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中的合作学习

2024-05-13

初中数学中的合作学习(精选十篇)

初中数学中的合作学习 篇1

一、组建学习小组

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爱好、学习状态、语言表达等进行全面考虑, 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学习小组一般为4-6人, 其中一人任小组长。组长是这个组中比较有权威的一个人, 他首先有很强的责任心和组织能力, 学习成绩比较优秀, 能起到榜样引领的作用。各组间水平应无明显差异, 力求均衡, 以便于公平竞争。

二、关注每一个学生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 每一个学生要参与合作交流, 在组内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毫不保留地展示自己的思维, 学生之间互相合作, 会给他们带来认知上的冲突、思维上的碰撞。这种合作场面实质上满足了对数学本质的追求, 真正关注了每一个学生。

三、科学合理合作分工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进行, 这样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师生问答式, 没有学生之间的讨论, 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 更缺少学生自我调整、矫正的机会, 从而也就无法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而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 恰恰是对这种“缺陷”的补充。因此, 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就应该做到科学、合理。在数学课堂中建立合作小组, 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别、性格等多方面因素, 按照“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编组。“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问题, 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了保证。每组人数以4-6人为宜, 采用前后位的坐法, 便于灵活地调整成配对的形式进行活动, 每个小组成员在组内承担一个相应的角色, 包括组长、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等, 这些角色还可以适当调换,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合作学习中消除优等生的权威, 体现了地位平等与机会均等, 确保了每位学生的主动的参与小组活动, 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作用, 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虽然层次不同、分工不同, 但都应该树立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把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最有效的时机

1. 在学生独立思考或解题遇到障碍时。

当学生在独立学习和解题时, 会遇到似曾相识, 但又不能立即解答的问题, 这时候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因为, 此时学生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 有一种特别想得知结论的急切心情, 这时候的小组合作无疑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 这时候的合作交流也一定会是成功的。

2. 当学生意见有分歧时, 进行合作学习。

在回答问题时。往往有时班内意见不统一, 学生各抒己见。如这样一道判断题:圆的半径与它的面积成正比例, 一部分学生认为对, 一部分学生认为错, 争论不休。这时如果听教师讲, 效果可能不会很好, 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互相对自己的看法说说理由。问题越辩越明, 而且学生记忆非常深刻, 也不会再思维定式,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好习惯。

3. 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 进行合作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 当学生遇到短时间内个人无法完成的操作活动, 可以依靠集体的力量进行解决。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 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 使小组成员在合作交流中共同提高。既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意识, 又使学生增强了参与意识和成就感, 兴趣盎然, 乐在其中, 得到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例如, 在探索硬币正反面朝上的概率时, 需要进行许多次的试验, 仅靠一个人要花费很多时间, 此时可开展合作学习完成。组长分别安排组员掷硬币、记录数据、统计数据、发言汇报等多项工作, 并且轮流试验各项内容, 达到共同完成这一实验的目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分工、有合作, 人人参与活动, 并且通过自己的思考、实践及与他人的讨论, 寻求合理的答案, 从而体会到合作的乐趣, 体会到合作的成效。

4. 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时, 进行合作学习。

如让学生探求测量学校教学楼高度的方案, 因方法的多样性, 我组织进行学生合作学习, 以便拓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分组讨论后, 得到多种测量方法:a.直接测量教学楼的高度;b.先测量每层楼层的高度, 再计算教学楼高度;c.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测量地面上的腰长, 求出教学楼的高度;d.利用同一时刻实物与影子的比相同, 再测出教学楼的影子通过计算获得结果;e.用镜面反射的原理求出教学楼的高度;f.利用标杆等, 通过合作学习所获得的方法比教师单一说教要丰富并且生动得多。

