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组织

2024-07-04

体育组织(精选十篇)

体育组织 篇1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虽然当前社区体育也逐步成为城市社区居民从事体育锻炼的主要方式,但是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无论是在管理制度,还是在运行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

基于上述情况,当前我国急需对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的现状进行全面的研究,找出阻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发展的因素, 发现改善社区体育组织发展的因素,进而为推动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1当前我国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的现状

1.1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

1.1.1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的管理机构

组织机构是一个组织开展活动的程序体现,一个组织机构设置的科学与否对于组织的发展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的管理机构设置与其行政机构相一致,是以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三层管理组织,但是各个部门之间还没有建立明确的在社区体育组织活动中职责,这导致了我国社区体育管理制度的缺失。

1.1.2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组织服务体系

总体来说,当前我国城市城市社区体育组织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并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内的文体活动,还都是以自愿性为原则,社区居民愿意参加就可以自动参加,不愿参加也没人专门的管理,同时各个社区内的体育活动类型单一,缺乏吸引力和科学的组织服务。

1.1.3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指导服务体系

在实际调研中发现,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并没有专门的人才进行指导,居民参与体育活动基本上是依据以往的经验或朋友间的相互指导,没有专业的体育健身指导人员进行专门的指导和帮助,总得来说,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的指导服务体系处于缺失状态。

1.1.4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信息服务体系

社区体育信息服务体系的含义是指社区体育服务信息的流通。城市社区体育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主要依靠社区体育组织管理部门的宣传。宣传力度大,社区居民的关注度高,就能够形成良好的社区体育锻炼氛围,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但是,大多数街道办事处只是简单的在公告栏内贴公告的形式进行宣传,这样的宣传力度小,影响力低,社区居民看到的可能性小,起不到宣传的真正效果。

1 . 2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1.2.1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人员资源

城市社区体育的管理人员是开展好社区体育的保障。良好的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必须有专业的体育活动组织人员进行全面的负责和运作。但是,当前我国社区体育管理人员的资源状况缺失,大多数城市社区中并没有专业的的社区体育人才。

1.2.2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资金资源

钱财是开展一项活动的基础。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的建设加快,但是当前我国的社区体育资金资源并没有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迅速增长。社区体育活动开展的资金来源形式单一,没有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和来源方式。

1.2.3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场地资源

场地资源是社区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基础。总体来说,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开展的场所一般在社区的全民健身路径、社区周围的公园、社区周围的广场等开展。但是,目前我国很多社区的居民还不能够较好良好的利用这些场地资源。总体分析,当前社区居民从事体育锻炼的场地资源还不充足,不能满足广大城市社区居民的继续体育锻炼需求。

2当前影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发展的因素分析

2 . 1我国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机构责权划不一致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机构存在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等问题。在健身点有计划组织一些活动上报请求拨款、人员技术支持时,没有明确的机构和责任划分,无法及时、快速、明确的去解决这些诉求,很容易让前期活动计划无法实施。而管理组织的松散,也容易产生一些安全死角,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安全事故。例如:很多公园附近的居民进行锻炼的时候就是到公园里进行锻炼,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和规范,而河水旁边没有安全救助器材,极易引起不安全事故;健身路径器材坏了,谁负责维修, 谁负责管理等等问题的存在,进一步印证了社区体育组织机构责权划分的不明确。

2 . 2城市社区体育法制建设不健全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社区体育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社区体育的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却没有建立相应的法制制度。社区体育的法制制度建设呈现明显的滞后发展状态。社区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无法可依的混乱状态。这最终导致了社区体育的发展无法按照有序的情况顺利开展和运行。

2 . 3城市社区体育经费来源形式单一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经费来源形式总体来说较为单一,经费来源形式的单一就导致了经费总数的不足,经费总数的不足就导致了社区体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许多活动和人员受制于经费而无法开展,最终导致社区体育的发展处于一个缓慢乃至停止的阶段。

2 . 4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组织中的管理者多不是专业的, 多是兼职的。他们虽然对于社区体育活动有着积极的热情,但是当前,我国社区体育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缺乏专业的知识和专门的管理才能。许多社区体育的管理人员没有充分承担其自身应该肩负的责任,这就导致了社区体育的发展所到了加大的制约。

3加快建立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的策略研究

3 . 1加快城市社区体育法制建设进程

社区体育的发展必须以有法可依为依据,因此,在社区体育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尽管完善相关的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的法律法规, 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政治文件,去促进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进而建立完善、科学的社区体育组织服务管理体系。

3 . 2进一步优化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机构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组织机构松散、运行不流畅等管理问题,须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情形下,加快组织和管理机构的建立和优化。使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机构建立完善的运行制度和运行机制,使社区体育的组织成员可以清楚的明确各自的责任和权利。

3 . 3多种形式加大城市社区体育宣传力度

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机构开拓社区体育的宣传方式和宣传力度,对社区体育的宣传力度和选择形式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宣传形式和宣传途径,进而逐步提高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居民的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3 . 4步拓展社区体育经费来源的渠道

社区体育管理组织机构要多方面的拓展社区体育经费的来源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团体参与到社区体育锻炼中来,使社区体育经费的来源渠道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3 . 5进一步加打社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

社区体育人才培养对于社区体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尽管我国社区体育在发展中已经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但是我国在这方面培养的专业人才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区体育的发展。因此,高校中加大社区体育的人才培养,进而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人才方面的支持。

4结语

社区体育作为一项在社区内开展的城市体育活动组织形式, 对于我国城市居民的体育锻炼意识培养和提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和价值。但是,总体来说当前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存在管理制度缺失、运行机制不流畅等问题,因此,必须从组织管理、法律制度、经费来源、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促进社区体育的快速发展。

摘要:城市社区体育活动对于培养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意识,增强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推动价值。本文采用文献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以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在发展过程中的的组织管理为研究切入点,在深入的研究了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策略,希望通过此研究可以加快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

体育活动的组织 篇2

1、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锻炼活动,活动的内容与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相符。

2、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内容充分考虑幼儿基本动作发展的需要和身体素质的培养,合理开展和综合组织走、跑、跳、平衡、投掷、钻爬、攀登等活动内容。

