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芦蒿早熟栽培技术

2024-08-17

大棚芦蒿早熟栽培技术(精选九篇)

大棚芦蒿早熟栽培技术 篇1

1 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1.1 品种选择

和露地栽培不同, 西瓜上市时间以及西瓜品种产量、品质、抗性、耐寒性以及装箱率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设施栽培西瓜的种植效益。因此, 品种的选择成为设施栽培西瓜成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本年度选用的品种为早熟花皮黄瓤西瓜品种小麒麟, 由南京利华蔬菜研究所以WR06-11×WR11-16配组, 于2003年育成, 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审定。

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 第一雌花节位8~10节, 坐果性强, 从坐果到采收30天左右, 全生育期106天左右。果形指数1左右, 花皮, 浅绿色, 条纹清晰, 外形美观, 皮厚5 mm左右, 有韧性, 单果重1.5 kg左右。中心折光糖含量11.5%, 边缘折光糖含量9.0%, 单果籽粒数160粒, 种子黑色。果肉黄色, 肉质脆, 汁液多, 口感好。

1.2 种子处理

1.2.1 温水浸种催芽:

用种子量50倍的50℃温水, 将种子倒入后不断搅动, 至水温30℃为止, 浸泡5~6h, 捞出后用布擦干种子上多余的水分后放在30℃条件下催芽, 露白后播入营养钵内。

1.2.2 药剂浸种:

将晒过的种子放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中浸1 h或用百菌清药剂浸种。

2 营养土配制

营养土由10年以上未种过西瓜的优质园田土和充分腐熟的细粪干组成, 二者各占50%, 另加少量压细的磷酸二铵。如果园田土为黏质壤土, 还应加入占总量1/3的炉渣灰。用配制好的营养土制成营养钵置入苗床。

3 苗床期栽培技术要点

3.1 播种期

播种期主要应根据天气情况而定, 选择晴好天气播种。采用温水浸种催芽, 露白后播种在营养钵内, 每钵一粒, 播后适当用土覆盖。为克服低温的不良影响, 西瓜苗床设在大棚内, 一般畦宽1 m, 深度25 cm, 长度视育苗数量而定。在畦内铺一层地膜, 上面撒细土、稻草等物, 整平后铺设电热丝, 再铺营养钵播种。播后均匀覆约5~10 mm的盖籽土, 平铺地膜, 扣上小拱棚 (夜间拱棚上面盖草帘) , 电热丝加温, 促进出苗。

3.2 温度管理

出苗前床温度保持白天30~32℃, 夜间20~25℃。当70%的瓜苗出土后及时揭去地膜, 齐苗后小拱棚适当降温降湿, 白天气温控制在20~30℃, 夜间15~18℃。移栽前一周逐步降温炼苗, 白天20~25℃, 夜间10~15℃。通过这种育苗方式, 并加以精心管理, 瓜苗的成活率可达90%以上。本年度育苗期在37天左右, 3月12号开始移栽入大棚。

3.3 湿度管理

苗床内应保持适宜的湿度, 应控制在85%~95%, 以防止烂苗。晴好天气通风降湿;遇到连续阴雨天气, 最好用电灯泡补光, 撒干细土去湿。

4 栽培管理

4.1 施足基肥

冬前及早耕翻, 以熟化土壤。移栽前一周亩施腐熟有机肥2 500 kg、腐熟饼肥250 kg、高浓度硫酸钾复合肥 (45%) 25 kg, 深翻耧平。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 kg进行土壤消毒。

4.2 建棚定植

要在上一年秋耕、晒垡冻土、挖好田间三套沟的基础上, 在种植当年的早春, 大田定植前1个月再整地、开沟、搭棚。本年度示范点用的是竹片大棚。大棚顶高2 m, 肩高1.5 m, 跨度5 m的大棚棚内左右双畦, 畦宽2 m, 中间留30 cm操作沟。采用大棚加地膜栽培。

本年度西瓜栽培采用地爬式栽培, 株行距40 cm× (200~250) cm, 亩栽500~600株。栽后浇足活棵水, 等水渗完后随即覆盖地膜。

4.3 温度管理

定植后结瓜前以蹲苗为主, 保持白天23~27℃, 夜间13~15℃。

4.4 肥水管理

4.4.1 追肥:

从定植到开花是促秧时期, 需要适当追施速效化肥, 促进茎叶适中生长。但不能大肥大水, 以防茎叶徒长, 造成开花结瓜推迟。坐瓜以后, 由于果实膨大, 需要越来越多的水分和养分, 所以要重追肥一次。追肥一般掌握在雌花受粉受精后4~6天, 当幼瓜长到鸡蛋大小, 表面的茸毛逐渐脱落, 瓜面呈现明显的光泽时。此时表明西瓜已经坐住, 一般不会再发生落果现象。脱毛还表明西瓜开始进入果实迅速膨大期, 此时要随水冲施化肥, 每亩可用高浓度硫酸钾复合肥25 kg, 另加磷酸二氢钾4 kg。每次西瓜采摘后都应及时施一次接力肥, 亩用高浓度硫酸钾复合肥30 kg加康翠, 可以大肥大水, 以促进茎蔓返青生长, 延长结瓜期, 提高产量。

4.4.2 浇水:

在定植穴浇水的基础上, 缓苗后要顺沟浇一次大水, 以后注意锄划保墒。团棵期结合追肥在栽畦的沟里适量浇水, 以促棵快长。如果植株生长旺盛, 不缺水可以不浇。但判断是否缺水不能只看土壤表面, 因为地表湿润往往只是一种假象, 而要根据植株的长相和长势进行判断。果实膨大期需水量增加, 一般要浇二三次水。结果后停止浇水, 以防积累的糖分少, 影响西瓜品质。

4.5 植株调整

三蔓整枝, 保留主蔓和2个子蔓, 改善行、株间透光条件。保护地栽培必须人工授粉, 授粉后做一标记。留果时摘除主蔓上第一雌花, 其余均可留瓜, 每株留二三个果。坐果的茎蔓在幼果前留10~12片叶打顶。

4.6 遇灾害性天气的管理

灾害性天气即在外界环境条件下出现的对冬暖大棚生产造成危害的连阴雨、低温、大风、大雪等。阴雨、雪、大风天气影响棚室西瓜越冬期间的正常生长, 主要是冻害和弱光造成的“光饥饿”死苗。出现灾害性天气后, 应根据情况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 防止棚室出现不应有的损失。

连续阴天时, 首先要加强保温, 加盖草苫或防雨保温膜, 减少棚室内温度的消耗。当棚室内气温降至8℃以下时要考虑临时加温。加温的方法很多, 可采用煤炉加排烟筒加温, 炭火盆加温, 也可采用电热线加温。加温时要注意安全, 首先防煤气 (一氧化碳) 中毒。用煤炉或炭火盆加温时, 要注意有害气体的浓度大小, 及时排放。

阴雨雪天, 不能只为保温连草苫也不拉开, 连续盖四五天对西瓜极为不利, 会因光饥饿死苗。因此, 不但阴天要揭苫, 雨雪天气也要尽量揭苫, 可隔一块揭一块, 让其进入少量散射光。有条件的可在棚室内吊灯炮补光, 有一定的效果。

5 病虫防治

大棚西瓜内主要的害虫为蚜虫, 于4月25日前后用大功臣、敌杀死防治蚜虫一次, 后期视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补治。