五、合理进行合作学习的效果评价

从合作技巧、合作效果、合作是否愉快、进步程度等四方面对合作小组和个人进行评分评奖, 并做好记录, 填写在各小组的学习卡里, 也可以用喜讯的形式在班上公布或向家长报喜, 激励学生再接再厉, 更上一层楼。评价可分层次进行: (1) 学生的自我评价。个人有什么收获、经验或教训, 都可以在小组或班上进行自我评价。 (2) 小组成员相互评价, 个人从组员相互的评价中发现自己的长处或不足, 用以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3) 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 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际之间的合理竞争; (4) 教师对小组或个人的评价。一般以小组评价为主, 个体评价为辅;评分可以分为“达标分”和“进步分”两种, 重在发展性的评价导向, 鼓励人人达标, 组组夺标成功。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论文 篇2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直截了当地把合作学习的任务告诉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这样的合作学习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还会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是枯燥无味的;相反,有的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合作学习,这样的合作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学习动机是建立在的学习兴趣基础上,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浓厚的兴趣时,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大班额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设计,努力创设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这种情境可以是生动、形象的动画,富有童趣的故事,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或与旧知识有冲突的问题等等,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引导思考

合作学习是一种在学习小组中相互促进、互助协作、达成共同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必须要参与讨论,必须要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大班额下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必不可少,因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仔细研究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不断地观察、操作、思考,自己发现规律,同时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在自主学习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难题,并且在学生思考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再展开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有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有可能收到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合作交流,深化理解

合作学习是学习小组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进行的目标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因此,在大班额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应当把需要进行合作学习的数学任务分配给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努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构建数学知识,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

(四)练习反馈,调整提高

初中数学教学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练习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大班额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同样,在大班额下实施合作学习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要注意到练习内容要根据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出梯度,同时要注意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设计一些同等难度的平行、变式练习以及各种不同层次的练习,以此来检验合作学习的效果。练习反馈时,可以采取自主学习的形式,对一些比较难的题目也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练习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掌握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五)促进评价,共同成长

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小组

初中数学由于其知识点多,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与质量,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有责任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出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因此,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是现在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合作学习的实施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因此,要想让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它强大的作用,首先要建立合理有效的学习小组。通常来说,小组成员一般由4人组成,在分组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成绩与性格,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以实现优势互补。另外,要综合考虑小组成员的整体水平,尽量保证每个小组的综合素质相差不多,以促进各个小组的竞争与合作。然后是要进行合理的小组分工。教师要组织各个小组自行决定个人的职责,根据不同的特长、爱好等,选择适合自己的职责。最后,对各个小组要进行综合评价,并实行相应的奖励制度。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要在不断的评价与反思中才能得到进步。在实行了一段时间后,教师要定期组织各个小组成员进行自我评价与组内评价,以及提出促进小组合作机制的办法等,并对那些取得较大进步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号召其他小组向他们看齐,进而激发各个小组成员的斗志,发挥出更大的潜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达到共同进步。

二、合作学习的应用

1.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数学是严谨的知识理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因此,数学课堂就难免会有些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由于初中生正处在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好胜心的阶段,因此,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还能巧妙地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本领,取得更大的收获,创造价值。比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我们在讲“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同笼,共35个头,94只脚,问鸡兔各有多少?”时,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出更多的简便的解题方法。我们传统的解题方法是列方程组求解或者采用假设法,但是学生通过发散思维,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就会发现还有一种更简便的解法——抬腿法。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探索,然后与小组成员分享交流,不仅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的过程充满了无穷的趣味,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与激情,还能够激发他们更大的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2.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以合作和互助的形式从事学习活动,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以促进每个人的学习成绩为基础,提高整个小组的综合成绩,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比如,在学习“轴对称现象”时,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出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的例子,并激励学生各小组之间进行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每个人的想法,最后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并对表现好的小组全体成员给予表扬。其中一个小组总结的有“蝴蝶、蜻蜓、脸谱、对联、窗户、眼镜、十字路口”等。学生充分开动脑筋,既发散了思维,又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对数学学习减少了距离感,有助于对学生智力的培养。然后,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小组讨论,根据生活中的现象以及学生的学习经验与知识,总结出轴对称的性质,为接下来的课程学习做好铺垫。学生在自己的不断探索中能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在如此的循环中,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就会产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3.端正学习态度

态度决定成败,学生只有抱着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才能取得一定的成就。而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在实践中使小组成员取长补短,还能提升他们的学习态度,进而提高学习成绩。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涉及很多图形,如,三角形、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而其中很多图形的性质都以平行线的相关知识为基础,因此,要想学好这些图形,就要牢固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很多学生在学习这些性质与定理时,总是摸不着头脑,一片茫然。但是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学生在学习时一边讨论,一边解决自己的困惑,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使學生感到学习数学是充满挑战的一个过程,只有有勇气的人,才能够学好数学,从而改变自己以往悲观的学习态度,怀着坚定的决心进行数学学习。

总之,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合理地运用这种学习模式,充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发展自己的个性与创造力,在竞争与合作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与质量,促进自身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桑建丽.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鲁东大学,2014.

