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利用

2024-08-28

森林资源利用(精选十篇)

森林资源利用 篇1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国土总面积96280hm2, 有林地面积68667 hm2, 其中公益林面积34380 hm2。2009 年封山育林以来, 芦溪县林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森林覆盖率较2008 年提高了2.6 个点, 活立木蓄积量增加了27 万m3。如何管好用好这些森林资源, 让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成为共同发展的并蒂莲, 发展林下经济, 亟需探索努力。

1芦溪县森林资源的现状

芦溪县地处江西省西部, 芦溪森林分区属江西省武功山地, 全境地势南高北低, 北部以低山、中山为主。全县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 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光照充足且无霜期较长, 属中国东部湿润森林区, 森林植被丰富, 种类繁多。

芦溪县的森林覆盖率为67.4%, 林木绿化率为68.6%, 活立木蓄积2102420m3。林地68670.8hm3, 占总面积的71.3%。

2科学利用森林资源, 发展林下经济的有利条件

2.1 袁河是赣江的一级支流

在河流两侧或平地1000m范围内的林业用地化为水源涵养林。

2.2 中型水库

(0.1~1 亿m3) 坪村、锅底潭水库和山口岩水库的周围。

2.3 武功山风景名胜区

位于袁河的源头, 划为水源涵养林。

2.4 羊狮幕

自然保护区划为自然保护林。

2.5 320国道、浙赣线、沪昆高速

2.6 立地条件较好

且林相整齐的国有林集体山场合大部分经济林区划为商品林, 实行科学的经营与管理, 以便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3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必要性

3.1 改变经济效益低下的单一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

在2009 年我县封山育林前, 国有林场林区经济发展模式单一的集中在林木采伐上, 丰富的林地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地利用, 经济效益处于较低的水平。林区发展的经济效益与生态环保效益形成对立矛盾的态势。因此, 国有林场的发展急需新的发展模式。

3.2 实现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多元化的林下经济发展可以实现短周期回报, 避免由于林木采伐收益周期较长带来的饮鸩止渴破坏生态的问题。实现经济的长期与短期、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 最终实现整个林区的可持续发展。

3.3 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发展林下经济, 地域优势强, 绿色产品口碑好, 见效快, 操作简便, 就在家门口, 广大农民群众容易接受。

4发展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

4.1 发展模式

4.1.1 林下种植

发展经济作物种植, 种植油茶、高山茶叶、花卉苗木;在林下种植林药广东紫珠、金银花、菊花、天麻、田七、百合、大黄、薄荷、党参等药用植物;林甘薯、绿豆、青椒、蕨菜、香椿、大豆。

4.1.2 林下养殖

利用森林的林班有利地形或者竹林空间发展绿色养殖, 在林下放养竹丝鸡、中华黑豚鼠、红面鸭等, 还有就是利用森林的拟天然化, 驯养竹鸡、野鸡、山羊、兔、野猪等家畜;利用森林中的油茶林和其他开花林种的花期放养蜜蜂, 开发蜂蜜产品。

4.1.3 林下产品采集加工

搞好林下产品的加工、包装、广告宣传和销售业, 建立林下土特产产品产业链, 使林场的产品产出后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可以发展松脂、林菌、竹笋、山野菜、蜂蜜等采集加工模式。

4.1.4 森林景观开发

充分利用林区空气质量良好、自然景观迷人、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的优势。发展森林旅游, 借力萍乡县已初具规模和人气的武功山、羊狮幕、西海温泉等的旅游开发, 成为国有林场新的经济增长点。

4.1.5 开发林区水源

充分利用森林林区的水源洁净无污染的优势, 发有着洁净和丰富洁净水源的矿泉水,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目标。

4.2 工作重点

4.2.1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农林水等部门结合实际, 通过广泛的调研, 结合当地的传统产业和习俗, 因地制宜, 组织编制各乡镇村的林下经济发展规划, 以此为基础把发展林下经济, 制造和加强特色, 合理确定发展规模、模式和方向。

4.2.2 完善政策、积极扶持

县政府成立由县林业、发改、财政、水务、农业、交通运输、科技、扶贫、电力、金融、保险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 各乡镇、各单位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切实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

4.2.3 强化服务、引导合作

县财政部门加大资金投入, 加强林下经济产业的金融协调, 优化有关审批事项的审核程序, 简化审批手续。加强技术服务, 要组织和培养一支有着专业技术的队伍, 为林下养殖、种植等经济发展的做好技术指导工作, 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如萍乡市玉女峰林场先行一步, 注册了“玉女峰”牌商标, 涵盖了四大类47 小类的林、农产品, 为今后林下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

4.2.4 树立典型、示范带动

森林资源利用 篇2

工作汇报

一、工作开展情况 ㈠准备工作

1、按照试点工作要求,**成立了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工作领导小组,***任组长,副组长由*林业局*****、***技术工作组成员担任,成员包括县发改委、县林业局、县国土局、县建设局、县交通局、县水务局、县旅游局、县农业局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由县林业局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编制工作组织与实施。

2、依据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县具体情况制定了林地利用保护规划编制工作计划方案,明确了时间进度安排、具体工作分工和相应的责任人员。

3、技术资料准备:⑴规划工作用图,目前还没有提供给编制单位;⑵林业部门资料:2004年***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资料(含文、表);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规划及建设成果资料;***县2000—2007年林地使用情况;***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构想;林业工程建设及成果资料。⑶其他部门资料:***县人民政府《***县社会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县国土局《土地统计簿(2006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98年编制)》;县交通局《***县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县水务局《****县水土 保持“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县环保局《***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县旅游局《***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划》;生态工业园管委会《***县工业园区扩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县供电局供电线路规划图;县公路局《***县公路图及里程》;建设局《****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4、成立项目组和技术组:成立了以县林业局副局长***(分管林政资源)为组长的项目小组,抽调了大批的林业技术人员参与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试点方案的编制工作,并以县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印发〈***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2008年3月18日,***县林业局委托***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承担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方案,签订了项目合同书。***县林业局负责收集提供规划方案编制所需的基础技术资料和数据,协调编制单位做好调研工作,****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负责资料收集技术指导、整理分析和规划方案文本编制。

5、技术培训:2007年12月,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在县林业局对参加规划编制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内容包括收集基础资料的要求、外业补充调查的技术标准、内业及统计分析及成图的要求、规划编制的技术要点等。***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多次派人对资料收集整理进行技术指导。㈡外业调查

按照试点工作方案安排,从2007年8月—2008年3月,根据试点工作需要,利用我县2004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资料》和1︰1万地形图对森林资源(林地资源)进行了补充调查,尤其是对森林采伐、更新造林(含退耕还林)、生态建设、旅游开发、征占用林地等进行重点调查,更新整理了2004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以此作为规划本底数据。

㈢内业整理分析

1、根据对森林采伐、更新造林(含退耕还林)、生态建设、旅游开发、征占用林地等进行外业补充调查数据更新分析整理2004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资料》中森林资源数据,以此作为规划本底数据。

2、通过对“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分析,确定了我县用于生态建设的风景林区、自然保护区、防护林、城市森林等林种结构状况。

3、根据我县2005—2007年开展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资料,明确了全县林地林权现状,确立了林地林权的管理目标。

4、针对全县林地利用现状、发展潜力和林种结构、布局等问题,召开了专题座谈会,进行专题研究,就全县林地开发利用、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分 析,结合我县实际,确立了“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林果富民”的战略目标,确保到2020年我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4.0%。

㈣规划方案编制工作进展

1、/***省林业规划研究院按照国家林业局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组织全院技术骨干成立了规划方案编制项目小组,已制定规划编制工作计划,完成了规划大纲的编写工作,并在征求相关专家意见基础上修改了规划大纲。

2、按照编制技术规范对***县林业局提供的基础技术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明确还需要收集补充的技术资料,并指导委托单位收集、补充资料。

3、开展了***县社会经济发展对林地需求分析、林地保护利用等级划分与区域布局等专题研究。

4、规划方案已经征求了县发改委、国土局、环境保护局、交通局、公路局、水务局、农业局、旅游局、工业园区管委会、供电公司多个部门意见,按照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2008年6月形成评审稿。5、2008年9月8日,召开了《规划》评审会。国家林业局资源司、国家林业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国家林业局***办、***林业厅、***农业大学、***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等单位专家和领导参加了评审会。评审组专家在认真审查有关资料,听取项目组关于《规划》的详细介绍后,经 过认真讨论评议,一致同意通过评审, 认为本规划可以作为开展全县林地保护利用工作的总体性、框架性文件,是***县行政辖区范围内编制乡(镇、场)林地保护利用和其他专项规划及进行各项工程建设的依据。建议按照与会专家提出的评审意见,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后,按规定程序要求报批。

