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散打运动特征分析

2024-08-29

武术散打运动特征分析(精选九篇)

武术散打运动特征分析 篇1

掌握摔法技术和熟练地运用摔法动作,不仅是得分取胜的有效手段,同时还给对手在精神上造成很大的压力,极大的消耗对手的体力。摔法的运用在这几年的大型比赛中不断体现出变化及更新,而中国队员的摔法在国际比赛中更是出尽了风头,也为多场比赛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因而,散打技术中摔法成为运动员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门技术。对如何全面、合理地提高贴身摔法技术,本文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训练的思路和对策。与世界其它类型的搏击运动相比较,武术散打更能体现出中国的独特优势,在第一、二届国际武术散打擂台邀请赛中,快摔方法已成为我国选手得分的重要手段,被誉为中国的“秘密武器”。根据对国内外各种大型散打比赛的观察,摔法技术在实战运用中是一种技术优势,它体现了格斗双方智力、体力、技术、技巧和心理意志的综合抗衡,具有高度的攻防实战性和激烈的对抗性。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第十届全运会中武术散打比赛项目的场次为研究对象,所有参赛黑、红两方的运动员累计512 人次。

1.2 研究方法

对比赛情况进行临场录像观察,统计与分析。对参赛运动员发出问卷150 份,收回收率为84.29%,并对担任比赛的裁判、专家及教练员进行专题咨询。

1.3 录像临场技术统计

临场录像技术统计表明,第十届全运会中,腿法得分占得分总数的40.69%;拳法得分占得分总数的25.12%;摔法得分占得分总数的34.19%。由此可看出,摔法是武术散手比赛中得分的主要技术动作(见表1)。

2分析与研究

2.1 主动贴身摔

使用者一般都是比较擅长使用捧法的能手,因此,在散打实战过程中,往往都是利用拳法击打对方,再用摔法将对方摔倒,进而取得在散打中的主动权。下面分三种情况展现:(1)当甲乙双方实战时,如果甲方主动进攻并且用直拳击打对方头部时,甲方可以使用夹臂过背摔的技术技能将乙摔倒。(2)实战中如果甲方快速上步,并且用左右直拳攻打对方头部后迅速上步,身体下潜,两手向前抱乙的双腿并屈肘用力回力使用抱腿前顶技术,将对方摔倒。(3)实战时如果甲方疾上步,用直拳击打乙的头部时,甲可以使用抱单腿摔的方法将对方摔倒。

主动贴身摔是一种攻击性强的摔法技术:散手比赛在双方激烈对抗中瞬时出现的机会,谁抡在先就可能把握主动权。抢占机会准确是主动与被动,得与失的先决条件,谁抢到先,谁就掌握了主动。为了把握机会,判断对方出招意图尤为重要,在激烈的比赛中,双方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很难寻找到直接攻击的最佳机会,这时就应当引动对方,虚招试探,对方欲攻或守,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动作,在攻防节奏上使对方随我招势变化而变化,当相互击打过程中,主动迎击,积极抢占有利地位,控制对方重心,顺势借力,快速摔倒对方。

主动贴身摔是一种具有较大威力的摔法技术,主要是运用对手进攻间隙或打空贴近对手的一种技术性很强的摔法。进攻时贴近对手用拳、脚夹击对手化解对手的攻势,并贴近对手抓把,运用推、别、勾、压等技术摔倒对手,在进攻贴近对手后,要迅速出手控制对手的身体的重心,让对手的身体重心偏离,以便自己做动作,适合于别腿摔,抱腰摔,夹颈摔。据临场录像统计,主动贴身摔占摔法技术中的25.17%,是一种攻击性很强的摔法技术。主动贴身摔在比赛中双方运动员身体接触过程中,根据双方的把位,适时变势、变劲、换把、化解对方攻势,捉住机会迅速攻击对方,以快速、准确的把握,控制对方身体,赢得主动权。

(以上数据来自比赛现场及录像战术统计)

2.2 接招摔

接招摔是一种以退为进,看似防守,实为进攻的防守反击摔法:此种方法往往对付对方攻击猛烈拳腿,攻击不到位时极为有效。在对方攻击间歇或出招时,看准机会,果断接招进身,抓住来腿迅速出击,此种方法在对方攻击时,后撤不能太远,对直线进攻的腿法,以使用手臂勾挂为宜,不能强顶硬摔,使用动作要慎重,若机会把握不当,很容易被击中,对左右横贯拳法进攻时,应采取斜格架挡,抓臂上步转身夹劲或抢腰摔,同时步法移动与出手抓把协同配合,当抓把成功时,可采用夹、靠、别、拧、推、搬等方法灵活使用,快速摔倒对方。对侧面进攻的腿法时,应当主动近身或左右闪出,用手臂保护自己的头部和躯干,并随动作攻击的部位抓住来势,运用接招进身的方法,采用夹腿别靠或抢腿勾踢等动作快摔对方。一般情况下,只要时机判断准确,把握得当,都能快速摔倒对方。从临场录像统计,接招摔在接法技术中占44.79%,总之使用接招摔法时,应根据瞬时出现的机会,灵活运用各种技术方法,但必须快、准、活、巧。

(以上数据来自比赛现场及录像战术统计)

2.3 遭遇变势摔

遭遇变势摔是一种防守反击的摔法:当对方猛烈进攻时,我方以退为守,把握好时机,给对方一个反攻,使对方以优势变为劣势,以主动变被动。这种摔法是毫无预兆状态下表现出的一种本能性摔法技术,此种机会往往瞬时即逝,机会出现前,无明显迹象可判断,在双方攻防转化过程中,某一方突然变势,两人随即贴近,互相变化换势,均未寻找到最佳发力的把位,当双方缠抱接触中搭手一瞬间,肢体就应立刻判断对方动作的意图。当身体姿势处于劣势状态时要迅速变步换把,使用阻或抗,力求化解对方攻势。从劣势中摆脱出来,有时对方用力猛烈,接触后使用顶劲,并主动向后撤步,躯干远离对方,使对方没有发力的支点,这样就能保持双方用力的平衡,当双方在化劲变势过程中,要主动摆脱劣势,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当身体处于优势状态便于使用快摔动作时,要把握机会,动作迅速,用劲干脆,干净利落,以迅速、准确、灵活、巧妙的方法,发挥出以快制胜的快摔技术。据临场录像统计,遭遇变势摔占摔法的比例18.06%,若对方已避上你时,这时你已处在被动时,此种机会出现时,一只手臂应当控制对方的头部,另一手臂抱住或按住对方胯部,使对方不便发力,等对方变把换势,力图摆脱劣势时,应抢先脱手,抓住对方换势松懈的瞬间,利用勾踢顶靠,抢摔等方法迅速发力,发挥快摔技术的本能反应,往往屡建奇效,使用此法,应顺势,顺力,出其不意,达到攻击的目的。

(以上数据来自比赛现场及录像战术统计)

2.4 阻抗摔

阻抗摔是一种相互击打抱缠时的摔法:在散手比赛中双方接触后往往会出现推、搬、扛、缠的斗劲较力的对抗,双方往往会相向用力,阻抗对方,以至在短时间内达到一种暂时的平衡,谁也摔不倒谁,在对抗中,若对方前推发力,当肢体感觉对方向前发力猛推时,应迅速闪步、侧身、换位并借助对方向前推力,顺手牵羊用手臂牵带,同时使用足勾或足靠,使对方因用力过猛而被我方借势摔倒,要准确判断对方用力的大小和方向,能借则借,能抗则抗,在顺势借力过程中,无论向前推搬,还是左右扭转,都应做到顺势。顶、阻、抗是身体接触后用来化解对方快摔的有效方法。阻抗摔是一种相互击打过程中,互相抱缠时,互相抓扯,互相变动换势,力图摔倒对方采用的一种阻抗性摔法。当双方接触后都没有合适的机会抓住发力的最佳把位,但双方互变均不成功,时间已超出两秒后,体力消耗也很大,这时应当用手臂固定对方肩部和胯部,使对方不易发力,并停止变把换势,等待裁判叫停。通过阻抗对方的摔法,可以节省体力,进一步了解对方的抗摔技术,有利于下阶段攻防过程中的战术调整,临场录像统计,阻抗摔占摔法的11.97%。

(以上数据来自比赛现场及录像战术统计)

2.5 控制把位

控制把位是摔法技术中的关键:激烈对抗比赛中,控制把位接触点的位置是否合理,是否能顺势借力,有效实施摔法技术方法的关键。摔法技术中,无论手推、手搬、夹颈、抱腰,别腿还是带臂勾踢,接腿别靠等摔法技术动作,都是1—3 个把位接触点合力和分力的结果,近身贴近对方,使用肩、足、腰、胯、臂作为支点,手推、手搬、手别或足勾、足靠作为力点,以借来势或顺势发力很容易将对方摔倒,在选择把位时,应当据对方的不同招势灵活掌握,在力点与支点的具体点位,应当是两点的连线要通过人体重心,当支点紧靠对方时,力点部位迅速发力,使对方重心快速移位并超出身体平衡支撑而倒地,当主动或被动第一点接触时,无论是作为支点或力点,第二接触点必须主动迅速发力或紧靠对方,控制对方,以免对方变换调整,从而失去最佳机会。无论使用什么动作实施快摔,都应当根据当时具体的身体姿态,把握最佳把位接触点,其原则是支点与力点的距离要远,以便省力,支点与力点的连线要通过身体重心位置以便发力,这样就能有效提高摔法技术的成功率。

3散打摔法训练的基本方法

3.1 从实战出发

练习时要戴拳套头盔穿戴护具,加大了摔法练习的难度,这主要是由于运动员视线受阻,另一方面是拳套抓靶不紧而造成的,教练员不能因为运动员佩戴拳套、头盔加大了摔法练习的难度为理由,要本着从实战出发的原则,以比赛为训练的最终目的,使运动员习惯穿戴护具。

