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政策服务外包

2024-08-24

财税政策服务外包(精选八篇)

财税政策服务外包 篇1

一、财税政策介入辽宁服务外包的必要性分析

辽宁是老工业基地, 虽然经过了多年的调整改造, 但是其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集中表现在工业结构偏重, 附加值偏低, 消耗排放偏高。大力发展服务业, 特别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积极承接服务外包, 这对于辽宁多个层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服务外包是跨国公司产业转移的重大战略调整, 是一种新的外资形势, 因此有利于辽宁培育新的外资经济增长点和推进辽宁新型工业化的建设。

2.服务外包产业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无污染等特点, 因此, 有利于推动辽宁增长方式向集约化发展, 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服务外包产业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 能够极大地推动辽宁现代服务业的增长, 同时可以推动辽宁产业链升级, 以现代服务业带动制造业的提升。

二、辽宁承接服务外包的SWOT分析

(一) 辽宁承接服务外包的优势分析

1. 基础设施和产业环境优势明显。

辽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有良好的外部环境, 全省可以直航韩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德国、新加坡6个国家和香港地区, 与33个国际城市, 50个国内城市通航。2007年末, 全省局用交换机总容量2065.5万门, 居全国第8位;全省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728.6万户, 同比增长2.4%;辽宁产业集群的迅速发展也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目前, 辽宁省已经建立起多个服务外包的产业集聚区, 全省共有各类成形的软件园区 (基地) 30个, 规划面积近50平方公里, 其中已建成区面积约6平方公里,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0多亿元。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省软件服务外包产业逐渐形成由大连、沈阳为中心辐射辽东、辽南的产业格局。

2. 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基础比较扎实。

辽宁有国家级及省级重点实验室65家,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8家, 省级以上各类企业研发中心已增至320多个。这些重要的产业基础和智力资源, 为辽宁生产性服务外包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支撑。辽宁人力资源充足, 拥有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劳动力, 2007年在校研究生为6.73万人, 毕业生1.57万人;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77.78万人, 毕业生16.96万人。其中有多所院校设置了与计算机和信息产业相关的专业。除此之外, 辽宁还建有专门的软件学院、服务外包实训基地及培训中心, 通过多种形式的办学和培训, 满足企业对不同服务外包人才的需求。

3. 人力和商务运行成本相对低廉。

在人力资源成本上, 辽宁具有明显优势。例如, 2007年沈阳软件业年平均人工成本为5.15万元, 大连市为8.45万元, 不仅明显低于深圳 (23.98万元) 、上海 (18.96万元) 、北京 (18.96万元) 、天津 (9.32万元) 等一线城市, 甚至低于位于内地的西安 (8.74万元) 。

4. 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与地缘优势。

依靠地缘、语言与文化相似度等优势, 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已逐渐形成三大区域:美洲、欧洲和亚洲市场。欧美市场相对成熟, 亚洲市场快速增长, 潜力巨大, 中国占欧美份额不到10%, 65%来自日韩市场。辽宁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位置, 与日本, 韩国有着天然的地缘和文化的优势, 是日韩服务外包首选之地。

(二) 辽宁承接服务外包的劣势分析

1. 服务外包企业创新能力和服务意识有待加强。

辽宁服务外包业主要承揽的是技术含量低的工序, 如程序录入、单体测试等, 多走的是一条给国外大公司打工的道路, 这样的产品结构和市场导向, 也就决定辽宁服务外包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忽视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创新,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软件产品很少, 具有定制软件的驰名公司不多, 以服务驰名或见长的软件公司缺乏, 难以开发出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拳头产品。同时辽宁在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运营机制、服务功能和生活环境等方面, 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 欧美市场开拓不够, 国内高端客户开发不足。

辽宁软件服务业出口主要针对亚太市场, 尤以日本市场为主, 而对于欧美市场每年约420亿美元份额, 辽宁软件企业涉足很少, 对欧美市场, 中国软件企业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印度公司, 如印度的infosys公司, 其在欧美地区均设有分部, 而辽宁软件企业近两年才有设置欧美在岸中心的想法, 交流平台的缺失、文化的差异制约了中国企业登陆欧美的进程。国内高端客户开发严重不足, 实现“国货国用”是辽宁软件业今后努力的方向。

3. 服务外包企业规模偏小, 接包能力尚嫌不够。

目前辽宁现有服务外包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产业结构的分散, 产品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 直接影响辽宁外包企业的接包能力。2007年大连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企业平均员工人数约为83人。其中, 员工人数在50人以下的企业402家, 占57.4%;50人到99人的企业187家, 占26.7%;100人到499人的企业60家, 占12.9%;500人到999人的企业14家, 人数超过1000人的企业8家, 合计占总企业数3.1%。

4. 外包人才结构性缺乏, 专业人员能力有待提高。

首先, 辽宁缺乏既懂得英语, 拥有软件专业技能, 同时又要懂得日语或者韩语的复合型人才。其次, 缺乏软件研发管理人员以及有“软件蓝领”之称的基础程序员。再次, 缺乏具备全球眼光、能领导承接大型服务外包业务技术团队的人才。因此, 软件产业的高端与低端人才都非常缺乏。这种人才结构上的严重失衡, 不光造成软件研发过程中的低效率操作, 又浪费了大量人才, 提高了企业用人成本, 非常不利于服务外包产业未来的发展。

三、促进辽宁服务外包业发展财税政策探析

最近几年, 辽宁为大力支持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不间断地对其进行政策扶持, 先后制定了《辽宁省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关于加强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扶持资金使用管理的通知》、《关于加速发展软件产业的补充意见》和《关于印发辽宁省加速发展软件产业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 客观上为辽宁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是从总体来看, 还存在扶持政策还比较粗泛、扶持力度不足、税收优惠政策的覆盖面不够等问题。现结合辽宁服务外包的优势、劣势分析, 提出促进辽宁服务外包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一) 发挥辽宁地方公共财政职能,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1. 在园区基础设施方面,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设立扶持辽宁服务外包业发展的专项引导资金, 主要用于在辽宁服务外包领域关键基础设施的投入, 重点加大对沈阳、大连重点软件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和公共培训平台的建设, 完善服务外包综合配套设施的建设和投资环境, 优化园区服务环境。另外, 对于服务外包企业或园区的占地, 地方政府应参照工业用地标准, 采取协议转让的方式出让, 以降低服务外包企业的成本。

2. 在外包市场开拓方面, 政府要积极搭建平台。

大力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积极搭建发包与接包商面对面的交流平台。同时省财政对服务外包企业参加境外各类展览、国际推介会等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还要经常举办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专项推介活动。

3. 在扶持外包企业做强做大, 培育龙头外包企业。

鼓励和支持辽宁服务外包企业并购境外中小服务外包企业, 鼓励中小型服务外包企业通过联合、并购、重组, 组建大型国际化服务外包企业。在支持服务外包企业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同时, 着力培育一批高质量的服务外包龙头企业。

(二) 提高对辽宁服务外包企业税收政策的扶持力度

提高税收政策的扶持力度就是增加优惠的“量”。可以从优惠涉及的行业面与实际税负的降低幅度两方面入手。从行业面的扩大方面, 实施由区域导向向产业导向转化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外包企业给予统一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一定标准进行筛除, 确认从事服务外包的三种业务形式的企业成为专享承接服务外包的受惠对象。从服务外包企业实际税负的降低幅度方面, 可以借鉴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税收政策, 从流转税和所得税方面尽最大可能降低企业税负, 可考虑仅对服务外包实际取得的净营业额征税, 即采用差额征税的办法, 消除当前营业税中存在的重复征税问题, 或考虑明确对服务外包企业征收增值税, 直接确定税率为3%;考虑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并借鉴各国普遍对出口服务实行的低税率或零税率, 对服务出口给予相应退免税政策;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办法, 建议让服务外包企业享受从盈利年份起“两免三减半”的定期税收优惠, 税收优惠终止后, 可继续享受15%的所得税税率。

(三) 完善辽宁服务外包人才支撑政策扶持体系

财税政策服务外包 篇2

本文以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用交易费用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对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进行了剖析,指出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类型、影响因素和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从我国具体情况出发,构建系统的金融服务外包的税收政策体系,并得出本文的结论,即在我国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之际,要从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两大方面加强对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的防范,以促进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服务外包;税收政策

一、服务外包的含义及我国当前服务外包业的发展现状

服务外包其实质是指企业利用外部专业化团队来承接其非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税源管理先后经历了七八十年代的税收专管员专责管户的模式和八九十年代的征、管、查三(两)分离的模式。从而使企业能专注核心业务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服务外包是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服务贸易的一种重要形式。众所周知,服务外包业按提供的服务内容,可分为商业流程外包(BPO)、信息技术外包(IT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按发包、接包方的地理位置,可分为在岸外包与离岸外包。随着各个时期税制结构、征管手段、管理理念等不断更新,我国服务外包行业税源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现行税源管理模式的确立也大体经历了两个时期。现行税源管理模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初步实现了信息管税

2001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条规定,国家有计划地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各级税务机关,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税务机关与政府其他管理机关的信息共享制度。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各级税务机关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信息化建设已与日常税源管理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通过科技手段、信息技术提高税源管理的质效,已经成为各级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普遍共识。

(二)以管户制为主要特征

为了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问题,各级税务机关普遍实行了责任区管理和税收管理员制度。通过加强责任区管理,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各级税务机关不断加强税源的日常管理。但无论是责任区管理,还是税收管理员制度都是以管户制为核心,其工作的思路是通过税务管理员来加强某一地理区域内纳税人的日常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与责任区管理相比,更加細致、更加科学,但仍没有突破管户制的管理思想。

