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训练

2024-08-04

交叉训练(精选六篇)

交叉训练 篇1

一、试验方法

(一)文献收阅法

对知网、维普等资料库中有关于髋部运动在短跑训练中的应用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并进行分析与探讨。

(二)理论分析法

利用与髋部在短跑中应用的理论知识,并转髋交叉训练在短跑训练中的应用进行概述。

(三)问卷调查法

对转髋交叉跑在短跑训练中应用的学生进行调查,以收集与转髋交叉跑相关的数据资料。

二、转髋交叉跑在短跑训练中的应用

(一)对髋关节的灵活性、协调性、柔韧性进 行训练

运动员正面用手扶肋木,并多个方向进行压腿、踢腿、劈叉以及摆腿等多项练习。

(1)正面手扶肋木进行原地转髋训练。运动员正面对着肋木,两腿开立,略比肩宽,上体保持不动,起跳转髋,且左右两腿的脚尖与脚跟进行变换。

(2)在向左跳转的过程中,运动员左脚跟与右脚脚掌着地;在向右进行跳转过程中,左脚脚掌与右脚跟着地,在转髋过程中,自行进行协调。训练过程中,要对髋部的转动进行体会,切记不能运动过猛。

(3)运动员进行正踢、外摆腿、侧踢等训练。

(4)原地转髋垫步走跳训练,原地站立,且左脚进行垫步,右腿抬高与膝盖平齐,且需向左转髋, 下落过程中则需右膝当轴,右脚脚后跟在下落过程中进行垫步,同时左腿提膝,并转髋180°或是90°, 保证动作的协调性,且需手臂左右摆动。

(二)髋关节及其相关肌群力量训练

向前大步走,并在走的过程中,骨盆向前摆, 并逐渐降低重心与加大步幅。进行原地弓箭步跳, 并负杠铃。原地高抬腿跑,并利用膝带动髋部。原地垫步并进行踢腿与提膝训练。背部依靠肋木进行提腿、提膝悬垂训练,并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进行摆动,同时注意动作的协调性。可进行仰卧举腿与屈腿仰卧起坐等训练。向前提腿并提踵,注意髋关节的力度,不能踢高,但总的动作控制协调,且需提起脚跟。

(三)转髋交叉跑训练的原则

(1)重视髋关节的协调性与灵活性的训练,并对柔韧性进行训练,体会髋部活动。

(2)髋关节在协调性、跳跃、柔韧性等训练中进行有机结合。

(3)在训练过程中,注意训练动作从简单过渡到复杂,原地动作与行进间动作交叉进行,要先熟练掌握转髋跑的动作要领,并在应用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三、分析与探讨

(一)在运动解剖学的基础上对髋部运动进行 分析

在实际生活中,髋部是指骨盆,主要包括:尾骨、关节、软骨、骶骨、髋骨、韧带等多个部分, 骨盆在人身体中部,连接上下体,上部和位于第5个腰椎共同构建腰骶关节,下部和股骨共同构建髋关节,属于承上启下的一个环节,发挥枢纽与桥梁的作用。髋关节包括股骨头、髋臼共同构建的球窝关节,位于主要的三轴关节,具有很高的灵活性与活动性。骨盆发挥运动轴作用,从而开展运动,运动员将腰骶关节作为支点,通过骨盆来带动下肢来完成躯干运动。将髋关节作为支点,骨盆带动躯干进行下肢运动。骨盆与两侧髋关节构成共同额状轴, 能够进行前后两个方向的转动,以一侧髋关节为垂直轴,进行侧向运动,以另一侧髋关节为矢状轴, 进行上下两个方向的运动。

(二)在运动生物力学的基础上对髋部运动进 行分析

在生物力学的基础上,进行提高自由度的练习,自由度指的是运动物体处在运动状态时,所对应的变量个数。若在运动过程中,物体不具备固定点的话,需要选择自由度N为6;若是运动物体具备一侧固定点的话,自由度N为3;若是运动物体具备两侧固定点的话,自由度N为1;若是运动物体具备三侧固定点的话,自由度N为0。因此在跑动过程中,骨盆支撑一侧髋关节的一固定点的话,需要骨盆具备自由度的个数为3,同时以三个轴进行运动,大大增加了运动员骨盆运动的范围。在后蹬状态中,骨盆以冠状轴进行伸髋运动,且保证后蹬腿一侧位置的髋关节伸展的充分性;若骨盆进行矢状轴运动时,需以此为轴心尽量向上进行髋关节的提起,与骨盆的前摆动相配合,以大大增加髋关节的运行幅度,保证在跑的后蹬腿阶段,送髋的正确性。不仅保证腿后蹬、摆腿的协调性,还保证蹬腿的速度与力量,扩大两腿之间的夹角,以增加交换腿的频率与幅度,保证转髋交叉跑的正确性,提高短跑训练成绩。