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初探 篇4

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开好头。作为一名年轻的数学教师, 我深知要让学生喜欢学数学, 首先要让他们认同我。在他们第一次的数学课堂上, 我给他们讲了很多有趣的数学故事。看着孩子们闪闪发亮的眼睛, 我赶紧乘胜追击给他们提出学数学科的要求。孩子们认真的记录着, 不时的点着头。其实中学的知识点在小学的时候已经有所接触, 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我尽量的把握住这些切合点, 让孩子们回顾到以前有趣的数学学习当中。比如正数、负数的教学, 其实就是小学加减法的延伸。在数理、算法上掌握了之后, 他们很快就能完成任务。在完成了这一章之后, 我马上对他们进行了检测。检测的任务不仅仅是考察知识点是否掌握,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勇气。如果这点做到了, 后面的任务完成起来就容易了。这就要求我们数学老师要有语文老师脑袋里的故事, 还要有政治老师脑袋里的哲思, 更要拥有历史老师的广博。

合作学习的第二步是把握好师生之间的合作。在每堂数学课上, 我尽量保证讲解的时间不超过25分钟。不管是多么难的知识点, 我都要分割到规定的时间内讲解演算完, 至少留15分钟给学生当堂训练。在学生完成知识点的过手环节的时候, 我会让个别孩子在黑板上演算。而请到上面来演算的学生可以是优生, 更多的时候是最容易犯小毛病的粗心孩子。当他们把自己的演算结果呈现在黑板上的时候, 我让大家一起来订正。这个过程也很重要, 我们首先指出他的优点, 然后再找缺点。时间长了, 我发现这个方法挺好。平时最爱掉字掉数据的王伟经常被弄上去“出丑”, 但是, 每次他都很有面子, 因为我们首先找出他的优点。一年下来, 孩子们的小毛病在逐渐减少, 不管是书写、格式、解题方法、技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变, 统考成绩在同类学苗当中也是相当不错的。看着孩子们的变化, 我认为我的小聪明发挥到了一定的效果。

合作学习的第三步就是抓住好学生之间的合作。首先制定层层管理制度。根据具体情况, 我把学生分成了四人一个小组之后, 又把五个小组组成一个大组。每个小组又小组目标, 每个大组又大组任务。课堂上, 一般是小组合作比较多。我留下来的15分钟的训练, 除了订正黑板上的题目外, 每个小组内还要互相订正。小组长轮流当, 检查预习、作业、复习情况等, 小组长在规定的时间接受大组长的检查, 大组长接受课代表的检查, 我一般抽查。其次, 给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在数学课上充分表达自己。我们的课堂中经常会出现争得面红耳赤的场景, 我也参与其间, 首先不表态, 等他们都发表完自己的观点之后, 我再说出我的感想。因此, 在我的数学课上, 每个孩子都有成长的机会, 都有敢于表达的经历。尤其是我的参与, 让他们觉得我和他们之间的距离很近, 我不仅仅是老师, 更多的是陪他们一起成长的伙伴。初二期末数学考试结束之后, 我们班的, 李冰同学就嘻嘻的给我说:“老师, 这次考试我能及格了!”这是个在班上成绩倒数的孩子, 平时虽然我也经常给他补课, 讲解, 但是总觉得他好像没有学习数学的天赋。小学毕业的成绩是46分, 两年了, 从来没考及格过。我有点不相信, 不过我还是拍拍他的脑袋:“太好了!我和你一起期待好消息的到来。”成绩出来那天, 我一眼就找到了他的名字, 李冰, 65分!当我把这个成绩第一时间告诉他的时候, 电话那边没有声音。半天, 他才说了声谢谢!我的眼睛湿润了, 作为教师, 我可能无法撑起他的天空, 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让他们的天空因为有我们而绚丽。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篇5