(三)更加突出了纳税服务

2005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纳税服务工作规范(试行)》,进一步规范了纳税服务工作的内容和要求。近年来,税务机关的征收部门除了履行传统的税款征收职能外,已把纳税服务工作放到了突出位置。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宣传咨询活动,提供了点面结合的各类特色服务,纳税服务工作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局面,纳税人的遵从度和满意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二、现行服务外包业的税收政策及不足

我国没有专门针对服务外包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当前针对服务外包的税收规定来自于财政部《关于支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发展相关财税政策的意见》(财企[2008]32号)(财税[2009]63号,以下简称63号文)和(财税[2010]64号,以下简称64号文)等文件。现行的税源管理模式逐步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和不足。简要分析如下:

(一)税源管理导向不够明确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纳税人的数量急剧增加,税务机关管理和服务的纳税人越来越多。而税务机关由于受机构、人员编制等因素的制约,每年新招录的公务员极为有限。税务人员少,纳税人众多,已经成为当前税源管理的一大背景。在这种情况下,以管户制为特征的责任区管理和税收管理员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上级机关的各个部门都强调自己的工作重要,导致基层工作没了重点,什么事都在做,什么事都做不深、做不透。如何将有限的征管资源配置好,将其用在刀刃上,工作中的针对性不强,管理的成效不明显。

(二)分类分级管理不够深入

因为各级税务机关基本上都是按照行政区划来设置的,所有现行的税源管理模式还是以属地管理为主。目前分类管理的基本做法是在基层税务机关所在的行政区域内,这种分类管理很不彻底,难以显现出这些行业或类型纳税人的整体特点和管理规律。 在重点税源管理方面,根据纳税规模的大小对基层工作的具体业务指导少,对重点税源的实际监控管理不到位。重点税源的管理工作主要还是集中在市、县两级税务机关。

(三)综合治税网络不够完善

目前,税务机关已可以从若干政府综合治税成员单位获取涉税信息,但由于是跨部门获取信息,在工作的衔接、配合方面存在较多问题。由于信息获取面不够开阔,获取渠道不顺畅,涉税信息对税源管理工作的支撑力度还不够。同时,基层综合治税机构的建立和运作都存在不少问题,其未能将有关职能部门无法掌握而就发生在基层的涉税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给税务机关。畅通信息采集渠道,明确综合治税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健全、完善综合治税网络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四)信息管税还有较大潜力

然而,在日常工作由于纳税人主动提供的信息可靠度不高,数据质量是信息管税工作的生命线,导致税源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质量不高,事倍功半。为了开发而开发,为了评比而开发,为了考核而开发,开发、建设过后没人维护、没人使用、没人完善,创新而不务实,创新而不创优,创新而不坚持,最终之前的努力成为一场空,留下的只有巨大的资源浪费和人心涣散。在工作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上级税务机关的业务部门往往习惯于定期以某一个或几个工作主题进行数据分析和任务推送,但由于事项较为单一,不综合,未进行系统分析,这不但加重了基层税务干部的工作负担,干扰了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而且造成了管理资源的巨大浪费,严重影响到了工作质效的提升。

(五)纳税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近年来,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工作有较大改进,办税服务大厅的环境更整洁了、设备更先进了,服务态度更热情了,一些税务机关对纳税服务的理解过于肤浅,喜欢做表面文章,习惯于等着服务、被动服务。一些税务机关出台的措施不是站在纳税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是从如何方便自己为纳税人服务出发。工作中往往是给纳税大户带红花,此外,税务代理业发展不快,虽然其业务量增加了,收费提高了,但是整个行业职业道德水准不高,未能真正成为税务机关的好帮手,一部分中介机构甚至出现了唯利是图的情况。

三、发展服务外包业的税收对策

目前,要完善高新技术(服务)和软件企业的认定办法。对从事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的企业,暂不区分是技术性外包还是劳务性外包,统一划入技术性外包内,提高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立法层次,在所得税方面均考虑按高新技术产业统一的税收政策,参照其中的技术服务类行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建议放宽对服务外包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或者软件企业认定方面的限,提高认定依据的立法级次,尽快将现行的部门规章上升为系统性、规范性和统一性的法律条文。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一谈建立和完善新型税源管理模式的一些思考:

(一)实施分类分级管理,科学精细管理税源

1.打破地域限制,实施分类管理。在对纳税人类型进行细分的基础上,扩大分类管理的地域范围,实施的是专业化的税源管理,而不是对什么类型的纳税人都要进行管理。即使条件不具备,各级税务机关也要在其内设部门中体现分类管理,将具有同一特点或者符合某些规律的纳税人集中到一个部门进行管理。

2.突出管理重点,实施分级管理。进一步明确各层级税务机关在管理税源中各自的重点和工作职责。对重点税源的风险事项、全局性的重要复杂事项、典型性的风险事项、重大疑点的风险事项要直接负责应对和管理,不断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和支撑。对应用软件的开发和数据模式建设以及推广应用,要由省、市以上税务机关牵头组织,负责实施。

(二)完善综合治税网络,提升数据采集效能

建立、完善综合治税单位的考核機制。目前,税务机关从综合治税成员单位获取信息存在一定的阻力和困难。实践证明,仅靠税务部门内部信息的应用是很难实现税源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的。综合治税是税务机关不可缺少的、至关重要的税源管理手段。对积极配合,认真履行职责,为组织税收收入做出重要贡献的部门和个人,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一方面要积极与有关单位沟通、联系,积极拓展涉税信息来源,进一步完善信息沟通、工作交流等有关制度,细化落实具体工作内容,提升涉税信息质量。另方面要主动联合各街办加强基层协税护税网络建设,建立社区税源监控工作站。

(三)依托信息管税平台,提高信息利用水平

近来年,各地税务机关开发了许多应用软件,也建立了许多数据模型。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我们再不能盲目的发展,我们要留下经过实践检验有实际效用的软件和模型,否则我们就要毫不吝惜地将其清理掉,实现去“伪”存“真”。我们才能真正通过应用软件和数据模型来发现税源,管理税源,产出税收,提高效率。一是对数据的分析一定是综合分析,即是税务机关要对所掌握的、纳税人的所有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二是要将分析出的一个个疑点信息都归集到一个个纳税人身上,一次性的将风险应对任务分配到各职能机构。

(四)强化纳税服务举措,大力引导纳税遵从

目前,虽然我国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有较大提升,但还没有达到完全自觉申报纳税的程度。.转变服务理念,营造良好氛围。税务机关要树立“真诚服务”的理念,坚持以“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为导向,努力构建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新型征纳关系。细化服务举措,提供贴心服务。积极探索征纳互动管理模式,经常开展纳税人之家活动,真正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需求,真正做到想纳税人所想,急纳税人所急,实行准入制管理,加强过程管理,引入淘汰机制,不断规范中介机构的代理行为。.执法服务并重,提高纳税遵从。严密监控纳纳税人的涉税风险,建立、健全纳税信用体系,针对不同的等级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使纳税人从遵从税法中得到实惠,从而促使其保持较高的纳税遵从度。

总之,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应充分利用税收政策的调控作用,推动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通过相应的政策扶持,积极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向规范化、规模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斌彬.银行服务外包风险监管的国际比较与借鉴EJ].南方金融

2、姚勇,董利.国内外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监管比较[J].国际金融研究,

3、魏秀敏.国际金融服务外包的运作模式及其启示[J].对外经贸实务,

财税政策服务外包 篇3

发展服务外包是调整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实现规模经济、减少企业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等的战略选择, 财税政策的运用是进一步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1.1 外部动因机制

无锡是传统制造业强市, 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曾形成经济发展的主体, 但资源环境约束及加工制造业方面优势等不断丧失。尤其自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以来, 其低端的制造业已不适应无锡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而服务外包是智力技术密集型产业, 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 是无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倡导绿色低碳理念,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提高城市竞争力,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全球产业加速交融渗透, 产业分工进一步细化, 云计算、物联网信息技术等新兴手段推动服务外包成为世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和中国经济转型的“新引擎”, 对无锡改进现有经济发展模式是重大机遇。但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起步较晚, 且面临诸多挑战, 实施相应的财政补助、税收减免等政策, 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配置, 实现资源合理流动。

1.2 内部动因机制

随着全球化竞争加剧, 企业对降低成本的要求日益强烈, 服务外包产业有望成为承接欧美产业转移的主要增长极。无锡作为中国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一, 如何提升经济层次, 营造公平有效的产业投资环境, 通过规模经济降低企业交易成本[1],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财政手段, 包括财政补助、财政奖励等可以减少企业资金占用成本, 增加利润, 改变服务外包市场的供求和产业结构。同时, 通过对服务外包企业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给予相应的财政补助, 将外部效应内在化, 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并可带动民间资本投入, 不断为企业注入能量。而税收政策通过税收减免、纳税扣除、税率优惠等激励手段降低服务外包企业的税收成本, 提高税后收益, 包括对投入成本、经营成本、人力使用成本等进行有效的调节。

2 无锡服务外包产业财税政策环境分析

国家为了推进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发布了一系列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 无锡市根据其产业发展现状也制定和实施了相应的政策, 但也存在着问题。

2.1 服务外包产业财税政策现状

2.1.1 国家层面

国务院办公厅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相关各部委从2006年开始, 相继发布了《关于在苏州工业园区进行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展试点工作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发展相关财税政策的意见》、《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关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关于示范城市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免征营业税的通知》、《关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关于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政部、商务部连续五年 (2009~2013年度) 下发文件《关于做好支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发展资金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支持和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政策中包括财政对符合条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中大专以上学历从事服务外包业务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员工, 给予相应企业每人不超过4500元, 培训机构每人不超过500元的培训支持;给予示范城市500万元的定额支持, 专项用于公共技术、信息和培训服务平台所需设备购置、运营及维护费用;对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服务外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 可按规定享受中央财政贴息政策;中央财政安排500万元资金用于服务外包境外投资促进活动, 并通过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实行相关税收优惠, 首先对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 按企业工资总额8%税前列支[2];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企业离岸外包收入免征营业税;鼓励服务外包企业进行技术转让和技术改造, 纳税年度内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 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部分减半征收;对从事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中的软件研发及开发服务的服务外包企业认定为软件生产企业的, 可执行软件业优惠政策, 新办软件生产企业, 自获利年度起, 企业所得税实行“两免三减半”优惠;增值税实行即征即退政策, 退还的税款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 不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自2012年1月1日起, 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施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2.1.2 地方层面

