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关系

2024-07-27

咨询关系(精选十篇)

咨询关系 篇1

芳芳是我校中职二年级学生,在同学的陪同下,主动来到咨询室寻求心理疏导。当低垂着头的她走进咨询室的那一刻,立即吸引了我的注意。蓬松的头发、忧郁的眼神、满脸的愁容。当我面对微笑轻声问她:“同学,最近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可以说给我听听吗?”她便打开了话匣子,开始娓娓道来。

“小时候 ,爸爸妈妈在北方做生意 ,我出生后不到一岁便一直由年迈的外公外婆照顾,父母只有春节放假才回来,长期得不到同龄孩子应有的父母的关爱,每次看到周末其他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去公园、游乐园游玩,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我总是在羡慕之余偷偷在旁掉眼泪。三四年前父母从北方回到老家,那时我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弟弟比我小五岁,自从出生后父母一直带他在身边, 父母存在严重的重男轻女心理,对弟弟一直疼爱有加,尤其妈妈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我认为母亲非常偏心弟弟,一点都不关心自己。母亲是位非常强势的女性,事业上有一定成就,总认为我读职中完全是浪费时间与金钱,甚至还打骂过我。弟弟的学习成绩比较好,因此妈妈将希望都寄托在弟弟身上,希望他能上高中,以后上大学。爸爸在家没什么地位,不吭声,总是妈妈说了算,我觉得他非常窝囊,特别憎恨母亲。上初中时,有一次我曾离家出走,不想和他们待在一起,现在只希望自己能早点毕业,步入工作岗位后,自己租房子居住,这样就不用经常面对妈妈,过我自己的生活”。

二、咨询过程

我一直安静地听她叙述,时不时点点头,采用同理技术尊重、理解来访者(咨询对象)此时的感受,让其宣泄内在不良情绪,肯定芳芳寻求心理咨询的举动,同时运用自我披露的咨询技巧,讲述自己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受,旨在缩短我和芳芳之间的心理距离,增进她对自我的信任及对咨询的信心,竭力让芳芳感到我们是平等的,有相似经历的。谈到我曾经有过类似经历时,芳芳非常感兴趣,全神贯注地听着,随即问道:“那你现在呢? 还是这样的想法吗? ”我笑了笑:“读高二时一次很细小的事情令我完全改变对妈妈的看法。”后面,我跟芳芳分享了那件事件的经过,认为母亲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只不过当时年龄较小,没关注他们对我们的关心与呵护,而对他们对我们的忽视及误解却一直耿耿于怀。一次和同学交谈中,了解到他们曾经有同我们类似的经历。这番话立即引起了芳芳强烈的思想共鸣。芳芳开始认识到原来很多人在这一年龄阶段都有这样的感受。在获得来访者的信任后,我与她开始展开对话,让她改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以下是咨询摘要:

咨询者(以下简称“咨”):你可不可以详细描述下那次离家出走的情形?

来访者(以下简称“访”):那是我和弟弟的一次争吵,妈妈认为我应该让着弟弟,可我坚持认为那是弟弟的错,妈妈打了我,于是我跑去找同学了。

咨:你离家出走后,妈妈他们做了什么?

访:当时天快黑了,她着急得到处寻找我,给亲戚、同学打电话。

咨:从她焦急的举动中,你感受到妈妈的关爱了吗?

访:……

咨:妈妈认为读职中是浪费时间与金钱,你觉得呢?

访:当然不是了,我学了很多。

咨:和入学相比你有哪些进步?

访:我会唱歌、跳舞、弹钢琴、做手工……

咨:你将这些告诉妈妈没有?

访:没有,我很少告诉她学校的事情。

……

咨:妈妈他们三四年前为什么突然放弃北方的生意,回到广州老家呢?

访:还不是为了弟弟上学的事情。

咨:这是你的观点还是他们的观点呢?

访:……

咨:你有没有问过妈妈,他们回老家的理由?

访:没有。

咨:你可以试着和她们沟通下,这样才不至于把你的观点强加在他们身上。

访:我不知道怎么和她沟通,她太强势了。

咨:你可以先尝试着站在母亲的角度思考问题,回想母亲非常关心疼爱你的情形,尊重、理解母亲。

访: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着急得哭了,立即带我去医院……这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咨:嗯,很好! 你承认了母亲对你的爱。那父母在外打拼那么多年为的是什么呢?

访:……

接下来的过程中,我采用角色扮演技巧,引导来访者如何站在母亲的角度思考问题,承认母亲对子女的付出,然后与母亲沟通,让母亲了解子女的需要,使来访者掌握沟通技巧。同时给来访者布置作业:周末回家与妈妈沟通,并将沟通后的结果及时反馈给我。

三、咨询效果

一周后,她在咨询QQ上给我留言:苏老师,非常感谢你!上周末回家我按照我们上次在咨询室模拟的方式与妈妈进行了交谈,我和妈妈都哭了,妈妈是爱我的,她说自己这么多年在外打拼忽略了我的感受,没有尽到一名做母亲的责任,也不懂得如何教育、引导子女,以至于我对她积怨已久,希望我以后有什么问题可以及时和她沟通。她回到老家也是因为我长期不在他们身边,担心我、牵挂我。看到这些字眼,我心里又一次被心理咨询和学生自我调节的力量折服。

四、案例总结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叛逆,自主性、独立性增强,由于父母不了解子女的心理需求等原因容易造成亲子矛盾。在职中我处理过很多类似个案,针对这类问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处理。

1.引导来访者换位思考 ,充分尊重、理解父母。来访者来到咨询室时,通常带着错误认知观念而来,一味强调自己的感受并加以放大,这时咨询师需要引导来访者从他人立场思考,综合考虑问题,如引导来访者思考:面对这个问题,如果你是父母,那么你会怎样? 从而理解父母、尊重父母。

2.引导来访者回想父母亲关心、疼爱自己的情形 ,感受父母之爱。亲子关系问题中的来访者往往否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认为父母总是将他们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认为这便是关心孩子。针对这类案例,采用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来访者纠正自己的错误观念, 让来访者回忆父母曾经关爱自己的情形,并加以肯定,帮助来访者澄清事实。

3. 咨询师采 用角色扮 演法帮助 来访者习 得人际沟 通技巧,引导来访者及时与父母沟通。亲子关系问题往往源于父母之间的沟通缺乏,或者无效沟通。由于缺乏沟通技巧,导致丧失与父母沟通的信心,采用角色扮演法,模拟如何与父母行沟通,帮助他们学会人际沟通技巧,不断练习,回到家后将所学技巧运用于与父母的沟通中,这时通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人际关系心理咨询案例 篇2

贾某,男,23岁,中专毕业,已工作。贾某的母亲发现生活中孩子不愿意和别人交往,说话不带感情,做事思想不集中并且动作慢。于是,通过网络找到了郭老师。

在利方心理咨询中心,郭老师和贾某、贾某的母亲分别做了有效的沟通。通过耐心的沟通,郭老师了解到贾某在学校时被同学欺负,学习成绩也不理想。母亲对贾某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贾某受到父母的批评,心理承受力差,想到过自杀。父母经常在贾某面前发生争执,在贾某13岁时,父母离婚。贾某和父母的情感过于淡薄。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校里,贾某都不愿意和别人沟通,我行我素。贾某成年后参加工作,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工作积极性也不高,经常受到领导批评。

郭老师采用一些心理治疗的方法,帮助贾某了解自己,给予贾某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帮助贾某的母亲调整好对待孩子的方式和态度。最后,贾某开始愿意和身边的人良好的沟通,找到了自信,和母亲也能融洽的相处。贾某的母亲非常感谢郭老师的帮助。

