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服务专业化

2024-07-20

学科服务专业化(精选十篇)

学科服务专业化 篇1

关键词:中等卫校,语文学科,教学改革

语文是中职学校的文化基础课程, 教育部新颁布的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对中职语文课程性质的概括表达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语文课程是中职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 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 具有重要作用。”[1]但是, 当前许多中职学校对语文学科不够重视, 设置的课时少, 甚至有些专业仅开设一个学期。不仅学校对语文教学不重视, 学生对语文学习也不重视。笔者曾在学生中做过相关调查, 约85%的学生表示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 究其原因, 主要是认为不实用。“不实用”观点的出现值得我们每一位中职语文教师警醒并做深入思考与研究。

我国语文学家吕叔湘先生说:“学习语文不是学一套知识, 而是一套技能。”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前再解读这一名言, 我们又有了新的认识, 即语文学科为专业服务的定位是培养人才, 以能力为本。作为文化基础课, 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应与专业课程相结合, 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那么, 如何使中职语文教学融入专业教学, 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更好地为专业服务?这是语文学科教学改革中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笔者结合自己所在的中等卫校, 就语文学科如何融入专业教学, 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更好地为专业服务进行了如下思考。

1 与专业培养目标结合, 构建与专业对接的课程

中等职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始终围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一根本目标实施课程教学[2]。因此, 语文课程的改革首先应立足于知识观的转变, 在教学中要注意突出语文的实用性和职业性。就整个语文学科来说, 可将中职语文教学内容确定为公共基础模块、为专业服务模块和发展模块, 并将与之相应的内容确定为必学、必选和任选3个部分。将各专业实用的内容定为公共基础模块, 是必学内容;将与未来工作岗位密切相关的语文能力内容定为为专业服务模块, 是相关专业必选内容;将使学生有浓厚兴趣或是有升学愿望的语文内容定为发展模块, 是任选内容。对于中职语文学科来讲, 我们可以根据各专业教学培养目标, 设置相应的专业服务模块和发展模块, 构建与专业相衔接的课程。

对于中等卫校来说, 主要培养的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 所以在语文学科各模块的设置上应与医生、护士等相关岗位的目标要求相结合。就我校来说, 开设了护理、药剂、农村医学、助产以及口腔工艺技术5个专业。在语文学科设置方面, 我校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设置相关的语文学科课程。中职语文是所有专业必学的文化基础课程, 除了语文外, 我校还设置了人际沟通、艺术鉴赏以及礼仪类课程等语文类的相关学科课程作为学生的必选课和任选课, 具体见表1。

由表1可知, 不同专业课程培养的目标不同, 所以开设的课程不同, 即使对不同专业开设的课程相同, 课程性质也不同, 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为专业服务。例如, 护理专业、助产专业主要培养的是临床护理、保育人员, 学会与患者沟通, 树立个人形象对于护理及助产专业学生尤其重要, 因此开设了人际沟通以及护理礼仪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对于农村医学专业来说, 由于其培养目标是针对乡村医生和保健人员的, 所以将人际沟通作为专业必修课, 而只将医学生礼仪作为专业任选课;对于药剂专业来说, 该专业主要培养药剂、制药人员, 对语言的沟通以及个人形象要求不高, 因此开设人际沟通、医学生礼仪、艺术鉴赏等课程作为任选课程。弹性设置课程内容, 可以突出语文教学的实用性, 使语文教学富有鲜明的职教特色, 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2 以专业就业为导向, 精选教学内容

根据专业的不同, 精选、调整、充实教学篇目, 优化教学内容, 使语文教学与各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教学相结合, 将知识讲授与学生的技能、素质培养相结合, 为各行各业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 同一课程不同专业讲授内容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例如中职语文课程是每个专业的文化基础课, 现行的语文教材分为“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3个学习板块。其中, “阅读与欣赏”部分是对每个专业的学生进行语文素养教育, 通过对汉语经典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的研读, 进一步提高语文的阅读、理解、鉴赏和评价能力, 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这一部分适用于每个专业。“表达与交流”部分主要安排“写作”和“口语交际”两项内容, 由于护理专业、助产专业、药剂专业、农村医学专业已经开设有人际沟通课程, 所以“口语交际”内容在教学内容中可以舍弃。但是, “写作”部分主要培养学生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这一部分可以结合学科应用文来教学, 根据不同的专业侧重点不同, 比如对于药剂专业的学生可以侧重于药学说明文的写作;护理、助产专业的学生可以侧重于护理文件、护理札记等的写作;农村医学专业的学生侧重于医院管理涉及的通知等应用文体的写作。

即使同一讲授内容, 不同的专业也应有不同的教学重点。如对人际沟通课程的学习, 护理专业的学生应侧重于学习护士与患者及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技巧, 农村医学专业的学生应侧重于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技巧, 助产专业的学生则侧重于助产护士与孕产妇之间的沟通技巧。再如对礼仪课程的学习, 护理专业、助产专业的学生应侧重于护士礼仪的训练, 而农村医学专业与药剂专业的学生则应侧重于医学生礼仪的训练。

实践证明, 寻找语文课与专业课内容的结合点, 将专业知识引入语文课教学, 可以拉近学生与语文的距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以专业能力为本位, 改革教学模式

语文学科课程为专业课服务的着眼点在于能力的培养, 为形成专业技能搭设平台。基于此, 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将课文分析置于首位、孤立地学习某一篇课文或者某一知识点的教学模式, 而应以训练某一种语文能力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

例如中职语文课程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板块, 该板块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展示语文应用能力的拓展性学习内容。我们在该模块的训练中, 应从专业发展的需要来设计学习活动, 有效地提高专业素养。如教师在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抒发心中的情感”时, 可以结合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例如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 可以向其介绍护理专业创始人“南丁格尔”的事迹;农村医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向其介绍“白求恩”、“优秀乡村医生”的故事, 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先进人物来抒发心中的情感。

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设计还应顺应现代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需求。中职教育把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作为其办学的基本定位[3], 因此, 能不能发现问题、如何分析问题、怎么样解决问题, 就成了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思路。例如, 护理专业的人际沟通和礼仪课程, 教师应摒弃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 通过亲自示范, 学生观摩, 教师设置真实情境, 给出任务, 让学生进行体验式临床护理情境模拟表演, 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他们进入临床后可以有效地与患者及其家属有效沟通。

把语文学科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这是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比如护理、助产专业的护士礼仪大赛、辩论赛、征文大赛、演讲比赛, 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 不断深化所学知识, 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将知识转化为一种职业能力, 从而真正实现应用为主、能力为本的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与专业结合,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核心, 这是当前中职教育的办学方向, 也是确立中职教育课程理念的依据。中职教育教学的改革要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打下基础, 但语文教学改革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教师, 只有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真正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和职业教育特点, 我们的中职语文教学才会满足不断发展的职业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星林.中等卫校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8) :37.

[2]张玉娟.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结合初探[J].职业技术, 2011 (2) :21-22.