为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崛起, 无锡市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各部委及省各项政策的同时, 创新制定了《无锡市服务外包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关于集聚国际服务外包和软件出口企业“123”计划政策意见的实施细则》、《市政府关于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意见》、《市政府关于集聚国际服务外包和软件出口企业“123”计划的政策意见》、《市政府关于对国家服务外包扶持资金进行配套的实施意见》、《“123”计划入围企业扶持政策兑现落实实施办法》、《关于推进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和直属国有企业服务外包的指导意见》、《无锡市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收入免征营业税实施意见》、《无锡市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资金管理办法》, 并根据《无锡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精神, 设立了《无锡市物联网与云计算产业资金管理办法》、《无锡市服务业 (软件和服务外包) 资金管理办法》、《无锡市科技研发 (设计) 机构资助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

其中, 集聚龙头型服务外包企业的“123”计划政策, 对列入重点扶持的国际服务外包和软件出口企业, 按从业人员平均每人约10平方米提供租赁办公用房, 给予“一免两减半”优惠;当企业从业人员达500人以上, 年出口达到300万美元以上时, 市政府给予500~1000万元人民币的一次性补助用于人才引进和人员培训;连续三年企业当年出口额与上年度相比, 每增加5万美元, 奖励人民币1万元;企业所聘大专以上学历的实用性人才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由同级财政按缴纳部分的30%连续奖励5年, 每季度兑现一次[3]。同时, 按1∶2的比例对国家服务外包专项扶持资金进行配套安排, 主要用于资质认证、人才培训和公共平台建设方面的支持, 对已经获得国家层面支持的项目, 按1∶1的比例配套支持;其余1∶1配套资金用于支持其他需要支持的重点项目。建立了离岸外包外汇收汇监测机制和离岸外包业务营业税退税工作机制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海关保税监管“绿色通道”, 并加大对服务外包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和直属国有企业服务外包。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 创新制定了服务业 (软件和服务外包) 资金管理办法, 在人才引进培育、国际市场开拓、财税扶持、金融支持、平台建设等八个方面进行扶持。

2.2 无锡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状况

2.2.1 产业规模扩大, 成本费用增加

2012年, 无锡市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 全市服务外包产业接包合同总额64.4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43.5%, 执行金额51.2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40.4%;离岸合同总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42.3亿美元、33.5亿美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42.7%和40.3%, 离岸外包业务全省第一[4]。无锡重点培育的“123”计划入围企业有89家, 计划新增累计达到100家, 离岸执行金额3.6亿美元, 同比超过50%。高端服务外包KPO业务总量约占全市总量的31%。但现阶段的服务外包基本上是以成本作为竞争力的, 2015年后, 中国发达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将接近西方国家, 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高涨, 人力资源使用问题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同时, 企业电力、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投入要素成本, 资金占用、业务交易成本等也大幅上升, 将压缩服务外包供应商的盈利空间。成本费用的增加在长期将加重企业负担, 影响企业经营规模和自主创新能力, 降低服务外包企业核心竞争力, 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2.2.2 集聚效应显现, 人才技术约束

无锡现有服务外包企业1100余家, 从业人员13.76万, 体现服务外包发展规模和质量的跨国龙头企业集聚无锡。其中, 中国十大领军型服务外包企业已有9家落户无锡, 全球服务外包100强企业、国内服务外包50强中已有30家在无锡建立区域总部或业务交付中心。服务外包业务涵盖软件研发外包、创意设计外包、生物医药研发外包、集成电路设计外包、金融服务外包、检验检测外包、物流供应链管理外包、物联网信息外包等多个领域, 业务拓展到美国、日本、欧洲等91个国家和地区。“环太湖服务外包产业带”逐步形成, “Park”园区格局成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但服务外包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不尽完善, 高级技术研发和项目管理人才较为短缺, 致使服务外包贸易所需要的高级生产要素缺乏。大量的服务外包内容简单, 技术含量低, 造成了低端服务外包企业之间在拼价格、拼成本的层面上争夺项目, 甚至导致了恶性竞争的加剧, 这大大降低了无锡服务外包产业的承载能力。

3 促进无锡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由于服务外包产业起步较晚, 财税政策相对滞后, 财政投入及补贴不足, 税收优惠范围受限, 且部分政策到期等, 针对现有财税政策及无锡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 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3.1 实施积极的财政支持政策

3.1.1 设立并合理使用各类专项扶持基金

建立财政扶持机制, 设立无锡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如种子基金、产业发展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等, 调整优化服务外包产业专项扶持基金支出结构, 逐年增加基金额度和比例。充分发挥专项基金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重点用于支持服务外包产业人才引进培育、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企业资质认证、外包集聚园区建设、海外市场拓展等。广泛开展服务外包政策宣传, 针对以往申报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资金申报辅导。政府应鼓励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省、市三级政府设立的对服务外包的专项资金的支持, 包括国家、省扶持出口型企业研发资金、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等, 并合理使用国家和省市各相关扶持基金。同时, 市政府根据国家、省给予的资金支持, 继续按照1∶2的比例安排地方配套资金, 加强资金管理, 做好政策兑现工作。放宽服务外包产业市场准入条件, 通过政府资金投入带动民间资本、金融资本等进入除国家明确限制和禁止以外的所有服务外包投资领域, 在实施优惠政策的服务外包领域, 对所有服务外包企业均采取同等对待, 实现其平等发展。

3.1.2 完善并创新财政补助及奖励政策

加大对服务外包人才引进培养的支持力度, 对服务外包人才实行激励机制, 企业对聘请的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提供住房补助、租金减免、创业启动资金。开展校企合作, 鼓励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无锡大学城和藕塘职教园区相关院校以及培训机构为企业提供“订单式”服务外包人才, 政府根据各类教学培训及就业情况提供相应的财政补助。服务外包企业参加国际招商推介会和专业展会, 按参展费用的50%给予资助。支持企业培育自主知识产权, 为企业申请专利提供资助。为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开展外包业务、设备采购、办公设施建设、国际市场开拓及扩大出口等提供政策性贷款。服务外包企业优先申请使用省外贸发展资金, 若按时还本付息的, 在央行基准利率的基础上给予一定额度贷款利息的资助。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优先安排服务外包企业。服务外包企业取得相关国际认证或认证升级, 可申请一定的资金补助, 补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认证费用的50%, 最高不超过50万元。加快引进国际国内服务外包龙头企业, 对服务外包企业注册入园、增资按实到注册资本一定比例进行奖励。对本市新设立的服务外包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国际国内知名服务外包人才中介机构、经认定的专业技术培训机构, 自开业年度起, 视其对地方财力贡献大小, 在五年内由同级财政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

3.2 形成完善的税收普惠体系

3.2.1 完善流转税政策体系

积极申请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现行服务外包业务按营业税征收, 其分包、转包营业额按全额征税, 造成重复征收[5], 可按其净额征税, 且跨境双重征税, 加大了税收成本, 影响资源在产业链上的延伸和有效配置。另外, 服务外包不同行业的税率不同, 如运输业和金融保险业适用的营业税税率分别为3%和5%, 这样不利于服务外包业的整体均衡发展, 其计征方式和税率都有待完善。在上海、北京申请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获批后, 天津、重庆、苏州、厦门、深圳等城市也正在积极申请试点, 无锡作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一, 应争取推行“营改增”政策。之后可对服务外包企业实行增值税进项抵扣, 销售收入达到一定金额所缴纳的增值税进行合理比例的返还。而在现阶段支持服务外包企业享受生产性企业货物出口的相同政策, 对于企业进口自用设备用于服务外包业务, 以及随同设备进口的技术, 包括备件、软件及配套件, 可按政策规定申请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和进口环节关税。对服务外包企业技术改造所使用的国产设备, 享受退税相关优惠。对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收入免征营业税, 同时对在岸服务外包业务的加大其税收优惠, 对服务外包企业的营业税总额形成的地方财政留成部分, 五年内返还入驻企业。

3.2.2 加大所得税支持力度

被认定为技术先进型企业后, 服务外包企业享受减按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 但其需符合服务业务收入占本企业总收入的比例为50%, 此条件对于中小型服务外包企业或者处于发展初期的服务外包企业是不利的。应放宽认定条件, 让各企业享受同等税收优惠政策, 并与生产性企业货物出口享受相同的政策, 减少此类企业税收负担, 提高竞争力。同时放宽对服务外包企业在软件企业认定方面的门槛限制, 争取把信息技术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服务纳入高新技术产业范围。支持服务外包企业进行研发并提供税收支持, “三新”即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所相应发生的科研实验费、规程制定费、产品试制费等技术开发费按规定予以税前据实扣除, 并在此基础上实行100%比例的加计扣除。技术转让收入年所得在50万元以下的免征企业所得税。价值在10万元以下的固定资产用于研究开发的不再提取折旧, 计入成本费用在税前扣除, 10万元以上的实行加速折旧。加大服务外包企业个人所得税优惠力度, 企业所聘本科以上学历的技术性和实用性人才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按缴纳部分的50%由同级财政连续五年返还;服务外包企业所聘任的境外、国外高级管理人员, 按个人所得税地方贡献大小给予奖励, 期限至少为5年。

另外, 对于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确有困难的服务外包企业, 经审核批准后, 可申请减免照顾等。而且税收政策可以和财政投入、补贴等政策配合使用, 共同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4 结语

全面优化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环境, 积极研究制定适合无锡服务外包产业具有特殊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财税政策创新举措, 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服务外包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向无锡集聚, 使服务外包产业成为无锡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依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参考文献

[1]陈菲.服务外包动因机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美国服务外包的验证[J].中国工业经济, 2005 (6) .