6 采收

塑料大棚番茄早熟栽培技术 篇2

关键词:塑料大棚;播种;育苗;定植;管理;采收

中图分类号: S641.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4.064

番茄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既可当蔬菜也可以当水果食用,并且适于本地栽培,近几年大棚栽培番茄面积逐年扩大,并形成规模。例如长岭县三县堡东沟合作社生产番茄已经远销山东等地,而且效益可观;扶余县腰号村合作社生产的番茄远销天津等地,腰号村的番茄规模可观。

1大棚结构

棚地选择应选择避风、向阳、地势平坦,灌排以及交通水方便,土质不粘的地块作为棚地。

大棚方位棚条东西走向,向南北延长。

大棚规格棚长可达200米、宽10米左右,棚高2米左右,肩高1米左右。

2扣棚时的注意事项

冬天扣棚,要在土壤结冻前扣棚,春天,一般要在定植前20~30天扣棚。在长岭县春扣棚一般在3月末或4月初。提早栽培的大棚,应要用双层膜或者是三层棚(即双层棚加小拱棚),而且要加裙围子,以防寒保暖。

3整地与做畦

棚地土壤如果粘重,在翻地前可采取垫沙,改善其结构,从而增强土壤的透气性。

翻地要在大棚内化冻一锹深时进行,深度达到25厘米左右。翻完地后,先在中间顺大棚方向挖10~15厘米深的水道,然后在水道两次垂直方向打垄或做畦;畦宽,一般1.0米,最好与大棚拱架宽度相等,并且畦埂与棚压线相对。

4施肥

施肥时底肥应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每亩施优质农家肥1~1.5吨;定植时,再结合整地每亩施磷酸二铵或复合肥20公斤,作口肥;施肥后,将畦面或垄再翻1次,把已施入的肥料均匀地混拌在土中。追肥采取根外追肥,一般用0.2%~0.3%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洒2~3次,以满足植株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

5品种选择

应选用成熟早、产量高、商品性好、耐低温、耐弱光,以及抗病性强的新品种。如:东农704,L402,中蔬四号,毛粉802,佳粉1号,佳粉2号,佳粉15号,中杂9号F1 番茄,吉粉2号,吉粉3号等。

6育苗

6.1播种期的确定

育苗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苗期的温度。番茄幼苗生长的适宜温度:白天为22℃~25℃,夜间15℃。在这种适温条件下,番茄从出苗到现蕾,早熟品种需50天,中熟品种55天,晚熟品种60天。同时也要计算好上市的时间来确定播种期。

6.2种子处理

为预防病虫对秧苗的为害,促进种子萌发,在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浸种、催芽等处理。

浸种一般在播种前3~4天进行。在番茄种子在表面常附着一些病菌,有的病菌甚至侵入到种子内部,因此在播种前进行烫种和药剂处理。

烫种时,先把种子用冷水浸湿之后,再用50℃左右的温水烫种15分种。再用10%磷酸三钠液浸种20分钟,进行种子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数次后,放入常温水中浸泡6~8小时,让种子吸足水分。

种子催芽时用布包好放在25℃~30℃的地方进行催芽。催芽时,每天检查2次,并把种子上下翻动,使种子受热均匀,以保证出芽整齐。

6.3播种与间苗

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播种。播种前应把床面搂平,浇足底水,待水下渗后即可播种。播后用掺沙土覆土,其厚度为1.0~1.5厘米。

6.4出苗至分苗前的管理

保温:幼苗时期,温室内温度低时,一定要做好保温工作,此外还要炼苗。白天温室内温度必须保持在25℃~28℃,前半夜保持17℃~18℃,一定不要出现低于8℃以下的低温,以免小苗爱冻害。

通风及炼苗。在保持一定温度的前提下还应注意通风炼苗。当70%的幼苗出土后,就要进行通风,通风口由小到大,并逐渐加大通风量,防止幼苗徒长。

当幼苗长出2片真叶时,要适当控制温度,晴天如超过 25℃,就要进行通风;当幼苗长出2片半真叶时。在通风炼苗时,要做到顺风开窗、缝隙且由小到大,以免冷风直接吹着幼苗,并经常把风口调换位置。

6.5分苗

当幼苗长出2.5~3.0片真叶时进行分苗,分苗以早为好,这样有利于花芽分化。但也不宜过早,因幼苗小,避免伤害幼苗,应灵活掌握。

分苗后的管理和炼苗这时是培育壮苗的关键时期。因此通过对温度、水分、光照、施肥等管理来实现育壮苗的目的。

7定植与管理

定植时期:棚内10厘米深处地温稳定在10℃左右,最低气温稳定在5℃以上时进行定植。

定植密度:早熟品种的行株距为60~55厘米×25厘米;中熟品种行株距为55~60厘米×33厘米;晚熟品种,行株距为55~60厘米×40厘米。

定植深度:栽苗深度应使土方块与畦(垄)面取平。如果栽深了,不易缓苗;栽浅了,影响根系生长,也可以采取深开沟浅栽,逐渐覆土的方法。

浇水:边栽苗边浇水,水量的大小,应根据土壤墒情和地下水位而定。

防寒:保温番茄在坐果前,如遇到低温,很容易落花落果,因此,在定植前必须将大棚北端用草苫子(防寒被)围严。在棚内熏烟、生火炉、覆盖双层膜、大棚套小拱棚、小拱棚加覆盖、热风炉送暖风等方法,做到增温防冻。一般在定植后的7~8天,即缓苗期,采取闭棚管理,提高棚温,促进缓苗。缓苗后,一般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夜间保持在13℃~15℃。如果夜温过高,容易徒长。

8肥水管理

番茄坐果前,水过于充足,会使秧苗徒长,很难坐果。因此,在肥水管理上,在第1穗果开始膨大之前,一般不再浇水和追肥。主要通过多次中耕松土,以保持土壤湿度,降低棚内的空气湿度。当第1穗果的果实已达到核桃大小时,开始浇水和追肥,以满足秧苗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

追肥要分次施用也可以进行叶面追肥,目前主要用磷酸二氢钾、尿素、磷酸二铵等,一般每隔7~8天进行一次。

9蘸花

为防止落花落果,在番茄开花期应用2,4-D、番茄灵、坐果灵等植物生长素处理花,可以起到保花、保果的作用。目前常用方法有喷、点、蘸、抹等,一般2,4-D的浓度为15~20毫克/公斤,番茄灵为25毫克/公斤。

10整枝

整枝可分单干、双干两种。在塑料大棚内栽培的番茄,一般都采用单干整枝法,即除保留一个主蔓处,其余的侧枝都去掉。

为防止植株在面匍匐,要顺支架上引,每隔3片叶,即每穗果进行一次绑蔓,并要绑在上下两片叶之间,一定不要在花序的上方的或下方进行绑架。绑的松紧度,应以茎干立起不太紧为准。

11通风降温与排湿

塑料大棚内的气温、地温、空气、水分对植株生长与发育影响很大。尤其是在塑料大棚密闭的情况下,棚内温、湿度很高。如高于30℃,秧苗生长不良或停止生长;相对湿度超过80%,影响棚内光照和温度,会使秧苗徒长,特别是在番茄坐果到果实红熟这个阶段,湿度过大,会导致各种病害的发生。

棚温应控制在22℃~25℃,一般定植后7~8天内,白天维持在28℃~30℃,夜间保持16℃~18℃;缓苗后,白天最高不超过28℃,夜间最低不低于13℃;开花坐果期,白天控制在22℃~25℃,夜间保持在16℃左右。棚内的湿度调节,一般掌握在相对湿度60%~80%。

