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情感教育

2024-08-27

中学地理情感教育(精选十篇)

中学地理情感教育 篇1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每一位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要进行的教育, 地理教师一定要根据新形势下新的教育需求, 结合地理学习环境, 在地理教学中体现情感教育。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地理时的情感爆发点, 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 让他们体会到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应该如何从自身做起去爱护她、保护她。

在中学地理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用感情打动学生,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适时把情感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探索地理知识的热情。

一、在中学地理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十分重要

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时, 地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能唤起中学生思想感情的能力, 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强加给学生情感教育。为了鼓励学生的知、情、意、行等诸多因素的感悟, 以达到协调发展, 对学生的情感领域的探索要引起我们教师的关注和理解, 我们要和学生共同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各科知识的兴趣。因此教育教学要讲究艺术性, 让学生愿意学习地理, 这样教师在平静、快乐的课堂氛围中适时加入爱国主义教育就显得顺理成章了。为了提高地理的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爱校园的思想感情,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 这样就很自然地培养了学生地理学科学习的综合素质。义务教育法规定:在教学中, 教师既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 还必须加强情感交流与情感教育。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学生希望和自己的老师和谐相处, 希望老师是一名“导师”, 是自己的一位“好朋友”。这就表明我们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观念下的师生关系, 勇于建立一种适合新型教育的师生关系。所以, 在中学地理学科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重要的, 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情感教育在中学地理课堂上的运用策略

(一) 在地理教学中积极创设良好授课氛围, 激励学生的情感自然流露

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年龄段的学生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 中学时代的学生具有对新知识强烈的求知欲, 也具有探新求奇的心理特点。针对这些情况, 作为中学地理教师, 我们要在平时注意学习和积累更广泛的地理知识, 不断地自我提高, 完善自我。在构思教学目标、难点和重点时, 不能墨守成规, 仅仅靠工作经验进行传统教育是不行的, 而应该讲究方法, 积极发散学生的思维, 要用新思维方式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地理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勇于探索新思路, 大胆创新地上好每一节课。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真实的地理环境印象, 就会很容易地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使他们融入到教学的情景中。

地理教师要坚持做到和同学之间民主平等, 要彰显平等的师生关系, 要用自己的乐观、认真、温和的情绪温暖学生的心灵。我们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 一定要尊重他们在学习中产生的观点看法, 不能简单粗暴的否定。例如, 在一次讲解地理小章节测试卷时, 我针对某一道地理选择题引导学生各抒己见, 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之后再加以引导分析, 最终使学生得出了正确的答案。总之, 教师要有耐心, 积极和学生真心地交流, 和学生一起去研究、克服问题, 让学生在朋友般的交流学习氛围中提高掌握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

(二) 在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充满情感, 用真情实感感动学生

世界上各大洲大洋的地理景观, 学生不可能直接看到和感受到,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 解决了这个问题, 但也不是完全解决了, 还需要地理教师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 生动的描述出美丽博大地理世界。同时, 教师要根据广泛的地理知识, 从天文延伸至地理, 从家乡延伸至全球, 这些新奇的知识对爱好谈古论今的中学生来说是有很大兴趣的。

例如, 在讲解“陆地地形变化”这节课时, 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新课:“我们的地球就像一个大家园, 十分漂亮, 自然景观丰富多彩、千变万化。有一望无际草原, 险峻雄伟的山脉, 有郁郁葱葱, 神秘的亚马逊丛林, 有上万的英尺深的东非大裂谷……”一段热情洋溢的介绍词、一幅幅逼真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出现了, 不但激起了学生对地球的热爱, 而且能很自然地引导他们去学习、研究地理知识。实践证明, 教师生动活泼、意境优美的语言, 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崇高情操, 使他们忘却疲惫, 快乐地进入到学习之中。

中学地理情感教育 篇2

此文章不是作者本人所写,是别人所写,并且没有经过写作人员的同意,所以只能将文章发到网上,如果作者用这个文章评职称,将会告其侵权

由于教育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教学的氛围,将情感教学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成为当前重要的转变形式之一。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起,带领积极性,让学生深入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本文主要讲述了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现状,总结了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带来的重要作用,并且分析了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具体运用,希望进一步推动地理教学的发展。

一、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

高中学生相对于其他阶段的学生而言,情感方面正处于发展阶段,情感渗透教学对高中学生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由于,教学方式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深,大部分的地理教学还处于“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教材内容为中心”的阶段。例如:在进行《地球的结构》这一课程时,地理教师主要以传授知识点、解决难点为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忽略了情感因素的运用以及影响作用,使学生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让学生处于消极学习状态。