辉县市赵固乡中心学校

姚春旺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应当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形式。本学期伊始,我校加大了课改的力度,开展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学习开始进入我们的数学课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自己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认识: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课堂组织形式。其实质是鼓励学生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善于互相学习、善于与他人合作,善于倾听他人的意同,接受他人的思想、集他人智慧反思自己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交换彼此的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二、学习小组的划分必须科学合理

要做好小组的组织工作,创造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学习小组的划分应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依据进行。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性别、个性、能力、学习水平或其他因素的差异,既要考虑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虑他们原有的性格、感情等非智力因素,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同质的小组,以便于组与组之间开展公平的竞争;同时,各小组内要确立竞争对手、帮扶对子。这样,课堂教学形式就不再是教师一个人面对50名学生,而是25名师傅面对25名徒弟。小组的人数一般以6~8人为宜,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具体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正负小组长、学科组长、首席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等,有人负责学习,有人负责纪律,有人负责卫生,有人负责板书,有人负责讲解,有人负责记录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小组成员间的座位以面对面或相邻形式为最好,这样更有利于互相学习、讨论,以达到充分交流的目的。

三、小组合作学习必须以充分的自主学习为前提

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自主学习,不是不要独立自主地学习思考。从表面上看,独立自主学习思考与合作学习是矛盾的——独立自主学习思考是个人行为,而合作学习是集体行为。事实上,个体独立自主学习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自主学习思考的补充和发挥。两者的辩证关系,可概括为:“密不可分、和谐共存”。合作学习往往是个体遇到困难或个人能力无法解决时才出现的疑难问题,学生这时的困惑使得他们想通过与别人的交流讨论、合作分担个体困难,并合理地使问题获得解决。而合作学习的顺利完成又需要每一位成员的智慧结晶。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多人的智慧却是广泛的。因此,学生要参与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人的认知能力做基础,个体的独立自主学习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合作小组来代替的。只有在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思考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展开“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活动,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展开交流讨论,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碰撞——针锋相对与正面交锋,才有可能产生思维的火花,这样才能找到最佳答案。这样也就避免了“只有优等生动口、动手,学困生没有独立自主学习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优等生中获取信息的现象,同时也保证了合作小组中的每位成员都有充分独立自主学习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学生缺乏独立自主学习思考有价值问题的过程,将导致整个课堂出现表面热热闹闹,而实际上知识的构建虚无缥缈,起不到什么好的效果,特别是学困生只是一个看热闹的看客,这样长期下去学困生将失去独立自主学习思考的兴趣。然而,每位学生内心都存在着独立自主学习思考解决问题的欲望,关键在于很多学生并不具有独立自主学习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升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思考问题的能力,直至使他们养成独立自主学习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逐渐具有相互交流讨论的需要,这样开展合作学习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获得最佳的成效。

没有充分的自主学习,就不可能有思维的交流与碰撞。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必须以充分的自主学习为前提,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取消了以前一直由教师统治的晚自习,把晚自习作为学生预习的时间。为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预习中有章可循,我们精心编写每课时的导学案,供学生预习使用。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导学案的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学习目标、学法指导、情景导入、新知探究、新知应用、课堂练习、课堂小结、课堂检测等,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并尝试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为保证预习效果,我们要求在规定的预习时间内,必须保持绝对安静,专心预习,任何人不得讨论,并及时收缴导学案,由任课老师检查评价,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前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首先还是由学生独自纠错,然后再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解决各自存在的问题,对于小组内共性的问题,再由组际间解决或请老师指导解决。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式非常切合学生实际。既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了预习效果,又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独学到对学再到群学,解决了许多独自解决不了的问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注重过程性评价

没有评价,学生就会对小组合作失去积极性,又恢复到自己原来的学习状态,而只不过是在座位上或形式上变化了一下而已。对小组作评价,小组之间会竞争;对组员有评价,可以调动组员之间的竞争;对组长有评价,可以调动组长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为此,我们制订了学生个人及小组量化评价细则,把导学案的完成情况、纠错情况、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参与度、个人课堂表现等都与小组评价相结合,从对个人、合作状态、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对评价结果每周一小结,每两周一大结,评选出最佳组长、最佳组员、最佳小组、最具成长力的同学等,公布在教室外的展板上,并赋予适当的奖励,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百倍的积极性,关键是又把这百倍的积极性发挥到学习中去。

