神。

桂林有了一个切合实际的定位,确立了自己的城市精神,就会抓住主线,拉动经济沿着一条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一座城市如果没有确立自己的精神,就没有朝气,就形不成亲合力,就迈不开发展的步伐。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文明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是一座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竭源泉。城市精神主导着人们的思维,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工作方式,激励着人们为这个城市去奋斗,去拼搏,并且尽力为之做出自己的贡献。

广东汕头市是我国的经济特区之一,近几年的经济滑坡故然有其它原因,但是,也与没有一个正确的城市定位和确立一种城市精神有关系。现在他们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确立了城市定位和“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

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桂林要打造品牌城市,应该确立自己的城市精神。桂林要总结提炼出最具时代个性、强烈地域精神特征、富有感召力的桂林精神,提高素质,凝聚人心,孕育合力,进一步提高桂林形象和综合竞争力,推动桂林经济发展。

桂林的朋友告诉我说,桂林人做事比较稳妥,又显得有些呆板,不善于多表态和冒尖,也显得有些懒散,做事有热情,却又缺乏激情。

我想到桂林某商厦那些聚堆聊天的售货员,想到某饭店那些慢悠悠的服务员,想到在游船上那些服务员,他们就是这么不紧不慢,慢得使人着急,慢得使人心焦。这不是桂林人的精神,不能引以自豪,桂林人不能躺在桂林秀水青山间睡觉。

从文化上来看,桂林既有山水文化的浸透,又有外来文化的影响。桂林要实行跨越式发展,还要学习外来文化。

桂林要实行跨越式发展,桂林应该实行跨越式发展。我认为,桂林应该以山水文化为先导,高起点规划,大规模投入,高标准建设,宏观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黄金品牌。

桂林要跨越式发展,要为游客和投资者创建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把桂林建成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山水名城和经济强市。

人人都是桂林新形象,人人都是桂林投资环境,这体现了桂林人的素质;人人都是桂林营销员,这不但需要人的素质,还需要具备营销观念、理念、策略、技巧、语言、艺术等。如果一个人忠厚老实,人品好,但不会营销,就不是一个好营销员。因此,桂林必须加强旅游服务、商业网点、交通、通讯等行业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我同桂林的机关干部、市民、职工、学生,都谈过如何树立桂林新形象的问题。一位机关干部说:“必须从每一个市民做起。”一位大学生也说:“要从小事做起。”市民们都说“要从大家做起。”

桂林漓江 篇4

关键词:漓江宝光,观测,预报,广西桂林

多年来, 桂林漓江景区旅游热潮不断, 游船游览已不堪重负并且项目单一, 已不能完全适应旅游的发展和人们的审美要求。为进一步拓展桂林旅游风景资源, 要将桂林旅游的视点, 从侧重关注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等地理景观扩展到日出、云海、烟雨、雪景、宝光等气象景观。通过对漓江气象景观之冠——宝光的观测研究, 为改变乘船游览漓江的单一模式, 实现从不同位置、不同海拔高度立体观赏漓江之美建立理论基础[1,2]。

1 桂林漓江宝光景观日数来源

对于气象景观资源的评价, 主要应考虑其在全年各月中拥有的总量和呈现几率。若在漓江两岸开设观光台, 其海拔高度约在550 m。由于目前漓江这一高度上没有气象站, 该文所用资料主要来源于桂林市气候基准站和阳朔县气象局。漓江两岸峰峦上日出、烟雨景观资料沿用阳朔的日照资料和降水量日数 (≥0.1 mm) 、云海景观资料则用海拔与之相当的资源县 (海拔408.1 m) 的资料外推而得。宝光景观与日照时数和云雾天气密切相关, 通常日照充足, 主要制约因素是云雾, 故宝光景观日数用云海和烟雨日数乘以一定的系数而获得 (1/5烟雨日数+1/2云海日数) (表1) 。

2 宝光景观观测

2009年3月14—15日连续2天早上均观测到呈现在云海上的宝光。观测地点在阳朔县兴坪镇老寨山。这2天的云海日出后开始所呈现形式基本相似, 都是平铺型[3,4]。其中, 3月14日云稍高, 为200~250 m, 云海面起伏轮廓较明显且有上飘现象, 云海面高度上飘至300~400 m以上。站在老寨山顶, 在7:30太阳光较为强烈后就隐约可见云海表面的宝光环。当云海渐渐上移时, 宝光环变得较为清晰。当云海面上升至约300 m高度时, 宝光环和人影都很明显。由于云体随过山气流而盖住山顶, 时厚时薄, 使得宝光景观的清晰度也有较大变化。持续时间10~20 min。约8:30云海面渐渐回落, 基本维持在220~250 m的范围, 宝光景观持续至9:30。整个宝光利于观赏的前后跨越时间约为2 h (7:30—9:30) , 其中, 宝光景观明显可观时间约30 min (7:45—8:15) 。而3月15日云海表面高度一直维持在100~200 m的范围, 变化不大, 由于站在老寨山, 距离较远, 所能观赏的宝光景观色彩较淡。

(d)

2010年4月9日, 在阳朔县兴坪镇金塔山也观测到宝光。4月上旬前期一直阴雨连绵, 8日下午雨停, 晚上天空晴朗, 布满星星, 9日早上日出前云海开始形成。云海在兴坪镇一直弥漫, 云顶高度约为200 m。至9:00, 有云烟向金塔山下扩展, 弥漫上来, 现宝光。

3 出现宝光的天气特点

宝光常出现在多云雾的山上, 且多在早晨和傍晚, 由于光线射入云 (雾) 层之后, 光经过水滴反射, 其反射光再经过绕射形成。查阅上述出现宝光的气象观测资料发现, 宝光前一日一般有大雨或暴雨。形成宝光必备的基本因素虽然仅有阳光和云雾, 但影响观赏宝光的客观因素, 除了立地条件外, 风速是相对重要的气象因素。通常情况下, 静风或风力在1~2级 (风速≤3.4 m/s) , 最利于宝光景观的观赏。当风速超过3级 (风速>3.4 m/s) , 云雾外观轮廓不规则, 宝光环完整性差, 观赏就会受影响。宝光呈现且易于观测时天空晴朗少云, 风速较小。观测到宝光的时间在8:00左右, 阳朔8:00的风速都<1 m/s。风向虽有不同, 但不是起决定作用 (表2) 。

