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的欣赏教学

2024-08-07

音乐教学中的欣赏教学(精选十篇)

音乐教学中的欣赏教学 篇1

一、欣赏课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音乐欣赏是由知觉欣赏进人情感欣赏, 最后为理性欣赏。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 那么, 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 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因此, 要全面完成音乐教育的任务, 音乐课就不能不重视音乐欣赏这一环节。在音乐教学中, 欣赏课到底有哪些作用呢?

1.通过音乐欣赏, 可以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和音乐表现力。人们进行音乐活动, 由感知客观音响到对音乐做出主观反映, 其过程都是心理活动的结果。在音乐活动中, 首先涉及的是听觉和动觉, 然后才是对音乐做出情感的反映, 发展丰富的想象。例如, 教材上的《口哨与小狗》, 用模拟手法使音乐产生直观听觉形象。在欣赏作品时, 我看到很多学生和着那诙谐、活泼的音乐旋律。

2.欣赏中、外民族民间音乐, 增强学生对祖国、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感情。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 是我国人民共同创造的财富, 有着数千年的历史。要继承和发展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必须依靠教育, 依靠广大音乐老师的不断努力, 把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介绍给学生, 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 引导他们正确地去欣赏音乐, 激发他们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

如何在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呢?我认为老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让学生感受中国不同地区民歌的风格特点, 培养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二是让学生欣赏中国的民族器乐曲。培养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情感。三是让学生边听边唱边演, 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戏曲、曲艺的情感。四是结合学校实际,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让学生在民族音乐文化的陶冶中成长。比如, 指导学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使学生了解这首音乐从题材、音乐素材的选择到创作的整个过程。随着那优美的激动人心的, 有着浓郁民族风格的乐曲的进行, 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到, 深受国内外欢迎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的民族交响音乐”。

二、音乐欣赏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其实也可以从多方面, 多角度挖掘作品, 从深度、广度掌握作品的实质。欣赏是听觉, 感知和联想相结合的特殊认识过程。在听音乐时, 往往使我们想到听觉以外的事物, 进行音乐欣赏课程在于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1.通过音乐欣赏, 可以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例如《请你和我跟个舞》用模拟手法使音乐产生直观听觉形象。在欣赏作品时, 我看到很多学生和着那诙谐、活泼的音乐旋律, 随心所欲地摇晃着脑袋, 扭动着身体, 自己仿佛就是音乐中的小主人嘣来跳去。

2.通过欣赏我国民族音乐作品, 有助于弘扬民族音乐艺术,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的自豪感。例如, 民族器乐曲《百鸟朝凤》是我国民乐中的瑰宝, 学生通过欣赏, 可以引起自己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在欣赏时, 我给学生讲述了相关的故事, 寓教于乐。学生既增长了知识, 又激发了他们珍惜今天幸福生活, 热爱伟大祖国、建设伟大祖国的豪情壮志。给孩子留下了形象、鲜明、深刻的印象。

3.音乐欣赏, 可以使学生接触古今中外, 风格各异的经典之作。许许多多的音乐作品是经过锤炼、考验的艺术生命力较强的精品。例如《土尔其进行曲》、《〈卡门〉序曲》等等。孩子欣赏后, 可以开扩音乐视野, 提高他们的鉴赏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如何进行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

对于一首音乐作品来说, 短短一堂课45分钟不可能掌握欣赏作品包容的深刻含义。想要真正体会作品的真谛, 只能是突出重点,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表现手法, 对作品的整体结构特点有了大概的了解之后, 再对作品主旋律、重点乐章、结构承转等做深入分析。教学中采用反复聆听的方式, 但不是简单的重复, 而是边欣赏, 边讲解, 边引导, 提出具体要求, 让学生深刻体会, 仔细回味, 培养学生的“音乐之耳”, 提高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把学生领入音乐艺术殿堂,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1.在教学中, 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共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富于想象的思维特点, 他们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 因而在上这一阶段年龄欣赏课时, 我们可借助多媒体的帮助, 充分利用他们灵巧的形体、自然的嗓音, 通过观看动画、视听、律动、绘画、剪剪贴贴、游戏、情景表演、等相结合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综合手段, 进行直观欣赏教学, 激发和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 在其中较好地把握好多媒体的运用, 以开发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 体验音乐的美感, 从而更好的为低年级音乐唱游教学服务。在学生欣赏《童年》这首乐曲时, 我告诉每一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 用自己的心, 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 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播完以后, 我让同学们各抒己见, 发挥创造力给乐曲起名字。并同时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例如:有个学生为乐曲取名为“爱”, 学生解释为“当我听到音乐时, 我感到它带给我一种温暖, 我就想为它取名为‘爱’。”这个名字虽然和乐曲的名字不一样, 但他是用心去听去想, , 很富于想象力, 敢于创新, 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这是难能可贵的, 这也正是新世纪人才具备的素质。