学科服务专业化 篇2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鉴于本专业对学生气质的重视,我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提升学生的内在素养。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有以下几点创新。

首先,培养主动学习与人文素养熏陶相结合。具体做法如下:

1.自主搜集材料

这项工作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和复习课文的环节中完成。在学习必修五的《滕王阁序》,我布置学生进行了大量课前准备工作,并在课堂上做成果展示。因为这一课主要是借景来反映人生境界的内容,所以让学生搜集资料,大大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提前让学生按座次自然分为八个小组,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查找关于滕王阁的资料,并在新授课上派代表进行展示。在课堂上,学生分别展示了本组的材料搜集成果。有的是从网上下载的精美图片;有的是从书籍上摘抄的段落;更有的学生到图书馆去查到了图文并茂的详细资料。每一个人都动手参与,每一组都有成果。这样一来,更有利于理解课文的内容,并从中培养起他们热爱钻研的兴趣。在处理本单元其他课文时,均采取了以上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得到的不仅是丰富的古汉语文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了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和自主研究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还可以在课文学习之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搜集材料的练习。例如,在学习记人散文内容时,每学完一篇课文,我经常布置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并进行摘抄,写成读书笔记。《留学巴黎》的作者是现代作曲家冼星海,作者以他自身的辛酸屈辱的留学经历,说明了人生的苦难往往孕育着成功这个道理。学习完这篇课文后,我要求学生查找资料,看看哪些名人,伟人虽然历经艰难困苦,但热爱生活并通过奋斗,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生找来了很多例子:海伦·凯勒,爱迪生,贝多芬,奥斯特洛夫斯基等等。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人物的资料,用读书笔记的形式,阐发了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悟,还能够联系实际,表达一种热爱生活,努力拼搏,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感受。

可以说在学习完一篇课文之后,针对课文进行的材料搜集,恰恰是对课文学习的巩固和再提高,使学生在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更深一层地思考自我的人生价值和人生观的取向。

2.教师推荐与学生探索结合法

《项链》与现在的学生盲目追求息息相关,又向现代学生传达了要有一种诚信、勇敢、勇于面对现实的品质。在学习这篇课文的同时,我为学生推荐了现在较受欢迎的《意林》、《特别关注》等杂志。每天抽出十分钟,请学生朗读其中的一篇,让其他学生边听边体会文章精美隽永的语言风格。并要求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文章的感受。这一活动持续了一周的时间,结束时,很多学生觉得意犹未尽。我便布置自己去阅读进行自主式探索。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对当今生活条件优越的中学生来说有十分重

要的启示意义。为了使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我为学生介绍了被誉为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朱彦夫写的《极限人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自己遭受苦难时的心境,使他们树立对待苦难的正确态度,锤炼坚强的意志,勇于面对人生路上的风云变幻。

另外,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赏析《女友》杂志撰写的专栏散文《责任就是爱》,并让学生写写读后感,结合实际谈谈在现阶段,作为一个中学生,怎样做才是对自己负责。通过以上背景资料的介绍,使学生领悟一系列作品中传达出的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而且要以此为借鉴,观照自己的心路历程,从小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可见,教师推荐与学生探索结合法特别适用于含义较深的课文教学,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成效。

3.总结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经过几个月的实践,我将以上两种方法广泛地应用于每一篇课文的教授中。学生的阅读量大了,自主研究的兴趣提高了,想问题的深度也拓展了。每一个孩子都愿意积极地参与语文学习。在今后的教改实验中,我将一如既往地采用“自由收集材料法”和“教师推荐与学生探索结合法”,并继续探寻更新的、更有效的方法,将新课程标准中的人文因素贯彻到教学中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学生塑造优美、高尚的人格,使他们将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骨干力量。

其次: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包括以下几种能力:

(一)准确理解他人说话意图,并形成正确反馈,达到有效沟通;

(二)恰当地表达自己意见、观点、看法或主张;

(三)在双方表达与交流中达成共识,实现交际目的;

(四)营造良好氛围,沟通感情。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语言是一种直接、快捷、准确、富于激情和感染力的语言,强调交际双方在瞬间找到恰当的词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口语交际能力要求能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了解中心思想,就不理解的问题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同时能清楚明白地表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设计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打破了章节结构,以职业工作活动为线索,以职场情境为导入,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出仿真的学习情境。例如我们设计出“口才展示”、“创作体验”、“模拟机舱活动”、等职场活动,在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在以“职业人”的身份参与实践活动,学生为了完成任务,模拟服务员、乘客、安保、等角色进行系列情境活动,在仿真的环境中提高了听说能力、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

(二)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强化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

在教学中我们结合专业需求及未来职业需要,把今后在职业中涉及到相关知识及技能,转变为一个个具体的、生动的学习任务。例如,我们设计任务一:新生入学,请大家参加班委会、学生会的竞聘工作,竞聘学生干部;任务二:求职竞聘面试;

学科服务专业化 篇3

《武警后勤》杂志是广大官兵开展后勤学术研究的园地,是了解武警后勤工作的窗口。创刊以来,始终坚持“精谋、精选、精编、精审、精校、精印”的编辑方针,紧贴部队实际,荟萃学术精华,交流后勤工作经验,展示后勤学术研究成果,宣传后勤先进典型,在为武警部队后勤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广大后勤官兵服务中成长壮大。杂志依托工程学院后勤专业学科群,与之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学院的创新发展和部队后勤建设是杂志成长的沃土,在学院推进重点院校建设过程中,《武警后勤》杂志除继续坚持为部队后勤服好务的同时,还要坚持服务学院后勤专业学科建设,这是办好杂志、不断提高杂志综合质量的应有之义。

一、充分发挥学术育人作用。服务后勤专业师资力量建设

武警工程学院是全国重点理工科高等军事院校,是武警部队唯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全军11所现代化教学工程试点单位之一,是全军“2110”重点院校和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单位。学院现有的7个系(大队)中,军事经济系、军械运输系、建筑工程系3个后勤专业勤务方面的系占据了“半壁河山”(干部培训大队承担全武警部队后勤专业干部的培训轮训任务);在本科教育方面,会计学、军需管理工程、汽车指挥、军械管理工程、土木工程等后勤专业门类齐全,除卫勤专业保障勤务外,涵盖了部队后勤的方方面面;在研究生教育层面,为武警部队培养财务、审计、经济管理方面的高层次专业技术警官的国防经济专业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武警后勤》杂志在学院推进重点院校建设的过程中,要发挥理论期刊的学术育人作用,认真为服务学院后勤专业学科建设服务。

师资是专业学科建设的第一要素,师资力量建设是专业学科建设之本,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是后勤专业学科建设的重要目标。后勤专业学科建设的核心是后勤师资队伍建设,队伍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后勤专业学科的创新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所谓学术育人,是通过开展学术研究活动探索新知识,把学术研究的成果及时更新到教学内容之中,从而锻炼教师的科学思维,提高其能力素质,从而为培育创新型人才服务的一系列学术活动的总和。在开展学术育人工作的过程中,后勤理论期刊起着平台和载体的作用。后勤专业教员学术研究的成果,具体体现为各类学术文章和应用成果,这些学术文章和应用成果只有刊发在后勤专业期刊上,才能传播出去,为更多的同行所知晓和引用、交流,从而发挥应有的作用。

《武警后勤》杂志对刊用学院后勤专业教员的学术研究文章一直比较重视,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学院后勤专业教员的研究成果在杂志上发表。编辑部把学院后勤专业教员撰写的学术研究文章和应用类研究成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高度重视,制定具体措施,帮助教员开展后勤学术研究。如对后勤专业教员的学术文章认真登记,及时进行处理,需要完善修改的则平等地与教员进行探讨,提出参考性修改建议,直至稿件达到刊发要求。全体编辑人员既做到热情服务,又从严把好学术文章的质量关,与后勤专业教员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由于在不同角度和层面关注和研究部队后勤建设,编辑人员和教员的研讨互动,使一些教员感到受益匪浅。有的教员深有感触地说,在《武警后勤》杂志发表文章,使自己学会从更高层面关注和研究后勤专业方面的问题。编辑人员则从中学习到了相关的后勤专业知识,提高了综合素质。

实施重点院校建设,是学院全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武警后勤》杂志在服务部队后勤建设的同时,要更加主动地把提高刊物综合质量和后勤专业学科建设结合起来,发挥好后勤理论研究成果展示平台和交流窗口的作用,组织刊发更多后勤专业教员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部队后勤建设和总部机关决策服务,为学院重点院校建设服务。

二、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服务后勤学科专业课程教学

贴近部队实际、服务中心任务,贴近后勤实际、研究解决问题,贴近后勤官兵、提高服务质量,这样的“三贴近”是《武警后勤》杂志多年来形成的特色。创办以来,《武警后勤》的宣传研究工作紧紧围绕保障部队完成中心任务而展开,注重一切从部队实际需要出发。从保障部队完成中心任务的具体要求出发,认真研究、科学把握部队的实际需要,探索部队后勤建设、管理和供应保障工作的特点规律,不断加强宣传研究工作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有效性,较全面完整地体现武警部队后勤工作的现状和展示后勤理论研究的成果。在这个意义上说,《武警后勤》也是联系部队后勤建设实践和院校后勤专业课程教学的桥梁和纽带。

