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吡嗪片

2024-06-03

格列吡嗪片(精选十篇)

格列吡嗪片 篇1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安捷伦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色谱工作站;安捷伦1100可变波长检测器。百灵LA114型电子天平 (常熟市百灵天平仪器有限公司) , 722s分光光度计 (上海精科有限公司) , KQ-250DB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 (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

1.2 色谱柱

安捷伦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 (218mm×4.6mm, 5μm) 。

1.3 对照品

格列吡嗪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4 试剂

甲醇为色谱纯;水为纯化水, 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1.5 试药

格列吡嗪片

2 测定方法确定

2.1 色谱条件

2.1.1 流动相的选择。

分别考察乙腈-水 (10∶90) , 0.1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 (用2.0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 H至6.00) -甲醇 (54∶46) , 甲醇-水 (25∶75) 不同比例的流动相, 结果以0.1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 (用2.0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 H至6.00) -甲醇 (54∶46) 为流动相为流动相, 供试品各峰分离效果最好, 故选用0.1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 (用2.0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 H至6.00) -甲醇 (54∶46) 为流动相为流动相。

2.1.2 检测波长的选择。

制备格列吡嗪对照品稀释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ⅤA) , 于190~900nm波长范围内进行全波长光谱扫描, 记录吸收光谱。在225nm处有最大吸收峰, 故选用225nm为检测波长[1]。

依据查阅文献及考查的结果, 确定色谱条件如下。流动相:0.1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 (用2.0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 H至6.00) -甲醇 (54∶46) , 检测波长:225nm, 流速:1.0m·min-1。柱温:30℃。理论板数按格列吡嗪峰计算应不得低于2000。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格列吡嗪对照品适量, 置容量瓶中, 加流动相制成每1ml含40ug的溶液, 即得。

2.3 提取方法确定

2.3.1 提取溶媒的选择。

在供试品溶液制备中, 分别选用了水、流动相、甲醇进行超声提取, 结果表明流动相分离效果、峰形及含量为最好, 所以选择流动相进行超声提取。

2.3.2 提取方法的选择。

取适量样品, 分别采用流动相超声提取30分钟和索氏回流提取2小时, 两种提取方法结果无明显差异, 采用流动相超声提取时间短操作方便, 所以采用超声提取。

2.3.3 提取时间的选择。

取供试品适量, 用流动相溶解, 超声波振荡分别提取20、25、30分钟, 制备供试品溶液, 含量结果表明:三种提取时间结果无明显差异, 为保证提取完全并缩短处理时间, 采用超声提取25分钟。

2.3.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供试品精密称定, 研细, 精密称取0.4 g, 置具塞锥形瓶中, 精密加入流动相50ml, 密塞, 精密称定重量, 超声处理 (240W, 40k Hz) 25min, 放冷, 精密称定, 用流动相补足重量, 摇匀, 滤过。取续滤液, 即得。

2.4 专属性试验

依照处方取除格列吡嗪以外的辅料, 按样品制备工艺制成阴性对照样品, 照2.3.3项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成阴性液, 依上述方法测定, 结果在格列吡嗪出峰处阴性液无色谱峰, 结果阴性试验没有干扰, 表明本方法专属性良好。

2.5 精密度试验

精密称取格列吡嗪对照品适量, 加流动相使溶解, 制成浓度为40ug·ml-1的供试品溶液。照上述色谱条件, 精密吸取10μl, 连续进样6次, 每次10ml, 记录峰面积。结果, RSD=0.96%, 表明本方法精密度良好。

2.6 对照品的线性考察

精密称取格列吡嗪对照品11mg, 置25ml容量瓶中, 加入流动相溶液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 分别精密吸取0.1、0.2、0.4、0.8、1.2ml, 置于10ml量瓶中, 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 摇匀。分别精密上述溶液吸取10μl, 注入液相色谱仪, 依照2.1项下的色谱条件测定, 记录色谱峰。以峰面积 (Y) 为纵坐标, 对照品进样量 (X) 为横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 计算回归方程为:y=6515.23x-1631.56 (r=0.9999) 。结果表明, 格列吡嗪在4.4~52.8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7 重现性试验

称取同一批的格列吡嗪片样品6份, 按测定方法项下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 测定含量, 并计算样品的RSD值, 结果RSD为0.96%, 结果表明此方法的重现性良好。

2.8 准确度试验

取对照品适量, 按处方比例及工艺规程制备模拟片各20片, 含量分别相当于标示量的80%、100%、120%。取模拟片照“含量测定”项下方法试验, 计算回收率为99.6%, RSD为0.23%。

2.9 样品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批格列吡嗪片样品, 按2.3项下的供试品制备方法制备供试品, 将供试品置室温下放置, 分别于第0、2、4、6、8、10小时, 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 记录色谱图。测定格列吡嗪片中格列吡嗪的RSD=0.93%。结果表明供试品10小时内稳定。