(三)转髋交叉跑理论知识在短跑中的使用

送髋技术的良好能够有效增加运动员的步幅, 扩大后蹬距离。送髋技术在短跑训练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大大增加运动员髋关节旋前与旋后的幅度, 中心与支撑点之间的距离较远,大大增加了后蹬距离,扩大了步幅,从而提高短跑成绩。送髋在短跑训练中的使用,为运动员进行高抬摆腿练习提供有利的条件,向前、向上进行腿摆动时,会产生惯性作用,惯性作用生成的惯性力能够在支撑腿中产生作用,大大增加后蹬力量,减少后蹬角度,缩小重心的起脚,提高短跑的运动成绩,应用效果较为明显。

转髋交叉跑在短跑运动中的应用,正确掌握此动作的难度较大,因此运动员先进行左右两个方向的侧行训练,两腿前后交叉,例如向左训练,左腿向一侧迈进一步,且保持外展状态,右腿前交叉状态时,向前转髋90°,同时左腿向左移动,稍微内扣,右腿后交叉状态时,向后转髋90°,对骨盆前后摆动必须重视。沿身体纵向轴进行转动,尤其是转髋交叉跑中存在的外展与内扣,需保持头部不动,保持手臂摆动的协调性与一致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转髋交叉跑在短跑训练中的应用, 不仅能够对运动员的腿部肌群进行训练,保证两腿、两臂运行的协调性,而且能够大大提高运动员的短跑成绩。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转髋交叉跑的应用难度较高,运动员无法熟练正确掌握与使用该理论,需要获得老师足够的重视,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摘要:在转髋交叉跑训练过程中,运动员需保持训练动作的正确性与一致性,以提高运动员上臂前后摆动的一致性与协调性,运动员两腿摆动动作的准确性,以训练运动员腿部的肌群,提高运动员的短跑训练成绩。本文通过对转髋交叉跑在短跑训练中的实验进行探讨,证实转髋交叉跑能够大大提高运动员的短跑训练成绩。

交叉训练 篇2

请大家一鼓作气来闯第三关:奇思妙想

请你从下面素材中任选两个,通过联想、想象等思维方法,将它们组合起来,并提炼一个主题来进行构思。

素材1:亲人遭遇车祸而丧生

素材2:农民终于盼到了久旱后的甘雨

素材3:失散多年的亲人又重逢

素材4:小蚂蚁的巢穴被雨水冲了

素材5:树叶上的露珠

素材6:一位母亲的泪珠

素材7:扑打在礁石上的浪花

素材8:孤儿在除夕之夜特别寂寞

例:

我选的素材是2和4。

构思的是干旱的田野里住着一群小蚂蚁,可是一场大雨将蚂蚁的巢穴给冲走了,就在蚂蚁们随波逐流时,农民们正敲锣打鼓地庆贺这久旱后的甘雨。

我的主题是:事物的好坏总是相对的。

在音乐声中,同学们思考、交流自己的构思。

挑选3位同学在全班交流。

小结:我在同学们的发言中发现了一个写作规律:当我们拥有许多不同角度的素材时,我们可以围绕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将它们交叉组合在一起。通过联想、想象等思维方法,思考这些素材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完成我们的`构思。

四、学生自主,尝试构思

请同学们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来完成一篇作文的构思。

作文训练: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泪就是窗户内的风景。

还记得珍藏在记忆中的泪珠吗?兴奋的、喜悦的、委屈的、伤心的……

请你以“眼泪”为题,构思一篇作文。

要求:

1.选择素材,运用“交叉组合构思法”,提炼一个鲜明的、有创意的主题。

2.运用联想、想象,构思一个与“我”有关的故事。

(突破思维定势“我”可以是一个孤儿、一条流浪狗、一棵树、一朵浪花、一滴露珠、一只鸟……)

我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

我的构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范:

我的主题是:人间自有真爱在!