[2]中国服务外包网.关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EB/OL]. (2010-12-23) .http://chinasourcing.mofcom.gov.cn/c/87199.shtml.

[3]中国无锡服务外包网.市政府关于集聚国际服务外包和软件出口企业“123”计划的政策意[EB/OL]. (2011-12-22) .http://www.wuxisourcing.gov.cn/newsdetail.aspx?id=466.

[4]无锡市统计局.2012年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3-2-27) .http://www.wxtj.gov.cn/tjxx/tjgb/162754.shtml.

服务外包支持政策亟待转型 篇4

一、服务外包有重蹈出口补贴覆辙的危险

针对当前全球服务贸易发展速度快、贸易壁垒少的特点, 主流观点普遍认为服务贸易协议并没有对补贴明确禁止, 并且对发展中国家的补贴含糊其词。同时服务贸易是发达国家的强项, 并不会立刻对中国服务出口产生贸易摩擦。我国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全速发展服务贸易, 削减制造业补贴, 将货物贸易补贴转移到服务外包, 但是, 根据以往货物贸易出口补贴的经验, 一旦服务外包贸易量达到一定层级, 各方利益的调整和冲突必然会引发贸易保护主义争端, 服务外包补贴将重蹈出口补贴覆辙。美国、印度等国在暗中关注着中国外包, 当需要的时候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摧毁和延缓中国产业升级;未来中国服务贸易补贴博弈将更加激烈, 服务外包补贴炽热的背后是货物贸易反补贴被逼无路, 服务外包是反补贴世外桃源的想法仅仅是幻想, 反补贴威胁离服务外包并不遥远。

(一) 贸易摩擦正沿着产业升级的路径不断升级

种种迹象表明贸易保护的作用点已逐渐从货物贸易扩展到服务、投资、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最近欧洲一些国家向中国光伏提出反倾销, 德国光伏产业联盟也在游说欧盟对来自中国的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2009年12月, 印度业界要求对原产于中国的同步数字传输设备发起反补贴调查。2009年2月25日, 奥巴马在国会首次发表演说时宣称, 将工作外包到外国的美国公司将不再享有免税待遇。消息传来, 印度外包服务公司大为恐慌, 担心遭到严重的打击。种种迹象表明贸易摩擦正在沿着产业升级的路径不断升级。反倾销、反补贴在制造业低端仅仅是热身, 激战将在制造业高端和服务外包展开。

(二) 市场经济地位将是反补贴爆发的开始

随着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越来越多, 国外对华反倾销将失去“替代国制度”这一优势, 但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获得却大大增加了我国遭到国外反补贴诉讼的可能性, 从而成为外国对华贸易壁垒的“新宠”。

(三)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

2008年, 印度对华反倾销调查立案数量再创新高, 达15起, 是对我发起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涉案金额高达16.7亿美元, 比2007年增长20倍, 而且开始使用反补贴措施。中国未来将首先遭遇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国家在服务外包方面的反补贴, 随着服务外包产业的强劲增长, 中国将面临新兴国家的围攻。

(四) 外包扶持与贸易补贴惊人相似

仔细研究会发现, 目前服务外包促进政策与贸易补贴政策非常相似, 扶持的对象都是企业和产业, 扶持的方式仍然是越过中介服务机构直达企业的补贴方式, 运作的主体是政府本身。在激烈的外包竞争中, 各地已逐渐淘汰的促进政策又重新开始不加掩饰的泛滥, 地方政府沉醉于企业补贴, 这将使政府与企业一同坠入反补贴深渊。

二、政府扶持的简单化倾向是致命的

新一轮服务外包对环境的要求发生了质的变化, 对承接国的产业集聚程度、通信成本、消费环境、政策与制度环境、人才素质、知识产权保护、文化气息及投资服务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发达的专业性服务机构和多元化的外向服务是吸引高端服务业进入的必备条件。然而, 当我们重新审视服务外包扶持政策时, 一种公共服务政策空洞化的巨大危机感油然而生, 脆弱不自信的心态使政策长期陷入粗放状态, 始终摆脱不了固有模式的束缚, 在政策创新上亦步亦趋, 相关制度的匮乏已经开始制约服务外包向纵深发展, 服务外包补贴政策存在致命缺陷。

(一) 公共服务政策空洞化

虽然我国的贸易补贴从最初的出口分级、出口贴息逐步发展到中小企业开拓市场、出口品牌奖励, 从货物贸易补贴再到服务外包促进, 促进政策补贴的内容和产业逐渐升级, 但始终摆脱不了直接奖励补贴的模式, 竞争性的直接补贴方式依然牢牢占据了主导地位, 那种带有软环境改善和均等化的外向服务政策依然是凤毛麟角。

(二) 政策创新亦步亦趋

产业的竞争说到底是政策制度的较量, 制造业反补贴风暴并没有唤醒促进制度的真正觉醒, 扶持政策改革速度过于缓慢, 已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目前主流观点认为用调整结构, 产业升级来对付反补贴, 这种观点是在躲避政策创新, 给政府惰性寻找借口。贸易摩擦不仅是因为产业结构不合理,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缺少制度创新, 制度性障碍一直是我国产业升级的主要制约因素, 究其根源, 地方政府对自身利益的特别考量, 致使地方政府在服务型政策创新方面存在惰性, 缺乏制度创新的动力, 使扶持政策的研究陷入困境。

(三) 没有找到安全的促进通道

直接将补贴资金拨付到企业, 财政和企业对补贴在财务上未做任何处理, 这给反补贴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为外国反补贴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中国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攀升阶段, 必然要克服反补贴的威胁和纠缠, 寻找补贴的安全通道。

(四) 政策运作无回旋余地

发达的专业性服务机构和多元化的外向服务是吸引高端服务业进入的必备条件。发达国家主要是通过扶持中介机构间接达到促进的目的。而在我国财政在扶持政策方面“统包统揽”, 直接挤压了中介的生存空间。WTO成立近12年来, 中国中介组织体制竟然纹丝不动, 由此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损失难以计数。中介真空导致财政资金只能选择直接补贴企业, 这给今后反补贴财务调查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三、政策创新是引导产业升级的关键

现在中国遭受史无前例的反补贴摩擦, 这恰好是逼迫政府补贴政策转型的最佳时机。

(一) 实现全能扶持向有限促进的转变

目前跨国公司和规范化的公司并不希望政府给予补贴, 反倾销和反补贴已使企业对补贴产生恐惧感, 实际上他们最希望通过得到政府或中介提供的全方位的外向基础服务来降低企业成本。目前服务外包政策应该彻底摆脱固有模式的束缚, 改变政策扶持的方向, 建立以加大环境集约化投入为主要手段的服务外包扶持体系。扶持资金应转向完善基础设施、知识产权保护、丰富园区功能、简化审批程序、加快电子商务、重视政策研究、构筑反补贴防线等方面, 政府搭建一个多元化的自助服务平台, 让各类企业根据自身需要随时可以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多元化低成本的服务。

(二) 鼓励政策创新

外包的崛起必将建立在摧毁补贴促进制度之上, 外包时代的到来将使财政扶持形式产生颠覆性的变革, 扶持政策应该体现出与制造业补贴的截然不同, 首先是鼓励政府内部政策创新, 借鉴美国的经验, 设立政府政策创新奖, 对在政策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政府人员实行奖励;二是发挥社会咨询机构和学术智库在政策创新方面的作用, 将政策创新扶持列入财政扶持的重要内容, 政府通过采购来购买研究成果;三是给学术研究创造宽松的氛围, 财政扶持资金应大力扶持外经贸政策期刊, 对在政策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期刊杂志给与课题研究费、政策研讨费等专项经费。

(三) 政策设计的首要任务是产业安全

扶持政策直接关系到产业安全, 制造业反倾销失利在很大程度上是政策设计的失败。今后, 政策设计的首要任务是产业安全, 外包扶持政策应限制直接补贴, 淡化对企业和产业的扶持, 政府逐渐退出扶持政策的直接运作, 发挥政府采购在防范风险方面的作用, 实现扶持从补贴向均等化服务转变。

(四) 政府采购应成为政府提供服务的主要方式

政府的促进政策应该向扩大政府采购, 培植服务性中介, 扶持研究智库, 培植政策运作公司的方向发展。扶持政策的运作和服务的提供同时在政府中进行将是危险的。政府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来实现公共服务的提供不仅可以防范反补贴风险, 同时有利于培植各种类型的服务中介机构。政府应重新审视政府采购制度的公共政策功能, 政府的促进政策未来需要围绕财政扶持培育一批虚拟灵活的中介机构, 他们具有在财政资金的引导下, 很快聚集各类信息与服务的功能。

摘要:中国的服务外包补贴所采取的形式完全类似于货物贸易, 只是补贴的大搬家,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服务外包所采取的简单化补贴必将埋下隐患, 服务外包是反补贴世外桃源的想法仅仅是幻想。为避免重蹈覆辙, 本文提出了若干相关政策建议。

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业发展的政策研究 篇5

继上个世纪制造业成功全球大转移之后, 伴随国际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 服务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 国际服务外包也成为新一轮全球产业大革命的趋势。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 以达到降低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经济活动。服务外包业按提供的服务内容, 可分为商业流程外包 (BPO) 、信息技术外包 (ITO) 和知识流程外包 (KPO) 。

据麦肯锡预测, 2020年, 全球服务外包市场整体收入将超过一百五十万亿美元。在此趋势下, 国际服务主要发包国一直在寻求最佳承接国以扩展其市场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 广大服务外包承接国也纷纷制定相关政策以抓住这个巨大发展机遇。中国作为新兴的国际服务外国承接国, 虽在近几年发展迅速, 但与印度等主要承包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印度服务外包相关政策

