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性研究

2024-06-12

适应性研究(精选十篇)

适应性研究 篇1

目前, 相对而言国内关于大学生学习适应的研究甚少, 尤其是专门针对大一新生的研究更少。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学习适应中的问题[2]、影响学习适应的因素[1]、适应不良的原因分析[3]及其解决方案[4]。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这些问题。其共同之处是都从学生和学校两个角度来分析, 如学生的学习动机、学校的教学模式等。但是有些文献研究在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或不同院校学生适应状况, 并没有对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同时现有研究提出的教育对策可操作性有所欠缺, 若用于指导教育实践可能有些空泛。因此有必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做细致深入的研究。

学习适应性对学生心理健康意义重大, 对处于青春期的大学新生尤为重要。近年来, 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的现实问题越来越突显, 由学习适应性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多[5]。因此, 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问题成为了关注的焦点。而目前这方面的相关研究很少。大学新生能否具有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 是关系到他们能否顺利度过大学学习生活, 在未来获得成功, 在社会中继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 研究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方法

1.1 被试

随机抽取烟台南山学院大一新生150名, 被试来自全国各地, 回收有效问卷120份。

1.2 测量工具

采用周步成、冯廷勇和台湾学者陈英豪等人编制的《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进行调查。问卷采用Likert5点记分法, 即完全符合记5分, 较符合记4分, 不确定记3分, 较不符合记2分, 完全不符合记1分。学习适应性问卷由44道题目组成, 共分为5个维度, 具体是学习动机适应、教学模式适应、学习能力适应、学习态度适应和环境因素适应。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男女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差异检验

男生和女生在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 环境因素5个维度上均差异不显著 (p>0.05) , 即大学新生在学习适应上性别差异不显著。

2.2 文理科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差异检验

文理科的大学新生在学习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理科生要优于文科生, 在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环境因素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3 分析

3.1 文理科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状况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 男女新生在学习动机适应上无显著差异, 而文理科新生差异显著。男女新生均是从高中刚刚迈入大学校门, 面对未来的生活和学习还没有形成明确的目标, 都还处于迷茫状态。文科新生刚从高中的紧张状态脱离出来, 面对大学自由时间相对增多的教学方式, 学习动机会不自觉的减弱。而理科新生在大学仍然要努力学习才能掌握专业知识。所以相对而言, 理科新生学习动机较文科新生较强。进校之前, 许多人雄心勃勃、踌躇满志、把目标定得过高且不切实际。进入大学后, 面对实际的大学与想象的大学不一样, 就会从心理上产生失落感, 失去了方向和目标, 不能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行为。

3.2 对大学教学模式适应的分析

新生进入大学前, 绝大多数学生接受的是被动性教育模式。进入大学后, 面对教育管理松散, 强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开发学生智力和个人潜能的大学教学模式, 习惯于被动学习的新生, 时常感到茫然, 不知所措。男女新生会面对同样的问题。文理科新生无论接受怎样的教学方式, 都要学会适应与高中不同的教学模式。新生进入大学之前, 学习活动比较单一, 主要由教师课堂传授书本知识, 教学方法为“填鸭式”、“灌输式”。大学教学活动, 除课堂教学信息量大外, 还包含有实验、实习、讨论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内容,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大学图书馆和环境氛围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缺乏训练的大学新生, 不易适应这种教学活动[6]。

3.3 学习能力适应的分析

无论男生女生、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在学习上已由以教师指导为中心逐渐转化为由自己自学为中心;思维模式上已由集中性思维为主逐步转化重视发散性思维[7]。在当前中国的中学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自学能力, 造成大学新生缺乏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能力, 感到大学学习较为艰难。因此男生和女生以及文科生和理科生在学习能力上差异并不显著。

3.4 学习态度适应的分析

新生进入大学前, 学习的直接目标是考取大学, 而考取大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很端正的。无论是男生或女生、文科生还是理科生, 他们都努力学习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新生进入大学后, 失去了直接的学习目标, 或者树立错误的目标, 如:学习就是为了期末考试不挂科, 没有对学习形成正确的认识。在新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过渡阶段, 学习态度也处于转变之中。因此, 男女新生、文理科新生在学习态度适应上无显著差异, 都出现适应不良的状况。

3.5 对大学环境适应的分析

走进大学就如同迈进了一个小社会, 男女新生或文理科新生并没有因为性别的差异或是所学专业的差异就能够很快适应这个环境。新生在进校前, 习惯于中学的封闭式管理或半封闭式严格管理。进入大学后, 管少放多, 教学管理上考试相对减少、压力减轻, 学生与教师交流机会减少, 教师指导不够细致, 师生关系相对松散、学习场所多变。面对松散的教学管理, 大学新生表现为无所适从, 不会自主选择安排和分配学习时间[8]。在大学里需要培养各方面素质, 而在中学仅仅重视学习成绩。所以大多数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大学的环境。同时还由于个体差异, 新生进入大学后, 大学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新的, 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把握、去创造。大学新生的家庭条件、经历、社会背景、成长环境各异。性格、性别、社会适应能力及生物节律等彼此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对学习的需求也不一样, 而面对相同的管理方式和环境就导致了大学新生对学习环境的适应性不同。

总之, 研究结果显示男女生在学习适应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而文理科学生仅在学习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 在其他各维度上差异也不显著, 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有所不同[9]。这可能是由于男女新生同样面对新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而都不能较快适应, 文理科学生面对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授课方式会在学习动机上有所差异。在实际生活中理科学生学习动机较强, 而文科生呈现一定程度的散漫, 这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葛明贵.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5, 33 (5) :602-606.

[2]王树立.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心理解读与纠偏[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02) :56-58, 12.

[3]黄卫明.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7, (01) :113-114.

[4]张宏如.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研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 2006, 7 (2) :66-68.

[5]李春.新生学习适应[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6 (4) :87-88.

[6]罗亚莉.关于大学生学习适应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5, 3 (4) :67-68.

[7]李炳煌.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适应关系研究[J].教研天地, 2006, 24 (3) :105-107.

[8]穆怀容.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5, 7 (6) :181-182.

驾驶员适应性研究述评 篇2

驾驶员适应性的检测对减少交通事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驾驶员适应性研究现状的介绍以及对驾驶员适应性的.指标和标准化的分析,提出驾驶员适应性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为驾驶员适应性研究提供参考.

作 者:杨帆 苑莉 乔晓峰 作者单位:杨帆,苑莉(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

乔晓峰(沈阳市公安局特警支队,辽宁,沈阳,110021)

CAPM模型的适应性研究 篇3

关键词:CAPM模型;收益率;回归分析;中国股市特点

资产定价理论(CAPM模型)是关于金融资产的价格决定理论,这些金融资产包括股票、债券、期货、期权等有价证券,是在市场均衡状态下,对风险资产预期收益的一种预测模型。它是由威廉·夏普于1964年提出之后,由约翰·林特勒以及简·莫辛等人发展而成。由于模型的简单明了以及对于资产风险和收益之间关系的精确描述,使得其得到了广泛应用,从而成为了现代金融学的重要定价理论之一。

一、CAPM模型介绍

(一)模型假设

(1)所有投资者总是根据证券收益率的期望值和标准差两个参数进行投资决策,都是效用最大化的理性投资经济人。

(2)整个市场处于充分竞争状态,所有投资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3)借入利率与贷出利率相等。即所有投资者可以在一定限度内任意地借入或贷出,而不影响利率水平。

(4)市场有效性假设(EHM),即认为市场是充分有效的。在此类市场中,投资者信息畅通,信息成本为零,分析方法类似,对市场未来拥有相同预期,买卖成本为零等。

(二)基本结论

CAPM模型主要表示单项资产或资产组合的收益率与其系统风险之间的关系,其基本形式为:

E(Ri)=Rf+βi[E(Rm)-Rf]

(式1.1)

其中,Rf(Risk free rate),是无风险收益率,纯粹的货币时间价值;

βi:证券的Beta系数;

E(Rm):市场期望回报率 (Expected Market Return);

E(Rm)- Rf:股票风险溢价 (Equity Market Premium)