3、每天提供8种(大班)6种(中班)、4种(小班)不同种类的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内容。

4、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编排模仿操(小班)、轻器械操(中班)、徒手操(大班)。

时间

除准备、整理的时间外,晨间保证25分钟以上的时间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

材料

1、  活动器械安全、牢固,幼儿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损坏。

2、活动材料外型美观,能吸引幼儿活动的 兴趣。摆放位置利于幼儿取放。

3、活动材料种类丰富,数量充足。充分利用废旧材料自制体育器械,小型多样的体育自制器械应占提供器械的二分之一以上。

教师指导

1、根据哟额的年龄特点和季节特点,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和自然环境开展活动。

2、注意幼儿正确动作姿态、规则意识、独立性、主动性的培养。

3、正确处理好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的关系。

4、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中提醒哟额更换3种以上的活动内容与器械,作到张弛有度。

5、示范动作正确,口令规范、清楚、有力。服饰有利于跑跳、伸展活动。

6、积极、主动地与每一位幼儿进行语言和非语言的交往,对幼儿发出的 信息及时反馈。

幼儿行为

1、乐于参加体育锻炼,情绪愉快、稳定。

2、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规则意识。

3、能有意识地运用多种方式操作器械,尝试锻炼方法。

体育组织 篇3

一、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必要性

(一)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是政府转变职能的必然要求

当代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化,社会大众对公共服务有着日趋多样化的需求,政府在宏观层面维持社会稳定,无法兼顾少数特定群体对公共服务的需求,长此以往,会导致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因此,政府需转变职能,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发挥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创新管理。

(二)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可弥补市场缺陷

“市场失灵”使得市场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略了公共服务需求,社会组织的活动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这些是政府与市场组织难以实现的。社会成员对参与社会生活有着越来越强烈的需求,大众对社会组织的需求加大,同时自身也是社会组织可利用的人力资源,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政府与市场组织的缺陷。

(三)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符合人民自身发展的需求

由于人民对娱乐、健身的需求加大,体育社会组织涌现出来,但由于其自身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混乱、监督机制不完善等多重原因,要想取得发展,需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同时积极与政府组织、市场组织合作,提高其公信力,链接社会资源,赢得社会认可。

二、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

(一)信阳市体育社会组织的基本信息

信阳市21家体育社会组织在成员参与、组织运行、管理机制、现有资源与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信阳市体育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

1.成员参与。部分组织成员参与度不足,活跃成员占比小于20%,参与频次低,活动形式单一。参与人员性别比例失衡,男多女少。信阳市体育社会组织主要是以兴趣为指标组成的同质性小组,但受居住地、个人健身计划、活动举办时间以及季节、心情因素影响,多数是一些有较浓厚兴趣的成员参与;体育社会组织定位明确,针对某一项体育运动开展活动。

2.组织运行。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专职管理人员,决策机制不健全。多数受访的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人员较少,多为发起人,分工不明确,一人身兼数职,决策权也在少数管理者手中,组织成员在参与决策上很被动。

3.管理机制。规章制度不完善,有的组织缺乏明文管理条例。无内部管理手册,在人力资源、固定资产、档案、印章使用等方面都缺乏管理条例,缺少明确财务管理制度,多数组织无专职财务,信息公开和透明度不高,影响组织公信力。

4.现有资源与能力。外部支持不足,资金来源单一,活动经费不足,缺乏甚至无专业指导员、专业设备支持,缺乏固定资产,活动场地较为灵活。信阳市体育社会组织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少数品牌赛事,如“信阳市夏季篮球联赛”等有企业赞助,但多数组织对政府依赖性较高,筹备资金能力有限,无市场、企业的资金支持。体育指导员多在组织内部产生,其中包括一些长期坚持运动的成员,长期经验的积累让他们也成为了运动的专家,外聘专职体育指导员较少。

(二)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存在的困难

1.参与制度不健全。在2016年9月1日《慈善法》施行以前,国内条例都是依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88年颁布)来设置正式登记、注册标准的,当前信阳市体育社团众多,其中不乏有体育社团由于法律门槛或其他因素而未能实现合法注册,由此就可能被排斥在现行体制之外。除此条例外,无具体行政制度来处理社会组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中很难有法可依,即便参与了,一旦出现差错,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另外,1988年的条例随着社会发展也无法很好地适应当下现实;体育社会组织在现行条件下拿到真正的社会组织身份的环节与关系复杂,难度较大,活动便无法开展。

2.参与空间有限。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各级党委、政府没有充分认识到在新时期下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层面能够扮演的重要角色,信阳市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可能在理解社会组织的地位、作用上存在一定偏差,故而对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态度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地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3.内在动力不足。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信阳市体育社会组织的负责人和领导者在社会组织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这一方面体现了其他参与者兴趣不足、参与不够,也从侧面说明了组织领袖的存在使其他参与者缺乏参与管理的机会。社会组织需要群众基础,只有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才能吸引大众参与到社会组织的运作中,才能让公众利益实现在社会管理中,社会组织才算真正的参与了社会治理。

(三)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存在困难的原因

1.自身能力不足。信阳市体育社团由民间发起,在政治上缺乏权威性,组织身份有瑕疵。尽管有的社会组织(如信阳市篮球协会)正在开拓市场,试图寻求与企业合作的项目,但由于我国企业、公民捐赠能力不足、捐赠意识薄弱,较多体育社会组织资金来源单一,较依赖政府,因此经济上缺乏独立性,限制了其指导、提供社会健身服务功能的发挥。调查还发现,信阳市体育社会组织的群众基础较强,负责人及核心成员利用个人资源来推动组织发展,这主要与当地体育局在权力下放时的顾虑、谨慎有关。另外,信阳市体育社会组织的指导员多由本组织内部产生,未形成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化发展的局面,无专门管理机构,所以仍处于一种自发、封闭、盲目的状态,成效甚微。