心理咨询关系联盟对失眠的效果分析 篇3

关键词 治疗联盟;治疗关系;失眠

分类号 B849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技能,遵照心理咨询的伦理要求,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国内外对心理咨询的效果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心理咨询研究表明,咨询关系对心理咨询效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就依恋理论来看,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通过咨询关系整合来访者在感受、思考等方面未整合和未发展的部分,允许来访者去体验在以往经历中不能去体验、去想、去感受的部分,可以帮助他们重新恢复健康的发展(胡姝婧,江光荣,2010)。Stern认为在心理咨询中其效果不是所谓的分析,而是鲜活的咨询关系,就像在早期的母婴关系中,非言语的、共同创造的、内隐的互动过程,使得来访者发生改变(Hoffmann,Schiissler,& 施琪嘉,2000)。

心理咨询是时间和空间上咨询师和来访者在一起的状态,咨询师通过倾听以及此时此地的觉察、互动与来访者共同解决心理困扰。所谓觉察是指明确地关注当下体验的某一方面,以联结和接纳的方式,是一种感觉到的,而不是理智上的体验。当内隐的体验外显时,领悟便发生了,也可视为打通了通往内在体验的道路,在体验与觉知间建立了联结(Wallin,2014)。

所谓好的心理咨询关系,即互为主体的关系和体验,而这个体验的过程和体验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治疗性变化(Stern et al.,1998)。在咨询过程中,一方面应注重言语沟通,另一方面更应注重来访者的非言语沟通,使得咨询师可以更深层次地认识来访者,同时允许来访者在接纳、包容的互动过程中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发展性任务,使他有一种新的看待自己的方式,并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本文以一例失眠大学生治疗个案为例,在探讨案例的基本信息、成长背景的同时,重点呈现咨询过程中的咨询关系,咨询师的倾听、共情、支持和鼓励如何帮助来访者缓解失眠困扰,同时使他觉察力增强,内心更平静。

1个案的基本情况

个案A,男性,20岁,本科二年级学生,电视摄像专业,长期失眠,入睡困难,且易惊醒,主动来心理中心求助,希望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解决失眠问题。

2个案背景信息

2.1个人史和成长史

一家四口,有个姐姐,小时候由父母带大。来访者说父母生自己是个错误,父母意外怀了自己,随后为逃避计划生育,母亲辞掉工作,整天东躲西藏。来访者出生时身体很不好,才3斤多,在他出生2~3个月前,曾住在监护室,来访者说自己“差点就没了”。在成长中他有时会觉得外面的环境很不安全,只有在家里很安全。问及以前是否还有过类似的感觉,来访者讲到自己小时候,一觉醒来父母都不在家,把自己反锁在家,当时很害怕,还有就是在幼儿园时所有小朋友都被接走了,但是自己的父母却没有来。以前父母都是“跑汽车生意”,所以常常担心父母的安全。说到和父母的关系,来访者表示父母很爱自己,自己也很爱父母,但是往往不会表达,只是心里会很记挂他们,在家里和姐姐交流比较多,很信任姐姐,自己的事情会跟姐姐讲,但自从姐姐出嫁后,联系就少了。最近来访者遇到转专业方面的困扰,想休学,但怕父母接受不了,觉得父母也很不容易,所以一直自己扛着,但是却出现了睡眠问题。

2.2重要生活事件

来访者睡眠问题主要是由于转专业不成功而导致的,对于专业不讨厌,只是自己上专业课时发现自己是色弱,而色弱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有很大影响。来访者讲到自己高三的时候,母亲陪自己上学,给自己做饭,但是母亲当时只在屋里待着,也不出去与人交流。他放学回家,母亲怕影响他学习,连电视也不敢看,高考完母亲就开始整天担心自己颈椎的问题,但是去很多医院检查全部都是正常的,医院说是精神方面有了问题。家人都觉得是因为母亲陪来访者读书才造成的,来访者自己也觉得怪自己,所以一定要把大学读完,可是专业又不适合自己,想休学,所以很纠结。

3咨询过程和方法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5年第7期 (总第23期)魏虹心理咨询关系联盟对失眠的效果分析在时间上,一共进行了两学期,第一学期为第1~8次,第二学期为第9~19次。根据咨询的进展,分为三个阶段,第1~4次是关系建立阶段,第5~16次为工作阶段,第17~19次为结束阶段。下面将逐次的咨询内容进行简单阐述。

3.1关系建立阶段(第1~4次)

这个阶段咨询师主要了解来访者的背景资料以及对他的总体状态进行评估,同时建立咨询关系,在咨询中给予倾听、支持和鼓励。对母亲的问题,咨询师说:“这不是你的错,你最多是个导火索。”这时候来访者的眼睛亮了。在刚开始的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主要在咨询的过程中提供稳定的支持,即稳定的治疗联盟,包括咨询师自身的稳定、设置的稳定及与来访者关系的稳定等,这些在咨询初期可能比咨询的技巧对来访者更有用。

3.2工作阶段(第5~16次)

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让来访者重建内心稳定感和安全感,帮助来访者整合自我,接纳自己的成长经历。此阶段咨询师主要运用的技术为共情和此时此地的觉察,并对咨询关系进行讨论,帮助来访者更好地处理移情和反移情,同时正处在来访者将咨询师作为重要客体内化的过程中。

3.3结束阶段(第17~19次)

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为处理分离焦虑,帮助来访者将咨询成果移至现实生活。此阶段咨询师主要运用的技术为共情、解释、建议。经过近一年的心理咨询,来访者和咨询师都感觉来访者可以独自去面对生活,于是提出了结束咨询,并针对来访者未来学习、工作中将发生的事情进行了一些讨论。

nlc202309042329

4结果

通过19次的心理咨询,来访者的睡眠问题已经改善,可以正常入睡,睡眠时间也可维持在7小时以上。同时,来访者的内心也有所成长,开始敢于表达自己,不再纠结别人看自己的眼光,内心更平静了。

咨询师评价:与咨询前相比,来访者的睡眠有所改善,内心冲突有所减少,同时觉得来访者的整个状态都有所改善,开始敢跟别人直接地交流,也开始关注自己的感受,不再太过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来访者自评:现在已经不关心失眠了,有时候失眠时就想到咨询过程,内心很平静,觉得即使失眠也不焦虑了;咨询给自己带来的成长还表现在即使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但是内心仍很平静,觉得心理咨询就是白色的力量,纠结就是黑色的力量,白色会压过黑色的,感觉很有力量。

5分析与讨论

5.1心理咨询关系中移情和反移情分析

5.1.1来访者的移情

来访者刚开始时很紧张,但是还是坚持来咨询。最初来访者很担心自己不够好而让咨询师讨厌,所以有点讨好咨询师,在沉默的时候,来访者就会觉得他应该主动打破沉默,害怕咨询师会尴尬。随后,来访者说自己像洋葱,并且对咨询师有抱怨——觉得自己被一层层剥开。之后来访者越来越放得开,把咨询看成他在学校中很温暖的一部分,在接受咨询师帮助的同时,也能给咨询师提供支持。他曾经说,咨询师是他生命中很重要的人,即使以后不再相见,或者时间过去很久,他依然能记住咨询师。

5.1.2咨询师的反移情

咨询师刚开始时对来访者没有太大的感觉,只是觉得很想尽全力帮他缓解症状,对来访者的转专业和失眠问题很同情。在建立关系期间咨询师有点紧张,担心自己做得不好来访者会脱落。第三次之后,咨询师有了放松的感觉,即使不说很多话也不会很焦虑。到第十次时,咨询师有不一样的感觉,觉得离来访者更近了,以前来访者只是讲一些生活的事件,现在可以讲过去的经历了,觉得来访者更加真实,同时来访者也表达了对咨询师离开的担心,这让咨询师觉得咨访关系更加稳定,来访者也对咨询师有了更多的移情。随后,咨询师越来越喜欢来访者,也愿意一直为他做咨询,来访者说咨询师是他生命中很重要的人,咨询师也觉得来访者在自己的生命中很重要,有点舍不得他走。最后,看到来访者的变化和成长,觉得很欣慰。