CAPM公式中的右边第一个是无风险收益率,比较典型是10年期美国政府债券。如果股票投资者需要承受额外的风险,那么他将需要在无风险回报率的基础上多获得相应的溢价。那么,股票风险溢价(equity market premium)就等于市场期望回报率减去无风险回报率。证券风险溢价就是股票市场溢价和其β系数的乘积。其中,β值是对证券系统性风险大小的衡量。

(三)模型运用

1. 资产估值

在资产估值方面,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主要被用来判断证券是否被市场错误定价。

2. 资源配置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资源配置方面有着重要应用,即可用于根据对市场走势的预测来选择具有不同β系数的证券或组合以获得较高收益或规避市场风险。

证券市场线(SML)表明,β系数反映证券或组合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因此,当有很大把握预测牛市到来时,应选择较高β系数的证券或投资组合。因为这些高β系数的证券将成倍地放大市场收益率,带来较高的收益。相反,在熊市到来之际,应提前购置β系数较低的证券或投资组合,以减少因市场下跌而遭受损失,从而达到优化资产配置的目的。

二.数据处理分析

1、样本的选取

选取了三支个股,个股的选取主要考虑以下两大因素:1.保证各只股票在上市时间、可用数据区间上基本保持一致,以满足数据采集的一致性的需要。2.使得三支个股分别分布在照明器具制造业、房地产、电子信息三大行业,从而相对增强数据分析的说服力。

2、时间区间的选择

为了使得此次基于CAPM模型的数据分析结果,能够对当前的股市行情起到一定的解释作用,即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同时考虑到中国证券市场的机制尚处于不断完善之中,此次数据分析的时间段定在:股改之后——至今,并以月度数据为研究对象。这是由于考虑到在运用市场模型确定β值时,既有样本数据的要求,又要考虑到由于证券的风险在一定时间后会发生变动,因而会引起β值变动的事实,故我们将测定β值的时间区间划分为:2006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2008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两个区间段,分别进行测度分析,这样一来,既保证了β值测定的相对准确性,同时也可在阶段对照中保证数据分析的全面性。

3、数据收集

通过华泰证券通信达行情系统,获取上证综指、万科A、方正科技、飞乐音响三支个股的股价(或股指)月度变动数据,每一只个股的月收益率Ri都根据当月的复收盘价与开盘价进行计算,碰到分红派息的月份都通过对月末收盘价进行复权处理后进行计算,从而保证股价的连续性。市场组合的收益Rm选用“上证综指”相应的月末收盘指数减去月初开盘指数之差与月初开盘指数之比进行确定。

关于风险溢价Rm-Rf的确定,为了保证收益率计算的同期性,我们考虑将一年期的基准存款利率作为无风险利率,并采用如式1.3的算法,通过各年“上证综指的实际年收益率”与相应年份的“一年期基准存款利率”间的差价来确定相应年度的风险溢价。如果一年期基准存款利率在年内进行了调整,则采用以各项利率实际实行的天数为权数求加权平均数的方法来确定该年的存款利率。

风险溢价(Rm-Rf)=上证综指的实际年收益率-同年的1年期基准存款利率 (式1.3)

因此,在本研究中,首先选择2006年1月——2011年12月的数据分别计算各只股票月度收益率,累加得出各个证券的实际年收益率,然后通过阶段内与上证综指的月度收益的相关回归分析,得出各支证券的阶段β值,依据CAPM模型测算出其各相应年度的均衡年收益率,最后进行收益率的比较,描述和分析差异,并揭示差异存在的原因。

4、数据处理过程

(1)根据市场模型(式1.2)求出各只个股的β值;

3.T+0制度。美国股市实行T+0制度,也就是说可以即买即卖,于是美国也产生了大量优秀的即日股票交易商。股民如果参与美国股票市场,如果自己对股市产生新的判断,可以立刻把想法付之行动。而中国股市实行T+1制度,也就是说一旦买入股票,第二个交易日才能抛出。这种情况下,在买入股票的交易日剩余时间里面就能听天由命,即使盘面发生再激烈的变化,也已经回天乏力。

4.涨跌停制度。美国股票市场没有涨跌停制度,也就是说如果你看中一支股票,它一天内上涨或下跌30%,那么,你一年里剩余的时间就可以去度假了。但在中国,由于股市尚未成熟,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甚少,股价也极易操纵,所以股市存在很大的系统性风险。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设立涨跌停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但对于部分独有慧眼的股民来说,涨跌停制度就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才华发挥。

5.股市金融衍生产品。美国股市上有丰富的金融衍生产品,譬如标准普尔股指期货,标准普尔股指期权,QQQ(一只追踪纳斯达克市场100种股票价格变化的虚拟股票)等。而中国股市上,金融衍生产品缺乏,投资工具较少,致使股市風险规避渠道过窄。

6.成熟的资本市场。现代资本市场由证券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期权市场和共同基金等市场组成。各个市场只有相互协调,加速资本运作,提高资本融通的效率,才能有效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小结:CAPM模型的一系列假设均是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的前提之上。相较美国证券市场,中国的资本市场尚显不成熟,无法为投资者足够有效的多样化避险渠道。市场体制、结构、配置、功能等方面的不成熟,尤其股票价格尚不能充分反映过去、现在和将来信息的水平,并且中国股票市场还未摆脱上市企业“圈钱”怪圈,不能真正成为公平的投资场所,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也就使得中国证券市场往往无法满足CAPM模型对资本市场的严格要求。

高校新生适应性焦虑对策研究 篇4

(一) 环境适应性焦虑

1、生活环境变化引起的适应性焦虑

入学之初, 陌生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和作息制度等生活环境均与原有生活方式形成巨大反差, 致使学生产生生活环境适应性焦虑。一方面, 独生子女, 自理能力较弱, 独立生活不免产生慌乱和无助;另一方面来自农村的学生, 易对自己的家庭环境和自身条件产生有或多或少的自卑心理, 边远山区及家庭贫困的学生尤为明显。

2. 人际关系引起的适应性焦虑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只身来到陌生环境的高校新生, 渴望得到认同和接受。但由于种种原因, 缺乏主动进行人际交往的勇气和技能, 重新构建新的人际关系的任务一时难以完成, 转而怀念中学时的师生友情, 渴望回归过去又无法回避现实, 人际关系适应性焦虑由此而生。

(二) 学习适应性焦虑

1、对学习内容的适应性焦虑

与中学相比, 大学的学习科目增多, 各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理论性、和综合性增强, 呈现出深度掘进、广度拓宽、梯度陡增、角度多维的特点。因此, 较多高校新生出现畏难或松懈情绪, 致使考试成绩低下, 产生心理负担。

2、对学习方法的适应性焦虑

大学的学习任务在容量、难度和广度上的变化, 要求新生从入学时就其用于之相匹配的学习策略。然而, 高校新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难以实现从“经验型”到“理论型”跨越, 一时难以摆脱原有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方法的束缚, 自知蛮学和笨学的效果不佳, 但又苦于学无良法。

(三) 身心适应性焦虑

1、对心理矛盾的适应性焦虑

独立性和依赖性之间的矛盾是这一时期学生的主导心理矛盾。尽管高校新生的独立自主意识进一步增强, 但由于经济上对父母的依赖和生活自理能力发展滞后, 他们的独立愿望还无法完全实现。

2、对挫折的适应性焦虑

高校新生常面临学习、考试、交往和情感等多种应激情景, 其中既有源于社会和学校因素的, 也有主体内部因素的。致使许多缺乏挫折应对能力的同学极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二、高校新生适应性焦虑产生的原因

(一) 教育衔接上的问题

高校新生的不适应表现, 从表面上看是学生个人适应能力或心理健康的问题, 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中学大学间教育对接错位的问题。长期以来, 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彼此缺少沟通, 本应系统化的教育链条被认为割断。二者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等都不尽相同。

(二) 管理模式上的问题

大学的学习活动具有相当的多样性和更大的自主性。许多新生面对改变, 最初都会感到不适应, 觉得一下子“没人管了”, 不知从何学起, 于是产生迷茫、困惑和无所适从的感觉。因此, 及时解决学什么、怎么学以及如何安排学习时间的问题, 是高校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关键。