2.政府支持不足。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信阳市体育社会组织认为其业务主管部门的作用主要是资金扶持、监督管理、业务咨询及协助宣传,如上文所述,当地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一个方式就是举办各项活动与赛事,他们表示,在此过程中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方面的不足。目前体育社会组织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会员费,但除了维持组织日常运行,也需要给予会员相应的反馈,组织发展需要承担大型活动、项目来提高影响力,仅会费不足以支持活动开支,多数组织认为资金因素在限制发展方面所占比例最大,“资金不足”成为他们面临的诸多困难之首。信阳市篮球协会在当地某区的篮球场都是组织负责人出资建立,但实际上此类体育场所建设的资金投入应采取多元化、多渠道的筹集方式。

3.监督不力,管理机制不健全。信阳市体育局负责各种经常性体育活动及单项比赛,根据政策向下级机构提供经费支持和业务指导,履行对当地体育社会组织的监督、评估等职能。但相应的专门体育管理系统仍不太完善,根据弗里曼的利益相关者模型,体育社会组织的内部资源提供者(提供支持的政府、捐赠人、成员、志愿者等),以及外部利益相关者(媒体、公众、身为监督主体的政府等),有利益就有责任,一方面体育社会组织有必要对利益相关者担责,另一方面利益相关者也有必要监督体育社会组织。

三、促进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社会治理的思路

(一)健全参与机制

目前我国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层面的法律相当薄弱,《慈善法》自2016年9月1日实施,时间尚短,成效不明显,日后还应根据实际施行情况对法律条例进行增改、删减。但社会组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已经有法可依,一旦发生纠纷,在问题的解决上也有制度保障。降低体育社会组织在获取正式社会组织身份上的难度,有助于保证其体育活动的参与,推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二)拓宽参与空间

政府处于从“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的关键时期,需要摒弃“大包大揽”的做法,将部分社会治理的权力让渡给社会组织,逐步转变为提供资源、监督管理的角色,这样,体育社会组织承担一部分的体育公共服务责任,政府也可通过购买体育社会组织的服务来促进体育社会组织作用的发挥,充分认识到体育社会组织的作用后,应在实践中加大对其的扶持力度,同时加强对体育社会组织的功能改造,使之成为承接部分公共服务的有效载体,以此帮助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此外,体育社会组织由政府主导,也可以向政府寻求“挂靠”,依附政府的发展模式向政府寻求“保护”,同时充分利用自身运作规律,发挥社会组织的主体地位,并通过拓宽沟通渠道和交流平台,将自己纳入到体育治理体系中。在此期间,政府需明确自身定位,及时向体育社会组织提供合理政策、资源支持和监督管理。

(三)提高参与动力

促进信阳市体育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社会治理,需要内外兼修。体育社会组织内部需要调整管理机制,运用现代科学的管理模式,争取号召更多组织成员参与到社会组织的运作中,以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组织成员也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帮助体育社会组织在内部运营上得到提升。另外,体育社会组织应协调好与各种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以吸收其有效资源,提高公信力,推动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社会治理,在外部监督上,利益相关方也应主动扮演好监督的角色,督促体育社会组织更好地履行其使命。

如何组织中职体育教学 篇4

用较短时间, 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 集中注意力, 明确内容和要求,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精神振奋, 情绪活泼地开始一堂课的学习。一般说来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身体温热起来, 提高肌肉伸展性和弹性, 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使人体由比较安静的状态过渡到适宜的活动状态, 使神经系统兴奋起来。一般性的准备活动使全身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得到充分的活动。专门性的准备活动, 主要是指完成基本部分主要教材有关的骨肉群、关节、韧带和器官, 以及各系统机能作好充分的准备。为了获得良好的示范效果, 教师应带领学生一起作准备活动。因此简单的跑跑步, 做几节操是不够的。

二、基本部分

这一部分是完成教学目的任务的主要部分。它包括讲解、示范、学生做练习, 纠正错误和保护与帮助等几个主要环节。讲解示范和学生做练习的顺序不是固定不变的。如属新课, 学生对所要学的项目没有概念, 可先示范, 讲解要点, 再让学生做练习, 或边示范, 边讲解, 学生接着做练习, 如果是其复习课, 也可不先做示范, 只提示要点, 让学生接着练习, 或先让学生做练习, 再提示要点, 有针对性的做示范。讲解、示范和学生做练习的顺序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1. 讲解:

教师讲解进度要语言精炼、用词确切。讲解要抓住重点, 抓住本课的重点。例如:教急行跳远, 它的重点是助跑和踏跳。又如:第一次教排球正面双手垫球, 需要需要东西很多:如垫球的重要性, 高球如何垫, 低球如何垫, 脚的位置, 腿的姿势, 手臂动作等, 但不能都讲, 只能抓住腿的姿势和手臂动作来讲, 而且要着重解决手臂动作。一般说来正面双手垫球手臂动作的要点是:靠掌、夹臂、提肩、压腕。这些动作不是容易掌握的。在教学实践中, 简化条件, 让学生双手靠拢, 臂伸直, 抬臂端球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讲解时教师要知其所以然, 也应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联系实际就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示范:

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动作概念直观性很强。现在我们教学手段还比较先进, 一般学校都运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因此, 教师必须正确的示范。示范和讲解统一起来, 即讲到的要能做到。对示范动作总的要求是能做到正确熟练, 形成牢固定型, 对不同类型的动作示范时还应突出该项目的特点来, 如青年拳或三路长拳示范要做出“拳”的意思来。另外注意示范动作的可接受性, 在器械体操中示范要做的轻松自然, 协调优美, 舒展大方, 可使学生消除害怕心理, 提高学生积极性。

3. 学生分组做练习:

准备活动结束, 讲解示范完了之后, 要安排适量身体练习以增强学生的体质, 并使学生掌握基本技术。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做练习, 注意发现学生的错误动作, 并找出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 属于个别学生的错误动作, 要及时个别加以纠正。属于多数学生的错误动作并带有普遍, 可把学生集合起来, 指出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 提出有针对性的改正错误的办法和示范, 再让学生分开练习, 但不要过多的集合队伍。发现学生有些疲劳, 因而练习情绪不高, 可以集合起来对学生进行鼓励, 同时也得到休息, 对于再练习是有利民的。纠正错误要运用教师语言, 要有耐心, 如有的学生一时学不好动作, 不要说他笨, 有的学生上器械体操时胆怯, 也不要说他胆小, 怕死等令人不愉快的话, 而就循循善诱, 正面启发鼓励, 简化条件, 帮助学生克掉怕字, 树立信心。教师为人师表, 言行要起表率作用。如随便一说, 就可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使之产生自卑感, 影响到以后上课的情绪。如发现有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 可用简短的话提醒其注意, 课后再进行个别谈话。要提高教学质量还必须把课组织的生动活泼, 也要保持课堂热烈的活泼气氛, 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一堂课必须有适当运动量, 才能经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对于中职生的一堂体育课平均心率究竟多少合适, 尚有待研究。