2.运用新教学策略, 让学生实际贴近音乐欣赏。每个儿童都具有听故事这一特点, 利用其特点, 将音乐欣赏中的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 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 能激起学生的欣赏兴趣, 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除了结合故事, 还可以结合游戏来进行聆听, 尤其运用于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 在组织音乐游戏教学时, 还要注意将学生的活动面铺开, 使每生都参加音乐欣赏课堂中, 还要给学生动的空间, 时间, 让学生在动中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 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 让学生在视觉, 听觉, 触觉等方面都得到动态享受, 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欲望。为了进一步听懂音乐, 就要再次复听, 引导学生逐段赏析, 重点地方反复赏听, 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 提高音乐课堂的情趣。当然, 这就需要教师要对所要讲解的作品烂熟于心。 (1) 了解作品的一般情况, 如作品的类型、标题、作者、国籍等; (2) 提炼出主题思想, 看这首作品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教育作用或启发; (3) 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了解因背景的特殊性而带来的作品不可替代性; (3) 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 清楚音乐作品的结构框架或者章法; (4) 清楚作品的风格特征, 了解其是民族的还是西洋的, 是古典主义时期的还是浪漫主义时期的……在新理念的推动下, 音乐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经验与能力, 促使个性的完善发展, 为孩子们提供自由参与和自我表达的空间与舞台,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让他们获得艺术学习的愉悦与满足, 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3.在教学中追求平等的师生关系。现代教育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又要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许多成功的教学实例给我们一个启迪, 音乐教师必须一改过去站在讲台下, 居高临下, 俯视众生的做法, 应该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围在一起, 保持良好的交流, 创造和谐, 民主的教学氛围。激情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手段, 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实践中来。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在音乐欣赏课中, 音乐是第一位的。学生是音乐的主体, 是有自己主观色彩的。教师则是为这两者服务和联系而存在的。因此, 要时刻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反应, 尊重他们的想法, 不忽视他们一点一滴的音乐感受, 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 学生可以大胆的对老师说不。他可以对老师说我不喜欢这样的音乐。学生喜欢通俗音乐正是因为它的浅易性和易接受性, 教学中如果老师尊重学生的事实, 把一些学生喜爱的、优秀的通俗音乐引进课堂, 并且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 逐步丰富他们的欣赏知识和音乐鉴赏能力, 就一定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欣赏习惯的。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通过音乐欣赏的审美活动,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扩大音乐视野, 提高感受、体验、欣赏、评价音乐的能力, 并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 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丰富和满足, 身心得到健康协调地发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 音乐学科更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希望更多音乐教育工作者能够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鉴赏能力, 能够更多的把欣赏教学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当中, 起到更快更好更鲜明的效果, 带动学生的兴趣和专业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钱康仁.音乐欣赏讲话.上海音乐出版社.1982年06月.

[2] (美) 罗杰·凯密恩.听音乐.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8年06月.

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 篇2

一、欣赏作品的分类

美术教材的作品欣赏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古今中外名作的欣赏,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拉裴尔的《椅中圣母》、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还有徐悲鸿的《八骏图》、蒋兆和的《流民图》等现代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各异,艺术水平很高,是欣赏教学的重头戏,二是范图的欣赏,每课的前面都有一定的范画插图,这些范图主要是针对某一概念或某一技法而配备,它直观明了,学生易于接受,对于提高学生的绘画知识与技能至关重要。三是同龄小朋友的优秀作品欣赏,这些作品天真浪漫,富有儿童情趣,是儿童心理世界的反映,这类内容学生觉得亲切,容易产生共呜。四是其他门类的欣赏,如雕塑、建筑以及剪纸、编织、印染、拼贴等工艺制作。这类作品制作精妙,具有很高的美术观赏价值,学生很感兴趣。

二、欣赏的角度

对于一件美术作品,教师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欣赏:一是画面直观形象的欣赏,也就是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如《最后的晚餐》画的耶稣和门徒们共进晚餐,当耶酥说出“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这句话时,众门徒的惊异神情动态;1949斗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激动时刻;齐白石的《虾》表现的是一群活蹦乱跳的虾在水中嬉戏争食的情趣。

二是艺术风格特色的欣赏,它包括画面的构图、色彩、透视、表现手法等,主要指绘画的技巧。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家采用国画水墨技法,通过线条的干湿、浓淡、粗细、疾徐,寥寥数笔,便将马的奔腾气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凡高《阿尔的吊桥》一国,画家采用鲜艳浓烈的色彩,有力的笔触,奔放的线条,使画面给人一种明快跳动的感觉,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最后的晚餐》画中,画家把人物都安排在桌子的一边,全部面对观众,这种独特的构图法更便于表现众门徒的各种表情。三是与作品相关的边缘内容的讲授,包括艺术家的生平、爱好、传说、趣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等。比如在讲达・芬奇的画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达・芬奇画蛋的.故事,以及他刻苦研究解剖学、透视学的有趣事例;在欣赏齐白石的画时,可以讲他三十岁学画,为了画好画,在家里养了很多花鸟鱼虫,经常观察写生的例子。四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挖掘,如雕塑《艰苦岁月》,表现的是长征中一位红军小鬼依偎在老红军身旁,被悠扬的笛声所吸引的感人场面。但其表现的并不仅仅是这些,作品还歌颂了红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表现出了红军战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再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面中绝非单单表现了八匹马,而主要讴歌了那种勇往直前、战斗不息的大无畏精神,当然,像一些静物画、肖像画及一些工艺品就不必非得深控其思想内涵了。

三、教学时教师的注意点

1.教师要提高对欣赏课的认识,教师首先要利作品有一个较全面深刻地理解。

另外在欣赏的方法手段、教具的使用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方面教师也要心中有数。

备课越充分,教学效果就越佳。

2.欣赏时要有重点,有些作品以艺术特色、绘画技法欣赏为主,像风景画、静物画,而有的在艺术特色欣赏的同时更要对作品的主题思想学习领会,《血衣》、《南昌起义》等,此外在选材上也要有主有次,教师要把欣赏的重点放在那些有代表性的、风格独特的名作上,以加深学生对著名作品的印象。

3.欣赏的内容不可过深,超出了学生欣赏能力的东西,教师要少讲,甚至不讲,要欣赏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易于接受的直观内容,如某一点某一处的用色、线条、构图、明暗等。

4.欣赏的手段要多样化、生动化、艺术化,避免教师空洞枯燥的讲解、学生被动地干巴巴听的现象。可以采用故事、提问、讨论、观察、悬念等多种形式,还要充分发挥幻灯、挂图、录像、录音等现代教学手法,增强欣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使学生乐学、想听、爱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5.欣赏的时间不可过长,内容过多过滥,学生会厌倦,教师可以把欣赏教学穿插于平时教学之中,使欣赏与传授技能相结合。

