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民营医院

2024-09-08

二级民营医院(精选七篇)

二级民营医院 篇1

1 药品采购机制

1.1 由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领导下的采购部与药剂科共同负责制。采购部与药剂科是两个独立科室, 采购部负责药品供应商的接待、价格论证和采购职权。药剂科负责药品品种、数量、质量、计划的把关, 切实做到了药品采购的规范性、公证公开性和及时性。本院的《基本药物目录》是药品采购的主要依据, 每月编制药品计划, 经药剂科主任审核后报采购部经理实施采购。采购员根据供应商产品结构、最大让利额, 按计划定期购进所需药品。采购员必需做好以下工作。

1.1.1 要非常熟悉本单位药品销售的情况, 每月均进行药品用量排行统计, 熟知每一品种的用量, 根据上个周期 (一般一个月) 药品的销售量, 科学估计下一周期的用量, 定期提出采购计划单, 供领导审批后执行采购。经过每月进行药品排行统计, 不仅能熟知药品的用量、随时能够了解临床用药变化, 从而及时调整计划, 又能保证临床药品的及时供应, 合理控制库存。

1.1.2 每天要查看前一天的药品销量, 分析临床用药情况, 了解用药动态, 还要经常做市场调查, 包括本单位药品销售信息的反馈, 如哪个药品销售得好, 疗效好, 哪个药品质量经常有问题, 疗效不好, 不良反应大, 这些信息对于今后调整采购计划很有帮助.另外, 还应该做药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信息调查, 清楚了解哪些药厂比较规范, 有品牌, 信誉好, 哪些配送企业服务质量高, 这些都是以后调整进货渠道的依据。

1.1.3要掌握药品价格信息, 要根据物价部门的调价公告或医保部门调价公告, 灵敏作出反应。在价格方面, 即不能违反物价政策, 又要尽量做到有正当的药品利润。

1.2 医院《基本药物目录》内没有的品种采购流程临床科主任填写购进申请表→通过OA系统传至药剂科主任→药剂科主任初审后→通过OA系统转至采购部经理→采购部经理进行市场调研后→通过OA系统把相关信息反馈于药剂科主任→药剂科主任组织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委员开会讨论→每位委员当场表明态度→如通过由采购部即行采购→药品采购到位由药剂科电话通知申请科室主任。

本人认为通过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符合本院特色的采购管理机制, 对保证药品质量的有效和安全是必不可少的, 对临床药品的采购、供应、使用及合理控制药品库存量是切实可行的。

2 药品采购模式

2.1 定期采购

是指按照本院《基本药物目录》里的品种进行采购的方法。《基本药物目录》内的品种是根据最小库存和最大库存的关系, 日常标配的品种。这类品种的药品实行定期采购, 确保有足够的库存量, 本院大部分药物都是定期采购。

2.2 临时采购

指临时急需药品而本院《基本药物目录》里没有的品种, 由临床科室主任填购临时药品申请单通过OA系统发至药剂科主任, 药剂科主任审批后报院长审核同意后由采购部一次性采购。临时采购同一药品次数不能超过3次。另外, 平时医院用量较小, 贵重的药品, 为了避免积压报损, 也采取临时申购[2]。

2.3 特殊情况采购

是指为了应对突发医疗事件而急需药品的采购。临床科主任电话告知药剂科, 由药剂科直接通知采购部给予采购。

这种多样化方式的推行, 不仅能及时的满足临床用药需求, 而且很好地避免了药品的积压和报损。

3 结语

经过本院多年实施情况, 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形成了一套本院特有的采购体系, 在保证临床用药需求的同时, 节省了人力、物力, 而且也加快了库存药品周转率, 缩短了药品在库时间。本认为通过药品采购机制与模式等措施的推广应用, 将改变过去由于制度不完善、流程不明确, 不能很好保证临床药品的及时供应而造成的药品质量不稳、临床用药的混乱现象。

参考文献

[1]刘兵, 邢沈超.苏州瑞兴医院药品采购管理模式探究.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24) :59-14.

二级民营医院 篇2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现患率 横断面调查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138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是医院感染监测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查可在短时间内了解医院和各科室医院感染现状、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和病原学结果,及时掌握医院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对重点部门采取目标性监测和干预措施,能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减少医疗活动中的不安全因素,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对2012年4月16日0:00~24:00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包括当日出院、转科(院)、死亡的患者,不包括当日新入院的患者,共调查住院患者278例。

调查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按25~30张床位配备1名调查人员,在调查前4~7天,向相关临床科室发出通知,说明调查的要求,各科室对住院病人完善各项与感染性疾病诊断有关的检查。调查人员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和病区监控医师组成。调查前1周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对参加调查的监控医师进行培训,标准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的统一要求,填写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个案登记表和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床旁调查表。内容包括询问病情、体检、查阅病程记录、抗菌药物应用、实验室检查等。做到床旁调查和运行病历调查相结合,所有在调查日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患者均计入医院感染。