建立以任职教育为主体、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相对分离、军事特色鲜明的新型军事教育体系,是我军院校教育转型的重要目标。适应“建设信息化武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学院培养的新型军事后勤人才不仅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宽厚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后勤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摒弃“重传承、轻创新,重灌输、轻启发,重诠释、轻探究”的传统教育模式,把培养后勤专业学院的创新、开拓、应变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后勤学术研究创新的求异思维要求及其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后勤专业学员的求知欲,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将所学与部队后勤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加快知识向能力的转变过程,从而提升学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近几年,国防经济专业的研究生学员,在《武警后勤》杂志发表的后勤学术研究文章,数量呈持续上升的趋势,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研究生的文章在杂志发表。同时,国防经济专业的研究生很重视阅读刊物,从中了解部队后勤建设动态和后勤理论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将其作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化和补充加以研读,这是一件令办刊者高兴的事情。

和后勤专业教材的相对稳定相比,理论期刊具有出版周期短、反应灵敏、容量大的特点,部队后勤建设的最新动态、加强后勤管理的最新做法、抗震救灾的最新经验,都及时在杂志上得到反映和展示,这就给后勤专业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案例。去年以来,学院党委把教学法改革作为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突出抓落实,推广案例教学五步法,杨正武院长亲自登台,进行案例教学法示范,给这项工作以极大的推动。受总部后勤部的委托,《武警后勤》编辑部3次向部队征集后勤保障战例,将各单位提供的数百个战例编辑集结为3辑出版发行,为后勤专业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而完整的保障战例素材,为服务后勤学科专业课程教学做了一项具体而有意义的工作。

学科服务专业化 篇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构建和服务开展日益数字化, 但是传统纸质图书仍然是读者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特别对科研人员而言, 传统纸质阅读在权威性和可信度方面比电子资源更具优势。所以, 专业特色阅览室的建设逐步显示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而面向读者服务的阅览室管理模式始终是图书馆服务的基础, 也是图书馆的中心工作。

开架借阅是图书馆方便读者、提高藏书利用率的主要手段和服务方向。因此, 探求开放式专业特色阅览室的学科服务是优化管理的一种新模式, 也是图书馆藏管理的研究课题。我馆实行阅览室开架借阅多年, 虽然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服务模式, 经过多次的调整, 目前已现有的藏书管理模式仍存在一定的欠缺。

2 读者对于开放式阅览室馆藏组织的认知和需求分析

(1) 图书馆工作简单来说就是“为人找书, 为书找人”, 读者对于所需文献获取具有很强的即时性, 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帮读者找到所需文献是读者评判图书馆服务的最直观标准。虽然目前各个图书馆为了扩充本馆馆藏结构, 实施了各种图书馆联盟, 联盟内各图书馆间可以通过馆际互借或者文献传递共享资源。但是这样的服务往往需要读者一段时间, 而且不确定等待时间长短, 这样大大降低了读者对于服务的满意程度。就此看来, 方便使用, 立等可取是满足读者需求的最佳馆藏结构。

(2) 图书馆工作的核心就在于以最优化的服务满足读者需求, 实际的情形却不容乐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书刊采购“适销不对路”。在传统业务流程中, 图书采购是由采编部专人负责, 这样造成对于图书采买具有较强主观性。对于高校而言, 专业数量众多, 并且不同学校的专业类型以及重点专业各有区别。因此传统的采购模式会造成与读者需求相脱节的现象, 同样花了钱, 却没有买到读者最需要的书刊。

(2) 文献分流无形地设置了借阅障碍。图书馆目前的组织结构大多将采购、借阅、咨询等部门按工作内容进行分离, 这就造成各部门之间彼此独立的局面。就目前专业发展方式来看, 各专业间彼此融合的趋势日益加强, 现有按照文献分类发对馆藏进行区分的方式并不适应专业发展趋势, 人为的造成了文献间的隔离。

(3) 服务水平偏低, 缺乏主动性。流通部和阅览部, 是接待读者的重要部门, 工作辛苦繁杂, 待遇却较低, 馆员工作普遍积极性不高;而待遇相对高的信息部, 只是重视文献检索课的安排, 无暇顾及读者如何获得文献资源的问询, 缺乏主动服务理念, 坐等读者上门。总之“浅的问题难深入, 深的问题又解决不了”, 服务水平远远偏离读者需求。

3 学科专业服务的内涵及意义

(1) 学科专业服务是一种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信息服务模式。这种服务模式要求馆员在服务过程中突破馆藏资源类别和形式的要求, 以用户需求的资源类别为中心, 通过多种方式尽可能满足读者需求。建立专业特色阅览室就可以很好实现这一目标, 通过主动和用户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建立通畅的信息需求与供应渠道, 提高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 主动给予用户感兴趣的信息, 帮助用户提高工作效率。

(2) 学科专业服务是一种以辅助科研教学为目标, 以用户为中心的动态交互服务。通过对某一学科主题资源的整理和汇集将服务贯穿于整个教学、科研过程, 而不是基于现有资源或系统的服务。

(3) 学科化服务是增值的服务, 学科化服务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服务, 体现了现代化条件下馆员的创造性劳动, 学科化服务的重点是根据用户需求, 开发出来新的具有独特价值的知识产品, 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或者为用户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4 以学科主题为依据, 提供学科服务机制的具体措施

学科化服务强调融于用户之中, 主动参与用户的教学与研究活动, 深入了解用户需求, 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

4.1 建立基于学科的特色资源组织

学科专业服务的基本要求就是要突破馆藏类别和形式的限制, 按照本校的学科结构, 特别针对本校重点学科, 依据学科类别组织多种文献信息资源。在资源组织的过程中要以可获取性强为宗旨, 同时尽可能保证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最好能够依据各馆实际情况制定资源建设方案, 以保证专业馆藏建设的长期性。

4.2 以学科主题为依据, 将流通流程重组, 提供学科专业特色服务

根据本校学科发展规划, 按学科专题设立阅览室, 把同专题的所有载体文献全部集中在同一阅览室, 实行藏-借-阅-咨合一。即在同一个空间内, 设置参考咨询处、图书借阅处、报刊阅览处、视听资料管理处、网络信息检索处等服务区;既提供开架借阅和解答读者咨询, 又提供文献信息检索、学科信息导航和网络参考咨询等集成服务, 满足读者在该室获取多媒体学科信息的需求, 实现综合化的服务效益, 使读者“足不出户”就尽享图书馆资源。

4.3 学科化服务人员配备

学科专业阅览室的建设要求图书馆突破原有的部门组织规划, 统一以学科建设为目标, 打破图书馆部门和编制的限制, 组成借书、阅览、咨询、检索、网络导航等集成化的学科服务团队, 使之与各项信息服务融为一体。这也对馆员的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应该突破原有的学科馆员机制。将学科馆员兼做采访馆员, 负责该学科专业阅览室整体的资源采购工作同时在资源建设中积极听取相关学科研究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买比较具有权威性的学科书籍和数据库。其次, 选择既受过图书馆专业训练又有学科知识背景的复合型馆员做专题阅览室的业务骨干, 按照不同分工, 提供不同服务。更为重要的是, 制定服务细则, 根据日常工作表现和服务能力, 提供不同服务之间的轮换, 既给高待遇者以压力, 又给低待遇者以动力, 激发全体馆员工作学习热情, 形成长效激励机制, 促进一线服务的更好开展。

4.4 复合型馆员少之又少, 想要胜任本科室的学科建设与服务, 必须接受学科知识的专业培训

其一, 创造条件, 鼓励已经具有重点学科专业的馆员继续深造, 学成归来为相应的学科建设服务;其二, 对具有图书馆学学历却无专业背景馆员, 与院系联合搞学科专业培训。

5 学科专业特色阅览室学科服务设想具体个案

5.1 以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进行特色阅览室学科服务设想

西安科技大学主要是为培养煤碳行业中坚人才的基地。本校有一个以“煤矿安全技术与工程”的国家重点学科和三个以“采矿工程”、“岩土工程”、“控制理论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组成的重点学科体系。为了满足师生教学、科研课题所需要的学科专业文献需求, 保证重点学科文献收藏的完整性、准确性服务, 图书馆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服务模式, 笔者根据本校专业和科研项目的需要, 建议本馆设立开放式专业特色阅览室。依次为“煤矿安全技术与工程”的国家级重点学科阅览室、“采矿工程”阅览室、“岩土工程”阅览室、“控制理论与工程”阅览室为龙头的4大学科特色阅览室, 并分门别类地依次将本馆馆藏中有关这4大学科所有的文献, 包括书、刊、资料以及光盘磁带等各种文献类型, 突破载体的限制, 全部集于同一个阅览室中。

总上所述, 特色阅览室的学科化服务的关键, 它是一种基于馆藏物理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 以用户需求目标驱动的, 面向知识内容的, 融入用户决策过程并帮助用户找到或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增值服务。学科化服务的主要目标是将图书馆信息服务从图书馆端过渡到用户端, 成为具体科研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保证信息服务定位在科研和教学上, 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芳丽.建设高校专业图书馆的几点想法[J].图书馆建设, 2005 (5) .

