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体育教学的新魅力

2024-08-08

寻找体育教学的新魅力(精选六篇)

寻找体育教学的新魅力 篇1

体育的重要魅力之一就在于它激烈的竞争性。而运动竞赛正是我们运用竞争机制的一个重要的实施手段, 运动竞赛是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活动的常用手段, 它往往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课中。并能通过竞赛证明自己的运动能力, 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增加进一步尝试的信心, 而失败的体验能使学生觉察到问题的所在以及能力的不足。对于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学生来讲, 只要教师引导得正确, 正、负反馈都会驱使学生走向成功。胜利者, 会更加追求永远第一, 更加追求完美。而失败者, 则会找到不足, 加以改进提高, 不断完善自我, 力争超越自我超越对手, 从而使运动能力不断提高。学会竞争与合作是个人成长与发展必备的基本要素。合作能使自己学会与人交流、配合及友好相处, 增强自己对团体的自豪感。通过共同的学习、集体活动等, 学生会不断地学习, 并体验怎样才能有效地实现共同目标及与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许多教育家强调指出:21世纪, 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是人的重要素质。为了使学生将来有更大发展, 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为此, 我做过很多尝试。

首先, 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的形式很多, 有行政分组、随机分组、体型分组等。平时上课我们会发现, 让学生自由活动, 学生往往会找自己关系比较要好的同学一起活动, 与自己关系亲密的同伴一起活动效率也高一些, 相互间帮助、鼓励、交流的机会也多, 便于合作学习的开展。但进行小组分组时要注意小组间的均衡性和小组成员间互动性、差异性。一般来讲, 较好的分组方式, 小组成员应包括1名体育成绩好的学生, 1名体育成绩差的学生, 其余为体育成绩中等的学生, 小组成员在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上的一定差异, 能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一般说来, 多于6人的小组就需要有一位有才能的领导者, 否则, 学生们就不可能在没有经验条件下相互帮助。2人、3人或4人组成的合作学习小组是最普遍采用的形式, 是开展合作学习初期的主要合作形式。

在合作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 淡化个体之间的比较, 真正将竞争机制引到小组之间, 发挥小组积极功能, 提高每个学生学习动力和能力。要将学生发展放在首位, 给予充分参与空间, 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 有助于因材施教。在合作学习小组中, 往往通过角色、资源等的分配来明确小组成员的个人责任, 增强责任感, 使他们相互依赖。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前,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 先设置问题、分组游戏等方法, 导入授课内容, 运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 将动作要领、注意事项、安全问题和新技能知识呈现给学生, 引导学生熟悉和掌握动作概念, 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可供选择的练习手段等, 集中学习, 然后分组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练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动作技术的练习形式, 是培养学生交往、合作、团结精神的有效手段, 在分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 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 通过相互评议来达到主动合作, 关心团体, 培养团队精神的目的。对于学生的体育成绩的评价, 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个人成绩, 要求个人独立完成, 检验学生技能的掌握情况;另一部分为合作学习成绩, 它以小组为单位, 强调小组的平均分数, 这个分数是每个人的分数, 不像传统的体育教学那样, 每个人都能得到不同的分数。合作学习是一种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 是以各个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合作学习将学生的互相合作、互相帮助视为教学活动中赖以进行的动力源泉。合作学习不仅讲合作, 而且也有竞争。由于合作小组的成绩就是每个人的成绩, 这样小组成员就会意识到他们之间是一种“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关系, 学生要达到小组的目标, 就必须对小组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而且还必须鼓励同伴去争取好成绩。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到自己的成功与小组分不开, 小组的成功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与成功, 具有荣辱与共之感。

在体育课堂中引入合作竞争机制, 能有效地浓厚教学氛围, 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竞争潜能, 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成绩, 在实际的尝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体育教学中引入了竞争机智, 就等于为体育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和魅力。体育教学中, 合作竞争机制的引入可促进学生主动性增强, 健康情感和良好个性有了发展;可有效地促进学生主体性地发展,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激发学生成功和创新意识;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团队意识, 提高了学生总体学习效果;转变了教师教学观念, 提高了教师素质。通过“合作竞争学习”的尝试, 课题组成员逐步树立了以学生为本, 以学为本, 以学生主体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从根本上动摇了以教师为本, 以教案为本, 以“教”为本的传统观念。从而改善了师生关系, 调整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 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同时教师也在合作学习的研究过程中学会了教学, 学会了反思, 学会了科研。

寻找体育教学的新魅力 篇2

读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洒脱的人;读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读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人;读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忠心爱国的人。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从《诗经》起,一直到今天,古诗词以其广泛的内容,深邃的内涵,真挚的情感,承载着华夏民族辉煌的历史。