(一) 优惠的税收和外资政策

制定优惠的税收和外资政策, 可以为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提供宽松的环境。印度政府在1986年就制定了《计算机软件出口、软件发展和软件培训政策》, 对从事IT外销的企业给予特别的优惠政策。例如, 对从事该行业的企业所得税实行5年减免5年减半, 再投资部分3年减免等优惠。上世纪90年代, 印度进一步推出“零赋税”政策, 出口软件全部免税, 对生产的软件产品不征收流转税。2000年3月起, 印度政府在全国批准设立140个经济特区, 企业在10年期满后还可通过经济特区政策延续享受税收优惠。2004年2月, 印度政府发布了一项税收声明, 为避免双重征税, 跨国公司将其非核心业务外包至印度享受免税。据有关资料显示, 在印度发展服务外包的成本要比中国低30%左右, 企业负担基本上是“零税赋”, 这在相当大程度上形成了承接服务外包的成本优势 (唐宜红、陈非凡, 2007) 。为促进出口, 印度颁布了《2005年经济特区法案》, 对经济特区建设及特区内的企业实行第一个五年免交全部所得税、第二个五年内减免50%所得税、第三个五年免除再投资收益税收等优惠政策。印度这些优惠的税收政策, 吸引了大批的跨国金融机构, 均选择印度作为外包的东道国。在目前的全球外包产业格局中, 印度是最大的接包国家, 其接包规模接近中国接包规模的十倍。

(二) 严密的知识产权保护

主要软件发包商在选择承包商时, 对于东道国的管理水平、商务和法律的国际规范有着很高的要求, 尤其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1847年印度颁布了第一部《版权法》, 其后进行了多次修订。1994年和1999年两次修订《版权法》, 实现了与WTO中《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协议》的完全接轨。印度还注重检查知识产权保护的执行效果:1991年11月, 印度组建了版权实施顾问委员会;1999年和2000年先后颁布了《国际版权规则》和《信息技术法》, 对非法传播计算机病毒、复制软件等违法行为都规定了具体的惩治条款;2003年9月, 成立了知识产权申诉委员会, 负责受理专利、商标、设计及商标等案件的申诉;2004年, 印度专利局从社会择优录取了63名专利审查官, 并送往国家知识产权学院进行上岗前培训;2005年, 印度开始实施新的专利法, 知识产权制度与国际体系全面接轨。在世纪末相继通过了《版权法》《信息技术法》和《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法》。这些措施强化了保护知识产权的执行力度, 使得印度软件外包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国际信誉。

(三) 先进的科技园区建设政策

印度等主要服务外包承接国都设立了科技园区, 并在这些地区提供了非常宽松的贸易和投资环境, 为服务外包作出了巨大贡献。印度软件出口的70%以上都是来自软件科技园区, 早在1982年, 英·甘地建立了第一个科技园, 进行软件、微电子等尖端技术的研发, 为软件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1991年, 在班加罗尔创建了全国第一个计算机软件技术园区, 其后又在马德拉斯、孟买、加尔各答等地建立了18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软件技术园区。园区的企业享受到多种优惠政策:如符合条件的软件企业到2010年前为止免除公司所得税 (最高比例达90%) 、允许设立100%外资独资公司、购买国内资本货物时免除消费税等许多优惠政策。1999年, 印度成立信息科技部, 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有的专门设立IT部门的国家之一。2000年印度还在硅谷设立了软件园, 为印度软件对美国的出口及加强与美国金融、投资等机构的联系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 应用型人才培养政策

优秀的人才是服务外包成功的关键。印度政府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 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服务外包人才。主要表现在:第一, 依托知名高等院校培养软件外包尖端人才。20世纪50年代, 印度参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模式, 在全国陆续建立了7所“印度理工学院”, 印度高级软件人才大都出自这些学校。第二, 重视基础外包人才的培养。班加罗尔除了十余家科研院所、名牌大学之外, 还有近八十所小型工程技术学院。第三, 独立后, 英语被列为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1970年, 印度政府启动了质量改进工程 (QIP) , 目的在于保障各层次技术教育机构的质量。

三、我国服务外包政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服务外包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不断加大, 我国政府日益深刻地认识到服务外包发展的重要意义。为了提高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 我国政府和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是与服务外包业发达的国家相比, 我国目前服务外包部分政策的可操作性较差, 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一) ITO业务仍需扩展, BPO有待突破

当前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的业务类型仍然以信息技术外包 (ITO) 为主, 占到了总规模的86%, 业务流程外包 (BPO) 为辅, 占总规模的14%, 其中以ITO业务为主的企业占到了71.4%, 以BPO为主的企业占到19%。ITO与BPO并重的企业占到了9.6%。76%的企业ITO业务超过70%, 这些企业的ITO业务主要以软件开发为主, 一半以上的企业软件开发占到了整个业务的70%的以上, 另外, 测试也是ITO业务的一种主要形式, 36%企业的测试业务在10-30%之间, 系统维护业务排在ITO业务的第三位, 有28%的系统维护业务在5-15%之间, 本地化业务排在ITO业务的第四位, 有20%的企业本地化业务在5-15%之间。另外, 在中国BPO虽然刚刚起步, 但是BPO业务已经有了长足进步, 无论从业务规模, 还是从企业数量来看均占到了一定比例, 并且发展速度较快 (宋炳林, 2013) 。

(二) 对日外包占据了半壁江山, 欧美外包稳步发展, 国内市场得到重视

我国服务外包排在前三位的市场是:日本49%、欧美30%、国内18%、其他地区3%,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发现日本仍然是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最重要市场, 不过来自欧美市场的外包份额正在稳步快速地上升, 并且根据统计数据来看, 一些优秀企业正在逐步将从事对日外包业务所积累的服务能力、财务资源投入到承接来自欧美的离岸外包业务, 另一方面,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国内市场也越来越得到了服务外包公司的重视, 并且也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高端市场及优质客户, 其市场份额及重要性也在稳步上升, 换个角度来看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机会一定不能错失, 服务外包企业通过承接海外业务, 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 也更有利于参与国内市场的竞争。

(三) 外资企业占据较大比例, 本土服务外包商崭露头角

外商独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仍然是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的主力军, 其所占比重超过了80%, 其中, 外商独资更是高达45%, 这也说明服务外包产业正在逐步吸引更多的海外直接投资。另一方面, 海外背景对服务外包企业进行市场开拓, 为提升全球交付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 国有和国有控股公司占到了15%, 股份制公司占到了5%。

四、发展服务外包业的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尽管我国是服务外包承接国的大国之一, 但是与爱尔兰、印度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可见, 借鉴印度等国的服务外包的成功经验, 进一步完善吸引外资的政策、法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政府应从战略高度上认识到承接服务外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尽快建立有关部门协调管理机制, 以便对服务外包予以统筹并实施宏观指导和有效监管 (吴洁, 2007) 。

(一) 制定优惠的税收和外资政策

优惠的税收和外资政策, 可以降低服务外包成本, 成为吸引国家服务外包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可以仿照给予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政策, 为外包企业提供低息信贷, 减免企业开展离岸外包的所得税和营业税, 对用于提供外包所需的进口设备可以免征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 积极推进服务外包商务环境 (邢学杰, 2009) 。

(二) 制定和完善服务产业配套政策

在园区内提供宽松的投资环境和良好的基础设施, 可以极大地激励服务外包的发展。据鼎韬不完全统计, 截至2010年全国建设 (包括原有园区扩建等) 了超过200个的外包 (或者以外包作为主要产业方向之一) 园区, 但是园区发展整体竞争力仍较薄弱。服务外包园区要想获得持续发展, 必须首先着眼于创新, 并且不单是企业创新, 而是政府、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多元协同的园区集群式创新。同时, 根据本地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等特点差异化和专业化发展。

(三) 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

印度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与欧美接轨比中国至少提前30年, 公民、企业和政府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普遍较强。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可以为服务外包营造出良好的诚信环境。虽然我国先后于1982年、1984年和1990年颁布了《商标法》《专利法》和《著作权法》等法律, 但是仍缺乏统一的知识产权基本法。同时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 这些法律也已不太适应知识产权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而且这些法律属于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 缺乏对知识产权的整体概念。因此我国应抓紧时间对现有知识产权法律进行修改并针对法律空白出台新的法律, 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需要。其次, 制定统一的《知识产权基本法》, 使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条款更加严密, 有基本法作为最终依据, 更便于公众认识和理解, 以致能更好地解决专利、商标、著作权保护的交叉问题。最后, 应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关, 知识产权是一个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只有归于一个统一体才能最有效地发挥其职能。

参考文献

[1]宋炳林.国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及对宁波的启示[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3 (3) :83-87.

[2]唐宜红, 陈非凡.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国别环境分析——以印度, 墨西哥和东欧为例[J].国际经济合作, 2007, 4 (4) .

[3]吴洁.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 2007 (5) :24-27.

