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成人高等教育

2024-07-12

现代成人高等教育(精选十篇)

现代成人高等教育 篇1

一、对成人教育概念的理解

我从事电大的教学管理工作, 在新生入学时, 我曾经问过我的学生:“什么是成人教育?”有人说:“为成人提供的各级各类教育的方式既为成人教育”这种说法也对也不对, 他只能是一种对成人教育不完整不科学的诠释。像我的学生的那种说法我们可以理解为, 成人教育就是将普通的教育体系、观念、内涵及方式照搬过来套到成人的身上。我看不是, 成人教育的本质特点是由其教育的对象——成人所决定的。成人教育可以理解为以成人的方式指导其教育的一个过程。成人是成熟的人, 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人, 在社会学中讲到“成人期意味着一种社会身份及地位, 她更多的赋予人一种社会责任”。从一个人进入成人期就意味着, 个人的自我认知及社会对其的一种认可, 得到了社会对其的一种承认, 也认可了他在某阶段达到了社会成熟性的某一水平。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 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最大的差别在于, 成人教育是以成人的身份特质接受某种机构为实现某种特定的教育目标, 而组织的一套活动, 严格意义上属于社会实践的一个领域。

中国成人教育由教育部统一管理, 其中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等教育司、基础教育司等负责成人教育的相关事务, 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地市县乡镇都在教育部门中设有成人教育管理机构, 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在二十一世纪初, 中国成人教育将以职业培训、继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重点, 通过建立现代企业教育体系, 努力提高全名素质, 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二、成人教育的方式方法

电大教育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 电大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 这也是为人师表最基本的要求, 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水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学习业务知识, 认真钻研教材, 总结教学经验, 下功夫拓展教学方法, 将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修养教育, 融入到各科教学中, 以身作则, 努力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

1、传统教学中的应注意的问题

(1) 教师授课要加强教学设计, 注意角色及师生地位的转变。突出辅导的针对性, 注重答疑、资源展示、作业讲解, 注意训导和培养学员进行有效地自主学习。

(2) 教师的教案设计要有教学目的和重难点的突破。教案中要说明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有出入的原因, 每完成一章的教学要有属于自己的教学心得与体会。

(3) 对学员作业的批阅, 任课教师要对所教授的课程作业要及时进行批阅, 对作业中有代表性、普遍性的问题要给予及时指导, 严格禁止教师抽查式地批阅作业。

(4) 实验课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 各个教学班要尽可能的克服教学困难, 力争开展实验课教学活动, 对于一些没有实验条件的教学班, 任课教师要积极联系外单位完成实验教学。

(5) 生产实习也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各个教学班要切实加强对生产实习的组织领导, 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较好的理论联系实际, 了解本专业的特点, 初步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

2、强化教学管理过程中的网络意识

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 应该充分发挥系统网络的优势和特点, 完善网络教学平台, 追踪记录每个学生的网上学习过程, 并将网上学习情况纳入考核范围, 教师及时统计这些数据, 及时上传到学校教学平台, 制定专题的网上教学活动计划, 并安排专人负责组织实施。经常性的开展网上教学研讨活动, 广泛开展针对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教学改革, 组织研究网上教学内容, 实施远程学习, 支持服务和网上教学实施过程规律, 总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师导学为辅”的教学模式。撰写并搜集网上针对教学方式的研究性论文或经验总结等, 帮助学生解决在使用网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还有心理及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在对课程的设计、计划、监督和管理过程中, 要根据辅导课的安排, 制作多媒体课程, 有计划地安排指导学生上网选择课程资源进行学习。积极开发基于网络环境的新型教学媒体和动态教学资源, 努力探索网上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特点、规律及进行机制, 既要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 又要为以后的资源整合利用和研发打下基础, 推进电大教学资源的统筹规划和共享。引导辅导老师和学生综合运用电大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三、积极探索建立教学支持服务体系

现代成人高等教育 篇2

成人教育:新技术与新活力-现代ICT在印度农村成人教育中的应用

瓦舒德珐・劳(B.S.Vasudeva Rao)是印度安得拉大学(Andhra University)成人和继续教育学院的教授,从事农村成人教育活动已有20多年,论文、著述颇丰.从其撰写的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literacy for Rural Development一文中得知,现代ICT(信息和传播技术)正在该国农村成人教育中得到广泛运用与大力推进,从而为印度的农村成人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生机.

作 者:王剑飞 高志敏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上海,200062刊 名:成人教育 PKU英文刊名:ADULT EDUCATION年,卷(期):2007“”(11)分类号:G729.351关键词:现代ICT 农村成人教育 扫盲教育 功能性扫盲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在成人教育中的作用 篇3

信息技术在迅速改变社会的同时,也给教育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它们为教育和学习突破时空的限制,为教育大众化的同时更加个别化和个性化提供了日益先进的技术支撑。

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尤其是教育手段的变化使得传统教育正在面临着根本性变革。在教育部发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将发展远程教育,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继续、终身学习有许许多多的途径和方法,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所进行的十分人性化、个性化的教育。因现代远程教育能打破时空的局限,教育学习资源的丰富,个性化的学习材料设计,有效的学习支助系统,费用相对比较低廉,使终生学习成为可能;现代远程教育还因其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人们选择远程的方式进行学习,能极大地提高人们的学习能力,学会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学习,从而利于人们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等优势成为人们终生学习的最佳选择。终身教育体系要求各级各类教育打破隔离、分割状态,互相衔接沟通、扩展延伸适应人们终身学习的需要。远程教育的发展正在使得各级各类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大,有了互相衔接沟通。扩展延伸的途径,打破了各类教育相互隔离的状况,以逐步做到相互沟通,使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能够成为现实。

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不同于传统课堂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其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必然会与自身产生的必要性相关联。人类已经进入了“知识爆炸”时代,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新学科、新专业、新领域的不断涌现,迫使人们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终身学习,而快节奏的生活又不得不使人们将远程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第一选择。在新时代,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是他社会生存能力的重要表现。上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著名的研究报告《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中对现代劳动者的素质描述为: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许多发达国家也在人才素质结构内涵的总结中提出,要培养人的继续发展能力、学习能力、对不断变化的世界的迅速反应能力、新知识的及时吸取能力、以及知识的更新和创造能力。

现代远程教育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运用多种媒体和多种交互手段帮助学习者更方便更有效学习的一种教育形态。长期以来,人们认识到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于是在教育理论中不断探索,提出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然而在传统教育的实践中,受其形式和方法的束缚,却无法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模式和观念。在远程教育中师生处于分离或准分离状态,教师角色出现了明显的转换,由传统教育中的主导者变为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成了音像教材中的一个组合因素;学习者也从教育的对象变为教育资源的选择者,利用者。教育技术的界入,使得学习者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确立。当今世界信息量激增,信息传输更为便捷,远程教育可以使全球的学习资源共享,学习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在人们多种多样的学习中,学习更是学习者主动的选择。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地把人推到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上,人必须学会学习,在社会生活中主动地选择学习,否则就无法生存。既然远程教育是以学习者为主体,那么远程学习材料的设计就应充分利用教育技术手段之所能,从人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征出发,考虑下述因素:学习主体的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化需求;不同学习主体对学习时空的特殊要求,人的生理发展、老化程度和认知特点对学习材料演示的方法、演示时间的要求;学习内容对虚拟学习环境的要求;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对学习媒体的选择与综合应用;人的认知、能力、情感的发展特征与远程学习形式、过程的相适应,以及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等等。这种强调个性化、个别化的学习材料设计要达到的目标是,任何人只要有学习需求,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学习材料,选择适合个人学习习惯的方式,进行最有效的学习,从而使个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人在信息化社会中竞争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技能。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这只是表明其能够参加远程学习,但能否有效而又充分地利用和组织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开展学习,则是一个能否更好地进行远程学习的问题,尤其在信息时代,这一点至关重要。在远程教育中,对于不同类型的教育和学习,其信息的获取、知识的学习、资源的利用有多种组织方式。比较典型的有两种,一种是传统型的(即系列化、顺序化的)线性组织,然后加以整合提供给学习者;另一种则采用非线性组织向学习者提供资源信息量,即提供知识和能力教育的空间结点,每一结点又都可以向多个方向扩展、深化和延伸。一般来说,前一种方式比较适合正规的、传统的学历教育,学习者的学习比较系统;后一种比较适合非正规的成人教育,其好处是学习者可以选择任意结点开展自主学习,自我掌握学习的进度、深度和广度。