(m/s)

4 宝光景观时空分布

宝光景观在漓江峰峦上可观赏日数与云海景观日数相当, 全年72.4 d, 平均每月约6 d, 各月间差异很小。宝光呈现几率全年在18%~22%, 以晚春最高, 盛夏最低 (图1) 。

易于观赏到宝光的典型天气主要有2种:晴朗有云海及雨过天晴飘云烟。只要符合“光源 (太阳) —观者—云雾”三者处在同一条直线的情况, 在沿江两岸峰峦上全天都有机会观赏到宝光景象, 但较为方便观赏的时间是太阳视面升出地平线数分钟后至没入地平线数分钟之前。宝光呈现的具体情形多为消散过程中的云海正在沿观景台所在的峰峦攀升或徘徊, 雨天停歇后形成的云烟在观景台附近萦绕之时。 (10:00—14:00由于受峰体遮挡, 往往不易观看到宝光) 。

宝光呈现时所在方位的景致与景点位置有关, 若在漓江东岸峰峦上的观景台, 则上午宝光呈现在西面的漓江河流上空, 宝光环将成为漓江景致的闪亮点缀。下午宝光呈现在东边的峰峦间, 构成幽谷现瑰宝的迷人景致。若观景台位于漓江西岸, 则情形与此相反。桂林岩溶峰峦气象景观资源非常丰富, 欣赏日出、烟雨等通常在较开阔的地带即可随意观赏, 但云海特别是宝光景观则需要位于合适的制高点, 才利于观赏。但这4种景观的呈现绝非单独发生, 往往是几种景观同时相伴或陆续呈现, 交相辉映 (图2) 。

5 宝光景观的预报探讨

5.1 利于宝光呈现的天气条件分析

经2009—2010年观测拍摄到的宝光照片, 查阅相应时段的气象资料, 结合历史天气图综合分析, 总结出宝光最佳观赏日的天气形势, 其在天气图上的表现有如下特点 (初步模式) : (1) 出现前一日, 在中高层 (700 hPa和500 hPa) 从我国东北地区到高原为深厚槽区, 槽底位于24°N、100°E附近, 槽后有较强的冷平流, 在低层 (850 hPa) 切变线位于桂湘贵交界处, 切变线西北后部有较强的冷高压及负变温配合, 桂林为偏西南气流, 在地面图上, 冷空气前锋已进入广西北部, 华南地区有大范围的雨区。 (2) 宝光出现日, 低中高层低槽、切变线快速移至沿海地区, 桂林站转为冷高压或偏北气流控制, 天气转晴。

5.2 宝光的预报指标

通过对实地观测拍摄到宝光的日期资料, 查阅分析出现宝光前后桂林、阳朔2站的雨量、天空状况及历史天气图等, 研究总结宝光出现前后的天气形势特征及变化规律:具备拍摄宝光的天气条件和时间是前期连阴雨或一场中雨以上降水后, 第2天转晴天的1~3 d内7:00—9:00。从天气形势来看, 拍摄的前一天, 从低层 (850 hPa) 到高层 (500 hPa) 在高原一带有较深厚的低压槽东移南压, 地面冷空气从西路或中路进入广西, 桂林和阳朔地区出现较大降水;拍摄当日, 从低层到高层桂林转为高压脊或偏北气流控制, 地面为较强冷高压影响, 天气迅速转晴。从季节影响来看, 宝光上半年的资源量比下半年要大。从宝光最佳呈现日来看, 只要出现符合天气形势和要素变化特征的天气过程, 就能作出预报, 而且容易操作。宝光的预报能够为桂林旅游景观新亮点的挖掘提供理论依据。

6 小结

宝光的观测资料分析总结结果表明: (1) 连阴雨或中雨以上降水后转晴天的第1~3天7:00—9:00, 是拍摄宝光的最佳时间。 (2) 宝光的资源量在上半年要比下半年多, 这种季节变化与降水量和湿度密切相关。 (3) 在天气图上有较强的高中低层低值系统配合带来较大降水, 冷空气从西路或中路南下迅速转晴, 是典型的宝光呈现天气形势。 (4) 宝光最佳拍摄日不仅可以预报, 而且容易操作。

参考文献

[1]赖比星, 唐伍斌, 葛意活, 等.桂林全新魅力气象景观资源评价初论[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3 (3) :327-332.

[2]张红伟.全景中国——广西:美丽神奇的地方[M].北京: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6:1-36.

[3]邹旭恺.长江三峡库区旅游气候资源的评价[J].气象, 2003, 29 (11) :55-57.

桂林漓江初二作文 篇5

竹筏轻轻地漂在漓江上。这是我们选择的游江方式,它虽没有大型游轮的豪华舒适,却可较真切的欣赏漓江美景。也和那单靠人力划动的竹筏不同,整只竹筏乃是由发动机驱动,保证了其速度。给我们开竹筏的是一位挺有经验的师傅,也挺安全。

竹筏在宽阔的江面行进着,排开一波波的绿浪。此时天气晴暖,风和日丽,缕缕清风不断吹面而来,在江面掀起一层层细密的波纹,灿烂的阳光更是毫不吝惜地直洒在江面上,金白两色光芒交替闪耀,晃花了人的眼。此时若让我来形容,原本的漓江是一条平滑如丝缎一般的翠绿色的带子,却因为有了风和阳光,而摇身一变成了一条硕大无比的龙,披着满身跃动着的灿金色鳞片,在两岸高山的依傍下蜿蜒而去!我忍不住伸出脚去试探这龙的身体,却发现在这龙的身体内部,大片大片碧绿的水草正旺盛的生长着,有几片草叶随着碧波的翻卷调皮地爬上我的脚背,却又立即被嬉笑着奔跑而来的浪远远地卷去了。

正当我凝望着碧波遐想时,不远处忽传来“突突”的马达声,原来是另一只竹筏驶来,与我们并排行驶。我笑了笑,拿起放在座椅下的一样东西——这东西表面看来很普通,但在漓江上却甚是好玩——水枪!一股细长的水流“噗”一声喷射而出,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后正中对方竹筏的边缘!两筏的师傅很有默契地将两只竹筏开近,而这时欢乐才刚刚开始!