我的构思是:我是一个失学的孩子,我流浪街头,以乞讨为生。每天,我在闹市区偷偷地嗅洋葱,引得泪流满面,然后哀哀凄凄地向过往的行人乞讨。有一位老太太看我破衣烂衫、泪流满面的,十分同情,便将我带到自己家里,给我买新衣,做好吃的,还供我上学念书。我在老太太的感染下,说出了自己嗅洋葱流泪骗人的小把戏,并为老太太热情、善良的爱心所感动,终于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在音乐声中,屏幕显示素材,学生自主构思作文。

交流:挑选3位同学朗读构思(实物投影)

交叉训练 篇3

作为引领国际无线智能方向的音频公司以及ITU世界铁人三项赛官方合作伙伴,Jabra 捷波朗一直致力于探索无线智能技术对于运动的无限意义。此次,全球首款专属交叉训练智能运动耳机Jabra Sport Coach Wireless 捷波朗 扩驰 无线的专属交叉训练功能,可同步语音指导、定制训练计划, 实现高品质音乐同期入耳,为交叉训练带来全新体验。

与其同步上线的“人鱼线VS马甲线“游戏正是让人们体验交叉训练所带来的激情,由举重、壶铃、仰卧起坐三项组成,即便在手机虚拟的环境下,也可感受到速度与激情的碰撞。游戏设定了多种角色,如果出色地完成设定任务,即可赢得”人鱼线男神“或”马甲线女王“称号。除了具有很强的趣味,Jabra 捷波朗还为游戏设立很多丰厚奖品。

游戏奖品:

1、Jabra Sport Pulse Wireless 捷波朗 搏驰 无线智能运动耳机一台

2、专属交叉训练耳机Jabra Sport Coach Wireless 捷波朗 扩驰 无线智能运动耳机两台

3、Jabra Sport Rox Wireless 捷波朗 洛奇 无线运动蓝牙耳机 三台

交叉训练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53例病人中, 有100例在进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后进行了规范系统的康复护理。53例病人因为病人主观等原因在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后未进行规范系统的康复护理。两组年龄、性别及伤势严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术前均有膝关节不稳感, 抽屉试验阳性。两组病人均在关节镜下行ACL重建术。分别在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对两组术后抽屉实验阳性率进行了评价。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康复护理

2.1 常规护理

术后平卧6h, 术后患肢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前后石膏托固定患肢, 患肢用枕头抬高, 但不要过伸, 促进患肢血液回流, 减轻肢体肿胀。患肢予冰敷, 以减轻肢体疼痛。术后6h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情况, 如果伤口渗血较多, 应及时更换敷料。观察患肢的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血液循环以及患肢活动情况。

2.2 康复训练护理

2.2.1 术后6h

指导病人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炼和踝泵训练, 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 预防肌萎缩, 增强肌力, 每日4组, 每组100次。可使用双拐下床活动, 但避免患肢负重。

2.2.2 术后第1d

去掉石膏前托, 石膏后托固定患肢, 进行直腿抬高训练, 病人取平卧位, 患肢慢慢抬高离床面30°~40°, 直腿抬高后行踝关节跖屈背伸10次, 每天8组~10组, 每组逐渐增加至300次~400次, 告知病人此训练贯穿于整个康复过程, 逐日增加锻炼的次数, 以不疲劳为度。

2.2.3 术后2d至2周

石膏后托固定, 下地行走及睡觉期间要石膏托固定。使用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 (CPM) 进行关节活动度练习0°~90°, 从屈膝30°开始, 每天2次, 每次30min, 根据病人的耐受情况, 逐日增加10°~15°。进行髌骨活动度训练, 由外向内推动髌骨, 髌骨在内侧保持5s, 每天2组, 每组30次。

2.2.4 术后2周~4周

继续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强化肌力训练及CPM训练, 关节活动度逐渐达到0°~120°, 3周后达到120°。3周~4周去石膏后托, 改用可调式膝固定支具保护, 支具的度数控制在0°~30°, 支具需佩戴5个月~6个月, 在行走以及睡觉时应佩戴。