12肥水管理

大棚内番茄,如果坐果前肥水过于充足,会使秧苗徒长,出现光长秧不坐果的现象。因此,在肥水管理上,应在第1穗果上的果实已达到核桃大小时,开始浇水和追肥的原则。

13疏花疏果疏叶

每穗果以留3~4个果为好,把过多的花蕾及时疏掉。一般第1花序的头一个花,大多数为畸形果,应及时疏去。把没有光合作用的老叶摘掉,这样不仅蒸腾和养分消耗,还有利于通风,有利于秧苗健壮生长。摘叶时应摘掉成熟果实下方2片叶下处的叶片。早熟品种应保留全株有6~7片良好的功能叶;中晚熟品种至少保留12片以上的功能叶。

14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应本着“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主要病虫害有以下几种:

立枯病在发病初期,采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同时可以防猝倒病。

炭疽病在绿果期就开始喷药,常用农药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间隔7天左右喷施1次,连续喷3~4次。

根结线虫病在播种或定植时,施用1.8%阿维菌素乳油1毫升/平方米稀释2000~3000倍液,喷在棚内表土上,然后马上翻入土中。

15采收

因为番茄果实进入青熟期之后,离开植株也可以正常完全成熟,所以根据不同的目的,确定其采收期。如短途运输,就近供应市场的鲜果,最好在转色期或半熟期采收为宜;贮藏或远距离运输的果实,为了防止其损失,应在青熟期采收。

大棚早熟西瓜栽培技术 篇3

冬前深耕25 cm,进行冻垡,使土壤疏松。一般底施优质厩肥60~75 t/hm2(或腐熟鸡粪45~60 t/hm2)、过磷酸钙750kg/hm2、硫酸钾225~300 kg/hm2、腐熟饼肥1 500 kg/hm2。将底肥的1/2全面撒施,再翻入土中,整平后开沟集中施肥和作畦。棚内的作畦方式一般可采用小高垄和高畦,行距l.0~1.2m[1]。同时将底肥中另外1/2的有机肥施入丰产沟内。

2 定植

大棚西瓜在采用3层薄膜覆盖情况下,可比拱棚双覆盖早定植10 d左右。采用支架栽培方法,先在扣膜的畦面按株距划出定植穴位,然后选晴天定植[2],在9:00—15:00栽完。定植穴的大小应与土坨或营养钵大小相适应,向穴内浇适量底水,待水刚渗下时即栽苗。栽苗时先小心脱掉塑料钵,将完整土坨栽入定植穴内,使土坨表面与畦面平齐或稍露出。摆正瓜苗,即填土后轻轻压实,以利于缓苗。全棚栽完后,可清扫畦面,并在垄面上插小拱架,其上扣薄膜,为了补苗,棚内应同时多栽一些后备苗。

3 大棚管理

3.1 温度管理

定植后5~7 d内,要注意提高地温,保持在15℃以上,促进缓苗。若白天温度高于35℃,则应设法遮光降温。缓苗后可开始通风,以调节棚内温度,一般白天不高于30~32℃,夜间不低于15℃,此期间可通过开闭天窗来控制棚温,当瓜蔓长30 cm左右时,可撤除小拱棚。大棚西瓜盛花期,应保持光照充足和较高的夜温[3]。若人工授粉后夜温较低,会造成落果和影响果实肥大。外温超过18℃时,应加大通风,天窗和棚两侧同时通风,保持白天不高于30℃。

3.2 湿度管理

大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较高,在采用地膜覆盖的条件下,可明显降低空气湿度。一般在西瓜生长前期,棚内空气湿度较低,但在植株蔓叶满架后,由于蒸腾量大,浇水量增加,使棚内空气湿度增高[4]。白天相对湿度一般在60%~70%,夜间达80%~90%。为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减少病害,可采取晴暖白天适当晚关棚,加大空气流通,也可在行间铺草降低土表水分蒸发。生长中后期,以保持相对湿度在60%~70%为宜。

3.3 增加采光量

西瓜要求较强的光照强度。但由于大棚的棚膜表面结露珠或不洁净,常导致棚内的光照强度降低,特别是在多层覆盖情况下。因此,应注意保持棚膜洁净,不要用透光性能很差的旧薄膜。大棚内光照主要来源于顶部(上光)和侧面(侧光),地面薄膜在生长前期也有一定的反光作用。距地面1 m以上叶面积的正常光合作用,对西瓜产量影响很大。因此,在西瓜生长期应始终保持棚顶部和两侧面光线畅通无阻地进入大棚内部,使棚内1 m以上叶片在生长中后期也能获得足够的光照。应严格整枝,及时疏枝和打顶,使架顶叶片距棚顶薄膜有30~40 cm的距离,防止行间、顶部和侧面郁闭。在绑蔓时,要注意使叶片层间有20~30 cm的间距,防止相互重叠。

3.4 棚内气体调节

大棚密闭条件下,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严重不足,会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和同化产物的积累,可人工补充棚内二氧化碳含量:一是在棚内堆积新鲜猪牛粪,猪牛粪发酵过程中可释放二氧化碳;二是燃烧丙烷气可产生二氧化碳;三是应用焦炭二氧化碳发生器,在焦炭充分燃烧时释放出二氧化碳;四是在不被腐蚀的容器中放入浓盐酸,再放少量碳酸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法最简便;五是施用二氧化碳肥。

3.5 水肥管理

一般在缓苗后,如地不干,可以不浇水;若过干时,可顺沟灌1次透水。此后保持地面干湿交替,控制浇水,增加地温,使瓜秧健壮。在伸蔓期插支架前,可浇1~2次水,水量适中。开花坐果期不浇水,以防止徒长,促进坐瓜,幼瓜长到鸡蛋大小后,可每隔3~4 d浇1次水,促进幼瓜膨大[5]。大棚西瓜可在支架前,小拱棚撤除后进行追肥,在瓜垄两侧开浅沟施氮、磷复合肥300 kg/hm2、硫酸钾75~150 kg/hm2,以促进伸根发棵,并为开花坐果打下基础。幼瓜坐住后,长至鸡蛋大小时,结合灌水冲施45%硫酸钾复合肥300 kg/hm2,促进长瓜。果实定个后,可用0.3%磷酸二氢钾叶面追肥1~2次。

4 植株管理

4.1 整枝绑蔓

4.1.1 整枝。

当伸蔓后,主蔓长30~50 cm时,侧蔓也已明显伸出。当侧蔓长到20 cm左右时,从中选留一壮健侧蔓,其余全部去掉,以后主、侧蔓上长出的侧蔓也及时摘除。在坐瓜节位上方再留10~15片叶,即适时打顶。整枝工作主要在瓜坐住以前进行,支架栽培情况下,去侧蔓(打杈)工作要一直进行到满架、打顶。在去侧蔓的同时,要摘除卷须。

4.1.2 搭架绑蔓。

在定植后20 d,主蔓长30 cm左右,去掉大棚内小拱棚后,立即进行插架,可按每株瓜秧插2根竹竿,插在植株两侧、距植株根部10 cm以上,竹竿要插牢、插直立,插立架后开始引蔓、绑蔓[6]。当蔓长30~40 cm时,即可将匍匐生长的瓜蔓引上立竿,每蔓引1根竹竿,绑蔓作业中应注意理蔓,后期绑蔓应注意不要碰落大瓜,绑蔓和整枝工作可结合进行。

