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毕业论文

2024-06-21

会计学毕业论文(精选十篇)

会计学毕业论文 篇1

关键词:独立学院,毕业论文,会计学

截至2013年年底,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统计,全国独立学院共有292所,在校生达到275万,约占全国普通高校本科在校生的18%,独立学院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教育部2008年颁布实施《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以来,各独立学院的发展普遍由追求规模式发展转为追求质量的内涵式发展。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创造性的教学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探索真理、强化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会计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实践经验,从毕业论文工作开展的关键关节进行详细剖析。

一、独立学院毕业论文现状

(一)独立学院生师比普遍较大

教育部对于教师指导人数仅提出指导性意见:“要统筹教师队伍在毕业论文工作中的指导作用,确保指导教师数量的足额到位”。但在很多独立学院在热门专业中,招生数量大,即使临时聘请大量兼职外聘教师,每个教师指导学生数量也会突破10名学生,很难保证论文质量。

(二)论文指导教师两级化明显

独立学院的专任教师来源一般为高校退休教师和应届毕业生,在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上两极化非常明显。年龄大的教授指导经验丰富,要求严格,但是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少;年龄偏轻的青年教师指导经验少,但是与学生沟通无障碍。

(三)大量的兼职外聘教师

由于独立学院专任教师少,独立学院不得不聘请大量的兼职教师。选择外聘指导教师的,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和写作过程中有距离感,很难与教师沟通和交流;外聘指导教师又对关于毕业论文的管理规定不熟悉或者在执行上力度不够,造成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粗放,毕业论文质量较差。

(四)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很多独立院校都设立关于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一系列管理规定,但是在执行中仅仅注重形式而达不到设定效果。比如论文题目审核,应该由相关专家进行严格审核,在执行中,相关专家对于提出意见极为保守;教师指导记录表,为了应付检查,指导教师会授意学生根据学校的最低要求酌情填写。

二、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关键环节控制

(一)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为毕业论文工作开展指明方向

母校培养目标为研究型人才,而独立学院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的会计学专业在学院发展的总体部署下,突出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的卓越会计师人才”。在这培养目标下,毕业论文的工作注重应用研究、社会实践等方向。

(二)规范毕业论文管理规定,落实毕业论文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根据学院培养目标,制定了符合学院发展的毕业论文管理规定,详细规定关于毕业论文管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同时,规定在第七学期成立以院长为组长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和以系主任为组长毕业论文工作小组,在第十周前各专业学院提交毕业论文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为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

(三)及时召开毕业论文动员大会和指导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培训会,严肃纪律和要求

毕业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落实后,各系召开毕业论文动员大会,向学生阐述开展毕业论文的意义、毕业论文流程、毕业论文的管理要求以及注意事项,明确毕业论文工作的主体是学生;同时召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培训会,主要向指导教师阐明关于毕业论文管理规定的具体要求、毕业论文的流程、指导教师如何在系统中录入题目以及如何对学生进行管理等重要问题。通过“学生-指导教师”两条线在分别明确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责任和要求,使学生和指导教师在相关规定上达成一致。

(四)查阅资料,充分论证,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选题开题

毕业论文动员大会后,选题工作正式开始。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会计系选题近些年来一直采用双向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指导教师擅长的研究领域,选择指导教师。指导关系确立后,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题目,题目可以教师提出,也可以学生提出教师审核。院系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题目审核把关,题目确定后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填写开题报告。

(五)指导过程做好指导记录,确保指导工作留有痕迹

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是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最少“三稿三审”,按月填写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情况,并保留至少3份有批改痕迹的毕业论文初稿备查。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开展院系两级中期检查,对于指导不负责的老师和学生进行督促和批评,确保指导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为了杜绝学生抄袭情况,要求学生提供毕业论文查重报告。

(六)发挥评阅环节的监督检查作用,充分准备进行答辩

在评阅环节增设教师评阅反馈意见表,如果评阅老师确实认为学生论文质量较差,有较大的改进空间的或者不能达到参加毕业论文答辩要求的,填写评阅反馈意见表,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提出修改意见。在进行评阅分组和答辩分组的环节,均是在保证完全回避原则的前提下,把一个指导教师指导的同组学生,分配到不同的评阅小组和答辩小组,避免某评阅小组和答辩小组标准过严或者过松的情况。

三、结束语

独立学院的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基于把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进行细节管理。另外,独立学院还可以充分利用毕业实习、产学研基地等等外部资源,鼓励双导师指导,采用多渠道、多方式途径确保毕业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大学第三力量——独立学院(广东)发展报告(2014)》[N].广州日报,2014

[2]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

会计学毕业论文 篇2

关键词:大数据;会计信息化;云计算;风险因素

一、大数据兴起对会计信息化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会计行业相结合,催生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会计信息化,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众多企业想要降低会计信息化成本的需求。据IDC公司所测数据显示,全球的数据库正在以每两年完整更新一次的速度在发展,这种发展中的大数据库,为以大规模、分布式计算为特点的云计算提供了强大的基础。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深度结合,在会计信息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数据提供了会计信息化的资源共享平台

从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来看,起初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大大方便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会计信息处理复杂、成本高的现状,但这种方式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容易形成“信息孤岛”。也就是说,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会计电算化处理系统,但这仅仅能满足自身的会计信息处理,不能做到同业之间财务数据的对比。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多的企业管理者想要得到的并非仅仅是本企业的会计信息。大数据背景下的云计算模式恰好能很好的满足这一需求,云计算的大数据库和高速的计算模式,能很好的进行行业会计信息的整合,在满足企业管理者对会计信息化传统需求的同时,也能让管理者掌握同业的情况。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了一个透明高效的资源共享式平台。

2.降低了会计信息化的成本,提高了办公效率

会计信息化的成本投入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会计信息化的前期投入阶段,该阶段主要包括基础设施资源建设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二是会计信息化软件的选取以及软件的后续维修和更新成本阶段。很多中小企业会因为庞大的成本支出而对会计信息化望而却步。但是云计算收费模式是线上收费,计费标准根据企业占用线上云计算的时长或者占用数据库资源的多少而定。这种计费方式在降低了成本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企业内、外部的信息和资源整合的效率,大大加速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进程。

二、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信息化的风险因素

1.会计信息化共享平台建设略显滞后

会计信息化需要强大的信息共享平台做支撑。如果供应商不能及时提供技术支持,会导致企业会计信息使用中断,给企业带来毁灭性打击。云计算平台的建设难度相较于传统的一对一企业定制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模式来讲更为复杂。因为开发的技术人员要考虑到不同中小企业的不同需求,然后进行资源整合和分层管理,使得云会计的应用能尽可能的满足各行业中小企业主的要求。因此由于技术上开发上的困难,目前很多先进平台的建设基本为外国供应商所垄断,与此同时国内的平台发展又相对国际水平略有滞后,给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2.会计信息化共享平台安全性尚显薄弱

会计信息化共享平台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一是用户身份认证的安全隐患,这一隐患存在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因为我国“云会计”用户在进行登录时所采用的身份认证一般是身份证认证模式,这种认证模式的安全系数较低容易被盗;另一种原因是身份认证的密锁管理相对薄弱,也就是数据加密技术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二是很多供应商并没有对会计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进行加密,这就可能导致企业在向平台传输企业相关的财务信息时会出现被盗用的情况,这是十分危险的。

3.会计信息化标准和法规有待完善

在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信息化与云计算相结合而产生的“云会计”服务模式,主要是通过建立共享平台来进行资源共享,资源的大整合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来进行约束,因此,我国财政部和国家标准总局发布了可扩展型商业语言报告规范和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用分类标准。但是相应配套的法律却还处于不完善甚至是空白阶段,因此我国的信息安全法律体系急需进行完善和补充,以便支持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方便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处理工作。

三、大数据背景下的会计信息化风险控制战略

1.加快会计信息化共享平台的自主建设

会计信息化共享平台的建设是企业进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现在很多企业都是使用财务软件来进行信息的交流,因此加快会计信息化共享平台的自主建设至关重要。首先,国家和政府应高度重视这方面问题,加大相关资金和技术支持,鼓励企业间的合作,从而为企业间共同开发会计信息化共享平台提供足够的环境支持。另外,国家还可以建立相关共享平台的示范工作点,作为行业范本,为相关企业的管理活动提供对应的参考和建议,从而提高我国会计信息化共享平台的自主建设速度。

2.构建会计信息化的网络防火墙

共享平台的安全性,是保证客户粘性的关键因素。就目前我国的技术水平看,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解决。首先,应该加强身份认证安全性建设。明确各种安全因素的来源,以方便建立多层次,更严密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其次,平台还应该加强数据的加密工作。可以先利用虚拟软件建议一个虚拟的网络环境,进行安全工作测试,然后再投放到互联网的环境中进行测试;再者平台还应该加强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工作,以避免平台投入使用后的一系列故障和问题。最后政府应该制定会计信息化安全标准及法律法规,尽快的完善《信息安全法》,制定统一的会计信息化安全标准。

四、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会计信息化克服了传统会计电算化的种种问题,同时也存在着很多漏洞,依赖于云计算的会计信息化进程会随着云计算的逐步成熟而越来越完善。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国的会计信息化普及程度会越来越深,覆盖面会越来越广。

参考文献:

[1]程平.“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3(29).