2.1 0 样品含量测定

依照上述含量测定方法, 测定格列吡嗪片三批样品中格列吡嗪片的含量, 结果三批样品的含量分别为标示量的100.1%、101.2%、100.1%。

3 讨论

本实验表明此方法分离效果好、方法简便、快捷、准确, 、专属性好, 可用于格列吡嗪片中格列吡嗪的含量测定。格列吡嗪片中格列吡嗪的含量为标示量的95%~105%。

摘要: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格列吡嗪片中格列吡嗪的含量。方法:采用安捷伦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 (218 mm×4.6mm, 5μm) , 0.1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 (用2.0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6.00) -甲醇 (54∶46) , 检测波长为225nm, 流速为1.0ml/min, 柱温为30℃。格列吡嗪在4.4~52.8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99) 。格列吡嗪平均回收率为99.6%。结论:本法简便、准确, 可用于格列吡嗪片中格列吡嗪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格列吡嗪片,含量,测定

参考文献

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说明书 篇2

【拼音全码】ErJiaShuangGuoGeLieBiQinPian

【主要成份】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每片含盐酸二甲双胍250mg与格列吡嗪2.5mg。

【适应症/功能主治】2型糖尿病,内分泌科。

【规格型号】12s

【用法用量】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应根据有效性和耐受性进行个体化给药,且不得超过大推荐给药剂量即每日20mg格列毗嗪mg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应与食物一起服用且从较低剂量开始给药,按下述方法逐步增大剂量以避免低血糖(主要由格列毗嗪引起),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主要由二甲双胍引起),并针对不同患者确定能充分控制血糖的低有效剂量。特殊患者人群不推荐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在妊娠期或儿童患者中使用。由于存在肾功能降低的可能性,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在老年患者中应采用保守的初始及维持剂量,任何剂量调整前都应该对肾功能进行评估,一般情况下,老年患者、过度疲劳以及营养不良的患者不得将剂量增大至大给药剂量以避免发生低血糖的风险。特别在老年患者中,必须对肾功能进行监测以防止出现与二甲双胍相关的乳酸性酸中毒症(见警告)。

【不良反应】大于5%的临床不良反应有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眩晕、高血压、恶心、呕吐。低血糖 在一项使用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250mg/2.5mg和500mg/2.5mg,的对照临床试验中,记录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头晕、发抖、出汗、饥饿感等)以及手指血糖测定消费结果≤50mg/dl的患者数量分别为:格列吡嗪5例(2.9%),二甲双胍0例(0%),二甲双胍格列吡嗪250mg/2.5mg13例(7.6%),二甲双胍格列吡嗪500mg/2.5mg16例(9.3%)。 胃肠道反应 在初始治疗试验中出现多的临床不良反应为腹泻和恶心/呕吐,这些症状的发生率在使用两种规格的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中均低于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有4例(1.2%)患者在初始治疗时因胃肠道反应而停止给予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在二线治疗中,使用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发生的腹泻、恶心/呕吐以及腹痛等胃肠道症状情况基本相似。

【禁忌】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在以下患者中禁用:1.由于心血管衰竭(休克)、急性心肌梗塞和败血症所引起的肾病或肾功能不全患者(例如男性血清肌酐水平≥1.5mg/dl,女性≥1.4mg/dl或肌酐清除不正常)。2.需用治疗的充血性心脏衰竭患者。3.对格列吡嗪或盐酸二甲双胍过敏患者。4.急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伴有昏迷或没有昏迷症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须用胰岛素治疗。5.接受血管中给予碘酸盐对照物进行放射研究的患者应暂停使用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因为这类产品可能导致急性肾功能改变。