5.2心理咨询关系中的关键时刻分析

第五次的时候,来访者第一次表达对咨询师的抱怨,说感觉自己是洋葱,虽然咨询师没有强迫自己剥,但自己还是不由自主地往下剥,现在感觉到了很深的地方,有点害怕,但是还是忍不住想说一些事情。在母亲生病的问题上,来访者及家人都认为是他的问题,咨询师表示不怪来访者,这时候他觉得咨询师是自己的帮凶,帮助自己逃避责任。

第九次的时候,来访者说自己在咨询完后身上有麻的感觉,开始只是身体,后面几次到了双手、双脚、头皮甚至嘴角。对于心理反应的外化,通常麻是人们在听鬼故事和生气的时候会有的感觉,进一步来看麻背后的情感,通常来讲都是恐惧、无助和弱小。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工作联盟走进弱小的他,并和早年弱小的、无助的那部分在一起,然后通过共情、支持和鼓励以及无条件的接纳帮助弱小的他成长。

第十二次的时候,因为咨询师上次承诺会坐着等他,来访者准时来到咨询室,看到咨询师已经坐着,来访者说感觉咨询师这么做很有情分,咨询师说:“你很重要,我当然记得我的承诺。”来访者随口说自己从来没有觉得自己重要。来访者说以前也有人表示他很重要,可是这次他会觉得发自内心的感动,随后讲到自己出生时的不容易,这次嘴角开始有麻的感觉。咨询师通过咨询关系让来访者感受到他存在的重要性,慢慢改变他认为父母生自己是个错误的想法。

第十五次的时候,咨询师状态很不好,心情很沉重,来访者便说想帮咨询师,咨询师只讲了几句话,来访者便开始努力共情。之后对这次的咨访关系进行讨论,来访者说大雄和哆啦A梦没有谁一定会帮助谁,在大雄没办法时,哆啦A梦会帮他想办法,当哆啦A梦被人欺负时,大雄也一定会站出来。来访者觉得咨询关系像友情,又不是友情,像爱情,又不是爱情,像亲情,又不是亲情,说不上来的感觉。最后,来访者说咨询师遇到困难时都应该想到所有的来访者,他做了这样一个比喻:有时候是咨询师和来访者并肩作战,共同的努力下留下了一把荣耀之剑,最近所有的来访者都牺牲了,咨询师握着这把剑站起来取得最后的胜利。咨询师说,听到这里却是想到另外一个故事——《西游记》,我们一起去西天取经,一路上相互扶持,到最后有收获的不仅仅是唐僧,而是所有的人。他说是的,这个更形象。来访者说这次的咨询和以往的都不一样,特别舒服,也觉得自己很有力量。

第十六次的时候,来访者说咨询的感觉就像是雪碧透心凉,有时候觉得和咨询师融为一体,就像大雄和哆啦A梦。对于失眠的问题,来访者表示已经忘记什么时候不失眠了,上学期失眠有改善,但是会反复,现在已经不关心失眠了,有时候失眠时就会想到咨询过程,内心很平静,即使失眠,也不再焦虑。他觉得心理咨询就是白色的力量,纠结就是黑色的力量,白色会压过黑色的。

5.3咨询关系的建立过程

5.3.1关系建立的初期:没有太多的移情和反移情

来访者第一次来的时候很害怕很紧张,在咨询过程中,感觉很不好意思,不太敢看咨询师,讲到色弱和转专业失败的时候有点难为情。在开始咨询的时候,咨询师对来访者没有太多喜欢或者不喜欢的感觉,只是觉得失眠给他造成太多困扰了,想帮助他。对于失眠问题,咨询师除建议来访者有需要去医院看看时,也没有其他具体的建议,只是每次听来访者诉说,给予共情和鼓励。来访者在最初几次有点担心咨询师会不耐烦,可是咨询师却每次都很愿意听来访者诉说,并及时对来访者反馈自己的感受:不管来访者发生什么事,咨询师始终会站在他的这一边给他力量。

5.3.2关系建立的中期:咨询师成为来访者的重要客体

之后来访者表示自己担心咨询师被人“劫持”或者忽然不给他做咨询了,咨询师承诺不会主动提出中止咨询。同时,来访者变得更加客气,并且对咨询师有更多的担心,在咨询师说来访者很重要的时候,来访者会担心自己一直依赖咨询师,咨询师表示在学校期间只要他有需要,可以随时过来。第十次的时候,咨询师承诺来访者会坐着等他,来访者说如果没见到,肯定心里会凉,会觉得被骗,咨询师表达了来访者的重要。第十三次,咨询师前一个咨询没结束,来访者看到门关着,还挂着牌子,表示觉得不安、紧张、焦虑甚至失望,他说自己当时想着老师是不会是主观上不愿见他,于是就开始猜想几种可能:老师是不是昏倒了?病了?或者被上一个来访者挟持了?

nlc202309042329

之后来访者用大雄和哆啦A梦比喻自己和咨询师,开始是哆啦A梦帮助大雄,后面也有大雄帮助哆啦A梦,来访者已经将咨询师帮助自己变成与咨询师的相互帮助,即在咨询关系中互为主体,来访者觉得在咨询中和咨询师真正有了平等的感觉。这样的关系建立不是一次两次,而是用了很久。随后咨询进入到新的阶段,来访者开始快速成长。

5.3.3关系建立的后期:来访者将咨询师和咨询关系内化

在咨询的后期,来访者说咨询有种雪碧透心凉的感觉,有时候觉得和咨询师融为一体,现在已经不关心失眠问题了,有时候失眠时就想到咨询过程,内心很平静,觉得失眠也不焦虑了。来访者表示现在很留恋,但是真的不会依赖,是可以离开的。来访者对咨询关系的描述,让咨询师感觉到很舒服,很欣慰,同时越发觉得咨询关系的美妙和对来访者带来成长的巨大作用。

5.4咨询关系中来访者意象的分析

5.4.1咨询关系中来访者所使用的符号的意义

来访者出现了很多的意象,第一次说自己是洋葱,咨询的过程没有刻意让他剥,但是他不自觉地一层层剥开,觉得到了很深的地方了,有点害怕。

第十三次的时候对咨询关系进行了一个比喻,说觉得咨询师是哆啦A梦,自己像大雄。来访者说现在哆啦A梦还没有结局,但是现在猜想的有三个:第一个是哆啦A梦没电了,然后就死了;第二个是大雄是精神病人,哆啦A梦根本就不存在,只是在自己的幻想里;第三就是哆啦A梦升到宇宙里了。来访者说自己希望是第二种结果,这样就不会太难过。根据客体关系理论的内容,这表示来访者的退行和客体的内化,同时也表明信任和改变,但是随后又有点伤感,我们每个人都是多么害怕被抛弃。这个比喻让咨询师思考了很多,觉得这里面有来访者内心对重要客体丧失的害怕,而这恰恰是重要客体未被内化的心理反应,随后的心理咨询需要建立安全的咨询关系,帮助来访者将客体内化。

第十五次的时候对咨询关系还是进行了意象式的表达,来访者说大雄和哆啦A梦没有谁一定帮助谁,在大雄没办法时,哆啦A梦会帮他想办法,当哆啦A梦被人欺负时,大雄也一定会站出来的。来访者说觉得咨询关系像友情,又不是友情,像爱情,又不是爱情,像亲情,又不是亲情。来访者说大雄能帮助哆啦A梦时,他才有了跟咨询师平等的感觉。这次的意象和上次相比,来访者少了很多对关系丧失的担心,有了相互帮助的感觉。这让我进一步去思考咨询费用的意义,学校心理咨询是免费的,我们努力想要俯下身,但是来访者有时会有欠着的感觉,即使咨询师会说“你也在帮助我专业的进步”,但是来访者还是觉得没有完全的平等,直到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真的可以为咨询师做点什么时才有平等的感觉,我们在第十五次时才有了这样内心平等的感觉。