[2]周新春.开架书库服务主导型管理模式的构建——以武汉理工大学新书书库为例图书馆杂志, 2008, 27 (9) .

学科与专业分类 篇5

※ 哲学、政治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科学技术哲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外交学、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社会主义、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共产党历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学、国际政治经济学、行政学、国际文化交流、国际事务、党政管理、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欧洲事务与欧洲关系、国际关系等专业

※ 社会学与公共管理类:卫生管理类、社会学、社会工作、家政学、家政服务、人类学、女性学、人口学、民俗学、民政管理、行政管理、应急管理、海关管理、保密管理、商检技术、社区管理与服务、青少年工作与管理、青少年工作、人民武装、国防教育与管理、社会福利事业管理、涉外事务管理、妇女工作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保障、老年服务与管理、老年服务、社区康复、心理咨询、科技成果中介服务、职业中介服务、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社会救助、戒毒康复、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应用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社会管理、社区管理、社区康复、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学、公共管理、公共卫生、公共政策学、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务管理、公共安全管理、环境规 划与管理、国土资源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土地管理、电子政务、劳动关系、城市管理、村(乡)镇管理、农村行政管理、农村行政经济管理、乡镇企业管理、农业技术与管理、林业信息工程与管理、林业经济信息管理、都市林业资源与林政管理、国有资产管理、行政管理办公自动化、高校教育等各类管理,体育馆管理、体育产业管理、文化产业等各类管理,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航运管理等各类交通运输管理,自然保护区等各类保护区和开发区管理

※ 卫生管理类:卫生监督、卫生信息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医学文秘、医院管理等专业

※ 经济学与经济管理类:财政金融类、会计与审计类、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国民经济管理、贸易经济、保险、环境经济、网络经济学、体育经济、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海洋经济学、国际文化贸易;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法律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经济信息管理学、资产评估、公共经济学、服务贸易学、经济统计学;金融管理与实务、金融与证券、金融保险、保险实务、医疗保险实务、资产评估与管理、证券投资与管理、投资与理财、证券与期货、产权交易与实务、农村合作金融、机动车保险实务、经济管理、经济信息管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商务经纪与代理;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林业经济管理、农业推广硕士、食品经济管理、商务经济学、能源经济、工业经济、劳动经济、农业经济、运输经济、国际贸易、工业外贸、理财、投资经济等专业

※ 财政金融类:财政学、财政、财务管理、财务信息管理、税 收学、税务、涉外税收、金融学、金融工程、金融数学、金融管理与实务、国际金融、金融与证券、金融管理、经济与金融、金融保险、保险学、保险、保险实务、医疗保险实务、投资学、信用管理、证券、证券与期货、证券投资、证券投资与管理、投资与理财、期货、货币银行学、资产评估与管理等专业

※ 会计与审计类:会计学、会计、审计学、审计、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国际会计、会计或财务电算化、注册会计师、会计与统计核算、会计与审计、审计务实、统计务实、财务信息管理、工业或企业会计等专业

※ 工商管理与市场营销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体育经济、体育产业管理、财务会计教育、市场营销教育、旅游管理、商品学、审计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商务、物业管理、特许经营管理、连锁经营管理、资产评估、电子商务与法律、商务策划管理;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商务管理、国际物流、现代物流管理、物流信息、企业资源计划管理、招商管理、采购供应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市场营销、家具与市场营销、市场开发与营销、营销与策划、医药营销、广告经济与管理、市场开发、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物流工程、国际企业管理、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等专业;

※ 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类:系统理论、系统科学与工程、系统分析与集成、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管理、产品质量工程、项目管理、管理科学工程等专业

※ 数学与统计类: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理基础科学、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统计学、计划统计、经营计划与统计、经济统计学、应用统计学、统计与概算、国土资源调查等各类专业统计调查

※ 法律类:法学(含民法、商法、刑法、经济法、行政法、国际经济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环境资源法、财税金融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方向)、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军事法学、诉讼法、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法、法律、刑事司法、监狱学、律师事务、涉外经济法律事务、经济法律事务、行政法律事务、司法助理、法律文秘、司法警务、法律事务、书记官、海关国际法律条约与公约、公安法制等专业

※ 汉语言与文秘类:中国语言文学、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学、汉语言、中国语言文化、中国学、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应用、对外汉语、华文教育、应用语言学、戏剧影视文学、古典文献、古典文献学、文学、中国文学、汉语言文学与文化传播以及各类语文或汉语言;秘书学、文秘学、文秘教育、中文教育、现代秘书、司法文秘等各类专业文秘或秘书

※ 新闻传播类: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媒体创意、新媒体与信息网络、数字出版、广告学、广播电视技术、影视艺术技术、摄影摄像技术、音像技术、影视多媒体技术、影视动画、影视广告、主持与播音、新闻采编与制作、电视节目制作、电视制片管理等专业

※ 历史学与文物考古类:历史学、中国历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历史、世界史、专门史、历史文献学(含∶敦煌学、古文字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考古学、文物保护技术、博物馆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文化人类学、海洋史学等专业

※ 图书与档案学类: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情报学、档案情报学、图书馆管理、档案管理、科技档案、图书档案管理等专业

※ 音乐类:音乐学、作曲、音乐指挥、音乐表演、民族音乐、交响乐、声乐、歌剧、戏剧戏曲音乐、音乐剧、钢琴、管弦、各种乐器演奏、现代器乐打击乐、音乐科技与艺术、音乐教育、音乐工程、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录音艺术和电脑音乐等专业

※ 美术类:美术、绘画、中国画、油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雕塑、书法、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动画、木偶表演与制作等专业

※ 计量测量与仪器仪表类:计量技术、测量技术、检测技术、精密仪器、几何计量测试、光学计量、无线电计量测试、热工计量测试、力学计量测试、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等专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仿真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系统维护、计算机硬件与外设、网络系统管理、网络工程、各类计算机或软件技术、各类计算机网络技术或工程、各类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各类计算机信息科学工程或技术、各类计算机信息管理或应用、各类计算机管理或应用、各类计算 机控制技术、各类计算机通信、各类多媒体技术、信息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科技防卫、物联网工程、传感网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影视艺术技术、系统理论科学或工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地球或地理信息系统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机科学、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计算机与经济管理、计算机硬件或设备、电器与电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可视化程序设计、Web应用程序设计、多媒体制作、图形图像制作、动漫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技术、软件测试等专业

※ 电子信息类: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工程技术、电子工艺与管理、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电子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子声像技术、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电子设备与运行管理、微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微电子制造工程、微电子材料与器件、微电子技术、电信工程与管理、信息物理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科学防卫、信息工程、信息安全、信息显示、信息对抗技术、信息科学技术、光电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科学、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光电信息工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电路与系统、电磁场技术、电磁场与无线电技术、真空电子技术、无线电技术、电波传播与天线、通信工程、通信网络、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水声工程、电子封装技术、广播电视网络技术、有线电视工程技术、广播电视工程、医学信息工程等专业

※ 化学化工类:化学、应用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材料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环境化学、化学生物学、分子科学与工程;化工、化学工程、生物化工、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能源化学工程、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工技术、精细化工、有机化工、工业生物工程、工业摧化、化工设备等专业