一股股水柱就像一尾尾小银蛇一般飞快地在两只竹筏之间穿梭,溅起大大的浪花,不时传出兴奋的笑声和喊叫声,还有被水花儿砸中的惊呼声,此时两只竹筏已经闹成了一团。手臂和腿湿了,衣服也湿了,甚至是头发和脸都有些湿了,但每个人脸上的笑容哪里有丝毫退散呢?这时若有旁人看到,一定会惊讶:这两筏人的关系怎么这么好?这也确实是奇妙的地方吧!在这碧波万顷的江面上,在这两只竹筏之间,仅仅是几只小小的水枪,竟使从不同地方来的素不相识的人玩的如此亲密,就好像他们的心本就是连在一起的似的。

那只竹筏很快就掠过我们,朝前方而去了,这场“战斗”也结束了。我这才收起心继续观赏美景。越过江面遥望两边沙岸,岸上绿树绵延不绝,几处依稀可见房屋。

但最令我惊叹和难忘的,是山峰——或分布在两岸,或矗立在漓江之中,把水路分隔开来的诸座山峰。

漓江之景为何那么美?为何被世人所称道?除了漓江之水美,漓江之山美也是一大原因!山依水而长,远看似绿屏连带,近看却各有各独特之姿——有的似一头巨象低头饮水,有的似一匹骆驼安详地闭目养神,有的似一柄长剑直指长空,有的峭壁上似乎镌刻着奔驰的骏马,有的山顶上似乎趴着一只大龟,有的一峰独秀,有的两壁交辉......无不令人啧啧称奇,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我们开竹筏的师傅,也给我们充当起“导游”的角色,讲述一个又一个关于这些山的奇特传说:什么“舂米洞”真的落下过救人命的稻米,什么“断笔崖”真有仙人在此留下墨迹,顿时把我们拉入了一个瑰丽无比的想象世界......山美,水美,我们沉醉其中,真可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游人’竞折腰”!

行程过半,时间也已是下午,此时距离我们出发已有五六个钟头了。这时母亲突然说,她身体很不适,问能否加快速度尽早登岸。我看向那个开竹筏的师傅,他头发略微斑白,年龄大约四五十岁,虽正处壮年,但已连续在这江上工作了这么长时间,怕早已疲累不堪了吧!然而他并没说什么,只默默地加快了速度。太阳西斜时,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后来我才知道,那位师傅并不是健全人,他的腿有残疾,这么多年一直靠着给人开竹筏谋生。如果说我之前只是对他怀有感谢,那么这时已经变成了吃惊,同时还有一股敬意油然而生。我对他身为残疾人却仍自力更生起敬,更对他坚定顽强的意志和刻苦的敬业精神起敬。

桂林游(五首) 篇6

独秀峰

八桂山水天下甲,

一峰独秀城中央;

游人如织竞登攀,

欲与山石同寿康。

注:此系年会前一日吾独游独秀峰忆及1958年吾游独秀峰时所见景况。今之独秀峰游人稀少冷清,绝无当年市民群集于峰下消闲的热闹情景,盖因独秀峰不知何时已被广西师范大学圈在它的校园之内,不允许市民与游客自由进出,吾示以老干部离休证亦不被允许,于是只得掏钱购买门票入内。

独秀峰峨立脸秀,风韵独具,自南北朝颇延之以来,历代名人题咏甚多。这一国家著名景点,怎么会桩一个学校圈在它的校园之内,又由私人承包经营出售门票,吾三思而不得其解。

象鼻山

象山一鼻入漓江,

妙景天开泛吉光;

天上哪有人间荚,

且把它乡作我乡。

注:象鼻山位于市区滨辽路的南端,漓江与桃花江交汇处,形状可人,景色奇丽,一向被当作是桂林市的城徽。有一个意会象鼻山形成的美丽传说,传说在久远久远,玉皇大帝南巡时曾将一头病倒的神象丢弃在桂林。由于此象得到一位老人的救助,康复后便自愿留在人间帮助老人耕耘。玉帝闻讯大怒,遂遣托塔李天王下凡惩处神象,神象不服与之大战,结局是李天王趁神象伸鼻入漓江饮水之际一剑刺入象的背部,于是神象化为石山永留江畔。

九马画山

漓江岸边九马山,

一壁画图费疑猜;

谁人识得旋中机,

争传陈毅周思来。

注:游漓江,船过浪石景区,迎面山崖会向您展示一被称作“清漓石壁图”的巨大画屏。据说这画屏上若隐若现着九匹各种姿态的骏马。当然这九匹马不是任何人都能识认得出来的,如果运气好碰上好天气一般人大抵可以数出五到六匹,正如当地民谣所唱:“看马郎,看马郎,问你神马几多双?看中七匹中榜眼,能见九匹状元郎。” 1960年,周恩来与陈毅出访印尼归乘畅游漓江,仅在三分钟内,陈毅认出七匹,周恩来认出九匹。周恩来与陈毅是举世敬仰的允文允武功勋盖世的伟人,历代状元怎能与他们比并!

夜游两江四湖

桂林市区尚夜游,

四湖两江舟如梭;

天宫龙宫知何处?

