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特点

2024-07-09

防火特点(精选八篇)

防火特点 篇1

关键词:石油化工,储罐,防火堤,防火涂料

我国混凝土结构防火涂料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混凝土防火涂料主要为非膨胀型隔热防火涂料,该材料在2000年以后应用于隧道结构的防火保护。

按照GB 28375-2012《混凝土结构防火涂料》的要求,混凝土结构防火涂料分为隧道防火涂料和防火堤防火涂料。根据GB 50351-2014《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防火堤的定义是:用于常压易燃和可燃液体储罐组、常压条件下通过低温使气态变成液态的储罐组或其他危险品储罐组发生泄漏事故时,防止液体外流和火灾蔓延的构筑物。根据该规范,储罐区相似的构筑物(用途不同)还有隔堤、防护墙和隔墙。

1 防火堤的设计要求和火灾隐患

1.1 防火堤的设计要求

在多数石油化工储罐火灾中,都存在流淌火问题,易燃液体可能从防火堤伸缩缝在高温下产生的变形处、从管道穿过防火堤处或液面过高漫过防火堤,形成流淌火,造成火灾蔓延,加大灭火救援的难度。因此,储罐防火堤如何在储罐火灾中防止火灾蔓延,为灭火救援争取更多时间是应该总结并研究的问题。

根据GB 50351-2014的要求,石油化工储罐区防火堤宜选用土筑防火堤,也可采用钢筋混凝土防火堤、砌体防火堤、夹芯式防火堤,不宜采用浆砌毛石防火堤。在实际工程中,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和砌体防火堤。

1.2 防火堤的火灾隐患

(1)防火堤的有效容积。GB 50351-2014规定,油罐组防火堤内的有效容积不小于罐组内最大油罐的容积。最大油罐发生火灾时,在向着火储罐喷射泡沫灭火剂的同时,也要给相邻储罐进行降温,这样防火堤内势必有大量的泡沫灭火剂存在,会产生大量的水,存留在从储罐中流出的易燃液体下面,从而造成一定的隐患。水占据的体积过大后,易燃液体很可能漫过防火堤形成流淌火。

(2)防火堤的变形缝。GB 50351-2014规定,防火堤伸缩缝宽度宜为30~50mm。混凝土在300℃时,强度开始下降,500℃时强度降低一半,800℃时强度几乎全部丧失,易造成变形缝变形,导致填缝材料黏接强度降低或脱落。石油化工火灾中,温度会很快升到1 000℃以上。在高温作用下,防火堤伸缩缝处容易产生变形,出现裂缝,造成易燃液体流淌。防火堤伸缩缝中的柔性不燃材料在储罐中溢出的油类浸泡以及高温作用下,容易出现裂缝或脱落,造成易燃液体渗漏,形成流淌火。

(3)防火堤的结构和材质。钢筋混凝土和砌体结构是常见的防火堤建筑结构和材料,混凝土的导热系数约为1.74 W/(m·K)。因此,混凝土结构高温下导热很快,导致混凝土失去强度。砌体结构的防火堤黏接材料为混凝土,表面一般有混凝土抹面层,但在高温下,混凝土强度的大幅降低导致抹面层脱落,使易燃液体渗漏,从而加大火灾危害。

2 防火堤防火涂料的研究进展

防火堤防火涂料(混凝土结构防火涂料的一种)是涂敷在石油化工储罐区防火堤上的隔热型防火涂料,主要成分是耐高温黏接剂和轻质耐火材料,主要应用于室外防火堤、隔堤、防护墙和隔墙的防火保护。

防火堤防火涂料要适应多种自然天气,对产品耐高温、耐低温、耐紫外线、耐干燥、耐雨水的冲刷、耐有机溶剂的浸泡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防火堤防火涂料存在如下问题:涂料为双组分,运输和混合操作不便;涂料泵送性能差;涂料黏接性能差;涂层易老化,造成黏接性能、黏接强度降低;涂层耐雨水(酸性)性能差。

随着多种建筑乳液加工成固体粉末工艺的实现,胶粉可以直接与耐火水泥、耐火材料等干粉混合,做成单组分的产品,方便运输和施工现场混合,提高涂层的内增性和耐水性能,提高了防火涂层与防火堤、隔墙等基材的黏接强度。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等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应用,改进了涂料的施工性能和泵送性能。

环氧防水涂料、聚氨酯防水涂料、丙烯酸-聚氨酯防水涂料等,可提高防火堤涂层的使用寿命。

3 试验部分

3.1 原材料和试剂

聚合物胶粉:玻璃转化温度为-6℃;普通硅酸盐水泥:型号为P.O42.5;膨胀珍珠岩:容重为50~85kg/m3;膨胀蛭石:容重为150~300kg/m3;聚醚:蔗糖聚醚;聚异氰酸酯:MDI;PU助剂;环氧防水涂料;聚氨酯防水涂料;丙烯酸-聚氨酯防水涂料;样品理化性能基材:3mm厚纤维增强低碱度水泥平板。

3.2 试验及测试装置

Z89-1型电动搅拌机;卧式干粉砂浆混合设备;JQ250型灰浆搅拌机;HC-02型氧指数仪;CZF-01型垂直燃烧仪;3kg/0.1g电子天平;1 000mL量筒;QXD-100型测厚仪:电阻炉:精度为±10℃;恒温烘箱:精度为±2℃;QKL型涂料抗干裂试验仪:便携式红外测温仪,0~450℃。

3.3 实验室试验方法及工业中试生产工艺

(1)试验室试验方法。防火堤防火涂料实验室试验采用电动搅拌器混合各种干粉原料,用玻璃烧杯混合涂料粉剂,加入适量的水(质量比1∶1),搅拌均匀后抹涂到纤维增强低碱度水泥平板上,达到规定的厚度,进行简单的理化性能试验,耐水性、耐酸性、耐碱性、耐冻融循环性试验并进行黏接性能比较。采用300mm×200mm的样板(厚度约20mm)进行马弗炉耐火性能试验,样品周围使用硅酸铝纤维与炉口密封,采用便携式红外测温仪测试样板背温。