6.欣赏后要有检查和总结。可以采用提问、谈话及卷风考试的方法来进行。

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欣赏教学刍议 篇3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欣赏

美国音乐家莫塞尔曾经说过:“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我们高中音乐课堂,也应该是学生“享用”音乐、欣赏音乐的过程。

一、引导学生成为音乐欣赏的主体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深入,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听”的陈旧教学模式已被师生之间互动、合作学习的模式所取代,尤其是高中音乐教学,面对的是一群已经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且有自己观点和认识的高中生,他们希望表达自己、表现自己。

1.听

对于一个音乐作品的了解,听,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通过预设问题,例如,歌曲的节奏速度如何?歌曲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你们听完之后有什么样的感觉?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听的效率。

2.唱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虽说是以听为主,但是唱也是欣赏音乐的途径和必要阶段。其中唱,主要是引导学生“唱主题”。学生每听完一首曲子后,会对它的第一主题印象深刻。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哼唱这个旋律,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品。唱主题,不仅能让学生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主题形象,而且还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3.想

即想象,它是音乐欣赏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当学生对一首歌已经较为熟悉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闭上双眼,用心聆听,走进歌曲的意境,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开阔视野,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广阔、新颖且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4.说

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听、唱、想”之外,就是要学生“说”,说出对于音乐作品的自我理解,说出对于情感上的自我体验,说出作品的感情色彩,说出作者的情绪情感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自我发挥时间,实现音乐课堂互动教学。

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1.多听、泛听

首先要多听,多欣赏音乐,听得多了,自然而然地就能听得懂了,这是一个相对应的过程,开始觉得好听,会常想听。起初的这种对于音乐朦胧的好感,会促使学生继续听下去,听得多了,就能逐渐地感受到音乐的变化和特点,辨别不同的旋律、节奏和音色,感受作者音乐表达的不同情感和意境。其次要泛听,要对各个时期、各种流派、不同风格的音乐进行泛听,这样不仅能扩展学生的音乐欣赏面,增进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而且还能在广泛的比较中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别能力。

2.多学

想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一定的音乐知识是必不可少

的,尤其是对于一些结构复杂的音乐作品。音乐知识覆盖范围广,学生不可能全部掌握,这时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选择地进行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首先是乐理知识,音阶、调试、主题、旋律、节拍、乐谱读法等,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并不是为了对乐曲进行技术分析,而是利用这些理论知识,帮助自己更好地欣赏和感受音乐;其次是背景知识,历史时代、作品流派、作者简介、作品意图等,帮助学生在了解音乐外部音响形式之外,加深对音乐作品的内涵理解。

3.提高文化修养

文化艺术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音乐欣赏能力的高低,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只有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才能更好地体会音乐作品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张静.如何提高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水平[J].中学教学参考,2011.

[2]施铁军,王仁普.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是有效的教学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08.

作者简介:赵艳华,女,出生于1971年12月,本科,就职于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第一中学,研究方向:高中音乐教学。

Abstract:Music teaching in high school,enjoy teaching can not only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feel beauty,identification of beauty,but also can effectively cultivate students the ability to create beauty.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quality education,music teach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the education sector,while the appreciation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way and method of music teaching,play a decisive role in teaching. Mainly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appreciation teaching,guide students,positive input to study,to become masters of the classroom,become the master of music.

音乐教学中的欣赏教学 篇4

一、听与看的结合

心理学家特瑞赤拉的实验表明:人类的记忆有这样的规律:从听觉获取的信息中, 三小时保持70%。三天后保持10%。从视觉获取的信息中, 三小时保持72%。三天后保持2%。如果听觉和视觉共同作用, 三小时保持85%, 三天后保持65%。可见, 视听结合运用在人的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 特别是艺术的审美而言, 视觉功能和听觉功能的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音乐是听觉艺术, 听是上好欣赏课的关键。音乐对学生的美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音乐中蕴含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通过每一首乐曲, 每一个音符传递到聆听者的心里, 每聆听一次就受到一次感染, 增加一次记忆和联想, 唤起人的美感。同时, 音乐又有着强烈的愉悦作用, 每个人都乐于欣赏, 能够倾心听美, 就是乐于受教的表现。人的精神愉悦了, 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并焕发出神采。音乐的旋律美, 美术的画面美, 通过听结合看, 由抽象思维转入形象思维, 以有声有色的具体图景展示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理解作品。

二、听与议的结合

议, 是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所感受到的作品内容、音乐形象及表现手段, 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则是有目的地进行指导。对中学生而言, 由于其年龄、心理等特点, 可以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采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这个栏目的形式, 给学生提供发表自己评价, 感受作品的勇气的机会,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启发、取长补短, 提高了音乐欣赏的水平。

如在欣赏《月光》之前, 先不提及贝多芬和标题, 完全让学生自己去理解, 最后真正能和月光相联系的不过几个人。有的说心里有些悲伤、凄凉;有的说好像看到了波光粼粼的水面;有的说听了后半部分, 心情非常激动。所以, 音乐欣赏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畅谈听后感或写下短文进行交流, 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 了解学生的欣赏能力, 而且还可以使同学们多侧面、多层次地感受、理解音乐, 较快地提高欣赏水平。