(三) 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的问题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 学校的一切都围绕着考试和分数转, 过于重视智育而忽视其他的方面, 缺少必要的生活技能课程。此外, 家长为了让孩子们多读书包办一切, 无心也无暇去了解除学习外的知识、技能。

三、高校新生入学适应性焦虑的对策

高校新生入学适应性焦虑从本质上说是学生进入高校初期的需要目标受阻而产生的特殊情绪状态, 焦虑的原因是高校新生需要和追求的目标与满足需要的条件、达到目标能力之间的矛盾。学校和教师应引导学生创造满足需要的内外条件, 及时科学的缓解学生入学适应性焦虑。

(一) 基本原则

1、整体预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通过新生整体素质和心理调研, 掌握新生群体普遍心理健康状况, 对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专题班会、团课或集体活动等进行整体教育, 其主要目的是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此外,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独特个性, 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2、多方合作

应对新生适应性焦虑的实施主体应包括学校教师、家长乃至社会人士等在内所有对新生适应有影响的人。因此, 班主任、辅导员工作要和学校整体教育、家庭教育、专业教育、心理教育相结合。

(二) 具体措施

1、规范纪律

用严格的纪律规范新生行为, 可有效提高新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新生入学之初, 学校要及时向学生传达灌输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让学生明确成为合格大学生的要素和底线。同时, 从宿舍管理入手, 坚持辅导员、班主任进宿舍, 从生活上关心同学, 把关爱、精神文明、竞争机制引进宿舍, 积极开展优秀宿舍评比活动, 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和自理能力。

2、树立典型

用树立典型的方式引导新生, 可以帮助新生适提高自学能力。通过班会、团课等集体活动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自我认识和心理调整的教育与讨论, 邀请高年级学生做报告和经验交流。以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授课方式, 找到自己适合的学习方法,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注重参与

以参与性为原则组织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 可以培养新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意识。通过开展文体活动, 为同学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友好、互助的班风、系风、校风, 让学生在良好的交往气氛中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和帮助, 减少猜忌与敌视, 减轻精神压力。鼓励学生在以合作为前提的良性竞争中, 培养协调能力、交际能力。

4、形成机制

建立并完善教育与指导、课内与课外、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机制。构建以个别咨询、书信咨询、网络咨询和电话咨询为形式的心理教育网络。将学生信息收集的公开与秘密途径相结合。通过学生干部、心理委员、心理健康联络员经常获取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的有效信息, 一定程度上保证信息获取的及时性, 以便对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进行跟踪教育和指导。鼓励学生参与学生社团活动,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锻炼, 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大学和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①杨眉.大学生社交焦虑集体心理治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7, 11 (4) :247

②刘畅, 郭栗.大学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3) :121-124

③孙韦霞, 吴娟.影响大学新生学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 2009, (7) :50-52

研讨式教学与教师适应性研究 篇5

摘 要 实施素质教育,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办学理念和人才标准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对高等学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角色应该实现从“经师”到“人师”、由教书匠到科学家的转变。

关键词 研讨式教学 素质教育 适应性 教师角色

1 素质教育的含义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的既定方针,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我国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远景目标纲要》都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向素质教育转轨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所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应该明白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本身具有哪些典型的特征。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和特征,我国理论界的看法并不一致,争论比较激烈。我们认为,对素质教育的基本含义可以作如下的表述: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为了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心理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通俗一点讲,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要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为了考试;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的、机械地接受知识。有人曾用“三个一切”来概括素质教育的特征,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虽然说不够准确,但是也形象地说明了素质教育的根本特点。

实施素质教育,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办学理念和人才标准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高等学校作为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应当而且必须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素,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科学方法,真正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2 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人的素质是一种不可直观的内在品质,它必须通过人的各种社会活动和具体行为才能表现出来。它和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学历、文凭、职务、社会地位等并不具有必然的联系。人的素质的内在性,说明人的素质的形成和提高主要靠自身的培养和努力。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人的素质是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的,社会环境、后天教育等会影响到人的素质的形成,而教师的.为人师表和循循善诱在人的素质的形成过程中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在实施教育过程中确实存在不少同素质教育思想不相适应的东西,比如:教育思想落后,到处尊奉着不可质疑、不可批评的各种权威(思想的、政府的、学校的、学术的、师道的等等),这些权威时时处处都在扼杀着学生的创造性。再比如:学科划分过细、专业太窄、课程设置单一、教学管理落后、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欠科学全面等等。显然这些问题都是有悖于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的。下面,我们仅从教师的角度谈谈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角色同素质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哪些不相适应的地方,应该完成一些什么样的转变。

首先,素质教育下的大学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也就是说高等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而且还应该具备高质量的综合素质。所谓综合素质,包括宽厚的基本文化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优秀的心理个性素质和精深的专业素质。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全面发展是个体进行创造的基础,良好的人文道德修养是创造性活动的内在动力,艺术和审美能力可诱发人的创造灵感,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够称得上高质量的人才。高等学校要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必须既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播,又重视基本文化素质、良好道德素养、健康心理品格和正确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教育。高等教育应该以塑造全面发展的“自由人”为首要目标,这就要求高等学校的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全面发展的“自由人”,高校教师不仅应该具备较深的专业理论素养,而且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道德素养、个性心理素养和审美素养。

其次,大学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核心。大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而高级专门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他们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回顾一下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过程,我们就不难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规律,那就是创造性和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条件,是时代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从素质教育提出的背景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素质教育正是在科技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中国面临着全球一体化和现代化的多重压力下提出来的。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和实现民族的振兴就必须培养具备这个时代所要求的基本素质的人。众所周知,自主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是创新的前提,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就必须注重训练他们的自主能力和批判思维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仅自己应具有很高的自主性和批判思维能力,而且还应该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注重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方式的训练,给他们较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训练他们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用不同的价值标准和评价体系分析和解决问题,用批判的观点去学习、去研究。

3 高校教师角色应该实现两个转变

我们认为,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高等学校的教师角色迫切需要完成以下两个转变。

首先,从“经师”向“人师”的转变。教知识,教学问,只做“经师”,不管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培养,人格训练,心理健康,上课来,下课走,师生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己经成了我国高等学校教师的角色定势。显然,这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尽快实现由“经师”向“人师”的转变,应该是目前高等学校教师角色转变的第一要义。“人师”,就是为人师表,就是不仅教学问,更要教做人的道理,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更要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心理健康。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青年大学生中思想品德、性格意志、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表现突出,毫不夸张地说,这已经成了影响学生成长和成才的一个主要障碍。由此看来,高等学校教师尽快实现从“经师”向“人师”的转变,做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学生心理的保健师其意义是极为重要的。

至于怎样才能完成这个转变,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师”,涉及到教师的培养、选拔、考核管理等方方面面。近期一些学校对本科生实行导师制,让教师对自己的学生全面负责,这对促进教师的角色转化肯定是有积极意义的,应该对我们有所启发。

其次,要适应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高等学校教师角色还应该实现由教书匠到科学家的转变。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高等学校教师长期被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主要从事科研活动,他们整天埋头于图书馆和实验室,很少同学生接触,实际上已经游离于教师队伍之外,另一部分主要从事教学活动,被繁重的教学任务压得喘不过气,他们整天在备课和授课之间疲于奔命,基本上没有时间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接受新理论和研究新问题。这一部分人实际上构成了教师队伍的真正主体,由此所导致的问题是,高等学校教师的教书匠倾向明显,在课堂教学中,他们只能够向学生讲授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授课内容的创造性和科研含量低。他们所讲授的知识绝大部分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够了解和掌握的东西,往往是把最容易的东西交给了学生,而对最难的东西,比如本学科的重大动态、发展趋势、最新成果、以及学科之间的渗透、溶合等问题则留给学生自己去解决。显然,这样的教学对学生专业和科学素质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以至于形成了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试抄笔记,考后忘笔记的怪现象。

适应性销售的研究评述和展望 篇6

摘 要:本文从适应性销售的概念、研究起源、测量、影响因素、影响效果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行了全面的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适应性销售;销售人员管理

引言:在所有的销售渠道中,人员销售是唯一能依据特定顾客看法及需要及时调整销售行为的销售方式(Weitz, Sujan &

Sujan 1986)。因为销售人员有机会观察到顾客对销售信息的反应,并且根据这些反应立刻做出调整(Weitz & Wright 1978)。在学术界,这种按照消费者反应做出调整的销售行为称为适应性销售,其具体定义是销售人员在与消费者互动或在不同消费者间,基于感知的销售情境信息,改变销售行为(Weitz et al.,