(2)工业中试生产工艺如图1所示。

根据实验室工作总结出较为适宜的配方和工艺后,按照产品特性文件规定的产品工艺流程、原材料配比和关键控制步骤,进行中试试生产。加料时按照原材料的比重从轻到重的顺序,打开绞龙把物料加入到卧式干粉砂浆混合设备中,开动混合搅拌机,混合20min,出料包装。产品送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和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产品型式检验。

4 试验结果与讨论

4.1 高聚物胶粉的筛选

混凝土结构防火涂料主要应用于防火堤、隧道等混凝土结构的表面,为了提高界面的黏接强度,目前在建筑工程应用中普遍采用聚合物胶粉-水泥复合黏接体系,以提高涂料的黏接性和耐老化性。笔者对纯丙烯酸乳液、苯乙烯改性丙烯酸乳液、乙烯-醋酸乙烯乳液(VAE乳液)等进行了试验,根据各种有机高分子黏接剂的特点,参照国内外外墙保温普遍使用的高聚物胶粉应用状况,选用VAE乳液胶粉,改善了防火堤防火涂料底涂的柔韧性,提高了底层涂料与混凝土结构的黏接强度。同时,在涂料中通过添加耐寒性高聚物胶粉,满足了在北方寒冷地区施工中对涂层耐寒性的要求。有机胶粉的基本性质为:50%水溶液黏度≥10Pa·s,最低成膜温度2℃,玻璃化温度为2℃。

4.2 耐高温轻质材料的筛选

耐高温轻质材料是防火堤防火涂料的主要骨料和耐高温材料,耐火材料的耐高温性能,材料的强度、密度对防火堤防火涂料的耐火性能影响很大。因此,笔者主要针对膨胀珍珠岩和膨胀蛭石进行筛选,通过简单的试验以及生产商提供的检验数据,确定所应用的膨胀珍珠岩(闭孔结构)的性能指标:导热系数≤0.054 W/(m·K),密度≤300kg/m3,颗粒0.15~2.5mm,颗粒强度0.5~2.1kg/m3,耐热≥1 000℃;膨胀蛭石的性能指标:导热系数≤0.05 W/(m·K),密度≤200kg/m3,颗粒为0.15~2.5mm,抗压强度≥2.6 MPa,耐热≥1 000℃。

4.3 耐高温黏接剂的筛选

笔者对硅酸盐水泥、耐火水泥进行了马弗炉耐温试验。试验室马福炉耐火试验中,4h试验后,样品背温≤250℃(在6mm的钢板上涂覆20mm厚的涂料,封在炉口,钢板为背火面,马弗炉的升温参照GB 9978-2008,用红外测温仪测试试验样板背火面温度)。4h耐火试验后,耐火水泥样板的表面粉化深度小于1mm,普通硅酸盐水泥样板的粉化深度约2mm左右。因此,铝酸盐耐火水泥的耐火性能明显优于普通硅酸盐水泥。

4.4 涂料助剂的筛选

防火堤防火涂料除了黏接剂、轻质耐火材料外,涂料的助剂也是非常重要的。为改善涂料大颗粒间的导热性,笔者选用了二氧化硅质量分数≥85%的耐火硅微粉,以填充水泥颗粒间的孔隙,同时耐火微粉与水化产物形成凝胶,提高了水泥的抗压、抗折、防渗、抗冲击及耐磨性能;特别是在氯盐污染浸蚀、硫酸盐浸蚀、高湿度等恶劣条件下,提高了水泥制品的耐久性。

为改善涂料的保水性和施工性能,在涂料配方中添加一定量的高聚合度改性纤维素材料,提高涂层与混凝土结构等基材的黏接性能,赋予了涂料良好的和易性,适合于喷涂、抹涂施工,表面可以使用腻子等材料进行装饰,同时涂层施工中不需使用金属网、玻纤网、塑料网格布等加固材料,提高了施工效率。一般涂层厚度达到2cm时,仅需要2~3次的喷涂施工。

涂料中添加了聚羧酸等高性能减水剂,减水率高,低水胶此时也可以获得好的流动性;保塑性好,保持较长时间的工作性能;砂浆、混凝土和易性好,防止了泌水的发生;低水灰比可以提高砂浆、混凝土长期耐久性能,抗渗透性能,抗炭化性能以及抗硫酸盐腐蚀能力;该类材料不含氯化物,无腐蚀作用,适用于含有钢筋增强的混凝土结构;环境友好,不含甲醛、氨等有害物质。

4.5 涂层防水涂料

按照GB 23875的规定制作防火堤防火涂料样板,涂层厚度20mm,涂层抹平,养护7d后,分别涂覆丙烯酸防水涂料和丙烯酸-聚氨酯防水涂料两遍,室温下再养护20d。

样板达到养护期后进行耐水性、耐酸性、耐碱性以及冻融试验,在规定的周期内,两种防水面漆的试验结果完全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试验中,没有涂覆防水涂料的样品有一定的吸水性,其强度以及表观现象变化不大。虽然耐酸性试验后样板的表面略有粉化,但其强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室外环境条件下的试验在外墙上分别涂覆有底涂、没有底涂以及有防水面涂的试验样板(涂层厚度20mm),1.5a后,样板表面以及表面强度无明显变化。

4.6 防火堤防火涂料的检验

通过对无机-有机复合黏接剂、耐火材料、各种助剂的多次筛选试验,最终按照筛选出的最佳配方比例,通过对中试产品的型式检验,产品性能达到了GB 28375-2008的要求,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4.7 防火堤防火涂料耐高温性能

根据YB/T 4130-2005《耐火材料导热系数试验方法(水流量平板法)》测得防火堤防火涂料产品在1 093℃温度下的导热系数为0.179 W/(m·K),该参数反映了防火堤防火涂料在石油化工火灾中的耐火性能,同时也为防火堤防火涂料涂层厚度的计算、设计以及技术规范提供了技术参数。