3.2 加强专项力量

摔法技术的使用前提是具备良好的力量素质,在运动员技术水平没有明显差距的情况下,力量素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为了提高摔法技术的成功率,必需加强专项力量。

3.3 提高速度

速度迅疾是散打摔法中的主要特点之一,提高进击速度便成为“一块制慢”和“打好时间差”必备手段。快速能使对方防不胜防,甚至破坏对方的思维及反应能力,可以稳操胜券。若没有速度的配合,很难展示其应有的功力。

3.4 抗摔的能力

有进攻就有防守,抗摔能力也就是防守能力。抗摔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运动员拳、腿技术的发挥。抗摔能力强的运动员,敢于大胆地使用拳、腿技术动作,不怕摔,敢于摔。相反抗摔能力弱的运动员,一贴身就失分,限制了拳、腿技术的使用,不敢轻易发力。

3.5 倒地技术

要想摔人,先应学会挨摔,学会挨摔是一种应用于应变的防护性措施。在练习中不管是被摔倒或摔倒对方,自己都要有一个“如何自我安全倒地”以及“保护对方”的概念。

3.6 突出个人特点,配合自身技术动作

踢、打、摔作为散打技术动作的一个整体,各具有不同的技击作用和运用范围。摔法技术要和拳腿配合,形成动作组合,才具有良好得分能力,所以教练员必须针对运动员技术的特点引导摔法技术动作的训练和绝招技术的形成。

3.7 摔法时机的把握

运动员对对手变化所做出的判断,它包括判断对方动作的虚实、进攻部位和进攻路线,从而找出漏洞并决定采取何种攻击方法和开始发起进攻的速度。它是把握机会的首要环节,也是我们训练中必须解决的重要环节之一。

4归纳与总结

远踢、近打、贴身摔是武术前辈们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而摔法是散手的主要技术之一,摔法技术在散手比赛中,要针对场上的对抗情况和对手的技术特点变化应战策略,当打则打,当摔得摔,灵活地使用争取主动、调动对方、调整对方等各种技巧,调整进攻与防守的节奏,以掌握对抗的主动权。但是散打是一项斗智、斗勇的对抗项目,千篇一律的打法容易被对方看出破绽,抓住规律,抓住弱点,使自己陷入被动状态,我们常说不怕千招会,最怕一招熟。因此,加强个人的特长训练可成为自己用以克敌制胜的绝招摔法。

摘要:摔法是散打独具特色的技法,文章通过对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的武术散打比赛中男子运动员摔法技术运用分析,总结摔法特点,重点分析摔法在散打实战中的运用及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成功使用摔法动作,对散手比赛的胜负有着关键作用,在进行训练时必须根据摔法技术动作的快速性,没有固定把位的特点来进行基本技术训练,方能将摔法练好。

关键词:散打,摔法技术,比赛

参考文献

[1]陈昇.武术散手比赛中运用摔法技术分析与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1(01).

[2]吕艳男.对散打比赛中摔法技术的应用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6):169-170.

[3]李仕勤.散打摔法四大要素[J].中华武术,1996(07).

[4]杨波.武术散打比赛中摔法技术的运用特点与分类[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1).

[5]李朝旭.1999年全国武术个人散打赛的技术统计与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报,2000(2).

[6]中国武术散打编写组.中国散打[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7]朱洋志,赵瑜.第十届全国运动会武术散打比赛男子运动员战术运用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2(9).

武术散打运动特征分析 篇2

关键词:武术散打;比赛得分;时空特征;2007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

中图分类号:G8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3-0087-04

武术散打比赛中的时间和空间是客观存在的,时间特征表现为场得分中的局间变化和局得分的时段间变化;空间特征表现为得分的使用技术手段和使用技术击中部位的分布情况。它们对比赛(胜负)的影响是通过武术散打运动员主体表现出来的,并最终反映到“得分”客体的争夺和控制上,反映出武术散打运动员的时空控制能力、时空认知水平和时空对抗能力等。本文以2007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团体赛)11个级别前8位的8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比赛得分的时空变化规律,为武术散打运动员训练、参赛等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提供的2007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实况录像进行统计,依据2007年新修订的《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和《武术散打竞赛裁判法》来评判统计:前8位的运动员进16强和进8强的128场288局(优势胜利和每局未打满2min的比赛均不在本文的研究统计范围内)。原始数据以Mierosof Excel的格式输入储存并作一些常规的统计处理。

1比赛得分的时间变化特征

1.1场得分的局间变化规律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规定,每场比赛采取三局两胜制。从各级别武术散打优秀运动员场得分的统计与描述可见:大、中级别运动员表现出相同规律,即第2局>第1局>第3局,只在上升和下降幅度上略显不同;而小级别运动员则表现出:第3局>第2局>第1局的规律,呈逐渐上升趋势(见表1)。

从实况录像来看,各级别大部分武术散打运动员在体力充沛的第1局打法较为保守,为试探、了解对手技战术特点,抢攻与反击次数较少。在经过第l局的试探和局间休息与教练员的沟通后,在基本把握对方技战术特点的情况下,第2局明显加强抢攻与反击,使得得分明显高于第1局;在双方各胜1局的情况下进入第3局争夺时,中、大级别运动员因双方体能下降明显,抢攻与反击次数减少,加之“击打”效果不如第1局和第2局,使得此局得分最低。小级别运动员则因体能充沛,在双方各胜1局的前提下,都想取得第3局胜利,明显加强抢攻与反击次数,加之通过前2局对技战术了解,打法针对性更强,因而使得此局得分最高。

1.2局得分的时段变化规律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规定,每局净打2min。以30s为单元,将每局比赛时间顺次分为4个时段。各级别运动员在各局得分时间段上呈现出较多的共同规律。在第1局的4个时间段里,都表现出两个得分高峰期和两个得分低峰期。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在比赛的初始30s时段,由热身活动的相对低强度状态迅速达到比赛中的大强度运动状态,机体负荷还不适应,加之较紧张,进攻与防反次数较少,因而在比赛的开始30s得分不高,随着机体的调整适应,在30~60s时段,进攻与防反次数加强,出现第一个得分高峰期;其后在一方得分领先的情况下,为保持优势,避免对手抓住反击时机,减少主动进攻次数,加强防守,出现60~90s时段的得分低峰期;在比赛后30s时段,一方因时间和比分落后关系,孤注一掷,多在抢攻时机不成熟的条件下发动抢攻,被优势方抓住破绽反击,从而再次出现得分高峰期。

在第2局的4个时间段里,大级别运动员得分的时段变化,呈现出与第1局相反的规律。中、小级别运动员在比赛的初始30s时段得分较高,30~60s时段得分达到最低,分别只占到该局总得分的21.35%和19.42%,60~90s时段是该局得分的最高时段,分别都占到该局总得分的26.69%和28.16%,最后30s时段,得分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小,相比60~90s时段而言,分别只下降了1.07个百分点和0.33个百分点。结合录像观察和逻辑推理分析各级别运动员第2局的4个时间段得分时间变化认为:各级别运动员在第1局的较量之后,已基本把握对方技战术特点,经过局间短暂休息,大多数运动员在第2局比赛一开始就猛攻对方,掌握比赛主动权,占据心理上的优势,进入30~60s时段在比分领先的情况下,一是为保持比分领先的优势,减少主动进攻次数,以免出现给对方的反击的时机,二是为恢复体能,减少主动进攻次数,以防守为主,因而此时出现得分的最低时段。随比赛时间延续,到第3个30s时段,为扩大比分优势,大多数运动员加强主动进攻和反击,使得比赛再次进入得分高峰期,在比赛的后30s,运动员可能因体能下降,导致有效进攻与反击下降,使得得分下降,大级别运动员体能下降最为明显,其次是中级别。

在第3局4个时段得分上,各级别运动员4个时间段得分曲线总体呈较平滑的上升趋势。究其原因可能是双方运动员势均力敌,都在各胜1局的情况下进入第3局的争夺,都想拿下最后关键局,双方运动员都把自己的生理和心理能力都发挥到最大限度。结合比赛录像来看,比赛节奏始终处于控制与反控制的交替激烈状态,比分也呈交替上升趋势。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比分落后方加快比赛节奏,从而使得得分时段的得分比逐渐提高。中级别运动员在第3时段和第4时段得分相同,这可能是统计局数过少所致。

2比赛得分的空间分布特征

2.1得分方式的空间分布

武术散打竞赛规定运动员得分的方式(来源)有拳法得分、腿法得分、摔法得分、使对方下台得分、对方被警告得分以及对方被劝告得分等。从表2可见。各级别运动员都以腿法和摔法为主要得分手段,合计达到总得分的85%以上,具体表现为:大级别和中级别运动员得分分布曲线趋同,即都表现出:腿法得分>摔法得分>拳法得分>使对方下台得分>对方被劝告得分>对方被警告得分。小级别运动员得分分布曲

线不同于中、大级别运动员,表现出:摔法得分>腿法得分>拳法得分>使对方下台得分>对方被警告得分>对方被劝告得分,其中摔法得分占到总得分的50%以上,对方被警告得分也占到一定的比例。

得分方式的空间分布规律表明了武术散打优秀运动员有较明晰的战术意图,因武术散打运动员得分判罚主要取决于场裁判员和边裁判员,场裁判员判罚倒地(摔1、警告、劝告得分;边裁判员判罚拳、腿是否“击中”得分,判罚“击中”的依据是“看进攻、看防守、看位移、听声音”4要素。拳法因其近距离攻击,力度较小,“击打”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拳法不可能成为主要得分手段,比赛中多数运动员选择其作为得分辅助方式,在小级别运动员中表现尤为明显,拳法得分只占到总得分的5.85%。腿法因其击打力度大、速度快,而且攻击距离远的特点,往往“击打”效果较明显,使其成为运动员主要得分方式,大级别和中级别运动员通过腿法得分分别占到总得分的46.30%和50.80%。快摔是武术散打项目区别其它搏击项目的技术之一,在比赛中,抓住战机,将对手摔倒,不仅能为自身增添必胜的信心,多次成功的快摔将使对手产生畏惧心理,抑制住对方的技战术发挥。此外,有场上裁判员直接判罚,相比其它得分方式争议较少,因而成为小级别运动员的首选,其得分占总得分的50.32%。随武术散打竞技水平的提高,当前运动员防下擂的意识都较强,选择使对方下台来得分的较少。通过对方被警告或劝告来得分主要取决于对手,值得一提的是,小级别优秀运动员利用小级别运动员腿法攻击距离较中、大级别近,相比“速度快”,场裁员对“击档”判罚困难,合理利用规则对裁判员施加影响,使得通过对方被警告来得分也占到总得分的2.06%。

