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策略

2024-09-05

高考生物总复习策略(精选十篇)

高考生物总复习策略 篇1

一、注重基础, 突出重点, 强调构建

这里所说的重点包括主干核心知识和重点考查能力目标。细胞、代谢、调节、遗传、生态、生命科学的热点问题等都是必须重点复习的主干核心知识, 教学要求为理解 (C) 、应用 (D) 能力层次的知识是复习的重点。其他非主干核心的知识也不能遗漏, 复习要全面而突出重点。

在高考两轮复习的实施过程中, 第一轮复习注重小构建, 尽可能大构建;第二轮复习则应强调知识融会贯通的大构建。知识网的构建应贯串在复习的整个进程中。通过构建使知识的应用更加灵活。

二、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1.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生物科学思维能力包括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复习中要善于从知识发现过程来思考问题, 寻找知识间的逻辑关系, 构建合理知识结构。

2. 培养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生产、生活实际以及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中, 有许多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学生仅熟悉教材不够。备考时须紧密联系实际, 才能培养和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对生物学实验的理解能力、操作能力和初步探究能力

实验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目前高考非常重视实验原理、实验程序、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实验设计的考查。生物学实验备课时, 除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训练外, 应特别重视指导学生分析试验程序, 重视分析、预测试验结果, 形成实验设计能力。

4. 培养对文字、曲线、图解、表格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准确描述、表达的能力

近年的生物学高考题中出现了一些以文字、曲线、图解、表格作为信息载体的试题, 学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需要具备较强的获取和处理生物学信息的能力。复习时可先让学生练习归纳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 弄清各种文字、曲线、图解、表格中蕴涵的生物学含义, 总结辨析图表的一般方法, 注意从报刊和广播电视等媒体上收集相关的生物学信息, 总结信息中包含的生物学原理、研究思想方法, 理解生物科学在生产、生活、科研三个方面的应用等。

三、注重应试能力的培养

高考对学生的考查是通过试题的解答用分数来度量的, 答题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总验收。提高答题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审题的能力

审题就是仔细阅读题目, 摸清思路, 按正确的方法推理判断。

2. 搜寻知识的能力

考查学生运用生物学的基本知识解释和说明科学研究、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有关问题的能力, 这是对学生认知能力的一个较高要求。根据这一要求拟定的试题常常会在题干中提供一个全新的问题情境。在解题时, 要求学生自己来选取相关知识, 并应用这些知识或方法来解答问题, 灵活运用便成了这一类试题凸显的特点。

3. 表达准确, 规范答题的能力

高考试题中的非选择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由于学生语言基础较差或不良语言习惯等原因, 造成对试题的理解有偏差, 导致文字表达不确切、不到位。因此在平时训练中, 在文字表达这方面要求学生做到清晰、连贯、规范、简练、得体、准确。

只要我们在指导学生复习过程中全身心投入, 多探索、多思考、多实践, 我们就能总结出适合我们自己的一套复习策略, 让自己和学生一起成长, 一起收获。

摘要:高考复习是一项系统工程, 强调知识认知, 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 本文对这几方面做了一定的阐述。

高三生物高考总复习知识点 篇2

微生物发酵即是指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微生物发酵生产水平主要取决于菌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和培养条件。发酵工程的应用范围有:⑴医药工业,⑵食品工业,⑶能源工业,⑷化学工业,⑸农业:改造植物基因;生物固氮;工程杀虫菌生物农药;微生物养料。⑹环境保护等方面。

高三生物选修2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知识点(人教版)

第2节 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酶指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高分子物质, 在酶的催化反应体系中,反应物分子被称为底物,底物通过酶的催化转化为另一种分子。几乎所有的细胞活动进程都需要酶的参与,以提高效率。

高三生物选修2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知识点(人教版)

第3节 生物技术药物与疫苗

英语高考总复习策略 篇3

关键词: 课本为主 词汇复习 阅读理解 书面表达

高三学生经过两年多的高中学习,教学大纲中的词汇、语法已全部接触或掌握,具备了一定的四会能力 。一般说来,他们正处于从认得出到分析得出与运用得上这样一个理性化过程的交接点上。高考重点考查的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进行语境化选择、阅读、表达的能力,我就这方面谈谈一些做法。