1986)。采用适应性销售行为的销售人员,能根据销售情况和顾客的独特需求,改变销售行为,最终达成销售目的,从而有效提高销售人员的生产力(Spiro & Weitz 1990)。在过去40多年里,适应性销售得到了国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Levy & Sharma

1994; Jaramillo, Grisaffe, Chonko & Roberts,2009;Miao &

Evans,2013)。本文从概念、研究起源、变量测量、影响因素、影响效果方面对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基于已有成果讨论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适应性销售概念和测量

Weitz等人最早对适应性销售开展研究。Weitz (1978)指出,在销售中没有唯一的最好的方法,好的销售员应该具有适应性,去挑选和补充销售策略。其后,Weitz等人(1986)进一步指出,销售员有机会去收集信息,根据每个顾客的特点,发展和补充销售技巧。其后的研究者大都沿用了概念的这一定义。

在适应性销售的测量上,Spiro和Weitz(1990)最先开发了适应性销售单一维度的量表。他们认为适应性销售包含六个方面内容:认识到在不同销售情境下需采用不同的销售方式;自信有能力运用不同的销售方式;自信有能力在与顾客互动时能调整销售方式;其知识结构有助于不同销售情境的辨认及评估个别情境下的适当销售策略;在销售过程中收集信息以利于适当调整;在不同情境下实际运用不同的销售方法。他们依据上述分类设计出共 16 测项的适应性销售量表(简称 ADAPTS 量表),以衡量销售人员采取适应性销售的程度。

Marks,Vorhies和Badovick(1996)则对此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量表应该是由两个维度而不是单一维度组成,它应该包括:适应性销售信念及适应性销售行为,且仅适应性销售行为对销售绩效呈显著性正向影响,适应性销售信念对绩效没有影响,并且在实验中证实了其效度。其后,Sujan(1999)的研究进一步指出,适应性销售包括三个维度:环境适应、环境选择和环境塑造。其中,环境适应是业务人员对顾客的知觉;环境选择包括选择雇主、选择工作环境和选择顾客;环境塑造是改变上司和同事的价值观,改变顾客的价值观。

二、适应性销售的前因研究

(一)个体特征。(1)人口统计学特征。研究表明年龄这一人口统计特征对适应性销售的影响并不是线性的。比如,Levy和Sharma(1994)认为随着信息加工能力的变化和职业阶段的不同,年龄和适应性销售之间的关系是U型的,存在适应性销售的瓶颈期。Chakrabarty等人(2010)通过对工业销售人员的调查,也支持支持了U型假设,并且提出,当工业销售人员变得更老些的时候,他们会更大程度上采取适应性销售。而在教育程度方面,研究者对这一因素的影响存有分歧。比如Lambert等人(1990)的研究发现,教育程度和销售员对顾客需求的精确把握方面的关系是负向关系。然而,也有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相对于低学历者,高学历者的销售员更高程度的采取适应性销售,鼓励雇佣教育程度高的销售员。(2)个体的价值观。衡量销售人员价值观的主要有两个概念:学习导向和顾客导向。学习导向指的是销售人员愿意为销售工作参与更多的学习活动,把销售过程看成是学习机会。在这一方面,Sujan等人(1994)指出学习导向增加了销售员去改变销售策略和实践适应性销售的意愿。而且,Vande 等人(2001)以及Park 和Holloway(2003)的研究表明学习导向对于适应性销售的积极作用。顾客导向则是指销售人员可以根据顾客需求进行思考和行动。在顾客导向对适应性销售的影响研究中,存在不一致的观点和结论。比如

,Franke和 Park(2006)的研究指出顾客导向对适应性销售没有作用。然而,Pelham 和 Kravitz(2008)却发现顾客导向行为能够正向影响适应性销售行为。其后,Kara等人 (2013)对新兴市场土耳其调查也支持正向影响的结论。(3)技能和经验。销售人员过往积累的经验和技能对适应性销售也有显著的影响。比如顾客分类技能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Sujan 等人(1988)发现,为了更有效的处理信息和对顾客需求的适应性,销售员通过顾客分类,能更好的定义和识别顾客类型,让自己工作的更有效率。Román和Iacobucci的研究(2010)也进一步证实了顾客分类技能对销售员的适应性销售信心和适应性销售行为的积极作用。此外,经验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Franke和Park(2006)以及Kara 等人(2013)发现那些更有经验的销售员更倾向于采用适应性销售行为。经验让销售员更有机会面对各种情况的销售,发展出更多的销售策略,应用到更多信息咨询技巧。(4)其他个体特征。其他的一些个体特征因素包括自信和内在动机等。比如,Verbeke等人(2003)发现自信增加了与业绩相关的动机,而且,它提高了适应性销售策略的使用。

(二)组织层面的影响因素。(1)组织系统性因素。首先,企业组织如果重视公司内部的顾客关系管理系统,就可以带来更多的适应性销售行为。Rapp等人(2008)的研究发现顾客关系管理系统对适应性销售行为有积极影响,在这两者关系当中,经验会调节顾客关系管理和适应性销售之间的关系。相比于那些经验少的销售员,更有经验的销售员会倾向于在顾客关系管理工具的帮助下更多的采取适应性销售。其次,公司的销售控制系统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销售控制系统是组织对销售人员行为与业绩进行监督、指导、激励的系统,分为结果控制、活动控制、能力控制等不同的维度。Miao和Evans(2013)的研究就表明结果控制(对销售人员销售业绩的激励控制)和能力控制(给予销售人员能力指引、提升和评价的控制)互为强化,能够增强彼此对于适应性销售的正向影响效应。然而,结果控制和活动控制(对销售过程的监控)的作用对于适应性销售却可能发挥一个相互抵消的影响效应。(2)组织对销售人员的目标和任务设置。除了系统性的因素,组织对销售人员个体的一些设定也会影响到其适应性销售行为。目标明确性对适应性销售则有正向的影响。与此类似,任务模糊度越高,则适应性销售行为越少。因为采取适应性销售行为需要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如果销售员感受到高度的任务模糊,那么适应性销售会是无效率的或被误导的。Román 和Iacobucci(2010)证实了任务模糊度对适应性销售的负向关系。

三、适应性销售的影响效应研究

(一)适应性销售对销售业绩的影响效应研究。适应性销售和销售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比较丰富,但结论并不完全一致。大部分的研究支持两者之间的正向关系。然而,一些研究却没有发现相关证据,如Weilbaker(1990)报告适应性销售对业绩的一些测量项目有积极影响但是对其他测量项目没有影响。

Goolsby等人(1992)发现适应性销售和业绩维度直接的不一致关系。这种不一致的关系也表现在不同的销售目标实现上,比如Chakrabarty 等人(2010)发现对顾客的亲密影响策略(如对顾客的逢迎)能够强化适应性销售对短期销售目标的积极作用,减弱了适应性销售对长期销售目标的积极作用。这种不一致的关系还体现在不同的国家样本当中。

(二)适应性销售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效应。以往的研究表明,当销售员采取适应性销售,能更好的鉴别和懂得顾客的需求,由此更能推荐最适合顾客需要的产品,从而带来顾客对产品更高的满意度(Castleberry and Shepherd 1993; Porter et al.