【注意事项】1.警告盐酸二甲双胍乳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可能发生于给予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治疗时二甲双胍在体内的蓄积。发生该症的致死率约50%,乳酸性酸中毒的发生也可能与多种病理生理条件有关,包括糖尿病以及当出现显著的组织低灌注和血氧不足。乳酸性酸中毒的特征表现为血液中乳酸盐水平升高(>5mmmol/L)、血pH降低、伴有阴离子间隙增加和乳酸盐/丙酮酸盐比例增大的电解质紊乱。如果二甲双胍可能是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的原因,则二甲双胍的血浆浓度水平一般>5μg/ml。 据报道,接受盐酸二甲双胍的患者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概率非常低(约0.03/1000患者一年,约0.015致死例/1000患者一年),所报道的病例主要发生于有明显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中,包括内源性肾病和肾低灌注患者,且通常在同时进行多重内/外科治疗以及接受多种药物的患者中。必须接受药物治疗的充血性心衰患者,尤其是患有非稳定性或急性心衰的患者,容易出现低灌注和血氧不足的危险,是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高危人群。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危险随着患者肾功能不全的程度以及年龄增大而增加。采取定期监测接受二甲双胍的肾功能以及给予小有效剂量的二甲双胍的方法可以显著降低乳酸中毒发生的危险,对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应密切监测肾功能。对于年龄≥80岁的患者,因为这类患者较易发生乳酸性酸中毒只有通过测定肌酐清除率显示肾功能没有降低后才能给予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当出现任何与血氧不足、脱水和脓血症有关的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因为肝功能受损会明显限制其对乳酸盐的清除能力,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应避免在有临床或实验室肝病症状的患者中使用。服用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的患者应注意急性或慢性过量酒精的摄取,因为酒精可增强二甲双胍对乳酸盐的代谢作用。此外,在接受血管内造影术或任何外科手术前应暂时停止使用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乳酸性酸中毒的发作通常比较轻微,仅伴有一些非特殊症状如不适、肌痛、呼吸不畅、嗜睡以及非特殊性腹部不适等。可能出现相关的体温降低、低血压以及伴有更明显酸中毒迹象的抵抗性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及医生均均应充分意识到出现这些症状可能的重要意义,应指导患者在出现这些症状时立即通知医生,直至清楚这一状况前均应停止使用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血清电解质、酮、血糖,特别是血pH值、乳酸盐水平甚至血液中二甲双胍的水平都是有参考价值的。如果患者稳定使用某一剂量的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时,那些服用二甲双胍初始治疗时较常见的胃肠道症状,可能与药物无关。此后发生的胃肠道症状可能是由于乳酸性酸中毒以及其它严重的疾病所引起的。2.对增加心血管死亡率风险的特别警告据报道,与仅有饮食或饮食加上胰岛素疗法比较,口服降糖药与心血管死亡率的增加有关。这项警告是根据大学联合糖尿病活动(UGDP)为评价降糖药在预防和延迟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疾病发作所进行的一项长期前瞻性研究的结果提出的,该项研究有823例患者参加,被随机分为4组。在UGDP报道中,采用饮食加固定剂量的甲苯磺丁脲(每天1.5g)治疗5-8年的患者,其心血管死亡率大约是仅采用饮食疗法的2.5倍,没有发现总体死亡率的明显升高,但由于心血管死亡率的增加而中止使用甲苯磺丁脲,限制了对总体死亡率是否增加的研究。尽管对这些结果的解释尚有争议,UGDP的研究还是对提出这项警告提供了足够的根据。患者应被告知使用格列吡嗪的潜在风险和益处以及可替代的其他治疗方式。虽然在这项研究中只包括了一种磺脲类药物(甲苯磺丁脲),从安全角度考虑,认为这项警告也适用此类药物中的其他降糖制剂,因为它们具有相似的作用方式及化学结构。3.一般注意事项 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 低血糖 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可引起低血糖,因此,适当的患者选择、剂量以及指导,对于避免出现潜在的低血糖风险就十分重要。当热量摄取不足,紧张的运动后热量补充不够或同时使用其他降糖药或酒精等,都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肾功能不足可导致格列吡嗪和盐酸二甲双胍两种药物水平的升高。肝功能不足可以增加格列吡嗪的药物水平以及减小糖异生能力,两种情况均可增加低血糖的风险。老龄、过劳、营养不良以及那些肾上腺或垂体分泌不足、酒精中毒的患者尤其易受低血糖影响。低血糖症状在老年以及使用β-肾上腺素阻断剂人群中往往比较难被识别。

【儿童用药】尚不明确。

【老年患者用药】尚不明确。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尚不明确。

【药物过量】尚不明确。

【药理毒理】尚不明确。

【药代动力学】尚不明确。

【贮藏】密封。

【包装】12s/盒。

【有效期】36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0086

【生产企业】合肥立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服用格列吡嗪要防低血糖 篇3

准确诊断,对症下药

格列吡嗪主要用于:单用饮食控制治疗未能达到良好控制的糖尿病轻、中度2型患者;过去虽用胰岛素治疗,但每日需要量在30~40单位以下者;无症状、在饮食控制基础上仍有显著高血糖者;对胰岛素有抗药性者。

严格控制用药剂量

服降糖药应从小剂量开始,然后根据需要逐渐增量。如服美吡达时,每次2.5~5毫克,每日3次,餐前半小时服用,可逐渐增加到每次10毫克,每日3次。服用的最大剂量为每日不超过30毫克,否则会发生低血糖昏迷。在临床治疗中发现,曾有一患者为了尽快降低血糖,擅自将初次应用美吡达的剂量调到每天45毫克,即超剂量服用,结果服药后第3天即发生低血糖昏迷。

注意重复服药和配伍用药

目前国内以格列吡嗪为主要成分上市的口服降血糖药物除美吡达外,还有10余种,生产厂家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商品名,如迪沙片、利糖妥(片)、泌乐得(片)、蓝绿康(胶囊)、灭糖尿(片)、丹泰(片)、泌乐得(片)、瑞易宁(控释片)、瑞怡宁(控释片)、优哒灵(片)、糖定清(片)、格迪(胶囊)、秦苏(缓释片)、糖定精(缓释片)、西博格(胶囊)、唐贝克(缓释胶囊)、怡平(胶囊),等等。这些药物都含有同一种成分,因此绝对不可同时服用。口服降血糖药多两药联合使用,服用时一定要看清所含药物成分,避免同种成分的药物合用,出现严重低血糖。