4.8 伸缩缝填充材料

根据防火堤防火涂料的施工特点,笔者研发了新型伸缩缝防火填充材料:半硬质、弹性防火密封材料。该材料为半硬质、弹性密封材料,与混凝土等结构和防火堤防火涂料具有优异的黏接性,同时具有较高的弹性和拉伸强度。该材料以聚氨基甲酸酯为主要成膜物质,主要成分:MDI异氰酸酯、蔗糖聚醚、硅油类发泡稳定剂、发泡剂、有机磷阻燃剂以及防火膨胀阻燃剂,通过浇铸成型的工艺进行中试生产。产品主要性能如下:

密度:(100±20)kg/m3;拉伸强度≥200kPa;吸水率≤0.5kg/mm2;尺寸稳定性≤2%;伸长率≥120%;撕裂强度≥10kg/cm。

材料阻燃性能:样品氧指数≥40;产品膨胀倍数≥150%。

4.9 耐火性能对比试验结果

防火堤防火涂料保护混凝土钢柱的耐火性能对比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试验数据证明,无防火堤防火涂料保护的混凝土钢柱的测点温度随着试验上升很快,而使用防火堤防火涂料保护的混凝土钢柱的测点温度在180min时的温度仅为193.4℃。

5 结束语

防火堤防火涂料是石油化工储罐防火堤、隔堤、防护墙和隔墙等建筑结构良好的防火保护材料,对于提高储罐区防火安全性,对火灾中的灭火救援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GB 28375-2012,混凝土结构防火涂料[S].

[2]GB 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S].

[3]GB 50351-2014,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S].

[4]GA/T 714-2007,构件用防火保护材料-快速升温耐火试验方法[S].

[5]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6]丁光平,钱奔峰.防火堤防火涂料的研制及应用[J].涂料技术与文摘,2014,(8):33-36.

[7]宋兆勇.油罐区防火堤安全可靠性分析及改进措施[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13,29(1):46-48.

浅析高温防火套管的五大特点 篇2

随着进入夏季,消防事故的高发期。面对日益严峻的安全消防形势,不少有经验的厂家开始采购安装高温防火套管,安装高温防火套管,可有效的避免安全消防事故的发生。

“目前市面上的高温防火套管主要是硅胶和玻璃纤维构成的复合材料。安装在车间高温区内的线缆或管道上,用来保护线缆或管道不受热辐射的侵蚀。”

作为一种多用途的防护类产品,高温防火套管有着很多特点。

耐高温

高温防火套管采用的是高纯度的无碱玻璃纤维加优质进口硅橡胶的原料。这样的选材使得高温防火套管能够承受1650℃的高温长达几十秒,能够抵御高温熔融物的喷溅。其正常工作温度在260℃,也能满足大多数工况的要求。

耐磨

由于玻璃纤维较松散,以玻璃纤维进行编织的套管耐磨性较差。反复安装后容易出现破损的现象。

绝缘

由于高温防火套管外涂覆了致密的硅胶层,使得高温防火套管的绝缘性能非常好。实验表明,高温防火套管可以承受10千伏的击穿电压。

隔热

高温防火套管具有优良的隔热性能,其结构上的设计使得高温防火套管具有双重的气密性,这样既能够防火,也起到了隔热的作用。

价格低廉

防火特点 篇3

关键词 地铁隧道;火灾;防火

中图分类号 U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12-0170-01

1 城市地铁隧道工程火灾特点

1.1 烟、热危害严重

因地铁出入口少,空气流通不畅,通风不足,氧气供应量不足,发生不完全燃烧,致使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浓度迅速升高,高温烟气的扩散流动,不仅使所到之处的可燃物蔓延燃烧,更严重的是导致疏散通道能见距离降低,即使在强力照明条件下能见度也只在1.0 m以内,影响人员疏散和消防队员扑救火灾。由于地铁的内部空间比较封闭,发生火灾后,烟、热不能及时排出去,使热量集聚,内部空间温度上升很快,发生“轰燃”的时间也比较短,但发生“轰燃”后,由于通风量的限制,轰燃之后的燃烧速度比地面建筑慢,而且燃烧产物中的毒性成分、一氧化碳等浓度较高,散热慢,由烟、热造成的危害更大。

1.2 人員疏散困难

地铁疏散由于受到条件限制,出入口少,疏散的距离较长;火灾时,人员疏散只能步行通过出入口或联络通道,地面建筑火灾时使用的云梯车之类的消防救助工具对地下的人员疏散就无能为力。最重要的是火灾时,平时的出入口在没有排烟设施或排烟设施效果较差时,将成为喷烟口,高温的浓烟的流动方向与人员逃生的方向一致,都是从下至上,而烟气的扩散流动速度比人群的疏散逃生速度快的多,人们就在高温浓烟的笼罩下逃生,能见度大大降低,使人群心理更加恐慌,同时烟气中的有些气体,如氨气、氟化氢和二氧化硫等的刺激使人的眼睛睁不开,使人心理极度恐惧,可能会瘫倒在地或盲目逃跑,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1.3 扑救困难

地下建筑的火灾比地面建筑的火灾扑救要困难得多。我国地下建筑发生的数起大火中,最长的一次延烧时间为41天。这次火灾共邀请了28个单位540名专家研究灭火方案,救火人员死亡4人,80多人受伤;抢救和灭火工作十分艰苦。地铁发生火灾时究竟发生在哪个部位,无法直观火场,需要详细询问和研究工程图,分析可能发生火灾的部位和可出现的情况和危险,才能作出灭火方案。而且由于灭火线路少,出入口又经常是火灾时的冒烟口,消防队员在高温浓烟的情况下很难接近着火点

1.4 火灾蔓延快

隧道内一旦起火,由于烟囱效应,温度和烟气会迅速传播,大部分能量被用去加热通风的空气。此时,顺风侧空气的温度可达到1 000℃以上,炽热的空气在流经途中可把它的热量传递到任何可燃的材料上,这样火可以从一个燃料火源跳跃一个长度引燃下一个着火点。这个跳跃的长度约为隧道直径的50倍。由于地铁相对封闭,和外界的联系只有出入口和换风口,故烟、热不能及时排出,使热量聚集,内部空间温度上升很快,地铁工程火灾具有减光性。当烟气弥漫时,可见光因受到烟粒子的遮蔽而减弱能见度大大降低,同时烟气中的有些气体如氨气、氟化氢、二氧化硫等的刺激使人的眼睛睁不开从而妨碍人员的疏散。火灾时的浓烟滚滚使人们的心理产生恐怖感,有的失去活动能力瘫倒在地,有的失去理智盲目逃跑造成不必要的伤亡。正因为地铁隧道的这些特点使得在地铁隧道内消防措施应该采用最技术先进、行之有效的方法。