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执行。

结 果

医院感染现患率与社区感染率:调查当天住院患者278例,实际调查278例,实查率100%;发生医院感染7例,医院感染现患率2.5%,社区感染98例,社区感染率35.3%%。见表1。

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部位分布:7例医院感染病例中,下呼吸道感染4例(57.1%),上呼吸道感染1例、泌尿道感染1例、皮肤组织1例(各14.3%)。社区感染亦为下呼吸道感染为主69.4%。见表2。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本次调查278例病例中,抗菌药物使用133例,抗菌药物使用率47.8%,一联68.4%,二联30.1%,三联及以上1.5%。治疗用药66.2%,预防用药24.8%,治疗加预防用药9%。见表3。

病原学送检情况:在133例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中,病原菌送检36例(27.1%);阳性标本27例,阳性率75%,病原菌以大肠埃希氏菌、白色念珠菌和銅绿假单胞为主,分别占33.3%,25.9%,22%。见表4。

讨 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医院感染现患率2.5%,与平日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基本一致,与山东省医院感染监控网内57所医院的2.44%的平均水平相近[1],但低于2008年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的4.04%[2]。原因是我院为二级医院,相比较三级医院病种简单,病情较轻,大手术和侵袭性操作相对少,无重症监护病房(ICU)等原因。说明现患率调查方法简单,结果准确,能够为今后我院院感控制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均以下呼吸道为主,分别是57.1%,69.4%,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和神经内科,数据与日常院感监测结果基本一致,与国内有关报道数据相近[3,4]。院内感染的主要人群以老年患者居多,且多伴有机体抵抗力低下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等。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免疫机制下降、长期卧床、咳嗽反射减退,侵袭性操作多等易感原因导致。调查数据提示,应将老年患者较多的科室、肿瘤放化疗患者和呼吸道、泌尿道持续性侵袭性操作多的科室和患者作为监控的重点科室和人群。

调查显示抗菌药物使用率47.8%,其中治疗用药66.2%,预防用药24.8%,预防加治疗用药9%,抗菌药物使用率较2011年的53.1%,2010年的57.7%的调查结果有明显下降,并低于卫生部规定的<50%,同国内其他报道相近[4,5]。病原菌送检率27.1%,较2011年24.1%,2010年20.1%,有明显上升,接近于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规定的,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的要求。原因是医院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和全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等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抗菌药物管理办法是卓有成效的。

本次调查数据提示现患率调查数据可靠,有助于加强重点部门院感控制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能提高医护人员院感意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侵袭性操作,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李卫光,王一兵,朱其凤.山东省医院感染监控网3年监测资料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8):558-560.

2 吴安华,任南,文细毛,等.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控网2008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报告[J].医院感染监控信息,2009,23(1):17-25.

3 吴晓英,缪李丽,曾钦文,等.777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5):3129-3131.

4 刘桂芝,孙迎娟,陈庆增,等.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43-46.

国有二级医院绩效考核初探 篇3

关键词:医院,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 也是薪酬分配的重要依据。医院岗位、专业构成的复杂性、绩效的群体性和行为指标难以量化等特性决定了医院绩效考核的难度。如何设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方法已成为建立科学而有效的医院绩效管理体系的关键问题。

1 医院引进绩效考核的重要意义

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和核心内容, 它的目的是通过绩效管理配合医院的战略目标, 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并促进医院、科室、个人目标的实现;提升科室、个人工作的计划性、执行力, 体现个人工作的绩效水平和差别;通过绩效考核进行激励与淘汰, 进一步优化人才机制, 为分配制度提供依据和有力保障, 同时以此为据制定医院以人为本、以能为本的人才开发和员工培训计划, 提升员工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使医院团队和员工个人更好地同步发展。其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为医院各类人员晋升、降职、调职以及聘任和解聘提供依据;对员工的工作质量、数量、效率、效益等进行科学的评估, 为薪酬决策提供参谋;医院通过对员工绩效考核的反馈, 加强院方与员工间的沟通, 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可以对医院的员工招聘、工作分配的效果以及团队精神等进行评估;对医院人力资源政策的导向、培训与教育以及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效果进行评估等。

2 绩效考核的基本内容、特点和原则

2.1 基本内容

绩效考核的基本内容包括:工作数量、工作质量、教育、指导、培训、持续改进和创造。

2.2 特点

绩效考核是为实现现有目标,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获取更高更好业绩水平的一种手段;是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核心内容;是一个连续的不间断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激励员工创新能力的激活过程。它要求必须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 以保证其客观性和有效性;绩效考核的内容是员工的工作状况或绩效;绩效考核并不是一个十分准确、精确的过程, 可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绩效考核分为对界定工作本身的要求、评价实际的工作绩效和提供反馈信息3个步骤。