格列吡嗪与双香豆素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保泰松、磺胺类药、氯霉素、环磷酰胺、丙磺舒、水杨酸类药合用,可增加本药的降血糖作用;与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噻嗪类利尿剂合并使用,可降低本药的降血糖作用;与β-阻断药并用时应谨慎。

注意低血糖的早期症状和服药禁忌症

使用格列吡嗪治疗中,应注意早期出现的低血糖症状,如头痛、兴奋、失眠、震颤和大量出汗,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发生严重的低血糖时要静滴葡萄糖液。对有创伤、术后、感染或发热的患者应给予胰岛素以维持正常血糖代谢;避免饮酒,以免引起类戒断反应(编者注:戒断反应是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候群,一般表现为与所使用的药物作用相反的症状)。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糖尿病昏迷前期或昏迷者、孕妇、肝、肾功能不全、肾上腺功能不全及对格列吡嗪过敏者要禁用。

格列吡嗪片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 (均符合诊断标准) 为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病例, 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中均无糖尿病严重并发症、无精神障碍、无其他严重慢性疾病患者。均愿意参与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选病例均对实验用药物过敏或其他禁忌。观察组中男性和女性比为28∶22;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比为27∶23。观察组和对照组性别比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和对照组平均年龄分别为59.6岁和60.2岁。两组平均年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上述资料比较,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格列吡嗪普通片 (上海信谊药厂生产, 每片5 mg, 每盒30片, 每盒4.6元) 治疗, 每天服用剂量为10~30 mg。对照组患者给予格列吡嗪控释片 (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每片5 mg, 每盒14片, 每盒38元) 服用, 每天服用剂量5~10 mg。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计算治疗后患者上述指标水平下降百分比。

1.3统计学处理:在统计学软件SPSS17.0下进行统计学分析, 率和均数比较分别采用卡方和t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检测指标治疗后下降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和治疗前空腹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后下降比例为25.1%;观察组治疗后餐后2 h血糖和治疗前比较下降比例为37.3%;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下降比例为23.4%。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和治疗前空腹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后下降比例为26.0%;观察组治疗后餐后2 h血糖和治疗前比较下降比例为37.2%;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下降比例为23.4%。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下降比例和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两组成本:广义的成本包括患者预防、诊断及治疗过程中的所耗费的财力、物力及人力资源。但本文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检查等费用均相同, 这里只考虑控制血糖水平的药物成本。观察组的成本即为格列吡嗪普通片所用成本, 对照组成本为格列吡嗪控释片所用成本。本文中观察组成本为77.2元;对照组成本为233.0元。

2.3两组成本效果比较:观察组控制餐后血糖水平的成本效果为77.2/0.251=307.5、控制餐后2 h血糖水平的成本效果77.2/0.373=206.9、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成本效果为77.2/0.234=329.9;对照组控制餐后血糖水平的成本效果为233.0/0.26=896.1、控制餐后2 h血糖水平的成本效果233.0/0.372=626.3、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成本效果为233.0/0.234=995.7。根据上面计算可以看出, 观察组在控制餐后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方面的成本效果分别低于对照组。

3讨论

吡嗪酰胺片说明书 篇5

【英文名称】PyrazinamideTablets

【拼音全码】BiQinXianAnPian

【主要成份】吡嗪酰胺片主要成份为吡嗪酰胺。

【性状】吡嗪酰胺片为白色片。

【适应症/功能主治】与其他抗结核药(如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及乙胺丁醇)联合用于治疗结核病。吡嗪酰胺片仅对分枝杆菌有效。

【规格型号】0.25g*100s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常用量,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每日15-30mg/kg顿服,或50-70mg/kg,每周2-3次;每日服用者高每日2g,每周3次者高每次3g,每周服2次者高每次4g。

【不良反应】1.消化道反应为多见,口服吡嗪酰胺片后可出现厌食、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7%~4.0%,但均能耐受。2.肝毒性为吡嗪酰胺片的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在疗程初数周内,少数患者可出现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肝肿大和黄疸,大多为无症状的血清氨基转移酶一过性升高,在疗程中可自行恢复,老年人、酗酒者、营养不良、原有肝病或其他因素造成肝功能异常者较易发生。3.变态反应 大剂量间歇疗法后偶可出现“流感样症候群”,表现为畏寒、寒战、发热、不适、呼吸困难、头昏、嗜睡及肌肉疼痛等,发生频率与剂量大小及间歇时间有明显关系。偶可发生急性溶血或肾功能衰竭,目前认为其产生机制属过敏反应。4.其他 患者服用吡嗪酰胺片后,大小便、唾液、痰液、泪液等可呈橘红色。偶见白细胞减少、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头痛、眩晕、视力障碍等。