三、听与想的结合

音乐欣赏教学带给学生们的想象是无穷无尽的。从感性欣赏升华到理性欣赏, 教师更应谆谆善诱, 诱导学生对作品的作者、时代背景、民族特征、创作特点以及作品体裁等方面进行一番了解, 而且要多听、细听、多思、多比较, 才能更好地调动形象思维能力, 积极地展开想象, 正确地理解作品表现的思想内容, 正确地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在教学中, 我们不妨把音乐与舞蹈、戏剧、文学、美术……等其他姐妹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将音乐这种极为抽象的听觉艺术与视觉、运动觉……联系在一起, 发挥诸多感官或意象之间的交错, 混合的联觉作用, 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 而且更有助于学生艺术思维能力及想象能力的发展。

“想”就是学生在聆听音乐中, 根据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通过音乐欣赏去开阔学生思维视野, 培养学生想象的广阔性、独立性, 新颖性和创造性。如何使学生在流动着的音响艺术中, 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创造性地想象呢?首先要求学生对作品的情绪进行体验, 在对音乐的高低、强弱、节奏等因素感知的基础上;对作品的情感, 情绪做出判断。第二要求学生对音乐的风格、体裁进行体验和判断。第三教师可以适当地介绍作品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意图等。

四、听与唱的结合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 但唱主题是欣赏作品的基础。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 是乐思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 引导学生听前唱主题, 有利于学生把握主题形象, 使学生在聆听音乐过程中准确辩认主题和重复和变化, 使学生的音乐思维真正调动起来, 更好地获得音响体验。

如欣赏《翻身的日子》, 在听前我先引导学生一起唱书上的四条谱例, 也就是每个乐段的主题。在学唱时, 首先对每个主题音乐的节奏、特点、情绪等进行分析, 然后再进行学唱。教师要求学生边唱、边记、边对音乐进行初步的情感体验。待学生欣赏作品时, 不光对主题的出现和变化非常敏感, 而且对作品的分段也不感到困难。接着, 给学生描放一遍录音, 很多学生能说出:曲子是由引子加上三部分再加尾声构成的, 每一部分音乐基本是每一段主题音乐的重复和稍加变化的重复, 整首曲子的情绪都是欢快的, 表现了翻身农民喜气洋洋、欢天喜地的感情。通过听前唱主题, 不仅为欣赏作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听赏时能进一步入情、入境地去体验作品, 而且能使学生更好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我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点滴 篇5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我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点滴

昌邑区解放东路小学校 张哲 马克思说过: “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音 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因此,要全面完成小学音乐教育的任务,小学音乐课就不 能不重视音乐欣赏这一环节。我认为音乐欣赏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益处。

一、通过音乐欣赏,可以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丰富的想 象力。例如二年级教材上的《时间像小马车》,用模拟手法使音乐产生直观听觉 形象。在欣赏作品时,我看到很多学生和着那诙谐、活泼的音乐旋律,随心所欲 地摇晃着脑袋,扭动着身体,一副顽皮、神气的样子,自己仿佛就是音乐中的小 主人。我不禁为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所激动,更为音乐欣赏的魅力而折服。

二、通过欣赏我国民族音乐作品,有助于弘扬民族音乐艺术,激发学生的 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例如,六年级教材中的《新疆好》是新疆民歌欣赏曲目中的精听曲目,作品 弘扬新疆民族音乐文化,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 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主自豪感、自信心。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让学生 们置身于音乐的天地中去认识音乐、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用音乐教育来培养学 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正确的道德观念与高尚的生活情操。

三、音乐欣赏,可以使学生接触古今中外,风格各异的经典之作。许许多多的音乐作品是经过锤炼、考验的艺术生命力较强的精品。例如《十 面埋伏》、《春江花月夜》等等。学生欣赏后,可以开扩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 鉴赏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怎样才能使学校音乐审美教育能占绝对的支配地位而不被流行音乐的巨大 冲击波所淹没呢?我认为,别无它法,只有教育、引导。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硬 性禁止的方法。只有因势利导、兼顾现代审美意向,注重审美导向教育,才能起 到好的效果,否则会适得其反。学校要重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要把民族音乐放 在重要的地位,但也不能排斥外来的健康的音乐,要使学生既欣赏到典雅的民族 音乐之美,也能欣赏到情感强烈、节奏变化对比大的现代音乐之美。学生通过大量的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格调的音乐作品的 欣赏、对比,领略各种不同的美:华彩的美、淡雅的美、热烈的美、幽静的美、雄壮的美、隐秀的美、古典音乐的美、现代音乐的美,通过多听、多练、对比,达到审美能力的提高。审美要有修养,既要有文化修养,更要具有音乐知识,音 乐知识越丰富,修养就越高,认识美的视野就更广阔,识别美的能力就越强,就

不会被那些庸俗、低劣的东西所迷惑。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音乐知识,从而提高 审美能力,自觉抵制那些不健康的东西的侵蚀。要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作用,在 “吸引力” 上下功夫,把课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丰富多采,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达到审美导向的目的。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开阔学生 视野、丰富想象力、激发创造力、培养审美能力的最直接而有效的途径。学生广 泛深入地接触音乐作品,就能较快地提高音乐的鉴赏力和表现力。但由于学生的 年龄、阅历、知识等方面的限制,使得音乐欣赏课显得较为枯燥,如何使音乐欣 赏课生动、活泼、有趣起来呢?我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一、视听结合 在欣赏歌曲时,学生还能借助歌词基本理解,但欣赏乐曲就比较吃力了,有 时乐曲已经结束,学生还是一头雾水,只能用“好听”或“不好听”来评价乐曲,这 是因为音乐比较抽象,不象美术那样具体直观。因此,我在组织教学时,尽量借 用直观的事物如:录象、幻灯片、图片、实物等,帮助学生感知音乐,激发其欣 赏兴趣,从而把学生引向要欣赏的音乐作品中来。例如:在欣赏《小青蛙》时,我采用了幻灯片教学,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屏上分别出 现了夜色茫茫的田野,小青蛙玩耍、捉害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小青蛙勇敢 的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在绿 色的田野里歌唱、欢舞的情景。这样有效地将视听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集中了学 生的注意力,使孩子们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深了孩子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 的记忆。