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篇6

一、營造背景环境,创建合作学习基础

任何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法都不能直接突兀地在课堂上加以适用,学生在学习习惯上的突然转换,很可能造成其对于课堂教学的不适应,进而造成教学活动开展的障碍。因此,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需要为数学课堂进行预热,为合作学习的启动奠定基础。那么,由学生已经习惯的独立学习过渡到小组合作学习,这之间的台阶应该怎么搭?背景环境的营造必不可少。

例如,为了激发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的欲望,笔者提出问题:在一次登山活动中,甲、乙两组学生以同样的路线行进,他们前进相同距离所花费的时间比为2:3。当甲组学生爬到山顶时,乙组学生位于山腰A处,距离山顶1.2千米。若乙组学生继续向上爬,甲组学生在山顶上休息片刻后原路下山,在山腰日处与乙组汇合。请大家根据此情境提出一个问题并予以解答。问题一出,学生们普遍感受到,单凭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于是,他们非常希望能够和其他学生展开合作,互相提问,这样得到的问题更有新意,也更具有思考探究的必要性。

在这里,背景环境的营造起到了—个课堂导入的作用。教师只需要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充分地进行背景铺垫,并且在这个背景中加入合作的元素,便能够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初在学生心里埋下合作的种子。若能够提出一些有待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具体问题,就能够将合作学习模式从教师设定变为学生需求,合作学习的主动开展也就不是问题了。

二、广泛调动思维,获得多种思考角度

合作学习主要优势在于思考力量的叠加。如果仅靠学生一个人的力量来处理数学问题,得出的解答方案往往是单一的。当学生的思维出现固化时,他们很难走出既定的怪圈。此时,合作学习便体现出了它的优越性。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多种思维相互碰撞,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广泛调动提供了重要依据。

浅谈初中数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 篇7

关键词:合作,自主,创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以学生的主动为主, 以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为主线,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所以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 学生的主体参与是锻炼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是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催化剂。应试教育下的学生早已失去主动参与意识, 没有学习方法和目标, 只是被动地做大量的机械练习。长期下去会使学生的思路狭窄, 形成思维依赖。学生在交流各自思维过程和分享思维结果的过程中, 不仅培养了发散思维和完善了思维品质, 激发了学习兴趣, 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的意识。

一数学课堂打造学生学习平台

近年来, 不少教师对如何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的问题作了各种探讨。由于在实践中缺乏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其效果仍然微乎其微。“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我们精心设计, 就能创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教法。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师教各种学科, 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 而学生能自为研索, 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 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 勤于练习, 领悟之源广开, 纯熟之功弥深, 乃为善教者。”这番话已经说明了当前课改的目标, 使教师的教最终达到不教, 让学生自探科学之路。如在教八年级数学分式方程的应用题时, 发散学生的思维, 预留充足的时间, 进行研究探索学习。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解分式方程的方法, 剩下的是应用题的审题、分析、和解决。教材编写贴近生活, 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本来一堂课只能解决1~2道应用题, 但采用探究方法, 创设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境, 一堂课可以解决好几道题, 并能分析得头头是道, 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活动能让学生学会知识, 学会做事, 使素质得以提高, 形成合作意识, 还能激励学生们各尽所能共同完成任务。将事先分编成的程度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组组竞争,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并以学生个人或小组的进步作为评估奖励的依据。通过尝试, 证明合作学习活动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锻炼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公平合理的竞争条件、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使得课堂气氛紧张而和谐有序。由师生间的交流扩大到师生间、生生间的多边活动, 充分地开发课堂的人力资源, 使教师教得活泼, 学生学得主动。

合作学习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的, 合作激励结构创造一种情境, 在这种情境中小组成员达到他们的个人目的。所以, 为了达到个人目的, 小组成员必须既要帮助他们的小组同伴, 又要去鼓励他们为小组尽最大努力。小组相依性的理论基础要求小组成员能够确切地相互帮助或一起工作。这种行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有助于小组获得奖励, 而且小组得到奖励还可以在小组成员中激发直接目标行为。