【禁忌】1.对吡嗪酰胺片或利福霉素类抗菌药过敏者禁用。2.肝功能严重不全、胆道阻塞者和3个月以内孕妇禁用。

【注意事项】1、交叉过敏,对乙硫异烟胺、异烟肼、烟酸或其他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过敏患者可能对吡嗪酰胺片也过敏。2、对诊断的干扰:吡嗪酰胺片可与硝基氰化钠作用产生红棕色,影响尿酮测定结果;可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尿酸浓度测定值增高。3、糖尿病、痛风或严重肝功能减退者慎用。4、应用吡嗪酰胺片疗程中血尿酸常增高,可引起急性痛风发作,须进行血清尿酸测定。5、吡嗪酰胺片亦可采用间歇给药法,每周用药2次,每次50mg/kg。

【儿童用药】吡嗪酰胺片具较大毒性,儿童不宜应用。必须应用时须权衡利弊后决定。

【老年患者用药】遵医嘱。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结核病患者可先用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治疗9个月,如对上述药物中任一种耐药而对吡嗪酰胺片可能敏感者可考虑采用吡嗪酰胺片。吡嗪酰胺片属FDA妊娠用药C类。

【药物相互作用】1.吡嗪酰胺片与别嘌醇、秋水仙碱、丙磺舒。磺吡酮合用,可增加血尿酸浓度而降低上述药物对痛风的疗效。因此合用时应调整剂量以便控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2.与乙硫异烟胺合用时可增强不良反应。3.环孢素与吡嗪酰胺同用时前者的血浓度可能减低,因此需监测血药浓度,据以调整剂量。

【药物过量】尚不明确。

【药理毒理】吡嗪酰胺片对人型结核杆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在pH5—5.5时,杀菌作用强,尤其对处于酸性环境中缓慢生长的吞噬细胞内的结核菌是目前好杀菌药物。吡嗪酰胺片在体内抑菌浓度12.5ug/ml,达50ug/ml可杀灭结核杆菌。吡嗪酰胺片在细胞内抑制结核杆菌的浓度比在细胞外低10倍,在中性、碱性环境中几乎无抑菌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吡嗪酸有关,吡嗪酰胺渗透入吞噬细胞后并进入结核杆菌菌体内,菌体内的酰胺酶使其脱去酰胺基,转化为吡嗪酸而发挥抗菌作用。另因吡嗪酰胺在化学结构上与烟酰胺相似,通过取代烟酰胺而干扰脱氢酶,阻止脱氢作用,妨碍结核杆菌对氧的利用,而影响细菌的正常代谢,造成死亡。

【药代动力学】口服后在胃肠道内吸收迅速而完全。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和体液中,包括肝、肺、脑脊液、肾及胆汁。脑脊液内药浓度可达血浓度的87%一105%。蛋白结合率约1O%-20%。口服2小时后血药浓度可达峰值,T1/2为9-10小时,肝、肾功能减退时可能延长。主要在肝中代谢,水解成吡嗪酸,为具有抗菌活性的代谢物,继而羟化成无活性的代谢物,经肾小球滤过排泄。24小时内以代谢物排出70%(其中吡嗪酸约33%),3%以原形排出。血液透析4小时可减低吡嗪酰胺血浓度的55%,血中吡嗪酸减低50%-60%。

【贮藏】遮光,密封保存。

【包装】0.25g*100s/瓶。

【有效期】36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3020806

【生产企业】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格列吡嗪片 篇6

【关键词】 格列吡嗪;二甲双胍;初诊2型糖尿病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6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85-01

胰岛B细胞功能障碍、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等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1],而2型糖尿病多并发肥胖,诱发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短期内分泌耗竭,甚至导致糖中毒,而以往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佳,我院通过对8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格列吡嗪联合二甲双胍方案治疗10周,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52.3±10.31)岁。糖尿病病史(6.3±1.36)年,治疗前体重指数为(25.5±3.12)。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WHO,1999),且均未服用过磺脲类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空腹血糖7.0-13.9mmol/L及糖化血红蛋白≥7.0%。排除患有严重心、肝、脑、肾脏疾病的患者以及对格列吡嗪、二甲双胍过敏或有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确诊为2型糖尿病一周后口服二甲双胍0.75-1.5g每天,同时服用格列吡嗪15-25mg每天。

1.3 观察内容 所有患者在隔夜空腹6h后测量并计算体重指数,并测量收缩压、舒张压。治疗前后酶法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放射免疫法检测IL-6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免疫比浊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以及血压水平的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患者在治疗10周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夜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显著下降,如,见表1(P<0.05)。

2.2 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炎性因子等的比较 经过10周的治疗后,患者的体重指数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IL-6等炎性因子均显著下降,如见表2(P<0.05)。

2.3 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的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患者在治疗10周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出现显著性下降,如见表3(P<0.05)。

2.4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有1例患者出现腹胀,有1例患者出现腹泻,但服药第2周后不良反应逐渐消失。