2 地铁工程的防火手段与发展

我国地铁工程现有的消防设施系统主要有消火栓灭火系统,化学灭火设施,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火防烟分区,防排烟系统,安全疏散和结构耐火的设计。而现在“消”方面在隧道区间主要采用的仍是比较传统的自动报警+消火栓灭火系统,只有在设有商业网点的车站站厅才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车站管理用房和设备用房内,因其设备的特殊性通常采用化学灭火设施。

2.1 消火栓灭火系

消火栓灭火系统目前仍是地铁消防设计中采用的主要灭火工具,因其价格便宜,安装方便而被普遍采用。消火栓用水量按全线同一时间发生一次火灾考虑,消火栓的布置要保证任何位置失火,都能同时有两股水柱到达。

2.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具有很高的灭火、控火率,且不污染环境,应该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在地铁工程消防的设计中应用的很少,只有在设有商业网点开发的车站才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原因是多方面的。不采用的原因经济上是因为费用太高,在灭火效果上的原因是认为使用自动喷水会使烟气层高度降低,扰乱烟气层的流动规律,不利于排烟和疏散。但是,自动喷水也有很多优点。

1)可扑灭初期火灾,消火栓灭火系统灭火要经历发现火灾、报警、然后消防员去救火。等到消防员赶到出事地点时可能火灾已经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地步,错失了灭火的良机。而且地铁内着火外部很难发现具体的着火点,又给扑救带来了困难。

2)采用细水雾,可降低烟气浓度,且用水量少。

3)可靠性更高。

2.3 防火分区和防排烟系统

车站每一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使用面积不大于1 500 m2,采用水幕保护的防火卷帘。防烟分区面积最大为750 m2。发生火灾时,人员的伤亡绝大多数是被烟气熏倒、中毒、窒息所致。因此,地铁工程中的防排烟系统就特别重要。以免影响疏散。安全疏散系统:车站内设最高优先权的防灾广播。且确保车站乘客在6 s内疏散完毕,即列车远期高峰小时满载的乘客和站台上候车的乘客以及工作人员在内全部安全撤离,设计时确保下车乘客至就近通道和楼梯间的最大距离不超过50 m。

2.4 结构耐火设计与性能化防火

地铁的地下工程及出入口、风亭、地面车站均应按一级耐火等级设计,装修材料按一级防火要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且要对钢结构进行防火保护处理。地铁工程火灾的防护应严格执行地下工程防火规范,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人防工程防火设计及施工规范,尽快组织专家编写地下工程的消防设计规范和施工技术规范。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建筑科技的长足进步,新型建筑的大量出现使性能化防火设计成为一种新型的防火设计方法。

3 结论

传统的处方式设计己经不能满足新型建筑的防火需要。但在地铁防火设计中,性能化防火设计采用的还很少,在我国,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重视,发展与采用性能化防火设计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制定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也成为许多学者和设计人员谈论的重要话题。

参考文献

[1]王迪军,罗燕萍,李梅玲.地铁隧道火灾人员疏散与烟气控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23,4(7):345-347.

[2]王莉萍.公路隧道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探测系统[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9,12:56-58.

防火设计规范特点及看法 篇4

根据多年的设计经验和社会观察, 本人认为消防设计有以下特点。

基本投资大。据粗略估计, 消防设施比较齐全的公共建筑, 消防设备的投资约占总投资的10%左右。一个3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 总投资约1亿元左右, 则消防设备的投资在1千万元左右。按我国的建设规模, 每年用于消防设备的投资约有几百亿元。

火灾发生频率低。据2001年版高规条文说明, 所举4项案例均发生在1985-1992年, 案例总损失为800多万元。除新疆特大火灾损失700万元以外, 其它案例共为131万元。当然造成人员伤亡影响巨大, 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但据多年观察, 一个城市一年之内造成重大损失的火灾次数很少。

由于火灾发生频率低, 消防设备经常处于闭置状态, 相当一部分由于年久失修, 需要时往往不起作用。提高消防设备的完好率也应当成为消防规范的一条重要内容。

由于火灾发生频率低, 许多设计人员所承担过的项目一生都很难遇到一次火灾, 很难看到实际效果。尤其对于一些特殊灭火系统 (气体灭火、自动消防炮等) 更是心中无数。应当在这方面做些调查, 进行总结, 提出改进措施, 做出更合理有效的方案。可出标准图, 并在规范条文中图文并茂。

2 消防规范制定应科学化统计化

2000年洛阳东都商厦发生特大火灾, 是近年来一次较为严重的火灾。发生的原因是电焊火花溅落在地下室可燃物上, 造成烟气上升, 使四层歌舞厅人来不及疏散, 最终造成309人被烟熏死的悲剧。分析设计施工问题, 主要是在地下室和地上层之间没有按规范5.3.6条规定进行有效的分隔。如果按当进规范进行施工, 加之对管理人员、电焊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这场灾害是可以避免的。

总之, 消防规范的制定要建立在科学基础上, 而不是愈严愈好。规范的修订应有数量统计作指导, 要以成功的经验, 失败的教训为根据。要贯彻预防为主, 对消防重点部位实施有效监控, 防患于未然。

3 几点具体意见

鉴于多层建筑消防以消防车消防为主, 高层建筑消防以自救为主的特点, 本人从给排水设计角度对消防给水各类规范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3.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部分

建议取消多层建筑中单元式住宅、塔式住宅、办公楼、教学楼等的室内消火栓系统, 而代之消防软管卷盘。消防软管卷盘应和生活给水系统相连。它构造简单, 价格便宜, 一般人员完全可以利用它扑救初期火灾。火灾时, 使用消防车灭火。据大连市消防队介绍, 多层建筑内的室内消火栓, 消防队救火时从来没有用过, 许多城市也均是如此。因此使用消防软管卷盘, 不但使用可靠, 还可以节约许多基本建设投资。