对所学学科产生兴趣可以刺激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寓学于乐, 才会学而不厌, 有了兴趣才能会学、乐学、好学。为了学好数学中的每一个问题乃至每一个概念, 教师都应尽力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思维, 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探讨、创新。较困难的问题在小组间进行讨论, 集体归纳, 教师尽量不干预。例如教学“近似数与有效数字”时,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在一起学习一段时间了, 每个人的身体都长高了一些, 那么你知道你同桌有多高吗?你的书本、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立即行动起来, 进入状态, 当学生经过实际测量后发现测量结果不同 (这就是误差) , 但其结果是近似的, 由此引入本课的内容。这样既可以分散学习的难点, 又使学生享受较多的学习主动权。发挥合作学习的特点, 逐步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三合作学习模式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合作学习的特点不仅仅是教师指导下的自学, 更重要的是课堂之外的合作与探索, 也就是学会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在课外活动小组中, 教师提出超越课本知识要求的问题, 让学生适当引申, 发现规律并探求解决途径。例如, 学生学完二次根式以后, 在复习时, 为了归纳知识与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思考如何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同学们集思广益, 实际操作, 找到了几种测量高度的不同方法: (1) 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物高与影长成比例; (2)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来解; (3) 有的学生甚至把旗杆放倒后测量, 虽然没有按要求去做, 但教师也要给予鼓励, 要善于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学会数形结合形成技能技巧。

总之, 教学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当今教学改革的大潮中, 我们必须面对复杂多变的教学现实,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努力创新。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篇8

关键词:初中,合作学习,师生互动,有效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学习是学习过程中由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完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形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分组,有明确的分工和学习目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全班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掌握知识.

合作学习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合作探究能力和社会情感.

二、合作学习的形式

合作学习一般分为小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学习两种.

在孟照彬倡导的MS—EEPO有效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有效教育的灵魂.学习小组一般是2~6 人为一组,在课堂上利用教室资源明确分工,互相关注、倾听,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团队合作学习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更为高级的学习组织形态,一组至少有8人.每个团队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要有标志(即队名)、口号、共同目标、角色分工.团队合作学习要达到三个“一”,即通过合作组成一个团队,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共同分享一个成果.

三、合作学习的操作流程

1.学习小组的构建

学习小组一般由教师根据学习任务的多少来分组.如果学习任务繁重,就分为团队学习,反之就分为小组学习.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分组,各个学习小组中学生成绩要均衡,以便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不能让学生随意分组,这样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分组之前要向学生提出学习的要求或分配学习任务,让让学生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合作完成.

2.合作学习的要求

合作学习要达到高效性,首先要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1)学会组织.组长要给组员明确分工,哪个是记录员,哪个做发言人.可以通过轮流担任组长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学会倾听.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观点,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能在别人的发言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补充自己的观点.(3)学会讨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与别人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记录员汇总组员的意见或解法,再由发言人在班上汇报发言.(4)学会表达.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言,做到敢说、爱说.(5)学会评价.评价可包括语言评价或手势评价.合作学习要展示汇报,不但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有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语言评价要有效发言,要求评价者面向倾听者,站姿端正,声音洪亮,语言简洁,语速适中,回答完毕要有礼貌.手势评价可以用各种手势表示对错.

3.关心边缘人物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和学生要特别关心学习中的边缘人物.如学习困难或纪律散漫的学生,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4.展示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是教师检验合作学习效果的最好手段.一般是各组的发言人先汇报,之后本小组成员补充,再由其他组员评价、补充,最后教师点评,精讲.让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多次强化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四、合作学习的策略

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讨论交流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必须要做好课前准备,保证学习的有效性.

1.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

教师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精选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如有探究性的、开放性的、有合作价值的、要依靠集体智慧才能完成的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一些过于简单的问题和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不适合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例如,教学《不等式组的解法》时,我先让学生看教材内容,归纳课本中不等式组的知识点,然后同桌之间交流.再从“不等式组的解集”知识点为关键点构建平台,预设有4个向度(4种类型解法).我把学生分为6人组学习,分组之前,先布置学习任务:(1)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归纳写在答卡上.(2)归纳解不等式有哪几种类型?解题的步骤怎样?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各组完成学习任务后进行小组展示,全班分享.最后教师点评.为了检验小组学习的效果,教师要对学生流程性地检测或学生之间互相检测以达到学习目的.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后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的,所以合作之前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合作学习才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独特的见解.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选出一道证明题,预测有五种证明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练习———单元组讨论交流,再通过合作汇总,大多数小组达到掌握2~3个向度(证明方法),最后通过教师点拨达到5个向度,从多个向度强化了平行四边形的证明方法.