二、情景表演 由于儿童的模仿能力强,表演欲望佳,参与活动积极性高,因而让他们边听 音乐,边分角色情景表演,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更能让他们感受到美的音 乐、美的故事、美的课堂。例如:在欣赏《口哨与小狗》时,我看到很多学生和 着那诙谐、活泼的音乐旋律,随心所欲地摇晃着脑袋,拍动着身体,一副顽皮、神气的样子,自己仿佛就是音乐中的小主人,吹着欢快的口哨,心爱的“小狗” 在其身边摇着尾巴,蹦来跳去。“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 最喜爱的方式。通过表演,激发了孩子欣赏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加深对乐曲形 象的联想和对乐曲的理解。

三、音乐游戏 在欣赏教学中,运用音乐游戏有利于小朋友们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例如: 听赏《火车波尔卡》时,我让小朋友们边听边跟着音乐做开火车的游戏。让学生 在游戏中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火车的鲜明形象和欢快的音乐情绪。形式多样的游戏 是培养儿童认识音乐世界,提高音乐素养的良好途径。

欣赏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篇6

1.美术欣赏教学概述

1.1美术欣赏教学发展现状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国美术欣赏教学发展止步不前,进入八十年代以后,我国美术欣赏教学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主要集中在美术作品的形式与美术的关系、美术的心理过程及美术欣赏的目的和意义等方面,这些研究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为现代美术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美术欣赏教学没有专门的著作,这些研究成果一般都只存在于著作中的某一章节或者某一部分,而且很多研究都只停留在表面,没有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综上,尽管目前我国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但仍有巨大的上升空间,需要对美术欣赏教学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1.2美术欣赏教学目标

1984年与2000年版美术教学大纲中已经明确提出过美术欣赏教学的总目标,但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目标已经难以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所以2001年美术欣赏教学的目标以一种更明确更全面的方式被提出,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认识和欣赏美术作品的材质和内容,让学生基本掌握古今中外美术的发展历史概况。二是努力提高学生视觉欣赏能力,让学生用充沛的情感表达欣赏完美术作品的认识和想法,尽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三是要珍惜我国遗留下来的优秀的传统美术作品和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以包容的心态面对多元文化。

2.学生美术欣赏能力发展现状

2.1态度方面

根据调查和研究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对美术欣赏学习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由于难以理解美术作品中丰富的情感,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对美术欣赏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注意到学生的这种情绪,努力让学生接受多元化的文化,端正学习态度。

2.2兴趣方面

初中学生年龄尚小,对一些流行熟悉的事物更有兴趣,例如初中生在生活中常接触动漫,希望可以通过美术课学到更多关于动漫的知识。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心理需求,将动漫适当地引入到日常美术教学中,将动漫作为一项辅助教学工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辨别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现代社会中存在一些过于商品化、表面化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不应该成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辨别能力,抵制不健康的教学资源。

2.3能力方面

大多数初中生学习美术都是零基础,所以在欣赏美术作品时都停留在表面,当画面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差甚远时,学生常常产生排斥,这对学生美术审美能力的提高具有严重的阻碍作用。事实表明,如果缺乏最基本的学科知识,那么学生的美术欣赏只能停留在表面,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让学生深入理解蕴含在美术作品中的丰富内容。

3.欣赏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3.1动漫教学案例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视觉艺术更加产业化与商业化,其中最典型的是动漫。尽管现代美术教学中没有充分将动漫应用到教学中,但学生所表现出的创作动漫形象的能力已经超越年龄发展水平。由于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对动漫的欣赏只停留在浅层面上,不会注意到蕴藏在动漫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教师要充分利用动漫这个教学资源,深入挖掘蕴藏在背后的美术资源,使其成为美术欣赏教学的一项重要辅助工具,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例如在开展欣赏与评价这节美术欣赏课时,可以先用节奏轻松活泼、画面感强的动漫音乐导入课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下教师要深入调查学生对哪些动漫比较感兴趣,针对比较感兴趣的动漫截取部分片段,课上利用多媒体放映这些片段,让学生在片段中感受动漫的特征和含义。放映结束后让学生分析片段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背景音的特征等,让学生在分析中对动漫文化内涵进行思考。借用动漫这个文化资源,全方面地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2八大山人教学案例

文人画作为我国传统美术作品中的精品,在现代美术绘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作品与现代生活差距较大,大多数学生对作品内容比较陌生,对蕴含在作品中的感情难以做到充分理解。例如八大山人之一的朱耷,由于作家本身怪异的行为和狂放不羁的绘画风格,使得大多数学生对这位作家了解甚少。针对这个问题,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师教学时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从文人画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让学生了解文人画产生的背景和原因,才能逐渐理清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逐渐理解文人画的画风。二是要从文人画本身出发,深入分析作品本身的美感和风格特点,感受文人画的精妙。

3.3抽象艺术

抽象艺术发展历史久远,但现在仍然有很多人觉得抽象艺术深奥莫测。大多数初中生觉得抽象艺术过于抽象,难以感受抽象艺术的魅力,但现代艺术呈现多元化发展。抽象艺术必将长期存在于生活之中,学生要提高美术欣赏的能力,感受抽象艺术中蕴含的艺术魅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抽象作品,例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凡·高的《星月夜》,将抽象艺术引入课题,再对抽象艺术进行分类,让学生感受不同类别的抽象艺术中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并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在对抽象艺术基本了解之后,教师就要详细讲述抽象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全方面地理解抽象艺术中的情感。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抽象艺术,可以让学生课下查找相关资料阅读,最后布置一项作业,让学生根据抽象艺术的特点进行艺术创造,在实践中感受抽象艺术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结语