会计学毕业论文 篇3

一、会计综合模拟实习的必要性

会计基础理论教学一般比较抽象。会计模拟实习是通过塑造一个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在模拟环境中,按照具体的经济业务,学生自己动手,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薄,进行成本核算,编制会计报表直至财务分析,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某单位的实际会计部门,对会计工作的全貌有个清晰的、直观的了解。会计模拟实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加深了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会计模拟实习可以根据教学环节适当进行,也可以将学生集中在一起适时开展,便于教师集中指导。

二、会计综合模拟实习包括哪些内容

会计模拟实习可分为单项模拟实习、阶段性模拟实习和综合性模拟实习三种形式。

单项模拟实习,是根据会计基本理论教材中的各章节为实习单元,按授课进度分别组织实习。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地进行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的练习,再进行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的练习、会计账簿登记的练习等。

阶段性模拟实习,是在学生学习完成一门会计专业课程后,学校应安排一到两周时间,对本课程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和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与编制程序进行综合的模拟演练,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深化本课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比如在学完《财务会计》后,可涉及一些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利润和利润分配的取得等,根据记账凭证填制有关总账,明细账登记以及编制报表等财务处理方法。

综合模拟实习一般在专业课学习完成后再进行,以提高学生对前面学过的知识(如各种会计方法、程序和会计实务)加以综合运用的能力。综合模拟实习资料一般是以单位某一特定月份完整的会计资料,包括基本情况、产品生产工艺过程,成本计算的方法,各账户的月初余额、原始经济业务、财务分析指标、相关财务制度等,按照综合模拟实习的总体要求,从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编写财务说明书到完成实习报告,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模拟演练。

综合模拟实习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分为单独操作和分组操作。单独操作,要求每一位学生单独完成会计模拟实习内容。这样做的好处是能使学生通过整个实习操作过程全面系统地掌握各项专业技能;不足之处是不能使学生感受到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不能了解会计凭证在各环节之间的传递程序,学生操作量大,耗用的材料多,费用高,会加大实习成本。采用分组操作,即在每一组内按照会计工作各岗位的分工,进行分项操作。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一方面能明确各项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掌握各类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过程以及原始单据和其他会计凭证在各个岗位之间的传递程序;另一方面也能了解财会部门与企业内部及外部有关经济业务往来的关系,掌握相关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方法。不足之处是组织实习过程难度较大,而且学生对实习过程并不熟悉,对实习内容也不是全面了解。

三、我校综合实习的做法

(一)前四周会计手工模拟实习

财会的理论教学一般比较抽象,通过对一套完整的会计业务的手工处理,让学生自己动手从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编制财务报表到财务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核算方法和会计账务处理流程。虽然会计电算化比较普遍,但在电算化处理之前进行手工操作,有利于学生理解电算化的原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目前还是采用手工或者手工与电算化“双轨”运行进行账务处理,进行手工模拟实习有利于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在手工模拟实习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进行操作。

(二)后两周会计电算化实习,检验手工模拟实习结果

在信息技术广泛使用的时代,大多数企业已全部或部分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成为会计人员的“左右臂”,缺一不可。但在会计模拟实习上,许多学校目前还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手工操作阶段,没有“与时俱进”。对此,我们进行了改革,要求学生在手工模拟基础上,再使用具有代表性的财务软件进行会计电算化模拟。具体做法是:利用现有会计模拟实验室,在手工模拟核算资料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会计电算化模拟,从系统初始化设置、建立账套、编制记账凭证,到自动登记账簿和生成财务报表,让手工操作的实习结果通过会计电算化处理得到进一步的验证,让学生深刻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原理,体验电算化的优越性。

(三)这样做的优缺点

1.通过会计手工模拟实习,可以全面了解大学四年来所学的会计财务课程。但是遗憾的是,虽然在每个阶段都做了相应的模拟实验,但没有一个总体印象,这样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过的内容。

2.通过后续的会计电算化实习,能让同学更加熟悉会计电算化的操作,也使得学生在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工作,但这一个阶段不能独立,要以前面的学习为基础。

3.两者结合进行,可以取手工模拟之长补电算化操作之短。因为手工做账的最大好处是明了会计线索的来龙去脉,更好地理解会计原理;而电算化的好处在于减少计算错误及繁琐计算,用电算化实验过程检验手工模拟的结果。

四、进一步做好综合模拟实习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学院领导应高度重视,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实验考核办法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认真地参加会计模拟实验,必须制定一套具有针对性和约束力、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灵活考核办法。一般来说,可从实验技能、实验纪律和实验报告等几个方面来综合评价实验成绩,其中以实验技能为核心。实验成绩在专业学习中属于什么样的地位,也是急待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单项模拟实验和阶段性模拟实验的成绩应并入相关课程的总成绩,而综合模拟实验的成绩应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列示。

(二)师资

要求教师既要懂会计手工实操又要熟悉会计电算化的操作。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社会科学,因此要求会计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而且还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

(三)物质条件

物质条件是指,合适的财务软件、有连续6周手工兼使用电脑的实验室、大量的配套账本及账页。会计模拟实习中应重视材料的选择。实习材料的质量是影响会计模拟实习质量的关键。目前这方面的材料较少,特别是综合模拟实习的更少,大多是工业企业会计的实习内容,并且实际上实习项目单一,在新的会计制度实施后,相关教材并没有及时补充修订。这就给学校组织实习带来困难。所以希望专家、学者应重视会计模拟教材的编写工作。

(四)加强手工核算实习与会计电算化实习的结合

现代会计工作的重心是对会计信息的运用,不能熟谙会计循环就无法准确解读会计信息,也就不能有效地运用会计信息。因此,手工模拟实习和电算化模拟实习是相辅相成,不可缺少的。在手工模拟核算资料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计算机模拟,从原始资料的输入、记账凭证的编制到自动登记账簿和产生会计报表,让学生从计算机上体验会计工作的乐趣。要求学生能熟练应用通用财务软件,并能对财务会计软件进行系统分析、开发和维护。

会计学毕业论文 篇4

近年来, 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改革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显得滞后, 其作为教学任务的最后一个环节以及本科阶段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核心教学环节之一, 其重要地位并没有得到重视, 而使得该课程长期缺少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并成为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 开展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改革, 探索适合的教学模式实有必要。 为了提高会计学毕业论文质量, 我院自2011 年以来在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中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课下个别指导模式, 增加了采用研讨课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集中指导的环节, 借助于研讨课教学模式的诸多功能的发挥, 使得会计学毕业论文的教学环节得到了强化, 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会计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较好地实现了会计学毕业论文的教学目标。

二、研讨课教学模式的功能

研讨课 (“seminar”) 作为一种教学模式, 发源于18 世纪德国哥廷根大学, 现已经在西方国家大学文科教学中被广泛采用。 它通常是由教授向学生提出问题或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开始, 并在其指导下进行研究, 到最终解决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套规范性的方法体系。

(一) 实现以学生“主动性学习”为主

研讨课教学模式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理念, 要完成研讨课教学所要求的主题, 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和研究, 要编列本学科重要的阅读文献指导学生阅读, 要对教学重点、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前沿性有研究价值的论题进行梳理并提出参考性的选题, 要指导学生拟定主题发言提纲, 要组织学生讨论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学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 无论是基于兴趣还是为了完成任务, 都需要在收集整理资料和制作课堂展示以及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中, 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努力, 尽可能地使自己的研究内容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和研究问题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二) 促进课程内容的深化与拓展

从课堂讲授与研讨课的关系看, 二者联系非常密切。 它是对课堂内容的消化、理解和运用。在文科教学中, 采用传统讲授的课程内容通常是基本概念和一般原理及方法, 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研讨课的核心则是从问题开始并确定恰当的论题, 这些论题不仅仅拘泥于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而提出, 而是结合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以及学科发展前沿问题设置论题, 并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和理解能力, 学生在完成这些选题的过程中, 需要阅读文献、参加社会实践、参与主题发言讨论, 在分析、比较、思考、研究的过程中, 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因此, 研讨课虽以课程内容为基础, 但不拘限于课程内容, 是课程内容的深化与拓展。

(三)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研讨课教学模式具有规范的实施环节, 随着各个环节任务的完成, 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得以提高。 (1) 确定主题环节能够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研讨主题可以来自多个渠道, 但是其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在课程学习或者实习、实践中发现问题, 提炼并成为主题。 (2) 查阅整理文献资料环节, 学生经历了对资料整理、筛选、分析、比较后, 科学研究素养得到培养。 (3) 主题报告宣讲及课堂讨论交流环节, 通过报告人的陈述和解答、参与人提问、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讨论, 可以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4) 修改报告论文环节可以训练学生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

三、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应用研讨课教学模式的实践

毕业论文是属于习作性的学术论文, 具有一定的创见性和科学性的特点。教育部高教司2001 年编写的高等学校毕业设计 (论文) 指导手册《管理卷》对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是:“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管理学、 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运用会计方法与技术, 围绕着会计理论与实践问题撰写毕业论文。 ”根据上述特点和要求, 会计学毕业论文的教学应当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那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使学生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