五、学习小组学习效果的评价

按照孟照彬MS-EEPO有效教育评价的方式有很多种:有学科性评价、经典性评价、项目性评价等.一般可以按照上课的课型方式选择相应的评价方式.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课的好和差,不但要看学习的结果,更要看学习过程中是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六、合作学习的反思

合作学习是当今课堂教学方式的主流,合作学习成功与否,关键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程度.课堂上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初中数学中的合作学习 篇9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初中,合作学习,模式,应用

合作学习是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 大多以学生的小组学习和团队学习的形式出现, 学生们通过合理的分组为了完成共同的数学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互帮互助性的学习。学生对合作学习的知识和方法不仅仅通过教师的教授而获得, 而且学生可以通过一些情景的创设, 再借助和利用各方面的学习资源, 以合作学习的形式获得。因此, 学生是合作学习的主体, 教师主要负责积极的引导和情景的创设, 帮助学生获取相关知识。在初中数学学习中, 如果在合作学习时, 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探讨, 把数学思想方法也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认真的体会, 那么数学学习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将探讨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中的应用。

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内涵

什么是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本质的认识, 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 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 是解决数学问题时的程序、途径, 它是实施数学思想的技术手段。数学思想带有理论性特征, 而数学方法具有实践性的特点, 数学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以数学思想为指导, 以数学方法为手段。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数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数学学科的精髓, 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数学思想方法揭示了概念、原理、规律的本质, 是沟通基础与能力的桥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常见的数学思想有:转化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等;常见的数学方法有: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换元法、分析法、综合法、类比法等等。

二、数学合作学习模式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一) 在数学合作学习模式中提高数学思想方法应用的自觉性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公式、概念、法则、定理等内容是明确写在教材中的, 这些内容都是显而易见的内容, 但是他们也没有一定的规律, 过于零散, 不便于掌握和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 如果老师对于这些内容不注意总结, 并转化成数学思想, 那么就很容易出现学生掌握不准的情况。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想方设法把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学习当中。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 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合作学习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要把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当成数学合作学习的重要目标来进行学习。其次教师要研究透教材, 以便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以便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渗透挖掘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此外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过程中, 要知道如何渗透、渗透到什么程度等等, 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 在数学合作学习模式中把握数学思想方法应用的可行性

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必须在具体的实践中才能得以掌握。所以,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要把握好学生探讨合作学习的契机, 密切关注学生概念形成的过程, 结论推导的过程, 方法思考的过程, 思路探索的过程, 规律揭示的过程等进行。与此同时, 合作学习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要注意方法, 要自然渗透, 循序渐进, 并潜移默化的启发学生去领会数学思想方法, 切不可急于求成, 生搬硬套, 否则将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三) 在数学合作学习模式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应用的渐进性和反复性

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是循序渐进逐步实现的, 所以, 在合作学习中, 要经常对数学问题进行反思, 这样提炼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更容易吸收。另外, 要看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不是一次两次合作课就可以提高的, 而是要长期不断的摸索与实践, 只有在学习中反复训练、循序渐进才能真正领悟。

在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 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可以克服就题论题、死套的教学和学习模式, 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加强思路分析, 寻求已知和未知的联系,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使思维品质和能力有所提高。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集中了大量的优秀例题和习题, 它们所体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固然重要, 但其蕴涵的数学思想却更显重要,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 要善于挖掘例题、习题的潜在功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只有领会了数学思想方法, 才能有效地应用知识, 形成能力, 从而为解决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思维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培养。

三、数学合作学习模式中的认识

1)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和合作学习中, 广大师生应该对数学思想方法在教材内容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通过这些分析和研究能使学生理清和把握数学教材的知识体系, 也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数学概念并掌握其中的规律。

2)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学习的实践性, 注重知识的梳理、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要向学生提供足够的、典型的数学题例, 创造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和条件, 使学生从中获得接受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和经验。

3) 合作学习中, 要通过举例等手段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一方面要通过合作组的做题或者讨论从练习题中归纳总结经验, 进而形成数学思想方法;另一方面要在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充分发挥数学思想方法对发现解题途径的定向、联想和转化功能。以数学思想观点为指导, 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结论