2003) 。此外,McFarland等人(2006)发现,在跟关系导向型的顾客交流时,采取适应性销售的销售员更强调讨好的销售策略。最后,Román和Iacobucci(2010)认为,适应性销售会加强销售员和顾客直接的交流,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这会带来顾客满意度的上升。

(三)其他的影响效应。适应性销售不仅能带来公司业绩方面的影响,也可以带来对销售人员本身的积极影响。销售员在采取适应性销售的时候会享受销售过程。比如Franke和Park(2006)以及Park 和Holloway(2003)都表明,适应性销售会增加自我评价的工作满意度,支持了适应性销售对工作满意度的积极影响。此外,Pelham(2009)发现当适应性行为增多,销售员的咨询行为增多;同时他们发现,适应性销售能调节市场定位和销售人员咨询行为之间的关系。

四、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第一,尽管适应性销售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是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学者在其概念和测量问题上仍旧有不同的看法。在概念层次上,适应性销售究竟是一个单维还是多维的概念?Spiro和Weitz(1990)以及 Frank和Park(2006)都支持一维论。但是,Sujan 等人(1994)认为,适应性销售分为适应性销售行为和适应性销售信心。适应性销售的多维结构仍然有待进一步探索。第二,目前学术界对适应性销售的前因研究很多,但是仍旧存在许多矛盾之处。Giacobbe 等人(2006)指出,现有的研究仅仅是对Weitz等人提出的适应销售框架的一部分做出了检验,仍旧有许多的变量(如企业文化,个人管理等)都还没有弄清楚。而在影响效应方面,Román和Iacobucci(2010)指出目前大量的关于适应性销售和业绩的关系大多使用的是自我报告的业绩评价,而自我评估可能会夸大适应性销售和销售业绩之间的关系。未来可以使用管理者来报告销售员的适应性销售行为。第三,也有研究人员将适应性销售放在其他的理论框架内进行研究,如Miao 和Evans(2013)以职业的需求和资源视角,将适应性销售行为作为职业参与的一个维度进行研究,观察其对销售员表现的影响程度。而且,现在大部分研究是在西方情境下进行的,其研究结果是否具有跨文化性还需要进一步讨论。比如Fang等人(2004)的研究表明在中国样本中,适应性销售行为与绩效表现正相关,在美国样本中,适应性销售却与绩效表现没有关系。Park和Holloway(2003)也提到未来的研究应该比较适应性销售在不同国家样本下文化差异的影响。未来研究可以考虑开发出适合本国国情的适应性销售量表,并研究本土的独特变量对适应性销售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Román, S., & Iacobucci, D. (2010).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adaptive selling confidence and behavior: a dyadic analysis of salespeople and their customers.?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38(3), 363-382.

新课程实施与教师适应性研究 篇7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 教师能否很好地适应新课程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 它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落实。随着新课程逐步推广, 新课程实施与教师适应性的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有一些成果。关于新课程实施与教师的研究, 靳玉乐认为, 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与教学行为, 只有转化为教师的的思想和行动, 新课程改革才能取得实效。[1]余文森认为, 实施新课程需要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 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倾向, 注重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科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2]此外, 靳玉乐还提出了课程改革中教师适应性的理论架构与核心议题, 认为教师适应性的理论架构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1) 作为适应主体的教师所具有的特征; (2) 作为反映特定情境要求的课程变革; (3) 作为适应中心环节的教师改变。[3]尹弘飚和李子建基于已有的心理学理论, 将课程实施与教师心理变化联系起来, 分析课程实施中教师信念、教师情绪、教师动机、教师态度四个方面的变化并提出了解决策略。[4]

新课程实施与教师适应性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也存在着问题。如已有研究中理论性研究较多, 实证性研究少;重思辨分析、轻实践;研究停留在宏观层面, 而课程改革的核心领域———具体学科的课堂教学, 却没有实证性研究, 造成了理论与实际两张皮, 使研究结果缺乏说服力, 操作性不强, 对基础教育一线的指导性不强。深入新课程具体学科的课堂教学, 开展基于标准的课程实施一致性分析, 实证性考察新课程实施程度与教师适应性情况, 应成为研究的发展方向。

二、国内外课程实施与教师适应性的检验途径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促进者和实施者, 新课程实施离不开教师的有效落实。因此, 实证性考察新课程的实施情况, 是检验教师适应性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一) 国际课程实施一致性分析模式[5,6]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 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均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 因此基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检验课程实施情况成为了基础教育研究的重中之重。目前, 国际教育界对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实施一致性分析模式主要有Webb分析模式、SEC分析模式、Achieve分析模式三种。

1. Webb分析模式

1993年, 美国学者Norman L.Webb系统研究了一致性的分析程序和方法, 对课程标准和学业成就评价之间的一致性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其分析框架包括四个维度:知识种类一致性是判断评价项目涉及的学习内容范围与课程标准中描述的内容主题范畴一致性程度, 分完全一致、基本一致、不一致三个层次;知识深度一致性是评价项目的知识技能、认知要求与课程标准中知识技能在复杂水平上的一致, 包括回忆、技能或概念、策略思维和拓展思维四个层次;知识广度一致性是指课程标准中涉及的概念、观点与评价对象的概念、观点是否一致, 分完全一致、基本一致、不一致;知识分布主要考察评价项目在各个具体目标之间分布的均匀程度, 并构建判断一致性的相应可接受水平。

2. SEC分析模式

2001年, 美国维斯康辛教育研究中心的A.Porter等从教师教学、评价和课程标准之间一致性的视角, 共同开发了一致性分析模型, 即SEC分析模式 (Survey of the enacted curriculun model) 。其程序为:构建内容矩阵 (包括学习内容的描述符, 认知要求的描述符) ;研究资料统计 (即分析学习内容与认知要求的表现水平, 填入相应二维矩阵空格) ;根据数据计算一致性结果。

3. Achieve分析模式

2002年, 全美教育高级议会建立的非盈利性组织Achieve公司负责人R.Rothman等围绕学生学业评价进行了一致性分析, 发展成为目前主要的一致性分析模式, 其分析框架包括三个维度:内容一致性检验每个测验项目的内容和相关标准的内容之间的一致性;表现一致性标准是代表对学生某一认知类型的要求, 从“完全一致”到“不一致”;挑战性标准的目的是确定是否把这些评价项目作为学生要掌握挑战性的学科内容。成功分析模式主要考虑四个因素:知识来源的挑战性水平、认知要求的水平、整体性挑战水平、平衡性和范围, 并对其进行编码, 检测评价项目和课程标准的匹配程度, 判断评价项目难度, 检测知识分布平衡性和评价项目涉及的知识广度。

(二) 我国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适应性检验视角

1. 基于标准的教材一致性分析

目前, 国内基础教育存在学校使用多种教科书、教学辅助用书, 乃至新课程实施学校的学生使用新旧两种教科书等现象。教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资源, 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等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是影响课程标准与课程实施之间一致性的重要因素。

对教材内容进行基于标准的一致性分析可从如下三个维度入手。 (1) 知识广度, 即知识点的数量和范围, 是直接影响课程标准与教材之间一致性的主要因素。统计课程标准和教材中每个主题下的知识点个数, 并计算其在该主题下的比重, 得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范围与内容的差异。 (2) 学习要求比较。将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认知水平要求作为基准, 教材的学习要求判定以教学参考书的知识要求为重要依据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 (3) 知识延展分析。以内容标准为基准, 找出在教材 (教学或评价) 内容中所出现的超越课程标准内容范围和要求的知识点, 并对来源 (教材或参考书) 与延展程度 (简单描述为1, 辨析理解为2, 理解的基础上能加以应用为3) 编码。

2. 基于标准的课堂教学一致性分析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最重要环节, 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对教学实践改革有直接影响, 实证性从课堂教学层面进行了基于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更利于分析教师适应性。

对于教师课堂教学, 我们可以从知识广度、学习要求、教学延展三个维度来分析课程标准和教学的一致性。但课堂教学是动态的, 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界定。 (1) 增加“学校类别”因素, 如省重点高中、市重点高中、普通高中、综合高中、职业高中、民办高中等。 (2) 借鉴SEC模式, 在知识广度比较中, 采用教学时间作为比较变量, 并计算其在总课时中的比重, 作为比较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的一个指标。具体时间要求每位教师如实填写, 只计算新授课时间, 练习、复习等课时不计在内。教学总时间为课程标准内容时间及延展时间之和。

3. 基于标准的课程评价一致性分析

课程评价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对教学活动及教学效果作出价值判断,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革课程繁难偏旧的内容,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功能。显然, 很有必要从课程评价层面进行基于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改进学生在内容标准方面的学习。