6、目前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进行了修改形成审批稿,待以规划成果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发布。

㈤试点工作经费筹措及使用情况

由于我县技术力量有限,经与***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商谈,由***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派出技术人员会同县林业局工作人员,共同完成规划方案的编制工作,签订了项目合同书,由县林业局在项目经费中支付***万元给***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作为工作经费。

二、工作经验及成效

在***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试点工作过程中,取得了有关工作组织、部门间协调、技术处理等方面的经验。

1、试点工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争取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林业部门应与发改委、国土、城建、水利、交通、公路、农业等部门多沟通协调,确保本底资料完善,规划方案科学合理、操作性强。

2、规划方案编制的技术资料收集必须完整,本底数据具有前瞻性;规划方案应多征求各部门和专家意见。

3、技术处理应具有灵活性,不能钻死胡同。例如,由于***县近几年的一些重要经济指标(财政收入、人均GDP等)与建设用地需求数量、林地征占数量之间的相关规律性不明显,该县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林地资源需求量预测分析无法按照国家林业局《试点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规范》要求采取相关性分析方法进行预测。在***县试点工作中,采取收集全县国土、城建、交通、公路、水利、电力、旅游、农业、工业园区等部门建设用地规划数据,进行实地补充调查,分析整理,测算出规划期内林地转变为建设用地规模。

4、方案编制单位应具备工程咨询甲级资质和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甲A级资质。

三、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试点工作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技术难度大,此项工作事关全县林业发展战略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道路,在试点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与困难。

1、由于县直相关部门及基层工作人员对全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方案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及意义认识不到位,导致前段时间工作开展不顺畅,各部门技术资料收集难度大,特别是规划期内(2007~2020年)工业、城建、水利、交通、旅游等部门建设项目用地计划数量以及2001~2006年间征占 使用土地数量(包括使用土地总量、耕地、林地面积)等资料不完整,本底数据滞后,难以满足规划方案编制要求。通过加强对各部门宣传、解释,多方沟通交流,耐心做工作,后期收集资料工作进展顺利,保证了规划本底资料完整性和科学性。如果林地面积方面与国土部门有冲突,最后以林业部门为准,因为***县林地全部进行了确权发证。

2、由于2007年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及08年初雨雪冰冻灾害林业灾后重建和森林防火工作,致使规划编制工作进度延缓。通过编制单位多方努力,做好协调沟通,加大本底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工作力度,确保工作进展顺利。

3、***县林业地理信息系统没有建立,导致技术数据分析和专业图件制作难以开展。目前图件制作采取CAD制作示意图方式解决,最终成果交付的是小比例的全县示意图。

4、作为***县林业局参加编制试点工作的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局限性也影响到方案的编制工作。通过聘请华东院专家举办培训班,手把手教,提高专业水平,满足规划编制工作要求。

5、承担规划报告书编制单位技术力量存在一定的差距,经验缺乏,边做边培训、边学习,多方咨询专家。邀请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技术工作组对规划编制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实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6、由于该县近期没有开展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林地资 源本底不清楚。通过补充调查特别是已征占用林地和更新采伐、火烧迹地等重点调查,更新整理出县级规划本底数据。

四、对做好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建议

1、建议加强试点工作政府领导,林业部门应与县直相关部门协调沟通。

2、认真做好与其他部门相关规划衔接工作。

3、建议增加规划编制工作经费,重点用于外业补充调查和规划成果编制工作。

4、对于没有近期二类调查成果数据的,最好是利用已有的数据资料,加大外业补充调查特别是已征占用林地、更新采伐、火烧迹地等重点调查,利用森林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更新数据,以更新的成果数据作为规划本底数据。

5、规划成果颁布要具有法律效力,在规划期内对不符合规划方案要求使用林地的工程项目实行严格评审制度。

五、对《试点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规范》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1、建议《试点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规范》修改应符合实际需要,技术方法简单易行。

2、林地保护等级划分应将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点景区、景点的林地划为一级保护,因为此区域的风景林具有原生性、特色明显和不可再生性,必须进行特殊保护。

3、县级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林地资源需求量预测分 析方法灵活,不要固定在数学模型预测,重点依据近期使用林地数量和未来各部门专项规划数据进行预测。根据各部门提供的规划数据和用地地点进行现场调查,预测林地转为建设用地数量。

4、针对《试点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规范》没有逐条修改意见。

试论如何利用自然优势恢复森林资源 篇3

【关键词】森林;自然优势;森林企业;资源

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森工企业普遍存在着一种可采林木资源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局面,因此在工作中做好资源开发与保护的一体化工作模式已成为森工企业工作的主要重点。为了在工作中解决现有的经济危机和资源匮乏局面,森工企业在工作中不断采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来进行林业的转变与处置,这对于缓解企业危机和避免生态失衡的进一步扩大十分必要。同时这种工作的开展已经是十万火急,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就需要结合种种技术方法来进行系统化处理和完善,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发挥出应有的工作优势。

1.林业资源恢复概述

新世纪,社会各界工作人员高度重视林业的更新与林业资源的恢复。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林业更新和资源的恢复要求不断重视,对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与意义。当前的林业工作中,以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生态建设为主要目标的林业工作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同时也提出了以保障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工作模式[1]。

在目前的林业企业工作中,其主要的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木材和林资源产品。但是就当期那的营林工作而言,其传统的这种工作模式逐步受到人们的工作认识要求而不得不仅仅改善,同时这种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的应用也逐步的受到人们的优化与改进,在工作的过程中是一种以加强林业持续生产为主的模式。同时在应用的过程中对于多种生态效益和相应功能进行严格控制。在当前营林工作中通过维护森林效益,改善森林结构、促进森林更新、提高森林恢复能力和生产力。在营林工作中,森林恢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流程,其在工作的过程中主要的目的在于使森林能够得到永不枯竭的应用状态和作用。在传统的森林工作中常常因为采伐之后不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补种而造成森林资源的断层,同时也失去了原动力和造林的目的性。因此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充分的发挥林业更新的应有优势,以自然优势作为主要的恢复基础来进行森林更新,从而实现全面系统的发展模式。

2.森林恢复背景

在过去的经济开发中,由于人们过度的砍伐森林,造成各种自然灾害不断发生,泥石流、沙尘暴天气更是屡屡出现,给人类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甚至是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对于目前的森林企业而言,恢复森林资源是其工作重点,也是恢复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途径。在过度砍伐的林区,以自然更新优势恢复森林是工作的最佳选择,是以最低成本做到最佳工作流程的主要方法,同时自然更新为优势的森林恢复工作效率也远远高于人工更新速度。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得出,在恢复森林资源工作中,以自然更新为优势的恢复工作是众多工作体系中的最快方式。在这种工作体系中,不但可以最快得恢复森林资源,充分发挥自然更新优势,同时也可以做到合理的利用人力物力,做到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2]。

3.自然更新优势

在过去多年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们对于林业的大力开发与砍伐造成了林业资源的匮乏,也使得各种自然环境问题不断的涌现了出来,因此在目前的林业生产工作中做好林区恢复就显得十分必要。其在工作中采用自然更新和恢复优势对于林业可持续发展而言是十分有效的,也是在工作的过程中,根据其中存在的种种质量问题和生态环境效益问题进行优化和资源配置的工作流程。在应用的过程中其主要的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在过渡砍伐的林区之中,采用自然恢复优势对于大面积恢林业资源十分有效,其不仅能够加快林业资源的工作效益和工作优势,更是能够有效的发挥大范围林业生长的优势和作用。尤其是发挥树木的天然生长更是前所未有的重要。

(2)对于林业残缺区域采自然恢复系统对于低强度择伐,这对于实现林区恢复系统的优化与经济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尤其是在林业资源较为匮乏的地区,其既省钱又速度快。