随着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远程教育教与学的模式都与传统课堂中心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尤其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基础地位,强调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模式,通过计算机网络、卫星电视、现代通信等远程传输媒体开展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不足与缺失对远程教育学生的学业造成障碍,远程教育办学机构应从培养和开发自主学习能力入手,帮助远程教育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从而培养合格的高等专门人才。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必备条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各环节。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从上好入学指南课转变学生学习观念、指导学生了解学科特征、利用好网络资源、发挥好教师导学作用、严把形成性考核关等几方面进行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远程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主,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独立、积极地进行自身知识建构的过程,只有当学习者在原认知、动机、行为三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才是自主的。实现远程学习者主体参与的外部条件。

发展远程教育是我国教育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需求,推进教育的大众化的必然趋势和有效途径,建立一种整体优化的远程教育模式是实现远程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前提。

现代成人高等教育 篇4

1.1 现代远程教育是传统成人教育必然的选择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新的知识、理论、方法、技术、信息等都在不断的变化, 成人教育就是为了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通过教育让受教育者的能力、素质、技能、应用等得到提高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然而传统的成人教育在教学的方式和时间上不利于在职成人的学习, 而现代远程教育是集文字、图像、视频等于一体的教育模式, 打破了传统成人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可以让更多的在职成人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时间来进行学习, 加上教育资源更丰富、更全面, 克服了传统成人教育很多的弊端。

1.2 传统成人教育是现代远程教育最好的基石

现代远程教育不仅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教育模式, 同时也改变了教师在传统教育中的地位。现代远程教育提倡的是掌握现代教育思想、提高现代技术的运用、改革传统教育理念、转变自身的角色, 建立起一套开放的远程教育模式, 而传统成人教育讲究的是经济化、实用化、生活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多媒体进入千家万户, 加上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 许多实用的教学信息和服务通过网络快速地传达出来, 那么这两种教育模式必然会融合, 而传统成人教育是现代远程教育最好的基石。

2 融合的难点分析

2.1 传统观念上的难点

在传统教育中, 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和权威地位, 课堂上教师是主导,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 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重教轻学, 加上学习的考核往往注重的是考试成绩, 对教学过程往往不重视, 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压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特个性, 而且对学生知识的形成也有极大的阻碍作用, 而现代远程教育和传统成人教育的融合必定会给传统教育观念带来冲击, 它讲究的是师生一体化, 教师从以前的权威地位下来, 分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利用网络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学习, 所以两种教育的融合必须要突破一些传统观念。

2.2 模式方面的难度

传统教育模式是固定了教育时间和教育空间, 而现代远程教育恰恰就是要释放教育时间和教育空间, 将以前固定的模式转变为自由自在的网络化、视频会议化、面授化等的开发性教育模式。网络化就是创建一个网络化的教育平台, 学生可以在空闲的时间自主地选择课程;视频会议化就是教师和学生建立起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交流平台, 视频会议化可以实现教学信息的快速传递、问题的深入交流、资源共享等;此处的面授化和传统面授有所区别, 这里的面授仅仅是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此基础上教师来指导教学和辅助教学,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3 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难点

对于远程教育来说, 远程教育的教学资源其本质往往是数字信号, 只是这种数字信号蕴含了各项教育信息, 如文字教材、图像教材、音频教材、网络课件等, 所以现代远程教育和传统成人教育结合具有鲜明的特点, 如类型多元化、功能特色化、环境网络化, 类型多元化指的是教材的多样性, 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种还有电子图书馆、光盘录像、印刷媒体资料等, 功能特色指的是每项教学资料具有其独特的功能, 其作用也有所差异。

3 现代远程教育和传统成人教育融合发展的建议

3.1 更新教育思想, 转变教育理念

更新教育思想, 转变教育理念对于现代远程教育和传统成人教育融合来说至关重要。我国的知识经济社会为社会创造了丰富的财富。随着新的技术、新的知识、新的方法和手段的出现, 迫切需要在职人员各方面的素质相应的提高, 而现代远程教育可以满足这个需求, 这就要求了我们的教师必须要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才能将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发展并传承下去, 才能更好地和传统成人教育快速融合, 才能最大限度满足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2 加强教学模式改革的力度

加强教学模式的改革力度是确保现代远程教育和传统成人教育融合的关键。网络学院的建立有利于整个网络教育的规范化、一体化、科学化, 可以轻松地实现远程面对面的交流。对于教学模式的改革, 由于很多传统教育模式并不适合现代远程教育, 所以在模式的创新上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学习时间、地点上进行详细的考虑, 才能满足学生进行学习。本文主要认为有两点可以借鉴, 一是建立支持服务体系;二是建立教师导学体系。前者主要包含了网上图书馆服务、课件使用服务、学习辅导服务、问题交流服务等多个方面;后者主要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导学体系, 以学生为中心, 适时地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 提供平台让学生自我交流, 形成一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教育模式。

3.3 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

美国成人教育系统中主要包含了成人扫盲教育、高中后继续教育、证书培训教育以及老年休闲娱乐教育。美国非常重视教育, 对教育的财政投入相当大, 而我国重视经济增长, 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 所以应该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教育经验。

4 结语

现代远程教育和传统成人教育融合发展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种新的教育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教育中的很多弊端, 也提高了教学的规模, 教育灵活度高, 教学的质量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 而且为我国在职的成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教育平台,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 现代远程教育和传统成人教育融合发展必将成为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 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远程教育和传统成人教育融合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推进教育制度改革、借鉴先进教育经验等有利的措施, 为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和传统成人教育融合发展做出贡献。

现代成人高等教育 篇5

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难堪的。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于,就差看电视了。

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的成分。

野地里一只独行的蚂蚁,不能设想它头脑里想着很多。当然,就那么几个神经元,让几根纤维串在一块儿,想来连有什么头脑也谈不上。更不会有什么思想了。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四只或十只蚂蚁凑到一起,围绕着路上一头死蛾,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它们这儿触触,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去,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的事。只有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鸦鸦盖过地皮的数千只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才看见那整个活物。这时,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这是智慧,是某种活的计算机。白蚁有一个方面更为奇特: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似乎也随之增加。两三只白蚁,会衔起一块块土粒木屑搬来搬去,但并没有什么结果,什么也没有建造起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白蚁加入,似乎达到了某种临界质量或法定数,于是思维开始了。它们开始把小粒叠放起来,霎时间竖起一根根柱子,造成一个个弯度对称的美丽拱券。正在建造一根柱子的白蚁们知道何时停止工作,全队转移到一根毗邻的柱子,而时候一到,它们又会把两根柱子合拢。使它们不再把材料搬来搬去转而着手集体建筑的刺激物,也许是在它们的数目达到特定阈值时释放的外激素。它们像受了惊一样作出反应,它们开始骚动、激奋,然后就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作。

7、对第一段中“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难堪的”一 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蚂蚁具有人的顽强意志,所以让人感到难堪

B、因为蚂蚁具有人的社会行为,所以让人感到难堪

C、因为蚂蚁具有人的善良品质,所以让人感到难堪

D、因为蚂蚁具有人的创造精神,所以让人感到难堪

8、作者认为“蚂蚁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一种是个体生活,一种是集体生活

B、一种是宁静的生活,一种是喧闹的生活

C、一种是无所事事的生活,一种是有意义的生活

D、一种是能够独立思考的生活,一种是盲动的生活

9、下面对第三段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那么几个神经元”:用轻蔑的口气表明单个蚂蚁不大可能有“思想”