一、以课本为线索的复习

第一阶段是以课本为主的复习。这个阶段按每课或每单元进行全面复习,但要突出和解决重点和难点。这一阶段应按教材顺序归纳语言点,讲透语言点运用,对各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同时应注重基础词汇、词组、句型的过关并通过配套练习、复习检测形成能力。复习课文要着眼于打基础,抓基本功训练。这不在于讲而在于练,要精讲多练,以练为主。根据复习内容,布置适量的难度适中的练习。每学完一部分后,进行阶段性测试,对试卷进行评分登记,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这要求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归纳《考试说明》中的词汇和相关的搭配、句型,归纳课文类别,同时结合单元进行语法归纳和练习。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和非谓语形式是语法复习的核心,学生只有通过反复练习和体会才能掌握相应的时间概念、结构形式和适用范围。把语法项目在课本中表现的灵活性较强的句子、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典型题目、各地高考资料中质量较高的习题 挑选并打印出来让学生练习、分析、小结,做要点记录。建立错误档案,每隔一段时间回头再阅读、思考、练习,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保证错过的以后不再错或少出错。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反复有效实践的必要性,从而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考出优异成绩。

二、以词汇为基础的复习

NMET考查的词汇都是课本中的常见词,掌握这些词的难点不是识记其拼写,而是领会其确切含义,把握其固定搭配,弄通一词多性及一词多义。对许多枯燥的识记材料,我们要善于从中找出内在的联系,利用找同义词、反义词,借助构词法或编成有意义的句子或顺口溜,从而大大降低识记的难度。在复习中可采用下列方法:1.编成顺口溜,读起来朗朗上口,久而不忘。如:对于哪些动词后面的从句要用含蓄的虚拟语气,只要 记住:一坚持,二命令,三建议,四要求:insist,order,command,advise,suggest,propose ,request ,require ,demand,ask,就可掌握十个词。2.哪些动词后面要跟省“to”的不定式或现在分词当宾补,只要记住:一感,二听,三让,四看:feel,hear,listen to,let(不跟现在分词),have,make(不跟现在分词),see,notice,watch,observe。如:I had never seen it break out,until I saw it in the dying boy. 而对于动词后面既可跟不定式又可跟动名词,但所表达的意义迥然不同,只要记住:一记,二忘,三遗 憾,四试,五图,六停止,就可将remember,forget,regret,try,mean,stop六个单词记下了。如:(1)To reach it meant climbing up a small set of step.(2)What do you mean to do with it? (3) He tried to break away from me. 3.注意归纳一些派生词与合成词等。如:后缀er加在有些动词后面,表示从事某种动作的人或物。如 :build—builder,sing—singer,teach—teacher等。几个词合成为一个新词。如:news+paper=newspaper;black+board=blackboard等。多年的教学实践反馈信息证明了听写是英语词汇复习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坚持始终:①听写单词、短语、②听写课文有关段落。③听写结构简单、没有生词的材料。词汇的掌握对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有很大的影响。掌握词汇越多,阅读速度才能越快,理解程度才能越深。

三、坚持大量阅读提高理解能力

英语阅读与其他学科不同,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学好,也不是几个月就能突击的,它需要平时点点滴滴、日日夜夜积累。教师必须要求每个学生每日限时做一篇阅读理解题,在限时的阅读训练时,注意帮助学生纠正“回视”的坏习惯,教授“跳跃式”阅读法,这样做,学生在做完形、阅读理解时就不会感到棘手。每日在打印答题卡上写一个句子,让学生交上来批改;然后下堂课时在班上让学生讲这一篇短文的大意。老师必须精心设置一些恰当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每日读两篇短文,一篇既要看又要做后面的题目,谓之精读;一篇只看不做,培养语感,谓之泛读。通过大量阅读,广泛接触各种题材、体裁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高考阅读题涉及日常生活、人物传记、新闻报道、文化教育、史地知识、科普作品等,题材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了解各种文章的特点对提高阅读能力大有裨益。另外,选材要适合学生程度,难易适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学生们一拿到阅读题就能进入阅读状态。