2.3 原则

主要原则有: (1) 开放性原则。即管理双方明确绩效管理的标准、程序、方法、时间等, 使绩效考核公开化、透明化。 (2) 客观性原则。即绩效考核尽量以事实为依据, 对员工、科室、部门的任何评价, 要有事实、数据, 避免主观臆断和感性色彩。 (3) 双向沟通原则。在整个绩效评估过程中, 管理双方要开诚布公地进行沟通与交流, 考核结束要及时反馈给被考核者, 肯定成绩, 指出不足, 提出改进方向及措施, 发现问题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沟通与交流。 (4) 常规化原则。考核是管理者的日常工作, 除月考核、半年考核和年度考核, 还有季度考核和每天的工作小结, 对下级做出正确的考核是管理者重要的管理内容, 绩效管理的工作必须成为常规性的管理工作。 (5) 发展性原则。绩效考核通过约束与竞争促使个人、科室和部门的工作发展, 通过个体绩效的改善, 提高医院的整体绩效是实现绩效管理的首要目标。

3现有二级医院绩效考核体系的弊端

3.1岗位工作分析不确定、描述不详细、职责不清晰

大多数二级医院没有建立完备的工作分析系统, 岗位分析、描述粗线条化, 划分职责不明确、不准确, 笼而统之, 尤其岗位与岗位交叉部分和岗位描述没有覆盖的区域更是盲点, 加之现阶段国有医院特别是二级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还留有很重的计划经济痕迹, 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 机构重叠、因人设岗、工作不饱和、人浮于事比比皆是, 满负荷工作仅仅是一句说辞而已。

3.2考评体系不完善、不科学, 造成内部职工的不公平感

目前, 医院仍被国家列为事业单位, 大部份医院的绩效考核仍然沿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制度, 无论什么专业、什么层次的人员都在使用统一的考核标准, 所考核的德、能、勤、绩内容也很笼统, 难以反映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的业绩贡献, 这样的考核必然会流于形式, 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实际业绩难以挂钩, 不仅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操作不好反而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

3.3绩效考核结果直接、简单与奖金挂钩, 忽视了真正意义上的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 目的是激活员工、提高医院整体绩效, 同时将结果运用于人员培训、岗位调整、薪酬分配、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 而不是为了考核而考核。但是, 由于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薄弱, 人员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的空白, 使得绩效管理仅仅只与奖金挂钩, 这样的结果是把绩效管理思想中的精髓改变了, 那就是绩效管理其实是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关系的改变, 把原先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改变为帮助、辅导和督促关系, 仅仅采取与奖金挂钩的方式把绩效管理改善管理双方关系的初衷变成管理双方更为敌对的情绪。

4二级医院绩效考评路径的尝试与探索

4.1合理设置岗位、完善岗位说明书, 使之符合医院规范化科学管理的要求

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条例》以及《医院管理评估指南 (试行) 》中的内容, 在设计医院岗位说明中要明确岗位职责和主要岗位绩效指标, 将所有人员进行分类, 找出特殊人才、核心人才、辅助人才、通用人才, 并将其与岗位、关键业绩指标一一对应, 在制定绩效计划时要将其具体化为专业技能、履行职责、团结协作、业务创新和勤勉出勤等。而个人素质则可表现为与服务对象的沟通、告知、满意度以及跟踪、随访、反馈信息等方面, 甚至可以签订双向沟通、认可的绩效合同, 并将绩效合同与岗位设置、岗位说明书直接相联, 突出岗位目标责任制。

4.2科学制定关键业绩指标, 完善内部考核体系

由于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加之国有医院特有的机制、体制, 使得绩效考核在医院的推行困难而缓慢。近年来, 有的医院采用关键业绩指标 (KPI) 考评办法进行考核,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所谓关键业绩指标 (KPI Key Process indicaion) 是通过对医院内部流程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 是把医院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的工具, 是医院绩效管理的基础。KPI可以使部门主管明确主要责任, 它是部门人员的业绩衡量指标, 也是做好业绩管理的关键。因此, 应遵循SMART原则, 即S代表具体, 指绩效考核中具体的目标;M代表可度量, 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A代表可实现, 指绩效指标大多数人在付出努力后是可以实现的;R代表现实性, 指绩效指标可以被证明和观察, 是实实在在的;T代表有时限, 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