通常,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的教学流程与环节包括选题、 搜集整理资料及技术准备、制定进度计划、撰写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交流讨论、撰写论文初稿、思考讨论后的修改定稿、论文答辩。研讨课教学模式是教学与研究统一的有效方法, 结合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的要求和目标, 我们将研讨课的教学模式有机地融合在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指导环节中, 在具体实施时, 我们将这些教学环节大致分为选题、开题、深入研究并写作、论文答辩四个阶段, 而研讨课教学模式贯彻于始终。

(一) 选题阶段

第七学期期中, 院系开始部署毕业论文工作, 根据学生的选择和教师的研究方向确定指导教师, 通常每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在10 名左右, 这样基本的选题方向就确定了。 在第七学期的这段时间, 尽管有些学生需要联系工作, 但是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学校里, 指导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 组织毕业论文的研讨课教学, 将课堂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做好论文前期的准备工作。

在选题阶段, 指导教师按照研讨课教学要求, 给学生做2 次选题背景知识介绍的专题讲座, 梳理研究主题的学科演变发展过程、研究现状、主要文献等, 让学生在熟悉了这些背景知识后, 在教师指导下在一个共同的研究领域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关注点, 选择不同的研究视角并确定不同的论文题目。在这样的专题讲座中, 指导教师作为主题报告人, 在讲解的过程中接受学生的提问, 并引导学生思考、 激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 以便于让学生发现问题的研究点。

(二) 开题阶段

在开题阶段, 指导教师按照研讨课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完成论文前期的准备工作, 具体环节包括开题指导、资料搜集归纳整理、主题宣讲及课堂展示、撰写并完成开题报告等环节。

确定论文题目之后, 指导教师首先需要给学生集中做一次开题指导, 主要讲解在开题过程需要完成的环节和任务、资料查阅途径及方法、文献归类整理评述的要求、会计问题的研究方法、论文写作提纲的拟定等, 并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和讨论, 使学生熟知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和采用的途径及方法;之后, 学生按照要求查阅文献资料, 或通过实地调研搜集有关资料, 并对搜集的资料整理、筛选、分析、比较, 并形成初步的开题报告, 为课堂宣讲展示做好准备。

主题宣讲及课堂展示是重要的环节, 每个学生需要做一个至少30 分钟的主题宣讲, 把自己前期的准备工作制作成PPT进行宣讲展示, 宣讲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文献综述、查阅文献的范围及手段、主要的参考文献、写作思路、研究方法、论文提纲、拟创新观点等, 指导教师作为主持人, 积极参与并引导学生对宣讲人的内容进行提问、质疑、辩论, 宣讲人需要对参与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辩论, 在这种讨论交流中帮助宣讲人进一步理清思路、 形成观点等;之后, 宣讲人根据指导教师、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和意见, 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论文提纲和开题报告。这样的主题宣讲及课堂展示类似于研究生的开题答辩, 指导教师需要精心组织和安排, 在这一过程中, 由于大家所确定的研究领域大致相同, 所以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背景、文献资料较为熟悉, 通过讨论交流, 可以分享更多的文献资料、借鉴他人的研究方法、触发自己的写作灵感等。

(三) 深入研究并写作阶段

开题之后, 学生进入论题的深入研究阶段, 并同时开始写作论文初稿, 这一阶段可以在寒假期间和第八学期初完成。 第八学期开学之后, 学生忙于毕业联系工作和毕业实习, 所以大部分时间不在学校, 因此, 指导教师可通过电子邮件、QQ、电话等方式和学生进行适时交流和沟通, 掌握学生论文进度, 指导学生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并在初稿接近尾声时, 集中安排一次研讨课模式的课堂展示和讨论, 作为一个总结性的环节, 让每个学生将自己研究过程、 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所获得的成果用文字或图示完整地表达出来, 不仅要求有理论、有实践、有数据, 而且还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而得出新想法或新观点等, 大家通过讨论和交流, 从中感受到不同观点的冲突, 相互启发, 取长补短, 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之后, 每个学生总结自己各阶段的研究成果, 并根据指导教师和同学们讨论交流提出的意见, 对自己的论文初稿进一步修改, 形成毕业论文, 并等待进入论文答辩阶段。

(四) 论文答辩阶段

论文答辩是监督论文质量最后一个关键环节, 通过毕业论文答辩,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能和检阅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机会。 通常, 论文答辩的程序包括: (1) 学生作为答辩人用至少10 分钟的时间陈述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观点; (2) 答辩评委针对论文提出不同的问题; (3) 答辩人根据评委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并与答辩评委进行讨论或辩论; (4) 答辩评委小组成员根据学生的论文和在答辩中的表现, 进行成绩评定和填写论文评语。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答辩表现十分重要, 答辩评委需要综合考察学生对论文陈述、 解答及辩论中所表现出来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等, 因此, 答辩过程实质上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一次研讨课, 它是对学生在经历了整个毕业论文准备和完成过程中以及整个本科阶段全部课程学习中所培养的综合能力的检阅。

四、实践效果的评价与分析

(一) 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明显提高

将研讨课教学模式有机地融入到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中, 使得学生在不同阶段通过准备、展示、讨论交流、修改、 答辩等的多次演习和实战中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目标。 根据我校近三年来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情况分析, 其质量提高主要表现在: (1) 论文选题类型呈多元化趋势。 2011 和2012 两届选题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调研综述四种类型, 2013 届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设计型和计算机会计研究课题。 同时各种类型的选题比率变化不同, 其中应用研究课题比率在2011-2013 三年中分别为38%、 36%、35%, 均属各年中选题比率最大的研究课题, 理论研究课题三年中的比率分别在27%、29%、28%, 呈较稳定的趋势, 基础研究课题比率分别为25%、24%、20%, 略呈下降的趋势, 调研综述课题的比率分别为10%、11%、11%, 呈稳定增长的趋势。 (2) 优秀论文比例逐渐增长。 学生论文成绩评定分五个等级, 分别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其中良好成绩的人数在每年中均占绝大部分 (约60%) , 比较稳定, 中等成绩的人数比例 (约25%) , 呈稳中有降的趋势, 不及格人数比率三年的比例分别为2.1%、1.7%、0.5%, 呈逐年下降趋势, 优秀人数的比例分别为8%、8%、11%, 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另外, 近年来开始有本科毕业论文发表的现象。

(二) 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得以规范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教学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 其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目标等不同于其他课程, 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 需要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既规范又灵活的教学模式, 全方位地把握学生状况、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关注教学效果, 以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会计学毕业论文的教学环节很多, 在这些环节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应贯穿始终。但是, 由于该课程的教学环节以往通常采取课下个别分散指导的形式, 随意性较强, 缺乏规范性, 再加上课程安排缺乏科学性, 与学生毕业联系工作时间冲突, 师生沟通交流讨论难以保证, 使得某些教学环节被忽略, 各环节的任务难以有质量地完成, 并最终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研讨课教学模式具有规范而完整的实施流程, 在采用时我们在第七学期期中至期末这段时间内, 加大了课堂研讨课教学环节, 将指导、讨论交流及辩论、主题宣讲及展示等在课堂完成, 并在论文不同阶段中反复使用研讨课教学模式, 做到课堂教学与课下研究写作相结合, 并灵活地解决了论文写作与毕业生联系工作的矛盾, 不仅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也使得会计学毕业论文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通过反复操作并得以规范。

(三) 还需要整个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的密切配合

提高会计学毕业论文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能单靠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来实现, 为此我们做了以下方面的配合。

1.课程体系中有关课程设置的配合。 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第一学期中安排了32 学时的《会计学科概览》课程, 除了引导学生对专业入门外, 其中把毕业论文写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向学生们介绍, 让学生对毕业论文有初步的认识, 并将这种认识有意识地与今后的专业学习联系起来。二是在第三学期安排了32 学时的《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 让学生掌握专业论文的写作方法和规范,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是在第六学期末安排了4 个周的《会计模拟试验》课程, 包括手工模拟和上机操作, 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运用的能力, 并在运用中提高实践能力。四是在第八学期前4 个周安排了毕业实习, 与后4 个周的毕业论文撰写相结合, 使得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紧密联系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 能够解决实习单位的具体问题。

2.定期开展理论与实务的专题讲座。 一是邀请一些高校会计学术界著名学者来校讲座, 向学生介绍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 让学生了解到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 并在这个过程中感悟科学研究精神。 二是邀请一些企业家、 管理者、财务总监等来校开展实践知识讲座, 介绍实务中的管理思想、理念和方法, 解读现实中的会计案例、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会计准则应用中的问题和对策等, 让学生在感受现实中增强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自觉意识。

通过近三年的实践结果我们发现: 采用研讨课教学模式进行会计学毕业论文的教学指导, 尽管使得学生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目的, 但是这种提高还没有遍及所有学生的能力以及每篇论文的质量, 仍有一些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研究及写作能力提高不明显, 因而其论文质量难以保证。 追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研讨课教学模式作为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创新能力的一种路径, 不能单靠会计学毕业论文这一个教学环节来实现, 也不能仅依靠上面提及的某些课程设置和专题讲座等来配合, 应当贯穿于本科阶段的每一门课程教学中。因此, 每一门课程应当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特点, 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而研讨课教学模式的运用就是其中之一。

摘要:研讨课教学模式因其规范而灵活, 在教学实践中具有很广的适用性。以往的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是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本文结合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的要求, 介绍了将研讨课教学模式应用于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指导的实践过程, 并就实践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会计学毕业论文,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研讨课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马启民.“Seminar”教学范式的结构、功能、特征及其对中国大学文科教学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 2003, (2) :20-23.