四、突破书面表达提升写作水平

书面表达是近似于翻译的“写话”,要求学生从表达信息的角度组织文字,书面表达的完成有赖于坚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首先,要抓常用词汇、词组和句型。无论哪种文体的写作,都离不开基本的常用的词、词组和句型。换句话说 ,有了基本的词、词组和句型,一般的交际内容就能表达了。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学生到高三阶段时要求能掌握三千左右的常用词,掌握住这些常用词、词组和句型,短文写作就有了基本保证,也就达到了大纲上的要求。其次,要抓简单句的写作练习。简单句只要能正确地传递信息,达到交际目的,就是好句子。尽量使用简单句可以少出错误,事实上,历年高考书面表达项所给的参考答案,都是以简单句为主。对于一些基础极差的学生,不如放低要求,使之学有所得,争取合格。

高三生物学总复习教学策略探讨 篇4

一、我们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做到整体把握

因为《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是高中生物学教学和高考命题的依据,所以我们在高考生物学科总复习过程中,就要明确它们和课本之间的关系,才能准确把握好复习内容和方向。为此要把握好生物学高考命题思路是“遵纲不循本”,就是知识点的考察遵循“双纲”的规定和不超出课本知识的范围,可是能力水平的考察可以超出课本知识具体体现的层次水平。所以,我们在单元课题的复习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抓住主干知识,找出基本知识点和考点,强化知识重点,重视联系实际,关注知识热点。力求做到: 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应用点和考查点心中有数。

二、我们要认真分析近年来的生物学高考试卷,做到心中有数

我们通过认真分析近年来的生物学高考试卷可知,生物学高考的测试目标保持着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考试的内容,题型、题量和整体难度基本上不变,考试热点的重视率较高,同类试题或相近试题半年出现,系列练习中的传统试题也不回避。所以,认真分析近年的生物学高考试卷既有助于把握复习备考的方向,又有利于收集高考训练的基本素材,揭示生物学高考命题的新走势,及时地调整复习计划和策略。

三、我们还要通过正确渠道搜集高考信息,做到准确无误

我们要重视从各类正规渠道获得准确可信的高考信息,广泛搜集高考研究的信息,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参与同行的交流与研讨,从而提高高考复习的质量。把握好高考的脉络。

四、我们还要扎扎实实地搞好复习,狠抓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

众所周知,高中《生物》课本中概念性和命题性知识多,学科间渗透性知识,学科内新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少,教学中需要我们教师扩展和引申的知识面宽,需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空间大,所以,课堂上教师照本宣传是难以达到预期复习目的的。在一些单元教学过程中,即使教师讲得透切,学生听得很清晰,可是,由于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缺乏有机的结合,学生仍存在着听得懂、忘得快、或者记得住、做题时用不上的现象。

当前,高考命题改革的趋势是,稳中求变,新中求活。高考试题特点是; 全、小、精和洁; 考知识中要狠抓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特别是在能力训练中我要求学生解答问题时要达到常见的试题不出错,不常见的试题努力做,认真反思,减少失误。

五、我们还要根据学生实际具体情况来制定周密的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1. 分章复习阶段

复习最初将高中《生物》课本逐章逐节的系统复习。引导学生弄懂基本概念和原理,明确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均达到“领会”和“应用”的层次水平。在此阶段的复习中,要重视检测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这个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领会和应用上。

2. 考题复习阶段

该阶段的复习任务是加强学科内容综合,使知识系统化。这个阶段的复习时在分享复习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对知识进化归类和重新组合,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知识的程度。在该阶段复习过程中,我们依据高中生物学的主干知识提出,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细胞分裂与生殖、生命活动的调节,环境与生物,污染与健康、现代生物技术、生物实验、遗传学中的概率统计、图表和曲线图几个专题,通过每个专题的讲解,测试和讲评,学生对重点知识进一步加深了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打下基础。

3. 学科间综合和模拟测试阶段

这个阶段复习任务是我们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以适应高考中综合应用的能力的试题。

高考中的理科综合主要是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3科知识的综合,所以,复习时我们教师有必要提示学生注意生物学与物理学和化学之间存在的知识交叉点。一般来说,生物学与化学知识相联系的内容有; 细胞的元素组成、植物体内科循环元素和不可循环元素、无机离子和化合物,糖类和脂肪、蛋白质、活性肤、抗原和抗体、化学因素与基因突变等。