B、“瞎猫撞着死老鼠”:比喻蚂蚁在觅食中简单协作的成功还存有偶然因素

C、“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句中的“它”是指一个活跃起来的蚂蚁

D、“就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作”:形容蚂蚁在工作中十分投入,充满激情

10、下面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庞大的蚁群就是一个“整体活物”

B、作者认为,庞大的蚁群有着严密的社会组织

C、作者认为,蚁群越大就越表现出智慧的因素

D、作者认为,蚁群的集体协作是受惊后的反应

答案:

7、B

8、A

9、C

质疑精神是现代社会的成人礼 篇6

质疑,一种叫做质疑的思想情绪正在四处蔓延。从余秋雨的诈捐门到29岁市长周森锋的升迁背景与论文抄袭事件,从邓玉娇案的细节到文怀沙先生的年龄与大师头衔……关涉这些事件的每个细节都在众人不信任的目光中接受质疑,甚至就连最早质疑文怀沙的学者李辉也遭到了别人的质疑——最近,何三畏和易中天就分别撰文,质疑李辉质疑文怀沙的方法。

质疑源于一种不信任的情绪。当数千民众聚集一处的时候,民众的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质疑:我们不信媒体上说的那一套;当网民们对29岁的宜城市长周森锋进行人肉搜索的时候,网民们敲击键盘的声音就是一种质疑:我们怀疑这件事的背后有黑幕;当人们对曾经的“大师”文怀沙和余秋雨口诛笔伐之时,揭丑的指向更是一览无遗:别以为戴一顶大师的帽子就能遮盖自己的丑事。

但是,作为一种社会情绪,质疑这把利剑也会“误伤”。在“诈捐门”中,余秋雨之外,著名作家阿来、杨红樱等人也被质疑。后来,他们拿出了过硬的证据,质疑才停止。对此,杨红樱坦言“很受伤”。杨红樱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网民的质疑精神亦难能可贵。没有人愿意被质疑,但是,也没有几个人能够充分珍惜公众的信任和爱戴。即便是政府也一样。早在1945年,毛泽东就对黄炎培说:“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可见,不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大都有点脆弱——愧对信任而惧怕惩罚。没有必要的外部压力,他们的职业操守和人格底线很容易被突破。所以,如果没有质疑,没有监督,那么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会“变坏”。

既然这个社会还充满着伪善、虚假和欺骗,那么,质疑精神便有充分的理由得以成长、蔓延。

西方社会也经历过一个“质疑”的时期。在报业繁荣的过程中,几乎每一个著名的报纸都参与过“扒粪”运动——只有揭开美丽谎言之后,事实真相才会一点一点地浮出水面。在此期间,无数的假面具被撕下,有的也鲜血淋淋。《纽约时报》就通过解密越战档案揭露了美国国防部的颟顸与黑幕,美国国防部为此恼怒成羞,以泄漏军事机密的名义将《纽约时报》告上法庭。官司打到美国最高法院,最后以《纽约时报》的胜利而告终。几位最高大法官认为,贯彻舆论监督权和公民知情权是一个现代民主社会牢不可破的原则,而一些滥用的“国家机密”和“军事机密”显然妨碍了舆论监督权的行使,是对公民知情权的一种剥夺。

现实之外,西方人对历史人物也不客气。一个叫理查德·扎克斯的美国人写了一本书《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专门“质疑”历史名人。他在图书馆浩如烟海的资料中爬梳,为的就是找出历史名人的丑事。于是,他考证出了居里夫人当“小三”(与有妇之夫发生婚外情)的经历;考证出了梭罗“假行僧”(对外宣称自己回归自然,过朴素生活,可实际上偷着回城市享受奢华生活)的事实;他还考证出了爱因斯坦不是个好丈夫、爱迪生曾为监狱发明电椅……

理查德·扎克斯对历史名流的质疑有理有据,比起李辉质疑文怀沙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我读过他的质疑之后往往是会心一笑,因为那些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是经得起质疑的。居里夫人当过“小三”的经历丝毫不能动摇她大科学家的地位,相反倒让我们看到了更可信的历史。与之相比,今天的众多国人实在经不起质疑。比如,一旦质疑到论文涉嫌抄袭的问题,29岁的周森锋市长就“不予回应”了;在诈捐门事件中,曾在青歌赛上指点历史、纵横文化的余秋雨老师也仅以“他们乱说”来回应……

疑问尚在,质疑之声如何停止?黑幕不除,人肉搜索难止;公开公正不兑现,质疑精神便有强大的生存空间。

现代成人高等教育 篇7

本文分析了成人高等教育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如何搭建成人高等教育计算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平台,最后根据成人高等教育的主体特征设计出合适的教学模式与手段,构建合理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1 成人高等教育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该涵盖计算机文化教育、计算机技术教育和计算机应用教育3个层次,而实际上有很多学校侧重计算机文化教育,仅仅开设了计算机基础一门课程,缺乏后继课程和课程体系,导致成人高等教育中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水平偏低。

目前,在成人高等教育过程中普遍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际上属于零起点的入门课程,课程的教学内容以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软件、计算机网络等为主。从实际情况来看,成人学生中有一部分是根据生产、生活和工作的实际需要而学习,有一部分是为圆大学梦而学习,有一部分是为找份更好的工作而学等。而我们聘请的教师因平常都在普通教育领域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成人教育,同时不了解成人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所以授课基本上还是按照在校大学生模式,按篇章结构,一点一点讲。由于面授时间短,教材厚,教材还没有讲授完就进行考试,结果不仅针对性、应用性不够,学生学得不系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成人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在计算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些课程内容明显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导致了在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中产生了各种问题。

由于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来自不同的行业,年龄差距也大,在入学时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别很大,但学校并没有正视这种情况,这样就导致基础好的和基础不好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极不适应。

此外,成人高等教育教材的内容、教师的知识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改进与社会的发展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

2 搭建成人高等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平台

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学方法更加新颖、多样化。特别是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具有文字、声音、动画和图文并茂的特点,教学内容可以不受时空限制,由此引起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一系列的变化。在成人高等教育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将抽象内容形象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空余时间,以多种形式拓展学生知识面,让学生了解最新技术成果,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1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利于教学的个性化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导师系统,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需求的不同进行教学及提供帮助。学生可自主选择起始等级、学习进度和课程深度,而不必顾及其他学生是否有同样的愿望。对于知识型技能的掌握,完全可以在网络上展开培训。而对于操作型技能的掌握,智能导师系统也可以提供步骤讲解、名师示范、细节特写和重点突出等功能。

2.2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利于实现发现式学习

对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需要特定的、有较高要求的培训环境的支持,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正好可以为这2种能力素质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环境。众所周知,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2.3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利于实现协作式学习

协作式教学策略,要求为多个学生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以便集思广益。这不仅有助于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而且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协作学习日益受到学者的研究与关注。目前,在基于Internet的企业培训网络中,常用的协作式教学策略有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等多种不同形式。可以说,协作式是最能体现网络特性,也是最有利于21世纪新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教学策略之一。目前,围绕协作式教学策略的探索,已成为国际上计算机网络企业培训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2.4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利于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的跟踪与评价

CMI (计算机管理教学)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管理教学过程的系统,具有计算机化测试与评分、学习与绩效问题诊断、任务分配等功能。系统建设的发展是趋向在网络上建立电子档案,利用电子档案可以支持教学评价的改革,实现面向过程的评价[1]。

随着21世纪的来临,知识经济最为突出的现象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化社会的文明使知识的创造、存储、学习和利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音像影视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将完全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即现代教育技术在扩大教育规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根据成人教学的特征搭建一个合理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平台,利用良好的现代教学设施和技术手段及最少的时间,通过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境,充分调动老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主动性,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3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构建合适的教学模式

从整体上来看,成人学生有以下几个特征:①学习热情高;②理解能力强;③具有吃苦精神;④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成人学生由于在年龄层次、社会经验、心理成熟程度方面都与统招生存在着差别,他们的思考能力、总结能力较强。那么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成人教育教学改革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出发,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平与国际接轨,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研究,体现以有效知识为主体,构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构建适合成人高等教育者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模式与手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成人教育的发展。