4.2 人工授粉

根据棚内西瓜的开花习性,应在8:00—9:00进行授粉。阴天雄花散粉晚,可适当延后。为防止阴雨天雄花散粉晚,可在前1天下午将次日能开放的雄花取回,放在室内干燥温暖条件下,使其次日上午按时开花散粉,再用此花给雌花授粉。应从第2雌花开始授粉,以便留瓜。

4.3 选瓜、吊瓜

为提高单瓜重和使瓜形端正,应选留第2雌花上坐的瓜,留瓜过早则瓜小而瓜形不正,过晚则不利于早上市。一般授粉后3~5 d,瓜胎即明显长大,要优先在主蔓上留瓜;若主蔓上留不住瓜,可在侧蔓上留瓜。在支架栽培情况下,当瓜重0.5 kg时,应及时进行吊瓜,防幼瓜增大后坠落。在地爬栽培情况下,应如拱棚栽培一样进行选瓜、垫瓜和翻瓜。

5 病虫害防治

大棚西瓜生长期主要虫害为蚜虫,可在定植前喷吡虫啉液防治,膨瓜盛期可采用生物防治措施。白粉病可喷施粉锈灵防治。中后期要加强通风,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参考文献

[1]曹艳.早春茬大棚西瓜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6):151-156.

[2]韩桂花,黄银峰.大棚西瓜高产优质配套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1(4):42-43.

[3]王建怀.春大棚西瓜无公害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下旬刊,2010(5):29-30.

[4]陈连生,黄启元,周学良.早春大棚西瓜长季节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10(8):29-30.

[5]郑惠兰,韦永梅,何绍贵.文山县大棚西瓜高产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2010(7):33-34.

大棚芦蒿早熟栽培技术 篇4

收稿日期: 2014-03-12; 修回日期: 2014-04-15

作者简介: 徐小军,男,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瓜菜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推广工作。电话: 0371-65313736

大棚番茄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篇5

一、品种选择

选择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抗逆能力强的早熟品种, 如中研988等。

二、培育壮苗

1. 基质准备

会东县大棚番茄都采用育苗盘育苗, 选择的基质为草炭2份、蛭石1份、珍珠岩1份, 1m3基质加含磷48%、氮15%的复合肥2.5kg。

2. 种子处理

播种前1~2天中午将番茄包衣种在太阳下晒2个小时备用。

3. 装盘育苗

装盘一般选择黑色育苗盘, 将基质与复合肥混合均匀后浇水, 水的比例以攥着成坨、撒开即散为准。把盘轻轻装平, 然后用几个空的育苗盘摞在一起压一下, 让每穴都有0.5~1cm的凹坑, 适宜番茄种子的生根和发芽。按每穴1粒将番茄种子放在穴盘中心, 用蛭石把上面的空穴填平, 将装好的育苗盘放在苗床上, 喷水, 将温度控制在25~30℃。

4. 苗期管理

一旦发芽就适当打开通风口进行炼苗, 白天温度控制在24~28℃, 晚上12~15℃, 同时保持苗床间干间湿, 促进幼苗生长, 提高幼苗的抗病抗寒能力。当幼苗长到7~9片叶、第一花序现花蕾时, 及时定植。

三、整地定植

1. 整地施肥

在定植前10~15天整地, 整地时施足基肥, 基肥主要以有机肥为主, 每亩施入发酵处理的优质圈肥2~5t, 结合施入磷、钾肥和微量肥料。在施肥后整地作畦。

2. 定植

在定植前7~10天扣膜对大棚进行熏蒸消毒, 定植前5天灌1次透水, 水面以畦顶下15cm为宜。定植前2~3天覆盖黑色地膜, 同时安装滴管带, 既能提高地温, 又能减少杂草。定植按行距50cm, 株距25~30cm, 每亩定植4 000~4 500株。定植最好选择在天气转暖的晴天上午进行, 定植的番茄苗的土坨与地面持平, 不要栽得太深, 留一个10cm间宽的窝, 保证浇灌时四周水分均匀, 促进根系向地下层生长。

四、田间管理

移栽5天后浇定植水, 再过5天浇缓苗水, 缓苗水一定要浇透, 并同时松土。浇缓苗水3~4天以后, 侧芽长到3~4cm时抹芽打杈, 这时侧芽嫩, 伤口小, 容易愈合;打晚了, 伤口大, 愈合慢, 还极易感染病害。抹芽打杈每3~4天进行1次, 同时打掉底部的老叶, 增强通风透气, 还能减少营养的消耗。打岔、去叶以后, 于晚上8~10时进行熏蒸大棚, 加速伤口愈合, 减少病害发生, 早上拉棚放风。熏蒸大棚每周要进行1次, 能够防治虫害和病害。

定植10~15天以后, 番茄第一花序开始开花, 当棚内温度在15~28℃时, 选择晴天上午10时前, 每3~4天用2, 4-D蘸花柄1次, 28~30℃时每两天蘸花1次。15℃以下和30℃以上就不要蘸花, 刚刚抹叶或打杈就不要蘸花, 以免蘸花激素感染伤口。同一个花序前期开的花延后两天蘸花, 后期开的花提前两天蘸花, 同一个花序上的花朵实现同时授粉, 同时坐果, 同时发育, 果的大小均匀一致。同时疏掉早花、畸形花和畸形果, 每束花留5~6个商品果。

当第一薹果长到核桃大小时施用冲施肥, 冲施肥以高氮肥为主, 每隔15~20天施高氮肥1次。同时每7~10天喷施磷酸二氢钾300倍液, 抑制植株快速生长, 促进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积累和光合产物向果实中运输, 提前早熟。坐果30~35天, 当番茄深绿色开始转色时, 施用高钾肥, 同时用乙烯利2000mg/kg倍液涂抹果蒂, 加速番茄成熟。

当前两薹果采收结束以后, 停止喷施磷酸二氢钾, 恢复顶端正常生长。

五、适时收获

大棚生姜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篇6

1 播种前准备

1.1 良种选择

目前市场上生姜品种可分3大类, 一是山东大姜、二是凤阳中姜、三是当地小姜。根据近几年市场调查, 中姜、小姜很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也更适合于大棚栽植。应选择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性强、商品性好、具有本品种特性、地上茎精壮、分枝多、肥大饱满、皮色淡黄明亮、肉质新鲜、不干裂、不腐烂、未受冻、质地硬、大小适宜的健康姜块留作种用, 严禁从病姜区引种。

1.2 整地

生姜最适于在地势较高、无污染、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的中性偏酸性土壤中生长, 要求栽培土壤前3年没有种植过生姜、花生等作物, p H值6~7。大棚栽培生姜一般在2月中下旬 (农历正月中旬) 开始, 1月先将腐熟的农家肥约30t/hm2, 均匀撒于地面深翻混匀。建棚高2.5m, 宽8~10m, 选透光性和质地较好的薄膜作棚膜。把地平整后起垄, 每垄之间间距60cm, 垄高30cm, 垄宽30cm, 工作沟内留备用土。为防地下害虫 (小地老虎) , 可人工捕捉或毒饵诱杀。药剂选用辛硫磷、速灭杀丁等拌毒干撒入穴内, 用锄头翻匀。