2.2得分部位的空间分布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规定得分部位有头部、躯干和大腿;同时也规定,用腿法击中对方头部和躯干得2分,用拳法击中对方头部和躯干部位得1分,用腿法击中对方大腿部位得1分。这种得分部位和得分标准的规定就使得运动员在比赛中要依据比分和对手技战术特点,有意识选择进攻得分部位。从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比赛得分部位的得分统计来看,总体上都表现出:躯干得分>大腿得分>头部得分。从表3各级别运动员得分部位得分所占的比例来看,各级别之间在得分部位的得分上也存在一定的规律:在头部和躯干得分上,小级别>中级别>大级别;而在大腿得分上,大级别>中级别>小级别。

头部因其攻击面较小,一般运动员防头意识较强,因而击中得分难度较大,故多数运动员较少选择头部作为主要攻击得分部位;躯干部位,受攻击面较大,且腿法击中得2分,使其成为大多数运动员的主要攻击得分部位之一,大、中、小级别运动员攻击对方躯干得分分别占到3个攻击部位总得分的44.84%、44.71%和54.80%;用腿法攻击对手头部和躯干来得分,存在被对手实施接腿摔的风险,而用腿法攻击对手大腿,对手很难实施接腿摔,因而攻击对手大腿得分成为大多数运动员腿法攻击的主要选择部位,大、中、小级别运动员攻击对方大腿得分分别占到3个攻击部位总得分的41.26%、36.14%和27.26%,尤其是大级别运动员因其柔韧相比中、小级别差,攻击对手大腿得分仅次于攻击对方躯干得分。从攻击大腿只能给1分,而攻击躯干给2分的角度来看,大、中、小级别运动员选择攻击对方大腿得分的有效次数大于选择攻击对方躯干和头部得分的次数。

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比赛得分的时间和空间特征,体现出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依据散打竞赛规则和裁判员判罚特点实施战术变化的结果。明确各级别男子优秀散打运动员竞赛得分的时空变化和分布规律,可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和制定竞赛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武术散打运动特征分析 篇3

在武术散打中,拳法是一种基本技法,也是主要的进攻和防守反击的手段。基本的拳法技术包括直拳、摆拳、勾拳、鞭拳四种,直拳又被称为冲拳,摆拳又被称为掼拳,勾拳又被称为抄拳。拳法具有速度快和灵活多变等特点,且易于组合应用,可以拳拳组合,也可拳腿组合等,可任意配合其他技法使用。拳法运用的巧妙,可给对手造成很大的威胁。在比赛中,拳法的使用也是一种基本的得分手段。通过观看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张开印参加2011、2012年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全国第十届全运会、第五届国际武术搏击王争霸赛中的12场31局视频,经研究分析发现,虽然拳法灵活多变,但张开印的拳法技术具有显著的个人特征。

1 直拳为张开印拳法进攻的主要手段

将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张开印参加2011、2012年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全国第十届全运会、第五届国际武术搏击王争霸赛中的12场31局视频反复观看,将所观察到的数据记录。

为了对研究对象的分析更为直观、清晰,该文所涉及的成功数据均将击中对方即视为成功(包括对攻当中的互打互中),未按实际有效得分统计。由于击中对方为取得点数分的前提,因此该分析具有研究意义。

张开印比赛中拳法数据统计,12场比赛31局分别运用、前手直拳使用次数61次,使用率19.61%,成功次数30次,成功率49.18%,平均每局1.97次。后手直拳使用次数153次,使用率49.20%,成功次数113次,成功率73.86%,平均每局4.94次。前手摆拳使用次数88次,使用率28.30%,成功次数58次,成功率65.91,平均每局2.84次。后手摆拳使用次数6次,使用率1.93%,成功数4次,成功率66.67%,平均每局0.19次。勾拳使用次数2次,使用率0.64,成功次数2次,成功率100%,平均每局0.06次。鞭拳使用次数1次,使用率0.32%,成功次数1次,成功率100%,平均每局0.03次。合计使用拳法311次,使用率100%,成功数208次,成功率66.88%,平均每局10.03次。

以上数据显示,张开印在比赛中使用最多的拳法为直拳,31局共计使用214次,占拳法使用总数的近70%,出拳成功143次,平均成功率为66.82%。其中,前手直拳使用61次,占19.61%,出拳成功30次,成功率为49.18%,后手直拳使用153次,占总出拳数的近一半,出拳成功113次,成功率高达73.86%。

纵观张开印在比赛中的拳法使用情况,可看出张开印拳法的命中率很高,平均达到了66.88%,除了前手直拳的成功率不到50%,其他拳法的成功率均超过了65%。前手直拳的成功率低于其他拳法的主要原因为:前手直拳一般作为假动作,对另一方运动员进行试探性攻击,迷惑、干扰对方的预判,以假乱真,虚招引诱对手,为接用其他方法“探路”。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张开印在拳法使用中,后手直拳为其最常使用且成功率最高的拳法。张开印将直拳作为主要的进攻手段与直拳的特点和张开印的技术特点是分不开的。直拳具有威力大、速度快、出点准、灵活性高等特点,这在近距离对战中更利于正面攻击对方有效部位造成较好的得分效果。张开印的技术特点在于利用散打规则,把握时机,抢点得分,较少有重拳重腿,击倒对手,张开印的拳法快出快收,可充分发挥直拳的特点及作用。

2 勾拳、鞭拳等拳法在比赛中应用较少,但成功率很高

张开印在比赛中使用勾拳与鞭拳的次数非常少,在31局比赛中仅分别使用2次和1次,仅占0.64%和0.32%。

这种现象和勾拳、鞭拳等拳法技术自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勾拳作为近距离攻击的弧线击打拳法,虽然打击威力并不亚于后手直拳和摆拳,但其比起直拳、摆拳等长远击的拳法在动作结构和击打技术上要复杂得多,而且现代散打注重的技法是远踢、近打、贴身摔,勾拳作为近距离击打技法,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发挥余地。按照散打比赛规则,摔法成功可得2分,击打成功只得1分,因此勾拳的主要功能被贴身快摔所取代。由于勾拳使用技术要求高,成功率一般较低,得分少,因此勾拳的使用在散打比赛中比较少见,即使如张开印这样高水平的选手在31场比赛中也仅用了2次。

鞭拳是转体动作,对使用者的技术、重心稳定性及比赛中的时机把握要求较高,因而张开印虽然鞭拳技术较高,但在实战中可有效运用鞭拳的机会很难把握,所以他在实战中运用得较少,31局比赛仅用了一拳。

张开印在比赛中勾拳、鞭拳等拳法技术虽然使用较少,但是成功率却远远高于其他任何一种拳法,达到了100%。由于勾拳、鞭拳等拳法对运动员技术及出拳时机的要求较高,往往运动员出拳的成功率不高,而张开印的高成功率说明了其拳法技术具有全面性,以及在对战中对于把握甚至是创造机会的能力较高,在不同情况下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拳法进行进攻,拳法进攻的手段具有多样性。

3 张开印很少运用常见的后手摆拳拳法

张开印在31局比赛中共计使用94次摆拳,占拳法使用总数的30.23%,其中,前手摆拳使用88次,占28.3%,后手摆拳仅使用6次,占拳法使用总数的不到2%。这也不难理解,摆拳虽然打击力量大,但是由于其属于横向拳法,摆动幅度大,攻击路线长,便于对方进行防守,如果没有与其他技术动作进行配合,较难击中对方得分部位,因此张开印在使用摆拳时,较少使用后手摆拳,更多的是将前手摆拳与其他技术配合进行组合进攻。

后手摆拳由于攻击路线长,不能充分发挥其出拳快的优势,此外后手摆拳很难用于连续进攻,因此张开印在比赛中后手摆拳的使用次数较少。而且这也符合张开印非重拳重腿,而是击点取胜的技术特点。

武术散打运动常见的损伤及预防措施 篇4

关键词:武术散打运动 损伤 预防措施

武术散打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徒手格斗项目,随着我国武术散打运动的迅速发展和运动员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训练和比赛的竞争日趋激烈,运动员发生损伤的概率也随之增大。因此,如何避免和减少运动员损伤是武术散打运动在今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研究了武术散打运动常见的损伤部位、损伤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预防措施。

一、武术散打运动常见的损伤

1.武术散打训练常见的损伤

武术散打训练常见的损伤主要包括运动员使用腿法时造成的腿部肌肉拉伤和下肢小关节(趾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扭伤,在打靶、踢靶和对练时造成的脚背、手、臂、口、眼、鼻等部位的擦伤。

2.武术散打比赛常见的损伤

(1)进攻时常见的损伤

武术散打进攻造成的损伤主要包括:①掌指关节和指关节扭伤。由于碰撞受力较大,使局部关节韧带或关节囊受到损伤形成扭伤;②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当膝关节屈曲时,小腿受力会产生内收、内旋,或大腿受力产生外展、外旋,外侧副韧带就会出现损伤;③内侧副韧带损伤。当小腿受力产生外展、外旋时,或足和小腿固定大腿受力产生内收、内旋时,都可使内侧副韧带损伤;④十字韧带损伤。十字韧带损伤是由于膝关节处于半屈位时,突然出现旋转,或内收、外展动作而引发的损伤;⑤半月板损伤。半月板损伤是由于膝关节处于半屈位,小腿外屈或内收、内旋时受到急剧的研磨、捻转撕裂而引发的损伤;⑥踝关节、趾关节扭伤和脚面擦伤。运动员在使用边腿进攻时,由于对手躲闪,致使脚面或脚趾接触对方造成的扭伤或擦伤。另外,在进攻对方时,受反作用力影响也会形成挫伤。