4. 注意安全教育, 加强保护与帮助, 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上课前, 教师要对课中有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加以分析, 做到心中有数。场地器材应在课前检查, 准备活动应做的充分, 安全教育作在前面, 练习中还要不断提醒学生注意。运动量大小要适当, 贯彻区别对待, 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上器械体操课要注意保护与帮助, 讲保护与帮助的方法, 选认真负责的学生当保护员, 注意伤害事故的发生, 因此加强安全教育要作为体育教学的一部分重视起来。

三、结束部分

为使一堂课堂善始善终, 结束部分, 必须做好整理活动和小结, 是体育课必要的组成部分, 它的任务是使人体由紧张的活动状态逐渐安静下来, 使体内代谢产生 (主要是乳酸) 得以加速消除。引用国外研究报告说:“一般人训练后相当于最大吸氧量40-50%活动时血乳酸消除最快。”普遍体育课的整理运动的量决不是越小越好, 而是逐步的过度, 最好做些放松练习是必要的, 但内容变化宜多, 使之属于趣味性。

小结是对一次课教学情况总结, 要总结课的任务完成情况, 学生的自我感觉, 组织教法成功的经验, 掌握技术的简单统计, 课堂纪律, 学习情绪, 伤害事故等要扼要地写在小结栏内。只要认真写下去, 日积月累对以后改进教学方法, 掌握教学规定, 提高教学质量是很有帮助的。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形式, 是实现和完成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 在体育课教学中既要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 掌握体育理论知识, 技术和锻炼的方法, 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还要向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体育新课程教学组织形式 篇5

第三节 体育新课程教学设计程序与实施

二、体育新课程教学组织形式

体育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优化的方案,教学组织则是将设计方案付诸实施的过程。教学组织形式是有效地利用教学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作用,一种定型的教学活动结构的组合形式。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过程来完成的,教学过程必须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只有通过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才能体现出来,同时教学方法也只有通过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才能运用。

体育新课程教学组织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任务、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学生、场馆设施和时间等进行合理安排所采取的措施。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要限定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是师生间组成 “搭配”关系的共同活动,直接地或间接地相互作用,在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包括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程序步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结与综合。

(一)体育新课程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 1.教学组织形式存在着多维性。

教学组织形式反映的是教学活动中人员、时间和空间的组织和安排,当我们从教学组织形式的角度来说明一种教学活动时,我们至少必须从教师、学生、时间和空间等多方面来加以考虑,才有可能对教学组织形式有全面的了解。教学组织的多维性决定了教学活动具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即教师的、学生的、时间的和空间的组织形式是同时并存的。例如,对于特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的组织上是采取分组教学、在教师的组织上是采取小组教学、在时间的组织上是采取活动课时制、在空间上是采取课堂教学等等。因此说体育新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在客观上是多维的。

2.教学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

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与教学组织形式的多维性具有密切的关系,如从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向多样发展的,由个别教学----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友伴群体教学等等。而后一种形式是对前一种形式的补充和发展。在体育新课程教学中,其教学组织形式的现状是多种教学形式并存、共同发展的。随着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更加全面,对教学内容、结构的研究更加深入,以及对教学对象及其特点的认识更加科学化,势必会导致教学组织形式出现新的发展和变化,从而使得教学组织形式更加多种多样。

3.班级教学制仍是体育新课程教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

班级教学制包含了教学空间的组织---课堂教学。由课堂教学构成的班级教学制,是体育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最为主要的组织形式,尽管其他起辅助或补充作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不可忽略的,班级教学制本身的优点仍是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所无法取代的。当然,班级教学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微博:@海拉尔中公教育

微信: offcngkzx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制还存在着一些局限性,这就为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教学研究提供了空间,才能使班级教学制在今后会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

如何运用小场地组织体育活动 篇6

【关键词】小场地 体育活动

根据多年小场地的教学经验,就怎样组织小场地体育活动,谈一下个人体会和做法:

一、定位法。

在小场地上同时有几个班级上课,使学生的活动范围大为减少,这时易采用“定位法”,即固定队行进行练习,如在走廊过道、花坛等处排列队形,要求位置不变而教材教法多变,除了做发展身体素质的体操、跳绳、立卧撑、徒手技术动作等练习外,还可以做单双数相间的绕人运球,跳跃曲线跑动,前后排双手胸前传接球,利用体操棒或小型器材进行协调性练习,用沙包进行抛接练习,充分锻炼学生的方位感和空间感。教学秩序活而不乱,易于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顺势法。

充分利用学校的自然环境和建筑物,做自然地形跑。如:沿着花坛跑、绕树慢跑、台阶两脚交换跳、跑楼梯、沿墙根慢跑纵跳摸高、靠墙手倒立,对墙投掷、绕过障碍等。这种方法因地制宜,顺其自然,学生情绪很高,运动量易于掌握和调整,组织队形不易混乱、活泼自然,灵活而不忙乱。

三、盘旋法。

在场地上曲曲直直地花样移动,如:“8”字形跑、蛇形跑、螺旋跑、快慢相间跑等,还可以走跑交替、变换动作方向与节奏。这样场地虽有限,跑距却可以延伸,称之为“盘旋法”,对培养学生的反应和灵活性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四、替代法。

利用沙包、羽毛球、乒乓球等轻物代替垒球掷远;以跳背来代替山羊分腿腾越的练习,用跳橡皮筋来代替练习跨越式跳高的过杆技术,可以增加练习次数,掌握好运动技能。并有效地避免运动损伤,在进行练习时应注意加强组织纪律性,只有良好的纪律才是练习次数和质量的保障。