音乐教学中的欣赏教学 篇7

1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现状与存在的教学问题

1.1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现状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程的教学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课程可以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的了解,并掌握一些体育运动中的技巧,为具体的实践打下理论基础。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许多高校并没有很好地进行体育理论课程的教学,在体育理论课程的安排中课时安排较少,并且很多时候也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进行讲解。而且对于体育理论课程的学习也没有相关的考核,教师都是将课程讲解完毕就不再管,因此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程的学习也不重视,往往都是走一个过场,并不认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甚至有一部高校根本没有进行体育理论课程的安排,只是将教学内容发于学生,然后让学生进行自学,因此体育理论课程完全没有在体育教学中发挥作用,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1.2高校体育理论课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2.1校方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学校的领导并没有认识到体育理论课程的重要性,认为体育课程就是在户外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因此对于体育理论课程的重视度不够。这就导致学校安排体育理论课程时没有安排足够的理论学时,通常都是在周末随意挑选2~4节课时,集中几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集体讲解。而教师在进行理论课程的讲解过程中也是对照课本进行,并没有经过精心的备课,也没有收集相关的资料以辅助课本的教学,因此教学效果也不好。同时在期末的考核环节,大部分高校并不对体育理论课程进行考核,而是只考核实践课程。

1.2.2论课的教学内容缺少实际意义。当前的体育理论课程主要是根据课本进行教学,而课本的重点往往是偏向于体育课程的特点和一些理论知识,而不是进行体育运动技巧的教授和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理论课程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明白进行体育锻炼的意义,并且学习相关的运动常识,在进行体育实践课程中可以有效地避免动作不规范或是受伤,同时也能掌握一些体育运动中的运动技巧,能够在实践中进行应用。并通过所学知识及技巧不断提升体育教学水平。然而,现阶段的体育理论课程并没有实践意义,学生学习之后对自己的体育学习并没有实际帮助。

1.2.3体育理论课教学的使用教材没有统一标准。高校的许多教材都没有进行严格的规定,大部分高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和培养方向自行选择教材。在体育教材的选择上也不例外,教材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往往是学校单方面进行决定,筛选认为合适的教材。但是,由于体育理论课程在高校教学中不被重视,因此在选择教材方面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通常选择比较便宜的教材,有些学校甚至因为怕麻烦一直沿用之前的教材,不进行教材的更新。这就导致教材内容与当前的教学要求不相符,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体育欣赏教学

2.1体育欣赏教学内容及特点

体育欣赏也是一种对美的欣赏,其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欣赏别人的体育运动,如学校的体育比赛或是体育训练,或者通过多媒体播放的奥运会比赛等。体育欣赏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体育运动,通过欣赏水平更高的体育运动过程,来提升自己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有些体育运动学校并不能向学生提供场地或器械,但是学生可以通过体育视频欣赏进行了解。

2.2体育欣赏教学形式的重要性

体育欣赏教学可以有效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的学习体裁不再是一本单调的教科书。学生通过体育欣赏进行体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可以更直观、更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教师也可以用过体育欣赏将其中有用的方面运用到实践教学中,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

3体育欣赏教学的具体理论教学实践

3.1选择适合的内容供学生欣赏

高校的班级结构与中学有所不同,学生按照专业进行分班,不同的专业男女比例差异比较大。如建筑类、物理等课程一般男生居多,而财务类、语言类专业女生比例比较大。因此,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结构适当调整体育欣赏课程的内容,例如可以在女生比较多的班级多安排羽毛球、排球等比赛项目进行欣赏,而男生比较多的班级安排篮球、足球等比赛项目的欣赏。

3.2通过欣赏校园比赛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体育欣赏课程不一定要在教师内进行,教师也可以在学校有相关比赛时带领学生进行现场欣赏。这样的比赛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本校与外校进行比赛,基于共同的荣誉感学生会对比赛很感兴趣,并且在欣赏的过程中会为自己学校的团队加油呐喊。

3.3欣赏高水平比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斗志

许多学生在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中都是抱着锻炼身体的目的进行的,并没有想到通过认真锻炼来提升自己的水平。因此,教师可以在体育欣赏课程上播放一些更高水平的比赛,如奥运会的比赛项目或足球联赛等。学生在欣赏这些体育比赛过程中会发现,运动员已经把体育运动作为一种艺术,如体操比赛的力量和美,足球赛场上球仿佛粘贴在了运动员的脚上,乒乓球比赛中一个小小球在拍子之间经历着不可思议的运动。这些都会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斗志,学生会在观看这些比赛的过程中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从而希望自己在实践中也能做得更好。从容不知不觉开始观察运动的动作和技巧,学习到更多体育知识,并会主动将这些动作和技巧运用到平时的锻炼中,让理论课程真正发挥作用。

4结语

体育欣赏教学在体育理论课程中加以运用,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全面了解体育运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体育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良好地掌握了理论知识,才能在体育实践课程中进行应用,更好地辅助体育实践教学,促进体育训练。

摘要:长期以来,高校的体育理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都不受重视,由于教科书内容的枯燥,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更喜欢体育实践课程。但是,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更好。因此,教师要对理论课程进行改革,以提升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将体育欣赏运用到体育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程的兴趣,促进体育理论课程的教学,从而提升体育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基于此,分析现阶段体育理论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体育欣赏教学在体育理论课程中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体育欣赏教学,高校,体育理论教学

参考文献

浅谈高中音乐教育中的欣赏教学 篇8

一、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学习热情

试想一下,平时我们看电视的时候,喜欢看的节目频道就会被优先选定,而不喜欢的有可能就只会一扫而过,甚至于从来没有打开过。同样,学生欣赏音乐的时候也是有选择性的,对于他们喜欢的歌曲会异常地专注,反之则左耳进右耳出,甚至于听不进去。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作为高中音乐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