生物学与物理学知识相联系的内容有; 显微镜结构及成像原理、物质的扩散与渗透原理、叶绿体色素的吸收光谱、光能转换化学能的过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理因素与人工诱变、失重或超重条件对植物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噪音和超声波与环境污染及能量守恒和物质不灭定律等。

在这个阶段还要安排适量的综合训练或模拟测试。综合训练或模拟测试的题量不宜过多,以覆盖主干知识要点和练活学生思维为宜。学生要规定时间内完成综合训练或模拟测试题,但教师不可不进行全面审阅,由学生自查后提出质疑性问题,然后教师根绝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评。通过这种适量的综合训练或模拟测试过程,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技巧都得到了提高,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应考的良好心理素质。

4. 查漏补缺阶段

高考生物总复习策略 篇5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2011·海淀模拟关于生物同化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营养级贮存的总能量 B.食物消化后粪便中的总能量 C.从上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

D.经吸收后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能量 答案: D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太阳辐射能开始的

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C.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几乎全部来源于太阳能 D.生态系统的维持离不开源源不断的太阳能供应 答案: A 3.如右图所示的是一个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是昆虫,次级消费者是鸟

B.该食物网中植物属于第一营养级,昆虫属于第二营养级,鸟属于第三营养级

C.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M1,鸟获得的总能量为M2,则M>M1+M2

D.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占1/3,植物性食物占2/3,则鸟类增加能量A时,生产者需提供能量为55A 答案: C 4.2011·北京东城二模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乙、丙、丁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图中②③④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呼吸作用 C.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

D.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丁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

解析: 由图示生态系统中不同成分在碳循环中的关系可知: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故甲乙丙丁共同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分解者

用心

爱心

专心

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循环方向。下列相

①第三营养级流向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d/b]×100%

②图中d包含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③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肯定大于初级消费者固定的能量 ④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完全相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解析: ①项第三营养级流向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b×100%;②项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能算作次级消费者固定的能量,因此不可能存在于d中;③项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这一特殊生态系统中,由于不断地投入食物,因此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不一定大于初级消费者固定的能量;④项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是不完全相同的。

答案: A 9.2010·苏锡常镇调查图甲、乙分别表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模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O2浓度最高的是B B.乙图中的D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C.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A增加导致组织水肿

D.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

解析: 图乙中的A代表生产者,B代表分解者,C代表消费者,D代表大气中CO2库,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A和C因捕食关系可建立食物链。图甲中A代表组织液,B代表淋巴,C代表血浆,D代表组织细胞,图甲中O2浓度最高的是血浆。

答案: C 10.2011·潍坊下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B.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C.恢复力稳定性是由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D.对于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则恢复力稳定性也会越强 解析: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则恢复力稳定性越弱。答案: D 11.2010·山东潍坊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用心

爱心

专心

A.图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B、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A―→D―→E―→B D.E每增加1 kg的体重,至少需要25 kg的A 解析: 图中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无机环境,D、E分别是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B、C、D、E与食物链和食物网;该生态系统仅含一条食物链:A→D→E,B不参与构成食物链;E每增加1 kg体重,至少需要25 kg的A。

答案: D 12.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C.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答案: C 13.A.B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③⑤⑧均属于细胞呼吸 C.A和B属于捕食关系

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214.下面是一水域生态系统在一年之内的能量流动情况资料[能量单位:kJ/m·a]。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1·武汉质检右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kJ/m·a。

2该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在________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如此低,是因为大部分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有一部分能量流向________。

3按图中的能量传递效率,若食肉动物增重1 kg有机物干重,则需消耗生产者约________kg有机物干重。

4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的传递效率是相邻营养级同化量的百分比,但由于各营养级的呼吸消耗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使能量传递效率一般在10%~20%之间,但也可能低于10%。食肉动物增重1 kg,则需消耗的生产者≈54.1kg。人类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是更有效地利用能量。

答案: 120 810 25.5%~16.2% 被各营养级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掉 分解者 354.1 4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5.2011·哈尔滨模拟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

2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________________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2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为__________________;Y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Y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气中的CO2在甲中图示的________处在a~d中选择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甲中图示的__________处在a~d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2。

4化石燃料除燃烧外,还可以通过__________途径产生CO2。

答案: 1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2化能自养细菌或硝化细菌等 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3c a和b 4微生物的分解