5.4.2咨询关系带来的催眠感受的分析

来访者第一次来咨询的目的是让咨询师帮助他做一个催眠来缓解睡眠问题,可是咨询过程中始终没有进行催眠,但是来访者的睡眠状态明显好转。在第十七次的时候,来访者说自己现在失眠时,就会想到咨询室,想到咨询师坐在那里,然后看见咨询师嘴在动,但是听不到说什么,感觉很舒服,就像到了梦境,慢慢睡着。咨询师很疑惑,觉得没有给来访者做催眠,也没有教他,但是来访者好像自己在做自我催眠一样。在催眠督导时讨论了这个问题,施琪嘉老师问了一句:“你确定你没有做催眠吗?”这句话让咨询师对催眠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也许每次咨询中的那些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就类似于催眠的trance状态,来访者的潜意识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进一步地加工和整合,也许一次次的咨询都是一次次的催眠。就像在第十二次,来访者说咨询的过程感觉在梦中的感觉一样,咨询师坐在那里,感觉到很远,但又能感觉到坐在自己身边,然后自己可以很放松地谈任何问题。第十四次,来访者说和咨询师两个人变成一个人的感觉。所以,在咨询中对来访者重要的不是我们说了什么,而是在一起的这种感觉,就像在催眠指导语中,催眠师会说“记住这种让你舒服的感觉,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还会再回到这种感觉中”,在心理咨询中也一样,来访者会将咨询感觉带入自己的生活,并内化这种感觉,随后慢慢产生变化。

6小结

本文从咨询关系的角度探讨治疗联盟对咨询的影响,治疗联盟可以让来访者感受到被依靠、被信任、有支持、很稳定地在那里,帮助他内心弱小的自体逐步成长。这样的内心成长,不仅仅帮助他解决目前的困扰,也帮助他应对未来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许多来访者的困扰、问题、症状,都是他们内心弱小自我或是内心为满足愿望的呼唤,我们咨询师需要做的是稳定在那里,用我们的关系去帮助弱小的自体成长,同时,去听到他们的愿望,并且在咨询中用言语无条件地去满足。

参考文献胡姝婧, 江光荣. (2010). 心理咨询中的“领悟”概念辨析. 心理科学进展, 18(9), 1489-1495.Hoffmann, S. O., Schiissler, G., & 施琪嘉. (2000). 什么是心理动力学/ 精神分析为基础的心理治疗. 德国医学, 17(4), 195-198.Stern, D. N., Sander, L. W., Nahum, J. P., Harrison, A. M., LyonsRuth, K., Morgan, A. C., et al. (1998). Noninterpretive mechanisms in psychoanalytic psychotherapy:The “something more” than interpret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79, 903-921.Wallin, D. J. (2014).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巴彤, 等 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Therapeutic Alliance Relationship on Insomnia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 One Case of Insomnia Students CounselingWEI Hong(Mental health and life education center, Zhejiang University Of Media andCommunications, Hangzhou 310018,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By the case of insomnia student to explore the role of therapeutic relationship i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Methods: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cept of dynamic psychotherapy to form the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client and making treatment plan, from clients transference and counter transference , in the important object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show the consulting relationship in the process. Results:The clients sleep improved, and his own emotional awareness enhancement, he also feels heart calmer and more powerful. Conclusion: The practice of th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on insomnia show that goo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relationship is effective.Key words: therapeutic alliance; therapeutic relationship; insomnia

咨询关系 篇4

关键词:高校,心理咨询,思想政治,教育关系

引言

对于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可谓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有的人认为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无关的;有的人认为心理咨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的人认为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之间的关系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1. 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发展现状

我国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的, 短短的十年间, 我国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已经从无到有, 发展迅速, 目前的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我国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虽然发展迅速, 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高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间的关系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帮助人们正确的认识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间的关系, 不仅能够在理论上帮助人们澄清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而且还有助于心理咨询工作的正常开展。

2. 什么是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咨询者就自身存在的困扰自己的精神或者心理障碍, 向有专业技术的人进行语言或者文字描述。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了解了咨询者大概的困惑以后, 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梳理问题、找出突破问题的关键点的过程。

3. 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发展状况和特点

对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发展状况的客观认识即是对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相关数据分析表明, 学生咨询的心理问题一般主要都是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性和爱恋问题等。从对心理咨询师的要求来看, 国外对心理咨询师的要求比我们中国要严格的多, 咨询人员只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和严格的考核才能取得心理咨询师的证件。但是目前, 在我国很多心理咨询人员都是经过短期的培训或者集中训练后就可以上岗服务, 所以说, 我国心理咨询师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专业化程度也较低。从咨询的主动性上来看, 一般国外的学生主动去接受心理指导, 而国内的学生一般都是被动的去接受心理咨询;从咨询的问题来看, 国外的学生一般都是咨询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的规划, 而国内的学生咨询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学习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有很多, 但是我认为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是使得中国高校心理与西方心理咨询产生差异的原因。具体的说, 我国经济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 高校咨询在各方面都受到条件的限制, 如, 物质条件差、普及面有限等。再者, 由于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比较完善, 尤其是在学生的生活指导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另外, 中国人与西方人文化研究表明, 中国人更倾向于内向性, 自己的情绪不会轻易暴露在别人面前, 有什么心理话也不会轻易对别人。

4. 不同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这一问题, 不同人的解释也是不同的, 大致可以归为四种:一种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另一种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思想教育, 包括道德思想、法治思想、审美思想等一切思想内容。还有的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包含思想教育而且还包括道德品质教育。目前, 随着社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尤其是近两年来, 越来越的高校开始注重学生的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总而言之,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 结合我国国情与社会的实际情况, 帮助那些高校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帮助这些青年人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 从而为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 贡献合理的人才。

5. 高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发展

首先, 我们要树立“统一认识”, 这就需要院校的领导和各思想教育工作人员, 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各自的重要性。它们都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两者之间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无论是心理咨询还是思想政治教育两者都不可缺少, 谁也不能替代谁。

6. 如何进一步提高心理咨询专业

虽然我国的高校心理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是, 目前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 主要的问题就是经费紧张、专业素质较低、专业人员缺乏等。作为相关院领导一定要充分认识这一问题, 不断解决高校心理咨询问题所面临的难题。对于高校心理咨询的发展一定要提供大量的经费支持, 对于相关的从业人员, 也要定期的开展相关教育培训工作, 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心理咨询工作的不断发展。

7. 结束语

在我国高校中, 心理咨询专业与思想政治的关系是在教育体制的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站在客观、公正的位置上合理的认识这一问题, 我们不仅要在理论上充分认识心理素质与思想政治之间的关系, 而且还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探索两者之间的区别, 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全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雪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咨询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 2014.

[2]谢元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法及其应用研究[D].吉首大学, 2013.

[3]葛艳霞.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 2011.

[4]米亚岚.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咨询[D].湖南师范大学, 2010.

[5]党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咨询的运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 2014.