财税政策服务外包 篇6

1 长沙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

长沙自获批成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以来,服务外包产业蓬勃发展,全市服务外包企业已有700余家。2008年长沙市服务外包业务总量约为130亿元,同比增长约50%,从业人员达6万余人。2009年长沙市服务外包业务总量完成176亿元,同比增长35%,从业人员近8万人[1]。2010年全市服务外包业务总量完成245亿元,同比增长39.2%,服务外包企业达700余家,从业人员逾8万人[2]。2011年1—9月份,长沙市服务外包业务总量完成205.5亿元,同比增长15%,从业人员累计达到9万人[3]。

目前,长沙服务外包产业已涵盖信息通信、现代物流、动漫创意、金融保险等领域,并形成了一定数量的龙头企业,其中,软件外包领域有源数科技、创智软件、中软国际、科创信息等龙头企业,数据处理外包有青苹果数据中心、隆志高新等龙头企业。长沙离岸外包业务市场已遍及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在岸外包则以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业务为主。

2 长沙鼓励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及措施

为鼓励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长沙市政府成立了长沙市服务外包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一系列服务外包相关的优惠鼓励政策,主要有:《长沙高新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贷款项目给予财政贴息及对平台服务机构给予奖励的实施办法(暂行)》、《长沙软件产业基地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和岳麓山大学科技园若干政策规定》、《长沙市科技发展专项经费及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软件产品的税收优惠规定》等。

为了实现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集群式发展,长沙非常重视园区建设,目前已建有三个服务外包示范区: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区、青竹湖生态科技(产业)园和隆平高科技园。这三个园区集聚了全市80%以上的服务外包企业,其外包产业各具特色。高新区已形成了从信息技术外包到业务流程外包的集成产业链;青竹湖生态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以电子商务、文化内容服务和数据中心建设为代表的三大服务外包产业;隆平高科技园则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生物医药、软件开发、研发设计、动漫游戏、金融服务等产业的服务外包。各园区的品牌效应逐步形成,它们分别被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湖南省服务外包示范区”和“长沙市服务外包示范园区”。

3 国内外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政策的启示

无论是印度、爱尔兰等传统软件外包接包国,还是国内发展较好的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其外包产业的发展都与当地政府的产业政策支持密不可分。

3.1 从战略高度重视发展软件服务外包

印度、爱尔兰、菲律宾是国际上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的国家,它们均把服务外包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发展。我国各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均从战略上重视本地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把其作为当地重点支持甚至是支柱产业进行发展。成都从战略角度提出成都发展外包产业的目标与规划,将软件产业作为全市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和重点发展,提出了“打造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基地”的产业定位。1998年,大连市软件产业正式起步,并把软件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发展;进入21世纪,大连将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提升到战略产业发展,提出了“打造世界软件和服务外包新领军城市”的产业定位,并力争其软件外包业务在2018年赶上或者接近班加罗尔的发展目标。

3.2 大力开展园区建设

通过对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较好的国家和国内各示范城市的比较和研究,不难发现,它们通常以一个或多个园区为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以较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各种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来吸引服务外包企业进入园区;积极鼓励园区内的软件企业参加国际资质认证,并对通过高级认证的企业给予奖励;对园区内软件出口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支持。如成都的天府软件园和大连的大连软件园都已成为当地乃至全国重要的软件和服务外包载体。

3.3 出台相关政策,支持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根据中央政策,我国各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制订了一系列推动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主要包括财税、金融、人才引进和培养、企业培育、产业集聚等方面的措施,为园区内的企业安排服务外包引导资金及园区建设专项资金,用于租金补贴、人才奖励、国际认证奖励、上级资金配套等。此外,各地政府还从企业需求入手,以服务为着重点,注重服务外包公共技术平台建设。

3.4 积极进行人才培养及储备

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核心资源是人力资源,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是其发展的源动力。凡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城市,都非常重视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一是充分发挥高校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政府积极推动高校与外包企业合作,依据产业发展需要设置相关专业和课程,为外包企业提供符合要求的合格人才;二是大力推进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建设;三是引导学校与企业、园区共建外包人才培训基地,重点培训外包企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四是采取优惠措施吸引外来人才,尤其是有一定项目管理经验的高端人才,为服务外包产业的迅猛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4 长沙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支持政策建议

国内外发展经验显示,能动型政府、良好的商业环境、高质量的人才资源、有竞争力的综合经营成本、舒适宜居的地理和生活环境、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是推进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长沙市可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在以下方面为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更大的政策支持。

4.1 将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提升到战略产业来发展

2007年底,长株潭城市群被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服务外包产业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体现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统一,是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和“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的产业选择。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不仅有利于优化出口结构,提高吸收外资水平,而且有利于缓解发展中的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作为“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的长沙,有必要把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提升到战略产业来发展,对外包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和重点发展。结合长沙的区位、经济结构、人才储备和基础设施等特点,对本地区的外包产业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尽快制定《长沙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并以此为行动纲领,建立启动实施、评估检查、跟踪分析、规划协调的工作机制,科学指导本市服务外包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以推进长沙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新型工业化进程。

4.2 尽快建构系统的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政策支撑体系

为了促进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在国家服务外包产业政策的基础上,长沙和其他“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一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台了一批鼓励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综合政策、知识产权政策、人才培养政策、投融资政策和财政税收政策。但现阶段的产业支撑政策以微观优惠政策为主,而且主要沿用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总体缺乏相关明确支持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实施细则和系统的政策支撑体系。长沙服务外包产业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尽快建构系统的政策支撑体系,重点构建以宏观战略发展的产业政策为主导,以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为保障,以行业发展基金为引导的资金支撑政策,以行业协会为主体建构行业市场规划的四角支撑产业政策体系[4]。

4.3 完善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与制造业相比,服务外包产业对资本和资源的依赖程度较低,而对制度的敏感和依赖程度较高,存在大量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如:知识产权归属、商业机密保护、专利权保护、技术诀窍的保护等[5]。尽管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但是,目前中国针对服务外包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还存在政策不够系统、与现有法律法规不够配套、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分散、管理水平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服务外包作为新兴产业,部分领域存在法律空白[4];此外,服务外包企业普遍存在知识产权意识不足的问题。长沙市知识产权局2010年对27家规模较大企业的摸底调查显示,其中只有10家企业设置了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或者安排了1—2名专兼职管理人员。印度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具有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6]。为了有效推进服务外包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首先,国家要加强针对服务外包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立法,特别是有关商业秘密、技术诀窍、技术流程等无形权益的立法,切实做到有法可依,以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吸引力。此外,长沙可借鉴杭州、南京等地的做法,出台知识产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可操作性。其次,搭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建设服务外包知识产权数据库,搭建知识产权公共信息平台,向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公共信息服务,为外包企业提供专利技术、软件源码方面的检索服务;通过搭建知识产权公共交流和培训平台,与国外服务外包行业组织建立沟通合作,面向外包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推广知识产权管理经验,提高外包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构建地方性知识产权保护联动平台,及时发布维权信息、维权渠道、维权方式等有关信息,增强外包企业知识产权维权的便利性。最后,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诚信度,减少由于人员流动带来的知识产权泄密,保证服务外包发展有一个良好的诚信环境[7]。

4.4 加大招商引企和企业培育力度

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核心资源是人力资源,强调人的智力、经验特别是核心团队的精神,因此,软件服务外包企业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招商,大力招引龙头型、基地型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充分发挥它们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示范效应,是促进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招商引企犹如“小树栽植”,企业落地后的支持、帮助、培植和涵养尤其重要。长沙要招引更多有实力的外包企业,实现突破性发展,必须创新思维。一是要加大招商力度,全面宣传长沙服务外包投资创业环境,广泛吸引国内外投资者来长沙投资兴办服务外包企业,不断提高本地服务外包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二是要提供更好的企业服务,把现有的财税和资金支持工作落到实处,加强融资支持,创新信贷方式,打造外包企业融资平台,为外包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支持。三是在加快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的同时,不断提升服务外包软环境建设。在引进龙头企业的同时,长沙还应重视企业的培育。加强对重点企业的对口服务与扶持,推动服务外包企业提升外包业务层次,建立和扩大海外营销市场和售后服务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境内外上市;支持本土服务外包企业创建品牌,鼓励并引导企业申请国际认证工作,增强国际竞争力;大力扶持中小服务外包企业发展,培育一批具有高增值服务能力的本地服务外包骨干企业。

4.5 加快园区建设,引导产业集群式发展

国内外发展服务外包产业通常以园区为载体。长沙目前虽已有三个服务外包示范园区,但是通过与国内其他园区的发展横向对比研究发现,长沙的软件服务外包园区建设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由中国外包网发起的2008至2010年连续三届的“中国服务外包园区十强”评选中,长沙均无园区上榜。只有加快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建设,促进产业的集群式发展,才能提升长沙服务外包产业的竞争优势。首先,要加强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对电力、通信等基础服务有极高的要求,需要每天24 小时不间断提供服务。园区可以通过建设双回路供电、统一采购大带宽的国际数据专线等方式,解决目前园区供电中断以及国际通信距离过长、费用过高等问题,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基础服务水平。其次,加强园区的软环境建设,如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支撑公共服务平台、招商引资与市场开拓公共服务平台和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对入园企业提供包括人力资源、技术支持、企业运营等在内的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吸引服务外包企业向园区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最后,注重软件服务外包产业链的培育,以骨干企业、骨干项目为龙头,吸引服务外包企业向园区集聚,形成产业集群;上下延伸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实现产业的集聚发展。

4.6 构建强有力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支持体系

人力资源是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基础,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是服务外包发展的源动力,合理的人才结构是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有力支撑[8]。长沙具有一定的人才储备优势,但是,只有将储备优势转化为人才的供给优势,才能形成真正的产业优势。为此,长沙必须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和引进各类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人才,构建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体系。首先,推动高等院校与外包企业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其学科专业与市场的结合度,依据产业发展需要设置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对在校生英语和日语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文化交流能力;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与外包企业合作,开展定单式培养和实习基地建设,为外包企业提供更多可满足其标准的合格人才。其次,大力推进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建设,支持重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发展,推动重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与国内外知名软件学院和培训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再次,举办对接会,支持校企合作,引导学校与企业、园区共建外包人才培训基地,重点培训外包企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最后,构建有效的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放宽海外留学人员引进条件,积极引进熟悉外包业务流程管理、具有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中高级技术人才以及管理人才。

摘要:从长沙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实际出发,借鉴相关国家和国内部分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政策,提出长沙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政策支持措施,即把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发展,建构系统的产业政策支撑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加大招商引企和企业培育力度,构建强有力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支持体系,加快服务外包园区建设,引导产业集群式发展。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软件服务外包,政府支持,战略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1]黎铁桥.2012年长沙服务外包业务总量预计达300亿元[N].长沙晚报,2011-05-11