3.1 明确课程定位

计算机基础教学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课程定位。该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成人,成人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应用计算机的先进技术解决一些工作实践中的实际任务,那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就应该具有基础性、应用性和先进性。

3.2 理论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革

成人教育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及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而引入现代教育技术使成人高等教育冲破了传统教育的桎梏。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课程教学内容除了保留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外,还可以增加与成人学生工作实践密切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如: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开发方法、数据库技术,以及常用软件操作等内容),配合使用投影、幻灯、录像、VCD光盘等视听媒体,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呈现和阐述教学内容,扩大教学信息量,使教学内容既生动、形象又直观、概括。成人学生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后来到课堂,被这种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所吸引,提高了其学习积极性,因而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3.3 采用驱动式的实践教学方式

驱动式实践教学是奥苏贝尔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具体教学原则之一[2],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其原则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性质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激励学生前进,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并通过任务来举一反三,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驱动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属于探究式教学的一种,其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围绕着一个目标,基于几项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生资源的积极主动运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实践活动,适合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学目标把握。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要注意从学生的问题中发现思维亮点,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并借此引申发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教学内容安排。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以任务为线索,串联软件或知识点模块组成教学内容。任务的确定和对完成情况的评价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教学方法上,让学生根据任务的需求来学习,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地寻求知识,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组织教学。课堂组织教学要体现任务的价值。不能把任务强加给学生,要精心设置任务,培养学生积极完成任务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完成任务。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寻找完成任务的思路,开拓学生自主研究、拓展探索的空间。

3.4 建立有效的网络教学资源

随着成人高等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课室、宿舍等)难以满足实际需要,而社会上报考成人本科函授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因此,采用网上教学模式进行成人高等教育已经成为现实。让广大的成人学生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提高自己对信息处理的能力,进一步体现个人价值。目前,远程教学网络不断得到完善和丰富,学生可通过网络与教师、同学进行实时交谈,进行网上答疑、讨论、上交作业等。这种教学模式很受成人学生欢迎。尤其是对接受成人教育的学生来说,网上教学的优越性更加突出,其不仅能使学生自主地学习,而且大大丰富和充实了课余生活。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地、有选择地比较教学信息资源,然后通过网络向学生进行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具体的做法包括以下几点[3]:

(1)教师要建立自己的教学主页。

(2)在教学主页里要有自己任教课程的多媒体教材(电子版)。

(3)配合教学进度,定期更新讨论主题及BBS材料。

(4)每周定时与网上的学生进行实时交谈、辅导、答疑。

(5)利用自己的邮箱(E-mail)收缴学生作业及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或建议。

(6)建立任教课程的多媒体教学素材数据库。

4 结论

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提高教育科技含量的技术手段,而且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科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的融合,它既是一种应用技术,也是教育的内容,更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在成人高等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现有条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启发式、探索式、研讨式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调动他们内在的学习潜力,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摘要:文章根据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阐述了基于现代教育模式下,搭建成人高等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建立适合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以促进成人高等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驱动式实践教学,协作式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网络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郭红.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探索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6(1).

现代成人高等教育 篇8

对大学生精神成人的研究思考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和当代中国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共同关注的公共课题, 这绝非偶然, 我们至少可以从两个层面视察之:

首先, 从西方来看, 自20世纪20年代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撰写《西方的没落》以来, 西方思想家便开始重点关注人们在科技文化进步的同时凸显出来的心理和精神问题。在心理学领域, 伴随着人本心理学的兴起, 特别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 促使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人们精神上的需要, 特别是对青年大学生而言。狄尔泰从精神科学的角度分析人的精神世界, 主张实施专门的“精神教育”。他将自己的精神科学方法论运用于教育研究。他认为, 教育就是引导个体生命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在其“精神科学”中, 他首先强调生命中的精神因素——“生命的内在体验”, 即人们以自身精神世界中的内在经验, 去认识蕴藉于他人精神外化体中的他人精神, 从而理解人作为伟大生命体的意义和价值。奥伊肯把自己的哲学称为“精神生活哲学”, 他认为精神生活是一种最真实的实在, 它既是主体自我的生活, 又是客体宇宙的生活。他进一步指出精神生活乃真理本身, 它在个体身上的展现是有层次的, 不同的层次便是不同的境界。人不仅以理智, 更需要以意志和机能的努力, 甚至全部机能去能动地追求更高的精神水平。在高等教育领域, 针对实用化、职业化、商业化给大学教育带来的危害, 康德提出培养“完全的人”即“完人”教育思想, 主张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的各种潜在能力得到发展, 从而把人培养成“完全的人”:包括认知领域的“纯粹理性”、道德领域的“实践理性”和情感领域的“判断力” (审美理性) 等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教育家米勒针对当代西方教育片面注重物质利益, 片面强调学生技术能力生成而忽视人的精神价值养成的现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当代教育首先强调的是‘经济’, 在很多场合, ‘教育’这个词被等同于应付一系列的考试”, “我们的学校教育已经变成了这样一种机构, 它不是在创造文化, 也不是为了丰富人的精神生命, 而是将人类笼罩在物质主义的恐怖之下”, “今天, 从学前教育一直到研究生教育, 教育的共同特征是毁坏精神。”[1,2] 原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认为:“大学唯一的生存理由, 即在不受功利或‘结果’的压力牵制的情况下, 为追求真理提供一个天堂。”[2]他提倡的“名著阅读”, 推动全美’阅读名著’运动达半世纪之久, 为大学生“精神成人”提供了更多的优质思想资源。总体而言, 作为西方世界近百年来的一个公共性话题, 西方思想家和教育家一直试图弥合大学教育“专业成人”与“精神成人”之间的差距, 在物质生产埋没了人自身价值存在的社会的、道德的、精神的危机中, 突破人的“工具理性追求”与“价值理性失落”的鸿沟, 引导人们把思考的中心从对自身专业技术能力的功利追求转向对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探索上来。这无疑对于满足大学生内在精神需要, 体验人生感受, 形成独立人格,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其次, 从国内来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 社会结构转型、生活方式转换和文化价值多元呈现出的多样性、复杂化趋势给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带来了深刻影响。由于受到经济功利主义的侵蚀和影响, 大学教育普遍存在着片面强调外在价值 (即社会公众价值) , 忽视本体价值 (即育人、育德价值) , 重视及时的、显性的功效, 忽视或轻视教育的长期功效等情况。在“职业主义”为核心宗旨的教育理念指导下, 大学生获取就业谋生技能成为大学教育的核心任务, 对真理的追求逐渐被为生活而做准备所取代, 相应的, 人文学科成为大学里的一座孤岛。然而, 这种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的实利化教育显然不能解决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全部问题, 其结果是大学生在对“书山证海”的追寻中逐渐丧失生活的根本意义。在这种背景下, 国内学者开始反思高等教育如何定位“知识成人”、“能力成人”与“精神成人”的关系。上海交通大学夏中义教授首先提出“精神成人”这一概念。在《大学人文读本》一书中, 他揭示了“精神成人”一词的深刻内涵:精神成人是一个人由生命“个体”成长为价值“主体”的过程, “旨在让一个大学生于本科期间初具‘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之潜质, 其鉴别尺度之一, 当是看其在学业之余, 能否认真且持续地向自己追问‘如何做人’这一终极命题, 以及在何种价值水平上思索乃至践履此命题。”[3] 概括而言, 大学生精神成人的价值定位就是大学生能够用精神的尺度去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国家与世界) 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 能够在一种正确的精神信念的导引下, 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与物质生活的丰足逐渐地去追求一种完善的精神生活, 并由此而成为一个灵魂健全, 具有完整人格的人。这恰恰也是19世纪英国教育家纽曼对于大学教育终身秉持的一个理念:“真正的大学教育不是专业教育, 不是技术教育, 而是博雅教育;大学的理想在于把每个本科生的精神和品行升华到博雅的高度;大学不培养政治家, 也不培养作家, 也不培养工程师, 大学教育首先要使学生的灵魂健全, 到达博雅高度, 即具有完整的人格。”[4]