寻找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新出路 篇3

【关键词】: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新出路、体验式教学

【分类号】F592.7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逐渐走向瓶颈期,需要寻找新出路,,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注入新鲜血液,才能促进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革新与进步,推动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体验式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已经成为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首选,本文简单阐述了体验式教学在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期望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分析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体验式教学;学校或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市场营销情景或参与企业市场营销的机会,结合学生对市场营销理念的认知度以及学习能力,将教材上枯燥的理论知识还原到真实的场景中,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强化对市场营销理念的深刻理解、拓展自身的业务能力,并调动自身对市场营销的热情,倾注自己的情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也就是给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注入新血液,提升教学质量,改善学生市场营销综合素质。体验式教学的本质要求为:以人的生命发展为立足点,关怀尊重生命、拓展提升生命质量,它关心的重点不在于学生从中获取多少新鲜知识,而在于由教学引申到学生对生命的感悟以及生命价值的拓展,撼动内心深处的悸动,从而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全面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体验式教学在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1、角色扮演法的应用(体验式教学的一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即根据教材内容,将其划分为多种场景中的角色,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学习水平,分派学生扮演场景中的人物,进行对话模拟,使得学生在身临其境之中,更加深刻的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类似于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对市场营销原理、方法的深刻认知,提升自身的营销素养,在一种寓教于乐的形式中,学生作为主导者,教师作为参与者和指导者,能够充分的活跃教学氛围,全面的提升教学质量。

2、引用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对体验式教学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感兴趣的案例,为其提供具体的背景资料,鼓励支持学生自主设立分析讨论方案,组建讨论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逼真的典型案例事件现场,学生通过事件观察、分析,并对场景进行具体描述,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得学生掌握问题的分析技巧、锻炼学生的感悟及反应能力,全面的提升学生市场营销策略的实际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到实际岗位后,准确的定位岗位性质,摸清工作流程,认真的解决每个细节所产生的问题,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多安排学生岗位实习机会,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3、学生自主校外实训,积累生活经验

市场营销是一个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课堂教学难以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和业务对象,不能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掌握消费变化动向,同时学生对业务对象(各种各样)的认知度也比较匮乏,而这个专业的学生需要充分的了解掌握企业行情、市场行情,因此,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校外实训,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定期到企业实训,在较长时间段的真实环境训练(训练岗位包括:产品推广宣传、市场调查、广告创意设计、促销宣传、营销方案策划、公关、市场铺货理货等),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充分的应用到实践中,转化为自身的技能,从而全面的提升核心竞争力,利于就业。

4、聘请市场营销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兼任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是教育的一大灵魂人物,其综合素质的高低,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質量,因此,要不断的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如派遣优秀教师市场营销进修,聘请市场营销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兼任教师等,优化教师团队,这样不但能够强化教师的专业素质(通过实训,体验式提升),而且能够言传身教,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学校还要对教师定期进行综合素质考评,执行监督机制。教师在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感悟到的实训体验融入到教学中,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感同身受,获取学生的信任感,从而保持良好的教学氛围,全面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总之,体验式教学在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依赖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继而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加以应用,转化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结语:

近年来,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认可和接受,其在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不可估量。对于正处于发展瓶颈期的市场经销专业来说,体验式教学相当于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新出路、新血液,通过角色扮演、引入经典案例、校外实训、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等,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更加深刻的领悟市场营销的真谛,使得学生掌握问题的分析技巧、锻炼学生的感悟及反应能力,全面的提升学生市场营销策略的实际应用能力,增强自身的应用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以及健康发展,从而全面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打破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瓶颈,使其更上一层楼。本文的阐述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其研究价值不可忽视,期望本文能够对市场营销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参考文献:

[1]蒋俊凯.运用市场营销综合实训与竞赛系统优化《市场营销学》实践教学[J].亚太教育,2015,(18):128-129.

[2]王军.基于“工学交替”博弈的OJT教学体系构建——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农商学院实习实训个案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5,(6):14-18.

[3]袁月.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文教资料,2011,(11):211-212.

[4]谢健,张启明,吴磊等.体验式实训: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J].人力资源管理,2012,(2):106-108.

寻找体育教学的新魅力 篇4

一、教学构想

为让学生对圆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认识, 我们设计了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想通过本节课的活动, 进一步沟通圆的知识与圆的应用之间的联系。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并不是像书本中所呈现的和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那么简单;欣赏自然界中的“圆”, 赏析人们制造的圆, 思考富有寓意的圆, 感受到“圆”的外在美与内在美。

二、教学实践

(一) 复习回顾, 梳理圆的知识

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一个大大的圆, 问:看着这个圆, 你能回忆起有关圆的知识吗?