如幻如痴一南柯。

注:如今桂林市区拓宽,经过大力整治,市区内两江四湖贯通,向中外游客推出“乘船夜游两江四湖”新的旅游项目,颇受欢迎。两江指贯穿市区的漓江、桃花江。四湖指市区内名为杉湖、榕湖、桂湖和龙湖的四个小湖。参加夜游,感受到今日之桂林,繁华瑰丽,已无愧国际旅游城市的称号。

桂林民族风情园

民族风情忒撩人,

入乡随俗认亲朋;

卸却一身伪装具,

返璞方知美善真。

桂林漓江 篇7

近年来, 为缓解桂林市区发展和漓江生态环保压力, 桂林市政当局提出“保护漓江, 发展临桂, 再造一个新桂林”的发展战略, 确定向西迁移, 建设新城, 着力把桂林建设成为集聚全球古今中外旅游元素之大成的旅游城, 形成旅游产业集群区。2009年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作为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一个重点和突破口, 将世界旅游城建设纳入了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设之中。按照“两年全面启动, 五年初见成效, 2020年基本建成”的目标, 桂林正全面推进系列相关重大项目建设。

2011年10月25日, 桂林世界旅游城揭幕仪式暨项目开竣工活动的举行, 揭开了“世界旅游城”建设大幕。桂林“世界旅游城”的30个集中开竣工项目, 涵盖了“一点三星三区”七大板块, 涉及房地产、工业、医疗、科教、文体、道路、绿化、市政和其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其中新开工24项, 竣工6项。集中开竣工项目之多、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 在桂林建设发展史上前所未有。

位于临桂新区的桂林世界旅游城, 发展规模约200平方公里, 人口约100万。范围包括临桂县临桂镇、会仙镇、四塘乡、中庸乡、五通镇、两江镇的行政辖区范围和永福县苏桥镇的行政辖区范围及象山区部分区域, 是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要建设载体和基地, 面积约200平方公里。根据规划, 将建成集吃、住、行、游、购、娱、文、史、展、养、学、研等于一体的世界旅游城, 成为旅游服务集中地和国际旅游客源集散地。

《桂林世界旅游城概念规划》在整体发展上突出“旅游、生态、创新、低碳”四大理念, 按照“主城区+旅游功能区+产业组团”的空间组织模式, 构筑“一点三星三区”七大功能板块、23个主题职能各异的旅游功能区, 塑造“千峰环立, 秀水映城”的山水特色;在产业发展上, 形成以“大旅游”为统领、以“新产业”和“大物流”为支撑的新城发展动力体系, 构建产业融合发展、保护与开发并重、新老城区互动共进、建设与山水相得益彰的发展格局。

◆背景:发展向前, 桂林向西

多年来, 桂林整个城市一直以漓江为核心呈梭状发展, 在60平方公里不到的建成区域里, 有近90万常住人口, 并承载着每年2000多万人次的游客和大桂林12个县百万以上的流动人口。城市内, 风景名胜、党政机关、工厂企业遍布, 生产区、生活区、游览区混杂, 渐渐形成了人口拥挤、交通阻塞的局面。窘迫的城市空间, 制约了产业的壮大, 更使得漓江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接近极限。寻求城市突围, 成为桂林当前刻不容缓的目标。而要冲破多年来的发展瓶颈, 则必须改变长期以来依附漓江、以漓江为中轴沿江发展的思维定式, 拓展新的城市和产业发展空间。

环视桂林城区四周, 向北的灵川县位于漓江上游, 向南的阳朔地处百里漓江画廊终端, 向东则是漓江蜿蜒回旋的地域, 往这些方向拓展, 显然违背保护漓江的初衷。最终, 向西发展是最好的选择, 临桂从此成为桂林拓展城市和产业发展空间的方向。这里地势相对平坦, 以土山、土坡、国有林场为主, 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较多。这里森林覆盖率高, 机场路两边的丘陵都已绿化, 拥有建设一座宜居新城的生态基础。这里还拥有义江、西干渠、青狮潭等水源, 附近还有沙塘河、蔡塘河、兰塘河等可以利用。在这里建设新区, 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城市发展所必需的用水问题和漓江所承载的压力。

2007年8月20日, 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的刘奇葆为桂林向西发展的思路作出了战略定位——保护漓江, 发展临桂, 再造一个新桂林。

◆规划范围和发展规模

桂林世界旅游城范围包括临桂县临桂镇、会仙镇、四塘乡、中庸乡、五通镇、两江镇的行政辖区范围和永福县苏桥镇的行政辖区范围及象山区部分用地, 发展人口约100万人, 发展规模约200平方公里。

◆格局:“大旅游”+“新产业”+“新服务”

世界旅游城将重点突出“旅游、生态、创新、低碳”四大发展主题, 围绕“特色、区域、创新、融合”的产业发展战略, 世界旅游城将构筑以“大旅游”、“新产业”、“新服务”为主体的全新成长动力体系。

◆支撑体系

1.联动老城, 再造桂林

桂林世界旅游城的建设与桂林老城是有机的整体, 不能单纯片面地看待其发展的功能与结构关系, 必须充分考虑二者之间的功能、设施以及空间结构上的协同建设与互动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破解当前桂林发展所面临的诸多困境, 真正实现“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战略愿景。

2.重塑“千峰环立, 秀水映城”的大山水特色

依托区域“山、丘、峰、景”的生态景观格局, 结合“三江九河六湿地”的大环城水系建设, 塑造世界旅游城“千峰环立, 秀水映城”的山水特色。

3.构筑特色旅游交通通道

依托区域交通廊道、城市结构性道路、慢性交通系统以及重大交通枢纽的建设, 进一步完善“双环、三枢、五射、八通道”的大区域交通格局, 组织建设“休闲绿道”、“游船水道”、“博文紫道”、“乡村小径”等串联旅游资源和不同功能区域的特色游道, 全面塑造特色旅游交通体系, 实现区域内生产生活无缝隙衔接。