1.3 姜种处理

播种前20~30d将姜种从窖中取出, 在背风向阳的平地或草席上摊晒1~2d, 但不可曝晒, 中午若日光强烈, 应遮盖, 防止受冻, 晒到姜皮发白变干即可收回室内准备催芽。在2月15~20日前后进行催芽, 将风干的稻壳用1%的石灰水喷湿 (70%) , 在棚室内先铺10cm厚作垫层, 趁着种还热时摆在垫料上, 1层姜1层料, 堆高100cm, 最上层再盖上5cm厚的干净稻草;覆膜保温, 温度控制在20℃, 湿度控制在75%左右, 幼芽长度为1.0cm左右时即可播种。

2 播种

大棚种植生姜主要是达到提早上市的目的, 需要密植, 应先将种姜分切开, 一般中籽姜每手分出13~15片 (一般将姜种掰成50~70g) , 每穴株距15~20cm, 每片种姜上只留1个粗壮嫩芽 (少数姜种也可保留2个壮芽) , 其余的幼芽用手抹去, 以便使养分集中供应给主芽, 保证苗齐苗壮。为预防姜种自带病菌发病, 播种前用1%的波尔多液浸种20min, 或用1%的石灰水浸种30min后取出晾干待播。在姜种伤口处蘸草木灰后下种, 下种时将姜芽与行向垂直平放于播种沟内, 做到姜芽上齐下不齐且在一条直线上, 以保证苗齐苗壮;然后在姜种上面覆1层4~6cm厚的细土, 再覆盖农家肥, 一般用农家肥60~70t/hm2, 与复合肥225kg/hm2、锌肥45kg/hm2、硼砂30kg/hm2混合后施用。

3 田间管理

3.1 温度控制与化除

大棚种植生姜在农历2月下旬和3月初, 定植期间室外温度较低, 定植后扣棚不需放风;出苗后, 如天气晴好, 温度较高可适时 (中午) 少许放风。播种后2~3d, 用丁草胺或乐福灵等进行喷雾或毒土处理, 注意要按照喷施要求配比浓度, 喷施时姜田土壤要保持湿润, 齐苗后若垄上有杂草应进行人工拔除。

3.2 肥水管理

生姜生产期长, 需肥量大, 在施足基肥的同时, 中后期需肥约是全生育期的80%, 施肥上一般采取分期追氮、磷、钾等肥料。生姜在苗高13~16cm时追施提苗肥, 一般用硫酸铵、二铵或45%复合肥150kg/hm2对清水浇施。弱苗、小苗在苗期施用追赶肥, 宜采取少量多次, 直到培育成壮苗, 达到全田苗高苗壮一致为止。7月上中旬是大棚生姜生长的转折时期, 吸肥量迅速增加, 这时可结合除草和培土进行第2次追肥, 可将肥效持久的腐熟农家肥和速效化肥配合施用, 可用沼肥或腐熟猪栏粪45~60t/hm2, 辅以腐熟的细碎饼肥370kg/hm2、硫酸铵或复合肥225~300kg/hm2 (复合肥用人尿泡2~3d后施用效果较好) ;当生姜长至6~8个分枝时 (约8月上中旬) , 正是根茎旺盛生长期, 需肥量大, 也是栽培管理的关键时期, 可施复合肥或硫酸铵300~375kg/hm2、硫酸钾150kg/hm2, 以促使姜块迅速膨大, 同时防止后期因缺肥而引起茎叶早衰。如以收嫩姜为主, 在施肥时可适当加大氮肥用量, 以收老姜为主, 则应控氮增磷, 土壤缺锌硼时, 追肥时也应补施, 以延缓叶片衰老。生姜喜湿润而不耐旱, 幼苗前期, 以浇小水为主, 保持地面湿润, 一般以穴见干就浇水, 幼苗后期根据天气情况适当浇水, 保持地面见干见湿。7月下旬至8月正是生姜生长的最佳时期, 水分对其生理生长特别重要, 如遇干旱, 应增加浇水次数, 但不可漫灌, 浇水间隔期以7~10d为宜, 梅雨季节少浇 (霉雨水) , 浇水时间应在早上和傍晚, 中午不能浇水。暴雨之后, 要及时排除地面积水。

3.3 中耕除草, 适时培土

生姜的幼苗生长处在高温多湿季节, 要及时中耕除草, 防止植株早衰。幼苗旺长期肥水条件好, 杂草滋生力也强, 若除草不及时, 草与姜苗争肥、争水、争光, 姜苗易出现生长不良。黑暗湿润的环境条件对生姜的根茎生产很有利, 为防止根茎膨大后露出地面, 在除草和追肥的同时结合进行培土, 一般培土3~4次。第1次应有3株幼苗时进行, 盖土不能太厚, 以免影响后出苗的生长, 15d后依次进行第2、第3、第4次培土, 培土时做到不能将根茎露出地面, 把沟背上的土培在植株的基部, 变沟为垄, 为根茎的生长创造适宜的条件。

3.4 扒老姜

在中后期中耕培土时, 可根据市场行情, 在生姜的旺长期扒出老姜出售, 以提高经济效益。方法是顺着播种的方向扒开土层, 露出种姜, 左手按住姜苗茎部, 右手轻提种姜, 使之与植株分离。注意不能摇动姜苗, 取出种姜后要及时封土。弱小的姜苗不宜扒种姜, 以免造成植株早衰。

3.5 揭膜与遮阳

一般在出梅后7d就可揭去顶棚, 为防夏天强阳光照射, 选用遮阳率70%的遮阳网覆盖棚顶, 以减少强烈光的照射。

4 病虫害防治

生姜病虫害种类不多, 但危害严重, 如不及时防治损失严重。生姜病害主要有茎部病害和叶部病害。茎部病害主要有姜瘟和姜腐烂病等。田间发现病株时应及时挖除病株及病株周围的土壤, 并带出大棚外深埋。姜瘟病应以预防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雨后及时进行深沟排水, 防止病菌随水扩散。与此同时, 在病穴内撒生石灰消毒, 药剂防治选用百菌清、姜瘟宁、敌克松、1%漂白粉等在穴内泼浇, 然后用无菌土封住。叶部病害有姜炭疽病、叶枯病等。田间发现病叶时, 及时摘除放塑料袋内带出大田烧毁或深埋。同时采用70%的甲基硫菌灵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溶性粉剂600~7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采收前20d停止用药。虫害主要有姜螟、蚜虫、小地老虎。姜螟可用杀螟松、敌百虫、速灭杀丁等防治。小地老虎可用毒饵诱杀、药剂喷杀、毒液灌根相结合, 药剂选用辛硫磷、敌敌畏、杀虫双等防治;同时, 晚上开启杀虫灯诱杀成虫。

5 采收

生姜采收时间和市场价格是分不开的, 根据近年来的经验, 销售旺季一般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根据生姜的产量适时采收, 种姜宜在初霜后采收。

摘要:介绍了大棚生姜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主要包括播种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内容, 以供种植户参考。

塑料大棚茄子春早熟栽培技术 篇7

1 播前准备

保护地早熟栽培茄子品种应选择株型紧凑、雌花节位低、结果早、品质好、较耐弱光、耐寒性较强、抗病、高产的品种, 如苏长茄、紫长茄、北京五叶茄等。选择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 用纱布包好, 放在常温水中浸泡10~15 min, 然后转入55~60℃的热水中烫种15 min, 并不断搅拌, 浸种6~8 h后水温降至30℃时捞出, 搓洗干净晾一会, 再用湿纱布包好放在24~30℃的条件下催芽, 经6~7 d有80%以上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床土最好用未种过蔬菜的田块或种植过豆类、葱蒜类的地块, 取土占60% (按体积计算) , 腐熟有机肥占30%, 细沙或炉灰占10%, 另外加入45%三元复合肥100 g/m2。