据调查表明,一个具有丰富情感教育的地理课堂能够充分的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深受学生喜爱,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对于地理教学而言,大多知识点都是学生们不能够接触到的,需要凭借自己的想象力,以及其他工具来辅助学习,因而,增加了学习的枯燥乏味感。所以,为了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率,情感教育渗透的方式有着独特的作用和影响力,并且被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犹如:《地球的结构》教学中,教师不在一味的强调记忆,死记硬背,而是运用歌诀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唱歌的方式去加深知识点的记忆,“同心圈层分内外,内外划界用地面。内部圈层壳幔核,莫霍古登来分界。气水生物同属外,一起构成自然界。气圈最厚排在外,水圈水体分三态。生物生于三圈界,外部圈层添光彩。”

二、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作用

首先,具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地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目的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动学生主动学习,通过他们自身所具备的好奇心、求知欲来探索地理世界。情感教育的渗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在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问题,发出质疑,让学生在一种没有负担的环境下,探讨地理世界,掌握地理知识。例如:《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程中,学生就可以主动地探讨“区域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区域的划分分为哪几种情况?区域的空间结构是怎么样的?”学生之间可以凭借各自去过的地方、区域,进行总结分析,来完成对该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也要积极热情的参与,给予正确的指导。

其次,具有帮助学生完成认知过程的作用,总的来说,正确的情感渗透教学,还能有很多积极的作用,其中还包括能够有效的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研究表明,生动活跃的课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并且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在进行《区域发展阶段》该课程讲解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实际的例子,身边城市发展的状态,最近的变化,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进“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为平衡—不平衡—平衡”除此之外,更多的高中同学肯定具有旅游的经验,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江苏旅游景点的区域特征,带领学生走进区域教学。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具体运用

首先,充分利用地理课程本身的特点,虽然,地理课堂要求情感渗透,但是也要结合地理课堂的特点,不能头重脚轻。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寻找地理特点与情感渗透的完美切合点,找到共鸣的地方引入情感教育,从而带动学生探究学习的乐趣。例如:在进行《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例子分析,让学生们受到湿地的伟大以及重要价值,包括“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就像“洞庭湖—湿地保护”一样,同时,也让学生对大自然产生敬畏之心。

其次,积极挖掘地理教材中的情感教育材料,教师要善于灵活运用教材中情感教育的材料,并且对这些材料进行合理科学的使用。教师要熟悉课本,熟悉学生感兴趣的点,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保持注意力。例如:课程中《荒漠化的治理》、《湿地的保护》等都需要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让学生知道破坏环境会承受大自然的惩罚。又像《黄土高原》这一课程中的黄土流失一样,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黄土高原的发展视频,激发学生的情感。

最后,发挥教师自身的情感感染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引领,指导作用,本身就对学生就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课堂环境以及课堂氛围良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多问题都能够直接感染到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解《城市化进程》时,教师要富有热情,抓住“珠江三角洲发展的概况”,来积极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融入课堂学习知识。

中学地理情感教育 篇3

关键词:情感;情感教育;中学地理教学

许多专家认为情感是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是我们人类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也是人际关系交流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同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一起,列为地理课程的三大目标,可见情感教育受到教育界前所未有的重视。

一、情感影响着教育

情感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师情感素质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优秀的教师总是满怀激情地教学。他们丰富动人的表情、饱含感情的语言描述,总能感染绝大部分学生,使学生兴致盎然,认真听讲。在这种情感教学氛围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及学生的思必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二)和谐的师生情感影响教育效果

构建民主、平等、合作、温馨的教育课堂,和谐的师生情是前提。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教师的课程格外的爱学,就算成绩不好,也会积极努力进步。但是,许多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提不起精神,甚至消极抵触。也就是说学生很容易因学科教师而影响学科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学生情感态度消极往往使教育效果事倍功半,甚至不尽如人意。

二、中学地理教学中落实情感教育的措施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逐渐形成探究意识和地理实践能力,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全球意识、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爱国主义情操、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等。此外,我认为情感教育不仅要有各种正确价值观的教育,也要重视中学生的情感需要。情感教育应能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情绪控制与调节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这不应该只是班主任的事情,各学科教师应共同参与学生的“情感教育”,这样才能将情感教育落到实处。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如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落实情感教育?