用心

爱心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策略 篇6

关键词: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策略

高中二年级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随之而来的是紧张而繁忙的一轮复习,本校生物学科的一轮复习也已经进行到了必修一的第二章。研究近年生物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命题已经完成了从“经验型命题”到“素质型命题”的转化。高三复习能否贴近“素质型命题”这一理念,直接影响到高考的成绩。现结合我校近年高三生物复习的实际,说几点自己的感悟,在此与大家共勉。

《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生物部分,是高中生物教学和高考命题的依据,在高考生物学科总复习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双纲”与课本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复习内容和方向。根据近年来对《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的学习与分析,以及对各省市生物学高考试题的研讨,把握生物学高考命题思路:“遵纪不循

本”,即知识点的考查遵循“双纲”的规定和不超出课本知识的范围,而能力水平的考查可以超出课本知识具体体现的层次水平。由此可知,《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生物部分是高中生物高考复习计划与方法策略制定最主要的依据。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策略主要归纳如下:

一、回归课本,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1.利用教材插图,理解相关知识

教材中有许多生动直观形象的图片、照片、图表等存储和传递教学信息的插图,在复习备考中,要充分利用。

(1)抓住形态、结构上的特征

能否抓住图形的主要特征是识图的关键,故在利用插图进行教学时,指导学生抓住图形的主要特征,可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也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如,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的识别及相关特征的比较,这类型的考题会渗透进高中知识的各个模块中。

(2)进行对比

在教学中,把课本前后相关的图形进行比较,寻找区别和联系,可提高学生识图的能力,也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如,通过比较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就能归纳总结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的变化规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

(3)据图拓展

在复习时,通过看图识图,引导学生增加图中知识量,加大图的负载量,促进知识融合,有利于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如,给一个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让学生认识各个结构的同时,还要知道每个结构的作用,及其参与的各个生理过程,最好还要知道参与的生理过程的大概流程。像这样教学中据图拓展,可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2.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整个高中生物课程,知识点多、杂,但很多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把这些“点”相互连接,则可形成与食物网类似的“知识网”。如,元素—脱氧核苷酸—DNA—DNA的结构和复制—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遗传变异—进化。这样归纳出一条主线,既帮助学生对整个教材内容形成整体观念,又能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性考题的能力。

二、讲练结合,及时反馈

1.练

在系统回归教材内容后,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单元测试题,让学生自查知识掌握情况,也让学生了解知识点的常见考查方式。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①认真审题,避免“懂而不会”的情况。②类化相关知识。③精心组织语言。④经常反思,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2.讲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教师重点分析错误率较高的题。并选择经典题、难题讲解,在配以变式题加以巩固和深化,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注重实验设计

1.掌握课本中的实验

要求学生理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能分析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关结论;知道实验目的和实验中的材料用具,尤其是要分析给出的材料用具的用途,这对解题有一定的帮助。教材中的实验可分为三类:①显微观察类实验,此类实验中常综合运用显微观察技术、染色技术、装片标本制作技术等,学生要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②生化鉴定类实验,此类实验是利用物质的一些特征来鉴定该物质,因此物质的特征及常用的鉴定方法必须牢牢掌握。③生理分析类实验,此类实验指对生物的生理现象进行分析的实验,一般属于析因实验,即分析引起某种生理想象的原因或影响因素,关键是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2.分析近几年高考实验设计题

生物实验设计题在近几年高考中出现频率高,教学中不断分析总结近几年高考实验设计题,让学生知道解题的方法,掌握设计实验要遵循的几个原则,分析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要求学生会根据给出的条件,自己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步骤。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对语言组织的逻辑性、科学性和严密性的培养。

总之,高中生物高考复习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课本出发,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研究新考纲、新高考,制订适合学生的复习计划,采用适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选择充实准确的教学内容,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

参考文献:

[1]陈皓兮.中学生物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4.