基于标准的评价一致性分析方法包括知识广度、学习要求、习题延展度等方法, 指选取教材的配套练习 (主要指教材中的课后习题和教材配套的练习部分, 教材的课后习题具体包括每一节和章后的“复习与思考”) 和阶段性测试 (主要是指各类学校的期中或期末测试题) 等作为课程评价的样本, 分别比较这些试题的内容和课程标准内容之间学习水平的一致性。由于试题具有综合性, 故比较之前必须分析统计每个试题所包含的知识点及其要求水平, 然后将其与课程标准的内容和水平作一致性的比较。

三、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适应性影响因素分析

依据上述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适应性检验视角, 我们通过问卷、访问、课堂观察等途径实证性地研究新课程实施情况, 并从课程材料使用、教师知识、教师信念、学校文化等方面分析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适应性问题。

(一) 课程材料使用

课程材料对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实践有很重要的影响, 且这种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材料的使用本质。决定教师实践的最重要课程材料是教科书。教科书是课程改革中的重要角色, 经常是新课程实施中的关键。由于教科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完整的活动程序和班级探究活动, 教师经常将教科书用作教学决策的指南, 经常使用教科书来制订课程计划。可见, 课程材料特别是教科书的使用影响着教师教学行为的实践, 影响着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性。我们可基于课堂内外视角调查分析涉及新课程实施的课程材料及使用, 如教科书、与教科书配套的教师用书、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中等基础学科教育类期刊论文、其他相关官方文件与培训材料、其他辅助教材等, 分析其对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适应性影响。

(二) 教师知识

新课程的实施, 教师行为与素质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 会推动教师知识的更新, 这也决定着课程改革的进程和成败。范良火根据认知者和认知体的不同, 指出研究者使用“教师知识”这一概念通常有三种含义: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关于教师的知识;与教师有关的知识。[7]综合教师的知识研究的相关文献, 尽管不同研究者的视角不同, 但基本没有超越舒尔曼的分析框架。舒尔曼认为教师的知识主要有七个方面: (1) 学科内容知识; (2) 学科教学法知识; (3) 课程知识; (4) 一般教学法知识; (5) 有关教育目的知识; (6) 有关学习者的知识; (7) 其他课程知识。[8]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方面都较传统课程有较大的变化, 新课程实施无处不在地体现了教师知识的应用。因此, 上述各类教师知识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适应性, 如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年龄、职称等因素对教师实施新课程适应性是不同的。我们可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教师的知识状况进行调查, 分析其对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适应性影响。

(三) 教师信念

教师的信念是影响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 Pajares (1992) 指出, 许多证据表明, 教师的信念比教师的知识更能影响其教学计划、教学决策和课堂实践。[9]教师信念源自个人信念的研究, 所谓信念是指个人在某一特定情境脉络下, 对于事物的预设与行为的参照标准。个人往往参考此预设来决定行为与解读新经验, 而且个人所持有的信念是多样化且系统的。因此, 教师信念可视为教师看待教学以及学习的观点, 且教师会据此信念作为教学判断的标准。教师的信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一般而言, 教师的信念是教师对与教学有关的一些方面的看法或归因, 这些方面常是学生、学科、课程、教学、教师、效能感等。而教师信念在课程材料使用、新课程课堂教学、课程评价方面深深影响着新课程实施, 影响实际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程度。我们通过多种分析方法如问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等, 全方位地捕捉有关教师信念的信息, 从其科学本质观、科学课程观、科学教学观等分析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适应性问题。

(四) 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个复杂的概念, 我们一般可认为学校文化由不同教师的信念、态度和价值观, 学校社会规范、学校情景形成, 会对教师教学实践产生影响。结合新课程改革的一线实际情况, 学校文化包括每位教师、学校领导对新课程的看法和实际行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实施新课程的压力;社会、家长对学生学业成绩、升学的压力;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变化;学校组织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 组织新课程教研活动;等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 影响着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适应性。我们可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教师的知识状况进行调查, 分析其对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适应性影响。

通过借鉴国际教育界基于标准的课程实施一致性分析模式, 我们从教材、课堂教学、课程评价等方面实证性地考察了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适应性情况;结合实证研究数据, 从课程材料使用、教师知识、教师信念、学校文化等方面科学地分析了教师适应性影响因素, 并提出了相应对策。这为新课程实施与教师适应性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 能促进教师适应新课程、促进其专业发展, 为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管理、培训教师、落实推广新课程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靳玉乐, 尹弘飚.教师与新课程实施:基于CBAM的个案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 2003 (11) :51~58.

[2]余文森.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J].教育研究, 2002 (4) :58~61.

[3]靳玉乐, 尹弘飚.课程改革中教师的适应性探讨[J].全球教育展望, 2008 (9) :37~42.

[4]尹弘飚, 李子建.课程实施与教师心理性变化[J].全球教育展望, 2006 (10) :20~25.

[5]陆葆谦, 王祖浩.化学课程实施的“一致性”分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11.

[6]杨玉琴, 王祖浩, 张新宇.美国课程一致性研究的演进与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 201 (21) :113~121.

[7]范良火.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39.

[8]蒋永贵.初中科学新课程实施的现状、影响因素及环境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08:152.

农村初中生学习适应性研究 篇8

一、对象与方法

随机抽取平顶山市所辖农村初中学生2 625名为调查对象。其中重点学校1 514人, 普通学校1 111人:初一学生1 045人, 初二学生882人, 初三学生698人;男生1 354人, 女生1 271人。

调查工具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人1991年主持修订的《学习适应性量表》[3] (简称AAT) , 该量表的折半相关系数为0.71~0.86, 重测相关系数为0.75~0.88, 具有较高的信度, 是适用于我国中小学生的标准化测验量表。每个项目实施3级记分, 分别记0, 1, 2分。初中生在AAT全量表的得分范围为0~240分, 得分越高, 提示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越高。常模分成5个等级, “1”为差等、“2”为中下、“3”为中等、“4”为中上、“5”为优等。调查由经过培训后的心理学教师在各调查学校以班级为单位, 在统一指导语下进行。有效问卷录入计算机, 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

二、调查结果

1.学习适应性发展的总体水平

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一般, 略高于中等“3”。AAT测验的平均总分为165.84 (满分240) , 标准分为53.36, 平均等级为3.08。

2.学生适应性等级分布情况

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基本上呈偏态分布, 优等和中上等人数占38.74% (1 016/2 625) , 比中下等和差等的人数比率28.46% (747/2 625) 高出10.28个百分点。与全国理论分布相比, 中上和优等率明显偏高, 差异显著 (χ2=8.30, P<0.001) 。说明农村初中学生学习适应水平从整体上看是可以的, 但是仍有3.28%的学生处于下等水平, 25.18%的学生处于中下等水平, 应引起重视 (见表1) 。

3.学习适应性内容量表的等级分布表

由表2可见, 在AAT测验12项内容量表上的不良率 (包括下等和中下等) 由高到低的依次排位是:身心健康 (44.8%) 、学习热情 (32.4%) 、朋友关系 (29.9%) 、独立性 (26.4%) 、学校环境 (26.2%) 、听课方法 (22.0%) 、家庭环境 (21.2%) 、应试方法 (21.0%) 、读书和记笔记方法 (18.8%) 、学习计划 (17.6%) 、学习技术 (16.5%) 、毅力 (14.8%) 。可见, 在影响农村学生的要素中, 心理健康问题和学习热情是两大消极因素, 其他较高因素的不良率低于全国理论水平, 大多集中在环境方面。特别突出的是学习毅力的优等率高达35.2%, 高出全国理论水平28.2个百分点。

4.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

男女生的学习适应性从全量表上看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说明女生的学习适应性比男生更强。在内容量表等级上, 除“学习技术”一项差异不显著外, 其他各项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 且12项内容量表的平均数都高于男生。这种现象说明, 在农村学校中, 男生存在着更多的学习不适应问题 (见表3) 。

5.不同类型学校初中生学习适应性差异比较

表4结果显示, 不同类型学校之间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001) , 重点学

校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明显高于普通学校的学生。在除家庭环境外, 内容量表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且重点学校学生的平均数都高于普通学校学生, 这表明, 农村普通初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比重点学校差。