消防用水应取自市政给水管道。由于近年来各城市基础设施的断完善, 市政管道管径变大, 一般均能满足室内消防水量要求。不压不足时, 应设消防泵从室外给水管网吸水。因多层建筑室内消防水量不大 (一般为15L/s左右) , 水压一般只需增加0.1MPa左右。直接从市政管道取水影响周围环境用水不会太大, 且概率很小。事实上我国一些大城市早已实行。如上海、沈阳等。这样可以节约大量消防水池, 节约了城市用地, 节约大量宝贵水资源。“建规”中已不引人注意地讲了这一条, 希望把这一条放到重要的位置上。

市政给水管道首先应当满足规范的要求, 设置足够的室外消火栓。不足的应予以补上, 并应当有明显的标记。因为室外消火栓是消防用水的重要来源, 满足规范要求首先应当从政府部门做起。

消火栓10min用水量可以来自高位消防水箱, 也可以用10L/s流量的气压给水设备供给。当有同高度的多层建筑群或设计屋顶水箱有困难时, 就可以用气压给水设备来代替了, 气压罐调节水容量300L即可。

对于不设消防水池和屋顶水箱的建筑, 消防系统应当与生产、生活系统合并。

发电机房、锅炉房、计算机房采用何种特殊消防系统, 应当有成熟的经验借鉴, 应确保消防的可靠性、合理性、最好由专业设计院设计。

3.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部分

应取消10.2.1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当设独立供水泵的强制性条文.许多建筑在地下一层、地下二层设置车库, 需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而地上部分则不需设置。此时, 一般城市自来水流量、压力即可满足要求, 并不需要设独立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泵。

对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水箱的设置高度, 应和高层消火栓位置一致, 0.07MPa即可。因为一般电梯机房上部水箱即可满足其要求, 不要为了几个喷头的压力要求, 将水箱抬高或设置稳压设施。可适当把顶层配水支管放大来解决最不利点喷头压力的问题。当然如果消防水箱放到屋面上, 则需加增压设施了。

3.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部分

高规7.4.2条中双阀双出口消防栓设置条件应当适当放宽, 建议改为每层不超过10户, 建筑面积不超过850m2的塔式住宅可采用双阀双出品消火栓, 取消层数限制。

4 结语

防火特点 篇5

目前用于建筑外墙的保温板材料主要有:膨胀聚苯板(eps板)、挤塑板(xps板)、酚醛保温板、聚氨酯保温板(pu板)、岩棉板等。

膨胀聚苯板(eps板)

膨胀聚苯板(eps板)全称聚苯乙烯泡沫板,该材料是由含有挥发性液体发泡剂的可发性聚苯乙烯珠粒,经加热预发后在模具中加热成型的具有微细闭孔结构的白色固体。属于易燃保温材料,保温效果好,价格便宜,缺点是强度稍差。由于其自身的材质,该材料的防火等级为:B1和B2。

挤塑板(xps板)

挤塑聚苯板(xps板)全称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该材料是以聚苯乙烯树脂辅以聚合物在加热混合的同时,注入催化剂,而后挤塑押出连续性闭孔发泡的硬质泡沫塑料板。保温效果比膨胀聚苯板(eps板)要更好一些,强度高,耐潮湿,但价格稍贵,施工时板材表面需要进行界面处理。该材料的防火等级为:B1和B2。

酚醛保温板

酚醛保温板由酚醛泡沫制成,酚醛泡沫是一种新型不燃、防火低烟保温材料,它是由酚醛树脂加入发泡剂、固化剂及其它助剂制成的闭孔硬质泡沫塑料。保温效果好,但易粉化、脆性大、施工不便、价格相对较贵。该材料的防火等级基本可以达到国家防火标准A级。

聚氨酯保温板(pu板)

聚氨酯保温板(pu板)的防火等级为:B1和B2。岩棉板

浅析高层住宅建筑的防火特点 篇6

1 高层居民住宅火灾隐患的主要原因

1)消防设施不齐全。

由于《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完善的,所以一些较早建成的高层建筑对于现行规范来说存在着火灾隐患。还有部分高层居民住宅存在消防设施“缺斤短两”、质量性能差、功能不全和违规使用等火灾隐患,如必须安装的消防设施没有安装,必须保持完好的设施残缺不全等。

2)隐蔽工程施工质量不过关。

高层居民住宅的建造环节多,施工时间长,导致高层建筑在使用上存在先天性火灾隐患的现象屡见不鲜。

3)管理措施不到位。

一些高层居民住宅的管理部门对建筑本身潜在的隐患认识不足,缺乏消防管理意识。

2 防范高层居民住宅火灾的对策

2.1 安全疏散方面

关于疏散楼梯的设置,《高规》要求: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仅当18层及18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 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才可只设一个安全出口。在有些设计中,按规定应设两个楼梯的却只设了一个,使建筑物留下了先天火灾疏散隐患。《高规》还规定“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这是从高层住宅发生火灾时人员的疏散和防烟的双向角度考虑的,但我们经常看到有的高层住宅把整个屋顶做成多面坡形或四面坡形,致使楼梯不能通至屋顶。

住宅建筑内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都是火灾时最重要的疏散通道。根据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经验及我国国情,自然排烟都是被认同的一种经济、简单、易操作的排烟方式,因此应当优先采用,要求楼梯间有一定的开窗面积,且排烟窗应设在墙面上方,同时要求能方便开启。但完全依靠自然排烟有时是难以保证消防安全的,因此还必须根据需要按规定在封闭楼梯间、电梯间增设机械排烟、通风系统。