(2)防守时常见的损伤

武术散打防守时常见的损伤是头面部的伤害。面部是人体直接暴露在外的部位,为取得最终的胜利,运动员常以对方的面部为主要攻击目标,这是面部受伤率较高的原因之一。面部常见的损伤主要包括眉弓和眼角开裂、鼻腔出血或鼻骨骨折等。如运动员相互搂抱、抱缠时头与头之间的碰撞,以及被摔落地时脸部磕碰台面造成的擦伤,被拳法击中造成的耳部摩擦等都会导致运动员面部损害。

二、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原因

1.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素质

散打运动主要以狠打、重踢、猛摔对手为攻击手段,采用格、挡、挂、踢等方法进行防守。这些动作的完成都以坚实的身体素质为基础,如果运动员身体素质差,无法在比赛中有效完成进攻和防守的任务,那么损伤也就无法避免。

2.运动员技术动作不规范

在散打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如果教练没有正确指导运动员技术动作的要领,或者运动员没有意识到自己动作的不规范,就会使运动员在技术练习过程中产生错误。长期坚持错误动作的练习,会违反人体结构的特点、各器官系统功能活动的规律以及运动力学原理,最终导致运动员机体组织的损伤。

3.运动员准备活动不充分

散打运动前进行准备活动,主要是为了克服运动员的生理惰性,使运动员的机体快速进入下一阶段的运动状态。充分合理的准备活动是顺利进行散打训练和安全比赛的保障之一,如果运动员忽视了准备活动,就容易产生运动损伤。

4.运动员防伤意识差

散打运动损伤的发生往往与教练、运动员对于损伤的重视和认识程度不够有关。由于教练普遍认为在教学和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就忽视了关于运动损伤的安全教育,这是造成运动损伤多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5.运动员的思想负担重

有些运动员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差,或者过分看重比赛结果,致使在比赛中做出一些违反规则的行为,或者故意伤害对方,造成运动损伤的发生。

三、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1.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不仅是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基础,也是预防运动员损伤的关键。

2.全面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在训练中,教练要注重运动员技术的稳定性和全面性。只有在这两个基础上再发展特长技术,才能使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得到循序渐进地提高。

3.准备活动要充分

在散打训练和比赛前,运动员必须进行时间充足、运动量适当的热身活动,活动内容包括跑步、关节操、压韧带、踢腿等,运动强度由轻到重、由小到大,以达到充分热身的效果。

4.加强预防损伤教育和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练应该指导运动员在散打运动训练和比赛当中,学会自我预防损伤、训练后的自我放松和受伤后的自我急救等知识及技能。如运动员要注意头部的保护,摔倒时要学会团身,以保护头部。

5.加强医务监督工作

体育教师、教练员、医务监督工作者需走访每一名入训运动员的直系亲属,从中了解运动员是否有家族病史,必要时应对其进行身体检查,如心电图、脑电图、脊柱的正侧位拍片等,以做到心中有数。

6.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一方面,运动员应该充分意识到运动损伤对其运动生涯的不利影响,树立正确的运动观,严于律己;另一方面,教练员应安排心理课堂,培养运动员积极进取、勇攀高峰、不惧失败的意志品质,培养运动员的运动动机,尤其是他们的内部动机。

四、结束语

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经常发生在训练或者比赛当中,主要表现在头面部损伤、关节损伤、挫伤等。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有运动员自身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内在原因主要包括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掌握情况、准备活动情况、防伤意识和心理素质等,外在原因主要与运动环境和场地器材有关。要降低散打运动员发生损伤的概率,运动员就要以预防为主,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加强医务监督。笔者相信,只要做好上述两种预防措施,就能起到很好地预防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文东.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与预防[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3).

[2]杨少雄.武术散打运动损伤机制的调查与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3]王煜坤,何春晓.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及预防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12).

武术散打运动特征分析 篇5

随着散打运动的发展和运动员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训练和比赛的竞争日趋激烈,损伤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由于项目对抗性强,训练者、比赛者容易受到创伤。因此,运动性损伤常常与运动员相伴而行,也是长期困扰运动员的问题,也是直接影响、制约系统训练和水平发挥的主要矛盾。由此,从解决散打运动的现存问题出发,找到运动损伤的产生机制与预防措施,对从事散打运动者进行医务监督和理论指导,必将起到更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而推动散打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江苏省散打队男子运动员和南京体育学院男子散打队员共67人,年龄18—25岁,并访问运动员、教练员及队医进一步了解损伤情况。

1.2 研究方法

发放运动员问卷67份,回收67份,剔除无效问卷5份,实际有效问卷62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1.82%。发放专家问卷13份,回收13份,有效回收100%。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类,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损伤各部位的特征

从表1可以看出散打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是用脚底脚背和拳面为进攻点,大腿和小腿的的损伤的几率最高,受伤次数分别是98次和83次,占总数的28.9%和26.1%,其次是面部受伤45次,这几项运动损伤和散打的比赛规则有一定的关系,散打运动使用最多的就是脚和手,尤其是脚,其动作丰富、难度大,且动作力量大,腿部所承受的抗击打力也很大,比较容易造成损伤。面部的抗击打程度相对要弱,也比较容易损伤,损伤达到21.8%。

2.2 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

在表2中可以看出过度疲劳引起的运动损伤在比例中最大,由于疲劳引起的损伤达46次,散打运动属于技能类格斗项目,由于对抗性强、竞争激烈、动作变化速度和运动强度大等原因,很多运动员在连续的训练和比赛后,不能很好的恢复,体力下降不能很好地运用技战术而引发损伤。技术运用不到位也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损伤次数38次占29%,很多运动员训练或比赛时不注重动作的技术环节,一味追求效果,导致急于求成,结果却恰恰相反,准备活动不充分而发生运动损伤的有30次,占总人数26.5%。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训练内容结合得不好、准备活动和正式训练或比赛之间时间间隔过长等是造成伤害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比赛时应加强对运动员的训练,养成良好的习惯。

3 散打运动员损伤主要因素分析

3.1 身体素质训练不足,

散打运动的特点要求运动员应具备快速、灵活、协调、柔韧性好和对抗性强等身体素质。身体素质训练不足,在平时的大强度训练和长时间的比赛中则表现动作迟缓和僵硬,技术动作变形,节奏混乱。因此,这些极易发生运动创伤。另外,教练未能了解运动员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安排比赛和训练内容,也是发生创伤的原因。

3.2 技术水平不过硬

武术散打运动是对抗性强、拼搏激烈的接触性运动项目。表2表明,该项目的运动损伤亦符合一般运动损伤的规律,急性损伤和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多发骨折、脱位和严重的颅脑损伤少见。这些特点与运动员的训练年限较短,技术水平不过硬有一定的关系。运动员所掌握技术水平的熟练和高低直接影响训练和比赛的成绩,在摔法过程中,运动员的技术不熟练而导致摔倒后的落地姿势,比较容易造成胸部损伤。

3.3 疲劳得不到及时恢复

散打运动员由于长时间大运动训练和比赛时造成机体过度疲劳,又不能及时恢复,容易发生损伤。运动员在疲劳时身体各部位承受力下降,如果此时运动量过大,就会造成运动员局部部位的损伤,并且可能发生伤害事故。如果这个时期对运动员进行大强度、大负荷的力量训练,就会对运动员的大腿后侧肌肉群造成劳损,从而引起运动损伤。

4 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4.1 准备活动要充分

肌肉伸展性的发挥,充分的热身活动可以减少肌肉粘滞性,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减少肌肉运动损伤的发生。在训练和比赛前作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准备活动做得充分,不但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克服机体机能活动的生理惰性,为训练和比赛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且还能增加身体肌肉中毛细血管的开放数量,提高各部分肌肉的机能,增加各关节韧带的伸展性,防止腰、膝、踝等一些易受伤部位的损伤。

4.2 严格的医务监督体制

由于头部的抗击打能力相对要弱,而中枢神经就在头部,容易发生损伤,所以有必要进行严密的医务监督。训练中要注重大、中、小运动量的有机结合,循序渐进、区别对待,充分考虑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特点,切忌急于求成,造成损伤。注意观察运动员的临场表现,有条件的可结合定期血液检查、尿样检查,尽早发现其是否处于过度疲劳状态。也可以用测定脉搏等简单手法进行运动量的测试。严格的医务监督,早一天发现问题,早一天预防,就会将运动损伤减少到最低程度。

4.3 运动过后的放松措施

当大运动量训练后,肌肉、关节、韧带等软组织会出现疲劳和挛缩,为了保持关节灵活和肌肉韧性,运动后要立即进行肌肉的放松练习,拉伸脊柱和下肢,即静力拉伸练习,对消除大负荷运动训练后肌肉疲劳及收缩反射有非常好的效果。武术散打运动员在进行高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后,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恢复就会导致疲劳的积累,引起过度疲劳和某些局部负荷量的增加,从而引起运动损伤的发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一些人工按摩,配合理疗器械的使用,能够更快地消除疲劳,有助于减少损伤的发生。

4.4 加强易受伤部位强化训练

散打运动损伤程度较为严重,最为突出的是脚、膝关节、踝等极易产生过度疲劳的部位。运动损伤部位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腿部击打时,运动员的脚背、脚趾、膝关节易造成运动损伤;而在拳法中,运动员的手腕、肩关节也容易造成损伤。易损伤的部位或相对薄弱部位的训练应针对性地加强,提高其功能是预防散打运动损伤的积极手段。如预防腰部肌肉的损伤要加强腰部肌肉力量和伸展性的练习,预防小腿后群肌肉的拉伤要加强股后肌群的练习,预防大腿后群肌肉的拉伤要加强股后肌群的力量和伸展性的练习,在训练中不应只注重肌肉的柔韧性、伸展性的练习,忽视肌肉力量练习。

5 结语

损伤给运动员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为了能有效预防运动损伤,可以加强基本功与专项技术动作多方位训练,加强身体素质的训练,合理地安排运动量,不要使运动员长期处于过度疲劳状态,对于散打运动损伤的预防不仅要从主观上进行认识,还要从客观条件上进行分析总结。只有从运动损伤的部位和运动损伤的原因研究出发,才能有针对性地对运动损伤进行预防,减少运动损伤,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蔡仲林,黄元汛,冯斌.武术运动常见创伤的原因浅析与对策刍议[J].湖北体育科技,1996(4).