[2] .胡立新.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几个关键点探讨[J].网络财富, 2010, (7) :122-123.

会计学毕业论文 篇5

自上世纪80年代,管理会计在我国推行应用和研究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实际应用状况和发挥的作用却不很理想,主要问题是其运用的操作性不强;没有引起会计实务界的重视和广泛应用;缺乏专业化的职业人员和系统的理论体系。

依据实际状况要进一步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服务于企业的发展需求,应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基本国情,与企业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能为实践广泛接受的理论体系;努力提高企业决策者的管理会计意识和会计人员的战略管理意识;大力开发管理会计软件等。

关键词:管理会计 应用 问题 对策

引言

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管理会计从西方引入已近三十年,但其实际应用状况却不很理想。总的看来,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大体上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管理会计在我国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一套系统严密而又行之有效的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管理会计学进入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领域,相关的现代管理学、信息经济学等的研究成果相继引入管理会计,拓宽了管理会计领域,修正了管理会计某些不合理的假设。管理会计的理论并不全面系统,许多方面只是处于定性的分析阶段,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在实务中,决策者往往无法准确计量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从而无法进行信息的成本效益分析。不能发挥管理会计应有的作用,致使企业决策管理层不重视其发展和应用。

1.2 管理会计在实务中的运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由于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是依据特定的经济环境而建立起来的,它所确定的定量模型和假设在变化着的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并不能成立,人们很难运用这些理论和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投资决策分析中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问题,所有教材都是沿用西方国家的复利制计算利息,而我国则普遍应用单利制计算利息。这种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方法影响了它的实际应用,以至出现了“长期投资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敏感分析几乎没有企业在实际中予以应用”的情况。此外,追求高深莫测的理论与数学模型,有的将一些本来比较简单的方法加以复杂化,使其不易掌握,可操作性差。

1.3 实务界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系统应用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西方引进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我国及国外和港台的会计学者所做的各项调查结果表明,迄今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仍未得到广泛重视和系统应用。

目前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和外资企业,而西部、内地应用极少。这主要是因为管理会计的基层教育滞后,普及率低,很多企业领导根本不懂管理会计,对其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没有清楚认识。会计人员只强调经济业务核算,经济管理意识不强是制约管理会计推广应用的关键,而我国管理会计应用软件开发滞后是制约其推广的重要因素。

1.4 管理会计应用经验亟待系统总结和提高 管理会计学现已成为许多高等院校会计专

业的必修课程,我国学术界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也已具有一定的深度。从实践上看,我国部分企业已有了一些开展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如20世纪70年代大庆油田开展的内部结算、80年代吉林省开展的厂内银行、90年代邯郸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推行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邯钢经验等。

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

1.5 缺乏职业化的管理会计师队伍 在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任务和职能基本上由财务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承担,没有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承担其任务和履行其职责,无管理会计师专业队伍,全国也无此类技术资格考试。由于企业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周而复始的循环的会计核算上,只考虑会计实务是否符合会计惯例,而不去考虑是否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致使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发展不平衡,从而制约了它的推广和运用。加强管理会计应用和发展的对策

2.1 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研究需进一步加强 加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研究,为管理会计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是对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加强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要紧密结合国情,建立一套能适应我国企业管理特点的有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

要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建立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对现有的理论体系进行重新评价,推翻其中不合理的假设,抛弃过时的技术方法,消化吸收其精髓,创建新的、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把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相结合,建立既能解释、指导实践又能为实践广泛接受的理论体系。

2.2 克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病 英美等国都有管理会计师协会,其成员由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组成,我国也应如此。这样,理论研究带有很强的针对性,企业又能够很快地应用新的管理会计研究成果,也便于建立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我国会计实务界应该与学术界密切配合搞出一批具有行业特点的、既有理论性又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这些典型案例研究报告不仅可以作为各行业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样板,具有较强的可操 作性,有利于在更多的企业推广应用,而且还可以作为管理会计教科书中的案例,有助于开展管理会计的教学和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这样管理会计在我国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可能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2.3 调整拓展管理会计内容,大力发展战略管理会计 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教材中内容重复交叉的部分进行适当删减,将应用性较强的内容纳入管理会计,突出管理会计的特点。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我国应加紧进行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与应用研究,将成本管理重心由制造成本逐步转移到战略总成本上,由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上;使业绩评价紧紧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及员工价值最大化目标,体现企业的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兼顾,实现企业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和使用知识资本,将提供的会计信息与知识资本结合起来。

2.4 努力提高企业决策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 企业经营决策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因此有必要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并把懂管理会计作为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有了懂管理的领导队伍还不够,企业还要有精明强干的管理会计专业人员,进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这样能使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

2.5 大力开发管理会计软件,使管理会计逐步向电算化方向发展 管理会计要运用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分析方法,采用计算机可保证运算的准确性,可减少大量的工作量,使管理会计人员能够准确、及时地为企业领导者提供预测、决策等方面的信息,满足企业领导者决策的需要;同时可以扩大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

管理会计的推广与应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应用管理会计必将成为我国企业的内在需求。

浅析我国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世纪的竞争将是全球化的竞争,随着我国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必须构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此相适应,管理会计会呈现出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管理会计必将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摘要]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加强对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研究。文章分析了管理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推广应用管理会计的对策。

[关键词]管理会计 应用问题 对策研究

一、管理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科学技术的进步,管理会计理论在我国大中型企业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如责任会计、量本利分析、变动成本法、零基预算、净现值法等。然而,就目前来看,这些理论在我国企业内部的应用层次和水平都还不高,大多数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笔者认为管理会计的应用在我国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缺乏一套严密而又行之有效的理论。管理会计向来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对管理会计研究素来都是偏重于方法研究,而不重视理论结构的研究。例如,对管理会计目标、假设、原则、方法等基本范畴及其内在联系,迄今少有深入细致的系统研究,这使得管理会计至今仍未形成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理论的贫乏,导致管理会计实务长期缺乏理论指导,从而严重制约着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方法在实务中的运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管理会计理论中的一部分方法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是经验的总结,但也有部分方法、概念和模式是借鉴经济学和统计学而得来的,如回归分析、边际成本、经济批量、机会成本等。引入这些方法是管理会计理论的进步,但实际运用这些方法却存在一定难度。首先,这些方法的应用条件与现实情况不相符。其次,这些方法应用的前提假设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并不成立。例如“保本分析”,它主要是以“单一产品”作为分析前提,这一前提在经济学中作理论分析是可行的,但在实际中,几乎没有一个企业仅仅生产一种产品。其三,有些技术和方法仅属于纯理论的探讨。如数学分析模型、数学规划模型、矩阵代数模型等,这些数学模型本身较难理解,并且数据资料获取成本也相对较高,因而缺乏实际的应用价值。观念陈旧,不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根据目前适时制生产观点,存货是一种资源的闲置,它会降低资金使用效率,造成企业财富的巨大浪费。据此,企业对产生存货堆积的现象应该严加预防,并尽量冲减存货的数量,直至逼近零存货。然而在现有管理会计理论中,针对存货管理,是允许存货存在的,并且主张通过计算最优经济批量来实现对存货的控制。这种理论往往会给管理人员造成一种错觉,以为只要严格按照最优经济批量来采购,就能降低成本,但实际却造成企业存货大量积压和资金大量被占用。可见,现有管理会计理论的某些方法已不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目

光短浅,只重视眼前利益。管理会计在制订经营目标、进行决策分析或成本控制时,往往只关注企业内部环境及现有产品的降本节流等问题,其所关心的是眼前利益,追求的是短期利润最大化。而对新产品设计和开发,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内部环境的影响以及非货币计量因素的影响等却很少涉及,忽视追求长期的综合程度更高的股东价值最大化。