[2]刘恩山,汪忠.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张迎春,汪忠.生物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高考生物总复习策略 篇7

一、注重核心概念的建构

根据《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特点,高考总复习不应该拘泥于具体概念的记忆,或通过练习不断强化记忆,应进一步在核心概念的建构上下工夫,帮助学生理清重要概念的来龙去脉,从更高的层次上把握核心概念的价值和适用范围,同时注重科学认识的阶段性和发展性。以杂化轨道理论为例,若仅仅让学生记住常见分子的杂化类型,再做一些简单的迁移练习,如从H2O分子中氧原子的杂化类型推导H2S分子中硫原子的杂化类型等,学生就会形成“为杂化而杂化”的印象而忽略杂化轨道的本质和形成条件,复习中应结合化学史知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杂化轨道理论的内容和杂化轨道的作用:在处理多原子分子时,科学家发现使用自由原子的原子轨道研究分子构型时已经不能适用了(如CH4)。Pauling认为原子在分子中还应有自己的轨道,不过在分子中这个原子轨道不再是自由原子时的原子轨道,于是提出杂化轨道的概念,这个新的原子轨道再与其他原子的原子轨道生成化学键,结合成分子。1931年Pauling提出sp型杂化,解决了CH4的分子结构。杂化轨道理论在解释分子构型、络合物的构型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推动了络合物化学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典型分子的杂化类型,将杂化轨道理论、分子的空间构型及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进行整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形成知识网络

学习结构化学的目的是用结构的理论解释和预测物质的性质,这点又恰恰是学生最感困难的,学生常常抱怨学了一大堆理论,解释物质性质时不知要用哪一个,感到无所适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还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建立起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必然联系。总复习过程中教师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步步地帮助学生建构起模块的知识网络。总的来看《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知识网络可从: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分子性质和分子结构的关系、晶体结构和它们性质的关系三方面来建立。其中分子性质和分子结构的关系为本模块的重点和难点,复习时我决定让学生自己总结各重要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构建知识网络。课前我给他们提了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画出本章知识间联系的网络图。复习课上我请学生到黑板上讲解他们画的网络图,大家互相补充,兴致高涨,接着针对一系列有关物质性质的问题,让同学们用相关理论进行解释。由于大家弄清了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复习效果非常好。

三、注重对体现能力测试特点的典型例题的剖析

能力立意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和高考命题的基本导向,注重考查学生能力的试题一定注重创设问题的真实情境,试题的情境化是能力测试试题的重要特征。结构化学是一门理论抽象而发展迅速的前沿科学,试题的情境化对学生更具难度和挑战性。提高学生的能力依靠无目的的题海战术是无济于事的,靠大量补充大学知识也只能事倍功半,徒增学生的负担。我们的做法是通过选择典型例题,深入分析、启发诱导,以“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为抓手,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高考生物总复习策略 篇8

一、教学目的需要适当调整

教学就像是一次旅行, 在出发前必须要确定目的地。高考复习也是一样,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复习的目的, 让学生在准备状态下进行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只有教师坚持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而作为新时期的政治教师, 必须要认识到自己在传承人文精神过程中所要承担的责任, 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人文精神的传承, 要学会尊重学生, 让学生能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其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 将各个学生看做是平等的个体, 要做到以理服人, 而不是只靠教师的权威来压迫学生。最后,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不管这些看法是否脱离课堂教育内容, 教师都要予以鼓励和支持。比如说, 有学生在课堂上问:“中国的国有企业什么时候才能摆脱困境?”这时教师就应该认真回答学生:“这个问题尚没有统一的答案, 中国国企面对的问题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 是需要我们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实践才能解决的。”对于学生的问题, 教师必须要认真解答并及时引导,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比如说, 在经济生活中, 市场经济是重要的内容, 而在市场经济中我们必须要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原则, 这一原则就属于道德范围。而如何处理好这一原则就是一种具有人文价值的思想。在现实社会中有很多具有人文精神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用这些实例, 这样才能将各种知识上升到人文精神的层面, 才能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 还可以让学生了解现实,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能够实现人文教育的目的。比如说在政治生活教学中, 我们在讲解国家的政治制度、公民的政治权利、政府的职能等内容时都体现了人文思想, 我国的一切政策都是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的。