[2]朱翠立.浅谈散打训练过程中创伤的产生及预防[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0(3).

[3]余学好.竞技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原因调查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5).

武术散打运动特征分析 篇6

焦虑是一种引起不安、紧张、忧虑、担心、自我怀疑的主观情绪。它可分为性格焦虑、状态焦虑和情景焦虑。性格焦虑是指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容易变得焦虑的较为固定的性格倾向。状态焦虑是性格焦虑和情景焦虑的结合, 指在某个特别的时刻和特定的情景感受到的焦虑, 是一时的不稳定状态。有性格焦虑倾向的人往往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容易表现出状态焦虑。情景焦虑可以看作是局限于某些特定的具体情形或者某些特别的事件的状态焦虑。把焦虑分为积极面对任务型焦虑和逃避任务型焦虑。前者鼓励学习者向新的任务挑战, 激励他们格外地努力以战胜焦虑感。而后者则使得学习者逃避学习任务从而避免产生焦虑。这一划分与焦虑的程度相符合, 焦虑程度低的学生自然就勇于面对艰难任务, 而焦虑程度高的学生则往往逃避艰难任务。

散打训练是通过各种手段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 具备从事散打专项所需要的优秀心理品质, 使学生在参加散打训练和比赛时候能够有效的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 为获得最佳训练效果和争取优异成绩的心理准备过程。

2 散打运动焦虑的表现

散打选项学生有少许焦虑对参加比赛有好处, 它可使散打选项学生更机敏并存助于身体的激活。但散打选项学生也有可能变得过于焦虑或神经质, 进而影响运动能力。导致散打选项学生过度紧张的因素很多, 其中最主要的有注意力集中点不对和消极的自我谈话。散打选项学生常常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所担心的问题上, 这样就往往会导致无把握或失败的自我谈话。于是焦虑很快就会影响或破坏各种原定的行动计划。这种负面的专注能禁锢散打选项学生的思维, 使其越陷越深, 难以自拔, 造成散打选项学生思想负担过重, 犹豫徘徊, 不知所措。

3 散打运动紧张焦虑的形式

国外研究学者研究表明:散打运动员常常遭受无法把握比赛结果和害怕失败的想法的折磨, 而且还会担心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这些想法使从事散打运动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外界事物上, 从而脱离了有助于提高比赛成绩的行动目标。这使他们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担心和忧虑之中, 产生不必要的压力。散打选项学生的思维从他们想要完成的任务上, 转移到怀疑这个任务是否能被完成。该学者进一步指出, “这种对比赛结果无把握、害怕失败和担心他人的看法的念头, 实际上促成和助长了散打选项学生的自我怀疑, 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 而且通常会导致原定计划和目标的改变。”

当散打选项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容易引起焦虑的问题上时, 他们倾向于关注未来。不幸的是, 没有人能控制未来, 所以未来充满了未知因素。而未知因素会产生更多的问题, 使人更加紧张。于是, 很快便形成了焦虑的恶性循环。在试图应付未知因素的过程中, 有些散打选项学生变得谨小慎微, 他们不是去主动地实现与壳成任务有关的目标, 而是极端保守地消极等待他人做出行动。这样, 他们就使自己陷入了另一个充满紧张气氛的环境, 因为未来变得更加捉摸不定。对某些散打散打选项学生来说, 这种紧张影响甚大, 可破坏散打选项学生的竞技能力。他们看起来动作呆板僵硬, 常常紧张得喘不过气来, 劣势下无斗志, 往往一败涂地。

运动心理学家提出了几种有助于控制因担心比赛成绩而引起的紧张的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放松练习和想像练习。进行放松练习时, 散打选项学生在平静的心态下做一系列的肌肉救松练习来缓解紧张情绪。进行想像练习时, 散打选项学生通过在脑海中形象化地演现自己在各种不利的情况下取得胜利的方法来排除焦虑。但是许多心理学家提出了一种更为彻底的解决方法, 建议散打选项学生改变易产生焦虑的思维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其充满自信的执教方式帮助散打选项学生缓解紧张情绪。在临场指导时, 教师应注意讲话的艺术, 不要直接或间接地说对手的哪一项技术如何厉害, 千万不能让其得手之类的话。这样做无形之中会暴露出隐藏在自己心中的焦虑, 从而潜移默化地增加散打选项学生的紧张。教师应该自信地告诉散打选项学生, 一旦对方使用某项技术, 其必定会露出某些破绽, 届时可采用哪些针锋相对的手段去克敌制胜。自信的教师应该使散打选项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怎样得分和取胜上, 而不是去担心对方的成功。称职的教师能够指导散打选项学生找出获胜的最佳方案, 然后鼓励他们去完成既定的任务。这些教练总是避免采用可产生负面影响的指导方式, 他们从来不向散打选项学生说不要干什么, 而是指导散打选项学生应该去干什么。这种自信的指导可消除散打选项学生的畏惧心理, 使散打选项学生有明确的行动目标。

散打选项学生的情况与此相似, 一个在比赛前被紧张情绪缠身的散打选项学生的自我谈话, 可能都是“如果我……他可能会……别人会怎么想?”之类的担心。与此相反, 一个信心十足、比赛任务明确的散打选项学生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应该做的事情上, 而不是去担心无法控制的局面, 他可能会说, “我打算采用……脚步移动……降低重心……发力……一定成功!”从没有把握和失败的恐惧中解脱出来, 使注意力离开可能发生的事情和别人可能产生的想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提醒自己比赛中应做什么, 使思想专注于现在, 随时准备行动。只要你将注意力集中在你的比赛方案和技术动作上, 你就可使自己的思想集中在你能控制的问题上, 这样你就可以将自己的精力专门用于考虑怎样提高比赛成绩。

4 散打训练紧张焦虑研究的意义

4.1 散打训练焦虑研究对散打教学的启示

焦虑对散打训练的诸多方面有很大的影响, 散打训练焦虑在老师的有益帮助下是可以减轻和克服的。教师要对散打运动焦虑这一情感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 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 善于发现那些训练课堂上学习十分焦虑的学生, 将他们的课堂焦虑降到最低限度。由于学生训练时候焦虑的原因和程度因人而异, 教师要找到不同的学生焦虑的原因及焦虑的程度, 然后对症下药。散打训练焦虑的研究意义重大, 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十分的欠缺, 尤其是实证性的研究, 笔者呼吁能够有更多的教师、教练、学者对我国学生散打运动训练焦虑进行一些实证调查研究, 更多的了解我国散打学生训练焦虑的具体情况和表现,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4.2 克服和减轻散打训练焦虑的策略

教师在减轻学生散打训练的紧张焦虑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轻松、友好和谐、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不感到压力和紧张的训练课堂气氛。教师不仅要在学习上给予学生技术上的帮助指导, 还要在心理上给予学生人文的关怀, 了解学生的需要, 多与学生交流;教师要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权威者、评价者;教师的态度要友好, 授课时要面带微笑, 过于严肃会让学生觉得压抑和紧张;教师的教学要有艺术性和针对性, 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提不同的问题;多鼓励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训练课堂和游戏;愉快的训练体验和成绩的提高能够减少焦虑程度;教师不要动不动就严厉地给学生纠错, 要让学生知道出错是散打技术学习、对练最常见、最自然的事情, 要注意纠错的方式方法;在课堂内, 在与教师的交谈中, 教师要注意多给他们一些赞扬和鼓励性的评价;对于技术不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特别的关注, 因为这些学生很可能会认为自己能力低下而感到焦虑;总而言之, 教师要关心学生, 尽早发现学生出现的焦虑心理, 及早的给予学生以有益的帮助, 提高学生的散打训练和实战技术。

5 结论

紧张和焦虑是一种包括心理状态在内的复杂现象, 它有许多起因并能以几种方式影响比赛成绩。有些方法可控制过度紧张, 散打选项学生能够学会和使用这些方法。放松和想象是战胜紧张的最常用技巧, 但控制焦虑的最佳方法是控制注意的中心及自我谈话。在使用这些方法时, 散打选项学生应把注意力集中于自我树立的积极目标, 并付出实际行动去实现自己的目标。用思考争取胜利的行动计划来代替顾虑失败、无把握和畏惧别人的看法的思想, 然后按照计划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如果出现问题, 集中精力找出解决办法。教师的执教方式可影响散打选项学生的焦虑水平, 教师和散打选项学生都必须学会正确应用心理学技巧, 这样才能提高比赛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德华.浅谈克服散打运动员赛前紧张的调节方法[J].湖北体育科技, 2000 (03)

[2]赵发田, 朱瑞琪, 李蕾, 李军.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体能特征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06 (04) .