数学思想方法以教材知识为载体的同时, 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并按照启发、吸收、消化和巩固发展的认知规律完美的渗透到数学合作学习过程中, 这不仅为数学教师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 而且对学生有效的进行数学合作学习有巨大的作用。因此, 教师要发挥好指导和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作用, 积极引导学生在数学合作学习模式中探寻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之间建立有机的结合, 形成完整的系统。

参考文献

[1]孙锡安.初中数学思想教学方法思考与实践[J].中国体卫艺教育, 2010.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篇10

经过反思, 我认为, 新课标下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 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科学分组, 合理分工

为了取得最佳合作学习效果, 首先应该在班级进行科学分组, 小组内再合理分工.教师应在熟悉每名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搭配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通常前后桌的四人为一组, 各小组间力求均衡, 无明显差异, 以便于公平竞争, 便于评价.在组织课外合作学习时则可以让学生自愿组合.小组建成后, 要对学生进行互助友爱、平等的民主教育, 并对小组成员合理分工, 选派学习较好、乐于助人、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做组长, 其他人分别担任操作员、记录员、发言人等角色, 增强凝聚力, 并经常进行角色互换.小组建立以后, 可通过合作完成一些简单的数学任务, 如组内开展“算24”竞赛, 记录一些巧妙的计算方法.每个小组收集一个生活中的数学应用例子, 并在全班交流评比, 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 在合作中才能互相配合, 互相帮助.再如, 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合并同类项”时, 先由学生自学, 再小组合作解决疑难, 最后开展小组间的解题竞赛:每个小组依次派一人上黑板, 一人解一步, 也可以先订正上一步的错误, 再接着做, 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得既快又好.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明确了个人责任, 还认识到“同舟共济”的重要性, 形成本质上的合作.

二、发扬民主, 营造氛围

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学习, 才能敢想, 敢说, 敢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 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时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提出自己的看法, 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轻松感, 并能畅所欲言, 无所顾忌, 逐步形成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 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成功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例如, 在探究“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时, 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独立思考, 再小组交流, 最后组间交流.大多数小组都采用了传统的转化为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的方法:

但也有小组提出, 将图中的△ABC平移至△DCE位置, 得到荀ACED, 这样,

三、适时介入, 适当点拨

当学生围绕合作目标开展合作学习时, 教师不能放任自流, 必须来回巡视、指导, 参与学生的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遇到障碍发生冷场或偏离学习目标时, 教师要适时介入, 针对问题的实质给予必要的点拨, 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 再思再议, 直到合作成功, 甚至可以将原来要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的不足在小组交流中消灭.

这样, 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 而且维护了自己完善的人格和尊严.有时也可根据各组的合作情况, 将最先取得成功的小组成员分派到其他小组做“指导员”, 或将难以完成目标的小组成员分散到其他小组中去“进修”, 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成效性.例如, 在复习相似三角形时, 学生合作讨论如下开放性练习:点D, E分别在△ABC的边AB, AC上, 在什么条件下, △ADE与△ABC相似?学生合作交流时, 往往东拼西凑没有条理, 这时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分别从角、边及其他条件上考虑, 以便找出满足要求的所有条件, 再进一步讨论上述条件中哪些条件是相互等价的, 使学生在寻求多种答案的过程中, 提高了发散思维与求异思维能力, 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四、组间交流, 科学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后, 教师要及时组织组间交流, 派合作成功的小组推举一个代表上台发言.如分析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及经验, 同时鼓励下面的同学对他质疑, 由该小组成员给予解答.这常常使汇报会变成了辩论会,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参与合作的兴趣.教师最后作出评价.

对积极发言的学生给予表扬, 对有独到见解的小组给予肯定鼓励.通过交流评价, 培养了学生表达问题善思善辩的能力, 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五、恰当地安排时间

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安排好各个教学环节.讨论交流时间要充分, 但不能过于频繁, 过于频繁就会削弱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反馈, 同时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反之, 如果在学生还没有充分展开讨论交流时, 教师来个“紧急刹车”, 这样的合作学习也只能流于形式.因此, 在课堂上要舍得花时间去讨论有价值的问题, 对于一些无讨论价值的问题, 教师应适时点拨, 以免浪费时间.

六、归纳小结, 提升方法

上一篇:签字注册会计师下一篇:基于物理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