二、大学生精神成人:现实审视与特征

(一) 自我关注和主体迷失的情意共存。

从“人与自我”这一关系维度而言, 自我意识的确立应当是大学生精神成人的先决条件。当代大学生几乎是与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同步出生和发展的, 且直接受到市场环境全方位而深刻的影响。市场经济以竞争作为基本法则, 建立在商品自由平等交换基础上的市场经济极大地解放了作为市场交易主体的“个人”, 使“个人”价值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形式彰显出来, 催醒了现代化的“自我”意识和主体精神。表现在当代大学生的精神追求上, 即是对利益的合理追寻与自身理想发展的结合, 激发和强化了现代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功利意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对自身利益的关注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这对于他们确认和发展自身价值理想, 从而确立具有现代权利观念和法治精神的公民人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 自我意识的确立不仅仅停留在个体对自身价值的判断这一维度上, 更重要的是在社会关系中方能确证自我价值。从现实情况看, 当代大学生在确立自主意识的同时也陷入了“自我中心主义”的泥潭中, 表现在心理认知上, 是当代大学生习惯于从自己的立场看待世界、看待他人, 往往忽视他人情感和观点, 自我标准成为认识世界的唯一标准。表现在行动实践上, 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并以自己的利益为目的选择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 价值目标趋于功利化。而现代社会转型带来的价值冲突和多元观念往往导致大学生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艰难, 个人理想化和社会现实化之间的紧张矛盾构成了大学生日常精神生活的直接压力, 也是导致大学生产生精神困惑的根本原因。

(二) 道德关怀和道德冷漠的心态重叠。

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呈现出双重矛盾特征:一方面随着心智的成熟和知识的增长, 大学生在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上能够坚持较为明确的道德原则, 他们肯定个人遵守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必要性, 并将遵守普遍性的道德原则视为个人幸福或自由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因而富有同情感和责任心;另一方面又在道德价值判断上接受和认可“主观为自己, 客观为他人”的合理利己主义原则, 在道德选择上存在“关心与冷漠相容, 希望与困惑并存, 进取与彷徨相伴, 认同与失落交错”的心态, 从而时常出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严重脱节、道德冷漠与虚无主义并存、缺乏诚信、弄虚作假、漠视公德等道德失范现象。加之社会风气的变幻和高等教育价值导向的市场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一状况, 使得大学生在道德价值观上变得不知所选、不知所行。可以说, 现代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动使大学生个体道德成长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环境都面临着一种非传统的重塑, 并进而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个人生活和精神生命成长的心理环境和文化生态。

(三) 理想追寻和信念薄弱的价值混合。

对于个人而言, 理想信念是个人的人生目标和精神支撑;对于社会而言, 理想信念是社会的共同愿景和精神动力。而无论是从个人还是社会角度而言, 理想信念所面向的都是对可能世界的价值追求。目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同样展现出双重价值意义上的混合:表现在学业取向上, 重视自我技能的发展, 忽视基础理论学习;表现在交往观念上, 重视功利性交往, 轻视道义性交往;表现在职业取向上, 重视职业待遇, 忽视职业的人生价值体现;表现在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上, 重视个人理想的规划与实现, 产生了疏离社会理想的倾向。在此, 需要明确的是, 对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上述变化, 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理想信念的缺失。如果理解为理想信念的缺失, 可能会得出当代大学生今不如昔的结论。这显然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进程和大学生自身发展实际不相符合。实际上, 理想是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理想具有超越性, 才能调动人的欲望, 产生导向作用;理想具有现实性, 才具有了实现的可能。

三、大学生精神成人:三重教育指向

(一) 心理成人。

这是精神成人的逻辑前提。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在现代化实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从人的精神结构来看, 这是健康精神生活的起码要求, 也是高层次精神品质发展的基础。大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 包括情感的调适和人际关系的引导, 特别是要注意自我心理健康的维护。保持健康的心理对于大学生在纷繁复杂和变幻多变的环境下正确地认识自我, 定位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以坚韧的意志品质和完善的人格去从事健康有益的社会活动具有重要的前提意义。因此, 精神教育的作用首先在于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通过融合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引导大学生在社会交往和学习实践中排除心理障碍, 保持健康心态, 形成健全人格。

(二) 道德成人。

这是精神成人的中心环节。精神是道德需要的内在动机和道德行为的情感纽带, 道德是精神发展的重要指标和衡量器。大学生在追求道德完善的过程中实现精神的跨越, 这种跨越不仅意味着道德意义上其精神本质被唤醒的程度, 也象征着其精神发展水准和精神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以道德成人要求大学生, 其具体要求主要是指向大学生对社会关系的处理与调适, 包括确立社会责任感、尊重理解他人、同情弱者、诚实守信等基本道德规则。可以说, 这些又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必备的基本精神品质, 缺少此方面的素养, 大学生在其精神成人意义上是不完整的。这昭示着当代精神教育必须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在廓清道德教育与其它知识教育前提下, 引导大学生明确“知识成人”、“能力成人”、“道德成人”三者关系, 将道德与个人价值实现和人生幸福紧密联系起来, 从而确立“道德是幸福的必要条件”, 形成与现代社会规范和时代精神要求一致的美好品德。

(三) 理想成人。

这是精神成人的价值旨向。此处的“理想”有着三重意蕴:既可以指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基础的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 也可以指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的深切关注与寄托, 还可以指个人对自己今后所从事的职业、事业的憧憬和向往。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 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 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国家理想紧密相联, 既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又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现实源泉。对于具体个人而言, 理想的确立毫无疑问是精神信念的形成, 是人的精神发展潜能最为外显的表现。正如西方学者讲到的, “‘精神’这个词适合于每个人。对于精神发展而言, 学生的潜能是开放, 而不是被限制。……在精神成长中, 教育是通过培养人的较高层次的意识来最终促进人们对现实的理解”[5] 。这里所说的较高层次的意识, 显然包括理想、信念和审美, 是人立足于现实, 对未来社会和人生的一种向往, 并期望通过个人和社会对眼前状态的超越而达到所期望的目标。于大学生而言, 具有清晰的人生理想、坚定的生活信念和完整的审美意识直接影响着其精神成长的程度。因此, 大学精神教育的核心旨向在于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这一方面要求从大学生的精神属性和精神生活需要出发, 帮助其建立与之能力实际相符合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理想, 另一方面也要求教育者把价值认同与利益认同结合起来, 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 在个人理想追求和社会价值实现的有机互动中成就自我, 超越自我。

摘要:大学生精神成人是中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经久不衰的重要研究课题。对这一时代课题的理论关注和研究已然成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题中之意。这主要也是基于大学生精神成人表现出来的多重矛盾状况:自我关注和主体迷失的情意共存、道德关怀和道德冷漠的心态重叠、理想追寻和信念薄弱的价值混合。要从根本上改善这一现状, 帮助大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神成人, 高等教育在其价值指向上必须涵摄三重向度:心理成人、道德成人和理想成人。三者分别构成了大学生精神成人的逻辑前提、中心环节和价值旨向。

关键词:大学生,精神成人,现代特征,教育指向

参考文献

[1]John P.Miller.Education and the Soul:Toward A Spiritua1 Curricu-lum.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00:8-9, 3-5.

[2][美]罗伯特.M.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M].汪利兵, 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25.

[3]夏中义.大学人文读本一人与自我[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3.

[4][英]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 (节本) [M].徐辉, 顾建新, 何曙荣, 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97—98.