人际关系团体咨询策划书 篇5

人际恰恰恰——封闭型、成长型、结构型和异质型的团体

二、体活动的目标:

1、目标:培养团体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与信任感。

2、体具体目标:

(1)凝聚团体的共识,强化团体的向心力。

(2)培养团体的默契,增强成员的互信基础。

(3)强化成员在团体中的自我价值感,增强自信心。

(4)强调成员间的互助合作的精神。

(5)透过活动的特殊设计激发成员的思考力与创造力。

三、团体活动的对象:

在交往过程中存在疑惑的心协成员。志愿加入团体并积极主动的投入团体的一切活动中去。在小组成员中希望是异质的,所以会尽量平衡他们的性别、专业。在小组中我们需要那些有沟通愿望的同学,能认真的对待小组活动,并且为人坦诚和友善,能与人护目相处。在小组中,我们会尽量保证成员间是陌生的。

四、团体规模:

分三个小组,每组8-10人。

五、团体活动地点:

团体心理咨询室(科技楼319)

六、活动时间及频率:

每周一次,共五次。每周六晚上7:00-9:00

七、团体规则:

各组的领导者综合其成员意见,成书面形式,由各成员签字确认,即可生效。各组领导者及成员要严格遵守规则。

八 理论基础:

“印刻”理论

著名动物心理学家洛仑兹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把一组鹅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母鹅自己孵化,这部分小额出壳后看到的抵抗一个活动物是母鹅。根据常识,这部分小鹅会跟随母鹅,同他保持亲近和依恋的关系。事实也确实如此。另外一部分鹅蛋是人工孵化的,小鹅出壳后看到的第一个活动物是实验者本人。这部分小鹅便把实验者当成母鹅,紧紧跟随,吧研究者当成母亲来亲近和依恋。这种有机体在其生命早期的敏感阶段对最早看到的活动物体产生依附的现象,称为“印刻”,通过印刻而形成的依附行为,对有机体产生持久、深刻的影响。

人类的生物发展水平虽然比动物要高得多,但人类也有同“印刻”相类似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出现过自幼儿与狼,兄等动物产生了强烈的依恋而逃避人类。此外,人类的婴儿也会在“敏感期”出现对母亲的依恋。人的交往和人际关系的需要,正式在这种最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本能理论”

另外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对群体的依恋是人的本能或遗传,是人类祖先时代就已经形成的能力。人类的祖先古猿的自我保护能力很差,要想保存自己的生存和繁衍,就必须以群体的方式活动,依靠群体的力量来抵御灾害,获得食物。经过长期的进化,这种群体的习性传递给后代,使人类先天具有与人共处,交往的需要。他们研究了人类的近亲恒河猴,发现在它们身上也存在依恋现象。实验证明,恒河猴的依恋行为取决于对象是否能够提供温暖、舒适的机体特点,而不在于能否提供食物。

动物的依附,合群倾向和表现,为人际交往这一人类行为的形成奠定了生物学的基础,对我们认识人际交往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爱与归属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首先,生理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人们的联系和交往。

其次,安全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人们的联系和交往。

再次,爱与归属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人们的联系和交往。爱与归属的需求,既是交往的结果,又是进一步交往的推动力。

又次,尊重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人们的联系和交往。

最后,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也离不开人们的联系和交往。

人际交往需求理论:

心理学家威廉姆斯库兹提出,人有三个方面的需求——爱、归属和控制,这些需求推动人们去进行交往。这一理论称为人际需求理论。

爱的需求反映的是一个有表达和接受爱、友谊的愿望,这种愿望促使他要与他人建立一定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

归属地需求反映的是希望自己存在于群体之中,与他人一起的愿望。

控制的需求反映的是人希望拥有一定的权利,对他人发生影响的愿望。

上述三种需求反映出人际交往是人心理的需要,但对其具体的行为表现应有适当的认识、适度的爱、归属和控制需要会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而过分的亲密、交往和控制与过分的冷漠、孤独和无视秩序都会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人际交往关系理论

咨询关系 篇6

【关键词】初中新生 一般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 案例报告

1 一般资料

1.1 个人基本资料:来访者,张某,男,12岁,初一学生,身高一米六,体态正常,衣着整齐。四岁前因父母工作关系随爷爷奶奶住,后被父母接回家一起生活。父母过分溺爱保护,经历挫折较少。从小形成内向、被动、依赖的性格特征。来访者不善与人沟通,除了家人外很少主动与他人接触。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史。

1.2来访者主诉:入学后情绪低落,焦虑,内心烦恼,认为自己心理有问题,主动要求母亲带其来咨询。开学至今,内心感到孤独,感觉没有交到朋友。现在班里只有一两个好朋友,但是他认为班里的同学都应该跟他玩得好。上课经常会走神,想家,想妈妈。心里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但不知道该怎么办。

1.3 咨询观察和他人反应:来访者第一次是由母亲带来的,一直拉着妈妈的手不希望妈妈离开身边,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刚进来一直都没说话,只是不停打量四周环境。交谈后开始放松,说话思路清晰,表达流畅且有条理。根据来访者妈妈的反映,来访者的依赖心很重,上了初中还是父母接送上学。家人都很宠他,不让他干活。读小学的时候因为来访者跟其班主任走的比较近,班里的同学都认为他是班主任的孩子,所以对他都很友善。进入初中后,同学的爱搭不理使他备受挫折。经常说郁闷,情绪不高。

1.4 评估与诊断

1.4.1 来访者的主要症状:(1)精神状态:注意力难以集中、内心烦恼、焦虑,情绪低落;(2)身体状态:根据最近一次的体检报告显示无身体异常情况,无器质性病变;(3)社会功能状态:社会交往出现问题,人际关系紧张。

1.4.2 诊断及诊断依据

1.4.2.1 对该来访者的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

1.4.2.2 诊断依据如下:(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来访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由于不知道怎么跟新同学相处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焦虑,苦恼,情绪低落。心理冲突与现实相关,现实冲突为常形,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3)不良情绪持续时间不满两个月。(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引发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没有泛化。来访者能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但效率有所下降。因此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1.4.3 病因分析

(1)生物学原因:无身体疾病引发的心理问题,无明显生物原因。

(2)社会原因:①家人在生活上的过度溺爱和保护使来访者从小就没有养成生活自理的能力;②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和指导:来访者遇到问题后,父母没有很好的与其进行沟通,且学校也未能对新生如何主动适应新生活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引导;③由于入初中后所面临的人际关系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来访者的过往经验和人格特质所能承受和应对的范围,从而导致来访者产生了一系列痛苦和不良行为。

(3)心理原因分析:①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认为大家都应该跟他玩得好。这是不合理信念中“绝对化的要求”;②情绪方面的原因:对焦虑、烦恼、孤独等负性情绪带来的困扰不能自救解决;③个性方面的原因:从小形成了内向、被动、依赖和自我中心的个性特征。

2 咨询方案

2.1 咨询目标

2.1.1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经过与来访者协商,首先确定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①与来访者探询问题发生的原因,让来访者得到情绪上的宣泄;②改变来访者的不合理的认知方式,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找出自己的优缺点,学会应对生活,人际交往中的技巧,重建自信;③减少在学习、生活中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

2.1.2 长期目标和最终目标:在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的基础上,重新构建认知模式来逐步改变来访者过去被动、依赖的生活方式,帮助来访者建立主动、开放、分享、理解、相容的人际交往模式,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学会正确对待成长中的挫折。最终促进来访者的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的完善。

2.2 咨询方案的制定

2.2.1 方法及原理:合理情绪疗法(RET)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来访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这种理论又称ABC理论,在该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事件A引起的,即是A引起C。RET的ABC理论指出,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起因。

2.2.2 双方权利、责任和义务: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咨询师双方均应该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具体条款略)

2.2.3 时间和费用:经分析协商,对该来访者每周进行一次咨询辅导,每次一小时。预计咨询一个半月,共6次。

3 咨询过程

咨询过程大致分为:心理评估和诊断、咨询阶段、巩固和结束阶段。

3.1 第一阶段: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

任务: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确定咨询目标。

过程:(1)咨询开始时,充分尊重来访者,用开放性问题了解来访者想解决的问题;了解其详细的资料;(2)征得来访者同意后,与其母亲交谈,收集资料;(3)解释什么是心理咨询。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介绍双方的责权义;(4)在咨询过程中,运用倾听技术、鼓励、情感反应、共情对来访者的现状表示理解,让来访者感到温暖,使其不良情绪得到一定的宣泄。运用开放式提问与封闭式提问收集相关资料,运用具体化技术确定来访者的主要问题。最后与来访者商定咨询目标。