2.2 防火分区方面

防火分区包括水平和竖向两种。水平防火分区是当住宅建筑楼层面积超过一定规模时,应用防火墙、防火门及防火卷帘等将各楼层在水平方向分隔为两个或几个防火分区。《高规》要求高级住宅、19层以上的普通住宅每个防火分区控制在1 000 m2以内;10层~18层普通住宅每个防火分区在1 500 m2以内。竖向防火分区的概念是指上、下层间分别以耐火极限不低于1.5 h或1 h的楼板等构件进行防火分隔。一般说来,竖向防火分区为每层一个分区,或2个~3个楼层一个分区。对单元或住宅而言,由于上、下层间的钢筋混凝土楼板完全可以起到阻滞火势向上蔓延的作用,因此竖向防火分区的重点是对建筑内部的垃圾道、设备管井、空调管道及楼梯间、电梯间实行防火阻隔,最大限度地降低火势蔓延速度,控制火灾燃烧面积。

2.3 消防给水设计方面

根据《高规》的有关规定,消防给水系统由消防水源、水箱(屋顶及分区减压水箱)、水泵、控制室、消防管网和消火栓等几部分组成。在扑救失利的火灾案例中,有80%以上是由于消防给水不足造成的。高层住宅设置的消防水箱,应满足室内最不利点灭火时的水压与水量需要,否则应设高气压给水、稳压泵等增压设施,其水箱容量应根据建筑平面类型(通廊式、塔式、单元式)、层数和建筑面积而合理确定;高层住宅的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应布置成环状,其消火栓尽量露明便于消防车取水,设置数量应符合规定,给水压力不应低于0.1 MPa。高层住宅的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宜与生活给水系统分开设置,室内消防给水管道也应布置成环状,其中进水管和区域高压或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的引入管不应少于两根。消防水泵是消防给水系统的心脏,其工作性能、数量、安装及开启方式必须保证消防泵及时、可靠地运行,在同一小区内,消防水池和消防水泵房可以共用,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和高级住宅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还应设置水泵接合器,其设置数量与水流量必须符合规定,其距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的距离宜为15 m~40 m。至于室内消火栓,《高规》要求设置在住宅走道、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等明显部位,要点是方便取用和保证两股有效水柱的同时到达,但目前的住宅建筑设计经常没考虑消火栓箱预留位置。

2.4 防排烟设计方面

高层建筑火灾死亡人数中60%以上均死于烟气,因此防排烟设计是建筑防火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防排烟方式分为两类:1)自然方式,即通过外窗、阳台及至竖井将烟排出。2)机械方式,它又分为加压防烟和减压排烟两种。自然方式因易受风向、地区影响而效果难以保证,因此国家规定居住建筑高度超过100 m时不应采用自然方式排烟。在居住建筑中设置天井,使位于内部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等向其开窗自然排烟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同时,竖井亦可用于地下层的楼梯间,对平时采光、通风及火灾时排烟都很有利。对机械方式而言,其加压防烟主要用于防烟楼梯间及合用前室等部位,减压排烟则主要用于一些封闭空间、中庭、地下室及疏散走道等。

2.5 电气防火设计方面

高层住宅建筑的电气防火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增强电气安全,避免因线路长期超负荷运行,绝缘老化严重而引起电气火灾的可能,甚至要考虑因地震、雷击等突发灾祸诱发的电气火灾的防范;2)保障消防电源及配电,火灾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和实现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总控。这里需要强调的有两点:a.对高层住宅小区,特别是12层以上的住宅建筑的消防水泵和电梯等应实现双回路供电,包括使用自备发电机组和蓄电池作为消防备用电源。b.高层住宅的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独立的供电回路,确保火灾发生时消防总控制室、消防电梯、消防水泵、事故照明、防排烟系统的消防用电及对上述消防用电设备的两个电源的切换方式,切换点和自备电源的启动时间都必须符合《高规》的规定。

2.6 灭火器材方面

众所周知,灭火器是扑灭初期火灾的重要消防器材,轻便灵活,可移动,稍经训练即可操作,经实践证明是消防灭火过程中较理想的第一线灭火工具。但是在消防检查中发现许多高层住宅公寓并没有按规定设置灭火器或设置数量不足,而《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明确规定,一个灭火器配置场所内的灭火器不应少于两具,这是因为在实际灭火时,若有两人能同时手持灭火器协同灭火,对迅速有效扑灭初期火灾特别是对较大火势很有必要。此外,所有移动式灭火器材应按规定存放、更新与维修,以保证其正常使用。

2.7 管道井防火方面

《高规》规定,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垃圾道等竖向管道,应分别独立设置,其井壁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 h的不燃烧体;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高规》还规定,建筑高度不超过100 m的高层建筑,其电缆井、管道井应每隔2层~3层在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做防火分隔;建筑高度超过100 m的高层建筑,应在每层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做防火分隔。电缆井、管道井与房间、走道等相连通的孔洞,其孔隙可采用水泥砂浆板、钢板等不燃烧材料填塞密实。

2.8 消防扑救方面

合理规划高层建筑周围的平面布局,对于高层建筑周围道路、绿化、停车场等场地的设置应提出具体要求,为消防登高车辆留出作业面。

2.9 要加强安全检察,完善大楼管理措施

高层建筑投入使用后,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应定期、不定期的对其进行安全检查,对疏散通道的畅通情况、防火门的敞闭情况、消火栓内设施齐备情况、灭火器时效情况、防火卷帘、消防水泵、排烟风机等消防设施以及电梯等的运转情况登记造册,将火灾防范工作做好。同时,指导、督促大楼物业管理部门制定、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明确相关责任人、落实相应责任。将物业管理部门日常检查和消防部门定期、不定期检查相结合,以此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

摘要:分析了高层居民住宅火灾隐患的主要原因,从安全疏散、防火分区、消防给水设计、防排烟设计、电气防火设计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防范高层居民住宅火灾的对策,以解决高层住宅建筑的防火问题。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防火特点,防火对策

参考文献

地下空间火灾特点及防火对策 篇7

1 地下空间的分类、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1.1 地下空间的分类

地下空间, 一般是指建造在岩石和土层中的比附近地面标高低2m以上的建筑。一般可分为附建式、单建式和隧道工程等。附建式是指建在高层或多层建筑的地下;单建式地下工程主要是人防工程;地下隧道主要为地下铁道和公路隧道。根据地下空间的使用功能可分交通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商业设施、文化娱乐设施、防灾设施、储存及生产设施、能源设施、科研设施等。