3 讨论

据有关统计证实,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高达9.7%[2],该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组异质性代谢性疾病,血中胰岛素含量下降,导致机体中血糖过高,从而引起脂肪和蛋白质紊乱,严重危害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我院通过对8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格列吡嗪联合二甲双胍方案治疗,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本研究结果表明8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给予格列吡嗪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0周后,其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夜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显著下降。高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显著特征,格列吡嗪属于磺脲类药物,可以促进胰岛B细胞释放和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还可以增强胰岛素作用,而二甲双胍则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在联合用药后,其改善胰岛功能的程度如何有待于下一步研究[3]。另外二甲双胍作为降糖药,能够抑制肠道对葡萄糖吸收,促进糖的无氧酵解,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导致夜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降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胰岛素抵抗导致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使机体产热增加,往往导致血压升高和血脂代谢障。有研究证实二甲双胍可以通过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来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4]。

血脂代谢异常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特征,而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出现显著性下降,可能与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得到纠正有关。可能是由于药物联合应用后,可以显著调节脂肪代谢、恢复纤溶功能、减轻组织的糖化和氧化、改善微循环、改善血管反应性等[5]。另外经过治疗炎症因子水平也明显下降,此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

综上所述,二甲双胍显著抑制肝葡萄糖异生,但不刺激胰岛素分泌,而格列吡嗪则促进葡萄糖的吸收,两种药物相互补充[6],可以显著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二者联合用药后,显著改善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景尚,殷惠军,黄烨.盐酸二甲双胍对 2型糖尿病大鼠波动性高血糖状态下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1,27(5):686-690.

[2] YANG WY,LU JM,WENG J,et a1.Prevala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 [J].N Ensl J Me d,2010,362(12):1090-1101.

[3] 陈慧.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60例[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9):5l-52.

[4] 邢小燕,李玉凤,付佐娣,等.二甲双胍在伴高胰岛素血症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降血压作用探讨[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1):14-18.

[5] 胡红琳,壬长江,张木勋,等.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9,25(6):483-486.

格列吡嗪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0例,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54.28±7.36)岁,病程为6个月~10年;对照组患者60例,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53.92±8.17)岁,病程为8个月~10年。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和年龄结构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病例经临床综合检查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均为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FBG)>7.0mmol/L、餐后2h血糖(F2BG)>11.1mmol/L,且经过常规治疗超过3个月仍未能对血糖水平良好控制;排除近期使用过相关药物进行治疗或对相关药物过敏患者,合并其他严重的慢性内科基础疾病或慢性疾病未能有效控制患者,主要器官严重受损或功能障碍患者,有心肌梗死史或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以及妊娠期、哺乳期妇女[2]。所有患者均了解治疗给药方案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服从治疗安排,符合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使用格列吡嗪控释片进行治疗,初始剂量为5mg/d,在早餐时口服,而后剂量根据患者血糖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具体调整,可用10mg/d,但每日最大剂量不得超过20mg。对照组患者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初始剂量为0.75g/d,分3次于餐中口服,而后剂量根据患者血糖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具体调整,每日最大剂量不得超过2g。所有患者连续治疗1个月为1疗程,治疗期间不再另行服用其他降糖药物。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血糖检测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F2BG),血脂检测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1.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17.0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用()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样本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可知,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F2BG、TC、TG、LDL等出现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下降程度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2。

3 讨论

糖尿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见于中老年患者和肥胖患者,尤其我国近年来因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与饮食习惯均有改变,肥胖人数逐渐增多,同时老龄化问题也日益严重,因此该病的临床发病率上升速度较快,已经成为仅此于心脑血管与恶性肿瘤之后对人类最具威胁性的慢性疾病之一[3]。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临床医师与相关学者也一直致力于寻找安全可靠,且疗效确切的降糖药物。患者血糖水平持续在较高水平可以导致对机体多个系统的伤害,能够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的降低,从而导致以高血糖为主的水电解质、脂肪、蛋白质等诸多代谢紊乱。

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样本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样本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磺脲类降糖药物自进入临床并广泛应用以来,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机体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效降低血糖水平,而不会使血浆胰岛素水平升高,不会导致体质量的增加。格列吡嗪既是该类中的一种长效药物,能够刺激胰岛素分泌,同时具有模拟胰岛素降糖机制[4]。而使用新型胃肠道治疗系统技术研发的格列吡嗪控释片可以对药物体内释放速度进行控制和预测,使血药浓度稳定而谷峰波动较小,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服药次数减少,方便患者,同时因可以对药物体内浓度进行很好的控制而更为安全可靠[5]。

由本文研究结果可知,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F2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等出现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下降程度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使用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糖尿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相比二甲双胍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使用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格列吡嗪控释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F2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等出现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下降程度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糖尿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相比二甲双胍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格列吡嗪控释片,糖尿病,血糖,血脂

参考文献

[1]李育红.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国药师,2012,15(8):1156-1211.