关于推广中国现代成人礼的思考 篇9

关键词:成人礼,存在问题,推广模式

成人礼, 是人生发展阶段中重要的标志性仪式, 它标明青年已经成年, 可以享有成人的权利, 同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种古老的青年教育方式, 它曾毫不例外地在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历史发展中起到过重要的作用。在中国, 成人礼是古代礼仪重要的组成部分, 以男子“冠礼”、女子“笄礼”的形式出现, 被称为“礼之始”, 尽管一度被大众忽视, 但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及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 成人礼这一命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推行现代成人礼的必要性

1. 促进成人意识的形成, 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

青少年迈向成人的转变并不是自然而然的, 其过程“非常激烈, 没有好好准备时, 经常会发生心理和行为的不适应”。当代青少年面对这种转变更加难以适从, 他们在长辈们过度的宠爱下成长, 依懒性强, 缺少自主性, 自我意识过剩, 成人意识严重缺失, “拼爹”“啃老”都是习以为常, 更有甚者稍有挫折便堕落轻生。而成人礼正是通过正式的仪式形式来唤醒青年的成人意识, 提醒他们为“身份转换”做好准备。

2. 有利于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形成, 增加民族的凝聚力

成年礼作为一种传统的社会活动, 不可避免带有深深的民族文化的烙印, 也寄托着本民族对“新成人”的期望, 是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 它促使青少年归属到民族文化的模式下, 接受并形成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行为方式、心理结构、认知能力, 能够较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3. 丰富礼仪文化, 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礼仪“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 也是一个公民文明素质的标志。礼仪又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 在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中, 礼仪则体现了一种国格”。随着社会的变革, 我国的许多传统礼仪正在消失, 现代礼仪未成体系, 这已经成为许多学者必须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成人礼, 古称“礼之始”, 它指导和纠正青少年成人过程中的行为方式, 是中华礼仪文化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在当今中国推行和发展成人礼, 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更是对现代礼仪文化的巩固和补充, 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从而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成人礼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代成人礼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 发展迅速, 每年都有近百万的学生参与其中;其形式也在变得多样化, 有政府、学校组织的现代集体成人礼、传统复古的汉服成人礼以及如湖南卫视举办的“五四成人盛典”之类的媒体成人晚会。尽管如此, 现代成人礼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为此, 笔者做了一次调查,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提出当前成人礼存在的问题, 分析原因。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 有效问卷379份。其中“80后”117人, 占30.9%, “90后”183人, 占48.3%;“60后”、“70后”79人, 占20.8%。

1. 现代成人礼日渐普及, 但教育结果不甚理想

对“你是否参加过成人礼?”的调查进行分析, 117个“80后”中有15人参加过成人礼, 占“80后”人数的12.8%, “90后”中有87%参加过成人礼, “60后”、“70后”中有9%参加过成人礼。在“你觉得参加成人礼对你有影响吗?”的调查中, “一般, 没有太大影响”和“没有, 和没参加一样”占了67.1%。由这两项调查我们可以看出, 现代成人礼活动在日渐普及, 参与人数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 其活动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2. 现代成人礼活动缺乏创新, 形式重于过程

在“你参加的成人礼有这些环节吗?”的调查中, 勾选成人宣誓的有98%, 勾选志愿服务的有34%, 而勾选成人预备期教育、素质拓展训练的只有13%和8.9%。对“你觉得现代成人礼存在哪些不足?”的调查进行分析, 认为“活动形式单一”的占49.3%, 认为“活动形式化”的占65%, 认为“活动呆板, 缺乏创新”的占58.2%。

从上面两项调查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 现代成人礼将精力过多地放在形式感强的成人宣誓上, 忽略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和教育活动。与此同时, 活动形式化和缺乏创新已经成为现代成人礼活动面临的最大不足。

3. 社会对成人礼了解不够, 关注度低

根据笔者的调查, 没有参加过成人礼的人数占到56%, 其中“不知道”和“知道, 但不了解”成人礼的人数占到61.7%。在“你为什么会参加成人礼?”的调查中, “有人组织所以参加”和“被迫参加”的人数占到60%。在针对“60后”、“70后”的调查“您希望自己的孩子参加成人礼吗?”中, 有48%的家长选择“不希望, 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从上面调查可以看出, 在我国仍有很多人不知道或不了解成人礼, 不能正确认识成人礼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正面影响, 使得现代成人礼关注度低。

4. 现代成人礼仪式中对传统文化处理不当

教育学家提出, 我们应该建立“在传统仪式基础上得以更新的成年仪式”。但是通过调查发现, 我国现代成人礼侧重于爱国精神的教育, 忽视了对于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传承, 使得青少年难以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而另一方面, 自2005年兴起的复古成人礼, 一味追求复古, 不能与现代社会相融合, 更是流于形式, 虽然引起很多人的围观和讨论, 但终归不能引起大众的共鸣, 还造成诸多非议。

三影响现代成人礼发展的原因分析

1. 现代成人礼缺少政府的支持

尽管现代成人礼得到共青团的重视, 并在多个文件中受到肯定, 但却迟迟未有更为明确的表态及政策上的支持, 这使得现代成人礼处于尴尬的境地, 呈现出比较混乱的局面, 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长期下去, 现代成人礼必将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集体活动, 最终遭到遗弃。

2. 素质教育形式化限制了现代成人礼的发展

现代成人礼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这与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有着诸多相同之处。因此, 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 现代成人礼必能成为较为重要的教育形式。但是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 素质教育很难与升学率相抗衡, 渐渐地注重形式, 成人礼自然也随之变得形式化。雪上加霜的是, 现代成人礼大多在高中阶段举行, 时间上与高考撞车, 学校并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对成人礼进行精心的组织和安排, 家长也希望学生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学习上, 以取得高考的成功。这种情况下, 现代成人礼得不到更多的关注, 最终难免会流于形式。

3. 媒体宣传方面的疏忽

现代社会, 我们接触社会的方式也在变得多样, 除了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 还有新兴的传播交流的方式, 比如更重交友工具、微博等等。人们通过这些方式了解社会, 增长知识, 拓展视野。但是仔细观察, 不难发现, 这些媒介对于礼仪文化的宣传相对较少, 而关于成人礼的介绍宣传更是凤毛麟角, 造成了大众对于成人礼的不了解。

四现代成人礼推广的建议

现代成人礼应该是切实可行的, 有利于社会进步的, 必须是能使与此有关的群体人员中大多数人基本满意的。为此, 社会的各个群体都应该有所行动。

1. 政府的支持

在我国, 政府的力量不容忽视, 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 提高社会的关注度。因此, 现代成人礼应该以行政为切入点, 积极推进立法, 确定时间、服饰, 规范现代成人礼仪式, 使组织者做到有法可依。

第一, 确立较为固定的成人礼活动期。在“你认为需要设立全国统一的成人节吗?”的调查中, 72.9%的人认为非常有必要, 这符合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成人礼发展的趋势, 比如日本政府规定每年1月第二个星期一为成人节, 德国规定每年4~5月要为年满14周岁的青少年举行成人节等等。统一的时间, 有利于对成人礼活动进行组织管理, 容易形成浓厚的、有感染力的氛围, 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关注度, 得到大家的认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 最好将其并入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 成人礼的仪式部分与开学典礼结合在一起, 具有很高的可执行性。在国内, 大多数的青少年此时才算开始部分独立, 在外求学, 孤独迷茫, 承受着一定的身心压力;另一方面, 刚刚脱离了父母长辈的管束, 他们踌躇满志, 充满激情, 却也缺乏自律。此时进行成人教育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这种压力, 也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种正确的人生导向。

第二, 确定统一的成人礼礼服。在“你觉得现代成人礼需要专门的礼服吗?”的调查中, 63.8%的人选择了需要, “你觉得现代成人礼服饰是什么样子的?”46.2%的人选择了“根据古代服饰重新设计”, 是该题目众多选项当中, 比例最高的。这说明大多数人认为固定而具有民族特色的成人礼服饰, 应该是现代成人礼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 庄重而具有象征意义的服饰, 具有强烈的暗示作用, 可以减少仪式过程中的嬉笑之心, 有利于庄严氛围的产生。具有古代特色的服饰能够宣扬传统文化, 产生民族认同感。现代成人礼服饰的确立, 可以举办一场“成人礼礼服设计大赛”, 这种形式不但可以集思广益, 选择满意度高的服饰作为现代成人礼礼服, 还可以为成人礼造势, 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宣传成人礼。