(一)摈弃传统教育理念,提高自身情感素质

在传统地理教学中,主要重视让学生记住大量的地理知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的并不多。学生经常问“要考什么呀”“背哪些呀”。学生普遍反映“地理有好多要背的”“上課睡大觉,考前背一背,考后忘光光”等。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而地理教师往往重视研究教材,只是“填鸭式”地将知识硬灌输给学生,在备课时只注重教材和教法,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少讲或不教,忽视了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的真正需求。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情感教育口号提得越来越多,有些老师没有反思自身只会抱怨课改越改越难;有些教师不研究、不尊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差异,课后也未进行反思,不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仅仅为了考试有好成绩,要求学生背的知识点却越来越多;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动辄训斥“背不出来抄5遍”、挖苦学生“花岗岩脑袋”;有些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一旦学生的回答没有切中核心,便中断其发言,另外指定学生回答……这些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还会使师生关系变得恶劣,甚至使学生有了厌学情绪。因此,我们地理教师要摈弃落后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情感素质,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将学生情感和学习对象巧妙融合,多使用“以情动人”的教学方法,要善于运用心理学原理,相信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中学地理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情感素质是能否落实情感教育的前提条件。

(二)加强课下师生交往中的情感教育

地理学科具有生活性,生活处处有地理,生活处处用地理。地理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都是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学生所见的很多问题都愿意与老师交流,就是说中学地理教师在课下与学生有更多的沟通机会。再加上现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通过博客、微信、QQ等网络工具让师生在课外时间同样有很大的沟通空间。

(三)加强中学地理课堂中的情感教育

1.未成曲调先有情

营造轻松、平等、民主的地理课堂是使学生乐学的前提。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平等对待学生,如果老师由于私人问题将不良情绪带入课堂,甚至拿学生当出气筒,先不说这堂课教学内容是否精彩,它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肯定是失败的。所以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使自己处于快乐、振奋的良好主导情绪状态,从而感染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情绪。试想一下面带微笑的教师在讲台上一站环视四周,“未成曲调先有情”,话未出口,但师生心中已有无声的交流,导入新课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2.有情有趣,创设情境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备课授课,根据教学的时间、环境、具体学情灵活地组织教学,要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思维紧随老师引导,并且快乐地接受老师的教学内容。有的老师抱怨地理课总是在下午,学生昏昏欲睡。其实各校情况几乎都是如此。优秀的地理教师会想方法设计令人精神为之一振的教学情境。例如,有位老师教学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时,带领学生唱“东方之珠”。所有学生都兴奋起来,抖擞精神,同时他们内心的爱国情感必然也有所感触。

许多老师感叹:“上课时,讲教材上的知识,学生不感兴趣;讲一些题外话,学生却很爱听。”其实中学地理知识远及全球、宇宙,近及家乡、脚下,既有自然,又有人文,可言古也可论今,这对精力充沛、兴趣广泛的中学生来说相当有吸引力。优秀的地理教师常常留心生活,留心时事政治,收集积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题外话”素材,并运用于创设情境,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所以,授课时适当拓展外延,利用地图、图表和景观图等学习资料,讲些“题外话”,再加上对教材中感染学生、培养情感的部分加工润色充分挖掘,便能强烈激发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地理事物的审美情趣和对地理环境的热爱。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交通运输方式时,他讲了一个关于自己祖孙三代人进城选取交通方式不断变化的故事,把所有的学生都吸引住了。这样有情有趣的情境不仅使学生轻松获取了相关知识,还提升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同时师生情感也拉近了。

3.身正为范,真情育人

多数学生最敬仰的是师德高尚,学识渊博的老师,也正是因为这种敬仰,学生才愿意向老师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俗话说,有其师必有其徒,不爱看书、不爱钻研,天天炒股票的教师很难教出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学生。试想一个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的教师教育学生要爱护环境,这样的情感教育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中学地理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强化自己的品德修养,做学生的表率。在生活和学习上,教师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多一些关爱,多一些温暖,多一些耐心,那么师生关系肯定会多一些融洽与和谐。在这样的环境下实施情感教育必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雪萍.中学物理教学教育过程中开展情感教育方法[J].读写算,2011(4).

[2]张东觉.情感教育:中学教学的法宝[J].成才之路,2012(7).

[3]席景涛.新课程下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J].读写算,2014(14).