建立KPI指标的要点在于流程性、计划性和系统性。首先要明确医院的战略目标, 并找出医院的业务重点, 也就是医院价值评估的重点。先找出这些关键业务领域的KPI, 再找出业务部门的KPI……以此类推, 直至找到职位、个人的业绩衡量指标, 这些业绩衡量指标就是员工考核的要素和依据。这种关键业绩指标 (KPI) 体系的建立和测评过程的本身, 就是统一全院员工朝着医院战略目标努力的过程, 也必将对各科室和部门管理者的绩效管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总之, 绩效管理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制定目标、检查目标、寻找对策的过程, 它是每个管理者可以随时使用的一种管理工具, 简便、适用、操作性强。

4.3加大柔性管理的成分, 降低硬性考核的内容, 将考核结果多样化运用

二级民营医院 篇4

在总结2012年民营医院行业发展状况的同时, 《民营医院蓝皮书》还就民营医院融资发展、公立医院改制、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民营医疗行业的热点话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在民营医院融资发展部分, 蓝皮书指出, 近年来, 在政策环境的利好下, 大批医疗服务相关企业通过上市, 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迅速扩大市场份额, 提高品牌知名度。继爱尔眼科、通策医疗、金陵药业、复星医药、马应龙等企业之后, 慈铭体检、广州复大医疗、佳美口腔、瑞尔齿科、伊美尔整形等众多医疗机构都在积极地为上市进行筹划准备。

在公立医院改制部分, 蓝皮书介绍了洛阳市公立医院改制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实施要点, 并指出洛阳积极探索的勇气, 对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此外, 蓝皮书还系统全面地论述了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的操作技巧, 认为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需要抓好路径、市场调查、产权交易和文化整合等关键环节, 以保障改革改制成功, 实现投资和改制“双赢”。

二级公立医院适宜规模定量研究 篇5

中国二级医院数量众多, 截至201年11月底, 已登记认定的二级医院有669家, 还有数千家相当于二级医院的未定级医院[1]。2012年, 二级医院床位数占全国医院床位数的43.91%, 人员数占42.93%[2]。作为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之一, 二级医院发挥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201年1月-11月, 二级医院承担的诊疗人次占比为41.06%, 出院人数占48.02%[3]。国内已有研究对二级医院的运营效率进行了评估, 但对于二级医院的适宜规模则鲜有探索。本研究使用雷海潮等人[4]提出的基于规模报酬变化规律, 在纵向时间序列上识别医院规模经济拐点的方法, 对二级公立医院的适宜规模进行定量研究, 为政府宏观管理和医院微观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基于研究目的, 本研究选择中国东部地区的3个省份作为样本地区, 以下简称为A、B、C。研究对象不含军队医院和非公医院以及床位小于100张的医院, 共纳入194家二级公立综合医院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地46家, 研究时间1996年-2012年;B地27家, 研究时间2000年-2012年;C地121家, 研究时间2002年-2012年。有关数据的统计口径来源于全国统一的卫生机构年报表。

1.2 研究方法

1.2.1基于规模经济理论的“拐点”判断法。

医院发展存在不断扩张的冲动, 在开始扩张时, 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投入增加的比例, 这种情况称为规模报酬递增;当规模达到一定水平, 产出增加的比例等于投入增加的比例, 此时称为规模报酬不变;规模继续扩大, 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 称为规模报酬递减。一般认为, 在一定时期内, 医院生产规模在达到或接近规模报酬不变阶段时, 可认为实现了规模经济, 而当医院规模过小或过大, 处于规模报酬递增或递减阶段时, 均认为规模不经济[5]。

本研究规定, 当医院的规模报酬状态由一个相对稳定期过渡为另外一种状态的相对稳定期时, 定义该医院出现了规模报酬拐点。具体而言, 将医院由规模报酬递增转变为规模报酬不变状态时拐点 (图11中的A点) 的相应规模定义为相对严格的规模控制参考值;由规模报酬不变转变为规模报酬递减状态时拐点 (图11中的B点) 的相应规模定义为相对宽松的规模控制参考值。另外, 医院如果从规模报酬递增直接转变为规模报酬递减状态, 则将图12中的C点作为拐点, 此时医院对应的床位和人员规模也可判定为相对严格的规模控制参考值。若在观察期内, 医院规模报酬没有上升阶段, 只有递减情况, 则将观察期的起始点D作为规模报酬拐点 (图13) , 其对应年份的医院床位和人员数为相对宽松的规模控制参考值。若在观察期内, 医院规模报酬只有上升期, 则不确定任何拐点。