[2]张军东,徐铮.格列吡嗪两种剂型治疗2型糖尿病的成本-效果分析[J].世界临床药物,2012,33(6):359-362.

[3]章玉华.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100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25):5459-5460.

[4]瑞易宁临床研究协作组.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31(2):73-76.

格列吡嗪片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包括43例男性患者以及37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为44~88岁, 平均年龄为 (55.4±4.5) 岁。病程平均为4个月到9年, 平均病程为 (5.6±1.2) 年。患者经临床诊断, 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随机分组, 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 规格为每片0.25 g, 批号为080705, 剂量初始为0.25 g/次 , 3次/d, 餐中口服 , 并结合患者血糖水平对剂量进行调整, 每天剂量最大为2 g或者2 g以下。

实验组患者则采用格列吡嗪控释片进行治疗, 规格为每片5毫克, 批号为081211, 剂量初始为每天5毫克, 早餐口服, 并结合患者血糖水平对剂量进行调整, 每天药量可达10毫克, 每天最大剂量为20毫克或者以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血糖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临床疗效评估标准如下:

1显效 :患者经治疗 , 血糖水平恢复正常 , 空腹血糖在7.1 mmol/L以下, 餐后2 h血糖在11.1 mmol/L以下。2有效:患者经治疗, 血糖水平有所改善, 空腹血糖为7.1~8.2mmol/L, 餐后2 h血糖为11.1~12.5 mmol/L。3无效:患者经治疗, 血糖水平下降不明显, 或者患者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

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 (FBG) 以及餐后2 h血糖 (F2BG) 进行观察和比较。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 采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处理, 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有效38例, 总有效率95%;对照组有效31例, 总有效率77.5%, 见表1。

可见, 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 差异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经过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FBG, F2BG均显著下降, 且实验组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见表2。

(mmol/L)

可见, 两组患者治疗前FBG、F2BG水平相仿,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经治疗, 两组患者的FBG、F2BG均显著下降, 实验组的下降幅度明显比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慢性疾病。石妍[1]在研究中提到, 随着人口老年化的日益凸显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完善, 在面临日益增大的生活压力的同时, 糖尿病的发病率也不断增加。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为长时间的高血糖, 是一种代谢综合征, 患者因胰岛素缺乏或者胰岛素生物作用障碍, 导致机体糖代谢出现紊乱, 患者同时合并代谢障碍, 容易引发一系列慢性损害[2]。

格列吡嗪作为一种长效型的磺脲类药物, 其具有双重降糖的特点, 能够有效对胰岛素B细胞的胰岛素分泌进行刺激, 同时具备较强的不依赖胰岛素的拟胰岛素降糖效果。药物有效成分缓慢被血液吸收, 在血液中保持2.5~4 h的半衰期。患者在服药24 h后, 血药浓度能够保持稳定, 且鞥刚有效对全天的血糖进行控制, 保持血糖的稳定性。此次研究显示, 实验组患者采用格列吡嗪控释片进行治疗, 其总有效率以及血糖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采用格列吡嗪控释片对老年2型糖尿病进行治疗, 疗效理想, 安全可靠, 值得普及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石妍.格列吡嗪控释片与格列吡嗪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学工程, 2013, 21 (1) :112-113.

格列吡嗪片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6例符合1999年WHO标准的2型糖尿病, 空腹血糖在10~15mmol/L者, 年龄38~72岁, 男62名, 女44名,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66例, 对照组4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05) 。

1.2 治疗方法

1.2.1 药物治疗

在饮食、运动及口服二甲双胍250mg, 3次/d基础上, 治疗组用格列吡嗪2.5~15mg, 3次/d, 饭前30min口服, 地特胰岛素10U或0.1~0.2U/kg, 1次/d, 睡前皮下注射;对照组用格列吡嗪2.5~15mg, 3次/d, 饭前30min口服, 疗程12周。

1.2.2 观察项目

治疗前后测空腹血糖 (FPG) , 餐后2h血糖 (2hPG) , 糖基化血红蛋白 (HbA1c) , 每周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

1.3 统计方法

结果值用均值±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作显著性检验。

2 结果

2.1疗效评定标准及总疗效比较见表1。

注: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 P<0.01。

2.2治疗前后测空腹血糖 (FPG) 、餐后2h血糖 (2hPG) , 糖基化血红蛋白 (HbA1c) 比较见表2。

注:治疗前后比较, *P<0.05,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ΔP<0.01。

2.3低血糖反应治疗组1例, 对照组2例。

3 讨论

临床观察的结果表明: (1) 格列吡嗪有很好的降血糖作用, 尤其对餐后血糖的控制疗效满意, 服药后30min见效, 达峰时间1~2h, t1/2为3~7h, 对空腹血糖>10mmol/L的2型糖尿病病人单独应用很难控制空腹血糖在理想范围。而地特胰岛素是首个通过酰化反应将脂肪酸与胰岛素分子结合而获得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通过去除天然人胰岛素B链30位的苏氨酸, 然后将14碳脂肪酸连接到天然人胰岛素B链29位的赖氨酸残基上形成, 皮下注射后, 起效时间约1.5h, 可24h保持相对恒定浓度, 无明显峰值出现, 从而持续稳定降糖, 而保持夜间血糖及早餐前血糖在较理想范围。 (2) 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均未超过5%, 且都为轻度低血糖反应, 未遗留后遗症。对照组低血糖占的比例比治疗组高, 且低血糖发生在餐后, 主要与空腹居高不下, 加大了格列吡嗪的剂量以致餐后发生低血糖反应, 而空腹血糖仍得不到理想控制。