[2]长沙市统计局服务业处.2010年长沙服务业发展报告[EB/OL].(2011-06-16).http://www.hntj.gov.cn/zhuanlan/service_industry/analysis/201106/t20110615_85961.htm

[3]中国服务外包网.长沙市服务外包产业现状[EB/OL].(2011-11-09).http://www.chnsourcing.com.cn/outsourcing-news/article/17840.html

[4]赛迪顾问在线.中国服务外包产业政策走向[EB/OL].(2010-12-22).http://www.ccidconsulting.com/portal/hyzx/hydt/hyyw/webinfo/2010/12/129297981133691 9.htm

[5]王文超.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8):132-134

[6]胡水晶,余翔.印度服务外包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及启示[J].电子知识产权,2009(9):57-63

[7]付静,陈建.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87-93,99

财税政策服务外包 篇7

关键词:江苏,家庭服务业,财税政策

为了促进家庭服务业的发展,更好的满足居民对家庭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江苏省结合自身状况制定了一系列财税政策来扶持家庭服务业的发展。 本课题组选取江苏省50个家政公司、500名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和300户家庭进行调研和访谈,对目前江苏扶持家庭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现状和实施效果进行了解, 希望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的建议,来促进家庭服务业更好的发展。

一、江苏省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现状

( 一 ) 养老机构 、 残疾人 、 员工 制 家庭服 务 业的 税 收 优惠 较多

江苏省将家庭服务业作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支持重点,充分利用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引导资金,进一步加大对家庭服务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从现行的财税政策来看,对于养老机构、残疾人及员工制家庭服务业的税收优惠较多。 在扶持养老机构发展方面, 对养老院提供的育养服务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对经省有关部门审批确定, 功能设施达到省级示范性标准的社会力量新办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由省财政按规定给予一次性补助;在发展残疾人家庭服务业方面,对于从事家庭服务个体经营的残疾人,自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 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在扶持员工制企业方面,江苏省对于员工制企业的政策与国务院的政策一致,对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按规定足额缴纳社会保险,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员工支付工资的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 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取得的家政服务收入免征3年营业税。

(二 )加大 从 业 人 员 职 业 技 能培训投入

为了解决长期以来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缺乏,服务质量低下问题,江苏省政府将加强家庭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列为工作重点,落实培训计划和农民工培训补贴等各项政策,按照同一地区、同一工种给予同一补贴的原则,统一培训补贴基本标准,统一培训机构资质规范,统一培训考核标准、考核程序和考核办法,在2012年1月1日实施的《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获证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也规定了,每年年初省财政厅将根据年度专项资金预算安排规模,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制定当年获证奖补资金分配方案,对当年参加职业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本省农村劳动者发放奖励。对实施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和病患陪护员等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定向培训工程,对家庭服务、养老服务和病患陪护服务等机构招聘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补贴。

(三 ) 鼓励企 业 打造 品 牌商标 ,做 大 做强

为了改变小作坊式的家庭服务企业现状,促进中小型家庭服务企业做大做强,《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1〕49号)中将国家和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到家庭服务企业,政策包括提供便捷服务,将符合条件的家庭服务企业纳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网络给予积极扶持。 对于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打造知名品牌,新获得驰名商标的家庭服务企业,由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给予一次性100万元的奖励。 另外,根据财政部、商务部 《关于2012年开展家政服务体系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办建〔2012〕14号)的规定,在部分城市开展家庭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并支持家政服务人员培训。 江苏省以南通市作为试点, 支持标准原则上每个家政服务网络中心不超过300万 元 ,每个大型龙头家政服务企业不超过 150万 元 ,每个中小专业型家政服务企业不超过30万元,且不超过总投资额的50%。江苏省鼓励家庭服务企业做大做强,打造品牌商标的一系列政策,不仅吸引了广大家庭服务企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各界人才从事家庭服务业。

二、财税政策促进江苏省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效果

(一 )现 行 税 收 优惠 针 对面 窄 ,对 促 进 家庭服 务 业 发 展 作 用甚微

现行税收优惠主要是针对养老服务企业和员工制家庭服务企业, 而根据我们对50个家庭服务企业调研的结果显示,只有一家企业是采用员工制运营,其他的企业均是中介制运营。 唯一的这家企业实行的还并非全部员工制,只是部分员工制。 该企业仅与表现良好、就业稳定的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购买社会保险。 因而政府大力推行的税收优惠覆盖面实际很小,没有惠及绝大多数家庭服务业,也没有为中介制转为员工制企业创造有利条件。 现行政策虽然免除了员工制家庭服务企业三年的营业税,但并没解决企业无力承担员工巨额社会保险费的难题。 实行员工制后,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必须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这部分费用平均占从业人员工资的30%左右, 这对家庭服务企业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在我们访谈的50家企业中,负责人反应他们也都希望采用员工制来运行, 这样可以更好的管理从业人员和提供更好的服务, 但实在是难以承受巨额的社会保险费用, 其中有一家企业在2008年前实行的是员工制管理, 后期由于无法承担员工的社会保险费而被迫改为中介制运营了。

(二 )财政 扶持 的 从 业 人 员 培训 并 没取 得 预 期 的 效果

在江苏省对于从业人员的政策支持中,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作为重点,也出台了相应的补贴政策。 然而,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在500名受访从业人员中,有52%人从没参加过家庭服务相关的培训, 一部分受访者甚至不知道有免费培训,另一部分则是认为培训并没有多大作用因而不参加。 在安德门劳务市场的调查中, 只有一个人表示参加过培训,且表示培训获得的证书用处不大,其他人则认为培训是浪费时间。 培训需求最旺盛的是目前工资最高的月嫂和育婴等高端服务,其他如保姆、照顾老人、钟点工等对专业要求不高,因而从事这些服务项目的人员一般没有参加过培训。 从业人员培训主要是依靠家政机构自主培训,员工等级鉴定为家政公司自主鉴定,没有参加权威机构的鉴定并发放统一证书。 从调研结果来看,参加培训的从业人员基本来自于家庭服务企业,而来自劳务市场的从业人员参加培训的比例很少。 可见,家庭服务企业在引导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的作用非常显著。

(三 )家庭服 务 企 业 难 以 获 得一 次 性 奖 励 ,资 金 缺乏 导 致 发展困难

目前家庭服务业大多数是规模小的中介制机构,要扭转这种局面,发展规范和规模化的家庭服务企业,促进其健康发展,应该是未来家庭服务企业的发展方向。 江苏省对于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打造知名品牌,对新获得驰名商标的家庭服务企业,由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给予一次性100万元的奖励。 从调研结果来看,被调查的50家家庭服务企业均未获得该项奖励。 另外,目前家庭服务企业发展壮大普遍面临的困境,即融资困难。在被调查对象中有70%以上的家庭服务企业有融资需求,但由于它们规模小,缺乏抵押物等因素,难以获得资金来源。 但从目前江苏省扶持家庭服务业的财税政策来看,并没有涉及融资问题。

(四 )财税政策 缺乏 对 家庭服 务 业 从 业 人 员 的 保障

根据我们对从业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 有61%的从业人员没有购买社会保险。 家庭服务业的这种局面,导致一些层次高的家政人才宁愿从事其他行业, 也不愿从事家庭服务业,即使该行业给出的更高的工资。 由于该行业基本采用中介制,没有机构承担社会保险费用,从业人员普遍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江苏政府目前的财税优惠恰恰在这块没有相应的举措,因而员工制在家庭服务业中的推广依然存在很大的阻碍。

(五 )缺乏 对 家庭服 务 需求 方 的 财政 扶持

从调研数据来看,目前家庭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两个年龄段,小孩和老人。 月嫂和育儿嫂的价格在南京已经涨得很高,月嫂月工资已经超出8000元,很多家庭已经难以承受这个价格。 而反过来价格低洼区是老年家庭服务,由于老年人收入普遍偏低,目前家庭服务从业人员中工资最低的就是从事老年服务的,所以一般家庭服务从业人员不愿意从事老年服务,只有60岁以上的,甚至不识字的老人才会去从事老年服务。 目前江苏省财税政策也没涉及到这块,没有对家庭服务需求给予财税支持。

三、完善家庭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的建议与对策

(一 )减轻家庭服务企 业社会保险负担 ,发展员工制 企业

从调研结果来看, 目前阻碍家庭服务企业发展壮大,走向员工制企业的主要障碍是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负担。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加强财税政策的扶持, 解决企业的这一难题。显然,江苏目前仅仅鼓励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非员工制的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可以自愿参加社会保险,这样的政策显然是不够的。 在从业人员社会保障方面,政府应承担从业人员的全部和部分的社会保险费用,例如北京市,对于员工制家庭服务的企业采取了“保姆上三险、政府补一半”的政策,即经认定符合条件的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在与家政服务员签订劳动合同期限内,享受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为企业实际缴纳社保费的50%, 补贴期限不超过5年。 这样的措施减轻了员工制企业所承担的大量社保成本,从而促进家庭服务企业从中介制向员工制的转变。

(二 ) 政 府 对 于 从 业 人 员 的 培训 补贴应 与 行 业 准 入 制 相结合

目前,江苏省虽然加大了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培训补贴,但取得的效果并不显著。 政府应该把从业人员的培训与行业准入制相结合, 从业人员取得从业资格证方能上岗,政府对于组织培训的家庭服务企业和参加培训的从业人员给予一定的补贴。 如香港,家佣是由中国香港雇员再培训局统筹培训,具体的培训业务由该局通过严格评估认可的社会培训机构提供训练及就业介绍,由政府向每个符合条件的培训对象支付一定的培训费。 培训课程由雇员再培训局制定,达到一定培训时限和考核标准,通过考核后对合格者发放技能卡,相当于上岗证。 从香港经验可以看出,其家庭服务从业人员需培训后取得上岗证才可就业,在此基础上政府对于培训进行补贴才能达到提高员工职业技能的效果。