4.完善以“23个功能区”为主体的旅游职能特色

结合“一点三星”的旅游空间发展结构以及不同地区的功能、环境、资源等方面的特征, 按照旅游要素和旅游产业的集聚要求, 规划23个世界旅游功能区, 全方位、多元化的培育和塑造新旅游服务职能体系。

◆亮点元素:吃、住、行、游、购、娱、文、史、展、养、学、研

规划中, 桂林世界旅游城的旅游元素将比传统旅游元素更为丰富, 除了包括“吃、住、行、游、购、娱”以外, 还增加了“文 (文化) 、史 (历史) 、展 (会展) 、养 (养生) 、学 (修学) 、研 (研究) ”等元素, 这也使世界旅游城的旅游产业链更加完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提出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桂林世界旅游城。按照临桂新区规划就是桂林世界旅游城规划的要求, 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在整体发展上要突出“旅游、生态、创新、低碳”四大理念。

◆七大板块:“一点三星三区”

提出, 世界旅游城将塑造“千峰环立, 秀水映城”的山水特色。为了达到这个效果, 空间上将按照“主城+旅游功能区+产业组团”的空间组织模式, 构筑“一点三星三区”七大功能板块。

一点即1个“主城区”———指临桂新区行政—旅游服务中心区。

三星即3个“旅游功能区”———包括凤凰体育运动休闲旅游区、会仙湿地旅游区、万福休闲度假旅游区。

三区即3个“产业组团”———包括两江空港物流及高科技产业组团、苏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组团、五通高新技术产业组团。

◆路网建设:“双环、三枢、五射、八通道”

建设世界旅游城, 路网建设是基础。

提出要按照“打造主轴、拓展路网、形成功能、聚集人气”的建设思路, 加快完善“双环、三枢、五射、八通道”的大区域交通格局, 拉大桂林世界旅游城骨架。

“双环”是指绕城高速公路环和过境交通组成的物流运输环线。

“三枢”是指航空、高铁和水运三类区域交通枢纽。

“五射”是指桂林—三江、桂林—柳州、桂林—河池、桂林—梧州、桂林—衡阳五条高速公路。

“八通道”是指世界旅游城范围内的八条城市结构性联系道路, 包括机场路、临苏路—万福路、洛清江沿线联系五通—两江—苏桥的322国道和规划的苏五路 (苏桥—两江—五通) 、321国道临桂至五通段、规划的新苏路 (临桂新区—四塘—苏桥) 、规划的新雁路 (临桂新区—会仙—雁山) 、规划的新罗路 (临桂新区—会仙—罗锦) 。

◆经营理念

临桂新区为自己量身打造了一套融资“组合拳”, 其核心是, 以功能为导向的城市经营理念, 将新区资源进行以服务于新城功能提升为主要目的的资本资产运作和管理, 并将这种理念贯穿于临桂新区的建设、管理和营销全过程。

以政府投入为引导, 盘活资源, 通过市场充分引入社会资本, 并根据新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及时对既有融资模式做出调整。例如对于一些不适宜经营又需要大量资金的基础项目, 引入社会投资时选择了从BOT模式发展而来的BT模式 (指政府将某一基础设施项目特许交由社会投资者负责投融资及建设, 项目竣工后由政府回购) 。

运用市场经济手段, 对以公共资源为主体的各种可资经营的资源进行资本化的市场运作, 以实现这些资源资本在容量、结构、秩序和功能上的最大化与最优化, 从而实现城市建设投入和产出的良性循环、城市功能的提升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对不同类型的城市资源, 采用相应的经营策略, 促使城市功能结构和社会空间重组, 通过城市空间增长及空间形态的演变, 实现新区不同功能区间的价值增长, 达成城市空间形态和美好城市环境的市场预期, 吸引社会资金及金融资本的进入。

◆时间表:2015年核心区初步建成

规划中详细列出了世界旅游城建设的时间表, 即“两年全面启动, 五年初见成效, 2020年基本建成”。

从现在起至2012年底, 建设重点是行政—旅游服务中心建设、世纪大道展示区建设、山水大道综合服务区建设、东盟接待基地建设和启动会仙湿地旅游区建设。

2015年底前, 世界旅游城核心区初步建成, 同时启动建设凤凰体育休闲运动公园、万福山水休闲基地、万福养老基地等项目;启动会仙湿地公园建设;启动国际空港自由贸易区和宝山工业园区建设。

到2020年底, 新区主城区扩展到35平方公里, 初步建成凤凰、会仙、万福等3大旅游功能区、两江空港物流园区、宝山工业园区、苏桥产业园区, 并启动建设五通高新产业园区。

◆近期进度

2011年, 临桂新区共实施项目54项, 年度投资32.6亿元, 创业大厦基本建成, “一院两馆”部分场馆投入使用, 中心公园项目初具规模, 公园内的河道基本成型, 湖心岛建设稳步推进, 而贯穿整个临桂新区的大水系, 已经完成超过3公里的河道开挖和整治。

自2011年6月启动新区核心区路网建设以来, “五纵三横三环”的基本框架已具规模。继2011年经二路、万东路竣工验收后, 经一路、经四路也于2012年2月竣工验收, 10月临桂大道竣工验收, 2012年底还竣工验收环西路、公园北路。

金融大厦、报业传媒中心、建设大厦、投资发展大厦、市民广场等一批项目建设的确立, 30多个成规模的商住楼盘项目, 更让临桂新区成为桂林疏解老城的主渠道。

大批重大招商项目先后落户临苏产业带, 目前, 临桂几个工业园区共有项目199个, 其中在建64个、投产135个, 其中上市公司6家, 即将上市1家, 还有5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在洽谈中, “临苏工业长廊”已先于新区核心区展现规模。

2012年11月8日又传来最新消息, 临桂新区当天有包含1个五星级酒店和7座桥梁在内的8个大项目集中开工。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经济管理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桂林市经济学学会副会长、桂林旅游学会副会长陈宪忠