(3)自然更新恢复森林的速度远远快于人工更新。人工更新的综合轮伐期是54年,而自然更新恢复森林的回归年仅仅26年,较人工更新恢复森林的时间缩短一半,可见自然恢复森林速度是快的,可以快速恢复森林资源,充沛发挥自然更新优势是快速恢复森林,治危兴林的最佳选择,森林自然更新是一种自然规律,不论人们能否愿意,只需林木种子一接触土壤,在适合的生态环境下,它们就要更新起一代新林。

4.发挥森林自然更新优势的几点考虑

4.1人工更新与自然更新相分离

“以人工更新为主,人工更新与自然更新相分离”是我国的重要林业方针之一,建国以来,不断坚持贯彻,目前,为了缓解两危,加速培育森林资源,在过伐林区必需在人工更新与自然更新相分离上多下功夫,因林制宜地加大自然更新的比例。林业局跃进林场436,457,459林班同时是1969年的皆伐伐区,其中除436林班外,伐后都营造了红松,云杉等针叶人工林,栽针保阔构成了人天混交林,经过20多年的恢复,上述各林班均已恢复成林,上层林冠为自然杨,桦,并间有水曲柳,榆木,色树,椴树,均匀胸径一大16cm;第二层林冠为红松与云杉,均匀高也在1.5米以上,郁闭度为0.6-0.7,因而还是自然更新恢复森林快。有人说多年来造林不见林,就是人工更新成林速度太慢的缘故。

4.2因林量体裁衣为自然更新发明条件

目前,我省执行的森林采伐方式主要有4种:小面积皆伐,大面积皆伐,大面积低强度皆伐,大面积低强度择伐,采育选伐及二级渐伐。

皆伐伐区在普通状况下适于人工更新停止集约运营,培育速生丰产林,但理论证明,就是皆伐伐区内也的确存有许多自然更新的条件。在种源充足,立地条件较好的中央,特别是阳缓坡地带,就能够依托自然力气恢复森林。

与大面积低强度择伐相顺应的更新方式是自然更新,凡能靠自然力气恢复森林的就坚持不搞人工更新,但在较大天窗处或保存郁密度太低,自然幼树幼苗太少的中央应停止人工补植,构成人天混交林,在种源充足的条件下,也能够停止人工促进自然更新,调查标明,在采伐强度控制在15~20%之间时,自然更新效果十分好。

5.瞻望

综上所述,假如对各种采伐迹地能搞自然更新的尽量依托自然优势恢复森林,并鼎力倡导栽针保阔构成人天混交林。

6.结束语

维持和改善森林环境是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由于土地资源承载森林植被的能力是判断人工林树种选择得当和经营措施合适与否的重要依据,是确定森林植被恢复目标、森林合理经营方向和利用程度的理论基础。为了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在培育和利用森林植被时应该以土地资源承载森林植被的能力为基础,确定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当务之急是加强实验研究,确定土地资源承载森林植被力,为森林植被的恢复和利用、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孙威,刘玉臣,尤秀凤.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森林天然更新情况调查分析[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8,(02).

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探讨 篇4

1 森林资源的重要性

1.1 森林能够涵养水源、促进陆地上的水循环

森林中有着庞大数量的树木草本植物, 其根茎能够吸收地表的雨水和地下水, 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又能够将水汽输向大气, 大气中的水分通过冷却、下降形成雨水又返还到陆地上, 这样的过程就基本上形成了陆地上的水循环。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 全球森林每年通过蒸腾作用可向大气输送水量达48亿t。同时森林中的林木树冠可以拦截住一次降水中20%~45%的雨水。有研究表示, 1hm2林地比无林地至少能多蓄水约3000m3。如果整个长江流域尚待绿化的土地绿化起来之后, 森林蓄水量可增加150亿m3, 相当于两座三峡水库[1]。

1.2 森林能够有效地净化空气、改善气候问题。

森林中的树木每时每刻都能够通过植物的呼吸作用, 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然后释放出氧气。据了解, 树木的叶子每次吸收进44g的二氧化碳, 就能够释放出大约32g的氧气。同时, 树叶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 在阳光的照射下通过化学反应能够产生出一种葡萄糖, 这种葡萄糖1g就大概可以消耗掉近2500L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 森林中的绿色植物每时每刻都在为人类净化空气, 不断吸收、分解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排放出氧气。这对于应对当今全球气候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升高, 而造成的全球气温上升问题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1.3 森林是重要的木材供应基地

森林资源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其丰富的木材资源。森林中的树木不仅数量庞大, 而且种类非常丰富。根据统计, 全球每年建筑、造纸工业等的木材使用量大概是30×108m3。因此, 它能够为园林建设、建筑工业、造纸工业、造船工业、家具制造业等部门提供充足的原材料, 并且还能够向社会提供多类品种的林木产品。

1.4 森林是重要的生物栖息地

森林中有着陆地上最为丰富的生物资源。森林中的树木、草丛、湿地、溪流等为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微生物以及植物提供了栖息之地。特别是一些珍稀动物和植物, 它们对于生存环境非常的敏感, 在其它地方很难活下去, 只有森林才能够满足它们对于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水源、大气等特殊的要求。在森林中有着完整的生物链, 没有经过人为的破坏和干扰, 因此能够为各种各样的生物提供更好的生存和生活环境, 使它们能够在此繁衍生息, 这样也就使森林中的生物资源变得越来越丰富。

2 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

2.1 我国森林资源地域分布不合理

在我国东北和西南, 这两个地区的森林蓄积量占我国森林面积的3/4。东部森林覆盖率为34.27%, 中部为27.12%, 华北、华中平原为我国工业经济发达地区, 其森林蓄积量仅占全国的3.4%, 西部地区森林覆盖率比例也很小, 只有12.54%, 而西北5省区面积占国土的32.19%, 森林覆盖率只有5.86%[2]。由此可见, 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3个地区, 一个是以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为主的东北林区, 这里的森林蓄积量几乎占了全国的1/3, 并且有着大量珍稀的野生动植物。一个是位于横断山脉、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西南林区, 这里集中了全国1/4的林木。还有一个就是东南部的低山丘陵地区, 这里主要是人工林和次生林, 林木的蓄积量也是非常丰富的。与这3个地区相比, 西北以及中部地区的森林资源就是非常少的。

2.2 我国森林资源遭到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严重

由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有很多的林地、树木都被砍伐, 拔地而起的大楼和工厂占据了它们原本的位置, 大量的森林资源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此外, 危害森林资源最大的杀手就是森林火灾。森林火灾的发生有可能是自然发生的, 也有可能是人为纵火。火灾一旦发生, 火势会非常的凶猛, 很快便会肆虐到非常大的范围, 而且扑救的工作也非常困难, 因此会造成难以预计的损失。自然灾害也是森林资源受损的原因, 像地震、泥石流、干旱、洪涝等都会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除了这些外还有森林的病虫也会对森林资源造成危害。这些病虫种类多样, 分布广泛, 而且繁殖的速度非常快。由于检测、预防和防止工作上技术的落后, 所以虫害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2.3 我国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小

我国森林面积虽然比较大, 但是森林的覆盖率却很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 人口众多, 虽然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但由于人口数量庞大, 人均占有量非常少。同时我国森林资源地域分布不合理, 东北部、西南部以及东南部最多, 中部和西北部广大地区非常少。根据研究表明, 我国森林蓄积量虽然在世界排名中位列第7, 但是人均森林占有面积仅仅只有0.132hm2, 在世界排名中居134位, 连世界平均水平的1/4都不到。而人均森林的蓄积量也只有9.421m3, 比世界平均水平的1/6都还要低。而且在我国的森林资源中, 活木所占的比例也非常少, 我国活木蓄积量仅仅只占到了世界活木蓄积量的3%。

2.4 我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不合理

在我国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结构中, 森林资源的产权是属于国家所有的, 只有国家才能对其进行处置。所以单一的经营主体必定会制约森林的多元化发展。同时, 国家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虽然, 国家已经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例如退耕还林、还田, 恢复被毁森林植被, 合法征地等, 但是在地方具体的实践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这也是由于监督管理的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力度还不够所造成的。

3 森林资源保护的措施

3.1 开展宣传教育、树立保护意识

各森林企业要不断地对职工 (尤其是管护人员) 开展对自然生态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以不同的形式对职工进行森林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 以提高员工对森林发展的新形势及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认识, 破除广大员工原先“靠山吃山”的陈旧观念, 最终为做好森林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并建立起“靠山育林”的新观念[3]。同时还要对生活在森林周边的人们加强保护森林的思想教育工作, 可以通过电视媒体、宣传单、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 以提高群众保护森林、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