1.2 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始于防备空袭而建造的人民防空工程。至20世纪末, 人防工程仍是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体。进入21世纪,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逐步转入地铁建设时代。近年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城市道路系统中的隧道工程相应发展, 地下综合体和地下街逐步出现。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逐步呈现综合化、分层化、深层化的发展趋势。

2 地下空间火灾的特点和危害

2.1 地下空间的狭小与封闭性加大了火灾时的发烟量, 加快了烟气充满地下空间的时间

建筑火灾中物质燃烧而产生的烟气可以在极短时间内, 从起火点迅速扩散到建筑物的所有角落。日本曾经做过建筑物火灾发烟量的试验, 在约25m2的房间, 以其内部装修材料燃烧来测定发烟量, 从发烟开始到10min, 以烟的浓度Cs=0.1m-1时计 (相当于疏散视距界限为10m) , 其发生烟气的体积为214x105m3空间, 相当于每层3500m2、3m层高、共23层的高楼大厦的整个空间, 可见其发烟量是相当惊人的。物质燃烧生成的热量和烟气由于地下空间封闭的影响而滞留在工程内部得不到有效的排除:同时, 也由于空间封闭, 火灾时的新鲜空气得不到及时补充, 形成不完全的燃烧, 从而比完全燃烧产生更大量的烟气。由于空间封闭体积相对又小, 烟气很快可以充斥整个地下空间, 比地面建筑大大加剧了烟气的危害。

2.2 地下空间火灾发生时烟气扩散对人员疏散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高闭锁性的地下发生火灾时, 由于氧气的供给受到限制, 容易发生不完全燃烧, 产生大量的烟和有害气体 (如CO2, CO2及其他有毒气体) , 其流动性也难于把握, 且往往与构造上的人流避难方向一致。通常烟的扩散速度比人群疏散速度快得多, 致使人员无法逃脱烟气流危害, 多层地下空间发生火灾时危害更大。在地下空间中换气和排烟。因为不能依靠自然力, 要全部依赖于强制性换气和排烟, 在地下给气受到限制时, 由于排烟机长时间运转, 还会把地下空间内的压力平衡打破, 如引起的负压差, 会使门的开启变得更加困难, 对人员的逃生造成威胁。且浓烟中含有大量的固体颗粒使人的视距下降、能见度大大降低, 以至辨不清疏散方向而判断失误, 更增加人员疏散难度。

2.3 地下空间火灾发生时信息传递比较困难

掌握火灾状况和残留人员的位置和数量, 对进行灭火、救助是很重要的。而地下结构中的钢筋网及周围的土或岩石对电磁波有一定的屏蔽作用, 妨碍使用无线通信, 如果有线通讯系统和无线通讯用的天线在火灾初期即遭破坏, 这将直接造成情报传递的困难, 地面上难以把握地下空间的内部状况, 延误扑救最佳时机。

2.4 地下空间着火后扑救非常困难

一是地下工程火灾是人员从内部向外疏散, 而扑救人员从口部进入工程, 没有其他途径, 因而人流交叉、延误时机;二是烟雾充满整个地下空间, 使扑救人员难以侦察火情、判别不了着火点, 不能实施有效的指挥和扑救;三是地下火场可调用的各种灭火装备受到很多限制, 靠近不了火场, 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四是由于烟气和高温的阻挡, 扑救人员比地面建筑火灾扑救时伤亡大得多, 往往扑救人员反要被人救援。

3 地下空闯火灾的防火对策

防范地下空间火灾主要有以下对策:

3.1 加强地下空间规划的编制;

强化对地下空间建设的指导, 完善地下空间的防灾设计, 使地下空间的建设得以有序发展, 形成科学合理的地下空间网络体系。

(1) 强化对地面出入口的预留控制。 (2) 强化对地下空间下沉式广场的设置与规划。在避难场地的设置上, 应结合火焰与烟气具有向上蔓延的方向性, 设置下沉式空间, 也可设置采光的中庭广场或开敞式的下沉广场; (3) 强化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功能的规划。在功能规划上, 避免在有人空间因功能安排原因, 将一些易燃易爆的材料用于地下空间的建设与使用, 从而保证地下空间的安全使用。

3.2 强化适应大规模地下空间的疏散通道与灭火救援通道的设置。

在地下空间中, 应创造一个易于理解的室内布局, 尽可能在室内外环境间提供视觉上的联系, 以加强方向感, 并强调应急出口;从防灾角度讲, 易于理解的空间系统就意味着地下空间的布局要尽可能的简单、清晰、平面规整、划一, 避免过多的曲折;内部空间完整易辨识, 减少不必要的变化和高低错落;通道网络简单、直捷, 在主要通道的交汇点处可将空间放大, 既丰富了空间, 又方便人们识路, 对于防灾疏散也很有利。疏散通道要有足够的宽幅。要保证疏散通道空间上的通视。要注意设置适合大规模地下空间的疏散指示系统。同时, 还应注意发挥消防电梯在地下建筑尤其是相对深层的地下建筑的疏散作用。结合残疾人无障碍出入口的设置, 做好消防机器人和轻型消防装备及灭火救援通道的预留。

3.3 严格控制地下空间的分区设置

一是设置防火分区。严格按规定面积划分防火分区。由于地下空间火灾疏散和扑救困难的特点, 设置防火分区这一点就显得更加重要和有效。二是设置防烟分区, 强化防、排烟措施。通过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 用排烟风机强制性地将烟气排至室外, 限制及改变烟气扩散方向, 防止烟气任意蔓延扩大, 为人员疏散创造安全条件或争取时间。

3.4 严禁使用可燃装修材料

由于火灾的蔓延速度、爆燃出现的时间及所产生的烟气种类与装修材料的类型有很大关系, 因此, 地下建筑的装修材料应尽量采用不燃材料。 (1) 疏散走道、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等人员疏散部位的墙和顶部应采用非燃材料。严禁使用塑料类制品作装修材料; (2) 管道穿越防火墙、楼板及设有防火门的隔墙时, 应用非燃材料将管道周围的空隙紧密填塞; (3) 通过防火墙或设有防火门的隔墙下的地沟, 应将防火墙或隔墙伸至地沟底板。当风道通过防火墙或设有甲级防火门的隔墙时, 应采取阻火措施; (4) 变形缝 (包括沉降缝、伸缩缝) 的表面装饰层不应采用可燃材料。