另外, 还应该加快教育改革, 使素质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为现代成人礼提供可以健康发展的土壤。同时, 还应该加大对成人礼的理论研究力度, 以期能够对成人礼的实践活动给予指导。

2. 学校主力开展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 我国现代成人礼有81.4%是学校组织的。学校已经成为现代成人礼仪式活动的主力军, 举办一场具有教育意义、能为青少年乐意接受的成人礼仪式, 是学校不容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因此, 学校应该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教育资源, 制定一套针对成人礼仪式的科学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政策, 确保成人礼活动有效开展。

第一, 主题统揽策略。一方面, 学校应该确立一个主题理念去统率和指导成人礼活动, 这种理念应该糅杂了各个学校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和教学理念, 只有这样, 才能形成一个丰富的文化整体, 从而产生一种强大的教育冲击力, 使成人礼事半功倍。另一方面, 在执行管理上, 学校应该处于总策划的位置, 设计并规范成人礼仪式程序, 举办集体成人宣誓活动,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颁发成人证书;活动的具体细节应该交由班级组织策划。这样不但保持了成人礼的庄重, 还调动了青少年参与的积极性。

第二, 传统拓展策略。只有创新, 才能不断地给现代成人礼增添新鲜的血液, 保持活力。如何使创新更快地得到认可, 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传统中发展新的内容, 在新的内容中又可以窥探到传统的光芒。现代成人礼的创新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对固定程序的执行方式进行创新, 现代成人礼已经发展了20多年, 逐渐形成了成人预备期教育阶段、志愿服务、素质拓展训练、成人宣誓仪式四个环节, 其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 执行的方式也是多样的。执行者应该与时俱进, 努力寻求新的、更能吸引学生的方式, 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感悟、体验和内化, 切实使青少年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二是在固定的程序外, 增加丰富而创新的辅助活动, 并且贯穿于整个成人礼仪式的始终, 它是对相对固定的成人仪式的补充。辅助活动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 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热情, 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 举行竞技类的活动, 可以让青少年在活动中体会竞争与合作;进行传统、民族类节目的表演, 娱乐的同时引起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促进民族、文化认同感的产生。

第三, 民主互动策略。在“你觉得成人礼仪式应该包含哪些成分?”的调查中, “父母参与的感恩活动”占到71.1%,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体悟到父母之恩, 对父母抱有感恩之情, 他们希望成人仪式能成为他们表达感情的出口。同一项调查中, 选择“教师参与的教育活动”却只占到了26.8%, 这从侧面表明学生对“填鸭式”的说理规劝产生了厌倦。因此, 现代成人礼应该是一场包括家长在内的民主的、互动的集体仪式, 它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能与家长、老师、社会平等交流的平台。这样才能更容易调动青少年的情绪, 使青少年在有群体归属感的情况下, 更直接地了解社会、家长的期待, 认清他们即将拥有的权利和要面对的义务和责任。

3. 网络推广

目前, 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突破6.5亿, 因此网络传播将成为中国推广现代成人礼过程中最为有效的途径。病毒式传播方式, 是依托于网络技术的一种信息传递战略, 它可以使信息像病毒一样快速复制并扩散给成千上万的受众。近些年, 高效的传播速率和低廉的营销费用, 使其成为品牌推广方面的有力推手。笔者认为, 这样的信息传递方式完全可以运用到现代成人礼的推广中。在成人礼推广过程中, 将成人礼视为一个原初的“病毒种子”, 经过设计开发, 通过网络视频、轻松文化、游戏等丰富的渠道, 进行病毒式传播, 诱使受众打开心扉, 引起共鸣, 从而在真正意义上使成人礼得到网民认同, 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

五结束语

现代成人礼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关系到现代社会的文明、和谐与稳定。随着社会的发展, 现代成人礼也将面临各种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 对于现代成人礼的探讨应该实事求是地探寻其因果脉络, 不断总结经验, 借鉴国外成人礼建设方面的有益成果, 与时俱进, 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成人礼的教育意义与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顾希佳.礼仪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2]〔美〕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 (纳日碧力戈译)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3]李亦园.文化与修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4]陈戍国.周礼·仪礼·礼记[M].长沙:岳麓书社, 2006

[5]R·M·基辛.文化·社会·个人 (甘华鸣等译) [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8

[6]王彩霞.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东华师范大学, 2008

[7]伊力奇.“成人礼”的来源、类型和意义[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6 (3)

现代成人高等教育 篇10

一、成人学习的特征

(一) 独立性

当一个人成熟起来时, 他的自我概念 (self-conception) , 从依赖型转变为自我指导型。当一个人完成独立人格的自我概念后, 便会产生一种深刻的心理需要, 希望他人将自己看成独立的人, 希望别人认识到他具有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成人与一般的普通教育全日制学校的学生相比, 他们具有成熟的世界观和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 因此在学习中, 他们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尊重, 平等地与教师交流, 自由发表意见, 能判断自己学习的要求, 能独立制订学习计划和学习课题。但是当这种学习或者教育与他自身独立性的自我概念相冲突时, 成人就会抵制、反抗。这直接决定了成人学生具有显著区别于普通全日制教育学生的一种独立性。

(二) 目的性

成人参与学习, 他所重视的是所学知识的实用性而不是学术性, 重视应用和技能而不重理论或信息。成人更注重学习那些与生存密切相关的东西。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中, 90.6%的人选择参加成人教育的主要理由是因为职业需求或者工作原因, 只有9.4%的人认为是个人兴趣或综合人文素质的提高。当问及参与成人教育学习活动目标时, 58%的人回答是为了事业上的晋升以及在职业上更具有竞争力, 18.3%的人认为是其他个人原因, 17.9%的人是认为纯粹是为了获取大专院校的文凭。由此可见, 参加成人教育学习的学员目的性明确, 他们希望学到的东西是实用性的, 学到的知识能够快速解决当下所碰到的问题。而对纯理论的、与实践脱节的学术性的课程内容则兴趣不大。

(三) 社会性

成人是社会的现实劳动力, 是社会生活的主干, 他们的学习源于每个人的职业需求、角色任务或兴趣爱好, 成人参加学习, 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变化, 解决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成人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 成人从事任何事情都是以他的自身经验为基础的, 作为一个成人来说, 他参与学习主要是为了完成一定的社会职责, 与青少年时期的以自身发展为主是不一致的, 他更多的是扮演一个家庭成员、某一组织的成员或指导者等与之相符合的社会角色。因此, 成人教育就必须为了满足这些不同学习者的需要, 提供各种学习形式, 设置各种课程促进才能和个性的综合发展, 从而适应社会的需求,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成人教育对象的不确定性, 决定了他必须具有最大限度的社会适应性。

(四) 终身性

第三次国际成人教育大会的主题是“成人教育是终身学习的一项基本要素, 加强成人教育对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性”。本次会议充分肯定了成人教育在国际教育体系以及终身教育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是当代成人教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并把成人教育置于终身教育这个大的发展背景下来考察, 对于成人教育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终身教育思想的确立与发展, 提倡人们将学习贯穿一生。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 人人都必须要学会自我教育, 并且要不断地、持续地学习, 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从而能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 并将终身学习转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充分体现了成人学习的终身性。

二、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现状

(一) 课程体系普教化, 忽视成人特色

长期以来, 成人高等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学校普通教育的延伸或者补充, 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上与普通教育相同或相似, 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国家层面对成人教育的定位有很大的关系,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目标相似。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教育基本是照搬全日制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仅仅将成人学员学历为唯一导向, 而忽视成人教育的学生以能力为本位的学习诉求。二是专业设置相似。根据教育部颁布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的专业目录来看, 成人高校的专业80%与普通全日制相同。三是课程内容相似。基于成人高等教育的补充或从属地位, 在教师聘任、课程内容、教材征订等方面也基本照搬普通高等教育模式。四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相似。随着学习型社会观点的提倡和深入, 成人教育的形式越来越广泛多样, 但是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绝大多数还是沿用传统的讲授的方法, “学生在下面听, 教师在上面讲”依然是成人教育教学的主导。