2.2.5 术后4周~12周

继续训练关节活动度逐渐达到0°~135°, 4周后达135°。依据耐受情况扶拐部分负重, 逐渐去拐行走, 过渡至完全负重。可以手扶梯侧身上楼梯, 但避免过多的上下楼梯, 禁止作负重下蹲练习, 从座位上起立时应扶物减负, 不宜爬山行走, 前3个月避免过伸膝关节。

2.2.6 术后3个月~12个月

3个月后仍以下肢肌肉锻炼为主, 可做一般日常活动, 利用非负重健身器械进行功能锻炼, 也可进行游泳。术后6个月可进行慢跑训练;通过屈膝、屈髋50°, 背靠墙高位半蹲练习, 增加半蹲的时间来进行肌肉力量练习, 每次30min, 每天3次。术后9个月~12个月可根据康复情况参加较剧烈的体育比赛。

2.2.7 出院后定期复查

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均需要拍片复查, 根据病人恢复情况, 拟定详细院外康复练习方案, 加强患肢肌力, 恢复患肢负重、行走、平衡能力和关节的灵活性, 并跟踪随访, 逐渐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

3 结果

%

4 讨论

关节镜下行ACL重建, 避免了传统术式对关节囊的破坏, 早期进行关节屈伸活动度训练可有效避免和预防关节粘连及关节软骨缺乏承重刺激引起的退行性变, 并减轻了术后制动造成的废用性肌萎缩以及本体感觉的过度下降[2]。通过对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后不同时间点对照组与康复组膝关节抽屉实验阳性率比较表明:手术后的关节康复训练对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提高手术成功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患肢早期正确的锻炼是康复的关键。护理人员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正确、有效的康复方案, 并指导督促病人进行康复练习, 定期随访, 依据病人的康复训练记录情况, 整理、分析、调整病人的康复方案, 指导病人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2,3], 科学地制订ACL重建术后的康复训练计划, 以减少并发症, 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 降低住院时间及费用。

参考文献

[1]Boden#space2;#BP, Griffin#space2;#LY, Garrett#space2;#WJ.Etiology#space2;#and#space2;#prevention#space2;#of#space2;#noncontact#space2;#ACL#space2;#injury[J].Phys#space2;#Sportsmed, 2000, 28 (4) :53-60.

[2]Chan#space2;#KM, Fu#space2;#FM.骨科运动医学的最新观点与争论[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1:12;147;155;167-168.

交叉训练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3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72例患者资料,患者均采用激进康复,根据是否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3例;年龄24~65岁,平均(48.32±7.61)岁;损伤原因:运动跌伤8例,交通事故25例,其他3例;损伤类型:单纯前交叉22例,合并外侧半月板6例。联合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23~64岁,平均(47.96±7.32)岁;损伤原因:运动跌伤7例,交通事故26例,其他2例;损伤类型:单纯前交叉20例,合并外侧半月板7例。两组性别、年龄、损伤原因、损伤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外伤史明确;(2)均为单侧膝关节损伤;(3)符合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标准[5]。排除标准:(1)合并骨折;(2)合并后交叉韧带和/或侧副韧带损伤;(3)严重骨质疏松者;(4)因自身身体原因,不能坚持本研究者。

1.3 方法

两组均采用相同手术方法,且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康复治疗中对照组采用激进康复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3.1 激进康复训练

结合患者实际病情,患者术前适量进行踝关节、足趾的屈伸活动,在活动中,若疼痛并不明显,则练习股四头肌收缩运动。术后2周内麻醉消退后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时间持续5 s,每组25次,每天进行6组;踝泵训练需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25次/组,6组/d。术后24 h在疼痛可耐受的情况下患者拄拐患肢部分负重行走,不限制膝关节被动及主动活动度、闭链式及开链式活动,负重3次/d,5 min/次;膝关节活动度为0°~50°。术后2周,告知患者被动屈曲达到100°,并强化肌力训练,尽量伸直患肢,训练达到健侧水平。术后3~4周,被动屈曲角度达110°,逐步加强患肢关节及肌肉力量主动屈伸训练,并尝试脱离拐杖协助下行走;术后5~6周,可调整患者夹板活动范围达110°,若活动时,出现关节不稳状况,则及时调整夹板角度及活动范围,并及时纠正行走步态,避免异常步态对关节功能和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夜间可不带夹板。每次康复训练后给予30 min冰敷,如有必要间隔1 h后继续冰敷,以减少康复训练后关节渗出、肿胀及疼痛。应用支具固定期间,休息时支具固定膝关节于伸直位,防止因膝关节伸直功能缺失而致行走困难。