※ 生物科学类:生理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系统工程、生物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技术、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资源科学、应用生物科学、应用生物教育、水生生物学、微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科学与工程、动植物检疫、轻工生物技术、遗传学、生态学、生物安全、生物医学工程、假肢矫形工程、生物制药等专业

※ 动物科学类:动物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动物生物技术、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防疫与检疫、动植物检疫、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特种动物养殖、畜禽生产教育、畜牧兽医、畜牧、兽医、兽医医药、蜂学、昆虫学、蚕学、饲料与动物营养、兽药生产与营销等专业、※ 医学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预防医学、妇幼保健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工程、医学影像技术、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实验技术、眼科学、眼视光学、眼视光医学、听力学、医学技术、医学实验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美容技术、医 学信息学、医学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呼吸治疗技术、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放射医学,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内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精神医学、外科学、妇产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运动医学、急诊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口腔修复工艺学、口腔基础医学、口腔临床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学、医学营养、食品卫生与营养学、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军事预防医学、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医学、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骨伤、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针灸推拿、各少数民族医学类、卫生监督、卫生检验、卫生检验与检疫、全球健康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康复治疗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护理学、护理、助产、护士、涉外护士、产假护士等专业

※ 药学类:制药工程、制药学、临床药学、药理学、药学、应用药学、药剂学、生药学、中药学、中药制药、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栽培与鉴定、中草药栽培与鉴定、药物制剂、海洋药学、药事管理、药物分析、药物分析学、药物化学、生物制药、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化工与制药、生化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化学制药技术、中药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技术等专业

※ 食品类:食品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工艺教育、食品营养与检验、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贮运与营销、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加工技术、食品机械与管理、烹饪与营养、乳品工程、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粮食、粮食工程、酿酒工程、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农产品储运与加工、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农畜特产品加工、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等专业

※ 测绘类: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导航工程、地理国情监测、大地测量与卫星定位技术、地图制图技术、矿山测量、工程测量技术、工程测量与监理、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等专业

加强教师学科专业化成长 篇6

关键词:专业发展;校本培训;继续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219-02

教师的专业成长工作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是一项关系到教育发展的系统工程。新课标的要求对每一位老师来说必须要重新设计自我,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递者”,不仅有知识和学问,而且要有专业的追求。因此对于学校来说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教师培训工作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它关系到教师教育的观念、终身学习的思想。因此,让教师在继续教育中实现学科专业化发展,学校必须强化校本课程的培训。

一、树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

教师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专业性,教师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教师从站在讲台的第一天起就要树立专业的意识。因为,教师专业的发展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新思想、新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教师只有树立专业发展的意识,才能立志终身从事并献身教师这个职业,并且在工作中获得职业满足和幸福。

二、树立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

社会在不断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发展。教师如果要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必须要树立继续教育的观念、终身学习的思想,教师职前的师范教育只是为教师职业奠定了专业成长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教师一踏上讲台就已经造就合格称职的教师。同时,学历只能代表一个教师的知识基础,并不能全面代表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一个教师教学能力是否会提高,关键要看他在教学工作实践中是否善于学习、善于动脑、善于释疑。所以我们提倡教师要终身学习、做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经过教育实践的磨炼与职后的继续教育。在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我们要让教师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明确教师实行继续教育的目的所在:继续教育能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继续教育可以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理念;通过继续教育,教师能学会借鉴、学会吸收、学会融合,并学以致用。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的学科专业发展是教师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支持下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不断更新的过程。对于教师们的专业成长,学校应从人文关怀入手,为教师们营造学习和成长的氛围,为教师们创建施展才华的平台。如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温馨的人文环境、奋进向上的团队精神,充满激情的工作状态等等。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是教师们得以专业成长的营养土壤。

四、运用灵活多样的校本培训,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的校本课程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形式。在实行校本培训中,应以本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着眼点,以本校的预定目标及发展规划为出发点,目的是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在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培训时,可采取以下形式进行:

1、发掘问题,确定研究对象

在进行校本课程培训时,首先要明确:对教师进行什么内容的培训?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确定研究的对象。校本教研强调其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因此,学校首先要求教师发掘、收集自己或其他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重点或难点问题。例如,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如何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等等问题。要充分弄清楚存在这些问题的内在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策略。

2、发挥团队力量和名教师效应,促进教师学科专业成长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教师群体的提高是教师个人成长的良好土壤,因此,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一定要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

首先要发挥科组的集体力量。学校在进行科组业务学习时,可以进行集体备课,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大胆设想可能出现的某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改进方案,让教师们达成一个共识,真正做到备课为授课报务,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体。

其次要发挥骨干教师的“名人效应”。 为了实现学校的长远发展目标,学校要有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计划,如一年内培养3—5名骨干教师,让他们在三年内成为学科带头人、名教师。对教师开展校本培训时,可通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教学经验交流和邀请专家的业务讲座来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每次要确定主讲人、主讲的内容,使活动有针对性,收到效益。

第三是尽一切所能提供教师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学校要尽最大的可能向每一位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和考察的机会,扩展教师的视野,让教师们走出去、请进来,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努力扬长避短。让教师们通过适当的“充电”使自己在学科专业领域中成长起来。

3、让教师们在反思中成长

美国有一位学者在教育实践中得到 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足见教育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实践和现象的再思考,是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对话,不断的教学反思会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及水平的发展。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当然要找准切入点,首先我们要鼓励教师进行课前反思,课前的反思是预先设想教学设计中可能会出现的现象;其次是课中反思,课中的反思是对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调控,教师应根据课堂现状做最佳化的调整,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第三是课后反思,教师主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并在教学不足中反思教学的改进方法。教师在反思中积累教学经验,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上升为先进经验和理论。

4、搭建平台,让教师快乐成长

有竞争才有成长,有竞争才有发展,这是我们在多年的教学管理中得出的经验。为了促进教师们的专业成长,我们可以选择性地和针对性地开展各项竞赛,如教师基本功竞赛、优质课比赛、教坛新秀和教学能手的评比活动等等。我们要让教师们在积极向上的竞争中实现自我价值,拥有成就感,使教师们快乐地成长起来。

五、加强校本课程培训的实效性

学校在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一方面要避免陈旧保守,避免缺乏新颖性和前沿性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避免盲目超前性的问题;其次还要避免搞形式主义。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培训,一定要明白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和内容。例如:我校在开展校本培训时,主要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如何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等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对教学理论的提升,通过教学的实践指导,教师得以成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基于学科知识服务的学科馆员研究 篇7

1.1 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简单地说, 就是以知识作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形式, 但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 会发现它有以下几个含义:第一、以知识作为主要服务内容和最终的提供形式。第二、对知识的收集、整理、分析、重组, 是知识服务的主要手段。第三、知识服务是以用户的需求为主要线索, 这个线索始终贯穿于该用户服务的全过程中。所以, 知识服务是:以信息知识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 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 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 提供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

1.2 高校学科知识服务的特征。

我们知道, 高等院校有着严谨的学科划分, 而学科是人类在认识和研究活动中针对认识对象, 而划分出来的集合, 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学科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凝炼学科方向, 汇聚学科队伍, 构筑学科基地。可见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而针对高校学科建设形成的知识服务就是指高校图书馆根据本校的学科设置情况, 有针对性地提供与相应学科教学、科研有关的知识服务行为。所以, 学科性强是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主要特点, 围绕这一特点, 高校学科知识服务呈现出以下特征:

1.2.1学科知识体系划分清晰。我们知道, 高校一般设有分院, 各分院下还设有二级分院或系, 这些院系的划分是与知识体系的划分相对应的。学院及各部门的工作也是围绕该院系学科知识的教学与科研展开, 所以了解该院系学科知识体系的相互关系, 是为该院系做好学科知识服务的首要出发点。1.2.2高素质用户需要与之相应的高质量服务。各高校都有自己的学科发展方向, 并努力将某些学科建设成为在一定范围中领先的水平, 为此, 广聘高素质人才, 这些用户的出现必定对学科知识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 高校图书馆在学科知识服务中, 也要对相应的人员、技术等方面进行调整, 以适应用户个性化、专业化的需求。1.2.3用户应用目的不同所需知识类型也不同。我们知道, 学科建设工作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实现:一是教学工作;二是科研工作。二者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前者以教书育人为主要目的, 它的知识需求是以显性知识为主;后者是以知识创新作为研究目的, 它不仅需要显性知识, 还需要隐性知识。