之所以提出“桂林国际旅游新城”的概念, 是为了配合正在进行的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必须有一个重大的题材作为支撑。建设桂林国际旅游城就要探索旅游改革发展新模式, 最大限度用好、用足、用活国家赋予的旅游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权, 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自治区在旅游产品开发、建设用地、漓江保护、产业发展、对外开放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 坚持市场化运作,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创新项目投融资体制机制, 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 加快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格局, 积极探索建立高效运转、权责对等的桂林世界旅游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建设开发模式。 (节选:社科专家学者加快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理论研讨会发言)

桂林市经济学会会长、副教授颜邦英

在临桂新区建设桂林世界旅游城, 对于将桂林世界旅游城作为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试验区, 有着特别有利的条件:其一, 发展空间广阔, 为试验区、旅游城的建设提供了充分的用武之地。其二, 临桂新区及旅游城建设处于初始阶段, 减免了许多历史负担的制约, 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其三, 临桂新区毗邻桂林市区, 距离桂林市区10公里, 既分又合, 许多资源可共享互补。其四, 临桂新区交通便捷, 与周边旅游区紧密相连。随着贵广高铁、湘桂铁路、桂海高速、桂林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进一步完善, 旅游城、试验区将成为珠三角旅游区、北部湾旅游区、西南旅游区、中南旅游区等大的旅游区乃至亚太旅游区域的一个节点或中枢。因此, 把桂林世界旅游城作为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试验区, 无疑是一个明智的抉择。 (节选:社科专家学者加快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理论研讨会发言)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桂林市社科规划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博士、教授杜文忠

桂林世界旅游城是桂林未来的目标城市态, 这种目标态, 应该是无论对桂林人还是对国内国际广大旅客来讲, 都是一个幸福城市, 因此, 建设桂林世界旅游城, 应该加快实施桂林智慧城市建设, 才能使桂林世界旅游城对桂林人民和广西国内外旅客开展智慧公共服务 (包括医疗、就业、社保) 、智慧政务服务、智慧旅游服务、智慧产业服务、智慧安居服务、智慧教育文化服务、智慧信息服务、智慧交通运输服务、智慧金融服务、智慧商务服务、智慧安全管理、智慧社会管理等。只有建立了桂林城市的智慧系统, 才能使桂林人民和广大国内外旅客在桂林世界旅游城生活感到便利、幸福。 (节选:社科专家学者加快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理论研讨会发言)

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广西师范大学教授陈雄章

在我看来, 将保护漓江与发展临桂结合起来, 是诸多关于漓江保护中思路中的创新思维, 不论是保护漓江, 还是发展堪称广西历史文化第一名县的临桂, 都是得民心、顺民意的重要区域发展策略。但我不赞成“再造一个新桂林”这个提法, 这从概念上使人容易产生歧义, 从内涵上缺乏科学性, 值得仔细加以审视。

从行动实施的策略看, 再造一个新桂林, 实际指的是再造一个桂林城区。桂林市有自己的中心城区, 也就是俗称的桂林城, 但桂林城不等于桂林市。现代意义上的桂林市, 单是从行政区划的角度就包括了12个县与5个城区, 如此大的桂林市能够再造吗?桂林建城已经有2100年的历史, 其城市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扩大、桂林城的扩大, 从桂林城存在以来就一直在进行着, 这也几乎是世界所有有历史底蕴的城市的发展之道。怎么到了现在, 桂林城市的扩大一夜之间变成了再造一个新桂林了?

况且, 历史上临桂与桂林本就存在相互隶属的关系, 再造一个新桂林究竟是分裂还是重新组合了桂林城?更重要的, 再造一个新桂林的提法看重的只是物质意义上的城市建设, 忽略了文化意义上的城市发展。如果将新桂林理解为就是修高楼大厦与宽敞马路, 这样的新桂林无疑是可以再造的, 也是不难再造的。但是, 桂林在当今的世界, 已经不是单纯的城市意义, 而更多是文化意义。这样意义的桂林, 是数千年不断继承、创新、发展的结果, 决无短时间再造的可能! (节选:《市民》2009年第3期作者原创文章)

桂林生活网龚进安

新城区的建设不仅要体现她的新, 更要体现她的质。临桂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 新城区应围绕这一文化理念进行规划。首先, 规划应具备百年甚至是千年的战略眼光。要知道, 历史不是铲除和重建, 铲除是对自己原有工作的否定, 重建是肤浅的改建。每条街道、每栋楼宇应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不要十年一小变, 二十年一大变, 重建劳民伤财。我觉得在规划时, 尤其要注重增加绿化面积。现在每当一栋楼房矗立, 就消失一片绿草花地, 这是非常恐怖的。另外, 创业大厦、桂林大剧院等, 我们要打造成历史文化精品。新区每条街都要有一个品牌工程, 让进入新区的人感受到文化熏陶和和谐氛围, 古朴典雅, 时尚厚重。 (来源:《桂林晚报》“2010会战临桂新区”大型策划“方略”栏目征集意见)

桂林人论坛网友他们专卖

要有桂林特色, 桂林不要搞大都市的样子, 要搞以山水为主、绿化为主的建设, 比如机场路两边, 要以别墅为主, 不要建高楼。像如今临桂所有机场路边的房子建起了高楼, 我说要想把桂林变成深圳, 你就建成高楼吧。 (来源:《桂林晚报》“2010会战临桂新区”大型策划“方略”栏目征集意见)

桂林人论坛网友laoyilaoyi

发展桂林要根据桂林的特点, 不能盲目学大城市, 一定要注重本地特色。纵观国内的现代建筑, 具备美感的不多。早些年桂林造了几座桥, 几乎都是抄袭外国的名桥造型, 是中国制造不是中国创造。桂林, 应当是中国创造。独一无二, 这需要文化底子。现代建设总把人工的东西强加到桂林山水头上, 须知桂林市是山水的自然风貌吸引人, 论建筑, 在国内搞不过上海、苏州, 在国外搞不过威尼斯、巴黎。学人家, 搞不好, 是东施;搞好了, 还是东施。桂林的建设, 应当是桂林山水的陪衬, 是主乐器的伴奏, 不宜喧宾夺主。 (来源:《桂林晚报》“2010会战临桂新区”大型策划“方略”栏目征集意见)