首先,就要找出适合于他们欣赏的作品,其实也就是他们感兴趣的作品、熟知的作品。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最感兴趣的莫过于流行歌曲了,许多同学甚至于能唱几首流行歌曲。我们在课堂上就可以运用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先让他们欣赏一首最熟知的流行歌曲,然后作强烈对比,再放一首民歌之类的其他的曲目,这样他们不至于那么排斥。再让他们自己比较一下这两首曲目的不同点,比如说流行歌曲比较自由化、口语化等,而民歌则较民族化、感情化,语言方面也优美些。这样在比较的过程中,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他们也掌握了各种曲目的特点。

其次,注重情感交流,让同学们了解曲目里表达的故事情节、故事背景,这样也会激发他们欣赏的兴致。比如,在学习一些歌剧的时候,他们肯定是没有兴趣的,这样我们就要把歌剧里面描述的主人公的情感及要表达的故事情节讲给他们听。比方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我们把男女主人公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的凄美故事伴随着音乐的进度慢慢地讲给他们听,这样他们会在故事情节的想象中甚至于感动中,置身于歌剧,这样就达到了欣赏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成为音乐欣赏课堂的主体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所以课堂也就是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互动的过程。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立的想法。这样,我们就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想法、思想。

可以在课堂开始时,就跟他们说好,要听一首曲目,要认真听,听后让他们说出感受,比如歌曲的节奏、曲调、氛围、情感等各个方面。在欣赏过程中,他们会全神贯注,认真地聆听。在他们说听后感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引导他们要描述的大致方向,让他们主动地、认真地投身到音乐欣赏中来。

三、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首先,多听。音乐的学习中,最关键的就是听。要会听,要多听。刚开始不是太感兴趣,也许只能听出韵律好听、节奏快慢之类的感受,可是听的时间久了,他们就会发现,自己会慢慢地领悟音乐中要表达的情感,韵律、节奏的变化,以及变化的特点。比如: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节奏较快,刚开始听的时候歌词听不太懂,不知道歌曲表达的意思,可是听的次数多了,慢慢地就会感受到要表达的情感,把离愁别绪描写得婉转细腻,值得慢慢回味。同学也会记住它的节奏甚至歌词,最后学会了自己去歌唱。

其次,学会了解。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我们作为音乐教师,要试着让他们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创作年代、创作目的,作者的创作特点、流派之类的,使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要表达的内容、里面的故事情节,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再次,积累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也是相当重要的。掌握了足够多的乐理知识,不仅使同学们能从表面感性地认识所欣赏的曲目,而且可以让他们从专业方面(比如节奏、旋律变换、节拍等)来感受和欣赏音乐。

四、提高我们音乐教师的自身素质

音乐知识有着庞大的知识系统,里面包含的知识较多,知识面广。我们作为音乐教师,专业知识牢固了,才能在课堂上表达准确,做到举一反三、游刃有余。我们对自身教育的认识水平不提高,没有一个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教学质量就很难提高,所以我们要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要有先进的思想理念作指导,培养创新精神、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善于借鉴别人的知识,学习别人的经验,在课堂上反应灵敏,有较强的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教学的需要。

美术欣赏课中的情感教学 篇9

据新闻媒体报导: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拍卖的一件韩国15世纪的青花瓷盘,估价200万-300万美元,而事实上到最后成交价却是3080万美元,这是创世纪的天价!“天下第一瓷器”被韩国人顺理成章地戴在自己的头上了。

这则新闻引人深思,诸如此类的事情时有发生,例如茶道,跆拳道等,中国是拥有世界瞩目的珍贵瓷器的国家,瓷器的发源地就在中国,为什么这样一件我们中国人认为理所当然是自己的东西却被他人拿去,学生又会抱着怎样的情感去看待呢?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受到了大量外来文化的影响,与此同时却真心淡薄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从而让孩子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急剧减退,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日益漠视,更谈何情感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当孩子们觉得《花木兰》动画片好看时却不知它是美国拍的,此外日本韩国美国都曾拍过西游记,是否有那么一天我们的孩子会认为这些都是国外的?(教师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学生听,激发他们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动力。)

中学美术教学大纲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这一课我就以瓷器为载体,引导学生发现就在我们身边的国粹,让孩子们了解瓷器的起源、发展、交流、创新点过程。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欣赏、相关知识的问答和抢答让孩子们对瓷器有更深的认识,从而深入认识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荣誉感。

教学包括问卷调查、课外搜集、课堂展示、视频欣赏、课外迁移、总结归纳等一系方式,围绕“精美瓷器,领略国粹”这个主题,激发学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做以下的准备工作:

1)让学生自行设计问卷,并把问卷给家人亲戚填写,从而了解人们对瓷器知识和传统文化的关注(问卷调查见附录)。

2)让学生搜集家中自认为精美的瓷器,并用手机拍摄图片发给老师。

二、教学过程

1、探瓷

学生分组根据问卷调查,让学生自行统计整理,发现其中的问题所在,了解人们对于瓷器的知晓程度,从而引出学生自己对瓷器了解多少?应不应该了解瓷器等传统文化?能否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并让学生利用上网查询,阅读资料等搜集了解有关瓷器的知识,图片等。

2、赏瓷

多媒体播放课件,不同年代的瓷器精品图片用以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氛围和情感。(赏瓷的同时音乐背景效果也不容忽视)。

教师导语: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之一,且瓷器,这个生活中的古董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它证明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深具美感、善于创造,它承载着太多太多的中华文明和文化内涵,而今天我们就要走进这个伴随着大半个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瓷器。