生:圆中心的一点叫圆心。

师:对!你还能说出圆的其他各部分名称吗?

学生依次说出圆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在课件中演示。

生: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是C=πd=2πr。

生: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S=πr2。

根据学生的回答, 教师在课件中的圆上逐步演示。当总结完成后把它整体移到左上角, 同时出示“圆的知识”这几个字。在屏幕上形成如图1 的板书。

(教学意图:通过以上环节, 回顾所学的圆的知识, 为后续学习做好辅垫。)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对于圆的研究经历了几千年, 有无数的数学家对它进行了长期的探索, 才让我们在短短的三节课中学到了这么多关于圆的知识。下面老师向大家特别介绍一位数学家, 因为他发现了圆的许多特征, 并且为了研究圆, 献出宝贵的生命, 他就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阿基米德 (这时在课件中的圆中出现了一幅阿基米德的图片, 如图2。教师讲述阿基米德专心地研究圆, 而被士兵残忍杀害的故事。教师一边讲故事, 一边依次出示图3、图4。

教师讲完故事后继续说:在那个年代, 为了追求真理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所以, 以后在学习数学时, 同学们要带着一种崇敬的心理来学习, 因为, 数学中的每一个符号、每一个公式的背后都可能包含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教学意图:讲述阿基米德之死的故事, 起到数学的教育功能。在教学中, 提高课堂效率是一条基本准则。因此, 为了提高课堂40 分钟的效率, 教师可以把很难的学习内容, 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诚然, 这是学校数学学习的特点。但是, 长此以往, 学生会产生这样的错觉, 数学知识就是从课本中来的, 是老师教给我们的。这就如我们问城里的学生, 我们吃的大米是从哪里来的, 他们会天真地说:是从超市里买来的。这样的回答当然没有错, 但可能不是老师希望得到的答案。因此, 有必要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 让学生了解一些数学的背景知识, 感受到数学形成过程的曲折与艰辛。)

(二) 介绍车轮的历史, 了解圆的应用

1.介绍车轮的历史

(教师在课件中把圆变成了一个车轮)

师:在学习“圆的认识”时, 了解了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同学们, 有没有想过, 车轮又是怎样发明出来的? (在学生无法回答的情况下, 教师让学生看一段录像。录像以时间为线索分别介绍了古埃及人用圆木滚动搬重物, 美索不达米亚人最早发明的车轮及以后不断改进的历史) 看完后学生概括车轮的历史, 教师把学生概括的内容在课件中用图片加文字的形式进行演示, 如图5。

2.关于圆木的问题

(1) 用圆木滚重物

教师点击圆木图, 出示如图6 的问题。

首先让学生推测。绝大数学生认为重物也是向前移圆木滚动一周的长度, 即3.14 ×1 =3.14 (米) 。学生推测后教师用教具演示。

接着教师用教具演示重物在圆木上平移的情况, 学生通过观察后得到结论:圆木向前滚一周, 上面的重物向前移动了圆木两周的距离。

学生纠正后教师引导:看来, 对于一些数学结论, 我们不能只是想当然地用公式做, 也要动手实验。

(教学意图:学生有一种习惯, 解决数学问题就是找数量关系或用公式计算。因此, 往往根据条件想当然地得到一个结果, 这是常有的事。我们想通过本题的公式推测与实践验证, 教育学生树立一种动手实践验证结果的意识, 养成一种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 形成一种真正的科学研究的精神。)

(2) 地球上赤道的周长与直径

教师演示地球模型, 得到如下的图示与信息:

首先尝试用计算的方法来做, 当学生感到计算困难时, 教师再对题目进行分析, 发现其中的思路。

由此可见, 一个身高2米以下的人不用弯腰都能通过去。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 并再进一步进行推算, 发现不论原来的圆周长是多少, 如果增加的是同样长的一段, 两圆半径之差还是一样的。

最后总结:像这样的一种情况, 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无法解决。但如果综合应用我们的数学知识, 并进行合理推理, 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论。

(教学意图:这一题与前一题形成一个显明的对比。为验证上面一题的正确性, 容易通过实验验证。但这一题, 不可能通过实验验证来解决问题, 需要通过数学推理来完成。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数学思维流程: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 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再通过实验来进行检验。但是, 有些情况下不可能进行检验, 这时我们可以借助数学知识进行推理, 并进行必要的抽象概括, 发现数学规律。)