3.5 强化火灾探测与灭火系统的设计

地下空间应加强火灾自救能力。 (一) 应当针对地下空间的特点选择火灾探测器, 例如选用耐潮湿、抗干扰性强的产品。 (二) 强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三) 不得使用毒性大、窒息性强的灭火剂, 例如四氯化碳、二氧化碳等, 以防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危害。

4 结束语

随着地下空间的大面积开发, 消防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保证地下空间的安全是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先决条件。在加强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和防火设计工作的同时, 我们应该加大对已建或在建的地下空间项目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应以预防为主, 做好平时的防火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引擎等.建筑防火工程[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防火特点 篇8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建筑、人口越来越集中, 火灾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危害也越来越大。高层建筑规模庞大, 功能繁杂, 聚集人员众多, 交通组织复杂, 中庭形式多样, 使得很多大型高层建筑的防火分隔设计遇到许多新的难题。高层建筑火灾不仅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同样还直接威胁到消防员的人身安全, 因此将现代设计手段与火灾安全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建筑提供可靠的防火安全, 目前仍然是重点研究的方向。

1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高层建筑的火灾有如下特点:①可燃物多, 内部空间大, 燃烧猛烈, 扑救难度大;②人员集中, 疏散困难;③火灾蔓延途径多、燃烧速度快;④起火原因复杂多样;⑤火灾探测难度大。

2高层建筑防火系统可靠性结构模型的建立

根据城市高层建筑防火过程的实际情况, 建立高层建筑防火系统原理框图, 见图1。由原理图从可靠性的角度来研究系统与部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建立高层建筑防火系统可靠性框图, 见图2。其建立的原则为:① 防止火灾的发生;②火灾发生后进行初期灭火;③一旦发生火灾应确保建筑物内人员的安全疏散, 进行消防灭火减少火灾损失。

2.1 火灾初期灭火子系统

火灾初期灭火子系统各部件重要度的可靠性框图见图3。其中, A1为建筑未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或安装后被拆除, C1为值班人员未及时巡查, B1为建筑未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安装后被拆除, B2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被关闭。这4项对火灾初期灭火失败的概率影响最大, 其关键重要度的数量级均为10-1。

加强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维护是防止商业建筑特大火灾发生的重点, 同时需完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提高人员的防火意识和灭火能力, 建立防火责任制, 才能提高火灾初期灭火成功的概率。

2.2 控制火灾蔓延子系统

控制火灾蔓延子系统各部件重要度的可靠性框图见图4。其中, A1为商业建筑未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N1为防火、防烟分区未划分或划分不当, 使火灾蔓延失败的概率最大, 其关键重要度的数量级为10-1, 而N13为室内装修采用可燃材料, 其关键重要度为9.595×10-2, 仅次于前两项。

综上所述, 针对高层建筑火灾荷载大、燃烧猛烈、发展速度快的特点, 必须要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并保证其在火灾发生时能有效地运行, 同时, 建筑物内部要适当划分防火分区, 采用封闭楼梯间, 阻隔火灾的发展, 才能积极有效地降低火灾的发展速度。

2.3 消防灭火子系统

因篇幅所限, 消防灭火子系统各部件重要度的可靠性框图从略。在消防灭火子系统的各部件中, C1为值班人员未及时巡查, B1为未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安装后被拆除, 这两项对消防灭火成败影响最大, 关键重要度的数量级为10-1, 其次是L3为发现火灾后未及时报警, L2为扑灭火灾无效后才报警, L4为发现火灾后不报警, 其关键重要度分别为9.888×10-2, 9.091×10-2, 9.091×10-2, 仅次于排在前面的两项。

根据以上分析, 重点应加强值班人员的巡查工作以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安装与维护工作, 提高商业高层建筑的预警能力, 增加消防人员防护装备的配备, 解决消火栓的供水与维护问题, 从而提高消防灭火系统灭火成功的概率。

2.4 人员疏散子系统

人员疏散子系统各部件重要度的可靠性框图见图5。其中, C1为值班人员未及时巡查, B1为商业建筑未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安装后被拆除, 导致人员疏散失败的可能性最大, 其关键重要度的数量级为10-1。这说明人员疏散的失败与人员疏散开始时间延迟有很大关系。因此, 高层商业建筑应重点加强值班人员的巡查工作, 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并保证其正常运行, 做到发生火灾时及早发现, 同时应保证疏散楼梯间的防火防烟功能和疏散通道的畅通, 发挥疏散标志、应急广播的疏导功能, 对火灾发生的情况及早预知, 从而确保人员疏散的安全。

3总结

本文提出了城市高层建筑防火系统可靠性结构模型的框架, 建立了高层建筑防火系统可靠性框图和各子系统可靠性框图, 根据城市商业建筑防火系统各部件重要度的排序, 从各子系统到总系统分析出提高城市商业建筑防火系统可靠程度的方法与措施。

但随着建筑物形式的多样化和人们对安全要求的提高, 分析各部件触发子系统故障程度的大小性难度较大, 同时由于对国家规范的理解和认识的深度差异较大, 商业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结合必要的简化和假设, 建立完整的火灾发展蔓延模型, 研究不确定性建筑火灾模型, 就将成为这一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要:根据城市高层建筑防火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和现行防火设计规范, 建立了高层建筑防火系统原理框图、可靠性框图和各子系统可靠性框图。为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理念, 使得建筑设计更加合理、科学、经济, 达到预防火灾、减少火灾损失的目的。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火系统,可靠度

参考文献

[1]朱霏平, 孙志敞.基于GIS的城市火灾扑救调度空间决策支持系统[J].中国公共安全, 2004 (3) :117-119.

[2]王秋衡.湖南衡阳特大建筑火灾事故的剖析[J].建筑安全, 2004 (4) :38-39.

[3]吴启鸿.世纪之交对火灾形势和拓展消防安全技术领域的思考[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0 (3) :23-26.

上一篇:井下水害防治下一篇:接入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