武术散打运动特征分析 篇7

关键词:普通高校,武术散打,影响因素

1 前言

武术散打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鲜明的对抗性、实用性、观赏性、健身性和民族性,受到国人的爱好,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武术散打运动推广、发展30年来,已被作为一项体育项目逐渐引入到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中。纵观高校武术散打运动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已严重滞后于学生对其价值功能发展的需求。哪些因素影响高校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如何处理这些因素对高校武术散打的影响作用?这是当前武术教育者面临亟待解答的问题。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对28所安徽省内所属综合性、一般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随机抽样56名体育教师,800名学生,并对12位高校相关领导作访谈。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询和搜集与普通高校武术散打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2.2 访谈与实地考察法

对高校相关领导作访谈,实地考察抽样高校散打运动开展状况,为本研究提供现实支撑。

2.2.3 问卷调查法

设计调查问卷,并作问卷效度和信度检验。发放教师问卷56份,回收56份,有效问卷56份,发放学生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92份,回收率99%,有效问卷782份,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2.4 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对影响高校武术散打发展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归纳和总结。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安徽省高校散打运动开展现状调查,就影响高校散打运动发展的诸多因素作了统计学分析。对教师问卷调查中认可度小于50%的影响因素作了剔除,确定了影响高校散打运动开展的主要因素为:学生对散打的价值需求、散打运动的安全性问题、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高校散打运动开展的组织和管理、社会环境影响。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各个因素影响程度,具体如表1、图1所示:

3.1 学生对散打运动的价值需求

价值功能,是一种事物或现象对个人和社会所具有的意义。散打的价值功能,即凝结在散打运动中的精神和物质产品对社会进步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的总和。学生对散打运动所具功能需求,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功能需求直接表现为学习动机,在对学生进行调查中,结果表明大学生参与散打运动动机主要有4种类型:

(1)实用型。

武术散打的技击性本质决定,通过散打的练习能掌握一门实用的防身技术。调查中65.6%的学生学习散打,是看重散打的实用性,其中男生所占比例高达82.7%,女生热衷于散打,在于散打的防身自卫功能。在当今社会中不和谐因素时常存在,社会治安环境比较复杂,暴力、偷盗、身体受到不法侵害的事例屡屡发生,出于自身安全和大学生的社会正义感等因素,大学生对掌握一项防身、抗暴技术有了更强烈的要求。

(2)健身型。

每项运动的健身价值都具有其不同的特征体现,散打运动表现为锻炼身体全面,运动形式多样,方法多变,能有效促进学生柔韧、速度、力量、反应等身体素质的提高。散打运动耗能巨大,一场大强度的训练课下来,体重可下降1.2公斤左右,脉搏常在180次/分以上,一场对抗激烈的比赛下来,体重可下降1.8公斤左右,脉搏可高达220次/分左右;因此散打训练会对身体形态产生良好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和适应社会的身体素质有了新的要求。通过散打学习可以加强自我锻炼,达到健体强身的目的,已成为大学生完善自我的新选择。

(3)兴趣型。

近年来各种类型的散打比赛在社会上风起云涌,尤其中国散打同国外技击术的对抗比赛,渲染了散打运动气氛,引起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影视中精湛的功夫表现,艺术化的搏击对抗,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大学生;受中国传统的武术文化感染,高校学生对武术散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由外界环境影响而建立起来的兴趣具有不稳定性,易发生变化,必须促进学生深入了解散打的运动价值和锻炼意义,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

(4)塑心型。

散打运动是一项两人间身体接触、激烈对抗的搏击运动。与其它运动相比较,散打运动除了对运动员的熟练技术和体力进行较量外,更重要的是对运动员的意志品质进行较量。因为散打运动形式的特殊性,要求练习者无论在训练和比赛时必须具备自觉性、自律性、忍耐性、果断性等心理品质。学生也可通过激烈的对抗练习,宣泄情绪、振奋精神、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容忍性、抗挫折能力和自信心。当代大学生对自我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的提高和完善,通过散打运动的参与,不失为一项好的选择。

大学生对武术散打学习的价值功能需求,是高校武术散打发展的不竭动力,可以对武术散打运动价值功能拓展开发,积极宣传,有效引导,深化发展,是高校武术散打运动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3.2 散打运动的安全性问题

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影响散打运动在高校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究其内容主要包含两方面的问题。

(1)身体安全问题。

武术散打是两人互以对方身体作为攻击目标,进行徒手对搏的一项对抗性运动,不难看出,技击对抗的形式容易造成身体伤害。在对参加武术散打运动的学生调查中,23.8%的学生害怕散打对抗,而对没有参加过散打运动的学生调查中,担心散打对抗对身体伤害的占64.6%。散打比赛中的强烈身体接触和击打,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恐惧、害怕的心理负担,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散打的积极性。因此防范散打对抗对身体的伤害是解决高校散打运动深入发展面临的首要技术性问题。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导致散打运动损伤的原因可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散打运动损伤原因如图2所示。

实际调查中,这些诱因之间又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关系。如运动训练水平不足,可导致比赛双方技术水平悬殊;技术动作不规范可导致动作粗野、违规,受暴力击打等。处理武术散打运动中身体安全性问题时,首先应明确大学生开展该项运动的教育意义。要“以人为本”,学校武术散打要体现教育性、健身性、休闲性、娱乐性、体验性,应区别于竞技散打以获取胜利,取得奖牌为最终目的的训练、比赛。其次,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如比赛规则调整,运动准备活动,护具的保护,武德修养的培养。再次,要科学训练,严格管理,主观上积极主动避免、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2)社会治安稳定问题。

由于传统的观念影响,人们对“打”字很敏感,武术散打被很多人误认为是一种纯暴力性的体育项目,如散打培养了人的暴力倾向意识,散打运动的开展对安定的社会秩序有负面影响。受这些习惯思维和观点影响,在一些大学生中形成一种对散打认识的误区,很多学生对散打运动敬而远之,想学之,而近避之。调查中,学校领导对于本项运动明确表示反对的占26.8%,一些高校领导层基于对校园治安稳定考虑,出现严加干涉和阻碍该项运动开展的现象。这些原因也许是该项运动在一些高校的发展一直处于自发状态,而非自觉状态的重要原因,也是武术散打运动在高校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

3.3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

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正面临特殊的历史发展时期,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是这一时期研究的重要内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对高校散打运动的开展起到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同时也使高校武术散打课程开设面临诸多挑战。

(1)高校体育课程普及选课制度,为散打运动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平台。

现代社会的工业化、都市化、信息化、知识化的进程,使人们萌发了新的生命观、健康观、运动观、审美观和价值观。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正在由过去低层次的被动接受向高层次的主动追求转化。高校体育课程中开设选项课、选修课,使得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师的专长得到大的发挥。武术散打以其具有独特的实用性、民族性、修心性、健身性,备受青年大学生的青睐,这种普及选课的措施有助于散打运动在高校的深层次开展。

(2)武术散打作为高校体育课程,自身呈现出紧迫性。

世界各国的学校体育都在为形成自己民族和国家的特色而努力。武术散打运动进入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是建立具有中国民族特色体育课程内容的重要进展,这些为武术散打在高校的发展普及提供了机遇。当今由于国际文化传递加速,体育种类不断扩展,域外体育汹涌逼近,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百花齐放,争奇斗妍。散打运动正受到跆拳道、空手道、拳击等同类型搏击运动项目的冲击,武术散打的发展空间面临激烈竞争。这些状况决定武术散打运动在高校的发展面临着在形式、内容和发展模式的转变。

(3)武术散打教学“轻竞技化”改造。

大学生接受体育教育和从事体育锻炼的目的不应是刻意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更难、更准、更险的竞技比赛,从跆拳道、拳击、柔道走向世界的成功经验中可以看出,竞赛规则应向着简单易行、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等几个方面发展。作为体育课程的武术散打项目必需对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各方面,进行区别竞技散打的模式转变。学校武术散打运动的开展要体现出运动负荷的轻松化,运动技战术的简化,比赛形式的娱乐化,武德和行为规范的强化,教学、训练和比赛过程体验化的发展特征。高校体育教学中淡化竞技、注重健身教育的指导思想有助于散打运动课程正确的发展方向。

3.4 高校散打运动开展的组织和管理

调查表明,安徽省高校散打运动的组织形式主要表现为:学生自发组织,学生社团协会、学校课程教学等各类短期培训班,也有大学生进入社会上武馆武校学可散打。在问卷调查中,开课教学的学校仅为12.3%,相对于跆拳道为18.6%,高校开办过短期培训的学校占66.5%,可说明高校散打运动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多样的组织形式,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丰富的选择途径,但学生自发组织、短期培训班和学生进入社会武馆武校学练都是短期行为,易受不确定因素影响,具有不稳定性、盲目性、不安全性等明显特征,往往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半途而废。这种无序的组织状态极大地阻碍确了散打运动在高校的发展。

高校散打运动缺乏相应的管理体制,相对于跆拳道的段位制体系是其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由十级向九段的晋升过程,其考核内容包括了套路和实战两个方面,较全面地保留了传统搏击术的完整性。递进式晋升过程,使习练者得到不断的自我促进,不断的发展和提高,保持了练习的持久性。因此,在高校推行武术散打段位制管理考核和竞技比赛机制是武术散打在高校蓬勃发展的有效举措。加强高校武术散打师资队伍建设,加大科研投入是其有序发展的基础保障。

通过对安徽省高校领导和基层体育教师对武术散打运动在高校开展的态度状况进行对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性。(如表2所示)高校领导出于对本校稳定和对学生安全考虑,大多数采取不支持态度。

(n=28)

而体育教师由于对武术散打体育性的了解,能深层次的认识到武术散打对大学生的锻炼价值和教育功能,大部分教师能积极支持。武术散打运动在高校的开展离不开有效的组织和领导,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对武术散打的支持力度直接影响武术散打的开展程度,争取他们的支持,是当前影响武术散打推广和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

3.5 社会环境影响

社会环境对高校武术散打运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媒体传播影响。这种影响对散打运动发展各有利弊,积极影响有:武侠小说、影视和各种形式的商业性比赛,将散打更快、更直接的推向大学生,为散打运动开展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负面影响有:由于武侠小说、武侠影视对武功片面的夸大、神秘化和艺术化,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广大学生对武术散打的真正了解,甚至是极大地歪曲了中国传统功夫。很多学生一旦接触到真正的散打运动,形成心理落差,影响了学习的持续性。