1.3.2 神经肌肉电刺激

取患者仰卧头中立位,综合考虑患者实际病情,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于患侧上肢取肩部三角肌-冈上肌、旋前方肌-旋前圆肌,患侧下肢取臀中肌-缝匠肌、胫骨肌-腓骨肌,患侧躯干取胸锁乳突肌-胸大肌、菱形肌-斜方肌,将电极均放置在患者机体上,肉眼可观察到肌肉颤动收缩,上肢出现肩外展,腕背伸动作,踝轻度背曲且松弛等,在电刺激中应调整好电刺参数,单向方波,并控制间歇时间10~15 s,脉宽300μs,电刺激频率30 Hz,刺激强度20~30 m A,自动刺激,30 min/次,1次/d,7 d为1个疗程,连续6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所有患者治疗后均进行6周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关节活动度评价采用关节活动度尺,将测量臂与胫骨方向一致,分别测定最大伸直角度、最大屈伸角度,准确记录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评价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总分为100分,评分<70分表明膝关节功能已明显受到影响,评分越高,关节功能改善效果越好。观察随访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6周,两组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联合组关节活动度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6周,两组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联合组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在治疗及随访期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情况,安全性好。

3 讨论

关节韧带损伤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伸曲活动受到限制,且陈旧性韧带损伤患者不能进行剧烈运动[6],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当前,临床上常采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进行治疗,具有微创、恢复快等特点[7],正逐步应用于关节韧带损伤的临床治疗。为进一步提高术后效果,采用激进康复训练及神经肌肉电刺激等术后延续治疗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激进康复训练是临床上一种术后有效且安全的康复训练方案,是手术治疗的一种延续方案,又是关节功能快速恢复的有力保证[8]。临床上多数关节韧带损伤术后患者需接受康复护理,经适度运动刺激机体通路上各个神经元,并重建反射条件,调节兴奋性,以防止肌肉萎缩,改善患者的机体功能。相关研究表明,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采用有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9,10,11]。在康复训练中,应综合考虑患者实际病情,合理并科学地安排康复训练,避免过度劳累及超负荷运动,减少康复训练中的关节损伤,并告知广大患者康复训练前,做好热身准备,特别是在机体各个关节部位;康复训练中佩戴护膝,适度加强膝关节稳定性训练,并加强双下肢肌肉的平时力量训练,保持机体各关节的灵敏与稳定。

神经肌肉电刺激是将肌电生物反馈技术与神经肌肉电刺激相结合一种治疗方式,经预先设定程序的电刺激与支配肌肉的神经上发挥作用,引起肌肉收缩,同时提高机体的运动功能[12,13,14,15]。主动或被动的激进康复功能训练,源于皮肤,机体关节各处深、浅感受器的信息传入,可加速患肢处的血液循环,并促进病灶患肢周围组织代偿与重组,利于各机体关节组织发挥正常功能[14]。在激进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神经肌肉电刺激可将适度康复训练与机体反射相结合,有效促进形成运动反应,经反复结合减轻突触阻力,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建立神经通路,有效缓解神经元麻痹,有效促进患肢恢复关节功能[16,17,18,19,20]。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经神经肌肉电刺激和激进康复训练后,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期及随访期未出现不良反应。

蒙延雄[21]研究中,对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分别采用渐进康复与激进康复,并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显示,与渐进康复训练相比,激进康复训练可以更早地恢复关节活动度,更快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并缩短了康复时间;但激进康复训练存在患者早期主观痛感较明显的缺点,不利于患者的主观依从。而渐进康复训练较为温和,更利于患者的主观依从。本研究仅采用激进康复,明确了激进康复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的协同作用,为临床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的激进康复治疗提供参考。但缺少渐进康复与激进康复的比较研究,望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完善,以探讨更完善、更适用于临床的康复方法。