五、循环练习法。

在有效的范围内分组练习,如:第一组跳绳、第二组举重物、第三组立卧撑、第四组蛙跳。分散练习,依次轮换,只要组织严密,所有空间都能充分得到利用。

六、模拟法。

不用器材而只用手势动作,如:双手胸前传球,原地侧向掷垒球,滑冰的蹬冰技术练习和弯道压步技术练习,篮球的重点技术三步上篮练习等。充分利用少年儿童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做好徒手练习。

七、游戏法。

在相宜的场地上利用“游戏法”完成教材内容,如:画一有规则的圆形图案,用小白兔的故事教学生立定跳远的基本动作,一边跳图形一边唱儿歌,让学生体会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的基本要领。还可以开展活动范围更小的游戏,如:“叫号赛跑”“贴膏药”具有对抗性质的“斗鸡”比赛等。既提高了练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与玩”中掌握动作要领。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中,利用游戏规则让学生理解动作技术的要点,形成良好的纪律性。

八、竞赛法。

利用多種竞赛活动形式加大运动量,如:迎面接力由单人跑改成手持实心球一至两个,提高难度,可进行背人负重的接力,在跑之前做五到十次深蹲或立卧撑加入运动量,利用增加密度来加大运动量,如:传球时由两人迎面传球改为三角、四角或用两球进行,提高传球数量和质量。跳绳每人跳跃个数由少逐渐增多,有条件的学校可用海绵垫练习前滚翻,再过渡到前滚翻接力,通过增加练习次数达到合适的负荷量和良好的练习效果。

总之,在教学当中要考虑到地区和学生的特点,体育教师应该提前备好课的内容,备好场地。让学生在有限的场地和器材的情况下能够安全地开展各项健身活动,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我们体育教师的基本责任。

参考文献:

1、1、张国华社会体育活动方案设计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1-1

2、2、于振峰等 体育游戏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7-1

3、3、颜庆 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4-1

4、4、毛振明中小学体育健身园地的设计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3-1

“快乐体育”的教学组织实施探讨 篇7

“快乐体育”教学是把运动中内在的乐趣, 作为目的和内容来学习的一种体育教学形式, 也是现代体育教育教学的理论依据和落脚点。原有的体育教育模式突出教师讲授的主导地位, 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 老师教什么, 学生学什么, 学生没有获取知识的自由和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的自由, 从而淡化了“学”的地位。课堂教学缺乏快乐、生动的教学氛围。

“快乐体育”教学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生动性, 显示出集体与个体的结合。学生在快乐的教学环境中, 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兴趣有选择性地参与。这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 发现适合自己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的运动模式, 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快乐地参与体育教学, 享受一个主动、全面、和谐的体育教学过程, 以便提高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变化在于淡化了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 而更多地是告诉大家“教的原因”和“教的结果”。“教的原因”和“如何去教”出现了较大的内涵建设空间, 使全体体育教育者在教学中学会创新、学会发展、学会完善和适应。

所以, “快乐体育”教学基于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目标的实施过程, 目标在于怎样设置教学手段, 改变教学方法, 以便适应广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年龄、身心的变化, 使学生在快乐中享受和学习, 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二、“快乐体育”教学的具体目标特征

“快乐体育”教学的目标是教师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运动主观性、参与自觉性、建立快乐、生动、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使学生在参与教学中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 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并能够成为学生今后适应各种生活和学习的奠基石。

1. 改进体育课堂教学

通过“快乐体育”教学的实施, 使原有的单一的课堂传授技术动作得到改变, 使学生参与到实际教学中去,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克服学生的惰性, 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的意识, 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发展。

2. 提高身体综合素质

通过“快乐体育”教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发挥自己的特长, 并掌握适合自己的运动技能和技术,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身体正常发育,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3.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通过“快乐体育”教学的实施, 使学生从思想上的“讨厌学习”变为“乐意学习”, 身体上的“苦中锻炼”变为“快乐锻炼”, 思想上的“规定我练习”为“我选择练习”。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出发, 以趣味性、主动性与和谐性相结合为出发点来实施课堂教学, 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变学生学习的目的。让学生从自己思想意识上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 从心灵上分享成功的喜悦, 感受体育的乐趣, 享受体育的美感。

三、“快乐体育”教学的实施和教学原则

国家关于教育改革和推进素质的有关文件中指出: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这一思想也为体育教学改革明确了方向, “快乐体育”教学的目标正好适应了这一思想, 改变了原有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 将原有的教学课堂传授改变为主动学习和学生参与教学, 建立了一种新的师生教学关系,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教学内容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单一的“教”与“学”实施转变为全面、和谐的体育教学过程, 产生了一个快乐、生动的教学氛围。

1. 尊重实效

“快乐体育”教学不只是注重表面的教学形式———快乐、生动的气氛, 重点更在于它的内涵建设———体育教学、学生学习质量的保证, 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培养潜在的目标是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的精神;最终的教学目标是走向终身体育, 使体育进入学生的生活, 使体育成为学生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生命力量的延续。

2. 重在情境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建立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 使学生在快乐、生动、和谐的情境中保持学习的良好心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在教师和学生融合的环境中, 主动学习和积极自觉锻炼, 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从而掌握体育技能, 使学生的身体、综合身心素质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3. 强调平等

发扬教学民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爱要显示出无私、理智、普遍和稳定。教师应从平等尊重出发, 尊重学生人格, 一视同仁。在教学中, “快乐体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 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待, 和睦相处, 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在课堂中无拘无束, 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 加强教育

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德育为首、五育并举”, 体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快乐体育”教学是通过普通的体育教学, 使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以学生主动、乐观学习和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因此, 在“快乐体育”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个性的教育, 更要着重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思想的培养教育。

5. 增加趣味

要使师生在共同的教学中融为一体, 就必须要求教学“科学有趣”, 不能脱离科学性, 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和谐的教学原则。趣味性、和谐性等是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安排以及语言运用上不可缺少的因素。

6. 激励机制

在“快乐体育”的实施过程中, “快乐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 “主动学习”才是真正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水平制定教学和学习的目标, 学生根据自己的目标实施锻炼。要实现目标就要制定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目标。目标没有实现, 就要寻找差距和原因, 鼓励和激励学生克服困难, 实现目标。使学生在肯定性的成功中获得满足感, 增强自信心, 提高心理素质。