3、说瓷

1)“久”,中国瓷器历史悠久

播放视频《文化中国瓷器》(视频下载自搜狐视频http://my.tv.sohu.com/us)

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们了解我国陶瓷业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从目前所知的考古材料来看,我国的陶瓷发展至少有一万多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发展唐朝时的制瓷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峰时期。中国的瓷器也就是从那时渐渐走向世界的。

2)“精”中国瓷器精美精湛

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工人莫献天机巧,此器能输郡国材。(6)《咏景德镇兀然亭》明·缪宗周(学生齐声朗读,感受瓷器的美)

视频播放瓷器制作过程。以某一瓷器为例,介绍其繁琐的制作工艺,在播放过程中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若是自己制作瓷器该会如何?你能做得好吗?最后师生感叹正是如此精湛的制作工艺才有精美的瓷器。

3)“新”中国瓷器中西合璧之新

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瓷器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唐代中后期,中国瓷器蜚声世界,于是有了欧洲定制瓷器的异域风情,特别是清代的珐琅彩瓷器将景泰蓝的制作和来自欧洲的画珐琅工艺相融合,在这种新技术下瓷器的风韵别具一格,让人叹为观止。继古瓷之后,当代瓷器的发展和创新也在逐步上升,"法蓝瓷"、"汉光瓷"其精美的造型、高超的技术受到国内外观众的赞叹。

4、赞瓷

通过对瓷器的欣赏和了解,请同学们讨论并回答完成以下任务:

1)为什么中国要被称为CHINA。

2)请各小组同学根据探究的结果,谈谈自己的内心感受,说一说瓷器为什么会蕴含着人类文化。并把心得制作成手抄报形式,并张贴展示,教师加以鼓励表扬。

三、拓展延伸

瓷器作为中国的文化遗产,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受到了更多人的保护,其实,在我国还有很多就在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去继承、保护,同学们你们觉得生活中还存在着哪些触手可及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它?

如何搞好中学音乐教育中的欣赏教学 篇10

一、欣赏必须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

中学生的音乐基础并不扎实, 一开始就给他们欣赏一些比较大的作品显然不合适。我往往从比较容易理解的声乐曲入手, 声乐曲结构简单, 而且配有歌词, 相当直观, 歌词与旋律情绪的搭配十分贴切, 使学生容易理解。有了一定的基础后, 就可以向器乐曲过渡。因为器乐曲比较抽象, 没有歌词让学生理解和参考, 要求学生以对音乐旋律的感受来想象它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器乐曲可以先从小作品或者独奏曲入手, 然后逐步过渡到比较大型的合奏曲和交响乐, 这样循序渐进, 符合学生从表象到抽象的认识规律。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

想象是人脑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联想是指感知或回忆某一事物, 连带想起其他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 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 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 我常要求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 用写诗、写散文、写听后感、画图画等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艺术表现能力。采用这种方法, 不仅要精心引导, 而且要有较充裕的时间。在教学中, 既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 又要注意教师的指导作用。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审美经验等的限制, 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往往会与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有一定的差异, 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具体做法是:既不允许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联想, 又不要求学生按图索骥地从音乐中衍化出一段情节或一个故事, 而要有分寸地启发学生, 在不脱离音乐的前提下, 感受音乐, 展开想象与联想, 最终达到自主地理解音乐的目的。

三、灵活多变地设计不同课型

将题材、演唱 (奏) 形式及作品曲式与体裁等异同点明显, 易于对比的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能使学生比较准确地感受、领会不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同时还能使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音乐, 并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了解音乐表现的规律。

1. 以题材为中心设计课型。

以某一题材为中心, 将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器乐作品组合在一起, 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如以“赞美伟大的祖国”这一中心的欣赏课, 就可将《长江之歌》、《我爱你, 中国》、《我的祖国》, 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等相同题材, 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器乐作品组合起来进行教学。这种课型内容统一, 能使学生从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作品欣赏中, 集中体会、理解音乐家是如何运用不同音乐表现手段来表现共同的音乐与主题的。

2. 以演唱 (奏) 形式为中心设计课型。

这一课型将同一音乐表演形式、内容、主题不同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如以“独唱”为中心的音乐欣赏课, 就可将男声、女声、童声等不同声域、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等形式的独唱曲组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不同表演形式的经典音乐作品, 拓宽音乐视野。

3. 以作品曲式与体裁为中心设计课型。

这一课型将同一曲式结构或乐曲体裁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如以“一段体”为中心或以“进行曲”、“变奏曲”等为中心开展音乐欣赏教学。这样做有助于学生了解曲式、体裁等有关音乐知识, 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到音乐内容与音乐表现形式的相互关系, 充分感受到音乐的形式美。

四、创设欣赏意境

音乐是美的, 而这种美更多的要通过音乐教师的语言的诠释向学生传递。比如在欣赏马思聪的《思乡曲》时, 教师用柔和、忧伤、带有怀念情绪的语调来介绍这首乐曲, 一下把学生带入了对《思乡曲》所表达的身在海外的游子思乡而无法回乡的那种凄楚、惆怅的情怀的情境之中;在欣赏吕其明的管弦乐曲《红旗颂》时, 教师用激昂的、充满自豪的语调把学生带入到看到国旗升起时那种幸福激荡的回想之中。在这样的课堂上, 教师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魅力, 轻松地把学生带入所创设的情景之中, 对学生理解音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及发展想象力, 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基层音乐教师要不断探索, 认真思考, 让欣赏教学真正使学生“终生受益”。

摘要: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 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 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 将自身与音乐融为一体, 物我交融, 获得精神上的审美愉悦。

关键词:中学音乐欣赏教学,探索,尝试

参考文献

[1]曹理, 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

上一篇:战略策划下一篇:防范信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