三、理解考试说明, 综合时事材料, 把握课堂方向

政治高考试题的特点就是突出时代性, 所选的材料大多是以国家重大时事热点为主要选题依据, 因此, 在复习阶段也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复习。在高中政治复习课堂上, 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时事资料, 然后再引导学生将资料与教材进行对比、分析、探究、总结。首先引导学生关注高考考试时间范围, 并善于利用政治学、经济学等哲学观点去分析时事。其次, 教师要带领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讲透国家的政策与方针路线, 让学生能通过具体的社会问题来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近几年来的政治试卷中就能看出来, 政治试卷中的题目都不是纯知识性的, 都结合了一定的时代背景。所以, 教师在帮助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 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带领学生复习时, 要有目的地加强知识教学, 并注重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新课改的要求, 高考逐渐注意考查学生能力。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选典型材料、典型事例, 扎扎实实帮助学生提升审题能力、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基本知识思考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 在高中政治高考复习中, 只有准确掌握复习环节的教学要求与规律, 才能让复习走上正确有效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徐峰.新课程语境下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实效性思考与对策[J].文教资料, 2010 (29) .

高考生物后期复习策略 篇9

关键词:高考,生物,复习策略

临近高考, 如何提高考前复习的效果?这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及近几年的教学经验, 对高考生物后期的复习提如下几点肤浅建议, 同大家商讨。

一、抓纲依本, 回归基础

高考试题的情境一般是新的, 但试题的答案一般是要落实到课本的知识上去的。不记得这些重要的知识结论, 就难以作出准确的回答。对于课本上出现, 而在考纲中没有的内容在考前复习时应果断放弃。使我们的学生要突破基础关一定要求 (1) 读:泛读、精读三册课本 (2) 背:重要生物学概念、生理作用、生理过程、实验原理、方法等 (3) 默:对生物学中的一些名词概念、结论性语句要经常默写、默记。事实上无论高考试题怎么变, 考题和答案都在书上。通过近几年的高考题就可以看出。

例题1: (2005全国Ⅲ) 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抗毒素是抗体。B.抗体都能被蛋白酶水解。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教材对应:选修本19页:抗体是在抗原刺激下由效应B。细胞合成、分泌的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抗毒素是针对外毒素的抗体。

例题2: (2008全国Ⅱ) 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 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 机体抗体浓度增加。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 机体抗体浓度增加。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 机体抗体浓度减少。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 机体抗体浓度减少。教材对应:20页: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 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 形成大量效应B细胞, 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及时将抗原消灭。

二、提高审题能力, 拿到该拿的分

审题非常重要, 在做题的过程中, 要弄清题干内容的关键词语是什么?是否明白其含义?涉及有哪些知识?容易与什么相混淆?等等;是图示的, 还要明确彼此相关性的联系内容是什么?训练学生关注题目的条件到底是什么, 有没有隐含的条件?是不是有陷阱在里面, 题目问的问题到底是什么?等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提高思维品质。这是避免过失性失分十分重要的一环, 要帮助学生认真对待, 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三、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能力

获取信息的能力主要是要求学生具备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 并能运用这些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四、注重利用图表图解表述问题, 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在复习时按照专题对图表图解进行复习, 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的培养。如,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图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等。高三复习应加强对学生认识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 帮助学生建立图表图解———基础知识之间的思维转换模式, 促使学生思维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分析图表、图解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 这种能力的获得往往会转化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因此, 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对图表、图解问题的分析能力的培养, 但是往往学生对此类题目存在着分析能力较差, 从图、表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能力不足, 对题目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等不良的审题习惯, 对此教学中可以用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导向来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审题并形成思维迁移能力。

五、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在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中, 我需要强调一点, 那就是对于考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表达能力是作为信息的获取、转换、处理的一个方面, 要求考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表达。作为高考的基本要求, 高考中出现了要求以大量文字来表达的题目。尤其是全国1卷, 两个非选择性的试题一般都是论述性的题目, 文字的表达量都达到了几百字, 这并不单纯考查表达能力, 还考查考生对于知识的掌握, 以及思维的能力, 逻辑思考的能力。而且, 这些试题往往和实验性的题目相结合, 是非常综合的题目类型。

六、强化规范答题训练

生物实验高考复习策略 篇10

搞好生物实验专题复习,首先要明确复习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教材中学生实验部分,第二层次———教材中科学家做的实验,第三层次———实验设计与实验探究。不同的层次要达到不同的目标,接下来我将对每一层次逐一剖析。

第一层次:教材中学生实验部分。

教材中要求学生做的实验共有17个,这些实验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掌握清楚,复习这部分实验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教材中学生实验部分要求把每一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都记清,并且要注意实验中的每一个细节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处理,等等。