1.2.2数据包络分析法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医院效率拐点的识别基于规模报酬变化的规律。本研究借助DEA定量分析工具, 测算并描绘出各样本医院在观察期内的规模报酬状态变化情况。DEA的主要模型包括规模报酬不变 (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CRS) DEA模型和规模报酬可变 (Variable Returns to Scale, VRS) DEA模型。运用CRS DEA模型分析可得到决策单元的技术效率 (Technical Efficiency, TE) , VRSDEA模型则可将技术效率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PTE) 和规模效率 (Scale Efficiency, SE) [6]。本研究将通过CRS和VRS DEA模型的综合运用, 得到决策单元的运行状态, 即规模报酬递增、递减和不变3种状态。当医院运行处于前两种状态时, 既定的或增长的投入 (床位、人员等) 并未带来最大产出, 称之为DEA非有效状态;而当医院运行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状态时, 既定的或增长的投入带来了产出最大化, 称之为DEA有效状态。

1.3 测算指标

经过文献研究和经验积累, 本研究最终确定2个投入指标、3个产出指标 (表1) , 所有指标均符合《2013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调查制度》[7]的统计口径。利用MS Excel建立数据库, 借助SPSS17.0软件和DEAP (2.1) 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医院规模描述性分析

2002年-2012年期间, 东部地区194家二级公立综合医院的平均实有床位从244张增至406张, 增幅达66.39%;平均在职职工从400人增至653人, 增幅达63.25%。具体而言, 无论是平均实有床位数还是平均在职职工数, C省的变化率均最大, A地次之, B地最小 (表2) 。

2.2 医院规模报酬状态横断面分析

*注:由于B地医院规模的宽松拐点个数较少,因而未作合并计算

经3地医院样本合并计算, 可获得东部3地二级公立综合医院在观察期内的规模报酬状态 (表3) 。2002年-2012年间, DEA非有效的医院数量始终占据较大比例, 其中尤以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的医院为多, 其数量及构成比均呈上升趋势;DEA有效的医院数量呈波动趋势, 2012年最多 (17家) , 2007年最少 (6家) , 但各年数量及构成比均较低。

2.3 医院规模控制参考值

经时间序列分析, 可刻画出所研究医院在观察期内的规模报酬变化趋势, 进而结合本研究的拐点判断原则, 确定每家医院的规模报酬拐点。在此基础上, 记录各拐点对应的医院床位数和人员数, 然后对应严格和宽松控制规模的两类情况, 分别作描述性统计分析。由于所研究的指标均呈正态分布, 因此, 对严格、宽松两种情况分别求算术平均数, 得到医院的规模控制参考值及95%可信区间。

2.3.1独立分析结果

对A、B、C 3地独立进行分析发现, A地医院规模报酬严格拐点30个, 宽松拐点13个;B地医院规模报酬严格拐点17个, 宽松拐点4个;C地医院规模报酬严格拐点68个, 宽松拐点43个。从医院适宜床位规模来看, 3地之间的差异不大, 严格标准相差比例仅为1%~4%, 宽松标准相差比例约为20%;从适宜人员规模来看, B地和C地基本一致, A地明显较高 (表4) 。这提示, 一个地区医院适宜规模的确定需要考虑到当地经济、社会、人口、交通等诸多外部因素。

2.3.2汇总结果

通过对3地194家二级公立医院的时间序列分析, 发现严格拐点115个, 宽松拐点60个。据此, 可获得东部地区二级公立综合医院的规模控制参考值, 医院床位规模的严格控制参数是294张, 宽松参数是363张;职工数的严格控制参数是483人, 宽松控制参数是564人。

3 讨论

3.1 为制定公立医院适宜规模标准提供了循证依据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4年2月发布的《2014年卫生计生工作要点》提出, 将控制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和建设标准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首要任务[8]。然而,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对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公立医院应当控制在什么规模上仍然没有答案, 这样造成的直接结果是政策和导向难以贯彻落实。因此, 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公立医院规模控制参数就成为一项基础工作。

本研究的结果回答了现阶段适合中国国情的二级公立综合医院适宜规模的问题, 对于中国东部地区进行公立医院规模控制提供了直接的依据。由于东部地区人口稠密, 经济条件较好, 交通便利, 卫生服务和医院管理水平较高, 依据东部地区医院样本测算出来的二级公立医院规模控制参数对全国也具有较好的参照价值。

3.2 控制公立医院单体规模应成为较长时期的一项公共政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国二、三级公立医院单体的床位和人员规模较快增长, 这种外延式发展已持续了20多年。在本研究中, 2012年, 194家样本医院中, 已有64家二级综合医院的床位超过了500张, 达到了三级医院的规模, 占32.99%。然而, 分析发现, 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的医院数量呈上升趋势, 这表明医院的运行效率并未得到相应改善, 更没有达到理想效率状态。因此, 控制公立医院单体规模扩张已成为必要而紧迫的工作。