交叉训练 篇6

1 理论框架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与现实客观互动的产物。它的原则是“现实—认知—语言”, 在这一过程中, 认知是我们研究的核心环节, 其过程通常被表达为“互动体验、意象图式、范畴、概念、意义”, 意象图式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意象图式”这一术语首先被Lakoff[5]和Johnson[6]在1987年分别提出, 他们都认为:意象图式具有体验性、想象性、抽象性、心智性、动态性等特征, 并且对于建构范畴、形成概念、理解意义、进行推理等具有重要作用。总之, 意象图式是人类在与客观外界进行互动性体验过程中反复出现的常规性样式, 它们主要起意向性抽象结构功能。意象图式不仅能分析语义, 还能分析句法, Lakoff根据六种动觉意象图式和形式化空间假设分析了语言中基本句法构造。受到前人研究的启发, 本文试图构建“对立交叉图式”对汉语对立语素合成成语进行分析, 探讨其生成机制。

“对立交叉图式”主要是基于认知参照点理论提出的。据了解, Rosch[7]于1975年在“认知参照点”一文率先提出认知参照点理论。1993年, Langacker[8]在“认知参照点构式”一文中利用认知参照点分析了英语中的介词、所有格结构等。在该文中, Langacker指出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物理参照点”, 也就是说, 一旦C (进行概念化的人) 选了一个参照点 (R) 之后, 就可以在一定空间范围 (D) 内以其为基准来确定另一个物体 (T) 的相对位置或速度。当物理参照点概念化进入心智世界后, 头脑中就可以用想像出的一个假性基点, 然后以此寻找到T (如图1所示) 。在图中从C到R, 以及从R到T的过程被称作为“心智路径 (mental path) ”, 用虚线来表示。“认知参照点”这种认知机制, 充分体现出了人的主观识解性。

根据思维的对立与统一原则, 本文将认知参照点理论中的一个T变为两个T, 就是说target变为两个语义对立的targets。将图1变为图2, 如图所示, 也就是说当C (进行概念化的人) 接触到一件事情之后, 选择了参照点R, 然后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投射出两个对立的目标T (T1和T2) , 在语言上表示为一对反义词。它们的反义关系在词汇上主要表现为:互补反义词 (如“男”和“女”) 、可分等级反义词 (如“冷”和“暖”) 、方向反义词 (如“东”和“西”) 和关系反义词 (如“出”和“入”) 。这些词汇在被识解出来之后又通过交叉才形成了最终的成语, 如图3所示。

2 数据分析

本文从《汉代汉语成语词典》V4.00 (网络版) 39188条成语中进行排查统计出713条反义穿插成语和20条重叠交叉成语, 下面用对立交叉图式分别分析其生成机制, 并讨论其句法语义特征。

2.1 反义穿插成语

反义穿插成语由两对反义词穿插组成, 在成语当中比较常见, 它由两个对立图式生成, 形成四个概念之后, 进行交叉, 后而固定形成成语。下面图3是一个用“对立交叉图式”分析的例子“弊多利少”:

在生活中, 当人看到或者感受到利益的问题时, 在经过感觉、知觉之后, 如图3所示, 通过认知参照点R1 (利益) 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概念就是T1“弊”和T2“利”, 脑海中在出现这一概念的同时, 根据参照点R2 (量的大小) , 同时加工出两个对立概念T3“多”和T4“少”, 这样四个字都出现在了人脑中, 接下来该怎样组合呢?汉语当中的构词主要有并列和离合的方式, 在这里, 如果直接并列组合, 就会得出“弊利多少”一词, 这个词汇不能传递具体信息, 因此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离合交叉组合, 可以得出“弊多利少”“弊少利多”这两种表达, 因为“弊少利多”这一现象比较正常, 无需重视, 这种表达的需要性就没有“弊多利少”的强, 所以就有了“弊多利少”这样的表达。至于为什么不会出现“少利多弊”“多弊少利”这样的表达, 它与人想要强调的东西有关, 要强调的东西一般都会放在前面, 同时也与汉语的表达习惯和音调有关。

根据统计到的数据发现, 反义穿插成语在语义上主要表现为对立对比的关系, 如:弊多利少、薄今厚古、党同伐异、敌众我寡、损人利己、吐故纳新、外刚内柔、逐末弃本、尊古卑今等。在句法结构上主要表现为并列结构, 包括动宾并列结构 (薄今厚古、党同伐异、逐末弃本、尊古卑今、损人利己、吐故纳新) , 主谓并列结构 (弊多利少、敌众我寡、外刚内柔) , 偏正并列结构 (洁言污行、前因后果) , 动补并列结构 (出生入死) 等。