格列吡嗪片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对近2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将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5岁, 病史5~10年。男女性别比例为1.5:1。所有患者经过检查符合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断依据, 并且均没有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疾病。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方法

试验组患者每日清晨早餐前口服格列吡嗪控释片, 晚上注射甘精胰岛素0.2IU为基准, 每3d增加2IU,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逐步调整, 直至FBG≤6.7mmol/L;对照组患者每日清晨早餐前口服格列吡嗪, 晚上注射优泌林N0.41IU, 根据对患者血糖的检测结果对剂量进行逐步调整, 直至FBG≤6.7mmol/L。两组试验进行3个月, 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 整理和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剂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不同时间点间的比较采用两因素多水平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3个月的对比研究发现,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血糖均有所下降, 幅度没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晚间的低血糖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血糖值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附表。

3 讨论

2型糖尿病又被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易出现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昏迷症状。其慢性微血管并发症包括视网膜病变引起的视力衰退, 肾功能衰退, 神经病变等。现代医学研究认为, 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不是胰岛, 而源于血液循环以及肝脏功能[3]。如果血液循环和肝脏功能正常, 2型糖尿病甚至可以不药而愈。该疾病引发的诸多并发症也会因为循环系统的恢复和恢复。一些导致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病变的原因, 会影响到胰岛素的作用, 使得空腹时的血糖含量达到6.8mmol/L。2型糖尿病的诊断依据为:空腹胰岛素水平>5.5μIU/ml, 同时伴随有高血糖, 即空腹血糖>6.8mmol/L时, 可以判断为2型糖尿病。其他即有正常胰岛素水平又有血糖升高超过正常标准, 口服优降糖, 二甲双胍效果不理想, 血糖依然很高, 必须依赖胰岛素注射的患者也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引起2型糖尿病的原因有很多, 包括与1型不同的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 由于具有遗传因素的影响, 其致病机制也较为复杂[4]。正因为如此, 有研究人员认为人体内存在节约基因:节约基因是指人类为了适应艰苦的生活环境, 随着长期的进化而逐渐产生的一种能够对抗不利环境的基因。由于该基因的作用, 使得这部分人能够有效地将吸收的能量积攒在体内, 以备度过不利的生活环境, 也符合达尔文进化论中所说的适者生存。2型糖尿病的病因包括: (1) 遗传因素: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史, 这一点是与1型糖尿病不同之处。其中一些致病的基因已经被找到并且定位, 有些还在研究中[5]。环境因素:一些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 体重过重、高卡路里的食物以及长期缺乏运动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另外, 过高的血脂和血压也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2) 年龄和种族因素:年龄在导致2型糖尿病发作中的作用也很突出, 大多数患者年龄在30岁以后, 发病时间大多在50岁以上, 年轻人的发病几率较小;在种族因素方面, 2型糖尿病患者多在土著美洲人和美洲人群中发生。

摘要:试验组50例患者每日清晨早餐前口服格列吡嗪控释片, 晚上注射甘精胰岛素0.2IU为基准, 每3d增加2IU,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逐步调整, 直至FBG≤6.7mmol/L;对照组50例患者每日清晨早餐前口服格列吡嗪, 晚上注射优泌林N 0.41IU, 根据对患者血糖的检测结果对剂量进行逐步调整, 直至FBG≤6.7mmol/L。经过3个月的对比研究发现,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血糖均有所下降, 幅度没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晚间的低血糖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血糖值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明显, 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甘精胰岛素,格列吡嗪,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Chase HP, Lockspeiser T, Peery B, et al.The impact of 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and humalog insulin on glycohemoglobin Levels and severe hypoglycemia in type 1 diabetes[J].Diabetes Care, 2001, 24:40-43.

[2]Nathan DM, Buse JB, Davidson MB, et al.Medical management of hy-perglycaemia in ycaemia in type2diabetes mellitus:a consensus al-gorithm for the initiation and adjustment of therapy:a consensus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nd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J].Diabetologia, 2009, 52:17-30.

[3]瑜祯, 肖常青, 夏宁, 等.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2, 19 (2) :189-191.

[4]卜石, 刑小燕, 王娜, 等.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4, 4 (7) :46-47.

上一篇:企业所得税法下一篇:银行业结构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