2 高校学科馆员的主要形态

学科馆员虽然源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行列, 但各方面素质又优于其他的工作人员。学科馆员的这种形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知识层面。

学科馆员的知识结构已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参加图书馆工作前所接受教育的知识结构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即图书情报学或某个专业学科知识。作为学科馆员只具有单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 他还必须掌握另一方面的知识, 既具有图书情报学也要具有其他专业学科的知识, 一般与所负责的学科相关, 即具备双学科或多学科知识。

2.2 技术层面。

一方面, 学科馆员要了解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以及各种资源所在图书馆各个部门的工作特点, 并能够根据其特点, 充分调动其工作人员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从而协助自己能够快捷、准确地捕获知识, 并将其整合后, 提供给用户以完成服务。另一方面, 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作为学科馆员只是同其他馆员一样掌握简单的电脑操作是不够的, 他必须具备通过信息技术立足本馆资源, 联接馆外资源的能力, 从而建立起能够与用户相互交流的服务平台。

2.3 实践经验层面。由于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主要是在参

考咨询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所以绝大多数学科馆员都具有多年的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经验。他们了解该高校的学科建设发展方向, 作为学科馆员对所负责学科知识的基本类别、内容、研究现状、发展方向等, 能够做到基本了解。对学校中该学科的主要科研人员, 以及他们的研究方向, 能够基本掌握, 这些为他们在高校学科建设中提供准确服务,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高校学科馆员在学科知识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3.1 高校学科馆员在学科知识服务中的地位。

3.1.1从学科知识服务活动的整体角度, 学科馆员处于主导地位。科馆员是学科知识服务活动中的唯一工作者, 他们既是学科知识服务理论的具体实践者, 也是学科知识服务理论的完善者。目前, 当学科知识服务已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后, 学科馆员仍然是唯一的实践者, 并从更细致、更精确的角度, 对其进行完善。所以说无论从实践还是理论角度, 在学科知识服务整体活动中, 学科馆员都处于主导地位。3.1.2在学科知识服务的个体服务中, 学科馆员处于从属地位。学科知识服务是在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开展的, 用户的需求贯穿于整个服务过程中, 学科馆员的工作必须围绕用户的需求意愿而展开。所以, 在具体的个体服务活动中, 用户的需求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学科馆员是依据用户的需求而开展工作, 处于被动状态, 只具有从属地位。

3.2 高校学科馆员在学科知识服务中的作用。

3.2.1在学科知识服务中起着沟通的作用。学科馆员也是图书馆与各院系之间的联络员, 每个学科馆员会负责一个或多个院系的工作, 他们能够不断了解各院系的发展需求情况, 并及时反馈给图书馆。反之, 图书馆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 他们也会及时介绍给各个院系, 以保证师生对图书馆的全面了解。长此以往, 学科馆员在各院系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3.2.2在学科资源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科知识服务离不开学科资源, 在学科资源建设中, 学科馆员虽然不是主要负责人, 但他们多年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 在学科资源建设中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a.他们了解各院系和图书馆双方现有的学科资源情况,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 他们的建议, 能够帮助把握资源建设的准确性。b.他们是所有推荐资源最早的试用者, 他们的评价, 对该资源的界定, 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3.2.3参与学科知识创新研究工作。学科馆员不仅能够提供学科知识资源, 在高校的学科研究工作中, 他们也成为其中的参与者。在科研工作中, 从立项前就需要学科馆员做好前期查重的准备工作, 以避免重复研究。该研究立项后, 学科馆员将广泛搜集与该项研究有关的信息, 并要将其经过分析、加工、组织并汇总形成有序的知识信息, 提供给项目中其他研究者, 并根据不断出现的新的需求情况进行再检索。当该项目完成后, 学科馆员会继续对其进行跟踪, 以搜集其社会效果及评价, 以为该学科的后续研究做准备, 学科知识就是在学科馆员不断参与的科研工作中, 得到了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林.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0, 5

学科服务专业化 篇8

1 学科化服务背景

1.1 国外学科化服务

在国外,学科馆员的设立起源于美国,1950年美国的内不拉斯加大学图书馆设立分支图书馆并配备学科馆员,开始学科馆员服务。1970年挪威学者B.Wiik曾发表论文对学科馆员进行研究探讨。1981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推出以大学科为服务对象的“跟踪服务”[1]。随后美国、加拿大的大学图书馆也相继推行了这种服务模式,并逐渐实现面对学科用户提供专业性的帮助。嵌入式服务已经深入到各个行业中,包括高校图书馆、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一系列的营利和非营利的机构中[2]。

1.2 国内学科化服务

在国内,学科馆员制度实施已有十余年的时间,清华大学图书馆在1998年开始建立学科馆员制度,首开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实践之先河[3]。2006年国家科学图书馆开展了面向科研一线的学科化服务[4],随后各大学图书馆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图书馆也相继开展学科化服务。在提供学科化服务的过程中,嵌入式服务应运而生。各类型图书馆在学科馆员服务领域进行引进和发展学科馆员服务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探索适应新环境下的学科馆员服务的新模式、新机制。图书馆界在关注和研究嵌入式服务的同时,在科研、临床及教学等多个领域加以探索实践。

2 嵌入服务存在的问题

在国内,虽然很多高校图书馆已相继开展嵌入科研的学科化服务,但是我们作为中医药专业图书馆,基本还停留在学科馆员的建设上,而且学科馆员嵌入到科研一线提供学科化服务真正实行有一定的难度,还有以下问题有待解决。

2.1 认知度不高

实际上开展学科化信息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嵌入科研一线的学科化知识服务基本尚未实施,还是在馆内坐等用户提供被动服务,和当前倡导的创新服务、嵌入科研一线、主动服务、满足科研的学科化知识服务理念不相适应,未能真正发挥专业图书馆支撑科研的信息保障作用。

2.2 尚未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组织力度和管理力度不够

服务方式还很不成熟,学科化服务实际上只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2.3 研究深度不够

虽然学科馆员在国内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角色职责、素质教育及资源建设等层面上,缺乏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应用工具以及相关技术支撑等方面的研究。

2.4 没有实现专业图书馆服务的彻底转型

作为专业图书馆没有真正实现图书馆由“资源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的发展方向[4]。

2.5 开展面向医院科研人员的信息素质教育不够

开展科研人员的信息素质教育既是图书馆教育职能的重要体现,也是图书馆直接服务科研创新的必要环节。在信息资源数量剧增、信息环境变得日益复杂的形势下即使是有经验的科研人员在浩瀚的信息资源面前也会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强化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3 嵌入科研服务的研究

学科馆员开展嵌入科研一线的学科化知识服务需要资源、技术、政策等全面的支撑,需要良性共赢的知识储备与循环架构,需要创新发展的团队文化氛围,需要高效率的工具、方法和资源与技术支持。具体研究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3.1 制定切实可行的服务计划与方案

首先成立学科馆员团队,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在突出重点任务的前提下制定具体服务计划方案。我们制定的总体目标是“服务科研,支撑创新”,通过有效融入科研一线,嵌入科研过程,建立一套完整的学科化服务保障体系,包括:

3.1.1组织保障。为了使嵌入科研一线的学科化服务顺利实施,课题组面向科研机构要做好学科化服务项目的策划、组织与实施,组织学科馆员能力培训,协调好不同科室不同学科方向的学科化服务工作。

3.1.2人员保障。成立学科化服务团队,因为人才是做好学科化服务的首要因素。

3.1.3资源保障。资源是学科化服务的基础。为了提高信息服务能力,我馆已拥有100多个自建文献数据库、专题知识库和购置的中外文医学全文数据库和各种馆藏资源,为学科化服务提供了资源保障。