6.年级之间学生学习适应性差异比较

表5结果表明, 初一至初三学生总体上差异显著, 三个年级除听课方法、家庭环境和朋友关系外均存在显著差异。对各个年级间具体差异情况进行多重比较发现:一、二年级和一、三年级具有显著差异 (P<0.001) , 二、三年级之间无显著差异 (P>0.05) 。从分量表上看, 初一学生的各项得分均低于初二和初三学生, 说明农村初一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比初二、初三年级的学生差, 这一结论与王惠萍等人的研究[4]结论相反。初二学生除学习环境、独立性和身心健康等方面, 其他各项得分均高于初三学生, 说明初二学生的学习适应水平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热情方面还高于初三学生。

三、讨论与分析

1.农村初中生学习适应性的总体分布

尽管从学习适应性的总体水平上看, 农村初中学生学习适应性水平处于偏态分布, 优于全国理论分布, 但从内容量表可以看出, 农村初中学生对身心健康和学习热情的适应问题最为严重。其主要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

(1) 虽然现在全国都在实施新课程标准, 提倡素质教育, 可在农村应试教育仍然表现得很突出。为了使更多学生能够升入高一级学校,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常常给学校下达指令性计划, 要完成多少升学任务, 而学校也千方百计在提高升学率上做文章, 造成的后果是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抓得很紧, 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2) 尽管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主, 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但由于教师教育理念陈旧, 如缺乏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 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只把学生当做学习的机器, 而忽略了学生是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行为偏差, 无形中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而导致厌学。

2.农村初中生学习毅力优等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 农村初中生学习毅力的优等高达35.2%, 高出全国理论分28.2个百分点。这可能是由于农村学生家长一般文化水平不高, 但他们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尽管农村家庭一般不太富裕, 但对孩子上学都是非常支持的。一方面他们付出自己的爱和希望, 另一方面付出的是血汗所凝结成的粮食和金钱。所以他们经常劝说孩子, 鼓励孩子努力学习、认真念书。而作为初中学生, 自我表现意识的发展、思维的发展, 使他们也在不断思考, 尤其是在面对自己的父母时, 转化为行为, 就表现为一心扑在学习上, 同时也与许多孩子想通过努力学习跳出农门、改变自己的命运有很大关系。

3.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

从表3可知, 农村初中生的学习适应性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 女生的适应性水平明显高于男生, 这与曾婧的研究结果一致[5]。由此可见, 在相同的教育条件下, 女生的学习适应性优于男生。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很多, 但主要还是性别因素。作为初中生, 女生的发育一般比男生要早, 生理、心理成熟度高。而且与性别有关的社会规范使女生相对于男生做事较认真、有较高的自觉性、情绪比较稳定、责任感强;在学习过程中, 对学习目的、意义认识更深刻, 特别是对父母所付出的心血体验更细腻, 在学习上表现出与学校教师和父母要求一致性较高的特点, 这些特点有可能使女生更能适应学习的要求。因此, 应加强农村初中男生学习适应性的教育和指导。

4.学习适应性的校际差异

重点学校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比普通学校好, 这与学校的教师、学生素质以及办学条件密切相关。一是生源质量好。虽然地方教育部门一再强调划片录取, 但重点学校一般提前录取, 这样, 学习适应性强的学生一般会升入重点学校, 其学习适应性原来就比较好;二是学校办学水平高。重点学校无论是从师资或是学校的硬件建设都好于普通学校。重点中学的师资是全乡或全县最棒的, 学校教学设备、校风和学风也比普通学校好。在当地人的心目中, 只要考上了重点初中, 将来就有上大学的希望, 这一切无形中都会对重点学校的学生产生更积极的影响。而普通初中的学生, 大都认为自己没有考上重点学校, 最多就是个初中毕业, 他们不仅对学校没有信心对自身也同样缺乏自信, 这样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适应。因此, 在学习方法、学习热情、身心健康等方面都不如重点学校的学生。

5.学习适应性的年级间差异

初中一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差, 而初二与初三学生无显著差异, 这可能与学生的适应时间有关。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 知识的不断丰富, 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 即生理和心理上都在不断地成熟和发展着, 这是学生适应性提高的主要原因;学生、教师和家长在思想上随年级的升高、中考的临近, 对学习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起到了激发学习动力的作用。而初二学生相对于初三学生升学压力较小, 这可能是导致他们在除学习环境、独立性和身心健康外其他各项平均分均高于初三学生的原因。初一学生面临着一系列的入学不适应、自控能力不足等问题, 学习适应性差在情理之中, 这一结果也清楚地说明了初一年级教师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生活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张承芬, 张金宝.关于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分析[J].山东教育科研, 2000 (12) :60-61.

[2]白晋荣, 刘桂文, 郭雪梅.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心理学动态, 1997 (2) :38-63.

[3]周步成.学习适应性检测手册 (AAT) [G].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1992.

[4]王惠萍, 李克信, 时建朴.农村初中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 1998 (1) :49-54.

丘陵山区杂交谷子的适应性研究 篇9

近5年来, 山西省农技推广站引进河北省张家口市农科院谷子研究所育成的杂交谷子新品种, 在忻州的定襄、偏关, 大同的广灵, 晋中的和顺、左权等十几个县经过多点试验、示范, 效果很好。杂交谷子表现出惊人的抗旱、抗瘠、高产的特点, 全省示范的约0.67×104 hm2杂交谷子平均产量达到400 kg/0.067 hm2, 比对照晋谷21号d的平均单产185 kg, 增产215 kg, 增产率超过100%。据不完全测产统计, 平川水地技术措施配套的谷子产量每0.067 hm2可达600 kg, 平川不保浇地区达到450 kg/0.067 hm2以上, 丘陵山区平均达到350 kg/0.067 hm2。按每公斤谷子现市场价3.0元计算, 平川区产值达到1 350元/0.067 hm2, 丘陵山区平均产值达到1 050元kg/0.067 hm2。定襄县2010年示范0.17×104 hm2, 平均单产421.4 kg/0.067hm2, 总产量1 053.56×104kg, 其中旱坡地面积1 010 hm2, 平均单产328.8 kg/0.067hm2, 与同等耕地种植的谷子晋谷21号的平均单产168.6 kg/0.067 hm2相比, 增产160.2 kg, 增产率达95.0%。杂交谷子3.4元/kg, 产值1 117.92元/0.067 hm2, 晋谷21号以4.0元/kg计, 产值674.4元/0.067 hm2, 增值443.52元。与同等耕地种植玉米相比, 产值增加477.92元/0.067 hm2。水浇地面积670 hm2, 每0.067 hm2产量560.3 kg, 总产量560.32×104 kg, 产值1 905.09元/0.067 hm2。与对照田玉米平均单产650 kg/0.067 hm2, 产值1 300元相比, 产值增加605.09元/0.067 hm2。共计全县平均产值增加528.79元/0.067 hm2, 总增产值321.97万元。杂交谷子已成为边坡、丘陵、旱区人民保证粮食生产, 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作物;在广大平川水浇地区, 经过示范种植谷子已成为玉米轮作倒茬的首选作物。山区每种植0.067 hm2杂交谷子比玉米增收500元左右, 是山区农民通过种植业增加收入的又一个新的亮点。2010年定襄县水地杂交谷子对比试验结果见表1。

山西省十年九旱, 在干旱日趋严重的情况下, 广大边远丘陵山区农民种植收入无法保证, 生活水平仍较低。谷子是节水耐旱作物, 杂交谷子系列品种的杂交优势明显, 抗旱抗逆性强, 恰好与山西谷子种植区域相吻合, 谷子及其杂交品种是广大丘陵山区的适生作物, 可满足干旱地区对抗旱品种的需要。旱地和丘陵区种植杂交谷子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2010年3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听取了全国人大代表、张杂谷育种专家、河北省张家口市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所长赵治海研究员的汇报后, 对杂交谷子的发展前景给予了充分肯定。

为了充分发挥谷子在“十二五”时期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片、一县一业”和“米袋子”的重要作用。省农技推广站建议从2011年到“十二五”末, 在全省推广杂交谷子28.14×104 hm2, 以每0.067 hm2增产200 kg计算, 考虑到谷子必须进行轮作倒茬的因素, 预计每年可总增产4.4×108 kg。这一技术的推广将对山西省确保粮食安全和到“十二五”期末实现新增粮食10×108 kg的目标, 起到有力的支撑。