二、改进的对策

1.管理会计要加强典型案例研究,走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之路。管理会计能否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及时地将实践中得到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和推广,以形成示范效应。加强管理会计学科建设,需及时总结我国企业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并从中找出管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管理会计能够真正适应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需要,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运行。鼓励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管理会计所需信息,开展管理会计工作。在我国,多数企业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难以开展管理会计工作。进入信息时代,经济的信息化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促进了新经济的形成。新经济下,网络系统以低廉成本提供了市场的、经济的、科技的、管理的各类信息,因此,企业应积极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信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逐步把管理会计工作开展起来。管理会计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收集到国内外有关市场的、经济的、金融的、技术的、管理的、物流的、人才的各类信息,并将整理分析过的信息提供给企业领导与管理人员以及本人工作使用;还可以在网上了解企业各部门(包括子公司)、各岗位的人员和单位实施、完成企业有关生产、库存、销售的数量指标与各项技术指标情况,并进行实时监督,以保障企业规则、任务、指标的完成。改变传统观念,培养企业领导人管理会计意识。提高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企业领导已经成为一个关键因素。必须增强企业领导人尤其是重要领导人的管理会计意识,应该建立一定的社会约束机制,促使企业领导层重视管理会计应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在组织企业领导人培训时应适当添加管理会计的内容;企业领导人自身也应不断完善自己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认识。进一步加强管理会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二十多年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要真正使管理会计在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还需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造就一支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这要求在高等学校教育中,要重视管理会计学科的教育,改革现有的管理会计教学模式,引进案例教学方法,增强所学模型的实用性。同时,应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我国现有会计人员很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管理会计教育,因此,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管理素质的一条途径。此外,应早日建立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制度,促进管理会计人员的培育、资格认证和选拔。

管理会计的应用与推广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实务界与理论界的广泛参与,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应用定会成为我国企业发展内在的要求,管理会计也将不断完善,在我国企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环节的改革与探讨 篇6

关键词毕业论文;培养目标;应用性人才;现场职业技能考核

毕业环节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犹如产品出厂前的最后一道质检,是一所高校教学质量的最终体现。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环节以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为两大主线。毕业实习无疑是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前全面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的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已经受到了各方面充分的肯定和足够的重视;而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基础训练。笔者认为,目前,我国高职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显然背离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亟待改革,本文以会计专业为例仅作粗浅探讨。

一、培养目标决定毕业环节的教学措施

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层次划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旨在培养宽口径、厚功底的“通才”;硕士阶段则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研究人才;专科教育包括了高职教育,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的培养目标重在“应用性人才”,而非“通才”,更不可能是“专业研究人才”。厚功底的“通才”和专业研究人才毕业后可能去大学、去研究所从事学术性、研究型工作,这些层次的毕业生非常需要受到科学研究的基础训练。也就是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毕业环节必须包括毕业论文,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确保这两个教育层次培养目标的实现。

但是应用性人才毕业去向具有很强的基层性,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去企业财务部门从事基层会计工作,他们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以较强的处理经济业务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区别于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高职毕业生不但要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操作能力,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操作能力强的应用性人才。毕业论文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训练适合的是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却不适合高职教育,应该从高职学生的毕业环节中铲除,以其它切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考核方式取而代之。

现在媒体上甚至已经出现了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呼声,那是因为我国本科教育高中化、研究生教育本科化的趋势已经出现。高等教育在向大众化发展过程中。无法再维持其所谓“高深”的知识传授。它必须考虑在扩大门槛后,如何给素质参差不齐的新生以教育,如何把大多数学生培养成一般的人才,尤其是应用性的人才。从这个趋势来看,取消高职生的毕业论文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

二、当前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一)论文质量差

高职学生的毕业论文在选题、构思和语言表达上都不能达到相应的要求。学生交上来的毕业论文不外乎两类:要么,是一篇无可挑剔且理论高深的论文。显然是从哪里通篇下载的;要么,是一篇层次混乱、主次颠倒、语句不通的论文。显然是学生自己东拼西凑、粘贴、嫁接起来的。对不少高职学生来说,他们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远不如本科生宽厚,实践经验尚未积累,而且文字组织能力向来就不是他们的强项,短短两、三年的高职学习生涯的学习重点是提高动手能力而非写作能力,要他们“论”起文来实在是力不从心。

(二)毕业论文成了例行毕业环节,失去了教学目的

如今,高职院校的毕业论文已经失去了其教学本意,仅仅是走走过场而已。学生认为,写毕业论文纯粹是为了交差。学校、老师也不会因为毕业论文不过关而真给不及格,让学生毕不了业。上一届学生把这一“诀窍”传给下一届学生,于是学生的论文写作态度可想而知,拖到最后随随便便交来一篇,不是“完美无缺”的,就是“满目疮痍”的,让老师的笔提得起、下不去。老师要是较起真来,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是不能过关的。老师又不能真让大多数的学生毕不了业,何况高职学生的毕业论文也不是老师较真就能写好的。老师只好妥协,不断地降低要求。

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基础训练这一教学目的在高职院校确实成了摆设,失去了实际意义。而这个教学目的和高职院校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实际上是背离的,因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毕业论文应该被取消。

三、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环节应凸显“应用性”特色

毕业环节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高职学生的毕业环节要充分体现其职业性和岗位性。毕业实习显然是高职学生毕业环节的重中之重,是对学生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全面检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是深入到企业的财务部门,全面了解、熟悉现行会计实务操作技能,使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一个较全面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较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这一教学措施是非常切合“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应继续予以加强。

一般来说,学生毕业实习结束返校后,立即着手毕业论文的答辩。高职学生毕业论文取消以后,并不等于毕业环节作为综合全面检查高校教学质量的作用就消失了,应该采用一种切合“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方式来检验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岗位性和职业性。现场职业技能考核就是毕业论文的理想的替代方式。将毕业实习加职业技能考核作为高职的教学指挥棒,可以充分体现会计专业的职业性和岗位性。职业技能考核需要以实践教学为基础,需要有配套的实践教学,学生在考核之前必须受到有素的训练。

(一)以培养目标为准绳,突出高职会计教育实践特色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会计专业又是一个职业化程度很高的专业,它的教学重点在于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侧重于考查学生将理论知识的转化及运用能力,还考查实际操作的准确性和快捷性,所以其实践性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也在会计教学体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突出高职实践教育特色,才能更好培养应用性人才。

目前,我国高职会计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办学理念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致使实践教学并未完全到位,理论教学仍占主导地位,偏重理论考核,轻视现场职业技能考核,实践教學流于形式。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定位在应用性人才培养,因此高职会计教育无论在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安排,还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上都要重点突出实践,强化应用。

(二)合理设置会计实践课程,不断加大实践力度

将实践教学环节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有:单元模拟实验、课程实训、毕业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前现场职业技能考核。具体做法是:讲一章或一单元理论课进行一次单元模拟实验、课程结束进行课程实训、毕业实习前进行毕业综合实训、学生毕业前一个学期进行毕业实习、毕业实习结束进行职业技能考核。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学生提高操作能力的积极性。

会计实践要在整个学习阶段不间断地进行,让学生能熟练掌握会计工作的程序。从基础会计的简单业务中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业务技能,使学生能熟练、规范地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从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的课程实训中使学生掌握各种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熟练编制财务报告、合理核算成本。毕业之前的综合实训是为毕业实习所做的准备工作,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使学生更快地适应实习单位的会计工作。

(三)改进会计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以现场职业技能考核取代毕业论文

会计实践教学的考核是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要制定合理的会计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和实践成绩评定办法等制度,确保会计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实训课的成绩往往是由教师根据学生交上来的实训作业评个等级,有比较大的疏漏。如在财务会计课程实训,时间安排上少则两星期多则一个月,学生在这段时间内逐步完成。有些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动不了手,但有足够的时间抄袭基础好的同学的实训作业,同样能得到不差的成绩,蒙混过关。这种松散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不能达到敦促学生自觉提高操作能力的目的。只有通过现场职业技能考核,才能甄别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基本的职业技能,确保会计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

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 篇7

一、调查目的、对象及方式

(一) 调查目的。

调查目的有两个:一是了解苏州理工学院会计学专业历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征求他们对母校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二是了解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对会计工作的素质要求, 以及对正聘用的毕业生的总体评价。

(二) 调查方式。

以问卷调查为主, 面谈和电话访谈为辅。问卷调查借助问卷星在线调查平台, 主要针对学生。截至本次调查, 已毕业学生约470人, 收回问卷358分, 有效问卷320份。面谈和电话访谈主要针对用人单位, 课题组成员共约谈了15个单位的20位中高层管理人员。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 毕业生调查结果及分析。

1. 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

调查问卷中的问题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两种类型, 内容涵盖应聘和工作两个环节, 问句类型包括单选问句、意见问句、多项选择式问句、顺位式问句等多种形式。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描述如表1所示。

表1显示, 64.29%的学生将自己的职业目标定为财务经理, 14.29%的学生期望能成为会计经理和审计经理, 虽然这些职业的能力要求各有侧重点, 但都是以扎实的会计操作能力为基础, 说明78.58%的学生希望立足本专业领域, 也说明这些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且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有信心。从“就业状态”、“岗位与专业对口”、“所从事的岗位”和“兼职”四个项目的调查结果看, 当前经济社会对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比较高, 45.12%的学生担任了主办会计的工作也说明毕业生不仅具有一定的就业优势, 上岗后也能有较好的发展。而“录用单位所处行业”和“录用单位规模”两个项目的调查结果则显示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主要是中小型制造企业, 其次是金融保险业。至于专业职称, 考虑到学院办学历史短, 从2007年输出首届会计学专业毕业生至今也只有6年时间, 再加上办学初期会计学专业每届只招一个班, 且中小企业会计分工较粗, 一人多岗比较普遍, 工作繁琐, 以及按照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四年才能报考中级会计师的条件, 能有10.06%的学生获得中级会计师职称已属不易。64.29%的学生没有换过工作单位, 显示了会计学专业毕业生正朝着自己的职业理想脚踏实地努力着。