各级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的资产属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 与国有企业的经营性国有资产性质不同, 因而, 客观要求也不一样。公立医院的管理团队虽然不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经济责任, 但负有保证资产安全、不流失和高效率使用的责任。这就要求医院投入产出应当维持在一个有效率的水平上, 不能走高投入低产出的发展方式。各级政府及其公立医院管理团队的经济责任就在于依据当地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等需求, 合理确定公立医院的单体适宜规模, 使医院运行维持在相对高效率的状态上。这样做还可产生另外一个积极的结果, 就是引导公立医院均衡布局, 改善城乡居民对公共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避免公立医院单体的过度积聚式扩张。总之, 中国公立医院的发展道路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从规模外延型的粗放增长方式向效率内涵质量型的集约发展方式转变, 这应当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公共政策并长期坚持。

3.3 丰富了国际上医院适宜规模研究的证据

长期以来, 对医院适宜规模的定量研究主要在西方发达国家。尽管有信息可参阅, 但由于中国国情的独特性, 如人口众多、人口密度大、经济欠发达但增长快、城乡发展严重不均衡、卫生保障水平低等因素, 使得国外研究信息在能否应用于中国实践方面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本研究采用经济学中的规模报酬变化规律, 引入时间序列分析的视角, 将数学中“拐点”的概念应用于医院规模经济变动中, 从而完整地提出了解决医院适宜规模研究的思路, 为医院适宜规模研究开辟了新的方法。不仅如此, 建立在中国东部3个省份计量分析基础上的研究结果也为国际上研究医院适宜规模提供了信息, 并支持跨国比较分析。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 中国二级公立综合医院的适宜规模比国外推荐的参数要大一些, 这与中国的独特国情相匹配。

3.4 研究思路和方法可应用于其他类型医院管理与决策

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思路和技术方法不仅可用于解决二级公立综合医院的单体适宜规模确定问题, 还可应用于其他类型医院的类似研究。如专科医院适宜规模、私立医院适宜规模研究等。因为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考虑投入产出的效率问题, 不仅公立机构如此, 私立机构更加注重资源利用的最优效率问题。本研究建立起来的分析思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适用价值, 只要具有一段时期的医院样本数据,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就可以研究得到医院适宜规模的参考信息, 以辅助医院管理和举办投资决策。

3.5 研究方法仍可进一步拓展探索

本研究主要从医院医疗服务提供的角度对其效率状态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 没有将医院提供的应急救援、公共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活动纳入考察范围。今后此类研究中还可在医院投入和产出指标的设计上纳入更多的变量, 分析其相对效率状态, 以确定医院适宜规模。但按照DEA的要求, 如果纳入更多的变量, 则要求有更长时间的研究样本积累。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年11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EB/OL]. (2014-01-16) [2014-03-13].http://www.nhfpc.gov.cn/mohwsbwstjxxzx/s7967/201401/c796ac5bdd4c41bbaa1409f4def9e1ab.shtml.

[2]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3.

[3]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年1-11月全国医疗服务情况[EB/OL]. (2014-01-16) [2014-03-13].http://www.nhfpc.gov.cn/mohwsbwstjxxzx/s7967/201401/9a e55e07c5c54e3788e080dfede59f5d.shtml.

[4]雷海潮, 周志男, 谢学勤, 等.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三级医院适宜规模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 2014, 34 (3) :11-14.

[5]刘东, 梁东黎.微观经济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6]Coelli TJ, Rao DSP, O’Donnell CJ, et al.An Introduction to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Analysis[M].New York:Springer, 2005.

[7]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调查制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3.

二级医院血库现状及对策探讨 篇6

关键词:柳州,二级医院,血库,现状,对策

随着《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颁布实施,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了对临床用血监管力度[1], 全国的各家三级医院都已成立了独立的输血科, 并配备了一系列的设备及人才队伍, 目前绝大部分三级医院输血科已基本步入规范化轨道[2]。二级医院作为国家医疗系统的一部分, 承担着较重的医疗任务, 但受条件所限, 血库建设发展缓慢, 面临严峻的输血安全问题。现根据对部分二级医院血库的现状调查, 结合笔者近几年的工作体会, 分析二级医院血库存在的共性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二级医院血库现状

1.1 血库地位的尴尬

血库是在二级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下, 开展血液治疗活动的专业科室, 其地位应平行于其他科室, 但是, 在调查交流中发现几乎所有二级医院都没有单独的输血科或血库, 血库均纳入检验科管理, 其相应职责因而被淡化, 安全隐患诸多,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1.1 责权不一, 风险控制缺乏连续性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对于临床输血适应证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医疗机构使用血液必须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 严格控制及把握输血指征, 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必须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认为稍大些手术就得输血的观念, 不能把血液作为“补品”给不需要输血的患者, 杜绝“人情血”、“营养血”、“保险血”等现象。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输血管理委员会的监督和指导, 并对产生的后果进行评估, 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血液功效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但是, 日常工作中,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能履行的职责极少[3], 血库几乎承担了所有的压力和风险, 然而由于血库不是独立科室, 缺乏权威性监管机制, 没有监督管理职能, 通常临床医生对于血库的建议置之不理, 血库逐渐沦为血液的中转站, 对于输血风险的控制能力严重减弱。