3.2 第二阶段:心理咨询阶段

任务:加深咨询关系,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学习放松技术。向来访者介绍合理情绪治疗的基本理论,分析来访者的ABC;寻找和明确来访者引发不良情绪的不合理信念与不合理信念辩驳;引导来访者建立积极的情绪反应,帮助来访者建立合理信念。

过程:(1)与来访者一起分析其经历,了解其感受,探索来访者的性格特点;(2)教给来访者放松技术,并练习;(3)帮助来访者正确理解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确认来访者的不良情绪是由于对新生活与同学关系未能得到合理信念的指导而形成了心理冲突;(4)探讨来访者遇到不良情绪时自己内心的想法。针对来访者的一些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并重新建立新的合理信念。

3.3 第三阶段:巩固与结束阶段

任务:进一步改变来访者不合理信念,强化新的、合理的观念。教给来访者人际关系相处的一些技巧,使其适应初中生活;巩固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过程:(1)进一步纠正了来访者一些“绝对化”的不合理信念;同时树立信心,善于发现自己及他人的优点,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2)巩固效果,改变不合理信念,消除和减轻不良行为,维持合理正确的信念,并将这种合理信念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3)与来访者一起总结成功的人际交往与生活经验,把这种经验运用到生活的其他方面;(4)引导来访者对咨询过程进行回顾总结与评估,使来访者对自己的问题有更清楚的认识。

布置作业:对咨询过程做一个总结,把来访者自己学习到的新的积极思维方式迁移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并不断的强化。

4 咨询效果评估

4.1 来访者自我评价:开始逐渐适应初中的新生活。与同学关系有所改善,并主动学习与同学更好的交往,学习主动性有所提高。相比起以前没有那么依赖父母和老师了。

4.2 父母评价:比起以前开朗很多,不再说自己心理有问题了。在家开始学习做一些家务,也没有原来那么依赖父母了。回家能与父母分享学校发生的各种事情。

4.3 咨询员的评定: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来访者的情绪平静,人际交往能力有所提高;来访者能够开始自我认识和探索,增强了自信心且能较好的适应学校的新生活。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3]张慧勇.一例大学新生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咨询案例报告.社会心理科学,2010,25(107):106-115.

咨询关系 篇7

自考生;人际关系。

二、案例背景

(一) 来访者的基本情况

某某, 女, 17岁, 专科自考二年级学生。

主诉:经常有莫名其妙的恐惧感, 在教室或人多的地方出现不安、紧张的感觉。以前在家里就有这种感觉, 上学一年多来这种感觉没有减轻, 反而更加严重。不愿意与别人来往, 总担心被人利用或受骗, 觉得任何人都不可信, 因此很少主动与同学交往, 常常拒绝与同学接近, 与同学交往也是有选择的, 不深交。很少与家人联系, 每次联系都要发生争吵。平时除了教室就独自呆着, 极少外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除了恐惧感的干扰外, 还不喜欢现在的专业, 不愿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 又不知道如何改变。几乎每一天都在紧张、不安、孤独、烦闷中渡过, 自己无力改变, 为了排解自己的压力, 过去是写日记, 最后发展到常常用刀子在自己手上划, 看到鲜血流出来心情就放松了, 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 但是遇到问题时, 又控制不住自己。

(二) 成长经历及家庭情况

该生来自黄冈某乡镇, 5岁时父亲到上海打工, 很少回家。此后, 母亲又生了个弟弟, 两年后带她弟弟也到上海去了, 没人照顾她。她便由爷爷、奶奶照看。读初中时, 奶奶去世, 爷爷再婚, 家里一片反对, 父子反目。她被父亲送到县城寄宿学校, 并且在县城买了房子, 放假仅她一人在家。她父亲要求她不许找人玩。她希望父母对自己好些, 可是总觉得父母不信任她, 对她什么都不放心, 偏爱弟弟。父母每次打电话交代这、注意那时, 她就烦, 说不了两句话, 便与之吵起来。事情过后她又后悔, 又不好意思道歉。于是她就在家里做卫生, 有时做到半夜, 看到家里干净卫生, 心情就非常舒畅, 可以睡个好觉。可是过不了两天, 老毛病又犯了。对父母没有好感, 跟弟弟的关系也不好, 见面经常吵架。为了逃避家里的矛盾, 天天想这想那, 上课无精打采, 成绩一落千丈。另外, 在初中住读时, 同寝室同学钱被盗了, 同学们都怀疑是她同寝室的好朋友拿的, 她也这么认为, 晚上她当着同寝室同学的面, 要求她的好朋友将钱交出。那个同学死不承认。过了两天, 那位同学, 见人就说是她偷的, 其他同学反过来怀疑她, 并且同她保持距离。这令她很伤心, 与同学也不交往了。到新学校后, 学习、生活与同学交往等各方面都不适应。

性格较为内向、敏感, 正直, 喜欢写作, 画画。

三、案例分析

(一) 原因分析

通过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心理测验, 测验结果:总分201, 其中强迫症状2.5, 焦虑2.6, 偏执2.5, 呈现明显三高状态, 初步诊断为焦虑型偏执人格。

她生性敏感、内向, 情感丰富而又不善于交流沟通。幼年时期缺少亲人关爱, 不被接纳, 是不安全感形成的主要原因。成长经历中一直缺少家人、朋友、同学等相关人员的社会支持, 经常有无助感。生活中的亲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和猜疑形成对他人的不信任感。内心强烈渴望他人的理解、关爱, 而行为上又表现出社交退缩, 回避与他人的交往。这种矛盾冲突是她心理困扰的主要问题之一。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不安全感和无助感, 使其对新环境适应能力较差。新校生活与以往生活环境和方式的反差, 特别是自考压力表现出较严重的适应不良。面对压力和困扰, 她初期的反应是消极逃避, 这样使原有的适应不良症状反而有增无减。

(二) 咨询目标

针对她的情况, 拟定了以人本学派为基调, 遵循尊重、共感和真诚的基要条件, 并融合精神分析、认知调整和行为改变等方法的咨询方案。

辅导的近期目标是通过减少她的消极情绪和不合理观念来缓解她的人际关系和学业方面的压力和困扰;中期目标是增加适应性观念和行为, 使其尽快进入良好适应状态;长远目标是提升适应水平, 促进其健康成长, 协助其潜能得到发挥。

(三) 咨询过程与咨询方法

1. 第一阶段以咨询为主。

我从充分尊重她的立场出发, 认真倾听她的倾诉, 使其负性情感得到宣泄, 对其遭遇表示充分理解, 与她建立起良好的咨询关系, 使她感觉到有人理解、关心她, 协助其澄清自己的感受、处境和面临的难题。使用的主要技术有尊重、共感、真诚、倾听、积极关注、提问、情感反应、内容反应、具体化等。第一次来访, 我发现她烫了一个爆炸头, 头发将面部全部遮住, 而且低着头, 声音很小, 问她问题, 总是以点头或摇头回答。我给她留的作业是将头发扎起来, 学会与人进行目光交流。

2. 第二阶段主要协助该生作深入的自我探讨。

目标是使她能面对自己的问题, 明了心理困扰的成因, 具体地整理问题并使问题个人化;并设定辅导的目标, 明确辅导的方向, 确定支持系统。使用的主要技术有解释、提问、情感反应、内容反应、指导、自我开放等。