中学地理情感教育 篇4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含义。

新的课程标准, 根据基础教育的任务、教育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考虑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质, 在教学的过程中, 结合课程特点, 渗透对学生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方面的要求, 这些要求是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标准里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包括四条目标, 从注重学生个性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出发, 在心理素质方面提出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初步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在思想素质方面要求学生“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 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在审美素质方面要求学生“初步养成审美的情趣”。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地位。

现代教学论认为,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识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标准的必要目标是其他目标要求所不能代替的, 而且它还是课程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摆脱以往课程教学的唯知主义框框, 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

以往的课程目标, 强调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 而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放在次要地位, 把其目标只是作为辅助和陪衬地位的目标, 内容也只是单纯的爱国主义教育情感的培养。显然, 新课程的教育目标丰富了地理教育目标的内涵, 提高和突出了地理教育的功能, 使地理教育在培养新一代合格公民中的作用更具有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现状

虽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从过去的一个辅助的、陪衬的地位上升到课程的终极目标, 但是由于如升学压力、课时不足、重视程度等诸多原因, 目标的实行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是双方面的,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重视不够, 导致实施力度不足。

在教方面, 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在教学目标中, 由于升学压力和课时的原因, 教师往往只重视对知识点的教授, 忽略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的确定。教师在备课和上课的时候, 往往只注重对教材中知识点的挖掘和设计, 而没有意识到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其实在教材的编写上, 已经渗透了这些要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施还存在很多问题, 要扭转这一局面, 教师应该改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

三、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1.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育素材, 在课堂上互相渗透。

中学地理教学中蕴涵丰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素材, 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 挖掘潜在素材, 在课堂上相互渗透, 抓住时机, 适时教育。尽管教材中没有明确写出关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内容, 但是这些内容却是渗透着每一个知识点, 学生也容易联想和理解。因此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材, 适时进行教育, 不要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空话。

2. 创设地理学习情境, 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于课堂教学中。

课堂是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最重要的场所, 只有利用好课堂这一平台, 才能加强地理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 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教师的导入创设了新颖别致的课堂情境, 则能让学生对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地理知识充满期待,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课改就是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 通过创设广泛参与交流、合作、探索的空间, 就能让学生体验到地理学习的乐趣。要使学生在学习比较抽象的地理概念和理解地理原理时, 对知识理解透彻, 可以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做模拟实验, 从而加深学生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 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 体验自然界的变化, 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中, 只有让学生感到安宁和自由时,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学生对地理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全面迅速的发展, 国家与国家之间, 人与环境之间,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密, 作用也日趋强烈, 要培养对社会负责的公民, 促进人类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无疑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这也是地理教育在培养合格公民, 对社会负责的新一代的重要功能, 也是全面真正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中学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参考文献

[1]李虹.地理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J].教学月刊.2008 (12) .

中学语文情感教育初探 篇5

摘 要:情感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教育的内在要求,中学语文教学和情感教育具有内在统1性。情感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在要求,情感教育的.实施也必将推动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从以上角度,本文对情感教学的必要性进行全面探讨,并从中学语文学科性质着手探讨中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内在关系,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解决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情感 情感教育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Abstract: Affective education is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nherent demand educated, Chinese teaching of middle school and affective education have inherent unity. Affective education is an inherent demand for Chinese teaching of middle school, the implementation of affective education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aching of middle school too. In terms of the above, this text carries on the overall discussion to the necessity of emotion teaching, and is set about probing into the inherent relation between Chinese teaching of middle school and affective education from the discipline nature of Chinese of the middle school, solve the problem that how from two respects of the content of courses and teaching method to implement affective education in the Chinese teaching of middle school.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of middle school Emotion Affective education

中学地理情感教育 篇6

[关键词]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情境探究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118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地理新课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包括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地理审美情趣,爱国爱乡的情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习习惯,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全球意识及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等。在实际教学中需要考虑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融合细化。作为一种体验性目标的培养,地理课程标准把它按体验的层次由低到高划分为三个层次:经历(感受)、反映(认同)、领悟(内化)。基于此,笔者以全球气候变化为例,从三个方面谈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一、创设情境,增强情感体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获得需要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去实现。地理典型情境通常具有“美、趣、智”的特色,不仅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更可使其达到愉悦身心的效果。教师应选择恰当的素材,努力创设新颖性、时代性、实用性的情境;及时把握情境设计的时机和切入点,真正发挥地理情境的感染作用。可以借助故事、问题、多媒体课件等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从而有效吸引学生参与学习,使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如播放电影《后天》中冰盖断裂、龙卷风等壮观的场面及展示美丽岛国图瓦卢的图片,通过多感官的刺激,触动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多媒体把静态的文字、图片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实现图文声像并茂,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审美情趣。