3.关于车轮的问题

师:我们已经知道车轮的发展史就是人们对圆的特征发现与利用的历史。你还能再举出应用圆的特征所制作的物品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先后出示图片:窨井盖、锁芯。并请学生说一说各是应用了圆的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 教师概括, 刚才我们所列举的物品, 它们都是应用了圆的特征来设计的。边说边投影出如图7的板书。

教师接着进行总结:我们掌握圆的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圆的特征。而在对圆的应用的过程中, 我们又不断地发现更多的圆的知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数学来自于生活, 只要我们爱观察、勤动手、会思考,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起点组织教学”“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能力”, 这些都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数学教学理念, 以上的教学环节, 就是试图让学生更好地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 观赏圆形物品, 感受圆的美

师:刚才我们了解的都是人们应用圆的特征所做的物品。实际上, 在自然界中, 圆也无处不在。教师逐个演示自然界中的“圆”:波纹、向日葵……你有什么感受?

师:是的, 正因为圆是最美的图形, 所以人们用圆作为基本的形状, 做出了各种以圆为外形的各种东西。

教师再出示以圆形为基本图形的建筑物和艺术品。

师:正因为圆独有的寓意美, 我们国家的古人创造出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圆形物品与图案。

教师先后出示月饼图与太极图。

出示月饼图后, 问月饼是在什么时候吃的?它有什么寓意?

生:月饼是八月十五吃的。它代表着“团圆”。

师:对。所以八月十五中秋节, 也叫团圆节。

出示太极图后, 先请学生观察外形, 再由教师讲解它的基本寓意:圆寓意整个世界或一件事物, 黑白两色寓意每一件事物都可以分成正与反、好与坏、生与死等相生相克的两个方面。交织在一起, 说明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融合的, 好的事情中包括着不好的一面, 不好的事情中可能也包含着好的一面, 正如我们常说的一个成语: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教学意图:“圆是最美图形”这是古代的哲人与诗人对圆的最高评价。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美?圆的美又是通过圆的什么特性而体现出来的呢?对于以上问题的思考, 就有了我们以上观赏自然界中的圆与圆形物品这两个环节, 以及关于月饼、太极图的寓意解释的教学。通过这些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对圆是“最美的图形”有了较为深刻的感受。)

四、活动总结

这一节课已经结束了, 回顾一下, 这节课中我们学习的过程。你能给这节课起个课题吗?学生回答的部分课题可以写在黑板上。教师最后在课件中板书:圆的魅力。最后形成如右图所示的整个课件板书, 并结束本课。

摘要:圆是小学阶段学习的唯一一个曲线图形, 与之前学习的直线图形相比, 具有更加深厚的数学文化底蕴。教学时在收集、整理关于圆的各类资料的基础上, 选择能够体现数学教育价值的内容, 设计了本节综合与实践课:以圆的知识回顾为出发点, 以车轮发明的三个阶段为线索, 让学生在回顾、解题、欣赏、反思等活动中, 逐步感受“圆的魅力”。

《寻找教育的新支点》读后感 篇5

本书的作者徐锦生校长想必教师们耳熟能详,此前在我的心中他是一位理念先进、富有改革精神的校长;是一位关心教师、关爱学生的富有亲和力的校长;他曾多年来陪学校的门卫吃年夜饭,真是一位关注弱势群体、富有人性关怀、人文情怀的校长。

在寒假里细细品味了《寻找教育的新支点》这本书,知道了徐校长是我国的非智力因素教育实践家。分数并不是不重要,分数是考查学生学习成绩的一项指标,是考核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坐标,是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之一,但是分数并不能决定人的一生。徐校长认为:人与人之间智力差别不是很大,学习的动力在于意志品质和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徐校长用二十多年的不断思考和改革实践,走出了一条比分数更重要的非智力教育实践的道路。徐锦生校长提出“五个比分数更重要”理论,即“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分数更重要、习惯的养成比分数更重要、方法的习得比分数更重要、能力的形成比分数更重要、个性的张扬比分数更重要”。教育要有自己的思考,教师要有自己的坚持,不能人云亦云。教师要设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学生坚强的意志,利于全面提高学习成绩;教育教学中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适应、学会创造、学会做人,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此时此刻,对徐校长1989年开始的长达二十几年的“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探索与实践感到由衷地钦佩,徐锦生校长提出的“五个比分数更重要”理论,正在我校逐步践行,近几年我校轰轰烈烈地开展以多彩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兴趣、习惯、方法、能力、个性,让孩子焕发了生命的活力。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会不断地提醒自己,教育应该是服务于学生的,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更多的关爱,让他们能够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让他们去努力追寻自己的梦想!