3. 第三阶段协助该生积极改变态度和行为。

第二次来访咨询时我问她最喜欢什么动物, 她说最喜欢狗, 因为它忠诚, 通人性。我就使用认知调节的方法改变来她原有的不合理观念, 代之以合理观念;激发她在改善同学关系方面采取行动, 制定具体的行为目标, 并运用作业法指导来访者逐步增加适应性行为。使用的技术主要有解释、面质、改观重解、角色扮演、自我开放、行为指导等 (第三、四次来访) 。

4. 第四阶段以支持与督促为主。

对她新的观念、感受和行为进行评估、修正与督导, 促使其做更大的改变, 向辅导的目标迈进;通过鼓励与支持, 使适应性的观念和行为不断得到强化。使用的主要技术有认知调整、行为指导、鼓励等 (第五、六次来访) 。

5. 跟进阶段。

以支持、鼓励为主, 目标是巩固、强化适应性的行为和积极的情绪。使用的主要技术是指导、鼓励、支持 (第七、八次来访) 。

(四) 咨询效果

通过认知调整和充分的共情, 该生逐渐改变了对外界人际关系的认知, 能用积极乐观的思维去重新看待家庭和同学关系, 并开始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咨询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案例启示

该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强。本次案例, 根据求助者自身的特点, 采用适合她的方法, 通过认知疗法及时调整来访者的不良认知, 又通过留作业的方式巩固来访者的学习经验。此次案例表明留作业是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通过制定合理的、适合学生特点的作业内容,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另一方面, 作业也可以协助咨询老师了解学生的日常心理活动和行为, 为咨询提供内容。

咨询关系 篇8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李某, 女, 江西人, 21岁, 大二学生, 文科专业。李某为长女, 来访者自幼成长在农村, 家庭经济较为困难, 父母均在家务农。自幼父母对其学习要求严格, 期望比较高。上大学后, 其内向性格稍好转, 但仍不热衷参加集体活动, 常感自己压力比较大, 主要精力都放在学习上面。

SCL-90测查结果:总分167, 其中抑郁 (2.15) 、人际关系 (2.54) 、焦虑 (2.35) 因子分略高于常模。

个人陈述:最近不想待在寝室, 感觉宿舍所有同学都有意跟自己作对, 一回到这个寝室, 就很不自然。

二、评估与诊断

1. 评估与初步诊断

结合评估依据[1,2]发现来访者情绪低落及情绪焦虑, 有明显的原因, 持续时间为一个多月, 且反应强度是可以被接受的, 故诊断其为一般心理问题——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不良。

2. 原因分析

来访者无明显的生物原因, 主要是家庭、社会和心理原因。

3. 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 经与来访者协商, 初步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 近期与具体目标。 (1) 帮助来访者宣泄不良情绪; (2) 帮助求助者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技能, 改善人际交往状况。

(2) 长远与最终目标。完善来访者的个性, 帮助求助者正确认识自我, 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模式和正确合理的信念, 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4. 主要咨询方法

主要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情绪治疗创立于美国。其基本理论主要为ABC理论, 它的理论要点是:情绪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A是指诱发性事件 (Activating events) ;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 (Beliefs) , 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在特定情景下, 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Consequences) [4]。ABC理论指出, 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B——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起因。

5. 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前期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中期心理帮助阶段及后期结束与巩固阶段。前期咨询采用会谈法建立咨询关系。用开放性问题收集来访者的详细资;再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 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最后让来访者回忆与室友的每一次冲突, 对发生的情境、原因及自己当时的反应进行析, 并记录下来。

中期咨询采用会谈法、合理情绪疗法向来访者介绍情绪ABC理论。首先, 引导启发来访者领悟我们认知中的不合理信念与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其次, 寻找和明确来访者在宿舍人际交往冲突中引发不良情绪的不合理信念, 并与其辩论。最后采用会谈法、驳斥和辩论技术, 帮助来访者运用ABC理论的方法, 分析来访者在宿舍人际交往中产生各种情绪冲突相对应的应激源和认知信念。然后针对来访者的一些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 并重新建立新的合理信念。

后期主要是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引导来访者建立积极的情绪反应, 用新的合理信念代替以前的不合理信念。建议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集体活动, 扩大自己的社交活动范围。

6. 总结评估

来访者自我评估:宿舍关系变得融洽了很多, 逐步适应大学人际关系, 最终使求助者克服了内心苦恼和焦虑不安。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编写.心理咨询师 (二级) [C].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编写.心理咨询师 (基础理论) [C].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咨询关系 篇9

在我辅导的很多学生中,就有不少存在这样心理问题的,而小一就是其中一个。还记得小一第一次来心理咨询室的情景,她长得很矮小、单薄,带着深度近视镜,和我交流时能对视,但是不深入持久,总陷在自己述说的内容中而充满悲哀和愤怒。来咨询前,她的眼睛有种哭肿的感觉,她总觉得班级中有人在嘲笑她,连好朋友都疏远她,现在心情经常很糟糕,学习时不能集中注意力,尤其是上课时总是不自觉地注意别人的反应,老走神。通过与她谈话,再加上细心观察其行为表现,我发现她非常难过,情绪很激动,述说时一把鼻涕一把泪,让人感觉她总是很紧张。

通过交流,我感觉她的性格形成与她的成长过程有很大的关联。她的父母均是知识分子,从小对其要求就很严格,她也很听话,是老师、家长眼里的好孩子,小学和初中时因学习成绩优异而受到同学的关注和认可,非常自信和快乐。可是升入高中后情况就不乐观,不开心的时候多了。尤其是高二住宿后更加难过,因为住宿后发现自己的好朋友非常少,而最近班级里有几个淘气的男同学竟然总在嘲笑她,嘲笑自己名字里包含的“一”,当老师读到第一章、第一节、第一大问题时,那几个男生就咳嗽,她瞅过去,他们又把脑袋转到一边。小一十分难过、着急、生气,觉得那几个男生存心捉弄自己,连老师都受到他们的影响。她上课特别担心出现“一”字,几乎不能正常听课,学习成绩也下滑,心情总是很糟糕。小一想解决同学嘲笑自己的问题,以便让自己的学习成绩提高上来。

听了小一的自述,我知道任何咨询都要既听求询者自述,也要听取他人反映,于是我找到了她的班主任。班主任老师也反映她从前学习状态很好,成绩一直也不错,现在因为这种猜疑已经影响了她的学习效果。但是学习程度也不像她想象得那样糟糕,她还是一个非常聪明、勤奋的学生,只是班级同学交往少,每天只是和有限的两个人来往,或者就独来独往。她个性比较懦弱、多疑,不相信自己的实力,还比较要强,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班级同学中没有人故意刁难她,倒是有个别淘气的学生对班级同学起哄的现象,可是大多数同学都能平静对待,采取不理睬对策,而只有她比较痛苦、伤心、难过。

根据对这些资料的评估和诊断,我得出结论:这个求助者目前处于一种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的状态,认为别人一定是在嘲笑自己,建立了“不合理”观念,认为一旦解决了别人嘲笑自己的问题,自己的学习状态就能好,朋友就能多一些。感觉小一在成长过程中缺少比较合理的人际交往的锻炼,而现在学习压力又造成过度在乎外界的刺激,出现一些“不合理观念”和“焦虑情绪”。因此,我设置了三级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让她建立“合理观念”,即管理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习程度才能较好地展示出来,别人的嘲笑不起决定作用。可以适当收集好朋友的意见,看那些人是否在嘲笑自己,咳嗽是否是有意的,别人是否都是这样认为的,很在乎这个现象。

近期目标:让其带着“症状”前行,也就是带着“别人咳嗽时自己极度不自然、不舒服的症状”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另外,可以小范围去搜集一下别人的意见。

长远目标:要提高该生适应社会、适应人际关系、适应紧张激烈的竞争状态的心理素质。

最终目标:使其具备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合理的自我评价机制,培养个性中自信、乐观、宽容的品质。