2.掌握操作技能,并能将实验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高中生物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方法有:显微镜的使用,徒手切片的操作,染色技术,绘图技能,确定实验材料的方法。

3.关注实验的变化。

比如《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变化,可以变为鉴定植物细胞死活,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探究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大小,外界溶液为非蔗糖溶液时的现象。又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变化,该实验可以改为观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

4.总结实验中的共同点

有一些实验在实验材料上有共同点,比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都用到了实验材料洋葱。有一些实验在实验手段上有共同点,比如有些实验步骤的安排都体现了对照的原则,有些实验都用到了染色剂,有些实验都有颜色变化,有些实验都用到了水浴加热,等等。

第二层次:教材中科学家做的实验。

这部分实验并不要求学生做,但却是科学家做过的。比如教材中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相关实验,酶的发现相关实验,生长素的发现相关实验,等等。这些实验教材中都有详细过程,要细细体会其中的原理,还有在每一个发现过程中不同的实验有先有后,有严谨的逻辑关系不能颠倒,要深入理解。

第三层次:实验设计与实验探究。

1.本层次实验考查的两个意向。

一是以实验技能为主,其中主要包括:⑴生物制片、染色和普通显微镜观察技能。⑵细胞内物质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技能。⑶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微生物培养技术。二是以方案设计为主,其中主要包括:⑴探究实验方案,包括假设与依据、设计与预期、分析与结论等。⑵有关调查研究方案,包括提纲与问卷记录表。⑶遗传育种方案。

2.探究实验考查的切入点。

(1)探究课题如何确定。

我们确定的探究课题应包含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针对假设,制定实验计划。

实验计划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设备、实验方案、实验预测。

设计实验方案的依据:(1)预期目标和实验原理;(2)现有的实验材料和实验设备;(3)题干可能给出的有关提示;(4)遵循单因子、有对照、大样本等原则;(5)以实验步骤为主线,将实验的组合及处理,对实验对象的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收集实验数据的方法等加以条理化。

实验的大体步骤:

———确定实验组合及其适量的处理数(遵循单因子、有对照、大样本等原则);

———实验器具和试剂准备,以及对实验材料的预处理;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的不同操作(可使用比较的表格);

———阐述收集和记载实验数据的具体要求、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验预测或者整理数据和分析结论。

(3)搜集数据,分析结论。

我们要搜集的数据也就是因变量的具体数值,因此因变量必须是看得见、摸得着、可测量的实验结果,必须有具体的数值,一定是可量化的变量。

3.该层次的实验考查点。

(1)确定合理的实验题目。

同一品种的西瓜在非生物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产量不相等,探究是什么引起产量的差异。希望能够找出一个研究的因素,确定合理的实验题目。

(2)写出相关的实验原理。

选择三组同学,进行不同强度的运动:静坐、中等强度运动、跑跳等剧烈运动都是2分钟,而后迅速对蒸馏水吹气,对吹气后的水测量pH值,说明什么问题(课题)?请你指出相关的实验原理。

(3)补充适当的实验步骤。

有两种物质A、B怀疑有毒,判断毒性强弱。给的材料:小鼠胚胎、显微镜……

思路:自变量———物质A、B

因变量———小鼠胚胎死活(测什么?教材是依据。看细胞,对细胞进行培养,看细胞的变异,动物细胞工程的应用———检测物质毒性,怎样检测?基因突变?显微镜不行。基因重组?———不存在,因为没有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异?———可观察。记录什么?变异细胞数量?不妥。应该是变异细胞比例。)

(4)根据相应的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5)预期实验结果。

已知在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内,浓度相同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产生的促进生长的作用大于吲哚乙酸(IAA)。为了验证NAA和IAA的这种差异,可分别用胚芽鞘和扦插枝条为材料进行实验。请预测结果。(1)以胚芽鞘为材料的实验预测结果。(2)以扦插枝条为材料的实验预测结果。

(6)得出相应结论。

以上是生物实验高考复习的一些策略,希望它能对高三学生的生物复习有所帮助。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2011年生物高考大纲对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 分析了近几年来高考理综生物实验部分的主要考查题型和高考命题趋向, 对如何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

上一篇:微创内固定下一篇:年度纳税申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