其次,当代社会对人的发展要求影响。其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大学生对信息接受加剧,生活节奏加快,毕业就业压力加强,造成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缩短,更没有闲暇时间用来习练散打。其二,在法制健全、提倡依法治国的当代社会大环境下,安定与和谐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人们对习武防身的依赖性愈来愈小,原有的习武防身的观念相对淡化。现代高校可选择体育锻炼项目繁多,武术散打的锻炼价值没有得到有效开发,这些都减少大学生从事散打运动的参与度,削弱了高校武术散打运动的群众基础。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第一,大学生对武术散打学习的价值需求是直接推动高校散打运动发展的内部动力。第二,安全性问题是干扰散打运动在高校开展的首要问题。第三,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既给武术散打课程设置提供了一个有利契机,也构成诸多挑战。第四,安徽省高校武术散打运动组织和管理状况总体处于一种自发状态。第五,社会媒体传播、当代社会对人的发展要求、同类型搏击运动项目的竞争,构成社会外界环境对高校武术散打运动影响的复杂性局面。

4.2 建议

第一,开发、拓展武术散打运动价值,深化高校武术散打运动教育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武术散打价值观,是该项运动在高校持久发展之基础。第二,提高武德修养水平,加强身体安全防范,科学训练、严格管理,是解决高校武术散打安全性问题的有效措施。第三,加强武术散打课程内涵建设,淡化竞技,凸显武术散打独特的实用性、民族性、修心性、健身性等项目特点,是其发展的核心内涵。第四,争取学校领导支持,加大高校武术散打的科研投入,完善高校武术散打组织管理,健全其比赛的体制,将是有效促进高校武术散打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聚龙.散打运动功能[J].湖北体育科技,2002(3):3-4.

[2]阳亚雄,等.散打运动在重庆高校开展情况的分析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5):84-85.

武术散打运动特征分析 篇8

散打包括传统武术散打、各门派、各拳种的散打术和竞技武术散打。竞技散打或者叫竞技武术散打,是指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专业人群为活动主体,围绕竞赛项目和竞赛规则、规程的要求强化训练,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或集体的运动竞技水平,争取获得优异运动成绩为目的的一种传统体育。[1]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第一届国术国考,1928年10月15日至20日在南京公共体育场举行第一次国术考试,分预试和正试,预试是单人表演,项目包括拳术、刀、剑、棍、枪。正试是两人对抗比赛,项目包括徒手的拳脚门(散打)、摔角门;持械的棍、枪门(长兵),刀、剑门(短兵)。在1933年的第二次国术国考中,散手比赛以性别分组,按体重分级,并带有护具(有棒球的护胸和足球的护腿);头和裆部是禁区,击中者算犯规;将对方击倒胜一局,三局两胜,无时间限制。[2]新中国成立后处于安全方面的顾虑武术开始向唯套路的方向发展,武术散打的发展由此开始转向民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文化呈百家争鸣之势,迎来了又一次的大发展、大繁荣,竞技武术散打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到目前竞技武术散打已经打入了国际对抗项目的舞台,并在国际搏斗对抗项目中占有一席之地。目前,在国际搏斗对抗项目的舞台上,竞技武术散打已经多次进行了中日、中美、中泰、中法、中俄等一系列的对外赛事;在国内,竞技武术散打赛事主要有武林风、功夫王、中国武术散打职业联赛、中国武术职业联赛等系列赛事;正式的体育比赛类型包括:散打世界锦标赛、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全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散打世界怀比赛等赛事。武术散打的发展用了短短三十年,走了同类格斗项目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历程,这是其所取得的成绩所在,是武术人为之付出艰辛努力的结果。辩证地看问题,因为竞技武术散打的快速发展,其理论建设的滞后就成为了一种必然,本文从训练学的视角来探讨竞技武术散打的科学训练问题,目的在于怎样把运动训练学中的项群训练理论运用到竞技武术散打的训练中来,可以肯定的是竞技武术散打训练在借鉴竞技体育训练与传统武术散打训练的基础上,创造了很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比起其它对抗项目,这是竞技散打的优势。但科学研究是一种质疑,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本文着重论述竞技武术散打如何运动项群训练理论进一步的细化、精确化训练,以为竞技散打的科学训练提供理论基础,为竞技武术散打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竞技武术散打技术动作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以散打、技术、训练、项群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查阅了大量与散打训练相关及项群理论相关的内容;手工查阅了《运动训练学》、《散打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等相关书籍。

2.2.2 观察法

通过自身长期所从事的竞技散打训练实践,及在假期、实习期间对各大武术学校、业余训练班、健身俱乐部等进行了系统的观察。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竞技武术散打的技术体系及分类

竞技武术散打的技术体系也即是在竞技武术散打运动中所使用的动作,竞技武术散打运动受规则、规程的限定其技术体系按照人体各部位主要包括拳、腿、摔、跌法、步法组合技术等几类,看似简单的几类动作却可以派生出许多单种的拳和它们之间的无数的组合。下表对竞技武术散打运动中这几类技术动作进行了细分与总结。

3.2 项群训练理论概述

项群训练理论是在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般训练理论的延伸和专项训练理论的延续,由我国著名的运动训练学专家田麦久先生及他的同事经过长期的训练实践所提出的,目前项群训练理论已经广泛的运用到了训练竞技体育项目中去。它根据各个运动项目固有的特点,将它们分别划归不同的类属,分别进行专门的研究,有着重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3]“它是以不同项目的本质属性所引起的项目之间的异同点为依据,将一组具有相似竞技特征及训练要求的运动项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探求项目的共同特点和发展规律。项群理论认为由于训练活动的基本任务在于提高和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因此,应按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所建立的分类体系划分项群,并进行相应的研究”。项群训练理论把所有的运动项目分为体能主导类和技能主导类,在体能主导类中又分为:耐力性、速度性、快速力量性项目;在技能主导类中又分为:表现难美性、准确性项目和同场对抗性、隔网对抗性、格斗对抗性项目。

“以不同项目的本质属性所引起的项目之间的异同点为依据”,运用到竞技散打运动中来,我们同样可以表述为“以不同竞技散打技术类的本质属性所引起的竞技散打技术之间的异同点为依据”,将一组具有相似竞技特征及训练要求的竞技散打技术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探求竞技散打项目技术的共同特点和发展规律。根据上表所列的常用的竞技散打技术,可以把单个类动作与组合类动作。单个类包括拳、腿、摔、步法及以跌法为主的其它动作。组合类技术运动是一个大的技术体系群,包含了各种单个动作的综合使用,其实质是:各种技术动作的交叉配合运动以达到跟对方的进攻、防守、对峙的过程中取得最佳的效果。这类分类只是为了便于描述与分析,其实身体的每一个部位的运动都是骨骼、关节、肌肉、神经系统、感观系统及内脏系统的综合发挥作用的结果,每一个技术动作的完成无不是它们之间相互配合的结果,组合技术动作也可以说是合理连续的打每一个单个技术动作。

在项群训练理论的分类中,把各子项群所表现出的不同特征又进行了总结,运用竞技散打技术体系的分类中,各单个技术动作级组合动作也两样拥有有同的特征。如上表中,单个技术动作的拳、腿、摔、步法及跌法所表现出的特点是不同的;步法摔法组合、步法拳法组合、步法腿法组合、拳腿摔组合等都拥有各自相异的特征。竞技散打运动的项群训练理论研究的就是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技术动作如何训练。

3.3 迁移在运动训练中对运动技能的作用

运动技能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人的随意运动是从感觉开始,以心理活动为中继,以肌肉的效应活动而告终的一种反射。随意运动的生理机理是以大脑皮质活动为基础的肌肉活动。因此,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其生理本质就是建立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4]运动技能的建立往往又受到以前的那个知识和经验所给我们带来的推动和较快的促成技能的形成,或者给运动技能的学习带来遮蔽与阻挡。这种现象被称为迁移。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及学习中。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5]技能的迁移指:已经掌握的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发生积极影响,促进新技能的形成。[6]迁移的种类可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7]影响迁移的因素主要有:运动技能的相似性、对原有运动技术认知结构的影响、学习运动技能的心向与定势及学习运动技能时心理的准备状态。在教学中促进迁移的有效性可以通过: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8]

在体育运动中,通过对各项运动技能的掌握,使人体的各种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身体形态得到了提升,神经系统与运动系统之间已经建立了无数的传导通路,这些已经获得的体能、运动技能,将会影响到另一种新技能的掌握,根据已掌握的运动技术与将要掌握的运动技术,可以分为:技能的迁移和技能的干扰。同样,在运动训练中,精选运动训练教材、合理编排运动训练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运动训练程序、教授运动训练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同样对运动训练会产生有效性迁移,促进运动训练的效果。

3.4 竞技武术散打技术的项群训练

现代竞技武术散打技术的训练多以模仿现代格斗对抗类体育项目为主要的训练模式,书籍中也多以现代运动训练理论作为自己的基本框架而加入自己的训练技术内容,这种训练更多的是宏观上的概括或描述,缺乏具体的训练方法。竞技武术散打运动的对抗性决定其运动技术没有绝对固定的规格,在对抗过程中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对手、不同的身体状态、心理状态等都决定其技术动作的应用是否成功,技术动作的击中效果是评价运动技术合理与否的重要标准。所以,竞技散打技术的训练应以“立足实战为理,以不同形式、不同形态的技术训练为方式”进行多形态训练,以应对瞬息万变、姿态万千的实战对抗。在竞技散打技术的练习中针对技术的项群进行训练,也可以称为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具体进行。