素质永远是学校教学、企业人员招聘和激励、学生就业和发展的核心话题, 只有找出供求双方在素质方面的差距, 才能真正确保会计学教学突出企业主体和市场导向, 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下页表2从毕业生的视角比较了应聘过程中招聘单位对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自己应聘成功所凭借的素质、上岗后岗位所要求的素质和母校教学中所忽视的素质, 各环节素质的权重由高到低纵向依次排列, 列在同一单元格的因素表示权重相当。

通过比较发现, 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对文凭有要求, 但不太关注毕业学校的名气和学生在校的表现, 情商和学习成绩相比, 更看重情商。从“学生应聘成功所凭借的素质”看, 虽然实践经验不够丰富, 但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多面性和本科学历总体上满足了中小企业的用人要求。从“所在岗位的素质要求”看, 要想胜任岗位要求, 第一重要的是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其次才是会计核算能力, 而自我学习能力被提到与会计核算能力同样重要的地位, 正说明会计活动是随着经济社会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的, 会计需要终身学习。综合岗位所需要的素质, 可以看出现代会计工作已不仅仅只是对企业资金运动所产生的信息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汇总、编制会计报表, 更要承担起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济管理目标、控制经济过程、考评经营业绩等职能, 即会计应服务企业内部管理, 由此, 要求会计人员既懂专业, 又具备会计职业操守;既有远大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又善于与人相处共同完成企业发展目标;既能干好具体会计事务, 又有较大个人发展空间。从“母校教学中忽视的素质”看, 大部分学生认为会计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所要求的素质和影响个人发展的非智力因素, 在母校教学中被不同程度忽视。尤其是会计软件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技巧, 团队合作精神、权变能力、财务规划与分析能力的培养被较高程度忽视。

2. 毕业生对母校教学的评价和建议。

这一部分的调查, 主要请学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就读母校的收获, 能提升学生素质的教学方法, 母校需要重点完善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竞争力的途径, 反馈结果如表3所示。

结果显示, 大学期间, 学生系统学习了会计学专业的理论知识, 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培养和锻炼, 对自己的未来有所思考, 增长了见识, 拥有了一定的人脉。毕业生对母校的理论教学环节如课堂讲授、书面作业、课后辅导等是满意的, 但他们认为实践性环节如案例教学、模拟与实训、校外实践更能有效提升学生素质, 项目研究、小组讨论、口头陈述等教学效果也优于自学、书面作业和课后辅导, 而上述教学方法恰恰是母校教学的软肋。至于“提高学生竞争力的途径”, 毕业生认为实践性环节是首要途径, 其他依次为取得相关证书、提升社交能力、出国深造。

(二) 用人单位调查结果及分析。

表4从用人单位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视角提出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 为了便于比较, 表中还列示了从毕业生视角归纳的所在岗位素质要求。各因素重要性程度由高到低纵向依次排列, 列在同一单元格的因素表示重要性程度相当。结果显示, 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认为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是第一重要的, 而政治素质、创新能力、外语运用能力的权重相对最小。相对于毕业生, 用人单位为团队合作能力、财务规划与分析能力、决策和领导能力、现代科技素质、口头表达与沟通能力、会计制度设计与管理能力、谈判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法规应用能力等赋予了较高的权重。值得注意的是, 用人单位增加了一般人文素质和宏观经济分析能力。

至于工作表现, 用人单位认为, 毕业生有较好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 工作上手快, 悟性好, 能轻松轮换会计核算流程中各环节的工作, 甚至能根据需要一人多岗, 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的主动性, 但相应的能力和技巧欠缺。职业发展期望较强烈, 但支撑职业发展的综合素质相对匮乏。

三、总结

根据调查和访谈结果分析, 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 毕业生主要就职于中小型制造企业, 也有小部分就职于金融保险企业, 极少部分考上了公务员或继续深造。大部分毕业生具有会计技术或功能导向的职业倾向, 期望在本专业领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第二, 中小企业对会计人员的素质需求已由单一的工作技能向更高的综合素质转变。综合用人单位、毕业生和学术界的观点, 根据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构建三层次的会计学专业学生素质冰山结构, 如图1所示。

学生的综合素质大部分潜伏在水底, 就如同冰山有八分之七存在于水底一样, 而正是这八分之七的“水下部分”素质支撑了八分之一的“水上部分”素质。如果“水下部分”的专业知识足够宽厚, 职业素养能持续发挥正能量, 那么“水上部分”的专业技能就会更精彩, 企业、个人、学校都会因此而受益。作为学生素质培养的主体, 学校教学应该“破冰”, 创新教学模式, 着力于“水下部分”素质的的培养。

第三, 至于教学方法, 毕业生普遍认为, 在强调系统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 应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如模拟与实训、校外实践。教学过程中多点案例, 多点互动, 多点启发, 多点尊重。鼓励学生以团队的方式就专业热点、专业前沿和企业实际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常态化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会、辩论会,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会计学毕业论文 篇8

1我院会计专业概况

会计专业是我院重点建设的专业之一,有着20多年的专业办学经历,目前有全日制班级13个,历年来培养了财会专业学生共计4 000多名。会计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较高,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70%的毕业学生能在毕业后初次就业时找到专业对口的会计类岗位工作,有相当比例的毕业生在企业中担任财务总监、财务经理、财务主管、总经理等职位。会计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6名,其中正高职称1名、副高职称3名、中级职称8名,双师型教师多名。另外还聘有相当数量的高职称校外兼职教师,整支教师队伍素质高,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强。

2我院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流程

我院会计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安排的总体时间为5周, 一般是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安排1周、第二学期安排4周时间完成。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为第一阶段,该阶段主要进行毕业论文(设计)讲座及前期指导,通过讲座的形式使学生对毕业论文 (设计)的撰写目的、方法、要求、时间进度的控制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专业教研室会根据每位学生的选题指定相应的指导老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之后,学生进行毕业顶岗实习阶段, 学生可利用该阶段搜集毕业论文所需的材料,通过指导老师的交流初步拟定论文框架及开题报告;第二学期即毕业论文的正式撰写阶段,学生需要在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毕业论文 (设计)的写作,通过与指导老师的交流,最终完成论文的写作并进入答辩阶段。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的评定由两部分组成:1指导老师根据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进度、资料搜集情况、最终定稿情况进行成绩的评定,占论文总成绩的70%;2论文答辩小组老师根据学生毕业论文答辩情况进行评定,填写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评审意见表,占论文总成绩的30%。

3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论文选题与培养目标不符

会计系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由教师提出、学生选定, 或学生与教师共同拟定。在论文选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部分选题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度不高,缺乏一定的实用性,与实际联系不够密切;或者选题太过于理论化,撰写这种宏观层面的学术型、理论型论文, 不仅不符合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 而且也不符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水平,与高职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有一定的距离;再者,有些同学虽然意识到了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但在选题时欠缺考虑,没有考虑到自己的专业特长。这些现象都会导致学生在后期的写作过程中出现各种困难。

3.2学生自身素质较低,对论文写作的认识不足

根据调查情况显示,学生在校期间有关论文写作的课程开设得相当少,或者由于教学资源等原因,有部分学生在选修该类课程时遇到人员达到上限的现象。因此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 缺乏最基本的写作素养,以及对论文选题、论文结构等方面都缺乏了解。另外,由于学生缺乏资料查阅、检索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只会利用一些简单的搜索工具,如百度、google等,其他的论文资料搜索工具都鲜有人知,这些都给学生论文写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不少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感到无从下手,甚至有的不知道正确的论文格式,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不合规范的情形,把毕业论文(设计)写成实习总结、实习心得的学生比比皆是。

由于迫于目前的就业压力,学生一旦进入实习阶段,在找工作、找实习单位、签约就业单位等方面,投入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忙着参加各种招聘会,因此对教学内容之一的毕业论文(设计)并不重视,而是采取了无限期拖延的态度。更有甚者,最终临时抱佛脚,将他人的文章直接拷贝,换上自己的姓名。

3.3教师指导力度不够,过于形式化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会计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的指导任务也愈来愈艰巨,有的老师甚至要承担20名以上学生的论文指导工作。专业老师日常的教学及科研任务都比较繁重, 由于时间及精力的限制,导致了教师对于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也停留于形式。有相当一部分指导老师认为学生在校3年,其他课程的考核均通过了,这是最后一个实践环节,应尽可能让学生顺利毕业,因此对学生要求并不严格,对待毕业论文的指导自然流于形式,敷衍了事。

4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方法和策略

4.1注重论文选题的质量控制

从论文选题多样性及保护学生积极性的角度出发,可以从教师拟定论文选题的形式,过渡为学生根据自已专业特长自行拟题、教师审核的形式。只要论文选题与本专业知识有关,与实际联系比较密切,都可以进行。这样做,既能使学生选到感兴趣的选题,使其能更好地完成写作工作,又有利于论文选题的创新性,保证“一人一题”。