二、开展探究,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并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课堂上利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探究,能提高学生对地理事物的鉴别和评价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发学生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露。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和自由表达的机会,通过师生心灵沟通,分享彼此的见解、情感和理念,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达成共鸣。在探究过程中师生互动讨论,了解学生探究地理问题上的态度和努力,拓展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途径,使学生在习得知识与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如根据不同时间、空间气候变化的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释气候变化的特点,说明气候变化的原因。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有利于养成求真求实的态度。在学习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时,可将学生分为4个组(生态环境组、自然灾害组、农业生产组、人类健康组)分别探究,每个小组再分正方(谈利)和反方(谈弊)进行答辩,以培养学生探索地理奥秘,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然后可以从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角度让学生展开联想:“全球真的变暖了吗?气候变暖是福还是祸?减缓气候变暖有哪些措施?”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增强全球气候变暖的忧患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成为具有人文关怀和国际视野的人。

三、重视实践,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还应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的阵地,实现课堂的拓展与延伸。可通过撰写小论文、开展主题班会、结合有关环境日进行宣传等方式,使学生将获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化。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如地理调查活动、野外考察、研究性学习等让学生亲近自然、社会,亲自感受和体验地理现象、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可以充分施展个性、展示奇妙的创造,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将意识转变为行动,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如可围绕气候变化与人类未来的主题制作地理墙报。墙报应做到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学生可从不同角度展开:低碳生活,从自己身边做起;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气候变化与全球行动;等等。这样既能体现学生的创意,又能激励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积极行动,自觉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需借助外部环境、行为参与,最终通过人的思想内化。在设计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时应兼顾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和可观察的外在行为,使内部心理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中得到体验和收获,进而形成自觉的行为。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 篇7

一、教师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用崇高的师爱去感染、熏陶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对学生的爱, 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 是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教师所面对的是渴望认同, 渴望呵护与关爱的稚嫩的心灵。平时在地理课堂上, 教师要细心观察他们, 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 在各方面帮助他们。为了更好地走进学生的世界, 我也尝试过一些方法。例如, 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呆在一起, 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 我也表现出极大兴趣;孩子们喜欢的游戏, 我也加入其中, 像孩子一样痛快地玩耍。谈一谈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 听一听他们的想法、要求、希望以及内心的“小秘密”。想法设法帮他们摆脱生活的阴影、学习的困境, 尽一切可能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例如:在地理教材中每一节活动作业和单元练习篇中, 我都安排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 如举行地理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办墙报、开展乡土调查、野外观察和社会实践等。即使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 一旦到了活动课上也会兴致昂然。在活动中, 有些学生表现出非凡的天赋, 我就会来一句“你真行”“好样的”。这对于老师是举手之劳, 可对学生, 尤其是那些备受冷落的后进生, 却是可以润泽万物的和风细雨, 能够摇曳心灵的脉脉温情。

“亲其师”就会“信其道”, 他们会感到老师是爱他的, 是真心帮助他的, 是为了他好, 自己不能让老师失望。一旦意识到这一点, 他们自然会认真完成老师提出的各项要求。, 因此教师在关爱学生的过程中, 一定要用爱心去打开学生的心扉, 激发他们的情感, 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奋发进取。

二、教师要有一双发现学生闪光点的“鹰”眼, 激励其进步

俗话说: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某些学生, 尤其是后进生的落后是暂时的, 是可以通过努力转化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 挖掘其积极因素, 激励其进步。这些学生由于经常遭受旁人的冷眼, 久而久之, 便产生了自卑心理。老师要不断地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并不断地给他们以表扬和鼓励。

例如在教学《水资源》一课时, 课前我布置好让学生去拍水资源的照片, 提取水资源的样本, 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结果出乎意料的是, 全班同学拍的所有照片当中最形象、最逼真, 效果最好的竟然是班里成绩最差的张明同学。我利用这一事实及时表扬了他, 当时他一愣, 很有些难为情。事后我问张明为何发愣, 他说:“真没想到, 象我这样的人也能受表扬。”我说:“今天这件事, 老师看得出你下的功夫很大, 效果自然就很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这件事, 相信在其他方面, 只要你努力, 就一定能做好!”这件事对张明触动很大, 后来, 人们都说, 张明变了, 老师们也用欣喜的目光看到了他的进步。