2 培育壮苗

在大棚内进行酿热温床育苗, 播种期为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上中旬, 为防止茄子苗期易染猝倒病, 苗床应施药土进行预防, 可用70%五氯硝基苯和50%福美双各5 g混匀, 苗床用药土15 kg/m2, 60%~70%药土作苗床垫土, 播前将床土浇透底水, 均匀撒种, 播后用余下的药土覆盖, 随即盖好地膜, 以利于保湿增温。播种至出苗前要密闭大棚, 白天控制在30℃左右, 经5~7 d即可出苗, 苗齐后要及时降温, 白天保持在22~25℃, 夜间控制在15~18℃。不能过高, 否则花芽分化时中短花柱多, 容易脱落, 影响前期产量。晴天的中午, 若温度高于28℃以上时揭开小拱棚适当通风, 避免高温多湿, 引起茄苗徒长;遇到阴雨严寒天气, 夜间要加盖草帘保温, 必要时用煤炉加热增温。苗期床土湿度保持20%~30%即可, 避免过干或太湿, 以促进幼苗健壮生长。苗期要进行2~3次追肥, 移植缓苗后追1次, 每次追肥间隔15 d, 苗床追施磷酸二铵、二铵或碳铵、过磷酸钙、硝酸钾以1∶3∶2混合肥20~25 g/m2溶入水中, 尔后用喷壶均匀喷洒, 最后用适量清水喷1遍。茄子幼苗期对光照要求严格, 如光照不足, 着花节位上升, 花芽和分化都晚, 因此要保持塑料棚清洁干净和早揭, 晚盖草帘延长光照时间, 秧苗密度不要太大, 以利于改善光照条件。

茄子幼苗根部木质化程度快, 故要小苗移栽以培养良好根系, 通常移苗1~2次, 第1次在2心1叶时进行, 苗距3cm×3 cm, 第2次在2~3片真叶时进行, 苗距8 cm×8 cm, 每次移苗前0.5~1.0 d要浇1次透水防止起苗伤根。若要用塑料袋或营养钵育苗, 一般只移苗1次即可。移苗后为防止秧苗萎蔫要适当遮荫, 移苗后至定植前的温湿度管理同前期相似, 应掌握前高后低的原则, 定植前7~10 d逐渐加大通风, 降温炼苗, 白天控制在15~18℃, 夜间不低于12℃, 通过低温炼苗达到培育壮苗的目的。整个苗期要及时防治病虫害, 以保证幼苗的正常生长和发育[1,2]。壮苗标准为苗高12~15 cm、茎粗0.4~0.5 cm、7~8片真叶、叶色深绿、根系发达的现蕾苗。

3 整地定植

茄子忌茄果类蔬菜连作, 以免传染立枯病、青枯病及其他土传病害, 宜选择前茬为白菜、萝卜或菠菜的地块。前茬收获后深翻25 cm左右, 冻土晒垡, 立春前后进行浅耕细耙, 精细整地, 施优质圈肥45~75 t/hm2、磷肥600 kg/hm2、45%三元复合肥600~750 kg/hm2, 然后采用平宽畦栽培, 畦宽70~80 cm, 畦沟60 cm左右, 畦沟要直, 畦面要平。定植前15 d左右盖棚, 以提高地温。茄子喜温不耐寒, 定植时要求棚温不低于10℃, 10 cm处的地温不低于12℃相对稳定1周左右, 即3月上中旬, 当茄苗有7~8片真叶、株高10 cm以上、第1花蕾显露时, 在棚内加地膜覆盖定植栽培。株行距为 (30~40) cm×50 cm, 定植前一天浇水或定植时再补浇少量水, 定植深度以埋住根为宜。定植宜选在晴暖天气的上午进行, 如果是下午定植, 为防止地温下降, 可在第2天上午浇水。定植时棚温应高于育苗棚温度, 至少不应低于育苗温度, 否则缓苗慢, 影响成活。

4 田间管理

定植后有5~6 d缓苗期, 此期管理要点是防寒保温, 提高地温, 实行闭棚基本不放风, 白天温度保持在28~30℃, 夜间不低于10℃。缓苗后及时通风换气, 温度控制在23~25℃, 当外界气温达到21~22℃时可揭膜通风, 但夜间仍需盖膜。通风时应先开棚向阳的门窗, 尔后视情况进行通风保温管理, 温度控制不当, 不仅影响坐果, 而且造成僵果等畸形果。门茄见花时进行培土, 以促进发根。结果前期开始开花结果, 果秧齐长, 管理要点是保住门茄不落花、不落果, 同时还要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缓苗后要降低棚温, 适时防风闭棚, 门茄膨大直径达3~4 cm时, 开始追肥浇水, 可追腐熟人粪尿15.0~22.5 t/hm2或磷铵、尿素150~225 kg/hm2, 至门茄采收前再追肥1次, 再次采收门茄后浇第2次水, 浇水量不宜过大。盛果期防止高温危害, 要保持充足的光照和良好的水肥条件, 尽可能加大通风量, 当外界夜温最低达15℃以上时, 应昼夜通风, 打开防风口;到4月下旬至5月上旬视天气情况, 可揭去棚膜呈露地状态栽培, 同时加大肥水管理, 每7~10 d浇1次水, 15~20 d追1次肥, 无机肥和有机肥最好交替施用;结果的中后期还可进行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和0.2%尿素溶液2~3次, 以促进坐果。整枝打叶是大棚茄子必不可少的管理措施, 缓苗后随着植株的生长发育, 要及时打去门茄以下的老叶及腋芽;到中后期要把下部的老叶、黄叶、病叶全部打去, 以利于通风透光, 但要保住健壮生长的功能叶;最后一层果开花坐果后要及时对所有侧枝进行摘心, 使全株营养集中进行催果, 不再消耗在新生叶生长上, 有利于促进果实生长, 提早收获[3,4]。为防止落花落果, 可用20~30 mg/kg的2, 4-D蘸花或喷40~50 mg/kg番茄灵, 提高坐果率。

5 病虫害防治

大棚茄子主要病害有绵疫病、褐斑病及黄萎病、猝倒病, 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可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苗床消毒、加强田管、药剂防治。虫害主要有红蜘蛛、茶黄螨、烟青虫, 应及时除草, 清洁田园;冬前冻垡, 控制虫源;可用50%辛硫磷、20%氰戊菊酯等药剂进行及时防治。

摘要:主要介绍了塑料大棚茄子春早熟栽培技术, 包括播前准备、培育壮苗、整地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以期为指导农户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茄子,塑料大棚,春早熟,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赵洪生, 王长利, 许乘祯.小拱棚茄子春早熟高产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 2008 (3) :21.

[2]黄勇.塑料大棚茄子春早熟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1) :40, 43.

[3]张雪峰, 顾绘, 李进, 等.春早熟茄子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 2007 (6) :33-34.