3.2 完善相应的管护制度, 加大监督力度

我国虽然已经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但是在具体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方面还未形成完整的制度来进行督促。森林资源的管理工作主要就是管理林政资源, 以及对森林资源的保护这两方面。由于林政管理工作的内容非常多, 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 比如森林的产权、林木的采伐、木材的经营等, 所以应该建立一种多层管护的管理制度, 实行全面的责任制, 在各个层面明晰责任和权利, 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对森林资源进行全面的管理和保护, 能够及时有效地打击违规采伐、非法占有林地、乱砍乱伐等危害森林资源的行为, 依法给予其严厉的惩处, 同时还能够监督各部门工作, 保证国家的政策得到顺利的实施。

3.3 加强对森林资源保护、做好防灾工作

森林资源不仅会遭到人为的破坏, 同时也会遭到来自自然的侵害。针对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重大威胁, 必须提前做好完善的防护工作。林业部门应该加强对病虫的研究、监测工作, 全面掌握所在辖区的病虫动态信息。要派遣专人定时对所负责林区进行检查, 以确保及时发现病虫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还要对森林病虫进行全面的研究, 以观测其发展态势, 并找出灭虫的方法, 这样一旦发生虫害就能够很快地控制其传播范围, 将其彻底消灭。除此之外, 还要建立预防森林火灾的严密体系, 除了加强对气象气候的观测, 预防自然火灾的发生, 更重要的是预防人为因素导致的火灾。要根据国家相关法规把防火工作切实做到位, 在林区要严禁一切烟火, 对于违反规定的用火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批评和处罚。同时要建立森林防火的巡逻队, 密切关注林区情况。还要组织好森林灭火队、后勤保障组、扑救队等, 以确保在火灾发生后能够及时、迅速地扑灭大火。

4 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丰富的森林资源能够为我们的生产提供充足的原材料, 创造出大量的财富。但是, 如果不合理地利用森林资源, 毫无节制地向它索取, 最后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因此只有合理地去利用森林资源, 才能够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才能够保护好生态环境。

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 一个是科技另一个是政策。依靠科技可以培育出优质的林木, 提高森林的再生产能力, 促进整个生态系统运作的顺畅。同时利用科技还能够提高对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率, 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再有, 通过政策的调整还能发展商品林和公益林, 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 还可以选择发展多样化的养林模式, 比如苗木养林、发展经济果林、实行林菜结合的方式养林, 或者是把养林与饲养家禽结合起来等。这些方式不仅能够显著地提高林木的产量实现持续性发展, 而且还能够促进其他产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年锁.试谈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J].山西林业, 2003 (1)

[2] 赵喆.论我国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对策[J].天津科技, 2012 (4)

利用资源的作文 篇5

在今年的暑假期间,我在楼下看了看水表,我不禁大叫起来:“三十九吨!”想: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呀。我上楼便忙问:“妈,一吨水多少钱?” 妈妈疑惑的问:“你们这干什么呢?”我说:“好奇嘛。”妈妈说:“一吨水有两元六毛吧,唉现在水价越来越贵喽。”我点点头,便跑到一边去算。“呀!这水可真贵呢!”我想可能是地球的水正在急剧减少水价钱才会越来越高。我们应该节约才是。

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少用一张纸、一个塑料袋,少砍一棵树等等,这些都是节约的行为。人人应该要低碳生活。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水平不断提 高,人们享受着新科带来的种种欢乐。回头看看我的身后,已是无穷无尽的环境污染。小河不再清澈,天空也不再蔚蓝。环保,已是迫在眉睫。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 地球上,爱护我们的家园是每一个人共同的责任。也许你会说,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不能左右化工企业的污染排放,也没能力去阻止那些尾气排放超标的汽车上路,对于环保,我真的无能为力。其实,当你真正的认识环保的重要性,你会发现环保就在身边,我们可以通过身边一些小事做起,将我们的环保热情汇集,同样会产生无穷的力量。

虽然我现在做得只不过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坚信要是我们人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自然会给人类应有的回报。在温摇篮——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脸——天空下成长,在爱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森林资源培育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篇6

摘要:在森林资源的管理与利用中,离不开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关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的充分履行,更离不开整体社会公众的全民参与,这样我们的森林资源保护、培育、科学利用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才能真正实现森林资源经济效益、生态保护、生态平衡效益的多重受益。文章探讨了森林资源培育利用中的相关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森林资源;培育;问题;对策

森林资源的种类很多,那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目标,在自然资源和人类和平共处的前提下,人类对它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并且进行保护都是没个人应该做到的事情,因此森林在许多国家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在看一个国家是否繁荣昌盛,就从这方面进行比较。现在对于森林的重视是跟以往不能相提并论的,所以看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和生态就能发现它的综合能力

1.我国森林资源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1.1森林资源分布及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这两个地区的森林蓄积量占我国森林面积的四分之三,而我国工业经济发达的华北、华中平原地区森林蓄积量僅占全国的3.4%。我国森林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用材林面积较大,占据主要部分,而防护林和经济林面积较小,不利于发挥其防护的生态作用和经济效益。从整体来看,用于采伐的森林面积相对不足。因此我国目前属于林木的进口国,而美国等国家属于林木的出口国。

1.2思想认识滞后,营林基础地位不牢

在各级各部门个别领导和部分干群意识中,营林工作处于一种“说起来重要,想起来次要,做起来不愿要”的尴尬境地。营林工作被摆在一边,只在年底上报数据或“3.12”植树节才想起有造林这回事,思想中没有树立抓好营林生产是为了培育后备森林资源的基础工作这一观念,没有意识到营林生产搞不上去,十几年后就没有可伐资源,没有意识到林业经济将会越来越贫困,生态环境就会越来越恶化的严重性,有的只是应付差事,“造林一阵风,三月植树四月放松”。再加上由于乡镇党委、政府任期短这一客观原因,有的领导认为在这短短的任期内抓造林这种长期工程不合算,也就懒得去真抓实干。在林业部门,由于造林需要用钱,有些同志就认为不值得,不如抓林政处罚有钱进,只愿做赚钱的工作,不愿做贴钱的造林工作。这些错误思想和模糊认识严重影响了营林的基础地位。

1.3经费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按照上级规定的林业“一金一费”的使用原则,应该是70 %的育林基金投入营林生产,但由于我县林业部门管理人员工资没有纳入财政,要靠林业规费(主要是育林基金)来发工资,维持林业部门正常运转,致使投入营林生产的育林基金严重缺乏。实际直接投入营林生产开支还不足这个份额,对营林生产的投入也是难觅踪迹,就连长防、国债、世行贷款、退耕还林等项目的配套经费也无法保证,甚至连上级拨的专项资金都无法按时到位,木材费税取之于木,返之于林只停留在口号上。如目前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就成了林业部门的一块心病,不完成任务是绝对不行的,这是一项政治任务,必须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但继续实施这项工程,又无力承担日益增长的工作经费,主要是由于其工程规模越来越大,规划设计、检查验收等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开支越来越大,使林业部门背上了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另外,营林生产科技含量不高,由于经费投入不足,使许多先进的林业生产技术在造林实践中没有得到推广应用,造林仍然处于低水平重复状态。

2.我国森林资源培育的发展对策

2.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意识

强化森林资源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持生态平衡、涵养水源以及保持生物物种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是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发展生态林业对于推动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可持续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意识是促进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基础,立足于当前社会发展的和经济需求的基本情况,在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保护森林的生态系统构建,建立一个可循环的生态系统网络。加强森林资源开发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的生态保护意识,切实将保护森林的生态系统落到实处。

2.2加速树种开发和加强种苗基础建设

树种和种苗是培育森林资源的物质基础。树种的选择、种苗的质量关系造林的成败和林分的质量。因此,要把树种选育开发和良种壮苗培育作为森林资源培育的重要内容来抓。首先,要加强树种选育,扩大树种选择范围,改变造林树种单一化、针叶化的局面,要在适地适树基础上,调整人工造林的树种结构,适当增加阔叶树的比例,如水曲柳、栎类等。紧紧围绕定向、速生、丰产、优质、稳定和高效的培育目标进行商品林,特别是工业原料林的树种选育,营造高度集约经营的人工林,满足加工业的需求。其次,要加强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和种苗生产基地建设,采用现代化手段和技术,提高种苗生产的科技含量,建立种苗繁育开发体系、生产供应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提高苗木质量,确保采用良种壮苗造林,提高木材资源培育的质量。