4.2调整培养方案,提升学生写作素质

学生在面对毕业论文(设计)时无从下手的现象,体现出我们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对相关课程设置上的缺失。在今后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应注重开设相关论文写作的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了解论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开设有关文献检索的选修课程,提高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这些技能将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技术保障。

4.3建立论文过程质量监督和质量检查体系

由于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安排时间,基本上都被安排在校外实习的最后一个学年,因此为了保证论文质量必须对论文的指导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我院为了更加规范地对毕业生的论文及实习情况进行监控,引入了专门的毕业综合实践平台。该平台的使用,在方便指导老师与学生联系的同时,还使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及控制更加过程化。教师可在平台上看到学生的毕业论文撰写情况及实习就业信息,将毕业论文的写作和实习工作岗位相结合,使学生实习和论文写作两不误,二者兼得,并对学生的论文加以指导。同时,该系统的引入使用,加强了学院督导对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过程的考核,有利于在论文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都做好检查。

对于毕业论文的质量检查,笔者建议可打破传统的指导老师、答辩小组评分形式。在制定适合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评定标准的基础上,组成专门的论文质量评价小组,该小组可由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专家组成,进行最终的评定,以确保论文的质量。

5结束语

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探讨 篇9

一、找工作前的准备

会计的两大职能包括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 但是由于我国进入市场经济的时间比西方发达国家晚的多, 所以目前实务中从事会计的人员基本上都仅仅执行了核算职能, 对于监督职能一般是由企业的管理人员或者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做的, 所以, 应聘会计岗位工作之前要将与核算职能相关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和回顾:

第一, 是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课程。这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基础会计》学的, 告诉了人们会计账务处理的程序, 在复习时, 首先要明确在业务处理时, 要先看懂支撑这个业务的原始凭证而进行对应的业务处理, 而不是想当然的看业务在企业的实际情况, 因为随后课程的学习对企业业务都采用文字叙述的方式来表述, 而没有采用原始凭证的方式, 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在从事实务时仅凭想象进行业务入账, 而忽略了原始凭证, 甚至看不懂原始凭证;其次注意明细账作用和设置, 这是因为总账有什么账户就设什么账, 且都采用三栏式的格式, 没有什么特殊的, 而明细账则需要根据企业需要设置, 某明细账到底应该反映哪些信息要结合企业实际来考虑, 而不是全国有一个统一的格式, 这一部分也要结合四年级学习的《会计制度设计》来考虑;最后关注一下企业应如何做到账实相符的, 在这一部分的准备中, 应该结合后面三年级学习的《审计学》来考虑, 主要关注对不同的财产都采用什么方法来取得实存数, 并且要考虑如果自己处在某企业的这个岗位的话, 实务中该如何操作, 例如, 对于存货实存数一般采用实地盘点法, 记入这几个字很容易, 但是毕业后一旦被单位安排了这项工作, 就不知道如何下手, 这就需要结合审计学中的知识, 为了盘点的结果准确, 如何将企业动态变动的存货变为静止的, 为了保证账上不多记存货, 应该采用从账追查到实, 为了保证存货不漏记, 应该采用从实追查到账等。

第二, 企业的一般业务什么条件下可以确认以及如何确认、什么时间确认、怎么合理的估计, 则是《中级财务会计》或者《财务会计》解决的, 但是在这些知识的准备方面就不能像当初学习时仅仅关注实务操作, 而应更关注相关的理论, 例如对于销售, 不能仅仅像学习时仅仅知道不同的销售方式下, 其会计分录是如何编制的, 而应该注意要确认收入必须满足的条件, 并且要思考一下在实务中这些条件都需要如何做出判断, 甚至要结合大四学习的《会计制度设计》课程, 来考虑都需要取得什么样的原始凭证等。甚至在最后应该总结一下, 哪些业务是在会计期间做的, 哪些业务需要在会计期末做的, 这样就不容易将期末待摊预提的业务漏记。

第三, 对于制造业的企业, 会计中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便是产品成本的核算, 也是三年级的《成本会计》课程解决的, 在这门课的复习时, 不再仅仅是注意不同方面是如何核算的, 而应该在学习每种方面的核算时, 这种方法适用于什么情况, 适应于什么样的企业等。并且能够将所知道的某产品生产的企业结合起来思考, 这样一方面便于理解, 另一方面也不易忘记。

第四, 对于会计除了要处理《中级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所讲的常见业务外, 也会遇到不常见的业务, 这是三年级学习的《高级财务会计》来解决的, 对于这门课程可以看一些对一般的企业可能遇到的业务进行复习, 例如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 是非常实用的, 所以要注意复习。

第五, 对于会计来讲, 除了核算信息之外, 企业还需要会计人员申报纳税, 这是会计本科专业三年级课设的《税务会计》或者《税法》解决的问题, 在上这门课时老师一般注重的是如何正确的计算每个税种交税的多少, 而在找工作前的准备阶段, 则应该不但关注每种税收的计算, 而且还要注意每个税种所给予优惠政策, 同时要注意每个税种申报时纳税申报表的填列要求和说明, 让自己熟悉纳税申报表应如何填列, 以及是在报税时需要提供的材料。

第六, 因为作为会计面临着不同的结算方式等, 这就需要去掌握银行账户的使用要求, 和熟悉不同结算方式的流程, 这则是《经济法》课程解决的问题, 对于该课程不需要通篇复习准备, 而应该是针对对会计影响大的银行账户使用、结算方式、合同法等进行复习。

二、应聘时的准备

准备应聘一个公司会计时, 往往需要通过笔试或面试阶段, 在这个阶段, 一般不会问一些与本公司会计应该做的工作无关的知识, 例如一个交营业税的公司在招聘会计职员时, 一般不会问企业应该如何交增值税的问题。所以, 应该针对企业的情况有目的的予以准备。笔者认为主要是通过各种方式取得该公司的营业执照, 营业执照中给了人们很多会计方面的信息。但是要取得一个公司营业执照的正本是很难的, 但是每个企业都会将营业执照副本挂出来, 说明自己经营的合法性, 所以为了应聘某公司比较容易取得营业执照副本, 《营业执照》副本登记事项为: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公司类型、经营范围、注册资金、实收资本等。

第一, 公司类型。 (1) 可以知道企业交什么所得税, 因为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制企业不交企业所得税, 交个人所得税, 对于除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制企业之外其他企业交企业所得所得税, 所以从公司的类型可以看出该企业交那个所得税, 可以有针对性的准备。如在网上搜到的广州磬翔电脑有限公司营业执照上的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 那就是说这个企业应该交纳的是“企业所得税”。 (2) 可以知道该企业利润怎么分配, 例如广州磬翔电脑有限公司则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进行利润分配。

第二, 经营范围。经营范围可以看出信息如下: (1) 可以看出该企业所处的行业, 如在网上搜到的广州磬翔电脑有限公司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是“批发和零售:计算机软件、硬件及配件, 计算机网络服务和计算机技术服务”, 可以看出该公司即从事零售批发属于商贸企业经营的范围, 从事的计算机网络服务、和计算机技术服务则属于服务业企业经营的范围, 说明这个企业在从事批发零售的同时兼营服务业, 所以会计涉及的核算包括商业企业会计和服务业会计。在准备时要注意这两个行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2) 可以看出企业取得收入应该计入何种收入, 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 将企业的业务分为经营活动 (企业经常发生的业务) 、对外投资和企业不经常发行的营业外活动, 对于经营活动其中主业的收入计入主营业务收入, 与之直接配比的成本则为主营业务成本, 主业之外的经营活动为企业取得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与之直接配比的成本则为其他业务成本, 经营活动需要交纳的价内税费则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 对外投资活动损益均计入投资收益, 营业外活动取得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 发生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由此看出, 为了准确核算每种活动收入情况, 难点是如何区分企业的经营活动那些是主业, 那些是副业。这个难点可以通过营业执照上经营范围看出, 例如广州磬翔电脑有限公司的主业是“批发和零售:计算机软件、硬件及配件, 计算机网络服务和计算机技术服务”, 企业从事这些活动就属于企业的主业, 其他日常活动就应该是该企业的副业。 (3) 可以看出该公司交纳何种流转税。例如广州磬翔电脑有限公司, 可以看出从事的“批发和零售:计算机软件、硬件及配件”经营活动, 需要交纳增值税;从事的“计算机网络服务、和计算机技术服务”经营活动, 则需要交纳营业税。这就需要应聘的人员要注意增值税是如何计算申报的, 营业税是如何计算申报的, 同时还要如何兼营情况下, 如果企业不能准确核算这两种活动收入费用情况, 税法又是如何规定的。

三、应聘时心态调整

毕业生应聘时应保持的心态包括:第一, 乐观、阳光的心态。用人单位打算录用应届毕业生是看重应届毕业生在工作习惯、工作态度上的可培养性。在实际工作中, 同样的工作应届毕业生很可能比有工作经验的会计处理的更好、效率更高。因为应届毕业生没有受到办公室负面文化的影响。工作起来会更加认真、仔细、谨慎。在面试的过程中给用人单位一个阳光开朗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试想, 谁愿意录用一个喜欢愁眉苦脸的人给本就琐碎繁琐的财务工作增加另外一道灰色。心态乐观的人会在遇到难题的时候积极主动的去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不容易把对工作的不理解转化为对会计岗位的质疑。