3.4.1 多种项目相结合进行某一项群技术训练

多种项目相结合进行某一项群技术的训练即是一种分析,分析是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9]人体每一个运动技术的完成,都是由感觉器官把外界的信息反馈给大脑,由大脑向运动中枢发出指令,再由运动中枢传递给运动系统,最后由骨骼、关节、肌肉共同发挥作用所完成的结果。显然,每一个技术动作都是不相同的,但是每一个技术动作传递的路径是相同的,它都要经过刺激(信息)、感觉器官、中枢(综合加工)、效应器(肌肉)来完成,在竞技散打中,每一个技术项群所经过的路径是大体相似的,就会产生技术动作的迁移,在训练中针对每一个项群进行训练,项群中某一技术动作的提高定会带动其它技术的同步提高。

在竞技散打运动中,相对来讲腰或者髋关节是每一个技术动作的主宰;力量素质、灵敏素质、速度素质是竞技散打运动的关键;耐力素质、协调素质、步法练习是竞技散打运动的保障。在训练中首先要有针对性的对这些方面进行训练。速度素质可利用短跑、变向跑、球类及其它项目来发展;力量素质可以通过体操类的静量性力量练习、举重练习、石锁练习等来发展;灵敏素质可以通过各种追逐性游戏、脑劲急转变、无规则、无规律性打斗等来发展;在具体技术动作运用中,如:在拳类技术群中,可以运用各种投掷类动作进行它的辅助练习,以避免单调的上肢力量和打靶练习;步法练习中,可以针对羽毛球、网球等类的练习方法进行。

3.4.2 各项群要整体运用到竞技散打技术中进行综合训练

把各种技术运用到竞技散打技术中进行综合训练也是一种综合,综合是指把分析过的对象或现象的各个部分、各属性联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10]竞技散打运动每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机体各方面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在训练中要特别强调各种技术的综合使用。竞技散打技术的综合训练应在每个阶段、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综合,综合中可分为集体综合、同项综合、异项综合,异项又可分为,两个异项与两个以上的异项动作进行综合,即便是单一的拳技术也可以分为高位、中位、低位,也要进行综合。集体综合包括:步法、拳法、腿法、摔法、跌法的全部放在一起、一连串的使用;同项综合也即是拳法类的综合;异项综合包括:拳法与腿法、拳法与摔法、腿法与摔法等的使用。步法是整个竞技散打项目的核心,比赛中每一个技术动作的发挥都离不开步法的使用。

4 结论

竞技武术散打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民国的第一届国术国考,其发展经过了几十年的相对停滞状态,1978年以后竞技武术散打顺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发展到目前竞技武术散打已经独立于世界格斗项目之林。为了对竞技武术散打有针对性的进行细分训练,本研究把竞技武术散打技术分为拳、腿、摔、步法等各群,训练中可针对各群运用多种项目相结合进行某一项群技术训练,并把各项群整体运用到竞技散打技术中进行综合训练。

迁移一种运动技术的学习对另一种运动技能学习有相应的影响。[11]在运动训练中,精选运动训练教材、合理编排运动训练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运动训练程序、教授运动训练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同样对运动训练会产生有效性迁移,促进运动训练的效果。另外,由于竞技武术散打运动的对抗性决定其运动技术没有绝对固定的规格,所以,竞技散打技术的训练应以“立足实战为理,以不同形式、不同形态的技术训练为方式”进行多形态训练,以应对瞬息万变、姿态万千的实战对抗。

摘要:文章以竞技武术散打的技术动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观察法,对竞技武术散打的技术动作进行了分类,概述了当前竞技武术散打的发展;以项群训练理论为借鉴,分析了迁移在竞技武术散打技术学习与训练中对技术发展与提高的作用。研究认为:竞技武术散打运动的对抗性决定其运动技术没有绝对固定的规格,竞技武术散打的项群训练,应该以多种项目相结合进行某一项群技术训练,同时,在不同的层次和阶段,各项群要整体运用到竞技散打技术中进行综合训练。

武术散打运动特征分析 篇9

一、武术散打运动的特点

1、散打的体育性

散打作为一项竞技体育必须符合体育的宗旨, 即“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通过体育运动促进社会文明发展, 解决竞赛中的安全问题, 这是体现其“体育性”的重要特征之一。所以, 散打运动明显区别于致伤致残的格斗术。散打规则明确规定禁止击打后脑、颈部、裆部, 在比赛时必须带护具和拳套, 不准出现违反竞赛原则的动作。

2、散打的对抗性

在比赛中, 散打运动员运用的攻防技术没有固定的动作结构和顺序, 是以对方行动以转移, 攻防动作多变, 互相指向对方弱点, 避开对方坚实处, 强调斗智和角技, 具有随机应变、视势而发的特点。

3、散打的民族性

武术散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表现在竞赛用语方面采用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汉语。例如“武以修德”“以武会友”等都是练习武术的传世诤言。在礼仪方面, 采用抱拳礼, 既沿用了武术的传统礼节, 又富有现代意义的深刻内涵。采用擂台等竞赛场地, 是我们民族喜闻乐见的形式, 表现了传统武术的技击特点。

二、武术散打在高校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高校开展武术散打的有利条件

通过对部分高校老师学生以及部分高校武术社团负责人及其成员调查发现, 散打这一运动在高校还是比较受欢迎的。在与我院武术协会一位负责人交流时, 该负责人指出, 在他们这个接近有400人的武术协会中, 选择练习散打的人数接近70%, 其他的大多都是选择武术套路、跆拳道这样的运动。对其社团成员调查中发现, 不少学生学习散打主要是想了解中华武术所具有的博大精深的内涵, 既为自己的业余生活增加一份兴趣, 又能强身健体。也有同学指出, 散打相对其他搏击项目来说比较实用。这充分说明了武术散打深受大学生的喜爱, 这是在高校开展武术散打运动有相当的基础, 其有利的因素可以归纳为:

(1) 大学生喜爱散打。随着武术散打的发展与普及。大学生越来越喜爱散打运动。据统计, 已开设散打课的普通高校中喜爱散打的大学生人数逐年上升, 已占公共选修课的前几位。

(2) 高校有较好的专业教师。每个高校都有专业武术教师, 目前尽管部分高校有些武术教师是从其它专项改教散打课的, 但相比而言高校开展散打课还是有比较好的师资条件。有了专业武术教师指导, 能使学生得到正规、科学的训练, 少走弯路。

(3) 大学生有充足的业余时间。大学生学习压力不大、业余时间较多, 每周都可抽出足够时间进行散打训练, 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又锻炼了身体, 同时能更好地促进专业课学习。

(4) 高校可提供较好的训练和比赛场地。大部分高校虽然不一定有专用武术散打训练馆, 但大多有体育场馆。同时学校能提供散打专用护具, 有较好的训练和比赛条件。

2、存在问题

(1) 学校领导对散打进入高校认识不足。目前, 在全国普通高校中开展散打教学的学校约占6%。开办形式且大多为业余散打协会或散打队, 进入公共体育课的很少。究其原因, 校领导对高校开展散打认识不足, 其中有的领导持反对态度。其原因:散打是一项对抗激烈, 用拳打脚踢摔的技术比较全面的运动, 担心同学在练习过程中出现严重的伤害事故。还担心对学生文明行为的培养产生影响。还有一些人认为, 散打运动会诱发学生的暴力思想和行为, 导致打架斗殴影响学校稳定。由于上述原因, 散打运动得不到部分学校的认可和支持, 致使散打这项运动在部分高校与其他项目的发展不平衡。当然领导的肯定是关键。

(2) 散打专业教师不足。散打开展好的高校, 有一个共同特点, 就是拥有懂专业、热情能干, 且有开拓精神的散打教师。他们不怕困难, 全身心地投入到散打的推广和普及中去。而现实是大多高校专职散打教师比较缺乏, 给散打教学带来一些困难。

(3) 缺乏交流和比赛。比赛是训练结果的检验, 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训练手段。通过比赛可以给大学生一个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 激发参加训练的积极性;同时, 通过各高校之间的比赛, 以武会友、促进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促进高校散打的发展提高。

三、练习散打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

武术散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中华武术拥有着上下几千年的文明历史, 从古至今练武之人首先讲究的就是一个“德”字。

“练武修德”就是要求武德教育贯彻于习武全过程中, 如尊师爱友, 讲礼仪、相互交手比试中提倡互相学习切磋技艺。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谦逊品德。针对练习难免因失误而磕碰的现象, 提倡互相爱护, 团结友爱精神, 切忌报复。这无疑对培养学生的优良思想品质起到积极作用。

2、散打运动能有效的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研究表现, 散打运动具有较强的健身功能, 能使力量和柔韧得到充分发展, 提高心血管机能调节能力。体育运动对学生身体发育会产生影响, 散打运动阻止了体重的增加和身体横向纬度的增长, 长期练习散打有利于肺活量提高。有氧耐力训练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爆发力, 且对学生的力量耐力影响较小。从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角度来看, 在散打教学过程中增加练习次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力量耐力。

3、练习散打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较量比较具有特殊性。散打在产生激烈对抗后所产生的伤痛、缺氧、体力消耗产生的疲劳, 具备在瞬间改变进攻与防守中把握战机。具备坚强性在强手威胁及不利因素情况下能够拼劲十足信心百倍坚持到底。

4、练习散打还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能有效地树立学生终生体育观念, 使其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四、结语

武术散打项目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传统医学、美学、兵学、养生学等多种学科的思想内容。武术散打其实是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出现的。散打运动非常适合大学生练习, 它不仅对大学生个人的心理、生理、品质、性格等产生终身的积极影响, 而且对建设社会精神文明、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散打运动正处在持续发展上升阶段, 为使武术散打在高校中良好稳定地发展下去, 学校和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对中国武术散打树立正确的认识, 全面了解武术散打不只是要掌握武术散打的技巧, 还要领悟其中的精神内涵。

总之, 在普通高校开展武术散打运动, 既能使大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又能使武术散打运动得到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蔡仲林等.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程江陵.社会需要与武术的发展[M].2002.

[3]樊守政, 周直模, 张其铭.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21 (3) .

上一篇:经典翻拍下一篇:分布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