3.2 开展科研用户信息需求调研

面向科研机构的学科化服务强调满足用户需求,发现、跟踪并不断激发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具体内容包括:

3.2.1设计制作调研表。在启动嵌入科研的学科化服务之初,面向我院各二级院所(包括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望京医院、针灸医院、眼科医院、中药所、基础所)发放“科研人员信息需求登记调查表”,重点是在研课题、学科带头人及准备立项课题的科研人员等。

3.2.2调研内容。包括单位、姓名、部门、学科方向、课题名称、需求程度、需求内容、获取方式及途径、联系电话等。通过调研,对收回的调研数据进行整理、归纳,然后根据信息需求加以整理分析、归纳重点学科。

3.3 建立学科化服务网络交流平台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主页上建立学科化服务网络交流平台,科研人员通过平台上传学科化信息需求,学科馆员根据科研人员需求,提供学科化服务。或通过QQ、MSN、飞信等工具建立交流沟通渠道,学科馆员可以随时掌握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提供实时的学科化服务。

3.4 针对用户需求设计学科化服务产品

在充分掌握科研机构的信息需求、信息资源保障的前提下,为科研课题或科研项目制订具体的学科化信息服务方案。具体内容包括:

3.4.1设计服务预期目标。即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通过学科化服务来改善科研机构的信息服务环境,提高科研用户信息的能力,拓展知识服务方式,充分体现学科服务对科研创新的支撑能力和效果。

3.4.2确定服务内容。根据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依托我所购置的各种电子资源及各种馆藏资源、数据库、专题知识库等,从学科角度进行信息挖掘和知识发现,采集学科资源和信息。充分利用信息挖掘技术,获取动态信息,针对选题、立项、研究、结题、评审等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学科化知识服务。

3.4.3确定服务方式。针对不同服务对象、不同科研阶段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如利用QQ群、MSN等方式,或通过交流咨询平台、走访课题组等方式嵌入用户工作中开展服务。要力争使医院所有科研课题组能够在不同层面接受学科馆员的服务。

3.4.4开展信息推送服务。面向重点课题组和学科带头人,提供学科或课题的信息服务。跟踪学科领域的前沿发展,对学科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和提炼,形成知识产品,为科研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学科化服务,以有效支撑我院科研及创新发展。

3.5 开展面向科研用户的服务营销

服务营销是让科研用户广泛了解学科化服务的有效方式。因此,要建立一套适合科研用户的信息服务营销策略,让科研用户知道、认识、接受并依赖学科馆员的服务。

3.5.1加强宣传。在实行学科馆员服务制度初期,要对学科化服务进行大力宣传,面向我院各二级院所各科室分发《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信息资源与服务指南》。

3.5.2在我院二级院所挂牌建立学科化服务站。学科馆员通过宣传、培训、拜访研究所领导与科研人员等方式主动开展信息资源与服务宣传介绍,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科研人员开始认识并逐渐接受学科馆员嵌入科研提供学科化的知识服务。

4 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嵌入医院科研一线,提供学科化信息服务,可以有效支撑我院各二级临床院所的科研、临床及教学。其优势体现在:(1)可以节省临床科研人员大量的宝贵时间,以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患。(2)国家每年投入大量的经费购买信息资源,包括电子资源、纸质资源、多媒体资源,以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自建多种文献资源数据库等,嵌入科研一线提供学科化服务,可以提高这些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3)可以提升我专业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并真正体现专业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生存价值。

参考文献

[1]柳敏.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服务模式[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11(2):46-48.

[2]廖敏秀,蒋知义.嵌入式馆员---高校学科馆员发展的新方向[J].图书馆学研究,2008(12):6-8.

[3]谭丹丹,刘金涛.对学科化服务背景下嵌入式图书馆服务的思考:定位、关键步骤及挑战[J].图书馆杂志,2012,31(2):51-55.

学科馆员创新服务模式初探 篇9

关键词:图书馆,学科馆员,创新服务

我国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一章第一条开宗明义:“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 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它明确告诉我们, 大学图书馆的服务是一种促进知识生产与知识运用的服务, 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以其先进的办馆理念和全新的服务模式应运而生。学科馆员作为这种先进的办馆理念和全新的服务模式的践行者, 通过创新服务模式, 能为学科用户提供深层服务, 能在学科馆员和对口专业之间建立起不可分割的学术纽带, 能大大提升大学图书馆的工作水平和学术水平。

一、学科馆员服务现状

高校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 一项科研项目从定题、实施到成功都离不开大量的信息支持。然而, 学科专家受时间和检索水平的限制, 面对网上繁杂无序的海量信息, 在短时间内, 很难全面准确地搜寻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这就严重阻滞了科研前进的步伐, 迫切需要学科馆员为高校学科专家提供信息支持和保障。

学科馆员制度起源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一些大学图书馆, 近几年才盛行于国内高校, 它是以学科为对象, 由资深馆员对口服务的一种模式。但由于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真正具备图书情报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的优秀人才凤毛麟角, 学科馆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均难以达到学科专家要求, 无法开展深层次的信息开发和推送服务, 学科馆员和学科用户不能有效配合, 不能很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因此, 探索学科馆员多样化、深层次、高效率的创新服务模式成为学科馆员制度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学科馆员创新服务模式

(一) 创新信息服务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急剧扩张, 十分庞杂, 学科馆员不能简单地直接提供给学科用户, 而是对用户所需要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分类整合, 为用户提供最直接、最准确的信息资源。

1.信息整合。

鱼龙混杂的信息资源中有许多内容交叉重复。这些冗余信息严重干扰了学科用户对有用信息资源的选择和获取。再加上信息资源知识关联程度低, 大部分信息资源是原始的、孤立的, 不能体现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 给学科用户造成诸多不便。面对动态多样的网络信息资源, 学科馆员要按用户需求对庞大无序的信息资源进行提取、鉴别、筛选、整序、拓展、挖掘、重组, 围绕某一专题, 组成特定的信息源, 主动地为学科用户服务。

2.知识整合。

学科馆员在进行信息整合时, 需要按照知识的学科体系及分类结构、知识的不同形态、知识的关联等对信息资源数据库中各类专业相关的知识成果进行描述、评价和揭示, 并能通过学科某一类知识的历史溯源和发展情景, 开发学科内部的隐形知识和显形知识, 为学科用户提供“一站式”的知识服务。

3.学科信息的开发利用。

信息资源经过学科馆员分类整合、比较, 使信息得到了优化组合, 而且在信息资源中开发出新的知识点和知识间的关联。在此基础上, 学科馆员应充分利用各种智能技术, 对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信息资源进行智能类聚和链接, 使其相互印证、相互关联, 构成广泛的知识网络, 实现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内容的集成, 使现有的公共界面变得简单、友好, 使学科有关学术信息更方便地被用户检索和利用。

4.学科信息导航。

学科馆员为学科用户提供信息资源导航服务, 就像大海中的航标, 能使学科用户快捷准确地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学科馆员以数字图书馆的滋养和技术为基础, 以图书馆主页为载体, 为学科用户建立专业资源学术信息导航网站, 为学科用户提供最便捷、最高效的服务。如资源类型导航、知识分类体系导航等。

(二) 创新的个性化服务

网络技术使学科用户结构和信息需求都呈现多元化、个性化、前沿性趋势, 学科馆员用跟踪研究用户, 尊重用户需求的各异性, 及时制定服务对策, 满足个性化需求, 针对性地为学科用户服务。

1.建立用户个人信息库。

学科馆员要为学科用户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 就必须了解学科用户的需求和兴趣。学科馆员可通过问卷调查、口头交流、信息反馈等方式, 弄清每一位用户的需求特点和需求方式, 了解用户信息需求的类别与层次;记录学科用户各种特征, 如用户参与程度、获取信息方式等, 建立用户个人信息库, 并以用户个人信息库为依据, 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个性化服务方案。

2.建立用户个人图书馆。

学科馆员可以协助学科用户创建一个可获得信息资源的网页, 通过人工智能、信息整合的检索技术, 为学科用户提供针对性的相关信息服务。如为用户制定最近新书、书目数据库、电子期刊、音像服务以及国际上有关本学科、本课题的研究前沿和进展情况, 使学科用户享受到专、深、精、新的个性化优质服务。