(三 )政 府 通过 补贴 和税 收 增加 对 家庭服 务 的 扶持

通过对300户家庭的调查结果分析,目前已经有45%的家庭雇佣了家政人员,还有46%的家庭有潜在的需求,尤其是家庭中有婴儿、学龄前儿童和老人的,集中了家庭服务一半左右的需求。 有些家庭由于难以承担较高的家庭服务费用,只好请老人来照看小孩, 或者自己辞职在家做全职家庭主妇。但目前江苏省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侧重于家庭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没有兼顾到家庭服务需求方。 政府可以通过转移支付和补贴来资助某些家庭服务的需求方,来满足一部分迫切的家庭服务需求。 如英国政府1988提出的国家儿童看护战略计划,提出保证每一位0-14岁适龄儿童都能享受高质量看护的计划,通过现金补贴方式支持家庭享受儿童看护服务。

(四 )利用 财政资 助 、贴 息 等 方式 解 决 家庭服 务 业 融 资 难的问题

根据调研结果来看,目前家庭服务企业大多数都是小规模运营,盈利能力较差,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少,导致融资难,阻碍其发展壮大。 要提升家庭服务业的整体层次,使家庭服务业做大做强,首先必须解决融资难的局面。 这个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发展家庭服务业所面临的难题,许多国家的经验可以给我们借鉴。 第一种做法是政府直接给予家庭服务业财政资助。 法国政府曾规定中小企业每年扩大招工一名,可以从政府得到4000法郎的津贴,每增聘一名科技人员,发给5万法郎的支助。 德国政府规定,对失业人员创办企业给予2万马克的资助,对创业者的资助,不只限于某一特定行业,所有行业包括服务业和娱乐业,都能得到国家的资助。 第二种做法是对家庭服务业贷款进行贴息,如法国政府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息进行财政补贴,使中小企业能够按市场平均利率获得贷款,提高中小企业在自由信贷市场中的借贷能力,以较少的财政资金带动大量的社会资金参与对中小企业的援助。 江苏可以效仿第二种做法,利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家庭服务企业给予适当的倾斜,提供担保贷款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贴息。

参考文献

[1]胡大武.美国家政工人工伤保险法律制度分析[J].财经科学,2010(7).

[2]姜长云.关于家庭服务业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讨论[J].经济研究参考,2010(60).

[3]姜长云.家庭服务业的产业特性[J].产业经济,2010(12).

[4]姜长云.家庭服务业发展的国际经验[J].经济研究参考,2010(56).

[5]李艳梅.我国家政服务业的现状与规范性建设[J].社会科学家,2008(7).

[6]苏明,等.我国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0(52).

财税政策服务外包 篇8

关键词:服务外包,服务外包产业,税收政策

目前, 黑龙江省的服务外包业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 “一区一带一覆盖”的产业发展区位布局已经确立, 即一个沿哈大齐工业走廊的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 一条沿中俄边境的服务外包产业带, 以及面向传统产业、资源产业地区全覆盖的产业发展区位布局, 以全方位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一、黑龙江省服务外包税收激励政策的现状

从2006年起, 商务部组织实施了旨在推进全国服务外包发展的“千百十工程”,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黑龙江省的大庆服务外包产业园被国家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 哈尔滨市被批准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在哈尔滨市和大庆市的外包企业可享受到国家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这两个城市可以享受到的税收优惠政策如下:

(一) 所得税方面

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享受15%的所得税优惠税率, 其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按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8%的比例据实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对引进年薪在12万元 (含) 以上的高级管理人才, 按其所交纳个人所得税地方分成额度给予奖励;企业为开发新技术, 新产品, 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未形成无形资产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 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经认定的新办软件研发和生产企业, 自获利年度起, 享受“两免三减半”政策, 同时, 软件生产企业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所退还的税款, 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 不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 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 营业税方面

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收入免征营业税;对服务外包企业按政府规定价格出租的公有住房和廉租住房, 向职工出租的单位自有住房免征营业税;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 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 免征营业税;转让企业产权的行为不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的, 不应征收营业税;对服务外包企业以不动产或者无形资产投资入股, 参与接受投资方的利润分配, 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 不征收营业税;服务外包企业股权转让不缴纳营业税;服务外包企业在合并、分立、兼并过程中发生的土地使用权, 不动产所有权的转移行为, 不征收营业税。

二、黑龙江省现行服务外包税收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相对迟缓

印度拉吉夫·甘地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对出口导向型企业 (EOU) 、经济特区 (SEZ) 、自由贸易区 (FTZ) 、企业研究和开发费用 (R&D) 等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比如放宽许可证、免交国内货物税、降低软硬件进出口关税等等, 经过20多年的实践证明, 合理运用这些政策的结果是利大于弊的。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软件产业的发展, 近些年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但从中印比较看, 印度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而我国则是从2000年才开始的, 而黑龙江省的大庆是从2006年起才被国家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园”、哈尔滨市才被批准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才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政策, 比印度晚了二十年。就税收政策而言, 2009年国家才将税收优惠从苏州工业园扩大到大庆和哈尔滨。

(二) 税收优惠政策的力度相对薄弱

2009年1月1日, 国家开始对黑龙江省可以被认定为技术先进型服务的企业在五个年度内实行15%的所得税优惠税率, 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可加计扣除;软件企业的职工培训费用可按实际发生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等;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按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由2.5%调整到8%的比例据实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对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收入免征营业税。而且, 新办服务外包企业经认定后, 自获利年度起, 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应该说, 这些优惠政策对促进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但我国对服务外包税收优惠政策的吸引力远比不上印度等国, 其中只对列入示范城市的大庆和哈尔滨市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实行15%的税率, 而未纳入示范城市的齐齐哈尔、鸡西等这些极具发展能力的城市就只能按2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 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门槛相对较高

虽然国家已经对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哈尔滨和大庆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实行前所未有的税收优惠政策, 但对软件、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门槛要求较高, 这主要体现在对这些企业的认定上, 既有地域上的限制 (黑龙江省只有两个) , 又有高学历人才、研究开发经费等的限制, 这表明软件、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是较严格的。但从国际比较来看, 印度自2006年2月通过并实施《经济特区法案》以来, 几乎平均每天批准一个经济特区, 截至当年10月初, 该国已有267个经济特区计划获批或得到政府的原则批准。其园区和经济特区内企业享受极为优厚的税收优惠。并且这些税收优惠政策几乎适用于所有服务外包及软件企业, 业务适用范围包括任何介质、任何应用程序、任何数据、任何服务和任何出口方式。这充分表明黑龙江省的服务外包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门槛较高。

(四) 税负重且不公平

黑龙江省现行营业税征税方式的设计对一大批分工较细的生产性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即存在重复征税。如在现代物流业发展中, 涉及运输企业、物流代理企业、物流信息企业等主体, 究其原因, 在于“一票制”的征收方式下, 分工越细, 营业税税负越重, 存在重复征税问题可能性会越大, 影响了服务外包的发展。

(五) 课税对象界定不明晰

增值税和营业税在征税范围上存在重叠交叉、设置不合理的矛盾, 在服务外包业中表现尤为明显。我国现行税制没有把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以及其他劳务服务业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 而是征收营业税。这就导致了增值税货物销售与营业税应税劳务之间存在矛盾, 失去了税收政策对该行业税收的制约作用。

三、促进黑龙江省服务外包发展的税收激励政策建议

(一) 制定合理有效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

建议进一步扩大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 借鉴吸收先进地区税收优惠政策, 抓紧制定出优于其他竞争对手的政策措施, 从而吸引更多的国外服务外包企业前来我省投资兴业。鼓励有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走出去, 可通过出口退税、签订税收协定、实行税收饶让等方式, 发展壮大服务外包企业。

(二) 降低税收优惠政策的门槛

建议适当放宽软件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 适度降低这些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门槛, 以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挑战, 赢得黑龙江省软件出口和信息服务外包业发展的新机遇。

(三) 适当调整与完善相关税种

建议应调整征税方式, 有效延长生产性服务外包的产业链条, 可以采用差额征税的方法仅对服务外包实际取得的营业额征税, 以解决重复征税的问题。为促进企业联合承接服务外包, 对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的境内服务外包实行分包、转包经营的, 其服务总承包方在计算营业税计税依据时, 允许扣除分包、转包服务费用。对于物流企业承揽的运输、仓储、包装等业务分包给其他单位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 应以该企业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其他项目支出后的余额作为营业税的计税基数。

四、促进黑龙江省服务外包发展的税收激励措施

(一) 适度增加企业所得税的减免期限

建议在现有的优惠期限基础上, 再适当延长所得税的优惠期限。可以借鉴印度“五免五减半, 随后两年减半征收”的做法, 尽最大程度减轻服务外包企业的税收成本。待减免税期限结束后, 再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于其再投资于本企业或开办其他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 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 可享受40%的再投资退税政策。

(二) 合理减免营业税

对于国家鼓励和支持的服务外包行业给予激励, 同时尽可能创造公平的营业税政策环境。针对金融保险业服务外包税率偏高的现状, 可以先在税率上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扶持, 考虑将其税率降低到3%, 再视金融保险业服务外包的发展适时取消对其征收营业税, 同时将金融保险业纳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实行只对增值额征税。

(三) 适当调整增值税征税范围

进一步扩大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可将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先扩大到交通运输业、物流业、房地产业、建筑业、电讯业, 再逐步推广到其他外包行业。对服务外包企业为生产经营而进口所需的自用设备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备件, 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服务外包企业引进属于《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目录》所列示的先进技术, 按合同规定向境外支付的软件费, 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参考文献

[1]姚凤民.促进我省服务外包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思考[J].税务研究, 2009 (4)

上一篇: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下一篇:信息披露和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