桂林人论坛网友桂林老伍

临桂的县城已经发展成了工业区的格局, 而且工业区也未作划分, 比如医药生物工业区、机械加工工业区、化学工业区、食品工业区等。却还要把图书馆、桂林博物馆、桂林大剧院往那建, 市政府大楼也往那搬, 并且已经形成了那么多的居住区, 总觉得不妥呀, 整个儿的鱼龙混杂。 (来源:《桂林晚报》“2010会战临桂新区”大型策划“方略”栏目征集意见)

桂林人论坛网友liangshanbo

政府在临桂建新城的理由是远离漓江保护漓江。但事实是否如此呢?临桂的工业和生活用水全部取自漓江, 现在刚开始建, 漓江水就很危险了。2009年11月《桂林晚报》报道“城北水厂漓江取水口暂不受影响”, 只是“暂”不影响而已。还好后来开始下雨, 水位上涨, 矛盾才没有显现出来。后来报道又说游船在漓江搁浅, 这么严峻的局面, 为何政府仍要为建设临桂迁入30万人 (加其子孙后代) , 桂林这些年已增一二十万人, 人口将突破100万) 来消耗漓江水呢。

即使为此修建了几个水库, 但临桂今后需每天供水近10万吨, 旅游船还能开吗?靠水库能行吗?修水库只是沿标之策, 要知道, 以前游船可都是在解放桥上船, 市区、阳朔风光尽收眼底。现在还行吗?这才只有20年时间, 如此下去, 漓江还能流多久?

桂林漓江 篇8

9月26日, 桂林大宇客车与桂林公交集团城市客车联合成立的城市客车研发基地正式揭牌。桂林市经委、交通局、桂林公交集团和桂林大宇的领导共同为新基地揭牌。

联合研发基地由桂林大宇和桂林公交集团共同倡导成立, 旨在通过双方的携手合作, 共同推进桂林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基地将通过双方联合办公, 结合桂林城市客车的线路运营和世界公交的发展方向, 分析桂林公交集团城市客车日常使用情况, 根据桂林公交的需求, 有针对性地研发城市客车新产品。

桂林市经委杨副主任在揭牌仪式上发表讲话, 对这次合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他指出, 桂林大宇和桂林公交采用这种供求双方联合研发的模式进行合作, 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有利于促进桂林城市公共交通整体水平的提高, 推动本地汽车工业的繁荣发展, 是让市民、公交公司和生产企业三方受益的一个好事情。 (周俊)

印象·桂林 篇9

如果, 一个人抛不开红尘琐碎, 又有了严重的厌倦感, 那么, 最好是找片山水, 把自己暂时藏起来, 像个虫子, 藏进一堆绿叶里, 或是, 像只鸟儿, 藏进一片林子里。

若把自己从喧嚣里剔除, 在安宁里藏个三五几日, 取向桂林, 应该是一个奢侈的选择。

八九岁的时候, 就从课本里知道她的山与水, 知道了漓江, 知道了象鼻山、骆驼峰, 还知道了她所属的省份, 在我们伟大祖国的最南边, 与我们隔着千山万水, 就像我们当时居身的现实, 距离我们畅想的理想一般遥远。

再后来, 就有人开始唱那首红到发紫的歌:《我要去桂林》。“我要去桂林, 可我却没有钱。等我有了钱, 却又没了闲……”仿佛记得, 那是一个与我们年龄相仿的人, 抱着吉他, 一路嘶嚎, 一路把我们的向往, 击打得无法收拾。

上班后, 十数年的时间, 我们只能在闲与钱之间交错盘旋。而桂林, 梦中的圣地, 始终还是山清水秀, 草木葱茏地等在那吗?等着我们走近, 在她的怀里, 与自己的生活, 捉个小小的迷藏……

2

三十年的期待, 太过漫长。已经有好多的青山, 等不及我们的姗姗来迟了。它们寂寞在沿途两边, 被拔地而起的楼房遮盖湮没, 只能在楼与楼的罅隙里掠影而过, 仿佛被冷落的迟暮佳人, 甩给我们只是一瞥瞥委屈受伤的眼神。

这, 就是桂林吗?

传说中, 被神话了的山水, 如今, 却逼仄到令人窒息。

我们把疑问抛给导游。好脾气的导游没有回答, 却把话题导向了桂林的民俗风情。称呼桂林的女子, 是要用阿姐或是阿妹的, 而电影《刘山姐》的热播, 让桂林的男子们, 有了一个特别的称谓:阿牛哥。你不能不说, 一方山水, 孕育了一方文化, 而一方文化, 更为山水添了一层魅力。

看得出, 桂林市里的旅游导向, 就是要用山水文化打赢经济仗的。他们把站在漓江里的象山圈了起来, 做成一个象山公园。大拨大拨的人, 从全国各地赶来, 跟我们一样, 迫不及待地挤进公园里, 走近象山。

走近象山, 一下子就拜倒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那怎么是山呢, 分明就是一头身被绿饰驻饮漓江的大象啊!你忽然明白了, 为什么城建一般, 卫生也尚待商榷的桂林市, 能在全国人民的面前, 那么底气十足地炫耀自己!在一百个人力雕琢的风景面前, 一座巍然天成的象山, 足以让所有人禁口不谈!上帝啊, 你是多么厚爱这座城市啊!