3.用户信息推送服务。

用户信息推送服务是针对用户的特定信息需求, 对信息进行检索、加工、组织, 在指定的时间把用户选定的信息主动推送到用户的桌面上。如学科用户的文献定制、新书报道、网上图书预约、网上采购申请等, 使用户定期地、不断地接受到最新的信息。

(三) 合作咨询

参考咨询工作是学科馆员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网络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 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急剧扩张, 学科用户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不断扩大, 任何个体和单个机构的学科馆员分散的单一的服务模式根本不能满足成千上万的学科用户专深而广泛的信息需求, 只有学科合作咨询, 才能实现资源共享、专家共享、服务共享。

1.学科馆员合作咨询。

面对庞大的用户群涉及到诸多领域的专深的信息需求, 学科馆员之间的合作咨询就显得异常重要了。学科馆员可以联手成立网上咨询中心, 借助网络技术把学科馆员咨询界面链接到共同的请求管理器上, 学科用户通过自己所在图书馆网页上的咨询服务链点, 根据自己的需求,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优秀学科馆员进行咨询, 得到最优质的服务。学科馆员合作咨询服务还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 通过咨询知识库在线互答问题, 用户之间也可以互相咨询、交流、解答问题。合作咨询能集众人之智慧, 为学科用户提供全方位、专业化、深层次的咨询服务。

2.与网上专家协作咨询。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学科研究的深入, 学科用户会对学科馆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有些专业性很强的高难度信息需求, 就要求助于学科专家教授、资深参考咨询专家和信息检索专家。只有大家齐心协力、相互协作, 才能实现互利双赢、共用共享。

图书馆正以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状态和一日千里的速度行驶在信息高速公路上。 学科馆员要承担起信息资源的组织者、传播者、导航者和教育者的重任, 必须重新定位自己, 实现网络电子技术和心理的整体跨越, 不断创新服务模式, 才能为学科研究提供规范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深层服务。

参考文献

[1].钱智勇.学科馆员与重点学科创新服务模式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4 (5)

[2].刘琼.中美大学学科馆员的初步比较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5 (4)

学科服务专业化 篇10

1 注重图书馆学科资源的建设

现代图书馆要切实提高文献信息保障力度, 就应该根据信息的分布和读者的需求新特点, 进行学科文献的采集, 建立学科文献中心, 逐步完善网络学科导航系统。

1.1 以学科为指引进行文献信及息资源的采集

根据信息分布和读者需求新特点, 建立文献信息保障体系, 切实提高文献信息保障能力, 加大对教学科研的支持力度同时增加文献信息采集人员的数量, 建立学科文献信息采集制度, 专门负责本学科的文献信息采集工作。

1.2 建立独立的文献信息中心

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设立独立的基于学科分类的信息中心很有意义。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是要遵从最省力法则。建立文献信息中心, 主要突出为学科建设服务的理念。图书的组织, 宏观上尽可能依据学科分类法;微观操作按照中图法排架, 学科分类与文献分类参照标示要醒目。同时, 基于学科分类文献中心在全馆所处的地理位置尽可能方便读者。

1.3 加强网络学科的导航系统建设

在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 现代图书馆进行网络学科导航建设也是非常有意义的。需要文献资源建设部、参考咨询部信息技术部、读者服务部等部门共同参与。学科导航要尽可能揭示学科所有不同载体的可用馆藏, 立足本馆。网络资源学科导航系统, 也称“学科导航库”。是以学科为单元对Internet上的相关学术资源进行搜集、分类、描述、组织和整理, 并归纳出其简要的内容提要, 建立分类资源组织体系、动态链接、学科资源数据库和检索平台, 发布于网上, 为用户提供网络学科信息资源导引和检索线索的导航系统。网络资源学科导航库实际上是一个虚拟的信息资源库。从物理上讲它并不存储实际的信息资源, 而是按学科或主题网址进行访问, 从而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的学科信息既省时又省力, 还节约上网费用。与其他网上导航工具相比具有专业性、易用性、准确性、时效性和经济性的优点。

2 现代图书馆为重点学科建设服务的基本内容

2.1 满足重点学科文献资源需求

现代图书馆特色馆藏服务于重点学科建设, 是一个图书馆价值和竞争力的体现。为使重点学科在的发展中真正起到龙头作用, 提高文献收藏的水平是关键。因此, 现代图书馆必须优化馆藏结构和文献布局, 加强文献采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有计划、有目的地系统收藏重点学科专业文献, 使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的目标定位在研究级藏书水平上, 以满足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 逐步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馆藏体系。具体要求为:一是全面收集重点学科的国内外专业权威性论著, 具有代表性观点的专业论著, 在发展过程中有影响的前沿论著;二是要选购国内外有影响的检索性书刊;三是围绕重点学科和专业建设, 注重网络信息资源及虚拟信息资源建设。

2.2 重视重点学科文献资源的建设

现代图书馆要抓好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 必须把握好图书经费对重点学科建设的倾斜程度, 制定长远的文献采购目标和方案, 及时购进重点学科建设所需的文献资料, 形成与重点学科相配套的文献资源特色。第一, 要重视核心期刊的选订, 因为核心期刊是同类别期刊的中坚, 特点是专业信息含量多, 研究成果能反映本领域的前沿水平。第二, 要加大外文书刊选订比例, 因为重点学科带头人, 迫切需要跟踪国际最新科技动态。第三, 要加强灰色文献的收集力度, 因为灰色文献是当前国内外图书馆界公认的重要信息源, 它主要反映各学科领域最新研究进展, 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是科研部门、重点学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信息源。第四, 要注重文献信息的多载体化, 为了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的支撑能力, 一定要注意引进电子文献载体, 为重点学科建设提供有力的信

3 现代图书馆如何为学科资源建设提供科学化服务

3.1 积极开展课题更新, 定题跟踪服务

科研课题立查新是现代图书馆服务进入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重要表现, 也是图书馆服务工作进人一个新层次的重要标志, 它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与数据库的检索和调研, 为重点学科的科研选题提供决策依据。在开展定题服务的同时, 首先要了解重点学科用户的文献需求, 并根据需求的内容建立用户专业内容档案和重点学科、科研项目的业务档案, 并将收集的文献资料定期提供给用户, 开展针对性的服务。

3.2 加强文献资源的整合、建设特色数据库

建立特色馆藏数据库是开发馆藏信息资源并有效配置馆藏信息资源的主要内容之一。现代图书馆要针对重点学科加强特色数据库的建设, 建立馆藏重点学科学术论文数据库, 以便于重点学科的读者能够调查分析本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及攻关重点, 预测学科领域发展的方向及趋势, 并将自己的特色馆藏数据库提供上网服务, 参与资源共建共享活动, 形成对本馆和其他图书馆馆藏的有力补充。

3.3 强化信息资源开发的服务功能

根据重点学科用户科研任务重、项目多, 对文献信息需求量大等特征, 图书馆首先应利用自身特有的条件和优势, 做好揭示性开发工作, 对大量原始文献进行收集、分析及研究论证, 预测重点学科的发展趋势, 编制完善的重点学科专业馆藏目录、联合专题目录、检索刊物等。其次, 在开发利用文献资源的过程中, 根据本校重点学科需要, 在深入了解课题目标、内容及其进展的基础上, 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加工, 将分散在不同文献中的同一内容、同一主题的知识与信息加以挖掘、整理和集中, 建立学科专题数据库、文摘数据库、开发研究报告等, 实现文献信息的再生性开发。

4 结论

近年来, 我国图书馆建设事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并逐步由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型之中, 因此, 在现代图书馆的构建与管理过程中, 基于学科化服务的图书馆学科资源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 必须在完全摆脱传统图书馆模式的基础上, 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思想, 从思想根源提升对于图书馆学科资源建设的重视程度, 并且以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制度作为保障, 进而才能更好的满足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颖.论现代图书馆学科资源建设及学科服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1) .

[2]熊光明.转制后的理工院校图书馆人文学科资源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J].现代情报, 2009 (5) .

上一篇:新型农牧区综合体下一篇: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