展现诗歌之美,寻找语文魅力 篇6

一、由古及今,了解诗歌发展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学习诗歌,首先要了解诗歌的发展历史,追其源头,理顺其发展规律。中国诗歌具有极其悠远的历史,上下五千年产生了很多具有影响力的诗歌,也出现了很多杰出的诗人,这些诗人以及这些著名的诗歌对我国的诗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诗歌教学之中,有意识的向学生们讲解诗歌的发展史以及诗歌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曲折与诗人们的事迹,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民族自豪感。一个时代的诗歌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变迁,带着时代的烙印,教师在讲解的不仅是诗歌,更是一个民族的发展史。

例如,讲解《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在课下应将毛泽东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以及自诗歌出现之后各个朝代的代表作寻找出来,然后再让学生们也寻找一些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上课之时,教师首先将毛泽东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在多媒体上呈现出来,然后让学生们寻找每个时期的特点以及共同点,比如抗日时期与内战时期,其作品是有差异点的。在同学们回答完之后,教师再将各个朝代的代表作与作者展现在PPT上,从《诗经》中的《关雎》再到现代诗中的《沁园春·长沙》,然后让学生们寻找诗歌发展的规律,并大胆预测未来的诗歌的发展走向。随后,教师进行总结,逐一讲解各个时代的诗歌的特点,并且要肯定学生们的表现。

诗歌,短小精悍。但是其发展过程却是历经千年,千年的文化积淀才造就了中国诗歌的今天,其发展史更是民族成长史。

二、循序渐进,展现诗歌之美

诗歌,初次接触就发现其美的学生,除有极高的理解力就是有超强的天赋。但是,对于多数学生来说,都会觉得诗歌晦涩难懂,这是因为学生们还没有培养出诗歌思维。从哲学上讲,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经历一个由难到易的过程,发现诗歌之美的过程也是如此,也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教师在授课之时,应抱着培养兴趣的态度进行教学,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而教学。虽然诗歌在高考中也占有一定的分数比例,但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习诗歌,也完全可以当作兴趣来培养。由最初的不明所以到最后的一目了然,这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蜀道难》之时,首先,要了解这首诗歌的作者——李白,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者,开创一代先河,后人难以比拟。其次,要了解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这首诗歌创作于安史之乱之时,安史之乱是唐朝开始衰败的标志,那么作者作为一个极富爱国热情的诗人于此时创作这首诗歌有何目的呢。学生们初读这首诗歌的第一感觉肯定是茫然,唯一从题目就能看出的就是蜀道难行。“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蚕丛与鱼凫是蜀国以前的两个国君,这些学生们绝大多数是不了解的,这就需要教师的讲解,在诗歌中的其他典故也是如此。面对茫然的学生们,教师要耐心讲解,逐字逐句解答学生们心中的疑惑,并逐步培养起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语文课上,学生们学到的不仅是如何解决诗歌的问答题,更为重要的是为同学们培养起了可以陶冶情操的兴趣。

三、模仿创作,延续诗歌传承

哲学上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如何检验诗歌的教学成果呢,除了做题之外就只有自己创作一首诗歌了。在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诗人自一开始因为对别人写的诗歌感兴趣,所以就模仿着进行创作,指导写出自己满意的作品。虽说自己模仿创作是自主学习的体现,但是却走了很多弯路,最后的结果还不是你想要的。这就体现了教师的重要性,为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指导着学生进行模仿创作。自诗歌产生至今,不管是战乱还是疾病,诗歌的传承都没有中断,各个朝代都有诗歌的一席之地。为使传承不断,新一代的学生们创作出自己的作品才是唯一可行的。

在模仿创作之时,对于接触时间不长的同学们可以以现代诗为模板,这样可减轻创作的难度。例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生们可以此为模板,然后教师在黑板之上列出主题,最好以生活中常见的实物为例,比如课桌、钢笔等,对于这些实物,学生们因为在学习生活中经常接触,所以感触比较深,不至于笔下空洞无物。在同学们写完之后,教师当堂逐一进行点评,因是学生们的“处女作”,应以鼓励为主,不至于让学生们失去学习诗歌的信心。对于写的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张贴在教室中,但是表扬不易过多,不然容易使别的学生产生抵触心理。

通过模仿创作,学生可以逐步找到创作诗歌的感觉,虽然与考试无关,也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有利渠道。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味地追求分数,只会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下降,以培养兴趣的心态来教学,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上一篇:物料搬运系统下一篇:现代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