第二, 灵活而又不失真实的面对面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在回答面试过程中的问题时, 首先要抱着真实而又不失方向性的态度。要让面试你的人感觉到你想得到这份工作的意愿, 能胜任这份工作的能力。在回答问题时可以有方向性和引导性的给面试官一个你想要达到的形象。真诚是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重要要求, 很多时候你真诚的态度可以让面试官从最心里层面的觉的你很适合他们招聘的那个岗位。面试官问的问题的次数就是你在短暂的面试过程中展现自我的机会的次数, 通过灵活而又有方向性的应答可以引导面试官对你个人能力的全面认识和认同。

四、被录用后的准备

经过努力, 可能被录用, 但是此时并不是说你已经十拿九稳能够得到这个工作, 因为被录用后还有一个试用期, 如果这段时间表现不佳, 可能再次面临找工作的命运。此时应做以下准备:第一, 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通过这一步, 明确在工作时, 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可以减少犯错误的频率。第二, 了解企业业务流程。会计核算的起点, 是取得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的原始凭证, 会计人员首先就要具备判断取得原始凭证是否合法和完整的能力, 因为按照规定, 会计人员只能根据合法完整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如何判断, 这就需要该岗位的会计人员对企业该类业务的流程是如何规定的要非常熟悉, 因为不同企业由于其所处的环境和特点不同, 设计的业务流程也不一样, 而在学习会计的过程中不管是使用的教材还是讲解, 为了节约时间, 对于企业业务都是采用文字叙述的形式表现出来, 除了基础会计基本上没有其他的课程讲到原始凭证的问题, 所以刚刚毕业的学生对此非常陌生, 也摸不着头脑, 这时候应该将该公司的制度拿出来, 看看该公司对该业务的流程是如何规定的, 该流程有哪些凭证, 每张凭证上需要签字的地方企业是怎么授权的, 这样有助于提高判断原始凭证是否合法完整的能力;同时由于票据的流转程序, 谁开等都非常清楚, 所以在期末如果业务已经发生和完成, 但是票据不齐, 该岗位的会计知道去问谁要票据, 去催谁。第三, 多观察, 少发言。由于实务的复杂性, 要多看看老会计是怎么做的, 有哪些地方和理论有出入, 是不是这样做更为合理, 对于自己确定老会计确实做错了, 可以委婉的提出来, 但是不能太直接, 以免让自己和同事的关系变得紧张。第四, 时刻通过网站等渠道, 了解会计的相关变化, 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会计学毕业论文 篇10

1 调查设计

1.1 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黑河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 从在校人才培养的角度找出影响新建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影响因素, 开展了一次题目为“黑河学院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的问卷调查。

1.2 调查对象

选取黑河学院2012届~2014届三届会计学本科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共发放452份问卷, 收回429份问卷, 其中有效问卷为417份 (按照问卷要求严格填答的视为有效问卷) , 回收率为94.9%。

1.3 问卷设计

问卷主要涉及毕业生的收入、自我评价沟通能力、工作岗位、工作所在城市、会计初级专业技术资格通过的时间、自己认为对工作有影响的专业课程及排序和主要课业成绩 (由整理问卷者计算) 、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4 调查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本次调查通过上传学生QQ群的群文件发放问卷并要求其发往指定邮箱回收问卷, 以了解学生就业情况和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回收后, 整理出有效问卷, 并查询其在校时中级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的期末考试成绩, 加权后形成课业成绩, 其有效数据主要采用EXCEL、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一维分析

(1) 收入分析:收入在2000~6000元, 其中收入3500元 (不包含3500元) 以上占47.9%;收入3500元 (包含3500元) 以下占52.1%。

(2) 工作所在城市:有近一半的毕业生在黑龙江省工作, 10.1%的毕业生在一线城市工作。

(3) 工作岗位:从事会计及相关工作的占到总毕业生的85.3%。

(4) 自我评价沟通能力:40.1%的毕业生认为很强, 54.8%的毕业生认为一般, 10.1%的毕业生认为较差。

(5) 对现工作是否满意:20.4%的毕业生对自己工作很满意, 15.7%的毕业生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

(6) 自己认为对工作有影响的专业课程及排序:63.2%的毕业生认为财务会计占第一位, 前三位重要课程中含有“会计电算化”的占50.3%, 税法占到42.4%, 89.1%的毕业生认为财务会计在其就业应用中占第一位。

(7) 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工作单位不是制造企业, 遇到的业务不会处理, 得进行自学;工作中遇到问题不知如何与同事沟通;理论与实践的差异;不会填写某些原始凭证;操作财务软件不熟练;人际关系不知如何处理等。

2.2 二维分析

(1) 在对自己工作很满意中, 会计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的通过率为80.1%, 对自己工作不满意中, 会计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的通过率为64.7%。

(2) 在对自己工作很满意中, 排课业成绩的前1/2的占79.6%, 对自己工作不满意中, 排课业成绩的前1/2的占30.6%。

(3) 在对自己工作很满意中, 自我认为沟通能力较强和一般占97.6%, 对自己工作不满意中, 自我认为沟通能力较差占35.3%。

(4) 工资收入3500元以上中, 通过会计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占83.1%, 工资收入3500元以下中, 通过会计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占69.4%。

(5) 工资收入3500元以上中, 排课业成绩的前1/2的占59.7%, 工资收入3500元以下中, 排课业成绩的前1/2的占40.5%。

(6) 工资收入3500元以上中, 自我认为沟通能力较强和一般占97.7%, 工资收入3500元以下中, 自我认为沟通能力较强和一般占57.6%。

2.3 相关性分析

选取5个变量, 利用SPSS分析软件, 对某两个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 得到相关系数表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 收入、对自己工作是否满意分别与沟通能力、课业成绩、通过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高度相关。

3 调查启示

通过本次调查, 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就业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改进的方面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3.1 应完善会计实践教学环节

会计学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实践又是学生从事此专业的一个基础、就业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通过调查也验证了这个观点。黑河学院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实验与专业实习。在2008级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必修课程中, 有实验课时的课程占全部课程门数的23.5%, 实验课学时占总学时的13.7%, 没有很好地体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建议在以后的人才培养中, 在原无实验课时的纯理论课新增实验课时, 如财务管理、审计学等, 在原有实验课时的课程中增加实验课时数, 如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2014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中, 有实验课时的课程占全部课程门数的47.1%, 实验课学时占总学时的27.4%。专业实习是安排在第7学期, 共18周, 经过实习后发现自己薄弱的理论问题后基本没有再系统学习整门课程的机会。2014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中, 在第二学期结束后增加见习环节, 使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一个感观的认识, 加强其对已学过的知识的理解, 明确学生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建议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与对学生的考核管理。

3.2 应增加专业课时比重

调查结果显示, 毕业生收入与课业成绩、通过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相关性较高, 这些都是基于专业课程的学习, 所以应着重提高专业课课时在整个课程中的比例。2008年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专业课课时占总课时的51.2%, 没有更好地体现专业性特征, 建议增加专业课课时比例, 例如在调查中反映的对其就业影响较大的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税法等课程, 减少公共课课时比重或把公共课部分课时变为自学课时。2014年人才培养方案中, 专业课课时占总课时已达到了63.1%。

3.3 应增加专业选修课门类

专业选修课程的开设目的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未来自己预就业的方向来确定。调查中学生所就职的岗位有很多种、学生的兴趣广泛, 所以应该尽量多开一些专业任选课, 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如公司战略管理、证券投资、市场营销、税务检查、企业纳税筹划、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企业纳税筹划、经济应用文写作、物流成本管理、国际商务礼仪等。

3.4 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从调查中了解到与学生就业更为相关的是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突破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 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多让学生自己思考, 找出其不理解的知识点, 然后再向教师求解, 避免老师讲完了, 学生似懂非懂, 一到解决实际问题才发现自己又不懂。表达能力可通过多让学生回答问题、翻转课堂、教师与学生换位, 从学生自己在课堂上讲一些易于理解、较浅显的内容, 到逐渐增加其表述的内容量和深度。沟通合作能力的提高可采用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分组, 课上可小组讨论, 组员自己阐述观点, 相互质疑, 反复论证, 解决问题。课下分组布置作业, 让学生自己分工、汇总, 合作完成任务。

摘要: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黑河学院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 找出会计学人才培养对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 并进行数据呈现与相关性分析, 最后阐述了调查给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带来的启示, 以完善今后的会计学人才培养方案, 提高新建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关键词:新建本科,会计学人才培养,就业影响,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孙刘玉, 张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基于毕业生视角的就业调查[J].财会通讯, 2016 (7) .

[2]叶会.会计就业面临的挑战及提高就业竞争力的突围之道[J].科教导刊, 2013 (10) .

上一篇:会计处理及征税问题下一篇:报销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