爱屋及乌, 因为象山的唯美, 我们开始原谅了所有因它而来的各种营销。卖酒的, 卖玉的, 卖茶叶卖糕点土特产的, 以及穿着民族服装上了装的靓丽女子, 也是需要付费合影的, 就连江面筏子上的鸬鹚, 看见人举起相机, 都会举起翅膀, 摆足POSS, 静候在一边的主人笑眯眯地按人次计着费……

其实, 想想, 也没有什么不习惯的, 俗话说, 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上帝给了他们这方山水, 也就允许了他们用山水谋生的无数手段。

我们要做的, 是欣赏他们应付生活的执着与睿智, 就美了。

3

大巴载着我们, 在桂林市狭窄的街面上晃来晃去, 也不知道哪对哪, 导游就把我们领进了一座大园子。大园子三面环山, 一面对着楼房拥挤的桂林市。天上的雨, 拼了命地下, 把路面淋得水光迷离, 亭台楼阁恍如梦境。远处青山玉立, 半抹葱翠半笼烟纱。

这就是刘山姐风情园。来这里, 目标不是赏景的。导游带大家走马观花, 一个点儿一个点儿的跑。对山歌, 抛绣球, 看民俗, 参观民间手艺表演……差不多都能跟刘三姐沾点边儿, 如果花了钱, 还能能买到一份参与权, 比如斗鸡、当新郎, 还有抬花轿什么的。

七拐八弯后, 我们被带到一个小院前。导游说, 让我们参观一下一个深山老林里濒临灭绝的民族:长颈族。这是个非常奇怪的民族, 他们的女孩长到5岁, 就要在脖子上套上铜环, 一岁套一个, 长到成人后, 这些女子就变成了世界上最怪诞的长颈人。

我们走进院子, 迎面一座两层吊脚楼, 雨打着芭蕉簌簌有声, 吊脚楼上却悄无声息。

导游说, 这是个与我们没有语言沟通的民族, 大家一起拍拍手, 她就会从屋里走出来, 跟我们打个招呼。

我们一起拍了手。果然, 一个女子从屋里缓慢地走出来。走出来, 凭栏而立, 我们都惊呆在那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啊?从她的肤色衣着来看, 应该是个黄种人。她身材高挑, 目光哀愁。头发乌黑盘在顶上, 皮肤白皙却暗淡无光。长可盈尺的颈脖, 铜环叠着铜环, 将下巴抵得翘起来。她站在那, 头是微微抬着的, 仿佛看着无限的远方, 又仿佛是在忽略这楼下数十双相同物种的眼睛。

不到五分钟的时间, 她又像来时一样缓缓地退进屋内。一道蓝色印花的影子, 像是一道被泼了凉的痛, 让我的心瞬间抽搐。离开的时候, 导游煽情地说, 捐点钱吧, 救救她们, 这是个快要灭绝的民族。

拯救?怎么拯救?拯救的意义就是继续给她们的子孙带上铜环吗?继续在这楼里, 供人参观?

谁能分清, 这善与不善的真界限呢?

还是捐了钱, 心情却似, 被雨打过。

4

“山是眉远黛, 水是眼波横。行人欲往哪里去, 眉眼盈盈处。”没办法不借用古人的描述了。走进桂林的阳朔县, 路两边秧苗青青, 秀峰突兀。近看, 就是一块块山石盆景被无限放大, 平托在翠玉盘上;远望, 山峰叠着山峰, 云遮雾绕, 仿佛随时会飘出一个衣袂飘飘的仙人来……

在桂林, 想把自己藏起来, 那就只能做个把头埋进沙里的鸵鸟。那是个山水已被城市吞噬的地方, 除了人, 还是人。走过来走过去, 还是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的无奈与失望。

行往阳朔的路上, 感觉就变了。变得很彻底, 被山愉悦的心情, 忽然而至, 就好像这拔地而起的群山秀峰, 绵绵不绝。导游说, 桂林山水甲天下, 阳朔山水甲桂林。而在阳朔看山, 一定是要乘船行在漓江上的。

船载我们, 行上漓江时, 染了山洪满江黄浊的水, 还是让风景与兴致打了折。直到次日清晨, 我们乘着竹筏, 漂进遇龙河 (漓江的一个支流, 电影《刘山姐》的外景地) ———才算行至传说中的“眉眼盈盈处”, 才算明白为什么著名的阳朔西街上, 是摩肩接踵的四海游人。他们多数都跟我们一样, 乘过汽车搭飞机, 下了飞机, 坐汽车, 甚至还要漂洋过海, 一路颠簸一路寻觅, 为的就是这片不染尘埃的人间圣境吧?

在别处, 我们也见过那样的山, 那样的水, 那飘渺的云雾, 挺拔的翠竹;比遇龙河两岸更平展更广阔的稻秧田, 我们也见过, 可是, 我们从来没见过把这些美丽, 疏密有致, 浓淡适宜地揉进同一幅画里, 绵延数十里……

在遇龙河里漂着, 画从眼前过, 人在画中行, 所有的人, 都精神焕发, 谈笑风生, 像是被清理了碎片的电脑储存器。

5

佛说, 出世是为了更好的入世。

游桂林 篇10

从叠彩山下来,我们又去了象山公园,公园里的那座山真像一头正在吸水的大象!桂林的山很多很多,还有骆驼山、羊头山、笔架山、九马画山……

第二天,我们又坐船游漓江,漓江的水特别清,清得可以看见水里的石子,漓江两岸都是连绵起伏的山。坐了一上午的船,中午我们到了阳朔,天气特别热,我们打着太阳伞还不停地流汗呢。这之后,我们又逛了一回久负盛名的洋人街,结束了这次桂林之旅。

这次旅游我有很多收获!有时间你也去桂林玩玩吧!

指导老师:许艳丽

旅行的好习惯是边走边看,边看边记。这一点你做到了,值得表扬,记得要坚持啊!你按照旅行的先后顺序,描写了桂林的美丽景色,但是,你注意到了吗,桂林山的名字和山的形状有关系,如果你把这一点详细地介绍给大家,我们就会从山的名字去想象山的样子了。

上一篇:家庭护理指导下一篇:大学生社区管理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