三、教师要有一双明辨是非的“慧”眼, 分析症结, 对症下药

俗话说:“出水的荷花有高低”, “人的五指不一样”。学生是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尤其是后进生, 其形成原因、表现程度、气质性格和思想状况等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千万不能戴着有色眼镜, 认为他们一无是处。做他们的转化工作, 一定要摸清情况、分析原因、了解症结, 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如对于因地理学习目的不明确, 态度不端正而成绩差的学生, 要坚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告之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明确地理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 学好这门课, 不仅在常识方面, 还对自己的分析、探究、综合能力都有很大的意义。同时对他们的作业及时检查, 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注意听讲, 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对于智力迟钝、反应不灵活的差生, 跟他们讲“笨鸟先飞”的道理, 鼓励他们只要肯下工夫, 勤奋学习, 多练多读, 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对特别顽劣的学生, 他若犯了有真凭实据的错误, 教师要给予狠批, 批得他心服口服, 无话可辩, 令其改邪归正, 悔过自新。对那些个性倔强的学生则采取即讲原则又讲灵活的教育措施。即在教育中讲究策略和艺术, 不在众人面前搞正面冲突, 不把话说绝、路堵死, 不用简单的方法处理复杂的问题等。这样常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王晋是班上有名的“调皮大王”, 天性好动, 聪明伶俐, 见多识广, 知识面很宽, 且有较强的语言表达意识和表演能力, 但就是学习成绩不好。经常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模样, 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通过观察, 我发现他经常在课下绘声绘色的讲一些地理方面的逸文趣事, 逗得大家开心的同时, 很轻松地掌握课堂知识。针对这一现象, 每逢地理活动课时, 我都有意让他讲一些与地理有关的趣事, 然后请大家来评价。得到大家的赞许后, 他便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一事无成。在某些方面, 甚至比别人强。于是便对自己有了信心, 一学期下来, 地理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并带动了其他学科成绩的提高。

四、教师要有一颗百折不回的耐心, 抓反复, 持之以恒

要知道“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 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来”, 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的时间, 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对于落后学生在转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反复或倒退, 我们要正确引导, 允许学生犯错误, 让他们在失败中崛起, 在曲折中走向成熟。既要看到他们的进步, 也要正确看待他们的反复现象, 不断给他们敲响警钟, 鼓舞他们进行自我竞争、自我挑战, 在反反复复的过程之中引导其走向正确的前进之路。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8

情感教育是国情教育的核心,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也就是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忠诚,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富强而献身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地理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在教学中必须深入挖掘,如优良的地理位置、幅员辽阔的国土、秀丽多娇的山河、复杂多样的地形、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众多的物产、雨热同期季风显著的气候。这些都会深深的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喜悦、赞美和崇敬的感情,从而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通过介绍我国勤劳智慧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为人类作出伟大壮举,如治理河流、兴修水利、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等,以及经济建设上取得巨大成绩,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鼓舞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激情。而对我国目前面临的问题,如生态破坏、污染严重的环境问题,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破坏严重的资源问题,人口增长过快、总量过大,素质较低的人口问题,以及工农业、交通运输等方面的问题等,这些内容教学都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培养责任感和紧迫感。但目前地理教材中对这方面的阐述还有不足或缺少的地方,应该根据地理学科教育纲要的教育内容进行适当地补充。如:“我国耕地质量差别很大、近年来地力有所下降”,“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用材林出现危机”,“矿产资源破坏严重”,“湖泊日益萎缩、面积大大减少”,“地质灾害较多”等等。但是如果只讲问题而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就容易产生消极心理。因此在讲问题的同时还应该进行“对策”的教育,才有利于紧迫感、责任感的培养。

情感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初高中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初中学生的情感应该以自信心、自豪感的培养为主, 坚持正面教育为主, 特别要大力宣传我国国情的优势, 而对我国国情的一些劣势, 要根据初中生所能接受的限度条件, 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 并指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光明的前景。适当地渗透责任感和紧迫感的教育, 但一定要注意讲求适度, 不可宣扬太过, 以免适得其反, 使学生产生悲观失望的情感。高中学生对我国的国情已有初步的认识。所以既要让学生对国情的优势和成就有足够认识, 又要使学生清楚看到不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情感教育重点要放在强化他们责任感和紧迫感。使他们认清四化建设长期性、艰巨性。培养忧国心, 增强爱国情, 树立报国志。