四、“快乐体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传统的体育教学主体作用表现不够。以教师坚守为主要特征, 突出发挥“教”的作用, 从而限制了学生个性的自主发展。教师讲解多、示范多, 学生模仿学习。整齐划一的动作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学”的一样, 考试标准要求一致, 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快乐体育”教学表现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愉快地学到知识, 获得分析、归纳问题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快乐体育”教学要还给学生一些选择学习的权利, 使主动选择带来主动学习。选择性学习活动能使不同身体条件、能力水平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快乐体育”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本身固有的能动性, 如好奇心, 学生对成功、成就感、自尊的愿望, 贪玩、好动的习惯, 使学生不断学习知识、掌握新技术, 对学习变得更具兴趣。

体育教学体现“健康第一”思想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应该提倡“快乐、和谐、趣味的教学”, “快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 营造出快乐、和谐、个性的学习氛围, 把健康与生存、学习、生活和自身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 学生从中获得成功喜悦, 达到身心和谐发展。“快乐体育”教学则体现了新的理念,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师主导及学生主体作用, 丰富了教学方法和手段,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生在“快乐体育”教学中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对现在的学习, 将来的生活工作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促进其身心发展, 提高其综合素质, 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学校体育.中国学校体育, 2003 (2) .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组织探析 篇8

有了体育教学计划是不够的, 如果得不到落实, 或者只是表面上把任务分配下去, 没有组织协调, 则会进入片面发展的局面。当前是知识爆炸时代, 知识更新快, 在管理上也是如此, 我们不能把某种好的方法或手段看成永远是好的东西, 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过时的现象。所以, 面对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新的教材等新事物层出不穷时, 学校体育组织必须向更高的目标看齐, 根据学校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的需要, 有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教学。

一、实施分组教学

在水平一与水平二 (年级) 教学时, 由于学生的年龄小, 组织纪律性差, 所以一般不会运用分组教学法, 这样是为了便于管理学生。可是到了水平三, 学生有了自律能力与自我调控能力, 我们可以把学生按年纪分组, 如可以按能力分组, 可以按兴趣分组, 也可以按性别分组的组织形式, 这种做法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运动成绩, 培养他们的表现欲, 让体育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高年级的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 他们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为了便于教学,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中的分组可以多种多样, 如可以是兴趣爱好式的分组, 可以是友伴式的分组, 可以随机分组、同质分组, 也可以是异质分组。这样, 让学生的分组有很多的空间可以选择, 学生在学习时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 更容易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 学习效果自然也就更佳。

二、根据教学内容尽量使用简单的组织方法

体育课对于场地、器材的使用要求要与班级人数相当, 不可乱搭配, 要求较高。比如用到器材的器械体操、球类等项目, 没有器材就很难上体育课或者上不成体育课。也有一些内容不需使用器材, 或者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 人数的多少都可以, 如没有器械的武术、跑、跳、各种娱乐性的游戏等项目。不同的内容对于组织教学的难度也各不相同, 所以一方面要对本校的学生进行了解, 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 再与学校的实际联系在一起, 把那些便于开展的体育项目与学校条件相比较, 多组织对场地没有要求, 又相对集中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班级学生多是一个教学难题, 所以要选择集体性活动的项目来进行教学, 这样能避免学生人数多而不易组织的困难。通过长时间的实践证明, 选择的内容如果能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再加上对教材和场地加以改造, 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 能很快地掌握运动技能, 减轻了教学组织过程中因场地器材的限制和练习形式的单一带来的压力。

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组织教学

体育教学中, 如果教师把自己的角色从一个统治者变成为一个引导者, 做学生的好朋友、好导师, 那么, 学生在学习体育技术时就会有着很大的情感动力。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地配合, 学生在一种自主的氛围中学习, 思维方式得到了改善, 学习体育的态度好转, 这是一个良性的发展, 能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

转变观念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要求教师从思想转换开始进行课程改革。我们的教学要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 因为学生是有思想的, 他们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有基础能力、有思维方式、有学习方法不同等, 他们的学习动机不同, 兴趣爱好也就不同。所以, 体育教师要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方式来学习, 既不恶意地批评学生, 也不全是表扬。在教学中不要强制性地要求孩子, 而是帮助他们学习, 解决问题。从学生的人格出手, 把学生的所需看做解决问题的办法, 引导他们走上成功之路, 感受成功的喜悦。

综上所述, 有效的体育课堂组织离不开对课堂的改革与调整, 合理地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只要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 为了方便学生的体育知识技术的学习而上好每一堂课, 组织好每一节课, 那么,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常规, 组织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体育课堂将会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乐园与智慧园, 同时也会成为体育教师充分施展个人才能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杨国英.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融入快乐因素[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08 (2) .

组织班级联赛深化体育新课改 篇9

关键词:联赛,深化体育课改

前言

体育新课改从理论摸索到实践研究再到推广普及已十年时间, 很多高中学校都已实施了新课改的选项教学模式。这场改革是多年来力度最大、最为全面的一次。然而改革浪潮过去后, 激情也随之消退, 不少学校又重回“放羊式”教学。课改的关键是实施, 如何把目标、理念等转化为具体的实施, 对广大学校和体育教师提出了巨大挑战。

一、组织班级联赛

在选项教学的初期出于新鲜感, 学生对于学习有很大的热情;然而经过一定时间后, 学生就出现了兴趣下滑的趋势。体育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思考如何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下让学生主动动起来, 这就需要课堂教学有新的组织形式。比赛能最好的刺激学生。组织班级联赛很好的改变了这一现状。高中生爱表现, 尤其是在有观众观看的比赛中。高中生在选项教学中掌握了一定的专项技能, 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班级联赛, 以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还可以把比赛延伸到课外活动, 充分利用活动课。教师适时监督, 让学生自我完成, 促进学生全面养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班级联赛制:相同选修专项的不同班级间进行循环比赛, 以积分高低进行排名的比赛制度。班级联赛制的优势:

(一) 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潜能, 释放学生的激情, 凸显学生个性发展。营造良好的学练氛围, 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课而不喜欢体育的现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学生在篮球比赛中为了节约时间改掉罚球制, 在一次进攻中防守三次犯规就算进一球等等。

(二) 最好的体现竞争与合作意识。因为是比赛所以就存在激烈的竞争;因为是团体项目, 因为是为班级荣誉而战所以充分体现了合作精神。

(三) 最好的培养集体荣誉感, 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 每每学校开运动会或是组织集体活动, 同学们都很期待, 学生的情绪也非常高涨, 每个人都在为班级荣誉积极准备。

(四) 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评价机制。新课改给出的评价机制评价标准里存在很大的差异, 具体操作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随机性。班级联赛的比赛过程和结果就很直观和有效的反映了学生的认真态度和学练效果。

(五)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丰富了教学内容。我们都在进行高效体育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 班级联赛激发了学生学练的兴趣, 比赛投入的热情。学生的普遍感觉是‘课堂上就可以体验开运动会的感受, 真好’。以赛代练, 一堂比赛课下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密度和强度。技能好的小骨干会主动给其他同学做技术指导, 起到了带动作用, 全方位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六) 促进学生课余基本技能练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想在比赛中取胜, 学生只有通过加强基本功练习去获取。比如篮球, 学生在课余时间就会加强运球过人、投篮等的练习;比如足球, 学生会加强传球练习、体能的耐力练习等。真正做到了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组织班级联赛的要求

(一) 尽量让学生全员参与。因为是体育课的教学比赛, 所以学生的参与面一定要广。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得到锻炼。有特殊情况或是受伤的学生可以担任裁判等组织工作。

(二) 比赛的组织形式要合理、灵活多样:比如篮球比赛即可以时全场, 也可以是三人或四人制的半场比赛;足球可以是全场也可以是7人或5人制的小场地比赛 (建议多采用小场地) ;女生球类项目少除了排球外还可以做“无规则”的新式橄榄球比赛。在比赛分组时应注意考虑全员参与性:可以对同一水平进行分组, 也可以把不同水平的平衡分组进行穿插比赛。比如篮球赛 (1) 班对 (2) 班, 第一节和第三节让水平高的 (1) 班甲组对 (2) 班甲组, 第二节和第四节就让差一点的乙组相互对阵合计总分看比赛结果。和不同专项选修的合作:比如篮球比赛中, 休息或暂停时间需要活跃气氛, 就可以和女生健美操专项的啦啦队合作, 进行女子健美操穿插表演赛。另外, 比赛时间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灵活变更。

(三) 及时进行鼓励和鞭策。和学校团委、体卫处、学生会联动, 对在联赛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班级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评选联赛优秀班级, 校园“MVP”、“金靴奖”等等一系列奖项, 表现突出的可以吸收进入校队, 还要张贴海报, 进宣传栏以此鼓励先进, 激励更多同学。

(四) 注意事项。青年学生易冲动, 组织比赛突发事件增多。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 做好善后工作。及时关注, 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解决。 (1) 防止伤害事故, 赛前要求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在比赛中做好自我保护, 尽量不做危险动作。加大对犯规动作的处罚力度。 (2) 比赛过程易产生冲突, 教师要积极引导及时化解矛盾, 让学生学会自己处理, 让他们知道尊重比赛对手就等于尊重自己一样的道理, 在比赛中表现出负责任的社会适应能力。

结束语

略论近代民间体育组织的发展 篇10

一、精武体育会的创立和发展

谈到精武体育会, 不得不提到一个人, 那就是霍元甲先生, 正是因为霍元甲的英雄事迹, 才让精武体育会充满了传奇色彩, 并且使其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民间体育组织。1909年, 西洋大力士奥皮音在上海西川北路亚波罗影戏院表演举重、健美等西方体育项目, 其经纪人为了吸引人气, 指使其公开叫嚣打遍“东亚病夫”的言论, 激起沪人的强烈愤慨, 但是上海又缺乏武术人才, 因此迟迟没有人接受挑战。同盟会作为当时中国最为重要的革命组织, 开始积极筹划接受挑战的事宜, 同盟会骨干农竹先生建议陈英士邀请河北虎头庄的霍元甲来沪, 霍元甲欣然接受邀请。当真有人前来接受挑战时, 这个所谓的西方大力士, 却闪闪躲躲, 多次失约。同时, 日本势力逐渐占领虹口地区, 日本方面也想乘机炫耀其武力, 经过打听之后, 日本方面知道霍元甲武功厉害, 因此设置了诸多不利于中国武术发挥的比赛规则, 并且派出诸多高手, 轮番与霍元甲比试, 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从此霍元甲名声大振。陈英士等同盟会骨干成员, 为了积聚革命力量, 同时扩大同盟会的影响, 诚邀霍元甲在上海创办精武体操学校, 霍元甲欣然接受。体育体操学校的校址, 最早选在霍元甲在沪住所不远处的黄家宅, 设施十分简陋, 农竹为第一任校长, 霍元甲担任总教习, 霍元甲的大弟子刘振声、赵汉杰等人为教练。

当时的精武体育会并没有制定章程, 也没有固定的教学时间表, 也没有固定的学生, 霍元甲的弟子陈公哲、卢炜昌、姚蟾伯等人认为“学校”之名限制了武术的传播和发展, 建议将“精武体操学校”改为“精武体操会”。但是, 令人感到惋惜的是, 霍元甲的咳血病突然加剧, 医治两星期左右, 无效去世, 众弟子悲痛不已。霍元甲病逝之后, 由于陈英士、农竹等人忙于辛亥革命的筹划工作, 因此纷纷离开上海, 初创的精武体操会一时间陷入停顿的状态。幸好, 霍元甲弟子陈公哲先生, 挺身而出, 召集众弟子及友好人士, 共同商议将精武体操会改组为精武体育会, 重树霍元甲之大旗, 征集新会员。由于原会址遭到飓风的破坏, 已经无法继续使用, 且为了让新会能够有一个稳定的活动场所, 陈公哲将祖上地产悉数捐出, 此外姚蟾伯与陈风元承担了部分建筑费用, 新会会址选在当时的培开尔路73号, 也就是现在的四川北路1043号。1916年, 精武体育会正式招收会员, 短短时间会员人数近千人。