郑椒11号大棚春早熟栽培技术 篇8

1 播期安排

中原地区多在11~12月温室育苗, 于3月中下旬, 当大棚内10cm地温在12℃以上, 并稳定1周左右时便可定植。其他地区参照当地播期。

2 培育壮苗

壮苗的标准是生长健壮, 无病虫害, 叶片肥厚, 已分杈, 叶色深绿, 根系发达, 株高20cm左右, 12~14片真叶, 茎短粗, 并且大部分现花蕾。

2.1 种子处理

播种前应选种、晒种, 再用10%的磷酸三钠或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20min, 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可有效杀灭种子表面附带的病毒或病菌。消毒后的种子在温水中再浸种8~12h, 使种子吸足水分, 然后捞出控去多余的水分, 用湿布包起来, 放在25~30℃条件下催芽。每天用温水淘洗2次, 一般3~4d破嘴, 经4~5d后出芽60%~70%时即可选晴暖天气的上午播种。

2.2 床土配制及播种

育苗床土可用20%未种过茄科作物的肥沃田园土与40%的腐熟马粪、30%草炭和10%草木灰配制而成, 过筛后铺在播种床或育苗盘内。在整理好的苗床或育苗盘内浇透底水, 待水渗下后立即播种。播种后覆0.5~1.0cm厚的细土, 然后覆1层地膜, 以利保温保墒。从播种至出苗, 白天温度28~30℃, 夜间18~22℃, 不能低于12℃。出齐苗后白天温度23~25℃, 夜间16~18℃。播后至分苗一般不浇水。

2.3 分苗

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进行分苗, 分苗于分苗床、营养土方或营养钵中, 苗距为8cm×8cm。营养土中腐熟鸡粪 (或马粪) 与田土的比例为2∶1, 营养土中加入尿素300g/m3, 过磷酸钙3kg/m3。分苗前3~4d, 适当降温炼苗, 以利缓苗。分苗前1d要向苗床喷水以利起苗, 可选晴天上午分苗。分苗后2~3d内以保温保湿为主, 缓苗后及时浇1次缓苗水, 白天保持温度28℃左右, 夜间18~20℃, 7~8d即可缓苗。缓苗后逐渐降低床温, 白天26℃左右, 夜间16℃左右, 以防幼苗徒长。苗期一般不追肥, 可视苗情根外追0.2%磷酸二氢钾2~3次, 不旱不浇水。

3 定植

3.1 整地做畦

在入秋前深翻土地任其曝晒和冰冻, 充分晒土, 杀死病菌, 提高地温, 春季平整土地, 增施有机肥。施腐熟的大粪和鸡粪混合肥75t/hm2, 优质农家肥75~150t/hm2, 饼肥1 500~3 000kg/hm2, 过磷酸钙750~1 050kg/hm2, 磷酸二铵750kg/hm2, 硫酸钾75kg/hm2。将肥料与田土充分混合后做畦, 畦高10cm, 畦宽1.0~1.2m, 上覆地膜。有条件的可在膜下畦中央铺滴灌带, 通过膜下灌水和采用滴灌系统, 以降低空气湿度, 减少病虫害。

3.2 炼苗与囤苗

幼苗在定植前10~15d要加强低温锻炼, 最低夜温降至10℃左右, 不高于15℃, 以增加幼苗的抗寒性, 为定植入棚做准备。定植前7d, 苗床浇透水, 按8cm×8cm切成土块, 把苗起出, 将带有土块的苗子重新排列于苗床中, 适当加大苗距, 以保持有足够的营养面积, 土块间隙填细土, 待土块四周长出新根后定植。

3.3 定植

河南地区3月20日前后, 当棚内10cm地温稳定在12~15℃以上时可开始定植。先整平种植地块, 按1.1m打线, 然后起土做成垄高20~25cm, 垄底宽40cm的小高垄, 覆盖地膜。每垄栽2行, 穴距30~35cm, 每穴双株, 一般栽5.1~6.0万穴/hm2。选择“冷尾暖头”的晴天上午定植, 栽种后浇足定植水, 并立即扣严棚膜, 夜间加盖草苫, 保持温度。

4 定植后管理

4.1 温湿度管理

定植后5~7d内以保温为主, 不放风或少放风, 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 夜间18~20℃。5~7d缓苗后, 适当通风, 白天温度控制在23~28℃, 夜间15~18℃。当外界夜间最低气温达到11℃以上, 白天气温28℃左右时, 开始逐渐通风。开花结果期白天保持25~28℃, 夜间18~20℃, 夜温不能低于15℃, 以防因低温造成受精不良。河南地区, 在5月中旬前后辣椒进入盛果期, 如果棚温高、湿度大、光照差, 则不利于开花坐果, 易徒长, 应注意通风降温。进入6月后, 为防止高温危害, 应及时拆去裙膜, 仅保留顶膜, 大棚四周日夜大通风。炎夏时节, 在顶棚膜上加盖遮阳网, 以遮阳、降温, 最高气温可降低4~6℃。

4.2 水肥管理

大棚春早熟栽培水分管理的原则是定植初期要勤中耕、少浇水, 以提高地温, 促进根系发育。定植缓苗后应及时追施1次提苗肥, 促进发棵。结果期要肥水勤攻以发挥高产潜力。门椒采收后, 每次随水冲施尿素150~225kg/hm2, 防止植株早衰。进入盛果期, 施复合肥225~300kg/hm2, 以后每隔10~15d追1次肥, 复合肥和尿素交替使用。同时可结合喷药叶面喷施1%磷酸二氢钾2~3次, 可提高坐果率, 增加单果重。浇水要防止大水漫灌, 雨季要及时排水, 防止田间积水, 以减轻病害的发生蔓延。

4.3 植株调整

适时摘除门椒以下的所有侧枝、弱枝及老叶、黄叶、病叶, 以避免植株本身营养的不必要损耗, 还可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 以药剂防治为辅。用无公害生产标准要求, 从种子消毒做起, 培育壮苗, 加强栽培管理。苗期注意防治猝倒病、立枯病等, 中后期主要防治疫病、炭疽病、病毒病等。防治病害常用药剂有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病毒A可湿性粉剂、1.5%植病灵乳剂等。主要虫害有蚜虫和螨类等, 可喷施20%杀灭菊酯1 5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等, 随发生随喷药防治。

6 适时采收

门椒和对椒待果实达到商品成熟时, 要及早采收上市, 以利促进发棵。若采收过晚, 植株以后开花质量降低, 结实率下降。中后期果在果实充分膨大、果肉变硬、果皮发亮、达到商品成熟度时再摘, 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摘要:总结了郑椒11号辣椒的大棚春早熟栽培技术, 主要包括播期安排、培育壮苗、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内容, 以期指导该品种在全国各地更大面积的推广种植。

关键词:郑椒11号,春早熟栽培,培育壮苗,定植,田间管理

参考文献

[1]马宾生, 王立浩.我国北方地区辣椒日光温室育苗技术要点[J].辣椒杂志, 2005 (2) :28-29.

[2]杨凤梅, 薛庆华.北方春季保护地辣椒高产栽培技术[J].辣椒杂志, 2007 (4) :23.

[3]李志仪, 虎治科, 赵波.亨椒1号辣椒大棚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24) :73.

[4]刘辉, 陈静.辣椒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 :53, 56.