具体措施就是:

1.“再现”事件。重新感受“当老师叫到‘一’时有人咳嗽”的现象,着重让学生表达“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觉如何”,目的一在于让学生宣泄;二在于能客观看待这一现象;三可以顺势引导如何做更好。

2.有必要把家长请来,让家长增加对孩子的了解,并正视孩子出现的问题,反思自己教育的不当之处,给予孩子及时的认可,加强她的自信心。

3.引导学生加强与班中好友的交流,搜集别人的看法和意见,消除其主观臆想的不合理观念。

四次咨询和行为训练结果:通过主动找好朋友了解,而不是被动躲避、猜疑,她发现虽然有学生爱捉弄人,但好多情况都是自己主观臆断的,是自己把问题想严重了,她的心情好多了。我又进一步与学生交流,如果真有淘气的学生对她有些不友好的举动,她怎么办?该学生谈到要弱化他们的影响,管不了就不去管他们了,即不在乎别人。我又引导父母跟孩子多交流,对她“特意”进行积极评价,即只找孩子的优点,并加强她客观评价自己的意识,加强其与人打交道的机会和能力。

通过前后四次的不断咨询,设置解决目标,后来该学生主动加强和好朋友的联系,经常沟通,并尝试和那几位淘气的学生正常说话,敢于直视,将自己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自身学习上,不再自寻烦恼。

经过对这一类咨询案例的反思,我发现高中阶段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缺少人际交往能力锻炼、有焦虑情绪和不合理观念的学生,心理教师一方面要及时与家长、班主任沟通,另一方面通过学生自身的主动求询来解决这个问题。心理咨询就是“助人自助”,一般接受咨询后存在这种问题的学生的状态都有所缓解,自信心普遍增强,心情放松了很多,能比较开朗地看待别人的反应。心理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凡事采取“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心身调节技术,也就是“我不要求什么好状态,不去管外界,尽量做自己该做的能做的事情”。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生遇到问题时“自我琢磨”的时间和程度就要深一些,要及时加以疏导,鼓励其自我锻炼和成长。

咨询关系 篇10

关键词:知识管理,核心竞争力,造价咨询企业

0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全球经济呈现一体化的趋势,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作为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企业, 这个经济大发展的时代不仅为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同时,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 , 如何运用知识提高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而言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知识管理流程、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1.1 知识管理流程

在企业中, 知识流动的过程即知识管理流程, 通常包括知识的获取、共享以及应用和创新四个环节。知识管理整个流程中, 知识在组织中无限循环, 最终实现企业全面增值[1]。

1.2 核心竞争力

造价咨询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一种综合能力, 它是指企业在竞争的市场中, 除了结合自身文化和业务流程等因素外, 还要运用知识管理系统有效的对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进行整合, 从而保证企业能够持续的向市场提供优质工程造价咨询服务并获得盈利和发展的一种综合能力。

2 知识获取对提升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获取知识的目的就是让知识在企业内部得到共享, 主要通过将数据和信息等资源整合成知识后, 精简地呈现给企业的员工和领导。

2.1 知识获取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无形资产

虽然工程造价企业具有极其丰富的知识, 但是由于分散在各个部门, 因此, 具有很强的分散性。这些知识具有显性和隐性共存性:如:通过软件版和纸质版形式进行存储的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成果就是有形知识;而工程造价管理知识以及经验等则是无形的隐性知识。这些无形的知识实在企业长期造价咨询服务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而不是简单地从某一个或某一些建设项目中获取的。

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中, 知识充当着资源和产品的双重身份, 对知识进行的识别、分类、存储、共享以及创新和应用等就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中, 无形资产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最大限度地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保护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 为了使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能够有目的、有组织以及有计划的识别、整理、加工以及存储一切对企业服务相关的知识, 必须对企业的知识实施全面有效的管理, 从而确保企业知识具有全面性、有序性和连续性。

2.2 知识获取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人力资源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人力资源对于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来讲, 不仅是开拓市场和发展进步的核心力量, 更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通过知识管理除了能够获得大量的知识外, 还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知识档案和知识库, 对于企业的每一位员工而言, 这些知识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2.3 知识获取增强了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市场应变能力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市场的竞争。

由于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一直处于发展变化的生存环境中, 因此, 其市场地位也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因此,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能否有效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就是企业是否具有较强的市场应变能力。拥有完整系统的知识资源对于那些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而言, 除了能够有效的帮助企业迅速的掌握市场信息外, 还能够推动企业根据信息变化做出准确的决策。

3 知识共享对提升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3.1 知识共享有助于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创新

由于建设项目不能够大规模的批量生产, 并且每个建设项目的造价都是咨询人员精心服务的结果, 因此, 单一性是建设项目最重要的特点。无论对于企业来讲, 还是针对个人而言, 造价咨询人员积累的丰富的个人知识和个人经验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甚至很多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认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造价咨询人员的服务水平。因此, 为了促进工程造价咨询服务的准确性和创新力, 必须增加新老造价咨询人员之间以及各个项目部之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和分享, 这是因为通过这种交流分享能够产生一种知识放大的效应[2]。

3.2 知识共享能够降低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成本

知识获取将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内外知识进行了系统化地处理, 这样既改变知识的储存环境, 提高知识的检索成本, 同时在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阶段性造价咨询服务过程中满足了工程造价咨询对知识的需求。为了有效提高造价咨询的服务效率以及降低企业的成本, 企业就必须为员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料, 因此, 企业应当鼓励员工之间多进行知识的交流和传递从而促进个人知识转化成企业知识的同时不断的丰富企业的学习材料。目前,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广泛应用, 企业可以与客户通过网络及时进行知识的交流和共享, 从而使得工程咨询造价服务的业务流程变得更加流畅顺利, 不仅有效减少了企业不必要间接费用的支出, 还大大缩短了服务的周期, 从而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因此, 互联网的出现加快了造价咨询企业的服务进程。

3.3 知识共享是增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指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自觉忠诚度, 其属于企业文化范畴的内容, 企业作为一个整体, 其所呈现的竞争能力与向心力和凝聚力成正比。而以团队合作模式为主的工程咨询企业要想不断持续的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就必须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 员工最宝贵的财富莫过于知识, 员工之间通过知识的共享和交流不仅能够增进团队感情, 还能有效提高个人的能力, 从而有效增强团队的协作能力, 最终增强整个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4 知识的应用与创新对提升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4.1 知识应用与创新可以提升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品牌形象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员工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是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业务范围不断扩展以及商业信誉越来越好的共同点。这些员工除了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 还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以及快速掌握市场动态的能力, 因此, 他们能够不断的推动企业扩展新市场而最终树立企业品牌形象。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中, 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不仅是企业占据市场优势的首要条件, 更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基础, 最终也是提高企业品牌形象的关键。

4.2 知识应用与创新能够使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保持持续市场竞争力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最终目标就是保持持续市场的竞争优势。为了保持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具有持续的市场竞争力, 必须培养出一支卓越的工程造价咨询队伍, 因此, 必须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知识进行应用和创新。这是因为, 只有不断的应用和创新知识才能不断提高员工应用知识的能力、提升业务水平以及不断地加强创新能力, 最终增强企业的造价咨询服务水平。此外, 通过不断的应用和创新知识还能够对企业业务运作的流程进行有效地改善从而快速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创新能力, 最终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3]。

5 总结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知识管理不仅能有助于企业管理创新, 还能降低企业成本, 更能提升品牌形象, 是发展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可持续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忻子焕.知识管理在咨询服务也的应用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 2008.

[2]谢洪波.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竞争力的现状和提升策略[J].产与科技论坛, 2013 (1) :37-38.

上一篇:困难儿童下一篇:企业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