(二) 课程编排偏重理论, 结构不合理

合理的结构是促进事物朝着预定目标发展的前提条件, 如果结构不合理, 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 事物的发展就会偏离原来的目标。目前, 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编排基本还是三段式的结构模式: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种编排方式强调专业的学科性和理论的系统性, 求全、求广、求深, 但对符合成人需求的实践性、职业性、参与性的课程体现则比较少, 甚至是没有。目前, 具体表现为基础课和实际联系不紧密, 专业课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成人高等教育现有的教学计划、大纲等仍以理论教学为主线, 实践教学环节属于被忽略的地位, 甚至实践环节只是理论上的存在, 在实际实施活动中, 根本没有开设。这种课堂学习与实际运用脱节, 理论学习不能指导社会生产实践, 成人教育课程的效用将大大地打了折扣, 导致学生学非所用或用非所学, 使成人教育学员的学习变成了“混文凭”。

(三) 课程内容落后, 教材陈旧

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明显落后, 教材陈旧, 不适应学生在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不利于成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普通高校中, 很多院校领导对成人教育不重视, 许多教师对成人教育不了解, 有部分人甚至把成人教育视为创收的一种途径。这就导致成人教育在普通高校里一直处于一种边缘的状态, 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根本无法投入更多的人力与物力进行科学研究与创新。在我国, 由于成人教育发展时间比较短, 理论指导实践的不足, 与成人教育相关教材体系还没有完成, 因此在现有的教材选择上, 很少有体现成人学习特点的成人高等教育教材, 甚至还有很多20世纪的版本, 内容陈旧, 明显滞后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从而使课程缺失应有的感召力。

(四) 人文精神在课程设置中的缺失

近年来,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社会价值取向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功利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的强大, 相信依靠自己, 能快速地创造一个丰富的物质世界。于是, 最小的成本、最快的效率、最大的收益成为现代人追求的目标。但是一些传统的做人的美好品德, 如诚实、正直、善良则被物质的世界所淹没。这些功利主义的思想模糊了成人高等教育培养人全面发展的这一目标, 成人读书, 接受教育, 只是为了短期使自己能够击败竞争对手, 获得成功, 以便过上丰裕的生活, 而对成人的精神世界的关注, 对道德的约束、对信仰的明确与巩固则是漠视的。我国近二十年来大力提倡成人高等教育, 更多的是考虑其经济价值, 而忽视对学生的人格和道德的塑造和陶冶。这表现在成人教育的课程设置上, 许多院校人为地割裂了人文知识和科学技术, 导致丰富学生人文知识的课程很少开设或者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长此以往将影响到民族素质的整体提高与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

三、基于成人特征的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建设模式构建

(一) 构建兼顾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一个专业里面所设置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分工构成了课程体系。在现代社会, 那种仅靠某一学科知识或者单一方面技能的人才解决社会日趋复杂的实际问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社会需要的是文理兼合互相渗透的高水平综合人才。以日本筑波大学为例, 早在20世纪70年代, 就已经打破传统的院系设置, 改为学群、学类为模式的综合化课程体系。这种模式的课程体系, 不能简单理解为是一些课程的简单的拼凑, 而是要求支持专业的各门课程是符合成人发展需要的且具有必要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统一, 形成高质量的课程群和课程类。构建综合化体系, 既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 又要体现课程培养的能力本位;既要重视公共课、专业基础的课程地位, 又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两者互相促进, 互相融合, 相辅相成, 将课程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互相融合, 打破传统的框架体系, 构建兼顾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化的课程体系。综合化课程体系的设置分为两种:一是把具有内在联系的课程融合在一起, 称为融合课程;二是合并相邻学科内容而形成的课程, 称为综合课程。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员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完美的人格。

(二) 构建模块式课程结构体系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大力推进高等专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特别是改革课程结构,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块式课程结构是指“按照内在逻辑整合相关课程的知识点, 再将知识点形成一个一个知识群的课程模式”。这些知识群内容相对独立, 可以像模块一样分解组合, 应变能力强, 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灵活快捷地变换课程内容, 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模块式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模块。成人高等教育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掌握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性课程。这些基础知识课程是为职业能力培养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设计的原则是“必须、够用”。二是职业能力模块。根据学员现实岗位需求或未来职业方向而定, 针对不同职业岗位需求和不同的教学对象综合运用, 体现课程的独立性、针对性、实用性。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训练什么、学什么, 同时注重结合教材创造条件, 更多地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 重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许多能力不是通过理论的学习而来, 而是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

(三) 构建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课程内容体系

美国成人教育专家认为, 在人与社会的发展关系中, 人处于主体地位, 美国成人教育充分挖掘人的发展潜力, 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社会中的成人已经打上了环境的印记, 具有成熟的人格和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 并且要履行社会生活职责。成人教育的课程不能忽视个人的需求, 不能像普通教育那样具有强制性, 要尊重个人的动机和要求。构建符合成人学习特点的课程内容体系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合适性。提供给成人学习的课程首先是成人所需要的, 是合适的。基于成人在工作条件、学习需求、个人生理、心理等方面有别于普通学校的学生, 因此, 在课程的选择上倾向于理解能力强、逻辑思维强等方面的课程, 减少单纯靠记忆或重复学习的课程。二是差异性。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 他们的知识层次和能力水平比较整齐, 而成人学员的知识层次和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 应该增加课程内容的弹性, 拓展学员的发展空间, 发展其学习的主动性, 以适应学员的差异性。三是前瞻性。课程建设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既要紧抓当代社会科技发展水平, 又能站在国际成人教育的角度, 高瞻远瞩, 不断更新内容, 拓宽知识领域。

(四) 构建系统的课程评价体系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和招生数量不断扩大的同时, 质量与品牌意识不强, 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质量整体监控和评价体系。这使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控制与监督一直停留在表面, 放松了对质量的把关。在实施过程中, 课程作为教育质量体现的重要载体, 课程质量直接关系到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 应加强和完善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具体如下:一是建立有效的课程评价标准。对于任何一个评价活动, 如果没有评价的标准和依据, 那么可以说只是一个表面文章和形式。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的评价标准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避免过度量化、过度细分的评价指标, 既要考虑到一般性, 还要考虑到地区之间的差异, 使评价标准有比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课程评价功能的发挥, 需要有良性的机制来保证。建立介于教育行政机关与学校之间的教育咨询机构, 专门从事信息咨询、指导、评价等信息服务为主的经营性组织, 是课程评价的趋势, 能站在中间的立场, 可以有效地消除传统的评价机制带来的僵化现象。三是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平台。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作为共同的主角, 但是在课程评价中, 教师作为被动的参与者或被评价对象, 在课程评价中的权力是非常有限的, 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 没有评价的资格。建立师生共同参与评价的平台, 让教师和学生通过公开、自由的渠道去表达和参与, 提高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能力。

四、结语

成人高等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准确把握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 构建有利于成人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 构建符合成人特点的课程建设模式, 尊重成人学习的特征, 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建设水平和质量, 对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成人高等教育国际化, 丰富其内涵和外延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课程建设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和载体, 鉴于目前普遍存在的成人教育课程普教化、结构不合理、内容教材陈旧落后及人文精神缺失等诸多实际问题, 应深切关注成人所具有的独立性、社会性、参与学习目的性和终身性等方面, 构建符合成人特征的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建设体系。

关键词:课程建设,成人特征,模式构建

参考文献

[1]杜以德.成人教育发展纵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231-235.

[2]卢卓.职业教育模块式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 (4) :103.

[3]刘志军.课程评价的现状、问题与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 2007, (1) :10-11.

[4]朱丹霞.基于成人特征的良性师生关系模式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 2012, (10) :32-33.

[5]殷鸣镝.关于加强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建设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 2002, (13) :52.

[6]王碧艳.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成人教育, 2004, (2) :25.

[7]周文根.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国际化特色初探[J]继续教育研究, 2011, (12) :62-63.

上一篇:党校下一篇:线性支出系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