大棚芦蒿早熟栽培技术 篇9

关键词:瓜类,大棚栽培,病害,防治

利用大棚设施进行黄瓜、苦瓜、丝瓜、西瓜、甜瓜等瓜类作物的春早熟无公害栽培, 不仅高产, 而且上市早,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比较显著。但由于受大棚设施栽培大多实行高密度种植的影响, 形成复种指数高, 连作、重茬严重, 湿度高、温度变幅大和通透性不良等生态环境, 为病原菌的积累和滋生蔓延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因此, 病害流行频率高, 常造成较大的损失, 甚至绝收, 成为瓜类作物春早熟大棚设施栽培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为此, 大同果树场科技人员按照无公害栽培的技术要求, 经过试验示范, 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大棚瓜类春早熟栽培主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应用效果良好。

1 病害发生的种类

经现场调查诊断, 大同果树场大棚瓜类春早熟栽培病害发生的种类有猝倒病、立枯病、霜霉病、白粉病、疫病、炭疽病、枯萎病、蔓枯病、病毒病、细菌性角斑病、灰霉病等传染性病害及沤根、缺素症等非传染性病害。其中, 较易发病并造成较大损失的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疫病、枯萎病、白粉病、病毒病等, 是重点防治对象。

2 综合防治技术的关键

2.1 压低病原基数

2.1.1 轮作

连作易导致枯萎病、疫病等病原菌的大量积累和病害的严重流行, 应实行合理轮作, 选择有利于消灭或减少瓜类作物病害初侵染源的高效栽培模式, 尽可能选用未种过瓜类作物的棚室种瓜。

2.1.2 种子消毒

播种前用55℃恒温水浸种10~15 min, 并不断搅拌, 使种子受热均匀, 然后常温水浸种5~7 h, 再用40%甲醛100倍液浸种30 min, 捞出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后催芽, 可杀灭由种子携带的大部分病原菌。播种后土表喷洒恶霉灵原药 (绿亨1号) 3 000倍液可有效地防治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疫病等土传病害。

2.1.3 大棚栽培环境消毒

换茬后及时将前作病株残体清理出棚外, 集中烧毁或深埋;清除棚室内外杂草及消灭传毒昆虫, 并进行深耕, 把残余病原菌翻入底层, 以减少初侵染源。精细整地后, 1 m2用质量分数为40%的五氯硝基苯粉剂9 g或质量分数为70%的敌克松可溶性粉剂6 g, 均匀处理土壤, 可消灭棚室内土壤中的大部分病原菌。

2.2 实施健身栽培

2.2.1 选用抗 (耐) 病品种

经过试验选用具有耐低温、弱光, 适合当地春早熟大棚优质高产栽培, 市场销路好的抗 (耐) 病品种, 这是实施健身栽培的一项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2.2.2 加强施肥管理体制

大棚施肥应以基肥为主, 一般可将氮肥的60%、磷肥的70%、钾肥的40%作基肥施用, 多施腐熟的优质有机肥。要及时追肥, 不偏施氮肥, 保证肥料营养合理搭配供应, 确保植株正常生长发育, 提高群体抗逆力。追肥必须结合淋水或灌溉进行, 同时要加大棚室通风, 降低湿度。结瓜期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喷施宝等叶面肥, 能使植株生长健壮, 明显提高抗病能力。

2.2.3 控制好温度

湿度苗期和定植后近1个月内的温度管理主要是保温。

室外保温措施: (1) 设防风屏障。大同地区秋冬季刮西北风, 可在温室的迎风面, 距温室西北1~2 m处, 用玉米秸秆、谷草做起风障。 (2) 挖防寒沟。土壤温度传递速度, 一般是水平方向快于垂直方向, 在棚室四周挖宽0.5 m, 深0.5 m的防寒沟, 然后在沟中填满炉灰渣或米糠, 覆盖严实。防寒沟可防棚内土壤热量向外扩散, 实践证明可提高地温4℃~5℃, 是冬季防寒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 (3) 增加覆盖物。在草苫下加盖5~7层纸被, 也可用旧被褥等覆盖, 以防冷风侵入。白天应及时揭开覆盖物争取较长的光照时间, 即使阴天白天也要揭开覆盖物, 利用散射光增温。生产上常有不少菜农在阴冷天气整日甚至连续数日不揭覆盖物, 这会使秧苗生长减弱, 待天气回暖后, 突然揭苫见光时, 易造成萎蔫死亡。

室内保温增温措施: (1) 烟道增温。生火炉, 通过烟道散热提高温室的温度。 (2) 热气增温。有条件的地区, 利用电厂、炼钢厂、酿酒厂等排出的热气或蒸汽做棚室的热源。 (3) 地热线增温。在温室的地面设置热线, 将其埋入地下10 cm处。 (4) 酿热物增温。在栽培畦下埋放厚度10 cm左右厚的半腐熟的鸡粪或骡马粪。 (5) 挂反光幕。在温室北墙上挂反光幕, 不仅可使室温提搞4℃左右, 还可使地面增光40%~45%, 蔬菜增产18%左右。 (6) 人工补光:每50 m2增加1个100 W的灯泡, 用日光灯更好, 使灯和植物叶片保持50 cm的距离, 阴雨天全天可补光, 冬季补光在日出后进行, 每天2~3 h, 待室内光强度增加后停止。

保湿措施:棚内降湿, 可在减湿灌溉的基础上加强通风换气。低温降雨天气, 棚内高湿时要充分利用中午前后室外温度较高的时间, 在不引发植株冷害的前提下进行短时间通风, 尽量降低湿度, 防止或减少棚顶及叶面结露和叶缘吐水。中、后期棚外气温升高时要及时揭膜早通风, 通大风, 晚闭风, 使棚内温度、湿度的变化合理地调节控制在有利于瓜类作物正常生长发育, 而不利于病菌滋生蔓延危害的范围。

2.2.4 改善通透性

要合理密植, 采用立架或吊蔓方式栽培, 调整植株长势, 在蔓长30 cm时开始引蔓和绑蔓, 及早剪除多余的侧枝和适时摘心控长, 及早摘除病叶、病花、病瓜及黄叶, 结合清除棚膜内面露水, 清洗棚膜黏附的尘垢, 保持棚室内整洁干净, 通风透光, 提高光合效率, 抑制病虫发生。

2.3 科学用药适时防治

大棚瓜类作物春早熟栽培的病害易暴发成灾, 必须适时用药防治。要做到勤检查, 发现感病植株可局部用药把发病中心及时控制在大面积扩展为害之前。要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几种药剂交替使用, 严格控制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可选用涂茎、喷粉、发病中心局部喷雾、兼治用药和使用0.7~1.0 mm孔径的小喷片喷雾等最佳施药方法, 尽量降低棚内湿度, 减轻病害发生, 减少农药残留, 确保食用安全。

结瓜期间阴雨天气较多, 霜霉病和疫病容易滋生为害。当发现零星发病植株时, 抢晴天或无雨天揭膜通风排湿, 用58%甲霜灵锰WP (可湿性粉剂, 下同) 5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 (普力克) 700倍液, 75%百菌清WP600倍液等药剂交替喷雾, 或用5%百菌清粉尘剂每0.067 hm2用1 kg喷粉。

防治白粉病, 可在发病初期用15%粉锈宁WP1500倍液或50%硫悬浮剂300倍液、75%百菌清WP600倍液、50%多菌灵WP600倍液等药剂轮换喷施。

防治枯萎病, 可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WP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WP (甲基托布津) 500倍液灌根, 每株300 m L。5~7 d灌1次, 连灌2~3次。

防治病毒病首先要消灭传毒蚜虫, 可用10%吡虫啉WP (高效大功臣) 在叶片正反两面均匀喷雾, 拔除重病株, 并带出棚外烧毁。田间农事操作尽量减少植株伤口, 防止传毒, 用20%盐酸吧啉胍·铜WP (病毒A) 500倍液加爱多收等叶面肥喷雾。1周喷1次, 连续进行2~3次。

3 结论和讨论

上一篇:推动进程下一篇:学前班汉语拼音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