二、精武体育会的主要活动

精武体育会之所以能够成为近代史上最为著名的民间体育组织, 并不仅仅是因为有霍元甲这样的传奇人物, 它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发展和壮大, 与先进的理念与科学的组织结构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精武体育会与传统武术门派不同, 它所实行的是西方式的参事执行制, 设立正副会长, 并且直接由董事会领导。陈公哲、卢炜昌、姚蟾伯等人均在体育会中担任要职, 负责体育会的管理工作, 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 精武体育会的管理才会朝着规范化与科学化的方向前进。起初, 精武体育会以传授传统武术为主, 1915年后, 开始吸收西方体育项目, 在技击部基础上, 增设了文事、体育、兵操、游艺、女子等部, 从而形成了一个系统性的体育教育体制。

精武体育会始终致力于打破传统武术的门户之见, 试图将中国传统武术体育化, 使其成为一种全民体育活动, 不争一家一派之长短, 不论地域与流派, 其所教设的武术种类有:弹腿、功力拳、十字战等单项拳法、腿法。此外, 设有二十多种套路, 数十路兵器等。文事部主要负责文化课程, 所设科目有:国文、英文、美术、会计、中医、书法、演讲、急救医学等。游艺部主要的项目有:京剧、粤剧、西方音乐以及民族音乐。西方体育项目主要有:足球、台球、网球、篮球、秋千、射击、平台木马、标枪、溜冰、杠子等。兵操部主要传授西式军队体操项目。女子部的主要作用是负责管理和教育女性学员。

精武体育会从根本上而言, 已经彻底摆脱了传统武术门派, 完全不同于影视剧中所表现的那样, 它是一个近现代化的体育组织。此外, 精武体育会十分重视培养学员的民族精神, 在“精武会旗”以及“精武会章”上都有充分的体现。体育会提倡“我之拳头不许加在同胞身上”, 体现了一种抵御外侮, 武术强国的思想, 其所提出的“国术科学化、传习百万人”的口号, 不仅有效地传播了中国传统武术, 同时也是近代武术体育化发展的一种重要思想资源。精武体育会不仅重视武教, 同时也重视文教, 积极创办各种出版物, 宣传武术教育, 其所创办的《精武杂志》, 以及其所出版的各类武术教材, 对于武术文化的保存与传播产生了极为积极的作用。精武体育会充分利用当时西方先进的媒体技术———电影, 拍摄了以霍元甲为主题的影片, 宣传精武体操学校的办学理念, 以及师资力量等, 其所拍摄的影片曾在上海大戏院放映, 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并且在海内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精武体育会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社会各界对于武术的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 学校、工厂以及社团都纷纷报名参加, 为了能够适应需求, 扩大武术传播的范围, 精武体育会陆续在全国各地开设分会, 1914年, 精武体育会第一个分会正式在浙江绍兴成立。1915年为了规范各分会的活动, 上海总会制定了《中国精武会章程》, 并且开始向南部大中型城市, 以及海外华侨集中地区发展, 先后成立了广州分会、佛山分会、厦门分会、天津分会等。1918年, 香港分会正式成立, 此后精武体育会迅速在南洋地区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 截至1929年, 精武体育会至少成立了42个分会, 会员人数不少于40万人。

三、近代体育组织的其他活动

近代民间体育组织除了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之外, 部分体育组织从事体育产品的销售活动。1910年后, 社会各界对于体育用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上海、天津等地的洋商开始从事体育用品的销售。1914年前后, 中国商人开始从事相关产品的销售工作, 主要的商品有足球运动产品、网球运动产品、高尔夫球运动产品、乒乓球运动产品等。由于进口产品的价格十分昂贵, 很多体育组织因为经费不足而无力购买, 因此不少体育组织自制体育器材。例如北通州协和书院, 采用古法制作了用以打墙球的体育器械。1915年, 保定布云工厂开始制造网球、标枪、铁饼等体育器械, 该工厂原本是清政府设立的乐器制作厂, 后与民间体育组织合作, 共同开发体育产品。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 该厂此后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体育用品制作工厂, 抗战时期在重庆设立分厂, 更名为中华体育用品工厂。此外, 近代较为有名的体育生产厂家还有“利生体育用品工厂”, 其是由协和书院毕业生孙闰生所于1920年所创办的, 孙闰生十分酷爱体育活动, 在校期间便开始从事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运动产品的研发, 其所生产的产品价廉物美, 因此销路很好。

除了生产运动器械之外, 运动鞋的生产也初具规模, 1917年天津等地的鞋店开始仿制法兰底帆布鞋, 1923年后, 陈嘉庚胶鞋开始面世。此后, “冯强树胶厂”成立, 这是一家广东树胶厂, 专业从事胶鞋的生产。早期的运动服, 一般都是由体育组织自己缝制的, 但是由于需求量不断增加, 因此体育组织会与工厂合作, 要求其代为加工。辛亥革命前, 男性运动服式样较为简单, 以白布对襟长袖上装和白布下装为主, 也有布制背心和短裤。女性运动服与男性运动服在款式上没有很大的区别。随着体育组织数量的增多, 不同的组织为了和其他组织有所区别, 开始设计具有自身特色的运动服饰, 从而使得运动服的风格多样化起来, 逐渐使其成为了一种时尚服饰, 越来越多时髦人士, 开始穿着运动服。此后, 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 除了为专门的体育组织定制运动服之外, 不少体育用品厂转型为运动服饰生产厂, 专营运动服的设计与销售。因此, 近代民间体育组织不仅促进了体育运动的发展, 同时也促进了近代体育工业的发展, 其历史贡献不容忽视。

总之, 精武体育会的成立和发展, 在极大程度上, 促进了中国传统体育运动的发展, 以精武体育会为代表的中国近代民间体育组织, 在中国体育近代化的过程中, 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威明, 安琪主编.体育20世纪[M].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0.

[2]陈公哲.精武会50年[M].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1.

[3]郭希汾.中国体育史[M].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3.

上一篇:同义复合动词下一篇:效率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