中学地理情感教育 篇9

关键词:职业教育,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了解决现代就业矛盾, 让更多的年轻人的“中国梦”成真, 全国各地鼓励支持职业教育。地理这门必修课、基础课, 对现代公民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可绝大多数学生仅注重职业技能的学习, 对地理这样的基础课和公共课无热情和兴趣。看到种种问题浮现在当前的地理课堂教学中, 我们应该感到了地理教学时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职业教育中的挑战性。

一、情感态度价值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情感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 更是内心感受的丰富。态度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则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 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 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 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 终使学生在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第一条是“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提高地理审美情趣”。第二条是“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 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第三条是“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 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二、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存在的问题

虽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制定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但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 并没有得到有效实现。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实现时, 或者在教学过程中顾此失彼, 出现仍然注重知识灌输, 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当成是摆设;或者虽制定了所谓的三维目标, 一味地求新求异;又或者将三维目标机械割裂, 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被刻意地分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 达成上缺乏美感。

(二) 原因分析

1. 教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缺乏深刻理解, 存在偏差甚至是混乱, 及与其他目标的相互关系缺乏清晰的认识等, 成为阻碍落实目标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师的教学观念支配其教学行为, 认真的教学态度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

2. 立足于学生, 关注学生, 懂得学生的情感认知规律, 实施不当策略, 导致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时处于劣势, 甚至适得其反。

三、职业教育中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

(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于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 而不是决定者, 还应研究学生学情, 针对职业教育的学生的接受能力、认知水平及阅历等, 进行教学, 因材施教, 还课堂给学生, 构建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空间。

1.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或开展活动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兴趣, 愿意接受, 同时引起情绪上的变化, 产生情感上的体验。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制定不同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上, 首先可以巧妙导入, 作为一项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开始, 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科学合理的导入课堂, 可调整学生状态, 激发学习兴趣, 从而优化学习过程。

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以新闻素材为背景, 播放视频《日本地震诱发福岛核泄漏》, 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可怕的地震及核泄漏的危害吸引。创设此情境,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最终导向与本节内容相关的“日本的核泄漏会不会影响中国”。

其次, 过程中可以采用探究型教学活动、自主型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教学活动、反思性教学活动、体验式教学活动、参与式教学活动等。

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中分析热力环流时, 教师可以通过现场实验来引入热力环流, 再通过探究活动如热气球的运动, 夏天空调制冷效果很好, 冬天制暖效果一般的事实来分析原理, 探究大气的垂直运动。

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及其知识水平设计多种教学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当然, 地理课堂教学还应与生活紧密联系, 利用生活实例、乡土地理或社会热点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意识到地理实际与现实并不远, 而且地理对生活有用, 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体验, 尽可能地联系学生们的生活实际, 利用理论来解释现实中的一系列问题, 从而给学生一种地理意识、一种地理眼光、一种地理态度。

2. 展示地理美, 通过美育的渗透,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审美是学生内在的情感。地理中我们不难发现地理美的重要特征, 培养学生欣赏人文世界和自然世界的美,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有助于学生更高层面地认识自身生活的地理环境, 增强对祖国对家乡的热情之情, 同时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地理的情感。可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 色彩鲜明的图画, 奇妙无比的大自然、自然、人文景观等, 来充分地展示出地理的形象美和内在美, 并适时加以引导, 使学生看到美, 领略到美的神韵。

例如在讲述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这一节内容时, 教师可以在课前搜索大量的图片, 展示山地奇观, 让学生沉浸在祖国山河美景之中的同时, 引导学生去探索它的奥秘、分析它的成因, 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地理美。

(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于课外

课外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职业教育没有升学压力, 课余时间比较充足, 可通过课外活动这一阵地,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课外活动的形式可通过辩论、演讲、班会以及手抄报等。

例如在讲宇宙中的地球后, 办一期有关“宇宙探索”的手抄报,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2. 社会实践

地理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让学生走进大自然, 深入社会, 增强学生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 形成可持续发展观, 增强关心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先通过理论后去进行感性体验。联系实际, 通过实践, 从生活的角度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能力。

如讲完环境问题后, 让学生了解家乡或学校所在地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危害, 分析产生的原因。

四、结语

地理中有很多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材料, 在课堂上或课外教师将这些材料进行恰当地、合理地渗透到活动中, 最终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蔡文静.高中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M].教育教学论坛, 2014.

[2]林森.谈高中地理新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M].考试周刊, 2011.

[3]李耀峰.浅析地理教学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达成[M].教师, 2012.