2.3加快速生丰产林培育以满足加工企业需求

在皆伐迹地以人工更新为主,择伐迹地以天然更新为主,搞好迹地补植;在宜林荒山荒地有计划地安排造林,在造林时要适地适树,以发展速生原料林为重点,实施集约经营措施,促进林木生长,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培育短轮伐期和超短轮伐期的人工林,缓解可采资原枯竭造成的经济危困;加快我国南方、华北和中原地区以纤维用材林为主和国有林区以工业原料林、珍贵大径级用材林等为主的商品林基地建设。商品林可以按照其结构、地域、功能和市场等需要进行定向培育,适时调整树种、林种结构,逐步实现国内木材生产及其加工产品的供求平衡,满足社会经济不断增长的各种需要。

2.4提高科技水平,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创新和科技是当前实现我国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总要战略手段,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森林资源生态系统建设的成效。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实现,一是建立森林资源的科研服务机构,通过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做好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机构,并且进一步提高林业科技成果的现实价值转化效率,此外建立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的实验示范基地,提高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的整体素质,鼓励林业科技创新和研究。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的设备和机械,提高林业发展的科技水平。推广综合治理,节水灌溉以及森林病虫的防止等先进科学技术,通过强化与国外的交流,来改善森林资源开发管理的质量,提高森林资源开发的先进性和科学性,降低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提高我国森林资源生态建设的成效。

3.结语

在森林资源的管理与利用中,离不开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关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的充分履行,更离不开整体社会公众的全民参与,这样我们的森林资源保护、培育、科学利用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才能真正实现森林资源经济效益、生态保护、生态平衡效益的多重受益。

参考文献:

[1]周生贤,中国林业的历史性转变[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2]韩连生等,黑龙江天然林保护工程研究[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9

[3]孙晓梅等,21世纪中国纸浆用材林综合发展战略[J]世界林业研究,2002,(1):61~67

谈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 篇7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管理

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林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基础, 是林业发展的真正要素, 林业的发展就是依赖于森林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1 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林业生产

森林可持续经营, 要求以一定的方式和强度管理、利用森林和林地, 有效维持其生物多样性、生产力、更新能力和活力, 确保在现在和将来都能在经营单位, 区域、国家和全球水平上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 同时对其它的生态系统不造成危害。1987年在挪威,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 在报告里提出了我们应致力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并且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人们的需要, 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我们林业生产过程是不断改善旧体制, 建立新模式, 发展新格局的过程, 在生产实现活动中我们在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指导生产。

2 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含义

森林资源是林地上的所有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微生物资源和地下矿藏资源的总称。森林利用包括木质林产品、非木质林产品和森林服务功能利用。森林利用必须综合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森林产品和生态功能等多种需求, 科学合理确定森林利用内容、布局、强度和方式, 保持森林持续提供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服务能力, 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价值。森林利用应遵循多目标协调的原则, 利用强度不能超过森林资源的再生或承载能力, 保持森林良好更新和再生能力, 要充分利用维护生态系统的收获利用技术, 将森林利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就是在保护中开发森林内的各个资源, 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森林光有保护不开发利用不能促进林业的可持续性, 反之只搞利用不谈保护更不能使林业发展, 保护与利用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 森林的保护的目的就是为了长期的利用, 长期的利用必须有效的保护森林, 两者共存。

3 林业建设中对森林保护与利用的认识

3.1 我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大力推进速生丰产林建设。

3.2加大公益林建设力度, 根据立地条件制订出不同的经营目的的地块, 对立地条件差的无林木林地尽快恢复植被。

3.3产业方面加大森林旅游业的发展。采取“一保二促三带”的策略, 既保证群众的烧材及自用材, 促进公益林建设, 同时带动旅游业和林副产品的发展。调整生产力布局, 淘汰落后产业, 改造传统产业, 培育新兴产业, 推动产业重组, 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挖掘森林潜在资源,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力推进野生药材和林下野生食品的利用, 延伸产业链, 增加附加值, 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 实施大公司发展战略, 共同开发新产品, 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 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4 森林资源管理的几点建议

4.1 加强森林资源队伍管理建设

目前, 森林资源直接实施微观管理的林业局、林场、森调队及营林队, 调查设备仍十分陈旧, 工作条件依然简陋, 加之队伍不稳定, 这就需要我们抓住当前林业经营体制全面调整与改革的有利时机, 更新设备, 加强技术培训, 完善培训考核机制, 全面提高各级专业队伍的业务素质, 使其成为一支能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专业技术队伍。

4.2 实行分类控制

现行采伐限额管理制度要求对采伐的商品材、自用材及烧材等分项限额指标不得相互挪占, 我们认为要做到采伐限额管理与计划管理相统一, 但从林业实际生产情况看, 应对不同类型的森林资源采伐消耗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即对商品材的采伐、运输和销售要分别进行总量控制, 对自用材、烧材应严格控制标准, 认真核定限量。同时, 应针对林区发展民有林的实际情况, 积极创新林木采伐限额管理方式, 实行企业木材生产采伐限额和个体民有林木生产采伐限额管理分开单下, 对非公有制营造原民有林优先安排采伐限额, 采伐限额指标应允许年度间调剂, 确保非公有林所有者的受益权。

4.3 严格采伐制度

为加强林木采伐管理, 主管单位要在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林木采伐管理制度的同时, 确定出按照林木采伐管理“三不原则”, 即采伐限额管理要求一米不超采, 有困难不向林子伸手, 增加企业效益不以牺牲资源为代价的要求, 严格履行年度森林采伐量, 计划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 坚决完善伐区调查设计、审批、拨交和验收等生产程序的各项管理, 同时要积极推行“森林生态采伐”模式, 把森林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达到森林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发展。

4.4 实行监督检查制度

坚持通过“三总量”对采伐限额执行情况进行严肃认真的监督检查, 如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优劣;继续贯彻伐区采伐作业的公示制度, 增强依法监督管理和职工监督力度;严肃责任追究制度, 使管理贯穿始终。

4.5 建立与完善森林资源检测与评估体系

森林资源利用 篇8

一、大连市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条件

从海洋资源条件上看, 大连市海域广阔, 岸线曲折, 岛屿星罗棋布, 海洋资源总量位居辽宁沿海各城市之首, 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岸线资源。大连市海岸线东起二坨子, 西止浮渡河口, 海岸线长2211km, 占辽宁省的65%, 居全国沿海城市首位。其中大陆岸线长1371km, 渤海段大陆岸线长度为621km, 黄海段大陆岸线长度750km;岛岸线840km。绵长的海岸线为大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海域资源。大连市三面环海, 横跨黄、渤两海, 海域总面积为29476km2, 是陆地面积的2倍多, 占全省81%, 居辽宁之首。其中滩涂面积为1121km2, 0-50m海域面积为20274km2, 50m以下海域面积为8081km2。大连市共有海湾39个, 总面积1870.33km2;海峡、水道l5条。

海岛资源。大连现有岛屿251个, 面积530km2。黄海北部沿岸海岛主要有里长山列岛、外长山列岛、石城列岛和大、小鹿岛, 渤海沿岸主要有长兴岛、凤鸣岛、西中岛、东西蚂蚁岛、虎平岛、猪岛、蛇岛等。长兴岛为长江以北第一大岛、中国第五大岛, 面积223km2。

海洋生物资源。大连海域海洋生物有3大类共209科、414种, 藻类共150多种, 生物类别和数量分别占辽宁省的48%和86%。鲍鱼、海参、海胆、扇贝、对虾、梭子蟹等为全国稀有种;海带、裙带菜、大连湾牡蛎、大连紫海胆、紫贻贝、魁蚶等是大连的地方种。刺参、皱纹盘鲍及栉孔扇贝的资源量占全省的97.6%。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资源为海洋渔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品种资源。

港址资源。大连市基岩海岸分布较多, 港湾港阔水深, 深水逼岸, 掩护条件好, 彼此毗连的优良港址资源, 可形成各种功能和吞吐能力的大型港口群, 为发展港口建设和海洋运输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为大连市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滨海旅游资源。大连市海滩沙质细软,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互相衬托, 奇特性、观赏性强, 岬角岸段海蚀地貌十分适宜发展滨海旅游业。目前有风景名胜区17处 (国家级2处) , 海水浴场83处, 典型地质遗迹及历史人文景观资源144处, 海洋自然保护区8处, 为滨海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优良的自然条件。