2.2 重叠交叉成语

重叠交叉成语是指AABB型成语, 虽然数量不多, 是对立交叉成语中特殊的一种。由两个相同的对立图式构成, 然后相互交叉获得。这类成语往往由两个对立反义词构成, 形容词、名词、动词都可以重叠构成, 如:日日夜夜、朝朝暮暮、来来去去、真真假假、里里外外、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浮浮沉沉、吞吞吐吐、是是非非。这样的成语是由两个对立图式叠加构成, 是一种特殊的对立交叉图式。

下面图4是一个用“对立交叉图式”分析的例子“朝朝暮暮”:

在生活中, 人们感受着日出和日落, 经过感觉、知觉之后, 如图4所示, 在认知参照点R1 (时间) 的参照之下, 同时产生了两种对立的概念T1“朝”和概念T2“暮”, 另外一个对立图式中还是相同的认知参照点R2 (时间) , 区分出的还是概念T3“朝”和概T4“暮”, 然后T1“朝”和T3“暮”交叉组合, T2“朝”和T4“暮”交叉组合, 生成了“朝朝暮暮”这一成语。

这种重叠交叉的成语的句法结构比较简单, 一般都是两个相同词性的词的重叠使用。但其意义相对复杂, 和对立语的意义有相似之处。对立语可以用对立的两种事物来表示比这两种范围更广或者不同范围的一种事物, 如“买卖”就表示所有的商业交换活动。“朝朝暮暮”中的“朝”和“暮”用两极概念包括了所有的概念系统, 用部分代替了整体, 表示了一天中的所有时间。同时由于独特的重叠形式, 用两次替代多次, 创造出多次重复的感觉, 如“来来去去”, 给人一种来了又走了, 又来了又走了的多次回复的感觉, 所以“朝朝暮暮”还表达了一天接一天重复的意思。

总之, 人遇到想要表达的情况时, 通过一个认知参照点R1, 投射出对立的两个目标T1、T2, 再通过另一个认知参照点R2, 投射出另外两个对立的目标T3、T4, 这四个目标即这两组反义词再根据实际情况经过交叉最终确定下来, 表达想要表达的意义。这就是“对立交叉”图式, 它解释了反义交叉成语的生成机制, 同时它也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图式, 可以生成更多新的四字词语。

3 小结

人在与现实世界的互动体验过程中, 感受着黑与白, 里与外, 定义着东与西, 南与北。“对立交叉图式”是已经在头脑中构建好了的图式, 想到“利”的同时也想到了“弊”, 看到“朝”的同时就看到了“暮”。这种对立在语言中的各个层面都有体现:一词两反义, 反义合成词, 反义交叉成语、对偶、矛盾修辞等都含有对立统一, 相互依存的思想。本文通过用“对立交叉图式”对反义交叉成语两种不同构成形式的分析, 对这类特殊的成语的生成机制做了一定的解释, 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这类成语。

摘要:反义交叉成语是指由两对反义词交叉组合而成的四字成语, 如“弊多利少”、“损人利己”、“大同小异”等;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理论中非常重要的认知方式, 指的是人类在与客观外界进行互动性体验过程中反复出现的常规性样式;该文试图创建“对立交叉图式”来探讨反义交叉成语这一特殊结构的生成机制。

关键词:反义交叉成语,“对立交叉图式”,生成机制

参考文献

[1]龙青然.汉语成语结构对称类析[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8 (1) :64-67.

[2]任丽珍.成语中的修辞[J].写作, 2010 (10) :13.

[3]唐淑娟.现代汉语反义复合词的认知分析[D].重庆:四川外语学院, 2010.

[4]李俊敏, 张彩虹.对反义语素同位对举成语的考察[J].宜宾学院学报, 2011 (8) :94-96.

[5]Lakoff G.Woma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6]Johnson M.The Body in the Mind: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 Imagination, and Reason[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Chicago Press, 1987.

[7]Rosch E.Cognitive reference point.Cognitive Psychology, 1975 (7) :532-547.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交叉训练】相关文章:

交叉营销08-31

综合交叉06-19

交叉销售07-07

交叉教学07-19

交叉意义08-07

刑民交叉08-08

交叉设计08-12

交叉问题08-13

交叉作业09-07

交叉模式09-08

上一篇:深度反思下一篇:公路危桥的加固方法