中学地理素质教育初探 篇10

关键词:中学地理,素质教育,学生兴趣

一、改革教学思想, 改进教学方法, 注重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

地理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 它需要学生多读、多看、多动脑、多动手, 在扩大地理知识信息来源的同时, 将所学知识真正为我所用。为了改变过去地理教学中单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课本内容的教学方式, 把地理教学变成生动活泼、引人人胜的过程, 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大胆采用“启发式”“放牧式”“讲练式”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认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应让学生寻找自己所需要和应掌握的知识, 并指导学生消化吸收知识。这种方法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生兴趣, 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大有益处。例如, 在讲第一册“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这个问题时, 我先让学生观察上节讲的“七大洲”分布图, 在观察的同时让他们去思考:七大洲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和联系?有不少同学就发现了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轮廓线在形状上有一定联系。待绝大部分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个问题后, 我就让学生亲自动手, 用纸套下来这两个洲的轮廓, 再让他们拼一拼, 从演示可看出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几乎能和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相吻合。之后我又问:“为什么现在的非洲和南美之间被大西洋隔开呢?”从而引出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这一学说。

上述教学方法的使用, 既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又提高了他们动手、动脑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积极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勤于思考的学习素质, 使学生加强对地理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 也是最积极、最具能动性的资源。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 走出课本、走进大自然, 进行各种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比如, 讲完“自然资源”这一部分内容后, 我就鼓励有条件的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班去年毕业的张宪宇同学, 充分利用课本理论知识, 搞活了家庭养鸡、养渔业, 使得他家的鸡蛋产量比去年增长了1.5倍, 鱼产量增长了1.3倍, 而且饲料费投资下降了35%, 收到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另外, 我还经常让学生从地理的角度来分析国内外的政治事件。比如, 科威特处于什么位置?有什么资源?邻国有哪些?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为什么要发动海湾战争?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做既加强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又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 使他们了解了国际大事, 明辨了是非, 提高了综合素质能力。

在讲完每一阶段的内容后, 我都进行以下工作:一是复习——使知识牢固化;二是查漏补缺——使知识完整化;三是及时运用——使知识实用化。上述做法能使学生真正消化、吸收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尤其是当今社会, 新的科技成果向现代教育提供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如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的使用。实践证明, 这些现代化教育设备的使用扩大了教学容量, 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 且学生爱看、易理解。因此, 教师要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充分发挥其优势, 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比如, 在教第一册第六章第二节“世界的人口”问题时, 我先让学生回答我国的人口数 (及我县的人口数) 是多少, 再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社会现象, 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一些问题, 然后出示我自制的“苦难的母亲”投影片, 等学生看完后, 提问: (1) 人口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2) 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 (3) 人口发展是不是越慢越好呢?待学生回答后, 我再进行总结。之后再利用投影仪出示两张漫画片:一张是发展中国家 (中国) , 并标出中国占世界人口的1/5, 全中国人手拉手可绕赤道40圈;另一张是发达国家 (美国) , 标出美国和中国面积相当, 但人口是中国的l/5, 且经济发达。通过观看投影片, 学生理解了我国采取“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很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了政治思想教育和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的教育。此外,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看发达国家的图片, 提出这些国家因人口完全停止增长造成的诸多问题 (比如老龄化问题) , 并向学生说明不同的国家要根据各自的国情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 这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口观, 也能使他们对所学内容有创造性的理解。

四、课堂预习设疑,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形式和中心环节, 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应启迪学生的思维, 开拓学生的思路, 使学生在“动”态中学, 改变“上课翻课本, 听讲划书本, 回答读书本, 作业抄书本”的被动僵化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设疑, 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 这是学生发展智力, 培养自觉能力,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 思生于疑, 疑促进思, 思激发学, 让学生在预习中设疑, 是培养学生自觉能力,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措施。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当人们对某一活动产生强烈的兴趣后, 就会有从事这一活动和深入研究的动力, 并以巨大的热情、顽强的毅力投入其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要深钻教材, 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既要借鉴过去, 又要结合现在, 还应考虑将来, 要用生活中的实例, 身边的人和事启发学生, 使他们产生学习动力。

总的说来, 地理教学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方法诸多, 势在必行, 关键是教师要在教学思想和方法上大胆探索、锐意改革, 只有这样, 才能推动地理教学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赖军平.中学地理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山东社会科学, 2012 (5) .

[2]张细平.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素质教育[J].家教世界, 2013 (3) .

[3]陈锦涛.当前中学地理教育中贯穿素质教育问题探析[J].快乐阅读, 2012 (4) .

上一篇:建筑施工与施工管理下一篇:钢筋混凝土现浇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