盐业资源。大连市滩涂面积广阔、土质条件优越, 具有发展海盐生产的优越条件。特别是渤海沿岸滩涂多为泥沙质土, 土壤渗透量较小, 蒸发量大, 年均蒸发量为1434.7mm-1626.3mm。相对湿度为66%-70%, 海水盐度在30-31‰之间。

海洋矿产资源。大连市已知的海洋矿产资源主要有金刚石砂矿、锆英石砂矿、砂砾石料和砂金矿等, 其中复洲湾沿岸的金刚石探明总储量2400kg, 居全国第一位。

海水资源。北黄海海域面积约为8.5万km2, 体积约为3190km3, 平均水深40m;渤海海域面积约为7.7万km2, 体积约为1730km3, 平均水深18m。黄海年平均水温为15℃-24℃, 渤海年平均水温10.7℃。取之不尽的海水资源为海水利用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条件。

海洋能和风能资源。辽宁省海洋能资源蕴藏量居全国储量的第5位, 大都分布在大连及其所属岛屿附近的沿海地区, 可开发的海洋能装机容量可达565185kw, 年发电量可达119702万度;大连市可利用的近地面层风能总量为1.0×1012w, 主要分布在庄河市、瓦房店市、长兴岛、长海县及旅顺等地, 为大连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大连市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近年来, 大连市委、市政府统筹部署全市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和布局, 使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全速起航, “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核心企业的临港临海优势效应充分展现, 沿黄渤海两岸区域协调发展、现代产业聚集的临海临港产业带已初步形成, 海洋已成为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的重要依托, 海洋产业已成为大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10年, 大连市主要海洋产业实现总产值1515亿元, “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6.2%。其中, 海洋渔业实现550亿元, 年均增长12.7%;海洋交通运输业实现61亿元, 年均增长17.1%;滨海旅游业实现566亿元, 年均增长21%;海洋化工、盐业、海水综合利用业等实现16亿元, 年均增长82%。海洋经济增加值665.2亿元, 年均增长16.1%。其中, 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176.6亿元, 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137.3亿元, 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351.3亿元, 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26.6∶20.6∶52.8。

(一) 海洋渔业

大连市海洋渔业已使用岸线487km, 占大陆岸线的35.6%;使用确权海域面积2590km2 (含渔业基础设施) , 占海域面积的8.9%;实际用海面积2638km2 (含渔业基础设施) , 占海域面积的9.1%。

养殖业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 推广健康养殖模式, 发展优势品种增养殖, 大力推进池塘养殖、深水网箱养殖、陆地工厂化养殖、海底底播养殖等立体化、健康式海水增养殖。海洋捕捞业坚持实施远洋增量增效、近海减量增效, 进一步拓展捕捞生产空间, 促进捕捞业良性发展。海洋牧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近岸渔业资源生息环境修复力度不断加大, 在市区三山岛、金州新区黑岛、蚂蚁岛、兔岛、城子村、长海县小长山六处海域建设海洋牧场示范区。以精深加工为核心完善水产品加工产业链, 推动海洋生物的高层次综合利用。现已依托渔港规划建设了旅顺董砣、高新园区龙王塘、庄河临港工业区等八大渔业加工园区, 水产品加工产量和产值占全市的60%以上。都市休闲渔业异军突起, 至2010年底, 大连市休闲渔业产值突破10亿元。渔港建设和维护不断增强。至2010年末, 大连市各等级渔港总计196座, 年总卸港量为234万吨。

2010年, 大连市完成水产品产量251.9万吨, 同比增长7.5%;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562.1亿元, 同比增长17.3%;完成渔业产值278.1亿元, 同比增长17.2%。完成水产品加工产量145万吨, 实现产值157.4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7.2%和19.8%。实现水产品出口贸易额13.1亿美元。渔业经济三次产业比重为49∶30.5∶20.5。

(二) 海洋交通运输业

大连市海洋交通运输业已开发利用岸线121km, 占规划开发利用的港口岸线370km的32.7%, 占大陆岸线的8.9%;使用确权海域面积25km2, 占海域面积的0.09%;实际用海面积953km2, 占海域面积的3.3%。

港口发展已从以黄海为核心向黄渤海两岸均衡发展。至2010年, 在宜港岸线上建设的港口主要有大连港、大窑湾港区、鲇鱼湾港区、大孤山散矿中转港区、北良港区、和尚岛港区、旅顺港区、长兴岛港区、庄河港区等, 拥有集装箱、原油、矿石、粮食、散装、滚装、客运等专业码头泊位196个, 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占39.8%, 5万吨级以上泊位22个。大连作为中国东北重要的散杂货转运中心、最具竞争力的粮食转运中心、最大的油品及液体化工品分拨基地、最重要的集装箱枢纽港、中国北方矿石分拨中心、环渤海客货滚装中心和东北亚汽车分拨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2010年, 大连市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14亿吨, 比上年增长9.9%;集装箱吞吐量526万TEU, 增长15%。目前已开通国际航线共86条, 其中远洋班轮航线13条, 开通6条集装箱班列。

(三) 滨海旅游业

大连市滨海旅游业已开发利用岸线297km。其中, 大陆岸线178km, 占大陆岸线的13%;使用确权海域面积6km2, 占海域面积的0.02%;实际用海面积13km2, 占海域面积的0.05%。

大连市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已开发建设了大连南部海滨景区、旅顺海滨景区、金石滩旅游景区等滨海旅游热线, 长山群岛、长兴群岛、旅顺神秘五岛等岛群旅游基地及多处温泉疗养胜地, 以及海底旅游、海岛旅游、海上看大连等滨海旅游专线项目。截至2010年, 大连市拥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及大量省市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

2010年, 大连市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3500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达558.4亿元, 旅游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84%。

(四) 海洋船舶工业

大连市海洋船舶工业充分利用临海、临港及深水岸线资源, 已由大连湾南岸向渤海及长兴岛扩展, 形成了从南到北布局的船舶工业产业带, 主要以原油轮、成品油轮、化学品船、散货船、多用途船、大型集装箱船、滚装船的船舶制造和以海洋钻井平台、大型浮式生产储油船等海洋工程设备建造为主, 造船产量占全国造船总量的11.4%, 船舶出口到希腊、挪威、丹麦、美国、英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洋船舶工业成为大连市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大连也正在发展成为我国主要造船基地和世界造船基地。

2010年, 大连市海洋船舶工业造船完工量达到600万载重吨。

(五) 海洋盐业及盐化工业

海洋盐业及盐化工业作为大连市的传统产业, 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目前海洋盐业已开发利用岸线343km, 占大陆岸线的25%;使用确权海域面积8km2, 占海域面积的0.03%;实际用海面积279km2, 占海域面积的0.96%。

大连市充分开发利用海水化学资源, 大力发展海水制盐和盐化工, 并将其打造成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传统优势产业。至2010年, 大连市海盐年均产量约100万吨, 约占全省的1/3, 主要产品有原盐、精盐、洗涤盐、再制盐及加碘盐等加工盐。大连市的盐化工业在我国基本化工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其中溴、钾、镁等系列产品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大化集团公司已形成80万吨纯碱、50万吨氯化铵、10万吨硝铵、4.5万吨硝盐的生产能力。大连盐化集团有限公司盐化工产品产量已达10万吨, 其中溴系列产品及融雪剂已销往全国市场。

(六) 海水利用业

大连市海水利用业占用的岸线及海域面积虽然微不足道, 但海水利用量却十分巨大。

多年来, 大连市始终把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作为工业用水的重要补充, 沿渤海、黄海建设的电厂, 都将海水作为冷却用水, 海水直接利用总量持续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至2010年, 大连市海水直接利用企业达到21家, 日均直接利用海水量375万m3, 主要涉及石油、化工、冶金、造船、建材、水产、电力等行业。海水淡化规模不断扩大, 已投入运行的淡化装置共7座, 日淡化能力达3.43万m3。

(七) 海洋能利用业

海水能源利用总面积达到41.3万m2。星海湾海 (污) 水源热泵供热供冷项目一期工程全部完工, 实现供热、供冷面积30万m2;二期46万m2工程正在进行机组安装和管道铺设。