1.1.2 制度缺乏, 质量控制不到位

血库质量控制应包括血液贮存和感染控制及输血前的各种病原体检测的控制、输血不良反应回执的跟踪、围手术期血液的保护及使用等。在调查中发现, 由于二级医院血库设备较少, 且用血量小, 血库对于科室效益没有直接贡献, 不受医院及科室重视, 其相关制度明显缺乏, 极少数二级医院只有最基本的配血制度, 根本无法对输血风险进行控制, 质量控制工作就更是纸上谈兵。

1.1.3 专业人才匮乏, 血库发展受限

由于血库未纳入二级医院正规科室编制内, 所有二级医院血库负责人都是由检验科主任兼任, 日常配血及血液出入库工作均由合同制人员完成, 而合同制人员流动性大、学历较低、专业功底差等特点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血库建设与发展的持续性。调查显示, 部分二级医院血库仅能完成基本的血液出入库, 对于自身输血、血浆置换等新项目根本无能为力。

1.2 硬件设施不足

调查显示, 目前大部分二级医院的血库面积达不到标准, 无独立的贮血室, 清洁区和污染区未严格区分, 个别二级医院甚至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血库, 和其他检查共用一个房间;部分血库仍在使用家用冰箱、冷柜贮存血液及血浆, 没有配置融浆机、血小板振荡器等基本设备。由于硬件设施的不标准, 使得输血风险大大升高, 也同时制约了血库备血的能力, 个别血库甚至完全不备血[4], 需要时才到当地血液中心申请取用, 这样既耽误了患者的治疗时间, 又使医院背上了很大的医疗风险, 但是若常规备血, 贮存血液的质量保证以及血液过期浪费问题又成为另一个难以解决的课题。

2 对策

2.1 改变传统观念, 提升血库地位

确立血库在临床用血中的重要地位, 让它与其他科室一样拥有话语权, 这对推广现代输血观念与输血风险的控制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血库应当成为全院各科用血的管理组织, 全院用血的权威机构, 既要负责血液本身质量的控制, 又要对临床用血严格的控制和监督。尤其针对现阶段医疗基础比较薄弱的二级医院, 树立起血库在用血方面的主导地位, 对于规避输血风险, 减少医疗纠纷, 其作用是立竿见影的。

2.2 建章立制, 明确职责

现阶段二级医院血库首先应做的是克服困难条件, 深挖内部潜力, 加强内涵建设, 积极完善血库相关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及技术操作规程。以笔者所在医院血库为例, 从前年开始, 陆续建立并执行了临床用血申请及登记制度, 大量用血审批制度, 标本核对、签收制度, 输血袋回收、保管制度, 血液出入库登记制度, 血库交接班及血液在库登记制度, 感染控制管理制度, 冰箱温度日登记制度等众多制度;同时规范了各类表单的登记和统计, 并组织全科人员进行学习。这些制度的建立明确了工作人员的责任和分工, 使得工作思路更加清晰, 工作流程基本标准化。

2.3 加大资金投入, 提供有力的硬件保障

大力宣传安全输血的重要性, 应经常性的与临床医生沟通, 更新医务人员用血观念, 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 把输血安全与医院的整体发展、临床医生的医疗安全联系起来, 同时积极需求上级支持, 力争加大对血库的资金投入, 为血库建设提供持续的动力。

2.4 合理配备人才,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血库的建设必须配备与其功能相对应的专业技术力量。血库应配置2~3名专人负责, 必须能够熟悉血库的基本规章制度, 熟练掌握输血相关操作技能, 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5], 协助科主任做好血库日常管理工作。对参与日常配血工作的的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考核, 严把工作人员从业资格关。

3 结语

二级医院作为国家卫生医疗系统的组成部分, 有义务、也有责任确保临床输血工作的安全开展, 只要以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 用发展的方法解决问题, 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就一定能把二级医院血库建设与管理好,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放心、更优质的医疗保障。

参考文献

[1]韦善求, 万永富.二级医院输血科安全输血的影响分析及对策[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8, 15 (4) :55-56.

[2]黎海澜, 焦伟.广西三级医院临床用血有关问题的调查研究[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2007, 30 (2) :120-121.

[3]杨江存, 王宝燕, 于青, 等.陕西地区二、三级医院输血科 (血库) 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 2004, 17 (6) :450-451.