“十二五”期间, 小杂粮产业要突出区域板块, 大力建设以谷子特别是杂交谷子生产集成技术为龙头的小杂粮产业技术体系;杂交谷子推广是一项新的集成技术, 在山西省大面积推广还需从现代农业专项资金中列出专项经费解决如下实际问题:一是主产区管理技术干部、持证技工、种植户的培训、鉴定;二是足额安排各级农技推广部门的推广经费;三是杂交谷子种子补贴;四是耕作机具、地膜等生产资料补贴。

摘要:谷子具有耐旱、耐土地贫瘠等特点。山西省通过5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培育了一大批种植杂交谷子的高产典型, 带动了广大农民应用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的积极性, 种植技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特色烤烟品种区域适应性对比研究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桂阳县仁义镇圳头村桥背组进行, 试验田面积1 hm2, 每单元面积0.33 hm2, 田面平整, 肥力均匀中等。试验田海拔高度在241 m左右, 前茬作物均为水稻, 土壤类型为黄泥田, 质地疏松, 肥力中等, 地势开阔, 排灌方便。

1.2 试验材料

供试烤烟品种:云烟87、云烟97和湘烟3号, 其中云烟87为主栽品种, 云烟97、湘烟3号为生产示范筛选出的潜力品种。

1.3 试验方法

试验设3个处理, 每个处理品种为1个处理。每个单元共3个品种, 栽植密度为1.2 m×0.5 m, 采用高垄单行。每单元各品种 (系) 连片种植, 大田管理和烘烤技术按桂阳县烟叶生产技术规程执行, 试验田同一管理措施在同一天内完成。

各品种 (系) 均于2011年12月21日播种, 采用漂浮育苗。由于当年育苗期间气温长期偏低, 烟苗生长慢, 2012年4月5日移栽到大田。基肥采用“101”施肥方式, 用土杂肥、火土灰13.5 t/hm2、烟草专用基肥750 kg/hm2, 于烟苗移栽前15 d左右一次性施用。追肥用烟草提苗肥75 kg/hm2、烟草专用追肥75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 在烟苗移栽后近40 d内分5次施完。第1、2次浇施烟草提苗肥;第3、4次浇施烟草专用追肥;第5次浇施硫酸钾。在烟苗移栽后10~15 d进行中耕除草小培土;进入团棵期后及时中耕除草大培土[3,4,5]。

病虫害防治:4月上中旬用日高或红箭喷雾, 防治地老虎2次;5月上旬用阿克泰或吡虫灵+红箭喷雾, 防治蚜虫1次;5月下旬、6月上旬分别用啶虫脒加高效氯氟氰菊酯喷雾, 防治烟青虫、斜纹夜蛾2次[6]。

1.4 调查统计

观察记载项目:各品种 (系) 的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抗逆性、经济性状、烘烤特性、原烟外观质量。根据《烟草农艺性状调查方法 (YC/T 142-1998) 》测定各处理大田烟株主要农艺性状。根据《烟草病害分级及调查方法 (YC/T39-1996) 》, 在各种病害盛发期, 采用5点取样, 每点50株, 调查每个品种主要病害的发病株率和病情指数。烘烤时对每个处理随机抽取各部位叶片100片进行标记, 分别测定各部位叶片的单叶重。根据《烤烟 (GB 2635-1992) 》标准要求, 分级后统计各处理烟叶产量、均价、产值、上中等烟比例, 并鉴定原烟外观质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品种 (系) 主要生育期比较

由表1可知, 2012年的气候特殊, 烤烟整个大田生育期间, 降雨日多, 雨量充沛, 烤烟生长快, 尤其是成熟落黄快, 大田生育期明显缩短。各品种 (系) 顶叶成熟期在7月17—19日, 大田生育期在103~105 d, 各品种相差不大。

2.2 各品种 (系) 植物学性状比较

由表2可知, 各品种 (系) 株形均为筒形, 叶形长椭形, 叶色均为绿色。茎叶角度中, 主脉粗细均较粗, 田间整齐度整齐。2012年各品种均表现成熟落黄快。生长势:云烟97苗期和移栽后25 d为中等, 云烟87和湘烟3号大田长势强。

2.3 各品种 (系) 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由表3可知, 单株有效叶在19.0~20.2片, 其中湘烟3号最多。各品种株高在109.6~115.1 cm, 其中湘烟3号最高, 为115.1 cm;云烟97烟株较矮。湘烟3号茎围最粗, 为10.1cm;湘烟3号节距表现较长;腰叶面积以湘烟3号最为宽大, 而云烟97为最小。

2.4 各品种 (系) 抗逆性比较

由表4可知, 试验各品种均未见黑胫病、青枯病、野火病等病害发生, 但各品种均发生了赤星病、气候性斑点、花叶病, 以云烟97发病稍重, 病情指数在3.0左右;湘烟3号发病稍轻, 病情指数在1.7左右。

注:表中数值为病情指数, 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

2.5 各品种 (系) 经济性状比较

由表5可知, 各品种产量在2 322.0~2 452.5 kg/hm2, 其中湘烟3号产量最高, 云烟97产量较低;各品种均价在21.19~21.43元/kg, 其中湘烟3号均价最高, 云烟87均价最低;各品种产值在49 319.28~52 557.08元/hm2, 湘烟3号最高, 云烟87次之, 云烟97最低;各品种上等烟比例在30.3%~34.0%, 其中湘烟3号的上等烟比例最高, 云烟87次之, 以云烟97为最低;各品种中上等烟比例, 以云烟97为最低, 而其他品种相差不大, 在84.0%~84.4%;各品种单叶重在8.02~8.21 g, 其中湘烟3号、云烟97较大。

从经济性状综合来看, 湘烟3号表现为好, 其产量、产值、均价都高;而云烟97产量、产值都稍低。

2.6 各品种 (系) 原烟外观质量比较

由表6可知, 成熟度均为成熟;颜色为橘黄色;光泽均为强;油分:湘烟3号为多, 云烟97、云烟87为有;叶片结构均为疏松;叶片厚度均为中等。综合来看, 云烟97、云烟87、湘烟3号的原烟外观质量均较好。

2.7 生产示范各品种 (系) 烘烤特性比较

生产示范中, 云烟87、云烟97、湘烟3号这3个品种, 均表现容易烤色, 耐烘烤, 但云烟87烤后烟叶橘黄偏淡, 云烟97正黄色, 湘烟3号烤后烟叶为橘黄色。

3 结论与讨论

2012年气候特殊, 育苗期间气温长期偏低, 低温寡照, 移栽期较常年推迟15 d左右, 推迟到4月上旬;4月降水总量为常年的1.5倍, 烟苗生长缓慢, 而大田生长期间, 6月降水次数频繁, 总量较多, 光照不足, 成熟期高温逼熟, 大田生育期缩短, 仅为103~105 d;此外病虫害发生较重, 对各品种特性的表现有一定的影响。

综合来看, 此次试验中湘烟3号表现:苗期长势强, 大田长势强, 单叶重较大, 生产示范田主要叶斑病发生轻, 原烟外观质量好, 产量、均价、产值较高, 易烘烤, 烟叶橘黄色, 适宜在当地试种推广。云烟97表现:苗期及大田长势中等, 株高中等;赤星病、气候性斑点、花叶病病情指数较高, 抗逆性在3个品种中为最差;产量、产值、中上等烟比例低于湘烟3号和云烟87, 云烟97与主栽品种云烟87优势不明显, 需进一步完善栽培烘烤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怀珠, 李洪勋, 田景先.5个烤烟品种在贵州地区的区域适应性试验[J].江苏农业科学, 2011 (1) :111-112.

[2]孙计平, 李雪君, 吴照辉, 等.烤烟区试品种经济性状与环境互作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19) :11451-11453.

[3]陈鹏, 刘仁祥, 蒋志清, 等.盘县烤烟特色品种筛选[J].种子科技, 2011 (8) :19-21.

[4]王思远, 郭志遥, 崔喜艳, 等.吉林省烟区优质烤烟品种区域适应性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5) :13-17.

[5]田景先, 黄昌祥, 杨天沛, 等.不同烤烟品种区域适应性及其品质特征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 2009 (6) :23-25.

上一篇:细胞增殖与凋亡下一篇:无形资产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