森林资源利用 篇9

森林资源的种类很多, 那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目标, 在自然资源和人类和平共处的前提下, 人类对它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并且进行保护都是没个人应该做到的事情, 因此森林在许多国家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所以在看一个国家是否繁荣昌盛, 就从这方面进行比较。现在对于森林的重视是跟以往不能相提并论的, 所以看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和生态就能发现它的综合能力。

1 森林资源培育

1.1 现在各个行业都在使用科技手段进行产品的生产和研究, 林业也无不例外, 在科技发展的大趋势下在稳步的进行着改变, 这样森林资源才能循环在利用的进行供给, 从而改变以前只是砍伐, 买卖为主的发展模式, 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可持续的发展自然资源, 使原生态得到保护, 实现科技新邦的原则, 在林业产品不断的研究和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 创造出更合适人类使用的舒适性产品完善我们的国家经济与生态的平衡。

1.2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 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 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 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 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 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 调整生产力布局, 淘汰落后产业, 改造传统产业, 培育新兴产业, 推动产业重组, 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 大力发展精深加工, 发展优势产品, 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 延伸产业链, 增加附加值, 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 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 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 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 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1.3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森林资源的发展模式上都是相互扶持的, 在经济发展为前提的现代社会, 我们把森林资源的经济发展能看的越来越重要, 完全忘记了林业生态的效益, 只注重对于木材的开发, 其实要是把生态效益搞上去, 生态效益带来的利润不会小于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在生态的开发是我们可以以旅游观光为目的, 开设生态园吸引游客进行消费, 这这基础上在开发研究新的产品, 使森林的植物和动物都能永续利用, 合理开发, 为林业增加经济效益。

2 对现有湿地进行抢救性保护和开发

2.1 在湿地开发上要做到在不破坏湿地的情况下合理开发, 对已经破坏的湿地进行还原工作, 破坏严重者进行相应的处罚, 在保护上要做到对湿地地貌的全面检查, 认真仔细的调研, 全面的规划从而综合意见, 进行保护规划, 促进生态的平衡维持湿地的在利用, 对经济的发展也是有实质意义的。

2.2 湿地不仅具有强大的社会经济功能, 而且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促淤造陆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 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2.3 湿地的保护对我国的生态有着重要的目的。在人与自然的协调下, 我国的经济才能够继续发展, 在保护生态的道路上我们任重道远, 所以要以科学技术为前提, 从保护湿地上的生态平衡为基准, 全面的把资源合理的应用, 坚持我国对于生态平衡的有关规定, 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建立管理湿地的长期规划, 对于人民群众大力宣传湿地的重要性, 加大人民对于湿地知识的学习, 都加入到保护湿地的队伍当中, 对破坏资源的不法分子严重处理, 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有功的人要进行嘉奖, 充分利用湿地在我们国民的眼中的重要性, 科学的保护, 科学的开发, 科学的利用, 同时也要重视湿地在旅游方面的进展, 让湿地在有偿的基础上, 循环在利用, 使的整个湿地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上都有明显的提高, 让我国的湿地也能像森林资源一样永续生存。

3 森林资源的管护

3.1 强化森林资源档案建设。

坚持科学发展观, 坚定不移地把实现可持续经营作为森林资源管理的战略目标, 逐步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抓好森林资源档案建设工作, 档案数据更新一定要真实地反映森林资源的变化情况, 使之成为制定规划和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

3.2 严格实行森林分类经营。

把分类经营。分区施策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战略途径, 根据“三种林”划分的原则, 对不同功能的林分采取不同的经营方针, 重点生态公益林管严, 一般生态公益林管住, 人工商品林管活。抓好调查设计管理和调查设计检查工作, 解决好人为虚假设计问题, 努力提高森调人员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做好森调队的提档升级工作, 满足实际需求。

3.3 认真履行森林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

把依法行政。依法治林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战略保障, 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管理部门的作用, 认真履行职能。抓好林地管理工作, 对于征占林地严格履行申报审批程序, 对乱占林地, 特别是毁林开荒行为, 实施严厉打击。

3.4 建立“严管林”的长效机制

把建立“严管林”的长效机制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战略措施, 从制度上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把限额管理.限量采伐落到实处。抓好伐区管理和伐区检查工作, 坚决杜绝超证采伐.超量采伐.超强度采伐和越界采伐。

3.5 创新森林资源管理和运行机制

把建立森林资源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战略任务, 责.权.利相统一, 利用主体和管理主体相分离是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治本措施。重点抓好机构改革和机制创新, 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9号文件精神。一是做好“三权”流转的摸底.调研.推进工作, 先行试点, 分步实施;二是搞好民有林林权发证准备工作, 为营林改革创造条件。

4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对于森林资源的利用上不仅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森林在合理利用的同时也能受到管理和维护, 提高了森林的再生能力, 对于原来的森林面貌得到改善, 加大未来的产业的发展能力, 对生态的循环在利用的目的落实到实处, 对以后的环境也有良好的培养。

现在我国把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在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所以对森林生态研究的工作人员要以生态平衡为基准做主要的研发, 现在我国林业产业的开发上跟国外相比还是相对落后的。但是我们应该学习和研究国外的技术, 进行全面性针对本国的产业开发为主的模式, 让企业和政府参与其中加大力度对林业进行试验, 用另外一种发展模式对森林资源管理和利用, 企业和政府相辅相成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毕竟森林是大家的, 任何人都有责任, 为它做出贡献, 在现代科技形式下森林资源在更新, 培育, 使用上才能得到实际收益, 实现了以生态保护胃目的的多方收益。

摘要:在森林资源的管理与利用中, 离不开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 有关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的充分履行, 更离不开整体社会公众的全民参与, 这样我们的森林资源保护、培育、科学利用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 才能真正实现森林资源经济效益、生态保护、生态平衡效益的多重受益。文章探讨了森林资源的培育与管护及合理利用。

关键词:森林资源,培育,管护,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孙向阳, 何文彪.浅析加速森林资源培育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 2009 (1) .

[2]吴来胜, 叶磊.森林培育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J].林业科技情报, 2008 (4) .

森林资源利用 篇10

俄罗斯远东地区现有森林面积约3亿公顷, 占俄罗斯森林总面积的37.1%, 森林覆盖率48.0%, 木材蓄积量约209亿立方米, 占俄罗斯木材总蓄积量的24.8%。俄远东地区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萨哈共和国 (50.1%)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 (18.5) 、阿穆尔州 (8.5%) 和滨海边疆区 (4.5%) 。从表1中可以看出, 近20年来, 俄远东地区森林资源除个别地区外, 总的来说无论是森林面积, 还是木材蓄积量都有所增加, 森林面积增加了48亿公顷, 木材蓄积量增加了5亿立方米。

虽然俄远东地区森林资源丰富, 但森工产业并不发达, 远远落后于俄罗斯联邦其他地区。苏联解体前, 远东地区还生产一些人造板、纸浆、纸张等高附加值产品;苏联解体后, 远东地区森工产业深陷危机, 人造板厂、纸浆厂、造纸厂几乎全部停产, 木材产量也急剧下滑。原木产量由1990年的2960万立方米降至1998年的800万立方米, 锯材生产也由1990年的540万立方米降至1998年的65万立方米。1999年以后随着林木产品出口的增加, 远东地区的森工产业开始恢复, 2007年原木产量达1620万立方米, 锯材产量达134万立方米。但近年来, 俄罗斯政府不断提高关税来限制原木出口, 这使俄远东地区木材产业深受影响。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 使得俄远东木材产业的境况进一步恶化, 2009年远东地区的木材产量又回到2000年初的水平。

俄远东地区的森林一半以上位于永冻土地带, 且基础设施薄弱, 开发困难。目前远东林业开发主要集中在南部的阿穆尔州、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滨海边疆区三州 (区) , 本文对上述三州 (区) 的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

(一) 阿穆尔州

阿穆尔州森林面积有2348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达65.9%。林木蓄积量20.5亿立方米。针叶林与阔叶林比例为72:28。主要树种有云杉、落叶松、樟子松、柞木、白桦等。全部森林面积中落叶松占66.2%, 白桦占24.3%。成熟林、过熟林占总面积的38.6%, 占蓄积总量的51.9%。阿穆尔州境内的森林年采伐量可达5百万立方米, 而实际采伐量不足1/3。