[4]何道荣.基层医院血库管理工作的挑战[J].中国输血杂志, 2006, 19 (1) :96.

二级民营医院 篇7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与时间

调查对象为2010年11月23日00:00~24:00全部住院患者, 包括当日住院、出院患者 (当日入院患者不包括) 的感染情况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已经调查过的患者不再重复调查。调查时间为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

1.2 调查方法

1.2.1

医院感染办公室负责通知各被调查科室做好调查的准备工作, 向各个科室发出通知, 说明调查目的, 要求各科对住院患者完善各项与感染性疾病诊断有关的检查。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整个调查的组织工作实施, 各科抽调调查人员 (按每50张床配备1名调查人员) , 调查组人员由医院感染控制兼职人员和各病区主治及以上医生组成, 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在调

1.2.2

调查人员首先得到该病房住院总人数及名单, 应查人数=调查日在院总人数-该日新入院患者数+该日已出院患者数。

1.2.3

调查组中选出1~2人 (最好是内科或外科医师) 到患者床旁以询问和体检的方式进行调查, 每一患者至少3 min.其余人员按名单逐一查看在架病历。

1.2.4

每一住院患者均应进行调查并填写调查表格, 调查表由调查人员填写, 注意追踪病原学检查结果。由于各种原因未调查的对象, 可由专职人员补充调查。

1.2.5

床旁调查结果应与病历调查结果相结合, 按诊断标准确定是否为感染, 如有诊断疑问, 小组讨论后由组长确定。抗菌药物使用目的不明确者, 可询问病房主管医生。

调查时注意:体温记录、抗菌药物使用原因、入院诊断、实验室报告 (尤其是病原学报告) 、病理学检查结果。着重注意住院时间长、病情严重、免疫力下降和接受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床旁调查人员应注意询问方法与技巧。

1.2.6 计算方法:

医院感染现患率= (同期存在的新旧感染病例数/观察期间调查患者数) ×100%.

1.3 诊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2001年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确定是否为医院感染, 如有诊断疑问, 小组讨论后确定。

2 结果

全院当日应查人数为308例, 实查299例, 实查率为97.1%;医院感染发病病例28例, 现患率为9.3%.医院感染现患率偏高,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医院感染现患率与感染部位情况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见表1、表2.

3 讨论

3.1 医院感染现患率

调查当日发生医院感染患者28例, 内一科12例, 现患率为16%;内二科7例, 现患率为13.7%;内三科3例, 现患率为3%;外科6例, 现患率为10%;妇产科无感染病例。基本符合某院医院感染发病趋势 (2010年8月—10月, 内一科现患率为5.8%, 内二科为3.4%, 内三科为14.8%, 外科为1.3%, 妇产科为1.97%) 。

3.2 医院感染情况

28例医院感染患者, 呼吸道感染17例, 占首位, 与任南等[2]报道和叶丹等[3]报道相符, 腹腔内组织感染6例, 泌尿道感染4例, 其他感染1例。分析原因可能为与医院收治住院患者病种较单一且患者平均住院日长, 特别是季节因素和医务人员无菌操作有关。

3.3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当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2.1%, 低于卫生部卫医发[2004]285号文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抗菌药物使用率力争控制在50%以下的指标, 但仍高于该院7月—9月抗菌药物使用率的25.53%.本次调查中各科病原菌送检率 (包括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 普遍偏低, 且病原菌检出阳性率偏低, 未查出1株耐药菌, 反映出各科在抗菌药物使用前未重视病原学检查和药敏及耐药试验, 外科在围术期用药方面未重视术前预防用药的开展。因此在今后的医院感染工作中要督促各科提高病原菌的送检率, 要求检验科室加强对耐药试验的重视, 提高检出阳性率。重点监控产科及外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 特别是针对产科剖宫产手术和外科术前用药情况。

3.4 此次调查院内感染检出病原体为表皮葡萄球菌1株, 反映出检验科室细菌分离率偏低。

针对此情况, 应从标本采集环节、检验科室细菌分离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

综上所述, 正确分析医院感染发生原因,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做好标本采集, 检验科室细菌分离等工作, 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现患率。

摘要:目的 了解某二级医院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床旁调查和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医院感染的现患率调查与分析。结果 全院当日应查人数为308例, 实查299例, 实查率为97.1%;医院感染发病病例28例, 现患率为9.3%;当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2.1%.高危科室内一科、内二科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腹腔内组织、泌尿道。结论 正确分析医院感染发生原因,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做好标本采集、检验科室细菌分离等工作, 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现患率。

关键词: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刘振声, 金大鹏, 陈增辉, 等.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0:268-269.

[2]任南, 徐秀华, 吴安华, 等.医院感染横断面研究报告[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1) :1-3.

上一篇:政府转型下一篇:测度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