阿穆尔州有300多家森工企业, 2007—2008年年产原木150万立方米, 2009年为105万立方米。近年受俄罗斯提高原木出口关税的影响, 锯材生产有所增加, 2009年达13万立方米。阿穆尔州主要的木材加工企业分布在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斯沃博德内市等地。

(二)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

哈巴边区是俄罗斯境内最大木材原料地区之一。森林面积5239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达66.5%, 木材储备量为52.1亿立方米。其中针叶树林85.0 %, 硬阔叶树林地2.9%, 软阔叶树林地12.1%。针叶林树种主要是云杉、落叶松和樟子松;硬木阔叶林树种主要是水曲柳;软木阔叶林中主要是白桦。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成熟、过熟树林占森林总面积的42.4%, 总蓄积量的52.3%, 年允许采伐量约为2400万立方米, 实际采伐量不足1/3。

林业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的森林综合体主要是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企业。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木材产量占整个远东地区木材产量的一半以上。1998年以后木材产量不断增加, 2007年原木采伐量达850万立方米。受提高原木出口关税及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2008—2009年原木产量有所下降, 2009年原木产量594万立方米。近年来锯材生产快速增长。

(三) 滨海边疆区

滨海边疆区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 森林面积有1267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达76.9%, 木材蓄积量有19.2亿立方米。其中针叶林占56.1%, 硬木阔叶林占27.7%, 软木阔叶林有16.2%。针叶林中主要有西伯利亚松、云杉、落叶, 硬木阔叶林主要有柞树、水曲柳等, 软质树种有白桦、杨树等。滨海边疆区成熟林、过熟林比重占总面积的46.5%, 蓄积量的58.3%, 年允许采伐量约650万立方米。

滨海边疆区是远东地区森林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每年采伐原木400万立方米, 生产锯材30万立方米。滨海边疆区木材采伐区主要是北部和东北部, 木材加工业主要分布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乌苏里斯克、纳霍德卡和乌苏里斯克周边地区。滨海边疆区林业部门官方登记的企业和机构为550家, 从业人员达1.43万人。

资料来源:РегионыРоссии.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показатели, 2010г.

单位:千立方米

РегионыРоссии.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показатели, 2010г.

二、俄远东地区森工产业存在的问题

森工产业是俄远东地区支柱产业之一。苏联时期, 俄远东地区的木材消费主要是本地区消费和输往中亚各加盟共和国。苏联解体后, 当地经济与全俄罗斯一样深陷危机, 木材需求量大幅下滑。另外, 由于运输成本的提高, 输往中亚各国的木材几乎全部中断。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后, 俄远东地区森工产业开始恢复, 恢复的主要动因是出口的增加。木材是俄远东地区主要出口商品之一, 木材出口对远东地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俄远东地区木材出口主要是原木, 高附加值木制品出口几乎为零。近年来俄罗斯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限制原木出口, 目的是发展本地区的木材深加工业。但是, 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相反还产生很多负面效果, 使得刚刚恢复的木材产业又遭到重创。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更使远东地区森工产业雪上加霜。目前俄远东地区森工产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 生产设备落后, 加工能力低下

俄罗斯虽然森林资源丰富, 但其木材精深加工水平远远落后于许多世界发达国家。俄罗斯海关统计数据表明, 木材出口构成主要是原木和简单加工的锯材, 深加工木制品出口少之又少, 反之每年还需进口几十亿美元的木制商品。俄远东地区更是如此, 在木材出口中, 未加工原木占木材出口总额的90%以上。20世纪90年代初期, 俄远东地区还生产一些人造板、纸浆、纸张等高附加值产品;苏联解体后, 随着经济的恶化, 俄远东地区很多木材加工企业倒闭、破产。其原因是计划经济时期, 国家对企业进行投资, 伴随着经济民营化, 国家不再向企业提供资金, 很多民营木材企业资金陷入困境, 不能继续对林业基础设施及机械设备进行投资和改造更新, 致使木材生产效率低下, 成本提高, 产品在国际上丧失竞争力。

(二) 对森工产业投资不足

远东地区森工产业之所以发展缓慢, 主要是资金不足。近年俄罗斯政府虽然加大了对木材行业的投资, 但数额依然很少。不论是国内投资者, 还是国外投资者都更关注能源投资。虽然俄罗斯政府制定了很多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 例如俄罗斯工业部制定的《2015年俄罗斯木材深加工发展远景规划》中, 呼吁外国企业投资到俄罗斯木材加工业, 并承诺给予更多的优惠待遇, 但效果不佳。从俄远东地区木材主要出口对象来看, 对远东木材投资感兴趣的应该是中国、日本, 但日本对俄罗斯木材产业投资很少, 截至2007年底累计投资只有5600万美元。现在很多日本木材企业宁可在中俄边境城市投资建厂, 也不愿到俄罗斯直接去投资。俄罗斯法律法规变化无常、投资环境较差、投资风险较高使得很多企业望而却步。

(三) 交通基础设施落后

远东森林开发主要集中在城市周边和铁路、公路沿线。经过几十年的采伐, 交通便利、容易采伐的地方基本上采伐殆尽。要想进一步开发, 就要远离铁路、公路沿线, 开辟新的林道, 前往森林深处。远东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虽然经过几度开发建设, 但交通基础薄弱的环节并没有得到解决。远东地区6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两条主要铁路干线, 即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铁路。在远东地区, 铁路密度非常低, 每万平方公里只有13公里, 只相当于全俄平均指标的1/3。公路密度60公里/万平方公里, 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指标的1/6。据《俄罗斯国家统计年鉴》数字显示, 现在远东地区的铁路、公路密度与20年前比几乎没有变化, 也就是说, 在这20多年里远东地区没有增建新的铁路。这样的交通基础明显阻碍了远东森林资源的开发。

三、俄远东地区森工产业的发展前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世界市场特别是东北亚各国对远东木材依赖程度将不断增强, 这将促进俄远东森工产业的发展。今后远东地区森工发展潜力和趋势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森林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木材资源不同于石油、煤炭资源, 它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只要合理利用, 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远东地区森林资源丰富, 目前远东地区森林的各龄组蓄积量比重是5:18:31:46 (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或过熟林) , 这样的构成比非常有利于可持续开采。目前远东地区理论上年容许采伐量9000万立方米, 而实际产量只有1/6左右, 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俄远东地区生产的木材大部分出口到国外, 远东地区森工发展与国际市场紧密关联。中日韩是远东地区主要木材出口地, 这些国家或地区的需求直接影响俄远东地区森工产业的发展。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 中日韩三国对远东木材的需求将不断增长, 特别是中国,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 木材缺口将越来越大。据有关部门预测, 2020年前中国每年木材供应缺口将超1亿~1.5亿立方米, 这对俄远东地区森工产业发展绝对是个利好。

(二) 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国际合作步伐不断加快

2006起俄罗斯政府不断提高关税来限制原木出口, 提高本国深加工能力。今后原木出口将有所减少, 木制品出口将有所增加。2007年俄罗斯颁布了新林业法, 新法规定林区长期租赁期限最高为49年, 林业使用者需通过竞标的途径获得林业租赁权, 新法典对林业管理权向地方转让、林业管理权细分化也进行调整。同年俄罗斯政府颁布了第419号决议, 规定了林产部门优先投资项目优惠政策。根据这一决议, 如在林业开发及木材加工基础设施方面投资总额达3亿卢布以上的, 可向经济发展部申请优先投资项目。如果申请到优先投资项目, 在林区利用上可享受租金减半的优惠政策。截至2009年远东地区有7个项目被列入优先项目, 其中阿穆尔州1项、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4项、滨海边疆区1项, 投资计划额为665亿卢布。

随着俄罗斯原木出口关税的提高, 中国对俄罗斯森工领域的投资也加快了步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合作重点项目》中, 有关林业开发的项目有14个, 占项目总量的1/4。其中阿穆尔州1项、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7项、滨海边疆区1项、犹太自治区1项、萨哈林州2项、堪察加州1项、马加丹州1项。今后中俄势必将进一步加强林业合作。

参考文献

[1]马友君.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研究[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10.

[2]ЛЕСОХОЗЯЙСТВЕННЫЙ РЕГЛАМЕНТ АРСЕНЬЕВСКОГО ЛЕСНИЧЕСТВА, 2009.

[3]ЛЕСНОЙ ПЛАН ПРИМОРСКОГО КРАЯ на2009-2018гг, 2010.

上一篇:网络策略下一篇:知识态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